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秋天的文章

关于秋天的文章

时间:2023-05-30 09:04: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秋天的文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秋天的文章

第1篇

1、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

秋天来了

撞伤了末日的夏日的快乐,他们再挣夺那过去的明天,在相聚之时留下了泪水,打在绿油油的小草上,可怜啊!忧伤的青春 在泪河里埋藏 暴风雨的时期已经过去,它倒映在秋天沉静的湖面。

2、关于秋天的优美句子:

(1)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

(2)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着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秋天不仅有枯黄的凉亭、霜蚀的树叶、银白的发丝、淡淡的哀愁,秋天还有两个少年纯真的遇合,失落的梦幻“被阳光镀上金色”,于是“春天在秋天里微笑了”。这个秋天是乐观的,率真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遇见过春天,都被春天吻印了不能忘记的回忆在心坎上”。

秋天。绿的凉亭枯黄了。霜蚀了的树叶从枝上落下来。但是太阳依旧透过窗户温暖地微笑着,它在向着桌上失了香味的华美的花儿谎说春天。只向着花儿么?不!向着每个人。也向着你,也向着我。阳光偷偷地进了心中,在下霜的秋天里拿了春天的回忆来温暖那些心儿。

秋天。在我的棕色头发中间已经现了几根银丝。秋天(烦忧的生活)夺去了我脸颊的玫瑰色。霜蚀了的幻梦,我的灵魂的幻梦落了。……然而在我的心里依旧温暖地照耀着太阳:那爱情。它给了我的那一对爱人一个春天的幻境。只给了他们两个吗?不!也给你,也给我。爱的温暖着疲倦的灵魂,给了它们一些被阳光镀上金色的春天的幻梦。

春天在秋天里微笑了,眼睛更灿烂地发亮了。直率的乐观主义抚慰着心。老年人看见了自己的童心,便宽恕青春的轻浮行为;青年人带着虔诚的了解望着白发的前辈。是的,是的!这一切都体现在这一段关于淡淡哀愁的遇合的故事里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遇见过春天,都被春天吻印了不能忘记的回忆在心坎上。

这个故事就是我的编织幻梦的心的含泪的微笑。请热爱地接受它罢,因为我把它热爱地献给你们。

由烟而想到秋天的意味,“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林语堂先生所爱的秋是苍劲雄深、大气磅礴的。此外如温香的桂花、坚实的文章、雄浑的书法、醇酒和烟,甚至鸦片、炖肉、古旧的招牌,等等,“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最后延伸到爱情,“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瑰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文章随性而为,弥漫着浓郁的文人气息。

第3篇

一、诵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诵读是一种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单纯的视觉活动转化为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活动,从而加强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深入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诵读法在我国语文教育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论语》中就提出“诵诗三百”,《荀子劝学》也有“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的记载并强调“诵数以贯之”。南宋朱熹更是对诵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而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不能让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读”,还谈到“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朱自清也提倡“语文教学要从朗读下手”。由此可见,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对朗诵法推崇备至。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读得不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小学的阅读课上,实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关于所读的东西的谈话倒很多。阅读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教育性谈话’、‘教育性因素’所取代了。”叶圣陶也曾批评“现在的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研究上比以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功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诵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合理地运用诵读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还可以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激活思维。随着语文教学课程的改革,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诵读法在其中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充分肯定,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是受到重视。

二、诵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诵读有利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是将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在诵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字形、读准字音、弄懂字义、学会使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还可以巩固对文章的记忆,初步感知文章中生动的形象,积累大量优美的语言,培养语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

(二)诵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运用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反复不断地诵读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文本与作者对话,帮助学生体会作者隐藏在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能力。

(三)诵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张中行先生说“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诵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素材、丰富情感的过程。学生通过朗读文章积累词组、素材、丰富情感。另外,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结构安排以及文章立意等方面也有所意会。这些技巧方面的积累对写作大有益处,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三、《秋天的雨》教学中诵读法的运用

《秋天的雨》选自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本文文质兼美,情深意浓,名写秋雨实写秋天。作者陶金鸿以秋雨为线索,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和总分总的写法,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香味、秋天的声音等几个方面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美景。通过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要求,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是:通过创设情境和多种诵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情感态度的理解。同时,通过模仿句式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把握整体,局部突破

