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少年科普世界

少年科普世界

时间:2023-05-30 09:03: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少年科普世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少年科普世界

第1篇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高士其爷爷年轻的时候曾经去过美国留学,攻读细菌学。可是高士其爷爷不幸在一次实验的时候染上了脑炎病毒。严重的病情使他全身瘫痪了,但是他仍然顽强地活着。几十年来,高士其爷爷为我们少年儿童写下了100多万字的作品。不过在1988年,高士其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想到一个像高士其爷爷这样的人,他就是霍金。他与高士其爷爷一样,虽然全身瘫痪,但是他们仍然顽强地活着,为这个社会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命运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只要我们顽强,就有可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在他们的身上,我可以看到一种精神,是不向命运屈服,顽强不屈的精神。这就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无论是高士其,还是霍金,他们都是这样想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升华。因为这个,他们为自己所钟爱的世界留下了一点贡献,也是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点辉煌。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是人的意志是坚强的,只要相信自己的毅力,就可以向命运挑战。高士其爷爷虽然躺在病床上,但是他的思想却在那神秘莫测的科普世界里,为我们少年儿童写下了许多故事,让我们了解科普世界。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挑战,有成功也有失败,可是向命运挑战是用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思想,是一定会成功的。

第2篇

“太师公游名山大川,故其文章颇有奇气”。这个“奇气”,便是山川灵秀,是浑朴的大块文章,是日月精华,是通旷清逸的神韵。中国人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迈开双脚来认识祖国的秀美山河,要比在书上认识祖国广博得多,深刻得多。一个作家,如能经常读一读大自然这本书,定能领悟大自然的奇伟瑰丽,开阔胸襟,陶冶情性,不禁能增长人的阅历,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格调。

我过去曾游过苏州、杭州,便以为那里就是真的“人间天堂”,最美不过了。最近,到位于洛阳龙门西山的银杏仙庄游览后,我渐渐爱上这个地方,觉得这是赛过苏杭,是洛阳人自己的“人间乐园”。

银杏仙庄不仅美在装束、容貌,而且美在质地,美在骨子里,她是那种清新明丽的美,温柔婉约的美,充满生命与青春活力的少女的美。她抖擞翠色的水波,激溅着雪白的浪花,凝成了碧绿的妆镜,以风姿卓越的神韵,饱含热情的笑,迎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这里林木茂盛,空气清晰,鸟鸣婉转。进入园区开始充满乐趣和思考的“科普之旅”,是快乐之旅,丰富之旅,亲子之旅,深入思考之旅。银杏仙庄是以中国的银杏为主线,围绕银杏产业、银杏文化、银杏休闲,打造的具有主题特色的现代创意休闲农业园区,为洛阳旅游增添了一张心的名片。该园以银杏开发为支柱产业,以薰衣花田为浪漫格调,以趣味体验为旅游卖点,以文化创意为创新方向,以课外教育为重点市场,以丰富并对接龙门石窟旅游特色服务为增长点,以打在国家级创意休闲农业典型样板为发展目标,以传播银杏文化并推动银杏确定为中国国树为核心使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具体到地域而言,丰富的地域文化则是一个地方闪亮的名片,凸显着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在银杏大道、生态停车场、入口服务区、温泉疗养区、餐饮文化区、CSA开心农场、欢乐草坪、归园田居、珍稀植物园、浪漫爱情轴、文化创意带、国树园、青山年科普园、拓展运动基地、银杏甘泉水厂、藏獒特种养殖园和预留发展区,到处都体现着浓郁的文化特色。在银杏仙庄,土胚墙,茅草顶,在现旧时工匠建房的技巧,让在钢筋水泥的高楼里的长大的孩子,感受泥土,茅草这些自然之物在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变成的厚重的墙,这样的墙承载着祖辈生活的地方,承载着文明的发展,强面上展现着农耕文明,一件件旧时的农具在艺术的构思下再现真实的劳动场景,一场关于农耕文明的科普教育在一种心灵的震撼和幸福的欣赏中走进心中,无声的语言述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开垦,劳作,收货,那些渐渐远去的农耕文明永远存在着、温暖着。

