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风的古诗

关于风的古诗

时间:2023-05-30 09:03: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风的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风的古诗

第1篇

   关于立冬节气的古诗词1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关于立冬节气的古诗词2

   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

   【唐】元稹

   霜降向人寒,轻冰淥水漫。

   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製造看。

   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关于立冬节气的古诗词3

   立冬

   【宋】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关于立冬节气的古诗词4

   立冬闻雷

   【宋】苏辙

   阳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关于立冬节气的古诗词5

   壬戌立冬十朋十一日陪路文周朋携提祖同访后

   【宋】王洋

   养生无欠亦无馀,种竹圈篱草结庐。

   鉴地觅甘分乳脉,锄田得实饱新蔬。

   壁间数本空王像。架上都无养性书。

   我自病来能晚食,从今缓步当安舆。

   倦缘闲景散闲情,人未归庵户不扃。

   试拨柴烟寻宿火,旋添泉水洗茶瓶。

   黄花采采盈衣袖,橡实离离傍生萍。

   何日一邱藏曲折,与君同伴劚青冥。

   关于立冬节气的古诗词6

   十月十四日立冬方盛

   【宋】朱翌

   黄菊一何好,持觞惟尔从。

   名应称晚秀,色岂为人容。

   正似花重九,休论月孟冬。

   霜威占清晓,直欲犯其锋。

   关于立冬节气的古诗词7

   明代刘基《立冬日作》

   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

   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

   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

   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

         关于立冬节气的古诗词8    《烟雨馆立冬前一日》

   宋代:葛绍体

   已过重阳种,留连秋色带霜华。

   休言明日朔风起,肠断天涯人怀家。

   关于立冬节气的古诗词9

   《立冬道中》

   宋代:高登

   黄茅时节瘴烟深,人在山凹第几重。

   梁竦负才徒感慨,嵇康赋性本疏慵。

   此生自断天休问,吾道频年世不容。

   会脱帻巾还自隐,鹿门妻子惯相从。

   关于立冬节气的古诗词10

   《立冬日赠张直夫》

   宋代:吕本中

   参差寒叶树,林鸟独依栖。

   发变心同素,年迟日向西。

第2篇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知情意行

一、古诗教学“知情意行”的内涵

纵观我国教育发展史,孔子提出“学思行并重”的教学方法,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思考、行动应并举。荀子认为闻不如见、见不如知、知不如行,“闻见、知、行”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中亦突出了“教学做合一”这一方法论,即教育、学习、行动要充分结合。这些理论思想是各位教育家们教育实践的伟大结晶,突出了教学由知到行这一过程的重要性。

“知情意行”一词源于心理学中人的道德行为辅导模式,“知”即对事物的认知,个体观念;“情”即情绪、情感;“意”即意志、决心;“行”即具体行为。这里,笔者从教育学、心理学综合角度出发,将“知情意行”这一概念引入古诗教学,对古诗教学中的“知情意行”有新的见解。

(一)所谓“知”

本文中的“知”,主要指古诗中蕴含的知识。笔者从学科角度出发对小学古诗中的知识进行分类,将其分为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绘画、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关于数学的知识。如《山村》中含有十个数字和“里”“座”“枝”等量词;《江南》中有东、西、南、北方位知识;“欲穷千里目”、“危楼高百尺”等诗句中含“千里”“百尺”等计量单位等。

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的浮力知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中光的折射知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化学相关知识等等。

关于音乐、绘画的知识。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诗句中关于琴、笛、琵琶等乐器的的知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关于色彩以及绘画中的透视学原理知识等等。

关于社会、人文的知识。如《元日》、《清明》等诗中关于除夕、清明等节日风俗的知识;《敕勒歌》、《望天门山》、《泊船瓜洲》等诗中关于塞外大漠、江河湖海、名山圣水的地理知识;《塞下曲》、《示儿》等诗中关于历史战争的知识。

(二)所谓“情”

诗主要是表情的,诗词中的“情”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小学古诗题材以山水田园、边塞羁旅、亲友离别为主,传递的诗情相对浅显却丰富多姿,悲愁苦闷、喜恋欢愉、愤懑感慨等情感耐人寻味,或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或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喜爱,或抒“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叹,或显“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不舍等。诗之所以让人动容,正是因为情感的真切流露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三)所谓“意”

“意”即意境,是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①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是一首诗的生命和精魂。意境的生成基于丰富的意象群,把握意境需充分了解意象。意象有来自自然的、生活的,也有人类创造或虚构的。小学古诗中的意象不胜枚举,包括天文地理、神仙鬼怪、建筑、器物等。意象的不同组合建构出丰富的意境,展现出多彩的物质与精神世界。意境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把握意境。

(四)所谓“行”

“行”即具体行动,是知、情、意结合与相互作用后的终极产物,是学生知识与情感的具体实践。古诗教学中的“行”在于将诗中积极的知识、情感实践化,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积极的态度、情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可进行劳动实践;“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可进行勤学惜时实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进行勤俭节约实践等。实现“行”,是古诗教学的最终目的与最高要求。

二、小学古诗“知情意行”的教学方法

(一)授以“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②是教师、学生、文本交互作用的过程,这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生难以独自与文本进行对话,需要教师指导才能进行。古诗具有高度的简缩性与凝练性,对小学生而言,诗中的大部分知识是相对陌生的,这将影响学生对诗歌深意的把握及系统学习。因此教师应加以指导,提供学生知识建构的支架。

