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04: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学好物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细观察;勤思考;理解;兴趣;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56-02
物理与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学科不同,有趣和有用是直观特性,物理中的很多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物理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以及教师的授课方法相比。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都有一种新鲜感,学习的积极性也较高,但是随着知识的加深、难度的加大等原因,有些学生感到吃力,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慢慢对学好物理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畏难情绪,直接导致了成绩的下降。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中尽量采用直观手段,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勤于动脑,多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一、要重视观察和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的基础,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最后经过总结和推断得出来的。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观察许多现象,如雷雨前动物为什么会有反常现象,雨后的彩虹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冬天的早晨为什么会结霜,穿湿衣服为什么容易感冒,收音机是怎样收台的,网络是怎样运行的等等,这些无一例外都要用到物理知识。如在学过了浮力之后,可以让学生燃放孔明灯,体会它的原理,注意观察如何才能顺利放飞。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现象,再认真做一些有关实验,这些物理知识就能较好的理解掌握。在做实验时要有确定的器材、具体的方法和明确的目的,按规则进行操作,观察引起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如实记录数字,认真分析结果。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勤于思考,着重理解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学习物理和学习其他学科同样,也要贵在勤上,只有不断了解掌握新知识,才会取得进步。要让学生对每天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并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理解掌握它。为了使所学的知识记得更好,可以用“口袋书”的形式将其记在上面,做到随时随地翻看。同时,学习中不能只满足于会背诵定义、条文,要力求理解,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有关知识有哪些,有什么重要意义,实际应用在哪些方面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把这些“立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便于学生深刻领会教学内容。例如讲声音的传播,我先做实验说明声音需要气体、固体、液体这些介质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效果不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接着介绍一些介质中的声音传播速度,并举出事例让学生体会练习,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来认识声音的传播;然后带着学生到操场实际测量声速,利用声速测距离,把所学的知识用在日常生活中,这样又从理性上升到实际应用,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网,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在后来有关声音传播的考试中,学生都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勤奋努力,想出各种方法来展现物理知识,就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要大力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课本在开篇时就说,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个阶段是各种兴趣的培养和形成时期,但对兴趣的长时期保持较难,只有反复加强才能长期保持。或许一次不经意的打击,就可能使学生失去学物理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随时随地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如一次性注射器、手电筒、饮料瓶、食品包装袋等,都可以成为在课外进行物理实验的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物理知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要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有关的物理问题,如讲了温度之后,要求学生查找当地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及温度值的高低。我不是自己查找后直接告诉答案,而是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找出来,结果有的学生打电话去问气象台,有的学生去上网,有的学生去问地理教师等,通过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使其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得以了解和加深,学习物理的兴趣变得浓厚起来,这种兴趣也容易长期得到保持。
四、要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生 学习 物理 策略
一、高中生物理学习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广泛推行,我国高中教育的结构体系更深一步改进。高中生有了更加完善的教育环境,学习的积极性稳步提升。然而,在难易程度的学科中,物理学习仍旧是一个巨大的问题。目前我国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普遍存在难以学好的程度上,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在领悟知识要点的情况下,大多数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不会活学活用。由于,高中的知识学习与中小学有很大的差异,不在简单地局限于基础知识的牢记,更多的是同一要点不断延伸和扩展,同一考试题目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大多时候是运用多个要点知识,进行解答。在这时,再向中小学那样牢记基础要点或是考题类型已经行不通了。二是高中教师的教课模式大大地改变,早已不再讲授知识,更多的是方法,并且教师不会因为某个或几个学生不懂课上的知识而暂停课程推进,而是依照整体的学习进程。
二、学好物理的策略
从本质上来讲,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过程中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大多数高中生一样,能够学好物理的“学霸”在初学物理知识时也是寸步难行,大量的物理知识无法融会贯通,但是最终坚持下来的也是他们。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再加上合理的学习策略。
