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开学第一课内容

开学第一课内容

时间:2023-05-30 09:04: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开学第一课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开学第一课内容

第1篇

一、领导重视,认真组织

自8月25日教工上班之日起,学校结合通知精神,积极组织教师和班主任大会,认真宣传布置观看每学期一度的央视《开学第一课》活动和准备上好开学第一课。

二、开展活动,促进实效

1、下发题篇,督促观看。学校德育处认真设计,并于9月1日当天下发感悟小片,注明收看时间,提示家长和孩子共同观看,并认真书写感悟。全校学生书写认真,共上交份。很多同学都书写了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美好感情和祝愿,可以说,这是对学生的很好的一次关于“孝”、“爱”、“礼”、“强”等美好品德的教育过程,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契机。

2、主题班会、升旗仪式,促进转变。学校利用周五主题班会时间,召开了《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们就自己书写的感悟进行了全班交流,进一步提升了活动实效。结合教师节这一教师的节日,开展专题升旗仪式,把 “孝”、“爱”、“礼”、“强”等美好品德进一步引向深入,让学生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

3、结合实际,上好第一节课。教务处认真落实开学常规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准备开学第一课内容,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在教案书写、课件准备、预备学生等环节上下功夫,争取第一节课开个好头,以期不断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教务处也将加大检查力度,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巡视,督促教师认真上课,提高质量。

三、聚焦课堂,推动深入

上好开学第一课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更为普遍的推广是在每一天,每一节的日常课堂之上,为更好的影响学生,利用课堂的主阵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学校将长期的在相关学科开展主题观摩活动,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1、发挥德育课“主旋律”育人功能。全面落实德育课的课程标准,结合本学段的课程设置,开足开全,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不只关注中考学科知识内容,更注重在深挖德育教育资源上下功夫,有效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第2篇

1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要改变课堂无趣的现状,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从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以“教育+互联网”为载体,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着眼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现课堂的四个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1]转变;学生学习形式由“个体”学习向“团队”学习转变;教学模式由“灌输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教学目标由“专业成才”向“精神成人、专业成才”转变。

2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举措

2.1 上好“开学第一课”,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成败的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门课程“开学第一课”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决定教师今后上课的格局。那么“开学第一课”应该怎么上呢?首先,“开学第一课”的基调应该是轻松快乐有新意的。其次,“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师生的相互介绍,作为师生的第一次见面课,教师要把自己的基本情况介绍给学生,这个介绍尽可能幽默风趣些,倘若做不到幽默风趣做到真诚也是可以的。此外,教师要对班级做一个基本的了解,在课前基本了解学情的情况下,摸摸实际情况。二是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课程对职业发展的作用,要结合社会实际。《电子线路CAD设计》这门课程学习之后,有些毕业的学生就可能从事PCB设计工程师的工作,其工作前三年的薪资待遇情况及工作几年后的升职空间怎样做一个分析,给学生美好的憧憬和努力的方向。这部分主要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动力。三是要把课程的教学组织模式说明清楚,准备到位。这门课程采取分组教学,那么分组原则、组长的职责、组内分工、财务清算方法以及SPOC学习的要求等要交代清楚。此外,还应花10~15分钟用于小组的热身。四是要把课程的考核方案介绍给学生,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是可以通过考核的。最后,教师要分析“开学第一课”的实际效果,并在课后召集各小组长查找原因,商量应对措施,转换各小组长的身份,从课程学习的参与者转变为课程学习的组织者,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2.2 开展“每周一品”,促学生“精神成人”――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前行的动力

“精神成人”的内涵是,旨在让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初具“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之潜质,认真且持续地向自己追问“如何做人”这一终极命题。教师需要让课堂教学的对象――学生,主动思考人生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自己为什么上大学?大学的目标是什么?毕业之后的理想职业是什么?从事理想职业需要哪些准备?等等问题,以努力帮助其“精神成人”。在《电子线路CAD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以十大最重要的品质为主题,开展“每周一品”活动。即每周分享一个品质,以“名人小故事”“新闻评说”“名言名句”为载体,安排课堂的前5~8分钟时间按组交流,提升学生的思想层次。十大品质有“诚信、宽容、豁达、善良、协作、忍耐、自律、责任、反思、知足”。每周一次的分享,不断给予学生以头脑冲击,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而然出来了,而且教室“6S管理”不再难以推行,学生主动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2.3 落实课程教学“三环节”,保障课堂质量――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内容

2.3.1 教学内容选择上,学生可自由选择电路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本课程主要对Protel软件的学习,教学中用到多个电路图,以往电路图都是教师选取,很多学生常常是依样画葫芦,不一定清楚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常常是原理图画好后检查不出电源漏画了,或是没有其他驱动源等。而且,学生设计好PCB板之后没有去进行加工,缺少实践认知。课程原来的设计上,知识系统性欠缺,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课程允许由学生自主选取难易程度不一的电路图,要求是学生要掌握电路图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另外,课程增加了一周实训,要求学生设计好PCB板之后,制作出印刷电路板,并进行元器件的焊接,并完成电路调试,也就是制作出实际电路作品来。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一是学生有明确的任务――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实际作品,不能寄希望于拷贝;二是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路进行设计,比如有些同学选择了放大电路,有些同学选择了彩灯控制器,有些同学选择了计时器,还有同学选择了汉字显示,等等。学生作品丰富多样,有利于互相学习,互相讨论,共同提高。

2.3.2 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混合式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

