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实验教学

时间:2022-08-30 20:58: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实验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实验教学

第1篇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原因;对策

生物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方面,生物实验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的学校常规实验课开展得较多,但是对新课标要求的实验性质发生了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进行的是探究实验课,许多教师却以验证性的实验来完成,学生被动地完成整个实验,使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

一、阻碍实验教学开展的原因

1.教育经费的不足制约着实验课的开展。实验仪器的配备、实验仪器损耗的填补、动态的配备实验仪器,无不与教育经费的不足相矛盾,制约了实验课的正常开设。 另外,相对理、化实验而言,许多生物学实验要求及时购买新鲜的活体材料才能保证实验得顺利进行,这也使某些实验教师产生了畏难的想法。甚至有些教师有图方便的心理,把很多探究实验改成了课内的书面实验设计。

2.受考查方式的影响。多年来,我国教育传统上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考核基本没有进行过,而现在实行的高二年实验考查中,也往往是走走形式过过场而已,并没有真正达到考查的目的,导致了目前只“讲实验”而“不做实验”的现象。特别是为了高考,教师更看重考分而忽视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便形成了目前实验课的传授方式教师把实验讲熟讲透,让学生通过记忆和练习来巩固实验的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验课难以开展。

3. 师生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教学创造性不高。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师专业发展,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课改成功的保证。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学模式,更要清楚认识到,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只是会考试的学生,更要有创新思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为我国未来培养创新型人才。

4.教材实验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某些实验在中学难以开展。人教版的生物必修的三册教材共有二十多个实验,但一般的学校只开设7-8个实验。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有些实验的药品较难买到,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等;有些实验是由于实验条件限制而无法进行;有些实验是由于实验时间较长,或野外活动实施困难,如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等。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更好地开展生物学实验教学,应做到。

二、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方法

1.加大实验投资力度。实验教学自然离不开实验所用的仪器,并且实验仪器的现代化水平是反映实验室技术的基础要素。近年来,学校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真正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位,必然要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投资力度。一方面应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理解和支持,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必要的设备、仪器、药品等。另一方面,广大生物教师也应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现有设备的作用,尽量能基本完成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内容。

2.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指导和管理。在一些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我们虽然看到了学生热闹参与实验的过程,但是,可能只是表面现象;我们虽然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但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可能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多数初中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指导和管理工作,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及实验方法,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教育学生对实验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要重视实验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改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提高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课前充分准备和精心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钻研教材,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在每次实验教学前,教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5.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致使实验失败。此时,实验分析就显得很重要,即可找出并排除影响因素,又可以总结出经验教训,甚至可能还有意外的收获、新的发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有分析问题的习惯及思维方法,分享体验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的快乐。

第2篇

关键词:生物 实验教学 兴趣

目前,我校初中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教科书。这套教科书大胆地删掉了一些过难的内容,在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厚度上做了适当的注重。但即便如此,生物课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内容来自生活,是一门理论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课程,学生也是初次接触这类知识,人体生理卫生的内容、自然界中形形的生物特点等等,对学生而言充满了神秘的未知,还是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的。仔细研究教材的要求,可以清楚地发现,教材要求对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实验等方式加以突出。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容易学好生物呢?下面,就从笔者所上过的生物课中的几个实例片段来谈谈笔者关于生物实验教学的想法。

一、课堂上利用实验进行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实验进行课堂引入,实际上,是把教师对抽象的现象和理论知识的引入内容变成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需要太多的言语,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探索的精神。例如,在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部分知识的前一天,笔者和学生剪取了两份带有几片叶子的天竺葵枝条,准备了两个玻璃杯,分别装了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把枝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里,用一个大的玻璃罩把天竺葵密封起来,放在黑屋子里。上课前,笔者带来了这两枝天竺葵,通过肉眼学生没有发现什么不同。笔者分别从两枝天竺葵上分别摘下一片叶子,加热……滴上碘液,其中一片叶子变成了深蓝色,而另一片叶子没有变色。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纷纷讨论起来并试图揭开其中的奥秘。等学生们的兴趣都被激发出来以后,笔者通过这个实验的演示,导入了光合作用的知识讲授,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

在学生掌握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之后,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把金鱼藻放进装有清水的烧杯里,放在教室的窗台上,让强烈的日光照射。这个实验简单易操作,笔者在学生完成以后,又接着示范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当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起来时,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了。

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来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有了前面的实验做铺垫,学生产生了兴趣,有了继续学习下去的欲望,这么枯燥无味的概念学起来就感觉轻松多了,也更容易理解和识记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和产物是什么。

二、对生物课堂实验的补充

苏教版初中生物教科书上提到了生物实验的重要工具――显微镜。这对有的学生来说可能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在小学的自然课上都已经学过了,有的也进行过操作练习。但我校的学生大多是农村的,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可能显微镜的知识有所涉及,而有些地区教学时教师可能只是让学生看了看图片。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但与此同时他们又对显微镜非常好奇,迫切想要了解显微镜的知识并希望能进行一些操作去感受一下他们平时所看不到的世界。

如果这里只是一带而过,势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后面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笔者在这里做了如下安排。首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讲解了中学常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功能和位置,以及演示了其操作方法,并强调了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分组(2人一组)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可以直接看买来的玻片标本,也可以是看报纸上的字等等。同学们兴致高昂,甚至于还有学生想拔下头上的头发放到显微镜下去看一看。虽然在这里可能是浪费了一些课时,但笔者觉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三、因地制宜选择实验材料,克服实验室器材不全的困境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教学过程中想要的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室里常常没有,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在自己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有没有可以替代的物品,或者思考一下这个实验有没有可能改进的地方。如:没有观察昆虫专用的瓶子,我们可以利用喝完水的矿泉水瓶子来自制观察瓶;如果市场上买不到无酶的洗衣粉,我们可以用加了酶的洗衣粉加热之后再使用,等等。

四、在活动课中合理安排实验

我们每周只有两节生物课,课时比较紧张。如果每个实验都做,势必会完不成教学任务。但如果省去不做,课堂上只单纯讲授,又会变得很单调枯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开设了生物实验的活动课,将一部分实验挪到了活动课上来进行,将生物里面的一些不错的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带到了活动课中来进行。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生物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活动课有更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实验和观察,在活动课上进行的实验,再反馈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3篇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生物学知识,还要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教学是搞好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实现生物学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生物实验课堂教学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实验能力,而创造性的思维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观察与思维相互渗透,才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科学的实验教学应该首先抓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自发形成的,是靠教师的诱导启迪。在实验中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精确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力是很必要的。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即根毛区的结构特点。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实验中,首先要观察水稻花和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见到蜜蜂及其他昆虫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他昆虫前来传粉?却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风媒花与虫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的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其次是对比观察,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结构、平行脉与网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最后,在实验中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

