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共实验

公共实验

时间:2022-06-19 03:33: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共实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共实验

第1篇

关键词:管理模式;公共实验平台;高校

1引言

2002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强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引进了很多先进实验设备,然而我国在管理高校的公共实验平台的模式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就管理模式而言,相对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为了缩短落后距离,跟上时代步伐,加强我国的科学实验建设,必须对当下的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而该类平台的管理宗旨是实验设备的开放共享和管理,主要针对该平台的维护和运营经费、人才以及实验的管理。通过共享资源培养科技型人才,以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该类平台的管理模式必须进一步优化。

2实验仪器的开放共享和该类平台的设备管理

2.1该类平台设备的管理

在该类平台的管理中,实验仪器的管理是主要部分之一,各大高校对此也十分重视。然而,各大高校在对实验仪器的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如管理的模式过于单一、规章制度并不完善、信息更新不及时等等。出现这些缺陷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对于公共实验平台的管理模式不完善,具体的责任并没有得到落实,因此必须对管理模式进行改善。比如:设备的保养、设备的赔偿制度、设备报废的处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的完善,并且落实好该制度的责任实施[1]。

2.2开放共享的管理

由于各项相关需求的增加使得各大高校中的实验仪器数量快速的增加,一些实验仪器被放置不用成为了疑难问题。因此,必须要对高校的实验仪器进行开放共享的处理,而在开放共享的过程中,如何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当下重要的问题。过去的高校实验平台的管理制度中,责任人并不明确,要改善这方面的缺陷,我们可以利用现达的网络技术来解决该问题,通过在网络上建立实验仪器管理平台,做好相关的仪器信息记录,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也使得实验仪器得到相应的管理。

2.3运营经费的管理

该类平台需要大量的运营经费,用于仪器的购买、设备的维护、平台的运行等。目前为止,我国各大高校的仪器设备都存在大量闲置、仪器的实用率很低、仪器的维修经费不足等现象。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经费管理体制,以确保高校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各大高校应该设有专门的实验仪器管理部门,以便于对仪器统一管理和购买。并且设立专门的经费管理机构,以确保仪器的维修、维护和购买得以正常进行。

3该类平台的人才管理方式

由于该类平台的管理实质上是对实验设备需要维修、保养和相应的放置场地,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的管理。该类平台的专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工作水平和素质,以确保该平台的顺利运行。专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该平台的质量高低[2]。

3.1充实实验平台的专业人员

在对于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的管理中,人才的储备尤为重要,由于各大高校的学生人数飞速增长,使得实验仪器也相应的增加,但是专业的实验管理人员却严重缺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科技的发展导致我国科研实验室增多,大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流向了该类科研平台,造成高校的专业类人才数量不足,很多都还是在校的研究生,而对实验仪器实用技术的掌握需要很长的时间,非专业的人员对于仪器的维护和维修方面的能力都相应的缺乏,导致实验仪器的闲置尤为严重。所以,我国高校应该增强多实验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以充实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确保高校科研的进行顺利。

3.2专业人员队伍待遇的提高

很多实验技术专业人员由于待遇不高的原因,导致该方面的人才选择另谋出路,使得实验室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而重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结果得不偿失。为此,我国高校应该提高实验室专业人员的待遇,以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立为核心,提高整个实验平台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必须要建立合适的待遇制度,根据对实验管理技术人员的考评和综合表现,来提供相应的经济待遇,以留住人才,建立一支专业的实验管理队伍。

3.3实验管理专业人员的再培养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导致很多实验仪器的功能日益变化,这就需要实验管理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相应的改变。对此,高校可以提供相应的经费和条件以培养实验管理技术人员,提高实验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更有效地管理好高校公共实验平台。比如一些定期的技术培训、仪器的调试培训等专业水平的培训,必须使专业的技术人员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和管理原理,在仪器的使用、工作原理以及安装和性能等方面做到全面而熟练地掌握。定期的参加培训班和学术讨论会议,组织人员去先进的地方做参观学习,有计划地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提高高校实验管理的整体水平[3]。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高校资源的整合、高校实验室的整合,来建设和管理高校公共实验平台,使实验的成本得到降低,资源配置得以优化。而该平台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模式,在对该类平台的管理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搭建专业技术过硬的实验管理队伍,科学使用和维护的仪器信息记录系统,才能有效地推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罗媛媛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邹家柱,陈南岳.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

第2篇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为促进全面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业,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这一块的工作内容不断增加,且在形式上和任务上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卫生制度,也就是疾控机构实验室。疾控机构实验室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现今的卫生防病起到了保障工作。而疾控机构主要是对现今的卫生监督执法、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卫生质量的评价以及工作上的人员安排、技术管理、设备监控等多项服务作为一个技术支撑,这也是作为实验室的内部管理以及实验室对病原的检测水平的基础。下文将深入的阐述疾控机构中人员的素质、技能考核培养,实验室中的设备安装与使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1 疾控机构的人员管理

疾控卫生实验室主要是由人员、设备、材料以及技术构成的。在实验室中,人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人员的工作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及对人员技术的要求,都是不可或缺的。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不像设备和材料那样死板,他们是整个实验室中最为耀眼的风景,灵活而充满活力,也是对实验室中的数据和结论最为可靠的保障。因此,对于实验室中人员的管理尤为重要,下文将对实验室中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与业务技能的考核两点进行探讨。

1.1 实验室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在实验室中,要想得出最为正确的信息资料,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疾控机构是我国为预防传染病和其他一些慢性疾病所特别建立的机构,实验室人员所交纳的每一份材料,都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本文由收集整理实验室人员对待工作的职业道德就变得尤为重要。在为疾控机构实验室进行筛选人员时,首先应当考虑的就是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实验室人员只有在职业道德素质上过关,才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认真负责。疾控机构也应当时常对实验室当中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维护实验室声誉的思维想法,彻底遵守实验室的规章条例与疾控机构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实验室工作中对任何事都抱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抵制任何外界的诱惑[1]。

1.2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养与考核

疾控机构实验室人员毋庸置疑是需要充实的知识技能,因为实验室人员出示的每一份报告,每一份数据,都是需要经过严格审核的,因此疾控机构应当对实验室当中的每一位人员进行严格的业务技能的培养,实验室人员除了在进入实验室时要有丰厚的知识技能作为铺垫,但在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新的理论与技术的培养,时时刻刻关注医学界最新的科技知识动态,对实验室人员掌握的理论技术知识不断的进行更新,使实验室人员的业务知识能力水平一直保持在时代最前端。

医疗科技与其他行业相同,不仅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还需要强硬的业务技术理论知识,因此,疾控机构除了常常要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技能的培训,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进行定期的考核,借考核的名义让工作人员了解自身的不足,并不断的提升自我的实力。

2 疾控机构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的管理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疾控机构实验室除了需要对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培养,还需要对疾控机构的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因为仪器也是提高检测效率与水平的重要条件。

2.1 实验室设备的购置

实验室中的仪器也不是随意购买的,除了需要根据实验室中所进行实验的设备进行购买外,还需根据实验室实际需要以及经费预算等情况合理的制定申购计划。实验室中一般大型的仪器设备进行购置时,是需要由疾控机构实验室的领导进行批准后才能够进行购买,并不是实验室中人员需要,就能够进行购买的。且疾控机构实验室购买设备时,需要进行询价和比价,并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2]。

2.2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装

当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购置后,应当立即抓紧时间进行验收、组装以及调试,以便在进行调试和安装时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处理或是换货。这是指一般的小型仪器,一般的大型仪器,实验室人员最好不要自己动手安装,以免造成损害。在大型仪器送来实验室时,应当由专门的管理部门或是由供应商的技术人员进行安装和调试。在设备运达后,应当对企业设备以及其他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进行保存,并建立相关的资料档案,以便实验室人员对仪器在日后进行自我的维修或是日常的保养。

第3篇

(一)缺乏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的专用空间。高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物理空间往往分为两类,在具有MPA专业学位点的二级学院公共管理案例本科教学基本设于MPA中心;在没有MPA专业学位点的学校有两种情况:一是将公共管理案例实验课改为课堂讲授的理论课这样就没有真正的实验室成者在借用计算机中心的电子设备勉强完成实验课程。由于我国MPA专业学位点是为了适应专业硕士而进行功能设计的因此,它的功能不能完全对应现有的本科学生而对于国内的几百所没有专用实验室的公共管理专业而言其案例实验课往往只能沦为形式。

