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送东阳马生序通假字

送东阳马生序通假字

时间:2023-05-30 09:03:29

第1篇

例1.(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卷)《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⑴媵 人 持 汤 沃 灌

⑵腰 白 玉 之 环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⑵主人日再食( )

⑶右备容臭( )

⑷缊袍敝衣(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选段依次从、住、食、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的求学意志,那是“______”。(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材料链接】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5.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

例2.(2011年浙江省余姚市卷)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媵人持汤沃灌( )

⑵四支僵劲不能动( )

7.下面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山峦为晴雪所洗。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9.本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淡你的认识。

例3.(2011年山东省滨州市卷)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余幼时即嗜学 嗜:

⑵弗之怠 弗:

⑶宋濂尝与客饮 尝:

⑷间问群臣臧否 臧:

12.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⑵诚然,卿不朕欺。

13.【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以上三题的选文均是《送东阳马生序》,但是试题的考查点略有不同。

第1题和第10小题,考查了考生朗读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是文言文考查的基本点,关乎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在断句之前,考生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考生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例如,句首助词“夫、惟、盖”,关联词“苟、即、若、纵、纵使、于是、至夫、至若、且夫、向使、虽”等词语的前面,大多都可以断句。

第2、6、11题考查了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能力。文言实词在具体的运用中,存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运用、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以解释题型设置考题,考查对课文中出现过的重点词语意思的理解、积累和迁移能力。在中考阅读考查中,题型往往以解释为主,有时也会是选择、辨析类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积累重点实词,并识记其意义和用法。

第3、8、12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其考点的设置,几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中考翻译文言文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字字落实,准确翻译,恰当转换古今句式,巧妙处理古代修辞,译出原文的语气和风格特点。文言翻译掌握原则:信(准确),达(通顺),雅(优美)。运用翻译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何以都不闻消息?”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换:用现代词语替代古代词语。如上句:都——总。留:保留原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器物名、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如上句:消息——消息。删:删去原文中某些虚词。如“吏二缚一人过王而行。”“而”,表承接,不译。补:补出原文中的省略成分。如“何以都不闻消息?”原句中省去了“子敬”,翻译时补出。调:调换语序,以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如“吏二缚一人过王而行。”吏二——二吏,两个小官吏。

第5、9、13题考查对文章理解的能力,是文言文命题的主要方式,也是重点难点。这种题型既可以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也可以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材料、运用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对于概括文章的内容、情节一类的题型,考生可以通过抓文章的中心句来解决。文章中心句一般会出现在文章的首尾,内容上多为总结性的句子,表达上多是抒情或议论性的句子。考生概括文章内容、情节,还可以运用逐层概括、提取要点、压缩合并的方法,切忌以偏概全。概括主要内容一般遵循着 “人物+事件”的模式,即:“谁+为什么+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一般来说,文章内容是针对文章写什么而问,思想感情、思想意义、写作意图之类的题型一般是针对文章为什么这样写而问。这就需要考生不光要把握文章内容,还需要联系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进行全面分析。

【参考答案】

1.⑴媵人/持汤沃灌 ⑵腰/白玉之环

2.⑴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⑵每天 ⑶气味,这里指香气 ⑷破

3.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行(走) 衣(穿) 艰苦(艰难) 以中有足乐者

5.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勉励马生要珍惜眼前优越的学习条件,以读书为乐,勤奋学习。(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

6.⑴热水 ⑵通“肢”

7.C

8.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修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

9.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作者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作者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有所成。

10.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1.⑴爱好 ⑵不 ⑶曾经 ⑷善,好

第2篇

关键词:通假字;形声字;以声求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92-01

在古文的阅读学习中,我们常遇到各种文言文字词语法现象,"通假字"就是其中之一。阅读文言文,不明了古字通假,只照字面意思理解,往往会解释不通或者解错句意。

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确切一点,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通",意思是通用;"假",意思是借用。作为古代的用字的现象,我们在学习中必须掌握它在音、形、意方面的独特的语法现象,从而为我们学习文言文和更好地掌握母语服务。对于通假字的学习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在读音中辨析

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例如《鸿门宴》:"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其中"蚤(zǎo)"字通"早"。本来表示"早晨"的zǎo应写作"早",但这里却写成"蚤"。"蚤"的本义是"跳蚤",早晨的"早"所以写成"蚤",只是因为二者声音相同而相通,"蚤"借用了"早"的意义。即"蚤"是"早"的假借字,"早"是"蚤"的假借义。为解决字少词多的问题,古人于是就用了这种同音假借的方法,类似的还有象"颁(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o梁惠王上》),"板(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毕升《活板》),"被(披)明月兮宝璐。"(屈原《涉江》)等。所以辨析古文中的通假字,可以利用通假字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来辨析,就是古人所说的"以声求义"的方法。具体作法,就是在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如果发现某个字,其按通常的意义解释不通,就可以用某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解释,以达到辨析通顺、找出本字的目的。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一句中,"颁白"二字不成语,不可解,必须知道"颁"是"斑"的借字,意思才通。古音通假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通假字和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必须以两者古音相通为依据,然后根据字音寻找它所替代的本字。

2.熟悉规律,掌握通假字

2.1读音相同或相近的通假字。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通假字在所有通假字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也是最能体现通假字本身特点的一部分。这部分通假字有的读音完全相同。例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的"惠"通"慧",《鱼我所欲也》中的"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的"得"通"德"等。当然也有些读音相近的字词,如《狼》中"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中的"要"通"邀",这些属于声母相同而读音相近的情况;也有一些韵母相同读音相近的字词,比如《望岳》中"荡胸生曾云"中"曾"通"曾",《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之"中的"简"通"拣","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的"信"通"伸"。这些字词因为在读音上的相同或者相近很容易被作者拿来作为通假字使用,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让学生仔细的辨别和阅读。

2.2相同声旁的通假字。通假字和形声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有些字词就是根据各个字声旁相同而通假使用的,比如《十则》中的"不知为不知"中的"知"通"智",《伤仲永》中的"贤于材人远矣"中的"材"通"才",《木兰诗》中的"火伴皆惊忙"中的"火"通"伙",《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四支僵劲不能动"中的"支"通"肢"等都是利用形声字的声旁与某个字的读音相近通假的情况。当然我们所说的"同音相代"是从古音来讲的,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通假字的读音在现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我们亦然把它们作为通假字。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同舍生皆被绮绣"中的"被"通"披",《孟子二章》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中的"拂"通"弼"等字在古音中都是相近的,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中要尤其注意这些字的读音,让同学们多读多练。

3.中学阶段的通假字教学应坚持以下方法

3.1追溯历史,明白原因。中学生初次接触到通假字时,要做好引入工作。告诉学生,古人造字较少,口语中有了一个词,而文字里却没有表示该词意义的相应的字。当然一般多因为该词义较抽象,不易造字,只好用一个同音字代替。这样就出现了那些别字--通假字。且离我们时代愈远,字量就越少,通假的情况也就越多。

当然也有本身已有相应的字,作者仍写别字的情况。特别是上古时期,文字的使用还没有规范,所以当时允许同音代替。且汉代以前无字典,书写工具又落后,文章辗转相抄,人们也较易用同音代替的办法为文,多用笔画简单的字代替繁多的字。后代作家为了仿古,也使用通假字。但相对来说随着历史发展,汉字的丰富,通假字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第3篇

关键词:秦简

通假

避讳

封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比事            

在已经公布的30余枚里耶秦简中, J1⑨1、J1⑨7、J1⑨8、J1⑨9、J1⑨10、J1⑨11、J1⑨12等七件木牍文书的末尾都出现了“当腾腾”一语(牍文墨迹,第三字均用重文符号代替)。此外,睡虎地秦简《封诊式》“有鞫”条、“覆”条简末亦有相同用例各一处。按,20年来,睡虎地秦简中的这两个用例,并不引人注目,但是,自里耶秦简出土后,作为秦代公文习语之一,“当腾腾”的音义 问题 却引起了学人们的兴趣。由于传世典籍不见对应语料,秦简“当腾腾”云云颇为费解,近年来,中外学者,各持异说,迄今为止,尚无定谳。兹胪列诸家主张如下,以资对比:

1,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引《吕氏春秋·养赏》注,训当为正;引《说文》“誊,迻书也”、《系传》“谓移写之也”,读腾为誊。原简“当腾腾皆为报”,整理小组读为“当腾,腾皆为报”,翻译为“确实写录,将所录全部回报”。 (P149)

2,李学勤先生《初读里耶秦简》以“当腾腾”连读,二腾字皆训誊。 (P79)胡平生先生《读里耶秦简札记》、马怡先生《里耶秦简选校》亦皆训腾为誊,但读作“当腾(誊),腾(誊)”,理解为“应当誊写的,誊写下来”。①

3,湖南省文物考古 研究 所《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认为:“旧以第二‘腾’字属下读,非是。疑第一个‘腾’字为‘誊’,是抄录的意思;第二个‘腾’字读为本字,是传送的意思。” (P16)

   4,日本里耶秦简讲读会《里耶秦简译注》举睡虎地秦简《秦律杂抄》第9简“蓦=”为“蓦马”合文之例,将“当腾=”读作“当腾马”,复引《三国志·满宠传》“刺史王凌腾(孙)布书”、《三国志集解》“腾,传也,上也”、《说文》“腾,传也……一曰腾辖马也”,谓“当腾=”意为“当以腾(传)马急送”。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邢义田先生据《说文》“腾,传也”,读“当腾腾”为“当传,传[之]”。邢引《后汉书·顺帝记》永建元年春正月甲寅诏“坐法当徙,勿徙;当传,勿传”推理说:“如果不是勿传,就是‘当传,传之’了”。随后,邢先生对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中的相关文句一并予以了解释:“封诊式的‘有鞫’条可以理解为有鞫者,其财产由识知者查封看守,须接受审讯的人则当传送官府接受审讯,‘覆’条某县士伍逃亡,除了调查清楚,还要派识知者将逃亡者传送官府。里耶文牍是为追讨欠债,既要追钱,也要传送在迁陵服役的阳陵卒到案。”①

   二、商兑

诸家音义,互有得失。为便于讨论,兹迻录里耶秦简、睡虎地秦简相关文句

1,卅三年四月辛未朔丙午,司空腾敢言之:阳陵逆都士五(伍)越人有赀钱千三百四十四。越人戍洞庭不智(知)何县署。今为钱校券一,上谒令洞庭尉,令越人署所县责以受(授)阳陵司空,……卅四年八月癸巳朔(朔)日,阳陵遬敢言之:至今未报,谒追。……卅五年四月己未朔乙丑,洞庭叚(假)尉觿谓迁陵丞:阳陵卒署迁陵,其以律令从事,报之。当腾,[腾]。/嘉手。以洞庭司马印行事。(里耶秦简J1⑨8)[7](P32)

2,有鞫

敢告某县主:男子某有鞫,辞曰:“士五(伍),居某里。”可定名事里,所坐论云可,可罪赦,或覆问毋(无)有,遣识者以律封守,当腾,腾皆为报,敢告主。(睡虎地秦简《封诊式·有鞫》) (P148)

3,覆

敢告某县主:男子某辞曰:“士五(伍),居某县某里,去亡。” 可定名事里,所坐论云可,可罪赦,或覆问毋(无)有,几籍亡,亡及逋事各几可日,遣识者当腾,腾皆为报,敢告主。(睡虎地秦简《封诊式·覆》) (P150)

里耶秦简中的七例“当腾腾”,其位置、语境完全相同,皆作“……其以律令从事报之当腾[腾]/嘉手”,故仅以J1⑨8为代表。睡虎地秦简中的两例,尚有待发之覆,特整文引出。按,所谓“封诊式”其实就是案件审查过程(包括初审或覆核)中有关查禁(封)及检验(诊)的标准程式。既然整理者“根据 内容 ,并 参考 出土位置”将“有鞫”条(第7简)、“覆”条(第13简)分别排列在“封守”条(第8、9、10、11、12简)的前面和后面,那么,考虑到“有鞫”条“覆”条不仅共用“封诊式”之名,而且措辞90%相同,我们有理由认为,“覆”条原简“遣识者”之后已夺漏了“以律封守”四字!质言之,“有鞫”、“覆”二简其实都是请求官府(某县主)对犯罪嫌疑人之家进行查封的文书范本。前者是某未知案件的初审,故称“有鞫”;后者是某逃亡案件的复核,故称“覆”。 

基于简牍原文,我们看到,日本学者“腾马”之解虽最为新颖,但并不妥当。对此,邢义田先生曾有过质疑,他说,将“当腾=”理解为“当以腾(传)马急送”,“必须证明其事十分紧急。”——我们非常赞同这一观点。质诸上引里耶秦简,“腾马”之解,确乎不合情理。其一,始皇卅三年四月,阳陵县司空开始向洞庭郡发文追讨士五伍越人所欠债务,由于迟迟不见回复,所以,阳陵县在第二年又再度发文进行了追问,一直拖到第三年(始皇卅五年四月),洞庭郡才将文书转发给下属的迁陵县丞,并责令其“以律令从事”。实际上,非仅士伍越人一事如此,其余J1⑨1、J1⑨7、J1⑨9、J1⑨10、J1⑨11、J1⑨12六件木牍所涉及的债务清偿,也同样拖了三年。积年累月的处理过程,哪里看得出所谓“紧急”?更为不解的是:象J1(16)5、J1(16)6这类真正被明令“日夜端行”的紧急文书,反倒未用“当腾腾”这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简帛网 (http://www.bsm.org.cn) 2005年11月14日,邢义田《湖南龙山里耶J1⑧157和J1⑨1-12号秦牍的文书构成、笔迹和原档存放形式》。

措辞。其二,自两汉以讫清末,在湘西 交通 史上,酉水首屈一指的命脉地位,一直未曾动摇。迁陵处于酉水中上游,秦始皇 时代 ,作为江南崇山峻岭中的一个边鄙小县,可以想见,舟楫之利当远胜于车马。按,里耶J1(16)52简是一份地地道道的公文邮传“里程表”,其中“江陵到孱陵百一十里,孱陵到索二百九十五里,索到临沅六十里,临沅到迁陵九百一十里”所记全为水程,长达1475里(秦制),这足以证实,迁陵对外普通长途公文的送递,皆当以船而不以马。

复次,“腾马”之说质诸睡虎地秦简《封诊式》,亦失之偏颇。前已论及,“有鞫”、“覆” 二简实同为“封守”一事而成文,虽然我们无法断定这两例“封守”就一定不紧急,但是可以肯定,在 社会 实际生活中,罪案有轻重之分,文书有缓急之别,路程有远近之差,邮驿有水陆之异,官府对犯罪嫌疑人家产进行查封,其执行报告一律要求“以腾(传)马急送”,岂不荒唐?——对此,我们愿意重申:“式”是治狱文书拟写的标准样本!显然,在这种标准样本中,注明“封守”执法报告皆“当以腾(传)马急送”,殊无可能。

对里耶秦简而言,邢义田先生的解释,尚可接受,但质诸睡虎地秦简,却存在逻辑上的矛盾。按,秦汉上行文书称“敢言”,平行或下行文书方称“敢告”,显然,上引“有鞫”、“覆”二简均为审判犯罪嫌疑人的县级或县级以上机构对犯罪嫌疑人户籍所在县的平行或下行文书,否则,哪有必要询问犯罪嫌疑人的“名事里”及其犯罪前科?既然是外地审判,并且录有口供,该审判机关 自然 已经羁押了犯罪嫌疑人,如此,它怎么可能要求犯罪嫌疑人户籍所在县将案犯“传送官府接受审讯”呢?看来,“当传,传”一说,仍不无疑问。 

