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穷人课堂笔记

穷人课堂笔记

时间:2023-05-30 09:02:54

穷人课堂笔记

第1篇

关键词:趣点;趣题;趣术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4-0041-03

笔者曾经在学生的周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原来我很喜欢**课程,我也知道老师很有水平,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在他的课堂上我就想睡觉,甚至我想到这门课我就头疼,为什么我会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厌恶……”看到这一段让人心酸的话语后,笔者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我们教师水平不好?众口难调,并非说教师的课堂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满意,但让一名学生从此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值得我们深思!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就信息技术学科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与中学其它课程不同的是,信息技术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电脑+网络环境。而对于现阶段的中学生而言,电脑+网络无疑是他们的最爱。难道信息技术课堂仅仅是让学生上上网、打打游戏?显然不是,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如果在策略上处理不当,只会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堂产生一种消极、抗拒,甚至排斥的心理。如何能把学生从网络、游戏的诱惑上拉回课堂中来,是本文的重点,亦是笔者从教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一、寻找“趣情”,巧设“趣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分析生活中的事例,积极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从而顺着这些内容,找到“趣点”。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中有《算法与程序设计》和《网络技术应用》两门课程,据笔者调查,全省有15%左右的学校选择前者,85%左右的学校选择后者,原因很简单,许多人误认为:“算法对于从未接触编程的学生来说太难了,而且无从下手,学生参加学业水平测试通过率低。”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把这门课程上好的话,学生通过率照样很高,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对数学学习也有帮助。因此入门对于教师来说是个挑战,考虑到学生都爱玩游戏,本门课的“趣情”便找着了,接下来是布置“趣点”。

案例一:《我的第一个程序》第一节课。“趣情”:笔者以游戏《打地鼠》为例,“趣点”的设置很巧妙,从地鼠移动——地鼠自动移动——打地鼠得分——加大游戏难度,层层递进。起初学生都能打到地鼠,但是伴随着时钟对象属性值的修改,学生越来越难打到地鼠而得不到分,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挑战自我,更多的是想去探究原因。这样的设置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将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再者,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二、搜集“趣料”,设置“趣题”

从实际生活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从学科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学科知识,为课程教学搜集“趣料”,从而有效地设置课堂“趣题”。

案例二:虽然学生没有从知识点(穷举法)上真正接触过《用穷举法解决问题》这一节的内容,但大部分学生在小学上趣味数学时都接触过“鸡兔同笼”和“百钱百鸡”的问题。因此如果用此作为课堂学习材料的话,学生只会不屑一顾。笔者曾经做过尝试,当把“鸡兔同笼”的问题呈现在大家面前时,许多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出答案,让笔者觉得如果不换题目学生肯定会不配合。幸好在课前备课充分——搜集了很多生活中的穷举法案例。这里以自驾车司机车祸后逃逸作为课堂的引入点,以目击证人的证明作为课堂分析材料,学生个个当起了福尔摩斯。通过上述例子引入穷举法的概念,实现穷举法的过程:分析问题——确定穷举范围——探究穷举约束条件——优化穷举算法,提高效率——解决问题。“趣题”设置: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小组设计用穷举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交换小组解决问题,即一组出题二组做,二组出题一组做。有小组设计的是QQ密码盗取,有小组设置的银行卡密码的找回,还有小组将数学与穷举法结合起来的问题……而笔者通过这一节课也了解到了学生所关心和喜欢的内容,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找到更多的“趣题”。

案例三:这个案例是笔者在一次评优课上学习到的,是吴县中学王文梅老师执教的《用递归法解决问题》,由于借班上课,教师和学生是第一次见面,班上的学生还没有开始进入状态。王老师让学生挑战“汉诺塔”游戏,接着以大片《达芬奇的秘码》中的一个细节作为导入内容,配上王老师幽默的教学语言,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度立即提升。整堂课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王老师的“趣料”是以在生活中看到的电影作为素材,她的“趣题”则是这个电影素材中所直接带来的问题,那一串数字的规律是什么呢?我们应该顺着死者留下的线索作怎样的探索?让学生觉得原来看电影不仅可以娱乐身心,还可以学到知识。

三、巧用“趣术”,留有“余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师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得千方百计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或利用其他巧妙的办法,教师要有熟练的技巧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生活中的“趣术”很多,如以言生趣、以情引趣、以态助趣、以境激趣……余文森教授提出了“教学三铁律”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条规律也告诉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趣术”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案例四:《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多媒体信息技术加工”,这一章节包括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的加工与处理,而每学期的课时安排上也正好到了学校的庆元旦艺术节。高一的孩子此时正是表现欲强的时候,于是笔者联合学生处,举行艺术节海报设计大赛、校园歌曲比赛、动画MTV大赛。而此时笔者假装全然不知有这回事,这是某日课堂对话:

生:“老师,您是不是应该上到第五章节了?”

师:“噢?是吗?我觉得第四章文字与表格处理部分我们应该再多加强一下练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啊!”

生:(不止一个学生,急了)“老师,您就调整一下教学内容吧?学生处艺术节有关于这方面的比赛,这个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噢,不仅是我们班级为团队的比赛,更主要的是我们要让我们其他老师知道,我们上信息课不是只是玩电脑,我们有学到东西啊!”“省得他们老是想占用信息课上他们的内容!”(一学生嘟啷着嘴说道。原来他们是怕其他老师觉得这门学科不重要,逢到考试就占课啊?)

师:(装得很勉强,很为难)“那我考虑一下!”

生:(原本课间要玩一会扫雷或是纸牌的他们,此时绝大部分学生电脑屏幕上已经显示打开Photoshop窗口,意思很简单: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您看着办吧?)

