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时间:2023-05-30 09:04: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题临安邸,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几时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熏:_________________

醉: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

C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刺。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1.几时才能停下。

吹。

陶醉。

第2篇

1、汴州就是开封,开封在河南中部偏东。有诗句: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的汴州指的就是北宋首都、金国南京的开封。

3、汴州:古地名。今开封市,古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河南省辖市,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国庆节的诗词1、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国庆节的诗词2、陆游《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国庆节的诗词3、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人海,

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国庆节的诗词4、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国庆节的诗词5、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国庆节的诗词6、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国庆节的诗词7、范成大《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国庆节的诗词8、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国庆节的诗词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

第5篇

一、品味诗眼,训练语感的准确性

《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诗人王安石初写时为“到”,后为“过”,再为“入”,又为“满”,最终定为“绿”。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味的:

1.“绿”字一般怎样理解?

(表示颜色。)

2.诗句中的“绿”并非只是表示颜色,它更显示出一种动态的过程,应怎样解释?

(使……变绿、将……吹绿。)

3.诗人在选用“绿”字前,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词,诗人为什么最终决定用“绿”呢?

(因为“绿”字写出了春风里生机勃勃、绿遍江南的美景。)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眼中的“绿”字不再是单一的“绿色”了,而是诗人所要描摹的意境,体会到“绿”字的精妙。

同样,对“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熏”字,我是这样引领学生品味的。

1.“熏”可以换成哪个词?

(吹)

2.“熏”和“吹”相比,有什么不同?

(“吹”仅指暖风从某一面吹向某一面,接受面是单一的;“熏”则指暖风从上、下、左、右、前、后等各个方向渗透,接受面是全方位的。)

3.在这一诗句中选用哪个词好?为什么?

(“熏”写出了达官贵人沉浸在暖风里昏昏然误国殃民的丑态,也道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此让学生对诗句多作品味,既能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句的精妙,又能提高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筛选能力,更能训练学生用词的准确性。

二、展开联想,训练语感的全面性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一般是唐代以来的近体诗,篇幅短小,内涵丰富。诗人在创作中,有时为了旋律优美,写得朗朗上口;有时为了语言形象,用了鲜明的讽刺;有时为了避趋锋芒,委婉含蓄,往往选用富有象征性的意象。教学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意象,由此及彼地联想,挖掘其内涵,探究其处延。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的诗句“西湖歌舞几时休”,“西湖歌舞”并非单指在西湖边上唱歌跳舞的生活,而是涵盖了类似于此的那种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生活。为了训练学生语感的全面性,我带领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展开联想:“西湖歌舞”可具体地认为是哪些生活?学生进想状态后,马上依次义愤填膺地说:“贪污受贿几时休?”“贪生怕死几时休?”“巧取豪夺几时休?”“不劳而获几时休?”“游手好闲几时休?”……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全面地感受到“西湖歌舞”的内涵和外延。

三、理顺诗句,训练语感的灵活性

古诗的语言跳跃性大,词与词、句与句之间存在着许多空白;也有的诗人为了诗句的押韵或对仗,在创作时有意识地更换位置。教学中,有必要带领学生理顺诗句。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采取的是一问三答的形式,只有童子的答语,省写了松下的问话。从表面上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为了训练学生语感的灵活性,我指导学生把省写的补起来,变为一问一答的形式:(师往何处去)言师采药去。(采药在何处)只在此山中。(在山何部位)云深不知处。

又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黄河入海流”,教学中,我带领学生理顺诗句时问学生:诗句中的哪个词顺序放错了?写成黄河流入海可以吗?然后告诉学生:理解古诗时,要灵活,有时不能完全按诗序理解。

四、设疑挖掘,训练语感的深刻性

诗句往往体现、寄托着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某种生活情趣或某种人生哲理。又往往借助一定的景物进行渗透和抒发。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可以设疑挖掘,使诗人的感情、情趣、哲理更加明朗化、深刻化。如,在指导学生理解《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我是这样设疑挖掘的:“花”看到当时的时局会感伤吗?“鸟”会因怨恨离别而心惊吗?这“花”、这“鸟”的感情实际上是谁的感情呢?诗人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写呢?通过如此的设疑挖掘,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杜甫强烈的忧家爱国之情,“花”这样,“鸟”如此,人还用说吗?

