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03: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程应用
在我国计算机系统中软件工程无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计算机软件工程需要合理的管理与应用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与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技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1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
1.1工程成本管理
工程成本管理主要是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中的研发成本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其他成本来进行控制。除此之外,在工程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依据特定的标准来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项目实施成本进行合理的管理。另外,在工程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针对当前计算机软件工程成本大部分都为定价合同模式的特点,来对其进行合理的完善与革新,从而能够使其成为当前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中非常关键的内容之一。
1.2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中的实际质量而言,即在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鱼骨图法和统计抽样以及标准差法在内的方法来对于其实际的质量进行合理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帕累托分析以及评审与测试方法的合理应用来较为便捷且相对直观的方式来开展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因果分析工作。另外,在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整理出具有分明层次的关联图,这种图类似鱼骨形状,并且通过对其应用能够有效的在统计抽样中了解可信度引资、变异性以及标准差。
1.3工程进度管理
工程进度管理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了活动定义额活动排序以及历史估算等内容,在这一过程汇总编制进度以及变更进度等活动都是其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在工程进度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网络图是应用十分普遍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反映出活动与活动之间具有的顺序关系与逻辑关系,从而能够为进度的实际执行进行合理的判定。另外,在工程进度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箭线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任务之间或者活动书书顺序的关系,而双代号网络图则使用字母与源泉来反应存在依赖关系的工程活动,因此这些方法的有效应用可以让工作人员对于进度的精度做出从容的显示。
1.4工程效率管理
工程效率管理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工程效率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对于项目进度做出评估与分析。除此之外,在工程效率管理的过程中其关标准差主要指的是数据中存在的偏差值,在这一过程中标准差越小则数据之间所产生的变化也就越小,而精确度和实际执行效率也就越高。另外,在工程效率管理的过程中帕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主要因素,最终使得工作的效率得到尽可能多的提升。
2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
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包括了诸多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了提升工程测试效率、合理完善管理制度、规划软件开发平台、应用模式优化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进行了分析。
2.1提升工程测试效率
提升工程测试效率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在提升工程测试效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产品做出合理的测试,这也是确保计算机软件工程取得良好质量的关键。除此之外,在提升工程测试效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有必要对于工程成果或者阶段性成果进行测试,这一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合理的对于工程开展状况以及产品开发状态做出了解,则能够很好地为下一步管理工作重点的确定提供必要依据。另外,在提升工程测试效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有必要要求开发商提供测试规范与测试项目,并以此为依据获得测试结果,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2.2合理完善管理制度
合理完善管理制度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合理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对于自身的管理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必要通过激励机制的构建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在合理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这一制度在软件开放人员的管理中同样适用,这对提高软件开放人员的责任心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合理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应当重视针对软件工程管理队伍以及员工队伍开展培训,通过更新他们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丰富其工作经验来更好地在此基础上促进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效率的持续提升。
2.3规划软件开发平台
规划软件开发平台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规划软件开发平台的过程中由于统一的软件开发平台不仅能够提高计算机软件开发效率,并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难度,因此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从计算机软件工程成本控制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除此之外,在规划软件开发平台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软件开发平台也会增加工程成本,因此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构建统一的软件平台以及统一的规则,这同时也对于优化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4应用模式优化
应用模式优化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的重中之重。在应用模式优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针对软件工程具有的多样化的特点,来采取注入咨询类管理、测试性管理等工作。除此之外,在应用模式优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对于工程前期的可行性进行相应的研究与判定来对于其应用模式进行合理的优化,规这种内容分离的管理优化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系统性方面并不是非常完善,在实际管理中也容易如果能够避免沟通不到位则能够为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带来较好的助力。
3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持续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与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应管理与实践的进行来促进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万军,曹艳云.论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J].才智,2012(03).
[2]李建兵.计算机软件工程方法的进展研究[J].新课程,2011(08).
关键词:高等学校 软件资产 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88-02
一、概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软件广泛地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和在线远程教育系统等教学平台,计算中心、虚拟现实实验中心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等科研平台,以及教务管理系统、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系统等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计算机软件的投资占到很大比例。计算机软件资产已成为高等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针对计算机软件资产这种具有无形、易复制、时效性强等专属特征的特殊资产,仍参照传统硬件资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作为一般性的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在资产核算、资产使用和处置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高校软件资产的管理迫切需要制度化和规范化,并制定一套切实可用的管理方法。
