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腾蛇乘雾

腾蛇乘雾

时间:2023-05-30 09:03: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腾蛇乘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自从学过<<草船借箭>>之后,咱班的小伙子们个个成了“三国粉丝”.这不,教室里还在七嘴八舌,津津乐道呢!

“我最喜欢曹操!我要像他那样志向远大!” 内向的何凡迪和我成了志同道合的盟友。

一天.何凡迪突然神秘地对我挥了挥手,说:“我们去三国见见曹操吧!”

话音刚落,他手中的调色盘就变成了一个神奇的飞碟,载着我俩直冲云霄。

我跳下飞碟时,看着眼前的一切,兴奋极了:“这是三国时代吗?”何凡迪小声答道:“这是三国时期东北方的大患乌桓。看,那就是曹操!”

只见一花白的胡须的英雄正站在海的一角,感受着海的汹涌和澎湃。他身着齐脚的长袍,脚穿一双官靴,突然仰天长笑起来——他的笑中透着自信,隐着城府,显出枭雄的霸气!

曹操捋了捋胡须,更显出几分英雄气概:“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曹操仍然面向大海,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极为激昂地吟咏起那首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第2篇

人们在描述老年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时,总会引用曹操的这句诗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诗出自曹操的《龟虽寿》,全诗是这样的:“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曹操已经63岁,此时的他率兵征战沙场20多年,并统一了北方,可谓志得意满。但他最重要的谋士郭嘉,却在平定乌桓后凯旋班师的途中病死,年仅38岁,这引发了曹操“时不我待”的感慨。细细品味这首诗词不难看出,曹操并不像其他统治者那样贪图安逸,享受生活,而是对人生有着非常清醒客观的认识,对养生的见解也十分精辟而独到,值得今天的中老年人学习和借鉴。

【我命在我不在天】

曹操的《龟虽寿》不长,仅有56字,但其中蕴含的意义却相当深厚。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神龟的寿命虽然很长,但还是有死亡的时候。能够腾云驾雾的腾蛇也要面对死亡,并最终化为尘土。千里马虽然老了,终日伏在马棚里,但仍抱有驰骋千里的志向。久经沙场的英雄虽已老了,但他决不悲观失望,还要继续前进,有所作为。人的生命有长有短,但并非老天的安排,只要注意保养身体,并保持乐观的心态,就可以获得健康长寿。

很显然,曹操并不相信人会长生不老等迷信说法。他认为人的寿命与神龟一样,终有结束的一天,承认这一点是很难得的。因为自古以来,不少帝王将相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不少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的寿命长短,都是由“天命” 所决定的。很多人为了长生不死到处寻找仙丹,服石药,屡屡受骗上当。而曹操对这些追求长生不老的愚蠢做法采取了坚决否定的态度,并在诗中进行了嘲讽,这在封建迷信盛行的时代是十分难得的。

在曹操看来,“我命在我不在天”,人的寿命与个人的精神情绪密切相关,如果每个人都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并重视养生保健,就可实现健康长寿。

【养怡之福重在养心】

曹操的养生观是积极的、奋发向上的,并充满了朝气蓬勃的乐观精神。与他同时代的人,不少人都对人生抱有悲观的态度,有的消沉颓丧,有的纵情声色,还有的追名逐利。而曹操却独树一帜地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正是这种豪迈的志向和宽阔的胸怀,才促进了他的身心健康。即便身处动荡不安,烽烟四起的乱世,而且长期驰骋沙场,曹操最终也能享年65岁,这在当时已算得上是高寿了。

在曹操看来,“养怡之福”不是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老年人应该寻求老当益壮的精神支柱,描竹绘梅的粉墨丹青,远望旭日东升的登高远足,看鱼游碧水的湖边垂钓,还可舞剑打拳体会东方武功的神韵……不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就这样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只要有积极的心态,就有很多通向健康长寿的大道。

