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

时间:2023-05-30 09:04: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海平面上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海平面上升

第1篇

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已经变成一座孤岛,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北极圈冰盖面积在2008年8月只有526万平方千米,这是卫星观测30年以来的第二大夏季融冰纪录。对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来说,这是全球变暖对全世界产生严重破坏的一个重要迹象。如果再不治理全球变暖问题,围绕北极圈的冰层有可能在2030年前全部融化。

地球上90%的冰

集中在南极冰盖

科学家一直都在关注南极的冰,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了解地球变暖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科学家发现,南极的冰正在迅速崩溃。

南极大陆的面积为1360万平方千米,其中大约97%被冰所覆盖。覆盖大陆的巨大的冰体被称为“冰盖”。

事实上,自1940年以来,南极大陆西部南极半岛的前端附近地区的气温上升了2.5摄氏度,受此影响,南极半岛东侧的拉森冰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崩塌,到现在其前端区已经几乎没有冰了。

那么,南极的冰融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南极冰盖的冰容量大约为3000万立方千米,如果全部融化的话,海平面将比现在大约上升65米,这将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影响。最新研究认为,海平面的变化是引发地球历史上物种大灭绝事件的主要原因。

蝴蝶向北飞 北极熊将灭绝

地球变暖使冰雪融化,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圈里。雌性北极熊妊娠期间在雪地上建巢穴,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闭门不出,准备生育。如果北极圈的冰融化,大部分以淡水形式流入大海,其余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制造云,不久成为雨,使北极海及其沿岸地区的雨量增加。一旦降雨,用雪制造的北极熊的巢穴就会融化。巢穴倒塌后,生育后体力尚未恢复的母熊和刚出生的幼崽就会被直接暴露在危险的旷野,这将给北极熊母子的生存带来威胁。载着巢穴的海冰也有可能与其他海冰分开,而刚出生的幼崽还不太会游泳,不可能进行长距离狩猎。以上种种原因,将导致北极熊的死亡率增加。难怪有科学家警告,到本世纪末,北极熊有灭绝的危险。我们知道,北极熊居于北极圈食物链的顶端,其灭绝必将给北极圈的生物带来极大影响。

有报告指出,过去一个世纪里,在欧洲的35种不迁徙的蝴蝶中,有大约2/3受气候变暖影响往北迁徙了35~240千米。

海平面上升1米

马尔代夫立马消失

海平面上升是地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之一。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海平面最高可上升88厘米,而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受害者将是印度洋上和南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国。

马尔代夫是浮在印度洋上的岛国,由大小1190个群岛构成,被美丽的珊瑚礁所包围。全国人口约27万。这个国家到2100年面临的最坏情况是80%的国土被海水淹没,因为马尔代夫80%以上的陆地在海拔1米以下。

第2篇

近年来图瓦卢、基里巴斯因气候变迁及全球暖化议题而吸引全球目光。由32个环礁及岛屿组成的基里巴斯,平均海拔仅2米,早在9年前就有一个无人岛因海水上升而永远消失,2009年也有两个岛屿沉没。最高海拔仅4米的图瓦卢也被迫面临举国移民的困境,因为50年后图国将完全泡在海水里。

这两个南太平洋美丽的岛国是气候灾变的前哨站,未来可能有更多国家的城市因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而沉没。这些消失的岛屿能给同样是岛屿的台湾带来什么样的警惕?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图瓦卢快要没有海滩可玩了

全球暖化造成气候变迁、温室气体增加,导致海平面上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2010年3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会议上,科学家公布最新研究数据指出,即使全世界积极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下个世纪来临前,海平面高度至少将上升1米。

面对海水水位上升,最直接受到影响的莫过于以珊瑚环礁地形为主的太平洋岛国,就有包括图瓦卢、基里巴斯及马绍尔群岛等三个国家面临沉没灭国危机。这些属于低海拔的珊瑚环礁国家,平均高度只比海平面高出数米,抵抗气候变迁的能力尤其脆弱。

其中图瓦卢最受到大众媒体及科学家关注的,莫过于“海岸线遭侵蚀”及“陆地渗水”两件事。在南太平洋国家中,由于图瓦卢是典型的珊瑚礁岛,海拔仅有4米,可想而知海平面上升或将影响当地人日常生活甚深。地下水盐化、海岸线遭侵蚀致使土地缩小,影响所及,大者有“举国迁移”之议,小则衍生土地纠纷等,均是图瓦卢面临的问题。

图瓦卢总统2010年2月曾说,“图瓦卢以前的海滩又大又干净,我小时候常常在海滩上玩,但因为全球暖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滩渐渐消失,图瓦卢现在的孩子少有机会能在海滩上玩耍,希望大家注意这个问题”。

面对海平面上升威胁,全国人口仅19 000人的图瓦卢被迫考虑举国迁移,邻国纽西兰每年提供75个移民机会给图国的“环境难民”。

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无法逆转

同样面临亡国危机的还有国土平均高度约海拔2米、平均宽度仅450米的基里巴斯。基国总统汤安诺不断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场合中大声疾呼,希望联合国与发达国家对气候变迁采取具体行动,否则五六十年后,基国将消失在海平面上。

然而,汤安诺似乎也悲观地认为海平面上升是个无法挽回的趋势,因为大气层中早已吸纳足够的温室气体,其动能足使地球温度及海平面持续上升。即使全球各国积极进行减碳措施,也只能减缓其上升的速度,却无法逆转此一趋势。