在园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类的花啊、树啊、昆虫啊,小动物啊,作为孩子们更深入观察自然的指导,然后认真地去学习,教孩子们认识自然的方法,指导孩子入情入境,银杏仙庄文化在别致的建筑中体现趣味的文化创意,从洛阳纸贵中古老的雕版与印刷洛神赋的墨香中文化的气息,从捕鱼到采桑,感受文化的奇特和魅力,让孩子们在轻松阅读故事中居住了一部长长的中国史,这个区域浓缩着具有带表性的趣味文化,包含着历史、科学、文化等等。

银杏出现距今2.7亿年前左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健康长寿是银杏的内在特质,银杏果也称是白果,属上等干果,其种仁含淀粉量5.2%,还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银杏酸、氯化白果亚酸,银杏醇等有效成分。据古书记载和近代医学研究表明,白果及其附属产品在治疗和缓解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牙龈虫龋、小儿腹泻等症状方面有显著的辅助效果。我国人民用银杏果做食疗的历史也很悠久,很早就有银杏止咳汤、白果粥、白果腊八粥、诗礼银杏等名菜佳肴流传于世。银杏居酒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进行了大胆创新,推出了银杏烤全羊、银杏鸡、火锅和银杏脆皮鸡、银杏心太软、银杏八宝饭、银杏鸡蛋卷饼的风味独特的银杏特色品牌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来到银杏居酒店就餐,您享受到的既是特色美味,有事宝贵的健康。

早在1942年,郭沫诺先生就在《新华日报》上撰文提议将银杏定为国树。近年来,在每年的“两会”期间,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名提出议案,呼吁尽快确定国树。其一,银杏为中国独有,世界各国的银杏均是从中国引进的。就像大熊猫一样,银杏也能代表中国。其二,银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属孑遗树种,与恐龙同时代,被誉为“活化石”,银杏能代表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其三,银杏树经济价值高,叶、果、材均是保健或名贵材料,有利于农民致富。其四,银杏树形美观,生命力强,在中国分布很广,我国可以用银杏作绿化树种的县、市超过2000个。银杏的这种特定性、适应性、文化性和广泛认同性,是其它树种所无法比拟的。银杏具备的精神是一种坚忍不拔、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

国树园,底座由五十六个砧木嫁接成的十几米高的银杏树王,体现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图腾文化,象征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和谐统一。通过自然科普,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让他们热爱我们国家的独特自然文化。国树园中围绕银杏这一植物界的活化石,进行银杏植物科普教育。国树园融合了银杏最为国树的伟大精神内涵,和银杏作为植物界孑遗的古老树种,在自然的变迁中具备独有的植物特征,给青少年一种关于爱国、关于民族的责任感。

这里是一个融进大自然的最丰富的科普世界,关乎历史、文化、艺术、教育,自然奥秘、乐趣,关于我们感受自然的真心真情。走进中国银杏嘉年华,让千年银杏作为植物界最珍贵的金色活化石带你开启自然科普之旅,让这里的每一个瞬间精彩你的目光,让那颗探索自然的心在最和谐的森林乐曲中飞翔。

走进银杏仙庄,他们那规划先行,滚动发展;依托景区,整合资源;依山就势,尊重自然;主题鲜明,特色品牌;文化主导,彰显创意的办园特色给我们留下了三点有益的启示:一是休闲农业应以特色农业为支撑,朝主题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军企业,提升品牌价值,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二是休闲农业应着力开发特色商品,丰富商业元素,延长产业链条,注重立体开发与资源整合,突破餐饮住宿的简单盈利模式,在保持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发掘每一寸土地的商业价值。三是具备客源市场的大型农庄可以通过提升景观环境,丰富文化创意,设置互动体验活动,通过一些独特的卖点发展成为景区门票型庄园。

第3篇

网络的新淘金神话

“互联网提供了一种可能:我东西搁这儿,大家先看,看着还行,要下载,您就付我这下载的钱,一页一毛,就咱俩之间,一对一,不许中间的人抽成……”随着网络文学人气的迅速飙升,王朔早年对互联网时代文学传播机制勾勒描画的这一远景,很快就变成了现实。2003年,起点中文网率先开始推行网上付费阅读的运作模式;而网络签约,则随着这一机制的启动应时而生。