又如,林升《题临安邸》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我是这样设疑挖掘的: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痛恨达官贵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山外青山楼外楼”这一诗句是多余的吗?学生讨论后认为:这一句不是多余的,这一句正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反衬出诗人更强烈的痛恨之心和忧国忧民之情,使诗人的感情有源可循,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感情诵读,训练语感的欣赏性

唐代以来的近体诗,非常重视节奏、押韵、对仗。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押韵一般是偶句句末。唐代以来的近体诗诵读起来朗朗上口,旋律优美。有的一气呵成,如长江奔腾;有的婉转动听,如山泉潺潺。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诗句的感彩、节奏、语调等方面的感受和把握。如,诵读《春望》,我是这样指导的: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第6篇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杏子。

细雨如丝,一棵棵杏子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嫩绿的枝条,一片片心形的叶子,撑着淡红色似的大花伞在雨雾中欢笑着。阳春三月花谢后,小杏子一个个爬上了枝头。四月过后,杏树上挤满了杏子。

杏子心形,和水蜜桃一样大小,遍身生着茸毛,等杏子渐渐长熟,茸毛也渐渐的不见了。摘一个放在嘴里一咬,舌头触到杏子那胖胖的身体上,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杏子先是青色,然后变成淡黄,最后变成金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鲜黄的果肉,同时嘴唇上、舌头上染满了黄色的汁水。没有熟的杏子又酸又甜,熟透了的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杏子,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松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我才知道杏子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够了杏子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听大人们说:“杏子不能吃得太多,少吃可以开脾健胃,助消化,吃多了肚子会闷气。杏仁还可以入药,用于止咳平喘。”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特产——杏子。

定西市大城小学四年级:韩文杰

最新投稿作文   叙事作文 写人作文 写景作文 议论文 读后感 小学

作文

我的暑假  我的班主任  我心底的风景  好习惯成就人生  读《老人与海》有感  珍惜那份感动  老师,我想对您说  难忘的星期天  《弟子规》之我见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把伞的爱  小小的我闪亮的我  乡村生活  忠诚的伴侣—书籍  读《雷锋》有感  “馋猫”分糖记  我的妈妈  夏  甘苦漫谈  读《普罗米修斯》有感  我爱我家  雨中的温暖  海南岛之旅  快乐是什么?  包容是一条五彩路 亲情的涌流  妈妈的爱  春天  生命不分贵贱  读《水浒传》有感 初中

作文

北极星的微笑  我明白了父爱  秋初  论苦与甜  读《水浒传》有感  游泳记趣  老伯  雨后的天空  团结就是力量  《狼道》读后感  我就这样长大  浓浓的父爱  家乡印象  论命运  读《童年》有感  我在倾听中获得快乐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夏日窗景  意志战胜挫折  读《培根随笔》有感  初三的烦恼  我,不平凡  夕阳无限  拥抱爱  读《羞于说真话》  同学不会忘记  我的father机器人  浪漫之旅  内心的谴责与倾诉  读《八十天环游世界》 高中

第7篇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透过文字所构筑的管道,我看到了那历史长河中跳动的水珠、扑腾的水花,触碰到了最本质、朴实的意境世界。

画,大多以形写意;文字,则反其道而行之――以意写形。一段平淡无奇的文字,能将人的特点轮廓勾勒得分外生动,不与电视剧苟同,它们所激起的想象,无止境。

书的意境百味杂陈。《百年孤独》的结尾写道:“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这是何等的悲凉!百年孤独的等待,等来的却是不复存在。但除此之外,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似乎不只这些……

《孔乙己》是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抨击小说,文末“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又是何等的讽刺!人死竟无从考证,更无人哀悼。“大约”与“的确”道尽多少辛酸与愤慨?社会为何如此麻木?人民为何如此冷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鲁迅是不是也在其中隐忍着无声的呐喊?

这些悲凉的意境,像是由文字这一管道传输而来的“文件”,时而令人迷醉,时而发人深思。

唐宋词寥寥数句,却能让人读出千百万种不同意境,即便一个字也需要吃力地研读,方能领略其中变化万千的意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那种惊心动魄的美,令我五体投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种愁肠寸断的痛,令我为之动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种绝境逢“生”的喜悦,令我感到振奋……中国诗歌的发展,从先秦至唐宋达到顶峰,可谓“进化”。但唐宋以后,壮烈诗篇锐减,呈现日渐“退化”趋势,着实让人遗憾。惜哉诗词!

