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杨贵妃传奇

杨贵妃传奇

时间:2023-05-30 09:04: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杨贵妃传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以家喻户晓的贵妃东渡传说为素材讴歌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中国大型原创歌剧《杨贵妃》,10月19日晚在东京新宿文化中心剧场举行了首场访日演出,受到全场数千名观众的热烈欢迎。

在中国歌剧舞剧院指挥家张峥的指挥下,东京新城管弦乐团演奏的前奏曲悠扬动人,伴随着优美婉转的合唱声,《杨贵妃》在一派开元盛世的景象中拉开帷幕。君臣就座,贵妃娘娘艳惊四座,一曲《霓裳羽衣舞》令人倾倒。音乐、唱词紧扣着剧情展开。剧中,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接待了一批日本留学生,他们向杨贵妃学习中国的歌舞,并见证了杨贵妃曲折凄美的爱情故事。

饰演“回眸一笑百媚生”杨贵妃的就是中国歌剧舞剧院女高音歌唱家王燕,苗条的她可能是舞台上塑造出的最瘦一位杨贵妃了。但热情的日本观众们早已被声音、音乐、形象所打动,演出后大家纷纷来到后台,向“贵妃”说出了心里话、也是送给王燕最好的礼物――“你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杨贵妃”。

一人分饰两角――花木兰、杨贵妃

去年,中国歌剧舞剧院于2月和5月分别推出两部大制作――音乐剧《花木兰》和歌剧《杨贵妃》,王燕被选中饰演这两个古代传奇女子。一个硬朗刚强、一个千娇百媚,在《花木兰》演出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要进行《杨贵妃》的唱段练习,难点当属角色的迅速转换。

王燕说:“花木兰一角形体男性化的动作比较多,为此我着实苦练了一段时间,以至于我平时走路都感觉有些阳刚之气。”所以在刚开始排练《杨贵妃》的那几天,任凭王燕内心如何感受那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娇媚以及“云鬓花颜金步摇”的奢华,但心理上仍很难从“万里赴戎机”的战场阴霾中走出来,其表演仍然没有摆脱花木兰的英武和机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音乐的熟悉,杨贵妃的人物特性在王燕的全身心体验中越来越清晰。

本次赴日演出的《杨贵妃》是去年的改进版,依然保留了华丽的舞美设计,但让这种华丽成为了剧情的陪衬,不至于抢戏。通过一年时间的沉淀,王燕对唱段也有了更圆熟的把握:“《杨贵妃》中的唱段很有难度,去年演出时只希望把音乐能解释清楚,而这次演出又有了一段时间排练,在把唱段难点完成好以后,我又在舞台形象上下了不少功夫,通过舞蹈刻画她与唐明皇之间的情爱。”

饰一角活一把人生

王燕对角色的理解源于她朴实的情感。“如果唐明皇不处在皇帝的高位,杨玉

环不贵为贵妃,他们的爱情一定会天长地久的。”她一本正经地说,“就是基于对他们爱情的认可,我才能投入角色,争取把杨贵妃演好。”

王燕199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后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曾先后主演过歌剧《伤逝》、音乐剧《日出》等,塑造了子君、陈白露等典型音乐形象。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王燕觉得个个都印象深刻:“要想把一个角色演好,你就必须在这个角色里活着,让自己灵魂出壳,血液里流着这个人的血。到现在为止,我饰演过的每一个角色都让我记忆深刻,因为当时我都曾付出心力去揣摩。”

王燕找到每一个女性角色隐藏在表面情绪后真实的自我,子君的敏感、陈白露的朴实、花木兰的果断、杨贵妃对爱情的执著,投入感情活了一把她们的人生。

让更多人听到“美声”

谈到歌剧演员在当今社会的地位,王燕只能用“尴尬”来形容:“歌剧毕竟是阳春白雪,社会给歌剧演员提供展现的机会并不多,但是观众又很希望听见歌剧演员的声音,它不同于单纯的美声或通俗,歌舞演员具备塑造声音的能力,唱出来的感觉让人听到开心或忧伤。”

第2篇

摘要:王建是中国唐代中期重要的诗人,他在新乐府创作领域取得极高的成就,因此世人将他与张籍并称为“张王乐府”。王建的绝句在诗歌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是他的《宫词》100首,前人对此也已经有过相当多的论述。本文要研究的《霓裳词》10首是王建的绝句,前人对此论述甚少,所以本文期望通过对这十首绝句的研究,能够获得对王建诗歌的新的认识。

关键词:王建,绝句,《霓裳词》,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王建的《霓裳词》10首,形式上都是七言的绝句,与其著名的《宫词》一致。在绝句短小的体制下,王建最大限度的发挥绝句叙述方面的特色,描写宫中的生活情形和歌舞的场景。展现了唐王朝宫廷之中奢华的帝王生活,同时也满怀同情之语的写出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往事,虽然在描写故事时绝句不如古体诗歌叙述的完整,但绝句因其在意境方面的独特意味使得李杨之间的爱情又一次得到再现。以往对李杨之间的爱情故事多有描写,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白行简的《长恨歌传》,还有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等都是名垂千古的杰作。但文学史上王建以绝句组诗的形式写李杨的爱情故事是有相当独特的成就的。王建用绝句把李杨的爱情拆分成各个阶段从最初的相逢到相伴到最后的别离,短短280个字就把杨贵妃与唐明皇的故事及相关的典故描写出来,足见王建对绝句的艺术特色的娴熟掌握,同时也可以联想到他《宫词》取得很高的成就不是巧合。我们可以通过《霓裳词》来细细品味王建的诗作功力。

首先,对于怎样将为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完整的通过绝句这种短小的形式表现出来,却不漏掉关键的历史瞬间问题,王建选择将历史的重要场景一一粗化,提炼出最具象征性的语句,用一两个字完整的将当时的情境还原,但又不失诗的韵味和作为绝句整体的效果。如《霓裳词》中的第四首“旋翻新谱声初足,除却梨园未教人。宣与书家分手写,中官走马赐功臣”我们都知道杨贵妃得宠之后,她的亲戚大都获得了官职,这首就是描述当时的情景,后来发生安史之乱关系密切,因为统治者任命官员不再是看能力或者是当时的科举制度,而是依靠这种贵妃的关系,不能不说这是为后来埋下了祸患。“中官走马赐功臣”七个字把作者对这种任命官员的厌恶之情暗含在其中,因为毕竟作者身在唐代,所以有些事情还是要表达的含蓄些。再如,《霓裳词》第七首“敕赐宫人澡浴回,遥看美女院门开。一山星月霓裳动,好字先从殿里来。”自有杨贵妃的故事开始,关于杨贵妃美貌的传说就有很多,历代文人都有赞誉之词,如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而各种艺术体裁中对杨贵妃最直接的描绘莫如“贵妃出浴图”,许多画家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画出自己心中亦或是天下人心中的杨贵妃。这些画作直接清晰的展现了贵妃出浴的美轮美奂,在这首诗歌中同样描绘的是这幅场景,作者写出唐玄宗看见杨贵妃沐浴后的惊奇、兴奋、称赞“一山星月霓裳动,好字先从殿里来”。和其他写杨贵妃的作家不同的是,王建并没有直接写杨贵妃具体有多美,比如穿着、肤色、脸庞、秀发、眼神等,而是从一个当事人的角度去写,也就是把唐玄宗的心情和表现写了出来,毕竟当时宫中的男人就唐玄宗一个,也只有他才有这个福气,也只有他才有这个能力,所以当唐玄宗都无法用言语去欣赏一个女人时,只能说这个女人的魅力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倾国倾城了。这里我们读者都成为了旁观者,容不得我们插上一句话,历史在此刻封存,无比的美丽,让人艳羡。同样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王建能写出与别人不同的景象,正是这十首《霓裳词》的价值所在。

