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英雄的故事

小英雄的故事

时间:2023-05-30 09:03: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英雄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英雄的故事

第1篇

波澜壮阔,  小小英雄光照河山。  抗日小英雄谁曾见过?  ——我见过,我见过。

在电影《鸡毛信》中,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  将情报送给八路军从容不迫;  电影《小兵张嘎》中,  嘎子机智勇敢  从敌人手中把枪缴获,  还配合游击队,  端掉了日本兵的老窝……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你们可曾听过?  ——我听过,我听过?

儿童团长张六子,  在敌人面前毫不畏缩。  鬼子要他说出粮食藏在哪里。  还把刺刀放在他的前额。  “粮食是乡亲们的,决不喂狗!”  张六子的回答惊心动魄。  儿童团长王璞,  为掩护伤病员壮烈牺牲,  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四处传播……

抗日小英雄的歌曲,  有谁唱过?  ——我唱过,我唱过。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王二小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自己却被鬼子挑死在山坡。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  千人唱来万人和……

抗日小英雄的事迹,  牢记在我们的心窝;  小英雄雨来的那句话,  更是把一代代少年的心炙得火热: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第2篇

(1)引导学生独立认读14个生字,包括一个多音字“挑”。进行随文识字。

(2) 熟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体会人物心情,回答课后思考题。

(3)通过收集课文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扫荡、顺从、牺牲、传扬、悲愤”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加深对英雄的了解和认识,学习英雄崇高的品质。

2、教学重点:

(1)独立认读14个生字,随文识字。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学难点:

通过收集资料,老师的讲解和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英雄的了解和认识,学习英雄崇高的品质。

4、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录音机、《歌唱二小放牛郎》配乐。

5、补充资料,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年是我国胜利七十周年,在七十年前的九月三日,日本终于在投降书上签字,停止了对中国等国家的侵略。 1937年日本侵略者正式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他们烧杀抢掠,干尽坏事,妄图。但是不屈服的中国人民顽强的与敌人进行斗争,英勇奋战整整八年。在这八年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他们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样一位小英雄(课件出示王二小肖像)——王二小。【在学习课文前,补充一些历史背景,给学生一个情感的基调,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6、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课前请同学预习了课文,老师想检查大家的认词情况。(CAI出示课文中生词)请大家先自己练习读词语,想办法读准字音。

(2)在刚才练习时,你发现了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同学注意的?(生提醒字音,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多音字“挑”,生领读多音字。)

(3)带着同学的提醒来齐读词语。(师正音)

7、习课文内容,体验情感。

(1)他是一个放牛的孩子,人们为什么要歌唱他?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读这篇课文。(师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

(2)请生汇报(说一句完整的话,说话训练)

8、学习2—6节

(1)学习第二、三节

王二小为了保护乡亲而牺牲了,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从哪里看出乡亲们有危险了?(引入第二节)

敌人向一条——(出示词卡“山沟”,生认读“山沟”)扫荡。“山沟”就是两座山之间的一小块平地。山沟里——,掩护着——(师生配合读这句话)

敌人去干什么?(生答扫荡,师出示词卡“扫荡”)生认读词语。孩子们,看看敌人是怎样进行扫荡的吧!(出示CAI敌人扫荡的图片)敌人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杀光那里所有的人,抢光那里所有的东西,不能带走的就连同房子一起烧掉。敌人所到之处都变成了“人间地狱”,到处都是尸横遍野,一片废墟。如果让敌人走进山沟,会发生什么事?