显然作为任课教师,目的已经达到。后面的上课过程自然很顺畅,效果事半功倍。而这带来的“余趣”却是优秀的学生成为学科教师的助手,他们会乐呵呵地帮助开公开课的教师做动画、处理图片、制作课件,帮英语教师处理听力录音,校园广播电台也有他们忙碌奔波的身影,毕业的时候青春纪念册的制作等等,如图1所示。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不能忘记课程目标和课堂任务,只有把“趣情,趣点,趣料,趣题,趣术”运用好了,才能留有“余趣”。 “用趣”要“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见“好”就收,功成“趣”退,决不可滥用,“滥”则“贫”矣。一味地求趣“搞笑”,不仅会冲淡教学的主旨,甚至还会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趣”是为“旨”服务的、只能以“趣”助“旨”,不能以“趣”害“旨”。我们的目的在于“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情趣,享受学习的乐趣,真正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爱玲.走进新课程

感觉更有“趣”[J].义务教育,2005(15-16)合刊.

[2]高英华,刘成坤.实施新课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J].化学教育, 2011(7).

第2篇

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挖掘教材资源,注重课后练习题的作用。

一、钻研课后练习题,确定上课思路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一课时,我仔细研读了课后练习题。根据课后的四道练习题,我确定了自己的教W思路。以第一题为主导,确定上课的主线。第一题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我把这个题目的要求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找出拜访了哪些朋友,然后悟出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完成对文本的初读感知。

二三题的题目要求分别是,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和同学交流交流。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下来。然后以二三题为依托,完成对文本的感悟体验,让学生在对文本初读感知的情况下,再进一步对文本进行研读,并在找出二三题的答案的同时,完成对文本的感悟体验。

在对文本初步感知和深层次的研习中,完成课堂教学。最后一步是语言的积累,根据课后第四题的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研究课后练习题出发,确定出教学思路,根据这个思路完成课堂教学。

二、钻研课后练习题,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的做法是在钻研文本时仔细钻研课后练习题。

在准备教学《穷人》一课时,我也是从研究课后练习题入手确定教学目标。穷人一课有四个课后练习题。根据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我把教学的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1、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2、学习记叙文中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人物对话描写等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点:、学习记叙文中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人物对话描写等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展开想像续写《穷人》。

本课三维目标的确定都是以课后四道习题为依托。

三、钻研课后练习题,确定课堂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文本,以文本语言为基础,从学生学习的实际与需要出发,教师适时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有意识安排学生的语文实践,是有效语言训练的良好载体。通过课堂练习,既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受和领悟,又能引发他们情感体验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个性化表达。这是语言发展与思维、情感发展一致化的过程。因此,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生成语言能力的有效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我总是钻研课后练习题,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第3篇

何谓“微课”

微课不需要建构庞大的系统,一个小知识点就可以成就一节微课。其实一节小型的“微课”也有着完整体系的学习模块,包括目标、任务、资源、评价等部分。张一春教授曾这样总结“微课”的特点: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下面笔者将在学习叶圣陶先生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谈谈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善用课前“微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叶圣陶认为,应“在习惯未养成之前,取个正确适宜的开端”。而课前“微课”可以放在课后或下节课前供学生自主学习,其内容可以涵盖本课概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课堂导入、优秀作品的欣赏等,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笔者曾制作微课作品“用穷举法解决问题”,其中的导入内容为:教师的密码箱有两位密码,由于时间久远忘记了,数字的范围为0~9,请学生将这100种可能写出来,如果需要编程来实现,那算法应如何设计?很多学生在观看此微课后,被这一主题吸引,采用双层循环的形式打印出结果。这为后续的课堂教学节省了很多时间,并且双层循环的嵌套结构既是对前面知识“循环的应用”的有效复习,也是穷举法的第一个关键步骤――穷举所有的可能,这在“穷举法应用”的教学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

课前“微课”除了可用作课堂重点的导入外,还可以设计成“优秀作品的展示”。例如,在讲解“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录制了微课“师哥师姐的图片加工集”,内容包含往届毕业生的图像加工作业,形式涵盖大头贴制作、毕业照标题设计、多图拼接等。学生通过在课前观看此微课,可以感受到师哥师姐的世界,从而激励自己。另外,有关“矢量图”和“位图”相关区别的介绍,学生也可以借助微课,对图片的加工有一个初步了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制作视频有难度的教师,也可以尝试其他的微课形式,如一个PPT、一张白纸也可以是一种“微课”。例如,在讲解“逐帧动画”的知识点时,笔者将一只白鸽的飞翔过程分别画在几张白纸上,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几张白纸的连续翻动效果,让学生体验“逐帧动画”的原理。多样的微课形式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课堂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活用课堂“微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思想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巧用“微课”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步“自求得之”。

例如,在讲解“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处理”一课时,笔者将地球污染问题采用了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文字直接呈现法;另一种是播放柴静的《穹顶之下》的剪切视频,让学生体验微课中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形象化方式的运用。通过两种形式的对比,学生认识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借助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能让文字表达更直观、更清晰;本该教师讲解的内容,改用“微课”这一形式更能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对学生形成的震撼余波效应更强。另外,课堂上还有学生发现,《穹顶之下》采用的表达方式中还有数据的图形化,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的交替使用增加了视频的说服力,能让观众对地球的污染程度一目了然。并且图表制作本是下个小节的内容,笔者通过微课将两个知识点整合为一体,为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而发挥作用。

课堂“微课”运用得当,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循环结构”时,笔者围绕“将1朵玫瑰花变成111朵的程序设计”主题,将本来需要111行“Print "--