果然开卷有益!诗的意境之美,还在于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沧桑。《题临安邸》有云:“直把杭州作汴梁。”其中的“汴梁”是北宋都城,“杭州”是南宋王朝苟安之地。由此推知诗人所斥为南宋王朝的腐败,更表达了当时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愤恨。

书中自有颜如玉。“颜如玉”,大概是对书的理解,也是自己感受到的意境吧!说到底,文字的意境,取决于读者的想象力。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相辅相成。意境的领会,源于心的想象。

妙哉!乐哉!

第8篇

第一回合 岁月修行

蒋捷是南宋遗民,他的凄凉、悲哀和感慨里,脱不去国破家亡的沉重影子。或许是因为看尽世事兴衰的感悟太深,他一写,就写出了人的岁月沧桑。请根据以下描述填字:“一个人从少年到老年,心情难免会有剧烈转换的落寞与惆怅。青春年少的时候,我在灯红酒绿的歌楼上听到风雨之声。壮年的时候,我在漂泊求索的客船上听到风雨之声。而今,我的双鬓已经斑白,我便在清静的僧庐之下听到风雨之声。回想一生,经历过太多的悲欢离合、变幻无常,万般心绪却无言,只能听着窗外的秋雨一滴滴敲打着石阶,直到天明。”

少年听雨歌楼上,___________昏___________。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___________低、断雁叫___________。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红烛;纱幔;压枝;残阳

@李 琳 红烛;罗帐;云;西风

第二回合 输赢修行

人生如同一局残棋,输赢二字永远没有定论。世上总有走不完的路,如果你无法达到最终目标,也没什么大不了,走好能走的每一步,人生的棋便不是死局。请根据提示及图答出原诗作者。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苍雪大师

@李 琳 纳兰性德

第三回合 生死修行

这是著名诗人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的词。大概感情浓到极处,已来不及也不愿意用华丽的辞藻修饰装点,只能语淡情真。请说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下一句。

A.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B.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A

@李 琳 B

第四回合 孤修行

孤独,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之一。读李白的诗,感受最深的是旷世的孤独,也是愤世的孤独,所以在他的诗中总能看到借酒浇愁的伤感。请根据描述填字。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弃;去;不可留;入;心;多烦恼

@李 琳 弃;去;不可有;乱;心;多烦忧

第五回合 感伤修行

下列诗句中,出自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寄黄几复》的是哪一句?

A.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B.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B

@李 琳 A

第六回合 寂寞修行

根据下面给出的关键字,写出诗句。

知 晓 摇 音

弦 有 少 时

谁 断 何 了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李 琳 春花秋月何时了。

第七回合 心灵修行

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壁》描写的是没有一种快乐比得上内心的祥和,没有一种享受比得上内心的安宁。从现实的纷扰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轻松愉悦中去,让简约淡泊取代熙攘纷杂,让宁静安详取代焦虑浮躁。请根据描述接句。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终日昏昏醉梦间;偷得浮生半日闲。

@李 琳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得浮生半日闲。

第八回合 红尘修行

初于世间,他因年少轻狂的桀骜,目无万物的狂放,不甘于命运的不断奔波,而一再沉浮。渐入而立后,他才于浮沉中觅得些许功名。于是他浮于水面,豪情壮志满怀,妄图凌驾于众生之上。奔波一世,无论成败与否,他终于尝尽世间百味,如醍醐灌顶般,幡然通透。从此心静如禅,于茫茫世间,只求淡然了却余生。请根据上图答出作者及诗名。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陆游的《题临安邸》

@李 琳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雅言说

第9篇

关键词 古诗教学 意境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3-0117-02

古诗的“意境”,是古诗中描绘的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相交融而构成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描绘的客观事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均是名篇佳作,语言精炼优美,包含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

然而现在的古诗教学中,很多教师常常花大量的时间串讲诗句,使古诗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把完整和谐的诗歌艺术品分解得支离破碎,把其中蕴含的意境美扫荡殆尽。那么,古诗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步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从而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使古诗教学富有诗意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吟诵感悟,入情入境

古人作诗,注重音律。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大都平仄错落有致。而诵读,能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进而发挥出经典古诗无可替代的永恒魅力。

吟诵,要读出古诗的语言美。诗人的情思,有时是通过古诗的节律、节奏这种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才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在古诗的诵读中,读出节奏,才能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实现与诗人的情思进行零距离的对接。如读杜甫的《春望》时,让学生读出这首七言特有的节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鲜明的节奏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沉痛悲苦的心情和杜甫诗歌那种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读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时按这样的节奏来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助于将学生的神思带入到千百年前的鹳鹊楼边,看到那孤帆和滔滔江水有如电影般一一呈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体会到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人场景。

