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03: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祖国风光的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古诗是什么?有人说,古诗是一捧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有人说,古诗是一坛浓烈的酒,大快人心;而我说,每一首古诗都是一部感人的电影,都是由诗人自编自导,诗人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于此。因而在古诗中,我总能够寻找到诗人的身影。
在众多出色的“电影”中,我尤其钟爱于充满豪情壮志的那一派。每一句诗都充满力量,总让我心潮澎湃;在这铿锵有力的语言后面,更蕴藏着诗人对人生的感知,对万物的感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登上岳山,将眼前美景尽收眼底之际,他不禁陶醉其中,将所有的赞美浓缩在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而杜甫并没有一味沉醉于美景之中,而是联想到了人的一生,以及人生不可缺少的永不放弃,勇于攀登的坚强毅志,于是,杜甫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当文天祥沦为阶下囚时,他不免想到了破碎的祖国,以及自己那悲惨的一生。“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悲凉溢满心头。可当受到敌军张弘范的逼迫后,文天祥选择了以死明志,宁死不屈,胸腔充满爱国的热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如果说《沁园春·雪》是一座用文字雕砌的辉煌宫殿,那则是那精湛的建筑师;他豪情万丈,面对眼前壮观的冬日雪景,不禁奋笔疾书——“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面对眼前这美好江山,也忍不住被它所折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他忽然回望历史,感叹“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豪迈的语言勾起了所有人的思绪,跟随诗的脚步回眸历代帝王,每个人都为之所震撼,“略输文采,稍逊,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一针见血!突然,笔锋一转,将历史一笔带过,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新时代的人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壮美雄浑,感情奔放,胸怀豪迈,气势磅礴!从古诗中,我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和强大;每一首古诗都给予了我心灵的洗礼,让我变得成熟,变得睿智。我愿意跟随诗人的每一步脚印,用诗意点燃激情,点燃人生道路的光明!
引经据典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明引出彩
明引,是指直接引用。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引用诗句。引用诗句当文题,鲜明、醒目。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写春光的有“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夏景的有“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写秋色的有“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写冬日的有“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这些诗句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又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引用名人名句。名人名句语言典范,往往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且鲜明的印象。如《俭以养德》一文中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既点题,又提出了中心论点。
二、嵌引灵活多变
嵌引有两种方法:1.将所引用的诗句整句嵌入一句话中,加上引号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我们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让古诗词名句在句中作修饰语,即作定语,来修饰打扮你所表达的中心词。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子情让我感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夫妻情让我感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朋友情让我感动。(2)让古诗词名句作所表达的句子的主语。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清幽的春天;“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迷人的春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生机勃勃的春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繁华的春天;“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是醉人的春天。(3)让古诗词名句作所表达的句子的宾语。如:春是一种情调:古乐府传出“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晚归的孟浩然清唱“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杜工部低吟“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运用此法时需要注意两点:(1)准确理解被引用的诗词的含意,包括字面含意和比喻、引申含意,这样方可恰当引用。(2)引用诗词名句能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但一定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而用,要恰到好处,切忌不可堆砌诗词名句。