(一)调整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积极调整学习心态,并且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物理对所有高中生来说就像是一个噩梦,很多学生在文理分科时就是因为物理的难度性太高而选择了文科,以致在高考中优先放弃物理难题,转而攻克交简单的化学或是生物。以上的种种都表明现在高中生畏怕物理的心态,很明显这对想学好物理的我们来说,就是一个需要跨越的巨大心理难题,畏难的心态严重地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就像打战前偃旗息鼓的将军一样,怎么能够胜利。首先我们便要克服心理障碍,暗示自己物理不是洪水猛兽,学好物理也并非难如登天,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并且还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大脑对知识的“消化”能力。课前一定要充分预习,对知识点进行初步的理解,再在课上认真听讲,进一步深化整体知识架构,最后课下巩固和多做题,学会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考查方向。
(二)勤于思考,建立灵活的思维学习模式
物理本身作为理科的主要学科,不同于文科只需记背,更多的需要大脑不断地思考,建立灵活的思维学习模式。高中物理知识中都存在交叉联系,灵活的思维模式在后期的物理学习中更为重要,同一考题要学会灵活运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题。比如,物理的每一章之间往往有一定的交叉和联系,力的合成与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动量守恒三章中存在联系,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包含力的合成与分解,动量守恒中又包含前两者。在一合力的作用下,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和方向发生改变,解题其一是将同一力分解成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两个或多个力,其二是设未知值,合力的动量等于物体速度改变后的动量,求解问题。物理知识点之间的交叉逻辑性很强,学好前者对后者的分析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三)善于总结,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知识的总结就是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是依照教科书。高中生对知识的掌握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会个人理解,在熟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积累和总结,从大量的课本练习和试卷考题中提炼出规律,找出其中的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积累和总结要根据高中物理知识的划分,各个章节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力学时,关于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总结两者间的距离是否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就能够高效地解决问题。只有对所有要点进行自我的总结,在大脑中产生记忆,进行反复的练习、整理和归纳。高中物理知识并非生涩难懂,只是对知识缺乏有效性地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对大脑进行强化,形成有效的记忆模式,促进学生不断地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三、结语
学好物理对大多数高中生来说都是一个难题,但并非不可解。我们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盲目乱学。要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建立灵活的自我思维,在遇到物理难题时不畏难,不断地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新春.浅谈初中物理发散思维的培养[J].物理教学探讨,2004,(12).
【关键词】理解 情绪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40
初中物理起初阶段的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一、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初二学生一开始的那种自豪感和迫切心情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新教材较原教材能比较容易达到这一目的。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晚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本上哪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们就因势利导,让他们回答这幅图是什么意思,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看得很认真,教师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并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稍加宣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
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很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前半年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1、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怀子应固定在桌面上(抓在手上不可靠),当教师用木尺敲击硬塑料片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自主地用手做接的架势,他担心鸡蛋会掉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打破。突然鸡蛋落到杯子里,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又如第三章第二节的演示实验。2、若用一般的橡皮筋来做既看不出振动快慢,又听不出音调高低,如用钢直尺来做,把一端压在桌子边缘上,拨动另一端,钢直尽的振动快慢非常明显,音调高低非常清楚,效果很好。
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第一章第二节分组实验的第三步“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若按书上的图排绕,学生的两只手不能松。要测出线圈的总长度,必须抓住铜丝两端连同线圈往刻度尺上靠,或者让另一学生拿着尺来测量,这样操作既吃力又不容易测出准确结果。对于一个初学物理第一次做实验的初二学生来说,很难做好。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和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出一个改进方法:把铜线的一头弯曲折回压在铅笔上,再在上面一圈一圈地排绕,既紧密又不易松动,学生可一手抓住铜丝的另一头,一手拿刻度尺轻松自如地测量。学生高兴地笑了,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二、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新教材注意联系实际,适当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在初二学生对新教材中力、声、热、光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亲切,不觉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为难之处。如第一章第二节最后的一个条目“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学生在记录数字时,总写不正确,可以说是个小难点。教师在这里不必花很大力气讲解举例,否则适得其反。最好的方法是简化些,就讲一种目前学生普遍使用的、最小刻度测一木块的长度,让学生写出结果就行了。这样疏通教材,使学生不觉得这个地方有困难。另有第二章的“平均速度”,以前的教材一直把它作为选学内容,新教材是必学内容。按理说这是个难点,但由于新教材写得好,简洁明了易懂,教师就不要再拓宽加深了,学生一般学习都较平稳。只有在做过“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教师才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变速运动由于速度是变化的,所以各段路程或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概念,并告诉学生这是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同的地方。至于这方面的定量计算,在这一阶段只限于严格要求解题方式和物理单位的问题。这样处理教材,使已经降低难度的新教材显得更平坦了,学生踏上这个轨道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三、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注重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老师自己看到希望。