李学勤、胡平生、马怡诸先生及睡虎地秦简整理小组皆训腾为誊。 目前 ,这是大多数学者都比较认同的观点。诚然,就字论字,此说音义皆通,但是,它难以解答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在秦代政法事务中,为什么只有理债文书和封守文书被要求“誊写”?质言之,此说仍有未达一间之隔。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睡虎地秦简整理小组引《吕氏春秋·养赏》注,训当为正,颇为迂远。应从诸家之释,训为应当之当。按,当字在睡虎地秦简中的用例多达百数十处, (P204)主要集中于《 法律 答问》和《秦律十八种》二篇内,绝大部分用如“应当”,未见训为“正”者。

至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折衷诸说,前腾读誊,后腾训送,其未安之处,已足以从上述驳议中看出,兹不赘。

总之,诸家音义,只有两点可取。其一,“当”训应当之当,其义不烦他求。其二,断句应为“当腾,腾”。至于腾字的释读,尚有待探究。 

  

三、新解

  

我们认为,秦简“腾”通“朕”,训为“封”。这不仅与古音有关,也与避讳有关,试说明如下。

《说文》:“腾,……从马,朕声。”于理,“腾”、“朕”可以通假。按,传世典籍不见二者相通的书证。但是,我们认为,简帛 文献 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确认其中的通假字,不能过份拘泥于典籍书证。以睡虎地秦简为例,据赵立伟先生统计,在整理小组确认的三百多个通假字中,传世文献不能予以书证支持的用例竟高达68.8%。 (P354)赵先生还对睡虎地秦简进行了随机抽样统计,他的结论是:“《睡简》中的通假字占简文总字数的5-6%。……先秦两汉简牍帛书中的通假字较现有先秦典籍多5-6倍。” (P355)显然,认定睡虎地秦简中通假字,学者们主要还是依据古音及语境。

质诸音理,“腾”通“朕”尚有旁证可寻。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释“ 宗”》:“古本《竹书纪年》(《御览》卷八十三引)云‘祖乙滕继位,是为中宗,居庇。’……然则 殆即祖乙之名,与《纪年》记名滕者文异而实同也。……《铁云藏龟》(一七四页二版)云‘贞,祖乙朕弗’,朕与 同,亦即《纪年》之滕也。” (P980)按,朕本从灷不从关,灷为 的讹形,滕以朕为声,故得相通。又,腾滕声韵皆同,在传世典籍中,常见通假之例:《易·咸·象传》“滕口说也”,《集解》引虞翻,滕作腾;《大戴礼·帝系》“滕氏奔”,《楚辞·离骚》王注引作“腾徨氏”;《诗·小雅》“百川沸腾”,《玉篇·水部》引滕作腾。显然,“腾”可通“朕”。

此外,秦简以“腾”代“朕”,可能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避讳因素。以史家言秦汉讳例,皆未遑措意,故斗胆略作揭示:

陈垣《史讳举例》:“避讳为 中国 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所谓“成于秦”,是就整个两千余年的避讳史而言的,实际上,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初,避讳之俗,远较前代为严。司马迁《史记》谓秦始皇“畏忌讳”,贾谊《过秦论》称“秦俗多忌讳之禁”。确实,作为 历史 上第一个自信“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的真龙天子,在完成了席卷天下,囊括四海的统一大业而掌握了****强权之后,其个人威严的维护,是极其容易走向极端的。众所周知,嬴正 时代 ,讳“楚”、讳“正” 之外,还有一个颇为可笑,但却足以显示皇帝霸道与偏执的忌讳:改“ ”为“罪”。——这种仅仅同音而不能互训的改字,确乎前无古人、匪夷所思。它提示笔者,有必要重新审视被秦始皇一人独占的“朕”字。孔融说“尊卑有序,以讳为首”,可以推想,作为历史上首次用于天子自称专用的“朕”字,其份量殆无异于始皇之名。既然讳“正”不必申令,那么,讳“朕”又何须宣诏?

这种推想,在《说文》中似可以找到旁证。我们知道,许氏于禾部光武讳“秀”、艹部明帝讳“荘”、火部章帝讳“炟”、戈部和帝讳“肈”、示部安帝讳“祜”,皆未予解说。堪称巧合的是,《说文》舟部“朕”字,亦无音义!此可由段注证实。按,段氏于传本《说文》“朕”下“我也阙”三字后注云:“妄人补‘我也’二字,未知许说字之例也。”  (P403)结合卩部 字注所引《玉篇》、氐部 字注所引《系传》,我们认为,段氏之说非常可信。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回答一个 问题 :“朕”是甲骨、金文和先秦典籍中屡见不鲜的常用字,号称“五经无双”的大儒许慎,难道对该字的音义竟一无所知?最为可能的解释是:朕字为天子自称,无异于皇帝之名,而《说文》属进御之作,既讳皇帝之名,亦讳皇帝专称。许序所谓“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掩盖了朕字没有音义的真相!值得指出的是,“汉讳最难考”(清周广业《经史避名汇考》),汉讳朕字,并不能一概而论。例如,长沙马王堆汉帛书《老子》乙本即有多处书“胜”为“朕”之例,或许,这正是古人“诗书不讳”“临文不讳”的具体表现。

复次,东汉尚有讳朕一事,揆之以理,在秦始皇初霸朕字的时代,情况当更为严重。众所周知,“天子自称曰朕”始于嬴正廿六年(前221年),而上引里耶秦简全部属于嬴正卅五年(前210年)之物,显然,就时间条件而言,讳书朕字是不存问题的。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如果上引云梦秦简《封诊式》“有鞫”、“覆”二简为秦始皇以前之物,那么,讳书朕字的假设将被彻底颠覆。所以,此二简的系年问题,非常关键。按,前文已经论及:“有鞫”、“覆”二简其实都是请求官府(某县主)对犯罪嫌疑人家产予以查封及看守的文书范本。整理者“根据 内容 ,并 参考 出土位置”将“有鞫”简(第7简)、“覆”简(第13简)分别排列在“封守”简(第8、9、10、11、12简)的前面和后面,非常正确。这就为“有鞫”、“覆”二简的系年提供了方便。按,“封守”简是执行“查封”并实施“看守”之后的汇报。——既然“有鞫”、“覆”、“封守”三简同属“封守”一事,那么,考虑到司法条例的连续性,我们有理由认为,三简的抄写时间亦当近同。“封守”简云:“讯典某某。”  (P149)按,“典”即“里典”之简称,本作“里正”,避秦始皇讳改。看来,“有鞫”、“覆”、“封守”三简为秦始皇时代之物,已不容置疑。质言之,“有鞫”、“覆”二简亦极有可能讳书朕字。

秦简既假“腾”为“朕”,那么,“朕”又当如何训释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朕在舟部,其解当曰:‘舟缝也,从舟灷声。’何以知为舟缝也?《考工记·函人》曰:‘视其朕,欲其直也。’戴先生曰:‘舟之缝理曰朕,故札函之缝亦谓之朕。’ ……本训舟缝,引申为凡缝之称。……《释诂》曰:‘朕,我也。’此如卬、吾、台、余之为我,皆取其音,不取其义。”  (P403)叶玉森《说契》:“朕与衅古训同。衅,涂隙也。朕象两手捧火衅舟之缝,此为初义。后舟缝亦曰朕,尤凡隙亦曰衅也。”  (P3162)是知,朕有缝隙之义。由此而引申出“合缝”、“闭隙”直至“封缄”之义,似不足为奇。秦代有一史实,可资参证。《史记·李斯列传》:“初,赵高为郎中令,……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赵高比附字义,虽意在愚君,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先秦时期,朕字确有与禁、秘诸义相当的训释。

回到秦简,我们认为,“当腾腾”应读为“当朕,朕”,意即“该封,封”。按,这种训读,字面上固然有涣然冰释之效,但能不能接受与“当誊,誊”一读类似的质疑呢?也就是说,在秦代政法事务中,为什么只有理债文书和封守文书才出现某种“封”的要求?这个问题,对睡虎地秦简《封诊式》“有鞫”条、“覆”条来说,极为简单。按,上文一再强调:“有鞫”、“覆”二条其实都是请求官府(某县主)对犯罪嫌疑人家产进行查封的文书范本,如此,文书中申令“该封,封”岂非顺理成章?或谓“有鞫”、“覆”、“封守”条中既已用“封”或“当封”这样的措辞,何以文末又易为同义他字?这是因为,“封”是司法术语,实际上, 它包括对家室、妻子、臣妾、衣器、畜产等多种对象的禁限(参《封诊式》“封守”条),重在官印、封条的施用。而“当朕,朕”却是指对某些具体财物的封存,用印之外,也可能涉及缄闭、覆藏等。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印封”“缄闭”“缄封”云云正可资参证。

复次,在里耶秦简中,我们认为,“当腾(朕),腾(朕)”是针对即将发往阳陵县的那些“债券”来说的。文书本身即透露了相关信息,其一,简文明言“责以受(授)阳陵司空”,按,“责”即“债”,是“债券”的简称。其二,阳陵县发出的“钱校券”是与文书分开封缄的,所以,文书中特别申明,最后须由“署主责(债)发”、“署金布发”。同理,迁陵县付与阳陵县的“债券”亦当遵循相应规定。其三,七件有“当腾(朕),腾(朕)”要求的文书,均特别记载了“以洞庭司马印行事”的下文过程,它表明,对于涉及金钱的债务清偿事务,其办理方式、责任处罚可能自具程式。最后,有一个情况必须予以补充说明:J1⑨2、J1⑨3、J1⑨4、J1⑨5、J1⑨6五简纪年、涉事、行文与前述七简几无不同,何以未见“当腾(朕),腾(朕)”云云?我们认为,原因有二。其一,这些简牍是后来经过抄录的文书档案,有可能缺略。其二,债券办理自具律令,文书末尾“当腾(朕),腾(朕)”本属重申,有可能简省。

 

 

 

 

参考文献: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李学勤.初读里耶秦简[J].文物,2003(1).

 湖南省文物考古 研究 所. 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J],中国历史文物,2003(1).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代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J].文物,2003(1).

 张守中.睡虎地秦简文字编 [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赵立伟.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研究[A] .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一辑) [C] .成都:巴蜀书社,2002.

第4篇

1.士之耽兮,______。女之耽兮,______。(《诗经·氓》)

2.______,无食桑葚。(《诗经·氓》)

3.淇则有岸,______。(《诗经·氓》)

4.佩缤纷其繁饰兮,______。(屈原《离骚》)

5.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屈原《离骚》)

6.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_____。(庄周《逍遥游》)

7.适莽苍者,______,腹犹果然。(庄周《逍遥游》)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荀子《劝学》)

9.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10.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韩愈《师说》)

11.或师焉,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12._____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13.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1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郁乎苍苍。(苏轼《赤壁赋》)

15.驾一叶之扁舟,______。(苏轼《赤壁赋》)

16.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二、含有难写字的名句

17.尔卜尔筮,______。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

18.一箪食,______,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

19.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乞人不屑也。(《孟子》)

2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1.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2.______,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3.渔舟唱晚,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4.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李白《蜀道难》)

25.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李白《蜀道难》)

26.斯是陋室,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7.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苏轼《赤壁赋》)

29.舞幽壑之潜蛟,______。(苏轼《赤壁赋》)

三、含有同音异形字的名句

30.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

31.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3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崔颢《黄鹤楼》)

34.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5.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6.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7.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8.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9.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0.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四、含有特殊语序的名句

4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______?(庄周《逍遥游》)

42.蚓无爪牙之利,______,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4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屈原《离骚》)

44.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45.______?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46.______,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4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韩愈《师说》)

48.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9.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苏轼《赤壁赋》)

50.故国神游,______,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1.斜阳草树,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2.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53.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五、描写景色的名句

54.暧暧远人村,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55.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6.______,______。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57.______,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8.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杜甫《登高》)

59.星随平野阔,______。(杜甫《旅夜抒怀》)

60.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1.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6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3.______,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64.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六、抒怀的名句

6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66.______。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

6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8.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杜甫《蜀相》)

69.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70.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李商隐《锦瑟》)

71.人生如梦,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2.但愿人长久,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73.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7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7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______。(岳飞《满江红》)

七、蕴涵哲理的语句

76.锲而舍之,______;锲而不舍,______。(荀子《劝学》)

77.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78.寄蜉蝣于天地,______。(苏轼《赤壁赋》)

第5篇

一、生平和所处的时代

韩愈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卒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三岁父亲去世,长兄韩会抚育。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韩愈十岁时兄韩会受牵连,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刺史。两三年后,韩会去世,嫂嫂负起了教养责任。年少的韩愈艰辛备尝。贞元二年(公元786年)韩愈19岁去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未中。后又考了三次,历时6年至贞元八年(公元792年)登第。后韩愈又去应吏部博学宏词试,三次又都失败。韩愈这一段应举求官的经历非常困苦。后来他在回忆这一段历史沉痛地说:“仆在京城,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日”。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韩愈31岁,第一次正式得到观察推官这样一个微小的官职。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35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不久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官职虽不高,但有权劝谏、弹劾官吏。元和元年(公元806年)韩愈39岁,自江陵召拜为国子监博士。在39岁前,韩愈已经写出了《答李翊书》、《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师说》等,在文学史上建立了不朽的业绩。其中答《李翊书》大约是他34岁时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在领导古文运动了。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在平定淮西战役中,裴度以宰相节度军队,并奏韩愈为行军司马。在淮西一役中,韩愈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因功迁为刑部侍郎。进入统治集团的上层。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九月转任吏部侍郎。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后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一生正当中唐时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五朝。主要仕于德宗、顺宗、宪宗。唐朝经过八年“安史之乱”后,盛唐时代强大繁荣、昂扬阔大的气象一去不返。代之而起的是藩镇割据、佛老蕃滋、宦官专权、民贫政乱,以及吏治日坏、士风浮薄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处于表面稳定实则动荡不安的状态。面对严峻的局面,一部分士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慨然奋起。以期王朝中兴。元稹说他目睹混乱的政局:“心体悸震,若不可活,思欲发之久矣。”(《叙诗寄乐天书》)韩愈放言宣称:“大贤事业异,远抱非俗观,报国心皎洁,念时泪澜。”(《龊龊》)

二、古文运动的领袖和主将

韩愈古文理论反映了中唐政治变革的要求和散文自身的发展趋势。

骈文发端于秦,形成于魏晋,至南北朝大盛。骈文重视对偶、声律、用典和词采。但发展到后来,弊端随之而生,内容空浮,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障碍。在唐代前期骈文是普遍使用的文章样式。从贞观初到开元一百年间,如今看到的策文全是骈体。其实当骈文主宰文坛的时候,散体文没有中断,而且要求改革文体文风的呼声越来越高。古文指散体文,是先秦、两汉文人著述用的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文体,长短不拘,言约意丰。在这里是和骈体的时文相对的概念。韩愈明确阐述了“文以明道”的原则,作为古文运动的纲领。把创作的内容提高到了反映“道”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上,是对创作理论的一个大贡献。韩愈反复强调“古文”与“古道”的一致性,“修其辞以明其道。”(《争臣论》)“愈之所好于古者,不惟其词之好,好其道焉尔。”(《答李秀才书》)“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耶……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而且阐明了他的古道就是以儒家“仁、义”为核心内容的道统。“欲为圣明除弊事。”(《左迁至蓝关示姬孙湘》)韩愈也充分认识到“文”的作用。他多次提到:“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辞。”倡导复古而能变古,反对因袭,志在创新。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韩愈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韩愈还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不平则鸣”的理论。“有不得已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送孟东野序》)在韩愈所处的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不平”者总是被压迫的不幸者。因此“不平则鸣”、“自鸣其不幸”,从社会根源上肯定了文学的表情功能,特别是肯定了其批判功能。

