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理试卷

物理试卷

时间:2023-05-30 09:04: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理试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理试卷

第1篇

一、2015年安徽省试卷整体分析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紧扣《物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落实《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为出发点,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物理思想、物理理念的渗透。试卷在命题上更加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突出物理思维的考查。

2015年安徽中考物理试卷知识分配比例为:

力学部分40分,占44.5%;电磁学部分31分,占34.4%;光学部分8分,占8.9%;热学部分11分,占12.2%。

试卷命题科学,有很高的效度和区分度,是一份高水平的中考物理试卷。

二、试题内容分布

注:(1)12题是力、热、电综合考查(3分)(样本平均得分2.14分),15题是力与磁的综合考查(样本平均得分2.1分)。(2)样本人数为300人。

三、试卷具体分析

1.贴近生活实际,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

2015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注重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5题,通过对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认识,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观察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题覆盖面广,注重考查物理思想和方法

从试卷的知识分布看,物理学中的力、电、光、热全部涉及且覆盖面广。重点考查了物理学中的力学和电学部分。试卷中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1、2、11、14、22题等,同时又注重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如第23题(3)中的等效替代的思想。这些都更加注重对物理理念和方法的考查,而不是死记硬背。

3.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考查,体验过程和方法

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实验设计、步骤,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实验结论的归纳、总结,最终得出结论等问题。促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分析思维和探究能力的目的。如19题:某同学按照以下步骤测量盐水的密度:

本题考查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作为重要实验,今年一改过去更多强调固体密度的测量(如2015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实验之一),而转化为对液体密度的测量。二者虽有相通之处,但在操作上还是有区别的。强化了实验的基本技能的考查,体现了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4.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2015年物理试题中第10题:如图,L表示凹透镜,MN为主光轴,O点为光心,F为焦点。图甲和图乙表示经过凹透镜的两条特殊光路,请运用凹透镜的特殊光路,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通过凹透镜所成虚像A′B′的光路图。

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是我们光学成像作图的重要依据。同时本题为降低难度已经把两条特殊光线画出来了。本题着重考查了学生是否准确理解物理概念,运用物理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考查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2015年中考试卷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重视初、高中知识衔接。一改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的初中知识与高中无多大关系的认识。如第17题U-I的考查,如果用高中的路端电压和电流关系来分析问题就简单得多(把R1看作内阻)。但本题利用初中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结合欧姆定律知识完全可以解决。

在平时教学中,重视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一些分析方法,培养审题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时,要求考生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数学知识。

四、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填空题

第5题:电磁感应理解不够,应用情况原理不理解。

第6题的第二问:匀速运动属于“平衡状态”的认识不足。

第10题:光路的规律没有很好的掌握。

2.选择题

第17题:电路中反映的串联电路中,随电阻变化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学生理解困难,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不仅看懂电路图,还要进行公式分析,按U=E-IR,判断U与I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3.实验题

第20题(2)(3)两小题:测小灯泡功率的原理和操作没有掌握好。

4.计算题

第21题:对研究对象的确定和受力分析要求较高。同时对平衡力的知识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定要理解透彻。

第23题,电学知识题:学生在推导并联电阻R′=1/nR,只知道公式的使用,未能知道公式的来源。本题考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来源和本质问题,具有显著学科特点。考查学生对课本重点知识的理解,注重基础。在突出能力方面,考查了导线电阻不可忽略的情况。在综合分析上,进一步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重点知识的考查得到了升华。切实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的命题思想,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奠定了基础。

第2篇

答题情况

班级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八一班 93.8 100% 84%

八三班 63.4 58% 32%

八四班 67.7 63% 32%

八一班为住宿班相对来说成绩比较突出,其他三个班没有住宿的优势,成绩比较弱。各个题目的答题情况如下:

选择题

选择题共33分,平均得分在24分左右,错题主要集中在4、10两题

2、填空题

填空题共26分,平均得分18分左右,错题主要集中在14、17两题

3、作图实验探究题

4、计算应用题

计算应用题共11分,平均得分7分左右

三、每个题的考查意图

四、发现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学习知识提高成绩,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掌握好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发现的问题才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通过本次试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第4、10、14题都是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力的定义、惯性、二力平衡、平衡力、相互作用力、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判断浮沉等知识考查,这几道题错的最多,说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基本的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不能用所学的只是解决最简单的问题。

2、审题不认真

每一次考试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的程度上也考查了学生是否细心、认真。有些题目是每个学生都会的,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够得分,有的学生却不能得分呢?最关键的就是做题不细心、不认真。由于审题不细心,计算不仔细导致失分。

3、实验探究能力差

实验探究题是物理考察的主要题型,也是学生之间成绩拉开档次的关键题型,做好这类题要对出题者的意图了如指掌,对他所提示的实验思路理解的清晰透彻,很多同学在没有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盲目的做题,对实验没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不能很好的做这方面的题目,也就是说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差。

4、计算能力差

计算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同学物理知识运用的很好,但是计算的结果错误,导致注这类题失分,计算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五、总结经验,改进措施

为了做好期末的复习工作,我运用了几种可行的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每节课讲课前利用三五分钟发给学生一张小试卷,考一道题。由于每次都是考试要给出成绩,所以学生做的非常认真仔细。课下我会将学生所答题目批阅选出组长,让组长利用课下时间给组员讲解,组员听懂后再给组长讲,我会对组员进行抽查。每次考试组长都是不确定的,由做对的同学担任组长,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们想要当组长的欲望,每次考试都会认真仔细,想办法把题弄会、弄懂。

2、当堂做、订正、讲解

在复习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答题,我在课上发下试卷对不同的题型限定不同的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成后马上出示答案,学生自己对照,因为是刚刚做的题目,头脑中还有些印象,对错误的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如果遇到不会的,举手提出来,先前后左右互相讨论,还不会的举手示意让其他同学讲解,最后不会的教师点拨解答。这样做既提高了做题的效率,。还省去了原来的学生早就做完了订正时对题目已经忘得一干二净,教师在讲解时不知所云。

3、采用专题性训练

专题性训练能够对某一类题目深刻的理解,我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训练,基础知识、易错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一步的理解、运用。

改进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抓基础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所以要多利用课余时间抓基础,将基础知识砸实。

2、提高计算能力,平时多做计算类型的题目,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3、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对每次的实验探究都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如果学校无法完成的实验可改为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举行小制作活动,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二)

一、试题分析

本次八年级期末物理试题,共六个大题:选择题、填空题、作图连线题、实验探究题、问答题和计算题。由于所学知识所限,计算题要求较低。所以与中考题相比,缺少一定的难度。 60 分钟试卷,共设置了 32 个小题,题量适中。保证试题有一定的信度,又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考试负担,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

本试题从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试题的设计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教改的动向,整份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体现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考察,且灵活多变。

2 .体现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考查。

3 .体现了对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

4 .体现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5 .体现了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6 .知识覆盖面较全,重点突出。

二、试卷分析

2. 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从卷面上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比较好。卷面工整,作题规范。

2、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明显提高。本次考试与以往的考试在试题的难易程度和灵活性、综合性等方面都做了适当的调整。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学生思维比较开阔,思路准确,能联系实际并举一反三,从中反映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所提高,综合能力不断加强。

3、平均分和优秀率需再提高。平均分和优秀率是检查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尽管有很多因素可能在通过卷面考试左右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教学目标的制定细化,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水平,试题的提示词、材料、情景的指示程度、正确答案的清晰程度与错误答案的迷惑程度,评分标准的宽严程度等都是导致分数偏低的因素,我们还是要本着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从基础抓起,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使我们的物理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试题做答及答题失误情况分析