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从课堂教学,书面作业去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接近、谈话来进行,初二学生开始学物理犹如小学生启蒙时的情景,只要老师接触他们,就特别爱说、爱问。他们问得最多的话是“物理好学吗?”“怎样学?听人家说,物理难学,是吗?”那种迫切要求学好物理的愿望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给他们解释积极给他们鼓励,并且要认真回答问题,不能敷衍他们,要让他们有信心学好物理。
一、正确引导,消除学生们对于物理课学习的厌学心理
物理课程在初二年级才被开设,由于学生们在初一年级对于其它的课程学习的不够理想,因此对物理课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认为其它课程都学不好,物理也一定学不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让学生先消除这种厌学心里。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上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内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习题,让他们看到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学会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而逐渐上升。例如:在学习《重力》这一节中,为了能让学生懂得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是如何的,我首先复习了数学中的正比和反比的定义,先为重力公式的学习扫清了障碍。接着,安排学生先看书中证明重力公式的实验步骤,然后组织学生按照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去作实验去验证这个公式。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重力的计算公式,而且自己觉的很有成就感。
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们常常说要让学生有兴趣的去学习。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做起来就很难。许多学生因为对物理没有兴趣,渐渐的就对物理学习失去了信心。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必不可少的。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上好“引言”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应对于每一章的引言都要精心设计,虽然引言讲的并不多,但一定要吸引学生。上每一节课时应对学生说明“物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它学科联系不大,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自己不应对自己轻易放弃。”在讲解引言时,可以把这一章中的小实验穿入引言的讲解中,学生不必要知道实验的原理,但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觉,让他们有兴趣去学习。
2.重视实验课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自然的会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最愿看到的结果。
3.重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最终大部份要回到农村,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如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
三、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改进课堂教学,我们每一节课都应设法创造思维情景,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场景中,不仅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而且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如在讲摩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四、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们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总之,让学生学好物理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对此,物理教师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关心、热爱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并注重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不同类型学生获得程度不同的成功,以此保证各类学生在学习上都有进步。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教育委员会编.《云南省中学特级老师教学经验选》.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8月第一版
[2]唐一鸣著.以物讲理和见物思理――谈谈中学物理的教和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3]胡明根主编.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兴趣 导入 实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49
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笔者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上好第一课,启发学习物理兴趣
初中物理第一课《引言》,是老师给学生的见面礼,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步,这第一印象如何,是能否引起学生对这学科的学习兴趣的关键,所以,上好这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利用学生对新学科的好奇心理,就学生常见的现象中提出一些问题,如“水什么总向低处流?”“彩虹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它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为什么总先看见闪电而后听到雷声?”“你知道对着热开水吹气凉得快的道理吗?”让学生展开讨论、回答,在学生迷惑不解、似懂非懂、急于想知道为什么的情况下,老师先简单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说明:这些都是物理学研究的问题,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从而开启了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阀门。
接着,教师演示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如①用手捋散开的塑料丝、欲将其拢合,结果事与愿违,越捋张开越大;②让学生用放大镜分别观察近处和远处的物体,发现放大镜并不能把所有的“物体放大”。这些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再列举物理知识在各行行业、各领域的重要应用,使学生了解到物理是一门实用科学,于是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暗下一定要学好物理的决心。
继而学生就会对如何学好物理产生兴趣。这时,老师首先讲述物理学家学习和研究物理的一些动人而有趣的故事,再介绍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使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就这样,通过第一堂物理课,打开了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大门。