(二)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落后缺乏专业管理与服务人才。现有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明显落后基本延续工科实验室管理方式,缺乏制度设计,对实验室的人、财、物缺乏长远规划责任、权力、利益关系安排失当,容易挫伤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缺乏专业的管理与服务人才也是制约实验室发展的瓶颈。专业管理人才是指对实验室进行硬件维护维修、软件升级与制定操作手册、配合授课老师指导学生开展案例实验、对实验室内部进行保洁的专职工作人员篙理人才的缺乏易导致实验室硬件运行不畅;服务人才主要是专业的案例编写人员或案例研究员(casewrti-er)s月及务人才的缺乏导致实验室缺乏自主产权的案例与案例库易导致软件更新能力受限。

(三)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长远规划不足。实验室长远规划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有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基本上是一次采购、持续消耗,缺乏更新理念,容易导致电子设备等加速老化及快速折旧;二是实验室软件采购不能适时更新往往为了节约经费而导致学生利用过时案例,无法达到更新知识与提升学生创造性思考能力的目标;三是从学校到二级学院往往没有意识到案例研究员的重要性,缺乏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政策;四是现有高校教学实验管理体制处于教学科研管理的末端导致相应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训与再培训机制长期处于缺位状态,老化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四)实验室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缺乏双向交流。实验室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缺乏双向交流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面临的又一困境。一方面,学校分配一个实验员编制给二级学院下辖的实验室实验员既要分担硬件维护维修的任务、兼顾软件的调试任务、录课与剪辑任务还要负责消防安全与保洁任务,往往工作重点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另一方面教学科研人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利用实验室作为教学场地这样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两者既无双向交流的任务,更缺乏双向交流的激励机制。

二、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一)重视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的软硬件升级换代与性能匹配。一是实验室硬件采购与更新要适合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科培养方向,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可以采取全方位采购战略即对软硬件采取一揽子采购战略,便于此类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在多领域的实践化培养目标的达成。二是软件要及时更新换代软件更新的速度与软件采购的质量是提升案例实验教学的核心它标志着一个时期以来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三是硬件与软件要实现谐和、共进式的采购与匹配战略,既要避免软件更新过快而计算机等硬件更新速度无法跟进池要避免硬件投资过多而软件升级停滞导致的“空机”现象。

(二)设置案例研究员职位,重视公共管理数据库组建与更新。一是必须设计专业的案例研究员岗位,聘请或内部培养具有制作公共管理案例能力与技巧的案例研究员。二是尽量做到组建自己的公共管理案例数据库(erposotiyr),可以效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做法,案例数据库按照“研究地域”与“研究领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以国内公共管理为研究对象可以按照东、中、西部作为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按照“研究领域”分类灰可以划分为决策科学、经济发展政策、教育科技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学科进行分类。三是数据库必须做好充实基础与定期进行更新工作既要保证外购案例质量,更要做好内部的案例编写与审查工作;按年度淘汰过时案例。

(三)重视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配备。当前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教辅”人员,与教学人员相比其行政编制与物质待遇不受重视,同时,自身的管理技能培训与敬业精神严重不足。因此从建立健全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出发必须完善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一是从工科背景的毕业生中招录管理人员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维护保养更需要懂得专业同时又掌握一定电子设备维护技能的“一专多能”的人才中选拔任用。二是必须在政策层面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重新认定,提高其在单位内部的地位,并且逐步改善其物质待遇,改进实验员的职称评聘标准。三是强调实验员的管理职能与操作技能,同时沫曾加实验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性。

(四)转变管理观念浏新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一是变管制型、管理型的管理观念为服务型的管理观念。将以往对实验室采取二级或三级管理的方式,转为系或教研室按照学科或研究方向直接管理实验室,并下放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聘用权、简化设备采购流程等,这样可以有效改善官僚体制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管制型观念,真正落实以学生学习实践文本、以专业教学科研为重的服务型理念。二是可以试行教学人员兼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方式在不需转变教师编制的同时,便于教师熟悉实验室的各项设施设备做好备课和案例准备工作。三是鼓励实验室创新研究方法与管理方法,实验室本身应向新的“学术增长点”方向发展。四是实验室建设应具有开放性,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有识之士献策献力形成一个“问题研究基地”。

第4篇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Public Basic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LIU Song, YAN Qio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 laboratory teaching perform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 combined with the need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e designed a set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public basic laboratory, using B/S structure, and using MySQL as the backend database suppor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ach function module of the system in detail.

Key words: JAVA WEB; B/S;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1 基础实验室管理现状

高校公共基础实验室是基础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基础课程教学和实验建设水平的高低。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校在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培养上加大力度的同时也对基础实验室加大改革的力度,将以往小而分散的基础实验室,组合到一起,建成统一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统一平台的建立,改变了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提升了教学效果。但此时,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

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入到各行各业,传统的人工实验室管理方式已与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基础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变,使得不同学科的基础实验室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致使规模大、结构综合、系统复杂的基础实验室日常管理不断产生大量的数据,由此带来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

大量信息数据的处理、教学科研任务的合理安排和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了实验室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为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途径。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开发一套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使得实验室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合理,促进实验资源的共享,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实验人员的管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 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特点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14年初,对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公共基础实验中心。将原属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属于自动化学院的基础物理电子电工实验室,属于化学化工学院的应用化学基础实验室合并在一起隶属于公共基础实验中心。打破原有的功能单一、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实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新模式,从管理体制上对实验室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因此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实验室管理标准统一,避免管理软件重复开发。公共基础实验管理系统,改变了原来基础实验室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强调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将原有的只面向单个实验室的管理软件综合起来,一次开发,节约资金。

2)基础管理完善灵活。提供了实时准确的实验室资源使用情况,从而全面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3)功能齐全,实用性强。除了实验室的基础管理功能外,对日常产生的数据进行保存,并进一步的分析,为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

4)模块化开发,扩展性强。采用模块化、组件化的编程思想,可灵活地进行各功能模块的加(卸)载,使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伸缩性。

3 公共基础实验管理系统介绍

公共基础实验管理系统是将计算机技术、网路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实现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与实验耗材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共享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领导和决策者提供评估、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数据信息。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开放管理、设备资产管理、实验耗材管理、数据与报表、信息等主要功能模块。从功能上,它既能够保证自身实验室数据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又能够满实验人员的日常管理需求。

4 系统的技术基础

系统采用B/S (Browser/Server)模式和JAVA WEB技术。B/S模式下,用户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就能打开工作界面,客户端不需要做额的外软件开发,程序员只需专注于Web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开发即可,可有效减轻维护工作量,降低成本。Java Web是用Java技术来解决相关Web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总和,在整个Web开发应用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当前大部分的网站设计将Java Web开发作为首选。

Java技术具有跨平台、成熟、健壮、易扩充的优势,并且在Java Web的应用上有较为成熟的框架如Struts、Spring、Hibernate等,这些框架的应用能使软件开发更加简单快捷,提高开发效率。本系统是基于MVC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采用了SSH(Struts+Spring+Hibernate)的集成框架,从职责上分为四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采用SSH框架能使开发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搭建出结构清晰、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 Web 应用程序。在SSH的集成框架中Struts主要负责流程控制,也就是页面转向,同时对数据进行处理操作。Hibernate主要负责数据的持久化操作,包括数据的增删查改。它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Spring主要有IoC控制反转、AOP面向切面编程等构成,它让程序员针对接口编程,这样在修改功能模块实现代码的时候比较方便。SSH的架构如图2所示。

5 系统总体设计

本实验室管理系统是高校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与实践的一部分,是实验室管理的优化与创新。它结合我校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实验室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采用计算机JAVA WEB技术来实现的一套软件管理系统。该系统下设用户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开放管理、设备资产管理、实验耗材管理、数据与报表、信息等主要功能模块。该实验管理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为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信息化的运作,减少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量,避免一些人为的失误,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

实验室管理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即实验的教学管理和实验室的工作管理。这两大部分是根据多年公共基础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它们相辅相成,但又互相约束。同样,通过对公共基础实验室的管理业务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将实验室的管理系统的用户分为两大类,即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用户还可以细分为几种不同的权限,如: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课教师等等。因此,根据高校公共基础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模式,将本论文所实现的系统按照用户角色划分如下:

1)系统管理员:它是系统管理的最高权限拥有者,具有所有操作的权限。主要负责系统的:数据初始化、安全性的设置、其他角色权限的分配、基本功能维护、数据库的维护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实时监测等等。

2)实验室管理人员:它是系统管理的次高级权限拥有者。主要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以下操作:实验项目的开设、实验课程安排和调整、实验工作量化统计以及实验室的监管、实验设备和耗材的使用计划、采购、领用等,查询实验室、教学人员、学生和设备的信息以及实时状况,还可以根据查询结果自动生成相应报表。