由于生物的课堂实验的观察受时间、空间、人数与器材的限制,观察清楚有关生物的形态结构就观察的质量往往不尽人意,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重视教材的同时应发挥音像教材的所特有的作用。首先要通读有关音像教材,充分了解音像教材的内容特点及使用方法、片长、编著的意图。据实验的需求和目的,正确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录像片和电影片,精心设计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生物的结构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结构的名称、组成和结构的作用,如根、茎、叶、花的结构,最好选用投影片或幻灯片,整个结构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使整个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若是表现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有机物输送以及动物体的血液循环等,还可以用组合投影片。在表现生物体形态、动态过程或者很难观察的瞬间即逝的过程,最好选择录像片,使音像教材发挥最佳作用。根据教材的需要,剪辑有关的教学录像片填补音像教材的空白。这类录像片由于是根据教学内容剪辑而适时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因而既能起到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又不打乱教材的知识体系,更符合教学效果,特别是电教媒体、实物、挂图、标本等常规媒体的结合使用,弥补了实验中的不足,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生物学的知识和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实践能力是实现探究的桥梁。因此许多的课外实验也不容忽视,课外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生活实践能力。例如课本中涉及到的人工辅助授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实用技术,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许多课外实验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例如生物课本中种子的萌发、根尖的那一部分在伸长、观察叶色与光照有无关系等,这些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无法在课堂中完成,学生在课外完成实验,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得了新知,而且获得了探索新知的方法,久而久之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因此生物的教学与实验密不可分,是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应当加以重视。

一切创造都源于实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探究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培其起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同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就是他们想的过程,也是多种思维综合的过程,具有让学生从头到尾经历实验的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开发,创造精神才会得到培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实验的内容,按探究实验教学中分层次梯度设计实验,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性,由于班容量偏大,多数活动只能分组进行,这就在探究性实验中的合作的学习方式,而做好生物实验对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由于他们在阅历、视野及方法的种种不足,在资料、信息、想象等方面更需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合作是做好生物实验的最佳方式,也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搞好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实现生物学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观念,制定务实的教学策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推进实验教学的稳步发展。

第4篇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中学;教学观念

1、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

虽然国家教育部为初中教学上安排了生物及其实验教学,但其至今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观念陈旧,缺乏对生物实验教学功能的认识。

由于传统影视教育的影响,虽然新的生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内容但是由于教师的为应试而教,学生的为应试而学,从而导致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由于没有对其功能的识,实验教学也只是为了应付教学安排和考卷上的分数。实验课堂上,教师为了保护教学器材,很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而是通过自己的演示和讲解来让学生统一的接受一个实验现象,并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结果。因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并且由于实验教师过分强调实验设备的珍贵,很多学生在心里上就不敢做实验。这种观念上的错误,使实验教学的目的扭曲,学生也获取不到真正的知识。

1.2只求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

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因此,学生在做实验时,只要能得到与实验相同的结果就可以,不管用什么方法,实验指导教师也只检查实验结果是否与教材中所给实验结果相同,而完全忽视实验的过程。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得到的都是一个唯一固定的答案,缺少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培养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从而学生对科学的概念和任何培养科学能力的概念没有深刻的理解。

1.3实验教学评价手段单一,教师缺乏监管。

在现在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往往是待客教师和实验室老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只要对学生进行了实验教学,其教学评估就可以很顺利的过,因此实验老师往往是通过走形式的式,并且由于考试不会做实验,而是考实验的结论,学生只要记住就可以了。这种单一的教学评论方式,是教师对试样缺乏重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

2、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2.1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物的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一旦他们觉得学习起来难度高,学习成绩提不上来的时候,就很容易失去对生物课的兴趣。而生物实验恰好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更容易理解生物知识,而且学生自己动手能够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而认识兴趣恰好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教师一定要利用生物实验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主动学习,从内心对学习感到一种渴望,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在生物实验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深入理解学习内容。

2.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生物的学习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探索实践的过程,也就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人类认识的一般步骤。通过初中生物教学,达到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的目的,最终理解生物学科的本质,做到学以致用,实验教学恰好满足这一要求,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锻练意志、培养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通过实验来获得生物理论,并证实生物知识,再将生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改善初中生物教学的建议

3.1增加探究实验,增添实验的趣味性

针对现阶段探究实验少而验证试验多的情况,我们应该调整实验教学的安排,尽量将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在实验教学安排中,尽可能多地安排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情况下,经过教师的指导,自己进行探索和研究。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要直接帮助学生做实验,而是提供给学生一些可用的线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要想发挥生物实验的巨大效果,还必须让所有学生参与到生物实验的全过程。有趣味性的生物实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参与到生物实验中来。如果教师多做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3.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这是普及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普及生物实验教学继续深入开展的根本保证。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派教师脱产学习,可利用假期全员培训,可请专家讲学,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还可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以达到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认识,提高生物教师实验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验实际操作能力。

3.3改革现行的中考制度

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中考的理科综合中增设生物学科的考试,以引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在考试评价中,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探究能力的考查。

只有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才能使“普及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扎扎实实地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麦麦提江・阿布都克力木,曹丽萍,依明江・阿布来提.学实验能力调查与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究,2006(3).

[2]詹 萍,甘耀坤,陈凤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5).

[3]赵亚平.中专卫校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差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6(5).

[4]白 茹.如何提高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质量[J].陕西教育,2007(Z1).

第5篇

关键词: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90-02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1]。水生生物学实践性很强,因此各高校均开设有水生生物学实验课,要求学生能够观察、解剖、辨别和测定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和鉴别分类地位[2]。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因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以及所处区域的差异,对实验的设计也有所不同,不少水生生物学的教学工作者都对水生生物学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如西南大学的李代金[3]、天津农学院的张树林[4]、上海海洋大学的季高华[5]、长江大学的柴毅[6]等。

笔者长期从事水产养殖学专业水生生物学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地思考,参考其他院校水生生物学的实践教学安排和方法,同时结合本校的基本情况,对西昌学院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一、合理安排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

自西昌学院实行学分制以来,各专业课程学时大幅度削减,目前水生生物学理论课时32学时,实验课18学时,学时数相对较少,低于浙江海洋学院(总学时64学时,实验20学时)[7]和天津农学院(实验36学时,教学实习0.5周)[4]等院校。根据西昌学院水产专业对的专业特点和今后在生产中的需要,安排了6次实验,分别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种类鉴别、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采样与定量分析、底栖动物和水生高等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与种类识别。6次实验中有4次为基础性实验,有2次为综合性实验。因为学时的限制,未开设设计型实验。