巧用“微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叶圣陶指出,“实现不教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一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就会提到没有时间,有的学者也认为微课的制作会消耗教师的精力,这对于原本时间就匮乏的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例如,笔者的第一件微课作品“for循环的综合应用”的制作过程就艰难而漫长。但学校聘请的微课指导教师给笔者上了一堂启蒙课。通过学习,笔者了解到微课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手机+纸笔、可汗模式、运用camtasia studio等录屏软件+讲解、课堂实录、定格动画(多张照片后期合成)等。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巧妙地选择制作方法,无论选择哪种方法,深入的学习是达到“巧用”的唯一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微课还可以和新媒体相结合,降低准入门槛,提高利用效率。例如,笔者建立微信公众号,将部分微课作品以信息的形式推送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拓展课堂外的空间。又如,在讲解“音频录制”的教学中,笔者将优秀作品以背景音乐的形式推送给学生,并将多种录制软件的链接也发送给他们,让他们有选择性地甄别软件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录制软件。长此以往,课堂的空间和时间都被拉宽了,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轻松了。

第4篇

在课堂教学结尾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本课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趣味活动,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培养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本环节的活动要注意尽量全面涵盖课堂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由主动探索知识代替被动接受知识,从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动态式结尾

1.表演式结尾

这样的结尾活动适用于起始年段的新授或复习课。《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一级语言技能标准描述中明确提出“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故“学”即为了“用”。通过课堂的新授和操练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能听、说本课的新词和句型,但在灵活运用方面仍有所欠缺。若此时教师在该节课结尾时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表演,要求在表演中必须运用本课学过的单词和句型,这样学生既复习所学内容,又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如教学三年级下册Module4 Food Unit 1 “Do you like meat?”,在结尾处笔者设计了招收最佳服务员的表演活动,让学生运用新学句型:“Do you like...?Yes,I do./ No,I don’t. ”此环节既能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又能满足学生好表演的欲望,还给每一个学生开辟一个展示自己英语才能的舞台,人人均有机会说英语。

2.调查式活动

以调查、访问的方式结尾是巩固和扩展句型的一种好方法,常用于新授课。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模块第一单元“Can you run fast?”,在结尾处笔者设计了为选拔运动员而作一个调查的活动。老师先做示范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在表格里打钩或打叉。学生在调查活动中不断运用“Can you...?”这个句式及其回答“Yes, I can./ No, I can’t. ”。本活动创设了真实的情境,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3.歌谣式结尾

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故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应把握时机,围绕课文内容创编歌谣,从而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类结尾方式适用于三、四年级,如教学三年级下册Module 8 Position Unit 1 “It’s on your desk.”,在结尾处笔者创编了一首Chant:

Where’s the present? It’s in the box.

Where’s the present? It’s on your desk.

Where’s the present? It’s behind the door.

Where’s the present? It’s under your chair.

Where’s the present? It’s in your bedroom.

学习了上述歌谣以后,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不仅积极模仿,还自己创编,如:

Where’s my pen? It’s in my pencil-box.

Where’s my pencil-box? It’s on the desk.

Where’s my dag? It’s behind the door.

...

教学三年级上册Module 9 Unit 2 “He’s a doctor.”,笔者利用两只老虎的曲调创编歌曲:

He’s a doctor. He’s a doctor. A a a,a a a.

She’s a driver. She’s a driver. Di di di,di di di.

He’s a policeman. He’s a policeman. Bong bong bong, bong bong bong.

She’s a nurse. She’s a nurse. Si si si ,si si si.

He’s a farmer. He’s a farmer. Hei hei hei,hei hei hei.

She’s a teacher. She’s a teacher. Hi hi hi,hi hi hi.

旧瓶装新酒,听着熟悉的调子,学生快速地记住本课的新知,以歌曲进行小结,有新意,学生喜欢,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能模仿老师根据学习内容自己去创编,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PK式活动

PK式活动满足小学生好胜的心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经常用于复习课。例如在六年级的单词归类复习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分钟内,写出表Job/Animal/Fruit/Food等同类别的单词,正确书写最多单词的小组获胜。

二、静态式结尾

1.练习式活动

课堂练习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又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此类活动适用于三年级的书写教学课及高年级的阅读理解课。《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一级语言技能标准描述中明确提出“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英语字母,在书写方面经常受汉语拼音的影响,因此仅凭教师的讲解还不能对所学字母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教师就必须在课堂结尾时留出练习的时间,巡视学生的书写情况,当面指导,及时纠错。高年级的教材内容难度开始增大,有时还涉及一些语法知识。在课堂结尾时,为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可安排适当的练习并讲解,以便学生及时纠错,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六年级上册Module 4 “Festivals” Unit 1“Happy Thanksgiving!”这课中,课文要求找出I, me, my, we, our, 实际上是复习代词及其用法。通过完成表格复习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然后让学生做选词填空练习,最后归纳其用法。

2.悬念式活动

此类活动适用于有联系性的上下两课。每个人都存在好奇心、求知欲,越不知道的东西越想知道,小学生更是如此。用悬念式结尾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内在潜能和兴趣,为进一步学习保持良好的进取心理态势。如教学六年级上册Module 4 “Festivals” Unit 1重点介绍美国节日Thanhsgiving Day 和Flag Day及其节日活动,Unit 2重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Sping Festival, Lantern Festival, Dran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及其节日活动。由于我们对自己的传统节日较为熟悉,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先从中国传统节日入手,即先教学Unit 2。这课结束时笔者这样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四个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语表达,它们是……(引导学生说出Sping Festival春节, Lantern Festival元宵节, Dran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 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下节课我们将学习Unit 1,在这课我们将知道美国的两个重要的节日,且这两个节日都和林肯总统有关,想知道为什么,那就做好预习并查找感恩节和国旗日的有关资料。这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措施在实践中收到的效果是显著的。

3.首尾呼应式活动

第5篇

一、开篇:变幻无穷的序曲 Warming-up

在刚上课时学生可能还处于课间活动的兴奋状态,注意力往往不能马上集中到英语学习上来。就像刚刚进行过户外运动的人让立刻静下心来听一首优美动听的旋律,似乎有些困难。此时,老师精彩的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尽快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交互白板技术能即时方便灵活地引入多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可对多媒体材料进行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和控制,它使得数字化资源的呈示更灵活。同时,巧妙的导入也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1、游戏导入