健康长寿是人类的美好愿望,面对美好的生活,自身的养怡更显得非常重要。愿每位老年人都能从《龟虽寿》中得到借鉴,善待自己。

第3篇

2、蛇吞象--不自量;好大的胃口

3、程咬金的三斧头--虎头蛇尾

4、蛇吞蝎子,以毒攻毒。

5、冬天的蟒蛇--有气无力

6、打蛇打到七寸上--正好;恰到好处;击中要害;抓住了关键

7、田坎上爬长虫(蛇)地头蛇。

8、蛇遭蝎子蜇--一个比一个毒

9、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10、青竹蛇一条够毒,泥皮蛇一洞无用。

11、养蛇咬自己,自取其祸;惹祸上身。

12、蜈蚣遇到眼镜蛇,一个此一个毒。

13、蛇遭蝎子蜇,一个比一个毒。

14、竹筒里爬长虫(蛇),直出直入

15、踩着麻绳当蛇--大惊小怪

16、打蛇不死打蚯蚓--怯大欺小

17、蛇不知自己行迹,人不明自己身心。

18、蛇无大小,毒性一般。

19、蛇吞蝎子--以毒攻毒

20、心口上挂秤蛇,称心。

21、蛇以为自己的身子并没弯,所走的道路却是弯。

22、乌梢蛇打店--常(长)客

23、蛇钻窟窿,顾前不顾后。

24、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

25、阴沟石缝里的蛇蝎,暗伤人

2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7、眼镜蛇摆手,好毒的一招

28、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29、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30、蛇咬一口,入骨三分。(中国谚语)

31、天征瑞象迎新岁山舞银蛇庆早春

32、弯扁担打蛇--两头不着实

33、蛇死三天尾还动,虎死七天不减威。

34、地头蛇请客--福祸莫测

35、田坎上爬长虫(蛇--地头蛇

36、一个洞里的蛇,早有勾结

37、药铺里挂蛇皮,打着吓人的幌子。

38、乌梢蛇打店,常(长)客。

39、蛇钻窟窿--顾前不顾后

40、打蛇随棍上--因势利导,

41、大虫头,长虫(蛇)尾--虎头蛇尾

42、弯扁担打蛇,两头不着实。

43、药铺里挂蛇皮,打着吓人的幌子

44、眼镜蛇摆手,好毒的一招。

45、蛇钻竹筒--没有回头的余地

46、蛇不打死害众人,虎不打死当祸根。

47、冻僵的长虫(蛇)--要死不活;死不死,活不活

48、一个洞里的蛇,早有勾结。

49、竹筒里爬长虫(蛇)直出直入。

50、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51、蛇吞老鼠鹰叼蛇,一物降一物。

52、蛇无头不行,草无根不生。

53、蛇咬鼠、鹰叨蛇,一物降一物。

54、养虎为患,养蛇吃鸡。

55、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

56、窜蛇盯小鸟--列奏(逮住)

57、眼镜蛇打喷嚏,满嘴放毒。

5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9、窝里的蛇,不知长短。

60、蛇头上的苍蝇,自送一口肉;送来的口食。

61、养蛇咬自己,自取其祸

62、眼镜蛇打喷嚏,满嘴放毒

63、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64、丰年盛景龙蛇舞新岁春光彩蝶飞

65、蛇钻竹筒,没有回头的余地。

66、竹筒里爬长虫(蛇)--直出直入

67、洞里的蛇--不知长短

68、把蛇放在怀里,它醒过来就要咬你

第4篇

少年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在洗手间,我将水龙头关至仅能滴水的程度,下面摆放一只水桶,滴答,滴答。然后,我跑回房间,练字,背书,间或在凝神的瞬间,在绷紧的心思稍一松弛,我便听见那滴水的声音在催促。我知道,这会儿,水桶底部已铺上一层水膜,切正以极难察觉的速度攀升。

乃至睡梦中,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胡乱的擦把脸,又回到书桌前,却两眼发懵,茫然不知所措,只好倒头又睡,总不敢睡深,半梦半醒之间,思维一片沉重的浑浊。

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

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追逐着我。

你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两滴的速度,这滴水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兴致勃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快速的过去了;稍慢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稳重,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就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言,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由多少滴这样微弱而又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如天边的。世间万物的历程,又和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呢?

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

这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上演着多少出剧目呢?

在滴水之舟,究竟能承载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死与离别?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

天地之间,万籁具寂,惟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长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

一忽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光芒四射。

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暗的荧火。

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句子,瞬间。灵犀一点,心领神会,辉映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贵,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任何生命拥有的颜色,它都拥有,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透明,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

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绚丽的喧响,因而,美的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

或许,这一滴水一声的期待,只为这瞬间的辉煌?

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

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中苍白与单调?