3)实验课教师:它是系统管理的真正使用者。主要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以下操作:仪器设备使用预定、申请实验环境准备、维修登记、耗材领用、报损等等,还可以完成课表查询、网上实验安排、日志填写、开放实验项目设置、信息交流等。

4)学生:它也是系统管理的广大使用者。主要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以下操作:实验设计、实验报告提交、网上实验项目预约、实验课表查看、实验课程预定、在线交流、信息浏览等。

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了源代码开放且免费的My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维护性、安全性、操作的方便性以及故障的恢复等,因此必须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根据实验管理的实际情况,本系统设计的数据库中主要数据表如下:实验室信息表(LabInfo)、实验人员信息表(Teacher)、实验室课程表(LabCourse)、用户信息表(UserInfo)、实验项目表(LabProject)、仪器设备表(Equipment)、低值易耗品表(Receive)、信息表(Information)、留言信息(Message)表等。

6 系统的七大功能模块

本论文中的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主要由用户管理模块、实验室管理模块、设备资产管理模块、实验开放管理模块、实验耗材管理模块、数据与报表模块、信息模块等七大功能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针对不同等级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具有该权限的用户将不能使用部分功能选项。该系统针对设计的四种等级的用户,根据该角色权限的不同设置,将会呈现不一样的操作界面。

6.1 用户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用户信息的管理。用户信息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信息也不同,教师一般包括工号、姓名、用户名、用户密码、职务、电话、邮箱等;学生一般包括学号、姓名、用户名、用户密码、班级、电话、邮箱等。用户管理模块用来建立用户,并赋予其相应的角色,以及用户信息的增、删、改、查操作。系统将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实验教师、学生这四种主要的不同角色,他们各有各的权限,登录进入系统后的操作界面也各不相同。系统的管理员的权限最高,具有所有的操作权限,学生的权限最低,只有预约、查看和浏览的权限。

6.2 实验室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实验室信息的管理、实验室使用的管理、实验室日志的管理等,让复杂繁琐、并发又不可冲突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变得并发中有序,有条不紊。

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包括实验室人员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否是专兼职、个人基本信息、具体负责事宜等。

实验室信息的管理包括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房间数、房间面积等信息,可以通过查看实验室的信息,也可以统计所有实验室的部分信息,同时也可以逐级打开查看个别实验室的详细信息。

实验室使用的管理包括实验室的使用状态信息,提供学生预约开放实验室,设置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与房间号等。

实验室日志的管理包括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设备维护记录以及统计信息等。

6.3 设备资产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账目,对使用过程进行管理,达到优化数据的真实、有效性,降低仪器设备管理难度的目的。其中又包括了以下三个子模块:

仪器管理模块: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一些基本信息,例如设备编号、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存放地点、价格、现有状态、所属管理人等信息。

仪器变动管理模块:包括仪器设备变更的申请、审批和管理功能,以及仪器的批量验收、变更、报修、维修、报失及报废等信息的管理。

数据信息服务模块:包括仪器设备相关信息的多种查询方式,仪器设备数据的统计,数据报表的自动生成及其打印服务。

6.4 实验开放管理模块

该模块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的开放,一是实验项目的开放,二是实验室的开放。

1)实验项目的开放

实验项目开放是指为高校专业教师上实验课提供功能完备的实验项目开放管理功能和提供预约实验项目的功能。

开放实验项目申请管理可以从开放的实验项目中进行选择和修改操作。选择设置中,可对实验项目的开放时间、实验地点、实验人数进行设置;修改则是对原有项目进行修改然后再进行开放。

实验项目预约管理是系统提供给实验老师开放实验预约申请和学生登录系统后预约自己的实验项目两种方式,实验项目可以规定实验的时间、地点、人数等。

2)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在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后,可将实验室设置在某一时间段内进行开放,学生可以进行上网申请,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进展以及个人爱好自主选择相关的实验申请,让实验室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使实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中在实验室的预约操作中,实验教师和学生都可进行预约和取消预约操作,从而选择实验项目或自定义项目预约开放实验室。

6.5 实验耗材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耗材申请预算、接收、验货、存储、领用、统计等业务流程及实验室耗材采购登记与报账管理,对库存及经费进行统计查询,还可以实现账目查询与打印功能。

6.6 数据与报表模块

数据是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是系统操作的对象,它包括学校信息数据、各院系信息数据、各专业信息数据、各个课程信息数据、全体教师、班级和学生等的信息数据等。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以上所有数据的批量导入以及增删、修改和查询功能,并且与教务系统获取的数据保持同步。系统对运行数据可进行统计与分析,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如实验室情况统计表、实验管理人员结构分析表、实验室资产统计表、实验耗材使用情况统计表等,相关统计报表可作为学校和部门科学决策的依据。

6.7 信息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验室管理部门用来管理实验室等的日常工作,如全校实验新闻、实验动态、公告以及实验室使用状况等。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P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0-2306-02

当今高校中几乎所有专业的课程都或多或少的与计算机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绝大多数的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撰写更是要靠计算机来模拟完成实现。实验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使得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各种与计算机相关的实验任务;作为教学任务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计算机等级考试也是在计算机实验室里完成的,这就对实验室的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在性能、稳定性方面还是在可靠性方面;此外为了弥补学生课内学习的不足高校的公共计算机实验室还承担着课外对学生自主开放的任务,使得学生们能够进一步的充实自己,也为他们提供一个校内的娱乐及资料查阅场所。作为公共开放的计算机实验室,使用人数纵多,人员流动性大,加上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计算机遭到误操作、感染病毒木马甚至是人为破坏等情况已经是屡见不鲜了,最终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严重时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任务。通过对上述情况的分析,我认为如何找到实验室设备安全维护的策略、营造稳定可靠的实验环境,是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1 公共计算机实验室使用维护现状

所谓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是指该实验室是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综合性实验室,课时它承担着全校多数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课后还要对全校师生自主开放,此外它还承担着各种校内及校外重大活动(如考试、培训等)的实验室。相对于下属学院的计算机实验室,它的使用频率之高、人员流动之大是一般的实验室管理员无法想象的,加之使用者的素质参差不齐而导致设备被误用损坏的概率非常大,如果维护处理不及时甚至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1]。基于我部门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情况,我将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的现状概括如下:

1)学生无意及恶意操作导致的软硬件损坏。随着计算机实验室交互模式的普及,交互教学已经成为机房实验室的重要部分之一,然而在交互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机被教师机所控制用于演示授课内容此时就有一些素质低下的学生无聊破坏,例如拆键盘按键﹑拆鼠标按键﹑拔网线等,更有甚者还会利用管理员未加密CMOS的漏洞而对机器硬盘加密妄想使其成为他的专属电脑。

2)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种类多﹑需求杂而繁。针对不同的教学需求,我机房安装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亦安装了许多不同的应用软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地对系统及应用软件进行升级并不断地安装新的应用软件,此外根据教学的需求,有些教学对操作系统的还原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与数据库有关的设计课题,学生需要在完全开放的系统环境中进行实验否则系统一但重启他们之前的操作将不复存在,这样就对我们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因为我们的实验室是面向全体师生的,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是很容易遭到学生的使用不当而导致的系统崩溃的。

2 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维护策略

针对上述在教学开放活动中遇到的各种使用情况,同时在借鉴众多机房管理员前辈多年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本人现将自己的一些管理心得概括如下:

1)制定明确的实验室管理维护及使用制度,张贴设备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在实验室的显著位置张贴实验室管理维护使用制度尤其是要为每一个实验室配备设备的详细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2]。对于学生来说那些制度条文也许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详细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就不同了,它不但能使学生对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有所了解而且对于我们实验室管理员也是百利无害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设备的损坏率。众所周知,无盘技术及虚拟桌面技术正在逐步完善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替代管理卡,然而在各大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管理卡目前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使用管理卡的计算机在保护模式下有个反感的问题就是一旦我们将USB的鼠键改变端口重新启动机器后系统将会对鼠键进行重新加载识别,但识别后又无法自动转储这样每次启动机器系统都会重复这样的加载识别,系统加载识别鼠键是需要时间的,对于不了解情况的学生来说他们会认为鼠键坏了而用力对其乱拍乱打,长期下去好的鼠键也变成坏的,从而增加了设备的损坏率[3],如果我们能把这一情况以书面说明的形式公示于学生那自然就免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2)硬件设备的管理维护