为了弥补实验学时的不足,我们增加了实验室的开放时间,鼓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教师科研,申报学生科研项目,在教学生产实习中开展水生生物学的实验或实习。

二、编写与实验教学体系配套的实验指导和其他参考资料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使用大连水产学院赵文等编写的《水生生物学(水产饵料生物学)实验》作为实验教材。该教材内容全面,但涉及较多海水生物,而我们地处内陆,且实验学时较少,因此我们另外根据实验内容的安排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新的实验指导针对性更强。

水生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种类识别是水生生物学实验的基础内容,书上文字说明比较抽象,图片均是黑白色,学生在观察实物时往往代入感不强,这给实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克服这个困难,我们收集了大量水生生物彩色图片,从中选择了200多幅,汇编成了《常见水生生物彩色图谱》,作为学生的实验教学辅助资料。书中涵盖了常见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水生高等植物。同时我们还在实验室的电脑中存入大量水生生物尤其是浮游生物的彩色图片,这些图片来自于我们历年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帮助同学顺利开展实验。

三、完善实验设备,增强教学互动性

水生生物学实验尤其是浮游形态结构观察和计数离不开显微镜。以前我们使用的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同学们独立操作,老师只能一个一个地指导,这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作为综合性信息技术融进高等教育的课堂,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使实验教学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西昌学院在2005年引进了显微互动系统,每个学生的显微镜都配备了摄像头,通过数据线传送到教师的控制电脑。教师通过电脑可看到每位同学显微镜下的标本,可将其放大到投影屏上供全班同学观看。同学遇到问题可呼叫教师,教师可通不同模式单独对该同学进行指导或对全班同学进行讲解。教师还可通过电脑对学生显微镜下的标本进行拍照或录像以进行记录。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极大地方便了教师教学,促进了师生间的指导和交流,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此外学院实验室还配置了多台倒置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十分利于观察活体浮游生物;体视镜则十分利于观察小型水生生物整体结构,尤其是表面结构。

四、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绝大多数学生对上实验课的认识就是老师把什么都准备好,他们只需要到实验室按着实验指导上的操作步骤做就行了,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完全不清楚,稀里糊涂做完实验,实验结束后收获甚微。要想在实践教学中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的是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尤其是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作为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了教学的主动参与者。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我们逐渐改革了实践教学方法。现在我们要求学生全过程地参与实验准备、样品采集和实验操作。如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形态结构观察和分类这一实验中,学生分组采集不同水体样品,对样品进行处理,再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而且我们还要求学生在采集样品时记录采样水体的水深、主养品种、水色、透明度、水温等基本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一次实验中能够观察到多个不同水体的浮游生物组成,对不同水体浮游生物组成的差异及原因进行分析,认识局部地区水体浮游生物的分布与组成情况,同时学生还掌握了水样的采集与处理。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还充分利用本地的水生生物资源,将一些实践教学由课堂实验改为野外实习。如西昌市邛海湿地公园有水生维管束植物三十余种,在进行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形态观察和分类实验时,我们将学生带到湿地公园进行实习。在实习中,学生对不同生态类群的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活环境、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性变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们对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大为欢迎,认为这种形式的教学气氛活跃,更能掌握相关的知识,要求多采用这种形式的教学。

学生的反映给了我们启示,我们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如以往我们在介绍不同类型水华的特点时就只通过一些彩色图片展示,学生普遍难以理解,今后我们准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带学生到野外,现场观察不同类型水华在水色、透明度变化、水华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测量。如在观察由鞭毛藻类形成的云彩状水华时,我们向学生指出水体有颜色深浅的差别,然后现场测定透明度,学生就会发现同一水体不同区域透明度不同,相差可达数厘米。

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改革,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水生生物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动手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加强实验考核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和素质提高程度评估的重要教学环节。传统的考核依据主要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主要是绘制水生生物形态结构图。这种考核下存在较大不足,如学生抄袭书上图谱,相互抄袭等,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真实水平。因此,我们对实验考核方法做出了调整,根据实验课的特点、内容、方法和规律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考核。

实验态度:包括上课是否迟到、缺席,是否积极参与实验的准备。

实验操作:是否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实验课上是否认真观察,分组实验中的合作精神等。

实验报告:是否完整、正确,有无知识性错误,有无抄袭现象等。

在今后如人员充足的情况下还可考虑进行实验课程的期末考核。

六、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近几年来在水生生物学教学改革中我们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水生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也得到了提高,但我们也还存在着一些的不足。

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水生生物标本库[3、5],西昌学院建立了鱼类标本库,还有少量的甲壳动物,其他水生生物在西昌学院还是一个空缺。我们在实验中主要是采集水中活体标本来观察,这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我们处于内陆,学生不能观察到海水或咸水品种;其次是水生生物季节性强,我们多在春季开设实验,因此所采样品中水生生物品种组成相对较单一。我们一方面可以从相关院校或企业采购水生生物标本,一方面可以广泛地采集标本,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标本以充实实验材料;还可建立虚拟标本库,通过广泛收集图片和在实验中不断拍摄新的图片,来充实水生生物图片库,建立资源共享网站。

西昌学院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已经使用近八年的时间,有些高倍镜头模糊不清,影响了实验效果,摄像头像素偏低,分辨率不够高。希望在今后能更换模糊的镜头,更新软件,更换高像素摄像头,以满足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完善实验仪器设备;多向其他高校学习,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和的完善考核体系;指导学生更多地参与科研或申报学生科研项目,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文.水生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1.

[2]赵文.水生生物学(水产饵料生物学)实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0:1.

[3]李代金,吕光俊,黄辉,等.水产养殖专业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238-240.

[4]张树林,邢克智,孟玉环.水生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4):55-56.

[5]季高华.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75.

