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03: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敦煌游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史载,玄奘西行,大多孤身一人。《西游记》中的三徒弟,在我眼中,是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
悟空,这个几乎为所有男孩子崇拜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勇敢者的形象。他一路向前,披荆斩棘,敢于与一切挡路者搏杀。开路,总是伴随着牺牲与流血,但是,只要有勇气,只要信念足够坚定,开路者就能如孙悟空那样,有铜臂铁手,有金刚不坏之身。玄奘就是这种意志如铁、心志如钢的开路人。黄沙千年,吹不去他一个个坚实的足印,便是他勇敢勇气的明证。
八戒,他常常是被嘲笑的吧,可在我眼中,他是最懂得坚持的。没有诱惑,无法显示坚持的可贵;没有犹豫,无法彰显坚持的艰难。西行的八戒,动摇的最多,可他坚持到了最后。这份难得的可贵,是许多行路者坚持的动力。玄奘,贵在坚持。韶华数载,寂寂半生,无数次,面临生死绝境。沙漠带给人的恐惧和绝望,在玄奘咬紧的牙关中,消散。
沙僧,他总是默默的。小说中,他不善言谈,不苟言笑,老实本分。沙僧在三师兄弟中,道行最浅,可他的步伐却丝毫不慢。这才是行路的生活,也是玄奘西行一路的生命状态。多少个日日夜夜,他独行在浩瀚沙海,无朋无伴。寂寞,对于一个独行者来说,比自然的灾难更可怕。可玄奘的心中,有他至上的佛,在他深沉的目光中,可以看见他不寂寞的心灵。
玄奘,作为师傅,他的生命诠释了信仰的意义。行路难,多歧路,信仰是一切勇气和坚持的来源,是与寂寞抗争的力量。唐三藏,是《西游记》中真正的,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强者,他是一切力量与伟大的象征。
烈烈的边塞之风,吹得我生疼,更心疼着流落异国的中华宝藏。今年,距王道士打开敦煌文明宝藏的耻辱之年,恰逢百年。研究敦煌学的学者们,你们也一定常站在这里,西望玄奘之路吧?是不是在这眼前的路上,你们悟得了勇敢和坚持,学会了忍受寂寞?然后,我知道,你们一定会举步行路,追寻着玄奘,去拯救莫高窟,拯救敦煌文化,拯救中国文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祈祷。如今正在考场上作文奋书的九百五十万考生,明天,也将踏上玄奘的路,踏上敦煌学研究者的路,踏上中国文化复兴的路!
上古时期测度问句的运用十分普通,主要依赖句中语气副词“其”、“得无”、“得微”、“得非”、“得毋”、“无乃”、“殆”和句末句中语气词“邪(耶)”、“乎”来生成。表示一种测度语气,用于测度问句末,表示说话人对某一件事情已经有了一种估计,希望得到对方证实,表示这种介乎疑信之间语气的“乎”,可译为“吧”。例如:
1)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庄子·齐物论》)
2)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四》)
3)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韩非子·内储说下》)
4)卿得无为刘备刺客邪?(《三国志·明帝纪注》)
5)得毋有伏兵乎?(《汉书·李陵传》)
6)无乃为佞乎?(《论语·宪问》)
7)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礼记·檀弓下》)
8)今卒睹夫子于是,子殆可语敖为友乎7(《淮南子·道应》
二、中古的测度是非问句
上古的是非问句的测度语气词经常要和前面的副词或句首、句中语气词前后呼应,而中古的是非问句则可单由“邪(耶)”、“乎”构成,根据一些文献我们可以知道东汉末年,语气助词连用没有发展。赵长才指出:“西汉时语气助词连用的现象”“已经明显地比战国晚期的语气词连用种类和连用次数减少了”,“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些方言和个人的不规范成分被淘汰了,继承下来的大多是最重要、最富表现力的连用形式”。如:
1)流可枕,石可漱乎?(《世说新语·排调》)
2)桓公曰:“同盘尚可相助,况复危难乎?”(《世说新语·黜免》)
3)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邪?(《世说新语·文学》)
4)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世说新语·任诞》)
即使如此,上古时期的一些句型在中古仍有保存,如:
1)人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哭之状其可见乎?”(《世说新语·言语》)
2)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无”(《梦溪笔谈·盛文肃》)
中古还新生出一批表测度的语气副词“将”、“将无”、“将乖”等。“将”是近现代汉语中非常活跃的一个动态助词,它产生于唐五代时期。到晚清时期逐渐消失,其使用的时间大抵与近代汉语相始终。例如:
1)鬼曰:“卿太重,将非鬼也?”(《搜神记》第十六回)
2)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3)谢安始出西戏,失车牛,便杖策步归,道逢刘尹,道曰:“安石将无伤?”(《世说新语·任诞》)
4)方令宰牧华夏,处杀戮之职,与本操将不乖乎?(《世说新语·政事》)
三、近代的测度是非问句
唐五代之际,表测度的语气副词“莫”、“莫是”、“莫非”、“不应”、“应莫”、“敢是”、“想是”、“想必”、“敢是”、“敢莫是”、“莫敢是”等相继问世,逐渐取代了先前的“将”、“将无”、“将不”。例如:
1)净能问长官曰:“夫人莫先疾病否?”(《敦煌变文校注·叶净能诗》)
2)你今只凭这小厮口内言语,便问他杀人的公事,莫非公道忒偏向么!(《金瓶梅词话》第九回)
3)那厮看了永儿如花似玉生得好,肚里与决不下道“莫不昨晚我真个眼花了?”(《三遂平妖传》第六回)
4)今日见此生口,莫是应我梦也?(《敦煌变文校注·庐山远公话》)
5)三藏道:“这獐鹿想是太保养家了的?”(《西游记》第十三回)
6)“恭喜大王,上界此去十数年,想必得意荣归也?”(《西游记》第四回)
7)敢问小姐常出来么?(《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8)前此还有个传说,道会上不见了许多皮,敢也是你么?(《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五回)
四、小结
必须指出的是,此期出现的疑问语气副词的调整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而是类化的产物,其中蕴藏着类型学的意义。联系其它类别的语气副词(肯定类、否定类、强调类、测度类)的演变状况,我们认为:从中古到近代,汉语的整个语气表达系统发生了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更迭,这其中除了公认的语气词外,还应当包括语气副词在内。
《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对“惊忙”一词,中学文言文教材未加注解,学生则容易按字面理解为“惊慌急忙”,现行最大最权威的词典《汉语大词典》即持此解。这不正确。试想,当打扮一新的花木兰以女儿貌出现在伙伴面前时,这些粗莽的汉子突然发现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战友竟是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其惊诧慌乱是可想而知的,但要说“急忙”就难以理解了。看来,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现代汉语词义来解释“惊忙”的“忙”。
据考证,忙,古同“恾”。《广韵·唐韵》:“恾,怖也。忙,上同。”《字汇·心部》:“恾,失据貌。”“失据貌”即惊慌失措的样子。显然,“忙”在古代有害怕、惊慌之义。唐李世民《冬狩》诗:“兽忙投密树,鸿惊起砾洲。”诗中“忙”与“惊”相对为文,当是惊慌之义。敦煌文献伯2418号《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孩子未降,母忧性命逡巡;及至生来,血流洒地。浑家大小,各自忙然。只怕身命参差,急手看其好恶。”文中写全家老小被产妇的大出血吓得手足无措,“忙然”就是惊慌的样子。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言犹未毕,草荒中钻出一个人来,手执钢叉,望公子便搠。公子会者不忙,将铁棒架住。”“会者不忙”乃一成语,指行家应付自己熟悉的事情不会慌乱,“忙”也是惊慌的意思。
“忙”既然有惊慌、害怕之义,就能跟“惧”“怕”“惊”等同义词构成同义复词,如:
三冤家号泣不已,称崔绍非理相害。天王向绍言:“速开口与功德。”绍忙惧之中,都忘人间经佛名目,唯记得《佛顶尊胜经》,遂发愿,各与写经一卷。(《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引《河东记·崔绍》)
父行,女以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竞,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邻女忙怕,不敢救之,走告其父。(《搜神记》卷十四)
饮酒至二更时分,醉将上来,忍不住胡为,跳起身大笑一声,现了本相,陡发凶心,伸开簸箕大手,把一个弹琵琶的女子,抓将过来,扢咋的把头咬了一口。吓得那十七个宫娥,没命的前后乱跑乱藏,你看那——宫娥悚惧,彩女忙惊。(《西游记》第三十回)
结合语境,我们不难看出上述例句中的“忙惧”“忙怕”“忙惊”都是害怕、惊慌的意思。“忙惊”既为同义复词,因而可以倒序为“惊忙”,敦煌文献伯2653号《燕子赋》:“雀儿怕怖,悚惧恐惶;浑家大小,亦总惊忙。”唐孙元晏《甘宁斫营》诗:“夜深偷入魏军营,满寨惊忙火似星。”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诗之十:“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这些句中的“惊忙”应当也都是害怕、惊慌的意思。当然,《木兰诗》中“火伴皆惊忙”的“惊忙”也当做此理解。
“惊忙”做惊慌解,还可从异文得到确证。我们知道,现在通行的《木兰诗》选自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由于《木兰诗》在历史上的影响很大,不少古代诗歌选本都选人了这首诗,如宋蔡正孙《诗林广记》、明冯惟讷《古诗纪》、明陆时雍《古诗镜》、明高棅《唐诗品汇》、明钟惺《古诗归》……其中《诗林广记》和《古诗纪》皆将“惊忙”录作“惊惶”,当代学者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也据以定为“惊惶”。“惊惶”即惊慌之义,这可成为“惊忙”是惊慌义的旁证。另外,《全唐诗》收录了题为韦元甫所作的《木兰歌》,所述故事基本相同,其中与《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内容类似的语句是:“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此处的“惊愕”写出了木兰战友惊诧不已的状貌,与《木兰诗》中的“惊忙”恰相对照,亦可说明“惊忙”当作惊慌解释。