吟诵,要读出古诗的情感美。情是古诗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诸如爱国情、山水情、儿女情、朋友情、母子情等。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能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如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的佳作。教学时,教师不应把重点放在分析、串讲,而应重在让学生诵读,带着感情去读,在读中想象意境。读着读着,学生的感情上来了,古诗描绘的情境,古诗中作者的感情也逐渐浮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那些有形的方块文字,渐渐地演绎成各种丰富的画面和意境,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语言的美感,更从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二、联系生活,体验对接

古诗中不少名句是作者在当时当地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的反映,具有哲理性和启迪性。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古诗与自己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进行对接,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为学生架起与古诗、与诗人对话的桥梁,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如教学《题西林壁》时,学生不一定到过庐山,但一定有过登山的经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登山时的情景,说说自己在山脚下、在半山腰、在山顶时看到的不同的景物。这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情感体验,打开思路,赋予了古诗句以新的含义。

联系生活,也可以把古诗教学放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教学《游园不值》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就像叶绍翁一样,来到朋友家园门外踏青的情景:来到园外,轻叩园门,耐心等待,见到一枝怒放的红杏从墙内伸出来。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体验中,进入古诗的意境。这样,叶绍翁那种求春意而不得,最后无意中感受到春天的情景便出现在学生的眼前,作者惜春、爱春的心情也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种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深刻地留在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里。

三、开发资源,拓展学习

诗人要抒发感情,必然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经历。因此,诗歌教学一定要结合诗人的经历,结合当时的背景,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情感,才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诗歌教学除了可联系生活之外,还要开发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拓展性的阅读和学习活动。

1.诗句勾连。教学一首古诗,只盯着字、词是不够的,有时需要有所拓展,有所勾连,旁征博引,左右印证,才能引导学生深入体味诗词,既扩大了学习的知识面,又做到了融会贯通。诗句勾连,可以是同一人的前后不同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人的相关作品。如教学《春日》时,可与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进行勾连,让学生想一想,同样是描写春天,两位诗人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万紫千红是春光,一枝红杏也可以反映出满园的春色,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拓展阅读。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可让学生阅读拓展资料《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为引导学生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作好铺垫。

3.歌曲链接。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枫桥夜泊》时,抓住“寒山寺的钟声”这一意象,让学生反复吟诵古诗,同时进行歌曲链接,让学生听唱歌曲《涛声依旧》,进一步体会寒山寺钟声的魅力,体会古诗所承载的文化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

第10篇

这本书描述的的是主人公金铃她周边发生的种种有趣的故事。金铃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小学生,长得挺胖的。但她有一颗善良宽厚的心。面对陌生的人她也能用极具感染力的热情与并不是怎么好看却善良真诚的笑容来跟他人交流。可这一点也正是他的妈妈——赵卉紫最头疼的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怕如果金铃遇上坏人,就……

学习上,语文金铃如果遇到符合她胃口的作文题,那发挥的可谓是淋漓尽致,美妙绝伦。英语口齿挺标准,这让英语老师大为所爱;可提到数学,金同学的算数能力可谓是惊世骇俗——可以算到她姥姥家。(额这点貌似跟我很像)

如果把金铃一家比做一幅画,那可能就是一幅抽象画。各种色彩与温馨融合一起,值得人们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去发现里面各种与众不同的家庭琐事。其实,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每天发生的普普通通的事。但它却包含了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家庭幸福融洽的情节与画面。

与其说金铃一家的幸福生活,金铃在学校的丰富多姿的生活更耐人寻味。

金铃的同桌是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孩——尚海,她和金铃,这两个活宝可会耍小聪明了。有一次他们两数学都考砸了,这可是孙语空大闹天空——慌了神。结果他们竟把报刊上的笑话当计谋,假冒家长签了名。最后还是逃不过老师的法眼,回去面壁思过了。

除此之外,金铃还有个死对头——倪志伟。倪志伟人称白脸曹操。这不仅是因为他长得白,而且也想曹操那样奸诈狡猾,捞了班上同学的不少油水。话说有一次,班上组织开六一联欢会。倪同志出了个馊主意:排练猪八戒背媳妇,并让金铃当猪八戒。金铃气的直跺脚。可金铃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于是金铃以牙还牙,把倪志伟平时的恶行全写在作文上。老师看见作文并得以证实后大发雷霆,一气之下撤掉了倪同学副班长一职。倪同学这几天像猫见了耗子,胆怯怯的。