第6篇

关键词:水处理生物学;实验教学;给排水

水处理生物学作为化工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显著的学科特点是实验性强、应用性强,为了提高课堂理论的授课效果,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应该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完善教学策略。但是长久以来,传统的实验教学做得十分不到位,在教育中长久处于从属地位,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化工设计及水处理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水处理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水处理生物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实验内容与教材不匹配,专业性不强,这是水处理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首先,由于实验内容过于简单,与教材不相匹配,达不到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无法直接体会到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在实验教学中,实验课时安排不足或不合理,使得实验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最后,由于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简单模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提高,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1]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和考核评价体系的缺失,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不能调动起来。

二、水处理生物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水处理生物学的实验课程的开设,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会实验鉴定方法,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为此,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增加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所谓的综合性实验是以基础性实验为前提和基础的,将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作为综合实验内容,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实验设计中,老师作为指导者,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对实验教学内容做进一步优化,研究性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中,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查阅文献、独立思考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挖掘学生的科研潜力。另外,为了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开放性实验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开放性实验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出全方面的创新型人才。[2]

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为了增加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使得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和直观性不断得到提升。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的讲授内容大大减少,大量的信息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同学面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时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另外,积极开发实验教学软件,并将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利用动画、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提高水处理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质量。在教学软件的开发中,将新的实验成果加入其中,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现阶段,实验课程的评价考核体系十分不完善,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没有很好的衡量标准。为此,建立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提高实验教学的一种手段,能够实现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建立合理的实验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应该包括平时成绩、口试成绩以及综合能力考核三部分。重点放在对平时成绩的考核上,应该占总成绩的一半,具体考察学生的实验规范、实验态度、实验报告、实验水平等具体项目。通过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具体地了解到每一个学生对于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够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借助评价考核体系这一有效的手段,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被激发出来。[3]

三、结语

水处理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的策略,不断为实现我国化工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培养自主性、创新性的合格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红,孙洪军,高艳娇.水处理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2):137―138.

[2]赵 炜,王佰义,严子春.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09).

第7篇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为生活带来了无数便捷,在虚拟现实技术中是以人为主体,人类从中获得从未有过的体验。该研究所说的虚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开发以及网络的技术相结合形成的系统软件。它应用了Flash编写课件,汇集了图片、视频、音频、动画,创造了一个虚拟中的实验室。通过操作计算机就能够进行生物实验。具有多重特点。虚拟现实技术这种新型的仿真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实验相互结合,完善了老师教授实验教学模式,弥补了生物教学实验中产生的不足之处,把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发挥出最好的效果。为学生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途径。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应用在分子生物实验教学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针对这一技术,该研究作出了深刻具体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虚拟现实技术

1.1虚拟现实技术的含义

所谓虚拟现实技术,是指人类利用计算机根据真实的环境设计并构造的模拟世界的一项技术。它是一种多种信息组合交集成为三维立体视图以及有真实能动性的仿真系统。它几乎和真实世界一模一样,人们仿佛置身其中。虚拟现实技术(VR)[1]是开启这一类技术大门的钥匙,是仿真技术的指路标,是多种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组合。虚拟现实技术走在多种网络技术的最前端,是值得更多的网络人深入研究的课题。虚拟现实技术包含有:模拟环境、行为能力、感觉、感应设备。所谓模拟环境,它是电脑设计出来的具有3D真实效果的场景。行为能力是说场景中的人物有自己的行为能力,和现实中的人物是一样的,身体的各部位都可以活动,电脑进行操控他们的行为能力。当电脑发出某个指令时,他们会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动作。感觉,众所周知,是场景中的人物拥有五官的感受,比如,嗅觉、味觉、听觉等等。感应设备是指使三维立体视图交汇在一起的设备。

1.2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有很多特点,如下所示。①与现实交集。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说是一个仿真世界,它拥有着真实世界所拥有的一些事物,包括人类在内。仿真世界里的人物和我们一样有着感官以及能动性,唯一不同的是,它们需要我们用计算机来操作它们的行为[2]。②很安全。安全是说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场景模拟演练,比如,演练各种火灾场景、各种地震场景等等。这样有助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些情况时能够冷静处理,及时躲避,能够自救以及救助别人,确保我们人类的人身安全。③感觉置身其中。当我们操作电脑时,就会觉得仿真世界里面的人物就是自己,仿佛置身其中,体验不同的世界。仿真世界的真实程度会让你觉得和现实没有任何区别。④拥有感知能力。虚拟现实技术其中包含有感觉,这是说里面人物的感觉,他们有听觉,味觉,嗅觉,以及它们还有运动能力。⑤有针对的处理问题。在虚拟演练中,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当自己无法处理火灾事故时,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演练,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2分子生物学

2.1分子生物学概念

分子生物学是指以分子为单位来探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蛋白质、蛋白质-核酸这一类分子的构造以及合成[3]。探究其生命活动主要包括了人类的癌症的病变,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命活动中神经的原理等等。分子生物学是需要通过不断试验,不断用实践证明理论的学科。它也是一门开放性学科,要求学生通过动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探究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所以又说分子生物学的实践性很强。

2.2研究分子生物学的意义

所有生命现象的活动都是有规律的。就像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还有核酸组成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为人类带来了了解生命活动规律的机会,人们可以进一步改变生物构造作进一步的研究,为人类造福。

2.3相关应用

①克隆技术。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的学科,它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人类造福。虽然目前我们仍处在克隆技术的最初级阶段,随着科学家不断探究以及实验,未来定会看到克隆技术所带给我们的福音。②DNA鉴定。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深入探索,科学家对基因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成果。DNA鉴定也为侦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同时亲子鉴定也可以通过DNA检测获得帮助。③转基因。转基因(GMF)[4]是通过转换物种之间的基因而得到的另一个物种。转基因食品拥有了其它食品所没有的能力,例如,转基因食品防虫蛀,延长了保质期,而且是大批量生产,使生产成本减到最低,转基因食品不分季节,可以随时供应,满足人类的需要。但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好坏尚不明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实验。

3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特点

虚拟实验是虚拟现实技术与生物教学实验相结合的产物,是利用操作计算机让学生体验模拟的生物实验,实质上他就是计算机利用Flash技术开发的软件系统,为学生提供环境、设备,就像在真实的实验室一样。正是如此,虚拟实验有着真实实验室不可比拟的特点:①共同的系统。众所周知,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都是可以通过网络共享的。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看到、用到。而虚拟实验证正是有这一特点,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目录检索,学生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文件、电子图书,甚至是以前操作的实验都能找到。学生通过共享资源,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②交流信息。资源可以在计算机上共享,同样的,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学生可以尽情的交流,交换意见。③学生自由操作。虚拟实验是由计算机操作完成,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完成实验成果。所以学生拥有操作的权利,可以对虚拟仪器的使用进行操作。还可以随时上传相关数据,保存数据等等。④软件升级。随着社会发展迅速,信息步伐加快。虚拟实验也需要更新换代,软件需要升级。各种环境都需要被改变。我们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随时准备虚拟实验进行扩充。⑤设备先进。虚拟现实技术是新兴的一种技术,所以在设备上都是采用最先进的。当然,虚拟实验的仪器也是最好的。

4虚拟现实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次总结,虚拟现实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有以下几个问题。

4.1两者发展不健全

在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学中,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一直都很盲目注重实验的结果,对于实验的设计方面设想的偏少。教学中更注重实验,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设计过程,就不会了解整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及时得到了实验结论,也只是匆匆记住结果而已。老师的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并没有从教学中学到任何技能。学生应该全面掌握实验教学过程,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探究实验,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衔接。而虚拟现实技术也是目前新兴的仿真技术,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对于生物实验教学这一模块没有进行标准化,使用起来会很困难。在使用计算机操作虚拟现实技术上,老师和学生应提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4.2虚拟现实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软件设计和上机操作问题