综上所述,无论从语词的词义发展,还是从诗歌的版本演变、文意的准确理解上来考量,将“惊忙”释为惊慌、慌乱都是最为妥帖恰切的。
参考文献:
①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7~1994年。
②宗福邦等主编《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
③彭定求《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
④李昉方《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
⑤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申华书局1997牟。
世界旅游组织协调筹划国际丝绸之路游/王建l~4
2004年刮起“西北风”甘肃参展团独
领/张林涛张华1~6
炳矍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建所50周年专题
双龙嵌定一明珠/杨闻宇5―ll
守望炳灵的人们/刘立波5~13
寺沟峡里访炳灵/曹学文5―16
炳灵寺组诗/高平5―19
炳灵寺八咏/孙一峰5~20
匆匆,匆匆,太匆匆/贺养洲5―18
魂牵梦绕在炳灵/王通邓天珍5―21
纪念郑和开拓海上丝绸之路600周年专题
郑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旗帜和先驱/崔景文6~4
郑和之旅――寻找郑和的足迹/6―lO
郑和七下西洋留下的历史未解之谜/6―18
情系敦煌――两岸文化联谊行专属
异彩纷呈的丝路之旅――从天水到敦煌厅/7―4
丝绸之路――东西方对话之路
西游旅行家/7―22
丝绸之路新疆段精彩旅程/8-4
丝绸之路宁夏段精彩旅程9~4
丝绸之路青海段精彩旅程/10~4
无限风光在西峰――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剪影/11~4
无限风光在西峰――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见闻 /刘立波11―9
“神舟’六号从这里起/魏军牛俊江聂少勇12~4
酒泉街头尽“神舟”/刘冰魏军牛俊江12―9
上阵父予兵/刘冰魏军牛俊江12―10
“神舟”恋歌/刘冰魏军许海晗12―12
航天城里的“南泥湾”精神/刘冰魏军牛俊江12―14
特别策划
丝绸之路上的血火抗争――纪念60周年/本刊编辑部8~4l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杨志刚 8~45
“汉奸文化”简议/插闻宇8~47
关注
坍塌的长城/窦贤王杰9~49
古老长城在痛苦地/颜逸卿9―54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中国(一)/11―50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中国(二)/12~48
探索与发现
震惊考古界的大发掘/殷建强3―4
神秘“佛光”之谜/庚莉萍4~60
重庆大足石刻/王德友5~4
拉L楞的尼泊尔部落/顾炳枢8~61
契丹后裔今何在/秦岭8~64
寻找准噶尔恐龙/扬建光9―59
莽权出土后的传奇经历/金吉泰10―18
秦兵马俑“失色”之谜/殷建强l0~21
神秘之旅
夏尔冬日喊瀑/林旭4―11
古墓.幽灵/徐伊丽4~46
走进神秘“作坊”/王文元4~48
天成地就魔鬼城/李芝庭4~69
神秘的打主人――罗布人/张明亮王汉冰10―24
探秘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邸明明邵如林10―27
魂落古格/刘星芳11―25
西风吹瘦骆驼城/柯英ll―28
风景这边独好
冰瀑雪峡官鹅沟/张林涛邓志涛l一10
,我难忘的极地之旅(气)/李教l―14
码多回眸――高原行色之三/扬闻宇1
大漠蜃影/晏苏1―38
偃武修文话天水/扬闻宇2―4
六大冬游景点四大民俗节会/张华2―ll
精品丝绸之路魅力甘肃旅游/郭连初3―ll
甘肃12大王牌旅游景点/3―21
天路行舟(下)――从飞天剧弱水/朱于国3―3l
丝绸之硌在甘肃/孟雨冰3~44
西北五省区精心打造“丝绸之路”精品旅
游套餐/王建3~45
大极岛/张润秀3―7O
红色旅游,丝绸之路新亮点/本刊编辑部4~13
畅想遵义/李镜4―14
夜过腊子口/管卫中4―18
的‘t加油站。哈达捕/郑屹4―21
血色朝霞腊于口/晓田5―37
腊子口下女/卢振国5-42
神奇的东方古堡――桃抨羌寨/郑屹5―25
蔚蓝色的天湖/李新治6~21
这里是走过的地方(上)/朱予国卜36
孔雀河畔的和什里克/陈健6~40
夏之静荚/郑屹6―72
三秦处处皆名胜
不花钱巧览古城名胜
漫步书院门/7―26
寻幽览胜徒步游/7―27
览胜王顺山/7―29
关中名胜药王山・跃马关山.红河谷森林公园/7―30
古都西安: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求发展/7一33
奇险峻荚属华山/张乃英7―36
这里是走过的地方(下)朱予国7―41
红色旅游地――榜罗镇/李献土7―44
通渭之行(五首)/于忠正7~46
我们永远是一家人――“情系敦煌一两岸文化联谊行”
随行散记/朱子国8―18
走访倪家营子/王蓬8―24
渭水源头之八景/李迎新马廷伟9―16
黄河乾坤湾/陈长吟9―20
荚丽的玉树 歌舞的海洋/李新治9―33
独具特色的西北自然景现/杨桂莲10--30
走进官鹅沟/边强10―33
大唐荚蓉固/10―37
兰州与黄河/富饶ll―18
太白山游记/唐宏ll―2l
兰州水车飞彩虹/李志民11―33
永靖现荷/边强12―33
夜宿果子沟/刘燕燕12―17
“中国化”了的大足石刻――冬游宝顶山记/杨纳名12―18
大地行吟
,我难忘的极地之旅(一)/李救l―14
玛多回眸――高原行色之三/杨闻宇1―18
大漠蜃影/晏苏l―38
,我难忘的极地之旅(二)/李赦2―15
统万城今昔/徐伊丽2―18
太白现瀑/韩志宽2―20
大河家识刀/陈新民3~4l
春风又绿塔里木/周少华3―46
假如交河故城没有了/颜逸卿3~48
寻访仇池古国/王蓬4―4
青海湖,万户消失的地方/陈自仁4~39
海上丝路追昔――访泉洲海上交通史物协馆/陈淀国5―57
走近敖包/王炳智5―59
正月游历隆务寺/元诞6~42
天水旋鼓/雪潇6~48
人间天堂――巴松措/叮当7~47
杜甫在同谷/管卫中7~51
蜀河古镇/陈长吟7―53
柯尔克孜人和简单的快乐/潘黎明8~57
西安古城墙/陈长吟8―59
漫步钓鱼台/王炳智9―23
羊皮筏子随想/谢富饶9―25
天水的水/雪潇9―27
九寨沟短章/薛林荣9―30
喀什有个泰尼巴克/刘学杰10-4l
香积寺/陈长吟10―43
茶马古道/段兆顺10―44
光明的祖先/卞国福11―42
张掖杂咏/彭尔笃11~48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梅暗香12―22
西行游记/王述华12―26
凭吊香妃墓/朱永裁12―29
珍藏纪念册
第一次出门远行――一个女学生的旅游散记/辛晓玲1~41
难忘当年莫高窟桥头遇三毛/王义芝1~45
天路行舟(上)――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 /“神舟”撮影协会2―21
天下黄河第一桥/李自健2―39
在西宁的街道上走过/叶舟3―52
40年代嘉峪关印象/宋文轩宋进林3―57
追悔征战流年/臭浩军4-52
绚丽多彩的古蜀文化――点击三星堆国宝级文物期舡5~46
幸福的智慧/刘学杰5―50
吉光片羽食味天下/王建5~53
探险之旅
“七・一”冰川服务中心见闻/老杨1―48
大象墓地历险记/赵彬张振中3―16
罗布泊的神奇雅丹/陈自仁3―37
永远的赛图拉/占修萍李晓军8~48
棵寻黑河源/柯英8―50
古道遣韵
骆驼城寻古/田睦l―47
千年等一回:谁泉再走秦直遭/徐伊丽1―51
风雨西夏党项悲歌/岳西平1~55
西部最大的地主庄园/亢骜2~29
神奇的东巴文字/庚莉萍2―41
斯文・赫定素描兰州/朱亦梅2―6
敦煌故事画(一)/2―46
敦煌故事画(二)/3―50
追悔征战流年――晚年仅武帝的诗文情怀/臭浩军4―52
“格登山碑”记事/张振中4―56
敦煌故事画(三)/4~58
“释门巨擘”释洪辩及敦煌藏经洞/彭建兵5―55
敦煌故事画(四)/5~61
南丝路上的古释站登相营/胡小平6--28
初进和田――斯坦因丝路棵险揭秘之一/陈自仁6―50
在神秘的丹丹鸟里克遗址――斯坦固丝路探险揭秘之二/陈自仁7―55
前所末闻的古窑洞遗址/徐伊丽7叫60
热瓦克遗址的无价之宝――斯坦因丝路探险揭秘之三/陈自仁8-53
定西城隍为什么是文天样/董艳艳8~60
感觉着众神的感觉――麦积山感怀五则/胡同庆8~65
从来兰走进罗布泊――斯坦因丝路探险揭秘之四/陈自仁9-4l
光彩四溢(西狭颂》王蓬9~44
沙漠腹地绿洲――米兰/黄适远9~46
张掖山西全馆的保护/施爱民9―58
好一个女皇武则天/插闻宇10―46
感悟伏羲/曾昌光10~48
敦煌劫难――斯坦固丝路探险揭秘之五/陈自仁10―51
丝绸之路上的财富――斯坦因丝路探险揭秘之六/陈自仁1l―30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杨闻宇11―4l
生如夏花之绚丽――罗布泊楼兰探秘/黄适远ll~43
公元?59年的第三次流浪/薛林荣11―46
解语之花橱玉环/杨闻宇12―31
河西长城/邵如林邱明明12―37
河西三关/汪玉萍12―41
闲情逸致
人在旅途之三大门派/7~66
野外露营5大前卫时髦方式/7~66
风情万种
堆吾尔人的沙郎刀克/石树森潘黎明2~28
塔吉克人的头饰艺术/顾炳枢2―32
华夏鸡俗趣谈/吴志荣2―48
黄龙印象/关山5~30
喀什古巷的土陶人家/潘黎明5―32
新疆的坎尔井/韩连赞5~69
粗犷健美的刀郎歌舞/李芝庭褚远亮6~344
大理人民爱食花/沙平6~44
塔吉克婚礼――梦想的天堂/石树森潘黎明6~69
龙舟鼓响说端午/代仅名7~62
我国少数民族的数字习俗/昊志荣8~27
别具风采的裕固族婚礼/田自成8--37
感受喀什古尔邦节/石树林 潘黎明9~36
火焰山下的堆吾尔人的婚礼/韩连赞9~39
神奇的“刀杆节”/张正光9―57
于田人的礼/韩连赞lO―56
五彩缤纷的玉树彩帐/顾炳框10―58
塔茜古丽的满月礼/韩连赞U―36
亲密接触用身体丈量土地的人们/路生祁晓峰11―59
拜提玛的婚礼进行曲/韩连赞12―6
司拉吉丁烤全羊/李芝庭12―46
彝族人的饮酒习俗/欧阳军12―48
文博工作
奋斗在丝绸之路上的文物保护者/合众2―51
“甘肃文拍”网站正式开通/2―55
文化养生堂
善养生者健(二则)/于忠正2―56
旅途中消除疲劳四法/于忠正3~64
常饮葡萄酒有益健康/于忠正4~63
古木余香/薛林荣7―64
诲外掠影
世界宾馆之王阿拉伯塔饭店/霄志义l―58
海德堡,尘封的荚酒/郭明兴l―60
走进美国/丁海霞2―58
静静的沃尔特湖/郭明兴2―63
悲情巴格达/霄志义3―59
和平之城沙姆・沙伊赫/马和斌3~61
俄罗斯印象/王志振5~63
目睹巴西/真柏6―56
米兰大教堂走笔/郭明兴6~62
束埔寨:神秘臭哥之荚/王志振9~64
锡耶那印象/金石9~66
苏丹婚俗趣闻/张振中9~67
感受古巴的魅力/真柏10―64
在慕尼黑啤酒馆里/郭明兴11~62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见闻/刘少才11~64
拒绝现代文明的爱米希人/马寿春12―59
北方成尼斯――斯德哥尔摩/王飞12―6l
出行参考
对症旅游亦养生等/1―20
如何选择旅游方式/2~69
精华之旅/3―65