软件学习类课程的一大特点是,课程可以被分成很多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完成某一个或某几个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一般是先讲授演示任务操作过程,然后是学生动手实践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学生基础的差异导致教师讲授的速度不能适应全部的学生,教师往往选择的是中等偏下学生的学习进度,故一小部分学生是跟不上的,久而久之会放弃学习;二是教师讲授演示时,学生听得头头是道,但一旦要自己动手实践时,常常是忘记操作步骤;三是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是家常便饭,对手机是欲罢不能,教师的讲授往往不能入他法耳。这样的现状,需要教师进行课堂创新,采取混合学习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做法是:①建立一个课程学习微信群,申请一个微信公众号;②将课程每一个学习任务的操作过程摄制成1分钟到5分钟不等的微视频;③教师课前在公众号上公布学习视频;④课堂上针对重难点加以解释,引导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的巩固,然后布置课堂实践任务和要求;⑤小组展示任务成果,教师评判点评并进行课堂总结。在教学中实施“三混合”[2]:课内课外混合、线上线下混合、理论实验混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2.3.3 在学习组织形式上,采取小组游戏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现在的时代,已不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群鱼吃大鱼的年代。一个人无论多强,强不过一个团队。培养学生具有协作精神很重要。除了在“每周一品”中对协作展开探讨与交流,在课堂中采取建立小组开展团队学习,培养品质的同时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笔者的做法是:①小组建立――自由与集体:教师限定条件,说明规则,学生自由组团,推选组长,确定小组目标,凝聚集体战斗力;②课堂学习――竞争与激励:教师设定课堂任务目标,目标设定采取游戏化的进阶形式――等级递进。等级可以是按学习者完成同一任务的情况设定,可以是学习内容的难易设定,也可以按完成任务数量的多少设定。小组内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小组间你追我赶,硝烟弥漫。教师根据各小组完成的质量与速度进行评价并给予积分奖励;③学习成果――积累与展示:微信公众号开辟学习成果展示专栏,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一次课的“每周一品”“课堂作品”“小组合作温馨瞬间”等以图片或视频形式进行记录,作为课程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资料,告诉学生“你们是开创者”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样的课堂改革,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团队一定要有核心人物,同时教师要定时对团队核心人员加以指导,给予激励,这个非常重要。

3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

本课程以创新为主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专业成才”的同时“精神成人”,课内课外联动,线上线下混合,借助教育信息新技术改革课堂教学,尊重并理解学生的真实诉求,注重学生主动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团队协作的培养锻炼,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有效地改善了课堂面貌,玩手机现象不见了,用手机现象出现了,有力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来说,2013级采取课堂教学创新后,学生的期末成绩大大提高,没有出现不及格的学生,而以往期末考试还有交白卷的学生呢!

2013级学生期末成绩情况

第3篇

教科书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科学教师独立使用教材、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实施新课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材吃透,要创造性地运用,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不但要准确地把握教材,而且要敢于超越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非常熟悉,对新课标理解透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结合具体的教学对象,敢于变通教材内容,达到熟练驾驭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对灵活运用科学教材的几点体会。

一、根据地区差异,改变教材的授课顺序

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师的教学风格、认知水平也明显存在着差异,所以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教材先后顺序。比如: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1)校园生物大搜索;(2)校园生物分布图;(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在第一课的教学中,需要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校园中的动植物。根据教材安排和教学进度,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要在十一月份才能进行。在我们北方的学校,十一月份已经是天寒地冻了,教学内容根本无法展开,所以,我将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调整到开学初进行。这样就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根据本地、本班级的情况,有机整合教材内容

尽管教师用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的课节安排,但这仅作为参考。我们可以全部采用教学用书的安排,也可以有选择性地采用。我们有时可以把两项活动拼在一起做,如在四年级上册教材“溶解”这一单元中,我们可以把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和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和第六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可将有的活动由学生亲历改为教师演示:如在做磁铁两极的实验时,可以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

三、根据本地的资源和环境,对教材内容加以改造

尽管教材在编写中尽可能地选用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能有的实物材料,但对于有些地区来说,仍然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或者有更好的替代品。因此,我们应积极利用本地的资源和环境,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教学“动物的生命周期”,可根据我们北方实际,将教学内容研究“蚕”的生命周期,替换成学生容易捕捉和观察的青蛙或蟾蜍的生命周期,从而实现因地制宜。有的活动可以由课内转移到课外完成,如三年级的“它们吸水吗”一课中的造一张纸、五年级的“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中探索侵蚀的实验等,这些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不易完成,效果不好,因此,可以将他们转移到课外或家里完成。要求学生将完成的情况记录下来或将完成的作品带来与同学们共同分享。这样也可以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

四、根据教材编者的设计思路和意图,对教材进行拓展

在使用教材时,应尽可能地理解编者的设计思路和意图,理解教材内容、教材的结构和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的关键,突出学习的重点,力争每节课都能围绕一个中心目标展开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并经常性进行反思活动,即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同时,要加深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等探究技能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教学时间不够时,不必每项活动都要充分展开,可以简化活动步骤,突出某个最有意义的部分,做足并做好文章。

如何更好地灵活使用科学教材,这不但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感悟,更需要我们积极反思实际效果,这是我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石。科学教师作为科学课程资源系统中最具有活力、最有能动性的环节,作为科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主体,对教学的效果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因此我们能够也应该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组织,以便于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师只有认真解读、组织教材内容,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才能取得科学教学的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渭津小学)

第4篇

8月31日至9月2日,区教育局组织了由分管领导带队、科室负责同志为组长的5个开学工作检查组,对全区各乡镇、直属和民办中小学开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本次检查组采取现场察看、查阅资料、走访师生、巡视课堂、问卷调查等形式,重点督查了学校的工作部署、环境卫生、师生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和教育收费等方面工作的落实情况。从检查情况来看,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学工作中,准备充分,部署周密,成效显著。新学期,新思路、新举措、新面貌,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快,开展有序,开局精彩,势头良好。

(一)精心组织,开学工作稳定有序

全区各中小学开学工作安排早,准备充分,秩序井然,局面稳定。开学前夕,各校都能围绕开学工作,开好三个会:班子会、教师会、班主任会,对本学期工作严密部署;实现三到位:各种计划制定到位、师生返校到位、书本发放到位,让师生员工安下心;各中小学基本做到地面整洁无杂物、教室干净无灰尘、宿舍布置显特色,环境育人效果突出。淮海中学初中部为了做好本学期各项工作,开学前分别召开全体教职工会、班主任会、教研组长会、家长会和学生会五个层面工作会议,组织检查全体教师教案备课情况,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教师进修学校早在8月15日就召开新学期行政会,研究落实新学期各项工作任务,制定细致计划。各校开学第一课生动精彩。开学前一天,北京路小学组织六年级全体师生来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举行以“勿忘国耻,园梦中华”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__小学、淮师二附小、果林小学、丁集小学、徐溜小学、刘老庄中学、东方双语等学校都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以抗战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教育活动。本学期,区教育系统全面推开农村中小学“5+4”改制和教干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各校积极响应,想办法、创举措,实现了平稳过渡。为有效解决“5+4”推进过程中的矛盾,袁集小学与袁集中学实行对口轮岗交流活动,6名小学教师到中学任教;徐溜小学和徐溜中学实现校长、班主任、宣传政策三对接,目前,六年级有近150名学生到徐溜中学就读。新学期,西宋集中学迎来了近20名轮岗教师,学校安排精心,教师安心任教。吴城小学、刘老庄小学、韩桥中学、韩桥小学、宋集小学、丁集小学等学校交流对接工作安排到位,教师迅速融入。