第5篇

一、

直接型默写。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5.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7.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8.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10.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1.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2.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13.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14.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刘桢《赠从弟》(其二)]15.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16.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1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8.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20.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2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23.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24.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25.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26.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27.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欧阳修《采桑子》)28.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朱敦儒《相见欢》)29.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30.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二、理解型默写。

1.郦道元《三峡》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一句描绘出三峡夏日水势之汹涌。

2.《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日暮时分,山谷间灵动的生命气息的句子是: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把月光描绘得精妙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4.《与朱元思书》中最能表现作者寄情山水,不追名逐利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5.《野望》一诗中透露出诗人在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6.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由周边景色引出自己羁旅思乡愁绪的名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7.《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8.苏轼评价王维诗画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9.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名句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用游动的视角描写出了旅途中景物的变化。

10.《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11.《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12.《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3.曹操在《龟虽寿》中表现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胸怀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14.古往今来,许多志士仁人把孟子的名言“

富贵不能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当作人生的座右铭。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经受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7.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只要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的句子是: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18.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乐景来反衬诗人悲情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19.《春望》中写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时诗人期待得到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20.《雁门太守行》中的“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誓死报国的忠心

21.《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战斗的惊心动魄的句子是: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22.《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哲理(评价古战争)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3.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两句展现给我们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24.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三、拓展型默写。

1.我们学过的课内外古诗文中,不少体现了送别的主题,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古人的诗词写作中常常引用典故来含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请写出运用典故的连续两句。【示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美好乡村生活场景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示例】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第6篇

一、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特别是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学习一首新诗词我们要充分利用课下注释,了解相关信息,为鉴赏诗词打下基础。一般作者生平介绍得不是很详细,而要深刻理解诗词的含义,我们就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多了解相关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因处“安史之乱”时期,避乱时途经丞相祠堂,特去祭拜。因此,诗中可见对诸葛亮的颂赞之情、悼惜之意,结合杜甫经历又可以从诗中感到隐隐的济世之心。再如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后主李煜失掉了江山,成为北宋的阶下囚。因此,追想先前的荣华富贵,对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凉处境,大有天上人间之感。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真是感伤之极。这也是至情之语!以上两首诗词,如果没有了解作者生活经历和所处时代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情感。

二、平时多加积累,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任何一位作家,他的作品都会带上他独特的思想性格,其创作风格必然体现在其作品中。因此,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是诗词鉴赏的要点。平时要对一些重要作家及其作品有所了解。如:屈原、曹操、陶渊明、“王孟”、“高岑”、“李杜”、“元白”、李煜、“苏辛”、“姜柳”、李清照、文天祥、于谦、龚自珍等等。让我们先来看曹操的诗《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北征乌桓凯旋而归的途中所写的组诗《步出厦门行》之一首。联系作者生平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我们可见“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就不能只理解为:寿命长短在天,可保养身体,心情舒畅,也可使人长寿。联系前面的诗句,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曹操是在张扬人的能力:千里马和有志之士,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功业,这样便可延长自己的生命。再看杜甫的《月夜》:“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联系杜甫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可知本诗决不是“婉约”之诗。流离他乡的愁苦,长安的苦衷,尽寓于此。再联系“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便可以明白“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何尝不包含着“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期盼和对家家能得以团圆的祝愿呢?当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常常是多样统一的。因此,在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时,一定要注意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如陶渊明的诗恬淡自然,但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篇。

三、学习古典诗词的基础知识,理解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1、诗词,尤其是格律诗,因为受押韵、平仄、对仗等要求的制约,有的字的字义往往是似而非,不像在散文中那样确切。如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只有白发搔更短的,哪来的白头搔更短呢?因为这一句按格律应是“平平平仄仄”,第一个字可以不论,第二字不能通融,必须是平声,而“发”字恰是仄声,那就只好用平声的“头”字来代替。李商隐《无题》“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只有桂花香,哪来的“桂叶香”!因为这一句按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第六个字必须是仄声,通融不得,那就只好以仄声的“叶”字来顶替平声的“花”字。了解了这点我们在读诗词时,对字义、词义的理解,不能死抠字眼儿,需要联系诗词诸要素来“望文生义”。