二、注重新课引入,激发学习物理兴趣
每一节课的开始,若作一番精心的设计,就会把学生的心理紧紧抓住,使用他们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新课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
1.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新课。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往往会产生直接的兴趣。因此,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新课,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液化》这一节课的引入时,提出:冬天可以看到我们呼出一团团“白气”,而夏天却看不见,为什么?在《机械运动》一课的引入时提问:在行驶的汽车上通过窗口看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吗?利用这些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同时换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2.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由于很多物理知识是系统的,而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的理解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从复习旧课所学知识入手,继而提出一些学生用原有的知识不能完全解释的问题,让他们发现原有认识的片面性,就会使他们产生认识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电压》一课的导人,老师问:“导体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答:“有电源、电路要接通。”问:“电流怎样形成?”答:“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问:“是什么使电荷定向移动?”答:“电源。”这里老师演示小灯泡亮的实验,证明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再用一节废旧电池把原来的电池换出来,重做实验,发现灯不亮。老师问:“为什么新电池能使电荷定移动而废电池不能?电源究竟是靠什么使电荷定向移动呢?”这时,学生答不上来了,必定疑惑,从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三、重视实验,培养学习物理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几乎每节都有演示实验,此外,还有学生分组实验、小实验、小制作等。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和探索,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了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当学生从实验中获取了与其原来的认知不同的知识时,更能激起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熔化和凝固》中的“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学生观察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升高”、“凝固”过程“放热”但“温度不降低”这一现象,发现原来的认知:“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放热降低”并不完全正确,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可见,重视实验教学,认真完成每一个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效的。
四、学用结合,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物理是一门实用科学,初中物理知识,大部分都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已学知识,提出一些在现实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调查和实践,寻找解决问题实际问题时,他们就会有成就感,从而产生那种成功者特有的喜悦心情。如此反复,学习和喜悦,就会建立固定的关系,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越想学”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文科生 物理学习 教学策略
我问过许多高中文科生这样的问题:“高中物理难学吗?”他们的回答是:“难啊!很难!”或者“如果物理不是这么难我就不会选文科了。”听到学生的这些感叹,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文科生轻松学好物理,不让他们觉得学习物理是一种负担甚至让他们爱上物理课呢?
许多高中文科生学习物理时还沉浸在初中学习阶段,然而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存在很多不同。首先,初中物理知识大多看得见、摸得着,个别如电磁波之类虽然较为抽象,但教材要求不高,往往学生只需知其然,而高中更多地要求知其所以然(如光学中的理论光学、原子物理中的原子结构理论);其次,让学生最头疼,也最有体会的是高中物理各种公式极其繁多,而且公式间还有各种联系;再次,由于初中知识的定性特点,许多学生养成“背”学物理的不良习惯(甚至有些学校为图省事,竟把这当方法教给学生),而这一套在高中不灵。要学好高中物理,一定要多思、多练,而不是多念。
针对这些改变和高中文科物理对学生的要求,要想让文科生学好物理,我觉得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让文科生明确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什么
几乎所有文科生都觉得自己学习物理只是为了尽快在水平测试中考过关,让自己腾出更多时间学习自己喜欢的文科。要改变学生这种想法,物理老师就要明确地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的重要目的是培养个人的科学素养:第一,学习物理能让文科生丰富、拓展知识面,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另一角度考虑问题。第二,学习物理能锻炼实验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文科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相反物理学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实验学科。第三,学习物理能锻炼文科生逻辑归纳的思维能力。物理学家都擅长归纳总结,文科生正是缺乏逻辑归纳的思维能力,这方面可以通过引入物理思维加以弥补。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能走多远、层次有多高,与其个人整体素质有极大关系。物理课不但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逻辑推理判断。所以,文科物理教学目标不仅是使同学们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掌握一种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同学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二、让文科生喜欢上物理课
1.在心理上,使学生摆脱学习物理的畏惧感,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其实物理与文学存在许多相通地方,所以老师讲解时应尽量淡化物理学科性质,在讲课过程中通过介绍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复习原有物理知识,使同学们轻松地进入物理课堂,并且有一种似曾相识又焕然一新的感觉。
2.讲解物理的原理概念时应简单明了。
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物理原理、基本概念及意义的讲解很有必要,因为在这些概念原理的推导过程中可对学生灌输一种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不断怀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对于文科生,老师在讲解物理原理概念时应简单明了,尽量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尽量提供从点到线而至面的学习过程,多角度、多层面地介绍知识;还可以采用老师提问、学生自己提问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无尽思考。