二、软件资产界定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颁布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明确规定{1},软件资产是指以软件载体、许可、信息化成果的拷贝(含文档资料)等形式存在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资产,或者授权使用期限一年以上的批量同类资产:软件资产载体包括光盘母拷贝、软磁盘母拷贝、硬盘母拷贝、移动存储母拷贝、互联网下载文件的源文件等;许可证包括产品外包装或者载体盘面上的安装序列号、原始设备制造商产品的内置信息,以及电子文档格式的授权码等。
计算机软件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具有成本价值、使用价值和创造利益的作用,满足资产确认的基本属性。然而,相对于一般固定资产而言,软件资产具有无形、易复制等专属特征,在现有的软件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软件资产的认定认识不够。一谈到高校的资产管理,传统上更多的是涉及到有形资产的实物管理。以往很多人误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集中在软件载体上,又因软件载体的价值很低而往往被人们忽略了软件的真实价值,故从观念上忽视了软件作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2}。
软件资产具有无形性,购买软件产品时,单位只是获得装有软件的载体(如光盘)和授权许可序列号(或物理密钥);仅从软件载体本身无法感知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将许可软件装入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其使用价值才能通过用户界面或其他硬件设施体现出来。软件具有易复制性,表现为软件不同于其他实物资产,无需成本即可随意拷贝复制,虽然成品软件大多设置了加密授权程序,但若管理不善容易被他人盗用许可密码,给单位带来侵权违约风险,若加强管理,使用价值就能大大提高;时间效应是计算机软件的共同特点,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软件不断升级和更新,新的高性能软件不断涌现,促使单位加快软件淘汰更新速度。正是由于软件的专属特征,使得人们对软件资产管理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正是由于其“无形”,使得大多数单位没有将其作为资产真正加以管理。
2.软件资产价值核算难度大。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资产的形成方式很多,包括购置、委托开发、自主开发、受赠等。对不同配置方式形成的计算机资产进行价值核算时,存在无章可循,核算难度大的问题{3}。
对于单独购置类软件,其价值核算按照购入成本计算,一般不存在问题。然而对于那些和固定资产一同购入的软件,往往没有区分与固定资产是否可分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与固定资产不可分的软件,往往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与固定资产可以分开的软件,其价值核算需要根据购入时的单独计价成本进行核算。
对于委托开发和自主开发形成的计算机软件,目前国内高校间往往没有统一的价值核算标准。对委托开发形成的软件一般按实际支付的委托开发费用确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而对资助开发的软件,其价值或者成本核算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于受赠的软件,其价值核算往往需要根据该软件是否是商用软件区别对待。
另外,由于计算机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期限或者存在维护和升级要求,需要支付额外费用。因此,在软件资产管理过程,体现与时间效应相关的价值核算方面管理比较混乱。
3.软件资产管理制度欠完善。按照《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与编码》(第3版){5},计算机软件总体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测试软件和其他软件等类型,具体来说包括各类操作系统及其补丁程序和硬件驱动程序、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软件、网络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图文处理软件、专业专用软件、应用事务性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软件等。上述软件的配置方式又可能包括购置、委托开发、自主开发、受赠等。国内高校目前普遍缺乏不同配置方式下不同类型和功能软件的分类管理制度{6}。
更多的高校由于进行校、院(系)二级管理,针对价值较低的软件或者专门的工作软件, 各个院、系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购买或委托开发, 由此存在许多重复的购置和过高的维护成本。另外由于软件的无形特征, 在软件并未过期,但常常会因随依附固有设备的报废而报废,从而导致软件资产的流失。再加上软件的日常维护、版本的更新,使软件登记、价值管理等工作更加困难。因此,高校对软件资产的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方面急需改进。
4.软件资产管理模式陈旧和专有人才缺乏。我国高校仍主要以实物管理的模式进行软件资产管理,无法适应计算机软件资产的无形、易复制和时效等专属特征。
软件资产管理的对象既包括购买后存储于某种载体中的软件,也包括被安装在各个计算机硬件中的软件,其存在方式比一般有形资产要丰富得多。大多数高校现有的“一物一卡”、“账实核对”等传统实物资产管理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软件资产管理的要求。
软件资产的形成包括购置、委托开发、自主开发、受赠等不同方式,而且软件资产的管理涉及到软件采购(研发)、调剂、升级、维护和报废与删除等全过程。目前国内高校的软件资产管理主要针对购置且具有标价的单一软件,而对其他配置方式形成的软件资产和调剂、升级、维护和报废过程软件资产的变动管理往往是空白。
另外,由于高校设备采购和财务管理部门,往往缺乏软件价值核算和软件资产管理方面的专有人才,在软件的采购、登记、管理和维护等过程力不从心,漏洞较大。
三、高等学校软件资产管理对策
针对国内高校软件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参照《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2006令第35号){4}等国家和部委文件精神,考虑软件资产的专属特征,提出如下软件资产管理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管理制度。根据软件的不同功能特征及其与固有设备(如计算机或固有仪器设备)的依附关系进行分类管理。
对伴随计算机购置的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包括各类操作系统及其补丁程序和硬件驱动程序)和与专有仪器设备配套的应用软件,其价值需要依附于具体硬件设备才能体现,对于此类软件资产,可采用实物资产管理的现有制度进行管理;对各类可单独购置的应用软件、管理软件和测试软件等,不仅需要根据购置成本进行价值核算,而且需要考虑软件升级和维护过程软件资产价值的变动进行动态管理。
考虑到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和受赠而形成的软件资产价值认定和核算方面的复杂性,对该类软件宜与上述购置类软件区别管理。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对软件资产化的认定及价值核算尚无统一规定,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IAS38)对计算机软件资产的认定及会计核算问题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软件类无形资产有形管理制度。
2.完善软件资产价值核算体系。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资产的形成方式,建立相应的价值核算和配套的价值管理体系。对于单独购置类软件,依据购入成本进行价值核算;对委托开发形成的软件宜按实际支付的委托开发费用确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对自主开发的软件,不仅应该按照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成本核算,更应正确评估所形成软件资产的可能创造利润、节省投资方面带来的附加价值。
同上段所述,对软件资产,需要根据购置成本、软件升级和维护费用,建立等软件资产价值的动态核算体系。
3.建立软件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及其实施细则。在国际上,软件资产管理(Software Asset Management, SAM)有专门的标准“ISO/IEC19770-1”可依。该标准由国际标准化单位(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制定,为指导企业或部门对软件资产的采购、部署、移动、更新、升级、维护、报废及删除等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和保护,提供了规范和依据。
事实上,我国最近颁布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2},也全面体现上述软件资产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该暂行办法对软件资产管理中授权、配置、使用和处置全过程管理提出指导性的规定,为实现软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相结合奠定了基础。
目前,高等学校迫切需要做的是,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在软件资产界定、入账价值核算、建立软件资产档案管理和软件配置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实现软件的配置、使用、保管、维护和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4.加强软件资产管理知识普及和专门人才队伍建设。软件资产管理包括授权管理、配置管理、使用管理和处置管理等过程,需要具备预算、采购、财务和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产部门、财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协作。
目前国内高校迫切需要开展软件资产管理知识普及,并培养软件资产管理方面的专有人才,为软件配置、招标采购、验收测试、处置报废等重要环节把关,确保软件资产管理工作规范有效运行。
注释:
{1}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
{2}郭宁.高校软件资产价值分析及管理模式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No.(6):122-125.
{3}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课题组.浅析人民银行软件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基层论坛, 2011年,No.11:64-66.