(二)创新思路,科学谋划教育发展

开学前夕,各校都注重谋划新学期工作思路,纷纷出新招出实招,注重以创新的思路、新颖的特色、科学的决策引领学校新发展。淮州中学制定“创优拔尖”培养计划,以名师培养、学科突破、学生拔尖、校际交流等方面具体实施全力打造最优品牌教育。淮海中学高中部开展“真备课,争高效”教学活动月活动。__中等专业学校重点强势项目实现“保姆式”贴身服务、对口高考实行“七加强”措施。徐溜中学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凝聚团队精神,提升师能水平。古寨中学实行级部——小组——尖子生管理模式,全力做好磨尖纠偏工作。渔沟中学教干、教师共签管理质量承诺书。蒋集九年制学校加大“慕课引导下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学习和探索。吴集中学开设了课前预习课,实行辅导员和班主任双线管理。渔沟小学采用“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韩圩九年制学校明确了“初中保先进,小学求突破”发展思路。赵集中学自加压力,制定进位争先倒逼措施。王兴中学开展“抓两头,促中间”活动。

(三)完善机制,深挖教育教学潜力

用科学的制度管理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从而激发教育教学活力成为新学期许多学校的共识。淮州中学对教辅后勤岗位定编定岗,校内合理分流。徐溜小学制定“131”质量工程评价体系,在五位分管校长评比中第一名为一等奖,最后一名为三等奖,其余为二等奖 ;建设荣耀墙、明星路,挖掘人的内因,实现教职工从“要”到“我要干”的转变。城北开明中学实行民

主管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学校封闭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封闭不封心,体现管理人性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王营实验学校对教学管理实行“六抓六考核”机制,突出过程管理,对“备、上、批、辅、考、学”六个环节跟踪检查评价。码头小学教师实行双向选择、一年一聘、建立档案、跟踪管理,新学期,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汤集九年制学校大力推行开放课堂,同组互听、异组兼听,开展校内大教研。五里九年制学校明确教干分工,建立“条块”管理机制,形成清晰的管理网络,实行每日汇报制度。棉花九年制学校建立学校、级部和班级三级管理制度,实行每日教学全监控,每日安全全交叉,每日问题全公布,全力规范教学秩序、堵住安全漏洞。新北城实验小学中层干部实行公开竞聘、择优上岗,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新渡小学建立学习例会制,定期让教师结合实际,分享成功,反思不足。吴集小学、大兴九年制等学校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方案,突出以质量为核心。(四)培养特色,推动学校个性发展

各中小学挖掘资源优势,注重特色建设。“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个性校园前景看好。淮海中学初中部、城北开明中学组建课改专业团队,构建五大体系,全面推进课改。__小学全力推进生命化教育改革,创编40套“生命成长”校本教材。王营实验学校、袁集小学、刘老庄小学推进校园足球教学,成立足球班。聘请专职教练,实现规范化、专业化训练。淮师二附小丰富活动课内涵,开设表演课。长江东路小学强化教育环境建设,形成既有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气息的书香校园。古寨小学开展师生同步阅读半小时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南陈集小学注重足球与艺术融合发展,挖掘校园内涵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第一是危房隐患。长江西路小学后院有危房、破旧的停车棚以及校外人搭建的违章建筑。教师进修学校的校舍陈旧,部分房屋属C级危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第二是住校隐患。5+4改制后,许多中学学生宿舍不足、床铺不足,学生住校困难,家长反映强烈。第三是交通隐患。淮海中学、淮师二附小周边环境较差,严重影响学生上学放学通畅。长江东路小学幼儿园因学生数骤增,校门拥挤。第四是安保隐患。多数学校保安年龄偏大,普遍在60岁左右。

二是开学氛围营造不够。部分学校管理乏力,教师主动意识不强。工作懒散、消极颓废、信心缺乏,缺少对学校认同感。部分轮岗交流教师未按时到岗,负面影响大。部分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有待提高。学生有乱丢乱扔现象,垃圾筒垃圾外溢,厕所保洁差。部分学校环境整治力度不够。办公室、教室、宿舍、实验室物放凌乱、窗户玻璃落满灰尘;车辆停放不整齐,存在乱停乱放现象。

三是影响发展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学校师资数量不足。__小学、淮师二附小、长江东路小学、淮北路小学、王兴中学、王兴小学、新渡中学、吴城中学、吴城小学、韩桥小学等学校教师严重短缺,班级生数多达60至70人。部分学校学科不配套,年龄结构老化。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淮北路小学,45周岁以下的教师只有1人。个别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新渡中、小学,长江西路小学教学设备落后;杨庄小学功能室严重不足。

希望有关各校对通报的问题能引起重视,对照先进典型,认真学习借鉴,促进全面提高;正视不足,寻求对策,及时整改。为促进下一步工作开展,特提出以下意见和要求。

一是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明确安全职责,完善安全机制,细化安全措施。对各校的危房违章建筑坚决拆除;对于安保人员的使用上,拟重新聘用、聘齐年轻人员作为保安,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特别是担负起学生上学、放学时学校门前人员疏导工作;对于校车的使用,协调多部门齐抓共管,严查违规接送车辆。认真组织安全逃生演练,定期排查安全隐患,提高“三防”水平。

二是强化教学管理。关注教育质量,追求课堂高效。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升课堂效益,实现课堂高效。切忌课堂表面热闹,内容缺失。要把精力用到引导教师学课标、研课标、用课标上,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学业务检查中,强化备课环节管理。课堂上,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做到精讲、讲通、理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布置作业要精心挑选,分层布置,让每道题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真正达到减负增效。要做到“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巩固在课堂、提高在课堂”。

三是要注重养成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是各校必须坚守的办学原则。德育是学校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和保证,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规范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保证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要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着力构建科学的德育工作序列。全区各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针,进一步深层次推进养成教育,上好养成教育课,切实加强养成教育学科渗透,广泛开展喜闻乐见的养成教育活动。

第5篇

【关键词】主题教学模式 中职计算机 应用基础教学 教学策略

中职教育,是众多技术人员步入职业岗位前的重要阶段。选择进入中职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文化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较差,没有顺利考入理想的高中,难以步入梦想的大学继续接受教育;另一类主要是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负担沉重的学费,迫切希望步入工作岗位。在中职院校中,学生除了接受基本的课程知识的授课以外,还会接触到专业性较强的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中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石。