9、学习第四节

(1)遇到了这么危急的情况,王二小是怎样保护老乡的,读后面的课文找一找。

(2)他紧张、害怕吗?他是怎样走在敌人前面的?(顺从)出示词卡“顺从”,生认读。什么是“顺从”?生读句子。

(3)二小真的很顺从、听话吗?(不是)他不是真的顺从,为什么要装的很顺从?这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

10、再次感知二小的英雄形象。

读到这里,王二小这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他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后方机关、老乡的安全,我们也被他的故事深深感动了,让我们再用朗读歌唱二小的故事吧。齐读2-6节。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引导,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阅读能力.同时通过不断强化王二小的英雄形象,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歌唱他】

11、 总结全文

(1) 二小牺牲以后,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把他的故事写成了一首歌。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但我们对英雄的怀念却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就让我们和着乐曲,用朗读再一次歌唱二小放牛郎。

(2)师生一起配乐朗诵全文,升华情感。

12、布置作业,拓展课文内容

第3篇

《小英雄雨来》讲述的是在时期,小英雄雨来用智慧和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保卫自己的家园的故事。我非常地喜欢这个故事,深深地为小雨来的爱国精神而感动,为小雨来的机智勇敢叫好。我对"英雄"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翻开历史,还可以看到刘胡兰、江姐、、雷锋等闪闪发光的名字。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翻开书本的时候,当我们坐在温暖舒适的家中,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怎能够忘记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我们每一个人做出的奉献和牺牲呢?

再看看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有的小伙伴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有的不思进取,沉迷网吧;有的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和当年的小雨来比较起来,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

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是我们的责任;关心社会,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要学习英雄的爱国精神。

有志不在年高!

第4篇

在我们身边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族小英雄的故事,其中,我最佩服的,那就是王二小。

有一次,王二小在山上放牛,伪装成放牛的小孩,其实是在站岗放哨。突然,从远方走过来一支敌人的队伍,王二小立刻放倒了消息树,然后钻在敌人的前方不远处装成放牛郎。

敌人一眼瞧见了王二小,王二小却假装没看见,转过身去继续放牛。领头的人跑过去逮住王二小的衣领,大声地说:“你知不知道八路在哪里?”王二小犹豫了一会儿,奶声奶气地说:“我知道他们在哪。”敌人很高兴,说:“只要你带我们去找八路,皇军就把这块金手表送给你。”王二小接过手表,用牙齿咬了咬。“金的!”“那好,我就带你们去吧!跟我来。”

王二小在路上几经周折,一会拐弯,一会下坡,一会上坡。敌人们被王二小弄的筋疲力尽。最后,王二小将他们带到一个山谷前,敌人的领头一脚把王二小踹开“这不是八路军营,你敢骗皇军。”几声枪声之后,我军赶来了,敌人的声,我军的叫喊声,喊杀声顿时充满整个山谷。

虽然,在这长战斗中,王二小光荣地牺牲了,可是,他成了个小英雄,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东四小学六年级:米健

第5篇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英雄剧场”,您知道今天我们要说些什么吗?哈哈!我们想和大家谈谈英雄。

首先我们有请大英雄,让大英雄告诉我们:什么是英雄?是那些胆小怕事,对自己没有一点信心,不敢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叫英雄吗?“错!大错特错!英雄,是对见义勇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的一种称呼与赞美。”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新闻材料:“一日,某大学学生在河边散步。发现一名儿童不慎落入水中,便想也不想舍身相救,将儿童救上岸后,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落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哇!好感人哦!这不愧是英雄啊!

ok!刚刚呢,我们说了大英雄,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一下,中学生要怎样做才是英雄呢?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但就要看你是否可以做好了!比如说,当某地发生地震或其他灾害时,我们应当主动做一名小志愿者,帮助那些需要疏导心理的同龄人,以及提供衣食上的帮助,并为他们补补落下的功课,这种行为也是小英雄的作为哦!

所以今天我们的“英雄剧场”特意提醒一下广大中学生哦!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英雄,那么你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英雄?英雄有哪些行为呢?作为中学生,我们又有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嗯。好了!今天我们的“英雄剧场”马上就要结束了!同时我们要给大家留个小问题:你们知不知道一些关于英雄的故事。诗词。句子或者歌曲以及其他材料呢?有的话请拨打我们的电话吧!