{4}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2006]35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与编码(第3版),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
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先进,计算机技术迅速地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去,在企业管理中摆脱了过去仅仅依靠管理理论、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的现状,企业在管理进程中将更加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实际管理中的运用,计算机技术中多项技术被运用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不论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企业仓储物流的管理,企业销售运作的管理,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电子信息处理,主要运用在机械工厂数据操作上,对企业机械机器的集中操作上。第二个阶段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在企业管理部门,例如对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的筛查与员工日常工作的考勤等,都需要计算机系统中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第三个阶段是决策支持系统,主要运用在企业高层的管理部门,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高层对企业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应对竞争对手的决策上的运用,就需要运用到计算机技术,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成信息相关的表格、图谱、模型等,这种在企业战略决策上的管理得到了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就能够使企业的战略决策更加的精准有效,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企业管理层在战略决策上个人主观判断产生的错误,尽管现如今企业管理中战略决策仍然更加倾向于依靠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判断,但是仍然不能否认计算机技术对于企业战略决策判断的价值。
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渗透到企业管理中的大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排斥反应”更加明显,其中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对于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需要更加深入,但是现实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员工并没有办法去适应计算机技术带来的改变,对计算机技术相关软件的操作并不熟练,这其中包括一些在专业技能上十分熟练的员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的深入,反倒没有帮助他们更加有效率地为企业服务,相反由于自身对计算机软件的重视不足,对计算机软件的认识不够制约了这些本在专业领域十分优秀的员工的发展。这是需要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值得反思的地方,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更加主动地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加有效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计算机软件,同时也应当开展教育,引导企业员工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从意识上提高对计算机技术对于自身在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许多企业在计算机上的技术并不成熟,这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存在着致命的威胁的。现如今,许多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料都储存在计算机中,企业员工缺少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视,在企业信息安全意识上十分薄弱,这些在技术上的漏洞与认知上的疏忽,都让企业信息安全留有隐患。计算机软硬件配置不当同样制约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有些企业为了提高计算机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效率,盲目认为高配置等于高效率,大量购进一些价格昂贵的计算机软硬件对计算机进行配置,虽然投资很大,但是很多功能对企业实际情况来说是使用不到的,造成了闲置和浪费。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省经费,购买盗版软硬件设备进行安装使用,殊不知盗版软硬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盗版的软硬是得不到售后的技术服务的,这样还要重新购买软硬件设备,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切不可贪小失大,应当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的软硬件设备进行安装使用,而且要请教专业的技术人员购买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使得所购买的计算机软件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不至于浪费。而完善计算机管理制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完善的计算机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处理在使用计算机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一旦遇到问题可以根据一定的规范化流程进行处理,可大幅度减少计算机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计算机管理制度应当不断顺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进行更新扩展与完善,让每个员工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使得办公自动化得以顺利的开展。企业应该保证企业内部计算机的安全性,有意识的提高每一个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每一台企业内部计算机应该通过身份识别才能进入,员工只能用个人专属的账号和密码进入到计算机内,且企业的所有计算机全部加入域,收回administrator权限和密码,只给予user权限,严格限制上网,上网需要严格的审批手续,同时,在服务器上安装监控软件来监督员工的行为,监控所有网络流量的动向,上级领导不仅可以监督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规范,防止员工在上班期间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还可以防止各种恶意行为,加强企业计算机的安全性。
三、对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建议
1.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企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计算机技术管理企业并不能影响企业的信息安全。这就需要企业在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企业时,充分考虑到信息安全相关技术。具体利用到以下手段确保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安全。首先就是加密技术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加密和数据存储加密。数据传输加密技术主要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常用的有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三种方式。通过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一个数据加密系统包括加密算法、明文、密文以及密钥,密钥控制加密和解密过程,一个加密系统的全部安全性是基于密钥的,而不是基于算法,所以加密系统的密钥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在数据通信中使用最普遍的算法有DES算法、RSA算法和PGP算法。其次,确保企业管理信息安全的有效方法是利用好防火墙。防火墙的本义原是指古代人们房屋之间修建的那道墙,这道墙可以防止火灾发生的时候蔓延到别的房屋。防火墙技术是指隔离在本地网络与外界网络之间的一道防御系统的总称。在互联网上防火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模型,通过它可以隔离风险区域与安全区域的连接,同时不会妨碍人们对风险区域的访问。防火墙可以监控进出网络的通信量,仅让安全、核准了的信息进入,同时又抵制对企业构成威胁的数据。防火墙主要有包过滤防火墙、防火墙和双穴主机防火墙3种类型,并在计算机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后一个方法确保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方法是入侵检测。随着网络安全风险系数不断提高,作为对防火墙及其有益的补充,IDS(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帮助网络系统快速发现攻击的发生,它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对网络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专用系统,该系统处于防火墙之后,可以和防火墙及路由器配合工作,用来检查一个LAN网段上的所有通信,记录和禁止网络活动,可以通过重新配置来禁止从防火墙外部进入的恶意流量。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快速分析或在主机上对用户进行审计分析,通过集中控制台来管理、检测。
2.企业在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企业时必须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企业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这就需要企业在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企业时积极主动地对员工进行相关技术上的培训。企业员工计算机技能的匮乏。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企业盲目跟随办公自动化的潮流,尽管积极引进计算机软件,但是却不注重员工的计算机技能的提升,员工不会操作,反而使得员工的办公效率低下。或者是一些企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员工进行计算机方面的培训,却多流于形式,对员工掌握计算机技能没有一点用处,没有产生高效的回报,这对企业来说,这是很大的浪费。同时,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使得员工安全意识薄弱,这对企业的数据文件甚至是机密文件产生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企业应当注重对员工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而且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并不是一次性的,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快,该培训应当要定期进行组织。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教授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术,并让员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保证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能马上上手,不需要再浪费时间去探索操作技能。对于企业管理人员,也需要培训他们对各种数据的总结与分析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备进行正确的决策。对于一般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确保其熟练操作各种软件,还要保证他们具备一定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的功能,强烈的计算机安全意识和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办公自动化的流畅性,真正发挥计算机的功能,达到企业办公的高效率。