3.多做演示实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多做演示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素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安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及大小的定性分析时,可以把演示实验做给大家看,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感受实验过程。而对于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效果不佳的演示实验,则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或配以精美插图进行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与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中应采取轻松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为主,通过物理课学习,学生能运用物理方法和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轮廓。这就要求老师全面掌握物理知识且博学,特别是对社会生活实践了解比较透彻,这样讲课效果才好且不失幽默。
三、文科生学习物理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要理解:对物理概念不要死记硬背,而要理解其物理意义所在。一些同学学物理总是在背公式、背概念,这是不好的习惯。学习物理的关键在于理解,理解公式反映的是什么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如讲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时,必须让学生明白试探电荷q的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记住公式。
第二要梳理学习要点:文科生学习物理不像理科生学习物理那样要求很系统,文科生学习每节物理课时关键要清楚今天的学习要点是什么?即一边学一边梳理,如学了几个概念?几个公式?做了几个实验?做了几种类型的习题?等等。在文科复习中我会给学生总结梳理:高中物理就是五个力: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和洛仑兹力);四种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五个规律:涉及加速度的用牛顿运动定律;有力做功的用动能定理;只有重力做功的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涉及力和时间的用动量定理;合外力为零的就用动量守恒定律。
针对以上方面,结合我近几年来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的经历,将其在工作中的一些心得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一、上好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相当于打仗前的战前动员,所以要精心准备,通过课前教育使学生充分地了解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必要性。新高考改革后虽不分文理科,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考试,但从大学专业的设置,优秀大学选择上来说,学好物理是为了给自己铺架更宽广的通往大学之路,从就业、发展的角度来说物理学科是前沿科学研究的必选科目,从而在心理上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物理学被称作理科中的文科,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从而产生厌学思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出现在物理选择题上,初中阶段,选择题大都单选,属于较简单的一类题型。但是进入高中,选择题反而成了学好物理的拦路虎,为什么原本简单的题在高中反而成了学困的成因,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初中学习对物理概念、定理、定义的理解不求甚解,很多知识点没有明确掌握,造成对其延伸含义无法理解,从而无法正确把握其确切意思,出现选择题错误的原因,因此,进入高中必须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定理一定要做到准确记忆,这样才有助于选择题的正确选择,做好了选择题必将对考试成绩有很大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三、计算题的处理至关重要
初中物理以实验物理为主,多以考查对物理现象的解释,对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与要求很单一,但是进入高中,计算题是学生物理成绩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以,如何做好计算题,如何规范解题、如何正确运用公式,对学好物理至关重要。
四、教师的修养与亲和力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
进入高中,学生普遍进入青春期中的叛逆期这一阶段,学生对老师的喜好决定了他喜不喜欢这门学科,所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关心学生成长中的细节,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要做到的。
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上的差异其实与智力关系并不大,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在学习习惯与意志品质上。严师出高徒,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行为习惯培养,学习方法的养成上一定要令行禁止,让学生意识到进入高中应该如何学习,如何做人,这将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高中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只有我们从各方面为他们做好准备,像一棵小树那样关心、呵护他们,才能让他们在健康成长的同时,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积极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江苏常熟市古里中学 黄静华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初中物理苏教版为例,就如何让初中生不再惧怕电学,爱上并学好电学进行探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电学的兴趣,进而熟练掌握电学知识,从而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电学 学习策略 教学手段
初中物理的电学部分内容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教师而言,如何有效地完成这块教学任务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学生,对物理电学知识的学习也有点伤脑筋,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电学的时候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随着学习内容增多,理解的深入,他们渐渐跟不上步伐,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八年级阶段,学生对抽象的事物推理和分析能力还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学习电学来难度也较大,特别是对公式的理解,电路的分析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步伐跟不上是可以理解的.物理电学部分其实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起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下面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查阅相关文献,以初中物理苏教版为例,就如何让初中生学好电学进行探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电学的兴趣.
一、善于疏导学生心理,确立学习电学的信心
由于八年级才开始接触物理,学生对物理产生惧怕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给学生减轻压力,消除他们对物理的恐惧感,叩开学好初中物理的大门.
