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04: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戏曲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戏曲作文(2)
以前,我对京剧一词十分陌生,只知道京剧是“咿咿呀呀”唱的。可自从老师对我们说有“国粹进校园”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时,我才对京剧有了更深的了解。
老师让我们去查与京剧相关的资料,我到电脑上一看,原来和京剧相关的资料这么多!
原来,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在查资料时,我学了一小段京剧,无意间看了看京剧的唱法和曲目。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了我一跳!从古至今,共有五千八百多个曲目!有十九种唱法!京剧真不愧是中国的国粹,真不愧是“东方歌剧”!
京剧演员最常用的唱法,就是“真嗓”了。“真嗓”亦名大嗓,本嗓。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在演唱时,除小生和念白,其余均用真嗓。
你瞧!京剧多受人们喜爱啊!京剧之所以被誉为“国粹”,“东方歌剧”,就是因为它受到中国的重视,受到日本,美国,欧洲的重视!愿京剧将来有新的发展,走向世界!
戏曲作文(3)
我的家乡,在中国也算是有名的,川菜的发祥地——四川。这个四川啊,不光有好吃的川菜,优美的景色,还有我们富有特色的川剧。
川剧的历史,也算比较悠久了,据记载,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的先后建立,致使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也相继流播四川各地,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曲艺、民歌小调的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从而促进了四川地方戏曲剧种——川剧的发展。
要说川剧的种类,那可是多了。川剧有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和为五种声腔伴奏的锣鼓、唢呐曲牌及琴、笛曲谱等音乐形式。川剧音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她囊括吸收了全国戏曲各大声腔体系的营养,与四川的地方语言、声韵、音乐融汇结合,衍变形成为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结构严谨、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曲音乐。
先来说一说昆腔,昆腔多文人之作,词白典雅,格律规严,演唱时特别讲究字正腔圆,加之曲牌曲折,节奏缓慢;高腔是川剧中最重要的一种声腔,它结合了四川方言、民间歌谣、劳动号子、发间说唱等形式。几经加工和提炼,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声腔音乐;川剧的胡琴腔是西皮、二黄二类声腔的合称,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小胡琴”,故统称胡琴。正调二黄宜表现深沉、严肃、委婉和轻快的情绪,反二黄宜表现苍凉、凄苦、悲愤的情绪,老调则大多用于高亢、激昂的情绪。川剧西皮腔与二黄腔的音乐性格相反,具有明朗、潇洒、激越、简练、流畅的品格……
川剧的种类太多了,实在介绍不过来。这些你可能都不太了解,但有一样,你绝对看过,那就是我们四川川剧的变脸。那令人眼花缭乱的脸谱,那种速度,那种神奇,让人看一眼就能牢记在心。变脸的方法大体上分为三种,它们是“抹脸”、“吹脸”、“扯脸”。
抹脸,是演员将化妆油彩预先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在脸上一抹,便可以使脸成为另一种颜色;
吹脸,是演员将粉末状的化妆品(金粉、墨粉、银粉)放置在舞台特定位置上的容器内或人物所使用的酒杯之类器皿中,到时闭眼、闭气、用口一吹,便使脸色变色;
扯脸,是演员将画在绸了上的若干张脸谱叠在一起蒙在脸上,每一张脸谱有一根特定的丝线,并固定在特定位置上。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表演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的迅速扯下来。此法贵在巧妙、干净、利落;
运气变脸,是演员运用气功的作用使剧中人物变脸;面具变脸,是演员根据实际需要,事先将不同的脸谱绘制在以木、纸、布、绸、橡皮等不同的材料上,也就是脸壳来施以变幻。
戏曲的表演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戏曲及热爱祖国的高尚热情。开设这一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今后,还要努力营造环境,开展一些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校园学生丰富实践活动总结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校园学生丰富实践活动总结一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戏曲,这近半年的时间我收获很大:从观看大量视频到模仿学习唱段到最后节目表演,整个过程不论是学生还是我自己都从中学到了许多,得到了锻炼。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着手于作品欣赏、观看视频、发声练习、模唱京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作品选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戏曲的发展情况及相关知识;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学会演唱部分戏曲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戏曲教学中,戏曲中拖腔的演唱是的一个难题,一字多音,半天唱不完一句,如果仍用传统的听唱或视唱的方法来教唱,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因此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表演上,通过小组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生边唱边表演,不但学会了演唱,还进一步感觉到了学习戏曲的乐趣。这一学期我和孩子们模唱了《唱脸谱》、《女驸马》、《卖水》、《打猪草》、《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等经典唱段,我们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戏曲的表演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戏曲及热爱祖国的高尚热情。开设这一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今后,还要努力营造环境,开展一些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只有这样,学生对戏曲才能印象深刻,兴趣浓厚。我将认真的学习、探索,再接再厉,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色彩。
校园学生丰富实践活动总结二
自五月中旬,我校积极响应市文明办及教体局提出的《关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在全校内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学生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求知。学校首先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了本次主题活动的重要议事日程,开展了”学生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
(一)宣讲礼仪,提升认识。