作者:王文静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1计算机软件升级的目标特性
目前,计算机软件工程覆盖的应用领域广泛,具体包括: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指令标准、设计模式等。鉴于计算机软件应用范围及功能对象的转变,无论是软件研发商或者广大用户均要进行软件升级。软件工程升级的目标特性需重点考虑高效性、安全性、持久性、修改性等。
1.1高效性。计算机软件工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软件工程升级完成后,必须具备高效性。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一是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充分挖掘计算机数据库存储数据的可利用价值;二是操作,为用户提供便捷式操作是软件升级的主要目标之一,需在原有功能基础上提供程序修改、软件组装、指令调整等新型功能。
1.2持久性。当前,先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阶段的运用更加普遍,软件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一项新软件产品成功研发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成本耗资角度考虑,新软件产品需符合持久应用的标准,尽可能减短产品换代更新的周期。就杀毒软件而言,每年市场销售的杀毒软件不计其数,对旧软件实施功能升级要确保其在特定周期内无需更换,延长产品使用周期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1.3安全性。网络黑客常常利用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一些漏洞,来攻击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运行时插入可编写或可修改的指令、代码,破坏软件系统的安全性。新型软件产品升级必须配备安全防御功能,对常见的功能缺陷及时补充改进,增强软件产品抗入侵的能力。如:软件产品研发时设置自检测模块,用户启动软件后也开启了安全防御功能,执行程序指令中发现异常隐患及时截取数据,反馈给用户重新修改或编写内容,从而提高了软件工程系统的抗侵袭性能。
1.4修改性。修改性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升级的一个重要目标,极大的降低了软件产品升级的成本投入,还可通过其可修改的特性实现,也大大减小了工程设计师的操作难度。比如,研发人员可以把具有相似功能的软件产品进行对比,筛查出两种产品程序语言、编写指令等方面的相同点,可直接复制程序循环利用,缩短了重新编程消耗的时间。尽量设计出"一款多用"的软件产品,这是未来软件工程升级的必然趋势。多项功能集中于某一款软件,提高了软件产品工作的效率,缩短编程时间。
2计算机传统软件存在的不足
2.1负荷大。计算机应用技术普及发展环境下,用户利用软件完成系统操作的任务越来越重,传统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结构已经不适应新工作负荷的需要。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初期,软件工程仅适用于常规操作任务的处理,对一些简单的数据资源进行分配调控。现代化经营体制改革后,办公系统承受的荷载大幅度增加,软件系统工作负荷大引起了诸多故障问题。
2.2效率低。早期软件产品的功能结构存在缺陷,尤其是软件产品质量与用户实际操作标准不同,阻碍了软件操控效率的提升。以数据库资源处理为例,计算机设备安装的软件产品在数据收集、处理、存储等方面功能不足,用户所编排的重要资源易被窃取,中断了办公系统日常操作的效率,给企业或个人办公带来了许多不便。
3软件工程升级的策略性分析
计算机软件工程是典型的应用模块,常用形式包括: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企业或个人用户可参照实际工作需要,灵活地启动不同软件的功能模块,定期进行软件维护与升级,全面提高功能。
3.1坚持科学设计系统设计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升级的核心内容,设计是软件产品升级更新的首要步骤,软件工程师设计某款产品必须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如:通常在软件设计中要考虑软件的模块化、抽象与信息隐蔽、局部化、一致性以及适应性等特征。合适的设计方法有助于这些特征的实现,以达到软件工程的目标,充分体现升级后软件功能的优势。确保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流畅、平稳运行。
3.2适应市场需求计算机软件工程升级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满足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软件产品升级的主导,违背市场客观规律将给研发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计算机软件工程升级改造之前,软件开发部门要全面掌握当前市场对不同类型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动态变化,分析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需求,在系统设计中,软件需求、硬件需求以及其他因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经常需要权衡。因此,必须认识需求定义的易变性,采用适宜的予以控制,以保证软件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研发。
3.3做好工程支持做好软件工程支持是推动计算机软件工程升级的重要基础,提供必要的软件工程支持,以保证产品使用功能的多样性且提高软件产品的使用价值。所谓的“工程支持”,主要体现在软件工具与环境对软件过程的支持,以及软件工程项目质量、技术、开销等方面的保障,这些都直接取决于对软件工程所提供的支撑质量和效用。保障计算机软件工程实现更加多样化的功能,提高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使用效能。
3.4深化升级管理软件工程的管理直接影响可用资源的有效利用,生产满足目标的软件产品,提高软件组织的生产能力等问题。软件开发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软件工程升级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完善的软件工程开发升级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提高软件资源的利用率,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加强软件工程的研发和维护。作为电子产品研发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前提下制定软件工程管理制度,强化新旧产品升级期间的质量管理。
4结论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是指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在计算机内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帐簿、报表的过程。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可能,要求单位加强对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的管理,以提高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效率和效果,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手段、便利,从而为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服务。会计电算化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系统软件、会计软件、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工作和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使用的财务会计部门,在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时,必需充分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下面简单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各个方面的特点。
(一)会计部门必需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管理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各单位用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计算机设备,一般都是由财务会计部门管理的,硬件设备比较多的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还单独设立了计算机室。因此,会计部门还必须对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制定对用于会计工作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有关操作,管理和维护的制度。
计算机硬件设备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所有机械、电、磁、光设备,硬件设备都是精密的机械电子设备,计算机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一般微型计算机)、显示器、键盘、打印机、设备、UPS不间断电源等。计算机硬件设备可以构建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机环境和网络环境,供会计软件运行,满足不同会计软件对不同的计算机环境的要求。如单用户会计软件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生成的会计数据存储在这台计算机中,网络会计软件在用通讯线连接的多台微机上运行,会计人员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可以共享网络服务器上的软硬件资源,共同使用同一个会计软件,对同一套会计帐进行操作而互不。
系统软件是管理计算机资源和支持应用程序运行的程序。会计软件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它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不同的会计软件适用于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操作,会计软件在不同的应用情况下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软件要不断地进行升级更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必需通过会计软件进行管理,会计软件还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处理和软件操作方法要求严格的特点。
计算机中的各种信息和软件是存储在磁介质中,看不见摸不着,磁场、电场、潮湿、灰尘、计算机病毒等因素容易造成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的损害。而会计数据具有真实性、准确性、连续性、可造性和安全要求高,数据要有可验证性,要有充分的安全可靠性保证等特征。
(二)会计工作流程和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不再需要手工记帐,算帐和编制报表,输入记帐凭证后,凭证通过计算机进行传递并自动进行核算和编制报表工作,凭证的输入和审核成为主要任务,操作计算机成为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存贷采用实际成本计价、对大量的固定资产进行个别计提折旧、进行详细的部门核算等,在手工方式下工作量非常大,使用计算机便使之方便快捷;要求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
(三)会计人员的协作性要求更强了
会计软件通常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处理特定部分的会计信息,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信息传递相互联系,能够完成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包括帐务处理、工资核算、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产成品销售核算、应收应付款核算(往来核算)、存货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等;进一步完成会计管理和控制工作,如资金筹集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成本控制、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等,帮助决策者制定的经营决策和预测。尤其是在网络情况下,会计人员在不同的工作站共同使用同一个会计软件,彼此的凭证传递、交接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相互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一个人出现问题,会影响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求各岗位的会计人员之间必须加强协作,才能顺利进行会计工作。