在以展现秋色的视频和图片为媒介揭示课题之后,请学生们听配乐朗诵,通过音频范读整体感受秋天的雨。随后鼓励学生单读并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谈自己的初读体会,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到每一个自然段开头的总起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最后,从“一把钥匙”入手,带领孩子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课文中的生字有很多是读轻声的,教学中,我将这些词语进行了归类,让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意,并让学生之间互读,让学生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词语的规律,积累词语,提高教学效率,做到有的放矢。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文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不以教师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思考。比如“五彩缤纷”,我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其次,我结合本文的重点句式“它把什么颜色给谁,谁像什么”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指导,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发挥想象,进行口语的迁移训练。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将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三)在反复诵读中感悟文本

语文大师庄文中曾说过:“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教学中,我通过音乐、图片等音像资料的渲染,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段朗读等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秋天的美,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在诵读的过程中充分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根据学生的理解,选择性地进行对句子的诵读指导,运用音乐、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料让学生对整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既有了形的感知,又有了情的体验。让学生在诵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学会用合适的语调朗读来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诵读不仅在读,还重在诵,熟读精思成诵。新课标也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本文短小精悍,层次分明,语言优美。文中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富有儿童气息的诗意语言更是贴近学生的实际年龄。加强对本文的诵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积累,更为写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四、结语

有人认为,“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把握言语的音韵美,品味言语的含蓄美,感受言语的形象美。”也有人认为,“诵读是在短时间内,运用到最多感官的教学方式,多重的刺激,必然带来更大的信息量。”诵读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经典之作,加强对这些作品的诵读不仅能使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情感陶冶和审美教育,还可以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诵读法,并且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和创新,让诵读法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冯婉莹诵读法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J].职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26-28.

[3]曾美佳.让声音开启心灵之门―重谈诵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大语文论坛:39-40.

[4]史尔娜.浅析诵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科学时代,2013(16).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汉语;写作策略;思考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作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对《汉语课程标准》关于写作部分的研读过程中,笔者在思考小学生的写作时,产生了关于小学写作策略性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以下方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阐述学生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获得个性体验的可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美丽的大自然,学生投身其间,其乐无穷,如果让学生稍加留意,并随时将自己耳闻目睹的感到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东西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日子久了,学生就获得了作文的很多材料。

二、研读文本,掌握方法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怎样拟题、怎样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照应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获取多方面的汉语知识,培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阅读作品,丰富底蕴

阅读能吸收许多好的思想,获得许多人生经验,不仅能调节学生的大脑,还成了学生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阅读其实是在和作者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呈现于自己的脑海,如身临其境,感受欢乐、痛苦、喜悦、悲伤……简直就是亲历了另一种浪漫奇异、惊心动魄的生活。

四、开展活动,丰盈生活

"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生丰盈生命、发展个性的必需天地。3月份读书节,6月份艺术节,9月份体育节,11月份科技节,已是我们小学生固定的节日。另外,各年级还根据本年级段的需要开展了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每一次实践活动,每一个校园节,学生都有一次独特的体验,都有一次心灵的撞击流于笔端。

五、赏识作文,激发兴趣

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多一些赏识,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教师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赏识孩子的习作,绝不会显得你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是恰恰显出了教者的智慧--学生毕竟是小孩子,语言的发展还没有完成,怎能用一个成人的水平去衡量呢?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多一份赏识,多一份理解,孩子就会多一份信心和兴趣,在宽松的气氛中,孩子也就会捧出更多、更有情趣、更精致的文字在你的面前。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色彩。那是另一种艺术、另一种精彩,只要释放出来,便会以它炫目的美丽令人惊叹。作文教学时,有许多学生不喜欢作文,一说要写作文就愁眉苦脸。每次带学生外出参观、游览,学生都要问我回来写不写作文,如果说不写,他们就会欢呼雀跃、如释重负。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没的写"和"不会写"。虽说生活中有的是写作的素材,但学生不认识、不会观察,或视而不见,或感受不深,即使观察到了,有些感受也不知怎样去描述。老师出了作文题目,学生只得硬着头皮写,结果,写得不好,就逐渐失去了信心,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和厌倦情绪,失去了作文积极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要由易到难地进行写作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作文的兴趣。

六、为学生创设"说"的环境,从说到写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文化主题单元;情感态度

