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03: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物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物流企业;营销;市场
【中图分类号】 F25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369-01
物流产业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产物,并且在近几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和制造业、商业并驾齐驱的第三大利润源,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营销说的是物流企业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整体物流营销为主要手段,为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物流企业自身的利益目标。物流营销是在物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概念,在日益活跃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成为最具新鲜活力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物流营销是指物流服务的外部提供者,为了实现社会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要而提供的与之相关的行为的组合。现代物流营销理念就是将社会市场需求作为物流企业制定经营理念的根本,建立高效、灵活的服务体系和运营能力,来满足社会各个层次顾客的需求。
一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
现代物流产业与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一味的追求降低物流成本、运营成本,来获取最大化的利润,现代物流产业强调的是为顾客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物流服务。在实际的企业竞争中,物流处在商品供应链的核心位置,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物流能力的较量,而在激烈的物流企业竞争中,营销能力又是其主要的衡量指标。具体来说,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化的物流体系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综合化的物流体系主要表现在综合性的物流运输体系以及涉及多个社会经济领域的物流联盟两个方面。综合化的物流体系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因洽谈多种运输方式而产生的费用,而且可以综合考虑到各种交通工具的性质以及便利程度,使得其运营成本大大降低。
2.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企业内部相互独立的物流活动经过一些列有针对性的整理分析,形成统一的物理管理体系,其运行效率和成本都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将其他经济活动与物流活动分离开来,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由独立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实体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的出现表现出了物流行业专业化经营的特点和趋势,越来越多的综合性企业将单独的物流业务转向专业人员来承担增值服务。
3.物流战略的国际化与信息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快速高效的物流体系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衡量指标,对于全球化制造和有效的营销来说处于关键地位。现代物流系统具有了明显的信息化特点,现代信息系统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物流企业仓储等一系列费用,物流服务的效率也有相应的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二现代物流营销的两大功能
现代物流企业必须要将市场营销运用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物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彼此之间分工合作,营销功能和物流功能是完成目标市场的需求,实现企业目标的根本保证。
1.营销功能。营销是指企业为了引导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到达使用者所进行的一切商业活动,物流企业要进行相应的产品、服务的交换,就必须要重视营销功能中分销渠道的设计和管理。一般来说,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和使用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是相互分离的,这也就是营销存在的主要原因。虽然在一些服务性的行业中,服务的过程就是消费的过程,服务人员可以和顾客直接接触,但是企业仍然需要制定一定的营销策略,负责与顾客交流沟通。物流企业的营销功能主要体现在:细分市场;确定产品或服务属性;根据企业成本、竞争对手等制定合理的价格;调查市场顾客的实际需求;为潜在客户提供信息资讯等方面。
2.物流功能。物流功能是物流企业所具有的最基本、最本质的功能,涉及到相关产品或服务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有效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的过程。物流工作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信息流和资金流,大多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中介机构实现的,物流则更多的侧重在实体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现代物流产业的出现与快速发展是当代知识经济时展的必然趋势。虽然营销与物流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顾客的需求,这也是物流企业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加强营销工作的原因。物流企业在完善自身物流功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营销管理,建立完整的现代物流营销体系。
参考文献
[1]沈坚.《对现代物流营销的思考》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10)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为推动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进区域性物流基地的建设,根据《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上发〔〕4号)和《市区十一五时期和2020年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政策扶持的范围
(一)主要通过为社会提供贮存、配送和信息等综合服务并以服务类收入为企业净收入70%以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二)从激进货物运输、仓储、货代等向第三方物流转型。新增贮存、配送和信息服务环节,且货物服务类净收入占企业净收入60%以上并在3年内完成转型的企业;
(三)从工业企业(含农产品加工企业)商贸企业、专业市场等内部物流业务剥离进去。新增贮存、配送和信息服务环节且3年内全部完成的物流企业;
(四)为物流企业配套服务的计算机网络信息企业。为物流企业从事货物运输管理、物流信息、提供网上交易和电子口岸等信息服务的企业;
(五)第四方物流企业;
(六)当年正式签约引进的国际、国内著名物流企业;
(七)重点支持:列入省、市专项的现代物流业建设项目;列入《市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项目或企业;列入“万村千乡”工程的项目;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的中高级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
二、工商行政管理扶持政策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物流企业料理登记注册时。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
(二)凡在区兴办物流企业到区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时。本区的各有关管理部门要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三)凡在区投资兴办物流企业均可从事国家允许的运输、包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等物流业务或增值业务。物流企业要依据全区物流业的发展纲要、规划。共同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三、资金扶持政策
(一)设立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暂定3年。对列入年度计划新建的物流项目:投资额500-1000万元,年终一次性奖励5万元;投资额1000-5000万元,年终一次性奖励10万元;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年终一次性奖励15万元(从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中列支)
(二)以贷款担保的方式支持上述范围符合条件的物流项目发展。需要申请贷款担保的项目。由其向市诚信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推荐和促进洽谈;
(三)以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改造。给予按银行同期基准利率计算贷款利息的70%贴息。贴息期暂定2年,对单个企业的贴息总额一般不超过5万元。需要申请贷款贴息的物流企业由项目单位于每年12月底前向区商务局提出下年度的贴息申请。经批准的项目,贴息资金于批准之日起三个月内划拨到项目单位。
四、税收扶持政策
(一)依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16号)有关规定。货物运输自开票纳税人的物流企业承揽的运输业务,按“交通运输业”项目征收营业税,将承担的运输业务分给其他运输企业并由其收取价款的以其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支付给其他运输企业的运费的余额为营业税计征额;
(二)对于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物流企业要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方法>通知》财税字〔〕290号)精神给予落实;
(三)新办独立核算物流企业。同比增长20%以上的物流业企业,按区级三税收入给予5%奖励。
五、规费扶持政策
投资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对投资建设工业品、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投资强度达到40万元/亩以上的物流企业,其市场建设收取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依照区政府规定的减免范围给予减免。符合减收条件的由项目单位向区商务局申报,并按规定顺序审批。项目投入使用后第1年除收取料理证照工本费外,对涉及消防、治安、卫生、行政执法、检疫检验等有关部门的各种行政收费凡属区级财政收入的一律免交,第2年至第5年按有关规定应收取的费用减半收取。
六、用地扶持政策
给予用地政策扶持。对符合政策扶持范围的物流龙头企业。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二)物流园区设立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企业。
(三)企业以原划拨土地为条件引进资金和设备建设配送中心。不改变用地条件和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经区政府批准招拍挂出让,足额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后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法人资产作价出资;
(四)企业经批准以原划拨土地自行改造为物流配送中心。交纳土地收益年租金;
(五)经区政府批准。第3-5年减半收取。