(四)内部控制的内容各重点也有所变化
由于计算机自动进行总帐和明细帐的核对工作,手工条件下的总帐明细帐的核对工作可以取消;记帐凭证的审核工作变得更加重要和关键;计算机软开发人员对软件结构和设计的熟悉程度,使得他们有能力进行非正常的数据修改,因此还必须限制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操作会计软件进行会计记帐工作,尤其是不能兼任出纳工作。
(五)会计人员分工和职责发生了变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必须人人操作会计软件才能够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必须改变原来的自己的工作习惯,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必需增设一些新的工作岗位,同时需要减掉一些不适应电算化工作台的岗位。会计人员的分工、工作职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六)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提高了
一是因为会计软件的许多种自定义功能,要求会计人员定义各种转帐公式、数据来源公式、费用分配公式等;二是因为解脱了会计人员繁杂的计算和抄写工作后,要求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和利用。
(七)会计档案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档案包括打印输出的各种帐簿、报表、凭证和存贮在计算机软硬盘及其他存贮介质中的会计数据、程序,以及软件开发进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许多会计档案都成磁性的了,看不见摸不着,正在运行的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也成为比较完整的会计资料,因此包括用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计算机也必须严格管理。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不仅使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还改变了许多手工管理的习惯和方法,对单位会计工作管理的方法、程序、核算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新情况。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是指对已建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全面管理,保证安全,正常运行,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岗位责任制、日常操作管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维护管理和会计档案管理等内容。
(一)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应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使用人员的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实施的保证。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要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的职责、权限并与利益挂钩,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内部牵制,保护资金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系统的运行效益。此外,还要加强会计售货员的培训,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日常操作管理
日常操作管理指是通过对系统日常运行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完成核算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完整。如果操作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实施不得力,都会给各种非法舞弊行为以可乘之机;如果操作不正确会造成系统内会计数据的破坏或丢失,造成会计数据的错误,系统的正常运行,直至输出不正确的会计报表;如果各种数据不及时备份,则有可能在系统发生故障时不能恢复会计资料;如果各种差错不能及时记录下来,则有可能使系统错误运行,输出不正确,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日常操作管理主要包括机系统使用管理和上机操作管理。
1.计算机使用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是会计软件运行的物质基础。对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旨在为电算化系统的硬件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计算机设备,防止各种非指定人员进入机房和操作计算机,保证机内的程序与会计数据的安全。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应制定与贯彻各种严格的计算机硬件管理制度,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条件。
2.上机操作管理。上机操作的管理是通过建立与实施各项操作管理制度,要求会计人员按规定录入原始数据、记帐凭证、执行各功能模块、输出种类信息、作好系统内有关数据的备份,严格禁止越权操作、非法操作会计软件,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有效、正常地操作运行。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上机操作的规定,操作人员的职责、权限与操作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3.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管理,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处理会计业务,保证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正确合法,会计软件处理正确,当天会计业务当天记帐,期末要及时结帐和打印输出会计报表,灵活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
(三)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维护管理
软件维护是指当单位的会计工作发生变化而进行的软件修改和软件操作出现故障进行的排除修复工作。硬件维护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时的检查修复,以及在设备更新、扩充、修复后的调试等工作。
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的维护工作,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维护一般由系统维护员或指定的专人负责,系统维护员可进行维护工作但不得操作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四)会计档案管理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磁性化和不可见性,要求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保证系统内会计数据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地为管理服务的保证。
三、怎样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为了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应该注意以下方面的:
1.单位领导应当重视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单位内部职能各部门,会计工作各岗位等方面都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包括会计电算化机构的设置和会计电算化队伍的组织。因此,单位领导应当协调单位内各部门共同搞好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工作。
2.财务会计部门应当负责建立健全单位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具体工作。财务会计部门是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具体执行和落实部门,因此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财务会计部门应当负责和承担岗位的分工、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有关会计人员的调整等工作。
3.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要遵守国家的有关规章和制度,如《会计法》、“两则”、分行业会计制度、分行业财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4.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管理工作需要、会计核算的特点和手工管理的经验,改善其中不合理部分,制定适合本单位会计工作管理要求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应该满足单位当前的实际需要,并考虑到今后工作的要求;还应该根据执行中的问题,逐步完善和提高。
5.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时,要注意制度条款的合理、全面、条款清晰、具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以便会计人员掌握和执行,并能够据以考核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工作情况。
6.在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时,应该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成功的单位的经验和有关条款,这样可以迅速建立有关制度,少走弯路。
7.在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时,应该注意满足审计要求,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对审计工作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改变了审计线索、内部控制和审计的等。
8.要根据电算化的特点,加强内部控制的有关内容,及时调整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和会计工作重点。
9.要强调会计人员之间的协作性。所有操作软件的会计人员都应该有整体配合的精神,紧密合作、加强协作。尤其是建立了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单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之后,更应该使会计人员认识到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情况下,不符合操作规程的操作会导致系统发生错误。
1、制度建设和责任落实情况,主要内容包括软件正版化工作机构和职责落实情况、计算机软硬件采购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正版软件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软件正版化工作考核评议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使用正版软件承诺书签署情况。(见附件一)
2、软件日常管理维护情况,主要内容包括软件正版化工作计划和年度报告情况、正版软件使用日常检查情况、正版软件台帐建立情况、软件采购合同和软件授权协议等资料管理情况,填写软件使用情况汇总表(见附件二)。
3、计算机软件安装情况(操作系统、办公软件、CAD软件)。
二、完成正版软件资产管理及日常监督平台数据填报
将软件正版化工作相关的领导机构信息、工作制度、正版软件授权证明材料、计算机软件安装使用台帐填写到《重庆市正版软件资产管理及日常监督系统》中,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工作制度模块、台账管理模块。检查组将会对平台数据填报完成情况进行现场核实。
三、安装网络版检查工具
提前将国家版权局下发的“正版软件检查工具网络版2018”安装到单位的每台电脑,安装完成后并自行检测,确保计算机检查率不低于60%,检查组将通过检查工具服务器端现场收集数据。
安装工具注意事项:
1、必须在本单位局网中找一台操作系统为win7电脑安装检查工具服务端;
2、固定服务器端电脑的IP地址;
3、通过安装的服务端下载客户端,下载客户端时输入服务器端IP地址;
4、将客户端安装到单位各电脑(包括服务器端电脑)。
[关键词]计算机;机房;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162-01