如在《4A Unit4 I like》这一课时,利用白板的聚光灯工具进行猜谜游戏,出示图片的一角,然后让学生Guess! What’s this in English? 学生学习兴趣极其高涨。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不断更新思想、大胆创新,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游戏导入法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英语,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猜谜、顺口溜、捉迷藏、小哑剧、找朋友,藏东西)游戏的设计一定要新颖,并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2、视、听觉导入

再如(简画circle——pig),这一导入过程利用白板的画笔工具通过简笔画导入或图片导入,注重启发、比较和联想。通过与原有知识的对比,学生能直观、清晰地分辨出本新语言点,从而逐步形成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及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或者利用歌曲或音乐来导入,既能让学生做好上英语课的心理准备,又能让学生从呆板、紧张和单调的学习环境解脱出来,有助于学生巩固和记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head,shoulder,knees and toes)

3、情景导入

我在教授《4A Unit9 What’s the matter?》一课时,利用白板呈现了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利用一些音乐和图片创设了小女孩又冷又饿的情景,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融入了课堂气氛中。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缩短了进入语境和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的过程,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故事导入,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导入新课,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欣赏力。不仅可以用于故事教学,在教学新单词时创编一个合理的小事故,利用图片、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二、主题:跳动的音符与和谐的节奏 Presentation & Practice

如果说一首优美动听的旋律离不开跳动的音符与和谐的节奏,与之构成鲜明的主题乐章,那么一堂精彩的英语课显然是离不开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必然就采用与之相应的学习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怎样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课堂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步骤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

电子白板教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育平台,使丰富的英语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同时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开辟了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新天地。

如在《6B Seasons》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具体、生动、形象地了解春天的色彩,利用电子白板可以涂色的功能,在课堂上调用一幅春天的黑白画,让学生上台涂色并说一说他们心目中的春天,以此呈现了一幅学生心目中的春天图,让学生既有形象的感知,又有实际的动手操作,使他们学习地更有兴趣。

又如在《3A unit7》一课中,教授关于衣物类的单词,服饰的色彩搭配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件较生疏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服饰都是由父母进行搭配的,通过电子白板,让学生上台进行服饰拖曳,并介绍一下自己所搭配的服饰,利用电子白板的幕布功能,先掩饰了以前所学的服饰内容,等学生把新学的服饰操练结束,再通过拉幕的方式把以前的内容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然后结合白板可拖曳图面的功能,让学生做了一个“What is missing?”的游戏,学生先猜一猜所缺的单词是什么,然后亲手移去遮住单词的图片,达到了快速记忆单词的功效。

三、回味无穷的终曲Consolidation & End

每一段动听的旋律都有令人回味无穷的篇章,当然,课堂教学过程的闪光点也需要记录和保存。交互白板可以记录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留在白板上的所有痕迹,可以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笔记的抄写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因为在白板上发生的所有课堂教与学的过程都可以以最通用的格式被记录下来,如PPT,HTML等,这样,记笔记的时间可用来更多地参与到集体学习或交流反馈中。

例如在3A的字母教学中,字母也和人一样,有的形体短胖,有的形体高瘦,还有的某一部分倾斜……布鲁纳的教育真谛就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写字母教学中,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将四线三格放大,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便于学生观察字母。

第6篇

一、教师方面

(1)备课不灵活变通,死扣教材和教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老师的备课。教育家徐利治教授说:“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富有美感的智力活动,学习材料的生动有趣和美学价值乃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强烈的心智活动所带来的美的愉悦和享受,是推动学习的最好动力。”所以,在新课开始,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劲头较足、好奇心较强的状态,使其转化为真正的求知欲。备课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备课,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和变动,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老师在讲课、解题时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重、难点不突出,分析题目不到位,使得学生还不明白题目要求就被迫陷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课中。解题过程详略不得当,只是为解题而讲题,需要学生动手动脑的部分也全盘代替,需要详细讲解的一笔带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涨,结果课下照旧不会做题。

(3)缺少和学生必要的交流,不能因材施教。传统的课堂缺乏交流,往往成为教师与少数尖子生的“对话”,中下等学生不参与课堂讨论,所谓的差生成了摆设。结果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过高估计,在授课时超出了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深入学生内部,让他们都敢于开口说话,多和自己交流。要多俯下身子听他们说话,才能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明白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师敬业精神不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不够重视。及时地进行课后辅导,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一环。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足,除了上课外根本不进教室辅导学生的学习,布置的作业懒于批改、疏于从中发现问题,练习题随便选择,针对性不强,不能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不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做题时过于死板,思路不灵活。

二、学生方面

(1)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记笔记,不动手,被动学习。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讲的内容不了解,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准备之仗。许多学生进入初中后,还像小学那样,依赖性很强,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制订计划,坐等上课,习题等待老师讲解等。

(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学不得法。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不认真听课,上课忙于记笔记,但是不分主次什么都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就失去了解数学题的基础。结果笔记记了一大堆,课后随手一丢,根本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对基本知识、概念、定义等一知半解,熟练程度不够,以至于看到题目就产生畏惧感,甚至不愿动手做题。自我感觉良好,眼高手低,轻视基本知识、基本计算技能和解题方法的练习。常常认为看看知道怎么做就算了,不动手练习,殊不知“想知道河水的深浅还需要自己亲自下河去试”的道理,结果是看着会做,动起手来傻了眼。

(3)作业穷于应付老师的检查,马虎不认真。学生做作业时,没有认识到做好作业对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在做作业、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只是赶作业,把作业当成负担。乱套题型,乱用法则、公式、定理,机械模仿,马虎不认真,不会灵活运用解题方法。穷于应付老师的检查,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