七、融资扶持政策
(一)鼓励和引导银行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鼓励各类担保基金向物流业倾斜;
(二)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八、改善交通管理
(一)交通部门对货运零担、快运业、物流配送专用车辆简化许可审批顺序。优先发放营运证照;
(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道路交通流的科学组织。对物流车辆优先发放货运车辆通行证,并为其在专业市场、商场、百货店、超市等城区内商业网点停靠提供便利条件。对于在城区通行时确有违规违章行为的上述车辆,一律按下限处罚;对当日当次运输违章的车辆,有关部门不能重复处分。同时,对有较多车辆的物流企业要优先提供年检年审服务。
九、其他扶持政策
(一)充分利用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用于物流公共项目的补助、公益性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重要物流经济课题的调查研究等;
(二)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环保等技术项目可以依照高新技术的优惠政策执行;对物流中心、现代仓储、配送、物流信息系统等建设。投、融资方面给予支持;
(三)加强收费管理。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
四)重大投资项目可一事一议;
(五)本意见中涉及各种奖励资金均由区、镇(办事处)受益财政按比例负担。同一投资项目同时涉及《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上发〔〕4号)中的优惠政策、区招商引资政策等多项政策时。
十、加强物流行业管理
(一)成立市区物流业管理办公室。改变保守的多头管理、无序发展状况;引导企业盘活现有物流设施资源;
(二)加强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市场准入条件。制止不正当竞争、限制竞争和其他违法行为;
关键词: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
1 问题的提出
“十一五”以来,随着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各地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快速,公路、水路、铁路、机场建设步伐加快,支撑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但物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三个主要的问题:
1.1 节点设施由于体制、机制、政策及设施本身的技术经济特征等原因,存在诸如缺乏统一规划、站场设施功能单一及选址不合理、节点连接道存在梗阻、节点设施缺乏快速高效中转换装能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大型节点与集疏运网络对接不适应发展要求、信息化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
1.2 物流市场主体结构不合理,物流服务网络的结构性矛盾,物流企业服务水平、诚信度、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水平都比较低。现代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1.3 城乡物流配送服务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城市配送体系中配送中心等设施缺乏,配送车辆运行受限,配送活动无法确保时间和品质;农村物流配送设施严重缺乏,农产品外运,农资物流,小件快递,农村消费品配送发展不足。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体系的运行效率,增加了不必要的社会物流成本,使物流产业供给能力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 构建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的必要性
2.1 以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的框架 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加以引导,企业作为主体,市场操作机制”。
“政府加以引导”是指发挥政府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培育物流市场中的引导作用。
“企业作为主体”是指对于节点设施的政府投资,应成立项目公司,以企业主体身份实施投融资和建设;对于已建成的符合规划的节点项目,其营运应交由企业主体来运作。
“市场操作机制”是指政府对于节点型设施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以物流市场需求为导向;设施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和营运要市场化运作,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
2.2 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理论依据及其必要性
2.2.1 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的理论依据 ①交通物流节点设施的网络特征决定的 交通物流节点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思想,目的是在成本最小、时间最快、安全性最好、消费者满意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物资的货畅其流。强调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性,强调节点设施各项功能的完善性,从而减少盲目性,对协调统一规划和建设要求更高。②交通物流枢纽性节点、城乡配送网络的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决定的 交通物流枢纽性节点设施是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生产物流和消费物流,同样也须承载军事物流和应急物流。物流枢纽性节点不仅服务本地企业和居民,更为国内其他地区甚至国外提供便利。它们的建设必须通盘考虑政治、国防、地区内、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的需要,从而具备一定的准公共性。③交通物流节点设施项目投资成本收益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交通物流节点设施多数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回收期长、利润率低。尤其是一些纯公益性项目,主要考虑社会效益的外溢,而非设施本身的经济效益内化。其服务价格可能受到政府规制,或者需要承担政府的一些指令性物流任务。
2.2.2 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的必要性
①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是改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滞后状况的可行方案 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总量不足问题。
新的投融资模式以政策性引导资金为媒介,配合其他的土地,税收,信贷政策,有效降低相关领域的投资不确定性,提高投资者面对物流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二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资金投向结构不合理,妨碍物流体系的效能发挥问题。通过交通物流发展部门统一协调规划,确定合理的投资项目和标准,将资金用于关键枢纽性物流节点建设和引导。
②完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和提高体系服务效能的客观要求 现有的城乡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的效能不能有效发挥。城乡配送体系建设存在严重不足。物流企业的配送车辆进入城区受到不合理限制,配送路线、配送时间、配送质量没有保证。而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相对城市发展更为不足,无论是配送点、配送能力,网络覆盖范围都远远不能满足新村建设的需求。
③改善物流市场绩效有效措施 通过试点示范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诚信化发展,推进传统物流企业转型;通过政策性资金引导及相关配套政策,促进企业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和新技术、装备应用,从而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改善物流市场绩效。
3 投融资模式的运作机制与政策建议
创新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设立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发展投融资政策措施体系,可以有效实现政府物流产业振兴规划的政策目标,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这不仅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全国各地的普遍做法。
3.1 新投融资模式的运作机制 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的运作机制是“政府加以引导,多方参与运作,相关政策配套,运作方式多样”。其基本内涵是:
3.1.1 政府加以引导 政府加以引导主要是包括政府投资和政府专项补助资金两个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规划和政策,并以此为指南确定政策性资金投向。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资由交通运输厅主管,物流发展部门负责具体管理投融资方案实施、投融资政策和政府补贴的执行。
3.1.2 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结构多元化 鼓励和吸引包括物流企业,制造业企业,商贸企业,地产企业,投资基金、银行、信托机构、保险企业等机构参与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融资,形成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结构多元化的格局。
3.1.3 制订与新投融资模式相配套的政策 政府相关部门应共同参与,统一协调,共同确定与之配套土地、税费、信贷政策,保障投融资目的实现。
3.1.4 投融资方式多样化
3.2 加大对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性引导投资
3.2.1 交通物流枢纽节点建设和改造 在统一协调规划的前提下,在关键枢纽城市和节点城市重点投资符合当地迫切需要的大型物流枢纽节点,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
投资现有枢纽节点所急需的与大型物流通道对接项目,节点范围内联运中转,换装设施项目,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实现快捷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构建。
3.2.2 加强交通物流通道和物流枢纽节点间连接道投资 确保已有的交通物流通道投资和节点投资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做到货畅其流,社会物流过程便捷快速、成本节约。
3.2.3 推进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依托各地电子征稽网络平台,全面整合地区内物流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一般消费者、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的全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支持可视化、实时定位等技术的示范推广引用,使平台逐步集成和整合交通物流市场相关者急需的各项服务与功能,为交通物流信息化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赵婷,孙广生.跨国竞争动因与企业竞争策略选择[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2]徐伟.提升天津物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22).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甘肃物流状况甘肃现代物流