1.讲授法授知

讲授法主要适于低年级学生。低年段学生处于诗词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一些必须掌握的音、义、律等难以理解,这就需教师讲解。如《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应读“xiá”,教师应稍作讲述,之所以念“xiá”,是因为按照古代音律,压“a”韵,使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2.指导法授知

指导法即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③古诗中大部分知识,都可通过此法进行教学。在上新课前,教师可先给学生布置任务,预习古诗。通过阅读课文、参考书或网络查询等方法了解诗体、创作背景及诗中描写的某些事物的知识等。如讲授《石灰吟》前,让学生了解石灰的相关知识;讲授《元日》、《清明》等诗时,可先让学生了解除夕、清明的相关习俗等。

3.讨论交流法授知

讨论交流法即针对某一话题,学生相互交流个人看法,通过相互讨论、启发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古诗教学中,此法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如在“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诗句中含有关于乐器的知识,学生可交流讨论,分享自己所知的乐器的相关知识。在此,讨论交流法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利用学生的知识差异进行互补学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内容得以完善与扩充。

(二)感以“情”

诗歌教学要达到高效,关键靠情的感化作用,因此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记忆的唤醒,实现学生、教师、诗人的三情交融。正如赞科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1.景以生情

有些诗歌是对自然或生活场景的直接描绘。这类诗歌与学生生活场景贴切,能直接通过情景再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如讲授《村居》时,教师可播放春天杨柳轻飞,莺歌燕舞的视频,唤起学生对春天美景的记忆与感受。同时可让放过风筝的学生说说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与感受。诗中生动的场景配以视频和学生的表述,直接激发学生对有趣的放风筝活动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读以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④通过读培养语感,深解诗意,进而领悟诗情。教师要注意采取恰当的诵读方式,合理安排教学。如于谦的《石灰吟》,整首诗可谓意浅情长,因此可通过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体悟诗人无惧无畏、坚定豪直的气节。

3.想以领情

情感的通达离不开想象,想象离不开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学生已有的事物表象越丰富,想象的空间即越大。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提供丰富而贴切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授高适的《别董大》时,教师可提供北风呼啸,孤雁哀鸣的音频或视频材料,让学生先从听觉、视觉上感知悲沉的景色,同时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如亲人远行,同学离别等,想象诗人与挚友分别时的伤悲,通过移情想象加深对诗情的领会。

4.画以传情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每一首诗亦是一幅生动的画。可以说古诗教学亦是绘画教学,因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为诗配画的方式展开教学。以诗中的意境与情感为基准,学生可大胆创作。如教授《江南》时,可让学生画一幅“鱼趣”图,活泼机敏的小鱼嬉戏于青翠的莲叶间的景象便跃然纸上。教学《书湖阴先生壁》时, 学生亦可通过创作一幅青山绕田、鲜花傍房的“乡间庭院图”来具体感受。通过画作,原本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其饱含的情感似乎一下从画卷中流溢出来,直接传达给了学生。

(三)辅以“意”

每首诗都是一种意境的展现,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露情感。意境教学能辅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把握古诗,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对意象的挖掘与赏析,体味作者的“诗心”,把握作品中的“诗情”,从而更加真切的理解与内化字里行间的知识与情感。

1.音乐诗画,创设意境

音乐、诗画借助其独到的感染力,有渲染气氛、创设情境、表情达意的作用。音乐能在听觉上吸引学生注意力,诗画则能在视觉上调动学生内心感受,两者在古诗意境教学中有语言难以企及的效果。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读来朗朗上口,但学生仅仅读,很难进入诗人与朋友离别的情境中。此时,可辅以古曲《送别》,以凄婉的音乐营造离别的不舍意境,朋友即将远去的情调很自然地就蔓延开来。又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时,可出示一幅《春意图》,古色古香的画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此时可让学生边朗读边欣赏画卷,并找出诗、图中的物象,再进一步想想图上还有什么没画的,你觉得该怎样画更恰当呢?这样,学生兴趣激增,自然而然地被引入画卷所创设的意境中。

2.倾听诵读,引发意境

诗歌起源于劳动的歌声,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点,适宜于吟咏、朗读。因此可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吟咏创造气氛。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让学生倾听老师朗诵,或自己有感情的诵读,同时一边闭上眼睛想象庐山瀑布就像天上的银河从高远的空中落到了人间的情境。学生通过诵读,透过自己的声音,似乎听到了一泻千里的瀑布撞击大地的声音,进而感受到诗人对瀑布壮观景象的赞叹。

3.想象联想,扩充意境

古诗语言凝练简缩,加之其夸张、拟人等创作手法,给教学提供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在教学时可根据古诗中描写的景象,发挥学生想象,扩充意境。如李白《夜宿山寺》就运用了夸张手法描写寺中楼宇的高。教学时,可启发学生想象,这山究竟有多高呢?站在这高耸入云的危楼之上,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进而扩充出丰富的景象:巍巍古寺屹立山巅,此时站在楼的最高层,似乎伸手可摘到星星、触摸月亮,寂静空旷的灿烂星空让人心旷神怡,但我们却都轻言细语,唯恐惊扰了天上仙人的美梦。这样,简单的两句诗,通过联想想象,更加引人入境。

(四)持以“行”