(4)似懂非懂,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大部分学生反映的“懂”只是对课本上的例题和老师直接讲解的习题“懂”,对有文字讲解和说明的题目“看懂”了,但是并不理解意思或者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没有更好的方法去解决这个或这类问题,似懂非懂。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一个问题会做了,稍微改动一下就懵住了,不愿去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故而做不出题目的情况就产生了。

第7篇

语文学好了,综合素质之大厦必坚,沟通之器械必良,悟性必佳,理解必强;语文学好了,可使人契悟于真源、研穷于性理,能转愚迷为智慧,可却昏暗即光明;成功的语文教学,是艺术的教学,教师要拨动学生的心弦,要让学生们心潮涌动,一课听毕,群情踊跃,如醍醐灌顶,满堂春晖。教学以来,笔者行勤言剀,履职尽责,悉心教学,寤寐思之,刻未忘怀。天长日久,积累管见戋戋,略述如下。

一、用激情带动学生,认识语文的重要性

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哪个人不会说话?语文学不学、用不用心没有关系,这种思想必然影响语文的学习成绩。

学生是课堂的灵魂,如何让他们的灵魂与课堂相结合,就需要教师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去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当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内驱力,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兴趣是求知的动力之源。创设学习语文情境,捕捉诱发学生兴趣,唤起其求知欲,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首要任务。经过一次次的课堂实践、课后反思,在课前,我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free talk展示,学生自我介绍,即兴演讲,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古诗词类型的歌曲,让学生自由地跟唱等等,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学习情境,犹如把学生带进了一个语文世界,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发其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上课中,我充分地走入他们的内心,利用一切手段,培养其感知能力,使其记忆更深刻。利用手势、动作、表情等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在思维运动中学习、理解和使用语言,娴熟的技巧性的掌握文字。学生热情飞扬,再加入我的激情,让学生都动了起来。

二、语文教学,要突出语文文字优美的特性

语文教学,要突出语文文字优美的特性,这样能引发学生对文字美的向往。在学习陶渊明曹操等文学作品的时候,我做如下概述:魏晋南北朝历时仅四百年,三十余大小王朝却频繁交替,社会动荡剧烈,民居水火,人心惶悚,大多文人身无定所,英才难展,甚至朝不保夕,身首异处,故笔下展现出一派乱世文学。那个时期,大量文学家族纷纷涌现,创作形式异彩纷呈,五言诗成就卓越,七言诗崭露头角,民歌发展突飞猛进,骈文萌芽,小说盛行,文学理论趋于成熟,文章千古事,作家提笔著文,须胸怀天下,眼观民苦,心系时政,一字一句关乎国运;吟风弄月、描花写草,为一人一家而言,则非大作家所为,纵描摹工巧著作等身,也不过消遣文字,必然随时代而湮灭。曹操文韬武略,所以名垂万世,不外其考虑社会不安、人们居于水火而已……

这样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静静聆听,沉浸在优美的文字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通过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学习语文,必然要熟悉中国文化。比如古诗词中民俗文化的月寄离情。古人诗词多用“明月”烘染离情别绪,这轮本来毫无感情的明月却被人们赋予无限深情。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在人们心中离远超尘,明丽清净,它含蓄又意蕴无穷,皎洁又婀娜多情。月亮往往作为团圆的媒介,又被人们借以寄托离别相思之苦。在古诗词中,人们往往用月光来烘托渲染离情别绪,以达到情与景会,景淡情浓的艺术效果。

语文能学好吗?有的学生一筹莫展。我把周利陀伽学笤帚的故事告诉学生,周利陀伽记住笤忘了帚,学会了帚又忘了笤,他一度想自杀,可是后来,勤加练习刻苦用功,最终成为伟大的尊者,经常四处讲法演说,因为他的老师释迦牟尼在《遗教经》中说过:“心者,制之一处,无事不办”,信然!

【责编 金 东】

第8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幽默运用

陆谷孙教授曾说:“教师不是喜剧演员,但有一点幽默感对教学显然是有益的。在课堂上幽默的语言可以感染学生,使课堂气氛张中有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如果教师能恰当地运用幽默,就可以达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愉悦,学习兴趣高涨的效果,进而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局面。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应恰当地运用幽默以提高教学效果。幽默的首要特征是诙谐滑稽,令人发笑。这是幽默存在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幽默的恰当运用既能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改善课堂教学的气氛。甚至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最终使教育获得无穷的活力。幽默是风姿绰约的智慧之花,令学生赏心悦目;幽默是自然纯正的精神味素,让学生觉得有滋有味;幽默是快乐的添加剂,使学生笑口常开。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将幽默运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幽默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幽默和体态幽默两种方式来体现。

一.语言幽默的运用

语言幽默是以语言符号为载体所产生的幽默,包括幽默短文、诙谐小品、笑话以及反语、讽刺、比喻、夸张、拟人、妙语、警句等。在教学中所运用到的幽默大部分也都属于这一类。

1.用幽默的语言拉近师生关系。拉近师生关系,缩短心理距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幽默语言的使用可以推进和巩固这种良好关系。例如,有一次,正在上课时,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有的甚至扭头开始看着雨发呆。笔者认为应对好奇心的最好方法是满足而不是压抑,于是笔者索性面带笑容地故意大声感叹到:“雨下得真是大呀,请大家给我十分钟让我好好观赏一下!但是十分钟太长了,我怕大家等着不耐烦,那不如我们集体看三秒后,就继续上课,如何?”此时,全班同学也被这突然的感叹给吸引,而且已经意识到笔者此时是在提醒大家应该回归课堂,都心领神会地笑了。大家一起看着窗外的雨,倒数三秒后,就高高兴兴地继续上课。因此,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和幽默的语言去体会和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不会疏远和隔阂。