2、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语法有很多差别,诗词的语法与文言文接近,但又有很大的差别。首先是省略。最常见的省略是姓名,在诗词中往往把春秋时齐国的政治家、知心朋友管仲和鲍叔牙简称为管鲍,把汉朝的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简称为班马,文学家扬雄和司马相如简称为扬马,在爱情故事中又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简称为司马文君。其次是诗句中常常省略介词、连接词、动词、副词、谓词等。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按常规语法应是“明月照于松间,清泉流于石上”。这里省略了个“于”字,并且把动词的“照”、“流”,和宾词的“松间”、“石上”换了个位置,也可算作倒装句。这种省略比较容易理解,某些省略了动词、谓词的句子就比较难理解。如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里“晴川历历”是一句,“芳草萋萋”是一句,“汉阳树”与“鹦鹉洲”则不成句子。但汉阳树和晴川,芳草和鹦鹉洲的关系却表达出来了。因为晴川历历,所以汉阳树更看得清;因为芳草萋萋,所以鹦鹉洲更美。再次是在诗词中,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在不损害原意的原则下,诗人可以对语序做适当的变换。如杜甫《秋兴》(第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要认为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那就错了。“香稻”、“碧梧”放前,表示诗人所咏是香稻和碧梧,反是则所咏是鹦鹉和凤凰,不合秋兴题目。

3、弄通古语、典故。用古语、典故状物、写景、伤时、感事、酬谊、抒情,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传统和特点。读一首诗或词,若不把其中的古语、典故等原委弄明白,就不能理解全诗(词)的含义,更谈不上领略其意境和艺术构思领会诗意。如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中“八百里”在《晋书 王济传》中有牛名八百里,这里指牛,意思是八百里范围内的官兵都分到烤熟的牛肉,形容军营分布之广。其中“的卢”指刘备在荆州遇险,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这里指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如果不了解八百里这个典故,如果不了解的卢的传说,很难理解词人在此要表达的意思,影响对词的理解。

四、学习古诗词鉴赏基本方法,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这一点应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也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范仲淹有这样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这里“云”是“碧云”,“叶”是“黄叶”,“烟”是“寒烟”。这些均是直接描述性的意象。而“秋色连波”将这些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水天相映的秋景图,一“寒”字更突出了秋天意境的寒凉。正是这种寒凉的意境引发词人触景生情,随视线想到“更在斜阳外”的“芳草”,即故乡亲人所居之处。遥不可见,多么无情!这正是“乡魂”“旅思”的多情处。这里,随词人视线的转移和心理空间的变化,“芳草”已是想象中的意象了。以上都是通过对词句的品味,把握意象,领悟诗词意境的。这正是古人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

五、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

第7篇

关键词:生漆;漆器;漆艺;文化;工艺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BAD33B03

中图分类号:J219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5-86

中国历来以“丝国”、“瓷国”著称,但更是“漆器之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生漆并用以制器、使用漆器的国家,也是出土漆器文物最多的国家[ 、 ]。生漆和漆艺是中国优秀的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无数的出土实物和史料记载证明,漆器和“油漆”技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技术成就,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过去的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即使不是唯一重要的根源)”(李・约瑟)[ ]。大约1万年前,“漆”走进了人类社会,成为人类文明的记载与见证者,漆树万华,神漆生辉。不仅直接提供了人类所需的生活资料,更体现了工艺文化价值,为丰富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

1 时光雕琢――源远流长,璀璨辉煌

没有传统,就没有民族的灵魂,也不可能有文明[ ]。有历史的东西,才有文化的价值;有文化的东西,生命才会长久。只有经过一代一代的遗传进化,文明才会发展。中国是生漆文化的发祥地,它依赖于技术传统,将实践经验与技艺通过师徒间传授,薪火相传;另一方面,又通过精神传统,传递着古老的文化信息,把人类的审美理念和体验通过物化的形式发扬光大,在历史的长廊中生发起伏、延绵不断地积累而繁盛。犹如水之源、木之本,源远流长,流遍神州。无论是黄河、长江、珠江三条“母亲河”流域,还是东北、西北和岭南,考古发现层出不穷,成就斐然,其数量之多、系谱之全,连考古学家都惊叹不已。生漆所持有的防潮、防腐、防虫、防蛀性能,使这些漆层保存至今,依然灿然夺目。它们造型各异、工艺繁复,纹饰华美,时光雕刻,传承着文明,述说着历史的故事。