1、选择题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普遍回答的较好,个别失分表现为常见的电路分析。

2、填空题考查的知识面广,并且具有基础性、灵活性和适当的开放性,普遍存在失误的是第 4 小题,是书后的一道练习题,对此两次结果分析语言表述不清,对电路的故障问题也有不清的地方。

3、探究和实验题注重了应用性。作图题由于这方面训练较好,失分不多,而且规范准确。实验探究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重点考查学生实验的基本能力,适当增加了猜想、比较、说理等方面的题,学生回答时存在不准确,判断失误的地方,第 25 题对可能发生的现象分析及理论依据答题上来,学生对新题型的理解不深刻。

4、计算题考查的是最基本的电路计算,题型功能突出,难度适当,公式运用熟练,计算较准,解题步骤规范。

五、对教学反思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反思我们的物理教学,使我们对未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充满了希望,课改以后,我们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对《课标》的理解不断加深,大胆尝试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物理教学,对新教材也由不理解到理解,逐步品味到新教材的“新”之处,逐步习惯了用《课标》指导教学,所以教学质量也正在逐渐的走出低谷,向高质量、高效益攀升。针对这次试卷分析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供教师参考。

1、开展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

利用集体备课共同学习《课标》、理解教学总目标及三维的课时目标、明确。一、二级主题对教学的要求,弄清教材中每个具体问题编排的指导思想及意义,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方法、手段、实验探究等主要方面及策略达成共识,每位教师也可根据自己及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方式及方法,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问题,教师之间要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活动,取长补短,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2、注重双基教学,强化学以致用

夯实基础是教学工作不变的主题,在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知识和技能仍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有了扎实的基础,才有分析,处理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才能冲击深层次的物理问题,才能谈到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在平时教学中,要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境理性化,让物理教学丰富多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有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强化科学探究,注重实验教学

科学探究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参与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有着综合功能,教师要深度体会并研究如何将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方法”、“精神”和创造性劳动,并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可以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策略,务必使学生掌握这一科学思维程序,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处于无可取代的作用,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三)

一、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八年级物理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范围是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至第四章第四节,考试时间为90 分钟。整张试卷分为四个大题,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及计算应用题。

2、题型特点 :

( 1 )基础题仍占较大的比例。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选择题、填空题考查的都是学生基础掌握情况。

( 2 )重视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选择题中考查的知识内容主要是:速度图像和速度计算、长度的估读、音调和响度,平面镜成像特点,这些都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命题特点:

本次期中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全面贯彻《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切实有效地把考查物理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题目知识难度中等,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实验探究和语言文字能力的考查,基本体现了考试对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和物理教学的导向作用。

二、学生答题基本情况分析:

三、存在的问题:

(一)出错比较集中的题目:

(二)错题分析:

1、学生对一些基础问题概念和理论,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和应用导致答题错误。

2、学生对一些基础的物理实验操作和技能掌握不牢,实验分析,迁移能力,没有很好的形成,导致不能正确完成解答实验题。

3、学生在解题步骤中不写公式不带单位,且不进行单位换算。

四、今后的教学注意事项: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建议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学时,切实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达成,要认真把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物理概念的教学不过分强调严密性,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注意学生的发展性,构建概念更重要。

第3篇

七个模块共98个知识点以及单位制和实验的要求。98个知识点中包含4个必考模考的56个知识点和3个选考模块的42个知识点。对知识点的要求分Ⅰ级基本要求和Ⅱ级较高要求,将全部28个Ⅱ级要求放在4个必考模块中,其中必修1有7个,必修2有9个,3-1有9个,3-2有3个。

二、2013年高考物理试卷中试题知识点分布情况

第1题考查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第2题考查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

第3题考查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电势差。

第4题考查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第5题考查动能、动能定理。

第6题考查静电场、电场线、电势能、电势、等势面。

第7题考查抛体运动。

第8题考查理想变压器。

第9题考查弹性势能。

第10题考查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探究)。

第11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第12A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温度和内能、气体实验规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12B题考查受迫振动和共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与经典时空观的区别。

第12C题考查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普朗克能量子假说、黑体和黑体辐射。

第13题考查电流、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第14题考查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第15题考查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力加速度、带点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

三、2013年高考物理试卷试题特点

纵观今年的江苏物理试卷,稳中有变、感觉难度较往年稍有降低。在试题创新方面,今年试题中一部分从考生生活实际出发命题,一部分从考生熟知的甚至于反复训练过的问题中挖掘。在每部分试题中,总是首先确保考生的基本得分。而每部分题的压轴题,命题思路清晰,难度上,以保证试题的选拔功能。

1.稳中有变,部分题立意新颖

试卷结构稳定:整卷满分为120分,题量为15题,分为单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多项选择题4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实验题两题,电学题8分,力学题10分,共占18分;选修题部分3个题,为3选2,占24分;计算题为3题,分值分别为15分、16分、16分,共计47分。这与近几年的高考几乎完全一样。

考查的内容也基本稳定:对必考部分:单项选择题3道力学题2道电学题、多项选择题2道力学题,2道电学题,实验题1道力学实验,1道电学实验,计算题1道力学题,2道电学题。力学与电学题量的分配,近几年一直相当稳定。

部分题考查手法比较智慧,立意新颖,让考生耳目一新,如第2题,以生活化的背景进行考查,“旋转秋千”可能就是学生玩过的游戏,第5题球碰撞,从图中测量,比较速度,命题思路独到,考查方向清晰。

2.覆盖面广,突出重点

试卷的考点分布面广:必修1中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质点的运动、摩擦力、力与运动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等;必修二中考查了斜抛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行星运动三定律、动能、动能定理、圆周运动、能量转化与守恒等。选修3-1中考查了场强的叠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与传感器、动态电路的结合、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等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及伏安法测小灯泡的功率P和电压U等;选修3-2中考查了变压器原理、电容、动态电路的综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带点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选修3-3涉及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阿伏伽德罗常数等核心考点;选修3-4中涉及受迫振动;相对论初步、光的折射定律等;选修3-5中考查了德布罗意波长与动量、动能、质能方程、玻尔原子结构理论、动量守恒定律等考点。实验部分有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实验设计、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

3.注重能力,体现方法

在试题的分析中,考生如果用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会陷于泥潭而难以自拔,要想快速分析并解决问题,需要考生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单选题的第2题:对于A、B做圆周运动半径大小的确定,如果用常规的画图并进行力的分析求半径的话,本题将是十分复杂的,若采用极限分析法,即当“旋转秋千”转动的角速度很大,A、B将被甩起,易知A的半径小于B的半径;选择题的第3题在处理时得将圆环上分布的电荷等效成一点电荷,有效考查了等效思想方法等。选择题第5题的闪光照片考查考生解决原始的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新颖的一种试题面目,可以从图中得到信息,可以测量小球碰前后的位移得到速度大小关系,也可以测得角度,用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速度关系。第9题借助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的思想。

四、对选择题第5题的分析

首先要根据照片的信息,知道两球速度大小近似相等。

(1) 由图可知,碰撞后白球速度大小约减小到原来的0.6倍,灰球速度大小约是白球碰撞前速度的0.6倍。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

据此可推断,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30%。

(2)设碰撞前白球的速度大小为2v,由图看出,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速度之间的夹角约为60°,设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动量守恒得:水平方向有:m・2v=2mv′cos30°,解得 ,则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即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