2.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上,用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去讲解知识,要让学生感觉知识是有趣的,学习是快乐的。例如,有一次,讲解一个多意词case(案件;箱子)时,有很多学生出现读音失误,将case读成kiss(吻)。于是,笔者立即用这两个词造句“Couldyougivemeacase/kiss?”(请给我一个箱子/吻,好吗?),并且将例句置于以下这个语境中:即毕业后,假设学生成为一名外企秘书,当老板说出那句话,让学生设想,如果由于分辨不清那两个词,将会造成什么后果。结果学生顿时笑声一片,然后纷纷在开始对比和校正这两个词的发音。大胆假设一下,当学生无法分辨相近词的发音时,如果教师只是反复纠正,提醒,甚至批评的话,学生很可能很快就会觉得英语学习的枯燥乏味,进而丧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3.用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由于英语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一种“记忆—遗忘—再记忆”的不断积累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极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和气馁,于是在课堂上就显得消极被动,不愿参与。这时,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批评指责,而是应该用幽默的语言去化解尴尬,消除疲劳,让学生在轻松中克服焦躁和疲劳。

4.用幽默的语言培养健康心态。作为教师,工作的职责不仅在于教书,而且更重在育人。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乐观的态度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培养学生健康开朗的个性和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例如,笔者听说有学生正在谈论法国著名的“纸片模特”伊莎贝拉:她13岁就患有厌食症,15年后,年仅28岁的伊莎贝拉枯瘦如柴地死去。她死前为意大利拍摄了一组反厌食症的广告宣传片。抓住学生们对此热点的关注,让学生们自由地表达对节食减肥的观点。

二.体态幽默的运用

好的教学幽默,凝聚着教师创造性思维劳动的教学艺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简单的笑话,都可以折射出幽默之光来。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有力量,有魅力,从而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研究幽默艺术,做一个富有幽默感的教师。

作者:赵康 单位:荆州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陆谷孙.英语教师的各种素养[J].外语界,2003,(2).

[2]高乖莉.浅谈英语语法教学幽默化[J].文教资料,2006,(12).

[3]唐树芝.论课堂教学的幽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设问;引导为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31-01

一直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堂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都是以老师的的“演讲”为主,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对于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老师累,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教学的效果也不好。那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高中数学课堂既能充满趣味性,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开阔学习思路呢?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关键还是要数学老师把握好高中数学课堂的设问技巧。

一、在课堂开始设问,调动课堂气氛

有人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任何一件事,开始是至关重要的。那对于一堂高中数学课来讲,一开始就调动起整个课堂的氛围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来讲,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一个良好的课前设问也可以将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教材的情绪很好地调动起来,从而为课堂内容的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对于如何有效地引入课堂,可以是一个充满趣味而耐人寻味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带动学生学习的情绪,此外,最为重要的是要在故事中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从而过渡到课堂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中的第二章《数列》的学习中,老师在讲到有关等差数列求和的时候,如果老师直接进入数列的学习,可能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一开始就给学生分享一个小故事,那课堂的教学气氛和效果就会完全不同。笔者是这么做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德国有一个很著名的数学王子吗?高斯!是的,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他从小就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因此,他的数学老师非常喜欢他,有一天,数学老师为了考验他,给他出了一道难题,你们想知道这首题是什么样的吗?高斯有没有解答出来,他是如何做的呢?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在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已在黑板上写下了:1+2+3+4+5+6……+99+100=?当同学们看到这个问题时,就纷纷拿出笔来,开始在自己的本上计算起来……五分钟过去了,没有人告诉我答案。这时,我说,故事中的高斯的同学也和大家一样,纷纷拿起笔来计算,可是聪明的高斯却直接将答案写了出来,你们想知道答案是多少吗?课堂上全体同学都抬起头,目不转睛地等待着我宣布答案:5050。那高斯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算出答案来的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个计算方法。通过故事,加上几个设问句,全体同学的好奇心都被有效地激发了起来,学习的热情也大增。

二、在课堂关键点设问,引导思考

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知识,因而学习起来难免会有一些枯燥乏味,加上知识点的深度,学生学起来也会显得有些吃力,从而产生厌倦的心理和情绪。而对于课堂上学生无法理解或者不愿意学习的难点问题,往往多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那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呢?对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思考这些课堂的关键点,从而克服课堂上的难点问题。

比如,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苏教版《数列》这一章内容时,对于有关等比数列求解的问题,其中关于无穷数列求和公式的理解和推导让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对此,笔者是这么做的,从生活中的事例出发,讲述了一个生活小故事:小明和妈妈拉了19只鹅到集市上去卖,这时候来了三个顾客,其中一个位说,他要所有鹅的1/2,另一个顾客说,他要所有鹅的1/3 ,还有一个顾客说,他要所有鹅的1/4,而且每一个客户要的鹅都必须是完整的。这可把小明和妈妈为难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明和他的妈妈吗?笔者的这个问题刚讲完,下面的同学就开始了讨论,而且热情高涨,争论不断。但是最终都没有找到令人十分满足的分法。5分钟后,我说,小明帮他妈妈找到了办法,大家想听一听吗?小明从不远处一家卖鹅的叔叔那里借了一只鹅,总共20,然后分给了第一个顾客10只,第二个顾客5只,第三个顾客4只,最后剩下的1只,他还给了那个叔叔。请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笔者顺势列出了无穷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并开始了公式的讲解。

三、在课堂结束设问,承上启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可以说是像《红楼梦》之类的古典小说和我国现代的很多电视节目或者广播节目中常用的方法,并且往往都是在故事情节发展到即将要揭晓故事结果或者进八高潮的时候出现的字眼。无论是古典小说,还是现在的电视节目都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让人回味无穷的做法,调动起读者或者观众的心理。同样,在我们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老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做好课堂的承上启下,即在总结本堂课所讲内容的同时,也提出新的问题,从而给学生有一种意尤未尽的感觉,达到让人深思的效果。