汤安诺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为基国子孙谋划出路,他不但积极向澳洲及纽西兰争取提高移民及雇用技术劳工之名额,同时也希望训练基国的年轻人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工。

他眼中理想的迁居地为斐济、所罗门群岛等拥有广大土地且不受海平面上升威胁的南太平洋岛国,毕竟这些国家的文化及人民生活习性与基国较为接近,基国人民容易适应当地的环境。

田中光接受杂志专访表示,虽然对于全球暖化是否必然导致图瓦卢下沉,科学家仍有不同争论,“但我们可以思考的是,在全球科学家所谓‘最终的、最确定的、不再有争议的’科学研究结果出现前,我们是否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他说:“环境议题其实是每位地球村的成员都该尽力而为的。”

田中光指出,图瓦卢是个传统而美丽的国家,环境是它最大的资产。然而图瓦卢也有其客观上、先天环境上的限制。在科学技术措施上,也有力有未逮的困难。图瓦卢政府近年不断在国际组织及国际会议上呼吁世人关注全球暖化议题及关切岛国面临的问题,其实便是为全球暖化议题之倡导尽了最大的力量。

许多人都指出基国气候已产生明显的变化,从前每年雨季旱季十分明显,近年来变得模糊不清,雨水减少,旱季拉长。此外,较以往频繁的强风加上大潮使得部分地区的海岸被海水侵蚀得很严重,必须建筑坚固的海墙方可阻挡海水入侵。他表示,从以上观察似乎可以肯定温室效应造成海平面正以缓慢到常人难以察觉的速度上升。

有环保“意识”才会对环境友善

田中光表示,台湾与图瓦卢虽然均属于岛屿,但在环境、文化上有其差异,无法完全相提并论,然而在面对气候变迁及全球暖化等全球性议题时,都必须谦卑以对,并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他说,“环保的‘意识’其实是在面临全球暖化问题时。我们所必须强化的。当我们的‘意识’中有‘环保’时,便会采取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不管在图瓦卢或台湾皆然”。

第3篇

后大洪水时代人类的“两栖生活”

泰国首都曼谷是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的城市之一。曼谷S+PBA建筑公司提出了一个漂浮水上城市规划,这个有趣的解决方案被命名为“后大洪水时代的未来”。像未来水世界的其他许多设想一样,它表明人类不仅仅要应对海平面上升,还将迎来两栖生活的未来。联合国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到21世纪中叶,曼谷的大部分地区都将不得不放弃。这一创意构想了一个漂浮在水面上的新颖城市网络,它包括学校、公共场所、医院、公用事业和工业企业等,还考虑了种植原生红树林、發展对虾养殖业、过滤海水等有助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

未来纽约的水上新城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纽约将变成一个水城。那么未来的“纽约水城”会是什么样的呢?纽约建筑师们设计的“未来纽约水城”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纽约濒水城市规划项目”的一部分。根据这一设计,许多城市基本职能都将转入水中,运河将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乳腺的街道及时将雨水排入湿地,水将成为城市和海港的新的联系纽带。

可持续發展的水上城堡

在这个可持续發展摩天楼的创意中,垂直建立在水上的城堡上覆盖着大量的人工“树叶”,“水上城堡”通过桥梁或码头与陆地相连,坐落在浮动“地基”上的城堡利用洋流發电,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水上城堡”上有住宅、工作场所和休闲场所,以及食物来源。“水上城堡”上的人工“树叶”可用来收集水、太阳能和风能。

海拔70米的空中城市

当海平面上升的灾难真正到来时,陆地将被完全淹没,地球人类将不得不创造新的人类文明,而未来的新颖城市可有三种选择:水中城市,漂浮城市,空中城市。这一建筑创意选择的是后者:空中城市,即在海平面上方70米处建立城市。这一城市远景规划是由土耳其建筑师希南·居纳伊和穆斯塔法·布尔古尔共同设计的,这一空中城市的城市结构和功能体现了强烈的科幻色彩,美中不足的是缺乏细节,所以很难确定这种独特的未来城市远景设计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究竟如何。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未来地球变成一个水世界,人类向空中垂直發展是不错的选择。

马尔代夫的人工绿岛

总有一天,马尔代夫将消失在上升的海水中,因为马尔代夫的1200个岛屿都不超过1.8米海拔。作为一个注定在不久的将来会消失的海上岛国,马尔代夫政府正在着手进行应对气候变化的公民教育,并开始在各岛屿周围进行“高筑墙”的浩大工程。马尔代夫政府目前正在与荷兰建筑师合作计划建立人工浮动岛,这些分层星型人工岛屿当然无法取代马尔代夫的自然美景,但它们至少能够在脚下的土地被海水淹没之时,让该国居民能有一个容身之所。同时,这些美丽的人工岛屿还将成为拥有游泳池和高尔夫球场的旅游胜地。

图瓦卢居民的应急住宅

图瓦卢在太平洋上的9个岛屿在不久后的某个时刻,就会被海水完全吞没。事实上,这一过程已经开始,在未来几十年内图瓦卢有可能完全消失。韩国建筑师提出了“应急住宅”的创意,在摩天大楼上建立高架平台,以容纳这个国家的11000名居民。该设计保障了图瓦卢人在海平面上生活的所有功能,或可让他们避免受到海平面上升带来的诸多灾难。

可调节水位的旧金山大堤

美国建筑设计师的可调控水位大堤的创意,可将海平面上升的威胁消弭于无形,不致干扰和影响到城市的正常运行。他们设计的旧金山大堤创意新颍,以机械方式管理潮汐,可通过穿孔管墙对大海和海湾的水位进行调控。