初三:陈婷

第6篇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名言被《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所证实。《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这本书,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一遍又一遍,再次深刻的了解了这些小英雄的故事。

面对灾难,团结就是力量,当13亿中国人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的时候,任何困难都只是暂时的,任何灾难都可以战胜的。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因为我是班长》这篇文章。讲述九岁男孩林浩的故事,林浩是班里的班长,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他没有退缩,凭着自己的毅力,勇敢的救出了两名同学,当时被林浩救出的一个女生在哭,是国歌的力量让女生坚定了信心,最后女生爬呀爬呀,凭着自己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顺利的逃生了。

初一女生邓青青和同学被压在了残砖破瓦之下。可当官兵们经过数小时的奋战,在废墟里找到了邓青青的时候,她正打着随身携带的手电筒在看书,在靠读书缓解心中的害怕。而另一名被压在废墟里的名叫罗瑶的女生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又一遍的哼着乐曲,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 睡,最终,她也战胜了已经走到面前的死神。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首歌《真心英雄》:“把握生命里每一分钟,亲爱的朋友热情相拥,用真心......"那可爱的小英雄,稚嫩,天真的脸永远留在我心中,洗涤我的灵魂。

看了他们的事迹,我很愧疚,我从心底里涌出一股敬佩之情,敬佩他们的沉着、镇定。比如欧阳宇航,地震发生时,他与老师一起招呼全班同学撤离教室,并逆人流而上救同学。我敬佩他们的临危不惧,这些英雄少年,或许在生活学习中并不突出,但在他们心中,都悄悄绽放着美丽的心灵之花。

敬佩之间,还夹着感动。最让我感动的是 纯洁晶莹的宋雪和舍己救人的藏族女孩邹雯樱。如今,宋雪和邹雯樱虽然已经离去了,但她们美丽的笑容和高尚的品质却定格在每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们心中.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灾区小朋友所表现出来的面对灾难,临危不惧, 先人后己,互助友爱的人很多。还有王亮陈浩等。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他们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灾区的希望,看到了祖国的未来,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一定会更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勇敢,顽强。汲取成才的力量,誓做祖国的栋梁,向爷爷要求的那样 :“要从小学会坚强,不向困难低头,将来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穷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作为一名中国的少年,应该认真学习,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年,长大后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所有少年共同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第7篇

抗震小英雄观后感

邵武实验小学六(1)班 邱泠铎

指导老师:何凤琴

山崩地裂的灾难从天而降,地震,恶魔在狂吼,黑暗、惊恐、悲痛、绝望……,在这场老天导演的悲剧中,人类是那么的渺小,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短暂的几秒钟,美丽的家园就变成断垣残壁,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倾覆得面目全非,花样年华的孩子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尸体,曾经欢呼雀跃沸腾的乐园变成了满耳充盈撕心裂肺的哭喊……,搅碎了一颗又一颗的心。

四川汶川地震传遍全世界,震憾着人们的心灵,目睹满是残骸的现场,那种悲状催人泪下,我们开山辟路,为死难者哀悼,为生者祈祷。在灾难面前,涌现出多少英雄少年,他们以勇敢坚强和舍己救人的精神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危难时刻,孩子们却表现得大义凛然,无私无畏,他们用坚强和勇敢,诠释着生命的勇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人性的坚忍不拔。通辽市一位乞丐把自己所有的零钱去银行换了一张整一百元人民币,为四川地震捐款,在我们眼中,他往往都只是伸手要钱,也会知道关爱他人?

观看到这里,我紧紧地咬住了自己的手背,我再也控制不住我的泪水,任由自己拭了一次又一次,我的兄弟姐妹,安息吧!庄严的国旗为你从天而落,那半旗的身姿,恰是对你最真诚的哀悼。