五、对今后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建议

2013年试卷对新课程的实施和对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必将直到很好的引领作用,物理教学应从“题海”中跳出来,把时间多花在对物理知识的汲取和领悟上,熟读课本,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体验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加强方法教学,变式,加强举一反三,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教育的本源。为此,提以下建议:

1.紧扣课本,抓“过程与方法”,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达成。

2.重视考查主干知识,计算题突出考查建构物理模型、分析物理过程。

3.研究试题特点,把握命题思路和试题难度,明确考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4.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实验器材的使用和选择、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试验评估。重做《高考说明》中的几个实验。

5.强化规范答题训练:

第4篇

今年的物理命题仍强调对物理过程与方法的考核,侧重于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恰当的体现了“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注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试卷符合《考试说明》的规定和要求,没有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同时注重考查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理论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推理和解决的能力。

1、难度适中,区分度好

试卷按分值来看,难易比例大约为:易:中:难=20: 65:25。2014年安徽理综物理卷总体难度较为适中,尤其选择题题难度低于去年。试题阅读量适中,知识覆盖面较广,各模块占比较为合理。试题侧重于能力的考查,对主干知识考查不刻意回避常规模型,有所创新,不落俗套,有些题目初看似曾相识,但入手后又感觉不一样,重视考察考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本质的掌握程度和对信息的提取能力。选择题整体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实验题难度力学持平、电学比去年略高,而计算题前两题难度有提高。从整体来看,无偏题怪题,容易入手,但整体难度不比去年低,对程度中上等的学生有利。

2、继续保持稳定

2014年安徽理综物理卷体现了很好的稳定性,这便于学生的正常发挥,有利于学生备考。试题总数目不变,共11题。试题类型不变,共分三类题型且每个题型的赋分不变:单项选择7题42分,实验题一力一电共18分,计算题共3题50分。

3、稳中有变。

(1)选修部分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2014年安徽理综物理卷试题稳中有变:知识模块赋分有微调,力学必修1、2模块:14、15、19、21(1)、22、24共约40分,占总分数的37%;电学模块选修3-1:17、18、20、21(2)、22、23共约40分,占总分数的37%。必修部分占总分的76%,覆盖了大部分的Ⅱ级知识点。考查选修3-2、选修3-4、选修3-5部分试题:14、16、20、23、24分值大约有30分左右,占总分数的26%,略超过总分值的20%。

(2)计算题变化大、难度有所加强

选择题知识点是4力3电。实验题一力一电,总分值不变。计算题变化较大,计算一考查带电粒子从空中落到电容器中的运动,是力电综合题,难度比前几年要略大。计算二是电磁感应中的力电综合题,本题较难,比压轴题的前两问难,估计本题得分率不高。计算三考查板块模型,是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题,前两问大部分同学可以完成,但受前一题的影响,可能有些同学放弃了本题。总体来看,计算题的难度超过去年。

4、推陈出新。

物理选择题19题把课本上的水平圆盘改成倾斜的圆盘,这一创新非常的好,让学生既熟悉而又陌生,入手容易上手难。计算题23题,电磁感应的力电综合问题,“ ”形状的光滑金属导轨位于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本题陷阱很多,不做细致的电路、受力、运动和功能分析很难做好本题,这个题目是在常规的题目中改成倾斜放置,而又考查回路之外的那部分导体棒的电动势,这正好击中了我们的薄弱点。

5、阅读量加大、科技信息量提高

选择题14、18、20涉及到物理的思维方法、科技信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科技阅读能力,从中提取物理信息,建立模型,从而解决物理问题。这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仅会做题还应会阅读会搜索,有敏锐的物理嗅觉,较强的信息提取能力。

6、图象题考查增多、要求加大

第16题考查波的图象和振动图象的综合应用――会读图;第17题考查根据EP-x图选其它图象――会变图;第21题(2)问考查根据函数选图象――会选图;23题第(2)问考查根据函数画出图象――会画图;第24题(3)运用v-t图象求时间和位移――会用图。这么多的图象问题也可能是巧合非故意为之,物理上常用数学的另一种语言――图象解决物理问题。

二、对试题的几点商榷

1、选择题第14题的文字叙述对后面的解答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只会有干扰,学生不看前面的文字能更快的做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摆设不要也罢。

2、电学实验用半偏法测电压表的内阻超出了大纲要求,考这样的陈题对学生不公,而且这样引导下去,学生不知如何应考复习,会加大复习量、增加复习难度。

3、计算题23题的难度反而超过24题,这样的设置不太合理,影响学生水平的发挥。

4、选修内容超过20%。

5、图象的考查有点过多。

三、对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和对2015届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审题训练,注意细节。加强通式通法的训练,少投机取巧走捷径。对常规题、常见模型要弄懂、吃透,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多总结内化。精讲精练、多思多悟。发挥学生能动性。

2、选修部分内容要加强。一要保证课时的充足,二要深入的学习,不能浅尝辄止,一带而过,有些内容最好能在一轮复习前认真的学习一遍,留到考试说明下来后学习,学生学习起来感到紧张。

3、一轮复习重视基础、全面梳理。二轮复习非常重要,不能全部以做试卷代替,二轮复习要结合考试说明以及针对学生的在模考、各类考试中暴露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总结归纳。

4、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和考题示例。考试说明中“电容器的电容、电量与电压的关系”在2013年由I级要求变为II级要求,但在当年未曾考查此知识点,今年的计算题22题考查来了。今年的考题示例中也暗示了很多内容,与今年的高考题高度吻合,例如电学中的科技信息题,在考题示例中出现多题;推导证明题,在考题示例中列举的是2013年的北京高考题;力学实验平抛运动,在考题示例中列举的是2013年的上海高考题考察平抛运动实验;板块模型问题,在考题示例中出现三道题目,今年压轴题考的就是这样的模型问题。

5、后期,要回归课本,每年的高考题都有部分试题来自课本。例如,选择题19题就是必修2第25页课后习题第3题水平圆盘改为倾斜圆盘;选择题20题来源课本选修3-2第19页。那么如何回归?让学生随便翻书也不一定有多少效果,我是这样做的:花了一周的时间把课本上比较重要的内容、图、例题、习题改编成了一些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这样效果可能会好一些。通过问题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再阅读课本。今年的选择题第20题,在这次回归课本的活动中,正好做了类似的题目,学生高考时至少没有感到陌生。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试卷讲评;问题及对策

试卷讲评主要指的是,在测试之后,根据实际的测试情况,对试卷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进而发现学生在解题方面的漏洞,从而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审题与解题的能力,以及掌握学习技巧的教学活动。可见,科学合理的讲评试卷对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试卷的讲评不当,使得学生的物理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改善传统的讲评模式成为了重要的课题。那么我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浅谈试卷讲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就题论题,缺乏方法指导

对初中物理试卷的讲评,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重要的习题作全方位的讲解,从解题思路到具体的计算,都要有精准的涉及,并且要引导学生对一类特殊的题型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模型。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总是就题论题,把题目作为单独的个体来讨论,缺乏对这一类题目的方法指导,以至于学生很难实现对一类题型的真正掌握。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能够在试卷讲评中能够实现有效整合,对一类体型作针对性的方法指导。比如教师在进行电学计算题的讲解时,教师先从教材内容入手,把教材中设计的欧姆电路、串并联定律作简要的概述,然后引导学生对电路图进行全面的讲解,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电路,适合用哪个定律来解题,最后再让学生熟记公式,直接代入数据来计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做好这类题的模型,在以后的测试中以不变应f变。