在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整个经济结构都需要根本性的调整。其中,现代物流是调整产业结构、激发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手段,甘肃能否借助开发大西北的平台,顺应经济一体化趋势,实现“十一五”计划,腾飞甘肃经济,发展甘肃现代物流是关键。但物流业这几年我们一直尝试着“东施效颦”。物流有着鲜明的个性化,不能生搬硬套向国外学习,作为大西北开发区的甘肃,物流必须是建立在甘肃本土化的现代物流。所以有必要分析甘肃的产业结构与物流状况。
甘肃产业环境与物流
物流的发展,可以起到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的作用,可以发现现实产业布局的问题并予以反馈,但是,更加重要的是,物流必须适应国情,必须在现实条件下努力做好自已的工作。所以生产产业地理,是物流的一个重要条件。
从全国的产业布局看可分为四类物流产业环境:农业环境;原、材、燃料工业环境;装备工业环境;轻工业环境。甘肃省拥有河西走廊的粮食作物及其地产特产农产品、敦煌的长绒棉及其产品、甘南地区的畜牧业产品等农业产品;酒钢等地区的钢铁及有色金属产品、靖远的煤炭、兰炼兰化的化工产品、兰州平板玻璃厂的建材制品、长庆油田石油工业制品等原、材、燃料工业产品;兰通厂的机械制造产品等装备工业产品;三毛纺织制品及其原料运输、张掖地区的酒制品、兰州卷烟厂及其所属厂的烟制品、佛慈制药厂及其他在兰投资制药厂药品、以及各大小在兰投资建厂生产的家电产品等轻工业产品。可见,四大产业布局分布全省各地,甘肃物流内容丰富、地域广泛,且对物流需求都很大,技术要求高、物流质量难度大且多样等。
甘肃的现代物流具有如下特征:行业多元化、功能集成化、运营信息化、手段技术化、管理科学化、设施自动化、服务个性化、合作紧密化、范围全球化。而甘肃的物流现状却不容乐观,须加以分析,做现实的调整。
甘肃物流状况
甘肃物流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甘肃物流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以原甘肃省商业、物资、外贸粮食等系统内仓储分拨为主的物流服务企业;
二是以铁路运输部门为主,开办的三产物流企业;
三是以全省交通运输和航空运输部门所属企业与有关企业联合形成的物流配送企业,它们多为商业、物流、外贸、粮食等贸易或生产型企业,在甘肃物流市场上所占份额不算太大;
四是以私营、个人等形成的非专业物流零散业主,这是一个较大的甘肃物流队伍,在物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甘肃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传统物流企业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子商务发展滞后,影响了甘肃省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按照目前的物流水平,一方面外省物流企业很有可能抢滩陇原,另一方面,根据中美WTO协议有关物流的承诺,我国将于3年内取消分销限制,外国商人可以分销进口产品和我国制造的产品。甘肃省物流企业的压力巨大,面临严峻挑战。
甘肃物流存在的问题
就甘肃省物流的现状看,现代物流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物流规模、物流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物流企业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体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企业对物流重视不够。全省大部分企业缺乏对企业内部物流业务进行主动整合重组的热情,企业管理模式和思想意识还没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产、运、销一条龙的模式中转变过来。
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物流企业组织(包括传统的运输和仓储等流通企业和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竞争力。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首先是观念上的不适应。传统的流通企业还缺少竞争意识以及市场需要、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其次是人才队伍的不适应。过去主要是从事简单的购销业务,营销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知识结构很不全面,具有信息、金融、管理、法律等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奇缺,特别是第三方物流设计与管理人才更是难予觅得;三是管理制度不适应。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无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十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物流行业的管理机构不健全。物流活动各环节分属于商贸、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多个管理领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甘肃物流体系,管理体制比较分散,法规、政策、利益部门条块分割化,在物流规划、建设中难以科学、有效、统一地配置资源,管理和协凋难度较大。
物流中心无规模效益。据初步统计,全省90%的仓库、80%的铁路专用线、60%的运输车辆分散在商业、物资、粮食、供销、外贸五大系统的批发和零售企业里,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大而全、小而全”作坊式的经营方式,重复布点,重复投资,不是社会的合理分工,而是一种分散、低效率、高耗能的物流组织形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务流程跨行业、多元化的需要。同时还缺乏支持社会化配送中心动作的综合物流系统,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需要,难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物流作业效率不高。在货物运输设施和装备方面、铁路的货运重载、高速、自动化管理,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且区域布局不尽均衡;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合理分工关系,企业在同类货源上进行盲目竞争;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等等,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运输、储存、搬运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提高,对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的利用率方面影响较大。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一方面,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甚至连最基本的条形码技术、物资采购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等物流软件的应用水平也比较低;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公众物流信息平台,造成服务与需求信息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共享、共用的目标。
发展甘肃现代物流的思考
针对甘肃的产业特征及其物流状况,应充分利用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发挥甘肃省有较好工业基础和交通枢纽的条件,在全省主要城市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和物流政策平台,培育一批大型骨干现代物流企业和人才队伍,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覆盖全省、辐射西北地区的多层次、多功能、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把甘肃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具体对策如下:
根据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物流结构。根据甘肃省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分为五个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和定西地区;河西经济区,包括金昌、嘉峪关、武威、张掖和酒泉五个地级城市;陇东经济区,包括平凉、庆阳两个地区;陇东南经济区,包括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民族经济区,包括临夏、甘南两个民族自治州。作为甘肃经济腾飞点——现代物流,应围绕各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并在城市数集中的地区,如兰州-白银地区、酒泉-嘉峪关-玉门地区,发挥城市群体的综合功能,形成点(城市)-轴开发格局。依托铁路、国道公路,加快沿线经济的发展,尽快形成物流、商流、信息流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工业、商贸、运输、仓储等部门如何合理布局,如何有效连接,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是整合以上几种类型物流企业的现有物流资源,合理设置物流设施,发挥整体合力,避免存量资源闲置,增量资源浪费,共享物流规模效益;二是不论国有、民资、外资,要转变传统观念,改革传统的自我服务模式,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和外包,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同时必须注重培植龙头企业;三是将原分属于各公司企业的运营功能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分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的共同化、合理化,积极推进综合配送和第三方配送;四是在资源整合和重组的基础上,要正确引导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和物流企业的服务供给。
建立一批物流配送中心。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对联结生产和消费,降低营销成本起着重要作用。加快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抓紧规划建设和完备大中型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构筑物流基础平台,使大型连锁企业统一采购、配送的比重分别达到100%和80%。在满足企业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建造对中小企业配送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
总之,重点打造以农资、建材、汽车等物资商品为主的西部生产资料物流园区和以东部市场群等生活资料为主的东部生活资料物流园区,以把握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机会和制约。
积极进行物流的技术改造。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和支柱,特别是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商贸中心、物资集散地等,按照区域经济特点和经济发展要求,重新规划和构筑仓储、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一体化的物流系统,切忌“一哄而起”。从总体上看,甘肃省的物流仓储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物流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库多,适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少。应当把新建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重组、挖潜相结合,以较小的投入和代价,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如果说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的建立是物流的基础格局,那么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是物流经济有序运行的保证。为此要促进企业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ERP、MRP等在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在运输、仓储、分拣、装卸、加工、整理、配送、调度等方面,通过公众信息网络平台,联结信息技术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货主、用户与物流公司,实现资源共享和连通、综合调度,对物流各个环节及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避免空载、漏运等现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以物流电子网络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