格栅“围兜”保护纽约城

给曼哈顿的建筑物加上格栅形“围兜”,能在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时给纽约城提供有效的保护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名大学生认为可以,他们的奇思妙想是:给曼哈顿的建筑物底部套上一层保护膜,避免上升的海水灌进大楼,在保护膜上还可以种上树木,用来吸收大量的水。这种作为土壤替代品的由悬垂膜构成的保护网,可以给建筑物提供一个保护屏障,防止城市被洪水淹没。

浮动的度假村

沙漠国家卡塔尔计划兴建一座漂浮于海上的两栖式豪华海洋度假村,由意大利建筑集团GZDG设计。该海洋度假村位于海洋保护区内,其中包括住宅、办公楼、水族馆、浮动人行走道等。四个有一半淹没在水中的酒店还包括漂浮在水中的水母状水下观景台。该建筑设计集团称,“意识到人为干预对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在新的生存空间里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未来水城市”四大创意

第4篇

关键词:海洋环境科学;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气候变化

由于人类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例如向大气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该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问题,并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立足于气候变化生态因子,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性产生的影响。

一、温度升高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根据IPCC的报告显示,相比1860年,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升高了0.6℃左右。到了2100年,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要比2000年升高3到4℃左右,同时,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地球上会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动植物濒临灭绝。目前全球仍然处于上升时期,如果温度过高,会引起整个地球系统的紊乱,从而引起大批动植物的死亡,因此随着海洋表层温度的上升,对海洋生物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温度上升对海洋生物物种分布的影响

一般来说,影响海洋生物物种分布的因素是水温、海流以及盐度,与陆生生物不同,海洋生物的迁徙非常频繁,随着温度的升高,物种分布会呈现纬度变化,例如当海洋表层温度上升时,英吉利海峡附近的生物数量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为了需求物种的延续,海洋生物会离开原本的栖息地,迁徙到更适合生存的地方。因此,自从1860年以来,暖水性生物已经向北移动了3100km左右,因此英吉海峡附近的冷水性生物的比例下降,大量的暖水性生物选择到英吉利海峡来栖息,可以说水温变化会改变海洋生物的栖息范围。

2.温度上升引起物种组成发生变化

温度上升时引起珊瑚礁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温度的持续上升,大西洋的珊瑚礁出现了大范围的珊瑚白化的现象,而在1860年以前,珊瑚礁白化的出现频率在十年到二十年间出现一次。因此温度上升对热带海域的物种组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在海域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还会引起海洋生物的大批死亡。例如在1980年到1981年之间,大西洋的表层海面突然上升了2度,这不仅造成大量原生生物的迁徙,还使珊瑚礁鱼类的物种数量减少了百分之二十左右,给该海洋的生物组成造成大量影响。除此之外,温度上升还会海洋生物的性别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上升会导致还会繁殖后代雌性比例远远高于雄性,这会给族群的繁衍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上述研究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增暖越发明显,而且我国的近海洋表层温度也不断上升,根据国家海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厦门海域的水温,在1965-1990年间,上升了0.2℃,1960年-2003年间,华南近海海洋的表层温度增长率为0.012-0.019℃/a。

二、CO2浓度上升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大气中CO2的含量越来越高,相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如今大气中CO2的含量增长了近一倍,CO2浓度升高会引起海水PH值降低,从而影响海洋中的碳酸盐系统的化学平衡,对海洋的生态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CO2浓度上升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在于海洋钙化生物的钙化速率下降,从而导致贝类生物的骨骼脆弱化,可以说,贝类生物和珊瑚礁受CO2影响尤为剧烈,造成大批贝类生物死亡,降低珊瑚礁的分布范围,因此可以说CO2浓度上升对海洋生物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CO2浓度的增加还影响藻类生物的光合作用能力,CO2浓度增加,藻类生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就会随之下降,而以藻类为食的非钙化鱼类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三、海平面上升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据IPCC报告显示,20世纪时,温度上升导致全球的海平面平均上升10-20cm,预计2100年,全球海平面的将比1990年平均升高9-88cm,在这期间,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0.09-0.88cm/a。在我,各海域海平面上升最快的地方为南海,研究认为,海平面上升与海水变暖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CO2排放的增加,海平面的上升速率还在持续的提高,已经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海平面上升对海洋生态系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在于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将会遭到破坏,而大部分生物会向内陆迁徙,这种迁徙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海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受人类的活动影响,海岸附近的生物会消亡或遭受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持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四、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影响海洋病原生物的传播

研究认为,温度上升,会造成还会变暖,一些细菌和寄生虫的生长速度会加快,传染期延长,从而导致了海洋病原虫的快速传播。此外,温度上升还会增加海洋原生物疾病的传播率,使节肢生物受到一定的影响。据一份调查表明,冬季变短则会加快霍乱、牡蛎病原体的传播速度,导致海洋病原生物的扩展,从而引发海洋物种疾病的爆发,甚至危及到人类的生存空间,造成大量海洋生物的死亡。

2.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

气候变化还会对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对气候变化存在反馈机制,例如随着冬季暖流的加强,暖水种的浮游生物的种类和组成会有所改变,但也会造成营养类群和功能类群不匹配。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监测手段,人类对海洋物种的认知还不够全面,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加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促进基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杜建国,WilliamW.L.Cheung,陈彬,周秋麟,杨圣云,GuanqiongYe.气候变化与海洋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12,06:745-754.