一、主题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进行上机操作,在理论讲解阶段,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仪讲解,教室的窗帘都拉起来,教师光线很暗,很多学生听的云里雾里,不明白教师讲课内容,但又不能及时提问,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再加上教室环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困倦感,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主题式教学是通过多种不同的情景进行教学,学生不仅仅在一种环境中听课,教师设计出多种情景,这样学生不容易产生厌倦感,对于新鲜的情景还会让学生感觉到很新奇,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生通过情景课堂还可以拓展思维,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题式教学核心内容是课堂的主题,教师应该突出主题,赋予课堂“灵魂”,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让课堂主题更加鲜明,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及教师都享受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教师的课堂压力,一e两得。

例如,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第一课为《计算机概述》,教师可以这样讲解:“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几乎每个人家中都有电脑,也就是微型计算机,那么大家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史吗?”通过提问引出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想:“计算机以前是什么样子的?计算机由哪些组成部分?等等”。教师可以制作计算机发展史的主题作为本节课的主题,通过投影幻灯片等先进方式将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发现第一台计算机与我们常用的电脑有很大不同,它是那样庞大,然后教师就可以讲解计算机是怎么由如此的庞然大物变成现在这样的,这样学生就会被完全吸引到课堂中,会对课堂内容更加感兴趣,注意力也会完全集中到课堂中,学习效率会提高很多。

二、如何进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主题设计

主题教学的核心是进行主题设计,主题教学模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教师对于主题的设计还有所欠缺,所以提高教师的主题设计水平是工作重点。主题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主题设计应紧贴课本。课本是教学的基础,主题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堂主题设计的时候不能脱离课本,脱离课本就会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所以一切要以课本为基础进行设计。二、主题设计应参考学生意见。主题教学的客体是学生,所以教师在进行主题设计的时候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建议,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主题更能吸引学生。多让学生提建议对于教师拓宽思路也有很大好处,集思广益更能设计出好的主题。三、主题设计应有层次感。教学书本上的表面知识只是第一步,学生学习表面知识很容易,如何让学生进行更深层的学习,做到“知其然”,还要做到“知其所以然”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深层次的知识需要学生去领悟,教师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主题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给学生以启发,在主题情景中感悟到深层次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三、通过主题教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作用,通过主题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主题教学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多地是培养学生更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单单提高学生的成绩,通过主题设计,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自主去学习一些东西是主题教学的一个目标,主题情景可以吸引学生,更多地去探索知识,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将大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第一课为《计算机数据表示与信息编码》,这一课设计计算机的编码,学生对于编码不了解,教师告诉学生计算机常用的数制有4种,分别是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教师着重给学生讲解二进制,其他简略讲解,这时学生会对另外几种数制好奇,自己进行探索,通过学生自己学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计算机数制知识。

结语

主题教学在教育中逐渐普及,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主题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好处,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秦芳. 主题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

[2] 周雄庆、俞燕泉. 主题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的实践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12(22).

第6篇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迫切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在教学实践中微变革微创新,对课程改革进行深思考、新理解,促进教育智慧生成。因此,教师应更新观念,寻找智慧优教之“道”,应立足变革,寻找智慧优学之“道”,应结合校情,寻找智慧优质之“道”。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育智慧 优教 优学 优质

作者简介:蒋玲,女,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教育是一项需要大智慧的事业。教学智慧体现的是一种透视实践、改造经验、提升自我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核心由实现正确结果和知识解析转变为重视过程与方法,教学活动也由关注表现形式转变为关注思维过程和实践活动,课堂就事论事、对学科缺少整体性思考转变为重视学生理解学科本质、发展学科思想与方法,课堂教学由更多的基于知识解析的单课时教学转变为系统的单元整体设计。在此教学改革形势下,笔者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试图更快融人到这个体系中来,在学科教学中努力探索教育智慧的方法。

一、更新观念,寻找智慧优教之“道”

1.教师需要丰富知识。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科学发展个性的学科,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升华,这就决定了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丰富知识。首先,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素质、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合理而完善的知识结构;其次,必须具备专博相济、深广结合的知识结构,如历史学、文学、法学、心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知识和多媒体知识等,在教学中能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再次,需积累相当的教育理论知识,用教育理论去正确指导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合理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育工作的行家。

2.树立以德树人的教学观念。首先,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和了解学生,要从平时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还应研究现代学生的特点。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把握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想道德脉搏,开展个性化教学。其次,课堂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激情入境,点燃参与课堂学习的火花;精心预设,增强参与课堂的意识;“两头”兼顾,唤醒参与课堂的热情;诱发认知冲突,激发参与课堂的动机;引入竞争机制,带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再次,从学生视角设计活动。教师要擅于创设“以生为本”的绿色课堂,从关注教材到关注学生,从关注一个学生成长到关注一群学生成长,从关注学生成绩质量到关注学生健康、生命。在此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独立探究或小组合作探究,还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剧场、心灵体验、主题活动等情感体验式学习,都能使课堂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二、立足变革,寻找智慧优学之“道”

新课改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带来了大量的鲜活问题,给我们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例如,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碰撞出教育改革的火花。怎样在课改大潮中做一个智慧教师?以下是笔者在智慧教育下的一些探索。

1.“小课堂”变“大世界”,教师教法变了。在学习八年级“自我负责”这一内容时,笔者选取部分班级采用这样的授课方式:学习该内容的前一周,笔者把课件发给四个组组长,让他们组织本组学生对课件的内容按自己的理解进行修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然后指定发言人在课堂上展示该组修改后的课件,发言人从对课本知识点的重新归纳,时政热点、背景材料、音频资料的更新变动,作业形式的改动,课件、动画效果的改动等等进行述说,每组给十分钟时间,最后五分钟,教师再把本课内容总结一下。这样的课效果出奇的好,学生兴趣高,成就感强烈,知识掌握扎实,理解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等也得到提高。

2.“小问题”变“大家论”,学生学法变了。“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开学第一课时前,笔者布置学生把寒假期间的国内外重热点新闻材料找出来。学生动起来了,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视频,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视频,出彩中国人精彩片断解说,索契冬奥会赛况播报……学生边播放边谈自己的认识,在自己获得知识的同时,更使自己获得更强的自信心和价值感。这有助于学生从“要我学”自觉转变成“我要学”,自觉探索问题,自觉归纳知识,实现问题驱动学习。

3.“小课件”变“大展厅”,师生互动方式变了。学习八年级下册“我们都是公民”中“要培养良好的民主意识”这一内容时,笔者问:“请大家分享一些你听过看过的表现具有民主意识的事例”。许多学生马上举手说:两会期间,北京月坛中学学生李艾等三位同学去两会代表委员驻地,送上了《减少阴霾天气,大力推广有利于环境质量提升的措施》的建议;杭州两位小学生给市长写信建议地铁建设的细节……这时笔者装着很茫然的样子,想知道详情,于是几位学生到讲台前利用多媒体设备马上找出相关材料和同学们分享。