韩愈具体地阐述了学习古文的途径、方法和古文写作的要求:作者的道德修养是作文的根本。“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答李翊书》)韩愈还发展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一条为文的普遍原则:“气盛则言之短与声之高下者相宜”。(《答李翊书》)关于写作的语言要求,韩愈提出“文从字顺”、“惟陈言之务去”。他还以文坛盟主的地位,对从事古文写作的人予以大力扶持和称赞,在他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古文作者。他的杰出的创作成就更为“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旧唐书》)经过长期的斗争,古文运动终于取得胜利,成为时展的潮流。

三、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

韩愈虽以儒家道统名世,但由于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加之个人求取功名仕途屡受挫折,对社会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他的创作突破了儒家思想的束缚,表现了广泛的社会内容。韩愈学古文,“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韩愈《进学解》)

他的古文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祭文、墓志乃至传奇,无不擅长。实现了自己的理论,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其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论说文大体分两类:一类重在宣扬道统儒家思想。名篇如《原道》、《原毁》、《争臣论》等。另一类也或多或少有明道倾向,但重在反映现实,揭露矛盾,作不平之鸣。杂文更为随便自由,嘲讽现实,尖锐犀利,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如《杂说》、《获麟解》等。序文(即赠序),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他的抒情文《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彩。

他充分发挥散体文语言表达自由的特点。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他吸收骈文的长处,用不少整齐有力的四字句夹杂于散体文句之间,造成长短错落、音调铿锵的声情效果。用韩愈的话说“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宜,金石谐和。”(《送权秀才序》)他创造的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仍保存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至今还那么鲜活如:同工异曲、一身二任、特立独行、绳营狗苟、落井下石、动辄得咎、俯首帖耳、摇尾乞怜等等。

清人刘开曾指出:“夫退之起八代之衰,非尽扫八代而去之也,但取其精而汰其粗,化其腐出其奇,其实八代之美,退之未尝不备也。”(《与阮芸台宫保》)他的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出入变化,不可纪极”。(刘熙载《艺概、文概》引《姜白石诗说》语)

第6篇

先请看一组句子:

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列传》

3.刘豫州虽败于长坂……――《赤壁之战》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5.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6.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察今》

第1、3、5句表示轻微转折的连词,翻译为“虽然”,第2、4、6句表示让步的连词,翻译为“即使”。

区分依据之一:表述对象不同。表述对象为自身的,表自谦的,取“虽然”意。如第1句,“虽”后的“驽”是蔺相如对门客的自谦之词,只有译为“虽然”才能切合语境。再如“故余虽愚,率或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愚”是宋濂对马生自谦,当然要译为“虽然”了。表述对象为他人,表示对他人的赞美与歌颂的,取“即使”意。如第2句,此句是对屈原精神的高度赞美和歌颂。

区分依据之二:事实存在与否。表示事实,或事实已经发生的取“虽然”意。如第3句,刘豫州长坂之败已经发生了。当然应要译为“虽然”了。再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托名汉相”也已是事实。如果表示的事实还没有发生,应理解为“即使”。如第4句,“我”还未死。如果表示的事实绝不可能发生的也要“即使”,它只表示让步,以便进行下面的推理。如“然而汝已不在人间,虽年光倒流,儿时不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祭妹文》)一句,“年光倒流”是不可能发生之事,所以“虽”只能表假设。

上述两种区分方法,是从语言的内部语意上考虑的。另外,有时从语言的外部形式上也可区分。在“虽”后出现“而”或“然”的,“虽”用为表转折的“虽然”,如第5句用“然”表转折。用“然”的如“灌婴虽少,然数力战。”(《樊郦滕灌列传》)。这些句中的“而”或“然”与前文的“虽”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虽然……但是……”。如在“虽”后用“犹”或“亦”的,“虽”用为表假设的“即使”,如第6句用“犹”,用“亦”的如“江南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羽本纪》)。这些句中的“犹”或“亦”与前文的“虽”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即使……也……”。

通过以上分析,可作出如下归纳。

一、作表轻微转折关系的“虽然”讲时有三种情形

1.用于自己,表示自谦。如《齐桓晋文之事》“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虽”后的“不敏”,是齐宣王对孟子的自谦之辞。

2.用于“已然”时态:对已经实现的事实先表示承认,然后再转折到正意。如:《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三者都是面对客观事实的回答与分析,与后面的分句构成转折关系。

3.在复句中,前一分句用“虽”字,后一分句有“而”、“然”与之呼应。如:苏轼《石钟山记》“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虽然……但是……”。

二、作表让步关系的“即使”讲时也有三种情形

1.用于他人,表示对他人的敬重、赞颂。如《公输》“虽杀臣,不能绝也。”“虽”解释为“即使”才合乎语境。

2.用于“未然”“将然”时态:对设想或将要发生的情形先承认,然后再转入正意,表示结果或结论不受其影响。如《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口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三句中,“不能察”、“有槁暴”、“人有百手,手有百指”都是设想的情形,后面分句与之构成假设关系。

第7篇

《望东方周刊》了解到,健力宝集团向奥运冠军颁赠金质奖品最早始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自此之后,健力宝集团在每届奥运会后都有向冠军颁赠金质奖品的传统。

而伴随着中国奥运军团冠军数量的逐渐增加和健力宝集团本身经济实力的变化,奥运冠军所获赠的金质奖品也发生了变化。前三届奥运冠军获赠的为健力宝金罐,其中 1992年和1996年的金罐是以健力宝易拉罐模型一比一制造, 2000年奥运冠军获赠的则为微缩版的健力宝金大厦。从2004年开始,健力宝集团颁赠的奖品变成了微缩版的金罐,且颁赠对象的范围也有所缩小。

《望东方周刊》了解到,经过鉴定,1988年奥运冠军陈龙灿和高敏所获赠的健力 宝金罐为铜罐镀金粉, 1992年奥运冠军庄晓岩和高敏所获赠的金罐为内银外金, 2000年奥运冠军唐玲所获赠的微缩版健力宝金大厦则是外表皮纯金内部为填充蜡状物。

在得知所获赠的金罐可能有假的消息后,一些曾获赠健力宝金罐的奥运冠军也对所获金罐进行了检测。

除了部分奥运冠军表示准备维权之外,也有部分奥运冠军称自己的奖品已经找不到了或者明知有假也并不准备向健力宝讨说法。奥运冠军李小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自己早已知道金罐有假,但并不打算维权,而且说健力宝在该事件中也是受害者,是被制作商给骗了。

那么,健力宝向奥运冠军颁赠金质奖品时到底有没有明确表示奖品是纯金的呢?到底是健力宝有意欺骗奥运冠军和社会大众,还是健力宝本身也被骗了呢?抑或是在整个活动的某个过程中被某些人做了手脚呢?

“轰轰烈烈的感觉”

由于事隔久远,现在许多人已经不能准确地知晓当年健力宝集团向奥运冠军们颁赠金罐时的确切情形。《望东方周刊》通过对部分奥运冠军的采访,力图尽可能掌握到当年颁赠金罐的盛况。

奥运冠军张山在接受《望东方周刊》电话采访时表示,由于时间太久,而且在夺冠后活动众多,对具体细节记不太清楚了。不过她告诉《望东方周刊》:“(颁赠活动)至少来说是轰轰烈烈的感觉”。

据张山介绍,当时奥运冠军参加的所有活动都是由主管部门安排的,跟个人没有太多的关系。而“像这样的活动不应该算是一个民间活动,尤其是像健力宝这样大的一些活动”。

张山的描述得到了同届奥运冠军钱红的证实。钱红向《望东方周刊》介绍说,当时领罐的形式是一个晚会,“好像是健力宝的一个庆功晚宴,还有歌星,是在晚会上拿的金罐。”钱红说,由于当时自己跟歌星陈淑桦有过同台表演,因此对这个比较有印象。

《望东方周刊》通过对当年报道过该事件的新闻媒体进行检索发现:当时的《光明日报》、《中国体育报》和《北京晚报》都曾在显著位置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

“这家伙不像是真的”

虽然在当时健力宝集团向奥运冠军颁赠金罐一事可谓轰动一时,而颁赠过后,伴随着接二连三各种活动的登场,健力宝金罐也日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而在奥运冠军们将当年金罐封存箱底将近二十年后,这件事如何又成为人们所热议的事呢?而焦点就是健力宝集团当年颁赠的金罐有假。

作为率先发现健力宝金罐有假并第一个出来讨说法的奥运冠军庄晓岩向《望东方周刊》介绍了事件的整个过程。

据庄晓岩介绍,在1992年自己夺得奥运会冠军后,跟其他奥运冠军一样也获得了健力宝集团颁赠的一比一比例的健力宝易拉罐金罐模型。“当时老高兴了,拿了冠军还拿了金罐,当时我爷、我妈、我老妹,都在家里等着看这个金罐,”庄晓岩告诉《望东方周刊》,当时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沉浸在她夺冠和获奖的喜悦之中。

就在大家沉浸其中的时候,庄晓岩的父亲给她泼了一瓢冷水。“老爷子当时就说,‘我说姑娘啊,这家伙不像是真的’,我当时说不可能,人家告诉我说是纯金的,健力宝这么大企业能造假啊?当时太小,没想太多,也就过去了。”

据庄晓岩介绍,这是家里第一次有人质疑金罐有假,而对于这次的质疑她没有太在意,之后便将金罐保存起来了。

“真正发现金罐是假的还要感谢我两个姑娘,”庄晓岩告诉《望东方周刊》,“我姑娘上高中,我寻思这么多年了拿出来炫耀炫耀,显摆显摆,鼓励鼓励孩子学习。”

2011年8月,庄晓岩拿出金罐给两个孩子看。就在孩子们观看的时候,二女儿告诉她说金罐是假的,为此她还训斥了二女儿,不过随后大女儿也提出了同样的质疑。这样一来,庄晓岩按捺不住了,“我说行了行了,不用你们看了,闹心。”庄晓岩告诉《望东方周刊》,当时她便拿过金罐查看。

这一看,确实发现金罐表面有鼓起的小包,“跟人脸上的小包一样,用手一碰还破了,露出个小白点,我当时就懵了,心怦怦直跳,我说哎呀妈呀,这里面咋有白的呢?生锈了也不可能是白的呀。”她说,可能是因为练柔道性格比较直爽,于是便从破口处撕开,结果发现里面全是白的。庄晓岩告诉望东方周刊》,当时还是不相信自己被骗了,于是便到沈阳的大金店和相关机构进行检测,在经过专业的检测之后确认了白色部分为银。

庄晓岩向《望东方周刊》说:“你说闹心不闹心,还想着鼓励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呢,结果孩子说,妈妈你尽拿假的骗我。”

“你走司法程序吧”

据庄晓岩介绍,由于当年参加活动的时候都是由主管部门安排,因此自己并没有健力宝方面的直接联系方式。不过由于记得当年李宁作为健力宝集团总经理助理出席并主持了当时的颁赠活动,而且自己的金罐也是从李宁手中领取,因此庄晓岩第一时间联系了李宁,希望能够通过他联系到健力宝集团。

庄晓岩告诉《望东方周刊》,一开始的时候李宁也帮忙跟健力宝集团建立联系,健力宝方面也很诚心地去做这个事情。她告诉《望东方周刊》,健力宝集团现任总经理助理陈维坚曾多次在电话中明确向她表示会对假金罐事件给出一个完美的答复。

庄晓岩向《望东方周刊》提供其与陈维坚的电话录音,以证实上述说法。在这段长为6分55秒的电话录音中,陈维坚除了向庄晓岩表示歉意之外,也表示自己当年参加了颁赠活动,因此对这个项目有印象。对于事件的调查,他告诉庄晓岩已经向财务部门进行了解,只是由于事隔久远暂时还没有得到财务方面的确切回复。

陈维坚承诺会跟财务不断进行联系并向董事会报告,最终会给庄晓岩一个完整的报告。陈维坚还就此事件向庄晓岩表示感谢,称其能提出这个问题对健力宝以后在这方面的监管非常重要,“老朋友才会提出的,不是老朋友就不会这样了”。

据庄晓岩介绍,在通过电话之后,健力宝方面没有声音了。于是自己又再度联系到陈维坚,希望其能亲自或派人前来进行当面协商。在庄晓岩提供的另一段长为4分16秒的电话录音中,陈维坚表示将会安排工作人员与庄晓岩进行正面沟通,并再次承诺会给其一个完整的报告。

庄晓岩告诉《望东方周刊》,在她看来,健力宝方面还是比较有诚意解决事情的,而且也由于这个事情涉及自己的冠军荣誉,所以一开始自己并没有想走司法程序并向外界公开,“私下解决就行了。”

庄晓岩告诉《望东方周刊》,在与健力宝方面派来的两名高管面谈两个月之后,自己再次致电询问事情进展时,对方告知,“你走司法程序吧”。

“他们是来取证的”

据庄晓岩介绍,在经过与陈维坚多次通话之后,她觉得有必要与健力宝方面进行面对面的协商,因此希望对方能够亲自或派人前来。

见面协商的时间定在2011年9月23日。庄晓岩在父亲的陪同下与健力宝方面的两名高管进行了面谈,当时见证协商的还有健力宝沈阳公司的经理马玉忠。

据庄晓岩回忆,当时一见面,对方就问自己想怎么样,“给我气够呛,问我想怎么样”,随后他们说事情也发生了,钱也没法出,就问我能不能代言广告。

庄晓岩说,在协商期间健力宝两名代表频繁打电话也让她气愤,“一会儿假装上厕所洗个手,一会儿又跟我唠一句你可以做广告不,我说可以,完了两人进去了,出来以后问我你有什么想法,完了又进去了,出来问你又有什么想法”。

对于健力宝集团派来的两个人的身份,庄晓岩说对方也没有告知,只是在最后被问及时有一个姓罗的说自己是健力宝集团法律部的。

上述庄晓岩所介绍的见面协商内容,并没有得到健力宝沈阳公司经理马玉忠的全部认同。

马玉忠告诉《望东方周刊》,当时健力宝方面派来的两个人确实是健力宝法律部的,其中一个是法律部经理。他们此次前来的目的,并不是来与庄晓岩协商如何解决问题的,“他们是来取证的,来看看金罐到底是不是健力宝的,是不是真的”。

马玉忠称,至于庄晓岩提到的对方提出来请其代言广告一事则是双方开玩笑时的闲谈。“当时是开玩笑的,就是说假如证明金罐真的是健力宝的,也确实是假的,那我们私了,请你代言广告。”

在见面最后,庄晓岩说自己明确告诉对方不能再拖太长了,给两个月的时间。而她告诉《望东方周刊》,就在离期限的11月23日还有20天不到的时候,自己又给陈维坚打电话了。此次陈维坚一改先前的态度,告诉其“按法律程序走”。

金罐是不是应该金子做的

在得到对方走法律程序解决问题的答复后,庄晓岩便找到了律师,就有了2011年11月12日发给健力宝集团的律师函,也掀开了媒体报道健力宝奥运金罐造假一事的序幕。

《望东方周刊》梳理现有媒体公开报道发现,目前就该事件最为集中的质疑点有两个:一个是当年健力宝是否承诺奥运金罐为纯金;第二个是,有知情人透露庄晓岩的金罐不是在人民大会堂所领,而是事后补发,因此有人质疑其金罐是否被调包。