第5篇

【关键词】上海;水灾;风险识别;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

上海北濒长江,东临东海,南依杭州湾,是长江流域出海的门户,位于太湖流域的尾闾。上海在尽享水资源带来的水土膏腴和舟楫之利的同时,临江濒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低洼的平原地形使得水灾成为该市的心腹之患。

一、上海市水灾概况

上海水灾根据形成原因不同,分为洪灾、涝灾与潮灾三类。洪灾是指主要由于黄浦江上游地区受太湖流域洪水下泄引起的水灾,涝灾主要是因为本地暴雨径流不能及时排除而积水形成的灾害,潮灾主要发生在沿海沿江地区,是受风暴潮影响而造成的水灾[1]。历史上,洪、涝经常同时出现,如果正赶上台风引起的风暴潮,陆地大面积强降水,上游来水、本地暴雨积水与风暴潮袭击同时出现、发生“三碰头”现象,就会出现严重的水灾。汛期台风、暴雨、风暴潮和上游下泄洪水如发生“四碰头”情况,灾情后果将会呈现倍增效应,给这座城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自60年代后,因防汛墙的建设逐步提高了防潮能力,潮灾和洪灾发生频率明显减少,造成损失日趋减轻。但是,近年来,由于中心城区地面下沉、河道填塞以及排水设施老化等,暴雨积水成为市区的主要水患。

二、上海市水灾致灾因子辨析

1、台风

台风是造成上海暴雨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引起内河水位骤涨,加大洪涝发生的可能性,还往往导致风暴潮。上海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多,平均每年有2~3次,最多的一年可出现6次,台风是每年都要严加防范的重大灾害,上海抗台防风(灾)任务艰巨。上海地区在历史上曾发生多起非常严重的特大风暴潮,目前还几乎每年都会遭遇风暴潮,强烈的风暴潮能量虽不及海啸,但影响和破坏力巨大。历史上,潮灾因危害最大、突发性强,是诸害之首,也是上海地区防御水灾的重点。

2、暴雨

上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陆交汇的沿海地带,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汛期降水集中,四月到九月,集中了全年70%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由于台风、梅雨和强对流的影响,上海地区的暴雨发生频繁。近年来,随着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市区暴雨强度加大、极端暴雨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大,近几年局部地区小时降雨量100mm左右的雨屡见不鲜,仅2008年上海市就遭受两次百年一遇暴雨袭击,由此而导致内涝灾害加剧。

暴雨是造成城区内涝的主要原因,上海地区形成暴雨的地理条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海陆温差效应;②海陆摩擦差异;③城市的“热岛效应”。根据上海市水文总站暴雨普查资料,上海市暴雨类型有静止锋、静止切变、热带气旋、冷锋、暖锋、冷区、暖区、低压、东风波扰动、辐合线等等。各种天气型出现的季节不同,不同季节出现暴雨原因有很大差异[1]。

3、过境洪水

历史上,风暴潮和源自太湖的洪水过境往往是引起上海市水灾的主因。上海是一个洪积型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易积水,感潮河网密集,属典型的平原感潮河网地区。该市又位于太湖尾闾,黄浦江、苏州河贯穿市区,加之上游太湖流域洪水下泄过境,若上游洪水发生时赶上位,则排水历时加长,灾情加剧。由于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和中、上游工情、水情的变化,水位呈逐年上升趋势[2]。

三、上海市水灾孕灾环境分析

1、地形因素

上海地区处于太湖为中心碟形洼地的东缘,地势低洼,大部分地区处在位以下,河流泄洪能力有限,受水涝威胁甚大。上海虽处冲积平原,但地势高低不平,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3m左右,总趋势逆流而由东向西微倾,地理特征也决定其易受洪涝灾害的侵袭。

2、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对许多地区的灾害发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其突出的表现就是:由于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被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全球变暖导致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增多,城市遭受暴雨袭击的频率也大大增加。

3、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

海平面上升和地面下沉是上海水灾频繁发生的背景,地面沉降,加之外河或出海口水位抬高,增加排涝困难,两者共同作用,不仅会引发洪涝灾害,而且会因海水入侵导致地层盐渍化,恶化城市生存环境。

地面下沉对洪涝灾害发生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严重降低市区地面标高,区域地貌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直接降低防汛(洪)设施的防御能力,防汛工程建设投入增加;内河水位相对抬高,增加排水的难度,造成内河漫溢、倒灌;内河水位相对抬高,增加引发管涌隐患;地面沉降对防汛(涝)的影响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市区内大范围地面沉降,形成更多排水困难的洼地,也增大了内涝发生的可能性[3]。

4、不透水面积增加、“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越加明显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地表形态、引起了城市水文特性的显著变化,市区面积逐年扩大,混凝土覆盖面积大增,市区不透水面积比例迅速提高,从而减少雨水渗透和滞留,降低了土壤的调蓄功能,使得下渗量减小,产流大、汇流快,而城市的排水能力有限,暴雨易引起城市积水,造成浸水灾害最为突出。

上海高速城市化的发展,使得“热岛效应”日益明显,白天市区温度比郊县升高得快,城市周围气流汇向市区辐合上升,在大气不稳定的条件下,常易形成暴雨。在特定的天气背景条件下,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可能使市中心或下风方向雨量增加,即形成所谓的“雨岛”现象[4]。“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造成市区降水频率增大、雨时延长,容易导致内涝。

第6篇

Abstract: Taking Dongzhaigang Mangrove Nature Reserve of Hainan Provinc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selected seven indicators as the major ecological risk natural disturbance of the study area, proposed indicators and formulas for measuring the natural disturbance,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disturbance evaluation model, and completed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natural disturbance source of ecological risk of the study area. The influence strength of various types of natural disturbances from big to small was flooded> wind damage> biological disasters> chilling; storm surges> tropical cyclones> pest> sea level rise> extreme cold temperature> tidal> natural biological invasion.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roposed ecological risk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ongzhaigang Mangrove Nature Reserve.