二、教师主导,缺乏主动参与

试卷讲评实际上是一个总结反思的过程,而学生作为参与测试的主角,是最具有发言权的,然而在实际讲评中,教师却占有着主导权,学生缺乏主动地参与。这样的讲评模式不能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真正认识到自己在解题中有怎样的漏洞。所以为了提升试卷讲评的有效性,初中物理教师要适当地将主动权教学给学生,让学生来主动分析自己的错误,以避免以后重蹈覆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错题整理,切实分析错题原因,总结正确解题方法,从实际弥补一个漏洞。比如学生在运用“二力平衡”原理解题时,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二力平衡指的是一个物体承受两个大小相同、反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有一类题型则是画出一个物体,上面标示两个方向和大小都相通的力,问学生这样的物体是否处于平衡。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看清题,不假思索地回答处于平衡状态。那么针对这样的错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来反思这种错误,找到错误的原因,到底是因为自己没有掌握好二力平衡的条件,还是在考试中没有认真审题。同时把反思的结果以及正确的思路记录在一旁,这样一来每次复习时就能看见自己曾经的错误,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三、模式固定,缺乏后期巩固

试卷讲评是一个发现错误、解决错误与防止错误再次发生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希望学生在下次测试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要实现这一个目标,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加强后期的巩固,让原本掌握不牢的知识不再成为阻碍自己前进的绊脚石。但是在实际中,教师似乎过于重视讲解的过程,而忽略了后期的巩固训练,使得学生在某些知识点面前总是难以避免地再犯错误。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错题之后,要注重对学生的巩固训练。就以设计电路图的实验题为例,教师往往讲解实验题时都缺乏后期有效的巩固训练,那么现在教师要先从测试中遇到的这道题出发,比如题设中要求元件A与元件B以并联的形式连接,同时使电路符合安全要求,那么教师就可以按照解题的思路,结合题设的要求,逐步地把一个元件作初步的连接,当所有的电线连接好之后再来进行复核,让学生先解决这个题的正确解法。那么为了帮助学生弥补好这个漏洞,教师可以变换题目中的要求,比如现在要求元件A与元件B以串联的形式来连接,让学生尝试自己来解答好这道题,从而再遇到这类题型的时候能够有效地找到突破口,顺利且正确地解出题目。

四、结语

以上是本人的浅薄见解,总而言之,尽管应试教育在当前的教学中饱受争议,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适当地测试对学生发展是有利的,并且有效的试卷讲评能够显著完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审题与解题能力。并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明确要求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与综合能力,而试卷讲评也是实现前期准备、中期强化、后期巩固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切不可放过任何有价值的试卷,要全面分析其中的有效知识,促进学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6篇

1 试卷讲评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1 公布答案型

教师只公布答案,不进行讲评,这种现象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充题的分析讲评时.

1.2 面面俱到型

按照试题编印的顺序,从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采用逐题对答案、纠正错误、就题论题、面面俱到,讲到哪算到哪,缺少计划,针对性缺失.

1.3 重点讲解型

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教师事先进行得分情况分析.得分率高的试题不评讲,得分率低的试题重点评讲.这种课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教师仍然是就题讲题,缺少方法指导,缺少拓展训练,物理思维方法的渗透和训练明显缺失.

2 试卷讲评课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激励性原则

讲评课既要评出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寻找学生答题中的亮点,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适时择机地给学生鼓励,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勇气,同时根据学情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试题进行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2.2 针对性原则

讲评课要有重点和针对性.在试卷讲评前,教师要对试题的答题情况逐一分析,通过分析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最突出、最主要和学生最想知道的问题;要善于从学生答题错误的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是物理概念理解不清、物理规律掌握不好、还是解题方法缺失.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试题进行讲评,才能有效避免课堂上的低效讲评和无效讲评.

2.3 时效性原则

一场考试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批阅试卷,对学生的成绩和答题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讲评试卷,同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

3 高效试卷讲评课应注重方法指导

看故事(曹冲称象):

有一天,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问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都没有想出好的办法.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正想要放弃的时候,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称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吃水线).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沉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吃水线)上为止.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以上任务,并且全部做对了填空题.教师借机表扬且抛出一个问题.“看来我们班同学都像曹冲一样聪明.请思考:曹冲在用石头重量替代大象重量的过程中,除了大象和石头,哪些条件不能变?”学生们很有自信地抢着回答:“船、水、吃水线”.“很好,其实第32题测电阻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是完全一样的.

下面请同学们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重做这道题,看能不能做对?”同学们跳跃欲试.两分钟后通过公布答案,同学互查,发现同学们全部做对.同学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自信的微笑.接着教师又抛出问题:(1)称大象的方法与测电阻的方法相同吗?(2)本题中的未知电阻、电阻箱及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对应于《曹冲称象》中的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到:“测量原理相同,都是等效替代法.未知电阻对应于大象,电阻箱对应于石头,滑动变阻器对应于船和水,电压表的示数对应于吃水线.”同学们说出了教师想要的答案.

第7篇

【关键词】统计 拓展 矫正 激励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159-01

试卷讲评课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批阅试卷后,要准确分析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出试卷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针对错误的根本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讲评,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做好试卷统计,突出重、难点。

试卷讲评课的第一步就是做好试卷统计和分析,主要统计客观题的错误率、错误原因,以及导致主观题失分的原因。教师应做好分析报告,为课堂讲评提供有力的依据。在这环节上要对考试的成绩做总的评价,内容应有试卷的难易程度、学生错误情况的简单分析以及与其他班级的比较情况。

讲评必须把试卷花在讲重难点和疑点上,要具有导向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凡是讲评课有效性不高的,往往是教师不分轻重、面面俱到。若试卷上有许多题目学生错的很少,或者学生经过简单的讨论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逐一讲解,学生会感到无趣和厌烦。突出重点不是只讲重点,因为一节课所涉及的内容很多,教师应根据统计情况,认真备课,讲课时的精力应放在试卷集中存在最突出、最重要和学生最想知道的内容上来,为学生解惑、释疑,引导学生探究。利用统计结果,讲解问题要有普遍性和典型性。一般情况下,错误率大于0.5的题目,老师要认真分析、认真讲评,低于0.5的题目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可作个别指导。讲解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找出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真正原因,认真分析,解疑纠错,防止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了解学生对错题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出学生在答题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这样讲评才会有的放矢、击中要害。

二、注意试题的变式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讲评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一讲解,而要通过题中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式讲解,善于将原题变形,如可以对提问方式和题型进行改变;对习题中知识内容可以扩大使用范围;从一个题目衍生许多新题目;也可以换数据等。这种训练立足基础,不刻意求难,学生感到别开生面,饶有兴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思维就能活跃起来。如在涉及到点电荷问题时,如果题目中是正电荷,就可以提问如果换成负电荷会怎么样呢?经常进行重点的变换自然会使学生获益匪浅,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三、注意分析归类,培养学生整体思想。

教师在讲评课时不能只按照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问题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这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

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通常可分为:对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错误;读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思维定势的负迁移;运算错误等,对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规律,规范解题格式,真正使学生分析一道题,明白一个道理;纠正一道错题,会解一类题。

四、矫正试卷,使学生考前复习更具针对性。

讲评课结束后,要进行矫正补救,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用红笔订正在试卷上,并把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的试题收集在“错题集”中,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说明,给出相应的正确解答。订正后的试卷不能一扔了之,也不能由学生保管,教师应把订正后的试卷收齐,仔细检查,并妥善保管,这样不但可以检查督促学生及时订正试卷,了解学生订正情况,而且每次的试卷还不会遗失,待到复习时,教师再把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重做订正过的题目。这样做使学生的复习有针对性,避免了机械重复,提高了复习效率。

五、讲究激励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催化剂作用。

第8篇

1.人们常说“闻其声知其人”,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什么要素来判断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大小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刚取出的冰棒冒“白气”

C.秋天,晨雾在太阳出来后消失

D.冬天,室外物体上结霜

3.如图所示的有关实验或日常活动,其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4.对于“铁钉、玻璃、铅笔芯、水银、橡胶棒、陶瓷片”这些物品,小华将它们分成两类,如下表所示.小华是根据物质的哪种物理属性分类的?()

A.密度B.磁性C.硬度D.导电性

5.天平、温度计、刻度尺、电压表,是实验的常用基本测量仪器.下图所示的相关操作或运用情景中不正确的是().