在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硬件可以说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一旦硬件设备损坏再好的软件平台都是毫无用武之地的。针对硬件设备的保养,作为管理员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做足做充分,切忌等到它们罢工了才引起我们的注意。现将本人的一点小建议介绍给读者,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设备的安装使用环境不容忽视。我们在机房新建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该问题,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其价格的日益下降,我们在新建机房的时候也许再也不会像上世纪那样会为机房配备类似拖鞋等用品以及静电防护等用品,但机房的环境建设及维护却是不可省略的,起码要有专人负责机房的日常卫生并要配备空调等换气设备,谈到机房配备的空调它的功劳可是不容小觑的,它除了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使用环境外也可以为机器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南方的梅雨季节到来之际,我们一方面要在机房关闭前确保关紧门窗并尽量不要切断机器的供电,依靠机器休眠时的耗电发热来驱散它周围的潮湿,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机房开放时使用空调的换气干燥功能来排除房间里的霉气湿气使机器始终保持一个干燥的工作环境。条件允许的话我建议每一学期对机器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尤其是要用专用清洗剂对机器中的金手指进行清洗用吸尘器对机箱进行清尘[4]。

条件许可建议使用管理卡或者直接使用无盘虚拟技术。提起管理卡作为管理员并不陌生,它为我们的系统维护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而且管理卡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完善。最初的管理卡有一个典型的弊端就是某些特殊软件在发送端激活后传输给接收端后它就失效了无法运行需要重新激活方可使用,随着硬件虚拟技术的应用管理卡的这一缺陷也随之摆脱,而且现在的管理卡都提供软件管理功能这使得管理更加便捷人性化[5]。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时候管理卡也是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故障会发生,例如管理卡芯片程序出错及损坏、卡金手指接触不良等导致的系统死机瘫痪,但总的来说它的优点还是值得我们去利用推广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无盘虚拟技术,例如QuickDeskTop虚拟桌面快速交付系统,该系统是一套介于有盘和无盘技术开发出来的软件,也就是说我们的客户端可以同时配备硬盘当服务器及网络正常的情况下客户端会以网络启动的模式启动系统一旦服务器或网络瘫痪客户端就可以从本地的硬盘启动系统,可以说这是一种双保险吧。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购买管理卡的资金用来购买服务器及性能高些的交换机了,总的来说整体投资相差不大,但它有些很实用的功能目前管理卡是无法做到的。例如不同系统的快速切换,用管理卡实现系统切换需要将所有客户端都连到发送端才可以传输系统参数切换系统而虚拟桌面则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切换系统镜像后重启客户端即可。

总之,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维护是一件繁琐却很重要的事情,它与高校的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密切相关[6]。然而目前其管理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当然这也不乏是使用者的使用不当导致的,因此,我们要在实验室的醒目位置留下我们的联系方式,以“来电呼叫”为主要工作模式,同时要划定好各自的负责区域,建立起日常管理准则,优化网络结构,尤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及责任心培养,这样才是提高实验室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向东.实验室管理创新与研究[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2] 孟晓蓓.高校计算中心机房管理与维护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1).

[3] 张艳红.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3).

[4] 宋亦兵.公用计算机开放实验室软件环境设计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5(3).

第6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验教学;整体优化

0 引言

独立学院是伴随着我国教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在新的办学理念、办学体制下,传统的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中实施起来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全面培养以能力为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进而改变传统教学的你讲我听,学生上机操作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手段,导致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预定目标无法达到预期。就必须要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为了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对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势在必行。

1 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 学生整体素质相对低于统招院校,自我学习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性

实验课由于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上机时间来练习,而我们的学生仅仅在上课时间由老师督促练习,课后缺少自我复习,自我练习的主动性。容易造成课堂上上机解题无从下手,操作的熟练度不够,缺乏上机操作的动手能力。进而形成实验课对学生的兴趣下降,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课堂的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在课后又缺乏主动的上机练习和解题习惯,由此导致不能及时将上课时没掌握的知识点学懂学透,无法加深与巩固所学知识。

1.2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相对于本科院校没有明显变化,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有特色的教学特点。思想上对基础实验教学的的重要性认知不够。目前,在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学生完全按照实验教材中的例题和实验步骤一步一步的照搬进行上机操作,缺乏趣味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很难形成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长久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固定教学模式,又使得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长期处于从属教学地位。教材的相对滞后,更使得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没有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及时更新。在实验课上学生还是只能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按部就班的去做。这种单一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常常感到实验课单调与脱离实际,客观上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性受到压抑,达不到实验课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1.3 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

由于独立学院的特色,造成实验室的投入相对不足,硬件与软件的建设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计算机实验课的质量又与计算机实验室的软硬件密切相关。新实验室的建设由于资金占用量大,投建周期长,难以获得审批,这又造成老的实验室使用率偏高,设备老化,使用效率低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程的发展,偏离了独立学院办学的方针。

2 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

2.1 充分重视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

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从重视基础知识、强调实际应用、重视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学校的各级领导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力度,并将实验教学作为整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比例,突出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2 改进实验教学方式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依靠教材,简单、粗略的给出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的做练习,应当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并且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要起到一个引导、启发的作用。实验课前,对本节课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本节实验课的目的及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给学生布置一些更贴近现实的实验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要多鼓励学生上机练习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知识,记下难点和不会的知识点,由实验教师安排时间统一解答。如果有条件,要多多组织各种计算机基础知识讲座和上机操作能力竞赛,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是一门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非常重要的应用性学科,学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他们毕业后是否能尽快的走上工作岗位,以及走上工作岗位能否尽快的适应所承担的工作。

2.3 改革教学内容,考试方式和教材

实验课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验课教学的质量和实验效果,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培养人才模式的定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实验教材。要紧密跟随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脚步,删除老化陈旧的实验课内容,合并重复和不实用的篇章,对具有新思维、新趋势、新技术、实用性强的实验内容要及时添加,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尽量的增加实验课课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并安排实验指导教师,为学生解答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上机环境。

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使用方法和操作能力的一门学科,但目前学生在上机操作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上都存在着不足。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就需要老师们增加操作性、趣味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比例,在大量上机实验中促使学生得到提高。

考试中要以计算机上机考试内容为主,改变传统考试方式,建立学生成绩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力求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包含到考试中,包括课堂作业,平时测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立体的反映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2.4 重视实验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技术与理论水平扎实的实验教师队伍,这在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实验教学水平。要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参加相关高等院校的培训、计算机教学理论的学术报告,并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做到掌握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把理论与实际教学应用结合在一起,逐步摸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独立自主的新的教学模式。

组织实验教师积极申报学校的各项相关科研项目,,以科研成果为依据,为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改革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 结束语

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更是要提高和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并尽可能的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环节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体系中应占有重要作用,应当引起独立学院各级领导和师生的重视。独立学院经过近十几年的摸索发展,正处于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壮大阶段,我们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并建立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马靖善,刘鸿雁.计算机基础教程[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09.

[2]贾伟.独立学院C语言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M].现代计算机(普及版),2011,11.

[3]许春英,刘明新.独立学院实验教学与管理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01.

[4]许胜.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2,20.

第7篇

摘要:本文探讨了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安全体系结构的一种方式,并结合北京工业大学计算中心软件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立体安全保障体系;主机安全;可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是指承担着计算机软件教学实践环节和学生自主上机学习开放式的计算机机房,承担着计算机实验教学的任务。其特点是:一是计算机的软件应用环境复杂。既然是公用系统,就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课程教学的需求,以我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为例,目前有Windows XP、Windows Server、Linux三个分区,安装有常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二是使用计算机的人员多。由于是面对全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又是全校唯一的全天开放的计算机机房;三是计算机角色的变化快,管理复杂。一会是学生上课,一会是学生自主学习。不同的方式,管理的方式、收费的方法就不相同。如何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如何面对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而引入的病毒、攻击等导致的计算机系统的崩溃,是国内外同行非常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就是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出发,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的计算中心软件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力求探讨一种立体式的安全保障体系,以维护计算机实验室系统的正常运行。

2实验室的安全保障体系

2.1问题的提出

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特点决定了其安全体系结构不同于一般网络信息中的安全体系结构,特别是对于用户计算机的管理是截然不同的。网络信息中心涉及的计算机是分布在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当中,并不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负责,只是指导和建议,甚至是强制的。而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就不同了,计算机系统自身的安全要有实验室老师负责保证,要提供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软件,提供必备的硬件环境,所以既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又要防止学生中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损害,还要预防网络黑客的攻击与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另一方面,既要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又要防止学生在上课时间访问不利于教学活动的Web站点与程序,例如上课时间玩游戏、聊天、浏览不良网页等等。上述诸多的问题,都要求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安全体系来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为实验教学提供环境更好质量更高的服务。