金铃也在六一儿童节认真表演猪八戒(媳妇:尚海饰)。万万没想到电视台突然来访,把金铃的表演转播到电视,金铃可风光了一把,把倪志伟嫉妒的,恨不得一头撞死。

除此之外金铃也非常有爱心,她十分爱护小动物:会为一只小鸟的死亡而哭泣,会为一只只小蚕的生命而顶着被挨骂的风险来饲养它们……

金铃的身影我们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她的纯真,她的善良也是我们这些孩子所具备的。金铃的生活也许也很貌似我们的生活,是那么欢乐自在。感谢黄蓓佳阿姨为我们创作了这么好的一本书。让我们看清楚自己是怎样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看清楚自己是怎样一步一步成长的。《我要做个好孩子》将伴随着我们永远永远……

乐安县实验小学六五班六年级:斯雪瑾

【编辑推荐阅读】:

最新投稿作文 叙事作文 写人作文 写景作文 议论文 读后感 小学

作文

我的暑假 我的班主任 我心底的风景 好习惯成就人生 读《老人与海》有感 珍惜那份感动 老师,我想对您说 难忘的星期天 《弟子规》之我见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把伞的爱 小小的我闪亮的我 乡村生活 忠诚的伴侣—书籍 读《雷锋》有感 “馋猫”分糖记 我的妈妈 夏 甘苦漫谈 读《普罗米修斯》有感 我爱我家 雨中的温暖 海南岛之旅 快乐是什么? 包容是一条五彩路 亲情的涌流 妈妈的爱 春天 生命不分贵贱 读《水浒传》有感 初中

作文

北极星的微笑 我明白了父爱 秋初 论苦与甜 读《水浒传》有感 游泳记趣 老伯 雨后的天空 团结就是力量 《狼道》读后感 我就这样长大 浓浓的父爱 家乡印象 论命运 读《童年》有感 我在倾听中获得快乐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夏日窗景 意志战胜挫折 读《培根随笔》有感 初三的烦恼 我,不平凡 夕阳无限 拥抱爱 读《羞于说真话》 同学不会忘记 我的father机器人 浪漫之旅 内心的谴责与倾诉 读《八十天环游世界》 高中

第11篇

汴京,魂寄何处

儿时,开封萦绕于《杨家将》的梦幻里,勃发于《水浒传》的豪气中。这个曾经演绎着英雄传奇,承载着侠肝义胆的地方,成为我幼时热血沸腾的记忆,盼望有一天能踏上这片金戈铁马与折戟沉沙交织的土地,拾上一截锈蚀的剑戟。

对梁山好汉闹东京的着迷,让我透过文字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东京,一个瑰丽与神奇的东京,一个浪漫而缠绵的东京。林升的《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为我解读东京揭开了全新的维度,梦回东京的深深依恋,唤起我对一个民族难以名状的感佩。承载民族忧患、爱国情怀的东京开封,已经悄然走入无尽的民族记忆。心湖的阵阵涟漪,涌动着沉静的夕阳,拜访开封,却始终是老屋檐角挂着的那抹晚霞,绚丽而飘渺。时间久了,开封成了我心里一个温暖而虚幻的童话,但凡见过的、听过的,关于开封的图画、故事、传说、典故,全成了脑海里描幕的因子,长袍纶巾的行人、市井瓦肆的叫卖,东京在我脑海里一天天鲜活起来。即便如此,当我有一天看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东京的鼎盛与繁华,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亭台楼阁,勾栏瓦肆,漕运虹桥,城阙通衢,达官贵人,贩夫走卒,神情各异,栩栩如生,我仿佛立于开封街头,端详他们的穿着、神态,解读着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追求,他们的爱恨情仇,谁能说他们的背后,不是一本本厚厚的故事呢?随着年岁的增加,对开封前世今生的了解越来越多,掩映于历史氤氲中的古都似乎在渐渐褪去神秘的面纱。就在我真正能够外出的时候,不经意间,开封悄悄淡出我的视野,一样的北方,一样的黄沙,身处黄土地上的我,羡慕着江南的丰润灵秀,江南的似水柔情。

然而一个草长莺飞的清明时节,我走进了绿意萌动的开封——传说中的东京,一阵如愿以偿的眩晕,让我顿感飘然如羽。开封,即便已经褪去了诱人的神秘,能在成年之时,了却儿时的心愿,终究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远远望见斗拱结构的“开”子雕塑,矗立于十字街头,我情不自禁:这就是“七朝都会”的东京。不过,川流不息的车流,新潮时尚的高楼,耀眼眩目的现代元素,让我无法和古都联系起来。准确的说,这里是今天的开封,不是曾经的开封,更不是我想象中的东京。

早知,东京城已深埋于泥沙之下数百年,如今身临其境,不免有些伤感。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何况一个王朝?城没了,不会什么也没留下吧?能留下些什么呢?我也说不出清楚,内心的复杂与纠结,几乎冲淡了游玩的兴致。我要看的开封,难道就是仿宋御街的熙攘喧闹,就是勾栏瓦肆的杂耍卖艺,我怎么看不到梦中东京的影子呢?