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医院单位应高度重视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加强对机房管理工作的资金以及人员方面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使机房管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投入到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工作中。完善机房管理制度措施,为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管理效果的实现。
一、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机房环境存在问题
计算机的运行很容易受到细微灰尘的影响,计算机本身具有一定的灰尘吸附能力,再加上计算机机房日常很少打扫,机房内的灰尘较多,计算机的内部零件就容易受到损害。灰尘吸附在计算机内部的精细部件上,导致计算机散热出现问题,从而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1.2 管理制度不到位
医院单位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制度不到位,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人员没有对机房各种设备的相关信息以及技术档案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管理,在计算机的维护和管理上也出现一定的问题。在医院单位的机房中,由于使用的频率比较低,不能够及时发现计算机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也就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管理和维护。管理制度的缺乏对这些不良行为缺少约束力,对机房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难题[1]。
1.3 管理人员素质比较低
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人员除了要管理机房的日常卫生、秩序等,还要负责维护机房的正常运行,维修机器故障,检查电路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更新等,这就需要机房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医院单位的管理人员通常是信息中心人员或办公室人员兼职管理,技术水平比较低,不能做到实时监测。而且对于系统的更新、漏洞的修复等内容可能不是很在意,专业性不强,黑客等非常规问题不能够处理,必须依托其他单位或网安部门。对机房的管理也缺乏耐心和责任感,导致机房管理混乱,影响管理质量。
二、加强计算机机房管理的有效对策
2.1 加强计算机机房管理的重视程度
要使机房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效,首先医院单位领导必须认识到计算机机房管理的重要性,计算机机房的科学、有效管理不仅能够为单位提供良好的计算机使用环境,而且对于保证计算机运行安全,避兔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单位要积极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处理老化的计算机设备,定时更新计算机软件,加强管理人员的投入力度,完善管理制度,使计算机机房管理更加合理、科学,促进医院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强化计算机硬、软件的维护
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维护是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前提,因此,在计算机机房管理过程中,要把计算机的安全维护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注意强化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维护,防止病毒和恶意网站侵害计算机。要对计算机机房的机器设备建立防火墙,对存在病毒和恶意网站进行拦截,同时禁止单位员工浏览和访问非法网站,同时,在计算机上安装数据备份软件,一旦计算机遭到恶意攻击无法正常运行,可以通过数据备份使计算机中原有的数据资料进行保存,然后使系统初始化。此外,还要定期对计算机上的杀毒软件进行更新,更新病毒库,防止新型病毒攻击计算机。在硬件方面,要定期对计算机硬件,例如主板、内存、CPU等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保证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医院单位在采购计算机时,不仅要注意计算机设备的价格,最主要的是计算机的质量,配置是否存在问题,选择质量和售后都有保障的机器,也使后期的管理工作更加轻松。
2.3 制定完善严格的机房管理规章制度
严格的机房管理制度对于强化机房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制定完善的机房管理制度,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规范医院单位员工在单位网络内部操作行为,严厉惩罚违反规定的人员,使机房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此外,对机房机器设备以及日常卫生环境等也应有明确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条例,机房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计算机机房进行打扫,保持机房清洁卫生,避兔机房内灰尘过多造成设备绝缘性能降低[2]。对机房进行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减少外部光线的照射。做好计算机机房的消防安全工作,配备规范的灭火设备,禁止在机房内放置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的物品,并定期对相关机器设备进行检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机房管理人员应注意保存计算机设备的相关维修和文件,设备出现问题或报废时,应上报管理部门进行确认,不可自私操作。通过完善严格的机房管理规定,使管理人员、单位员工能够各尽其责,共同维护和保证计算机机房的安全管理工作。
2.4 提高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素质、高能力的计算机管理人员是保障计算机机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高效运行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应努力提高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的各方面能力素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更新速度逐渐加快,必须加强机房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明确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方法,以及各种设备的维修,更好的解决当前机房管理和维护中出现的新问题。还应让他们定期参与同类医院单位之间的计算机管理专业培训,通过与其他医院单位机房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获取更多的经验和信息,从而提高管理效果。此外,还应加强对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认真仔细的开展机房的各项管理工作。
2.5 计算机机房的后期维护
(一)还原数据。机房内的计算机不同于普通家庭或办公使用计算机,使用人员较多,使用功能较复杂,因此风险程度也较高,任何一个使用者都可能为机房内的计算机带来风险。使用还原数据系统可以使机房内的计算机系统牢牢掌握在管理人员手中,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及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修理和数据还原,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二)网络复制。现阶段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计算机中很多应用软件也在迅速更新,而对于机房来说,计算机数量众多,管理人员想要对所有计算机上的软件逐个更新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机房中就需要一个网络复制系统,通过硬盘写入,以机房为单位,以方便管理人员对计算机上的软件进行统一快速的安装和更新,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三、结束语
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作,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人员在对机房进行建设时,要重点构建机房中电气、消防、布线、空调、安全、装修等层面的子系统,另外,机房的管理者在对机房进行管理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运用高科技的管理方式、引入新型的管理模式,在机房后期的设备维护上,要运用还原数据以及网络复制等技术,以保证计算机机房可以更好的为医院服务。
参考文献
(一)计算机软件风险。
计算机软件本身的缺陷,对财务信息安全也产生重要影响。一是软件管理功能不足,用户权限设置不合理,存在权限真空,给人为破坏财务信息提供了机会;二是软件升级更新缓慢,相关漏洞未能得到及时弥补;三是软件安全性和保密性不够,没有操作日志,对数据库数据缺乏必要的加密措施。财务用户口令设置简单,密码明文存储在数据库中,保密性差,存在财务信息安全隐患。
(二)服务器环境风险。
服务器良好运行,是财务信息安全的基础。出于节约费用,有些高校的财务服务器运行环境很不理想,放置服务器的机房选择或安排比较随意,易受外部光照或受潮。机房防火、防潮、防尘、防磁、防盗、防断电及恒温设备或设施不足或配备不齐,容易导致服务器故障。
(三)内部控制风险。
财务信息网络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有些高校还没有建立起针对数字化处理的相应内控管理制度,以应对财务管理手段的新变化。对网络环境下的财务数据处理流程及岗位职责,还没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对财务信息进行拦截、转移、伪造、隐匿、窃取、删除、篡改等各种人为破坏及失职行为,不能有效控制与责任追究。
(四)感染病毒木马风险。
计算机病毒是网络安全最大的威胁因素,具有隐蔽性高、破坏力强、自我复制、清除难度大、难以防范等特点。高校财务由于业务需要经常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或信息上报,特别是多校区办公,大量的会计信息必须通过公开网络在校区之间实时传送,再加上浏览网页、下载文件、收发E—mail、使用QQ等,使计算机系统感染病毒木马的机率大增。而计算机病毒的感染会威胁整个财务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安全。
(五)非法访问风险。
在网络环境下,一切的财务信息都被电子化,理论上都可以被访问到,除非在物理上断开链接。因此,高校在实现财务网络化的同时,很难避免非法侵扰。有些人可能出于某种目的,有意或无意地损坏网络设备,在网络上对管理系统进行攻击,一旦侵入将会对网络财务系统造成极大破坏。
(六)数据备份风险。
在财务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环境下,电子财务档案是财务管理的主体,其安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目前不少高校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对数据备份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定期备份制度。2.数据备份存储介质单一,一旦数据存储介质消磁或遭损坏,数据便无法找回。3.财务电子档案由财务档案人员兼管,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托管于一处,数据丢失后往往无从考证。4.数据备份存储介质存放环境不良,容易被消磁、受潮、染尘等。
二、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信息安全风险防范
(一)做好对软硬件的升级与更新。
财务网络软硬件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证数据准确可靠的基础。加大对软件的升级改造与更新,弥补系统漏洞,完善其内控与管理功能;对硬件设备应定时清洁与检查,适时更新,做好日常维保工作。对需要配备的备份、加密等软硬件,应给予安装与配备,以保证财务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建立良好的服务器环境。
财务数据存放在服务器数据库中,要保证数据的安全,需建立良好的服务器运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房间用作放置服务器的机房,机房应远离水源、安装好空调,铺设防静电地板,配备不间断电源,满足防火、防潮、防尘、防磁和防辐射及恒温技术要求。机房应安装防盗门及防盗警报装置,以防机房设备被盗。
(三)完善内部控制。