中华十大探险线路/4~64
十大经典自驾线路/6~64
专家提醒:夏手旅游谨防三大误区/6~66
旅游六要素、四忌及其他/7~67
中国十大徒步旅行线/7~69
历数“省钱招数”妙游天下/8―66
暑期旅游中的美客妙法/8~69
跟团旅游要“四较真”/8~69
国庆旅游如何玩得开心/lO-68
出门旅游四必备/10―69
2005中国最美的地方/11~66
最适合开卑体验的八个地方/12~61
如何在飞机上拍照/12―62
前沿资讯
央行提高人民币出入境限颠等六则/1~65
京沪两地游客今年起“自由行欧洲”等则2~66
2004年中国旅游业十大新闻等/3―67
联合国“丝绸之路区城项日”启动等/4~66
一项具有广阔开发价值的当明:利用地心引力的发电装置/4~68
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起航等/5~67一项具有广阔开发价值的当明:利用地心引力的发电装置/5~68
2005中国・青海郁金香节开幕等/6-67
丝绸之路计划恢复昔日光辉等/7―71
首后甘肃省政府伏羲公祭大典在天水隆重举行等/8―70
世界旅游组织发表(中国桂林《佃朔)宣言)等/9―70
世行将向甘肃贷款40m万荚元保护文化自然遗产等/10―70
“黄金周”全国有326亿人次乘汽车出行/11~68
安西发现55座古城遗址等/12~65
艺术长廊
“崆峒山杯”甘肃旅游撮影大荚赛获奖作品欣赏/,1―21
敦煌空拍记/李晓峰张丽萍1―28丹青妙笔钟勤奋――读袁鹏飞水墨人物画/袁鹏飞臭恭让1―31
大雅大美祁连雪水石/林染2~36偷得浮生半日阐――高真画作两幅/2―35
吴逸波国画作品/吴速波4-27
李玉瑶的甘南藏族风情摄影/李玉瑶4~32
一个撮影家的甘南情蛄及其他一事玉璃即象/朱子国4~37
李立言国画艺术/5―35
罗国士国画艺术/罗国士敦煌画派之梦乔犁7―38
――访敦煌三元画室/方健荣10~60
苦甲天下出奇才――访著名诗人、书法家牛尔惠/彭效忠10―62
厚积薄发大器晚成――毛选选书画作品印象/毛选选吴展旭11―39
自游自在我的北疆摄影自助行/许狄8―33
人物视点
锦江阳光酒店成就管理大道的秘笈/晓田一木1~62
大器晚成的“小”讲解员周法天/曹晓明王耀8―30
陈维亚是我国目前执导大型开幕式文艺活动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总导演。为亚运会开闭幕式担任总导演的正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
亚运会不能简单地和奥运会进行对比,但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难度一点都不会比奥运低。国家歌舞团艺术总监、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表示。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不会很“奥运”。一定会很“亚运”。
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闭幕式执行总导演的陈维亚笑言,自己还未完全缓过劲来,就要进入第二个“创作痛苦期”了。“但这样的机会,对于我们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无论多么苦多么累,每一个产品都是我生命价值的体现。”
2006年多哈亚运会被认为是此前最成功的一次亚运会,其中当然也包括令人震撼的开幕式,陈维亚也曾在现场观看。对于能否超越多哈亚运会、超越北京奥运会的问题,陈维亚说:“我不会给自己背上包袱。多哈亚运会有它的特色,北京奥运会有奥运的精彩,广州也有广州的优势。从文化上讲,不存在谁要超越谁的问题。艺术的共通点就是彰显人性和文化的永恒魅力!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会以它的特色让世界记住广州!”
相比北奥运会和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大量资金投入,陈维亚说,一届运动会开闭幕式的成功与否也不与资金投入划等号,在遵循广州亚组委勤俭节约办亚运的原则下同样能办好广州亚运会的开闭幕式。
一生与舞蹈、舞台结缘
陈维亚在幼儿园时就被舞蹈、戏剧艺术所吸引。小学时参加了宣传队,学会了一个“十字步”的舞蹈动作。1969年,就在他热衷舞蹈的时候,12岁的陈维亚成了特殊的“下乡少年”,随父母从南京下放到泗洪县管镇公社。在省城南京的那些艺术条件已不复存在,少年陈维亚第一次感到了茫然。在这里,他竟又被舞蹈震撼,在村头学校土操场上,他看到了芭蕾舞剧《白毛女》的黑白影片,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1971年2月,陈维亚懵懵懂懂考进安徽省淮北市文工团,诚惶诚恐地被推上舞台,茫然地面对着台下的观众席,不知所措地开始了艺术生涯的跋涉。1984年,陈维亚和同事们自编自演的处女作男子群舞《矿工与阳光》问世,在华东六省市舞蹈比赛中获一等奖。他也被北京舞蹈学院的“伯乐”教授发现举荐,在他所在的文工团领导支持下。开始了超负荷的考前冲刺。各种考试课程要点、英语单词卡片,充斥在脑海眼前,贴满宿舍墙壁。经过数月刻苦攻读,陈维亚如愿以偿考进了中国舞蹈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陈维亚一直留校任教,直到2001年才调入东方歌舞团,现任国家歌舞团艺术总监。
陈维亚先后创作舞剧《大梦敦煌》、《情天恨海圆明园》、《绿地》、《神曲》、《秦始皇》、《大话西游》、《江山美人》等十余部。舞蹈《木兰归》、《秦俑魂》、《挂帅》、《哪吒闹海》、《飞天》等一百五十余个。并以中国当代舞蹈家身份入选牛津大学出版的《国际舞蹈百科全书》。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闭幕式执行总导演。他执导的闭幕式非常成功,给奥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奥运会开幕前9个月重病袭来
在奥运会开幕前9个月,陈维亚患严重脑梗塞进了IO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他是在尚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抱病完成了开幕式的指导工作。
07年11月,陈维亚还在贵州做舞蹈大赛的评委。11月12日起,他忽然觉得头部剧烈疼痛,当地的医生也没有检查出个所以然来,只给他开了点感冒药。头疼到了第三天的时候,陈维亚已经出现了视力模糊的严重症状,头部昏昏沉沉,这才觉得大事不妙,连忙赶回了北京。
他从机场直接去医院,一到医院就被送进了重症监护病房。脑梗如果及时意识到、及时治疗,在病发6小时之内用药都可以疏通血管。但是陈维亚已经脑梗了3天,加上贵州又是高原地区,病情非常严重,栓塞的血管已经坏死,只能用药控制病情,但是打通血管已经不可能了。
医生对陈维亚病发原因的分析是:“过度劳累,过度熬夜。”病发之后,医生的嘱咐也是:“好好休息,不允许劳累,不允许情绪激动。”按常理,脑梗塞病发一年之内都应该好好休息。但是奥运会开幕在即,陈维亚08年1月底就恢复了工作。有病在身,陈维亚只能边工作边休息,一个星期只能工作两三天,但是手上的工作不能停下。脑梗的复发率很高,尤其是陈维亚这么严重的脑梗,随时有可能再度倒下,陈维亚就是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坚持工作,直到闭幕式顺利结束。
在广州创作歌舞杂技版《西游记》
大型情景歌舞杂技剧《西游记》是陈维亚在奥运后的创作,这部以舞蹈、杂技支撑起来的神话大戏,用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中国画卷进行全景展示。广州杂技团多年积累的金牌杂技项目、巨资投入的魄力以及将《西游记》一步一步做成杂技系列剧的设想,都让陈维亚产生巨大的创作冲动。陈维亚到了广州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导演完成了这部大戏。
陈维亚介绍说:《西游记》分为一序一尾声及四幕戏,场次之间的连接我们采用的是戏剧的操作手法,通过一些大型字幕、背景,结合幻灯下的投影来过渡,还用到传统的木偶戏来缩短剧中时间,迅速交代剧情等等,巧妙地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着重突出艺术感,而且是现代艺术感。所以观众欣赏起来,会体味到经典题材的那种现代审美愉悦。
杂技没有台词,不好表达人物性格、关系,即便是像“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通过杂技表现出来也非常难。杂技讲求精、险、美,人物形象讲求性格突出、情感丰富,在杂技剧中最难的就是找到这两者的结合点。为此广州杂技团《西游记》用了7个演员来替抉扮演孙悟空,每个演员荡杆的荡杆、钻圈的钻圈、翻跳的翻跳,都有拿手的杂技绝活,合起来才是灵巧多变的孙猴子。也用了4个演员来扮演唐僧,除了替换因素的考虑外,还要表现出在四幕中唐僧的不同主题与特殊技术的需要。其他人物如白骨精的妖艳、女儿国国王的柔媚等等,都是通过杂技与舞蹈的交融来表现。
兰州,古称金城,甘肃的省会,是中国西北第二大城市,位于黄河的上游,有着“西部黄河之都”、“丝路山水名城”之誉。这座美丽又有魅力的城市,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自汉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盛况,兰州逐渐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都会和纽带,在沟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这座美丽的城市也正随着新欧亚大陆桥的开通,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新构筑起现代丝绸之路。兰州作为我国东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亚、西亚、中东、欧洲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正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济北的重要作用。
出发前,很多朋友都说这是一个出发的城市,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优越,它不仅是连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张掖大佛寺、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景点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的中心,更是有“座中连六”的独特位置,辐射陕、甘、宁、青、新、藏等省区,区域优势明显,经济腹地广阔,交通便利,条件得天独厚。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是我特意要来拜访的一个城市,一个要路过的城市,也是要不断地从这里出发的城市。
很久以前,就与《丝绸之路》杂志社主编也是作家的冯玉雷老师有约,可我一直一拖再拖,2013年5月下旬才得以在兰州欢聚。初识冯老师是在异国的两端,他为杂志寻觅生成在物欲以外的更为广阔的生活理念,生成的风情,历史的足迹和少有人能踏足的野景;而我也是那片土壤的痴迷者,他约稿我当然欣然而为!