其次,王建的这十首绝句为近体诗歌,近体诗歌都讲求押韵,一首诗歌押韵很好做到,因为一首诗歌在描写时主要是在诗歌中将其所要描述的景物完整的表述清楚即可,所要可以应用的词汇很多。但是在王建的这十首绝句中,每一首绝句都在完成各自的任务,既要完整表现当时的情境,同时又要符合绝句的押韵要求,所以这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比如《霓裳词》第七首“敕赐宫人澡浴回,遥看美女院门开,一山星月霓裳动,好字先从殿里来。”这两句把杨贵妃沐浴归来的场景表现的淋淋尽致,恍如一副美女出浴图,看不到宫廷里封闭的宫苑,也看不到在人间的种种迹象,仿佛一切都是神仙般的感受。其中“好字先从殿上来”当是唐明皇之语,此语一出,既把杨贵妃出浴之时的几近仙境之景描写的相当逼真,同时又写出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喜爱,可见遍览群芳的唐明皇对此时刚刚出浴的杨贵妃身着“霓裳”的魅力也是难以抗拒的。同时也写出诗人王建对这贵妃出浴时的幻想,一个“好”字既写出整个贵妃出浴画面极致之美,同时这一个“好”字也写出帝王九五至尊的天子身份,也可能隐含了王建对唐明皇的羡慕。“开”“来”二字押“灰”韵,并无人工雕琢的痕迹,清新天然符合诗中的情境,又满足绝句押韵的要求。第一首“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散声未足重来授,直到床前见上皇。”押阳韵。第二首“中管五弦初半曲,遥教合上隔帘听。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押青韵。第三首“自直梨园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归。一时跪拜霓裳彻,立地阶前赐紫衣。”押微韵。第四首“旋翻新谱声初足,除却梨园未教人。宣与书家分手写,中官走马赐功臣。”押真韵。第五首“伴教霓裳有贵妃,从初直到曲成时。日长耳里闻声熟,拍数分毫错总知。”押支韵。第六首“弦索隔彩云,五更初发一山闻。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换霓裳月色裙。”押文韵。第七首“敕赐宫人澡浴回,遥看美女院门开。一山星月霓裳动,好字先从殿里来。”押灰韵。第八首“传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别作行。应是贵妃楼上看,内人舁下彩罗箱。”押阳韵。第九首“朝元阁上山风起,夜听霓裳玉露寒。宫女月中更替立,黄金梯滑并行难。”押寒韵。第十首“知向华清年月满,山头山底种长生。去时留下霓裳曲,总是离宫别馆声。” 押庚韵。纵观这十首绝句的所押之韵,在最大限度满足叙述故事完整性的基础上,字字妥帖流畅,诗歌朗朗上口,无矫揉造作之感,充分体现了王建对绝句诗歌的掌握何其卓越的才华。短短280个字,要在这其中既讲故事又要使诗歌便于诵读,同时还要充满音律美,这是不小的苦难,但是王建做到了,在读诗的过程中我们看不到过多的人为痕迹,几乎完全是兴到之笔,与故事的发展脉络完美契合。

最后,在艺术手法上王建很少在诗中发议论,全部十首诗都是在用叙事诗的形式在讲述故事可谓独具匠心,常运用比兴,白描对比,映衬等手法,通过人物的举动来再现现实,在结尾处用重笔突出主题,便戛然而止。

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被人所熟知,被历代文人演绎成各种文学形式,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还有白行简的唐传奇《长恨歌传》再如元代杂居《梧桐雨》可谓体式多样各有千秋。王建在《霓裳词》十首中包含了对李隆基与杨玉环爱情生活的艳羡与惋惜,感叹世间有情人不得长相厮守,作为天下唯我独尊的帝王也不能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这似乎比普通人的求之不得要更加痛苦。在这一点上白居易的“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更能写出这段爱情故事的悲哀。王建能够用绝句这种形式写出如此让人感动的作品,的确称得上大家了。希望本文对王建《霓裳词》的研究能帮助读者更好的认识王建,拓宽对王建诗歌研究的范围。

作者简介:杨帆(1988.5-)女,汉,吉林省吉林市,硕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第3篇

据报告及图版,南壁绘画以太湖石、修竹、棕榈、鲜花等竹石花木为背景,烘托出静谧安恬的氛围,整幅画图以一“贵妇”为中心展开,贵妇前侧并立4人,2人为“男吏”,头戴黑色展脚幞头,表情谦和;2人为侍女,一著红袍,一著浅色袍,向贵妇拱手恭立。贵妇身后侍立2女,一持扇,一捧净盆,神情也甚恭谨。不仅画面布局以贵妇为中心,在衣饰着色上众仆侍衣饰颜色深暗,而贵妇服装色彩则鲜亮明艳,用意也在着意渲染女主人的中心地位。报告描述说:“贵妇云鬓抱面,所梳发髻的正面上下对插两把发梳,佩金钗。弯眉细目,面如满月。红色抹胸,外罩红地毬路纹宽袖袍,蓝色长裙,端坐于高背椅上,面前置红框蓝面条案,上有展开的经卷,案左置高足金托盏,右侧立一鹦鹉,羽毛洁白、勾喙点红。案、椅下铺团花地毯,经边蓝地。贵妇仪态典雅贤淑,左手持拂尘,右手轻按经卷,俯首吟读,虔诚之态溢于言表。”整理者可能是根据画面内容将壁画定名为“颂经图”。

从画面布局看,立于经卷右侧,昂首注视“贵妇”的白鹦鹉,在整个画面中也占据了特别突出的位置,应该与壁画反映的内容有重要关系,不应作为寻常宠禽看待。鹦鹉与整幅壁画究竟有什么关联呢?画面右上角的题诗,给我们理解这组壁画反映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题诗为墨书,位于壁画右上角竖框内,云:“雪衣丹觜陇山禽,每受宫闱指教深。不向人前出凡语,声声皆〔是〕念经音。”此诗文义显浅,但首句需略加解释。

陇山禽,是指出产于陇山的鹦鹉。祢衡《鹦鹉赋》称鹦鹉为“西域之灵鸟”,李善注云:“西域,谓陇坻出此鸟也。”[2] 陇坻即陇山。又,杜甫诗“陇俗轻鹦鹉”,注云:“《鹦鹉赋》:命虞人于陇坻,闭以雕笼,剪其羽翅。” [3] 李白也在吟诵鹦鹉的诗中称“落羽辞金殿,孤鸣托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山飞。” [4]以鹦鹉留恋陇山故土表述胸臆。皮日休在《哀陇民》诗中,特意描写了陇山民捕捉鹦鹉充当贡物的艰辛与危险,“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穷危又极险,其山犹不全。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空中觇其巢,堕者争纷然。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陇山有戍卒,戍卒亦不闲。将命提雕笼,直到金台前。”(后略) [5] 可知在唐人诗文中,总是将鹦鹉与其产地陇山联系在一起描写,而且陇山鹦鹉在唐代仍然被当作土贡。甚至直到10世纪时,鹦鹉还保留着“陇客”的俗称,[6] 就字面言,首句的雪衣、赤觜是指画面中鹦鹉的毛羽及喙的颜色,而陇山禽则是鹦鹉的代称。