2.将所引用的诗文名句、典故故事简缩成词或短语融入句中,使读者一看就知道它包含的意思。这样,不仅使语言更加灵活多变,生动形象,而且典雅精致,富有文采。
三、化用古朴典雅
所谓化用诗词,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即从自己的记忆中将某一人物、某一问题、某一景物或某一现象的古今诗文佳句汇集在一起,构成排比,产生一种一气贯通的雄伟气势。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定点钻探。锁定一点立意,联想这一立意的诗词,展开深入剖析论证。这不仅增加议论类文章的论证深度,而且使文章更富有意蕴。
2.百花齐放。紧扣观点,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想到一组有着相似或相反关系的诗词,并就此归纳生成阐述的道理。这既增加了文章内容的覆盖面和观点的可信度、说服力,又展示出考生博览群书的真风采。
如王开林的《穿越诗经的画廊・关雎》,有这么一段文字:
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辗转反侧。数数吧,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听着窗外草虫的低吟,看檐间的月牙儿袅娜如她瘦细的腰肢,我喃喃吟念“窈窕淑女”四个字,忍不住披衣而起,在中庭久久徘徊。
其中“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辗转反侧”,则化用了《诗经・关雎》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作者在这里巧妙化用《诗经》中的名句,散发出了对往古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诗经《关雎》里“窈窕淑女”的遐想,使得文章具有古朴典雅之味。
运用引经据典这种方法,我们要注意下面几点:
1.引用必须精粹。就是说引用要少而精,不可连篇累牍。引言过长,使文章显得繁冗、累赘,使人不得要领。引用还要准确无误,内容与原文吻合,不能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2.引用必须典型。典型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名言警句。因为经典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能促进作文深刻的思想性和文化底蕴的形成。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等,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教学《做操》一文时,我用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站起来,面向太阳,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又把图片拿到教室的另一个地方贴上,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跑到我身边和我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玩得开心时,你会感到幸福无比,觉得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同时,教学活动中,还应注重“融情”,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阅读与交流的课堂”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教师的第一要务便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其丰富内蕴,进而学会阅读。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悟出发,精心设计“对话”的切入点。通过引领学生亲历文本,多角度、多层次地“读”和“听”,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每次的“读”和“听”以及“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都伴随着解读文本的有价值的思考和交流:有把握整体的“思”,有感知细节、发现细节的“思”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想象、视觉去感受词语的色彩、气息,触摸文字背后的情感,聆听来自老师、同学之间的不同的真挚见解和来自词句深处的声音。只有闪烁着思考光芒的“读”和“听”及相互交流,才能够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领悟情意,发展思维;才是有效的、厚实的语文阅读教学。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教学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我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更多关于借物言志方面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学习到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我还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激烈的情感碰撞中才能渐入。