只有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业务操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内部控制,才能够保证高校财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完善内部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使用与维护制度,计算机软件操作及维护制度、数据安全与维护制度等,从制度上进行约束工作人员行为。2.明确财务数据处理流程及岗位职责,规定各岗位人员权限,各司其职,杜绝越权操作。3.加强对数据访问和运用的监控,建立安全稽核机制。对系统参数和状态,以及敏感资源进行实时监视和记录。定期查看系统日志,对系统访问人员的身份与操作记录,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四)防范病毒及人为恶意破坏,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1.病毒防范。计算机病毒对系统正常运行及数据安全产生严重威胁,须建立完善的防病毒体系,将所有计算机和NT服务器都安装杀毒软件及网络防火墙,启动实时监控系统;定期升级病毒库和查杀病毒,杜绝使用盗版软件;严格执行防病毒措施,禁止在工作机上安装及玩游戏,软件、U盘等存储介质等使用前须通过计算机病毒检测。2.人为破坏防范。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监控,限制非法访问,防止窃取会计数据;加强系统的内部控制,防止人为对系统的恶意破坏;严格密码权限管理,杜绝未经授权人员进行越权操作,防止会计数据泄密、丢失或被非法篡改。
(五)做好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财务数据应定期做好备份,备份可采用硬盘、磁带、移动硬盘、光盘等存储介质,多种方式同时备份,配备专门的备份服务器,甚至还可以在校区间的服务器上做远程备份,即使某个校区的数据受到破坏,也能从另一校区进行数据恢复,保证财务数据万无一失。会计档案应指定专人负责,对备份数据的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按国家规定的档案管理办法进行归档及存放,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等工作,谨防外部因素对会计档案的破坏。
(六)加强高素质财务队伍建设。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个方面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社会必须掌握的一门操作性强的科学技术,而掌握计算机技术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动手实践。对于学生而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就承载着这一功能。在计算机实验室里,由于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导致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安全威胁,因此必须分析这些安全威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防范。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特点及安全现状
(一)计算机实验室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也是这个原因,使得实验室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流量大,卫生条件差
计算机设备对环境要求高,无论是温度还是湿度,都会对计算机硬件产生影响。但是实验室必须全天开放,使用人员多而杂,导致空气温度、湿度上升,使空气质量和地面环境状况发生较大,不仅会引发一些细菌的滋生,给人们带来疾病影响,也会对电子器件的稳定性造成巨大影响。
(二)计算机设备集中,用电量大
计算机实验室内多为电子设备,用电量大,致使电路负荷较高,加上电子设备放热等情况,会使实验室内温度提高,如果线路再老化的话,极易造成短路,从而发生火灾等情况。
(三)计算机设备维护工作量大
在实验室内,计算机使用人员水平千差万别,使用目的也各不相同,加上个人的行为动机,无论是有意或无意,个别使用者在使用电脑是会造成电脑硬件的损伤。由于实验室内计算机使用人员多,计算机使用频率高,造成硬件损伤的比例也非常高,加大计算机设备维护的难度。
(四)实验室内计算机软件系统复杂,由于使用频率高,计算机系统极易崩溃
在实验室的计算机上,从系统软件到应用软件,要求非常复杂,有的甚至需要多种操作系统,更不用说普通的应用软件了。不仅管理人员要安装复杂的软件系统,就是使用人员有时根据需要也要安装具有特殊要求的软件。这样极易造成计算机死机,甚至系统崩溃。因此,无论是这些软件的安装还是维护,都使得计算机的维护难度加大。
(五)计算机病毒、黑客等技术的发展会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造成安全威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成为很多青少年展示才华的地方,也正是这个原因,少数使用者在实验室中使用计算机时,抱有着不良想法。在电脑上安装病毒或木马等破坏电脑或盗取数据,甚至安装远程控制软件达到不良目的,由于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脆弱的平台,这些人也很容易得手。当然也有少数人纯粹为了好玩,但这给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同时也造成安全威胁。
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以上对安全威胁存在情况的分析,不难看出,实验室安全威胁情况比较多而且复杂。只有系统的去加以考虑分析才能提高计算机实验室内的安全系数。
(一)重视实验室安全威胁的产生,从源头上解决一些安全威胁产生
对于电子设施,国家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在建设实验室之初就要按相关标准全面考虑,从实验室建筑到电子设备,从监控设备到各种报警设备都要进行分析,既要进行综合布局考虑,又要进行必要的安全考虑。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建设远程监控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连接到管理者的终端上,不仅可以防止偷盗行为的发生,也可以随时发现实验室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便于及时的解决。
(二)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重点是加强监管措施
要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效率,防止安全威胁的产生,必须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像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学生使用计算机制度、计算机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等必须建立建全,依靠制度的约束来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减少一些不安全因素的产生,使安全使用真正得以贯彻执行,从而也能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计算机的操作者是“人”,计算机安全需要考虑的重点也是“人”。人创造了计算机,也是人在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的安全威胁也是来自于人。安全威胁既会存在在设计计算机软硬件过程中,更会产生在利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实验室内一定要加大监管力度,坚决制止破坏性的行为,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使用。
(三)做好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日常维护工作,防止安全事件的产生
计算机设备属于精密设备,大多数比较昂贵,无论丢失或是破坏都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更会影响实验、科研工作,既无法保证日常的教学工作,也会带来更大的隐形的损失,日常的维护工作也就必不可少了。
1.硬件维护工作。
根据学校实际和实验、科研等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硬件设施维护方案,制定出详细的硬件维护措施,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检查、除尘,使计算机设备能可靠运行。针对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要建立计算机设备使用记录和计算机故障记录,详细记录计算机的使用过程和故障产生原因及维护情况,保证计算机能得到及时维修,能正常使用。
2.软件维护工作。
计算机软件维护任务最为繁琐,任务量也特别大,由于软件本身的因素会出现各种安全威胁:
(1)软件系统要采用正版软件,盗版软件中会存在着安全漏洞,有的甚至携带病毒,会对计算机带来致命性的安全威胁。正版软件虽然也会存在着安全漏洞或病毒,但在投放市场前进行了病毒检查,而且售后服务比较好,在后期的服务中,可以及时更新或追加软件补丁,预防一些安全威胁的出现。
【关键词】会计信息;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极大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也促进企业管理观念的更新和服务环境的优化。但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网络环境的可变性性等原因,其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分析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是现代企业财会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分析
(一)制度风险
制度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网络环境中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力失灵所引发的不确定因素。科学、健全的制度是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企业管理服务正常运行的基础。
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系统中,会计信息集中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存储,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加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加,企业会计业务更加繁杂。[1]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控制制度以劳动分工思想为基础,以人为手工为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往往难以发挥作用,传统的财会方式是通过对账来发现并纠正错误,这种机制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所以,企业财会人员应努力规避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服务质量的有效性。
(二)技术风险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和规范化与传统会计控制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计算机技术自身原因及财会人员专业素质等原因,也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一定的风险。如计算机软件固有风险,也就是说,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并不是使用者,技术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旨在设计通用程序,缺乏职业特征,难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一旦会计人员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了解不全面,掌握程度不够深入,将给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增加风险;还可能出现运行维护风险。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强,不仅需要工作人员掌握专业财会知识,还要充分掌握计算机技能。在网络环境下,对财会管理人员的要求高,会计信息必须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一个错误的指令也会造成整个信息库的损失,系统运行一旦发生故障或错误,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工作的准确性,极大增加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风险。[2]
(三)安全风险
在互联网时代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隐患较多,企业财会相关数据的处理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信息数据存储风险。计算机条件下,信息数据的存储受计算机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一旦计算机内存或程序受损,容易造成信息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难以弥补。二是网络安全风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经济诈骗,非法入侵企业计算机数据系统,窃取有效信息,从而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二、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强化风险防范的制度、技术措施