比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中第三章《不等式》的学习时,老师在课堂上在讲解不等式 时,应用的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而老师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又将此题拿出来,并且将原式变为:(x2-3x+2)(x2-2x-3)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设问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同时,也是高中数学老师开展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通过提问一方面是让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疑问,另一方面,也是有效的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增长知识,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利用古诗词导入

课文的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精彩的导语,是奠定教学基调、营造课堂气氛、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的有效手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偏爱于用古典诗词作导语,折一枝红杏而引来满园春色,掬几朵浪花而激荡一江春水,感觉受益颇多。例如在讲授《故都的秋》时,我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赞美秋天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大家齐声朗诵,热情高涨,仿佛把醉人的秋色带进了课堂,“赞秋”自然成了这堂课的“主旋律”。

二、利用古诗词解析文意

语文教学,对文意的理解和赏析容易流于形式,泛泛而谈。大而空的分析和说教,不仅单调枯燥,其结果也常常如过眼烟云,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恰到好处地穿插运用古典诗词,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给课堂带来清新怡人的春风。比如在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时,如何理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句话的含义,我引用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等佳句,学生兴趣盎然,文言的学习一扫往日愁云,第一次有了诗意的绽放。屈原的《离骚》学习难度较大,如果在疏通词意的基础上,借用较为浅显的古典名句来对应解释,可以化繁为简,相得益彰。例如可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对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对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对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等。寥寥数语,简洁明了。

三、改写诗词,加深理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古典诗词曲转化为自己笔下的文字,是一条可供探索的好思路。如我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改成一首小诗——《甜蜜的忧愁》:“巴山夜雨敲打骤急的鼓点/声声催问何日方是归期/委屈的是西窗下的红烛/灯花滋长难言的寂寞/但两相依偎/却是眼中不变的风景。”我把它打印在字幕上,学生兴致很高,他们发现原来烂熟于胸的古诗,竟也能变成如此生动而具有浪漫气息的文字。我建议把李清照的《一剪梅》改成一首现代诗,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我不禁大吃一惊,其中佳作,真是层出不穷。有一学生这样写道:“荷花残了/秋意凉了/盈盈细步/独上兰舟/云中的飞雁/邮寄相思的信笺/又传递远方滚烫的心意/西楼的月光下/孤独的人儿彻夜未眠/流水是两颗心的泪泉/总也割不断的愁/搁在眉头/又放在心头。”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我们还能再苛求什么,它胜过洋洋千言的讲解。

四、灵活运用,提高写作能力

古诗词在指导作文训练时亦可大有作为。继承古诗词的极致,不只在于记忆的多少,更在于使之成为源头活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把古诗词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学生很受启发。首先是语言的美化功能,强化古诗词的应用,可以打破作文程式化的语言模式,为行文镀上亮丽的光泽。优秀的作文,常常展示了作者扎实的古诗文基础,写作时总能信手拈来,给读者“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审美享受。其次是对主题的升华功能,古代诗歌中的好多哲理诗本身就是点石成金、升华主题的好素材。例如“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适用于“志存高远,投身社会”的主旨;“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适用于“志行高洁,保持本真”的主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适用于“奉献社会,不求回报”的主旨。恰当的引用诗句,无疑会给文章锦上添花,提升作文的思想品位,进而增加得分的“亮点”。

再者,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中体验到古诗用时更有趣。带学生春游时来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扫墓遇雨吟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来了新同学“笑问客从何处来”;风筝飞舞的日子,互相说句“忙趁东风放纸鸢”。让诗走进生活,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诗”,从而启发学生把诗写进文章里。如此,在简单应用中得到无穷乐趣,形成古诗阅读的良性循环。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笔记 方法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学生养成了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只要一拿书,他就会动笔写写画画,总想在书上留点东西。比如像在我们班上有的学生在午休自读课外书时,时不时画一画,写一写,因为他们体验到了“厚书读薄,薄书读厚”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在语文课堂笔记的实践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了自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切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语文课堂笔记呢?

一、记老师的板书

教师的板书是通过教师精心计划设计好的,从板书上能突出教师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板书对所教学的内容一目了然。记好板书,有利于我们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除理科题的演算过程外,一般应完整地记下主板书的内容。 教师为了强化重点难点,通常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和绘画,并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如学习《小松树》一文,最后学生感悟“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这句话时,我分别叫三个学生在黑板写上自己的这些经典的感悟:“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这些是要花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一般放在开课时或者课要结束时板书,这样便于学生做笔记,不会影响听课,顾此失彼。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对小学生而言,帮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教师的扶持和检测少不了。

二、记下听课的主要内容

笔记时,既要注意老师讲解的知识体系,更要注意抓住讲解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记下关键语句。要注意记下老师提醒的应注意的问题和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记下基本概念的要点,基本原理、定理、规则等的主要论据、论证方法、运用范围及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等。老师在讲到重点或难点内容时,总会有一些暗示的:他们或者在讲前有意停一下,以引起你的注意,或者在讲后把内容重复一遍,以加强你的记忆。我们要悉心观察,及时笔记。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我们要抓住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忍饥挨饿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可怜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并看见了四次美好的幻觉,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的火柴梗冻死在街头。文章的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四次美好的幻景: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火炉、肚子里填满食物的喷香的烤鹅、挂满礼物的美丽圣诞树、疼爱她的慈祥的奶奶。”等内容进行课堂笔记。

同时要切记,记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正常听课和思考,这就要求在记笔记时把握好时机。记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没记下来的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记笔记的内容一般是:①知识的重、难点。②知识的疑点。③记书本上没有、老师补充的知识点。有些内容则无需记笔记:①次要的知识。②一看就懂的内容。③教材中的一般知识。