也许,我的梦承载了太多的臆造和期待,承载了太多的怀旧与思古。化不开的情结促使我拼命的寻找着开封与梦相通的东西,期盼翘起我失落的心灵。几处辟为景点的历史遗迹,被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隔世于街市一隅,静默于喧嚣嘈杂,重建的大梁门倔强的矗立于人们的习以为常里,大梁门的北侧的“城摞城”,有心人总爱透过深埋于厚土之下的层层叠叠的城墙、马道,读着“大梁”、“汴州”、“东京”、“汴京”的沧海桑田, 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将这里累积为 “七朝都会”,厚重而内敛的汴梁见证了多少盛极而衰,隐喻着多少轮回更迭。我只能在时空的深井里打捞开封已经褪色的煌煌大观,业已发霉的泱泱雄风。我有些不甘心,何至于此,我扪心自问,是不甘心繁盛之都的沉沦,还是不甘心梦之东京的消逝。 即便在游人如织的清明上河园里,我还是从今人的宋服装束中,从造设的勾栏瓦肆寻觅着开封的遗韵。( 散文网: )

琵琶弦惊,粉荷绽放,彩衣飞舞,灯火阑珊,开封夜空,飘来《虞美人》的哀怨喟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南唐王朝的灭亡成就了李煜撕心裂肺的旷世绝唱,几乎淹没了全场的情绪,国破家亡的悲怆唤起人们对历史兴衰的无限怅惘。一片绚烂夺目,一片恢宏大气、一片荡气回肠,将我紧紧的挟裹。“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 、“天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里佳人笑” “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晚风残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熙攘的市井风情,奢华的都城东京,友帮来朝的葱葱佳气,烽火硝烟的壮怀激烈,承载千年的一轮明月,在光影交错,水雾弥漫中穿越。《醉东风》、《蝶恋花》、《齐天乐》、《满江红》、《水调歌头》,一阙阙意境,在时而悠扬,时而激越、时而温婉的旋律中;在时而火红、时而嫩绿、时而金黄的光韵里;在时而缠绵、时而决绝、时而舒缓的舞姿里,铺排着北宋王朝如梦如幻、美轮美奂的鼎盛与雍容。《大宋,东京梦华》用音乐、舞蹈、灯光、烟火,掀起了宋风词韵的狂潮,胀满了梦回东京的狂飙——

“……回望中国中部消失在历史尘埃里的大都会开封,也许会使我们更清醒。”

大宋远去,精魂安在;东京深埋,气韵尚存?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38-01

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富。”诗言志,诗传情。因为古诗词的艺术概括力最强,鉴赏时,要从古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进而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品味古诗词所抒发的情感,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古诗词的优美意境。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词的新思路。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一、从诗文入手,了解作者思想感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事物,用优美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如《鹅》、《游园不值》、《春晓》等诗。这些诗的教学可以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例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需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顺理而下,自然就领会到诗中意味:碧空万里,江面浩荡,江面上一叶孤舟,东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敬爱的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远去了;帆只剩下影子了;眼一迷糊,帆影不见了。可见诗人瞩望已久,思念之切。

古诗词的节奏感较强,这些节奏往往是诗人心境的体现,明快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轻松的心情,急促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昂扬的情绪;低沉的节奏,则大都表现为悲哀的情调。而古诗词与音乐又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所以不妨把音乐引进来。教师可以在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后来一段配乐朗诵,以此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感情世界,与诗人同悲同喜,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朗读者的情感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把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变成美丽的画面,透过画面领悟到诗人寄托的感情,并在一首首乐曲里提升对文化的倾慕和敬重。

二、通过朗读,合理发挥想象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通过朗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又如在指导《题临安邸》中“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句|的朗读时,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配以旁白“多么繁荣的景象,但是现在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饭袋们葬送了一个蘩华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同学们很快就投入到了诗的意境,感觉到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这简洁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愤慨。

三、多元教学,入情入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