明白了“陇山禽”的含义,这首诗就很容易理解了。其大意是说,豢养在宫闱中鹦鹉,在人们的调教下,不仅能学说普通的语言,而且学会了诵读经文。从题诗的内容分析,壁画所要反映的颂经的主角并不是“俯首吟读”的“贵妇”,而是立于经侧的鹦鹉。唐代流传的雪衣娘的故事,可以为这组壁画的内容提供明确的答案。据9世纪中叶唐人郑处诲[7] 撰写的《明皇杂录》载:

开元中,岭南献白鹦鹉,养之宫中,岁久,颇聪慧,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为雪衣女〔娘〕。性既驯扰,常纵其饮啄飞鸣,然亦不离屏帏间。上令以近代词臣诗篇授之,数遍便可讽诵。上每与贵妃〔嫔御?〕及诸王博戏,上稍不胜,左右呼雪衣娘,必飞入局中鼓舞,以乱其行列,或啄嫔御及诸王手,使不能争道。忽一日,飞上贵妃镜台,语曰:“雪衣娘昨夜梦为鸷鸟所搏,将尽于此乎?”上使贵妃授以《多心经》,记诵颇精熟,日夜不息,若惧祸难,有所禳者。上与贵妃出于别殿,贵妃置雪衣娘于步辇竿上,与之同去。既至,上命从官校猎于殿下,鹦鹉方戏于殿上,忽有鹰搏之而毙。上与贵妃叹息久之,遂命瘗于苑中,为立冢,呼为鹦鹉冢。[8]

此故事初见于《明皇杂录》,后又被《白孔六帖》、《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及《说郛》等反复征引,流布甚广。[9]证以本节记载可知,北壁壁画反映的是白鹦鹉“雪衣娘”诵经的传说,虽然从字面看,墨书题诗中的“雪衣”是指白鹦鹉的羽毛,但是在这里它却是特指杨贵妃豢养的珍禽“雪衣娘”。所谓的颂经“贵妇”,其实就是杨贵妃,而“男吏”也应是宫廷侍臣。我们知道,鹦鹉在唐代是一种富商或达宦家中都可伺养的笼禽,并不属宫廷独有,而在题诗中却说“每向宫闱指教深”,等于明白指出,画中的鹦鹉是特指被豢养于深宫内禁中的“雪衣(娘)”,而不是普通的鹦鹉。正因为画面表现的不仅仅是“贵妇”颂经,而是杨贵妃在教雪衣娘诵读《多心经》[10] 的场景,所以白鹦鹉与杨贵妃一起,在画面布局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雪衣娘的故事不仅以传说的形式广泛流传,而且是唐代画师作画的重要题材。玄宗朝画师张萱喜画妇女婴儿素材,[11] 他曾创作过一幅“写太真教鹦鹉图”,[12] 反映的内容就是《明皇杂录》杨贵妃调教白鹦鹉诵经的故事。[13] 张萱是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的宫廷画师,大致与杨贵妃同时,可知雪衣娘的故事在绘画中的出现,至少不在唐记或传奇之后。略晚于张萱的唐代著名画家周昉,也以此为素材,创作了“妃子教鹦鹉图”,此外,周昉还创作了“白鹦鹉践双陆图”,表现了上《明皇杂录》描述的雪衣娘鼓翼乱局的情景。[14] 史称周昉“初效张萱画,后则小异,颇极风姿,全法衣冠,不近闾里。”[15] 则“妃子教鹦鹉图”或许就是模仿张萱“写太真教鹦鹉图”而作亦未可知。以上两幅由唐代画师创作的贵妃教鹦鹉诵经图,一直流传到了北宋,可见唐代以此为素材的图画当为数不少,在辽代壁画中出现同样的题材,应该说是属于事理之常。

报告中指出壁画中“诸女发型、服饰,皆与南壁寄锦图不同,形成鲜明对比。”“颂经图中盛装女子,容貌丰润,发型讲究,着宽大衣袍,尤〔犹〕如唐代仕女画翻版,而男吏所戴的展脚幞头则为五代式样。”至于辽代壁画中为何保留了如此浓烈的唐风,则未予深究。如所周知,周昉以擅长人物画知名当世。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谓其“画佛像、真仙、人物、仕女,皆神女也”,尤以“画士女为威信冠绝”。张彦远称北齐曹仲达、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玄、周昉成就突出,各成一家,“至今刻画之家,列其模范,曰曹、曰张、曰吴、曰周,斯万古不易矣。” [16] 周昉及其绘画作为“四家样”之一的“周家样”,甚至对敦煌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研究,敦煌发现的“水月观音图”中,集中体现了“妙创水月之体”的周家样对敦煌绘画的影响。[17] 水月体的特点之一,是以竹或棕榈为背景,而修竹、棕榈在本文讨论的壁画中同样也是最重要的背景物。通过以上诸点,有理由假定周昉“贵妃教鹦鹉图”可能就是此类绘画的粉本。如果真是这样,则壁画中仕女“如唐代仕女画翻版”,也就不足为怪了。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认为内蒙古赤峰宝山2号墓石房北壁的“颂经图”,以定名为“杨贵妃教鹦鹉图”为宜,而其粉本很可能就是周昉的“贵妃教鹦鹉图”。

1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阿鲁科尔沁旗文物管理所,《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第1期,73—94页。

2 《文选》卷一三祢正平《鹦鹉赋》。

3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九家集注杜诗》第一二卷。注文所引《鹦鹉赋》即指祢衡《鹦鹉赋》。

4 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卷二四《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第1421页。“陇山”或作“陇西”,参见校勘记。 转贴于

5 萧涤非点校《皮子文薮》(中华书局,1959年)卷一,第119页。

6 参见〔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24页。

7 参见《旧唐书》卷一五八、《新唐书》卷一《郑余庆传》子处诲附。

8 田廷柱点校本(中华书局,1994年),第58页。“必飞入局中鼓舞”下原注云:“上六字《六帖》作‘即飞至将翼’。”今按:雪衣女,《白孔六帖》卷九(文渊阁本,第892册,528页)“鹦鹉”下“雪衣娘条”作“女”作“娘”,据下文,当以“娘”字为是。又,“上每与贵妃及诸王博戏”之“贵妃”,据下文“或啄嫔御及诸王手”,亦当从《六帖》作“嫔妃”。据点校者称,“‘开元’原作‘天宝’,据《事文类聚》后集卷四六改。”查《六帖》及涵芬楼《说郛》卷三二引《明皇杂录》及《太平广记》卷四六(中华书局,1961年)第3770页均作“天宝”;《太平御览》卷九二四(中华书局,1960年)第4103页亦作“开元”。今按:玄宗开元时画师张萱已将这个故事搬上了画面(见下文),此从点校本。

9 见注〔8〕引各书。又,《太平广记》称出自《谭宾录》。

10 又称《心经》,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称。

11《历代名画记》卷九。

12《宣和画谱》卷五。

13太真即杨贵妃的别称。《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传》杨贵妃:“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

14《宣和画谱》卷六。

15《历史名画记》卷一。

第4篇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好熟悉的诗句!默念着《长恨歌》中的这句诗,我想起了那位惊艳后宫的大唐女子,想起了那场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想起了那座骊山山麓的皇家宫苑。