灾难发生后,九岁半的林浩在自救后,把一名昏迷的同学背出废墟,又爬回去,把一个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学背出来,交给校长,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是什么力量让仅九岁的林浩不畏生命危险再次冲进倒塌的房屋里?是内心里的责任,是心中的信念,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班长,应该去救,去帮助同学。这种舍己救人的品质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童世强也是一位地震中的小英雄,十四岁的他在学校当少先队的中队长,当老师大声说:“地震了,快跑!”看着教室不停地摇晃、裂缝、倾斜,童世强和同学们在第一时间转移到了安全地带。一阵哭声把他的目光拉回到,学前班正在睡午觉一群六七岁的孩子吓得手足无措,童世强立刻冲过去帮老师转移孩子。他拼尽全力冲刺,从北墙摇晃不停的底下,连续抱出七个孩童,刚刚把最后一个孩子抱出来的时候,北墙轰然倒塌,溅起灰尘蒙了他一身,此时的他脱力连站都站不稳了。在危机关头忘我的境界里他毫不迟疑的与生命竞赛。

抗震小英雄涌现出一大批坚强勇敢、勇于自救和互救的少年英雄——还有马健、薛枭、李阳、邹雯、康洁、欧阳宇航、王亮、邓清清、雷楚年……他们用惊人的智慧与死亡争夺着鲜活的生命。在这场灾难洗礼中赢得了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喝彩。灾难面前,他们表现出罕见的乐观,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用歌声驱赶恐怖、伤痛和困倦,懂得保持体力;用团结、友爱和鼓励,有力的支撑着生命。他们太伟大了,一个个稚嫩的生命牵动着人们的心灵,英雄的故事感动着中国人民!催人泪下的感人事件照亮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这些坚强而可爱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灾区的希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未来。用他们单纯的心愿,单纯的微笑,尽管这种微笑催人泪下,却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我们感到无比痛心的同时又是无比的敬佩他们那颗善良的心,融化了人世间的冰,带给世人永久的感动和不灭的梦想。

第8篇

在一个学习迟缓儿童学校的募款餐会上,一位父亲讲了一个发生在他儿子西恩身上的故事:

公园里,一些西恩认识的男孩正在玩棒球。身为父亲的我知道若他们能让我儿子参加,这会让他建立起自己虽然是残障但仍能被接受的信心。 我走近一个男童问他西恩可否参加,他看看周围的队友然后说:“我们输了 6 分而现在正在第 8 局,我想他可以参加我们的队。” 西恩满脸喜悦,困难地穿上球衣。我悄悄滴下眼泪,心中很温暖。

在第 8 局,西恩的队追了上来,但仍输 3 分。第 9 局上半场,西恩上场,虽然没有球往他的位置飞来,但能在场上他已经很高兴了。在 第9 局,西恩的球队又得分了。下一棒是球队逆转的机会,在这个重要关头,他们居然把球棒交给了西恩,大家都知道西恩根本不可能打到球,他甚至不知道怎么握球棒更别谈碰到球了。

对手为了西恩生命中重要的这一刻放下赢球的机会,所以投了一个很软的球给西恩让他至少能碰一下。西恩挥棒打出一个慢速的滚地球,直滚向投手。

投手捡起球,就可轻易把球传给一垒手让西恩出局而结束这场球赛。谁料投手故意把球投过垒手头顶,让他所有的队友都接不到。每个站在看台上的人不管是那一队的都开始喊着:“西恩,跑到一垒!跑到一垒!跑到一垒!”

西恩拼力跑到了一垒。接着,每个人都喊着:“西恩,跑向二垒,跑向二垒!”就在西恩往二垒跑时,右外野手拿到了球,这个全队最矮的小子第一次有了成为队上英雄的机会了。但矮小子了解投手的心意,也把球故意高高传过三垒手的头顶过去。 大家都喊“西恩,跑向三垒,跑向三垒!跑下去,跑下去!”