第二天,登上了久负盛名的白塔山。早就耳闻兰州是黄河唯一能流淌穿越市中心的省会城市,顿感南北群山在市中心的两旁相映对望,东西黄河穿越而过,百余里蜿蜒在依山傍水之中的宏大气势,城市在群山的环抱中层峦叠嶂地在静山流水中倾听,这哪里只是记录了遥远往事的城市,这分明更是在重新构筑现代丝绸之路的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应该说这个城市是繁华的,但是我更喜欢它优雅的一面,于是我用摄像头拍下了一组沿着黄河而居的绿色走廊。
冯老师介绍说,兰州有个藏书楼,它是中国古代的图书馆,据史料记载,中华大地曾有过数以千计的藏书楼,其中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清代建立的四大藏书阁:即北京文渊阁、吉林文溯阁、承德问津阁、杭州文澜阁,吉林的文溯阁抗战前迁移到了甘肃,遗憾的是当天不开门,我没能进得去……
值得欣慰的是,参观了国学馆。因为这座城市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故事,古丝绸之路也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这里记载着历代的文人墨客,来访者犹如在读一本立体的历史故事,能深刻地感受先贤们的智慧的光芒。
黄河岸边用花岗岩雕塑的宏伟的“黄河母亲”诉说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经历的沧桑与巨变。雕塑底座被处理成奔流向前的波涛,象征着黄河东进、发展西进。
敦煌
拜访莫高窟
不知从何时起,心里就向往着去敦煌,看心里惦记了很久的飞天。
终于踏上了河西走廊的西端,虽有心理准备,还是被眼前满目宏伟、浩瀚的历史古迹所震撼,惊叹千年里那么神秘美妙的渊源原来浸透在这片土地上;它不但一直让我们滞留在历史的记忆中,也让古今游走在世界上的人们停不住通往这里的脚步!来了才知道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坐落在鸣沙山和三危山的怀抱里,南北长1600多米,而且是上下五层,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有人形容它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莫高窟记载了古人们如此丰富、博深、美妙的想象,那些天使般的飞天、真人般的神佛,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变迁和沧海桑田的记忆,真的是让人琢磨不透,使人流连忘返。讲解员说,莫高窟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出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关于莫高窟名称的由来,据说是苻坚建元二年(366)有沙门乐僔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和我想象中的飞天很不一样,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251窟(北魏)佛龛两侧成对的双飞天和第275窟(北凉)莫高窟中最早的飞天形象之一,衣饰简单,形体朴实、随意……北魏、西魏时期的飞天,主要还是晕染法绘画,身体姿态逐渐丰富。
第285窟(西魏)时期的飞天和乐伎,乐伎飞天姿态飘逸优雅,开始接近我心目中的飞天了。
可以这样说,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这些飞天不是持乐演奏,就是形象各异,真的是千姿百态。到了隋代诸窟,飞天的形象更加丰富,正面、侧面等造型变化和各种飞天组合丰富多彩,大部分飞天姿态优美,体现出女性化特征。而到了唐代,飞天的姿态更加婀娜多姿,衣饰与丝带也愈发灵动舒展,服饰艳丽、色彩绚烂,其身边多为云彩、花卉等装饰,而飞天之美女形象也愈发明显。
由于莫高窟是不能拍照的,而且部分洞窟限制参观(莫高窟只允许参观10个洞窟),比起600多洞窟的6000个左右的飞天形象,我只是看了冰山一角。
最有趣的是第259窟北壁东侧第一位佛像嘴角上扬露出的那一抹微笑,极富魅力,如此含蓄地感染着见到他的人,这不是比巴黎卢浮宫的蒙娜丽莎的永恒微笑早了1000多年吗?
莫高窟真的不愧为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也难怪有人要评价它说:“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它不愧是世界上最长、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但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文物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破坏,工作在这里的每位工作人员每天都辛勤地维护着莫高窟的生命力;每每看见有人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挡,只为满足利己的私欲,偷拍佛洞里的文物,有的还用闪光灯时,我就似乎听到了那些飞天的、那些佛像的低叹,他们每天都在与时间对他们的摧毁抗衡,因此,恳请前来拜访的人们一定要轻轻地靠近,不要惊扰这些千年飞天和佛像!
探访魔鬼城
敦煌这块土地真是神奇,大自然为这里创造出了许多奇观异景。它除了鸣沙山、月牙泉以其自然地理奇观的美名名闻遐迩之外,玉门关雅丹魔鬼城和敦煌雅丹地貌也是其一大特色,而且它更使人无限向往。
早在十几年前,友人曾经送给我一本他写的几进罗布泊的游记,从此就一直梦想亲历其境,又因为敦煌雅丹地貌就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就安慰自己到了雅丹魔鬼城也就算看到了罗布泊。
敦煌雅丹魔鬼城位于新疆、甘肃交界处,距玉门关西北80余公里处,身处广袤无垠的戈壁之中,布局有序,造型奇特,像是一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一座座土黄色的古城堡耸立在青灰色的戈壁之上,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又呈浅红色,与青色的戈壁滩形成强烈对比,格外引人注目。听说这里土质坚硬,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如果是晚上进入雅丹,遇到风吹,鬼声森森,是转而不出的。还听说有一只强大的部队进入后也没能复出,当然不知真假,只是听说,故称雅丹为“魔鬼城”。
魔鬼城就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这座奇特的“城堡”内好似有城墙、街道、大楼、广场、雕塑,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如同巧夺天工的设计师精心布局一般,这是地质变迁自然风雕沙割的结果,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每个雅丹地貌都各具形态,千奇百怪,造型生动,惟妙惟肖。有的像轮船在大海航行,有的像宫殿,有的像丰收后垛起的谷堆,有的像屹立远眺的金孔雀,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远视的战士,也有的像亭亭玉立的美女……在这里,千奇百怪的雅丹地貌,会使你心旷神怡,飞翔思绪,发挥奇思妙想、浮想联翩的能力;你可以展开无限的丰富的想象力,融入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中!
夕阳西下了,看着它慢慢地就要合上美丽的眼帘,抓紧时间把它的余光射进举起的双手!道路也从这里结束了;再往前走,就是死亡区了,听说需要特别的批准才能进去!下次吧,下次有机会一定去申请!
享拥鸣沙山
镜头拍下来的鸣沙山像极了一幅画,它是大自然的手笔。这分明是沙子堆积的,却有刀削斧劈般的棱角,真的不懂如此刚硬又不失干净的线条是如何形成的。
更令我惊讶的是,在鸣沙山的山麓有翡翠般的月牙泉。据说,当狂风起时,月牙泉毫发无损地静如处子,不理睬浩沙发出巨大的响声或轻风吹拂时的管弦丝竹。依偎在沙山怀抱里的月牙泉,丝毫不受沙层的惊扰,依然温柔地依偎着沙山那温情的臂弯里的淡定,着实让我吃惊!
上沙山的途径既可以顺着竹梯赤脚往上走,当然也可以穿上鞋套走,还可以骑着骆驼上去!我是走上去的,我的体会是沙山表体滚烫,可只要脚往下伸就很是凉爽,一步一个脚印地上来时细沙恣意地揉着、拖着,时而也托着你往上跋涉,你也能体会到它的深情与柔软。坐在这里一眼望过去,感觉得到山的坦率、真诚,鸣沙山一无遮挡地袒露着它的心怀,着它的沙体:峰陡峭,如刀刃,如此优美的曲线由细沙聚积而成,沙粒有不同的颜色,各个晶莹透亮,一尘不染。沙山也是形状和姿态各异:有的就像山下的月牙泉,沙链般连成一片;有的就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如虬龙蜿蜒,也如盘龙舒展着身躯,卧至天边;小丘无数,丘丘相接,排列得整齐、坦荡。不知那来去自由的风是如何勾画起这率性的线条,聚起这般魅力的。
下山时,听人讲,沙粒会随人流而动,发出管弦鼓乐般的隆隆声,真是能打动我心。听说,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于是,我就滑了下来……遗憾的是,玩乎所以时忘了保护相机,下山时相机和我一样全是沙子,再也打不开了。
方便的是,敦煌鸣沙山其实就是在市内,敦煌城向南不一会,一眼就能看到连绵起伏的鸣沙山。它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过渡地带。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鸣沙山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在世界上不仅分布广,而且沙子发出来的声音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似大吠声,有的像雷鸣声……
据介绍得知:“(敦煌鸣沙山)东枕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面积约200平方公里,长40公里,宽20公里,最高处约250米。”还说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鸣沙山曾被称为“沙角山”。据传,这里原是一块水草丰美的绿洲,汉代一位将军率领大军西征,夜间遭敌军偷袭,正当两军厮杀之际,大风突起,漫天黄沙将两军人马全部埋入沙中,于是这里就有了鸣沙山。据说,现在该沙山的沙鸣,就来自他们的厮杀之声。
穿越阳关和玉门关
很小的时候,在唐诗中知道了阳关和玉门关这两个令我神往的名字。阳关是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那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杰作联系在一起的。而与玉门关联系在一起的另一个诗人也是唐代的大诗人王之涣,他在《凉州词》中这样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满目的沙丘纵横,大漠荒烟,风沙,汉唐时期的金戈铁马都是此时的联想……
阳关在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70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坐落在玉门关以南而得名阳关。其实阳关和玉门关是什么关系,我并不太清楚,后听人讲,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阳关和玉门关都是通往西域的门户,一个在南,一个在北。自汉至唐,两者一直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
那时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现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的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那个大墩之上,让后人吊念。放眼望去,风尘滚滚,满目的断残伤痕。在山前面,有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滩,这里沙丘纵横,有一道道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古董滩。据说,在古董滩沙丘之间的砾石平地上,散布着许多古代的钱币、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分布广泛,随手可捡,所以当地人称此地为古董滩。
听说这里还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当大风过后,这些遗址清晰可见。古董滩的面积约上万平方米,面积大,散布文物丰富。我也是阅资料后得知,在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勘察古董滩40道沙梁后,发现了大片版筑遗址。经发掘、测量,这里的房屋基础排列清晰整齐,附近有断续宽厚的城堡墙基,还出土了大批遗物。从遗迹及文物分布来看,古代这里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此发现与《新唐书·地理志》及敦煌遗书《沙洲图经》等史料记载的汉代阳关位置相符合,考古学家根据史料考证,认为现在的古董滩就是古代阳关的关城所在地。
自西汉以来,历代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地派兵把守,历代将士在这里戍守征战,那些商贾、僧侣、使臣、游客也曾由这里出关。不少文人墨客面对阳关,发出无限的感叹,写出不少留给后人的不朽诗篇。听说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经由丝绸之路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
汉代,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并列入“敦煌八景”。
那么,阳关是何时、何因被掩埋的呢?听说至今还无从考证。
阳关,一座被荒沙抛盖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感慨吟唱不败的古城,总是给我们留下无限的凄凉悲壮,寂寞沙滩的荒凉。今日的阳关,不再是王维笔下“西出阳关无故人”凄凉委婉的代名词,阳关一带已是西北最大的鲜食葡萄基地和敦煌罗布麻综合开发中心的野生罗布麻生产基地,阳关葡萄和敦煌罗布麻茶叶声名远播。站在烽燧高耸的墩墩山上,举目远视,绿树葱葱,一派塞上绿洲的好景色,不禁感叹:西出阳关有故人!