建立完善统一的政策体系。各经济区应建立物流行业领导机构,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分工,统一各种运输方式的装备标准,不断完善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废除不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法律规章;同时政府应设置综合信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制定有序竞争的法律法规,对各经济区进行全局的协调调度,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法制环境,以避免物流竞争的负面效应。
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服务。物流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流的物流人才,难以建设一流的物流企业、打造一流的物流平台。甘肃现代物流的发展,迫切需要既懂物流、商流、又懂信息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是发挥甘肃物流“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动员各方力量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院校设置“现代物流管理”等专业,培养高中级物流专业人才;另-方面,全省要开展统一的物流人才培训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尤其要加强物流企业、物流部门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新晨
加大物流产业的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物流企业在甘肃发展物流业。我国加入WTO后,物流市场已开放,要积极引进、利用外资改造和重组甘肃原有的以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企业,利用其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来促动甘肃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政府部门也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物流业设施的建设给予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营造内外双重竞争环境,消除瓶颈环节,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跨地区、跨行业、统一的现代物流大市场。
努力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客户为中心展开物流。“随需而动”是对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要求,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要赢得更多的客户,就必须洞悉客户外包物流的主要原因,如降低物流成本,或强化核心业务,还是改善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等。另外还要了解客户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所考虑的一些主要因素,是首先注重行业与运营经验,或是注重品牌声誉,抑或是注重网络覆盖率,还是注重较低的价格等。据此制定个性化的竞争策略,可在品牌经营、科技应用、网络运作、系统管理等方面,依照现代物流的经营理念和方法,成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区域或服务领域内形成一定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物流能力。
充分发挥甘肃“口岸物流”的作用。将甘肃打造成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提升通关速度,利用现代仓储和跨国公司区域配送等功能,形成集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国际货运于一体的供应链。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的交易量与交易范围不断的增大,这样就进一步的推进了物流企业的发展,同时推进了经济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也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在现代国际贸易中一个很大的发展方向就是在国际贸易中应用到现代物流。因此可以看出,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它们相互促进对方的发展与进步。两者对于国际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与意义,所以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1.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首先,现代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国际贸易。伴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对于物流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者加以整合,形成一个有效的综合体,不仅要做到安全可靠,还要做到又快又好,这样保证降低成本的同时,服务的质量也不会降低。
其次,现代物流还起着优化与发展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也是不断的进步,对于物流方面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入,使得现代物流在覆盖范围、流程长度、服务深度等反面取得了更大的进步,从而有效的推动了产业整体效益的增加,同时还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国际贸易的成本也在现代物流的帮助下有效的降低,提高了其整体的竞争力,降低了在这一方面的投资本文由收集整理,节约了资源,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再有,国际贸易同时促进了现代物流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向着规模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因为规模的逐渐扩大、分工也逐渐的细化、加上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使得其在社会的竞争中也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服务。当然,基于这一点,其还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那就是促进了物流的一体化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最后,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伴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也就使得国际物流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在当今世界中打破地域限制与国家限制的一个工具,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全球化。因为其基础正是国际贸易,也就进一步的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与进程。同时还为现代物流在发展进程中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障。
2.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国际物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也逐渐形成了一个符合国际化标准的物流体系,社会对于国际物流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当今世界,国际物流公司的经营相对规模化和网络化,使得我国的物流在其引导下也逐渐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要对国外物流公司成功的经验加以借鉴,才能有效的推进我国物流业整体的进步。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依旧有着很大的差距。随着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国际物流业也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于我国基础物流业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的促进我国物流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样也可以更好的应对世界经济竞争的发展需要。
3. 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措施
3.1 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水平,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型。
发展现代物流,就给其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不仅要具备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输、仓储、配货、货代等服务能力,还要保证可以更好的为客户提供符合国际水平的一流服务。要想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物流发展的要求,一定要满足现代国际贸易的需求,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取得收获,向着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转型就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要想更好的实现转型,那就要改革自身的管理方法,引进更加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与技术,同时保证物流服务水平可以不断提高。
3.2 加强法治建设,规范业务操作
现在在国内,已经出台了很多的物流振兴规划方面的文件,在某种程度上是给物流业增加了一定的活力,不过因为最大的收益者还是政府,物流企业的获利相比而言依旧很少。这些所谓的规则或者规定都不可以成为物流发展过程中的正式的法律文件,也就不可以起到相应的规范作用。当企业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我国的法律没有对牵扯到的问题做明确的规定,使得我国的物流企业不能很好的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所以必须要加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物流行业的法制建设,严格的规范相关业务的操作,严厉的打击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保证我国物流企业的利益,促进我国的物流业向着正规的方向发展,发挥出其作用。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开放国际贸易与物流业的发展;加快物流行业有关规定的建设与制定,增强我国物流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总结