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用漆树的汁液涂在木器或陶器表面,使其美观耐用。8000年前,跨湖桥人发现“漆之用”,就把漆涂在弓箭上,漆色流光,至今仍闪耀着光辉。7000年前,河姆渡人发现漆能调色彩,于是将器物漆上了他们喜爱的颜色――朱红,最终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6000年前,马家浜人发现漆能绘画,就给粗糙的陶器穿上了华丽的彩衣,漆彩流馨。5000年前,良渚人发现漆能嵌饰,就将漆与玉结合,创制了奢华的嵌玉朱漆杯,宣曜扬晖。跨入文明时代,漆彩的光芒更加耀眼,峻厉绮靡的先秦漆器,纹饰飞扬的秦汉髹画,斑驳陆离的六朝犀皮,崇高、伟岸的夹造像,N润简雅的唐琴宋碗,精妙绝伦的元代雕漆,材质万千的清代百宝嵌……,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令人赞叹不已。一部灿烂的漆艺文化史就在人们的脑海里翻开。髹漆工艺每一个小小的变动,都在时代的潮流下留下光辉的印迹,难以磨灭。它蕴含着技术进步的巨大能量,书写着漆艺文化的壮丽诗篇,突显了漆器艺术的传承之美,成为人类的共同遗产,闪耀着举世瞩目的艺术光华。从涂漆到彩绘,从粘贴到镶嵌,从针刻到款彩,从堆髹到雕饰,从木胎到夹,从器皿到髹画,从实用到艺术,经过时光的雕琢,世代相承,顺始无穷,不知其所萌,莫知其所尽。在现代社会,髹漆之器除了被用作收藏或国宾礼品之外,还常被用作生态生活与居家装饰的重要来源之一。人们既从物质层面享受到髹漆的益处,又在精神层面获得心灵的喜悦、激荡和满足[ ]。

2 天生丽质――珠玑玉骨,交相辉映

漆艺文化的进化有赖于材质。物质材料除了有基本的性能属性外,还有质感、肌理与情性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质料的材质之美。物质材料的个性决定了漆器艺术的表达方式、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段。漆器审美与材质工艺,犹如生命之于肌肤,两两交融,相得益彰,形成一个完美的肌体。漆艺材质的物质属性、视觉美感和触觉感受,带给我们的震撼无法言表。我们不得不惊叹于漆艺文化,在各种材质的综合运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绚烂、和谐、典雅与光润之美。它凝聚着人类的心血和情感,蕴含着人类的理想和思考,在情感的交织中,反映出时代的脉搏、人类的心声和需求。

漆艺对于材质的依赖,体现在漆艺特有的装饰技法和效果上[ ]。髹漆工艺与材质天衣无缝的媾合,创造了漆艺独特的生命语言和文化基因。材质的肌理与质感是漆艺的表达方式之一,生漆与各种材料的巧妙结合,创造出了雅致、丰润的美。其所焕发出的表现力、感染力深深打动着受众。漆艺如果脱离了其所使用的材质,就无从产生色泽、机理和质地之美,更无法表现厚重古朴、奇妙特异、璀璨瑰丽的艺术效果。更何况,漆器中所使用的很多质料本身就能产生美。

漆艺,沐浴着自然力的恩泽,融注着人类的智慧,从而滋润了一片美丽的净土。生漆,它从漆树皮层采割,绿色、环保、健康,漆性神秘,变幻莫测。它经过加工,衍生了许许多多的产品,如熟漆、金漆、彩漆、p合漆、赛霞漆、明光漆、透明漆、精制漆、推光漆等等。它还能与自然界的美物相合,幻化出美的天地。朱漆,灿若红霞,激情涌动;黑漆,隽永宁静,深沉凝重;彩漆,五色斑斓,璀璨似锦;漆粉,柔和内敛,淳朴雅致。螺钿,斑驳陆离,天生丽质;蛋壳,文质彬彬,古朴典雅;金银,闪闪烁烁,金碧辉煌;美玉,温润而泽,清润浏亮;珠宝,玲珑剔透,高贵婉丽;骨石,秀劲绝伦,淡雅绮丽,……,等等,等等,最后都能被生漆有效地融合与统一,在漆的流动与凝固中,“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将各种材质融为一体,当法自然,心师造化,漆彩纷呈,天然成趣,最终形成一种生命的韵律,表现出一种精致细腻的美,折射出R之弘大的亲合力。