遥想汉长城古风
离市中心25公里处阳关公路的南侧大漠戈壁党河西岸河床上可以看到部分汉长城的遗址。资料说:“据残垣遗迹推测,故城范围南北长1132米,东西宽718米。就地取土,层层夯筑,夯层厚12厘米,垣基宽6~8米,残高 4米许。四角筑高大的角墩,今仍存高16米许,高出城墙一倍,下部夯筑,上部多土坯垒砌。西墙正中残留门洞一座,当属西域无疑。”这个汉代故城,经西凉、唐代两次加固维修。城内西北一隅今被用作油库,其余均辟为农田,地表无遗物可觅。
看似残破的古城考证推测:“可能是赵破奴从令居向西进军两千里,于汉元鼎六年(前111),乃调集张掖、酒泉郡人力修筑敦煌城这一西陲要塞,并筑有敦煌绿洲的土河、塞城以及马圈口堰水利枢纽。《瓜州史事编年》(P.3721、S.5693)、《汉书·武帝记》、《沙州都督府图经》(P.2005)等史料对此都有记载,筑城比建郡要早23年。”
《肃州志》载:“雪山为城,青海为池,鸣沙为环,党河为带,前阳关而后玉门,控伊西而制漠北,金峡之咽喉,极边之锁阴。”今天,敦煌古城残垣仍犹如一座历史的丰碑,矗立在西部大漠,无言地述说着历史。
青海
青海与甘肃、四川、、新疆接壤比邻。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有汉、藏、回、土、撒拉、维吾尔、蒙古、塔吉克等民族,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青海湖,虽是向往了许久的,但这次却没计划要去拜访,我的目标是,却最终因为各种因素来到了青海,让我有了不期而遇的惊喜体会。
有云是极好的,远山苍茫一片。此时此境,只在云里梦里。各见所景,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和思维来解读……
心想相机在敦煌鸣沙山损坏了,照不了全方位的景色了,可是此时此刻,似乎相机不是重要的啦,眼睛和心灵才是在青海湖畔眺望的重要角色。只见湖的四周被巍巍苍翠的远山合围,听说它们是壮丽的大通山,东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5000米。环顾四周,犹如四副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此时此刻冲击眼目的是群山映水色,幻像无限……
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古为西戎地,汉为西羌地,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自十六国时期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1928年,设青海省。
有人告诉我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10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4平方公里,为淡水。
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连天,雪山倒映,鱼群欢跃,漂浮翱翔在水面的是什么?我还是没办法辨认。
从山下到湖畔,真的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渺、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盘巨大的翡翠玉嵌在那山、那草原之间,就是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绮丽壮美的风光画卷。碧绿的湖水,波光潋滟,初见春色的草滩,悠闲地散落三三两两的羊和牛群。
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当地的游客告诉我们,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菌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如此说来,青海湖在不同的季节里,景色也是迥然不同的。
有人这样描绘:“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则是山清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像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得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那是一副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可惜的是,这番光景我也只能选择来年体会了!
古代人类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在为生存而与动物进行搏斗时,不禁会想到,如果人能像雄鹰展翅飞翔,该有多好啊!蓝天上飘流的白云,秋风中飞舞的落叶,花丛里飞翔的蜂蝶,也会使人兴起飞行的遐想。
古代神话的诞生,都离不开当时人类的现实生活、劳动和自然进行的斗争。在文化发展较早的文明古国,如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印度和阿拉伯地区,有关飞行的神话丰富多彩、流行甚广。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雅典著名建筑师、雕刻家代达罗斯到克里特岛后,因为触怒了国王,同儿子伊卡洛斯一起,被幽禁在海岛上不许离开。代达罗斯用羽毛和蜡做成像鸟一样的翅膀,捆缚在自己和儿子伊卡洛斯的肩头和手臂上,升空翱翔,越飞越远,遗憾的是,儿子不听父亲的劝告,越飞越高,飞近了炽热的太阳,结果粘住羽毛的蜡熔化,羽翅燃烧,伊卡洛斯失去了翅膀,坠入大海,而代达罗斯却扇动翅膀成功地飞越爱琴海,返回到自己的家乡。
在希腊人、闪米特人和印度人的神话传说中,就有凡人和神出入天堂的说法。天神小天使有翅膀,牛、马和大象也都有翅膀。欧洲也有身生双翅的飞人石雕。至今仍保存在中国敦煌石窟里的壁画,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飞天形象。《双飞天》画面上,两位飞天仙女,她们既没有翅膀,也不靠云彩,全凭两条缠卷伸展的飘带,腾空起飞。
古代不少诗人,也常用美丽的诗篇来描绘自己飞行的理想。中国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曾写道:“高飞兮安翔,乘清风兮御阴阳。”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我愿生双翅,捕逐出八方。”诗人李白也曾写过:“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和“矫翼思凌空”的诗句。诗人崔颢畅游武昌时,登上黄鹤楼,也感慨地赋下脍炙人口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很早就流传于民间。家喻户晓的美丽神话嫦娥奔月的记载,初见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56~前87年)的著作《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羿往昆仑山会见西王母,讨来了长生不老之药,嫦娥偷吃此药,忽感身轻,飘然升腾,来到了月面上。但月宫中清凄冷寂,使她感到惆怅,又不禁怀念起人间的生活来。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七绝《嫦娥》分外脍炙人口:“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国古籍《山海经》中的飞车,古希腊神话中墨丘利的带翅凉鞋,以及阿拉伯神话中的波斯飞毯等,进一步表达了人类对利用器械飞行的向往。
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努力,终于使幻想变成了现实。1783年罗齐埃乘气球升空,是人类征服天空的开始;1903年莱特兄弟试飞成功,开辟了航空新纪元;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幻想最终变成了现实。
福州梦山文具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卡通石膏模具”。款式有叮当机器猫(大,小),樱桃小丸子,神探柯南,QQ系列,Kitty猫系列,篮球飞人系列(樱木花道,流川风,宫城,赤木等)火影忍者系列(名人,卡卡西,尤,我爱罗,佐助,野春樱等6种),流氓兔系列,蜡笔小新系列,奥特曼系列,洋娃娃系列,蓝猫系列,西游记系列,维尼熊系列,白雪公主系列,恭喜发财系列,男孩女孩系列,葫芦娃,玉米,白菜,12生肖系列,Snoopy系列,房子系列,日韩卡通情侣系列,还有各种卡通人物和动物系列(猫猫,狗狗,猪猪等)……,都是目前国内最流行的款式,大小系列近250种。常用款式多达600多种。高度一般为15cm―25cm不等。
模具价格分两种,PVC树脂模具20元每个,橡胶模具30元每个,10个起发货,20个起免邮费。免费传授石膏像制作技术,并有书面资料和光碟,包教包会,一般一个小时就可以学会,模具均为储蓄罐式模具。顾客画完了以后拿回家就可以做储蓄罐用,既好玩还很实用,正常使用都可以达几千次。
市场分析:
石膏彩绘项目正是适应了当前人们追求个性化和DIY时尚的风潮。主要适应人群5-30岁,从小朋友到青年人和情侣都非常喜欢本产品。是自己收藏,赠送朋友和爱人的独特礼品。而且销售价格一般人都能接受(5―20元根据当地具体消费水平而定),本品无毒无害,无需美术基础。(当然有美术基础者更佳)
销售方式:
本产品在销售的时候是以半成品的形式出现(各种卡通造型的白色石膏像)。顾客可以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或者参照店内样品自己动手涂上颜色。利润与成本:
利润与成本:
本产品是采用石膏粉为原料,如果不算模具成本,每个石膏像的成本在0.2――0.3元左右,根据石膏像的大小而定。颜料的成本,平均到每个石膏像上是0.1元左右。这样石膏像的成本大约在0.4-0.5元之间,例如价格定在10元的话,利润就是9.5元。
所需材料:
石膏粉,壁纸刀,毛笔,颜料,桌子椅子(除模具以外,剩下所有物品在当地都可以买到。因此,不算房租和税,初期投资在3000元以下。)
销售渠道:
1、自己开店,自己开店对模具的数量要求较少,一般30―50个就可以,模具也不必经常更新。
通过识读“丝绸之路图”和最新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在最新的中国地图上能准确地找出丝绸之路的途经路线;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和收集有关的历史、文献、图片以及实物。
能认识到学习历史离不开地图,离不开地理,培养初步的史地结合的学科渗透能力。
通过丝绸之路的寻访,培养集体协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明确本课应达到的目标,以便学生了解评价的依据。
2、布置学生查阅有关丝绸之路的普及性读物,收集有关图片或实物资料。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参加到下列各组:A组,上网查阅;B组,图书馆书店查找;C组,收集音像制品;D组,如邮票、火花等。
3、指导学生在今天的世界地图上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
4、指导学生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分组讨论,制定出具体方案,教师将各组方案中最有特色又可行的内容提出,设计出总方案,每组学生负责完成最有特色的工作准备。
活动过程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丝绸之路”是从西汉的长安城向西出发,途经今古肃、宁夏、青海、新疆,连接中西亚和欧洲的一条交通要道。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有“鸟的王国”——“青海鸟岛”,有如诗如画的“塞上江南”,有歌舞和瓜果之乡——吐鲁番盆地。