当西恩抵达三垒,双方的选手和所有的观众都站起来,高喊着:“西恩,全垒打!全垒打!” 大家都为西恩大声喝彩……

那个父亲哽咽轻柔地说:“两队的孩子把爱和人性的光辉带进了这个世界。西恩没能活到另一个夏天,他在那年的冬天过世,但他从没忘记他曾经是个英雄而且让我那么高兴,以及他回家时看着妈妈流着泪拥着她的小英雄的那一天!”(摘自网络)

责编/宿淇

第9篇

鲁迅是写小说的天才,但他为了革命、为了唤醒愚弱的国民,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杂文的创作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在他仅有的3部小说集中(《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开创的小说模式,成了不朽的典范。尤其是前两部中的两个典型模式:一是“离去——归来——离去”模式;一是“看与被看”的模式。《故乡》属于前者,在这一模式中往往都蕴含着一份痛彻心扉的变故,痛得让人不堪忍受,变得让人不忍目睹。每次教《故乡》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凄楚,该是在这一模式下心灵与作者的契合吧!

《故乡》是按“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这一情节展开的,郁达夫说过,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自叙传,这篇小说正是鲁迅1919年12月回故乡浙江绍兴接母亲的真实写照,文中的“我”虽不等同于鲁迅,却有着莫大的关系。而情节的核心便是“记忆中、理想中”故乡的“变”,此二者与“现实中”故乡的对比,成了文章的情结所在。

无疑,作者心目中的故乡是记忆中的故乡与理想中的故乡的合体。当“我”在外谋食,尝遍酸甜苦辣而心灵颇感疲惫时,他的精神暂时可以寄托在心灵中的故乡上,使之暂时成为自己心灵避风的港湾,而当“我”回到故乡时,眼前的一切都不能让我接受——不能接受、不愿相信到自己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境”。但故乡确实变了,变得那么确凿。不能接受但毕竟还是变了,变了但毕竟还是不能接受!于是只好先拿记忆中美好的一面来缓冲(让我姑且借用一下这个词)一下情绪,于是就有了对闰土的回忆。这份美好的回忆缓冲了“我”与读者的心绪,不至于变得太突然!但事实总是如此,无论你多么不愿意接受,现实总会一丝不留地展现在你面前,但坏的事物总是慢些来才好,于是先出场一个“我”并不太在意的人物——杨二嫂,这一“豆腐西施”变成今天的“圆规”,从客观上来看本就是一个悲剧:一个人为了生活,把“美”当做自己求生的手段,当这仅有的手段不复存在的时候,就只能尖酸、刻薄、不择手段,当她“将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时,我只能无言!在经过第二次缓冲之后,悲剧的顶峰终于不可避免地登场了:“闰土脸上出现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呜呼哀哉!一声“老爷”无异于晴天霹雳,昔日情同手足的同伴、无话不谈的朋友叫自己为“老爷”!“我就知道我们之间隔了一层厚厚的障壁了”接着便是一层层的前后对照:红活圆实的小手变得像是松树皮;紫色的圆脸变成灰黄;小毡帽变成破毡帽,口齿伶俐(讲捕鸟、看瓜)变得木讷、“只是摇头”。由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变成一个只寄希望于神佛的人(拿香炉、烛台)。到这里,故乡在“我”心中已经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了(老屋已经卖掉),只能离去,这一离去不仅是躯体的离开,更是心灵上的诀别。于是离开故乡:“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渐渐的远离了我,但我却觉得并不十分留恋……那西瓜地里的小英雄的形象我本来十分清晰,现在却忽的模糊了,又使我非常悲哀”是眼前的闰土破坏了心中小英雄的形象;是眼前的故乡让我对魂牵梦绕的故乡并不十分留恋。这是心灵的绝望,是希望的彻底破灭!鲁迅在《希望》中引用过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绝望之为虚妄,正如希望相同。”说的正是这种心境吧!