积极开展学习礼仪读书活动,礼仪的养成需要学习,没有学习,便无从谈起礼仪规范。为此,我们创设了”人人讲文明,人人重礼仪”的浓厚氛围,各班大力宣讲礼仪,学习礼仪,利用班会时间多次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相关礼仪知识,利用板报、漫画、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途径,让学生掌握一般礼仪的做法,让礼仪知识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灵。
(二)开展活动,循序渐进。
1、开展”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和认识活动。礼仪贵在自知。为充分了解礼仪知识,我们开展了文明礼仪的自查活动,要求全体学生从校园、家里、公共活动场所搜索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然后再通过主题班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谈一谈这些现象的危害性,让学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然后向学生普及文明礼仪常识。这一活动开展以来,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学生的自律性得到了加强,文明素质得到了提高。
2、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礼仪重在实践,为让学生真正实践礼仪,我们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与文明并肩同行”作文比赛,“文明礼仪伴我行”手抄报设计比赛,”校园中美的寻访”调查活动、”文明游戏在课间”活动以及”文明礼仪”的主题队会等。从文明礼仪习惯到卫生习惯,从学习习惯到体育锻炼习惯,从严于律己到爱班爱校,循序渐进,由点及面地开展行为养成教育。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富有针对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培养了同学们的自主性、自觉性,进一步规范了同学们的文明言行。全体同学对文明礼仪知识已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能潜移默化地内化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中去,整个校园始终能浸润在浓郁的文明有礼、热情友好、宽容谦让、诚实守信的和谐氛围中。
(三)师德表率,感染学生。
教师文明礼仪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的行动上。为了使学生真正记住自己所学习的文明礼仪知识,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平日里我们教师之间见面相互礼貌问好,相互帮助;不在班上、校园内乱扔一点废弃物,见到地面上有一点杂物主动弯腰捡起来……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同学们从老师的行为中受到深刻教育。在老师们的带动下,同学们的主人意识、团结意识、乐于助人的精神……更加强烈了。许多同学都像老师们一样,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文明礼仪。
二、节约用水、爱护水源系列教育活动本学期我们对全校学生开放教学楼内洗手间的使用,为了让学生懂得节约用水,珍惜、爱护水源。我们以“一滴水,一滴泪”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一)在升旗仪式上向全体师生发出《保护水资源,从你我做起》主题倡议。让全体队员立即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号召大家都来节约保护水资源。
(二)各班开展系列节水主题活动,如:展览节约用水手抄板,召开节约用水主题班会,搜集节约用水妙招,开展节约用水创编环保语,组织全体队员利用网络来查阅当今水资源的现状等等。大队部将学生自己创作的节水标识张贴在洗手间,让学生通过观看同伴作品,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近段时间,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得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班容班貌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队员们掌握了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减少水污染以及安全用水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校园学生丰富实践活动总结三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积极抓好“每天活动一小时”工作,努力提高学生身体健康,使体育成为文简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活动一小时,学生健康起来;每天活动一小时,校园活跃起来。
一、课程的安排充分:是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的保障。为确保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学校按上级部门的规定,开足开齐了体育课。
二、设施的利用到位:是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的前提。为加强对学校资源开放工作的协调管理,学校派专人专管落实到位,鼓励学生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保证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确保资源开放的时间和设施的准备。
三、教师的专门指导:是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的保障。
四、内容的丰富多彩:是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的关键。
五、时间的精心安排:是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的条件。
学生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接着是大课间活动,由班主任老师和体育老师共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然后是做广播操。为了提高孩子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及积极性,体育组的老师们经常组织一些班级联赛。项目有50米跑、跳远、广播操、跳绳等。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锻炼时间,并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做到三个落实。
一是思想认识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培养学生体育、合作意识、个性发展的途径,是学校体育与教育教学的交汇点,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和成果的窗口。
二是组织时间落实,我校的课间操15分钟,眼保健操10分钟,课外活动45分钟。
三是活动内容落实,其形式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1、集体活动:主要内容是跳绳、跳远、50米跑等。
2、以全校、全年级或全班为单位的集体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体意识。
3、分组活动:以年级、班、小组或自由组合为活动单位,以活动、竞赛等方式旨在体验团队、竞争和协作精神。
4、自主活动:以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为目的的各种活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既快乐健康又兼顾兴趣特长。
通过落实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我校的体育氛围越来越浓了,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的孩子越来越多了,达到了我们开展此活动的目的,使孩子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校园学生丰富实践活动总结四