一、背景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生命化教学理念,其各科目的教学比重以及课程体系得以优化重构。近些年来,中小学教育改革正处于全面性落实阶段,从城市与农村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来对比,大部分的城市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不显著。其形成原因:(1)过分强调语文单一化单元知识教学与巩固,忽略了小学语文学习的整体性;(2)太注重于阶段性教学,忽略了扩展性课程的教学;(3)过分强调单篇文章的教学知识教学与测试,缺乏评价与综合教学。基于上述三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阶段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编排过程中,由原本的“知识体系单元”转变为“文化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其主题单元包括选读课文、语文园地以及识字,让三者内容有机地整体结合。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主题性教学,采取科学性、系统化以及针对性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主题单元编排,从小学生实际的综合学情,把单元之间相互联系,使其整体化,紧密结合其主题文化单元,从而实现单元整合化教学大纲。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能够深入与加强整合性的文化主题单元,提升学生的学习语言能力以及运用能力,最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性以及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深入单元整体性设计,提升其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情境与美的感受。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对于其教学单元上的编排处于整合化,然而,其教学核心在于教师如何围绕单元主题以及强化课本联系与扩展性教学的实施,从而有效地完成其文化主题单元的教学目标,最终提升其课堂教学质量。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通常以单元内容为教学点,把整体单元主题内的共同点、知识点、思考点以及训练习作等课程内容,进行切实与统一化的教学体系,利用“同理可证”的原理,让学生自觉地学习与探究教学的融合点,使其形成教与学双向效率提升的主题性教学形式。

基于低年级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感以及效率等因素考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利用固有的整合单元教材进行导入、重组以及优化,使其教学过程、方式以及结构上得以效率化。

例如,在二年级上学期以第一单元的文化主题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强调与探究“美丽的秋天”的单元文化主题,从“走进春天―走进大自然―享受美丽”三个小单元进行重组与优化教学,使其教学内容与过程递进式深入教学,让学生能够完全地体验到知识体系的增加与语文情感的提升。

其大致过程如下:创设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一些关于秋天的图片、视频以及诗歌朗诵等,让学生通过粗略的欣赏,使其对秋天有着一定的认识以及激发自我联想能力。

师:请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关于秋天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者关于秋天的古诗词以及成语呢?

生:秋高气爽、多事之秋、一叶知秋等等。

让学生进行热烈与参与性的讨论,从而更加丰富文化单元主题的教学,教师利用学生对于课堂感兴趣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与自诉概括单元主要内容,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差异性以及“设疑”的铺垫。

再次回归单元教材,围绕着其整体教学感知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施教,从第一阶段性内容“走进秋天“的主题教学,课本文章《秋天的图画》以及《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入手,同时把握小学生的基础“识字”教学,例如,赠、刘、擎、菊等新字的教学与书写练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以及诗句的意境与情感,从而实现单元整组教学的第一阶段目标,即关于秋天的文字、画面以及意境想象能力的教学与提升,从而强化情感教育的实施。

第二阶段,为“走进大自然”的单元文化主题,围绕识字1《2-黄山奇石》以及《3-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第一阶段秋景美与情感的导入,让学生能够产生单元化与整体性之间的联系认识,依旧采取朗读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妙,从而使其进行自主探究性的独立思考与美的情感培养。

“享受美丽”作为其单元整组教学的第三阶段,其更是一种学习知识与情感的实践活动,教师设计一些趣味化与知识化的实践型活动,让学生能够享受秋天的美妙,走进校外的大自然,设计“互相说、到处贴、就地画、齐声读、正确写”等综合实践活动方式,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与实践其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是增添一份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小学语文教学,贯彻与落实“以学定教”的人本教学理念,上述“走进春天―走进大自然―享受美丽”的设计、重组与优化教学,是把原本分散的教学科目,进行知识点的穿插教学以及思想点的共通教学。因此,从教学的发展方向而言,其具备一定的设计性以及关联性,把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化整为零,把各小单元分割与归类整合,然后形成其单元文化主题,重新树立新的整合化单元主题目标。对于低年级的小学语文,小学生正处于打基础与引导阶段,其单元整组教学更加突出教学重点与共通点,从而加快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开展。