记忆不经意间散落,思绪飘向了古城长安。一座飞檐翘角的仿唐宫门矗立眼前,横匾上赫然书写着―“华清宫”。华清宫是一座建于唐朝华清池宫殿遗址上的皇家宫苑,充满了浓郁的唐朝气息。步入宫苑,触目皆是朱栏、红柱、灰瓦的亭、台、楼、榭,掩映在枝繁叶茂的绿树间,远处有几点水光闪烁。流连其中,竟也有几分古韵犹存的意味。

踏着石板小路,在游客中穿行,我停在了湖畔。目光投向对岸,湖岸石壁上,八个石雕龙头分外突兀,其上方正中又悬有一个较大的龙头,此湖因而得名“九龙湖”。对岸“龙吟榭”背倚骊山,恰与我身后的“飞霜殿”隔湖相望。

仿唐“贵妃池”建筑群中,“荷花汤”“海棠汤”“星辰汤”等是主要景点之一。它们其实是古代帝王、妃嫔、臣子们沐浴的地方。走向“贵妃池”,远远看见一个喷泉池,池中杨贵妃的塑像亭亭玉立,呈象牙白。近看时,那雕像体态丰腴,面容娇美,姿态雍容典雅,引得不少游人驻足拍照留念。我从她身边经过,心中暗自叹息:当初倾国倾城的绝世美女芳魂归何处?曾经繁盛一时的唐王朝又消亡于何方?多少荣华不过是过眼云烟,多少传奇不过是史书中的几枚竹简!当一切的一切无从寻觅时,我们只能空怀幻想,勾勒出历史舞台上一个个模糊的面影,编织出一段段传说。

走出贵妃池,穿过望湖楼,进入“环园”。一两处水榭映入眼帘,也是朱红的廊柱、飞檐,淡灰的琉璃瓦,雕栏画栋,色彩鲜丽而不俗艳,风格典雅又不失情致。走廊与对面的轩馆隔着一汪清潭,水面平铺了一小片弧状的水生植物,翻卷的圆叶密密地遮住了下面的潭水,叶上寥落地开放着几朵梅红小花,娇小玲珑。这景致映衬着深绿澄澈的潭水,更显清幽了。穿廊而去,绕过几间楼阁,前方出现一栋小楼,爬满了嫩绿的爬山虎,只露出四角的飞檐。楼后是浅蓝无云的天空和天空上淡淡的清光。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这个角度仰望小楼,只能勉强辨出青翠的一帘爬山虎,其余的全都隐在一片深浅不一的阴暗中。

漫步苑内,误闯入一个陌生的湖畔,湖中零零落落地盛开着粉红的荷花。那抹柔柔的粉色,一下子攫住了我的心。我跳到离岸最近的一块石头上,拿着相机在荷叶丛中寻觅她们的倩影。当年的华清宫中,是否也开满了荷花?也许,那位唐朝贵妃就曾在此宫中扶栏望荷,倚柳赏莲。随意坐在湖中近岸的石头上,背对湖水,石头被荷叶簇拥,稀疏有几枝荷花;身后远远飘荡着湖畔垂柳的一抹淡绿,湖水轻荡,隐约缠绵着几分大唐的诗意,几丝罗曼蒂克的情调。

长长的柳丝低垂,柔柔飘摇,透过摇曳的枝条,我望见南岸的长生殿遥遥屹立水边,湖中粉荷点点,阳光中,长生殿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相传长生殿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盟誓的地方,见证了一段爱情悲剧。我不想走近它,只想就这样远远地看着它,就像在看可望而不可即的历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倚在柳阴下的山石边,反复念着这两句诗,为他们两人的爱情唏嘘不已。斯人已去,却留下了一段千古传说;华清宫中,青山依旧鸟空啼!

长恨歌里的华清宫,你留下一段历史,却消散于历史的何处?今天的这里,是否还有你的影子?又或者,你早已在那时之后的岁月中没了踪迹,因为,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无法找回。

简评

作者以意识流式的抒情笔调书写游览华清池的所感、所思、所悟,精巧扣接过去与现在的时空,唏嘘一段大唐王朝长恨歌里的爱恨传说,传达出一缕缕悠悠感叹的怀古之情;文章行文构思极具想象力,人物的适时引入、画面的自由转化、内心独白的插入等呈现了蒙太奇式的电影观感;全文句式多变,语言婉转优雅,意味丰厚,诗意自现。

(吴 情)

第5篇

古代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被赞有“沉鱼落雁之美,闭月羞花之貌”,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将她们写入作品之中,这其中有四首一字诗广为流传,为人称道。

第一首一字诗《西施吟》:一笑一颦一捧心,一国倾废一霎间。一船一桨一生伴,一日归来一湖烟。

诗中的“一笑一颦一捧心”写出了西施的迷人之美。传说西施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时手扶住胸口(即“一捧心”),皱着眉头(即“一颦”),比平时更美丽。后有“东施效颦”的讽刺性成语,即源于此。“一国倾废”是写西施为帮助自己的君王越王勾践复国,而在国难当头之际,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西施终于用“美人计”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致使吴国灭亡,彰显了一个小女子的爱国情操。最后两句则是写西施在完成复国使命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四句诗,恰当巧用十个“一“字,概述了西施传奇壮美的一生,妙!

第二首一字诗《昭君吟》:一车一马一路尘,一鸣秋鸿一缕魂。一曲一唱一声怨,一月空照一丘坟。

这首诗写的是西汉美女王昭君主动出塞,嫁于匈奴单于的故事。王昭君劝丈夫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前两句写的是昭君出塞,路途漫漫,独尝思乡之苦的悲壮之气;后两句则用凄清的诗句赞美了王昭君为国而忍辱负重,身丧他乡的巾帼情怀。正如杜甫《咏怀古迹》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吟》四句诗,巧用十个“一”字,描述了王昭君的孤苦命运与爱国精神,奇!

第三首一字诗《貂蝉吟》:一计一献一连环,一朝兴亡一欷款。一笔一纸一方砚,一段风流一段书。

这首诗写的是东汉末年有着倾国倾城之貌的歌女貂蝉,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忧国忧民、欷欺不止的主人王允分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便设下连环计。貂蝉依计步步诱使吕布最终铲除了董卓。四句诗,巧用十个“一”字,描述了一个绝色女子知恩图报的情义与不输男子的胆量智慧,好!

第四首一字诗《玉环吟》:一喜一悲一相对,一串荔枝一串泪。一诗一吟一梦里,一朝酒醒一朝醉。

这首诗写的是国色天香的杨玉环杨贵妃与唐玄宗李隆基大喜大悲的爱情故事。“一串荔枝一串泪”意同于名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四句诗,巧用十个“一”字,描述了杨贵妃作威作福、凄然自缢的哀乐人生,叹!