对于金罐的材质问题,奥运冠军张山告诉《望东方周刊》,由于健力宝集团向奥运冠军赠送金罐并不是从她这一届开始,因此当时大家都知道奥运夺冠后健力宝集团会赠送一个一比一的金罐子,“我记得当时告诉我们也是100多克一个纯金罐。”她说,“如果材质有什么疑问的话,肯定要把那个金字打个引号,否则也不会印象那么深刻”。她很肯定地告诉《望东方周刊》,“(当时说的)就是一个纯金金罐”。

钱红也向《望东方周刊》解释道:“我觉得他说的金罐肯定是按金子来赞助的,我印象中也是按金罐来给我们的,应该都是金罐”。不过钱红也表示,即便金罐是假的,自己也不准备向健力宝讨说法。“一个是我太忙了,真的顾不上。另外,我觉得它就是一个荣誉的东西,不会在意太多。”

钱红告诉《望东方周刊》,自己的金罐早已捐给可可西里了。

《望东方周刊》查询当时的新闻报道,其中表明健力宝向奥运冠军赠送的金罐价值4万元。

庄晓岩的律师陆光介绍说,如果按照现在奥运冠军手里金罐的材质来计算,在 当年也就几千块钱。

“金罐是补领的”

除了金罐材质的问题之外,由于庄晓岩的奥运金罐并不是在人民大会堂所领,因此也有人质疑其手中金罐是否被调包。

对此,《望东方周刊》通过对当年该事件的新闻图片进行辨别发现,片中奥运冠军的数量确实与文字报道中所提及的人数有出入,而且庄晓岩在随后的采访中也承认了自己的金罐并不是在人民大会堂所领。

庄晓岩回忆说,由于当年自己参加的柔道项目比赛结束较早,便与教练队友等早早回国等待召开总结大会。由于其他参赛队伍尚未回国,柔道队便组织全部成员前往青岛休养放松,因行程安排的原因,致使柔道队缺席了当年的总结大会,自己也没能亲自出席健力宝奥运金罐颁赠仪式。

庄晓岩告诉《望东方周刊》,当时尚在青岛的她是从总教练刘玉琪那里知道事后应该去找李宁补领。据她说,由于当时与李宁不十分相熟,还是在李永波的帮忙下才找到李宁,并从李宁处补领到了奥运金罐。在提到补领金罐时,庄晓岩告诉《望东方周刊》,当时自己是在李宁位于北京崇文区的一个办公点内领的。而且她说,当时供其挑选的金罐不止一个,“我当时挑了最漂亮的一个金罐,没想到现在是个破罐”。

由于时任女子柔道队总教练的刘玉琪已经不在人世,因此无法得知当初究竟是谁通知庄晓岩去找李宁领取金罐,对这一事情的详细经过也无从验证。但时任女子柔道队教练员的孟昭瑞向《望东方周刊》证实了庄晓岩的部分说法。

对于先前提到的为什么会在事件初期声称自己的金罐是在人民大会堂所领,而稍后又承认是补领一事,庄晓岩告诉《望东方周刊》,第一是因为事情确实久远记不太清了,第二则是因为自己的金罐是从李宁那里补领的,出于朋友以及对大家同是奥运冠军声誉的考虑,不想将其牵扯进来。

“诉讼主体肯定不止健力宝一家”

望东方周刊》,原来顾忌声誉不愿意弄得人尽皆知,但现在既然经到了这一步,即使是为了自己的名誉也一定要健力宝给个说法。她透露,在元宵节过后前往北京进行。

庄晓岩的律师陆光也表示,一直以来的态度都是希望能够通过非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有可能达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但如果真的走到诉讼那一步,即使是两败俱伤也没办法了。

陆光告诉《望东方周刊》:“这件事不光是健力宝和庄晓岩以及其他奥运冠军之间的矛盾。”

第8篇

在《诗经》研究中,关于"南"与"风"的关系,是二是一,各有所见,未有定论。愚见却以为"南"既非独立于"风"外,亦非包括于"风"中,而疑心"南"与"风",在春秋之时,音义俱同,只是用字有别。这里所要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章说:"汉代有所谓'四始'之说,论理应当是'南'、'风'、'雅'、'颂'四诗的各类首篇。但是不然,他们已经不知道有'南'了。"这种将"南"独立于"风"外的看法,实始于宋朝。苏辙《诗经集传》解《小雅鼓钟》"以雅以南",以二《雅》释"雅",以二《南》释"南",二者并立,"南"于是有独立于"风"外的新解。其后王质《诗总闻》则明确提出"南"为《诗经》之一体。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以为"《南》、《雅》、《颂》,乐名也",倡"南"独立之说。清人亦有主此说者,顾炎武《日知录》肯定"《周南》、《召南》,'南'也,非'风'也"。崔述《读风偶识》谓"《风》也,则列之于'风';《南》也,则列之于'南'",亦以为二者各自独立。近人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释四诗名义》,陆侃如、冯沅君《诗史》,张西堂《诗经六论》,皆主此说 (参见洪湛侯《诗经学史》)。 高亨《诗经今注诗经简述》则说:"'南'属于'风',不是自为一类。"这是《诗经》研究界的一般看法,都是沿用"六诗"("六义")、"四始"之例,将《周南》、《召南》归于《国风》,却未曾探讨何以将"南"归于"风"的问题。

宋人程大昌提出"古无'国风'之名"的问题,是很值得注意的。他在《诗论》中说:"其言曰《诗》有'南'、'雅'、'颂',无'国风',其曰'国风'者,非古也。夫子尝曰'《雅》、《颂》各得其所',又曰'《大雅》云',又曰'人而不为《周南》、《召南》',未尝有言'国风'者,予于是疑此时无'国风'一名。"程氏之所谓"古",倘指春秋早期,其说不为无据。从《诗经》作者,到季札及孔子,只说"南",都未曾以"风"言《诗》。《墨子兼爱下》云:"周诗即犹是也。"《墨子公

孟》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 百。"墨子称"周诗"称"三百",亦未言及"风"。《左传隐公三年》云:"'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左丘明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已在《左传》中以"风"取代"南"了。战国荀卿始称"国风"(《荀子大略》云:"《国风》之好色也")。《荀子儒效》云:"《风》之所以为不逐者,取是以节之也;《小雅》之所以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大雅》之所以为大雅者,取是而光之也;《颂》之所以为至者,取是而通之也。"古之所谓"四始"之说,当亦肇于荀子。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云:"《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总之,自孔子之后,说诗者多称"风"而不称"南"。难道真的像罗根泽先生所说的:"到荀子时代似乎将《南》忘了。" (《中国文学批评史》) 《论语阳货》云:"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荀子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怎能把祖师爷所强调的《南》给忘了。那么,《南》又怎样演化成《风》了呢?

在上古时期,"南"字和"风"字似乎可以通用,孔子沿用《诗经》时代的"南"字,而左丘明却改用"风"字。"南"与"风",形虽为二,义则为一,音亦近似。兹试为证之。

其一,就字义言之。"南"与"风"都含有乐歌之义。《小雅鼓钟》"以雅以南",毛传云:"南,南夷之乐曰南。"《礼记文王世子》"胥鼓南",郑玄注:"南,南夷之乐也。"朱熹《诗集传国风》云:"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于字义的解释虽未尽妥帖,却能抓住本义。《吕氏春秋音初》云:"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这则材料颇有趣,把有关"南"与"风"的附会和历史传说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南"与"风"的本义犹存。《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叙吴公子季札观乐,为之歌《周南》、《召南》,又为歌《邶》至《陈》十一国之乐。周、召当是周公、召公分陕而治之地,其地之乐称"南",正如金景芳《我与先秦史》所说的:"实际上,'二南'是根据周初周公、召公分陕而治,'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海按,语出《公羊传隐公五年》) 来的,从周公所主各国选的诗叫《周南》,从召公所主的各国选的诗叫《召南》。"(见《学林春秋》初编)依前后文意类推,十一国之乐自然亦可称之为"南"。《左传隐公三年》却说"'风'有《采蘩》、《采蘋》",所举二篇,皆在《召南》,而这里却称之为"风"。可见,《左传》所说的"南"与"风",原是一个意思,都指乐歌。"风"的词义也在变化,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论衡明雩》引《论语》风乎舞雩说,风,歌也。《大荒西经》太子长琴始作乐,风注,曲也。"后来又由歌曲藩衍出声教之义。即《诗大序》之所谓"风,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在"赋诗言志""断章取义"成风的战国后期,说诗者也就取"风"而弃"南",只保留经书里提及的《周南》和《召南》。字义的演化,促使"南"与"风"由一而分为二了。

其二,就字音言之。上古语音虽然已很难稽考,但从《诗经》的叶韵,还是可以推知"南"与"风"在上古读音相近乃至相同。《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龠不僭。"《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陈风株林》:"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鲁颂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南与钦、琴、音、僭、心、林叶韵。《秦风晨风》:"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邶风绿衣》:"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大雅烝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大雅桑柔》:"如彼溯风,亦孔之 ;民有肃心,荓云不逮。"(交韵)风与林、钦、心叶韵。从《诗经》叶韵的情况看,风与南同属一个韵部,可以断言,其音必定相近或相同。王力《汉语史稿》说:"先秦古韵分为十一类二十九部。"第二十七为"侵"部,包括《广韵》侵、覃、冬,又咸、东之半。按,"南",《广韵》那含切,覃韵,侵部;"风",《广韵》方戎切,东韵,侵部。显然,这里仍保留上古的韵部,却以中古音分韵。中古时期,虽然"南"在覃韵,"风"在东韵,但在先秦却属同类韵部,且极有可能是同音。侵部,其韵尾当是m,古为闭口韵。"风",王力《诗经韵读》 拟 读为piuem,并非铁定的事实。(行家李行杰兄认为是复辅音,当读plam。海按,这种拟读,与闽语"南"之读音lam相近。) 其演化轨 迹,由侵部转为冬韵,再转为东韵,无可置疑。从今天的读音看,我们还是可以获得一点参照数的。倘以"南"的今音(nan)为基准,犹可验知"风"在变化中与之同与异的现象。"风"字的构成,"凡"是音,今仍与"南"同韵(an)。"凡"旁之字,如帆、矾、钒、梵、汎等,也还保留本音,与"南"音协韵;有些带" 风 "旁的字,如 岚、渢、颿(帆)、楓(两读)等,也仍读"凡"音,保留较多的古音。《左传僖公四年》:"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旧注:"牝牡相诱谓之风。"已故张世禄老师讲古代汉语时,这里的"风"读"南",意如恋爱之"恋"。朱熹《楚辞集注》卷一《离骚》序末按语:"《风》则闾巷风土,男女情思之词。"便取其爱恋之意。今音比之古音,已经面目全非,而且还在演变,"风"已由东部(ong)转入耕部(eng),但循其蛛丝马迹,尚可推知,"南"与"风"上古读音必定相近或相同。

其三,就流变言之。诗是语言的艺术,作为意识形态,从字义到诗意,一经存在,就随社会的发展演变着。正如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所说:"其流遂广,其义遂变。"就《诗经》而言,各个时代在接受和传承过程中,不断赋予新的东西,在历史性的字词和意境中,赋予当代性的语义和内涵。所以,一部《诗经》在流传过程中,不同时代会作出不同的诠释。《诗经》时代是一种状态,诗用以表现自然感情;春秋后期到战国,进入理性时代,诗的感情被观念化了。从赋诗言志,到引诗说理,都说明这种流变过程。称之"南"或"风"的乐歌,多数为民间恋歌。而引诗说诗者却有意无意地赋予观念性的内涵。"南"字作为方位词,是比较稳定的,很难容纳新意。"风"则不然,这个字(词)极富于包容性,可以赋予许多新义。《庄子齐物论》所说"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说的是流动的空气,指的是自然现象,在流变中兼指一些社会现象,如指风俗、教化、感化、劝谏等等。很适合表现观念形态。所以自荀卿标举"国风"之后,说诗者只用"风"而不用"南"。《诗大序》说:"风,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便加进了不少说诗人的新观念。诗的生命正是在不断被曲解中得到延续的,"风"字的流变也就可以理解了。

关于"南"与"风",质而言之:"南"就是"风"。两字属于"通假"字。清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义假借"条云:"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古人有所谓"耳视而目听"(《列子仲尼》),上古之时,知识领域,多口耳相传,创造文字之后,一切记录,也因时空的易移,同一名物,常采用不同文字,保留了所谓"耳视"的传统,同音通用假借,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现象。阅读古籍,只得"依声求义"(王念孙《经义述闻序》)。为此,高亨先生编著了《古字通假会典》。董治安为该书所作《前言》说:"对于假借字,欲求其理解的正确、透彻,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探索其所借代的本字。"然而,由于代远年湮,许多通假字,很难求出它的本字。"南"与"风"通假,何者为本字?二字似乎都属假借字,即所谓"假借字与假借字通用"。那么,还能不能找到它们的本字呢?实在说,太难了。好奇,是人的天性。不佞突发奇想,怀疑其本字与"䜌"字有关。"䜌"字见于金文(颂鼎、虢季子白盘、䜌女鼎)。"䜌",《广韵》落官切,桓韵,元部。《说文》:"䜌,乱也。一曰治也,一曰不绝也。"在中伯壶铭文中演化成"孌"。孌,又作"

第9篇

中秋节过去三个多月了,吃过月饼的盒子还在那儿保存着。确实精美,舍不得撂的。也不知道送的人花了多少钱,听说好的要几百元呢!我是个普通的人,没有人送那么贵的月饼。送来的怕也至少得个百把块。我就想着,是不是盒子越漂亮月饼就越好呢?非也!当初吃的时候,没有一盒给人以惊喜,决没有当年那水晶、点心、酥饺、天鹅蛋之类的本地货给人留下的甜、酥、绵的美味。这天门口有收破烂的吆喝声,老伴不假思索地把那些漂亮的盒子提溜出去。我笑道,人家是收破烂的呀?老伴知我的意思,说这可不就是些破烂吗,留下能做啥?

当垃圾卖了即确可惜?

盒面印刷精美,或古色古香,或诗情画意,或亲情依依,若真是件艺术品,怕是很值几个钱的。只可惜画在装月饼的盒子上,吃的人并不在意。盒内里三层外三层。月饼用一层油纸裹着,油纸外是硬点的塑料壳盒,月饼一个一个的摆放在壳盒里。壳盒装在包装盒里。包装盒又有一个漂亮的套儿。套上还有个罩。不管从工艺还是从工序来说,都是值得珍惜的。

十多套盒子,收破烂的一称,说5公斤,给2块5毛钱。我责怪老伴,给人家算了。哎嗨,那收破烂的说,我也不是要饭的,白给我还不要呢!