关键词: 东寨港;红树林;生态风险;自然干扰源

Key words: Dongzhaigang;mangroves;ecological risk;source of natural disturbances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2-0220-05

0 引言

红树林是一类特殊湿地生态系统,展布于海南岛东北部滨海区的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旅游开发和热带风暴等各种生态风险源的干扰,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了一定影响。党的十将“生态文明”纳入国家总体战略,作为“生态文明”重要内容之一的生态风险也自然成为引人关注的热点之一。生态风险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给生态系统机构和功能造成损伤、危害其安全与健康的概率性的事故或灾害事件。所谓生态风险自然干扰源即为来自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扰动作用(事故或灾害)。本文试图通过探寻东寨港红树林生态风险的自然干扰源及其对红树林的干扰和危害,以便能为其制定科学的生态风险防范对策,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1 研究区概况

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东北部海口和文昌交界处,地理坐标为 19°51′N~20°01′N,110°32′E~110°37′E。保护区总面积3337.6hm2,其中红树林面积和滩涂面积分别为1578.2hm2、1759.4hm2,保护区内物种丰富。

今天的东寨港是受第四纪初期与中期断裂凹陷,以及明朝万历年间大地震的综合影响而形成。其形似漏斗,地势南高北低,坡度3°~7°,海湾水深≤4m,海水平均含氯量为21.86‰,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约1m。保护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8℃,年降雨量1700mm,海水最低温度14.6℃,最高温度32.6℃,平均水温24.5℃,十分适宜红树林生长。

2 研究区主要自然干扰指标测度分析和强度划定

红树林生长于海陆交界带,深受陆地与海洋的双重影响,生长环境动态变化速度快,对干扰反应敏感。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干扰可大体分为4大类型――水淹、风害、冷害和生物灾害。其中,水淹主要表现为风暴潮淹水、海平面上升淹水和天文大潮汐淹水;风害主要为台风或热带气旋引起的大风损害;冷害主要表现为偶发性的极端低温影响;生物灾害主要表现为病虫害和生物自然入侵。

2.1 水淹分析

2.1.1 风暴潮

风暴潮增水对红树林海岸的影响方式主要是水淹使植物窒息死亡、盐水入侵导致土壤严重盐渍化、波浪与海流或潮流冲涮使海岸线侵蚀崩塌。其空间表现形式可以为大范围的面状形式,也可能是小尺度的点状方式,还可以是狭长的条带状形式。用于衡量风暴潮大小及强度的指标常可用出现的频次、增水幅度、超警戒潮位值、距海湾的远近等来测度。

本文参照赵领娣的风暴潮自然等级划分标准[1],选取风暴潮增水超过当地警戒潮位这一指标来测度风暴潮强度。同时,依据国家颁布的《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相应标准》,拟定风暴潮干扰强度标准如下:超过当地警戒潮位0-10cm为轻度干扰,10-20cm为中度干扰,20-30cm为重度干扰,>30cm为极重干扰。

据《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与《海南省海洋环境公报》统计,2001-2010年间,海南>40cm增水量的风暴潮共34次,频次为3.4次/年。如选取海口市秀英站同期的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发现34次风暴潮中,超过、接近和低于当地警戒潮位的风暴潮数量分别为16、8、10次,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多年平均风暴增水为28cm。属重度干扰,赋值3分。

2.1.2 潮汐

潮汐是有天体引力引发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潮汐对红树林海岸的影响方式也主要是水淹使植物窒息死亡、盐水入侵导致土壤严重盐渍化、波浪与海流冲涮使海岸线侵蚀崩塌。潮汐大小及强度常可用多年平均潮位差、最大潮位差等来测度。

根据倪海祥[2]对东寨港红树林潮汐动力的研究以及胡方西[3]以年平均潮差的量值划分出的潮汐强弱程度[7,8]。拟定潮差>4m者为极重干扰,然后按潮差每减少1m降一个干扰等级。海南东寨港多年平均潮差为1.0m,属轻微干扰,赋值1分。

2.1.3 海平面上升

对红树林而言,海平面上升不仅会浸淹红树林,而且会导致盐水入侵、侵蚀海岸,破坏红树林生存环境。与风暴潮、潮汐相比,在影响方式和空间表现形式方面,海平面上升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并且可以用多年平均上升幅度对其大小及强度进行测度。

据国家海洋局的《中国海平面公报》可知,在海平面变化方面,中国沿海底气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其变化速度较大,并且上升速度逐渐加快,如图2所示。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1991-2000年为2.5mm/年;2001-2010年为3.0mm/年,而同期海南的上升速度高于全国水平。2012年是我国海平面达到1981年来历史最大值,较比于1975-1993年的平均海平面与2011年,我国海平面分别上升122mm与53mm。根据海口、东方两监测站的数据结果显示,与常年相比,海南沿海海平面高出154mm,比2011年高54mm。预计未来30年,海南沿海海平面将上升85-155mm。