4.“小活动”变“大社会”,个性化作业形式多了。智慧教育助推作业形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的个性化作业形式。

其一,展示自我,动手画像。初一新生,来自不同的班级、学校,需要尽快了解和认识。结合初一思想品德的第一课“认识新朋友”的相关知识,教师布置了电子名片制作比赛,要求学生在信息课上,用个性化形式制作电子名片向身边的同学介绍自己,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向大家展示,当场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状。学生在这种富有个性的展示中“推销”了自己,也从中更快地认识了新同学。之后,在学习“我与他人和集体”相关的礼貌交往、理解与宽容、竞争与合作等知识时,笔者会找机会让部分学生即兴为身边的同学“画像”,教师在电脑上马上记录学生的表述,然后由该学生课后为其制作新的电子名片。前后的名片对比,相信对学生的心灵是有触动的。

其二,课前五分钟时政播报。笔者课堂的前五分钟的主角必定是学生。课前学生通过信息媒体搜集国内外重热点新闻及与本次授课内容相关的新闻,每节课由两位学生简洁明了地脱稿播报。这样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不得不对原文进行增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在播报过程中,学生会重视自己的音量、举止,无疑提升了学生的个人修养。

其三,搜集励志视频、名人名言、故事。学习自尊自信、自我负责、明辨是非、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平等待人等知识前,笔者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搜集名人名言、格言、励志故事、视频等,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如播放仅存上半身的残疾人“力克·胡哲演讲”、“无腿励志歌手”陈州传奇故事等视频,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查找的关于自尊自信的诗歌,展示查找的与人为善的格言……学生受到了极大的感染与鼓舞。相信上台展示的学生们是一辈子难忘这一刻的。

其四,制作主题手抄报。在教授“竞争与合作”这一课时,恰逢全国交通安全日,就布置了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手抄报。确定“文明交通”主题后,教师要求小组分工协作,上网查找相关材料,然后根据合作情况、版面设计、内容等进行评奖。这种形式既关注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又把课程中竞争与合作、自我保护等知识进行了有效地运用。

其五,记录美与发现美。不少独生子女在评价他人时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这种倾向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基于此,初二开学第一节课,笔者布置学生每天记录欣赏、赞美的一个人或一件事。活动进行三个月之后,笔者开展了一节对生活课堂、生命课堂探索的活动展示课,学生在“记录美、发现美、绽放美”三个环节中把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悟尽情表露出来。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统计出谁每天认真做了记录,谁受到欣赏赞美的次数最多,哪些事情最受同学们关注。这种富含正能量的学习方式,相信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三、结合校情,寻找智慧优质之“道”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九年一贯制”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我校提出“九年一贯,提供更好的教育”的办学主张,提出“九年三段制”。三个学段教育目标一致,呈递进式教育体系。我校九年一贯制教育,其优势是可以打通中小学段之间的教育分割,学科教学、学生培养、资源调配等可以做到整体设计、前后贯通、上下衔接。初中学段的思想品德是低、中学段品生、品社课程的延伸与发展,低、中年段的品生、品社课程是初中学段思品课程的启蒙与基础,做好这三个学段相关课程的无缝衔接对“一以贯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形成良好品德关系重大,所以我们将对这三门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整合,智慧地建立起优质的校本化思想品德课程。

我们整合课程的思路是:首先是课程目标上整合。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建立起统一而又递进式的学科教学目标。低学段重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中学段重在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高学段重在引导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等思想品德发展。其次是教学方法的整合。三学段分别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生生活,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开展适宜的如阅读、搜集、访问、讨论、辩论、制作、观察、调查、项目研究等教学活动,达到认识、体验、感悟、提升能力等教学目的。再次是教学资源的整合。把原来分布在三学段教师手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共用,建立学科资源库。

这些教育实践中的微变革微创新,反映了教师对课改的深思考、新理解,是教育智慧生成和培育的途径。

第7篇

(一)文化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随着中国现代文化发展,高校已经不仅仅只是纯粹的教育机构,而且也是文化中心。高校引领区域文化的发展,不仅只是出于高校的地域性,也出于现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很多高校所处的地方文化的领域当中,会受到地方文化的影响,因为所处的环境是这样的,毫无疑问也不可避免的接受到影响,可想而知文化与教育多多少少也会烙下地域性文化的痕迹。所以,高校应该责无旁贷的将这份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来。将地方文化列入高校第二课堂是对地方文化的一种继承、引领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专业分类的特点及其相应教学计划、内容的设置的专业性、单一性的局限,忽视了基础文化素质的提升,导致了不少理科生知识面狭窄,表达能力极低,把莆仙大戏剧的文化内容摄入教育领域,可以充分的发挥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广泛性,将会推动地域经济,文化,对发展无疑是一个富有意义的机会和挑战。

(二)时展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前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西方的现代的大学已经不再是人们所认为的独立于的社会的象牙塔,而是成就人生的引航灯和垫脚石。相对于古典大学而言,现代大学已经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历史使命,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发展地方文化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不可推卸的一种社会历史责任。“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镇,大学的文化、反世俗规的生活方式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常常成为刺激周边社区的载体,同时也是他们赖以骄傲的源泉[2]”。依照这个理论,将地方文化列入高校第二课堂将很大程度上的刺激周边环境,使地方文化一定相应的发展。同时,高校关于地方文化的第二课堂的开展也极大的丰富了高校文化,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使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也就是说,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将地方文化与高校文化与历史使命相结合。

(三)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向着专精方向发展,十分需要高专业性的人才,但是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地方文化不同,导致的企业文化差异,最终导致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产生了一些差异。广泛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去锻炼自己,充实自己,陶冶自己,这不仅是适应青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改进大学教育思想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更好的带动高校人才的培养。为了逐渐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保障高校学生就业,各高校不得不采取措施将地方文化逐渐融入高校课堂之中,而第二课堂是将地方文化融入高校课堂的最好的探索方式和实验的实践基地。所以,高校不仅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而且要在实践中对此给予积极引导,热情为他们提供人力、物力、智力、财力、场所等条件支持,还可以通过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利用现在双休日的丰富的时间资源,使第二课堂变成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乐园和成才的摇篮,不断地完善自我,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用性与应用型人才。