2.2建设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所谓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就是从计算机实验室的公共性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采取科学的系统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系统安全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汇集了硬件、软件、网络、人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和接口的系统。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安全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信息安全问题的处理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随时间环境有不同层次的人的参与和协作,以及技术的交叉运用等复杂过程。从行业和组织的业务角度看,主要涉及安全立法、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三个层面。要确保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注重把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个层次。计算机的安全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安全技术、安全工具或者是安全产品的缺乏,而是计算机管理人员和用户对安全知识忽视。

安全立法包括各种安全策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是计算机安全的最核心问题,是整个计算机安全建设的依据。包括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制订的法律法规等。安全管理主要是人员、组织和流程的管理,是实现信息安全的落实手段。包括学校、部门制订的计算机实验的规定、使用方法以及处罚条例;安全技术主要有: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信息加密、防火墙、防杀病毒、入侵监测、漏洞扫描、安全审计及相关的服务等等,是实现信息安全的有力保证。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保障体系必须全方位的考虑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环境以及应用的安全特性。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 安全管理层

安全层主要包括安全立法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实验室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国家层面的法规标准,制定相应的学校部门的计算机安全管理条例,组织专家对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形成计算机实验室立体安全模型的总体框架。

(2) 计算机硬件保护层

根据计算机实验室具备公用的特点,对于计算机的系统信息必须加以保护,以防止学生误删除或破坏软件,造成无法正常使用。建议采用硬件保护措施,对硬盘的内容进行保护。实现其目的。优点是速度快,方便可靠,缺点是占用一定的硬盘空间。

(3) 操作系统硬化层

操作系统在安装过程中,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添加了许多常规的应用服务,但是对每个用户而言不一定都适用,因此需要在细致分析操作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它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渠道,尽可能地减少在它上面运行的不必要的服务项目。

(4) 用户安全管理层

用户安全管理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用户的账户、对资源的使用状况,例如使用的时间、计费、网络上流量、访问日志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5) 网络安全管理层

网络安全管理是为了保证用户的安全性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内网安全管理系统、放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软件等。

综上所述,安全立法和安全管理框架下的安全层次模型如下图所示。

2.3典型的计算机实验室安全解决方案

北京工业大学软件教学基地共有8个实验室、1个服务器中心,有20余台含有高性能多处理机系统、IBM小型机和微机服务器,800余台微机构成。实验室之间通过千兆网络实现互联,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上课、毕业设计、课题研发、自主学习研究等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实验环境,实验室可以按需配置,解决了学生上机难,速度慢,档次低等问题,为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工程型应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安全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 采用海光蓝卡(不同的版本)实现网络对传、硬盘的保护;

(2) 对计算机系统中应用程序按实验室进行优化处理,合理分配部署,既要做到方便使用,又要避免由于应用系统过多,机器负载过重导致性能下降;

(3) 对操作系统进行硬化处理。操作系统的硬化分4个步骤:1)打好补丁;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3)确定子目录/文件的权限,要遵循最小原则;4)明晰用户权限,严格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

(4) 采用金盘电子阅览室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学校的收费系统进行对接;

(5) 采用LanSecS系统对实验室内部的安全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对学生使用程序进行进程级的管理,防止使用非法的软件;

(6) 采用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防护,定期更新计算机防病毒软件,有效地遏制计算机的黑客攻击和病毒侵害。

3结束语

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是实验室能够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强调实践教学工作重要性的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安全建设,要有投资,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北京工业大学计算中心近年来积极进行了实验室建设,无论是在软件建设方面,还是在硬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 计算机管理

随着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扩招,各院校的办学规模在扩大,高校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计算机实验室规模、数量也随办学规模不断增加,许多高校为此成立了独立的教辅部门进行管理,如实验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等,这都是为了能更好的管理实验室为教学服务,然而实践中还是造成了许多问题,有了好的制度就能管好实验室吗?给管理者带来相当大的困惑。

一、制度不够完善和明确,执行力不敢恭维

各高校制定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都不少,往往却成为了桌面上的摆设、墙上的装饰品。我们在想着如何自定一套完美的规章制度去管理的同时,有没有去关注制度的执行力呢,大家又有没有去维护和执行制度的思想呢。排课不合理,监管不严格,造成资源滥用、浪费现象,教师不按规定申请实验室的使用,教务部门把关不严,在实验室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些教师害怕排不上就采取超时申请的形式,抢占实验室资源,任意更改实验时间,有的甚至在课程安排的时间段内根本没来上课,造成某些课室空置着,而有的课程却因正常工作日内无法排课要安排到晚上或周末上课,严重的甚至排不上,这些都极大的浪费了有限的实验室资源。无形之中也影响了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

二、实验室准入教育认识欠缺,意识薄弱

相对国外及港、台地区的高校,国内的大多高校对实验室的准入制度都不够重视,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制定这方面的管理制度。这正是国内高校实验室管理不力的一大因素,相对于我们对师生往往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图书馆入馆前教育,殊不知,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安全防范的一个重点,实验室的准入教育是解决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就目前高校发生的教学安全事故来说,大多是由于师生安全意识薄弱,监管不力甚至是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漠视造成的,实验室准入教育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为什么就不能提前预防,而要等到亡羊才来补牢呢?

三、对实验管理队伍继续教育不够重视

各高校都以追求教学质量,一切以教学为主的思想办学,围绕着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制度。而计算机实验室作为教辅资源,各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大多是闭门造车的管理形式,对内缺少支持,对外缺少沟通交流,大家都生活在自己的模式中,对外界的先进管理及技术是一无所知,实际遇到问题只能自己摸索,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这加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各高校对实验室管理队伍往往不够重视甚至有边缘化的趋势,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学习、待遇等各方面都有所区别对待,造成管理队伍人员的人心不稳,工作态度及积极性不够,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实验室管理的水平,从而影响了日常教学质量。

四、对上机的实训操作不够重视

教务部门只关注于日常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对实验课的质量不够重视,教师对实验课质量不予重视,特别是计算机上机操作实验课,对学生课堂上的行为没有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任由学生自作自为。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全局考虑的考虑,都挑好的机房上课,对安排到设备老旧的机房上课的学生的异议没有及时给于耐心的解释开导,造成学生情绪甚至抵制到机房上课。

五、教与管脱节

首先是教务部门排课不科学,没有延续性,没有按照专业性来排课,使得各机房都要安装大量的软件,这不仅占用了设备的内部资源,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而教师也没有严格执行实验室使用的相关规定,没有及时向实验室管理部门提供自己本学期上课使用软件的信息,而是等到上课时才告诉实验管理人员自己需要什么软件,这给实验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由于资源紧,课程安排满,管理人员很难凑出空余时间来安装相关的软件,同时由于有些专业软件的安装非常繁琐,课间安装会影响到其他课程的授课,这就极大的影响了教学。也给实验室的日常运维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其次,目前提倡信息化教学,现在高校大多教师授课都以多媒体课件形式上课,学校的多媒体课室安排紧缺,使得部分教师将计算机实验室当成多媒体课室使用,申请计算机机房使用,抢占了实验室资源,教务部门排课没有认真审核,这也造成实验室的使用紧张。

再次就是授课教师不参与实验室管理,授课教师普遍认为实验室管理和自己无关,是实验管理人员的事情,对学生课堂上违反规定的行为没有及时给于引导,比如学生随意带饮料食品进入机房,学生随意拆卸设备、更改教学环境软件等,任课老师都没有加于制止和批评教育。

六、结束语

管理实验室不是单靠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就能实现的,规章制度的健全只是个基础,关键看制度的执行情况,这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因素,只有从源头上采取科学、规范的管理办法才是解决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关键。

作者简介:

第9篇

[关键词]风险偏好 社会偏好 公共品博弈 社会合作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5)04-0078-07

一、引言

当前,人类社会正由传统社会逐步向风险社会转化,这一转化过程将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断裂,由此引发人们在交往领域中的合作危机。现有研究都关注不确定条件下的策略合作,给定理性经济人假定,在公共领域社会成员会免费乘车,从而引发各种社会困境。风险环境则会通过风险偏好强化这种免费乘车动机。在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仅仅通过奖惩制度等外在机制才能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促进社会合作,但行为和实验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路。按照新的理论,社会成员作为社会人具有不同程度的亲社会性,在偏好层面上表现出社会偏好的特征。给定社会偏好与风险偏好的互动,社会成员就会在风险环境下自发选择合作,并不需要外在的强制机制。