一、学校重视,组织严密
接到局《关于开展“千人献爱心”无偿献血活动的通知》后,郑州五中领导非常重视,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职工无偿献血。
1、召开全校动员会,校长在全体会上宣讲文件精神,向全校教职工发起了“义务献血,拯救生命”的号召,并对学校献血工作作出周密安排。
2、办公室以“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为题在校园门口张贴倡议书,张贴媒体关于我省血液告急的报道,动之以情,再度向全校教工发倡议,营造良好的氛围。
3、学校网站无偿献血的有关政策、知识和重要意义,校医室通过校信通向全体老师宣讲无偿献血对人体的影响及献血的注意事项。
4、由于报名人数众多,考虑到老师工作繁忙,校办公室主动联系省血液中心,沟通协调,确定10月10日,由省血液中心派采血车到五中集中采血。校办还和周边的扶轮外国语、一职专联系,集中在五中献血点献血。
二、献血踊跃,事迹感人
五中报名献血的有80余人,接近全校教工人数的三分之二,上自校长书记,下至普通教工,直到采血当日还有教职工打电话报名献血。由于个别报名献血的老师因患高血压等疾病或因身体不适献血而未能献血,最终成功参加无偿献血者达到67人。
1、设施设备:我馆2003年建馆,馆舍面积1510平方米,其中用于业务用房面积为1350平方米.结构为地面八层。室外活动场地5600平米。各活动室进行必要的装修和器材购置。
2、人员结构:我馆核定编制41人,在职职工36人。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9人,其中业务人员27人。
二、免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主要包括:各艺术类培训(书法美术、文学艺术、舞蹈戏曲、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少儿艺术培训、中老年艺术培训、社区文化培训等。
三、免费开放公共空间设施场地
1、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书法美术培训、文学艺术培训、舞蹈戏曲培训、摄影培训、铜管乐团活动室、民乐活动室、少儿舞蹈活动室等。2013年免费接待参展人员20000余人,免费培训3000余人。
2、免费开放时间:根据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免费开放场地大小确定参加人数规模和开放时间。每天开放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00。节假日保证安排半天活动时间。
四、免费开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关于文化馆免费开放资金管理使用,我们按县财政局要求,先提出使用项目和申请报告,报财政分管股室文教股审核,然后报县政府批准实施。2013年县财政下拨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壹拾贰万元,主要用于开展培训活动48000元、支付水电费7000元、报刊、印制宣传册15000元、维护和维修设施建设32000元,其他支出18000元补充办公经费等,不存在挤占、挪用、套取、截留、贪污、私分等现象。
五、2013年我馆开展大型免费群众文化活动
一是在、、举办了四场特色群众文化活动。“春牛祈福”专场演出,村的“金龙闹春之庆元宵”活动,在挖掘传承创新后变为当地群众盛大的节日和文化大餐。二是在章源、阳岭社区举办的两场“踏歌起舞迎新春”活动,让社区的群众在家门口观赏到富有特色和人自编、自导、自演的歌舞、小品类节目。三是开展了赣·湘·粤、、汝城、仁化三省三县书画、摄影作品展活动,展出作品200余件。四是主编了第四期三省三县合作文艺综合期刊《南岭风》,刊发各类艺术作品百余件、20万字。五是组织了多次摄影爱好者采风活动、书画爱好者集体创作活动,文学作者作品汇集和作品研讨活动。还组织书法、美术、摄影作者创作作品参加市以上展出活动,六是组织民乐爱好者参加市二胡大赛,并获二、三等奖好成绩。七是非遗项目舞春牛、三节龙在中央台“客家足迹行”栏目,以“白云深处好耕田”为题播出。舞春牛在三套“赣风”栏目播出。八是组织了“龙勾瑞狮”参加了省首届农民工才艺大赛,非遗项目“金龙闹春庆元宵”被拍摄成专题片在县电视台展播。
六、措施和要求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文化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后,培训和参与活动的人数将急剧增多。因此,完善安全保卫和重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制订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预案,以确保免费开放的安全、规范和有序。
(二)制定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免费开放后参与活动数量和结构发生的变化,努力改善实物安全保护和公众服务设施条件,加强安全、保洁、咨询等服务力量,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做到降低门槛不降低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
(三)做好统计与意见征求。制作征求意见表,请参与者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接待人员按照好、中、差给予评价,作为考核奖惩的依据。
关键词:胡祗y 《紫山大全集》 九美 艺人观
胡祗y(1227-1295),字绍开,自号紫山,磁州武安人,官至浙西提刑按察使,所至颇具声誉。著有《紫山大全集》,涉及政治、札记、诗文、戏剧等方面,其中卷八有《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朱氏诗卷序》等序文,对元代艺人进行描述。并从中提出了戏剧理论,弥足珍贵。序文所涉及的艺人各取长处,字里行间不无赞美之意,这在元代文学作品中实为罕见。胡祗通给了艺人展示的机会和平等的社会地位。是公正评价艺人的第一人。
(一)根据艺人的表演技能,胡祗通既赞又怜,成为艺人不可多得的知己。
1、赞美艺人高超的技艺
近世优于此者,李心心、赵真、秦玉莲。今黄氏始追踪前学,可喜,可喜!持卷轴乞言,故谕之如此。仍以七言四句歌之:沥沥冷冷万斛珠,清和圆滑莺雏;阿娇生在开元日,未信传呼到念奴。
《黄氏诗卷序》中,胡祗通提出李心心、赵真和秦玉莲等人,在技艺和自然条件方面“近世优于此”;这首七言诗的意思是说:如果黄氏生于唐玄宗当日,则念奴便不能独霸歌坛,足见黄氏技艺之出色。“可喜”之叹,表达了胡祗通对黄氏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朱氏诗卷序》中,对朱帘秀(按:艺名珠帘秀)众艺兼并的出色演技作了描述:
危冠而道,圆颅而僧,褒衣而儒,武弁而兵;短袂则骏奔走,鱼笏则贵公卿卜言祸福,医决死生;为母则慈贤,为妇则孝贞;媒妁则雍容巧辨,闺门则旖旎娉婷;九夷八蛮,百神万灵;五方之风俗,诸路之音声;往古之事迹,历代之典刑;下吏污浊,官长公清;谈百货则行商坐贾,勤四体则女织男耕;居家则父子慈孝,立朝则君臣圣明;离筵绮席,别院闲庭,鼓春风之瑟,弄明月之筝;寒素则荆钗裙布,富艳则金屋银屏,九流百伎,众美群英。
朱帘秀的表演已经达到了“外则曲尽其美,内则详悉其情。心得三昧。天然老成”的境地,难怪胡祗通用大段的赞美之词进行描述。
《赠宋氏序》中,宋氏的表演则是“以一女子而兼万人之所为。尤可以悦耳目而舒心思,岂前古女乐之所拟伦也。全此义者。吾于宋氏见之矣。”胡祗通不但肯定了宋氏的表演,而且更肯定了戏剧艺术对于缓解人生苦难的社会功能,对于艺人及戏剧艺术的社会地位都是莫大的支持。
《优伶赵文益诗序》中,赵文益知古今,博学好学,常求文人字画以供自己参考学习;在同辈人面前,始终持谦虚的态度。胡祗通对于赵文益能追求高雅的文化追求十分赞赏:“吁!如斯人者,伶人也,尚能进之而不已。”
2、怜爱艺人的出身和现状
《优伶赵文益诗序》中“优伶贱艺也,谈谐一不中节,阖座皆为之抚掌而嗤笑之,屡不中,则不往观焉。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责备优伶,而不责贤者,可笑也夫,可哀也夫!”,胡祗通批评那些苛责优伶的人可笑又可悲,对“优伶贱艺”这样的社会观点持完否定态度。秉持一颗“是非之心”,不当“嗤笑”艺人偶尔的失误,这样的态度对于艺人无疑是莫大的鼓舞,这样的思想对于当时社会无疑是及其进步的。
《朱氏试卷序》中“惜乎吐林莺露兰之余韵,供终日之长鸣,虽可一唱而三叹,恐非所以惜芳年而保遐龄”,显然朱帘秀为生活而经常演出而过分疲劳,胡祗通以爱护的态度来关心艺人,充满惜香怜玉之情。
(二)根据戏剧的表演要求,胡祗通提出“九美”说,成为戏剧理论的第一人。