二、莆仙大剧院在实践育人模式中的应用探索

(一)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高校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科学而轻视技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书本理论而忽视实践操作,在科研方面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应用技术的研究,造成我国高校培养地方社会急需实践应用型人才严重不足[3]。在丰富第二课堂活动中,同学之间通过进行交流,把自己跟别人的思想汇集在一起,在讨论和深化的过程中,得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把实质性的问题给客观化的解决,人与人相互之间的思想通过深入的交流,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和心灵的沟通,必然有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事实证明,若只有第一课堂的存在,我们永远也打不开学生的思路,只是局限于课内的文化知识的传递,但是如果有第二课堂的介入,可以摆脱第一课堂的局限性,让大学生介入社会,从实践当中寻找知识,寻找乐趣,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而且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的体魄受到锻炼,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新模式

第8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英语课程 差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22-01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要素整合起来的生态环境,学生本身是课程资源要素之一,是课堂生态环境构建的主体,因而学生差异是课程教育教学资源中的重要因素。作为中等艺术职业学校的一名英语教师,我充分感知到职业学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因为文化知识底子薄,对于英语学习有排斥感,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实施差异性教学满足学生个别需要,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每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1]作为教师,尊重差异是一种本质的回归,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各因其材,差异教学,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独特特性的形成与发展,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标。教学中尊重差异,促进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承认中职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让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二是承认中职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尽可能发现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发挥他们的特长,让英语和他们的专业产生交叉,形成链接,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在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开展差异性教学呢?我采取了如下几种做法:

(一)剖析学生个体,认识差异、在接纳的前提下促进发展。

教师在接班授课之前,就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中考学科成绩和入学调研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的差异、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学习专长的差异,乃至学生多元智能因素能力的差异,在充分了解学生所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接纳取代抱怨,努力实施“差异教学”。

(二)重视开学第一课,让学生对中职英语学习有全新认识。

现行中职英语教学课本编排逐渐完善,对于艺术中专生来说,学习英语不仅是通过考试拿毕业证书、为了考试而学习,更要为提升个人语言素养,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服务。因此,必须重视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共同剖析《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让学生了解中职英语课程的编排脉络和学习任务,了解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从思想上有认同感,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排斥心理。

(三)灵活运用教材,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立足教材和大纲,剔除难度大的部分,夯实基础,丰富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求多,但要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实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通常会以一个warmer(热身活动)作为导入,以一个学生熟悉的话题或是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首先让学生能开口说英语。同时,针对学生基础的实际情况,加重presentation(展示)阶段drilling和repetition(反复操练)的比重,让学生在练习(practice)环节能顺利开展学习活动,老师在production(产出)环节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有创意性和实用性的任务(tasks)。以任务型活动的开展推动课堂教学,使学生有学习的立足点和推动力。

(四)课堂教学有层次,操练活动与学生实践能力相结合。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整体的课文感知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教学环节的层次性会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教学知识点放在语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整体感知,给予学生自我尝试的机会,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面对中等职业学校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教学,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和学生专业的衔接。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接触到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片段或对话,我往往会节选出来,设置情景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即兴表演活动。这样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很适合,他们表演欲强,有舞台存在感,喜欢表演这一形式,所以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高,课堂效果好。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给他们设计改编对话或故事的任务,把长篇改为适合配图的简短对话,因为符合他们的专业特长,多数学生积极性高,能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加强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的协调,以活动推动常态化教学。

作为教师,要想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以外,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个别辅导也非常重要。所谓个别辅导,即为分层。在课内要注意发现问题,发现在某一方面有发展的“苗子”, 为优生“开小灶”;发现在某一方面基础薄弱或某方面知识欠缺的学生,可适当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给基础差的学生“找差补缺”,这是对实施课堂差异性教学的有益补充。市教育主管部门每学年都会开展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大赛,其中也不乏英语类的竞赛,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实训平台。教师可以参照竞赛活动要求,利用好备赛、参赛的各个环节,设计活动内容,在课堂上模拟职场应用英语,激励学生合作创新、积极参与,摆脱以往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且考试情况不甚理想的心理阴影。

(六)采取激励性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

面对中职学生,我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激励性差异评价。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其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评价往往比较严格,不但要求他们完成教师布置的基本任务,还要求他们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我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采取激励性差异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从而更好地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的价值追求。

“差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班集体教学中实现每一个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一方面,在集体中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基本的共同要求,特别是促使后进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底线;另一方面,强调个体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使优异学生发挥特长、脱颖而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老师,教师应树立学生差异也是教学资源的观点,并注意不断开发和利用, 做到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使他们按照对自身学习与成长有利的方式与习惯学习,帮助他们打好扎实的学习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正视差异,践行多元文化教育提倡的尊重不同群体差异与多样性的理念,才能真正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妙招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而信息技术课堂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其中可能存在着学生偷偷交头接耳、随意上网等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也来谈谈这几年的管理小妙招。

一、抓好路队,严肃课堂

信息课要从班级到实验楼的机房来上课,一路上说话聊天,队伍拖拖拉拉,进入机房开机的、讲话的。等上课铃响后5分钟才安静下来。针对这样的状况,我的做法是:课前教师将所有学生机打开调试机器,课前5分钟班级进班带队,到达机房外统一穿鞋套,逐个进入机房入座、静息。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课也是一节正课,对待它同样需要严肃认真,来课堂是进行学习的,而不是玩的。

二、健全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开学第一课一般我不上新课,而是给同学讲一讲信息技术课堂的一些规章制度。比如,进入课堂要静息,打上课铃坐正,上课前登陆上机系统,该系统能够记录本节课的上课内容、时间、地点以及学生使用机器情况的好坏。上完课要及时准确地关闭机器,然后鼠标、板凳要归位,鞋套在出机房后才能脱下来等等。细节决定成败,不要小看这些小事,在学生看来会觉得你这个老师很严谨、细心。与学生所讲的规章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会在学生心中你的分量会掉价,如果再想抓起学生来会非常困难。

三、座位安排有玄机

我们学校的机房比较小,只有45台电脑,分为四列。每台机器紧紧挨着,这样会给学生营造窃窃私语的空间。针对这样的状况我是这样处理:1、4组基本上安排的都是男生,因为男生比较喜欢上网,坐这两组位置,我只要眼睛一扫,就可以看到他是否上网做其他事情,中间穿插几个女生隔开来,这样男生讲话的区域有限,只能跟同坐在他旁边的男生讲话,这样只要男生一讲话我就可以知道是哪个男生。学生定位好之后,老师可以打印出相对应的花名册实行座位号与人一一对应。