例如,在讲“电学”时,我没有一开始讲课,而是告诉学生,你们之前的学姐学哥电学部分学得都非常好,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最关键的因素是他们不惧怕电学,在心理上接受电学,这样学习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在有些人看来这可能是与课堂无关的废话,其实这并不是废话,正是因为这些话使得学生学起来会顺畅些,就不会产生排斥心理.这样,从第一节电学课开始,学生就不害怕电学,树立了今后
学好电学的信心.这其实是心理暗示给了他们自信,因此,我个人认为在电学教学时适时地给予一些鼓励性和趣味性地疏导,会在无形中使学生树立信心,轻松地学习.
二、注重引导学生做好实验
1.引导学生做好电学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地想去学,乐于学,这样才能真正地学好物理.在实验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一项实验中,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中学生的特殊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对一切都好奇,喜欢看不平常的东西,想知道为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在实验操作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讲“物质导电性”时,我事前准备好一些道具:盐水、尺子、铅笔芯等,让学生猜想哪些放在电路中电流能通过,使灯泡变亮?然后我一项一项的去用实验验证,当结果与他们猜想不同时,他们就会好奇为什么,探究的热情不断高涨.通过实验,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认真做好电学试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尤其是电路实验,能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真正学好物理电学.电学实验的关键就是电路的连接,教师要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正确地连接串并联电路,并在此基础上发现特点.
例如,串联电路只有一个电流路径,整个电路只需要一个开关,而且位置不影响它的作用,而并联电路不同,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是非常关键的;串联电路中,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的电器都是独立的;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各处电流与电压分配有关.电学实验是区分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关系的最好的理解工具.把两只额定电压分别为3.8V和2.5V的灯泡分别进行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不同的连接方式,灯泡的亮度也会不一样,通过实验,学生产生好奇和疑问,这为下面讲解电功率作了铺垫.
三、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
1.用物理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电学知识
教师可以采用类比法.如,将电流可以比喻成水流,电流表就是水表,用来理解串并联电流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我们可以把各电器设备比喻成手拉手,而并联可以看做他们相互拥抱;电阻对于电流的阻碍看成一段水管对水流的影响,进而理解电阻.
教师还可以采用转换法,利用表观现象来反应事物程度,如灯泡亮度直接反应灯丝的温度,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反映的是磁性的强弱等.
2.通过有效手段引导学生掌握电学知识和基本规律
在电学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等仪表要正确掌握其连接方式,量程的选择和正确的读数,如何正确使用和调节滑动变阻器等,这些都是实验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内容.欧姆定律将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联系起来,正确地理解欧姆定律是学习好物理电学的关键.学生不仅要学会使用,而且要牢记这些规律公式,明确公式里的每个物理量含义和单位.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解题工具,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践,学用结合
物理知识来源生活,来源于自然,所以要学好物理,必须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然.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家庭电路,利用测电笔区分火线和零线,学会读电仪表的读数,学习电灯线头接法,会根据家电上的数值指示标签计算电器用电量,明白家中的各电器为何是并联而不是串联,等等.这样,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际例子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牢固掌握电学知识.