持“行”,即秉持行动。在教学中渗透行动,以行动促进教学。持行以使诗歌的内在价值外显化、直观化、实践化。古诗持以“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拓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教学成效。利用古诗对学生进行“行”的教育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注意教育性,寓教于乐;饱含科学性,使人信服;富有趣味性,适应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1.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为基础持“行”

古诗中饱含诗画美、音乐美、哲理美等多种元素,教学时可带领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鉴赏玩味,如带领学生体味“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的词句美;欣赏“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的画卷美;领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的哲理美等等。通过对古诗鉴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领悟美、鉴赏美的能力。

2.以丰富学生思想情感为基本持“行”

诗情的传递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感性灵,使学生的情感并不断丰富、完善。小学古诗中以爱国之情、亲友之情、喜物之情占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渗透情感教学。如《游子吟》中对母亲为子无私奉献的感激之情;《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浓厚的朋友之情;《江畔独步寻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中对桃花的喜爱赞美之情等。通过情感熏陶,教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朋友互助、学会热爱自然与生活等。

3.以完善学生品德人格为导向持“行”

古诗词中有很多素材能用以对学生进行品德及人格教育。如王冕的《墨梅》,可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梅花的形象,确立以梅花的“不折不挠、坚贞不屈”为学习榜样,教育学生秉正自身人格;又如李白的《夜宿山寺》,可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中提炼出“轻言细语,勿扰他人”品德形象,教育学生在同学学习、教师工作时注意轻言轻行,尊重他人。通过分析诗歌中或具体、或抽象的形象,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

4.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持“行”

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推动教学的重要方法。例如,讲授《村居》后,教师可组织一次放风筝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在学习《乡村四月》之类的田园诗后,可在适当的时间组织一次乡间行活动,让学生了解乡村风貌,体验一下乡村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诗歌的乐趣,提高自身学习与实践能力。

总之,古诗教学中知、情、意、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四者并重。古诗教学倡导“知情意行”,既顺应了新课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知情意行”教学也是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全新探索。

参考文献

[1]陆靓霞.虚实相生的意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26期.

第3篇

1.榜样引领,背诵古诗词。要当先生,先当学生。要指导好学生背诵古诗词,教师必须自觉背诵古诗词,经常吟诵诸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千家诗》或编入课文的古诗词,逐渐培养自己的背诵兴趣和背诵能力。教师在古诗词方面的积淀,必然会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教育学生刻苦努力,往往脱口而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描述早春原野,自然想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见桂花随风飘下,不禁吟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教师对古诗文的热爱不知不觉中会感染学生,机不可失,就教孩子们背诵吧:“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师生共爱,师生同背,书声琅琅。

2.零敲碎打,背诵古诗词。时间对任何人来说总量不变,但“具量”却是变化的。也就是说,三五分钟的空余时间人人有,经常有。学期初始,老师便要有个统筹安排,这学期要背诵多少首古诗词。当然不光课内的,也还有课外的。用除法细分到周,然后写上小黑板,摆放在显眼地方,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看见。谁先做完作业,就鼓励谁读背,谁到校早,就鼓励谁读背,课间不出去休息的学生也鼓励他们读背,晨读夕诵,见多了自然熟悉,读多了自然会背。这叫古诗词随身“带”,见缝插针,有空学起来。

古诗词背诵要持之以恒,在朝读夕诵中,诗词里那些精神理想、道德情操、儒雅书卷,会“润物细无声”,成为学生的思想底色。童年受到的诗教,会影响孩子一生。

3.方法多样,背诵古诗词。新颖有趣的方法才能激起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教学中不妨采用配乐吟唱、背诵擂台赛、诗词故事会、猜诗谜等形式来进行。

(1)配乐吟唱。学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可用《阳关三叠》的曲调来吟唱:学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可用的《卜算子・咏梅》的曲调来吟唱;诵读了陆游的“湖上新春柳,摇摇欲唤人。多情今夜雨,先洗马蹄尘”,可用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谱来吟唱。教师还可以把当地的一些民歌曲调移植过来,套用在古诗词中进行吟唱,也可以自己动手来谱曲。

(2)背诵擂台赛。教师担任擂主,确定一个时间,让全班同学做好准备,全体参赛。学生背出一首诗词,教师相应背出一首。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打胜这个擂台。但从策略和教学角度讲,还是让学生赢,把奖品颁发给他们为好。

(3)诗词故事会。许多诗词背后,都有故事作背景。譬如《七步诗》,是哥哥曹丕为了王位之争而借作诗威逼弟弟曹植。如果不是弟弟思维敏捷,才高八斗,接下来就是血淋淋的谋杀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跟“安史之乱”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言志诗,数十年后,“土木堡之变”印证了诗人高尚的气节。陆游的《钗头凤》词写的就是诗人和表妹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本身就是故事。教师讲,也让学生到书报或网上收集了来讲。通过诗词故事会,进一步增进学生学习和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4)猜诗谜。猜谜是一项益智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教师说诗谜让学生猜,学生也可说给老师猜。如唐朝李峤关于“风”的诗谜:“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还有关于“雪”、“画”、“梅花”、“雨”等的诗谜……这样做,谜也猜了,诗也背了,趣也生了,一举三得。

4.创设情境,背诵古诗词。许多古诗词,是作者受特定情境触动而作。尽管历史久远,但古诗词描写的情境仍然会穿越时空的隧道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为我们创设情景学习古诗文提供了可能。例如,春日带学生漫步花园、蹊径观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名句便会涌上心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领学生秋游,来到田野,漫步垄陌,遍地染金,蛙声四起,此情此境和当年辛弃疾所见“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般,我们的心也仿佛和作者融成一片。冬天,雪花飘落,银装素裹,让学生临窗眺望,雪入眼帘,情生于心,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此时可带领学生诵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只要留意,随时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古典诗词背诵教学。