四、上网需节制,教师要恰当提醒

一般来说,我上课一般不开网络,因为有的课堂内容不需要,有的人说要找素材呢,我一般都课前提前准备好充分的素材,供学生选择。可总有同学总是无法把持住自己,开始神游。这个时候作为教师最好不要当众点名,xxx你在上网了。你可以利用极域软件发出消息给予提醒,或者走下位到这位同学面前跟他交流一下,一般学生都是不知道怎么做或者做什么,所以才会上网,老师这个时候要耐心进行指导,千万不要指责学生。只要细心讲解,学生总会明白的。

五、课堂设计有讲究,课堂作业要及时提交

信息课堂,以练为主,以讲为辅。所以,教师的讲要少而精。练习的时间多,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作业布置,学生就会在电脑面前失去自我,进入到上网、打游戏的圈套中来。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局面,我的课堂都会设计几个任务,把本堂课的内容都涵盖进去。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每一堂课作业中还要设置拓展训练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及时上交。上交来的电子稿作业教师要及时批阅,该加分的加分,该扣分的扣分,并在下一节后进行作品展示和通报批评未交作业的同学。

第10篇

高中新课改增加的《文化生活》教材为我们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正因为《文化生活》教学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作为高中政治老师,我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一、充分利用课堂、挖掘教材资源,强化人格教育

教材资源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中的人格教育资源,挖掘教材优势。《文化生活》教材中有许多可进行人格教育的内容,例如,讲授文化对人影响之“潜移默化的影响”特点时,我先让学生上网搜集各名校的校园文化石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在课堂上他们把自己所查阅的资料相互分享,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了展示,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求知欲,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同时也使人格塑造变被动为主动。再如,讲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我就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传统孝道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首先要求学生要仔细辨别。对传统孝道的合理内核,我们应继承和发展。“仁”就是要将赡养父母与孝敬父母紧密结合起来;“爱”不仅包括“亲情有爱”,而且将“大爱无边”扩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对全社会的关爱,此即“新孝道”主要内核。为弘扬和谐文化,《论语》所倡“温、良、恭、俭、让”应成为家庭、社会稳定和谐的积极力量。而对于那些诸如愚孝等不可取的部分,我们的态度就是批判、摒弃,如“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通过大量的事例向学生分析、说明,明确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应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课堂教学就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格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人格塑造。

二、立足学生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如今,许多的独生子女在老师和家长的过度呵护下,缺乏对生活的真正理解,而且在升学的压力下,滋生各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念和不良行为。其中还有一些人,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做出一些伤人伤己的行为。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势在必行。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中我就结合前些日子热播的《温州一家人》的内容进行讲授。电视剧讲述的是温州人坚持梦想,实现梦想的艰辛创业之路,对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重视偶像效应。据悉由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就香港、深圳初中生最崇拜偶像调查发现,周杰伦竟赢过微软主席比尔·盖茨与体坛风云人物贝克汉姆,与姚明蝉联第一名。所以在课堂上借用学生的偶像作为教学素材非常合适。我在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穿插了“周杰伦中国风与民族元素”歌曲及相关内容的介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三、结合时政热点,感悟人格震撼

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在平凡的事迹中,感受不平凡的力量。创办于2002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节目,是一个彰显国家荣誉的人文活动。一个个获奖者事迹,却震撼到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有的是为了国家事业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结束,令人敬佩,有的为家人、为他人不懈地付出。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大家,感动了华夏儿女。颁奖典礼,掌声、感动贯穿整个颁奖过程,学生在泪水中感受爱的力量。评审委员会给予获奖人物颁奖词,也获得同学们内心由衷的赞誉。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学生内心中那份震撼与动容已无法掩饰。有位同学的观后感这样写道:我们需要这样的感动,来唤醒心中的良知和激情;我们需要这样的人物,来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辉煌,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和榜样。在欣赏别人感动的同时,更要学会感动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努力感动自己,幸福快乐生活。

四、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乡土材料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走出教材,走入生活,政治课教学将获得新的活力、生命。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政治课教学不能“空对空”,应该让“让事实说话”,那么对中学生来说,最原始、最亲近的事实,显而易见是身边的乡土材料,他们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情,也更想去了解它,认识它。所以,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教育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

用具体可感的家乡人物形象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自唐初陈元光开发漳州后,中原文化传入诏地,之后诏安明贤才俊迭出。在家乡前贤的伟业和德行基础上扩展,选取了“忠、仁、仪、俭、孝、礼”等方面的故事,弘扬了本土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涵盖了哲学、伦理、政治、修身诸多方面。据此开展了以“学家乡群贤、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寻访名人、介绍名人、感悟名人的活动。这一活动过程中,名人的精神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和观念。

诏安风光秀美,胜迹众多。可谓“山野皆为画,溪流尽是诗”。有渐岳晴岚、九侯胜景、钟门巨浪、腊屿祥麟等24处风景名胜和腊州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明代石牌坊群、清代生土楼群和众多寺庙宫观、城堡关寨等58处文物古迹。它们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感受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美化家乡的责任感,提升了心灵的思想素养。

书画艺术在诏安群艺中独领,古往今来名家辈出。1993年,诏安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书画艺术之乡”。200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绘画)之乡,书画之风长盛不衰,源远流长。目前,书画艺术已从象牙塔走向民间,诏安处处丹青耀眼、家家翰墨飘香。课堂上,艺术家的一幅幅作品让学生们赞叹不已,同学们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艺术家的刻苦、执着等品质也深深地教育着他们。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感染、得共鸣、获启示,并且将之内化为自己的德行操守。

开展和乡土文化相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诏安小吃漫谈”、“诏安乡风民俗”、“诏安民间文艺”、“承继传统,延续史脉”等系列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拓展视野,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高尚人格。教育即活动,活动即教育,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是学生的是非观、责任感、鉴赏力、意志力、交往合作能力等这些人格要素升华的过程。

五、巧用网络影视,拓展人格教育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政治教学应该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整合,网络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声、情、音、画、人完美的组合,利用网络影视,使学生在欣赏中有所感受,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给学生情感的体验和震撼,从而实现情感的升华和内化,这也是我开发教育资源的一次实践。话再好听,也有听厌的时候;理再动人,也有无动于衷的尴尬。在讲“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时,我不是苦口婆心的说教,而是让学生观看了于丹的《中学生人格教育专题讲座》,学生深深明白了:他们最需要的是健康的心理和自信的人格力量,最重要的是怎样做一个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公益广告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绝好材料。特别是网络视听公益广告,如亲情公益广告——《家》(family,有爱就有责任)、《关爱老人——爸爸的谎言篇》、《关爱老人——妈妈的等待篇》、《春节回家篇》等多支“回家”系列公益广告,这是同学们在搜集孝文化公益广告的基础上评选出来的最受欢迎、最有震撼力的公益广告。学生在搜集、赏析、评选的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文化的教育,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远比任何一堂《文化生活》理论课来得生动,来得真切,来得实在,来得震撼!这正凸现了《文化生活》课堂的育人价值。