五、注重综合应用题的引导
【关键词】高中物理 力学 提升
在高中理科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学习是较为困难的,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同学们普通反映力学部分是其中较为困难的。那么如何学习高中物理呢?如何提升高中物理之力学部分的学习呢?以下将进行详细探讨。
一、 端正态度,调整心态
学生认为学习物理困难,一方面是学生天生不足,另一方面是自身天资聪慧。针对后一种人,他们往往是在上高中前,他们听师兄师姐说过:“高中物理很难学,是所有理科学习中最为困难的。”再加之,之后学生自己学习物理后,深有体会。于是,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便对物理学习形成了一种障碍,“物理难学”“不想学物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所以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务必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消除学习物理的心里障碍。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正确的物理学习观。
二、调动积极性,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习都应该以兴趣为基础,这样才能学习得更有效率。因此,学生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以兴趣为基础,如果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仅仅注重课堂讲解,忽略了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只会越来越厌恶物理学习,这样百利而无一害。因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来形象直观的表现各类实验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利用日常常见的物理现象来引导学生思维联想,又或者通过讲述各类物理相关传说故事来吸引学生的目光,以此调动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提升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三、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
除开一系列的自身原因,学好物理的关键在于能否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物理的方法。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教会学生如何解题,注重教学的结果,从而忽略了解题的关键在于解题的方法而不是解题的结果。因此,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注重教学方式的传授,从最基本、最基础的结论知识入手,传授相关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真正能科学解题。
1. 基础的记忆
高中考试往往注重是学习的透彻性,知识的基础性。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尤其是力学学习中,学生应该熟记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结论。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认为理科学习,物理学习不需要死记硬背知识点,结果导致在期末复习时,能熟记基础概念的学生少之又少。所以,学好物理,学好力学的前提就是熟记物理概念,例如:什么是“机械”。只有熟记物理概念,才能更好的学好高中物理,掌握物理的学习技巧。
2.积极积累知识
在记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应该主动积累来自例题以及参考资料上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来源于插图,可能来源于题目内容,可能来源于阅读资料。在积累资料的过程,学生应该学会归纳总结,找出知识点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进行相关的整理,以便于记忆。记忆与遗忘是共同存在的,所以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反复的记忆知识点,使得知识更加全面系统,将知识与定理的内容联系更加充分!
3.合理的归纳整理
力学学习的重点在于受力分析的掌握程度。所以学好力学的关键在于做好受力分析。物理之所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其缘由在于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以及关键,更是高中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基本功。
例如:如何受力分析。首先应该明确研究对象,如果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应该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根据解题需求进行对象分析,是作为一个质点还是系统之类。其次,分析力最怕缺失相关力。所以,在受力分析时,应该按照顺序进行,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重力,任何物体都有重力,真空情况除外。而弹力与摩擦力都是接触力,有接触面才存在接触力。这些都需要学生深刻了解力的基本概念,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然后,分析研究对象的力,应该只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施加给其他物体的力。
在力学学习中,章节间的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章节间的思维模式是想通的,可以进行相互的类比,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融会贯通。从归纳整理中,学生才能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从简单到复杂,从听懂到熟能生巧。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缺陷,加强训练,努力改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物理成绩。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在进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已然已经习惯的被动的学习,按照固定模式进行解题答题,对解题有了固定的思维方向,这种方法在初中看来极其有用,但是在高中学习中便有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思维上局限学生,使得学生无法发散思维。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例题以外,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时间,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此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想多练多积累。以此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学习本身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排除困难,开解学生的畏难情绪,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除此以外,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端正态度,调整心态,以良好的状态对待日常的物理学习!而力学更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板块之一,在学习力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模式的归纳总结,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梳理力学分析过程,完善力学解题过程,从而达到更好的力学学习效果,更好的提升高中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邓小红.浅谈如何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关键词:课堂实验 师生环境 成就感
物理太枯燥了,太难了!这是我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听到的。其中又是以女生居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充分表明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就越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去实践,学得就更深刻、更加透彻,记得更牢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摆在每个物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一、加强课堂实验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
(1)用实验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每堂课的开始阶段,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纸盒烧开水实验;大气压压瘪水瓶等。
(2)利用多媒体再现趣味性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在讲授“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物理现象,可以通过课件形式展现给学生,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让学生寻找原因,激发学生的思索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创建和谐的师生环境
俗语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学生对教师有了充分的信任才会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我们的必备的任务。首先,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要一味地“满堂灌”“填鸭式”。学生能做的要放手交给学生去做,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过分地强调师道尊严,无形之中就增大了与学生的距离。放下长者的架子,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其感受,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就能取得学生的信赖。其次,就是要注意师生间的磨合,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如果一个老师上课的口味主动地适合每个学生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地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平常说的“导”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如何适应教学。我们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注意了“教”而忽略了“导”,那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用我们物理上的话说,那样的机械效率是不会高的。