三、处理好听、思、记三者的关系

笔记只是辅助我们听好课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所以,上课要以听讲、思考、理解为主。因为真正理解了的、抓住要点的东西,在以后翻阅笔记时,看到几行字就可以回忆起主要内容。所以应尽可能做到边听、边思考、边记笔记,使三者协调进行。如果只追求笔记的完整而忽视上课认真听讲和理解,那必是舍本求末,只会是得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同学上课时不是以听、思为主,而是把中心工作放在了笔记上,他们因一句没听清或没跟上就挪用同桌的本子来看,到头来往往是互相都记不成。所以,对一些暂时写不上的字或记不完的内容,应果断地留下空格,做上记号,大胆地跳过去,跟上老师的讲解,课后可借记得好的同学的笔记查漏补缺。

四、记课堂笔记的位置

不少同学都有课堂笔记本,记在笔记本上当然不错。但根据经验,课堂笔记尽可能记在课本上。课本每页的上、下、左、右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生字、生词可记在左、右空白处,段落大意可记在每页结束处,重要的句子、语段分析可记在上、下空白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可记在课文最后的“思考与练习”处,文章的一些背景资料与文学常识可记在课文标题处。实际上,课文上的空白之处足足可以容纳下课堂笔记的全部内容。如果实在不够,可在课文最近贴上一页白纸,把记不下的记在这页白纸上。这样记笔记,复习起来就方便了,就不用一会儿翻课文,一会儿翻笔记本了。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方法,究竟记在什么地方,还应根据学生的习惯和实际情况而定。方法常常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同学在课文中记笔记:“中心思想”可用“中心”来表示,“段落大意”可用“段意”来表示,甚至还可用“O”、“X”、“”等符号来表示特定的内容。一般来讲,课堂笔记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了。

五、准备一个专门的课堂笔记本

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课堂笔记本不是要你把课堂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一般情况下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其次是抓住老师讲解的重点记录在本子上。每一个学科的记录方法也有不同,比方说数学科中的一些概念、法则,书本上都有,所以这些不必记,在书上画上重点号就可以,但一些老师对概念的理解,一些解题的技巧等一定要记下来,因为这些可能是老师用很长时间、甚至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你说这重不重要,值不值得记下来?语文课上一些课文的作者简介、写作时代背景、写作特点等书本上可能没有作注解,老师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或根据教学要求,课堂上一定会对这些作简要介绍,这也是老师通过查阅很多资料或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作笔记的重点。这样复习的时候效率才会高,积累的东西才会多。为什么说每一个学科要有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呢?因为不同的学科记笔记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且混用笔记本有的时候会很乱,复习起来不方便,找来找去的效率不会高。

总之,恰到好处的课堂笔记,对于把握教学的重点、要点、难点,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有很大的作用。

第12篇

一、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1.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需求,在学习中就会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就会自发地产生学习动力,所以兴趣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①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英语作为国际性的通行语言,在中国日益开放,国际交流日益广泛的今天,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从而激发学生认真去学。

②广泛提供有趣的、反映时代风貌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使其感受到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同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利于学习和思维发展的、适合自己水平的读物,保持其兴趣的稳定性。

③教师讲课时语言、动作、神态等要风趣幽默,富有变化,创造轻松、活跃课堂氛围。也许一句风趣的话语,一个有力的动作,一种神态会让学生铭记终身。

2.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力求实现有价值的目标,以便获得新的发展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成就动机越强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持续性就越强。

①上课多给予学生表扬鼓励,提问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最好多用一些“good, great, wonderful, excellent”等词语。

②教师和蔼可亲的笑容和宽容大度可减少学生的紧张程度,能够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不怕失败,树立勇气和信心,使他们从心理上愿意接受老师教授的课程。

二、自主学习行为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自学。从目前学生英语学习的普遍状况来看,多数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时间和精力花费不少,但学习效率不高。主要在预习、听课、作业、系统复习等方面存在问题:

怎样培养学生高效自主地学习呢?

1.课前自主学习的培养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的学习行为就会积极主动。课前主动学习的培养主要是抓预习。学生在课前独立地自学新课内容,做好准备,在听课时掌握主动权,提高听课效率。有些学生学英语时感到很吃力,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其原因一是没有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听课的盲目性和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显然不佳。那么怎样让学生有清晰的预习思路,做到自主预习呢?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预习什么,怎样预习,做到:①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如对话或阅读等);②了解本课的词汇要求,并能联系旧知识,横向适当展开学习;③画出难懂的句子;为使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并做好预习,教师要检验预习的效果,如在早自修时可让学生朗读单词;提些简单的或整体性的问题;提供选择题或是非题;列出大纲要求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等让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看到预习的效果,增强学习的信心,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2.课内自主学习的培养

(1)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教师运用课本知识,结合学生实际,风趣地发挥,使学生听课精神振作,思路开阔。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为学生自由发挥创设空间。

(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趣味性和可回答性。有的问题只是简单地回答“Yes”or“No”,缺少吸引力。如在教“Pets”一课时,当老师问Do you like pets?学生当然会回答Yes.不妨变化一下:What’s your pet? Why do you like it? 这时学生会做出多种回答。再问:Why don’t you like the other pet?学生会兴趣大增,纷纷回答。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

3.课后自主学习的培养

课后复习是课后主动学习的重要一环。是课堂听讲的后续阶段。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复习,不仅是巩固旧知识的必需,而且是获得新知识的前提。新旧知识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可以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新学的知识。指导学生课后复习途径如下。

①回忆。两人一组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课后用交流的方式把当天课上所学的知识回忆一遍,其效果甚佳。这种方法使学生经过大脑的思考,用交际的方式复现出来。

②在早自修朗读课文和重点词汇,做到潜移默化,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