第6篇

一、“政”的比较

洪昇也在作品中提到“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在洪昇心中,“情”不仅指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还包括郭子仪等一批忠臣孝子身上所秉负的忠义之“情”,作者对他们极力赞美。因此,《长生殿》虽写爱情,但依然具有较为浓烈的政治意义。《桃花扇》突出的是朝代的更替,它带来的结果是以李香君和侯方域为代表的遗老遗少们的悲伤。坚守“残梦”的代表者———苏昆生最后唱道:“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全剧以此作为结尾,可见孔尚任对作品主题中“政治”思想的偏向。

二、人物的比较

主要人物方面。《长生殿》中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贯穿始终,洪昇在刻画这两个主要人物时,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尤其是杨玉环。杨作为后宫宠妃,集帝王的宠爱于一身,然而,她又害怕失去一切,对于唐明皇对其他妃子的好感更是丝毫不能容忍,为了巩固自己的专宠地位,极力讨好君王,既可怜又可悲。同样写“女人”,《桃花扇》中对李香君的描写也是很精彩,在她得知侯方域收受阮大铖的妆奁后,毅然拒绝收下,并激励侯方域保住名节,她的骄风傲骨,立然纸上。她与恋人经历了离别之苦,终于在栖霞山不期而遇时,经张瑶星的指点,终于领悟出“梦空劳,情无了,出来路儿越迢遥”的真谛。正面人物方面。《长生殿》剧本还塑造了郭子仪、雷海青这些忧国忧民的正面人物形象,与《桃花扇》中的史可法这个民族英雄人物较为相似,但不同的是,郭子仪的一腔正义得到了伸张,挽回了大唐江山,打击了势力强大的安禄山,收复长安;而大义凛然的史可法在经过一番斗争之后,却无力回天、孤掌难鸣,不得不投江自尽,一腔报国之心付之东流,呼出“皇天列圣,高高呼不省。阑珊残局,剩俺支撑,奈人心俱瓦崩”的悲愤之情。反面人物方面。《长生殿》描绘了安禄山、杨国忠这样的外戚藩镇给政治带来的危害,一个是贿通权臣、巧邀君宠而得到加封的藩王,一个是凭借杨玉环的关系而位极人臣的当朝宰相,这两股政治势力相互勾结,同时又尔虞我诈,洪昇对他们丑恶的面目、的谋权进行了深入的鞭挞。《桃花扇》也同样有阮大铖、马士英这样为权利不择手段的奸臣,他们在明王朝覆灭之际,为个人利益拥立弘光帝,并对他极尽谄媚之能事,打击东林、复社文人。

三、主题的比较综合“情”与“政”的比较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长生殿》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前的生死至情,用洪昇自己的话来说,《长生殿》是“专写钗盒情缘”(所谓“钗盒”,是指《长生殿》剧中的两件道具———金钗和钿盒),因此,唐明皇与杨玉环二人得以在仙境重圆。帝妃的情爱发展到极致,导致的后果便直接影响到江山的安危与政治的兴衰,因此,洪昇同时又描绘了这种“情”对江山社稷带来的严重后果。《桃花扇》是一部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悲剧———它是江山易主、朝代的更替给一对恋人所带来的创伤。全剧以史可法的壮烈牺牲作为结局,更激起一种庄严肃穆的感情。孔尚任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突破了以往中国戏曲常有的爱情剧传统模式:团圆之趣,它以李香君和侯方域的分离、入道作为结束,实现了由儒至道的转变,政治意味更加浓厚。由此,《桃》散发出了卓越的理性光辉,卓尔不群。两个戏都是政治与爱情互为因果,并把二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得十分深刻、富含哲理。但相比,因果正好相反,即,《长》是由“情爱”的极致导致了“政治”的衰落;《桃》是由“政治”的变迁造成了“情爱”的破碎。由此,不难看出,《长生殿》的主题更多的是描绘爱情,而《桃花扇》的主题则偏向于对政治兴亡的感慨。洪昇在《〈长生殿〉例言》中提到:他创作此剧的“主脑”是“专写钗盒情缘”,吴仪一在《寄情》一出批道:“剧中钗盒定情,长生盟誓,是两大关节。”但实际上,《长生殿》的“情”是在不断修改和探索中日益显现出来的,他的《长生殿自序》表明了自己的创作主旨,他说:“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辄作数日恶”,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恶”是指很伤感,情绪极坏。洪昇说这段话的意思表明,他深为两篇作品所感动,又不满意作品写得过于感伤。所以后文说明他作《长生殿》,是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而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就这一点说,与白居易诗、白朴剧的意蕴是一致的,但他要改变故事的悲剧结局,让唐明皇杨贵妃“败而能悔”,“死生仙鬼都经遍,直做天宫幷蒂莲”。这种创作思想,也就决定了《长生殿》上下两卷作法和风格的不尽一致。洪昇在《〈长生殿〉例言》中说,他作此剧曾三易其稿。初稿名《沉香亭》,因“排场近熟”,作了情节改动增删,二稿更名为《舞霓裳》。“后又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盒情缘,以《长生殿》题名。”洪昇的作品以政治写爱情,而孔尚任的剧作以爱情写政治。他们都是用历史题材,描绘至高无上的爱情,总结历史兴旺的教训,成为清代传奇的压卷之作。

作者:周密单位: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第7篇

李玟

作为蓝田人¬¬¬¬-----我自豪。

当我呱呱坠地时,就注定是蓝田人。

当我学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就注定要为蓝田玉所迷。

当我第一次来到王顺山脚下,就注定要被蓝天景所吸引。

蓝田,一个充满神话传奇的地方;蓝田,一个放飞梦想的地方;蓝田,孕育我成长的地方。

作为蓝田人-------我自豪。为蓝田玉而自豪。

蓝田玉种类繁多:有翠玉、墨玉、汉白玉、、、、、、

历代皇室和显贵都视蓝田玉为珍宝。秦始皇曾用蓝田玉作玉玺,杨贵妃的首饰也是蓝田玉做的。用蓝田玉制成的玉器翠色晶莹、神韵恒生。有的如苍松翠柏,有的似百游戏游,有的状如牡丹,翠竹挺拔。在颜色上,有的重墨泼洒;有的淡似金黄。这些神态各异、虚实相兼的玉石使自然美中又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作为蓝田人-------我自豪。

蓝田人懂得用科学的方法建造更美的蓝田。

天鹅湖、新城,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大早,在广场老年人锻炼,小孩子玩耍的身影越来越多。

更让人欣慰的是,原本扑满尘土,甚至桥柱以断裂的南河桥,焕发出新的风采。桥柱是蓝田玉做的,上面还刻满了漂亮的花纹。桥旁还修上了人行道,并装上了古典的路灯。

这些,无不显示着我们的祖国在亦日富强。

第8篇

自从2015年5月29日,范冰冰一句“我们”公开与大黑牛的恋情之后,这360度无死角的“狂虐单身狗”模式开启了就停不下来。近来两人常常双双搭机外出工作,跨年夜当晚又齐聚“奔跑吧2016”深圳跨年演唱会,而即使同留在,俩人也要出双入对秀甜蜜,这里记者只想代替看不下去的围观群众吼一句:憋拖了,2016年快结吧! 深夜相伴吃火锅 范爷再胖“大黑牛”也不嫌

日前一个月黑风高之夜,风行记者在繁华地带扫街,忽然在“撞星”热门地点――官也街澳门火锅门外发现了范爷的座驾。随后,范爷和李晨大大方方地走下车,素着一张天然颜的她戴着绒线猫,穿了一件碎花绿色外套,长发简单地束在脑后,在晨哥面前霸气全无,连投去的眼神都十分天真,就是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近来健身成效明显的李晨戴着帽子,穿着黑色毛衫和藏蓝色西装外套,跟在范爷身后进店。这对情侣一顿火锅吃了许久许久,直到夜深火锅店即将打烊,两人才与范爷的经纪人穆晓光等人走出餐厅。夜色中,两人与经纪人道别后,双双上车离去返回爱巢。