2005年起,起点中文网开始面向站内签约“白金作者”,为自己的“顶级”签约树立个人品牌,并大幅提高其稿酬收入。“白金”们得到了相对强势的支持和宣传后,已经有近半数转化成了全职网络。“我们签约的1700位作家中,年薪过百万的有20多位。我们实行月薪制,作者可以得到作品收益的70%。” 盛大文学总裁吴文辉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盛大文学包括起点中文网、晋江原创网和红袖添香三家网站,乃国内网络文学产业的龙头老大。在起点中文网成功走出商业化模式的第一步后,幻剑书盟、天鹰文学、翠微居等主流文学网站以及新浪、网易、腾讯等各大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也纷纷群起效仿。数以万计的网络与文学网站签约,坐在家里网上码字便可年资百万,成就了近年文坛为之侧目的又一网络文学神话。

当神话就像一位不速之客突如其来但却真切确凿地站在你的面前,人们的反应常常是错愕与疑惑。面对“签约”这一中国文坛近年陡然崛起的新生事物,诧异乃至质疑的嘈杂声响在人们已经习惯了的“文坛”深处始终未曾消歇:不少奉“穷而后工”为职业规范的“纯文学”作家将他们的劳动成果斥之为“拜金文学”或“伪文学”,而更多因“真理在握”动辄义愤的饱学之士则不断地厉声诘问他们的身份。似乎像走错了房间的莽撞鬼面对房主爆喝时的哑口无言,那些忙着网上码字的签约们面对质疑和指责普遍选择了沉默。这份意味玄奥的沉默,让始终隐身于电脑屏幕后面的他们身形愈发暧昧模糊,身份愈发尴尬可疑。

“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

商业模式被引入文学网站的运行,使得那些签约网络们成了不停敲击键盘的“疯狂机器”。一部人气较旺的网络小说,其作者每天的更新量达到3000字到2万字。目前最火爆的网络签约“白金”唐家三少前不久在个人主页上称:入行以来,从未“断更”(暂停更新)。正是这种从不间辍的劳作,才有了其洋洋上千万言的丰硕成果:从2004年2月开始在网上写小说,先是80万字的《光之子》,然后是150万字的《狂神》……直至目前正火的200多万字的《冰火魔厨》。“签约”这种模式,造就了一批年产量上百万字乃至数百万字的“网络舒马赫”,――他们中有人不无自嘲地自称是的士司机一般的“体力劳动者”。

读者花3分钱阅读1000字文章,作者和网站“一二分成”或“二一分成”,这是当下网络文学业内基本的盈利分割模式。除此之外,不少文学网站还围绕着“更新字数”创设了一系列奖金激励模式。例如,某网站最近颁行“全勤奖”方案,规定该网站签约作家一个月内每天完成5000字合格更新,月奖金500元;一个月内每天完成1万字合格更新,月奖金1000元。

显然,是网络文学时下盛行的这种盈利模式造成了签约的特定写作状态。“吸引更多用户付费阅读”,乃是网站与作者共同的首要目标。毋庸置疑,无论是的“勤奋”状态还是带来这种状态的网站制度的创设,都是基于一条朴素的商业逻辑――用户对网络文学作品阅读的需求。当这套商业运营机制及其所决定的签约的写作状态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而被不断深化之后,如同日本的动漫产业,主流网络文学作品命定地成了一种属于通俗文学范畴的快速文化消费品。

不管身形如何暧昧模糊,作为一种属于通俗文学范畴的快速文化消费品的生产者,签约网络们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就生存―写作状态而言,确切地说――签约乃是一种在特殊商业运行机制下劳动强度特别巨大的新型文化工作者。

文学艺术家还是文字匠人?