三、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他们的信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措施;优化课堂
物理课是学生迈入初中新接触的一门陌生的学科,而初中的学生是极度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这便使我们的教师更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学好物理,如何合理地去优化课堂教学。
一、建立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
1.多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多数是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学生只是单纯地坐在教室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当学会以学生为主体,做一名尊重学生的教师。只有在互相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去学好物理,感受到其魅力所在。
2.教师学会兼顾全体学生
初中生正处在一个逐渐发育、思想日趋成熟的阶段。教师教授知识时也会因为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而造成一定的差异。这时,则需要教师多多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交流,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二、利用新的科学技术
在教师教学中会遇到难以操作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这时我们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制作动画演示出实验。这样不仅保障了学生的安全,还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多开展实践性操作活动
物理的理论总结来源于不断实验的结果。如,我们在学习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物理实验室,结合物理实验室测试压强的仪器,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分别测量出同样的物体在同体积的水和油中,哪一个压强数值更大一些,之后还可以带领学生测出同样物体放在同一容器不同容量的水中,哪一个的压强数值更大一些。然后再让学生总结出答案。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更会使学生将知识记得牢固。从而,也实际地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物理是极其富有灵活性的学科,教师应优化好其教学措施。教师要将课堂、教师、学生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全面地处理教学措施。这样,才能够培育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用物理学;教学质量
医用物理学是将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所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面向医学院校的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医用物理学为现代医学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医用物理学的教学目标包含两方面:一是使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学习现代医学做必要的知识准备;二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医务工作奠定基础。
如何提高医用物理学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医用物理学基础课程作用,是医用物理学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重视学科的学习,树立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医用物理学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不属于专业课程,因此很多学生对医用物理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由于物理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很多学生认为物理抽象,难理解,存在排斥和惧怕心理,形成心理压力,造成了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对医用物理学的学习也起到了抑制作用,导致学生缺乏学好医用物理学的信心。
针对这种情况,在课程讲授之前向学生介绍医用物理学课程的设置目的,及学习医用物理学的必要性,加强学生对医用物理学的重视。向学生强调医用物理学与高中物理在课程特点、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的区别,消除学生认为物理难、物理学不好的心理障碍。介绍课程安排及成绩评定方法,使学生明确要求,帮助其树立学好医用物理学的信心。
二、掌握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医用物理学的前提,学生如果继续用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学习医用物理学,肯定是学不好的。高中阶段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往往通过大量做题来夯实基础,属于知识性的学习;而医用物理学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及在医学中的应用,它们的学习方法大有不同。而且与高中相比,大学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学生只靠听课是不够的。因此,大学的学习要注重课后复习和自学,大学学习也是一个自学能力培养和思维锻炼的过程。
充分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加强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网络辅助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大大拓展了教学空间。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网站上传各种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及同步练习题等,或进行布置作业、答疑、网络考试等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环境。
三、优化教学内容,加强物理学与医学的联系
医用物理学的教授对象是医学专业学生,因此医用物理学教学内容在保持物理课基础性的同时,应突出其医学应用,注重物理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如在讲授流体的运动这一章时,分析相应知识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中的应用,介绍在药学中的应用,如在药物合成和制造过程中,流体的输送、测量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把物理学知识与医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作为医用物理学教师,应主动丰富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医用物理学教师大多来自于物理学专业,具有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但医学知识十分缺乏,这是限制医用物理学教学发展的重要原因。教师通过跨学科听课、进修等方式,提高其医学理论水平,完善知识结构,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四、调整实验进度,使实验课与理论课紧密呼应
医用物理学实验课和理论课虽然在形式上是分开的,但在内容上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实验课主要用于验证理论课中讲授的内容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果实验课与理论课内容脱节,理论内容滞后于实验,则会影响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限制学生对实验结果做更进一步的探索,而且实验老师需在理论上做过多的讲解从而增添课时上的重复。合理安排实验课进度,使实验课与理论课内容紧密呼应,理论内容讲授后及时做相关实验,可以使理论知识及时应用于实验,并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探索评价方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评价方法过多的依赖于终结性评价,通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传统评价方法一方面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提高医用物理学教学质量。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进行的评价。它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兴趣的保持、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重视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将其纳入课程考核中,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应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医用物理学,树立学好医用物理学的信心,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物理学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合理安排实验与理论课教学进度,并采用更加合理的学生评价方式。通过这些措施,使医用物理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达到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培养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