3材美工巧――扑朔迷离,包容万象

生漆具有天之所赐、得天独厚的特质优势。生漆的可塑性和开发力,又衍化出髹漆技法的多元性,材美工巧,巧夺天工,构成了漆艺文化的特殊品格。也只有装饰之丰富,才会有形式之堂皇;也只有工艺之精巧,才能把漆之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也只有充分挥生漆之个性,才能从令人陶醉的漆艺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缓缓流动的生漆,艳丽脱俗,可涂,可刷,可淋,可髹,既可饰物,也可兑色,或染,或描,或绘,或皱,或罩,或淋,或泼,或堆,林林总总,朴素迷离,于是就有了素髹、髹画、描金、堆漆、犀皮等技法。既可纵横挥洒,泼金如水,也可双勾重彩,绵密绚丽。

生漆的包容性,又使其能容天地之造化,或嵌,或镶,或贴,或撒,或拍,或挂,包容万象,螺钿、象牙、翡翠、宝石、珍珠、玛瑙、珊瑚、蜜蜡、砗磲、沉香、金箔、银粉、骨片、蛋壳、陶器、瓷器、铁器……,都能与之相融相合。既可镶贴嵌饰,又可淡擦干敷,雅致清逸。炫丽的贝壳,朴雅的蛋壳,富丽的金银……与深深的漆黑辉2⒗觯由此衍化出金银贴花、金银平脱、螺钿镶嵌、骨石镶嵌、蛋壳镶嵌、百宝镶嵌、金属镶嵌等工艺。或素朴,或璀璨,或闪光,或润泽,层层叠叠,五彩缤纷,闪闪烁烁,若即若离,宛若天造地设,妙趣横生,交相辉映。

坚韧的漆膜又可塑、可锥、可雕,或刻,或磨,或点,或线,或面,推光、刻绘、锥画、雕漆、戗金、戗银、填漆、填彩、脱胎等髹漆技法应运而生。凹凸无秩的漆面,若施以屑粉,填以彩漆,又可以形成虚实相间,出奇制胜的图画,犹如水月镜花,深沉迷离,给人以无穷的遐想。丰富神奇的质感肌理,诗意般的涂鸦,耐人寻味,意趣无穷。而夹胎技法则把漆的髹饰技法应用到了极致,构成了一种纯碎的美。

4 造化自然――玩味无穷,引人入胜

漆艺兼具工艺性、绘画性、实用性于一体,具造化之美,也只有美之造化,漆艺才富有生气,宛如一缕和煦的阳光,温暖迷人。其器形之繁,图案之绝,工艺之精,玩味无穷,引人入胜。它典雅而清丽,高远而醇厚,华丽而张扬,融天地之精华于方寸之间,有道,有艺,有情,造化自然,叹为观止。各种造型和图案纹饰,繁华似锦,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可谓一座艺术宝库,流芳百世。

在形制设计上,以实用为体,取自然之形貌,抽丝剥茧,浓缩精华,创意造型。或圆或方,或直或曲,正方、长方、扁方、六方、八方形,或菱形、圆形、椭圆形,或植物形、动物形,五花八门,更有抽取各类形体元素的组合、变形设计,琳琅满目。有日常用器,如碗、盘、盒、柜、几、奁等,也有强调审美趣味的各种漆器艺术品,如摆件、屏风、佛像;有大型的家具,也有小型的器皿;有运用点、线、面创作的漆画,也有三维造型的雕漆、塑象;即使是同一形制的器物,也有样式上的变异,各式各样,各门各类,样式丰富。

在图案设计上,有取材自然的星月天象,为云为气,图出云霞,染成风雨;有崇山峻崖,为山为石,烟雾萦绕,丹枫流霞;有飞禽走兽,骐骥驰骋,蝶飞蜂舞,鸟语花香;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雾馀水畔,红杏在林,娟娟群松,下有漪流;小桥流水,微波荡漾,画如江川,妙笔生花;人物、山石、烟波、风月、华屋、舟桥、鸟兽、花草,皆依其纹,曲尽其妙,尽得风流。云气纹、水波纹、云龙纹、云凤纹、雷纹、几何纹、缠枝纹、龙凤纹,点点画画,与古为新,行气如虹,不可胜纪。有的柔和而N润,有的挺拔而秀丽,有的执著而缠绵,有的绚烂而光辉,道法自然,穷极造化,与天地斗巧,与日月争辉,万象毕尽,大气磅礴,惊彩绝艳,感动人心。