第4篇

古诗词赏析 古典文化 语文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它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传承,是当今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模块。它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被人们推崇了千百年。我们学校的校本课选取了古诗词进行诵读赏析。这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还能弘扬我国古典文化,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一、校本课所选取的都是唐诗宋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诗词

吉林省通化县马当学校校本课所选取的都是唐诗宋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诗词,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杜牧的《秋夕》、李煜的《虞美人》……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赏析。

1.诵读诗歌,感知情境

学生初读诗歌,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反复诵读,读出情感。最终能够熟读成诵。

2.解析诗歌,进入情境

我国古典诗词大都言约义丰,内容含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是简单生硬的翻译出意思即可。而是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到诗词的情境中去。要了解诗词的语言,作者的表达技巧,诗词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在赏析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录音、图片等教具,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有所感受。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了解到古诗词的意境。

3.品味诗歌,深化情境

教会学生在语言中品味古诗词的表现力;教会学生品味古诗词的意境;教学生注重品味古诗词的表现手法,让学生透过古诗看诗人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对话。从而领悟古诗词内涵,把握古诗词立意。

总之,要以学生诵读为主要手段,在理解与感悟的基础上采用灵活方法进行学习。以达到“一课一收获,一首一新得”的目的。

二、古诗词赏析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和各地风俗

我校所选取的古诗词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唐诗宋词,这些古诗词的作者在古代文学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赏析可以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思想主张。例如,通过李白那豪迈瑰丽的诗学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豪放飘逸的,是金钱如粪土的,处在诗坛之巅的诗仙。通过李清照的词学生们可以看到她巾帼不让须眉,是婉约派的宗主。通过李煜的词学生们知道了他的词是“词苑国色,哀歌绝唱”……

很多古诗词的内容都直接或间接描写了各地的地域风光或者风俗人情,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够了解各地的地域特征以及风俗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古诗词赏析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

(1)积累字词和古诗

古诗词中有许多生字生词,学生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扫清字词障碍。我们班级的学生每学期赏析30首左右古诗词,整个初中阶段就会积累100多首古诗词中的字词。学生积累100多首古诗词,对学生的诗词储备有很大帮助。

(2)有助于对联内容的积累

对联知识是整个中学阶段考试中都有的内容。有些对联是根据古诗词出的,如果学生积累大量古诗词,了解其内涵与意义,就会对对联知识有所帮助。

3.古诗词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生在赏析古诗词之前一定要反复朗读,朗读古诗词时,对感情的投入要求很高,学生朗读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在阅读现代文或者闻言文时,尤其是诗歌朗诵时,能力也会增强。

4.古诗词赏析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它和现代诗歌完全不一样,它能够引领学生进入一种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情境中。那种清新雅致的意境能使学生的心情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有助于学生养成不骄不躁的性格。

5.对学生现代文学习有所帮助

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比理解现代文含义的难度大,如果理解了古诗词的内涵。学生在学习现代文中关于文字内涵、作者情感以及对所学习文章中出现的古诗词意思、内涵的理解都会有所帮助。如:《说屏》一课就文白相杂。

其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以及“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都出自古诗或古文。学生在赏析了多首古诗词之后就会轻而易举说出这几句古诗和古文的意思。

6.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积累大量古诗词,在写作文时就会根据具体内容选取不同的古诗词嵌入其中,这些古诗句在作文中就会起到画龙点睛或者增强美感的作用。

7.为高考语文中古诗词赏析作准备

高考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赏析已经越来越被重视。我校的古诗词赏析课在初中阶段就对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进行培养,学生上高中以后赏析古诗词时就不会特别吃力。这样就是提前三年为高考语文的古诗词赏析作了充分准备。

第5篇

在与诗作伴的旅途中,一路上跌跌撞撞,还闹了不少笑话。虽然路途并不平坦,但也令人回味无穷……

三岁时,我学会了第一首古诗:骆宾王的《咏鹅》。那时并没有刻意去学,只是听爸爸经常在我耳边吟诵,不知不觉便背得了。这其中的涵义,我那时自然是不知道的,只是觉得念起来挺好玩。当时吐字不大清楚的我念起这首诗来更惹人发笑:“哦,哦,哦,曲项向天gō。白毛hú绿水,红掌pō清pō。”常常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妈妈还经常拿这事来“取笑”我,也许是不想再被大家“嘲笑”吧,慢慢地,我也没有再念错了。

刚上学前班时,爸爸给我买了第一本《唐诗三百首》,这其中的第一首诗便是《咏鹅》,我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只读着好玩了;而是琢磨它的意思。在许多唐诗中,我最喜欢的是贺知章的《咏柳》,尤其喜欢那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觉得把春风写活了。也从那时起,便喜欢上了春天,喜欢上了柳树。刚开始读诗时还兴味盎然,甚至怀有“雄心壮志”——要把这三百首诗全抄下来,可惜并没有坚持下来。后来也因种种原因而“荒废”了。

上了小学后,在书上学的各种古诗文也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让人感受到炎炎夏日中的一丝清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人想到春天清晨的美景;“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更让人体会到古时候小孩们的课余生活是多么丰富有趣……

课本中的古诗使我又想到了“重操旧业”。我找出那本《唐诗三百首》,开始认真地阅读、品味,这一次,我是真的被古诗迷住了,我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书中的唐诗,那些优美的诗句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陶醉在诗海中,尽情地徜徉、遨游……

我还把从书上看到的诗句运用在作文中,为我的作文加了不少分。有时,我与同学们交谈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冒出两句诗来。提到古诗,我口若悬河;说到古诗,我滔滔不绝;各种关于古诗的问题都难不倒我……总之,古诗使我受益匪浅!