胡祗通非常重视舞台表演表演的艺术性,在《黄氏诗卷序》中,首次提出了关于戏剧的理论主张。他认为,戏剧艺术表演要达到九条“美”的原则:
女乐之百伎。惟唱说焉。一、姿质浓粹。光彩动人。二、举止闲雅,无尘俗态;三、心思聪慧,洞达事物之情状。四、语言辨利,字真句明。五、歌喉清和圆转,累累然如贯珠。六、分付顾盼,使人人解悟;七、一唱一说,轻重疾徐,中节合度,虽记诵闲熟,非如老僧之诵经。八、发明古人喜怒哀乐、忧悲愉佚、言行功业,使观听者如在目前,谛听忘倦,惟恐不得闻;九、温故知新,关键词藻,时出新奇,使人不能测度,为之限量。
杂剧“一人主唱”的表演体制对演员有较多要求,多数曲论家没有明确强调演员要具有一定的表演天赋,胡祗通则。明确提出演员必须具备出众动人的容貌气质、优雅的举止和聪慧禀赋;戏曲演员须感悟人生,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洞达事物之情状”,“使人人解悟”,来塑造人物形象,并且要“时出新奇”。他在《优伶赵文益诗序》中说:“醯盐姜桂,巧者和之,味出于酸成辛甘之外,日新而不袭故常,故食之者不厌。滑稽诙谐亦犹是也。拙者踵陈习旧,不能变新,使观听者恶闻而厌见。”要求戏剧艺术要有创新才能使人“谛听忘倦”。
胡祗通认为“九美既具,当独步同流”。这九条原则比较严格,艺人很难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但他认为艺人需具备个人修养、气质和人生体验,这些不无引导艺人的演绎趋向美学、近乎完美,这看似苛刻的要求背后,可以看到胡祗通将艺人看作专业化的演员――从事高难度职业的艺术家,没有歧视,甚至可以看作对艺人寄托的一种希望:用艺人的个人魅力演绎剧情和人生,甚至为观众化解惆怅、冲淡郁闷。正如他在《赠歌妓》中所赞扬的艺人新奇绝妙的演唱艺术能够化解一切:“旧日新声妙语。人间何事肇眉。”
在胡祗通之前,并未出现有关戏剧理论批评的文章或论著;继胡祗通之后,元代戏剧理论批评方面出现了燕南芝庵的《唱论》,研究歌曲与演唱;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作家和作品并有评论;夏庭芝的《青楼集》,记载有110多位女演员,都属于“色艺表表在人耳目者”,即色艺突出,受到称誉,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著名艺人,还有男演员三十多人,作家、诗人五十多人等。这些书籍是继胡祗通的《紫山大全集》之后的有关描述艺人的专著,为艺人记录历史,在戏曲史料中的价值是极其可贵的。
胡祗通,学问渊博,为社会名流所赏识;先后授任太常博士、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湖北道宣慰副使、济宁路总管、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后召拜翰林学士,未赴,改任江南浙西提刑按察使。
作为一名高级官员。胡祗通能够对艺人有如此赞美之意和客观记载,实属不易。在古代,艺人被称为“优伶”、“倡优”、“娟优”、“歌妓”等,从事于一种技(伎)艺类活动,社会地位历来很低,备受歧视。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中引用由宋入元的赵子昂的话:“良家子弟所扮杂剧,谓之行家生活;优所扮者,谓之戾家把戏。……杂剧出于鸿儒硕士、骚人墨客,所作皆良人也。若非我辈所作,优岂能扮乎?”;元代关汉卿认为“非是他当行本事,我家生活,他不过为奴隶之役,供笑先勤,以奉我辈耳,子弟所扮,是我一家风月”。他们对艺人和由艺人所扮的杂剧 存有轻视的态度。这既是当时文人的观念,亦是艺人地位低下的事实之反映。艺人过着卑贱的、艰难的生活,随着历史的烽烟而烟消云散,不落痕迹。
胡祗通赞美艺人的文字并非听他人之言而形成于纸上,从他与艺人的交往可以看出是真实客观的。
《青楼集》中记载了元代许多官僚和著名学者、文人与杂剧艺人交往的轶事,其中便有胡祗通。他“与珠帘秀关系甚密”,据王恽《题后》诗“七窍生香咏洛姝,风流不似紫山胡,半床梦冷珠帘月,序情钟乐籍图。”诗咏朱帘秀与胡祗通的关系。朱帘秀,历史上确有其人,《青楼集》中说后辈杂剧艺人称她为“朱娘娘”;《辍耕录》卷二十有“朱帘秀”条载其事迹。
双调 《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
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一片闲情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
《紫山大全集》卷七中有两首词:《点绛唇・赠妓》和《木兰花慢・赠歌妓》。赠诗词和序,原本为唐宋文人的传统,赠的对象多为官吏和文人,胡祗通却用来赠给艺人。在元代,艺人是“不齿于士君子”的贱民。身为宣慰使、提刑按察使身份的胡祗通能“屈尊”于艺人行列,喜爱诸宫调、杂剧等艺术,可以摒弃世俗偏见,歌颂爱护艺人,为其作序写诗,实为不易。
以今人的眼光审视胡祗通有关艺人的序文,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封建社会,作为一个肩负有振兴教化之职的高级官员,与艺人唱和题赠、交往甚密,在正统文人的脑海里,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清乾隆年间编纂《钦定四库全书》,撰写《钦定四库全书集部五提要》(别集类四)的“馆臣”们,指出胡祗通的《紫山大全集》中不该写那些有关戏曲的文章:
编录之时,意取繁富,遂多收应俗之作,颇为冗杂。甚至如《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赠宋氏序》诸篇,以阐明道学之人,作狎媒倡优之语,其为白璧之瑕,有不止萧统之讥陶渊者。
其实,胡祗通尊重艺人,正是他的进步之处。《紫山大全集》所保留的有关元初戏曲史料最早,十分可贵。从胡祗通对艺人的记载,结合其他资料,我们可以对这些艺人资料作些补充。
(一)艺人录补
夏庭芝《青楼集》中载:李心心为“国初就师之小唱”;秦玉莲为“善唱诸宫调。艺绝一时”。赵真疑是《青楼集》中其中一个赵真真,在元代,女艺人均为双名,因此极有可能是胡氏作品在传刻时漏了一字,李心心、秦玉莲等都是唱诸宫调很出名的。因此可能是擅唱诸宫调的赵真真。黄氏的名字,未见记载,胡祗通称其“追踪前学”,可能亦擅长于唱诸宫调。宋氏,不知是否是《青楼集》中的宋六嫂,或认为是朱氏(朱帘秀),“宋”是“朱”的误写,但根据不足。
《优伶赵文益诗序》中“赵氏一门,昆季数人”,赵文益可能处于杂剧世家。有诗《赠伶人赵文益》:“抹土涂灰满面尘,难猜公案这番新。世间万事谁真假,要学长安陌上人。”推想其可能是丑脚演员,专攻插科打诨。据《录鬼薄》卷一记载有个赵文殷(或作文敬或文毅),彰德(今河南安阳市)人,任过“教坊色长”,排在“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之中,与胡祗通同时。孙楷第推测赵文益与赵文殷为兄弟,因而和胡祗通相识,应该就是教坊色长赵文殷的兄弟。
(二)审美理论
胡祗通为艺人“度身定做”的“九美”之说。我们暂且不论此理论的合理性和实施性;单从审美角度,便可以对胡祗通大加赞赏。他是从审美角度批评的第一人,开启了审美批评的窗户。“九美说”构成了元代演剧论的主体,显示出我国的戏剧表演理论早在十三世纪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后世的戏曲理论家,如汤显祖、李渔等,也不同程度地从“九美”说中吸收了有益的东西,结合戏曲表演的特点,加以丰富和完善戏剧理论。
艺人对元曲的流传以及对剧作家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元曲的繁荣和发展功不可没。胡祗通对艺人演绎方面的足够重视,给艺人的表演和地位作了客观的记叙和描述,起到为艺人争取社会地位的作用。“百物之中,莫灵贵于人,然莫愁苦于人。”艺人的表演为芸芸众生带来了生命的“欢适”:“旧日新声妙语。人间何事肇眉”,显示出了他对生命、对人生的独特体味和咀嚼。这些见解尽管极稀薄,却也极细微地表达了对市井人生的体谅与关怀,联系元曲中较少宋词中那些私语性的“高处不胜寒”之旬,则胡祗通的观点在某种层面上表达了当时部分权宦的共同心理与思想,而这正是他们能够顺应、发现、推波助澜,将方露“尖尖角”的元曲推导为代表文学主流与表达时代精神之时尚的动因。
参考文献:
[1]胡祗通,紫山大全集,《钦定四库全书》(第119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朱权,太和正音谱,《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3]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
[4]夏庭芝,青楼集,《中国古典论著集成》(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有素材,只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解释之后,接下来不同层次的问题又会出现――有了,多不多?多了,精不精?精了,活不活?