都是这月饼盒闹的,让人不愉快了不是。

想着过去送月饼多简单,就是到铺子里现称现包,一张麻纸而已;要讲究点的,就是包好后再裹上一层马粪纸,上面盖张粉莲纸,纸上贴个红贴子,印着酥饺、水晶饼、天鹅蛋之类的名称和产地,然后用根纸绳十字交儿一扎,看起来四棱见线,古朴典雅。就这简单的包装,一点儿撂的也没有。吃了月饼,婆娘家的赶紧把马粪纸收拾了,说是铰鞋样要用的;小孩稀罕那张白纸,拿去写字。渗油了的麻纸,搭锅时可以点火。物尽其用到了极点。过去人把月饼叫点心,还真是一点心呢,一点一滴都在心上。

富平有两样很驰名的土特产,一是流曲的琼锅,二是庄里的合儿柿饼。记得小时候我们那儿每年过冬至会,就有推着爬山虎车卖琼锅的。车上放着一个大蒲篮,里头装着琼锅,有买主来,也是现称现包。也有顺手拿出一根来,走着吃着,给人一种豪豪爽爽的感觉。晚上有社戏,蒲篮边上插着一盏灯笼,吆喝着卖。自古道,有卖啥的就有买啥的,戏台子底下的琼锅生意很不错的。常常是连包也不用包的,三几个人一滩,看着戏吃着糖,美滋滋的。

再说柿饼,本就原始的生态式的加工,靠太阳晒得失了水分,由人一个一个地用手去捏,两个一合地压进缸里潮霜,之后便成了成品。过去乡下人把它当做口味东西,不太精心于包装,随便拿张甚至是小孩写过的仿纸裹住便是了。当然走亲访友也当礼品,充其量包张白纸而已。

在过去那种没有广告不善包装的年代,不管啥食品靠的是地方特色和产品质量。所谓地方特色,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桔”的那种绝无仅有,而质量则是地道越实越好,讲究的就是顺手便吃。而且也变于“先尝后买”,敢说“童叟无欺”的硬话。

第10篇

官场“雅贿”由来已久。

“雅贿”在明代臻于极致。明代书画是可以充当俸银的,既然可以充当俸银,自然也可以充当礼金。于是,书画成为官场交际的利器,“雅贿”蔚然成风。

明嘉靖时,奸相严嵩官居首辅,权倾朝野,又聚贿不止,时人谓之“钱痨”。他和养子严世藩雅好书画,于是下级官吏便穷搜宇内,投其所好。为了迎合严嵩父子,王世贞的父亲都御史王不惜“悬厚价”购买宋代画家的《清明上河图》,最后,花了1200两银子才买到,“遽以献”,却是一幅赝品,结果惹怒了严氏父子,身送西市。

按沈德符的说法是:“贪残中又带雅趣。”

晚清官场贪腐之风盛行,京官普遍受贿,并认为取诸地方和下级官员是理所当然。如盛宣怀想升为尚书,其心腹报告,摄政王载沣号称“极廉洁”,但其妻“八姑则专爱钻戒,两弟则既爱财,又爱马……只要派一可靠之人进京运动,一拍即合……”

清乾隆时大贪官和,素以“雅贿”著称。和作为乾隆身边的红人,本身即有万贯家财,所以,下面的官员行贿,根本不需要直接送钱,倒不是因为送钱不安全,乃是因和对银子根本就没有多大兴趣,倒是对古玩字画兴趣颇多。

收藏界人士透露,和府藏名画,价值过百亿。而和的这些古玩字画,又有相当一部分敬奉给了乾隆。乾隆对古玩字画钟爱如命。其宫中所藏古玩字画,可谓价值连城,为此,乾隆还专门组织编撰了一部传世古书画集《石渠宝笈》,其中收录之大部分古书画,如今已成拍卖市场之新宠,屡出天价。

和算不得奸臣,但却是大贪。和能成为乾隆的红人,关键在于其能投乾隆所好。而乾隆最好的就是书画古玩。

中国书协原副秘书长、著名书法家刘正成表示,当今中国的书画市场和收藏热的勃兴,主要不在于公众的收藏兴趣,而在于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和官员的需求。企业家投资书画,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炒作赚钱,二是给官员行贿送礼。

一本名为《谁在收藏中国》的畅销书称,当代中国贪官“收藏热”有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的贪官很“土”,只知道收藏现金,往往一出事就在他们家里搜出一大堆纸币或存折,通常是数数钞票就可以给他们定罪;

第二次浪潮出现在21世纪初,贪官们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他们除收藏现金外更偏重收藏美女,只要把他们从情妇的床上揪下来就可以“人赃俱获”;

第三次浪潮则是在中国文物市场勃兴以后,“精英化”的中国贪官们精通经济、“略输文采”,受贿不收现金,只收文物。这种变化的好处是回避了直接的钱权交易概念,一旦东窗事发,文物的价格无法准确衡量,不容易定罪。假若不出事,收藏文物也是保值升值的最佳选择。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购藏、买卖古玩字画,已成当今不少官员聚敛财富的重要手段。

落马官员江西省原副省长有一支“特别能赚钱的笔”,他跑到哪里写到哪里,也不管写的内容是什么,他大笔一落,钞票就会滚滚而来。

据报道,在江西为官数载,南昌市不少酒店、商场、夜总会、汽车站、药铺等“露脸”的企业,纷纷上门请题写招牌,或制成金字或制成霓虹灯炫耀。一时间,的题字几乎随处可见。每题写一个牌匾,有关单位要送数千到数万元不等。

为此,江西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则顺口溜:“东也胡,西也胡,洪城上下古月胡;南长清,北长清,大街小巷。”

也是如此。在广西南宁市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这位“成大主席”的题字、商匾,他的“墨宝”少则千元,多则万元,开始在南宁市区,后来扩展到县城。

、东窗事发,南昌市和南宁市都先后掀起了商家铲字的热潮。

像、这样“爱好书法”的官员,在国内并不罕见,且有愈来愈多之势。

在安徽省原副省长、安徽省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等6人的赃物拍卖会上,在字画拍卖环节一位“明星”买家对记者说,他是做企业的,快过年了,免不了要到业务单位和管理部门看看领导。“现在很多领导喜欢字画收藏,从拍卖会上买些字画,特别是有背景人的收藏,省事又讨领导喜欢,何乐而不为?”一些参加竞拍的合肥市民也表示,竞拍赃物是因为“快过年了,买一件古董回去送给领导……”

曾几何时,古玩店和拍卖行一度成为官员“洗钱”的场所。

业内人士透露,古玩店有自己的“洗钱”流程。“关系官员”把收到的古玩字画(不论真假)放在古玩店或拍卖行代售,送礼者再以真品价格买下。古玩真假难辨,市场价格弹性极大;新艺术品的价值判断主观性极强。正是基于此,古玩艺术品以其容易变现又相对隐蔽的特点,成为高端贿赂的“新宠”。

如果遭遇调查,官员往往以一句“我以为是不值钱的赝品”瞒天过海。

学者吴思在《潜规则》一书中写道:清朝末年,京城“雅贿”之风极盛,当时琉璃厂多数古玩店已沦为行贿受贿的掮客,而官员们则把自家文物放在古玩店由其代售,送礼者掏大价钱买了再送给官员。双方不提一个钱字,大把黄金白银却源源不断地通过古玩店流进官员腰包。

除了直接从古玩店买进卖出的方式外,“雅贿”的另一个更为光明和公开的方式,就是通过拍卖行公开拍卖。

对这些古董商来说,拍卖会也是他们重要的拿货渠道之一。

古玩店老板的经验是,如果看到一个他们感觉明显不入流的物件,结果鉴定机构给出的鉴定是品相极好,或者拍卖的起拍点明显不符合实物价值,基本上他们就应该起身走人了。

“最后往往是有人以明显高于实物的价格把这个所谓的古董拍回去,谁也不知道这东西是谁卖的,又是谁买的。”一位拍卖行人士如是表示。

看起来很神秘的拍卖过程,其实流程并不复杂。曾写过官场“雅贿”的畅销书作家浮石说,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送礼人把一件文物,通常是不值钱的赝品,通过熟人获得专家或鉴定机构的鉴定书,再和拍卖行“合作”把它当作真品拿上拍卖会。

“关键的一个步骤是,送礼人会把这个赝品的产权确定成收礼人的,再找另外一个人把它以真品的价格拍下来,对拍卖行当然要给好处费,而收礼人就貌似合法地获得了一大笔拍卖款。”

这种以拍卖行为中介的方式,其实跟古玩本身已经没有了关系。当作道具的赝品可能只在拍卖的当天展示一下,就又被摆回了原来的店铺里。“所有这些复杂程序的设计,都是为了对抗第三方的监督,某种程度上,更类似于洗钱。”

浮石认为,比起收取一个本身就价值昂贵的古董来,这种做法更顺理成章,更不容易被揭穿。

“雅贿”是门很深的“学问”。熟悉官场运作的人士介绍说,首先要了解收礼人喜欢什么,是喜欢字画,还是喜欢古玩;是喜欢黄花梨的笔筒,还是喜欢红木的笔架。总之,要投其所好。

其次,绝不能送太笨重的物件,要保证双方能够轻松交接。最好是体量不大,价值很大,“低调的奢华”。

收礼人的心理很复杂,但古玩字画常常能够满足收礼人的各种需求:精神需要、收藏欲望、保值增值、安全隐蔽。古玩,简直是一种天生的官场“雅玩”。

行内人士表示,如果不懂得“雅贿”学问,没把握好对方的心理,有可能把好事办成坏事。

赖昌星曾说:“制度条例再好我也不怕,最怕的是领导干部没有爱好。”一语道破天机。

正因如此,以前群众老抱怨,官员都是些技术型官员,而现在,官员爱好越来越多。商界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一个商人来说,他最大的精力不是花在如何找钱上,而是花在如何培养领导的爱好上,而且,“现在不少官员,爱好越来越高雅了,太俗的没兴趣,也怕出事。所以,字画古玩能投其所好。”一位熟悉官场的老板对记者如是说。

一位书画界资深人士透露,现在官员的腐败,相当一部分都已不再是直接收受钱物,而是收受古玩字画。但由于中纪委有新的规定,官员不得收取古玩字画,故又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并不直接出面收受古书画,而是由亲友出面,或者以开设文化传播公司的形式从事书画艺术品交易。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官员洗钱的潜规则。

一位有过“雅贿”经历的老板对记者表示,“领导一般不会直接跟你提钱的事,但却在闲聊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表示,他比较喜欢某某书画家的字画,而这些书画家,一般均是价格昂贵者。”

老板一经暗示,立即照办,但等到他将字画馈赠与领导时,领导又会故作愤怒地说:“谁让你拿来的?我那次也就是说说,人家的字画这么贵,我能随便要吗?你可不能这样办事!”

老板很为难地说:“这个这个,你看我不拿都拿了,这玩意我也看不懂,拿着也是浪费,你看……”

领导假装一脸无奈和不悦:“哎,既然这样,那我就暂时替你保管吧,但一定下不为例!”

搞定,成交,老板大悦。

老板笑着说,这种事在官场已成惯例。

不仅如此,“雅贿”还成为当今官员升迁的一大招数。

记者所熟知的某省一位年轻官员兼书法家,大学博士尚未毕业,即挂职任某市中级法院副院长,任职期间,该人士频频进京活动,并获得在党校学习的机会。据传,此人进京活动的手段之一即是,向相关官员赠送价值不菲的特供礼品,主要是名家书画作品。通过运作,此人于3年之后,迅速升迁。

据悉,该人士收购字画的经费,一是来源于自身贷款所得,二是来源于当地企业“敬献”。而其升迁之后,再反过来为出资的当地企业谋取一定的政策好处。

业内人士表示,诸如此类书画家,在当今不在少数,其大多是通过书画晋升仕途,而获得仕途之后,再通过其仕途身份,大量出售自己作品。“等于是通过艺术之外的权力来获得其在艺术界的话语权,这已经成为当今官场和书画界的一种潜规则。”

然而,“凡是值钱的,都有可能造假。”这就使得不少官员所获得的“雅贿”礼品,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赝品。一是由于官员本身不懂行,二是由于文物鉴定十分复杂,难以鉴别真伪。

但该人士也表示,“正是由于难以鉴别真伪,故给官员受贿程度的认定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雅贿”文物经过环环周转、层层过滤而变现,这个过程已经在一次次实践中衍生出了日渐完整的“产业链”。

为“雅贿”变现服务催生出了一系列的古玩店和拍卖行,类似的还有“专营虫草、燕窝、虎骨酒回收代售”的保健品店。而一些烟杂店门口树一块不起眼的硬纸牌:回收名烟名酒,也成了社会默认的“行规”。这些半地下业务也会常因某些特定事件受到有关部门打击,但总体看,生命力仍然旺盛。

要消灭贿物“创新”及变现的产业链,必先杜绝官员收大礼。而怎样杜绝官员收礼?反腐问题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等学者认为,官员财产申报是“终极反腐”措施,是一种制度化反腐的要求。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纪检监察学会副会长任建明甚至把推行官员财产申报称为一场“革命”,并已在一些地方进入进行时。

有人提出,公示家庭财产可从新被列为后备干部的官员、新被提拔的官员起步,这样可减少阻力,推动变革。

“双新”,或是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的突破口、消灭“雅贿”灰色产业链的第一步。

第11篇

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对我来说,知识就是幸福。有了知识,你就可以区别真理和谬误,可以分清高尚与渺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名著知识点九年级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艾青诗选》作者简介(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风格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经典名言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5.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6.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水浒传》主要内容《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九纹龙史进因为得罪了官府,被人告发,出于无奈,只得投奔外乡。后来碰到了一个下级军官鲁达,二人在酒楼谈天,得知酒楼卖唱父女受当地恶霸郑屠的欺凌,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上门去,三拳打死了郑屠。事后弃职逃亡,转去五台山出家,法名“智深”。

鲁智深受不了佛门清规戒律的约束,寺中长老只得介绍他去东京(开封)大相国寺看管菜园。在此期间,他在偶然的情况下结识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当朝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贪恋林冲妻子的美貌,设计陷害林冲,诬陷他“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幸亏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才得以化险为夷。林冲发配沧州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个当保正的晁盖,得知奸臣蔡京的女婿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便由吴用定计,约集了其他七名好汉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杨志丢了“生辰纲”,不能回去交差,就与鲁智深会合,占了二龙山。

郓城有个好汉叫宋江,他的情妇阎婆惜与人私通。在探知宋江与梁山强盗有来往后,她百般要挟。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逃奔小旋风柴进庄上,结识了武松。武松与宋江分手后,在景阳冈上打死猛虎,成了英雄,之后去阳谷县当了一名武官,碰巧遇见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可是他的嫂子潘金莲却不守妇道,趁武松外出,私通西门庆,毒死武大。武松归后察知其情,杀了二人,给兄长报了仇。事后他被发配孟州,结识施恩,醉打蒋门神,怒杀张都监全家,也转去投二龙山安身。

宋江与武松分手后,到了清风寨寨主花荣那里,不久被父亲召回,因被人告发,发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题“反诗”,又被判处死刑,幸得梁山弟兄劫法场救出。宋江执意要回家探父,又屡遭危险,终于上了梁山。

随后,经过三打祝家庄,出兵救柴进,梁山声势甚大。接着又连续打退高太尉三路进剿,桃花山、二龙山和梁山三山会合,同归水泊。而后,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卢俊义经历几多曲折也上了梁山。梁山义军大破曾头市,又打退了朝廷几次进攻,其中好些统兵将领也参加了梁山聚义。最后,梁山共招募了一百零八个好汉,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对梁山义军越 战越勇的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招抚。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协思想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统治者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辽、征方腊。连年的战事,弄得一百零八条好汉最后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然而,就是这些幸存者也未能逃脱接踵而至的厄运。统治者眼见梁山好汉们势孤力单,便在封官赏爵后不久,对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卢俊义被分别用药酒、水银毒死,李逵又被宋江临死时拉去陪葬,吴用、花荣也在蓼儿洼自缢身亡。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样被扼杀了。

主要人物宋江主要人物之一,字公明,山东济州府郓城县人。他排行第三,身体黑矮,有孝名,为人仗义疏财,人称孝义黑三郎。他广泛交结英雄豪杰,且好行方便,每每排难解纷,扶困济危,在江湖上威信极高,被人尊为“及时雨”、“呼保义”,作品写他是天魁星临凡,天罡地煞星之星主。