诗旅仍在继续,这一路上必定还有许多古诗等着我去探究、发现。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做出了新的要求,在语文学习中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关于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授课过程中要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现阶段,进行创新性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已经成为当下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必然选择。

1古诗词教学方法导入

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在课堂上对于语文古诗词教学都只是进行重复记忆,通过教师讲解来理解诗词的含义以及古诗词中的一些考试考点,几乎没有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研究,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印象,而没有理解古诗词深层次的含义,在课程改革的阶段中,教师要通过创新古诗词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古诗词进行深层次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体会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2古诗词教学方法

2.1通过朗读的方式初步感受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对于古诗词的初步感知就是通过阅读实现的,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自行体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感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进行示范性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配音等方式,重点地方重点朗读,让学生进行标记,比如在阅读“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这句诗的时候,通过重读“杨花落尽”这一个关键词,让学生从中感知季节的变换以及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时内心的感受,而通过“子规啼”的重读,又能够让学生仿佛看到和听到在秋风落叶间子规鸟的啼叫,从而对诗人身处秋意渐浓且友人离去的境地的心情感同身受,理解此情此景,悲伤的气氛,感伤的情怀下诗人心中的悲痛,由此写下这样的诗。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慢慢感受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形成共鸣。

2.2构建古诗词情景感受

构建古诗词情景感受就是让学生自行理解整首诗词的情感。在上一个层面,教师通过先行阅读引导后,学生自我阅读并自己感受。比如在阅读“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后,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思考诗人为何要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明月”上,让风来代替他传递自己的感情,然后在通过这两个问题再读,进行感受,由此来构建自己对于这首诗的整体感悟。

2.3整体分析体会作者情感

在进行前两部分的分析以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古诗词进行背诵记忆,就要对诗词有整体的把握。比如,在讲解“相煎何太急”的典故时,教师通过典故来介绍当时的故事背景,在讲解的过程中,重点对曹植的“七步诗”进行讲解,来让学生对整首诗有整体的感悟和正确的理解。同时还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诗词的分析与理解,这是帮助学生体会到诗词情感的基础。让学生明确诗词的词眼,把握诗词的中心句、中心词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步骤有方法地对诗词进行分析和感悟。

3教师的工作方法

3.1课前备课

教师一般在授课的前期都会进行教学工作的准备工作,称之为备课,如何进行在新课改模式下的备课就成为重中之重。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诉求,明确学生想要知道什么样的内容,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学生为主,这样才能够起到较好的课堂效果。通过设计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方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思路智能化教学,从网上搜集资料等方式来实现教学方案的新颖性。具体的方法就是有的放矢,分层教学,同时要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有保证。

3.2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中写作

知识源于生活,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到学习的内容,还要从生活中入手,例如,在教学《游子吟》的过程中,可以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四句诗中,让学生体会到身为母亲的不容易,让学生有对母爱的崇敬,对此就可以通过具有实践性的任务来实现,如设置一道作业就是让学生给父母洗碗、洗衣服,体会身为母亲的不容易,从而深切感受到诗中所倡导的深刻内涵。古诗词教学从另一种意义上就是国学教育,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厚文化积淀也必将是学生所要细细品味的东西。

第7篇

何为意境?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思(“意”)与客观自然的景物或生活画面(“境”)相融合的艺术境界,即指外在物与内在情的自然融合。“意”与“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那么,意象和意境有何区别呢?

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如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这首诗共列举了十二个意象,虽然也生动鲜明地呈现出一幅绚丽的秋色图,但却无饱满真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无法构成引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构成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诗人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意象直接连缀而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这首曲的意境。

第二,意象诉诸人的感官,而意境则直接诉诸人的心灵。

关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毛翰先生曾作过这样通俗的表述: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和坦克,意境就是。意象与意境,总是一实一虚,一真一幻。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意象让人从旁观赏,意境却让人身入其内、神游其中。

第三,意境是诗人艺术创造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意象是景物(事物)的真实存在,是材料,如白朴的《天净沙秋》中的十二个意象;意境是一个被虚化的世界,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脱离意境的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没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感。

意境是抽象的,那怎样把握诗歌的意境呢?