这种自发合作究竟存不存在?假如存在,强度有多大?迄今在理论上还缺乏充分的讨论。按照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研究社会合作的范式,可以在一个公共品博弈框架下讨论社会合作问题。这是因为在公共品博弈中,参与人只有通过自愿供给来达成某种程度的社会合作,才能提供出公共产品,而不需要借助政府等外在的强制机制。因此,在一个公共品博弈中,参与人自愿供给的行为以及结果就能够用来衡量社会合作的程度和方式。本文将在一个风险环境中,通过构建一个公共品博弈实验来讨论风险偏好、社会偏好与公共品自愿供给之间关系,借助这一实验更深入地讨论社会成员的合作问题。在衡量社会合作行为的公共品博弈实验中,人们的合作行为或决策面临着策略的不确定性,并且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也可能通过风险偏好的作用减少或降低人们的合作行为。但是,人们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决策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中的自然风险及其决策。一方面,社会偏好的异质性给合作行为或决策带来了社会风险,另一方面,人们的合作行为也受到自身社会偏好的影响,也被称之为风险决策行为的社会影响。

具体而言,本文将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人们合作行为背后的社会偏好检验;(2)社会偏好作用所体现的合作行为或决策的社会影响是否会挤出风险偏好对人们合作行为或决策的影响;(3)在社会偏好与风险偏好的竞争中是社会偏好还是风险偏好在人们的合作行为或决策中占据着更为重要的作片用。本文将在标准公共品博弈实验中,探讨社会偏好在社会合作行为中的作用。

二、文献回顾

实验经济学广泛采用公共品博弈实验中的公共品供给行为来对人们的合作行为进行研究。根据传统经济人假定,参与人的纳什均衡策略始终是搭便车策略,但来自公共博弈实验的大量证据却表明公共品自愿供给行为显著存在。根据Ledyard(1995)对早期的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在一轮公共品供给实验以及多轮公共品供给实验的首轮,被试的公共品投资水平占初始禀赋的比例平均为40%―60%,并且在多轮实验中,被试的捐献水平随着实验的重复进行而下降。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家用社会偏好理论对公共品博弈中的非零捐赠行为进行解释,并首先对影响人们公共品供给行为的社会偏好进行了检验,Ashley等人(2010)根据Issac等人(1988)以及Andreoni(1995)的多轮公共品博弈实验数据,对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下的社会偏好的作用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同时公共品行为主要受到不平等厌恶偏好的影响:周业安和宋紫峰(2008)在Ashley等人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简化,结果表明公共品供给行为主要受到互惠偏好的影响;陈叶烽(2010)则进一步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支持了Ashley等人的结论。除了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下的社会偏好检验,Teyssier(2012)和周业安、连洪泉等(2012)也对序贯公共品供给行为下的社会偏好进行了检验,验证了不平等厌恶偏好对公共品供给行为的影响。

然而,在衡量社会合作行为的公共品博弈实验中,人们的合作行为或决策面临着策略的不确定性,并且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也可能通过风险偏好的作用减少或降低人们的合作行为。但是,人们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决策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中的自然风险及其决策。一方面,社会偏好的异质性给合作行为或决策带来了社会风险;另一方面,人们的合作行为也受到了自身社会偏好的影响,社会偏好的作用也可能对风险偏好在合作的作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合作行为。实验经济学也同时通过对社会偏好与风险偏好的间接互动关系的探讨,对风险条件下的社会偏好在社会合作中的这种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Kocher等(2011)在4人一组的标准公共品博弈实验中对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下风险偏好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与人们的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并不相关,风险偏好的作用被挤出。为了避免不同实验之间的交叉影响,在Kocher等(2011)㈣的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没有任何的信息反馈,但这种做法并不能完全消除交叉影响效应,因为其实验设计并没有进一步控制实验过程中的顺序效应。Tevssier(2012)和周业安、连洪泉等(2012)则在序贯公共品博弈实验中对先动者的公共品供给行为下风险偏好的作用进行了分析。Teyssier(2012)首先在两人一组的一轮序贯公共品博弈实验中对先动者的公共品供给行为下风险偏好的作用进行分析,其实验设计采用了策略的方法,一方面所有被试都要作为先行动者做出公共品供给决策,另一方面,所有被试也要作为后行动者对对方各种可能的投资额做出是投资0,还是投资的数额与对方的投资额一样的决策。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对先行动者的公共品供给行为具有显著作用。同样,为了避免实验过程中不同实验之间的交叉影响效应,在Teyssier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没有任何的信息反馈,但Teyssier采用的是受限的序贯公共品博弈实验设计,一个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后行动者只允许做出是投资0,还是投资的数额与对方的投资额一样的决策。周业安、连洪泉等(2012)则进一步在Teyssier的基础上同样采用了策略方法的两人一组的一轮非受限序贯公共品博弈实验设计,对风险偏好的作用进行分析,与Teyssier的设计不同之处在于后行动者同样允许做出连贯的决策,其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对先行动者的公共品供给行为的作用并不显著,风险偏好的作用被挤出,但周业安、连洪泉等的设计并不能很好避免实验过程中的交叉效应。本文则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详细测度个体的风险偏好以及三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偏好,采用标准公共品博弈实验设计,同时对实验过程中的交叉效应进行控制,以探讨不同风险条件下的社会偏好在社会合作行为中的作用。

五、风险偏好对公共品供给行为的影响分析

人们的公共品供给行为也是一种风险行为,即社会偏好的异质性给人们的公共品供给行为带来了社会风险,那么在这种社会偏好作用所体现的人们合作行为或决策的社会影响下,是否会挤出风险偏好对人们合作行为或决策的影响?我们进一步对风险偏好对人们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的作用进行分析。表7列出了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类别的个体在实验5中的同时公共品供给情况。根据表7可知,风险爱好者的同时公共品投资额均值要高于风险中性者和风险厌恶者,对三种不同风险偏好类别个体的同时公共品投资额均值进行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风险爱好者的同时公共品投资额均值与风险中性者和风险厌恶者的同时公共品投资额均值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同时风险厌恶者和风险中性者之间差异也不显著。进一步对个体的风险厌恶程度与其同时公共品投资额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142(Proh>|t|=0.167),这表明虽然个体风险厌恶程度与其同时公共品投资额之间呈负向相关性,但相关性并不显著。

上述相关性分析虽然表明个体风险厌恶程度与其同时公共品投资额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但考虑到可能存在个体的风险偏好与社会偏好之间的相关性,在此我们进一步在控制个体的客观特征和社会偏好的基础上,对个体的同时公共品投资额与风险偏好之间进行计量分析,同时也可以在控制个体风险偏好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上述社会偏好对人们公共品供给行为的影响结论。表8列出了个体同时公共品投资额对风险偏好的OLS回归主要结果,从中可推断,个体风险偏好对其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是具有显著影响的,风险偏好的作用并没有被完全挤出,即个体的风险厌恶程度对其同时公共品投资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回归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个体的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主要受到互惠偏好的影响.以及个体的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也受到其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是否有经济行为决策实验经验因素的影响.但在上一小节回归中所表明的是否成长于单亲家庭对个体的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在控制个体的风险偏好以后并没有得到支持。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的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同时受到互惠偏好和风险偏好的影响,那么在风险偏好与社会偏好的竞争中,是风险偏好还是互惠偏好占据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同时获取了各个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根据表8中模型6的风险偏好和互惠偏好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来看,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中互惠偏好的作用要强于风险偏好,两者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为0.391和0.249。这一点也可以通过比较表6中模型3以及表8中模型1的拟合优度来说明,两者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335和0.242。通过上述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下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在社会偏好中,个体的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主要受到互惠偏好的影响,这支持了周业安和宋紫峰(2008)的研究结论,与Ashley等人(2010)和陈叶烽(2010)的研究结论不同;其次,个体的风险偏好对其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也具有显著的影响,风险偏好的作用并没有被社会偏好作用所体现的个体决策影响所挤出,这与Kocher等(2011)。的研究结论相反,并且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中互惠偏好的作用要强于风险偏好;最后,个体为独生子女以及具有经济行为决策实验经验对其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影响。