三、提升学生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维度”,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的基础,其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生命化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来实现最终的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例,设计“精彩生活”为文化单元整组主题,依旧进行教材资源内容的单元整组教学设计,通过《我们的民族小学》《爬天都峰》《金色的草地》《愧乡的孩子》四篇文章,让学生懂得小学生学校学习的快乐、各族之间的友爱与团结、如何思考自己的人生感悟、树立起勤劳的品质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在进行识字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其情感交流氛围的形成,首先开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科学化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成四组轮流朗读四篇文章,重点围绕《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进行教学,教师尽量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师:每个小组,将生字按照构字结构分类。此法,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于新字以及语言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了小组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上下结构的字为例:耍、装、些、苍、奋、勇、雀、舞、察等。

为了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化以及扩展化,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教师进行“假设”,让小组学生之间进行“精彩生活”的临时表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感,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化,从而有效地提升其课堂教学质量,最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教学反思

要提高小学语文文化单元整组教学的效率,其核心在于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其引导在于教师对于各单元整组教学的反思。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分析、对比与探究,形成一套自我评价性的教学反思。比如,《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过程中,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其阅读链接《悼念玛丽・居里》,其文学意境较为深刻,使小学生无法与《跨越百年的美丽》形成直观性联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反思,笔者采用另引文本阅读《三克镭》来取代,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文化单元整组教学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进而提升其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牟文娟,刘飞.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12(33).

[2]刘然.如何实现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8).

[3]宋德兰.新课程改革呼唤“本色语文”的理性回归: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湖北卷),2013(01).

[4]陈淑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第6篇

郁达夫的作品在文学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文学作品涉及多种题材,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词,都散发着作者本身独特的魅力。它的文笔深刻,语言热情,总能把读者带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本文主要分析《故都的秋》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故都的秋》;审美趣味;分析

郁达夫具有自身独特的散文风格,他曾经讲过“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不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其散文多描写得是自身的亲身经历或者切身感受,文章中强烈的表达个人的感情。它的散文是忧郁而又坦荡的,说出了众多知识分子想要表达的。《故都的秋》是郁达夫散文的代表,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受当时社会中多种因素的影响,郁达夫从繁荣的上海移居到恬静的杭州,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在山水之中,在淳朴的民风下《故都的秋》映入人们眼帘。贯穿《故都的秋》的感情基调是忧郁。全篇没有直接写“思”却又在每句的字里行间透漏出“思”。秋在大多数文人墨客的笔下多是以悲凉,感伤的笔调出现的,《故都的秋》并未过多流露出寂寥景象,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本文主要把分析重点放在《故都的秋》的审美趣味。

一、作者笔下与众不同的秋

秋在不同人的眼中所代表的象征意味是不同的,在大自然的眼中秋是收获的季节,经历了懂得雕琢,春的洗礼,夏的考验,生命就要在秋天绽放了,秋是丰收,是喜悦,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在众多的游子眼里,秋是悲凉的,“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唤起了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秋天游子们想起了有着和土地一样颜色的父老乡亲。在一些文人的眼中,秋还被赋予不一样的色彩,或喜或哀,都皆由心生。在凉风习习的秋的季节里,所有的植物都开始换上新装,他们以金色的盛装来迎接这个季节。在诗人眼中随风飞扬的黄叶,早晨植物上的霜,阵阵凉气,都在把秋的悲凉之色渲染的淋漓尽致。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关于描写秋的文章层出不断。文章内容也不尽相同,有歌颂秋天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感伤秋天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黄色的秋在不用人的眼中具有不同的色彩,有单一色有五彩斑斓。众多画家彩笔下的秋都是一种金黄色或者具有衰败色彩的黄。在生活中提起求,映入脑海的也是一片片黄。同一种颜色在不同人的眼中也具有不同的以为,悲伤者的眼中,黄色的秋是忧伤的,是寂寥的,是能够唤起内心最深处的忧伤的,它的颜色和它的镜像总能够轻易的浮动敏感人的心弦,引起他们对难过往事的回忆。黄色的秋在乐观人的艳丽,是收获,之付出的诸多努力终于获得了想要的成果,秋是一个具有魔力的季节,它给了诸多人希望。

郁达夫笔下的秋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一改以往的悲秋之色,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对秋的无比喜爱之情。郁达夫说: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好的。这句话吧他对秋的感情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秋在郁达夫的笔下是可爱的,是动人的,是散发着无穷魅力的。他笔下的秋更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色彩。文学作品中赞美秋的文章并不少见,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之所以能够吸引很多人,是因为他的秋有着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故都的秋》并不是仅仅是赞美这些表面的事物,迷人的红叶,各种花的香味,他笔下的秋是以“悲”的基调展开描写的。秋的悲凉,寂寥,正是他所赞美的地方。家乡的秋天是静谧的,一切都呈现出美好的状态,这种静,有着宁静,安静,还有着净的味道。“悲”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不美好的姿态呈现的,而郁达夫喜欢的赞美的正是这静,凉的秋。与众不同的入笔,正是作者秋的魅力所在。