在运用手法上,体韵遒劲,出神入化。时而像离弦之箭、脱缰之马,肆意挥洒;时而如飞鸟惊蛇,盘曲回旋,飘飘欲飞。线条或曲或直,或刚或柔,或挥或扫,或淡或浓,或描或划,或堆或嵌,其粗细、反复、转折、急缓的巧妙运用,或对称,或均衡,或安定,或流动,以动以静,虚实相间,“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给人以浓郁飘逸的韵味。

在色彩设计上,非同寻常。漆艺即使不装饰任何纹样,本身就具有色彩的变幻之美,有黑漆,有朱漆,有彩漆。朱黑相配构成了中国古代漆艺美术的主旋律,隐含了中国人心中的阴阳观、天地观和人生观,取得了一种幽深而静穆,热烈而芬芳,沉静而遒劲,雅而不俗,繁而不厌,极为和谐的艺术效果,赋予器物纯净的绚烂、典雅之美,淳厚,凝重。若再辅以金银螺钿、骨石美玉、木纹肌理,就更能使人感到“精彩绝艳,难与并能”的视觉感受,奏出了一曲热烈、浑厚、古朴、瑰丽、灿烂的华美乐章。

5 器用精备――瓶瓶罐罐,形形式式

漆艺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造物。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华夏民族早期成长的历程中,漆器与石器、陶器、青铜器等器具一起构成了远古时代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生活资料。从漆器的创造发明开始,它就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先做弓箭、食器,后做祭器、礼器、乐器……,延绵发展。在技术的进化中,工艺运用拓宽,器类不断繁盛,应用领域几乎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著名的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漆器,其品种之全,数量之多,足以说明漆艺的触角已经伸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瓶瓶罐罐,形形,历经千年而盛传不衰:有豆、盒、碗、盘、俎、箸、案等食器;有觚、卮、壶、羽觞等酒器;有瑟、琴、竽、笙、钟鼓等乐器;有盾、弓、矛、箭等兵器;还有其他各种生活用器、梳妆用具、盥洗用具、名车宝马等等,甚至庙宇楼阁也用生漆髹饰。漆艺的运用在不断的演变中髹之饰之,化之裁之,引而伸之,推而广之,利济天下,精致的生活情调也影响着现代人。

6匠心运金――象物天地,演绎极致

漆艺是人类社会和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每一种技法都蕴含着生命的元素,每一个意象都有不同的意蕴。它是漆与器、艺与用的完美演绎,瑰丽莹透,凝聚着人类的灵性和智慧,以诗一般的语言,记录着爱的心声、美的体验,向人们展示着漆的神奇。漆艺给人们带来了美的视觉和触觉感受,无以言表,无以复加。手的劳动,心的感动,其技皇皇,匠心运金;其文灿灿,演绎极致;其境幽幽,象物天地;其意深深,比类百则;其情切切,空幽烂漫。这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是心与物、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用与美的融冶与统一,表现出漆艺所特有的精神气度和民族神韵,既有作者个性、风格和气质的体现,也有时代的脉动;既有尘世的宁静、浮华和喧嚣,也有对未来的美好的向往;既有往昔的记忆,也有今日的荣光。

质朴的素髹漆器,静谧雅致,清秀飘逸,古朴雄浑,亲近自然。它光可鉴人,滑如凝脂,手之所触,犹如婴儿水嫩之肌肤,光润,细腻,丝滑,丰润饱满,给你雅致的奢华感受。髹画若工笔之美,有重彩,有淡彩,有平涂,有晕染,有勾填,有没骨,有泼漆,有撒粉,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随类敷色,层层渲染,华艳绮靡,采丽竞繁,尽其精微。刻漆若版画之美,镌刻醇朴,风骨道劲,精致入微。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有的工雅秀丽,风采迥异。堆漆若雕塑之美,或线堆,或平堆,或高堆,重重叠叠,或深或浅,形形式式,沉稳庄重,肥厚恢弘。雕漆若浮雕之美,有剔红、剔黄、剔绿、剔犀、剔黑、剔彩,有平雕、深浮雕、浅浮雕、镂雕,有的大刀阔斧、粗犷有力,有的精雕细刻,线条细腻入微,下刀精准有力,轻重快慢,抑扬顿挫,直弯折转,变化自如。在对称式、放射式、向心式、回旋式、多层式和重叠式等纹样的综合运用中,呈现出立体、生动、饱满的层次。镶嵌有绚丽之美,瑶碧玉珠,翡翠玳瑁,金光银辉,文彩明朗,润泽若濡。犀皮有流变之美,莹莹漆采,波光粼粼,色彩错杂,艳而不俗,如火,如烟,如云霞,曲曲湾湾,瑰丽幽玄。