减肥达人都知道过了晚上8点吃东西是作死,不过来自“瘦不下来星”的范爷再胖,“大黑牛”也不会嫌弃的! 和男友做公益最有成就感 范爷福布斯登顶剑指影后

2015年,范冰冰事业爱情双丰收,除了寻得终身幸福,在事业上依旧是十足的范爷style:《万物生长》、《杨贵妃》刷话题,《爵迹》、《东宫》拓展事业版图;暌违荧屏6年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虽在内地遭遇“剪胸”风波,但缔造收视神话,还挽救了香港、台湾电视台的收视;敬业、高调,自带头条属性,谁家的活动都捧场,连续三年蝉联“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冠军毫不意外。

如果说全方位开挂的范爷还有什么为影迷诟病的,就是身上具有含金量的影后头衔不多,只有百花奖和东京电影节两座影后奖杯。2015年11月,范冰冰从白百何手里抢下了冯小刚导演的新片《我叫李雪莲》,扮丑演上访村妇。都知道越是颜值高的明星,扮丑越能被奖项肯定,范爷剑指影后明年影后的心思已是昭然若揭。

范冰冰与李晨这段“奔着结婚去的”恋情公开后,俩人频频出双入对,做公益、上《奔跑吧兄弟》、《挑战者联盟》,不管大时大节还是平常日子都要微博秀恩爱,甜蜜互动让观众直呼“虐狗”。对于2015年做得最成功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范冰冰和李晨的回答是一样的,就是去做公益。哎呦喂,要不要这么心有灵犀啊!

万众瞩目的圣诞平安夜,“模范情侣”范冰冰、李晨一起甜蜜牵手逛街,范爷少女心泛滥地拿着气球,十分梦幻。12月27日和28日,范冰冰和李晨又隔空晒出冰雪身影照;12月28日晚,又有网友曝光了一张范冰冰、李晨坐飞机的照片,照片中李晨头上戴着的帽子正是吃火锅那晚的“同款”,他低头玩手机,而旁边的范冰冰则在翻阅报纸。这种近乎“每日一虐”的频率,可叫“单身狗”怎么活?2016年最盛大明星婚礼没别人了,就等着你俩赶快把正事办了吧!

第9篇

是你么?一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青莲吗?你在壮丽的庐山瀑布下静望;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边伫立;在后世人的敬仰与传扬中流连……

你高呼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豪情壮言,你骄傲不羁却又才华横溢,在朝要高力士捧砚脱靴,在野要放白鹿与青崖之间。你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都在谱写着你辉煌的人生篇章。杨国忠的冷嘲热讽,杨贵妃的挑拨离间,唐玄宗的误解冷落致使你一声碌碌无为,但你的诗篇却大放异彩传诵千秋万代。你有酒便能赋诗,你创作的华章,句句经典,卷卷永恒;你谱写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你有易安的婉约,也有东坡的豪放,你是唐诗的宠儿,是中华文化的精魂。

以诗为友酒为旅,以天为盖地为炉。一壶青酒,一轮皓月,一段传奇的人生。你的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换复来”激励了多少灰心丧气之士卷土重来;你的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醒悟了多少阿谀奉承之人大彻大悟。你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可你却因为醉酒时的一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使得人生境遇大逆转。你捶胸顿足地后悔过吗?我相信你是不后悔的,就让我承载着你的思想,且歌且舞,唱一曲你人生的壮歌;舞一片霓裳羽衣的奢华,在歌舞升平中,眯眼朦胧的我望见了一株摇曳在大唐烛光中永不倒下的青莲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朗诵你的诗篇,感受来自千年前的呼唤,但你对时光流失也是如此的无奈与惋惜。你性格倔强,总爱抛开世俗的期许,另辟一条新路;你心思细腻,将你的思想融入诗意的浅唱低吟。唯有你,才会在寂静无聊的夜晚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调:也唯有你,才能在醉生梦死中发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感叹。

执一壶清酒,细细品味你的诗篇,感受它的无穷魅力。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三分啸成了剑气,你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啊!我这才发现,站在唐朝中间的不是君王,而是你啊,一株种在我心的青莲!

福州市屏东中学初二:张立榕

第10篇

关键词:唐代;旅游文化;旅游活动;帝王巡游

唐朝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盛唐气象”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领域,在文化领域,尤其是旅游文化领域,也达到了高度繁荣。唐朝统治时期,统治者和大众善于吸收和包容其他文化,加之繁荣经济的支撑,唐朝旅游活动和旅游文化进入了巅峰发展时期。在唐代,“旅游”一词已被广泛应用,例如,王勃在《涧底寒松赋》中就提到:“岁八月壬子,旅游于蜀,寻茅溪之涧。”随后“旅游”、“旅”、“游”等词经常出现于各类诗文中,旅游活动也不再是政治经济的附属产物,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活动类型,为各阶层所热捧。唐朝时期旅游文化和活动的繁盛,首先表现为旅游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旅游不再是贵族官僚阶层的专属特权,一些普通的劳苦大众、宗教僧人道士、都人士女等也善于组织游玩活动。作为一种具有目的性、实践性、功能性鲜明特色的唐代旅游文化,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进步,更反映了唐代世人不断追求精神愉悦与人格升华的热忱。本文以唐代旅游活动和旅游文化为研究对象,探究唐代各个阶层旅游文化参与主体的旅游活动类型以及唐代旅游文化的特色等,有利于进一步充实我国古代旅游文化研究,促进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唐代旅游活动考究