第10篇

在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史中,横向比较其他学科门类,实践是艺术设计学科教学发展的根本途径,学生从设计概念的提出,到自身设计方法的形成全部都来自课程的梳理。“包豪斯”的力量持续影响着艺术教育,它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具有启发性的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科艺”的融合在国外艺术院校教学中的充分应用,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整个艺术教学长足的发展,在教学中实验室已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完成设计创作。前几年前往德国国立斯图加特造型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入学时,会在实验室制订三周的学习计划,通过实验室进行实验技术的训练,会有基础实验课程。通过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逐渐对技术有一定的认识,也是对设计艺术学科的初步认知。学校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生产的第一线,进一步掌握技术技能。国外院校通过多年的积累,建立了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他们的规模及教学方法与我们有较大差异,是在多年的积累基础上建立的,我们可以从中剖析、借鉴,取长补短,不可盲目照搬。在目前的艺术设计学科设置公共基础实验课程具有必要性,部分高校已进行探索,共性课程对于整个本科阶段实验教学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可或缺。通过实验课程的训练让学生的实验技术能够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实验的目的在于把设计“纸上谈兵”的状态转向“劳作上手”的必要性上,在课程中真正解决设计流于形式的弊端,迈向实用、舒适、现代的设计教学理念。从手艺传承角度审视实验技术传承,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设计感悟能力和现代的设计视野,而且还为设计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在一年级开设公共基础实验课程,构建学生自身的实验研究能力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公共共享实验平台,在低段就能够让学生认知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方法、运用实验技术,这也是现阶段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本质。从当前现有的资料检索发现,公共基础实验课程的开发较少,我们的基础实验课程实践也可作为研究发展的基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开设实验课程的意义,关键是教学主体——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设计思考的主动形成,全方位地去认知艺术设计学科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敏感度是一名优秀设计师的基本素养。实行两段式教学是我们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果,基础实验教学是专业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在课程设计上要为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教学,递进的教学环节做好坚实的基础。

二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公共基础实验课程是本科实验教学的基础课程,目前国内艺术院校普遍实行“两段式”专业教学的前提下,基础教学具有共性。在一年级基础教学的同时开设公共基础实验课程,目的在于设计思维与视野的培养,培养设计思考、动手的能力,在低年级具备一定的技能,为后续的专业实验能力的拓展打好基础,符合现代设计教育培养的目标。通过实验课程解决实验技术认知的过程可分为;①对材料的认知:各种材料的基本特性、类别,材料与设计创作的关系;②对实验技术的认知:传统工艺、现代制造技术、先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材料是创作的载体,实验技术是创意表达的途径。

1.公共基础实验课程设计

通过材料的认知来设计实验课程:木材认知、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材料的认知是实验教学过程的根本,材料是造物的基础,通过每种材料不同的特性、肌理,设计合理的课程方法。按材料的划分,就可根据公共课程的特性设计课程体系。木材与金属的不同物理特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如木材肌理的认知,根据不同木材特有的肌理组成,完成谱系研究。在木材连接单元,材料的组合连接是材料特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基础的榫卯结构学习,利用木材可塑性,完成单个及整体的连接方式,全面认知木材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木材的特性打好基础。

2.公共基础实验教学方法

基于实验技术的教学方法是区别于设计艺术理论教学模式的,实验技术的分类运用到课程教学中,课程教学中传统手艺的认知,传统手工区别于现代加工方式,注重加工过程中的手艺传承。机械加工应用“车、钳、刨、铣”的方式及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数字化科技的应用,在教学技术上特别体现在基于切割的精雕技术、激光技术及3D打印技术的推动下,学生在熟练掌握实验技术的同时为后段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近几年的课程中,推动3D打印在三维基础实验课程中的应用,学生的认知与创作手段都随着新技术的介入发生本质改变。公共基础实验课程逐渐向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新方式上来。

3.公共基础实验课程评价

(1)课程前期评价:课程前期准备评价,包含备课笔记、教学大纲的解读、备课完整性、实验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创新性。(2)课程中期评价:教学执行力的评价,包含教学指导、教学示范、教学互动——师生之间互动。(3)课程后期评价:成果评价,包含教师总结、作业评分、集体评分、学生互评,或以课程展览形式呈现。总而言之,设计教育的专业界限只有在公共共享平台上才能被融通,我们目前在硬件条件、教学体系的构建上都较完善。并将全院可跨学科、跨专业的实验资源统一整合至大平台,公共共享实验平台每学年承担基础实验课程及专业实验课程将近百来门,教学人时数每年递增,目前将近41万人时数/学年。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平台面向各专业师生开放,通过高效有序现代的管理系统,已实现自主化运行模式,教学秩序井然,实验室安全运行。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创新实验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生产模式与实验技术的无缝对接。随着教学中不断完善新的教学方法,对内涵建设从不松懈,今后结合虚拟仿真的项目实践,更好地开展公共共享基础实验课程。

参考文献

[1]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07

第11篇

关键词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0019503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XJC201215)

作者简介:吴淼(1981-),男,硕士, 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

0引言

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大多趋向综合性或交叉性的学科专业设置,在综合性大学中形成了许多不同医学专业学制(四年制、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在一定时期并存的现状,呈现多校区的分布状态。随着国家整体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医疗保险系统、公共卫生系统、疾病预防预警控制系统、社区医疗保健系统等数字医学系统广泛深入到医疗健康的所有部门和业务工作中。面对快速发展的数字医学大环境,高等医学院校应当在逐步调整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同时,配合医学课程建设的需求,加速信息化大环境下的教学实验室公共资源平台的建设[1]。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构建共享度高、开放性好的实验教学大平台,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是我校近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2]。

1信息化环境下高等医学院校各学科教学现状与发展需求

1.1计算机相关基础课程设置调整趋势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指出,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是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育[3]。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各高等院校从本校各专业培养学生的需求和目标出发,设置各自的计算机相关基础课程的体系结构[4]。针对我国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医学基础的深层研究,专业化的计算机医学应用技术成为医学生应该且必须掌握的常规技术的现状,我校医科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按“文化基础、网络基础技术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数据库技术医药信息学”三段式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展开。第一段的课程在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操作应用能力的同时,并辅以数据库技术初步使用能力的训练;第二段的课程,根据医学各类专业的需求选择性地开设VC、VB或Java等程序设计类课程和SQL数据库或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与多媒体制作等相关课程;第三段则紧密联系医学应用需求,以“医学信息学”课程为主。根据校医学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将医学信息学的课程内容定位在医学信息采集、数据编码、数据存储与传输,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专家系统、医学计算机仿真和医院信息系统(HIS)等方面,介绍人体医学信息的产生、采集、编码、处理和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组成信息系统的原理、规律和技术,为医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和应用医疗服务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打下基础。

1.2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与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现状

大多数高等院校在整并后,基本是呈多校区分布状态,某些学科专业则前期后期教学在不同校区进行[5]。笔者所在的学校各类医学相关的二级学院的各专业前一年或前两年在大学城校区进行公共课基础教学,三年或四年在医学院校区(北校区)进行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随着在医学院校区的各医学专业教学与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医学专业各类课程利用计算机实验环境进行医学数字化实验和系统设计的创新性实验以及计算机化教学考试改革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一些小专业(如医学检验和生物医学工程)在后期的专业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尽早感知医院的数字化工作环境,需要有模拟的虚拟环境进行实验训练;同时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理工课程也需要完备的计算机软硬件实验环境。

面对跨校区的早期医学实验教学和后期的专业教学中门类繁杂的实验需求,是为各个专业实验课程建立完全独立的实验环境,还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资源共享的实验环境?这成为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和持续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如何将教学、实验教学和学生科研的资源有机融合,用最合理的投入获取尽可能高的利用率,实现真正意义上校园资源共享的关键问题。

2资源完全共享的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搭建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结构发生变化后,配合医学课程教学改革,计算机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功能必须从单一的计算机实验转变为与医学教育密切结合的,可提供满足现代数字化医院信息技术技能训练的多功能实验教学环境。尤其在跨校区的教学分布环境下,组合多门类课程实验,重新规划实验室功能,进而建立资源可完全共享的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实现教学、实验、科研和社会服务在公共平台上的集成。

2.1实验室建设目标

医学多媒体实验教学成效的高低与提供实现多媒体实验教学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水平息息相关,配合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调整和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把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实验室的建设与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融合到一体[6]。通过教改项目,设定实验室改革总目标,即以校园网作为平台,以医学知识库及医学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为基础,以网络远程教学作为手段,实现计算机的立体化教学;以医学信息学实验为目标,整合现有的计算机实验课程,创建以医学知识库和临床电子病历为核心的HIS(医院信息系统)仿真教学系统;以现有的医学实验课程为背景,创建医学形态类和功能类的数字化实验课程;以学校附属医院的数据中心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教学科研资源,创建辅助医学信息分析和挖掘的教学及研究的虚拟平台,完善公共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及计算机化考试环境。