第11篇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导入正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导入,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因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的个性和素质不同而异,甚至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不同,课堂导入不存艺术导入,让信息技术课堂更精彩殷豪许红霞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在固定不变的模式。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适合信息技术课堂使用的导入方式。

造境,激发探究欲望

把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创设成生动的情境,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谈话视频情境等,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1.生活情境导入,促使自主探究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学习易产生疲倦,极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而,营造充满生活美感的学习情境,能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使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比如,开学第一课,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计算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已有体验答:可以用计算机玩游戏、输入文字、帮助我们查找资料教师接着又说:“计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用处呢?”小学生缺乏社会体验,回答这一问题有一定困难,于是教师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的应用。当学生得知公园里的音乐喷泉、大街上的电子屏幕、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以及卫星发射成功都是由计算机控制时,学生感到神奇,自主探究的欲望油然而生。

2.童话故事激趣,调动学习热情故事导入能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笔者在教学《复制与粘贴》时,创设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春天到了,朵朵花儿都等着小蜜蜂来采花蜜。奇怪的是,只有一只小蜜蜂独自劳动着,有没有办法把小蜜蜂变出来呢?随即指出,今天就让小朋友自己来当魔术师,把小蜜蜂们变出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自己当魔术师”的强烈愿望下,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积极性。

3.谈话视频导情,润化学习新知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逐步转移到课堂的主题,利用谈话视频,从学生喜爱的话题出发,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开始新知学习。例如,教学《制作电子贺卡》时,笔者以谈话方式导入:“圣诞节又快到了,同学们是不是又准备互送贺卡了?每当老师看到这一情形时,不免有些担忧,担忧什么呢?”接着播放一段环保视频:贺卡都是用最好的纸来做的,用量越来越大,砍伐的大树也越来越多此时,学生表情非常严肃。笔者接着进一步引导:“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更新颖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亲人、对朋友的祝福呢?”以此引入本课的学习。看似不经意的几句话,都是事先精心策划安排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思维逐步向教学内容靠近。

设疑,点燃思维火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导入新课时,恰当地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通过向学生设置与新课内容有关或是学生已经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和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讨论中,并有一种“欲知详情,请听下文”的心情。例如,在教学《下载图片》时,设计网上游世博,笔者引导学生:“你想参观哪个馆呢?你想欣赏它的特有风采吗?”学生纷纷举手,当一位学生说想欣赏丹麦馆,笔者迅速地通过百度搜索给他展示相关的图片内容,继续引导:“其实不用老师,你们自己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想看的图片。”这时再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下载图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游戏,激起学习热情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恰当地运用游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推动学生满腔热情地从事学习和探索,从而较快掌握所学技能,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制作课程表》一课时,笔者首先安排学生进行游戏,说想看看男生观察力强还是女生观察力强,分别请两位学生(一男一女),给他们每人一份资料,都是关于自己班级的课程设置情况,提出问题让他们抢答,看谁答得快。等游戏结束后,学生发现手持表格的快于另一位同学。以游戏导入,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表格的直观性,便于查找和比较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明代文学家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那么一堂课的开始也应该这样。一堂成功的课往往都有一个好的开头,一下子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热情,渗透课堂主题,影响整堂课的成败。

总之,导入就像戏剧的“序幕”,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任务,引导学生定向思维,使学生有目的进行学习。而导入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相联系,否则导入再新颖、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惊奇也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枝节,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第12篇

一、正确处理环节和细节

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理教学充满无限的乐趣,也极富有挑战性。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到注重“环节”。地理教学中我们始终以“新课程标准”为纲领,以“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准则,坚持集体备课,重点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研究每一节的重点、难点,构建每一章节的知识体系,努力做到尽心设计教案,课堂教学中“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拓展”环节完整,环环相扣,教学反思中侧重教法、学法的总结,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其次,我们要注重地理教学中的“细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初二学生开学之初,学习“中国行政区划”是难点,为此开学第一课,我们安排学生每天晚上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目的不仅是让他们了解各地天气状况,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出“世界地理”,走进“中国地理”,识记中国各省的轮廓图。让学生观看电视的同时,观察各省的轮廓特点,如黑龙江、云南、广东、山东等省,有的学生说黑龙江像只大鹅,云南像孔雀,广东像大象的鼻子,我们山东做出了最棒的标志,伸出大拇指……在七嘴八舌的游戏中,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接触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如,我校地理教师可以和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学习地理。如学习“青藏高原”时,我们和学生共同欣赏歌曲《青藏高原》;学习“青藏铁路”时,请同学演唱《天路》:“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再遥远,各族人民欢聚一堂。”还有的同学演唱《长江之歌》《阿里山的姑娘》……一首首旋律优美的乐曲总会唤醒学生的心灵,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高涨,领会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在悦耳动听的乐曲中提高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大量的影像资料和图片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为教学增添了光彩。例如,讲到某些国家时,首先让学生直观地看一看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然后把相关知识点巧妙地融合进去。实践证明,在信息时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课堂活动设计的时效性和全面性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首先要想到活动的目的,明确学生通过活动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活动进行后学生收获甚少或一无所获,那么,这样的活动不如不要。如新课的导入,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设下疑问。如果导入的内容学生兴趣不大,产生问题的效果不佳,那么这个活动设置就意义不大。再比如,小组合作交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如果安排一个大家几乎都能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结果肯定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既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又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得不偿失。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现这样的错误,学生还没有得出结论时,教师便将其打断,终止了活动的正常进行,结果便成了教师告诉学生结果,而不是学生自己发现结果。对于学生来说,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远比教师塞给的要好。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有所收获,这样便可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精心思考,充分结合学生水平、兴趣等多方面因素,让学生都能乐于参与,从中受益,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发挥其作用。

四、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提高。日常地理教学中,笔者注重培养小组长的能力,一段时间后,把协调能力强、语言表达水平高的小组长请上讲台,让他们当一回“老师”。教师“解放”了,学生更解放了,学生在轻松氛围下思维敏捷,回答积极,记忆深刻,真是“学生讲一次,记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