也就是说,要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精,人精我活!
一、人无我有
在使用素材的时候,努力发掘一些人们知之不多的素材,这样就可以避免陈俗。要不然,你用我用他也用,阅卷老师一扫就过,毫无新意,自然不可能愿意给你高分。
不少学生把“新鲜”理解成为了“时鲜”,认为只有最新发生的事情才算“新鲜”,这是不合适的。在当今信息社会,每一个新事件的发生都会有无数人看到,所以最新发生的未必就是新鲜的,像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就是如此,从时间上来看是很近,但从人们的熟悉程度看又是属于“旧”。因此,我们在选择这类素材时,要注意从熟悉程度去入手,人们过于熟悉的,就是旧的;人们感觉新奇的,哪怕时间较久远,也是“新”的。
且看,2015高考云南满分作文《最有风采的人》(节选):
慈悲为怀,消融积怨,普度众生,更是心灵的极品返利升华。《梵网经》也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世间所有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以慈悲心来放生的话,这个功德极其广大,日后必有福报降临。心怀仁慈,如同一池湖水清澈柔软,折射出灵魂里佛性的光芒。
心灵的返利是自己的真诚奉献,换取别人的一种诚恳的给予、信任,一种心灵的满足、一份福报、一丝祝福、一声问候……这真真切切发自灵魂深处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去感知生活,善待万物,心灵必将会得到出其不意的心灵福报。
【精彩点评】
我们生活周围,有许多人以一颗慈悲之心,来对待自己及他人,传递种种正能量,但《梵网经》也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这句话可未必就是许多人知道的。因此,此素材就是一则新奇有用的素材,这样用下来,不但很好增强了文章的深度,也巧妙地向阅卷老师展示了作者的博闻强识,也会给自己争得一定良好的印象分。
二、人有我多
素材原料是相似的,但只有一则素材,难免会有单薄之感,而要让例证达到广泛的程度,就要多找一些有逻辑联系的,可以是同类的,可以是相对的;在选择时,建议时间、空间、行业等有所不同,以便形成涵盖面。
有的同学可能会把这个多理解成为数量上的多,这是不全面的。比如有个学生写“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举了三个例子,一个是李清照,一个是柳永,一个是苏轼,这三个例子最多可以证明一下宋代词人的风格是多样的,并无法证明“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且看2015高考江苏满分作文《中国,咱们慢慢来》(节选):
中国古代戏曲中“水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水词”便是废话,《西厢记》中“开言有语叫张生”,“开言有语”便是水词,没了水词,音韵不谐,听着也就不美。汪曾祺曾经提出将水词编写整理成册,以供研究。
……
中华的文化亦是一脉相承,不似意大利,他们从罗马的废墟上建设了自己的家园,而语言文化却与罗马毫无关联,所以当他们自称为“罗马人”时,拉封丹的驴子笑了。
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当下的人们对那些细致且耐心的景象视而不见?木心先生在酒馆看见伙计往黄酒中加糖,便感叹江南不在。旧时黄酒是不加糖的,如今的人们已无耐心去细细品味酒中的苦涩和香甜了。若是有一天,我们只得称那些一笔一画勾勒出百子图和年画的人为“他们”时,又有何证据来告诉世人我们是华夏子孙?