在设计软件时,设计者要和相关实验人员进行沟通,使设计出来的软件能够方便使用。让老师能够教会学生应用软件,同时能够让学生操作实验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不仅有生物实验,还有计算机软件操作的问题。

4.3现实与虚拟的空间问题

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就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其中体验生物实验教学。两者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学生不能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而忘记了教学的重点[5]。

5虚拟现实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5.1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的学习

首先,学生要进行计算机培训,以保证学生都能够达到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其次,统一由软件人员进行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生物实验的软件的培训课程。教会学生操作软件,并能灵活掌握。以便学生能顺利操作实验,并得出正确结论。

5.2完善分子生物教学实验的教学

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是学生教育中必行之路,而且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5.3加强两者合作交流

软件设计者与生物实验人员要多沟通,使两者的结合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促进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在教育中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5.4课前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

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软件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更加逼真地进行实验操作,分清现实与虚拟。学生在软件操作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充分了解实验的设计过程与操作过程及最后得出的结论。提高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

6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仿真技术,它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捷,解决了人类对危险环境的及时应对问题。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深入教学作为一种模式值得被重视。它解决了学校教育中教学过程的不完善,硬件设施的缺乏,教学环境等问题。从更开阔的视野以及多重的角度参透教育的特点,并对其开展一系列问题的分析研究。学生可以在过程当中进行深入探索和自主学习,为学生学习知识增加了乐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计算机的操作,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向上,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6]。

[参考文献]

[1]RuweiYun.VRforexplainingtheconcept“relativemotioninphysics”Eurographics/ACMSIGGRAPHWorkshoponCom-pute[J].GraphicsEducation,2014(6).

[2]徐辉,马秀峰.虚拟现实教育应用探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4(6):95-97.

[3]张璇.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3):6-8.

[4]BrentGWilson.MetaphorsforInstruction:WhyWeTalkAboutLearningEnvironmentsEducationalTechnology[J].2013.

[5]陈晓欢,王颖颖,左云飞.虚拟实验室在分子诊断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建设与管理,2015,14(1):126-128.

第8篇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资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39-02

0引言

青岛农业大学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着全校生物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还承担着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两个专业的专业课程。每年为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水产学、工学、化学、动物学等8个一级学科的23个本科专业开设34门课程,每年计划教学实验人时数30万以上,同时还对学生和教师预约开放,开放人时数达20万左右。所开设的课程是其以后专业学习的基石,因此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对我校的人才培养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从2009年开始,我校实行大类招生,培养方案有了较大的改变,基础课程进行了调整,如按旧的培养方案,动医、动科等专业不开设《植物学》这门课程,大类招生后生物类学生均开设此门课程,2009年开设班级达50个,比2008年多出20个班级;农学、植科等专业按旧的培养方案不开设《动物学》课程,大类招生后生物类学生同样均开此门课程,2009年开设班级达34个,比2008年多出19个班级。人时数的显著增加,使原有的仪器设备数量已无法满足新的需要;同时按照新的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将有5%-10%的实验项目被更新,特别是创新型实验项目,更需要相应的仪器设备与之配套。而我校财力有限,能够争取的建设项目也不多,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其最大潜力,进行优化组合,发挥其最大效能研究具有极其其重要现实意义。

1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

实验室管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推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1]。

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原只要中心主任1名、实验室管理人员15名进行全面管理。优化后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1名,实验室负责人6名,均为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实验管理队伍仍然是16名,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管理体系的优化,加强了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有效的加大了生物中心的管理力度,实验教学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更加高效而有序,五年来未发生一起实验教学责任事故、保障了中心实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为了提高整体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我们严控用人关,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同时鼓励在职读研。经过五年的建设,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81%。中心还不定期邀请有关仪器厂家及商来中心讲学,介绍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知识,不断提高实验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同时为了稳定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验技术人员劳动津贴比相应职称其它岗位的高10%等。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提高,近三年来,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稳定,未有要求调离实验技术工作岗位的。中心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业绩和教学服务水平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津贴效益挂钩,更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2按功能整合实验室,优化了仪器配置

大学教学资源的整合是指大学将其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调整协调优化和重组。既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对现有资源进行配置和重组,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2]。

中心原有的实验室设置是按学科进行,仪器设备分散,重复购置严重,使有限的教学资金难于满足教学的需要,效益较低。

我们打破原有的设置,逐步按功能组建实验室。目前建立了8个显微镜室,其中1个是数字网络互动显微镜室。2个电泳室、2个分光光度计室、2个基因工程室、1个无菌操作室、1个植物标本室、1个组织培养室、1个细胞培养室等。

随着实验室的功能化,实验设备也进行了调整。如把生物中心的各类分光光度计调转到分光光度计室;把各类电泳槽和电泳仪调转到电泳室等,同时对现有资源,中心进行宏观掌控,必要时进行统一安排。如显微镜室,不仅要完成植物学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完成动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原中心所有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都需要冷冻离心机,如果按实验室配置,需要16台方能保障正常的实验教学,而本中心只有6台冷冻离心机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为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开学初,中心统一安排实验项目顺序和设备,基本满足了教学要求,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保障了实验课的顺利开出。

实验室与设备资源的优化,改变了教学资源浪费的情况,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了利用率,最大程度发挥设备设施的资源潜力,以最小的投入换取了最大化的效益。

3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把部分实验教学内容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独立安排实验教学新课程,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实验课教学体系,如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等。

对实验内容进行系统优化组合,推陈出新,保证每年都有新的项目。调整了课程设置,改进了实验指导方式,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大类招生以后,植物学、动物学实验人数增加,两门课程均为基础课,实验人数多,都需要用到显微镜,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协调有关单位,对动物学的实验课程进行了调整,由第2学期开课,调整为第1学期开课,避开植物学开课时间,既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又保障了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实验课程建设上,通过疏理、合并、更新实验项目,实现两个贯通:即纵向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内容上下贯通;横向上将相近门类课程的实验内容左右贯通。鼓励实验指导教师开发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细胞学实验》在资源优化前,只开设简单的制片实验,资源优化后,设备共享,新开设2个综合性实验项目。

探索多种形式的实验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原理的掌握和实验现象、结果的分析。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重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念,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验技术和技能。