最为简单的方法――看它是否情景交融,这是判断古诗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诗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诗常用的手法。如张可久的诗句“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雨声,勾勒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和景高度统一。

把握古诗的意境具体方法如下:

一、了解意境的类型

王国维曾把意境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意胜,即以情为主,直抒胸臆。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全诗一气呵成,把读者引入一种悲凉慷慨、深远广阔的境界之中。此类直抒胸臆之作,一般来说较少出现。二是意与境浑然一体,即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如岳飞的《小重山》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表现自己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沉郁情怀,即所谓的“一种壮怀能蕴藉”。三是以境胜,以景为主,寓情于景。如温庭筠的《更漏子》一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首词写了一位年轻女性的离情愁思。雨打梧桐,原本普通之事,可是一经词人点明“不道”(即不懂得不理解),秋雨之无情便跃然纸上,加上词人特意用了“一叶叶,一声声”等回环重复的句子,寓于景物之中的情感就显得格外强烈了。

二、仔细辨别“意”和“境”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

这需要着重品味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即“诗眼”,看看它们是如何渲染出特定的氛围和情调的。关于这一点,在前一节中有所叙述,在此不再赘述了。

三、力争做诗人的知音,与诗人同悲同喜

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在心灵最自由、思维最活跃、情感最放纵时写出来的,浸润着诗人的血与泪、爱与恨、悲愁与喜乐。学生在鉴赏时,一定要用心品读,用心感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感知诗人的遭际、心境,鉴赏古诗就是要思之深、感之切、心之近。一般来说,诗人在诗中所表现的情感或思乡怀人,或感叹昔盛今衰,或展示怀才不遇。

四、熟悉一些典型的传统意象

要了解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古诗中的意象,寓意是相对固定的,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有惜时光、伤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象征意义。

五、展开联想和想象

联想与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鉴赏古诗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想象只要合理,不妨大胆些,这符合古诗自身的特点,也是鉴赏古诗的必由之路。通过想象,补出诗人未尽之言,未明之景,未完之意,未诉之情。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往往借助了汉语语法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更好地去把握古诗的意境。如辛弃疾的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将“明月”“清风”这样惯用的词语,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明月”和“惊鹊”、“清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瑰宝,凝聚了几千年来华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渗透进我们的血液,似空气般无处不在。先秦诸子百家策论,激辩真理,汉赋大气磅礴,魏晋小品文抒发性灵,唐代诗人层出不穷,诗余宋词吟柳咏月。其中最为重要的,就当属古诗词了,孔子修编《诗经》礼乐教化,士大夫阶层借由诗词言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有一定地位,而通过古诗词来渗透传统文化给学生,将是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必要手段。

一、充分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古诗词的美,养成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丰富多彩,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生活、军事、道德等多方面。因此,在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简单易背的古诗词时,还要深入挖掘古诗词背后所渗透进的传统文化,诸如《竹石》《石灰吟》表现了古人艰苦卓绝,无论多么苦难依旧奋斗不息的坚韧品质。而陆游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充分抒发出诗人极渴望报国的优秀精神品质。

因此,通过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操,反过来向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还能对古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独立自主地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古诗词作品

古时,有专门的童蒙诗给儿童背诵,《诗经》更是长年累月的背诵,作为古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无可厚非。现代生活,由于生活方式已经转变,没有必要非常刻意地不顾小学生的身体心理生长发育特征,而专门列出长长书目让小学生刻板地去背诵。不过依旧可以通过介绍古诗词来帮助有能力的渴望提高自己的学生不局限于课堂内的种种限制,介绍些能够被小学生理解比较简单的古诗词,比如,《诗经》《唐诗三百首》等等书记,像白居易这种浅显易懂的诗人,可以尽量多介绍些,从而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感受中国古诗词,并逐渐被蕴含在古诗词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所打动,并最终传承下去。

三、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我国的古诗词浩瀚,许多古诗词作品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民间习俗等。比如,《诗经》中蕴涵着古代爱情故事的结晶,可以通过对诗经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的爱情故事。又如,李白的《九月十日》,是表现我国传统习俗重阳节的一首诗歌,通过对诗歌的品鉴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发展等等。这些诗歌给我们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素材和索引,因此,古诗词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良好的载体。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讲解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优美的意境,并通过要求学生背诵、读、写的过程中,使得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生中。在教学中,既要给小学生提一定的高要求,促使他们能更早地融入古诗词所包含的深刻的传统文化中,又得照顾到小学生自身的身体、心理发育特点,要切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古诗词。总而言之,要懂得因材施教,灵活应变,最终使小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张燕.新课程标准与小学古诗教学.成都大学学报,2007(09).

[2]王俊杰.多读多感多悟: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思考.语文教学之友,2007(08).

第9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诗词教学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37-01

随着普通高中一年年扩招,供中职院校选择的生源愈来愈差,以性格调皮捣蛋、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为主。如何引导他们在古诗词的涓涓溪流中汲取知识营养、成长的力量,是每位中职语文教师所必须面对的课题。教学中,笔者巧妙地把信息技术和古诗词教学结合了起来,出了一条信息化古诗词教学的新路子。下面就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为例,阐述一下自己于信息化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铺就一幅古色古香的画卷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那些大浪淘沙之后的诗词精品在教师嘴里晶莹闪烁,于他们却充耳不闻,这有学生知识底蕴的问题,更有教师教法不当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其中、恣意徜徉,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也铺就了一幅古色古香的诗词画卷。

记得给高一机电专业的学生上课,内容是苏轼先生的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班里90%都是男生,他们思维活跃,主动学习的意愿很淡薄;动手能力较强,在知人论世、鉴赏诗歌方面却严重欠缺。课堂伊始,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经典场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他们的思维视角引向了赤壁之战当中的指挥官――周瑜。当然,也有学生会说到诸葛亮,这时笔者早有准备,从资料库中调出了与小说不同的历史资料,引发了学生们对周瑜的赞叹与钦佩。话锋一转,我告诉同学们,英姿飒爽、年少有成的周瑜不仅是我们当代中职生倾慕的偶像,也是谪居黄州时四十七岁苏轼的偶像,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苏轼缅怀周瑜时会发出怎样的慨叹,是不是也与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段短短的视频,一些看似极不起眼的史实资料,这些信息化的产物却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生发了积极的化学反应,将学生们带进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历史年代,带进了一个高效、快乐的学习课堂中来。