离开故乡,但那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心灵避风的港湾,离开,心灵上还是不能彻底决绝——说拿得起放得下,那是根本就没有拿起过!于是又来一次缓冲:“于是又想起闰土……”闰土恐怕是“我”始终不能割舍的情结吧!谈谈闰土,算是对故乡的留恋,然后让以前的希望彻底破灭。想想“我”的追求,看看眼前的情景,能说些什么?最多只能是自嘲:“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吗?只是他的希望切近,我的茫远罢了……”

希望彻底破灭了,连心中那份最初最美好的记忆——心灵的安慰也被现实击得粉碎。当悲痛到了人的感情不能承受的时候,往往会走向理性:“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便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追求心路的历程:离去——归来——离去。第一次离去是带着希望离去,归来时带着疲惫、伤痛,希望找到心灵避风的港湾,而再次离去则往往是绝望与绝望之后的无奈!有人说过,生活就是一枚洋葱,当你一片片剥开它时,剩下的就只是眼泪和伤痛。虽然有点吓人,但决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进步的历程就是在一些有良知的“人”的不懈努力下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故乡》的精神是不朽的,几千年后,中国乃至全人类的人还会为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在这条路上艰难地离去——归来——离去!

2010年12月10日

第10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教学创新探索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1]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审美的重要施行者。教师运用艺术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穆塞尔语)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塑造美的心灵

德国诗人,音乐理论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与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否则不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对音乐的理解失之于肤浅。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通过教学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进入音乐的殿堂,也让美的音乐更好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则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二年级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课上,浙江杭州某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1.1导入:出示图片,谈话。

师:他是谁呢?(或许有些已经叫出来了)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吗?请你静静地听,然后把你了解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

1.2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听音乐(请学生说说你了解的)

(1)、他是谁?

(2)、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谈音乐情绪)

师小结:是啊,我们二小是个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战士,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学小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注:英雄伟大牺牲精神,音乐的赞颂之美可以打动学生的心。)

1.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3.1学习歌谱

教师弹旋律唱谱,学生跟唱;学生随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谱;

要求:学生学谱过程中突出二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

1.3.2学习歌词

第一段歌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还知道些什么?

(我仿佛看见了山坡上有一群牛在悠闲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却不见了。我还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为贪玩,把牛丢在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表示。(唱第一段歌词)

王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唱第二段歌词后回答)

(让学生自由猜想,不限制答案,只要合理的都加以鼓励:如:王二小此时正躲在树梢放哨、正给敌人带路、已经摔死在大石头上了、已经牺牲了……)

师:对,此时的王二小很可能正在山冈上放哨,他看见了什么?心里会怎么想?他又会怎么做?(指导学唱第三、第四段,突出音乐要素中速度等)

学唱第五段,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王二小?这又是一群怎样的敌人?

此时的二小已经牺牲了,如果你是那复仇的八路军,你会怎样歌唱王二小?如果你是那得救的老乡,你的心情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六、七两段!

1.3.3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个歌曲的学习,告诉了我们一个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完整地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故事发生的各个阶段情绪的变化。(随音乐齐唱歌曲)

1.4对比欣赏,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要求学生在听赏中注意不同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力度、情绪的理解。

分析:乐段:1234567

速度:中-中-稍快--快-中-中-中

力度:mf-mf-f-f-mf–mf-mf

情绪:悲伤-稍紧张-紧张-更紧张-愤恨悲痛-颂扬-怀念、哀思

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

分段欣赏:

第一段是领唱与合唱。烘托的是“宁静”的气氛;第二段的气氛开始紧张,写的是敌人向山沟开始扫荡;第三段更为紧张,速度也稍快,旋律作了变化;第四段由于情绪发展的需要,歌词与曲调都作了较大的改变与发展;第五段恢复原速,愤恨地、无限悲痛地唱出王二小的光荣牺牲;第六、第七段以颂扬、赞美的情绪表达人民对小英雄的崇敬,合唱用哼鸣与衬腔“啊”进行烘托,以表示对英雄的哀思之情。

1.5总结

要求学生将王二小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告诉身边的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并把音乐作品折射出的优美、壮美、甜美……人类社会千姿百态的美所感动,就会产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连锁反映,就会产生情感的升华。

2.提高审美情趣

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的满足,把获得生理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乐教师应把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聆听出美的感觉。

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集市一角”的叫卖场景,一时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等交织在一起,有效地创设了一种“叫卖场景”