作为新兴网络产业的从业者,致力于文学写作的签约们的身份界定的确有些令人进退两难。他们究竟是文学家还是技术工人?在冷眼和争议声中,中国网络文学不知不觉已从一个懵懂的稚子迅即成长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青涩少年。短短十多年间,几乎每年都有若干本畅销书来自网络,在颓靡的中国读书界演绎出耸动火爆的神话。面对着骤然而来的网络旋风,不少对中国所谓主流文学或正统文学感到深度失望的学人,将他们期冀的目光投向了由网络传播技术赋予了更大自由空间的网上写作。然而,网络文学这个青涩的少年似乎并不怎么在意这份期许;带着年轻人常有的那种执拗和散漫,循着固有天性所规定的性格逻辑,那些曾被暗暗寄予了厚望的网络作家曾几何时便就彰显出了“网络”的历史面相。是的,血液中先天的技术秉性与倾向于产业资本的商业天性,其实早就注定了那些一相情愿的“人文”或“艺术”期许必会流于虚妄。

签约“白金作者”唐家三少在接受竞报记者采访时说得很清楚:“我的作品想要表达的意义很简单。就是希望给读者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有个放松身心的机会。”网络文学是什么?冷静下来细细思量,当不难辨认――网络文学是一种由传播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新兴文化产业,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文化休闲或娱乐方式。基于此,网络签约的身份确认就成了一个没有多少实质意义的“伪问题”;“网络”这个称谓本身,已经对其属性作出了最好的说明。是的,你完全可以将他们视为“技术工人”,――只不过现代语言哲学提示我们:比起建筑工人手中的“砖头”,他们经由键盘码弄的“文字”包含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力量和神奇;当然,你也完全可以将他们称之为“文学家”――但现代艺术哲学提示我们:在现代社会―文化体系中,民主化进程及其催生的“审美生活化”和“生活审美化”已经使旧有“文学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裂变:昔日盘绕在贵族阶层、以“艺术家”自居的“文学家”,现在已然成了在“小众”圈子中流连梭巡、“纯艺术”的文学家,例如公然宣称不为大众写作的象征派诗人和各种先锋派文人;――在他们之外,则是大量专门为大众制作、产品上喜欢印满“Best Seller”标志的“通俗文学”作家的大量涌现。19世纪以来,高度工业化和市场化历史条件下大众消费文化及其衍生出来的文化产业的崛起,使得西方文坛迅速裂变为一种多元并存的崭新格局。

值得指出的是,用“网络”称谓网络上的写作者,并没有任何轻视、贬抑的意味存在;大众消费文化以及文化产业存在的合理性足以消弭可能发生的误会或疑虑。事实上,“网络”这一称谓中已然包含着的属性界定本身,可以确保人们在审视网络文学产业及其从业者时秉有清醒、理性的思想立场,进而可以避免因为视角偏差而生发出来的无谓指责伤害乃至贻误这个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当然,同时应该意识到:在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建立并维护文学生态的平衡,是谓明智之举。

本性自由还是本性娱乐?

著名网络李寻欢早年曾称,网络文学的根本属性是自由,这种自由对网上的写作者来说,“不仅是写作的自由,而且是自由的写作”。这一论断如果仅仅用来指称前签约时代的中国网络文学,应该说还是基本能够成立的。

1997年圣诞节,美籍华人朱威廉编制了一个名为榕树下的个人网页,在上面书写自己的心情文字,并其他文学爱好者的文学作品;后来大名鼎鼎的第一代网络作家几乎都曾在这儿留下过他们最早的网络足迹。“当时没有人把网络写作当成一个事儿,都觉得是业余时间玩的东西”(李寻欢语)。显然,文学与网络最早的相遇,是由网民对文学的内在兴趣一手造就的,与外在的生财求名几乎全然无关。1998年,蔡智恒《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成功惊醒了他们。宁财神、李寻欢、安妮宝贝、慕容雪村……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因此从网络上迅疾升起,宣告着一个新的写作时代的正式降临。

但2002年,三个事件的出现却标志着新生的中国网络文学发生了急剧的转型。其一是,慕容雪村的言情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从网上到网下的持续火爆,宣示了网络文学对文坛的第一波冲击渐入;其二是玄幻小说《我是大法师》横空出世,一时间风头无两,宣示了与网络游戏渊源关系密切的玄幻小说取代与传统文学渊源关联甚大的言情小说成为网络文学新的主流类型,生猛的中国网络文学也由此在创作范式上进入了它的第二阶段;最后则是因资金困扰渐失原有影响力的华语网络原创文学基地榕树下网站被转手卖给贝塔斯曼。如果说“榕树”枯萎,宣示了网络文学第一阶段那种理想主义纯情精神的衰微,那么是时“榕树”的倒下,则明确昭告了以其为代表的文学网站非商业化时代的终结。李寻欢坦言:榕树下“死在没有转型,没有找到可以持续赢利的经营模式”。

在随之到来的网络签约的时代,网络文学的自由本性还在吗?签约们还享有李寻欢先前所说的那种“写作的自由”并因而进行着“自由的写作”吗?