【精彩点评】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水词”以及汪曾祺对水词的关注,有多少人知道?意大利语言文化与罗马毫无关系,有多少人知道?旧时黄酒是靠自身的发酵而产生香甜的,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三个不同行业领域的素材运用在一起,涵盖面极广,比起只能举出一个例子的作文,自然显得丰富而充实。
三、人多我精
不少学生素材运用上常常是简单机械的结合。这样,多则多矣,却谈不上有多好。要想在这一环节胜出,就需要在运用时将素材精加工,让素材除了基本的叙述还有其它的亮点。比如加入某些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比如句式上有些变化,等等。就比如一个“时间过去很快”的意思,直接这么说显然太平淡了,“时间飞逝”――比直白的原话好些;“时间如白驹过隙”――又有进步,有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不但有比喻的修辞手法,还是对偶句,整齐有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不但有比喻,还有引用;“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有拟人、对比、对偶,还有鲜明的色彩;“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有对比、对偶、比喻,等等。
且看,2015高考湖南满分作文《修心如莲》(节选):
汉有昭君,不赂画工,寂寂深宫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莲,终得一日,天理昭昭。她的倾城姿容醉了天子,醉了使臣,以公主之位和亲匈奴。识大体的智慧,济苍生的胸怀,沉着大气的风范,令她成为一首绝唱。直至百千年后,人们仍可从杜甫的吟诵中瞥见那一抹惊鸿的倩影,惊艳了岁月。是什么让一位红颜以扶柳之态名留青史?是其内在的德。修心如莲,凭自我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蜀有孔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躬耕于南阳,不争虚名于诸侯。然而一代名主刘玄德恭敬相邀,三请两拒,传为美谈。如果他不是卧龙先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又有哪个帝王会甘心低头细语呢?羽扇纶巾间的豪情胆识是其吸引刘备的法宝。修心如莲,孔明静候。以兼济天下之大才赢得生前身后名。
姜子牙垂钓言:“愿者上钩。”八十高龄遇文王。可见,世人渴求的与年龄无关,与相貌无缘。内在价值的升华才是一个人得到赞赏的根源。
【精彩点评】
昭君、孔明、姜子牙,此三人的例子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但在作者笔下写出,就显得那么高大上。各种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广泛使用,整句散句常式句变式句等各种句式的变化使用,都让这些人们熟悉的素材更加有艺术性。这充分体现了“人多我精”的精髓。
四、人精我活
王国维曾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 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这里的内与外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认识已彻底通透,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如臂使指。对于我们作文来说,使用素材到了“活”的程度,素材便不是简单的一种工具,而是实实在在成了自己情感心灵的一部分,这有点像《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临敌时向张无忌传授太极剑一样,重要的不是招式,而是剑意,这就是一种在充分领会了素材的精髓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智慧来灵活自如的使用。
情景重现式地使用素材,需要同学们把某个素材充分吃透,把握其精神内核,借助于与之有关的一些典故、经历、诗文等,运用想象与联想,再次营造出一个新的情景,借助于对话或独白的方式,将要说的道理阐明。这样的行文是将叙述、抒情、描写、议论结合起来,辅助以想象与联想,成为一种极其高明的素材运用法。
且看2015高考江苏满分作文《庄子的智慧》(节选):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
“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
……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精彩点评】
关键词:李渔 《闲情偶寄》 《居室部》 美学观
李渔,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明末秀才,入清后绝意仕途,工诗能文,风流倜傥。一生从事文学创作和包括戏曲、造园在内的文化理论活动。光绪兰谿县志记载:“李渔性极巧,凡窗栏、床榻、服饰、器具、饮食诸制度,悉出新意,人见之莫不喜悦,故倾动一时。所交多名流才望,即妇孺亦介知者李笠翁。”李渔还在清初年间在北京建造了伊园。居所叠有假山,在当时被誉为京城之冠。
在李渔创作的《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广泛地论及了我国古代居所美学的情趣和感受,它侧重体现了作者的精神、思辨才能和襟怀。这种特征的文学意识的凝聚和升华,孕育和形成了以讲“风骨”讲“意境”等为主体的我国传统的美学理论,明为闲情,而实为寄情。笔者拟从以下从四个方面对李渔的美学观加以分析探讨。
一、李渔的美学观体现了“顺其自然”的和谐之美
李渔在书中谈到,康熙八年夏,他的芥子园中两株树被水淹死,他利用枝干和盘曲的枝条制成了一扇天然的梅花窗。李渔的“梅窗”制作是“取老干之径直者,顺其本来,不加斧凿,为窗之上下两旁……俨然活梅之初着花者”。此外,李渔生性最大的怪癖,就是不喜欢盆中之花、笼中之鸟、缸中之鱼以及桌上有底座的石头,因为它们局促而不舒展,有种被囚禁的感觉。李渔认为不能违背天地万物天然的生长生活趋势,应该顺其天性。
李渔作为文人,其文化品味是由他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所决定的。李渔深受晚明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这体现在他居室装饰中的渐进自然上。他所设计的“山水图窗”、“便面窗花卉式”、“便面窗虫鸟式”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
二、李渔的美学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空间之美
春秋时期,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凿户墉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形象地论述了“有”与“无”、围护与空间的辩证关系。 “房舍第一”开篇就说:“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吾愿显者之居,勿太高广。勿房舍与人,欲其相称。” 在古代,很多达官贵人往往通过将自己的房屋装饰得高大空旷来显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李渔认为房屋的空间尺度不应以人的富贵贫贱来划分,应该遵循“以人为本”来规划空间的尺度,例如身高的高矮、身材的胖瘦等。还应考虑人在空间内的利用率,人在室内空间的感受,过大过小的空间即便装饰得再富丽堂皇也是没有意义的。
李渔谈及窗的取景时说:“开窗莫妙于借景,而借景之法,予能得其三昧。”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窗的主要作用并非让空气保持流通,而是在于取景,从而形成内外两个空间的交流,产生隔而不隔的空间效果。李渔通过设计窗栏取景,可以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将平常的生活画面转换成审美物象,使这种富有空间层次的观感在窗户中得以实现。这就是中国园林艺术中创造艺术空间、扩大艺术空间的一种绝妙手法——“借景”。
三、李渔的美学观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实用之美
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记叙了对中国古代民居室内装修的见解。如“房屋忌似平原,需有高下之势”。他主张“因地制宜”之法:地势高的地方要造屋,地势低的地方就建楼,这是一种办法;低的地方就叠石头造假山,高的地方就引水建水池,这是另一种办法。这段关于园林的“因地制宜”之法,较好地论述了园林艺术创作中自然与人工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他提出的原则是顺应自然而施人力,而人又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人们的居宅、园圃,按常理是“前卑后高”,“然地不如是而强欲如是,亦病其拘”怎么办?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可以将地势低的变得更低,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挖塘凿井。所以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人。李渔的结论是:世上没有绝对的方法,全在于人的灵感发挥,也需要心领神会,这不是单靠别人传授什么方略就可以领悟的。李渔一再强调居室无论精粗,其功能是遮风避雨,一些雕梁画栋、琼楼玉栏只是美观而没有实用性,是不适宜的。
“因地制宜”的实用性也被李渔贴切地运用到窗栏设计中。李渔认为窗栏设计的主要特点是“窗权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具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尝有穷工极巧以求尽善,乃不逾时而失头堕趾,反类画虎未成者,计其新而不计其旧也”。总括制作窗权和栏杆的要点:宜简单不宜繁杂,宜自然不宜雕琢。
出于实用和审美的双向考虑,结果可能是因简洁、自然而产生美,这种美也必然是建立于实用之上的美。
四、李渔的美学观体现了“无事不新”的创新之美
李渔书中称“所言八事,无一事不新,所着万言,无一言稍故”。现实中他也将“无事不新”的创新理念覆盖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在谈及到房舍时说道:“创造园亭,因地制宜,不拘成见,一攘一桶,必令出自己裁,使经其地人其室者,颇饶别致。”李渔又尝语“予性又不喜雷同,好为娇异,常谓人之葺居治宅,与读书作文,同一致也”。他极力反对抄袭他人作品,强调创作的个性化、不可复制性,否则就失去了设计本源的意义。
从李渔设计的理念、格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人。李渔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舒适和雅致,就是凭借了自己贵“新”的理念。居家所需的,只有房屋是不可移动的,此外都应灵活变动。为什么呢?皆因“眼界关乎心境,人欲活其心,先宜活其眼”。同一座房屋,把那个房间的家居摆设挪到这个房间,便会觉得耳目一新,就像房屋都搬迁了。再进那个房间时,又换了另一番景象,这样不仅是改变了一个房间,而是改变了两个房间。
房屋尚能如此,何况器物呢?李渔认为室内陈设妙在日新月异,假如让陈设品像生根一样,终年摆放于同一地方,就会呈现一种腐朽形象。所以应适当改变一下位置,这样就给室内增添了活气和情趣。
五、小结
综上所述,李渔所极力推崇的美学观念是:独具匠心而别具一格。他在前人认知的基础上,对生活的情趣和生活环境的舒适实用更为深入地进行了研究。他的思想和心得凝聚在《闲情偶寄》一书中,充分表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
当代着名学者林语堂曾在《悠闲生活的崇尚》中谈到:“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看得很平凡,刻板而无聊。”李渔的文章,处处体现着对生活的热爱,作者在享受人生的同时,倾入了对人生细微的观察和深邃的思考。
真诚地生活,用心去发现、去感悟,我们就能在平凡的人生中找到幸福的真谛。同样,用心研读感悟,我们也会在前人的如海墨翰里找到极具现代美学意义的金玉良言。笔者对李渔的美学观浅析于此,权作引玉之砖,以候指正。
参考文献:
[1][清]李渔着,李树林译.闲情偶寄(白话插图本)[M].重庆出版社,2008.