繁复的漆艺,精工细琢,精益求精。在一道道的髹饰中,漆艺愈加莹润;在一遍遍的打磨中,色彩愈发亮泽;在一丝丝的雕琢中,纹饰越发丰满。浑厚晶莹的透明质感,犹如玛瑙、琥珀,含蓄蕴籍,柔滑细腻、淳厚深沉,有神秘朦胧、雅致脱俗、亲切温润之美,它能让人们得到无限的感悟和启迪。绚烂的画面,五光十色,犹如一幅幅历史和风俗画卷生于笔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化技艺为神韵,极尽工巧,一笔一画,各有情性。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一龙一蛇,与道翱翔;凤凰,载飞载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神灵怪异,百兽率舞;山林泉石,尘心渐息。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一器之身,聚万千物象,咫尺之图,抒万里诗情,如晚霞、如彩虹、似流丹,似流水,凝神遐想,尽风流雅韵,意兴云飞,寄物寓心。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老衲,给人以印象深刻的鉴赏和意蕴之美。纵观漆艺的形、神、气、态,醇如美酒,越酿越醇,越陈越香,回味悠长。它以其健康淳朴的风格、浓郁深厚的生活气息、精湛洗炼的处理方法,炫技四方,传递出一种自然美、工艺美、材质美、韵律美、意境美、气势美和造化美。

7 雕琢奢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物质文华,时间的伟大,足以见证漆艺文化的辉煌。人类在物质财富的追逐中,享受生活,愉悦心灵,创造辉煌,养成了奢华之美。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漆艺本质上是贵族文化的产品,是地位、身份和权力的象征,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件件漆艺臻品,不仅代表着富有、高贵和文化品位,还是美丽永恒的象征。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无论是豪门贵族,还是凡夫俗子,无论过去、现在、或是将来,人人都乐于收获美丽,收成快乐,没有人会拒绝美丽、拒绝荣华。崔《政论》说:“夫人之情,莫不乐富贵荣华,美服丽饰,铿锵眩耀,芬芳嘉味者也[ ]。”美能给人带来力量和自信,荣华能给人带来尊严和骄傲,即便被钱所困、被情所累、被权所制、被病所痛,也挡不住美之诱惑,且永不满足。

漆器是奢华的,有娇美之姿,高贵之质,典雅之美,光亮如镜,润泽如玉,美的让人窒息。一件件精美的漆器化育自然,得天时、地利、气和之涵养,“非人力所能做作”。需要匠人心手相合,不辍劳作;需要耐得住寂寞、长长久久的时光磨砺;需要髹工一道又一道的繁复髹漆;需要磨工一遍又一遍的往复打磨;需要画工一笔一笔的描饰彩绘;需要雕工一点一点的雕琢塑像;需要金工一丝一丝的镶饰嵌贴。有的还要经历不堪忍受的漆敏之痒,惨不忍睹。一件漆艺经过了一月、几月,甚至一年、数年的时光雕琢,经过一层一层、甚至几十层、上百层的髹饰始成。在髹漆中,孕育生命,显耀精光;在髹漆中,以手运心,涵养品性;在髹漆中,因心造象,化生万物;在髹漆中,融天地之精华,赫奕章灼,制造辉煌,若日月之丽天。它以匠师工巧之奇,尽物之性,尽人之能、之力、之智,尽态极妍,演绎着极致之美,使其崇高。宛若一位贵妃姗姗而来,倾国倾城,独领。

《盐铁论》说:“一杯ㄓ冒偃酥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制作一件漆器要用“百人之力”、“万人之功”,虽说夸张,但反映了漆艺制作的艰难,一杯一屏并非一蹴而得,而是建立于各种工艺、各种价值之上。昂贵的材料,精致的工艺,繁复的劳动,漫长的化育,悉心的呵护,日臻精益。它经得起时光之刃的雕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嫩滑亮泽,文质灿烂,一见倾心,卓尔不群;它创造着自己最高的境界,贵气逼人。时光营造着经典,工艺涵养着人文,人们对其奢华赞叹不已,怦然心动。当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分顺手地使用这些漆器,在一次次的中,灼灼流光,弥久如新,越用光辉越灿烂,越用质地更滋润,惜爱之心顿起,漆之魅力无法抗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