首先,积极发挥铁路的干线运输优势,走专业化道路。铁路运输本身属于功能性物流,走专业化道路就是不断加强铁路的专业化特点,突出铁路的强大优势,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铁路运输应充分发挥在干线上的运输优势,充分体现其运量大并安全,还有不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的天然优势,以承揽长距离和大运量的运输业务,只有这样充分利用优势,抛开劣势,才能将铁路运输业做成强大的功能型物流企业。
其次,构建铁路运输发展物流的运行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铁路物流运行网络体系是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和必备条件。一方面,铁路具有天然的网络优势,已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最大交通网络,另一方面,要不断在现有铁路运输体制条件下形成区域性物流业务网络,还要尽快实现对铁路货运的实时跟踪,努力通过信息平台将企业连接起来,实现电子化现代物流。
再次,对铁路闲置的货场设施、装卸机械及仓库等进行整合,组建地区性的以仓储、配送和运输为服务特色的铁路物流公司。新形势下可以有选择地对部分地处大、中城市和区域性物资流通中心的铁路货场进行改造整合,以仓储为基础,完善配送、流通加工和协助销售功能,从而实现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质的转变。
最后,组建专业化的铁路物流公司。可以整合现有的行包运输、行包经营资源,将铁路局的行包车辆、行李房设施及相应的装卸力量与中铁快运进行重组,成立全路性的行包快运公司,另外重新布局全国铁路集装箱营运系统,组建全路性的集装箱运输公司。
二、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都是实现人和物资空间位移的服务活动,但现代物流的服务范围更广,而交通运输提供的服务更狭窄点。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服务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协调发展并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具有指导性的部分供应链服务,运输和物流在这个节点上形成了交融。
三、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适应与发展
首先,加快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尽快实施物流企业战略合作。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发挥铁路大中型货运营业站的仓储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发展仓储及配送等物流服务,利用铁路货运营销系统的便利性,可以为客户提供市场分析预测等信息服务。另外,铁路应加强与海运、内河航运及公路、民航等其他交通行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运输优势,全面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通过改革铁路货运管理推动发展现代物流。新形势下,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铁路货运管理部门必须围绕物流企业关心的运输价格、服务质量等问题进行改革。
最后,改变运输组织方式实行分类运输,将货运站布置成物流中心,以满足不同货物的不同需求。新形势下我国的现代物流需求要求铁路部门必须大量启用专用车辆,并组成各种按货物品类划分的专管特定货物运输的货运中心,大力发展专门运输,同时兼顾普通运输。另外,很长时间以来,铁路货场都只是注重其内部作业功能,而严重忽视了外部社会所需功能,特别是社会所需的物流服务一体化功能。其实铁路货运站场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区,且有强大的铁路运输支持。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化生产以及物流业的发展,铁路货场必须走出固有的内部作业功能服务范畴,而应充分利用其各项资源为社会提供所需各种物流服务,把货运站布置成现代物流中心,使铁路货运站日益发挥集约化物流据点的作用,以发挥铁路在社会物流体系中的应有作用。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信息的定义:“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在现代物流活动中,物流信息反映物流过程中关于输入、输出物流的结构、流向、流量、库存量、物流费用等。
现代物流特征:物流系统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物流手段现代化、物流快速反应化、物流服务社会化。在现代物流中,物流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基本功能:市场交易活动功能、业务控制功能、工作协调功能、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物流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物流企业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区别于传统物流管理系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流技术智能化与物流装备的现代化、自动化;二是物流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无缝配合。目前,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物流管理信息的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结构化及层次化,管理信息的网络化,物流硬件设备的自动化、现代化,物流产业人才密集化、产业化。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物流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巨大进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物流信息实现实时互换、共享、汇总、交流、控制、运筹、计划等以前不可能实现的功能,从而可以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反应能力,为物流客户提供有关物流信息的增值服务。目前,现代物流业已建立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准时生产制(JIT)、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标识技术(RF)等新信息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物流信息系统中。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第一,系统技术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分析是指讨论所提出方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否有可能实现。第二,经济可行性。对于经济可行性,将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一部分是可以用钱衡量的效益—有形效益,另一部分是难以用钱表示的—无形效益。第三,管理可行性。除了技术、经济因素外,管理因素对于项目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企业的一系列的活动,如报关、定单处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需求计划、销售预测等。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配送时间大为缩短,更新了物流业务的过程,简化了物流业务处理环节。企业通过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数据信息管理的准确性,避免重复数据错误,简化信息管理,提高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信息交换,提高物流管理效率;提高物流运作及物品流动的效率,降低物流流动的成本,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
构建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内容一般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估五个方面。第一,系统规划。系统规划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初步调查,明确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第二,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任务是进行调查理解用户需求,分析业务流程等。第三,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工作得到的系统功能和信息需求确定系统的设计方案。第四,系统实施。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是依据系统设计说明书,进行代码编制,独立运行代码,完善修正,得到符合应用条件的可运行的物流信息系统,并交付用户使用。第五,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估。在运行阶段,根据使用情况对系统作适当修改,使系统进一步完善。
一、辽宁现代物流发展条件分析
1.良好的区位条件。辽宁是东北地区最南部的沿海省份,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处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突出,中转物流的地位十分明显。
2.布局完善的物流支撑系统。辽宁是我国综合运输最发达的省份之一,铁路、公路、航空、管道、水运各个体系内部均较为完善。全省交通以铁路为主,铁路网络遍布全省;高速公路以沈阳绕城高速公路为中心,14个省辖市均修通了高速公路;辽宁的海运、航运也比较发达。
仓储业是现代物流系 统的重要支撑要素,逐步由粗放经营向规 范性经营发展,库房面积占仓储面积的比重不断增加,仓储能力不断变大。
3.旺盛的物流需求。随着辽宁对外贸易、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的增长,以及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产品总量的增加,商业配送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二、辽宁物流发展的环境分析
1.国际环境。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全面走向国际化,在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物流的区域化和一体化。在东北亚地区,中日韩三国之间的物流具有率先实现一体化的客观必要性和可能性。辽宁区位优势明显,在推进辽宁经济国际化、吸引外资物流企业中可以赢得先机。
2.国内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转换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加快第三产业,物流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加有利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物流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物流业整体水平将全面提升。
3.省内环境。随着东北经济的振兴,全省物流需求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辽宁工业基础雄厚,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省内良好的工商业环境为辽宁省创造了大量的内部物流量,辽宁作为传统的重化工和加工工业基地,多种原材料需由全国各地调入,同时,大批的产成品也需要调往全国各地,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物流量。
三、辽宁物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辽宁物流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与高水平的物流业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辽宁国有经济比重大,传统工业比重大,工业结构面临调整,体制急需转化,再加上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制约了物流的发展。
2.政策环境的制约。一方面,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物流业发展,另一方面,法规制度的欠缺不利于物流业的规范经营。