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制度防范上,坚持各项管理制度以企业数据安全为目标。企业机房管理制度的建立,包括操作管理、系统文档管理和数据管理制度等等。这些管理制度可以确保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保障数据信息的齐全、完整、安全、可靠。
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防范上,应重视数据备份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通过信息数据多重备份,提高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提升面对突况的会计信息数据“自救能力”。对企业会计信息数据处理人员进行明确分工,指派不同的岗位负责保管,避免一人多职位,以免发生计算机系统故障造成的部分信息数据破损、丢失等情况。若发生系统故障,可通过备份信息及时恢复,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财会管理人员应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定期对企业信息系统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便于利用信息资源对风险进行控制。同时在风险控制体系中建立风险处理部门,按时排查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漏洞,使企业损失降到最低。财会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行业动态、供应商信息、客户信息等方面的信息,并对信息加以有效分析,建立计算机模型模拟,从而使得企业财会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市场敏感性及风险分析、防范意识和能力等。
(三)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
首先应当确保会计信息输入的准确性。通过完善相应的审批制度,加强信息的监督、检查等工作。对不同功能模块的操作权限和使用密码加以明确,一些重要信息还应设置多重的密码口令,并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输入程序中的数据进行检验,拒绝错误数据的输入,以此避免操作人员的疏忽引起连串信息错误。其次,加强先进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当前计算机身份验证主要有个人信息验证、编码验证、报文验证等,这些计算机身份验证应贯穿于计算机操作的全过程,以确保信息操作的安全性、合法性,避免不法分子的恶意操作。最后企业应有针对性对财会人员进行风险防范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质,确保操作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作者简介:王成军(1974-),男,汉族,辽宁省北票市人。黑龙江省财政专科学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现工作单位为延寿县农村公路管理站,从事财务工作。
参考文献:
数字化档案是档案与现代化的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将档案信息转化成数字信息,应用现代化技术的便捷性,将档案信息进行归档、利用以及资源共享等。这里所说的现代化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
2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相关分析
对于档案信息本身来说,无论是传统的档案存储,还是现代化的数字档案,安全问题都是首要问题。由于现代化的数字档案是传统档案与现代化技术的结合,所以影响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的出现,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下是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具体分析。
2.1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问题是决定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直接因素。如果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例如制度的不完善、标准不统一、管理措施无效等,必然会失去数字档案信息的基本保障。所谓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标准、管理措施,不仅如此还包括数字档案信息归档流程等,相关流程不规范也会使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受到威胁。
2.2计算机故障问题。
由于数字档案信息的归档及利用均以计算机为载体,所以计算机本身的不确定因素会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其中计算机故障问题是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主要问题,其中计算机故障又包括硬件故障与软件故障。以下是对两种故障的具体分析。
2.2.1硬件故障。
计算机硬件条件良好时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基本保障,当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时,数字档案信息的存储、查询、利用等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档案信息的丢失或损害,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完整程度,大大降低了数字档案的使用质量与效率,为使用者造成较大的不便。
2.2.2软件故障。
计算机的软件是处理数字档案信息的必要条件,一旦计算机软件出现故障亦或是性能无法满足现阶段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的要求,档案信息的处理能力就会大大下降,工作质量与效率也会随之下降,而数字化档案信息本身也无法发挥最大作用。计算机软件故障直接影响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的操作,但是与计算机硬件故障相比较,其发生故障的几率较小。
3探究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策略
前文已述,管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故而要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首先要从管理策略方面抓起。以下是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策略的具体分析。
3.1加强数字化档案宏观管理。
加强数字化档案的宏观管理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比如建立专门的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协调组织机构,组织国家档案信息网络的总体设计与技术攻关,加强档案信息网络一体化的宏观管理。档案数字化工作要纳入科学管理体制,作为机关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制定相应的工作分工范围及管理权限。
3.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在完善管理制度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影响。在人员安全管理方面,要设立具体的安全审查制度、岗位安全考核制度、安全培训制度等。对已经存储的数字信息均应进行密级分类,对敏感信息与机密信息应当加密并脱机存储在安全的环境中,防止信息被窃听、变更与毁坏。在系统安全运行方面,要做好机房出入控制、环境条件保障管理、自然灾害防护、防护设施管理、电磁波与磁场防护等工作。设立操作安全管理、操作权限管理、操作规范管理、操作责任管理、操作监督管理、操作恢复管理、应用系备份管理、应用软件维护安全管理等制度。从技术上防止文件被人为地修改,增强电子文件的凭证性和可靠性。
3.3计算机安全管理。
由于计算机故障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造成较大的损害,所以要做好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应根据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能良好的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在选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过程中应注重计算机的品牌和服务器,全面对计算机硬件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进行一定的审核,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当计算机系统在升级时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相关数据丢失。不仅如此,还要定期更新软件,选择更有利于处理数字化档案信息的软件,确保最大程度上发挥数字化档案信息的优势。
3.4信息技术安全管理。
依靠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在强度安全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现阶段科学信息技术援助。为了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在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可以运用一些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来提高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例如,可以设置信息的访问认证,防病毒系统,同时也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相关机密数据进行加密操作,以数据加密的形式,可以有效地防止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被一些木马病毒和被非法网站入侵,进行安全管理对保护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是非常有效的。
3.5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来说至关重要,故而提高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也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策略。相关的工作人员利用电子设施在网络环境中开展对应的相关工作,对相关的数字档案实现有效地管理,也就是个相关人员自身的能力大小对相关的数字档案工作的安全性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的数字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理论,还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树立其较强的管理安全意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的实践工作技能。一旦工作中内部成员想要泄露档案信息,相关的管理人员就要切实提高警惕,有效的增强风险思想,确保信息在实际的工作中受到严密的保存;与此同时,有关的组织机构还要组织针对性的人员培训活动,有效地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理念,以此达到万无一失。除了以上几种管理策略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管理策略,例如规范数字化档案信息归档存储流程,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进一步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
4结束语
上海市著作权管理若干规定第九条规定:“本市实行作品自愿登记管理制度。”该条规定著作权人对自己创作的作品,可以登记,也可以不登记,不论作品是否登记,其著作权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依法受到保护。
作品自愿登记管理,应向市版权局或者其指定的登记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作品原件或者作品的出版物等复制品;
二、公民身份的证明,或者法人、其他组织的批准设立、登记注册的证明;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作品经登记后,可以作为著作权人主张权利的证明;市版权局对登记的作品应公告其著作权人和作品名称。
作品经登记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撤销登记:
一、作品登记资料与司法判决,仲裁裁决或者事实情况不相符的;
二、已登记的作品超过著作权法定保护期的;
三、申请人申请撤销原作品登记的。
作品自愿登记管理,并不是对所有作品而言。对计算机软件作品的管理,必须进行登记,不登记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登记,应当按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软件登记机构办理登记并支付登记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