原在郓城县做押司,晁盖等劫生辰纲事发,他仗义前往报信,后为不致暴露与他们的关系而杀阎婆惜,逃避在外,闹青州后带人马投奔梁山。闻父病故回家奔丧,被官府捉拿,刺配江州.因醉后题反诗被判死刑。众好汉劫法场将他救上梁山。他团结弟兄。带领义军打了不少胜仗。晁盖牺牲后,被推为梁山泊寨主。接任后进一步标榜忠义,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明确提出“替天行道"的口号。

在他的领导下,义军队伍不断壮大,不只打击土豪劣绅,还冲州撞府,一再粉碎朝廷军事围剿。取得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重大胜利。但他受封建思想影响甚深,不反皇帝,对统治者有幻想,在关键时刻妥协动摇,通过私访李师师.纵放高太尉,贿买宿元景,主动争取招安,把义军引向绝路。受招安后被利用去征辽和平方腊等农民起义,梁山头领“十去其八”.他自已被高俅一伙毒死在楚州安抚使任上。这一形象颇为复杂,他不满滥官当道的社会现实,同情被压迫者。并在具体遭际中成为义军领袖;他又恪守忠孝等封建道德,向往封妻荫子,青史留名。这一矛盾贯串他的一生。

晁盖绰号:托塔天王性格特点: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虚怀若谷,耿直真诚;重情重义,刚正不阿。主要事迹:攻打曾头市人物简介: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七星入伙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中毒箭身亡。

卢俊义绰号:玉麒麟人物简介:北京城里的员外大户,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双。被梁山泊吴用用计骗到梁山,卢俊义与梁山英雄大战,不敌而逃,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卢俊义不愿在梁山落草为寇,乘机逃走。

回到北京城,妻子贾氏却与管家李固做了夫妻。卢俊义同时亦被官兵捉拿,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石秀独力劫法场,救出卢俊义,杀了奸夫淫妇。卢俊义投奔梁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受招安后卢俊义被封为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后被高俅用药酒毒伤,不能骑马,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

林冲主要人物之一,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生得豹头环眼,燕领虎须,绰号豹子头。作品写他是天雄星临凡。

他武艺高强,不满滥官当道的黑暗现实,常有本事抱负不得施展的感慨,而注意交结好汉,表现其英雄本色。但教头的优渥、美满的家庭生活,也形成他温厚、隐忍和怯于反抗的性格。其妻在岳庙进香时被人调戏,他闻讯赶到举拳要打,认出是本管太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还对人解说:“不怕官,只怕管,怕高太尉面上不好看,权且饶过。”虽对陆谦等爪牙敢于刀刃相见,但为维护自己地位,不肯得罪上司,一忍再忍。高俅为满足其子淫欲,设宝刀计将他刺配沧州,暗嘱解差半路谋害,必欲置之死地。他负此不白之冤,尚指望挣扎着再回东京,野猪林里鲁智深把他从棍棒下救出,他因此为解差求情,到沧州后,先守天王堂,后看草料场,安心于囚徒生活。高俅又派入至沧州,与管营、差拨台谋火烧草料场,要把他烧死,他由于草屋被雪压塌暂避山神庙,才幸免于难。在被迫害得家破人亡,忍无可忍,退无可退的情况下,才挺身而起,杀了高俅的爪牙,雪夜上梁山。从血泊恨海中站立起来的林冲,思想性格都发生很大变化,义无返顾地投身于义军行列。上梁山后,他火并了嫉贤妒能的原寨主王伦,为梁山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是义军马军五虎将之一,在对敌斗争中奋勇冲杀,立了许多战功,在反招安的斗争中,也有较清醒的头脑。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后,他于征方腊回来,患风病瘫了,病故于杭州六和寺。

吴用绰号:智多星性格特点: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主要事迹:智取生辰纲人物简介: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

李逵主要人物之一,山东沂州沂水县人,绰号黑旋风,小字铁牛,作品写他是天杀星临凡。是个黑凛凛大汉,一头蓬松黄发,脸上长满髭须,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其兄与人家做长工,他因为打死人逃到江州傲小牢子。

他无家无业,赤贫的生活环境和闯荡江湖的经历,造就了他对统治阶级的仇恨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藐视官府、封建律条和秩序,声称:“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劫法场后宋江提出上梁山时,他第一个响应,叫道。“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上山后作战英勇,以杀敌为乐,甚至睡梦中也斧砍高俅等奸臣,醒了还大叫“快当!”他爱憎分明。忠于义军事业,每以“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自称,把自己和山寨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容损害山寨利益。他不满“原是山寨里人"的公孙胜听从师父的话隐居不出,半夜越墙“砍”了罗真人.还欣喜除了一害。听说宋江骗娶刘太公之女,便砍倒杏黄旗,要杀宋江,后经对证是歹徒假冒。便公开认错,并杀歹徒,救回刘女。他一再提出“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主张,最激烈地反对招安。菊花会上,他高叫“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大闹忠义堂。陈太尉来梁山招安,他撕毁诏书,痛打来使.公开辱骂皇帝.正是由于他和其他头领的反对,延缓了义军失败的时间。受招安后,又再三要求杀回梁山泊。征方腊回来,他到润州任都统制,得知朝廷赐宋江毒酒,再次进言“哥哥,反了罢!”但已晚了,他自己也喝了宋江给的毒酒。他是封建势力的死对头。

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主要事迹: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人物简介:本名鲁达,因为他关西人,又有镇关西的外号,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步军头领第一名。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播。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而死。

武松主要人物之一,山东清河县人。排行第二,人称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逃避缉捕,改为行者打扮,故亦称“行者武松”.作品写他是天伤星临凡。他身长八尺。一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靠卖炊饼的哥哥武大抚养长大。因酒后伤人逃到柴进庄上,躲避一时。在回乡探兄路上,于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因此远近闻名,阳谷知县参他做了都头,并在此与哥哥相逢。当他去开封为知县送赃银时,武大被西门庆与嫂子潘金莲毒死,他为报兄仇,在去县衙告状不准的情况下,借谢邻请酒取得真实口供,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然后到官府自首,被断配孟州。在孟州帮助施恩夺回被蒋门神霸占的快活林酒店,蒋的后台张都监、张团练设计将他捉了作贼。血的事实教育了他,怨怒之情化为惊心动魄的反抗行动,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杀了蒋、张等十九口,蘸血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不再向官府投案,而是先上二龙山,后归梁山泊,投身武装反抗的行列。在反击官府围剿和攻城夺府的战斗中,他勇敢坚定,是义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他反招安,指责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后他在征方腊时被包道乙砍断左臂,不受封诰,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杨志绰号:青面兽性格特点:精明能干、粗暴蛮横主要事迹: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人物简介:客籍关西,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

燕青绰号:浪子简介:是三十六天罡星最后一名。原为北京人氏,自幼父母双亡,在卢俊义家中长大,吹箫唱曲样样能行,射箭发镖百步穿杨,人称“浪子燕青”。卢俊义被吴用诓走之后,管家李固与卢俊义之妻贾氏勾搭成奸,霸占了卢的家财,又将燕青赶走。卢俊义回家后,李固又向大名府告发卢俊义私通梁山、题藏头反诗之事。卢俊义被下狱,李买通了董超、薛霸,要他们二人杀了卢俊义。当董、薛正要下手之际,燕青赶来将二人射死。卢俊义被判死刑之后,燕青又与杨雄上山报信,引来宋江大队人马,在法场救下卢俊义,一同投靠了梁山。宋江元宵节上东京面圣受招安,暗通名妓李师师。燕青吹得一口好箫,和李师师拜为姐弟,面见宋徽宗,传递梁山消息,为宋江受招安立了大功。招安后,燕青预感长此不会有好结果,便独自离去,功成身退。

孙二娘外号:母夜叉简介:张青之妻。在孟州道十字坡与张青开酒店卖人肉,专干杀人夺货的勾当。武松被发配到孟州路过十字坡,险些遭到孙二娘的毒手。武松假装喝醉酒捉住了孙二娘,张青求饶,武松遂与张青、孙二娘夫妇相识。孙二娘后来跟随张青上了梁山,主持梁山西山酒店,迎来送往,打探消息,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条好汉。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孙二娘阵亡。

戴宗绰号:神行太保简介:吴用至友,江州两院押牢节级,通道术,腿缚两个甲马,日行八百里,夜行一千里,人称神行太保。江州劫法场后上梁山,为山寨总探声息头领。

第12篇

一、九九表。

这个“九九表”横行分六栏书写,并不按照数字九、八、七、六等顺次分栏,竖列不对齐。

九九八十一 [八九]七十二 七九六十三 六九五十四 五九卌五 四九卅六

三九廿七

二九十八

八八六十四 七八五十六 六八卌八 五八卌

四八卅二

三八廿四

二八十六

七七卌九

六七卌二

五七卅五 四七廿八 三七廿一

二七十四

六六卅六

五六卅

四六廿四

三六十八 二六十二 五五廿五 四五廿

三五十五

二五而十

四四十六

三四十二

二四而八 三三而九 二三而六

二二而四

一一而二

二半而一

凡千一百一十三字

6-1

与过去发现的“九九表”不同,这个表多了“二半而一”一项,这实际上已经是小数运算。最后说“凡千一百一十三字”,是表中所有的乘积之和。整理者说,同出的木牍中还有类似的“九九表”,文末也写有“凡一千一百一十三”,可见这里的“字”字是衍文。

值得注意的是,这张秦代的九九表与我们所见到后世的九九表形式不同。在湖南张家界古人堤东汉遗址出土的一张九九表残文作:

……

七……

六七卌二 ……

四五廿

七九六十三 六八卌八 五七卅五 四六廿四 三五十五

六九五十四 五八卌

四七廿八 三六十八 二五如十

五九卌五

四八卅二 三七廿一 二六十二

四九卅六

三八廿四 二七十四

三九廿七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我们在整理古人堤简时曾指出,这种式形的九九表,曾在楼兰文书中见到过,那是写在两张残纸上的九九表,为斯文赫定发掘,孔好古编号为C.P.22.15和C.P.22.16,[2]我做过复原,应为以下形式:

九九八十一 八八六十四 七七四十九 六六三十六五五廿五 四四十六 三三而九 二二而四 一一而一

八九七十二 七八五十六 六七四十二 五六三十 四五廿 三四十二 二三而六 一二而二

七九六十三 六八四十八 五七三十五 四六廿四 三五十五 二四而八 一三而三

六九五十四 五八四十 四七廿八 三六十八 二五一十 一四而四

五九四十五 四八三十二 三七廿一 二六十二 一五而五

四九三十六 三八二十四 二七十四 一六而六

三九廿七

二八十六

一七而七

二九十八

一八而八

一九而九

两种形式的九九表,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完全没有按照数字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的倒阶梯形格式分列,其次是后者没有“二半而一”一项。按照目前已经看到的里耶简的形制而言,如果要做成可以书写后者形式的比较宽大的木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另一方面,象后者一样的倒阶梯形格式,清晰,醒目,便于查检,先秦与秦的学者应该早就在这样使用九九表了,不会迟至东汉才创造出这样的排列形式。由于后者书写起来需要较大空间,因此,我们推测,里耶九九表是一种可以随时查检的便携本。

二、迁陵邮路里程表。

里耶简牍中发现大量记有“迁陵”字样的文书,而且从这些简牍的性质看,都是应当保存在迁陵县廷的文书及副本,考古发现的里耶战国古城,有完整的城墙、护城河轮廓,应当就是当时的迁陵县治,并沿用至秦末。《汉书·地理志》属武陵郡,今湖南省保靖县城关仍名迁陵镇,境内之四方城有汉代城址,是汉代的迁陵县治。里耶简中还发现了过去不为人所知的秦代的洞庭郡的建制,迁陵正是洞庭郡的属县。里耶简的主要内容就是各类行政文书,秦代中央政府的行政文书,由咸阳送到洞庭郡,再由郡以次传送属县,到达迁陵,迁陵丞办理处置或再下发。这些文书主要是通过邮置传递的。

1、迁陵以邮行

洞庭。

6-2

2、鄢到销百八十四里

销到江陵二百卌里

江陵到孱陵百一十里

孱陵到索二百九十五里

索到临沅六十里

临沅到迁陵九百一十里

千四百卌里

16-52

16-2是邮路里程简,记录从鄢到迁陵的邮程的距离,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邮置系统里程核定表,里程表是为统计邮人行书工作量、考核地方行政文书传递速度而设定的。这种里程表,过去在西北长城沿线出土的简牍中曾有发现。居延新简和敦煌悬泉汉简也都有类似的邮程表:

长安至茂陵七十里,茂陵至茯置悉卌五里,茯置至好止七十五里,好止至义置七十五里,月氏至乌氏五十里,乌氏至泾阳五十里,泾阳至平林置六十里,平林置至高平八十里,媪围至居延置九十里,居延置至枼(左从角)里九十里,枼(左从角)里至胥(左从彳)次九十里,胥(左从彳)次至小张掖六十里,删丹至日勒八十里,日勒至钧著置五十里,钧著置至屋兰五十里,屋兰至氐池五十里。

居延新简(EPT59·582)(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文物出版社,1991年)

仓松去鸾鸟六十五里,鸾鸟去小张掖六十里,小张掖去姑臧六十七里,姑臧去显美七十五里,氐池去觻得五十四里,觻得去昭武六十二里府下,昭武去祁连置六十一里,祁连置去表是七十里,玉门去沙头九十九里,沙头去干齐八十五里,干齐去渊泉五十八里。·右酒泉郡县置十一·六百九十四里。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60号(胡平生、张德芳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这种里程表,皆与行书制度有关。云梦睡虎地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行书》律规定,对传递的文书必须立即传送,不得稽留,否则将依法论处;文书传递中必须登记发文、收文的起迄“日月夙暮”。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行书律》云:“邮人行书,一日一夜行二百里。”汉承秦制,我们相信这一制度原本就是秦人的办法。《行书律》还规定了邮置的布局:

十里置一邮。南郡江水以南,至索南水,廿里一邮。

一邮十二室。长安广邮廿四室,敬(警)事邮十八室。有物故、去,辄代者有其田宅。有息,户勿减。令邮人行制书、急书、复,勿令为它事。畏害及近边不可置邮者,令门亭卒、捕盗行之。北地、上、陇西,卅里一邮,地险陕不可邮者,得进退就便处。邮各具席,设井磨。吏有县官事而无仆者,邮为炊;有仆者,叚(假)器,皆给水浆。

这些法律条文加上邮程表,就充分反映了秦汉时期全国范围内的非常发达、完善有效的邮置网络:在关中人口稠密地区十里一邮,在南郡长江以南人口较少的地区二十里一邮,北地、上郡、陇西等人口稀少的地区则卅里一邮,地势险恶逼窄不宜设邮的地方,距离可以或更远一些或稍近一些,在合适方便的地点设邮。每一邮有十二家人,长安广邮有二十四家人,警事邮下有十八家人。邮有邮舍,有田地,可供邮人家庭住宿、耕作,专职负责传送公文书,不得从事其它职业。如果邮人死亡或离去,替代者充当邮人,则同时占有其田地房屋。在有危险的地区和边境地区不能设立邮置的地方,由门亭的两名亭卒亭父和求盗负责传送文书。邮置有供给饮食的设施,有井,有磨,对往来公干的官吏没有仆从的,邮为他们做饭;有仆从的,将炊具借给他们使用,都要供给饮水。邮置系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发达的程度,而行书效率,即公文书上行下达的速度是国家机器运转的绝好体现。里耶秦简让我们看到,当时的文书传送机制及邮置系统运作的实际情形。即使在今天也是十分偏僻的里耶,秦人“以邮行”的行政文书,都及时地传达到了最基层。