二、悲凉事物呈现出富有生命力的景象

《故都的秋》中写道“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这种秋的景象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宁静世界。晴天的秋的天空是纯净的,这种纯净,让整个悲凉的心境可以得到放空。秋天是晴空万里的,抬头作者看到了碧蓝的天空。人在无事的时候便会莫名的倍感,作者写秋并没有刻意忽略这种悲感,即便是简单的天空,也可以描绘的具备生命色彩。泡一碗茶,给自己一个思考的空间,在秋的景象的环绕下,秋本身的悲也彰显出别具一格的风采。

《故都的秋》中出现的景象有槐树秋蝉、秋雨、果树。古老的槐树给人带来静谧的同时又让人感觉很舒服。秋蝉是秋夜里的歌唱家,它给秋天的夜晚增添了生气。北方的秋雨是作者热衷的事物,他偏爱这雨,因为雨给了秋更深沉的意味。

三、深刻的感悟

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价值。《故都的秋》中郁达夫流露出无尽的喜爱。从秋映入眼帘的景物再到对秋的思考,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有了变,才有了色彩斑斓的世界。郁达夫笔下不仅仅写的是秋,还有人生。

结语:《故都的秋》整篇文章中流露出的都是作者对秋的无尽喜爱。作者似乎在借秋告诉人们,生命中衰败与挫折都是不可避免的,保持对生活的热爱,要在寂静的空间里给自己思考的机会。作者能够在秋的悲凉笔调下,对秋展开了一系列的描绘赞美,勾勒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秋景图。《故都的秋》以一种独特审美趣味征服了千千万万读者。

[参考文献]

[1]吴晓东. 中国现代审美主体的创生――郁达夫小说再解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7(03).

[2]张义顺. 《故都的秋》写作特色浅析[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第7篇

人靠地养,地靠粪养。

会耕会耪,无粪不长。

粪是庄稼宝,离它长不好。

待要庄稼好,底粪要上饱。

地里铺上粪,家里座上囤。

春天粪筐满,秋天粮仓满。

春天比粪堆,秋后比粮堆。

雨水节,雨水代替雪。

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春雨贵如油。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更多热门文章:

1.2015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雨水

2.2015年二十四节气谚语之雨水

3.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农谚:雨水

4.有关雨水与农业的谚语

5.关于雨水节气的气象谚语(汇编)

6.关于雨水的农谚【二十四节气】

7.二十四节气之雨水谚语【汇总】

8.小学二年级雨水节气谚语

第8篇

你笑,笑着说,好,很希望能看到自己出现在颜颜的文章里。

而后来,不,没有后来,只有曾经和现在。

当雨再落下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跨过了一年,而我和你已形同陌路了,看着窗外不停的雨,想起当初的我和曾经的你,是那样熟悉却又是那样遥不可及。

原来,过去和现在只是隔了一季长长的雨。

要学会坚强。

只是现在的我一点都不坚强。以为,走过一个秋季之后,会坚强许多,可是站在冬天里的我,看到满街的枯枝,我总是不经意地想起那同样落雨的冬天,同样的满街枯黄还有走在冬雨里的自己。忽然开始不明白,为什么,人,总要往回忆里走呢?

是不是不敢面对现在,不敢期待未来了?

要学会坚强,只是我一直都学不会,当初你眼里的颜颜是自信满满,而现在,只是现在的颜颜,没有学会坚强也不再是当初的自信满满。

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我忘记了你还是我忘记了我自己?

别人怎么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

那么,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吗?还是我没有看清楚自己呢?

又下雨了,阴了几天的冬季,下起了雨,心情便开始没了季节:

熟悉的景致,熟悉的人,熟悉的事,而如今都成了“曾经”。

今天,从这里走过,我便只是一个过客,只是一个过客了。

伸出手去,却拂落了一手的灰尘,我笑笑,转身离开。

落雨的冬季是不该来寻找记忆的,就像当初我固执的离开:原本晴朗的黄昏忽然飘起雨来。

在我转身离开的时候,便注定了会有灰尘落在上面了,对吧?