[清]李渔着,杜书派评注.闲情偶寄(插图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
邵琦着.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182.
张燕.中国古代艺术论着研究·李渔造物艺术思想雏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
2.搭蔓子花曹瑞欣
3.拐杖张广春,李峰
4.山东文学(下半月) 山之巅何也
5.有点乱杨吉忠
6.侏儒船的100天陈海鹰
7.失落的家园刘振杰
8.一九七五年的记忆李伯玺
9.看病胡琼
10.生日礼物王光佑
11.魔幻摄像机张德富
12.北川的眼泪(外两篇)云淼
13.城市湿地别样美刘雨东
14.夏日情思冯东
15.我的娃娃亲的小哥哥——罗京周年祭京威
16.蒺藜花赵峰
17.最后的流浪海棠
18.摘苹果滕如勇
19.花开花落莫相思叶俊
20.中国人的宗教观范睿一
21.国外警察教育实践教学经验研究李亚芹
22.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文化之我见顾青
23.宗白华论中国戏曲时宏宇
24.吴世昌与郑振铎——关于文学史写作之争李俊
25.接受美学与文学研究陈铮
26.从王国维生平看《红楼梦评论》的价值与缺失孙雅融
27.张艺谋还能走多远——评电影《山楂树之恋》杨作玲
28.一路楼台直到山不是西湖胜西湖——评介著名作家孔祥书同志及其创作杨恭政
29.战争与和平——试论澳大利亚诗人朱迪思·赖特诗歌中的反战主题毕宙嫔
30.试论元代市井题材散曲许陆生
31.汪曾祺语言特色之我见吴玉芝
32.流动的意识与虚拟的时空——析弗吉尼亚·沃尔夫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付平
33.唱给我眼睛里的人(组诗)良子
34.人生的霜花(组诗)/麦田守望者(外一首)/雨色
35.水·火(外二首)申林
36.蒲公英(外三首)孟春
37.弯弯的情人湖山东文学(下半月) 孙德伟
38.论公共服务型文化馆的建设顾青
39.浅谈英汉习语的特点及其互译王建敏
40.浅析农村作文教学中新型农民的培养宋
41.解析云南重彩线描代表徐建德之意念境界李红杰
42.警察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谭萍
43.汉语情态动词、假设句和让步句的认知域解读王全智,史素娟,张苹英
44.浅析我国警察院校实践教学现状李娟
45.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靳智博
46.《暮江吟》三种英译文本的及物性分析陆少玲
47.信息动态
48.禄晓春书画赏析
1.大老郑的女人魏微
2.车子徐学文
3.自首鲁英
4.美人计胡静
5.掀开童年那页发黄的日历(组诗)邓荣河
6.一对好夫妻孙传侠
7.野草莓·石头·牛徐汉平
8.在夏天谢方儿
9.林二牛哄王立庆
10.等陈美英
11.寻找阿加里王宝国
12.渴望成为一条鱼(外一首)高盛荣
13.山寨的山,山寨的寨冷梅
14.小说二题寇俊杰
15.香港印象戴永夏
16.叶子马军
17.家乡的露天电影白雷
18.在晨跑中飞翔李佳慕
19.瞻彼日月,悠悠我思王青
20.好想找个人陪我散步(外一章)文婧
21.山东文学(下半月) 另一道风景徐勤玲
22.那住在山顶的人文雪梅
23.难忘故乡那棵老松树周脉明
24.静默的祖父唐晓萍hHTTp://
25.美味豆角咸菜(外一章)陈树庆
26.怀念当兵的小叔(外一章)高冬梅
27.想不想再和我一起回到棉田(外一首)/紫丁香的梦(外二首)
28.总理让酒(外二首)/齐都春秋车马殉/村魂
29.各抒己见话"炼狱"——读孟庆龙的《赤色炼狱》随感吴开晋,刚,王春玲
30.悬崖上的舞蹈,疯癫中的逃逸葛海燕
31.爱到春潮滚滚来春友,杨艾莲
32.《人树》的心理叙述手法解读李传彬
33.论文学意象的感性特质田玲
34.凝山川之灵秀,聚哲理于美文——冯岩《西部之恋》论析岸波
35.安静中阅读一本书吕仁杰
36.浅论李清照以梅寄相思的模式刘顺霞
37.石磨,我的干娘(外二首)盖永一
38.从自然观探陶渊明的人生境界史菲
39.中国书法艺术浅议唐世德
40.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思考路其娟
41.也谈报纸文娱的社会推广意义——关于娱记办活动的一些思考张丽
42.在经济学理论视野下,透视高等教育的"公地悲剧"王丞,齐丽
43.自由的历程黄承烈,尹来也
44.关于在读大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点思考张昌龙
45.对高职院校生存教育的思考与建议丁安英
46.和谐校园与德育体系的构建弥淑琴
47.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分析与对策陈萍
48.在阳光下倾诉(组诗)吴治由
49.隆昌方言"哒"字研究李东伟
50.浅析英语文章《为自己而写》中的隐喻现象韩慈红
51.多媒体仿真情景下的整体语言教学李玉芳,汤力
52.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焦阳
53.完善企业人事管理,促进和谐健康发展闵倩
54.花开时,你在……(外一首)都都
55.工会要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张利民
56.环保植物资源分类及应用浅论姚兰
57.浅议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弱化和治理措施朱瑞贤
58.一个新的全球利基市场威廉姆·加侬·汉特,王爱平
59.中国书法名家——杨陌
1.山东文学(下半月) 良阿成
2.秋云杨金辉
3.来的都是客李玉
4.明娟党剑
5.随笔三章刘杰锋
6.春夜遐思(外两章)孙奕
7.时光村落里的记忆李学民
8.人生如茶(外一章)秘永红
9.浓烈的阳光味曹丽琴
春节到了,大街上节日气氛特别浓,只见人流如潮,大街两旁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商家作好了大赚一笔的准备,货物准备得很充足,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各大酬宾活动层出不穷,人们也放开了腰包,拎着大包小包往回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二年级难忘的春节作文600字左右,供大家学习。
二年级难忘的春节作文600字左右1新年的钟声缓缓敲响,绚丽的烟花绽放在大街小巷,空气里弥漫着丝丝年味,萦绕在鼻尖。
过年的味道是怎样的呢?