3.思想意识的滞后性。一方面,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物流服务企业对现代物流经营理念和理论的理解深度不够而导致其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
4.配套设施不完善。铁路货运、公路货运、航空货运和仓储等电子商务的开展依赖于物流配送流程的配套,没有完善的路面配送系统,现代物流的巨大优势也就无从发挥。
5.行业、部门、企业之间缺少配合协作。现代物流强调系统资源的整合,发挥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综合功能和集合效应。目前,各有关行业、部门和企业发展现代物流都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缺少合作,习惯自成体系,独立发展。
6.物流服务的需求不足。由于辽宁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不明显,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体系,大批工商企业不愿意将物流业务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工商企业有体制和利益上的障碍。
7.专业人才匮乏。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与普及相对滞后,物流业中的管理型人才、操作型人才都很匮乏。
四、辽宁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
1.整合物流支撑系统,建设综合运输体系。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积极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物流政策三大体系。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通过同一运输方式的内部整合和不同运输方式的整合,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运输整体。结合各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以及物流量的需求预测,统一规划,整合现有的运输资源,建设并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加速发展商贸流通业。优化业态结构,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深化商业改革,形成以连锁配送网络为重点的新型商贸流通业态。
3.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老工业基地信息化进程,加强社会公共网络建设,拓展通讯服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会信用等网络增值服务,提供一个公正、开放、安全、高效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4.建设物流结点体系。创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结点网络,以14个省辖市为物流结点,依其经济基础、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物流辐射能力等,遵循优化区域原则、地域分工和专业分工相结合等原则,将结点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
5.培育第三方物流需求。建立明晰的物流企业市场准入政策和企业管制措施,限制和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鼓励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形式在辽宁兴办物流企业。
6.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与国家行业管理机构、行业协会、质量监督标准部门等密切合作,制定并组织实施本省行业标准,组织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
一、我国物流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传统物流,一般是指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以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地点差异与时间差异。主要包括运输、包装、加工配送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传统物流已向现代物流转变。现代物流包括运输的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等。现代物流水平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交通运输建设的投入,铁路、公路、水路、航气管道运输能力以及散装水泥装载率、集装箱运输率、包装标准化率大大提高。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流通管理、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全国商品信息网络系统初具规模,商品市场监控预测系统初步建立,提高了引导生产。引导消费的能力。
2 由于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不高,配送巾心。集装箱运输、散装水泥等发展还比较慢,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破损率高,流通率用大。
3 仓储、运输一条龙,有工厂,有自己的大型车队,甚至有远洋船队,物流过程浪费惊人。由于物流专业化程度低,很难为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的产品在中国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
4 由于还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运输、仓储、内贸、外贸都自成体系,使全社会物流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样的体制与机制下很难发展跨部门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也很难从国外引进新型的物流管理技术。
5 商品的社会库存量过大,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人才教育工程已经启动。尽管我国物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的物流企业整体水平还不高,物流企业的硬、软件还不配套,整体协作性不强,未形成网络,缺少物流业的管理能力。陆上场站重复建设、设施短缺、能力分散、功能单一、信息不灵,组织化程度低等,尚不能真正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服务。
二、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物流的必要性
1 适应市场需求的重大变化。在经济社会,企业只有紧紧跟随市场需要的步伐,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目前,客户需求已发生如下变化: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客户的需求己从过去的少品种,大批量,大批次,长周期;货物运输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高附加值产品的运输。因而对货物的实效性、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和配送的多样性,要求运输企业不仅要能够提供门到门运输及有关的基本服务,还要能够提供相关的物流增值服务。
2 迎接国外强大物流企业的挑战。国外大型运输企业集团发展较早、经验丰富、规模强大,它们大多拥有一套比较完整、先进的管理办法,在本国的运输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著名的企业它们设备先进、技术发达,一般都拥有覆盖本国甚至全球的运输网络,运输设备齐全,运输场站先进;它们倡导运输的快捷性、安全性、舒适性、合理性。它们合理的运价和优质的服务,必将对国内的道路货物运输产生极大的冲击。
3 应对国内本行业和其他运输行业的激烈竞争。铁路的提速是铁路部门与公路、航空和水路运输竞争打响的第一枪,其出台的其他便民措施更体现出其争取客源、货源的动机。航空部门也以其快速、高效,行时较短,通过打折等优惠和其它改进措施,吸引了众多的货源;邮电部门也凭借其遍布全国的网络优势在小件包裹等方面抢占商机,使一度形成一定规模且很具活力的公路零担运输也畏缩不前。面对客户需求的变化及中国加入WTO,铁路、航空、水运、邮政等部门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大力发展物流业务。
三、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物流的对策建议
1 抓紧制定和实施促进现代化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标准;进一步加强制定和实施以交通运输网络和枢纽为核心的物流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明确规划原则和建设标准,建立信息平台;加大政府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多元化投资,形成规模化效益;建立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制度、诚信体系和监管体系;出台多种运输方式在物流领域有效衔接的措施。
2 要重视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网络设施的建设和应用。要加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健全经营管理系统,来推动和提升物流各个作业环节和物流活动的高效运作。做好物流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引进工作是转型企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成功的企业必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良好的用人机制,
关键词:现代物流 物流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其发展水平正成为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中的物流,已成为推动“无国界世界”的强大动力和构筑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它是一种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其作为“第三利润源”的根本保证。
一、美国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因而就决定了美国多渠道、多形式的物流结构特征。
1927年在《流通时代》一文中首次出现Logistics来称谓物流,为后来的物流概念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物流,特别是配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60年,美国的Raytheon公司建立了最早的配送中心,结合航空运输系统为美国市场提供物流服务。1963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实物配送管理委员会。
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物流管理的内容已由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其重点已经转移到对物流的战略研究上,企业开始超越现有的组织结构界限而注重外部关系,利用物流管理建立和发展与供货厂商及用户稳定、良好、双赢、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
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在美国如火如荼地发展,促使现代物流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美国,物流服务的外部化趋势是与物流服务供需双方面临的压力有关。
美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唯一长期实行运输、仓储等物流业私有化的国家。美国的物流市场错综复杂,又十分活跃,得益于它有一套完善的物流市场管理及法制管理体系。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
二、欧洲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