,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

[2]正如法国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

第11篇

一、创设情景,呈现一个生活的课堂

生活是教材,活动是生命。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源于真实的生活,注重学生丰富的体验,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从儿童的生活中寻找新的课程生长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情景,更重要的是提供生活的场景,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实现课程内容与儿童经验的整合,促进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增进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生动性。如:在教学《餐桌上》时,上课伊始,我播放餐厅的画面:儿童喜欢吃的汉堡包、鸡腿、馒头、豆腐、青菜、米饭、肉、鱼、土豆等食物小图片,亲切地与学生交流:“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到五星级餐厅,亲自下厨招待你们。”学生顿时情绪高涨,我请学生点最喜欢吃的两种菜,学生情趣高涨。“哗啦”一下,小手都举了起来。大多数学生不约而同点了汉堡包、可乐,少数学生点了水果和米饭,都没有点蔬菜。“哦,这么多小朋友点了汉堡包,让我们来听听它们的自述吧!”这时,耳边传来“营养师”的声音:“小朋友,你们的身体状况、口味都不一样,配餐也不同,有的学生较胖,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吃素菜;有的学生经常感冒,应该多吃大蒜等食物。”最后小组合作配一份适合他们年龄的午餐,一份能满足生长需要的晚餐。由此学生懂得要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的饮食习惯。

这堂课教师运用生动鲜活的活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营造的不是学习的情景,而是生活的场景,引发了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儿童学习非常投入,活动情趣盎然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理解”。让生活融入孩子们美好的心灵中,品德课才能发挥它的独特魅力!

二、体验生活,呈现一个智慧的课堂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情景,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生活的场景,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提供最本真、最有利于儿童主体参与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带着需求、兴趣等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挑战自我。教师要用教学智慧,将教材变成一种“活性因子”,去激活学生的生命,使教学成为生命涌动的过程。如:教学《走进聪明屋》一课时,教师营造了一个生动连贯的教学情景——聪明屋。打开聪明屋的大门,呈现出富有童趣的卡通人物组成的水晶门、彩虹门、月亮门三扇大门,而打开大门的钥匙则在伴随儿童成长的卡通人物乐乐猴的手上,学生通过第一道“名人故事”关——感受聪明人的智慧来自遇事勤动脑、善思考的习惯,来自坚持不懈、专心的态度;第二道“奇思妙想”关——感悟聪明来自于敢想、会想,从而提升自己的智慧;第三道“聪明才智”关——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尝试改变现在的生活,创造未来的生活,享受创造带来的快乐。闯过了这三道关,才能得到“多想、会想才能聪明,合作使我们更聪明,聪明让生活更美好”这三把钥匙。教师正是用这一把把钥匙引领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打开聪明之门,逐步走进聪明屋。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课堂不是知识的交易场,而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因此,只有当我们的课堂是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的时候,才能反映儿童的需要,激发起儿童的兴趣,引起儿童的共鸣,成为儿童的课堂,从而让儿童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三、树立榜样,呈现一个情感的课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榜样的力量也是无价的,其影响无法估量。

执教《过去的故事》一课时,课初引导孩子们讲一讲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孩子们滔滔不绝: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王二小……接着播放《闪闪的红星》《鸡毛信》等影片,孩子们看得兴致勃勃,对小英雄敬佩不已。有一 孩子问:“老师,怎么影片中的敌人都是日本人呢?”我联系最近有关的事件问学生: “你们知道最近有关日本与中国的事件吗?”有一位同学忽地站起来说:“日本人说是他们的。”我心里一阵窃喜。“事件”就是日本人想抢我们中国的。一孩子小脸涨得通红,站起来说:“是呀,半个世纪前,日本人就欺负我们中国人,结果被我们的英雄们赶走了。但现在,小日本人为什么敢抢呢?这时,很多孩子都坐不住了,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长大了要当军人,去保卫我们的祖国,把坏人打跑。有的说要努力学习,回报祖国……本堂课就在孩子们精彩响亮的声音中结束了。可见,孩子们感受到了榜样的无限魅力。故事不仅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课程和生活的距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动情的故事,使情感的火花在课堂四溅,使思想的星光随之闪烁。