唐代形成了多层次性的旅游活动参与主体,主要有帝王娱乐巡游、文官宦游、百姓休闲游等几种类型,下面将一一对这几种旅游活动的类型特色进行阐述。1.帝王娱乐巡游成为定制。唐朝时期,帝王十分热衷于旅游,尤其是对于京城周边的游猎、宴游等活动十分热衷。不仅如此,各个帝王也十分热衷于远游,如“泰山封禅”。唐朝中期政权稳定、经济繁荣之后,唐朝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唐朝统治者对旅游活动的热衷程度不断递增,唐太宗、高宗、玄宗等在位期间的旅游活动有增无减,帝王娱乐巡游成为定制。《行宫词》、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新唐书•太宗纪》等著作中均对帝王娱乐巡游的热情进行了深入描绘。尤其是在唐玄宗统治时期,骊山、华清宫等成为专属的游幸胜地。帝王娱乐巡游极其奢靡,《明皇杂录》中就曾记载了唐玄宗及杨贵妃奢侈的华清宫之游:“贵妃姊妹竞车服,为一犊车,饰以金翠,间以珠玉,一车之费,不下数十万贯。既而重甚,牛不能引,因复上闻,请各乘马。”从诗词可见,唐玄宗与杨贵妃华清宫旅游时所带珠宝、衣物等数量十分庞大,以致于“各乘马车”。这其中反映了帝王贵妃旅游与平民不同的旅游活动特色。同时《新唐书•后妃传•杨贵妃传》也记载,每年十月唐玄宗都会率领群臣去华清宫巡游,声势浩大,“藉于道,香闻数十里”。除定制巡游之外,每年在重要的农耕节气或传统节日时,帝王也会出宫进行郊区祭祀,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这个时候也正是帝王进行游玩赏景的重要时机。尽管唐代统治阶级十分热衷于旅游,但是帝王旅游也会受到各种规定的限制,其中主要的反对群体为朝堂儒臣,他们主要以劳民伤财、沿途危险、朝中无人等理由约束皇帝“爱民爱己”。2.文官宦游成为文人恣游的高峰。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步完善,形成了一批士人读书的热潮,一些官员开始逐步向“文人化”发展。唐朝科举考试实施一年一次,每年考生从全国各地齐聚京城,其中,长安的康坊和崇仁坊成为考生京城聚集的重要场所。在科举考试制度促进下,赶考旅游成为唐朝之风。唐都长安周边的旅游景观成为士子旅游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幽静的寺院成为考生“赶考+住宿+旅游”的热衷场所。根据徐松《唐两京城坊考》中的统计,唐朝长安的寺院多达108所,其中,慈恩寺、兴善寺、大国安寺等则是考生主要的旅游地点。例如,很多新进举子在长安寺院中住宿、题名、饮宴、赋诗等,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旅游盛会,促进了唐朝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长安寺院也是文人“以诗会友”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高适等登游慈恩寺,每次都是有感而发,题诗作赋,寺庙休闲旅游之风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灵感。唐朝的游宴之风十分繁盛,这在多部文献和诗词中均有描述。如唐朝新进进士接受皇帝的赐宴多在曲江进行,每次举行,堪称“盛事”,能够有幸参与此次游宴活动,也被称之为荣幸之至。3.百姓休闲游激发了平民阶层的旅游兴趣。平民阶层是唐朝旅游活动的又一参加主体,也是百姓休闲游的主要参与主体。与帝王、贵族旅游有所不同,平民百姓的身份等级较低限制了其旅游,不可能像帝王那样奢侈,但是,平民旅游的多样性和生活化程度更高,百姓休闲游也最能体现唐朝统治时期的时代风貌,以及当时的节庆风俗文化特色。唐朝时期的百姓休闲游主要包含三个类型:即节庆出游、传统节气出游,季节性郊游等。其中,最热闹的节庆出游是每年的新春佳节,正月十五的闹花灯又是百姓休闲游的主要方式。唐朝统治时期,“宵禁制度”在每年正月十五就会被放开,权贵、百姓都会出游赏灯。这一天,长安城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各式花灯争奇斗艳,城中万人空巷。唐代杂记《大唐新语》中记载:正月十五“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竞。”可见,唐朝百姓节庆游热闹之极。踏青也是唐代平民旅游的主要休闲方式之一,每年的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是平民阶层放松身心、结朋交友的良好时机,唐朝时期已经形成了浓厚的踏青休闲旅游之风。例如,《后汉书》中就记载了唐朝时期上巳节临水宴宾、踏青等旅游特色。另外,唐朝时期的寒食节、清明节也是平民阶层进行祭祖扫墓的重要节气。这一时节寻春、赏花、戏水、宴饮、会友,散步、谈心等多种休闲活动成为当时之风,这也是唐代平民阶层暮春休闲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而在每年的九月九重阳节,群众结伴而行,登高远望,形成了唐代节庆旅游的重要特色活动和旅游文化。

二、唐代旅游文化的特色及价值意义

1.唐代旅游文化的特色。第一,帝王巡游文化促进了坊间旅游活动的积极发展。唐代旅游活动和旅游文化独具特色,唐代旅游的参与主体具有多层次性。帝王巡游喜欢前往距离“离宫别院”较近的地点,尽管巡游这种旅游方式十分简单,但是折射出了唐代君臣关系的一次巨大飞跃,这也正是与之前各朝代有所不同的。帝王巡游文化促进了唐朝时期坊间旅游活动的兴盛和发展,并使唐代旅游发展成为古代旅游的典范和鼎盛时期,唐朝的首都长安也一度成为当时的国际性旅游都市。第二,百姓旅游折射出了时代特性和坊间风俗。与帝王旅游有所不同,百姓旅游一般在古代正史中被避讳,很少有正史会对百姓旅游活动状况进行记载。但是,根据笔者整理,在唐代的众多杂记、传奇、小说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唐代百姓旅游的特色。唐代百姓旅游具有随意性、多样性和简单化的特点,最能够体现唐代民间风俗,也最能够体现唐代这一时代的特征,例如在唐代上元节时期的灯会,上已节时的踏青,重阳节登高赏菊等旅游活动都是传统节日代表,而正是百姓的旅游参与使得这一传统节日的风俗特色得到体现,并使得中国的传统活动得到进一步传承,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第三,独具特色的士子文人旅游。在唐代各类旅游参与主体中,士子文人旅游成为唐代旅游最具有特色的一类群体,士子文人旅游往往与诗酒活动紧密相连,士子文人旅游讲究洒脱惬意,在旅游过程中酒和诗相互结合,借酒吟诗、借景吟诗成为主题活动,诗词记录当事人的心境,并与美景相互衬托。旅游美景为其灵感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成为士子文人奇思妙想的主要来源。在唐代士子文人旅游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优秀诗文著作,这是我国唐代旅游文化的一大特色。2.唐代旅游文化的价值意义。对唐代各类旅游参与主体的旅游特色进行总结,可以从旅游心态看待唐人内心的各类情节,在唐代旅游过程中,唐人的“功利情节”、“宗教情节”、“享受情节”比较浓重。所谓“功利情节”,即唐人所具有的兼济天下的抱负,而在旅游过程中,奉佛学道的思想又体现了其所具有的“宗教情结”,在追求心理享受、愉悦的同时,同时也体现了唐人所具有的“享受情结”。尤其是在唐代文人士大夫中,“功利情节”、“宗教情节”、“享受情节”相互交融,贯穿其整个旅游心理历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审美、休闲娱乐的、编制关系,博取功名、求职问道、度人致用”的旅游心态。唐代旅游文化和旅游活动特色对当代社会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并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旅游作为唐代优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促进了唐代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交融;唐代旅游与其他正面的社会风气相互融合,在旅游吟乐过程中,抒发了人民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雅集之风的赞扬,对求职问道精神的推崇等等,旅游与参禅悟道成了那些欲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解脱的人的灵丹妙药。旅游和正面社会风气相互结合,促进了大唐盛世气象的延伸;唐代旅游产生了大量的文化产品创作,促进了诗人艺术的发展。但是受到时代的影响了唐朝的旅游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旅游生活中的等级性,旅游主体上的不平衡性,百姓远足旅游休闲成分不足等都是唐代旅游的时代不足。在现代旅游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积极吸收唐代优秀的文化特色,规避缺陷,促进现代民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平,马宝建.唐代行旅诗研究———以李白、杜甫、白居易旅游诗为例[J].旅游研究,2016(3).

[2]崔红.唐代女子题壁诗考[J].兰台世界,2016(21).

[3]王玉成,史玉江.唐人的休闲旅游及对现代休闲产业的启示[J].经济论坛,2016(4).

[4]王恺瑞.唐代的文学作品与曲江风景区的旅游活动[J].沧桑,2017(2).

[5]戴文霞.从游览诗看中国古代的旅游文化[J].艺海,2016(6).

[6]王玉成,李颖.唐代文人旅游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7]刘菊湘.唐代旅游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5(6).