欧洲和美国在物流业发展方面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欧洲的物流业发展与美国相比,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欧洲在物流产业上具有明显的特色。科技进步,尤其是IT技术的发展及相关产业的合并联盟,促进了欧洲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早在20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为了降低产品成本,便开始重视企业范围内物流过程的信息传递,对传统的物料搬运进行变革,对企业内的物流进行必要的规划,以寻求物流合理化的途径。20世纪70年代是欧洲经济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欧洲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联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体系,即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即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改变原先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特别是在劳动力比较低廉的亚洲地区建立生产基地,故欧洲物流企业的需求信息直接从顾客消费地获取,采用在运输链上实现组装的方式,使库存量实现极小化。
以德国为例,德国的货运中心是为了提高货物运输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以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要目的。德国的货运中心建设遵循以下原则: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扶持建设、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联邦政府统筹规划。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州政府扶持建设。州政府提供建设所需要的土地、公路、铁路、通讯等交通设施,把物流园区场地出租给物流企业,与其按股份制形式共同出资,由企业自己选举产生咨询管理委员会。企业自主经营。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照章纳税,依据自身经营需要建设相应的库房、堆场、车间,配备相关的机械设备和辅助设施。
欧洲最近提出一项整体运输安全计划,目的是监控船舶状态。通过测量船舶的运动、船体的变形情况和海水的状况,就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避免发生事故,或者是在事故发生之后,确定造成事故的原因。为提高欧洲各国之间频繁的物流活动效率,欧盟组织之间采取了一系列协调政策与措施,大力促进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共享化和通用化。
三、日本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在世界居领先水平。特别是日本政府近年来为了大力扶持物流产业的发展所采取的一些宏观政策导向,给日本物流产业带来快速增长的实践经验。
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全面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后,大力进行本国物流现代化建设,将物流运输业改革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课题予以研究和发展。
首先,全面完善各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日本扩大物流市场提供了充实的物流硬件保证。其次,不断提高生产物流管理水平。“零库存”管理,准时制生产管理等新的物流管理方式不断涌现。第三,确立海运立国战略。作为传统的海运国家,日本政府把航运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日本物流业之所以发展迅速,与日本政府对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日本政府认为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对提高国家经济活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日本政府出台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中,将建设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内容加以提出。因此政府认为需要通过宏观政策调控,将投资重点着眼于一些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方面。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面的改革措施,其目的是进一步放宽对物流业的规制,使其完全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律更加富有活力地发展。
四、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共同趋势
从美国、欧洲、日本的情况来看,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高新技术在物流运输业的应用与发展表现尤为突出。国外专业物流企业是伴随制造商经营取向的变革应运而生的。国外物流企业向集约化方向、协同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由于世界上各行业大型企业之间的并购浪潮和网上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货物流动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前进。基于互联网络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电子物流的兴起。并实现了客户订货的生产模式和物流服务。在物流人才需求的推动下,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欧美发达国家在现代物流领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他们拥有健全的管理体制、政策、先进的物流技术、强烈的服务和市场意识、雄厚的资金、全方位的经营和管理人才,与国际相比,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物流管理体制分散;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比较高,但是,我国物流企业任重而道远,必须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标准化为目标,推行信息化配送制,发展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业,提升物流与配送的水平,减小与国际物流的发展差距,促进中国物流市场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美]罗纳德.H.巴罗著.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美]唐纳德.J鲍丁.索克斯 戴维汀 克劳斯.物流管理:供应链一体化过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现阶段宁波港口现代物流取得的成就
港口现代物流是以港口转运功能为基础,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流通加工、拆拼箱、配送、通关通检、融资保险、信息交换等全程或相关服务。港口现代物流主要依托内外贸易、集疏运网络和信息化技术,其目标是拓展货源、提高效益。港口现代物流具有国际化、大型化、便捷化、信息化、复杂化等特点。
宁波港口是我国大陆重要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也是我国大陆铁矿、原油、液化品中转储存基地和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中转储存基地,是国家的主枢纽港之一,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现代化深水大港。目前,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全球前20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已登陆宁波港。2010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完成4.12亿吨,同比增长7.4%;集装箱吞吐量连突破1300万TEU,同比增长24.7%,增幅位居我国前8大港口和全球前30大港口之首,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跃居国内第3位,并进入世界港口前6强。
近年来,宁波港集团根据现代港口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由港口装卸业为主向码头经营业、现代港口物流业、资本经营业三轮驱动转变,加大基建技改投入,港口物流功能逐步增强,港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加强腹地拓展和市场开发力度,扩大港口物流网络
宁波港集团始终把集装箱运输作为港口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大航线开发力度,推进港口物流网络建设。在航线拓展方面,紧紧抓住各班轮公司航线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精品、特色航线,在巩固欧洲、地中海、美东、美西线的基础上,积极开发非洲、南美、印巴、东欧、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航线,扩大港口辐射面和货源集聚力。同时,腹地拓展呈现良好局面,成功收购嘉兴乍浦码头后,使宁波港陆相腹地跨越了钱塘江,延伸到浙北、苏南地区;积极推进浙江省港口联盟建设,充分发挥乍浦、温州、台州等有关合资码头及自有船队的作用,先后开通宁波-温州、宁波-海门内外贸同船运输航线,以宁波港为中心的省内沿海集装箱运输中转体系基本形成。
2、优化港内码头结构,积极开发“无水港”建设
按照“突出重点、科学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大基建技改投入力度,优化港内码头结构,提升港口功能,增强港口发展的能力和后劲。目前,宁波港口已拥有生产性泊位315座,包括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74座,其中5万吨级以上的特大型深水泊位44座,是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之一;同时,加快太仓、南京、嘉兴、舟山、温州、台州等港外码头和绍兴、萧山、金华、义乌、衢州、上饶、鹰潭等“无水港”建设,基本形成了支撑港口物流发展的码头系统、“无水港”系统、运输系统、服务系统,为货主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无缝”的物流服务。
3、大力拓展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
近两年来,宁波港的集装箱海铁联运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共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量2.8万TEU,是2009年的近17倍之多,得到了交通运输部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宁波港集团先后与上海铁路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南昌铁路局达成了打造浙赣铁路至宁波港1000公里物流大通道的共识;与中铁联集合资组建了宁波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北仑有限公司;物流经营主体建设步伐加快。
4、注重与集装箱运输上下游产业链的衔接
集装箱运输是一个系统工程,除港口的码头装卸和堆场作业以外,还涉及公路运输、水路运输以及船代、货代、“无水港”等环节。近几年来,宁波港集团在注重码头建设、拓展腹地、加密航线航班的同时,进一步注重与码头装卸紧密相关的集装箱运输上下游产业链的联系与发展。在水路运输方面成功收购宁波远洋公司后,投入巨资进一步扩大集装箱运输船队规模,强化船队的经营能力,不断开辟集装箱运输航线,加密班轮航线航班。在公路运输方面以集团内部码头间的集卡平面运输为基础,积极开展集装箱腹地公路运输业务,通过开展甩挂运输和双重运输,推进腹地开拓和“无水港”提、还箱点业务,使自主集卡车队规模成倍增长,至去年底,宁波港集团自主拥有集卡车辆已达数百辆,2010年整个公路箱运量已超过100万TEU。