四个数字按下之后的今天,那道门居然,打开了,我伸出手去,却在门旁的画上拂落了一手的灰,我转身离开,看着那道打开的门,我只能转身离开,惟有转身离开,而门在身后也慢慢合上,合上的还有关于我的记忆,关于一个没走完的秋天还有秋天里忽然飘起的那场黄昏雨。

第9篇

那天是星期日,才有空到街上闲逛。是上天有意安排的吧,一个老乞丐,斜靠在大树旁,身边是只破碗。他像一顶破旧的草帽,久经岁月的啃噬,暗淡枯黄。他目光呆滞,眼睛定定地向上望着,不知自己身上已落满了秋叶。

出于怜悯之心,我走上前往碗里轻轻地放了几元钱。他的目光收回来了,充满了感激之情,但竟没有像一般的乞丐那样数一数获得的“战利品”。我见他瑟瑟地把手伸进了黑黑的短袄中掏着什么。竟然是一本书!虽然书的角已卷了一些并且发黑,但仍可见他对这本书是多么爱惜,书的名字叫《我想有个家》。

也许我天生就有一副温和的面孔,老乞丐竟和我谈起话来。大树下,乞丐向我诉说了他悲惨的境遇。他老伴十年前就去世了,他自己一个人住在儿子家。儿子是天生老实型,儿媳却比辣椒还辣。也许是因为过快的社会节奏,生活的不随心使得儿媳回家便大发脾气,摔东西,砸窗户。此时老人唯一的儿子早已成了瑟缩的羔羊,不敢说一句话。儿媳便又指着老人骂老不死,且骂个无止无休。老人受不了非人的虐待,在几年前的一个秋天,便偷偷地跑了出来,四处流浪,再也没回那个家。

老人说他不识字,但却非常爱书,那天他捡了一本书就一直揣在怀里。他说他只认识家家户户的家字,并让我帮他念念书的题目,我说是《我想有个家》。于是老人的嘴角嗫嚅着,几颗晶莹的泪珠滚动在他的眼里,说,是啊,我多想有个家。

一阵风吹过,深秋的大树又抖落了一些黄叶,扑扑地落在了老人的脚边,好像要将他埋没。他对我说,你走吧,我困了,这儿就是我的家了。啊?就是这一堆堆落叶!

我心里难过极了,好像也流了泪。几年之后,我记起了这件事,于是写了这篇文章,是关于一位以落叶为家、漂泊的老人的故事。

【模拟评分】

基础等级38+发展等级17分=55分

【评分依据】

“以落叶为家”,题目就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什么意思?心中这么想着,也就不由自主读下去了。而这,正是作者所需要的。

第10篇

        立秋与秋分的时间

2019年立秋时间:2019年8月8日,星期四,农历七月初八。

2019年秋分时间:2019年9月23日,星期一,农历八月廿五。

立秋和秋分的区别:时间和气候之分

从时间上看,立秋在前,秋分在后,立秋表示的是秋天的开始。

从气候上看,立秋时节,部分地区仍然呈现的是持续高温的状态,而秋分的时候是处于一个比较凉爽的气候。

“四立二分”

一年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意思是一个季度的开端。

有“二分”——“春分”、“秋分”,可以理解成把一年的时间切成两半。即每年到了“春分”或“秋分”那一日,白天和黑夜是一样长的。

立秋的简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秋分简介

秋分(autumnal equinox),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

相关文章:

1.2017什么时候立秋

2.2019立秋是哪一天 2019年立秋有什么习俗

3.立秋是哪一天

第11篇

【雨水节气的民间农谚】

会耕会耪,无粪不长。

粪是庄稼宝,离它长不好。

待要庄稼好,底粪要上饱。

地里铺上粪,家里座上囤。

春天粪筐满,秋天粮仓满。

春天比粪堆,秋后比粮堆。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赶快把麦浇。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快把白茬浇。

水来蓄满塘,用时不慌张。

蓄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水满塘,粮满仓,塘中无水仓无粮。

麦润苗,桑润条。

种地别夸嘴,全凭肥和水。

粪大水勤,不用问人。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低产变高产,水是第一关。

水是庄稼血,肥是庄稼粮。

水是庄稼血,没有了不得。

水是金汤玉浆,灌满粮囤谷仓。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人靠地养,地靠粪养。

更多热门文章:

1.2015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雨水

2.2015年二十四节气谚语之雨水

3.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农谚:雨水

4.有关雨水与农业的谚语

5.关于雨水节气的气象谚语(汇编)

6.关于雨水的农谚【二十四节气】

7.二十四节气之雨水谚语【汇总】

8.小学二年级雨水节气谚语

第12篇

年级:初三(3)班

你离开的时候也是秋天。

——题记

你的名字听起来那么普通,所以我每次叫你都会有人回过头来,以为我叫的是他们,他们也许会对我笑,也许露出困惑的表情,我很高兴,我觉得也许有一次回头看我的正好是你。

你望着我慢慢的念出这句诗,夕阳均匀的洒在你的身上,把你的身影拉长,此刻的你那么干净,那么祥和,那么安宁,你的声音真的很好听吗,我慢慢走过去,你将我拥入怀中我轻唤你“哥哥,我想再听你念一次。”你不语,对着我微笑。我们穿着同样的衣服,衣服上印着同样的字,却刺痛了我的双眼——德仁医院。

回到病房,你拿出一个漂亮的笔记本给我,我慢慢翻开,笑容慢慢绽放,笔记本里全是诗,关于秋天的诗,我还记得你是一个字一个字帮我用手抄的,我们是秋天相遇所以我们都喜欢秋天。夜深了,抱着笔记本我还迟迟无法入睡似乎和你相遇还只是昨天………那年我11岁,一次意外的检查让我进了这家医院,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告诉过我是什么病,但我知道,从那次偶然看到检查报告我就知道了,是先天的心脏病,而且因为发现的太晚,一时没有合适的配型的只能做保守治疗。也是在这里我遇到了你,我的哥哥,我一日一日的缠着你叫你哥哥,可事实上我们根本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我从你妈妈的口中得知,你只比我大一岁,你以前的学习成绩很好,很喜欢学习,可和我一样命运都和我们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你是白血病,一个听起来像是玩笑的病。早上醒来的时候头昏沉沉的,哥哥念诗给我听我似乎也听不清,眼前的东西愈来愈模糊起来,慢慢的爸妈的呼喊声愈来愈远。我又一次被推进急救室,睁开眼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哥哥,我朝你笑,你也对我笑,然后抱住我假装生气的说“坏妹妹,你吓死我了!”门外传来声音?是我主治医生的声音?“孩子的情况很危险,心脏功能在慢慢失效,但幸运的是我们已经为她找到合适的配型心脏,近几日就可以做手术了!”爸爸?“谢谢!谢谢医生!只要你能救我的孩子,无论怎样我都无所谓。”医生的脚步慢慢的变远了。妈妈声音沙哑着问爸爸“怎么办啊,孩子的手术费还差5万啊!”爸爸“你别担心,我一定会想到办法的!”听到着我哭了,哥哥紧紧的抱着我,说“乖,不怕,有哥哥在。”

晚上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我发现爸爸的金手表不在了,妈妈的项链也没看见了,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出,钱,还不够!第二天起来发现哥哥不见了,床上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了,只留下那个笔记本,我连忙打开一张银行卡掉了出来,笔记本的第一页写着银行卡的密码,下面还有一行字:妹妹,哥哥怕是不能再念诗给你听了,这张卡上有5万元,希望可以帮到你。妹,我这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遇到了你,你一定要健康快乐!下辈子,我还要你做我妹妹!”我看到了,笔记本上还有未干的泪痕,很快又被我的泪水打湿。我哭喊着不要,我只要哥哥,我宁可马上死去也要哥哥。爸爸妈妈也哭了,他们不住的感叹?一个13岁的孩子是怎样做出这样重大的决定的?!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医院,就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我一直忘不掉那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哥哥,爸爸妈妈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方法也没能找到哥哥一家。我记得,那天晚上你对你妈妈说?“我也好久没打游戏了耶,我们回家好不好?”然后我听到了哭声,好像是你妈妈的,还有你爸爸。

你离开的时候,秋叶散落一地,秋风萧瑟,你说我们缘起于秋缘灭于秋。哥我想你了。下辈子我还做你妹妹!朦胧之中似乎又听见你在念“袅袅兮秋月,洞庭波兮木叶下。”……

世间有太多太多美好的感情,有太多太多的好人。我感激,感激这世间,我知道也许这篇文章有点偏题,但我还是写了,看到题目我就是突然想起你了,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