4资源共享、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场所,除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外, 还必须具有独立运作、用于开放的实验教学工作机制和时间[3],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和大型仪器共享使用办法,为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为实验室管理者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政策,如规定每一位毕业实习的学生,在实验室完成论文,其导师需拿出0.5个工作量分配给实验室管理者。这一规定不但是保障了实验室管理者的利益,也明示实验室管理者,实验室是开放管理,实验室在完成实验教学计划任务的同时,有义务为教师、学生开放。更激发了青年教师科研的热情,使其有科研的场所,有仪器可用,为以后的申报项目,打下良好了的基础。

学生创新项目的设立和导师制实施后,大二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通过与导师协商,自主选题,这样不但能让毕业论文有课题支撑,而且为做好毕业论文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各类研究室、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对大四学生全面开放,他们在工作和读研前就可以提前受到良好、系统的科研训练,为今后的科研和工作点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心每年接受近200余名学生的本科毕业实习和若干名创新立项的学生;接受400余名学生,完成课程论文。另有120余名研究生的部分工作也在教学实验室进行。

总之,实验教学资源的各个组成部分,对中心的发展及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生物资源的优化更好的服务于中心的实验教学,使管理与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室管理更加困难,实验室和仪器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各功能实验室的计划实验任务尚不均衡等等,还需要学校有关政策的配套和支持及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吴碧丹.实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26):121-125.

第9篇

引言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要求学生要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掌握必要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能对于理解和认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有关理论,从事环境工程相关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时创新意识和能力,将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创新为核心,从强调传授知识到知识与能力并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大量的课程实验成为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与理解的必然要求。然而,传统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课中,各部分实验项目相对独立,连贯性不强,且内容重复较多,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难以系统地把握微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利于实现对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操作技能和综合素养。面对近年来各种实验课堂教学学时都存在压缩趋势,如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综合设计、合理调整、突出重点显得非常关键。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适当调整实验内容,将原有各相对独立的实验项目按照器皿包扎、配制、消毒,菌株划线分纯、计数、转种、保存,革兰氏染色、菌落观察及菌体特征显微观察等系统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该综合实验短期而系统的锻炼,让学生掌握4种以上实验项目的实验技能。

这不仅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有限实验教学学时内掌握几种关键的微生物学基础操作技术,而且使他们对环境工程领域所涉及的微生物学研究途径有一个完整认识。结合自身特色,设计综合性实验。如自建的污水处理厂,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位于污水厂办公楼内,极大程度上方便了相关实验课的开展。结合此特点,我们提出了“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简单分析”的综合性实验。

一、综合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污水生物处理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分解转化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生物处理是目前污水处理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种类繁多,采用传统技术方法和镜检来分纯、计数、观察其中的优势菌株,对比其与进水和出水中主要菌株的差异,有助于了解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巩固基本操作技术。长期对不同阶段、环境下污水处理中优势菌株观察,可以有助于正确判断污水处理运行情况。综合性实验“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简单分析”是在综合实验准备环节、细菌计数、划线分纯、形态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之上,完成对污水中微生物的划线分纯培养、斜面接种、菌落计数(平板涂布法、倾倒法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相比较)、菌落观察、菌体观察(革兰氏染色及镜检)等系列分析工作。通过对污水分离菌的菌落和菌体形态观察,初步判定大致所分主要菌株类型。结合本组的实验结果,了解所选污水处理的不同阶段微生物生长情况。在学习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生长情况简单分析的方法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微生物基础操作能力。

二、实验教学内容实施

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基础操作,并尝试判断污水处理的前、中、后不同阶段细菌生长情况。实验前,先统一以PPT形式讲授整个实验流程及各部分须注意事项,然后开始分组实验。

(1)实验准备环节:配制固体基础培养基和0.85%生理盐水,并分装固体培养基———6支试管(每支5mL)做斜面,剩余装入锥形瓶中;另外,制作试管、锥形瓶的棉塞,并对试管、锥形瓶、培养皿、移液管进行包扎;然后对以上所有实验用品进行高压灭菌。取出后放入无菌操作台中,并用紫外灭菌。用无菌锥形瓶分别取进水、处理中、出水水样,备用。

(2)细菌计数:计数之前首先对所取水样进行梯度稀释,然后按照平板涂布法、倾倒法及用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法分别进行计数,尽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种计数方法的特点与差异,以便今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计数方法。

(3)划线分纯:取原水样进行平板划线,根据微生物菌落特征分别选取分散开的不同菌落进行再次划线后继续培养,直到获得多个不同菌株。此部分工作由于每次划线培养都需要1天时间,因此若要多次划线分纯,则需学生在课后继续“自助”进行该实验,直到获得纯菌株为止。最后,在已准备好的固体斜面上接种所得已分纯菌株,培养24小时后取出,4℃下保存。

(4)形态观察:取出前一天培养的平板,对细菌的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分别进行观察。其中菌落形态是观察培养皿内不同菌落形态,初步分析自己分离微生物的种类,并和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大致判断污水处理不同阶段微生物的差异。菌体形态则是分别挑取具有不同特征的菌落,按照已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进行染色,镜检观察。实验过程中,学会具体操作技能是根本,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判定同样重要。因此要求学生做详细记录,以便根据所属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所取水样中细菌情况。可根据各个实验部分设计不同图表方便学生记录,如表1就是用于实验污水中细菌计数结果记录用表。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所属小组分离出了那些常见菌,以及结合自己实验,判断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没有哪些菌在不同阶段都存在?如果存在,有哪些?

三、“指导+自助”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采用“指导+自助”实验教学模式,实现课上指导、课下自助。指导老师在课堂上有重点地讲授实验操作技能,学生除课堂学习外,根据自己喜好,或重复练习课堂所学实验操作,或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分析,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更深入的锻炼与提高。这种方式不仅是对环境工程微生物课堂实验教学学时有限的弥补,更是对实验教学学时、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能够充分提高本科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本科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功能,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熟练实验操作,巩固所学实验知识,增强自主创新技能。在学生自助实验学习过程中,实验室指导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人情况适当安排和指导。可以根据已学“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简单分析”实验进行延展分析,如设计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中的“革兰氏阳性与阴性细菌比例情况分析”、“污水处理中最常见菌体的确定与分纯”、“接触池投加药物量与杀菌效果的关系”等实验,促进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p#分页标题#e#

四、实施效果总结

(一)集中讲授效果

实验课在理论课结束后集中两天授课,改变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既保证了与理论课的衔接,使实验在理论的指引下按其本身的规律和系统进行,又能系统、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内容连续、有序进行。不仅使学生操作起来认真,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际、系统讲授使得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更有意义。尽管课时有限,但六年来的实验教学探讨发现,95%的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有良好表现,并对这种集中式综合设计实验表示非常满意。