5、全面提升港口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近几年宁波港集团一直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重要环节和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的重点来抓,对信息化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业务生产管理、资金链管理、物流链管理等各个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构建了生产业务作业、通信与监控、经营管理、综合管理、信息服务五大信息体系,编制了《集装箱码头计算机管理控制系统设计规范》,形成了拥有宁波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集装箱作业软件,并在应用软件开发、主机集成、有无线网络、通信系统、视频监控、智能闸口、项目管理等方面逐步形成IT人才高地。
6、加大与口岸单位的沟通力度
为进一步改善港口物流发展环境,宁波港集团与宁波海关、宁波国检等单位建立了多层次的沟通合作机制,建立了关港、检港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口岸通关的相关工作;与宁波海事局签署了共建平安畅通港区、推进港口发展合作备忘录,口岸环境进一步改善,为港口物流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快发展宁波港口现代物流的举措
今后几年,宁波港集团将认真贯彻《国家物流调整和振兴规划》和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强港工程”建设,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大力实施拓展、科技强港、开放、品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构建集装箱、矿石、石化、煤炭、件杂货“五大体系”,探索体制、制度、管理、技术、理念等“五大创新”,争创码头、团队、管理、服务、效益“五个一流”,建成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打造我国重要的现代港口物流中心。至2015年,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计划达到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万TEU,码头服务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1、进一步加快推进港口物流经营主体的建设和培育
充分利用水、公、铁集疏运资源及“无水港”、船货代资源,加快物流经营主体建设,开发和培育内贸经营主体、国际物流经营主体、海铁联运经营主体,着力转变经营方式,建立和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改善港口物流管理系统,提高物流的功能和效率。探索运用多式联运模式,以最简便方式、最佳运距、最短时间完成总运程,使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同时积极开拓航线、货代、无船承运、报关、报检等综合物流业务,将市场做活,将物流链做长,将优质服务做实,打造港口物流发展新优势。
2、进一步深化港口物流发展机制
认真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港航强省”战略,加大与嘉兴、舟山、温州、台州等港口的合作力度,推进浙江港口联盟建设,增强物流竞争合力。加强港航合作,积极争取船公司在航线布局、舱位调配、国际中转、空箱调运、费率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大航线开发、腹地拓展力度,大力发展中转箱、内贸箱物流业务。加强港铁合作,争取在铁路运输组织、运价下浮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建立海铁联运公共服务平台,扩大宁波港海铁联运的揽货能力;加强海铁联运市场调研和物流方案研究,重点开发南昌、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货源市场,争取实现铁路“双重运输”、“直达运输”。加强与矿石、原油、煤炭、液化品等货种的大客户合作,建立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不断做大散杂货物流。有效推进区港联动,加快推进梅山保税港区集装箱码头建设,充分利用保税港区的区位、功能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国际中转、采购、配送和转口贸易业务,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
3、进一步加快多式联运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优化物流方案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做大做强物流船队、车队,大力推进场站和“无水港”建设,尽快提升海铁联运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大力拓展船货代服务,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完善物流服务功能,提高物流链各环节的无缝衔接能力和市场控制力,促进港口现代物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港口物流业与码头经营业高效互动、并驱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与物流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最简便方式、最佳运距、最短时间为货主提供最低成本、最高附加值的个性化物流服务方案,做大、做优物流链,提高物流效率和经营效益,实现向港口“现代物流”的成功转型。
4、进一步提升港口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
建立高性能的宁波港物流信息平台。通过物流整体解决方案设计,整合相关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在现有EDI平台的基础上,拓展和完善平台的功能,涵盖宁波港集装箱、矿石、原油、液体化工以及煤炭等业务,使之成为具备高性能的统一的宁波港物流信息平台,与公共物流平台合作,与船公司、车队、货代、码头以及和政府机构信息化无缝衔接,提高全区域物流运输业务的作业效率。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信息化管控平台建设,建立高效的管控体系平台,满足管理模式向科学化、集约化、管控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5、进一步优化港口物流发展环境
关键词:物流企业;物流管理;加强建设
以实际情况分析,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受信息化时代背景影响,主要面临信息化发展、管理程度不足、客户群体需求关系维护缺陷较大、人力资源管理失衡等问题。本文由此类因素展开物流企业的管理问题分析,进而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使企业与时代共同发展,最终使物流企业符合现代化物流企业的内部构建,与时代共同发展。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以目前形式展开分析,现阶段中物流行业中较为大型的相关企业,如TNT、UPS等跨国物流公司中已较为全面的使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此类模式多以各单位间的连接、即时通讯等手段使管理结构去中心化,以此类较为先进的物流信息网络构建信息化模式,与此类企业相比,我国多数物流企业中仍存在一定问题,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企业内结构皆存在信息化程度较为落后的现象。目前此类现象多以人工操作、人力资源内耗较高等现象为主,企业若想实施信息化管理、现代管理,需时刻以信息化模式构建为主,将此类缺陷予以弥补,实现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具体手段如下:首先,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需制定较为科学的总体构架规划。此类规划应切实以工作流程、工作细节为主,根据协作关系类型及物流企业相关业务于产业链中的地位制定计划,如针对业务管理系统、销售出货系统、协作关系类型制定相关细节管理方式,采取信息化技术将此类工作中可由计算机技术替代的步骤实施替代,不仅可节省大量人力资源,亦可使此类原有模式中的人工业务转换为计算机业务,使相关工作更为科学,减少错误发生概率。其次应针对供应链中各类信息展开整合工作。此类整合工作即为针对供应链展开的管理工作,具体方向为针对工作中的信息方向展开技术性更新,采用新式系统,如根据供应链息息系统中虽整合的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实际工作中随时于数据库中调取数据,进而实现有效收集、分析处理,对决策工作作出相关帮助。供应链中,由此类分析处理系统的集成通过一系列接口实现,接入互联网后传输信息,使用信息,使工作处理较为快速,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率。最后为借助信息传播平台将此类信息展开传播,如借助现阶段中较为实用的信息平台架构,将此类信息与平台中展开传播,用户可借助此类平台了解物流相关信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计划,提升物流服务体验的同时亦能使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提高,使物流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具体手段可采用借助现阶段中用户群较大的相关信息平台的方式实现信息,如微信、微博等。用户可使用登录查看、链接查看的方式随时随地查看此类信息,有效提高企业与用户间的沟通,提高用户服务体验。
二、强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因素亦为实现现代化物流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管理人力资源可使劳动与价值间的价值均衡,使企业内部管理有序展开。现代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一定问题,如劳动者参与管理工作的程度不足、企业管理过程中劳动效率较低等。解决此类问题不仅有助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更可使企业未来发展更为稳定,实现细节化管理、科学化管理。
(一)以节约劳动的目的展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以实际目的展开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即为节约劳动成本,减少不必要消耗,从而发展企业经营,提高劳动效益。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与提高效益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相关经济模式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若想符合市场条件,需切实以劳动者角度展开分析,节约劳动成本。此类管理技术决定企业的净利润与利率,保障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二)制定规范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与现状相符合
目前我国环境中各项水平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所带来的技术水平提升具体体现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于上文所述相同,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提升与其对结构管理工作的提升程度相似,但具体亦有部分不同。如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管理层与基层的关系、基层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关系等。此类关系若能切实开展,对于整个物流企业而言具有较大作用,且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可与吸纳创新型人才有关,此类人才对企业的作用较为重要,作为人力资源中起主要作用的核心成分,新式技术型人才不仅可使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具有一定价值与作用,更能使企业整体发展,开发更多的新式技术,全面与现代企业相接轨,进而发展跨国事业,不断完成规模发展。具体可采用提高待遇、内部培训等手段多方面提升人才质量,并将其作为整体形成一定体系,通过不断的实践工作实现体系的开发。
三、结语
本文针对我国物流企业中两大较为重要的分类展开分析,即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内部管理展开分析,进而实现企业的现代化进展,是企业与时代共同进步,不断拓展相关规模。现阶段中企业的发展多与上述两类因素有关,相关决策层应切实注意此类因素,进而根据策略,依照企业内部的实际状况展开相关发展策略,尽快使企业紧跟时展,完成现代化转变。
参考文献
[1]杨小戈.浅析现代物流与国有企业物资管理[J].经贸实践,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