四、渲染气氛,呈现一个情境的课堂

第12篇

“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应充分注意学生的这一心理,在创新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真正承认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多给予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并且通过创新,体验到成功与快乐,这样,他们才会对创新有举动,有激情。有时候,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够成熟,甚至出现偏颇时,教师也不应该立即做出否定性的评价,对学生要宽容与了解,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充分的肯定,相信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坚持下去,对那些创新无举动或有畏惧感的学生,都会在激励的推动下,产生创新的兴趣。

而创设情景,寓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于生动有趣的情景之中,无异是激发鼓励学生创新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小学低段的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经常创设诸如“我是小小节目主持人”、“今天我当导演”、“我是小小作曲家”等游戏情景,小朋友们会个个跃跃欲试,从主持、编排,到个人、集体表演,从动物,到人物系列事件,学生们干得手忙脚乱,忙得不亦乐乎。有的歌曲的内容,低段年级学生很难理解,教学时很难把握学生的情绪,学生也很难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师可以通过简述内容,设置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使他们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比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小学生入队时必唱的歌曲,而一年级学生较难理解歌曲的内容,我教师就先设问:打仗是什么样的情景?接着声情并茂地讲述电影《英雄小八路》的故事,并让学生设想:电话线断了,没线接怎么办?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会否定几个不切实际的办法,肯定八个“小八路”手牵手接通电话线的办法是可行的。在讨论时,如果有学生说,手牵手接通电话线会死人的。老师马上指出,如果怕死不接电话线,我军就接不到指挥部的命令,怎么办?至此,教师动情地范唱这首歌,并说,就在这最危险的时候,电影用这首歌伴唱,对“小八路”完成任务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给了“小八路”不怕牺牲的勇气和力量。于是,学生在学唱时,就自然做出手牵手的动作,表现出不怕牺牲的样子。教师就势启发学生,要用什么感情来唱这首歌?学生:伟大的,英雄的。教师归纳:雄壮、雄伟、庄严等。这样,教唱这首歌时,学生会特别动情,格外认真,表现出他们对小英雄的敬仰之情,牵着手,昂着头,充满激情,好像他们自己就是小英雄似的。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成功,就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

在教《火车开啦》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我们坐着火车到哪里去呀?学生最后选出“去北京”;教师又问,坐火车去北京会经过哪里?会看到什么?学生边讨论,教师边把大家讨论的内容画在黑板上:树林、长江(大桥)、高山(山洞)、田野等。当学生讨论这列火车该装什么上北京时,同学们觉得他们都戴着动物头饰,那就叫动物列车吧。于是,有的同学当树林,有的同学当大桥,有的同学当山洞,更多的同学当列车,高高兴兴地上北京去了。

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技巧比较困难,而且不感兴趣。教师要有计划地设计方案,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发对音乐的情感。如在教授节奏时,教师先让学生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名称及时值。再以这三种音符为条件,着眼于各种不同的节奏的讨论。下面再以歌曲《火车开啦》选节奏伴奏为例,加以说明。

一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按节奏说一句话。

学生:①我 是,小朋 友。

②天上 飘着,云 -。

③我 喜欢,小花 猫。

④一二 三,四五 六。

⑤五 六七,八 九十。

⑥你 -,好 -。

二是让学生按自己说的话,找出节奏并摆好。

①X X,XX X ②XX XX,X -

③X XX, XX X ④XX X, XX X

⑤X XX, X XX ⑥X - , X -

三是让学生们再讨论,用哪种节奏为《火车开啦》这首歌伴奏比较好。先引导学生感觉这首歌曲速度较快,有选到的都伴奏一次。学生自己边唱边打节奏,最后选出④XX X, XX X.同学们都认为这组节奏用来给《火车开啦》这首歌伴奏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