二、拓展视野,挖掘一条幽深神秘的隧道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材无疑只是一个“例子”,其更广阔的天地应该在教材之外。如何以课堂为基点,引导学生积极地拓展视野,这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毕竟,三年过后,学生们就会进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课堂拓展出去的是终生学习的学习态度,是语文的学习理念,是一条幽深神秘的隧道。这方面,信息技术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诚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运用网络,学生们可以从中搜索更丰富、详实、精彩的关于“赤壁”的美景,什么悬崖峭壁、奇峰屹立,什么大江东去、滚滚滔滔,一切都尽收眼底;除了周瑜、诸葛亮,更有庞统、魏延、曹植等“豪杰”人物。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他们对苏轼的生平,当时的写作背景会了解得更多,对这首词作的主题也就了解得更深刻。

三、读写结合,打开一扇拥抱阳光的门窗

阅读现代作家的作品,他们时不时地会引用一两句经典的古诗词,让文章散发出浓郁的文学色彩,显得深邃、厚重。受此影响,笔者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常组织学生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并积极地应用信息化设备辅助评价,打开了一扇中职生拥抱阳光的门窗。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为例,课堂上,笔者曾组织学生针对以下三个问题开展了读写结合教学活动:

1.就“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展开丰富的想象,上网查询资料,用笔写下自己对赤壁景色的憧憬。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将苏轼复杂的情感世界流露得淋漓尽致,根据你的了解与想象,写下苏轼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

3.结合余秋雨的《坡突围》,林语堂的《坡传》,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为其写传,要写出自己独有的内容特色。

经过整理,笔者将学生们极具代表性的作业上传到了相关论坛、微博群、QQ群当中,供广大网民品鉴、评论。别说,无论是学生的作业,还是网民的留言不少都有着独到的地方,为今后中职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为引导他们健康、阳光地成长注入一支强心剂。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给我们语文课堂带来了极大的改变,给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选择。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引导中职学生沉浸在古色古香、诗情画意的语文学习当中,给课程改革做出积极、时尚的注解。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古诗教学;传统模式

一、现行的网络学习环境分析

1.科技在进步,网络成为教师教授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网络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对于学生来说,网络中虽然包含的知识繁多,但是复杂多样,对于专门的学习网站也是鱼龙混杂。许多知识点并不统一,甚至有些知识点与我们的教学大纲相悖,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本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加以鉴别,以免受网络影响对孩子的理解造成偏差。

2.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也容易受网络的各种消息的影响,造成各种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所出现的各种信息,要专心于要查找的资料而不被网络信息所干扰。

3.面对以上两点环境的分析,我们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网络,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网络积累知识、复习知识,形成自己的古诗网络体系,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二、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古诗的要求

1.古诗的读法。古诗之所以流传后代,不仅仅在于其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其读法的优美。无论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在读的时候必须注意其韵律,要学会抑扬顿挫,分清平仄之声,否则很容易像说话一样失去其美感,这样的话很难让学生对古诗产生格外的兴趣。例如,在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时候。“日照香炉(顿)生紫烟,遥看瀑布(顿)挂前川。飞流直下(顿)三千尺,疑是银河(顿)落九天。”这样会有心灵的互动性,但是如果直接读下来毫无停顿可言的话,就会失去美感,变得索然无味了。

2.作者的介绍。我们在教授古诗的时候,必不可少的要让学生学习关于作者的一些知识,包括朝代、所写的作品的风格等等,例如唐代的李白、杜甫等。

3.古诗的翻译。我们在讲古诗时,除了需要讲课本上的重点词语的意思,还要讲授一些大纲上要求但是课本没有标注出来的词语。还要给学生通一遍古诗的意思,让大家有所了解,并且可以根据古诗的词的解释来自己翻译古诗。

4.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一首古诗的情感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因为只有掌握了作者在写作时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这首古诗,更加容易背诵记忆。

三、网络环境下的古诗教学平台

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孩子如果上网,一定会影响学习,其实不然,在上文中表述网络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会被要查找资料之外的消息所影响,但是我们如果运用好网络,寻找正确的平台告诉学生,并通过老师、家长两方面进行监督,则会有效避免这一情况并且可以提高效率。

1.腾讯QQ平台。其实QQ在发展过程中已经不是单一的聊天工具,而是开发了许多额外的功能,可以通过QQ群组功能实现古诗教学的小组式讨论。通过老师在组内对于某一首古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这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空闲时间,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2.网易博客,QQ空间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很多课堂笔记学生来不及记录,很可能造成古诗知识点的缺失,可以通过网易博客或者QQ空间日志进行补充,把要注意的知识点或者要用到的古诗的作者、翻译等知识展现在日志上形成电子教案。这样学生可以随时观看,从而弥补了上课时的知识点漏记、错记等现象的发生。

3.360网盘。360网盘是最近由奇虎360推出的一个网盘,在众多网盘中选择360不仅仅是其客户端比较人性化,而且它的容量是36T,并且拥有方便的群共享功能,在群共享中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古诗方面的资料供学生参考。