同时,我们还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是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教学中,我们要逐渐培养学生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桂林的山、水,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自豪,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深深地感动了自己。每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共同感悟的地方,而每个人的所得是不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在反思中提高,这样才能走出迷茫、融入新课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关键词] 兴趣课堂互动课堂 拓展课堂 领悟课堂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创设“兴趣课堂、互动课堂、拓展课堂、领悟课堂”四个课堂,以实际行动贯彻小学语文教育新理念。
一、创设“兴趣课堂”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教师必须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跟着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学课文,多重复几次,激发他们的盎然兴趣。又如,在讲授《鲸》这一课时,先给学生们讲了―个小故事以此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他们走进学习语言的大门。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图片或资料的展示和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等,要努力变换讲课艺术,活跃课堂氛围。如在教学《做操》这篇课文时,可以用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面向太阳: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也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发生了争吵,虾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这样的开端,给学生们设置了一个悬念,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了“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创设“互动课堂”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配合,心情舒畅,调动起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给学生创设一个“互动”的课堂,通过交流,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消除对老师的恐惧和焦虑等心理负担,使他们愿意接受、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从而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这是很重要和必要的。因此,教师除了要利用好课堂的交流机会外,还要采取多种方式,创造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写字条、给老师提建议、指错误等。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说话,静静地聆听,真诚地注视,友善的微笑,听学生的言外之意,听学生的心灵呼唤,提一些“邀请”他们讲下去的问题。如,“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或“你认为怎么样”等,挖掘他们的心灵闪光点。教师要经常、主动地深入到学生中,全方位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知识结构和日常生活,为因材施教和分类施教奠定基础、提供依据。多一些肯定性的笑靥,多一些鼓励性的眼神,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一种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创设“拓展课堂”
一是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课堂是学生们求知、展示和体验的平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足够大的平台。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会接触到两组形似字,难以辨别,即“鸟和乌”,“喝和渴”。如果教师不讲授,先让学生首先考虑,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答案:“乌”比“鸟”之所以少一点,是因为乌鸦是黑的,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喝水”时要用口喝,所以必须把嘴张大,是个口宇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你看,学生的创造力多丰富啊!二是在实践中感悟语言。如,在教学《墨梅》一课时,可以引领学生多阅读和背诵如《竹石》、《马》、《青松》等有关借物言志方面的古诗,使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底蕴得到更多的积累和沉淀。还可以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精妙的书籍推荐给他们看,使他们多读、多思、多悟!三是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孩子们会更自信、更主动地去学习。大街、电视、车厢,等等,都可以成为孩子们识字的场所。