参照张乔民的海平年上升对红树林的影响[4],现拟定以下分级标准:>3mm为极重干扰,2.5-3mm为重度干扰,2-2.5mm中度干扰,

2.2 风害分析

台风/热带气旋主要是通过风折、风倒和风蚀的方式对红树林产生影响,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面状和片状,其中,面状的规模较大,片状的面积较小。出现频次、风力级别等这是衡量台风/热带气旋大小的常见指标。

海南岛素有我国“台风廊道”之称,每年都有数个台风登陆海南岛。根据《热带气旋等级》(GB/T 19201-2006)热带气旋分6个等级(图3),有时也可用台风来统称热带气旋。

风力影响强度与作用范围之间通常情况下成正比。以2009年登录海南文昌的12级台风“纳沙”为例,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通过对影响范围GIS空间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得出东寨港红树林在其11级影响区域内。

根据中国天气台风网的台风信息,同时参照张凯荣[5]等对1957-2006年海南岛台风数据分析,56年来共176例台风影响海南,其中在海口、文昌等处登陆的有17例,为0.31次/年,且多为热带风暴或台风等级。

邱治军[6]等研究发现热带风暴对红树林内不同植物的吹折强度存在差异,如角果木―红海榄天然林抗风能力大大强于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此处主要考虑台风的折枝影响。拟定风力>13级为极重度干扰,10-13级为重度干扰,7-10级为中度干扰,

2.3 生物灾害

2.3.1 病虫害

病虫害对红树林植物的影响主要使植物枯萎、发生生理病变、生物死亡、降低植物抵抗外部干扰的能力等,影响的空间表现形式主要为片状和点状。可用病虫害发生的频次、发生面积、致死生物数量等来进行测度。

影响红树林的虫害主要有13种[7]。通过浏览海南省农业局和各媒体近10年来有关东寨港红树林的相关信息发现,东寨港红树林主要虫害为团水虱,2012年8月团水虱造成东寨港超过600亩红树林死亡,据林业局、病虫害检疫站相关专家预测,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或将崩溃。参照邱彭华的相关研究,此区受病虫灾害干扰划可划归重度等级。

2.3.2 生物自然入侵

生物自然入侵的主要影响方式为侵占生态位、抑制或绞杀其他生物,常见的影响空间形式为片状和点状。主要测度指标可用种类数、侵占面积、物种入侵扩张能力等来表征。

海南是我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周青青[8]等研究发现自然入侵东寨港红树林分布区的生物为飞机草、臭草等,主要危害半红树植物,对真红树影响较轻。参照国家林业局的《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拟定对于外来国家林业或水产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若造成区域受灾面积2亩,说明该区受到极重度干扰。

2.4 低温冷害

第7篇

我读完《全球气候》时,我才发现环境的严重污染。

I read the "climate", I found that the serious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里面说,现在由于二氧化碳的严重增多,导致全球变暖,从而影响海平面上升0。5厘米。听起来不算多,可是地球上还有更大的淡水区,那就是南极和格陵兰岛,如果南极的冰全部融化,海平面会上升60米,再加上格陵兰岛的冰,海平面还会上升6米。现在的美国海边,经常有台风出现,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气候变暖使高山动物开始迁移,许多动物因为不适应环境而灭绝。

It said, now due to carbon dioxide more serious, leading to global warming, sea level rise and influence 0. 5 cm. This may not sound very much, but the earth has more fresh water area, it is the Antarctic and Greenland, if all the melting of Antarctic ice, the sea level will rise 60 meters, plus the Greenland ice, sea level will rise 6 meters. Now America beach, often have typhoon occurs, resulting in huge economic losses, due to climate warming in Alpine animal migration began, many animal extinction because they do not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所以我们要积极响应“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号召。

So we should actively respond to "Protect environment i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the call.

第8篇

1 全球变暖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度量标志是气温较往常的气温有所升高。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气温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和时令的气温也有差别。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报道,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57.9华氏度(约为摄氏17度),是自1880年有记录以来的第14个高温年,比20世纪平均气温高0.9华氏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太空研究所揭示新的资料分析显示,2014年地球表面温度比20世纪中期的平均值高0.52℃。2009年全球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提出控制温度升高幅度低于2℃为目标,也就是说,近期全球变暖的平均气温不超过2℃,具体表现为日常气温比往年同期的高,极端最高温的日数比往年的多,应该指出的是,全球变暖是大趋势。

目前,对气候极端变化所能依据解释的科学证据并不充分,甚至对因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过多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暖化的科学论证都还不能确定。但是,全球变暖现象对海水鱼养殖的影响是明显的。

首先,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山消融,北极冰山变矮,冰山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有研究资料表明,我国近30年来,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是2.6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的1.7毫米/年的速率。可以预见,海平面上升,影响着海水鱼塘的养殖面积,养殖面积减少。甚至普遍认为冰山消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正在加快。

其次,气温升高全球变暖,暖水性的养殖种类将有机会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转移迁徙,改变海区生物群落和生物地理学的结构,如颇具经济价值的大黄鱼由福建沿海扩增至江苏、山东沿海实施人工养殖将成为可能。

再次,气温升高,水温也随同升高,海水鱼类胚胎和胚后发育期所需要的温度累加值的日期“积温日期”将缩短,也就是发育加快;由于水温升高,养殖鱼类的新陈代谢将加快,在每年5月份至10月份有效的养殖生长时期的生长率将提高,产量随之提高;再由于水温升高,每年的冬季将推后来临,延长了养殖季节,养殖鱼类个体加大而提高了产量。