第11篇

然而在史书和文艺作品中,年龄因素却常被忽略。舞台上的正生人人挂一副“髯口”,从“三十而立”到“六十耳顺”,全都一个打扮。有位历史学家做过考证:赤壁大战那年,诸葛亮才二十七岁(这里说的还是虚岁),搁现在,硕士刚毕业,找工作算新手,工资拿公司里最低一档。孙权那一年也二十七,但“工资”肯定拿得多,因为他是“皇二代”。倒是周瑜比这二位都大——三十四了。但在舞台上,诸葛亮、孙权都是胡子一大把,周瑜却是奶声奶气的粉面小生,您说上哪儿说理去?

各派头头儿中,曹操的年龄最长,相当于诸葛亮、孙权之和——五十四岁;人们常骂曹操“老奸巨猾”,奸猾与否遽难判断,一个“老”字倒是当之无愧。而那场大战的结果是,二三十岁的小青年儿打败了年过半百的老家伙,历史就是这样不分长幼、不留情面!

自然,也有老家伙战胜小青年的例子。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灭掉嬴秦;他自知羽翼未丰、实力不足,于是封存府库,还军霸上,以待项羽。不久项羽攻破函谷关,与刘邦会师,大摆庆功宴——那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桌酒席:鸿门宴。此刻刘邦明显处于劣势,项羽若在席间将他擒杀,后来得天下可谓易如反掌。可惜项羽心慈手软、放虎归山,为自己四年后的失败埋下了种子!

项羽何以犯这样的错误?年龄仍是个重要原因。这一年项羽虚岁二十七(又一个中关村求职的年龄),虽已身经百战,内心大概还残留着一点“道德”“脸面”之类的东西。年轻导致的经验缺乏,又让他高估了自己的力量、轻信了刘邦的表演。总之,脸不够厚、心不够黑,一念之差,就这样丧失了天赐良机——据说他本来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仍因脸皮儿薄,自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就那么自刎乌江,死时刚满三十岁!

再看对手刘邦,他在鸿门宴上与项羽对坐吃酒时,已经五十二了,咸盐也比项羽多吃百十斤!他经事多、见识广,脸皮磨得够厚,诡计攒得够多;不耻伏低作小、当面装怂,终于躲过一劫,赢得胜算。

其实项羽身边不是没有高人(智高年高之人),谋士范增那年七十二,刘邦耍的种种“花活”,在他眼里不过是“小儿科”!他一再提醒项羽不可错失良机,又撺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怎奈项羽优柔寡断,不听老人言,终于自食苦果。

这当然不能证明,二十几岁的就一定不能担当大任。唐太宗李世民随父起兵反隋时,只有十八岁。以后东征西讨、屡建战功,历练得心狠手辣。日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建成、弟弟元吉,那年他也才二十七。洗去手上的血污、登基当皇帝时,还不到“三十而立”的年纪。

李世民的曾孙李隆基,即位时也才二十八岁。李隆基在位四十四年,开头也曾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只是晚年怠惰朝政、骄奢逸,宠幸杨贵妃,委权于宦官、外戚,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有意思的是,后人熟悉他,念叨他,不是褒贬他的政治功过,而是津津乐道于他与杨玉环的“爱情”传奇。

可是您若有穿越历史的本领,回到唐朝,就近观察,会发现这场婚姻其实并不那么美好——杨玉环生于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比李隆基足足小了34岁!当她呱呱落地时,李隆基已在皇帝宝座上坐了七八年。

名分上就更尴尬:杨玉环十七岁被选为寿王李瑁之妃,李隆基是她公公。可是一来二去,公公看上了儿媳,经过一番掩人耳目的安排,杨玉环摇身变作李隆基的妃子。天宝四载(公元745年)被册封为贵妃时,杨玉环二十七,李隆基已六十一。

“老牛吃嫩草”本来就惹人说闲话,更何况公公成了老公,儿媳升格为老伴,丈夫变成儿子,儿子降格为皇孙(之前杨玉环已为李瑁生了儿子)——这股子乱劲儿,不知当时的朝野上下如何面对、怎样议论?这样的“圣人”、“国母”,又如何模范人伦、母仪天下?生活的荒与政治的糜烂共生,安史之乱随之而来,也是咎由自取!

第12篇

步非烟是唐懿宗时期洛阳城中一个着名的美女。传说中,她弱不胜衣,柔若无骨。梦回唐朝,谁人不会想起杨贵妃?在那个宽容的时代,即使大家都在歌颂牡丹,也不会忘记瘦梅的美。小家碧玉的步非烟,才华横溢,教养颇深。她喜好文墨,工于音律。其击筑之技,堪称当时一绝。如此的佳人!而她的命运……上天是吝啬的,他让世间出现了这样一位可人儿,却偏偏要给她不幸的一生。或许,用“半生”来形容更为贴切。还好,只是“半生”。

轻叩历史的大门,将心沉浸在唐朝洛阳,将往事重演。

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娇弱的步非烟能说些什么?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嫁给了一位何南福功曹参军武公业为妻。此人乃一介武夫,长得虎背熊腰,性格耿直剽悍,粗犷暴躁。虽说武公业一向对步非烟疼爱有加,可心思细腻的步非烟与不解风情、五大三粗的武公业岂有共同语言?夫妻二人难以沟通,婚姻生活并不美满。

这便是悲剧的开端。

谁会想到弱如柳的步非烟会主动改变这样的生活?又有谁会想到她竟然有胆量与隔壁书生相恋?这般令人难以置信,却也是血写的事实。

年方二十的赵象,相貌英俊,温文尔雅。与步非烟确是般配。他爱她的娴雅多情,为她辗转反侧。她也因他的才华、热情,将自己的真心付出。他对佳人朝思暮想,欲罢不能。她也甘愿为了眼前这个人而抛弃一切,什么都不顾。他总是趁着武公业外出,便翻墙而入,与爱人如胶似漆。可怜,他们似乎忘了自己是在偷情。而步非烟,早已忘却了一切,只忠于自己的爱情。

就这么过了两年,事情败露。步非烟被自己的丈夫活活打死。纤弱的步非烟没有丝毫反驳与怨言,她承认,她死也甘愿。断气前,她只说了一句话:“生既相爱,死亦何恨。”她就是这样一个执着的女人。伊人已逝,可她苦恋的那个人呢?赵象落荒而逃,改名换姓,去做了他的伪君子。

谁敢说步非烟不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可惜她所托非人。为了这样一个男人,值得吗?赵象的怯懦给他们的爱情抹了一把黑,但她的淡定从容使她的爱情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即便她违背了道德伦理,即便她弱不禁风。她绝对是一个有气魄的女子。或许她错了。可她错的可歌可泣。

步非烟,黄泉下的你可知,皇甫枚为你而书的《飞烟传》便是世人对你的肯定。你是一个好女人。只是生错了时代,嫁了一个不适合你的男人,又在一个错的时间爱错了另一个男人。

步非烟不是那种暗自垂泪、强颜欢笑的女子。她大胆、果断、刚烈。在那样的时代,依然敢于对自己的不幸婚姻说“不”,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胆识啊!虽是所托非人,但她轰轰烈烈地爱过,抗争过。她的结局是惨烈的,但她对爱情,是无悔的。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一种讽刺还是一种怜悯?步非烟,尽管我不认同你的做法。你的胆魄、你的才情,永远让我敬佩。我不能用绝对的词汇来形容你。因为我有太多的纠结与矛盾。究竟你对不对?倘若你生在我的年代,结局还会是那样吗?你会不会很幸福?会不会成为当代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才女佳人?一切,都是个疑问。无论如何,我不后悔为你泼墨,就像你不后悔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