三、水漏时刻。

里耶简中有许多使用水漏计时的记录,引起了很多讨论。

3、或遝(?)廿六年三月甲午,迁陵司空得(无彳旁)、尉乘、

卒算簿

廿七年八月甲戌朔壬辰,酉阳具狱,狱史启敢

启治所狱留,敢言之,封迁陵留。

8-133 A

八月癸巳,迁陵守丞從(彳为阝)告司空主,听书从事

起行司空。

八月癸巳水下四刻,走贤以来。行手。

8-133 B

4、卅三年二月壬寅朔[朔]日,迁陵守丞都敢言之。令曰:恒以朔日上所买徒隶数。·问之毋当令者。敢言之。

8-154 A

二月壬寅水十一刻刻下二,邮人得行。

圂手。 8-154 B

这两件文书都用漏刻计时。除上引二例外,里耶简中还有“四月癸丑水十一刻刻下五”(8-156)、“囗月癸丑水十一刻刻下九”(16-5)、“三月癸丑水下尽”(16-5)、“七月癸卯水十一刻刻下九”(16-5) “甲辰水十一刻刻下者十刻”(16-9)、“八月壬辰水下八刻”(9-984)等例。李学勤先生认为,“水十一刻刻下若干”与“刻下若干”两种格式,后者略去“水十一刻”等字,所记漏刻皆指白昼,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漏制,即将一昼分为十一刻,刻于漏壶箭上,视箭沉下几刻,与汉代“昼夜百刻”的漏制比较,是很原始的。张春龙等将“水十一刻刻下若干”理解为大刻下有小刻,认为秦时漏壶分为十二刻,每刻再分为十刻,则一刻相当于现在的二小时,每小刻为十二分钟。另有简文记“夜水下四刻”,如果漏壶有昼夜之别,则当时记时的最小单位相当于今天的六分钟。张文还推测说,秦时漏壶设置可能更复杂。汉时分昼夜为百度,一刻合今天十四分十五秒,较里耶秦简原始得多;汉哀帝建平二年改为百二十度,与里耶简相合。不知何故,秦较精确的计时方式在西汉初年未得承继。我们认为,“水十一刻刻下若干”不能理解为大刻下有小刻,否则无法解释前面的大刻都是“水十一刻”,但是一昼夜十一刻又过于粗放,似乎不能发挥应有的计时作用。根据张春龙等的文章提供的“夜水下四刻”的线索,在敦煌悬泉置出土的一枚永初元年(107年)东汉简中也有“十二月廿七日甲子,昼漏上水十五刻起”的文字,我们推想,滴漏大概是分白昼、夜晚分别计时的。这里可能是白昼、夜晚各十一刻,一昼夜二十二刻。这样,一刻约相当于今1小时零5分,假设按现在的6点为白昼的起始的话,白昼、夜晚各十一刻与现在时间大约对应如下。

白昼:

刻一

刻二

刻三

刻四

刻五

刻六

刻七

6:00-7:05 7:05-8:10 8:10-9:15 9:15-10:20 10:20-11:25 11:25-12:30 12:30-13:35

刻八

刻九

刻十

刻十一

13:35-14:40 14:45-15:50

15:55-17:00

17:05-18:10

夜晚:

刻一

刻二

刻三

刻四

刻五

刻六

刻七

18:10-19:15 19:15-20:20 20:20-21:25 21:25-22:30 22:30-23:35 23:35-0:40 0:40-1:45

刻八

刻九

刻十

刻十一

1:45-2:50

2:50-3:55

3:55-5:00

5:00-6:00

里耶简所记时刻与现今时间可大约换算如下。

水十一刻刻下二 —— 7:05-8:10

水下四刻 —— 9:15-10:20

水十一刻刻下五 —— 10:20-11:25

水十一刻刻下九 ---- 14:45-15:50

水下八刻

---- 13:35-14:40

水十一刻刻下者十刻 ---- 15:55-17:00

水下尽

---- 18:10

这些时间中,“二月壬寅水十一刻刻下二”(7:05-8:10)比较偏早,不过这件“水十一刻刻下二,邮人得行”的文书是由迁陵守丞发出的文件,所以这个时间是出发时间,不是抵达时间,邮人赶早出发送信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其他都是官衙正常的办公时间,有文书的收发很是合乎情理。张春龙等的文章里所说“夜水下四刻”,大约相当于今21:25-22:30,不知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也许是比较紧急的文件,漏夜送达。

四、迁陵丞郄(诘)之启陵。

里耶简中有一种迁陵官吏“郄”下级官吏的文书,有助于我们了解秦汉时期上级对下级的领导督察机能。

5、卅二年正月戊寅朔甲午,启陵乡夫敢言之,成里典、启陵邮人缺,除士五(伍)成里匄、成,成为典,匄为邮人。谒令、尉以从事,敢言之。

8-157 A

正月丁酉旦食时,隶妾冉以来。 / 欣发。

正月戊寅朔丁酉,迁陵丞昌郄(诘)之启陵,廿七户已有一典,今有(又)除成为典,何律令?

應(应):尉已除成、匄为启陵邮人,其以律令。/ 气手。/ 正月戊戌日中,守府快行。 壬手。

8-157 B

这件文书的文字及书写有三处需要解释。一处是“郄”字,即“郤”,《中国历史文物》误印为通假作“却”,右旁应为双耳,误写作单耳。我们认为,“郄”应读为“诘”。上古音“郄”为溪母铎部字,“诘”为溪母质部字,声音相近。“诘”,是诘问、诘难之意,先秦、秦汉文献中,其例甚多,兹不赘举。上级官吏对下级官吏上报的文书有疑问而提出质询,又有诘问“解何”的形式,在汉代官文书中也经常可以见到。《汉书·匡衡传》:“案故图,乐安乡南以平陵佰为界,不从故而以闽佰为界,解何?”《敦煌悬泉汉简释粹》:214号:“广至移十一月穀簿,出粟六斗三升,以食县泉厩佐广德所将助御效穀广利里郭市等七人,送日逐王,往来三食,食三升。桉(案)广德所将御稟食县泉而出食,解何?”也许汉代公文中的诘问“解何”的质询之制,也是由秦代文书制度的“诘之”形式沿袭下来的。

第二处是“应”字,在这里写作“應(广为疒)”,我们怀疑,“应”是启陵乡啬夫的名字,又见于 16-9 ,“启陵乡应敢言之”,不过写法略有差异,作“應(心为十)”。这里说“應(应)尉已除成匄为启陵邮人其以律令”,“应”,是对启陵乡啬夫的称谓,下面是告诉“应”的话,也就是对启陵乡啬夫应的报告的批复。

第三点是文书内容书写与阅读的顺序。在木牍B面,我们排在第一行的话,原来在最后一行。但是,从时间上看,“正月丁酉旦食时,隶妾冉以来。”应该是紧接着正面书写的。这种书写形式,只要看看8-134、8-152等即可一目了然。我们下面谈到其他文书时还要讨论木牍背面文字书写和阅读顺序的问题。这个文书包括几个内容:

(1)秦始皇卅二年正月十七日由启陵乡啬夫上报迁陵县丞说,成里里典和启陵邮人缺,提拔成为成里里典,士伍匄为邮人,请县令、县尉核准。

(2)正月二十日旦食时,隶妾冉将上述内容的信带交到县府。这份文书经“欣”手打开。

(3)正月二十日当天,迁陵县丞昌发文提出质问说,[成里]一共二十七户,已经有一个里典,为什么又设一个里典,有什么律令为依据?

(4)接下来,对启陵乡啬夫应的批复说:县尉已批准提拔成、匄为启陵邮人。文书由“气”经手。

(5)正月二十一日日中,迁陵县守府以快件发出。由“壬”经手。

这件文书使我们看到秦代基层官吏任命的情形。其中一个问题是,迁陵县尉的职权、迁陵丞昌与尉的关系。《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启陵乡啬夫应的公文是报给令、尉的,没有提到丞。丞提出严厉的诘问。但迁陵县尉否决了县丞昌的意见,批复同意由成、匄担任启陵的邮人,显示其权力大于丞。当然,他也绕开了丞昌提出的成里二十七户人已经有一个里典,为什么还要增设的问题,将报上的两个人都任命为邮人。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猫腻”,今已不可考知了。

还有一件文书中也有“郄(诘)之”的形式。

6、廿六年八月庚戌朔丙子,司空守樛敢言,前日言競(竟)陵蘯(荡)阴狼叚(假)迁陵公船一,袤三丈三尺,名曰棹(?)以求故荆积瓦,未归船。狼属(嘱)司马昌官,谒告昌官令狼归船,报曰:狼有逮(?)在覆狱,已卒史衰、义所。今写校券一牒上谒,言之卒史衰、义所,问狼船存所,其亡之,为责(债)券移迁陵,弗属谒报,敢言之。/ (九)月庚辰,迁陵守丞敦狐郄(诘)之司空,自以二月叚(假)狼船,何故辟,今而誧曰谒问覆狱卒史衰、义,衰、义事已,不智(知)所居,其听书从事。/ 庆手。 即令行司空。

8-134A

(八)月戊寅己巳以来。/ 庆手。

8-134 B

这是一件迁陵县内两级官吏往来文书。文书的文字内容也有几处问题。一是“名曰棹(?)以求故荆积瓦”,原整理者释读为:“名曰柂(?),以求故荆积瓦”,这样好像船的名字叫“柂”,从图版上看,这个字象“棹”,可能用作动词,是划船的意思。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遣册上写俑人劳作分工,就有“櫂(棹)”。

二是“狼有逮(?)在覆狱”一句,整理者原释读为“狼有律在覆狱,已”。释“律”的字,从图版看,左旁明显是走之旁,右旁下方不很清晰,姑且释为“逮”,即逮捕。《汉书·酷吏传》:“于是闻有逮皆亡匿。”/3153正因为狼已经被逮捕了,所以才说他在卒史衰和义那里。三是“今而誧曰谒问覆狱卒史衰、义”,整理者释为“补”,此字左旁应从言,睡虎地秦简有此字,《说文·言部》:“誧,大言。”在這里似乎有嘲讽司空守樛的意味。整理者在释读时对这件文书的后面两处月份的释写似乎有些问题。文书开头是“廿六年八月庚戌朔丙子”,这一历朔记录可与张培瑜《中国先秦史历表》相合,李学勤先生指出,也与徐锡琪《西周(共和)至西汉历谱》的历朔相合。但是,整理者将迁陵守丞敦狐“郄(诘)之司空”的时间释写为“六月”,反而比司空守樛的报告早了两个月,这是不可能的。按照时间顺序排下来,廿六年八月庚戌朔,丙子为二十七日;九月己卯朔,庚辰为初二,迁陵守丞敦狐的“诘问”是在司空守樛报告后的第四天,很是合情合理。那么,再来看B面的时间,我们在对例5的讨论中已经说过,按照当时公文的体例看,B面最左侧的文字是收到A面报告的记录。因此,这里的“戊寅”,只能是八月,也就是八月二十九日。这样,牍文中的几个时间就都理顺了。这块牍文的大意是:

秦始皇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七日,司空守樛给县府写信说,竟陵荡阴地方一个叫狼的人,借了迁陵公家一条船,船长三丈三尺,说是为了在荆楚故地找寻存积的瓦,结果一直没有归还。狼是司马昌官的属下,遂告知司马昌官,让他催促狼还船,司马昌官回复说:狼有官司在身,案子正在覆审中,人在卒史衰、义处。今特写将财物校验清点文书抄录一份上报,通过卒史衰、义向狼讯问船方在什么地方,如果丢失,就写一份债券给迁陵方面。

八月二十九日,文书由带来。庆经手。

九月二日,迁陵守丞敦狐问司空:狼二月就借走了船,为什么[这么久不查寻],到现在才来问覆狱的卒史衰和义。衰和义覆狱完毕,不知狼到哪里去了。庆经手。立即命令将公文送交司空。

五、追讨赀赎文书。

在已发表的里耶简中,有12块木牍引人注目。这些木牍写的是阳陵地方官向到迁陵服役的阳陵戍卒追讨赀赎钱的文书,这份文书通过洞庭郡吏转发到迁陵,文字大同小异。首先应当指出的是,阳陵县追讨赀赎钱的举动是有法律根据的。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金布律》:“有责(债)于公及子、赎者居它县,辄移居县责之。公有责(债)百姓未赏(偿),亦移其县,县赏(偿)。”

7、卅三年四月辛丑朔丙午,司空腾敢言之,阳陵宜居士五(伍)毋死,有赀馀钱八千六十四。毋死戍洞庭郡,不智(知)何县署。·今为钱校券一,上谒言洞庭尉,令毋死署所县责以受阳陵司空。司空不名计,问何县官计年为报。已訾其家,家贫弗能入,乃移戍所。报,署主责发,敢言之。

四月己酉,阳陵守丞厨敢言之,写上谒报,报署金布发,敢言之。/ 儋手。

9-1 A

卅四年六月甲午朔戊午,阳陵守庆敢言之,[至今]未报谒追,敢言之。/ 堪手。

卅五年四月己未朔乙丑,洞庭叚(假)尉觿谓迁陵丞,阳陵卒署迁陵,其以律令从事报之,当腾腾。/ 嘉手。 ·以洞庭司马印行事。 敬手。

B

因为有12份类似的文书可资比较,发现这份文书有些文字有脱漏。一处是“司空不名计问何县官”,其他各牍作“司空不名计问何县官计付署”。“名计”,是计算、统计的意思。《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禹不能名,契不能计。”《正义》曰:“契为司徒,敷五教,主四方会计。言二人犹不能名计其数。”/3015“问何县官计付署”,这句话确切的意思仍不是很了然,似乎是说阳陵司空方面不再将戍卒所欠钱统计上报了,问究竟由哪个县负责统计上报。

还有一处是B面“未报谒追”,他牍作“至今未报谒追”。文书中还有一处文字可与睡虎地秦简对读,但意思还是不很清楚,即“其以律令从事报之当腾腾”,在《封诊式·有鞫》中有“遣识者以律封守当腾腾皆为报敢告主”。张春龙等在文章中说:“旧以第二‘腾’字属下读,非是。疑第一个‘腾’字为‘謄’是抄录的意思,第二个‘腾’字读为本字,是传送的意思。”“当腾腾”,又见于《封诊式·覆》:“遣识者当腾腾皆为报敢告主”。我们注意到这两处的“当腾腾”总是与“皆为报敢告主”相连,张文指出睡虎地秦简整理组的句读“非是”,无疑很正确,但是将第二个‘腾’字读为本字,理解为“传送”的意思,好像并不妥贴。我们怀疑,“当腾腾”的两个‘腾’字都要读为“謄”。睡虎地秦简整理组注:当,《吕氏春秋·义赏》:注:“正也。”謄,《说文》:“迻书也。”《系传》:“谓移写之也。”当謄,正确地写录下来。我们认为,这里的“当”是“应当”之意,“当謄謄”就是应当移写抄录的部门就抄录给他们,这与汉代公文常见的“承书从事下当用者”,是同样的意思。