6.鱼膘是鱼体内可以胀缩的气囊,是鱼类自我控制沉浮的器官.那么,鱼的沉浮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一个因素发生了改变?().

A.鱼受到的重力B.鱼的质量

C.鱼受到的浮力D.鱼受到的压强

7.瞧,图中那个人背了点东西多费劲!你会建议他作下列哪种改进呢?()

A.腰应当直起来

B.步子迈得小些

C.两手往前移一移

D.将棒往前拉一拉,使物体更靠近人些

8.如果你看过央视体育频道的围棋或象棋讲座会发现,棋子在竖直放置的演示棋盘上可以灵活移动,但不会掉下来.原来,棋盘和棋子都是磁性材料制成的.请根据物理知识思考,棋子不会掉落的原因是().

A.棋子质量很小,重力与棋盘对它的吸引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B.棋子受到棋盘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C.棋盘将棋子紧紧吸附在棋盘上

D.棋子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9.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与电磁感应现象有关的是().

10.教室里装有多盏电灯,每多开一盏灯,教室电路上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是().

A.总电阻增大B.总电流减小

C.总功率增大D.总功率减小

11.如图,将置于桌面上的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是眼睛所观察的物体.当拿一副近视眼镜(凹透镜)给眼睛(凸透镜)“戴”上,结果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即这时眼睛能看清物体;而当拿走近视眼镜(凹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就变得模糊,如果要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那么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12.某同学在学习了家庭电路知识后,练习安装了如图所示的简单家庭模拟电路,甲和乙是两个插座,丙和丁是两盏白炽灯.如果两插座均插入家用电器的插头,且将电路中的开关全部闭合,那么各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是().

A.甲、乙、丙、丁都能正常工作

B.只有乙、丙、丁能正常工作

C.只有丙、丁能正常工作

D.只有丙能正常工作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20、21(1)每空0.5分,其他每空1分,共28分)

13.图(1)所示情景,力的作用效果是

;图(2)所示情景,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图(3)所示是在相同地面上移动相同物体的两个情景,这两个情景所反映的物理道理是.

14.体温计的形状是三棱体,有刻度的部分呈圆弧形,横截面如图所示.这种造型有利于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液柱,因为,这样的玻璃体相当于,水银液柱处在它的焦点

,我们所看到的水银液柱是被放大了的像.

15.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证明,电磁波其实就是“光家族”的一员.就其传播的特点来说,它与光有许多相同之处,请你说出三点:

(1);

(2);

(3).

16.有两种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液体a、b,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若加热过程中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可以看出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用字母表示),这是因为:.

17.如图的电路中,电流表A1的示数为0.9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5A,电阻R2=15Ω.那么通过R2的电流为

A,R2两端的电压为V,R1的阻值为

Ω.

18.底面积为1×10-2m2的容器内装有水,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水和容器共重12N.(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向容器内放入一个小木块(水不溢出),木块浮在水面且排开水的体积是20cm3,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g取10N/kg);(3)放入木块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19.据说有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电池,将它装在手机内,只要上下左右摇晃手机即可产生电能,每摇动一分钟大约可供通话两分钟.如果将手机上下摇动一次,相当于将200g的重物举高10cm,以每秒大约摇动两次计算.那么,每摇动一次可以获得电能约为

J,电功率约为W.

20.读出图中有关测量的结果:(1)木块B的长度为cm;(2)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21.如图所示,是探究水和煤油某一方面物理特性的实验示意图.主要器材是: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金属小杯、温度计、铁架台以及水和煤油.同时点燃酒精灯加热,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1)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看作是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因此,由表中数据看出:加热相同时间,即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但水和煤油不同;或者换一个角度说,如果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不同.由此说明,水和煤油有不同的物理特性,这种特性在物理学中用表示.

(2)关于实验操作:①你认为,强调“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目的是:;②其实,还有一点应该特别强调:.

22.如图所示,是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导体的横截面积以“S”为单位).

(1)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应该选用两根导体(填导体字母代号)进行实验比较.

(2)实验过程中,应调节,保持先后两次实验时表的读数相同,通过比较表的读数,从而比较出电阻的大小.

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48分)

23.(2分)如图,MM′是两种透明介质的分界面.P是物点,P′是P点的像点.图中画出了由P点射向界面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的折射光线.

24.(2分)如图,渔民用杠杆和滑轮的组合机械起吊渔网.请画出杠杆OBA所受动力的力臂L1和阻力的力臂L2.

25.(2分)如图所示是简单的火警自动报警装置所需的电路元件.其中,温控开关在温度升高到某一危险值时自动闭合,而常温时自动断开.要求:当发生火灾时红灯亮、电铃响,发出报警信号;正常情况下绿灯亮.请按上述要求,将图中元件连成一个火警报警器电路(a、b、c为三个接线柱).

26.(6分)某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

(1)对该同学的实验记录进行计算,会发现他的实验结果是违背物理规律的,其表现是:.

(2)结合图(乙),你会发现导致实验结果违背物理规律的原因是:.

(3)在纠正错误后,可算得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7.(8分)如图(甲)是“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图,部分实验器材如图(乙)所示.

(1)根据探究目的,除了图(乙)已提供的器材外,还需要增加的器材是:.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元件连成实验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3)下表是小华记录的几组实验数据:

①按照表格中1~4的实验顺序,小华在操作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步地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目的是;

②表中空格应填写的数据是;

③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28.(6分)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的简易直流电动机模型.

(1)线圈用漆包线绕制,两个端头留出适当的长度并拉直作为转轴,并“用小刀刮去转轴一端的全部漆皮,另一端只刮去半周漆皮”,然后放到支架上.加引号的这一简单做法,解决了直流电动机的一项什么关键技术?

.

(2)如果整个装置的各元件符合技术要求,电路连接也没有问题,但闭合开关后线圈却不转动.这时,你将会做哪些尝试?(说出两点即可)

①;

②.

29.(5分)学习了热现象的知识后,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管道煤气热值的实验.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取500g水放入小锅中,用温度计测得水的初始温度为20℃,读得煤气表这时的示数为12.560m3.然后打开煤气灶给水加热,当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到80℃时,观察到煤气表的示数为12.563m3.[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1m3某种气体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气体燃料的热值]

(1)求实验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Q.

(2)该同学用水吸收的热量Q和煤气表的读数差V(即所用煤气的体积)这两个条件,根据q=■计算出了煤气的热值.你认为这个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30.(8分)太阳能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能源之一,太阳能汽车的电动机是以太阳能电池为电源的.如图是一辆太阳能实验车的图片,其太阳能电池接受板的有效面积为S=8m2,太阳照射到电池板每平方米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P0=1kW,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压为U=120V,可以为电动机提供I=10A的工作电流,试求:

(1)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多大?

(2)如果这辆车的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75%,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为150N,则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大?

31.(9分)如图甲,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量的简易装置原理图.这种设计,实际上就是简单“传感技术”的应用,其中的油量表其实是由一只电流表改装的.