2.2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的网络架构和建设

依照上述实验室建设的目标与定位,考虑到医学院学生前后期教学跨校区且专业课程门类繁杂,各类医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在网络环境下展开。在学校一期“985工程”的投入建设下,经过分段实施建设计划,医学院计算机中心在北校区建设了各学科共用的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又名医学数字化实验室)。该平台采用了校园网下的Intranet分级网络群集结构,如图1所示,并组建了各学科资源共享的服务器组群的接口平台,适度将各类医学课程、与计算机相关课程所需的实验教学软件分别配置在4个实验机房的软件平台上,建设了一个各学科共用、技术规范、环境统一的数字化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同

时针对各学科的标准化考试,构建了基于局域网的数字化考试平台,该考试平台可提供医学各学科课程自主进行组题、考试、自动改卷,并实现了跨校区远程考试收发试卷。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作为医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支撑平台,已逐渐从单纯的计算机教学实验环境转变成可以为医学教学服务的多功能公共教学实验环境[7]。

医学数字化实验室拥有实验面积约500m2,下设1个主控室、4个网络多媒体综合实验室、1个多功能专业实验室、1个图像工作室,约有各类中、小型服务器12台,多媒体学生工作站212台,通用实验微机30台,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12台,各类电化教学设备4台(套)。实验室的4个多媒体实验室的工作站与主控室的12台高性能服务器联合组成了一个独立的1 000M主干、100M到桌面的Intranet网,再通过校园网接入Internet,并且具有自己的WWW、FTP、Email服务和计费管理系统,可提供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实验,如图2所示。

2.3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实施成果

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建成后,实现了一个大班(4~5个实验小班)同时进行实验教学,并完成了医院信息系统仿真教学环境的建设,投入使用将近5年。截至目前的统计,该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面向新疆医科大学全体在读学生实行全天12小时开放(8:30-17:00,18:30-21:30),面向主校区各层次各专业的医学生和各层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了43门实验课程,每年累计接纳课程实验学生人数约4 300人,自主实验学生人数约2 000人,机时数为824学时,人时数约159 816学时。此外,协助药理教研室、病理教研室、解剖教研室和生化教研室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实现了药理、病理课程、人体解剖课程和生化课程的网络考试,累计共进行了7次相关课程共计1 910人的计算机化考试工作。在完成平台建设使用的过程中发表教改文章9篇;主编或参编“医药计算机应用基础”、“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等8本教材;开展教改、科研和学生科研活动约26项。目前,除了向医学检验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医院信息系统”的仿真实验,还为医学研究生开设了生物数学模型仿真实验、医学影像论实验、图形图像分析仿真实验教学,如图3所示。

3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可持续发展思路

为适应医学数字化技术环境下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求,笔者所在学校充分利用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资源统筹规划和高度共享的优势,从全局、前瞻性发展的合理配置规划角度出发,积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该平台下一阶段的建设应该与学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医学基础实验室合作,培养一支适应医学数字化教学的教师和技术队伍,形成综合环境;开设医学数字化实验课程,制定相关课件资料的交换标准和规范,规划和设计医学课件资料仓库的结构,逐步建设医学形态类和功能类的网络实验教学模拟环境。本校现正在筹划开设的平台和项目有:“医学形态类实验课程数字化仿真平台的构建”,旨在支持医学各科实验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应用(如阅图训练与考核);“医学功能类实验课程数字化仿真平台的构建”,旨在结合医学各科和医学临床,构造离线临床信号分析的数字化实验环境;进一步与各科实验

教师合作,开设“基于数字图谱的数字化实验项目”(如脑结构的三维重构、数字化人体器官解剖模拟实验);设计和引进医学功能类的网上模拟实验软件,进一步与各科实验教师合作,开设基于信号处理的数字化实验项目(如脑电、心电信号分析);“医学功能类实验课程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 可以让医学生可以利用平台所提供的工具去学习临床的先进诊断技术,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思考,拓宽他们的联想思维,促进他们研究新的诊断技术。

4结语

医学院校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的建设从信息技术层面提升了当前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度与力度。为适应医学数字化技术环境下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创造一个面向医学生的医学数字化学习和科研环境,是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全新探索和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邹赛德,卢初袆,刘燕.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园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J].教学研究与实践,2006(8):541547.

[2]赵爱玲,崔朝军.构建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2(5):3940.

[3]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刘燕,邹赛德,何建璋,等.论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相关课程设置重构[J].医学信息,2005,18(4):300302.

[4]刘燕,练伟,刘洪刚,等.依托校园网的课程教学及其管理[J].教学研究与实践,2006(8):417422.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机房 实验教学 机房管理 机房维护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89-02

当前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推广,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的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各领域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计算机教学对公共计算机机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素质教育工程的推进,计算机实验教学、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公共计算机机房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目前承担着大量的实验教学与辅助教学任务。随之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另外,计算机公共机房除了承担正常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其他的职能。如何更好的管理和维护计算机公共机房的资源是高校公共机房管理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公共计算机机房现状

1.承担任务重。目前,计算机机房承担着《DSP硬件电路设计基础》、《虚拟仪器》、《Matlab》、《AutoCAD》等已经普及的实验教学课程外,还有全校师生文献检索等科研辅助任务、学生自由上机学习、上机考试、网上选课等。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机房还有各种专业技能、证书培训等任务。

2.软件维护难度大。教学和应用软件数量多且不断要进行版本升级,操作系统经常要安装补丁,杀毒软件不断需要更新病毒库。学生有意无意修改系统参数或删除重要系统文件,影响系统运行,甚至导致系统崩溃。另外,各种病毒随时都会侵害计算机,一旦计算机感染病毒,可能导致整个机房的计算机瘫痪,严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

3.硬件故障频繁。公共机房开放时间长,计算机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范围广,从而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频繁,经常出现问题的部件有:主板、内存、硬盘、USB接口等。此外,由于高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问题,计算机使用年限时间长,设备老化严重,给维护工作带来困难。

二、高校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

(一)管理措施

1.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机房一项重要工作,一支具有实力雄厚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培养具有现代化综合型人才的基础。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和提高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使之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能力。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快速,教师只能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业务能力,才能适应发展需要。三是完善考核制度,激发工作积极性。

2.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设备和器材管理。针对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工作繁杂的特点,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有必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方便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管理设备和器材是机房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机房设备和器材种类多、数量大、包括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及各种计算机配件等。一是做好设备管理登记工作,二是做好设备使用、保养和维修、更新工作。

3.端正工作态度,注重环境建设。良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有助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计算机对周围环境要求比较高,包括温度、湿度、空气等因素在内的周围环境对其正常运行有很大影响,所以加强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保持机房内合理的温度与湿度,二是保护机房清洁卫生,三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二)维护方式

1.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计算机维护效率。由于公共计算机机房的计算机使用率非常高,计算机常常出现问题,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或安装情况非常普遍,因而对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管理和硬盘数据的保护是公共计算机机房的重中之重。根据本人在公共机房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在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中有以下两种实用的措施,一是在计算机上分别安装硬盘保护还原卡,二是采用GHOST软件来进行系统备份。硬盘保护还原卡具有硬盘数据保护的功能,通过它用一台平时管理的计算机,利用网络传送数据,可实现机房电脑数据的传送,从而实现所有计算机的维护目的。GHOST也能完成计算机数据维护,恢复1GB容量的引导分区只需要十分钟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系统恢复速度。

2.提高防范意识,加强计算机数据安全。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机房系统安全工作在成为公共计算机机房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据笔者所知,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具多样性。虽然机房管理人员规定上机学生不能私自在计算机上安装软件,且不允许访问不法网站等措施,但公共机房中的计算机数据依然被病毒所破坏,因此我们要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防毒及杀毒。

由于公共计算机数量多,导致对软硬件的问题难以及时响应,影响上机质量,甚至影响日常教学的正常运行。因此做好计算机使用记录档案,使故障的出现能及时处理和对今后出现的机器情况进行统计和防范。

3.规范学生管理,确保计算机使用效率。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少,临近大学毕业的学生一时又找不到实习工作的情况,如果能让一些喜欢计算机又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生参与到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中来,这不仅可以减轻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的压力,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环境。这种机房管理人员和学生共同管理的方式,不仅可以弥补机房管理人员不足的缺陷,又给实习学习提供了较好的实习机会。

高校公共计算机机房担负着全校学生公共课的上机任务,上机学生多课程课目多、要求的实验环境条件不同,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也就显得繁琐复杂,机房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改进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陶星名,纪伟昌,张建英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5)

2.刘缨霞.谈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报,2008

3.张晓.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