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今天我们一同踏上这条幽幽古道去探索历史的奥秘。首先,请同学们分组介绍寻访的经历。
学生:(介绍寻访的经历)通过什么途径,做过什么努力,达到怎样的结果,有什么收获。
教师: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去求知,初步尝试自己收集资料并提取信息,这就是能力的培养,今后我们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下面请第一小组也就是设计绘制大型“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同学给我们讲解“丝绸之路”路线及重要地名的变化。
学生:(分段介绍)第一段,从西安向西进入黄土高源,要跨过黄河,经过河西走廊,长城西端,到达敦煌。古今重要地名及发生变化的有:长安——今西安;河水——今黄河。
第二段:从敦煌开始,进入茫茫戈壁滩。丝绸之路主要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阳关出发,沿阿尔金山——昆伦山北麓,塔里木盘地南缘向西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重要地名及发生变化有:鄯善——今若羌;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南山——今昆仑山,喀什。北路从玉门关出发向西沿天山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到帕米尔高原。重要地名及发生变化的有:北山——今天山,吐鲁番,火焰山,新疆,伊犁。
第三段,葱岭向西北路经中亚到达欧洲,南路向西亚和南亚进发,到达伊朗、印度以及东欧一带。重要地名及发生变化的有: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奄蔡——今咸海至里海一带;身毒——今印度;大月氏——古国名,今阿姆河流域;安息——今伊朗一带;大秦——古罗马。
第四段出新疆后的丝绸之路西远南伸的情况。
教师:沙漠、雪山、绿洲,时而长风漫卷,飞沙走石,时而万里寂静;牧人的炊烟袅袅升起,直接云天;驼铃响过,这片大地仿佛又回复到开天辟地时的苍凉,这就是古代中国的西域。公元前139年,瀚海深处响起一阵阵悠扬的驼铃声,看!他们来了,张骞率着一支队伍骑着骏马和骆驼开始了他的使命。请看第二组同学的表演,张骞出使西域。
学生表演:着重表演历经的艰辛,表现出张骞的气魄和坚定的意志等。
教师:从他们的表演中我们看到张骞以探验家的胆魄,历尽艰辛开辟出这条闻名世界的商道。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多少英雄豪杰在此留下英名。东汉时期班超及副使甘英,为商道的畅通都做出过杰出贡献。东晋时,法显从长安沿丝绸之路西行求法,游历三十多国,回国后将沿途见闻及带回的经文整理成文,这就是著名的《佛国记》。唐朝著名高僧玄奘沿丝绸之路到印度,游历19年,行程五万多里,著有《大唐西域记》。《西游记》就是以他西行的故事题材为背景而写的。元朝时,意大利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随父沿丝绸之路来中国经商,在元朝任职17年,后来回国,因参加战争被捕入狱。在狱中,由他口述,狱友笔录成书,这就是闻名世界的《马可•波罗行记》。在这条古道上还有绿洲、重镇、名胜古迹、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奇的风土人情。
接下来请第三组的同学给大家讲解。(第三组将收集的资料汇集整理编排)
第三组的同学(1)展示图片。展示的图片除教材提供的五幅插图外,还有马踏飞燕,“丝绸之路”出土的汉代绢地刺绣,玄奘画像,还有敦煌壁画邮票、一组嘉峪关的照片。(2)着重介绍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高昌、楼兰。(3)介绍途经的省份,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及物产。
教师:第三组同学主要介绍了楼兰故国在古代中西交通史、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她的消亡,史学界到现在还没有定论,有的人认为楼兰的消亡是因为沙漠化,也有人认为是气候突然发生变化,大旱降临,上游河道断流,人们被迫逃离古城;还有人认为是外敌入侵造成的。究竟是何原因,你们有何看法,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对此问题可以进行研究。
丝绸之路沿途要穿过沙漠,翻越高山,经过人烟稀少的荒原,其旅途是艰辛难涉的,当然也并非都是艰险。如同学介绍的敦煌、高昌,还有碎叶等都是沙漠上的绿洲,是高原上的繁华集镇。不管是艰辛还是繁华的集镇,都有诗为证。请第四组的同学用诗歌来印证历史。
第四组的学生着重收集唐代边塞诗人的诗歌,有王之涣的《凉州词》,张籍的《凉州词》,王翰的《凉州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王昌龄《从军行》《出塞》,岑参的《天山路》、卢纶《塞下曲》等。
他们以通过朗颂再简介诗歌内容的方式来再现“丝绸之路”。
教师:第四组的同学以诗歌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历史,同时我们也获得美的享受。
古老的丝绸之路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可供探索的奥秘,此次寻访了我们只是初步的探索,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继续深入的探究,也许你就能成为一个专家,祝你们的探索取得好成绩。
为了更好的熟悉丝绸之路上的古今地名,我们请8位同学穿越时空隧道,遇到古地名,要写出现在的地名;遇到今天的地名要写出古地名。写出的地名只能给下面的同学看。写对了,就继续往前,错了,就退出游戏。请同学们为他们打分,他们的成绩可作为今天全班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让我们给他们鼓掌加油。(根据不同程度选出8位同学做代表,反馈掌握的情况)
游戏:穿超时空隧道
活动总结
教师: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如今的丝绸之路,公路成网,铁路纵横,机场遍布,形成了陆空交织的主体交通运输网,使“丝绸之路”的终点伸到西欧以至更远的地方。通过寻访我们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做如下总结)
第一,通过寻访,我们掌握了查找地图的基本技巧,将历史的学习融进了地理中,懂得学习历史离不开地图,离不开地理。
第二,通过这次寻访,我们初步尝试了怎样去收集、查阅资料,怎样提取有效信息,尽管同学们的收获不同,但只要认真努力地去做,就会有收获。
第三,同学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智慧与才能,说明我们的同学有能力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第四,通过寻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大陆上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友谊文化传播之路。历史证明,对外开放能使中国繁荣发展。
第五,大自然养育了我们,我们也要热爱大自然,尤其从故国楼兰消亡的讨论中,同学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的确,人类要持续发展,必须要与大自然和谐发展。因此,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活动评价
目的:通过活动课的学习,学生是否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是否掌握了识图的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能否去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方法:查检法、观察法。
过程:(1)老师抽查部分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负责检查的同学,则对全班同学检查、登记;(2)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抽两名,参与“穿越时空隧道”的活动;(3)师生交流,有意识地请平时不积极、自我控制较差的同学谈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评价总结
1、能穿越一条“时空隧道”为合格,能穿越两条为良,能穿越三条以上为优。
2、平时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在这一次活动中积极收集、积极参与都视为优。
活动说明
东川红土地:上帝遗落人间的画板
可能消失的原因:为防止水土流失,退耕还林,停止种植。
疑是彩虹下凡
在去东川之前,从未想过天地间还有如此浓烈的色彩,极度艳丽而斑斓。这样大片的彩田是如何形成的?原来云南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土壤里的铁质经过氧化慢慢沉积下来,逐渐形成了这炫目的色彩。东川红土地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公里的新田乡、一个叫“花石头”(在109公里里程碑处)的地方,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现出一片片暗红、紫红、砖红等不同的红色,方圆数百里大大小小的山头、山坡上,油菜花与洋芋花热烈地绽放着,金色的麦浪在清凉的山风下如碧浪般翻滚,一层绿,一层白,又一层红,一层金,五彩斑斓。然而,这样的美景却是当地老百姓“不得已”为之。由于地处高原,加上土地中布满大小不一的各种鹅卵石,土地存不住水,只能种植一些高寒抗旱、无需精心照料的作物,如玉米、荞麦、油菜、青稞等。每家按人口不同能分到各种不同等级的土地,分得的土地又不是成片连在一起的,因而庄稼也只好一块一块地种。这家种土豆,那家种玉米、油菜,轮流耕作大杂烩。不想却在这种漫不经心、随意的种植方式下形成五彩缤纷的图案。鲜艳浓烈的色块一直铺向天边,看似漫不经心,却又形成如仙境般五彩缤纷的图案。
最美的色彩移步异景
红土地最适合摄影的季节是5-6月和9-12月,不同的季节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以花石头村为中心,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东川红土地最美的景致集中在七彩坡、锦绣园、落霞沟、红土地大观、千年龙树、水平子、打马坎、螺丝湾、乐普凹、瓦梁房子等,景点虽多,但大多数都比较集中。七彩坡与锦绣园其实是同一片土地,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则会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红土地景观是大气而恢弘的,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感受。夕阳渐渐西沉时,光影流转将这里勾勒得更为立体。在这里还可以同时观赏到千年龙树,据说这棵树已生长了上千年,曾经枯死三年又吐新芽,被当地人尊为神树,保佑着这一方乡民。水平子是个较远的景点,原名月亮田,是一个层层叠叠的梯田,最特别之处在于其中一块水田看起来仿佛一面玉琵琶,让人怀疑是否上天遗落于人间。最美的景致还应属落霞沟,也叫陷塘地,这是在崇山峻岭环抱中突然下陷的一块洼地,斑斓的色彩扑面而来,让人瞬间忘记了呼吸。
怒江:将被水电站湮灭的奇观
可能消失的原因:国务院已正式公布将在怒江建水电基地,未来随着水电大坝的建设,怒江奇观将不复存在。
300公里壮美峡谷