最后,水温上升,会带来病害多发。海水鱼养殖常见的病毒性、细菌性引发的充血病、溃疡病、烂鳃病,和寄生虫引发的指环虫病、孢子虫病、锚头蚤、车轮虫病等等,都是高温季节暴发和流行的疾病。据有关报道,日本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日本沿海巨型水母(如海蜇)数量变多了,形成的“水母潮”堵塞渔网,是渔业的一种危害。高温会诱发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在养鱼池形成“水华”,在海区造成“赤潮”。赤潮生物覆盖水池表面或进入鱼类腮腔,会使鱼类窒息死亡。赤潮生物死后会分解大量有毒物质,对养殖鱼类造成危害。

2 极端天气的影响

极端天气是指灾害性天气。平常所说的风调雨顺是一种祥和宜人的天气,既有风又有雨的成份。极端天气的风指的是台风、暴风、龙卷风,雨是暴雨、连延大雨,还有严寒酷暑、雹旱暴雪,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灾害性的损失。

暴雨和连绵大雨,将会降低海水表面的盐度和养鱼塘海水淡化,造成鱼类不适盐度而死亡,甚至洪水泛滥会带来淹没鱼塘冲垮堤岸的灾害。严寒酷暑的水温超越养殖鱼类耐受水温极限,也将造成鱼类的冻死和热死。如冬季时,时有寒潮来临,夜间的水温低于白天的水温,早晨发现鱼排(塘)的鱼不明原因地死了,殊不知道这是低温冷死的。冬季,海冰的出现是另一种灾害,海冰覆盖着池塘和养殖网箱表面水层,导致水层中的养殖鱼类缺氧而死亡,或因为海冰遮住阳光,导致岩石上附生的海藻得不到阳光而枯死,造成养殖的海参、鲍鱼缺乏食物而饿死。

应该指出的是,海洋气候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也是反常的气候变化。“厄尔尼诺”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暖,“拉尼娜”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周期不规则,大约每4年出现一次,其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并且可持续两三年。有报道观察结果,“拉尼娜”会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旱,并使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雨。同时,使非洲西岸和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北部地区异常寒冷。在中国,“拉尼娜”现象的出现,秋冬季使华南的东北季候风增强,冬季气温比正常情况低。由于这两种海洋气候现象的出现,导致异常的降雨、干旱、寒冷的反常气候,对海水鱼养殖也会造成危害。

3 应对气候灾害的措施

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对海水鱼养殖造成的影响和招致的损失,是天灾。海水鱼养殖业在应对天然灾害时,要有以下一些举措:

举措一,要有关于防灾减灾的信息网络,迅速而准确地发出灾害预警。当能尽早收到即将来临的灾害信息,组织人们起来抗灾抗害,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将减少灾害的损失,这是抗灾以防为主的关键防线,没有信息就无从防备,让灾害突如其来,损失一定难于想象。

举措二,要有抗灾减灾的能力建设。抗击气候灾害要有人力、物力、财力的建设和贮备,当灾害来临时,能派得上、用得着,不出现人力荒、财力荒和救灾物资荒。因此,在能力建设上,要有划分应急预案级别的应对措施,并相应地给予建设和贮备。

第9篇

Underneath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lies a body of water covering an area larger than West Virginia, and until just a few years ago, scientists had no idea it existed.

First discovered in 2011, scientists now believe it covers some 27,000 square miles and contains more than 100 billion tons of liquid water.

The melt-water 1)reservoir was discovered under the ice, in a south-eastern portion of Greenland, by research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Utah about two years ago. According to the BBC, the researchers initially expected to find waters stored in small 2)caches between the rocks. What they actually found was a massive reservoir of water trapped in the ice, kind of like the liquid in a snow-cone. Newser quotes lead study author Richard Forster saying, “we thought we had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things work in Greenland, but here is this entire storage system of water we didn’t realize was there.”

OK, so 3)slushy water under the ice in Greenland; why is this a big deal? Well, researchers say it could provide new clues to understanding Greenland’s ice melts and sea level rise in general. Voice of America quotes Forster saying, “of the current sea level rise,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is the largest contributor, and it is melting at record levels, so understanding the 4)aquifer’s capacity to store water from year to year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fills a major gap in the overall equation of melt-water runoff and sea levels.” According to researchers, the water is 15 to 60 feet beneath the surface and likely stays fluid because it’s 5)insulated by snow. They’re unsure how old the reservoir is or whether it drains into the ocean.

在格陵兰岛冰盖底下,有一个面积比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还要大的储水库,然而几年前,科学家对它的存在还一无所知。

这个储水库在2011年首次被发现,现如今,科学家们相信它覆盖的面积大概是2.7万平方英里(约7万平方公里),有超过1000亿吨的液态水。

这一冰川融水储水库位于格陵兰岛东南部的冰层之下,大约两年前由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根据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研究人员原本期待能在岩石与岩石之间的小缝隙处发现水。但事实上,他们发现的却是困在冰川中的巨型水库,犹如刨冰中的液体一般。新闻网站Newser引用该项研究首席作者理查德・福斯特的话说:“我们自以为对格陵兰岛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今却有这样一套储水系统,而我们以前毫不知情。”