卢梭云:“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作为西方人本主义的核心概念,自由从根本上来说是指构成人格基本标志的人之精神魂魄的自由,具体来说即超越了现实政治专权与金钱束缚的思想自由、表达自由、情感自由……自由精神与真理的精神、爱的精神血脉相连,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普世价值。以此来审视网络签约的精神状态和写作状态,不难发现:尽管他们享有着现代网络传媒技术所赋予给他们的文字发表的自由或方便(相对于传统的编辑审查),但他们却很少有那种构成传统经典作家身份标记的精神魂魄的自由。他们普遍地漠视现实,回避苦难,摒弃理想,也就说不上会去展现带有原罪但又无辜的个体在历史展开的残酷逻辑中苦苦挣扎的悲戚身形、悲惨声息和悲壮命运。事实上,在失重的自由挥洒中,他们唯一关注的只是点击量及其所带来的金钱;在点击量和金钱的外在压力下,本来由技术所赋予的自由很快便在此种技术逻辑衍生出来的传播机制中归于丧失。更致命的是,此种技术逻辑自然衍生出来的商业机制,非但剥夺了真正的思想自由和表达自由,而且同时也麻痹了他们作为特定现实和文化语境中的个体精神;由是,他们被商业目的所规定的定向想象力越发达,他们的想象也就越是丧失真正的文学想象应有的那种高贵的人文灵韵,越是在远离生命大地的虚无高空做徒劳的飞翔,――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模式化的飞翔实际上迅速演变成为一种对飞翔动作的空洞疲沓的模拟。

质言之,在签约网络这里,网络文学的本性已从应然的“自由”转化为实然的“娱乐”。 旨归娱乐的功能属性将网络文学变成一种游戏――缺乏精神深度和厚重的轻飘的游戏,这也正是网络产业中网络文学和网络游戏能够携手并进的最深根由。

应该再次强调的是,在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体制下,网络文学的轻飘却并非没有价值。有意义的厚重存在是一种价值,匮乏意义的轻飘存在也是一份价值。当用户需要并且愿意付费购买这份轻飘时,这份轻飘便获得了它的价值――是市场的价值和娱乐的价值,而非人文的价值和艺术的价值。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唯时光之神,会厘清所有争议;俟尘埃落定,“暧昧”与 “尴尬”之谓自然澄明。评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学院

一提到科普图书,十有八九的读者会想到《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1959年首次出版,此后屡创佳绩,并带动了20世纪60―80年代中国科普图书的出版大观。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普图书出版开始呈现下滑之势,而且 “科普”的概念也发生了进化,除了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及其背后蕴藏的历史、人文因素,都被纳入大科普的概念之下,“科学文化”这一称谓被越来越多的科学传播人士所认可。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了科学文化图书的引进出版热潮,名气较大的有“第一推动丛书”、“科学大师佳作系列”、“支点丛书”、“三思文库”、“哲人石丛书”,此后还有“新视野丛书”、“盗火者译丛”等。这些丛书在最初出版时都曾轰轰烈烈,但大多倏忽而逝,能够坚持10年以上的,唯有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哲人石丛书”。 若论出版规模,后者又远超前者。

“哲人石丛书”全部为引进版,自1998年年底《确定性的终结》、《PCR传奇》、《虚实世界》、《完美的对称》、《超越时空》5种在内的首批图书问世以来,丛书以年均近10册的速度扩容,至2009年底总数已达90个品种,含“当代科普名著”、“当代科技名家传记”、“当代科学思潮”和“科学史与科学文化”4大系列,引领了科学文化出版的方向,在科学传播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清华大学科学史教授刘兵认为,“哲人石丛书”是目前国内最重要的科学文化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