四、创设“领悟课堂”
关键词:主旋律 歌词 韵律 押韵
对诗歌押韵的研究很多,但对歌词押韵的研究相对较少。如梁艳(2012)《方文山“中国风”歌词的语言风格研究》,从韵律学来分析“中国风”歌词的语言风格特点。陈杭(2011)《八十年代后中国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特色》从语音角度分析探讨八十年代后的中国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特点。本文从语言学角度针对《中国大奖歌曲》(杨瑞庆,2010)中收录的“金钟奖”(2001~2007)和“五个一工程”奖(1995~2009)共270首获奖歌曲歌词的押韵现象展开研究,以求更好地探寻主旋律歌曲的韵律美。主旋律歌曲是从主题角度进行界定的,主要是指歌颂祖国,歌颂党,倡导民族团结统一,歌颂人民美好生活、歌颂人民优秀品质与民族精神的优秀歌曲。本文依据主题不同将这270首歌曲分为歌颂国家山河、家乡美好景象的歌曲;表达对党、对国家的热爱与美好祝愿的歌曲;体现人民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的歌曲;展现美好向往,歌颂美好生活的歌曲等四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鉴于篇幅有限,分类过程不再赘述。
一、主旋律歌曲歌词的押韵概况
歌曲的语音系统中有着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来源于其曲谱,一部分为歌词的韵律与节奏。歌词要求韵律和谐,合辙押韵是歌词语音系统的一大亮点。何为合辙押韵呢?明清以来,北方民间戏曲把“韵”称为“辙”,辙就是戏曲、杂曲、歌曲押的韵。合辙其实就是押韵。两个相同韵辙的字,要求其音节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有韵尾则韵尾必须相同。押韵即同韵辙的字按照一定规律在句末反复出现,而运用的最为广泛的是“十三辙”。依据主旋律歌词中的押韵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韵到底、换韵两种情况。而一韵到底又可分为整体押韵与间隔押韵。
(一)一韵到底
1.整体押韵
所谓整体押韵就是整个语篇中全部语句都押同一个韵,即所谓的一韵到底。即便是复句也要做到内部各分句的句句押韵。句句押韵可以使情感表达与内容表达和谐统一,产生前后顺畅连贯、朗朗上口、节奏紧凑的效果。要做到整体押韵,就要保证行文通顺且韵脚统一,使得内容与节律和谐统一。因其难度较大,故真正做到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的歌词较少。如:
(1)你和太阳一同升起,映红中国每寸土地。你和共和国血脉相依,共同走过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五星红旗啊,五星红旗,你将中华民族的心连在一起。五星红旗啊五星红旗,你让全世界中国人扬眉吐气。你和太阳一同升起,记载中国每次胜利。你和共和国携手奋起,共同迈向新的世纪,新的世纪。五星红旗啊,五星红旗,你将中国民族的心连在一起。五星红旗啊,五星红旗,你让全世界中国人扬眉吐气。你让全世界中国人扬眉吐气。(《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这首歌中选用的是一七辙,每句句末用字的韵腹都为/i/。
(2)啊啊啊,蓝蓝的天空是你飘扬的背景,亲你爱你的是那呼拉拉的东风,你和神圣结成了亲密的弟兄,看到你我就看到了祖国的笑容。我放歌一曲一曲红旗颂,眼里就闪动着对你对你的深情,一份份虔诚一份份庄重,一个信念和我的理想重逢,啊啊啊啊,滚滚的铁流是你身后的大众,陪你伴你的是那路漫漫的征程,你和英雄凝成了永恒的生命,眺望你我就望到了世界的高峰。我放歌一曲一曲红旗颂,肩上就担负了对你对你的忠诚,一份份祝福一份份感动,一片霞光在我的心里上升,啊啊啊啊啊啊啊,一份份收获一份份感动,一片霞光在我的心里上升,在我的心理上升。(《红旗颂》)
歌词《红旗颂》中押的是中东韵,即句末用字的韵母可以是/ing、iong、ong、eng、ueng/。而歌词中的韵脚为“景、风、兄、容、颂、情、重、逢、众、程、命、峰、诚、动、升”。歌词句句押韵,顺畅连贯,节奏紧凑,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2.间隔押韵
歌词韵律的形成并不苛求歌词每一分句都严格押韵,间隔押韵也能产生韵律和谐的效果。在主旋律歌词中,间隔押韵多体现为以句为单位进行押韵。即便是复句,不论其内部包含多少个分句,往往也是以整个句子为单位来观察其押韵情况的。简而言之,以句号为节点进行押韵。这种情况在主旋律歌曲歌词中较为普遍。如:
(3)细细的雨淡淡的雾,唱一曲茉莉花开走江苏。雨是无锡的琴,雾是金陵的书,琴咏惠山爱泉月,书开秦淮灯影图;谁不爱姑苏城外枫桥夜,我更爱扬州城里瘦西湖。走江苏哟爱江苏,走进了新街新市新城镇,走不出古诗古文古东吴。走江苏哟爱江苏,走进了新街新市新城镇,走不出古诗古文古东吴。甜甜的雨香香的雾,唱一曲茉莉花开走江苏。雨是苏北的歌,雾是苏南的赋。歌谱家乡新时尚,赋写天堂小康路;谁不爱东海边上大繁荣,我赞美长江两岸高速度。走江苏哟爱江苏,爱上了古风古韵古抱负,爱不够新山新水新宏图。(《走江苏,爱江苏》)
需指出的是,在一韵到底这一类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两句不押韵的情况,这往往是由内容或情感表达的限制导致的。这种不押韵的语句多与其歌名或主题有关,通常是作者用来强调主题的。我们将这一类也归入“一韵到底”。如:
(4)当我们来到这世界上,地球母亲把我们抚养。我们吸吮着母亲的乳汁,却常常把母亲遗忘。今天我们已经醒悟,地球母亲不再悲伤不再悲伤。只要每个人从现在做起,就有拯救地球的力量。地球日,人类的感恩日,地球日,人类的忏悔日。地球日,人类的行动日,地球日,我们共同的生日,地球日,我们每天的生日。啊。(《共同的生日》)
歌曲《共同的生日》,总体上采用江阳韵,仅仅是末尾的主题句“地球日……”没有押韵。不论是整体押韵还是间隔押韵,一韵到底都能赋予人们一种回环往复的听觉刺激,让人沉浸于这种规律性变幻的和谐的旋律中,尽情享受这一酣畅淋漓的旋律盛宴。
(二)换韵
换韵,指歌词所押的韵并非一韵到底,而是中途换韵或中间穿插其他韵的情况。例如:
(5)山重重,水茫茫,山高水又长;古舜帝,去南方,巡守赏风光。好女英,美蛾皇,相爱舜身旁;赫赫名,纤纤手,比翼共翱翔,比翼共翱翔。/记得秋高雁初飞,结伴携壶上翠微,帝指东方曙色好,人间天上共朝晖。记得春郊相互追,花草丛中依依随,千村处处歌盈户,帝子湘妃夜不归,帝子湘妃夜不归。/欢情薄,美梦破,苍穹星晨落;帝驾崩,二妃惊,苍梧散魂魄散魂魄,哎哎哎散魂魄。长天黑,大地倾,泪飞如水泼,如水泼,如水泼。洞庭阻,君山隔,斑竹映悲歌。洞庭阻,君山隔,斑竹映悲歌。千年事,万人说,悲歌天地和,千年事,万人说,悲歌天地和,天地和。(《斑竹泪》)
歌曲《斑竹泪》的歌词就是典型的换韵,前两句押的为江阳韵,三四句押的是灰堆韵,之后几句押的均为坡梭韵。
也有整首歌词中间穿插其他韵的,如:
(6)开呀么开呀那笑口开,冰山雪岭露脸来;花呀么花呀那金达莱花,为什么开得这样早这样快?好似那要与梅花来比赛,与梅花来比赛。噢!是因为春姑娘要出嫁,冒寒斗雪来喝彩,啊啊金达莱,长白山金达莱。开呀么开呀那满山开,长白千里尽春晖。花呀么花呀那金达莱花,为什么开得这么多这样美?好似那朵朵红云落山来,红云落山来。噢!是因为春姑娘上花轿,宁愿来当花铺盖。啊啊金达莱。长白山金达莱,啊啊金达莱,长白山金达莱。(《金达莱》)
《金达莱》这首歌的歌词中,全篇除了六七两句采用的是灰堆韵以外,其余全部采用的是怀来韵。
换韵的情况较多,表现形式不同,有的表现为一段一韵的。有的为首句一韵,剩余部分一韵。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换韵如同语音修辞中的“错综”,打乱了有序、一致的表达,使其在语音形式上富于变化。在音律层面给人以层层变换的体验和新鲜奇妙的感觉。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抒情诗的特征一开始就在于韵的错综组合。”[4]这种变换往往是由感情及内容上的变化引起的,通过形式上的改变绘出波澜起伏的感情曲线,更易引起听者的共鸣。在270首歌曲中采用换韵的歌曲数量并不多,只有20首,占全部歌曲数量的7.4%。
表1:主旋律歌曲歌词押韵情况概况:
二、主旋律歌曲歌词的用韵情况及原因
在对270首歌曲进行统计后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表2:主旋律歌曲歌词一韵到底用韵情况统计
由统计得到的数据可知,在270首歌曲中有255首歌的歌词是押韵的,占全部歌曲的94.4%,其中有235首歌是一韵到底的。使用比例较高的韵依次为:言前韵、坡梭韵、江阳韵、中东韵、发花韵、一七韵。其中使用最少的为乜斜韵,仅有一首歌采用此韵。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
1.使用较多的韵辙在语音表达上有优势;言前、江阳、中东韵的韵母其韵尾为鼻音韵尾/n、ng/,而发花、坡梭韵都为无韵尾韵母且其韵腹为/a、o、e/。韵腹为/a、o、e/的无韵尾韵母其发音舌位较后,且舌位较低,开口度较大,因而发声阻力较小,声音洪亮。而韵尾为/n、ng/的韵母有了鼻腔共鸣的参与,使得声音较为洪亮。独特的语音特质,使得主旋律歌曲在用韵上偏向于这几个较为洪亮的韵部。
2.情感表达的需要。不同的韵,发音的音强、音长、音高、音色不同,其响亮程度不同,所能体现的感彩也随之不同,故不同的韵会适用于不同的情感表达。为了更好地抒发和表达词作者的情感,在韵的选择上就会更为严谨和慎重。依据响亮程度的不同,将十三辙分为“洪亮、柔和、细微”三级。[5](P68)洪亮级的有:发花、江阳、言前、人辰、中东等,适于抒发较为激昂、热烈豪放或者欢快的情感,柔和级的有:遥条、怀来、坡梭、油求,适合表达温柔、舒缓的情感,而细微级主要是“灰堆、姑苏、乜斜、一七”等,发音较微弱,比较适合表达较为深沉的情感。正是由于韵部的语音特质而产生的情感表达的效果,我们发现在统计的270首歌曲使用的较多的几个韵部均为洪亮级的,这与主旋律歌曲的主题相呼应,恰恰是由于其表达的多为积极欢快或者昂扬的情感,故而在韵的选用上多选择洪亮级。
3.受到韵的宽窄的影响。根据各个韵部字数的多少可以将韵分为宽韵和窄韵。其中字数较多的为宽韵,较少的为窄韵。《诗歌漫谈》一书中就有对于新诗十八韵各韵部字数的相关统计。我们将其对应到十三辙中重新进行统计①,发现其中一七韵最多,其次是言前韵、中东韵、坡梭韵、姑苏韵、人辰韵、遥条韵、江阳韵,可归于宽韵,发花韵、灰堆韵、油求韵、乜斜韵、怀来韵较少,可归为窄韵。然而,《诗韵常识简编》一书中指出韵的宽窄是“根据其运辙所含字数和可以组成的押韵词汇的多少”来划分的。并指出“宽韵有:江阳辙、中东辙、言前辙、人辰辙、发花辙、遥条辙、怀来辙、坡梭辙、一七辙。窄韵有:油求辙、灰堆辙、乜斜辙,姑苏辙。”[5](P67)由此可见,韵部的宽窄对歌词创作时韵的选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在主旋律歌曲歌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韵部都为宽韵,而窄韵的使用率较低,这也是主旋律歌曲中用韵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不管是一韵到底还是换韵,押韵都能给予人们一种和谐美好的音乐享受,琅琅上口,好唱易记。同时也更容易使词作者的情感在形式的有序变换中得到体现,使听者产生共鸣。通过对主旋律歌曲中押韵现象的研究,我们能够进一步感受到韵律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更深刻地了解押韵在歌词创作中构筑音乐美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注释:
①本统计是依据《诗歌新编》附录二中的新诗十八韵与十三辙对照表和各韵部字数统计表相互对照进行的。统计得出十三辙各韵部及其所
对应的字数如下:一七韵1313字,言前韵1025字,中东韵747字,坡梭韵632字,姑苏韵627字,人辰韵601字,遥条韵579字,江阳韵481字,发花韵388字,灰堆韵386字,油求韵366字,乜斜韵288字,怀来韵233字。
参考文献:
[1]梁艳.方文山“中国风”歌词的语言风格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陈杭.八十年代后中国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特色[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3]杨瑞庆,华也编.中国大奖歌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
[4]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16.
[5]梁前刚,郭进双.诗韵常识简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