(1)结合原理图说明,当油量改变时,油量表的读数为什么会相应改变:

.

(2)电路中的电阻R′起什么作用:

第9篇

目前的试卷讲评课几乎是老师讲,学生无心听,没有什么效果。考试试卷的错题很有代表性,如何利用好“错题”这种宝贵资源?并能从纠正错题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本人尝试在试卷讲评课中应用“变式训练”,希望好的变式训练能让学生在阶段性测试中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以改变目前试卷讲评课的低效状态。因此,物理试卷讲评课如何高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是一个值得尝试与探讨的问题。

二、概念界定

变式训练指从解法,出题等方面进行改变,有目的地改变习题的解法及题目的内容、形式、条件等,引导学生从变式习题中发现“不变”的规律,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的一种训练方式。

三、对考试试卷的错题进行“变式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试卷讲评课上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错题的错因进行分析,然后学生选择恰当的习题进行变式训练,让学生在新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去体验,感悟知识的内涵,课后把学生的变式题展示出来,让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激励。

经总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错题变式训练。

(一)解法变式

解法变式包括“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

1.“一题多解”是指先找出习题中条件和结论的必然联系,同一道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做题的探索性、创造性、灵活性、求异性。

例如:一个体积为0.5dm3的铁球,其质量是1.58kg,问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kg/m3)

方法一:已知铁球的质量和密度,可以计算出1.58kg铁的体积V,根据V与V是否相等得出结论。

方法二:已知铁球的体积和铁的密度,则可以假设该球为实心的球,计算出其质量m,根据m是否等于铁球的质量得出结论。

方法三:已知铁球的体积和质量,则可以假设该球为实心的球,计算出其密度ρ,由ρ是否等于铁的密度得出结论。

2.“多题一解”是指多个表面不同但实质相同的题目归成一类,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用一个规律解答。这种训练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1、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以36km/h和15m/s的速度同时从a地开往b地,乙到达b地后5min甲到达b地,问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分析:命题中的时间“5min”,既不是甲车从a地达到b地所用的时间,也不是乙车从a地达到b地所用的时间,而是甲、乙两车从a地达到b地所用的时间差。

设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s,甲车从a地达到b地所用的时间为t1,乙车从a地达到b地所用的时间为t2。已知:v1=36km/h=10m/s,v2=15m/s,t=5min=300s。求:s=?解:根据题意得t1-t2=t,s/v1-s/v2=t,s/10m/s-s/15m/s=300s,s=9000m。

答: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9000m。

3.某人看到放炮处石头飞起之后5s钟才听到炮声,问此人离放炮处的距离是多少?(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分析:命题中的时间“5s”,既不是光在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也不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而是声音和光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差。

设人离放炮处的距离为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为t1,光在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为t2。已知:v1=340m/s,v2=3×108m/s,t=5s。求:s=?

解:根据题意得t1-t2=t,s/v1-s/v2=t,s/340m/s-s/3×108m/s=5s,s≈1700m

答:铁轨的长度是1700m。

通过例1、例2让同学们知道,它们虽然是不同的题目,但命题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已知两个速度v1、v2及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差t,这种时间差的问题都可以用如下格式来进行解答。

(二)题目变式

题目变式可以把题干的已知条件、关键词、图形、问题等进行变化,让学生知道出题者的意愿,对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从而掌握其本质特征。

例如:例?}:小冬在进行实验时不慎将钢尺掉入水中煮了一段时间,取出后立即垫上毛巾去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他测得的长度比课本的真实长度( )。

A.稍大 B.不变 C.稍小 D.以上答案都有可能

解析:由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可知,钢尺在热水中受热膨胀,其刻度线间隔变大,此时用这把刻度尺测长度,测量结果必然小于真实长度。答案:C

变式一:一个皮尺,小丽在测量课桌长度时,用力拉伸后进行了测量,则小丽的测量结果与课桌的真是长度相比(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解析:皮尺在用力拉伸后,刻度间的距离变大,结果比真实长度偏小。答案:B

变式二:一个钢卷尺在20℃时,测量一块铜块的长度为5cm,若用它在高温环境下(60℃)测量同一铜块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 )。

A.大于5cm B.小于5cm C.等于5cm D.无法确定

解析:刻度尺的精确程度与外界环境、时间、温度、外力等因素有关,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测量结果也会变化;而不同的物体在同等条件下的热胀冷缩的程度也不相同,铜的热胀程度大于钢的热胀程度。答案:B

变式三:小明同学用同一钢卷尺在早晨起床后测量一次身高,记录结果为h1,晚上临睡觉前又测了一次身高为h2,则( )。

A.h1=h2 B.h1>h2 C.h1

解析:白天由于人们多采取站立姿势,自身的重量使得骨骼间缝隙变小,因此,在临睡觉前的身高要低于起床后的身高,即h1>h2。答案:B。

(三)对比变式

对比变式就是对相反、相近或是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对比的题目,在对比变式训练中掌握物理概念或公式的内涵和外延,区别易混淆概念的本质特征,提高解题能力。例如:一个重50N、底面积为5cm2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求箱子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都能根据公式进行较完整的解答,解题也过程相当清楚,但如果就此结束解题,则该题的训练价值难以体现。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了以下讨论:

能否将此题变为求F、s的题?

能否改变题目中F、s的内容?

能否使题目中F、s的条件间接些?

能否在题目中增加对象?

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题目进行改造,得到以下变形题:

变式1.一个底面积为5cm2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10Pa,求箱子对地面的压力。

变式2.一个重50N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10Pa帕,求箱子的底面积。

变式3.用20N的竖直向下力压放在水平地面上重50牛、底面积为5cm2的箱子,求箱子对地面的压强。

变式4.用20N的水平方向力将重50N、底面积为5cm2的箱子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墙壁受到的压强是多少?

变式5.一个重50N、底面积为5cm2的箱子放在面积为2cm2的木的箱子放在重100N、面积为的木板上,求箱子对木板的压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

通过以上变换,可以对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反映出的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模糊认识加以纠正;对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出现的疏忽、遗漏加以强调;对题中的隐含或多余的条件加以挖掘或否定;对所得结果进行再探索。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解题的正确性,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

四、实践与思考

第10篇

考试了,我在百度搜出千百条祝福语,在搜狗找到无数句吉祥话,但我觉得都太俗。我只想真诚地对你说:得心应手考试顺利,十年努力今日成功!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2020高一物理期末试卷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选题(3分×10=30分)

1.力学中,选定下列哪组物理量为基本物理量

A.力、长度、质量B.位移、质量、时间

C.长度、力、时间D.长度、质量、时间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3.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

B.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C.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D.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有一定限度。

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B.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

C.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它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它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

5.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水平拉力,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速度

C.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

D.由与物体未来得及运动,所以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6.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受到F1=10N,F2=20N的水平向右力的作用,但都保持静止,则A物体受到的擦力Fμ1和地面对B的摩擦力Fμ2大小、方向分别为

A.Fμ1=10N向左,Fμ2=20N向左;

B.Fμ1=10N向左,Fμ2=30N向左

C.Fμ1=10N向左,Fμ2=10N向左;

D.Fμ1=10N向右,Fμ2=30N向左

7.平面内作用于同一点的四个力若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有F1=5N,方向沿x轴的正向;F2=6N,沿y轴正向;F3=4N,沿x轴负向;F4=8N,沿y轴负向,以上四个力的合力方向指向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8.物体受到下列几组共点力的作用,其中一定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是