好吧,格陵兰岛冰川下有雪水,有什么大不了呢?是这样,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能够为解释格陵兰岛冰川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提供线索。美国之音引用福斯特的话说:“格陵兰岛冰盖正以创纪录的速度消融,而它是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原因,因此了解这一蓄水层每年的储水容量很重要,因为这填补了融冰径流量与海平面这个等式中的一个重大空白。”研究者称,水是在冰面以下15到60英尺(约4.6~18.3米)处,而且由于被雪隔离,这些水可能继续以液态形式存在。他们并不确定储水库已经存在了多长时间,以及它是否注入大海。

第10篇

1、惩罚一:热带雨林大面积被烧毁,二氧化碳让地球变热;

2、惩罚二:气温上升,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

3、惩罚三:人口增长迅速,垃圾山“围困”人类;

4、惩罚四:水资源缺乏,旱灾严重;

5、惩罚五:空气污染,沙尘肆虐;

6、惩罚六:水污染严重,生存条件面临挑战;

7、惩罚七:脆弱的大气无法承担保护地球的重任;

8、惩罚八: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城市不见蓝天。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某一日,突然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醒目标题: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欲买地“搬国”...看罢愕然。想到世间万物谁都不能逃脱消亡的结局,往往越是美好的、热闹的、上升的,却又是最脆弱的。

第一次牢记马尔代夫这个名字是从小猪麦兜的口中:那里,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砂幼...单凭这几个清丽词句的描述,那印度洋的海水和树影,就已经在我的梦中摇曳了。

马尔代夫,地球上的世外桃源,一个亦梦亦真的天堂旅游国度,“人间最后的乐园”,真的会象“泰坦尼克”的命运一样慢慢沉沦于大海吗?然后,只将它的美丽和奢华、梦想和骄傲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吗?那么,我在想,从自然界的归宿到人类的命运情感,还有什么,还有多少是值得期待的??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万年,甚至是几十万年的远古洪荒。远年的人类是蒙昧的,发展是很缓慢的。随着近代人类文明的开发,主要是近代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和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由1192个珊瑚岛组成的马尔代夫,无疑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家。它的平均海拔只有1米左右,最高处也不过在3米以内。

英国,同样是身处茫茫大海上的岛国,最近了迄今为止关于全球变暖的经济成本和风险的最为全面的研究报告,提出:全球变暖是一个高度复杂且非线性的过程,一种不可忽视的可能性是,它发生的速度比我们先前想象的要快,而且变暖的程度也比我们先前想象的要高。还说,全球变暖,是令科学界比大众更担心的问题。科学家已经窥见了未来。报告中指出:到本世纪末,孟加拉三分之一的国土会被海水淹没。马尔代夫和一些太平洋岛国会消失,成为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亚特兰蒂斯!

那么,马尔代夫,你该是本世纪内集天堂与绝版于一身的旅游圣地,你的美丽,不仅囿于那蓝天,阳光,海水,白砂,树影,夕阳,宁静,自由;还由于这一切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变成一个破碎的——梦...

第12篇

天,是那样的蓝,湛蓝湛蓝的,一无杂质。白云丝丝缕缕飘在天空,如同柔软的棉花;如同好吃的棉花糖;又如多变的魔术师。

绿油油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美丽的小野花。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粉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展示它们优雅的舞姿。小蜜蜂辛勤的采着花蜜。小动物们有的成群地在河边喝水,有的在草丛中玩耍。生活是那样美好,那么令人向往。这一切都像画布上一幅生动的图画。美丽极了。这,就是地球在几百万年前,几千万年前的景色,地球是那么地漂亮,那么美丽。

可是,随着人类的到来,随着文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美丽的容貌在一天一天地黯淡,失色……

森林里的大树、小树一棵棵被砍伐,用于建设工厂、楼房等,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此外人类每天还要砍伐2000多棵树做竹筷子等木制品,让沙尘暴侵略着我们的城市,让一个个城市遭受着沙尘暴的危险。人类建造的工厂每天要排除2000多万吨的二氧化碳,把美丽的天空损坏的不再那么蔚蓝。让小鸟、动物们不得不逃离这片养育它们的快乐家园。有的物种已到了濒临绝迹的地步。地球上的丛林、森林的面积正在一天天地减少,变成了道路、工厂。随着工厂的增多,污水排放也日益严重。现在已严重地影响了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水质。由于人们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全球气象变暖。南、北极冰川已经在融化了,如果南极冰盖发生崩解,会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近6米。如果南北极两大冰盖全部融化,其结果会使海平面上升近70米地球上的绿色正在慢慢减少,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使地球那美丽的容貌慢慢地黯淡。山已不再绿了,水已不再清了。

地球已发生巨大的变化。

地球成了充满科技的地方,可是却失去了绿色,失去了水,失去了平衡的生态环境……

地球的生命力正在一天天地减弱,不要到了地球上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滴水,不要到了地球只是一片沙海时,人类才为自己所做的事而后悔,后悔我们不该乱砍乱伐、不该不珍惜水资源,那就为时已晚了。

好在我们的国家以及全人类都知道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正在保护地球的环境问题,种树,建公园……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人类还是乱破坏树木,乱扔垃圾,伤害野生动物珍惜动物……蓝天没有了;小河没有了;野生珍惜动物没有了,天空灰蒙蒙的。

地球的生命力一天天减弱,这又能怎么办呢?再这样破坏下去地球会是沙海一片,没有绿色,没有生机,只有到处肆虐的风沙,吹这这片荒地。那样地球就真的消失了,人类,也许搬到火星上住,也许默默地等待死亡……

地球在变化,地球妈妈在哭泣。请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人收手吧!我们要共同携手,让地球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美好!为了地球的明天,为了人类的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祖国大地遍是绿水青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