怒江之美在于怒江流经云南段长达300多公里的峡谷美,及其大峡谷地带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美。怒江大峡谷平均深度为2000米,被称为“东方大峡谷”。峡谷呈南北走向,东西两侧有4000米以上高峰20余座,两山南北逶迤,雪峰环抱,雄奇壮观。特别是双纳瓦底、齐那桶一带两岸陡壁直立,山两边原始森林一望无际。江边滚石横陈,水击浪打,石块在水浪冲磨下,平滑光溜,熠熠闪光。而峡谷地形又导致瀑布众多,最高的瀑谷高达800多米。著名的听命湖、干地依比湖、恩热依比湖,瓦着低湖等气势恢宏。这些高山湖清澈幽静,由长年冰蚀形成。湖岸原始森林密布,古木参天,松萝满树,蔚为壮观。怒江大峡谷民族风情也很独特,可以欣赏到傈傈族传统的对歌,澡塘会、刀杆节,充满神州色彩的怒族“鲜花节”和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的独龙族剽牛祭天活动等。
登老姆登俯瞰最美的怒江
怒江大峡谷最北端,位于贡山县的丙中洛是峡谷最美丽的地方。这里“雪山环抱,江河为池”,地处中缅印和滇藏交汇区域,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结合部,东有横断山脉海拔5000多米的响朗腊卡山和碧罗雪山,西有喜马拉雅山的延伸山脉高黎贡山,北有石门雄关,南有贡当险岸和日当坡,纵横交错,层层叠叠,把丙中洛如婴儿似地抱在怀里。怒江从北部的秋那桶深谷进入丙中洛,从丙中洛南边一直到大拉,形成弯弯曲曲几道弯,最大的一道弯在坎桶被称为“怒江第一湾”。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米,高约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石月亮。石月亮是因怒江峡谷正处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接合部,强大的地质应力和迅速上升的地壳,构成了怒江峡谷独特的地质奇观和美丽的自然景色。坐落于山腰坡地上的福贡县老姆登村也是一定要去的。这里海拔1800米,居住着怒族、白族等民族。老姆登是俯瞰怒江大峡谷的最佳地方,放眼即可全览峡谷的雄伟,江水的蜿蜒,还有哀牢山顶上那处极像烽火台的独特山峰。这里的老姆登基督教堂比较出名,每年的圣诞节都是村民最快乐的日子。
莫高窟:扛不住时间的沧桑
可能消失的原因:除洞窟自身的酥碱、起甲、霉变等病害之外,风沙对莫高窟崖体的风化和壁画的磨蚀也是长期难以克服的难题。而游客呼出的气体,对壁画也会起到破坏作用。这些都将导致莫高窟最终走向湮灭。
逐渐湮灭的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的文物价值无需赘言。如果说在广垠的沙漠中,敦煌这片绿洲是大自然的奇迹,那么莫高窟就是这片绿洲中人类的奇迹。这个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下,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艺术宝库,与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因战乱及西方盗窃分子的偷盗,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真可谓敦煌艺术有多么恢弘博大,其历史就有多么沉痛愤懑。可是目前,莫高窟面临的最大敌人是自然之力。除洞窟自身的酥碱、起甲、霉变等病害之外,风沙对莫高窟崖体的风化和壁画的磨蚀,也是长期难以克服的一项难题。敦煌研究院投入了巨大的心力来防沙治沙、加固崖壁、复制洞窟、挽救病害壁画。另一方面,游客买票之后,只能跟随讲解员的带领,参观约10个洞窟。而每参观完一个洞窟,讲解员都会要求所有游客离开,小心地锁上门。这样谨慎的原因,是人们呼出的气体使窟内的二氧化碳和湿气含量迅速增高,这对壁画的破坏作用也相当大。
“藏经洞”不容错过
尽管莫高窟走向湮灭的命运已不可逆转。所幸,现代数字技术会为我们保留敦煌艺术的精髓。游览莫高窟时,除了10个可以参观的洞窟外,著名的藏经洞也是不容错过的。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在清扫洞窟时,意外发现第16窟(现编号)北侧甬道壁上有一个小门,打开后,一个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赫然出现在他面前,里面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11世纪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所谓相见容易,相知难。去之前,建议多了解一些莫高窟的历史和艺术及佛教知识,否则很可能因为“不懂”而觉得没意思或不值得。
那些渐行渐远的古镇
金刚碑:人去楼空,残缺古朴
可能消失的原因:原计划中的开发建设因各种原因而搁浅,但原居民已搬迁,古村呈现出一种残缺古朴的美。
在重庆北碚区缙云山下,有一座已残破不堪的金刚碑村。盘根错节的黄桷树占据了各个角落。金刚路的尽头,连接了一条古街,道路两边都是废弃的民国式建筑。而在以前,这条街上密布商铺民居,人气十足。如今这里人去楼空,但却颇受摄影发烧友们青睐。照片中的金刚碑,有一种残缺古朴的美,于是吸引了不少拍婚纱的情侣来这里取景。原居民在2009年搬迁出去以后,这里就沉寂下来。原本计划中的开发建设,因各种原因一直搁置,金刚碑的处境因而十分尴尬,不过也正因如此,才让我们还有机会目睹古村落的原始风貌。
罗泉:产盐名镇时光凋零
可能消失的原因:年久失修、人为活动加剧。
作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的罗泉古镇,也是中国100个千年古镇之一。罗泉因产盐而闻名,历史可追溯到秦代。古镇至今保留着见证盐业发展的盐神庙,供管仲为盐神。罗泉古镇在清朝时达到鼎盛,其所产的井盐获得了1925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金奖。也许是盛极必衰的道理,民国初年后,罗泉开始凋零,至今只剩雕梁画栋,无声地记录着当年的繁华。不过,罗泉早年的整体风貌保持得相当完整。但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现已时光老去,不知何时古镇将面目全非。
章渡:“吊栋阁”里忆江南
丝绸之路名扬华夏,蜚声海外。丝绸之路可以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但人们一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
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大家所熟知的。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的使团自我国西汉时期的长安西行,经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横贯亚欧大陆,西达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多公里。当时的古罗马人就非常喜欢中国的丝绸,对中国也很向往,他们称中国为“丝国”,视中国的丝绸为珍品。所以将这条古代国际之间的贸易路线称之为“丝绸之路”。
至于海上丝绸之路,长期不为世人所知。为了揭示海上丝绸之路的面貌,海洋出版社出版了由张殿臣、白化文、顾涧清主编的《连云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专著。本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丛书》中的一部,着重研究和探讨连云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书中收集了北京、连云港两地专家、学者多年潜心研究的20多篇论文。全书共分三个部分。
二
第一部分为经济史和古代丝绸之路的探讨。在这一部分里,以概述连云港地区经济史的演变过程为铺垫,以古代连云港地区的中外交通为线索,着重介绍了徐福故里在连云港地区的发现,论证了徐福在开拓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经过,以及徐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航线东渡日本的考辨。通过这一部分的论述,使我们了解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可能早于张骞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向海外发展,曾派方士徐福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寻找仙山,觅取长生不老仙药。徐福实际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真正开拓者。徐福的东渡,反映了2000多年前我国的航海水平以及对外的文化影响。徐福至今仍被日本人民供奉为蚕桑之神,日本的金立神社每年都举行隆重的“徐福大祭”,这是海上丝绸之路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一个明证。
三
第二部分介绍了连云港市孔望山摩崖佛教题材造像被发现的情况,这不仅把我国摩崖雕刻上推了几个世纪,为我国艺术史研究提供了新资料,而且也证明了天竺佛教由海上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的史实。由于连云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陆两条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连接点,这就为两部杰出的古典小说在明清时期的诞生提供了创作背景的条件:一部是以连云港境内云台山北侧为背景创作出来的《西游记》,另一部就是以云台山南侧为背景创作出来的《镜花缘》。
四
第三部分展示了连云港和未来丝绸之路的设想。20世纪90年代伊始,中国北疆铁路与前苏联土西铁路接轨,一条东起我国黄海连云港,西出我国新疆阿拉山口,连接欧洲和亚洲30多个国家的全长1.9万公里的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这条大陆桥与昔日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走向基本一致,所以又称之为现代的丝绸之路。连云港地处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和结合部,对国际间经济、文化的沟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7年的第二十四届大会采纳了巴基斯坦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达尼教授的建议,正式通过了有关丝绸之路考查计划的决议,这一决议已付诸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考查团来到我国进行大规模多学科的考察活动,揭示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和文明全貌之期指日可待。
现代丝绸之路是充满生机之路,未来丝绸之路是大有希望之路。《连云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问世,正是献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古代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活动的一份礼物。
关键词: 全都 同义复词 《汉语大词典》 瑕疵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是迄今为止收词最多、质量最高的一部大型中文词典。该书收释了不少表“全都”义的同义复词,如“悉皆”、“皆悉”、“咸皆”等,值得肯定。但是,该书还是忽略了大量的“全都”义同义复词;即便那些收释了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拟从词目失收、书证偏晚、释义不确等方面对此展开讨论。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词目失收