(二)学生评价结果

通过对“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简单分析”实验课的学习和课后自己的巩固练习,系统掌握了从实验基本的包扎、消毒等准备工作到细菌分纯、计数,再到菌落、菌体观察等。此外,由于本实验内容是基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细菌分析,学校有国内首座高校自建污水处理厂,实验取样方便,实验结果对于我们更清楚认识污水处理过程有积极作用。

第10篇

1实验是倡导科学精神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1.1.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无论是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完善、结论的得出、结论的呈现形式等,都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团结协作,要求每位同学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1.2.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在实验中,学生不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操作,不细致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不具有迎难而上的挑战精神;或者歪曲实验现象,不尊重实验结果,轻率得出实验结论等,实验都很难获得成功。所以需要学生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实验才能真正发挥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

1.3.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实验能促进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实验能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多方面影响,更辩证的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发展经济,生物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生物科学技术和改善生活水平,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与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等的关系。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鼓励科学探究精神的最佳平台,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

2.1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当知识是靠自己的思维得来时才是自己的知识。因此,生物教学应该是生物活动的教学而不应是生物活动结果的教学,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认知过程。 以实验为基础是生物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从实验现象到某一生物概念、规律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分析形成概念或规律,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概念或规律形成的思路和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目的是“重结论”,而不是将实验作为“再发现”的过程,视为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生物教学观,充分挖掘生物实验的教学潜能,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生物实验教学环境。

2.2对实验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物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特别是完善学生的创造思维方面,具有独到的功能。但是在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阻碍着生物实验在“完善学生创造思维素质”方面重要功能的发挥。因此,探索中学生物实验的教学方法与完善学生创造思维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其中延伸和拓展生物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尝试。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拓展,探究事物的意识得到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习积极性进一步高涨。

2.3加强实验设计,追求实验过程探究性皮亚杰曾说过“:复制的真理只能算半个真理。”其活动建构论则指出,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是认知发展最直接的源泉。学生自主求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能力,发现自己的学习优势。

目前,中学生实验主要有验证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实验课题、实验方案及研究步骤都由教师安排决定,有时甚至连实验结果也由教师事先告知,学生只是机械地操作,无从感受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因此,学科教学应加强探索性实验的比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发现问题———建立模型———形成假设———设计实验———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索方法。而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是科学探究的关键。近年来的高考中都增加了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了解进行实验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对照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教材上往往针对实验假设进行了实验设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实验材料,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教材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并且付诸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往往也就是不断完善实验设计和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通过这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改变“形高实低”的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验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第11篇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148-02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不仅在生命科学领域、而且也在其他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一门工具学科[1]。生物统计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涉及的基本原理、公式和概念较多,需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学好,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师生普遍反映难教、难学、难记[2]。《生物统计学》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考试前通过死记硬背接受理论知识,形成短暂记忆,随着时间的延长,所学内容逐渐忘记。这门课程讲授完之后,学生不会灵活运用其中的方法,也不会设计一个简单的试验,更不会将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常用统计方法应用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显然未达到教学目的。以往《生物统计学》教学以单纯理论教学为主,不设或很少开设实验课。因此,笔者结合《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利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开设了《生物统计学》实验课,并尝试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

实践教学环节非常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而《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亟待加强。在《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开设以下实验课:(1)《生物统计学》某章节理论知识讲授完之后,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统计软件,开设相应的实验课。在实验课上,教师通过统计软件演示例题的计算和分析过程,并讲授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实例在计算机上借助统计软件进行操作,这样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加直接与快速。(2)学生参与试验设计和科学试验。学生要在生产实践或实验室中设计试验,亲自参与试验数据的采集,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生物统计学》教学开设了如下实验:

1 利用Excel绘制常用统计图

Excel绘制图形功能强大,各种版本的Excel软件均提供了14种标准图表类型,每种图表类型中又含有2~7种子图表类型;还有20种自定义图表类型可以套用。讲授完试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后,开设利用Excel绘制常用统计图的实验课。学生在实验课上利用Excel绘图时,可以对图表区、绘图区、数据系列、坐标轴、图例、图表标题的格式,例如文字的颜色、字体、大小,背景图案、颜色等进行修改和调整,使修饰后的图形更加美观好看,爽心悦目。当图和数据放在一张工作表上、学生改变绘制图形的数据时,其图形将发生相应变化;将鼠标放在图中某数据点上,在鼠标下方将弹出一个文本框给出数据点的具体数值;用鼠标单击绘图区中的“数据系列”标志,其图所属数据单元格将被彩色框线围住,便于用户查看图形的数据引用位置。在“数据系列”点击右键可以向散点图、线图、条形图等添加趋势线,并可给出趋势线的方程与决定系数。

2 利用Excel进行数据描述统计分析

讲授完试验资料特征数的计算后,开设利用Excel进行数据描述统计分析的实验课。首先选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数据资料,让学生利用Excel计算这些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测定和分析这些数据的集中趋势,然后利用Excel测定样本标准差、总体标准差和四分位数,让学生分析这些数据的离散趋势。另外,让学生利用Excel分析总体次数的分布形态,计算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有助于识别总体的数量特征。总体的分布形态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分布的对称程度,另一个是分布的高低。前者的测定参数称为偏度或偏斜度,后者的测定参数称为峰度。

3 利用Excel进行统计假设检验

讲授完统计推断之后,利用Excel进行统计假设检验的实验课。统计假设检验是根据随机样本中的数据信息来判断其与总体分布是否具有指定的特征[1]。我们选择实际案例,让学生提出假设,利用Excel中适当的统计方法计算检验的统计量及其分布,确定显著性水平和决策规则,最后推断是否接受假设,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这个过程就称为假设检验或统计假设检验。统计假设检验的方法多样,通过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大同小异,例如t检验、u 检验、x2检验等,可以详细讲述其中1~3种假设检验方法,其它假设检验方法可以采用启迪和推导方式让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自行轻松地学习和操作。

4 利用Excel和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讲授完方差分析之后,开设利用Excel和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的实验课。利用Excel只能进行单因素或双因素(包括可重复双因素和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而涉及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三因素试验和裂区试验等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即让学生利用SAS软件进行多重方差分析。另外,Excel中的单因素或双因素方差分析只能给出方差分析表,不能进行平均数的多重比较,也无法用不同字母标记法表示差异显著性的结果,这些也都需要利用SAS软件。

5 利用多种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由一个或一组非随机变量来估计或预测某一个随机变量的观测值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及所进行的统计分析,称为回归分析[1]。按变量个数的多少,回归分析有一元回归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之分,多元回归分析的原理与一元回归分析的原理基本相似。按变量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可以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时,首先让学生如何确定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如何根据样本观测数据,估计并检验回归模型及未知参数;在众多的自变量中,让学生判断哪些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哪些变量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在方差分析实验课上,先让学生利用Excel进行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然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最后利用SA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统计软件的特点、功能和作用。