A.1N,3N,5NB.2N,4N,6N

C.3N,4N,5ND.4N,6N,8N

9.如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θ的斜面,以速度v匀速下滑.在箱子的中央有一只质量为m的苹果,它受到周围苹果对它作用力的方向

A.沿斜面向上

B.沿斜面向下

C.竖直向上

D.垂直斜面向上

10.如图所示,OP是轻弹簧,OQ是水平轻绳,小球在弹

簧和绳子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剪断水平绳OQ

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方向为下列图中实线箭头所

示的哪一个

二.不定项选择(4分×6=24分)

11.如图所示,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

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减小

B.N1先增大后减小

C.N2始终减小

D.N2先减小后增大

12.如图所示,一个小球用轻弹簧栓住,弹簧上端栓在天花板上且处于

竖直方向,小球底部和地面接触,则小球可能受到的力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13.某同学找了—个用过的易拉罐,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了一个洞。

用手指按住洞,在里面装上水,然后将易拉罐向上抛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空气阻力不计)

A.抛出后易拉罐在上升、下降过程中,洞中射出水的速度都不变

B.抛出后易拉罐在上升、下降过程中,水不再从洞中射出

C.抛出后易拉罐在上升过程中,洞中射出水的速度越来越慢

D.抛出后易拉罐在上升、下降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叫做完全失重

14.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不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F

15.图中a、b、c为三个物块,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光滑

定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平衡状态

A.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

B.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

C.有可能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

D.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不伸不缩状态

16.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运行,质量m=2.0kg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

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运动B.0~4s内物块做匀变速运动

C.传送带的速率为2m/sD.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

17.(4分)

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方木块、白纸、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橡皮条一根、铅笔一支,还需要________.在做上述实验中,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结两个细绳套,通过细绳套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记下:O点位置,相应弹簧秤读数,再记下细绳所示的方向;然后用一个弹簧秤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________,再记下细绳所示的方向和弹簧秤读数

18.(6分)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某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打点计时器

的打点频率为50Hz。

(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所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m/s2。

(2)某同学在另一次实验中,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

如图所示,则

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②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四、计算题(共36分)

19.(6分)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是m的球体,放在一光滑的斜面上,被一竖直的挡板挡住,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体的倾角为α,且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求:⑴斜面对球体的支持力的大小

⑵挡扳对球体的支持力的大小

20.(6分)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10kg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的大小为10N,现将F1在水平面内旋转后,物体立即开始运动,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运动后前4s内的位移。

21.(7分)

质量为0.2㎏的物体,以24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由于空气阻力,经过2s到达点,设空气阻力恒定,取g=10m/s2。求:

⑴物体上升的高度

⑵由点落回抛出点所用的时间

22.(7分)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A、B两个物体通过一根拉直的轻绳相连,如图所示。轻绳长L=1m,承受的拉力为8N,A的质量m1=2kg,B的质量m2=8kg,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一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作用在B上,使A、B向右运动,当F增大到某一值时,轻绳刚好被拉断(g取10m/s2)。求:绳刚被拉断时F的大小。

23.(10分)

一位同学的家住在一座25层的高楼内,他每天乘电梯上楼,随着所学物理知识的增多,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能否用所学物理知识较为准确地测出这座楼的高度呢?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他进行了多次实验测量,步骤如下:

经过多次仔细观察和反复测量,他发现电梯启动后的运动速度符合如图所示的规律,他就根据这一特点在电梯内用台秤、重物和停表测量这座楼房的高度.他将台秤放在电梯内,将重物放在台秤的托盘上,电梯从第一层开始启动,经过不间断的运行,最后停在层.在整个过程中,他记录了台秤中不同时间段内的示数,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但由于0~3.0s段的时间太短,他没有来得及将台秤的示数记录下来,假设在每个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都是稳定的,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电梯在0~3.0s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应该是多少?

第11篇

这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参考的文章,是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判断下列哪一个过程是属于物态变化过程 ( )A、将铁块加热至100℃B、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C、把大冰块锤成小冰块D、冰雪熔化2、衬衣领口上标有38或41等数字,它表示衣领的周长,其单位是 ( )A、m B、dm C、cm D、mm3、质量是3.5×107mg的物体可能是 ( )A、 一瓶罐头B、 一个小学生C、 一头牛D、 一包方便面4、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如右图所示,该图象可以反映( )A.蜡的熔化过程 B.蜡的凝固过程c.海波的熔化过程 D.海波的凝固过程5、纳米技术在研制电学材料、光学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是下列哪个物理量的计量单位? ( )A、长度 B、体积 C、密度 D、质量6、当把一支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先使温度计和水接触,后使温度计和冰块接触,那么温度计内水银升高的情况是 ( )A、接触水时升的高 B、接触冰时升的高C、两者一样高 D、无法判断7、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A、用线将温度计栓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温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8、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B、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汽化现象C、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D、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9、你所在的考场里空气的质量大约是 (已知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 ( )A.几十克 B.几千克 C.几百千克 D.几十毫克10、根据密度公式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 B、铜的密度跟其体积成反比C、铜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D、铜的密度是一定的,不随其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改变11、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刻度值和最小刻度值,要一次较准确量出100 g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则选用的量筒应该是 ( ) A、500ml 10ml B、 100ml 2ml C、250ml 5ml D、50ml 2ml12、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D.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这水滴是熔化形成的 ?二、 填空题(23、24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1分)13、医院中常用的温度计称为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到_________。它的最小刻度通常是_________。它在构造上有一设计精巧的缩口,因此,它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温度,但使用前应先_________________。14、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kg/m3,其单位读作_____________。它表示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一杯质量200g的水喝掉一半,杯中剩余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 g/cm3。15、制造飞机不用钢铁,而用铝合金,是因为铝合金的__________比钢铁__________。16、热天扇扇子,__________(填“能”、“不能”)降低空气的温度。17、物质从 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在 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18、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a的质量81g,体积30 cm3,b的质量是50g,体积25 cm3。如果其中有一个球是实心的,那么,这个实心球应该是__________(选填“a”或“b”),这种金属的密度是__________ kg/m3。19、如图,将少量的碘晶体放在烧杯中,上口放一个灌有冷水的烧瓶,在烧杯下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这时烧杯中可看到有紫色的气体生成,这是碘的__________现象;停止加热后把烧杯拿下来,可看见瓶底外壁有碘的晶体生成,这是碘的__________现象。20、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2500卡路里热量、83g脂肪。60g蛋白质、25g纤维素,以及各种各样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可以从糖中获取热量,从植物油中获取脂肪,从蛋白质粉末中得到蛋白质,从麸皮中获得纤维素,则一年大约需要137kg糖、30kg的植物油、21.5kg的蛋白质、9kg的纤维素。我们假设这些食物中已经含有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那么,假设长大的你要到火星上旅游两年,则一共需要带___________kg的食物。21、去年冬季,福鼎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____(高/低)。22、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合金,是不同种的金属在熔化状态下熔合后得到的。下表列出的几种金属中,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_________。金属 铁 铜 银 金 钨熔点/℃ 1535 1083 962 1064 3410沸点/℃ 2750 2595 2212 2707 562723、一个最多能装1kg水的瓶子,用它装硫酸最多能装________kg,它能装下1kg的煤油吗?答:___________(填“能”、 “不能”)(已知硫酸的密度是1.8×103 kg/m3,煤油的密度为0.8×103 kg/m3)。24、小明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中, ___________物质的密度较大;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物质___________质量较大。三、 阅读简答题:(共7分)25、(2分)粘木料用的胶是在100℃左右的温度熬化的,温度再高就会熬焦,失去黏性,所以熬胶要用图中所示的两层锅,两层锅之间装着水,这样就不会把胶熬焦了。这是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阅读与思考:刚出锅的鸡蛋为什么不烫手刚从开水里取出的熟鸡蛋,你用手去拿,为什么不觉得很烫手?过一会儿才觉得很烫手?这是因为,刚从开水里拿出来的鸡蛋表面还沾着水,水分的蒸发使蛋壳温度降低,因此手并不感到很烫。不过,这只是很短的一会儿,鸡蛋表明的水分蒸发以后,鸡蛋就会烫手了。蒸发是降低温度的好办法,当室温比人体的温度高的时候,人体向外散热主要是依靠蒸发的办法,人体每小时可以分泌一升以上的汗液,带走的热量大约是580千卡。也就是说可以使58kg的水温度下降10℃,所以一个人即使在面包炉里,只要不被直接烫伤也是能待一个短时间的。人体对周围温度的感受和空气的湿度关系很大。冬天虽然屋子里的温度在25℃,脱了衣服仍然感到很冷,而同样的温度如果在夏天的话,会感觉热。这是由于冬天屋子里的空气十分干燥,身上的汗水蒸发得快,而夏天空气潮湿,蒸发过程缓慢,所以不觉得冷。根据短文回答下面问题:(1) 请你列举生活中蒸发吸热降低温度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 同样的温度,在冬天人会感觉冷,而在夏天却感觉热,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7、福鼎的七、八月份属高温天气,又正值农村冬季蔬菜栽种季节,当菜苗栽上后,很容易因蒸发过快而失水干枯,不易成活,农民常用一些树叶、树枝遮盖在新栽菜苗上并洒上水,使菜苗不致干枯,请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说明这种做法的道理(说出两条即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四、 实验探究题:(共28分)28、如下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29、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 _同学读数正确,因为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同凹形液面的底 。30、如右图是王兵同学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1)图中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2)他在观察水沸腾实验时,观察发现其中出现的四种现象。下列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丙乙甲丁