1.咸尽。《汉书・楚元王传》:“及秦惠文、武、昭、孝文、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瘗臧,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汉书・严助传》:“今王深惟重虑,明太平以弼朕失,称三代至盛,际天接地,人迹所及,咸尽宾服,藐然甚惭。”《晋书・王F传》:“岂惟老臣独怀战灼,三军上下咸尽丧气。”《旧五代史・梁书・王师范传》:“先掘坑于第侧,乃告之,其弟师诲、兄师悦及儿侄二百口,咸尽戮焉。”
2.咸共。《后汉书・梁统传》:“初以位次,咸共推统,统固辞曰……”《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公卿惜邕才,咸共谏允。”《晋书・贾重传》:“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等刚直守正,咸共疾之。”谢灵运《会吟行》:“列筵皆静寂,咸共聆会吟。”元好问《拙轩铭引》:“至于汲黯之戆,绛侯之讷,石建之醇谨,卓茂之迂缓,班超平平之策,阳城下下之考,咸共嗤点,以为不智。”
案:“共”有“全都”义,如《礼记・内则》:“少事长,贱事贵,共帅时。”郑玄注:“共,犹皆也。”鲍照《代白头吟》:“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3.咸悉。《三国志・魏书・刘晔传》:“晔抚慰安怀,咸悉悦服,推晔为主。”《三国志・魏书・牵招传》:“招通河西鲜卑附头等十余万家,缮治陉北故上馆城,置屯戍以镇内外,夷虏大小,莫不归心,诸叛亡虽亲戚不敢藏匿,咸悉收送。”《祖堂集》卷一:“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之岁,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涨,井水并皆溢出,宫殿人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动。”《太平广记・神仙四十六》:“(刘商)少好学强记,精思攻文,有《胡笳十八拍》,盛行于世,儿童妇女,咸悉诵之。”《太平广记・酷暴一》:“被告之人,问皆称枉。斩决之后,咸悉无言。”
4.尽悉。《太平经・丙部之七》:“是也明其俱不能尽悉知究洞极之意,故使天地之间,常有余灾,前后讫不绝,但有剧与不耳。”《太平经・庚部十三至十四》:“故但为子举其端首,不复尽悉言之也。”《聊斋志异》卷二:“乃以齿序:别驾四十有一,为长;诚十六,最少;讷二十二,则伯而仲矣,别驾得两弟,甚欢,与同卧处,尽悉离散端由,将作归计。”
5.都皆。《汉书・韦贤传》:“初,高祖时,令诸侯王都皆立太上皇庙。”《金史・循吏传・武都传》:“县素多盗,凡奸民尝纵火行劫、椎埋发冢者,都皆廉得姓名,榜之通衢,约毋再犯,悉奔他境。”《新元史・志第四十九》:“奉礼赞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都皆再拜’。”《西游记》第八十八回:“那王父子都皆悚惧,众官员个个心惊。”
6.都尽。柳永《郭郎儿近拍》:“砚席尘生,新诗小阕,等闲都尽废。”王仲甫《蓦山溪》:“挂冠神武,来作烟花主。千里好江山,都尽是,君恩赐与。”沈端节《江城子》:“览镜沈吟,膏沐为谁容。多少相思多少事,都尽在,不言中。”
7.悉共。《太平经・丙部之十三》:“是故天下无大无小,轻易冤人者也,悉共见治也,而怜助服者也。”《无量寿经》卷上:“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三国志・魏书・仓慈传》:“及西域诸胡闻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己校尉及长吏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又为立祠,遥共祠之。”《宋书・何尚之传》:“睦父子之至,容可悉共逃亡,而割其天属,还相缚送,螫毒在手,解腕求全,于情可愍,理亦宜宥。”《梁书・陈伯之传》:“及伯之乡人朱龙符为长流参军,并乘伯之愚暗,恣行奸险,刑政通塞,悉共专之。”
8.悉同。《宋书・礼志二》:“于是诏书下其奏,所适无贵贱,悉同依古典。”《宋书・乐志二》:“杂歌悉同用太庙词,唯三后别撰。”《南齐书・郁林王》:“凡逋三调及众责,在今年七月三十日前,悉同蠲除。”
案:“同”有“一起”义,与“全都”义极近。《易・睽》:“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韩非子・扬权》:“亏靡有量,毋使民比周,同欺其上。”
9.皆共。《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又季氏之族有为谗,使季平子与族人相恶,皆共谮平子。”《汉书・刘辅传》:“天人之所不予,必有祸而无福,市道皆共知之,朝廷莫肯一言,臣窃伤心。”《后汉书・张衡传》:“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三国志・魏书・郭嘉传》:“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三国志・魏书・杜恕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是时,散骑皆以高才英儒充其选,而康独缘妃嫱杂在其间,故于时皆共轻之,号为阿九。”
10.皆略。《后汉书・郎传》:“明年,西羌寇陇右。皆略如言。”《三国志・魏书・杨阜传》裴松之注引皇甫k《列女传》:“故为康从事,同等十余人,皆略属超,阴相结为康报仇,未有间。”《新唐书・礼乐志二》:“至于坛伞⑸裎弧⒆鹁簟⒂癖摇Ⅲ侄埂Ⅲ、牲牢、册祝之数皆略依古。”《宋史・宋敏求传》:“敏求家藏书三万卷,皆略诵习,熟于朝廷典故,士大夫疑议,必就正焉。”
案:“略”有“全都”义,杜甫《戏题寄汉中王》诗之三:“鲁卫弥尊重,徐陈略丧亡。”浦起龙《读杜心解》引曹丕《与吴质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王安石《贵州虞部使君访及道旧窃有感恻因成小诗》:“握手更谁知往事,同时诸彦略成尘。”
11.皆俱。汉桓谭《新论・祛蔽第八》:“夫古昔平和之世,人民蒙美盛而生,皆坚强老寿,咸百年左右乃死,死时忽如卧出者,犹果物谷实久老则自堕落矣,后世遭衰薄恶气,娶嫁又不时,勤苦过度,是以身生子皆俱伤,而筋骨血气不充强,故多凶短折,中年夭卒。”《初学记・武部》:“郑记王赞问曰:‘举于旌首,当皆以皮邪,尽之也?’郑答曰:‘皆俱举皮置于首,不尽。’”《通典・刑法六》:“即罪重害,及疑似处少,不必皆须满三者,囚因讯致死者,皆俱申牒当处长官,与纠弹官对验。”
12.略皆。《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诸雩旱不雨,略皆同说。”《汉书・孙宝传》:“时,帝舅红阳侯立使客因南郡太守李尚占垦草田数百顷,颇有民所假少府陂泽,略皆开发,上书愿以入县官。”《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三国志・蜀书・S正传》:“性澹於荣利,而尤耽意文章,自司马、王、扬、班、傅、张、蔡之俦遗文篇赋,及当世美书善论,益部有者,则钻凿推求,略皆寓目。”《三国志・吴书・胡综传》:“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
案:周掌胜先生已经指出该词《大词典》失收,但他提供的最早例证为《全晋文》卷一百三十四习凿齿《又与谢安书称释道安》,偏晚。
13.全都。《西游记》第三十七回:“明日拿妖,全都在老孙身上,只是要你三桩儿造化低哩。”《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黛玉道:‘依我说,拿了笔砚将各色全都写了,拈成阄儿,咱们抓出那个来,就是那个。’”《镜花缘》第九回:“小弟起初吃了朱草,细想幼年所作诗文,明明全都记得。”案:该词习见于明清小说,且《现代汉语词典》已收,《大词典》亦当收。
14.总皆。伯3270《儿郎伟》:“四方总皆跪伏,只是不绝汉仪。”伯2133号《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经文》:“佛有他心尽见伊,若干心数总皆知。”顾况《闲居怀旧》:“今日思来总皆罔,汗青功业又何如。”
《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又有‘紧急鼓’者,讹为‘锦鸡鼓’,总皆虏乐也。”《警世通言》第八卷:“邻舍都来看时,只见:两部脉尽总皆沉,一命已归黄壤下。”
案:“总”有“全都”义,如杜牧《赠别》诗之一:“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王安石《除日》诗:“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
以上十四例,例证较多,限于篇幅,没能一一列举,当为同义复词。
二、例证偏晚
1.咸皆。见《大词典》第2826页,最早例证为《百喻经・婆罗门杀子喻》。
案:例证可提前。《汉书・陈万年传附子咸传》:“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钩校,发其奸臧,没入辜榷财物。”《后汉书・儒林传下・包咸传》:“显宗以咸有师傅恩,而素清苦,常特赏赐珍玩束帛,奉禄增于诸卿,咸皆散与诸生之贫者。”《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晋书・刘传》:“在朝之士相让于上,草庐之人咸皆化之,推贤让能之风从此生矣。”《宋书・武帝纪上》:“吾徒咸皆富贵,则檀不应独殊。”
2.尽都。见《大词典》第4683页,最早例证为《水浒传》。
案:例证可提前。《元朝秘史》卷七:“乞百姓掳了,头口、家业尽都与了你。后又同追不亦鲁(舌)。”《琵琶记》第十七出:“田园尽都典卖,并无些子余剩。”
3.尽皆。见《大词典》第4683页,最早例证为《三国演义》。
案:例证可提前。《魏书・南安王桢传附子中山王英传》:“英候其稍近,以奇兵掩之,尽皆擒获。”《北齐书・孝昭帝纪》:“因取所御杯尽皆坏弃。”《隋书・礼仪志五》:“若用此辂,给于太子,革木尽皆不可,何况金象者乎?”《洛阳伽蓝记》卷四:“晋朝四十二寺尽皆湮灭,唯此寺独存。”
4.悉皆。见《大词典》第4293―4294页,最早例证为《百喻经・三梨打破头喻》。
案:例证可提前。《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中二千石下至黄绶,贬秩赎论者,悉皆复秩还赎。”《后汉书・班超传》:“于是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焉。”《三国志・吴书・蒋钦传》:“权叹其在贵守约,即敕御府为母作锦被,改易帷帐,妻妾衣服悉皆锦绣。”《晋书・高祖宣帝纪》:“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5.皆悉。见《大词典》第4838页,最早例证为《后汉书・应奉传》。
案:例证可提前。《太平经・丙部之二》:“夫治不调,非独天地人君之过也,咎在百姓人人自有过,更相承负,相益为多,皆悉坐不守实所致也,以离去其实,远本反就伪行,而不自知。”《太平经・丁部之十六》:“是故古者圣贤上士皆悉学,昼夜力学而不止者,亦睹见天地教令明也,故不敢自易为非也,不敢自轻易而不力学也,故得长吉而无害。”《太平经・己部之一》:“皆悉在方,其禁畏人者,以其所上罪变怪轻重罪之,复加故罪一等。”
6.一总。见《大词典》第46页,最早例证为《水浒传》。
案:例证可提前。赵长卿《好事近》:“不羡八千椿,不羡三偷桃客。也不羡他龟鹤,一总为凡物。”
另“一皆”一词,《大词典》例证偏晚,周掌胜先生已经指出并提供了新的最早例证,这里不再多言。
三、释义不确
都总。见《大词典》第6188页,义项一释为“总是”,仍未达一间。“都”、“总”义同连用,为“全都”义,释义中的“是”字多余。正因如此,才有“都总”、“是”连用之例,如张榘《满江红》:“经济妙,谁知得。都总是,诗书力。”且最早例证只为宋毛滂《蝶恋花・听周生鼓琵琶》,可提前。如俄藏符R格编96号《双恩记》:“仪貌顿蒙抛瘦悴,衣装都总换尘埃。”伯2193号《目连缘起》:“慈母告目连:‘我为前生造业,广杀猪羊,善事都总不修,终日咨情为恶。今来此处,受罪难言。’”伯2193号《目连缘起》:“目连见其慈母,饭食都总不餐。”
参考文献:
[1]郭在贻.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汇校.敦煌语言文学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