这件文书的大意是:秦始皇卅三年四月初六,阳陵司空腾报告说,阳陵县宜居里士伍名叫“毋死”的,积欠赀钱八千六十四,需要追讨,但毋死充当戍卒,现不知在洞庭郡哪一个县服役,归哪一个县管辖。现制作一份财务校验文书,上报给洞庭尉,命令管辖毋死的县里追讨欠债的情况告知阳陵司空。阳陵司空现不再承担上报这笔债款的责任,查明欠债戍卒由哪个县管辖,即由哪个县负责统计在上报的年报表中。过去已经向他的家庭追讨过欠款,因家里贫穷无法缴纳欠债,只好转到他服役之处。文书送达后要回报,文书由管辖追讨欠债的部门开启。

四月八日,阳陵守丞厨将司空腾的报告转批给主管财务的“金布曹”,责成上报。由儋经手。

秦始皇三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阳陵守庆发现,上述公文至今没有呈报。由堪经手。

秦始皇三十五年四月初七,洞庭假尉觿通知迁陵丞说,阳陵戍卒现由迁陵管辖,应按律令处理,将文书抄录有关部门。由嘉经手。 ·公文用“洞庭司马”印章封缄发送。由敬经手。

秦王朝一向以行政效率高而著称,而这份文书的时间跨越了三个年头,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四月发出追讨欠款的公文起,到三十五年四月,才刚刚由洞庭郡转发给迁陵县,责成他们按照律令从事。大概向一个已经是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追讨债款也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明知其办不到而又不能不办,也就拖拖拉拉,没有着力去办。不仅这份文件如此,性质相同的12件文书都是一拖数年,这12件文书发出的时间、欠资人员及钱数如下。

(1)卅三年四月辛丑朔丙午,阳陵宜居士伍毋死,赀余钱8064;

(2)卅三年三月辛未朔戊戌,阳陵仁阳士伍不肰,赀钱836;

(3)卅三年三月辛未朔戊戌,阳陵下里士伍不识,赀余钱1728;

(4)卅三年四月辛丑朔丙午,阳陵孝里士伍衷,赀钱1344;

(5)卅三年四月辛丑朔丙午,阳陵下里士伍盐,赀钱384;

(6)卅三年四月辛丑朔戊申,阳陵褆阳士伍徐,赀钱2680;

(7)卅三年四月辛丑朔戊申,阳陵褆阳士伍小欬,赀钱11211;

(8)卅三年四月辛丑朔丙午,阳陵逆都士伍越人,赀钱1344;

(9)卅三年三月辛未朔戊戌,阳陵仁阳士伍 彖 ,赎钱7680 ;

(10)卅三年四月辛丑朔丙午,阳陵叔作士伍胜日,赀钱1344;

(11)卅三年三月辛未朔丁酉,阳陵谿里士伍不采,赀钱852;

(12)卅三年四月辛丑朔丙午,阳陵公卒广,赀钱1344。

12件文书涉及阳陵戍卒积欠的钱分两种性质。一种是“赀钱”,是以罚钱物的形式对过失或罪行进行惩处的一类刑种。一种是“赎钱”,是通过缴纳钱财减、免肉刑或死刑。《说文》:“赎,贸也。”桂馥《义证》:“贸也者,当为质。《玉篇》:‘赎,质也。’《书·尧典》:‘金作赎刑。’《传》云:‘出金以赎罪。’”/544 结合睡虎地秦墓出土法律和这些文书看,秦代的老百姓动辄得咎,受罚受刑的几率是很高的。这12个戍卒所欠赀钱或赎钱数各不相同,最多的1万1千多钱,最少的3百多钱。为追讨这些欠款,动用的人力物力算起来也是相当可观的,只是我们无法知道最后的结果究竟怎样。

六、迁陵出弩臂输益阳、临沅

令人大感意外的是,今天看起来相对闭塞、落后的里耶(迁陵),在秦代似乎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是秦军装备兵甲的供给站。

8、迁陵已计:卅四年馀见弩臂百六十九。

·凡百六十九。

出弩臂四输益阳。

出弩臂三输临沅。

·凡出七。

今八月见弩臂百六十二。

8-147

这是迁陵库存储武器装备出库统计文书。这类形式的文书在汉代西北边塞屯戍文书中常见。汉承秦制,现在可以知道,秦代就是这种制度。文书起首说“卅四年馀见弩臂百六十九”,是讲秦始皇三十四年初核计弩臂数量为169个。到三十四年八月仅仅出库弩臂七个,盖其时天下太平,并无战事,武器的使用更新都很少。

统计截止八月,是秦代制度的规定。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田律》规定统计上报受灾田亩数字“尽八月”;《仓律》规定小隶臣妾八月傅为大隶臣妾,十月起“益食”。这都是因为秦以十月为岁首,九月地方要派员进京上计,呈报户口、土地、赋税、财务、器具统计,所以数据截止八月。

张春龙等的文章说,从迁陵输出弩臂的临沅(常德)、益阳,今天均为邻近洞庭湖的繁华都市,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却由今天看来僻远的迁陵调拨武器,可见当时的迁陵十分重要。秦人可以由涪陵溯乌江而上到今天的贵州松桃一带。由乌江入酉水不过几十里,然后顺酉水而下威胁楚的江南,里耶(迁陵)当时是秦粮秣兵甲重要的中转站和补给点。这当然是完全正确的。不过,时至秦始皇三十四年,天下息兵已久,迁陵作为输出兵器装备的基地,较大的可能还是它具有得天独厚的原材料优势,大概迁陵一带就出产可供制作弩臂用的木材。

七、洞庭郡文件下发程序

9、廿七年二月丙子朔庚寅,洞庭守礼谓县啬夫、卒史嘉、叚(假)卒史穀、属尉:令曰:“传

送委输,必先悉行城旦舂、隶臣妾、居赀赎责(债)。急事不可留,乃兴繇(缶为言,徭)。”今

洞庭兵输内史及巴、南郡、苍梧,输甲兵当传者多。节(即)传之,必先悉行乘城卒、隶臣妾、

城旦舂、鬼薪、白粲、居赀赎责(债)、司寇、隐官、践更县者。田时殹(也),不欲兴黔首。

嘉、穀、尉各谨案所部县卒、徒隶、居赀赎责(债)、司寇、隐官、践更县者簿,有可令传甲

兵,县弗令传之而兴黔首,兴黔首可省少弗省少而多兴者,辄劾移县,县亟以律令具论,当坐

者言名夬(決)泰守府,嘉、穀、尉在所县上书。嘉、穀、尉令人日夜端行。它如律令。

16-5 A

[二]月癸卯水十一刻刻下九,求盗簪衰〈袅〉阳成辰以来。/ 羽手。

如手。

三月癸丑水下尽阳陵士匃以来。/ 邪手。

三月丙辰迁陵丞欧敢告尉,告乡司空、仓主,前书已下,重,听书从事。尉别都乡、司空,司空传仓;都乡别启陵、贰春,皆勿留脱。它如律令。/ 釦手。丙辰水下四刻,隶臣尚行。

16-5 B

10、[廿七]年二月丙子朔庚寅,洞庭守礼谓县啬夫、卒史嘉、叚(假)卒史穀、属尉:令曰:“传送委输,必先悉行城旦舂、隶臣妾、居赀赎责(债),急事不可留,乃兴 (徭)。”今洞庭兵输内史及巴、南郡、苍梧,输甲兵当传者多。节(即)传之,必先悉行乘城卒、隶臣妾、城旦舂、鬼薪、白粲、居赀赎责(债)、司寇、隐官、践更县者。田时殹(也),不欲兴黔首,嘉、穀、尉各谨案所部县卒、徒隶、居赀赎责(债)、司寇、隐官、践更县者簿,有可令传甲兵,县弗令传之而兴黔首,兴黔首可省少弗省少而多兴者,辄劾移县,县亟以律令具论,当坐者言名夬(決)泰守府,嘉、穀、尉在所县上书。嘉、穀、尉令人日夜端行。它如律令。

16-6 A

[三]月戊申夕,士五(伍)巫下里闻令以来。/ 庆手。

如手。

三月庚戌,迁陵守丞敦狐敢告尉,告告乡司空、仓主,听书从事;尉别书都乡司空,司空传仓都乡别启陵、贰春,皆勿留。它如律令。/ 釦手。 庚戌水下刻,走袑行尉。

三月戊午,迁丞欧敢言之,写上。敢言之。/釦手。 己未旦令史犯行。

16-6 B

这是洞庭郡守礼给迁陵县啬夫及卒史嘉、叚(假)卒史穀、属尉等人的一份公文,不知什么原因发了两次。这份文书,释读上有几个问题。一,是“当坐者言名史泰守府”的“史”,是“夬”字的误释,“夬”应读为“决”,即断案,决狱。龙岗秦简中的“夬”字都这样写。如《龙岗秦简》202简“未夬(决)而言”,204简“狱未夬(决)”等皆是。[3] 需要讨论的还有“端行”。李学勤先生改释“端”为“枼(左从立)”,读为“牒”,但细看图版还是“端”字。张春龙等文章将“端”读为“遄”,释为“速”。“令人日夜端行”,就是派人日夜速行呈报文书,意思当然很好。不过,我们觉得,文书在“……辄劾移县,县亟以律令具论,当坐者言名夬(決)泰守府,嘉、穀、尉在所县上书”之后,又说“嘉、穀、尉令人日夜端行”,“端行”似乎不一定指快速送信。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有“正行修身,过(祸)去福存”,“正行”即“端行”;《语书》有“圣王作法度,以矫端民心”,“故有公心,有(又)能自端也”;秦人是讲靠法律监察规范矫正行为的,“端行”有可能是监督、监察、端正行为的意思。古文献中“端行”、“正行”的用法都多见。《荀子·子道篇》:“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汉书·天文志》:“夫历,正行也。”我们认为,语义与牍文“日夜端行”最相像的是《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思先帝之艰苦,日夜怵惕,修身正行……”“日夜端行”大概是先秦时代的熟语。

二,是B面释读的顺序问题,整理者的顺次上文已经指出,按照木牍书写的格式和牍文的时间来排列的话,这类木牍公文读完A面后,要先读B面左侧的第一行。我们所移写的释文就是按阅读先后排次的。也就是说,在16-5中,秦始皇廿七年二月十五日洞庭郡守礼给迁陵县啬夫卒史嘉等发出公文,整理者将B面左侧一行释为“七月癸卯水十一刻刻下九,求盗簪衰〈袅〉阳成辰以来”,但是,按照张培瑜《中国先秦史历表》秦始皇廿七年七月甲辰朔,七月不可能有癸卯。李学勤先生显然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他的文章里便回避了这个日期。实际上,细审图版可以看出,整理者是误将木纹竖线当作了“七”字的一竖。这个字只残剩一横,原来顶上应当还有一横画,已磨灭。按历日排下来,二月癸卯为二十八日。接下来,要排左侧第二行:“三月癸丑水下尽阳陵士[五(伍)]匃以来。/ 邪手。” 三月癸丑是初八日,这行字写得比较草率。同一文件由另一个人又送了一次,这是为什么,还需要研究。三月丙辰(十一日)迁陵丞再向下转发这一文书。

在16-6中,B面左侧恰好缺掉了月份,“月”字残存下部,接下来是“戊申夕”。我们认为,这里残缺的月份应当是“三”。秦始皇廿七年三月丙午朔,戊申为初三。A面结束,接下来就要读这一句:“三月戊申夕,士五(伍)、巫下里闻令以来。/ 庆手。”应该说明的是,这里的“巫”指巫县,《汉志》南郡有“巫”。

接着是“三月庚戌(初五)”一节,文件由迁陵守丞敦狐转发下去。庚戌(初五)当天即送出。

再下来,“三月戊午(十三日)”,这个文件又到了迁陵丞欧的手上,他给上级写了已经收到文书的信,己未(十四日)由令史犯送出。“写上”,有学者认为是把下达的指示抄写上报,但是上级下达的指示为什么还要抄写上报呢。秦汉文书文例,有的比较重要的文件下级收到后是要以文书形式报告收到的。这里的“写上”,可能就是报告收到文件的信。正本已经传送,这里只记录这件事情,以及经手人、送信人和送出时间。

这两个文件B 面左侧第一行最下方还有“如手”二字,而在它的上方已经分别有“ / 羽手”、“ / 庆手”字样,因此,“如手”的“如”有可能是第二个经手人。

很有意思的是,相同的文件,在16-5中,已经分别于二月二十八日和三月八日两次送交迁陵丞欧;而在16-6中,三月三日又通过不同的渠道送给了迁陵守丞敦狐,敦狐又一面转发,一面批给了迁陵丞欧。正如张春龙等的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欧与敦狐同时在迁陵,分别担任丞与守丞之职。按照现已公布的资料推测,从秦始皇二十六年起就担任迁陵守丞的敦狐,可能即将离职,而迁陵丞是新到任者。

这件文书的主体意思比较清楚,大意是:

秦始皇廿七年二月十五日,洞庭守礼通知县啬夫、卒史嘉、假卒史穀、属尉等:令规定:“凡是有传送运输的任务,必须首先派遣城旦舂、隶臣妾、居赀赎债等身份者。有紧急任务不能耽搁的,才能征发百姓服役。”今洞庭郡的军械装备调往关中以及巴郡、南郡、苍梧等地,运输军械装备需要的运力很大。如果需要传送运输的话,必须首先派遣乘城卒、隶臣妾、城旦舂、鬼薪、白粲、居赀赎债、司寇、隐官、县里的践更者。在农忙期间,不得征发百姓服役。卒史嘉、假卒史穀、属尉等,要清点核查各自所负责的县里的乘城卒、徒隶、居赀赎债、司寇、隐官、践更县者的名簿,有能够参加传送运输军械装备的人,而县里没有派遣他们,却征发百姓服役,征发百姓服役本来可以尽量少征发一些,却没有尽量少征发一些,而多征发的,要立即向县里举报,县立即按律令治罪论处,应当坐者言将名字报到郡太守府,由太守府决断。卒史嘉、假卒史穀、属尉等要从各自所在的县里上书报告情况。卒史嘉、假卒史穀、属尉等要告诫各级吏员日日夜夜修身正行,不得有失。

二月二十八日,水十一刻刻下九(约14:45-15:50),求盗簪袅阳成辰拿来。/ 由羽经手。

三月初八日水下尽,阳陵士[伍]匃拿来。/ 邪手。

三月十一日,迁陵丞欧告知尉、告知乡司空、仓主,前述文件已发下,现重发,按照文件办事。尉

转发都乡、司空;司空转发粮仓;都乡转发启陵、贰春,都不得延误遗漏。/ 由经手。十一日水下四刻(10:20-11:25),由隶臣尚带交。

这些文件使我们对秦代的文书收发、抄录、传送制度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正如李学勤先生所说,

我们从中可以见到“当时文书制度的严密而又繁重”。

里耶秦简现在所公布的资料还只是全部简牍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它对于我们研究秦王朝的政治、军事、历史地理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里耶简对秦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研究极为重要。众所周知,秦王朝时间很短,有关秦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材料少得可怜,里耶简则大大充实这方面的内容。象秦的郡县乡里的设置,简文中出现了文献所未见记载的洞庭郡,秦始皇二十七年文书中与巴、南郡、内史等郡制并列的有苍梧,可知当时已置郡,而《汉志》本注记“武帝元鼎六年开”。有迁陵、孱陵、酉阳、索、益阳、沅陵、零阳、巫、竟陵、阳陵、临沅等县名,说明这些地方在秦时已置县。还有秦代的地方官吏的设置,过去只有《汉书 . 百官公卿表》有简略记述,而从里耶简所见,当时郡县乡里官吏的配置显然要复杂得多。

[1] 《湖南龙山里耶战国 — 秦代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