四、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老师需要做的准备

1.老师需要上网查找资料,筛选资料,整合资料,并把课本知识点录入电脑,根据所有的资料进行初步整合,然后根据大纲的指导形成本课古诗所需要的教案,并根据教案做成上课使用的课件。

2.老师提前把课堂古诗所要学习的重点提纲在平台上公布并要求学生进行资料的查找并预习。

3.课上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学生的成果展示。

4.在讲完一首古诗后,将所有的资料上传,包括搜到的古诗的朗读、古诗的重点字词、古诗的考点、古诗的翻译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等。

五、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中学生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根据老师网络平台的提纲进行古诗的预习,初步了解古诗的读法和个别词语的意思,试着翻译全文。

2.上网查找所要学习古诗的意思、作者的基本简介。

3.给老师留言对于所学古诗的疑点。

六、对于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的注意事项

1.老师对于网络知识的甄别筛选。

2.老师对于网络和课堂的把握度。

3.老师对于学生学习进度的及时把握,并不断改进方案。

第11篇

咏月思亲的古诗有《梦李白二首》、《水调歌头》、《望月怀远》、《客夜》、《月夜忆舍弟》等等,古诗中大多以咏月来表达思乡之情,看到月亮就会触发他们的心弦。

中国文人有着“月亮情结”,因而也流传下无数关于月的美妙诗篇。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把边塞这个特征性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一、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学生能力

一些言简意赅的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读后往往能给人以启发,使人振奋。写作时适当运用古诗词名句,能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全诗的主旨。诗人从自然景物变化联想到人生,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及时努力。古诗词中这样的诗句很多,平时注重积累,有助于我们能力的提升。名句最具有表现力,大量背诵名句并运用,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与说话能力。

2、有助于领悟语言魅力

古诗词诵读作品中蕴含着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复、顶真、对偶等。深入研读还会发现作品中有很多运用“借喻”的诗词,如“谁言寸草心”、“欲把西湖比西子”、“沉舟侧畔千帆过”等,这样的比喻恰到好处,既能刻画人物形象,抒发内心情感,又能加深理解。所以掌握古诗词中的修辞知识,不仅能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感悟语言魅力。

3、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

很多经典的古诗词都有着深远的意蕴,高超的技巧,还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能给人以启迪。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诗句说的是非常通俗的道理,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实践证明,富有哲理性的诗句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有助于进行思想教育

古诗词学习中,不仅要了解其基本内容与艺术手法,还要把握作品主题。历史上一些可歌可泣的爱国诗人和将领,当国难当头时,他们勇于献身,同时也通过诗词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当我们诵读“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时,会被陆游深深的爱国情怀所感动;当我们诵读“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时,会被民族英雄岳飞报仇雪耻的意志所震撼。经常诵读这些诗句,有助于振奋爱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从而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

5、有助于引导学生做人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学习古诗词就是要学习作者的优良品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学习《石壕吏》诗作时,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学习杜甫敢于揭示社会黑暗的胆识,学习杜甫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也即是说要学习杜甫高尚的人格,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有这样把学习与现实联系起来,才能使学习产生真正的效果。

二、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措施

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非常重要,诵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营造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1、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制定学期教学目标时,要把古诗词诵读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制定出具体目标:如一周两首古诗词,一学期四十首。古诗词诵读教学中采用集体备课、学进度、安排集体讨论等方法,把一学期的古诗词诵读纳入到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内容中。教师备课中,对古诗词诵读教学,应注重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研究重难点,落实课堂诵读与课后自读的措施。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古诗词诵读课件,在课堂诵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诵读的兴趣。

2、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中要注重运用二步教学法,以读为本,围绕通读课文、精读积累展开教学。通读课文环节是第一步,教师要先通读古诗词,讲解生字词、诗词创作背景等知识后,让学生跟读、齐读。学生诵读时要求整齐,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古诗词内容。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让学生事先预习,先通读古诗词,了解古诗词内容,以便快速融入课堂。精读积累环节是第二步,精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读、细读。同时引导学生带有感情的诵读,读出情感,读出感悟。精读时要抓住古诗词中的精彩词句反复诵读,只有熟练诵读,才能掌握古诗词丰富的内容、精妙的技巧,从而通过日积月累,把古诗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除了运用二步教学法,还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优等生,可以把古诗词诵读融入到日常学习中;对后进生,应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如古诗词默写是一个难点,应多在后进生上下功夫,正确其能达到熟练、准确默写。

3、注重背诵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除了诵读外,要把背诵作为教学重点。初中生求知欲强,学生在通读、细读后,必须要求学生背诵,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古诗词教学中,读和背都是非常重要的,读就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品味语言的意境美、情感美。背就是引导学生自觉背诵,一般来说古诗词背诵需要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背诵环境,如布置背诵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池塘、花丛边背诵,培养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感觉,从而营造浓厚的古诗词学习之风,陶冶学生身心。

4、开设诗词讲座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古诗词鉴赏能力,但古诗词鉴赏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教师可以开设古诗词鉴赏选修讲座,介绍古诗词的鉴赏知识,如介绍人伦情怀,关于友情的《送元二使安西》,关于恋情的《长恨歌》,关于亲情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介绍生命意识;介绍价值追求等。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现场诵读、配乐,很多学生会不自觉的跟着教师诵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聆听经典诵读作品,引导学生自然的入情、入境,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这样的诵读令人陶醉,富有美感,能达到较好的诵读效果。

5、丰富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