6 利用基本原理设计试验

试验的精确度高低取决于试验设计的各个方面,只有通过有效地控制试验误差才能提高试验精确度。因此,教师有必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在试验过程中要做到操作仔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在试验工作中,从试验资料中发现潜在的规律性是极其重要的,这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讲授完试验设计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或实验室内提出试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制定试验方案。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试验设计的可行性,并进行纠正和修改。在试验前期,学生应进行试验前期准备工作。在试验过程中,学生要考虑试验条件的差异对试验数据的影响,可根据试验设计的原理和技巧分析试验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试验结束后,获得大量的试验数据,需要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分析试验资料,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以达到研究目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试验思路、方案、步骤及作出的试验报告给予评价。通过开设试验设计实践课,可以使学生明确试验的目的、试验设计方法、试验因素及水平等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设计试验方案的能力。

实践证明,开设《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后,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借助相关统计软件亲自统计试验数据,利用所学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和检验试验结果,最后得出可靠的结论。最后毕业时,学生能根据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可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试验设计,实施设计的试验方案,获得试验数据资料。由于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耗时,而且繁琐,因而过去毕业生害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自从我们结合《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利用计算机和计软件开设了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后,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和分析数据的速度、精确度均大幅度提高。现在部分学生还能帮助教师进行科研课题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毕业论文水平也大大提高。

《生物统计学》教学实验课的开设,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试验设计的能力,初步掌握开展科学试验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正确收集、整理试验资料的方法,能利用生物统计方法对试验资料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统计方法。《生物统计学》实验课深受学生的欢迎,这也是对该课程实验教学的尝试和改革探索的肯定。在该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要提高《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钻研实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转变实验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和优化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春喜,邵云,姜丽娜.生物统计学[M].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

第12篇

1.1自编适用本学院实验讲义

随着生物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其相应实验内容需及时得到更新,从而使生化学科的创新性得到体现。结合不同生化实验教材,以及本教研室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自编生化实验讲义,该讲义涉及的内容非常贴近本学院设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的讲义不同于以往的教材,该教材涉及每个实验具体用的每种仪器的简易操作步骤,方便学生课前的预习该实验仪器的操作,以利于上课做实验过程的流畅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该仪器的使用;同时在实验内容上降低验证性实验的比例,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等应用性实验的比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2多媒体技术在生化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受到实验条件限制,一些无法开展的实验项目或者无法单人单组让学生进行的实验操作,可通过多媒体仿真教学等方法来解决,通过增加文字、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该实验有亲身体验的感觉,将某些难理解的实验项目制作成简单易懂或有趣的课件和视频,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易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同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复杂实验中的知识点,以提高其对复杂实验的兴趣和关注。

2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以往生化实验内容主要是偏重验证性,其占所有实验项目的比例高达70%~80%,综合性实验仅占生化实验项目的20%~30%,设计性实验在其中的比例几乎为0。这种严重比例失调的实验教学内容,必然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教研室通过调整生化实验中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间的比例,调整后的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例为30%,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例为50%~60%,设计性实验所占的比例为10%~20%,同时实验的安排顺序是先验证性实验,然后进行综合性实验,最后安排设计性实验。这种安排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的,不同的实验类型对学生每个阶段的要求并不一样,这是由易到难进行实验内容的安排。因为验证性实验之间是孤立的,缺乏相互的联系,实验的整个过程不需要动脑,依葫芦画瓢,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综合设计性实验是针对学生实验技能及方法而开展的一种复合性实验[3],综合性实验涉及一些比较新颖且常用的技术,且每个实验之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环扣一环,每步操作都要谨慎,否则影响最终的结果。例如,活性干酵母蔗糖酶的分离纯化的综合设计性大实验,它由5个综合设计性的小实验来完成:(1)活性干酵母蔗糖酶的提取;(2)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蔗糖酶;(3)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4)酵母蔗糖酶活力的测定;(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设计性实验的要求更高,其区别于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现成的实验指导等过程,查阅文献、选题、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案等的确定均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唯一做的是对学生实验方案进行论证。经过这种不同类型实验前后安排顺序及比例的调整,几年的教学实践反复证明了这种调整是可行的,不仅能提高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其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善生化实验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中,教师讲,学生无条件接受,实验教师把实验前一切的准备工作都准备就绪(包括试剂的配制,仪器的调试),结果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4]。而实验教学其实是一个面对面地近距离的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教师和学生均是教学的主体,能很好地把讲授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各种能力。本学科的教师每次预实验让不同的学生参与进来感受体验老师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让不同的学生学习对该实验药品的量的计算和配制以及仪器的调试,而不单单是上课时的如何操作该实验的步骤,这样为学生在大四时做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生创新论文配制药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每堂实验课快结束时,都让一小部分的学生对该实验的整体过程进行一次小结,针对同学们小结的内容,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提高教学效率。部分简单易操作易理解的实验,让感兴趣的同学们上台讲解实验的整个过程,讲得不足的地方,老师再补充,虽然刚开始效果不是很好,但是随着实验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会花更多的时间去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不单单是书本上的预习,还会通过互联网找相关的视频来了解该实验的过程。同时所有的实验的操作讲授过程都有视频,并在课后发给学生进行必要的复习。在下一次上实验课前10min会提问学生,提问学生对上次实验进行简单的总结回顾,同时对报告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课操作的过程同学们常见的错误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样完整化的实验教学方式,同学们对实验课的认真度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优化生化实验考核方式

历来,实验考核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作为评价教学效果好坏的依据[5]。一直以来,人们把实验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课程,在教学大纲中所占的学分非常少,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衡量,这样避免不了一些学生对生化实验课的态度马马虎虎,不按时上课,懒散,实验操作不准确,忽视实验技能操作的训练,只觉得写好实验报告,就能得到高分,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公平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课效果,应制定合理的实验考核标准,改变以往只用实验报告来定最终实验成绩的落后考核,增加考勤成绩、预习报告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及期中期末成绩。实验报告成绩体现了学生通过实验课对该实验原理、操作步骤进行归纳总结,并能对实验数据和现象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考勤成绩能够反映学生是否重视实验课;预习报告成绩主要是检验学生课前对本实验的预习效果,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和检查预习报告来定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则反映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6];期中期末成绩主要是为了考核同学们的上课情况,进行了半期考和期末考,考试的内容分理论30分,操作70分。同时,通过专业主任和学科老师的沟通,提高了教学大纲中生物化学实验的学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考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这几年下来,改革效果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不仅能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像理论课程一样积极温习实验的内容,同时通过操作考试,使学生更深一步掌握了操作过程。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