(3)水沸腾时看到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在“白气”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_后液化;(4)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的操作建议:________________。 31、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有下列几个步骤:①调节横梁平衡②调节天平底板水平③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处④称量物体加减砝码⑤把砝码放会砝码盒⑥记录称量结果(1)下面给出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 ) (2分)A、②③①④⑥⑤ B、③①②④⑤⑥C、③②①④⑥⑤ D、②③①⑥④⑤(2)小萍使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来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指针偏右,这时她应( )(2分)A、在盘中加砝码 B、在盘中减砝码C、向右移游码 D、向左调平衡螺母32、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温度/℃ 98 91 85 82 79 79 79 79 75 71 67 64 61(1)该物质________晶体(选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第10min该物质的状态是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3)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其中在8min-14min是________热过程(选填“吸”或“放”)。33、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冰的体积变大还是变小在物理小组活动的时候,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如何变化?”小刚立即做出了回答:“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结冰时体积当然是变小的。”但小红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如果体积变小的话,那么冰的密度会变大,冰将会沉入水中。但事实上冰会浮在水面上,所以体积应该变大。” 到底谁对谁错呢?小刚提出了通过实验取解决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在小药瓶中装满水,放到冰箱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冰面是下降了还是升高了,不就行了吗?”大家都赞同这个方法,于是他么立即动手实验,他们在小容器中装满水后放入冰箱让它结冰,结果发现冰面是向上凸起的。再请回答下列问题:(1) 从小明他们的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这个实验经历了: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归纳结论;D、进行实验;E、提出问题。小明他们采取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字母)。(2分)(3) 在水结冰的过程中,质量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4、玲玲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她的步骤补充完整。(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3)如图乙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2分)(5)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2分)五、 计算题:(第35题4分,第36题6分,共10分)35、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升”字样,已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36、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共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条件试求:(1)量杯的质量; (2)该液体的密度。

第12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左图所示,右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6.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音调一定不同 B.响度一定不同C.音色一定不同 D.音调、音 色和响度都不同7 .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 音调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调及响度8.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9.如下图所示,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10.春天河里的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变成水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1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2.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14. 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 4∶9 B. 9∶4 C. 1∶1 D. 2∶3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5.单位换算:12nm= m 2h15min = s 108km/h= m/s16. 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天宫一号”30米 停泊点,开始以0.2m/s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从30m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 s。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 的。17. 一列长200 m的列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整列火车通过1.9km的某一大桥所用时间是 s。若整列火车通过大桥所用时间是150s,那么这列火车的速度是 。18. 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 振动产生的,并通过 传播到学生的耳朵。“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19.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们把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20. 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 ;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21.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说出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 ;工人戴防噪声的耳罩: ;工厂里的靠近学校的路段禁止鸣喇 叭: 。22 . 科学工作者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2s,收到回波信号,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米(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这种方法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23.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在①冰、②石蜡、③松香、④铁、⑤海波、⑥沥青这些物中,属于晶体的有 。(填序号)它们的根本区别是 。24. 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石油液化气是通过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装入钢瓶中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水雾而变模糊,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5. 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_______ ____(液化/汽化)现象,并 _ 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26. 如图所示,是 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信息二: ;信息三: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2分)27.(4分)(1)物体的宽度是 cm;(2)停表的读数是 min s;(3)体温计的读数是 ; (4)温度计的示数是 。28.(2分)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请你至少写出两条信息: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空气(15℃) 340 空气(25℃) 346软木 500煤油(25℃) 1324蒸馏水(25℃) 1497 海水(25℃) 1531铜(棒) 3750大理石 3810铝(棒) 5000铁(棒) 5200(1) ;(2) 。29.(3分)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 的振动引起的。(2)吹 (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 最快,所以发声的音调。 30.(7分)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3) 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1.(8分)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 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2) 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态;在DE段,锡处于 态。 (3)锡 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 态。32.( 8分)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 。(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5)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中的 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2分。要求写出所依据的物理公式和必要的计算过程)33.(6分)小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段路时,小华发现一标示牌,如图。(1)若小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了30min,则车 的速度为多少km/h?(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示牌到熊家塚最快需要几分钟?

34.(6分)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车停止。求:(1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物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B D A D B A C D B A C D B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5. 1.2×10-8 8100 3016. 150 静止17. 105 14m/s18. 声带 空气 音色19. 分贝(或dB) 大于20000Hz20. 能量 信息21. 阻断噪声的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防止噪声产生22. 3062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23. ①④⑤ 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24. 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25. 汽化 吸热26. 他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骑车者运动的速度比步行者大(其他答案若合理都给分)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2分)27. (1)1.40 (2)1 39.8 (3)37.8℃ (4)-12℃28.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或固体、液体中的声速比气体大等)29. 空气 G 频率30. (1) (2)刻度尺 停表 (3)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4)0.18 0.225 (5)变速31. (1)230℃ 230℃ (2)固液共存 液 (3)4 吸 不变 (4)固液共存32. (1)热胀冷缩 (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 (3)水过多(或水的初温太低) (4)略 (5)a 吸 不变 99℃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2分,要求写出所依据的物理公式和必要的计算过程)33. (1)t=30min=0.5h………………………….………1分 …………………………………………1分 ……………………………1分(2) ………………………………………………1分 ………………………………..………1分 ………………………………1分34.(1)s1=v1t1………………………………………..………1分=25m/s×0.5s=12.5m………………………………1分 s=s1+s2=12.5m+60m=72.5m…………………………1分 (2)t=t1+t2=0.5s+4.5s=5s………………………………1分 平均速度: ………………………………………1分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