许是一家团圆笑着吃年夜饭的幸福吧!每次过年,父母总会拎着大包小包,带着我,去外婆家吃年夜饭。我们总是中午就到了,看着外公外婆忙里忙外,嗅着不时飘出来的香味。待一切妥当,我这个小馋猫就迫不及待了。不过,在吃饭前还有一个隆重的仪式——-祭祀。对于这种只在书上见过的礼仪我总是好奇的。桌上青烟袅袅,我随大人们一起叩拜。
小时候,只是跟着学样子,慢慢长大了,才明白那也是一种思念,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及祝福。终于等到开饭的时间了,我狼吞虎咽地吃着,大人们则在一旁寒暄着。年夜饭的菜是我的最爱了。总是有平时吃不到的美味,鲜香的味道在舌尖舞动着,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许是和伙伴一起放烟火的欢乐吧!鲜美的年夜饭结束后,就是娱乐时间。大人们可嗑瓜子聊着家常,孩子们则忙着放烟花去了。各色各样的烟花在孩子们的手里绽放大大的笑脸。我小时候最喜欢一种“狗尾巴”的烟火。我拆开一大把“狗尾巴”,一根根的点。左右手各拿几根,徒手在空中画圈圈。白色的浓烟在空气里一圈圈的晃着,偶尔我也会被呛着。玩好这个,就奔出院子和其他人一起放烟火。一群人穿着新衣服,捂着耳朵,看着烟花一朵朵在空中放开,亮丽的颜色照亮了整个大地,新年的祝福传及家家户户。
许是守岁时昏昏欲睡的感觉吧!玩累了,各自回家,还不能立刻就睡。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电视机前边看春晚边守岁。我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感慨万千。就在所有人都兴奋的等待这时,我却无比思念我软软的床。不知不觉中,我已进入梦乡。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鞭炮、烟花一齐响起。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喜悦。儿时的我只是觉得终于解脱,可以好好睡一觉了。慢慢长大,才明白,守岁时一种传统,带着美好的寓意。于是我抵住困意,等待新年的钟声。
还有什么?拿到压岁钱时的兴高采烈,疯玩好几天的开心……这种味道是一种幸福、传承、思念。时间老人会把这种味道记载在欢声笑语里,沉淀在岁月里,传承在祝福里。
二年级难忘的春节作文600字左右2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了相别8年的家乡──湖北,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盼望已久的新年,这一次的团聚我似乎更了解了家乡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月初八起,一直准备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冻米儿”。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了!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吃。准备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债务为重点。应收的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福,过一个快乐新年。可贫穷人家是:“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
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了,因为从三十夜到元宵节。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了。年夜饭这个名词,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说的话要吉祥如意,为了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饭毕,长辈发红包、晚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灯火齐明,通宵达旦、谓之守岁;东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节,家里来了许多亲戚,在团圆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祝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在,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大家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不时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觉了,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除夕夜我们能做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
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非常吸引我们,但是现在看来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快乐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了。吃顿团圆饭,发发红包,看晚会,每年春节都是同样的程序,每次我都等着盼着新年的到来,但是等它过去了,却又觉得平淡无奇,没有多少值得回味。虽然这也很温馨,但我总觉得少了些更朴实的东西。
春节的基本意义,就是,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很多人才有机会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团聚,所以我希望春节能够在中国逐渐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原有朴实,美好,温暖的样子。
二年级难忘的春节作文600字左右3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经历了几千年文化的传承,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春节俗称“过年”,关于这个名字有个很有趣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十分凶猛,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来到人类的聚集地,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于是人们把年每来一次的时间称为一年。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人们就将红纸贴在门前,用火烧竹子来驱赶年。这就是贴对联和放鞭炮的由来。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就是贴对联、门神。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联。有雅兴者也自己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还有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
另外,花鸟鱼虫和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在春节期间,放鞭炮是个十分讨小孩们欢喜的活动。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潮,正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虽说放鞭炮是个不错的活动,可孩子们追捧的,还是压岁钱。在新年倒计时的时候,长辈们将钱放在红包里送给晚辈,寓意着能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春节最热闹的自然是年夜饭。这时,在外的游子们都会赶回来,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一顿饭。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取的是“更岁交子”的意思。有时候,还会在饺子里放几枚硬币,如果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啊!春节,美好的春节,快乐的春节,人人喜爱的春节!
二年级难忘的春节作文600字左右4春节——是我国的一个盛大的节日,这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还有着不同的过法呢!这其中也蕴含着不同的民风民俗,现在,就由我来讲讲我国两个少数民族的春节吧!
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尤其是在彝族中,火把节不仅盛况家前,而且被视为新年的开始。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白马山寨里的男女老少排着火把的长龙,一路高呼着,弯弯曲曲地穿过山寨,走遍田野地角,他们要用火把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幸福。
在白马山寨,点燃第一支火把很有讲究,要依照农历年号属相,推举最年长的爷爷承担。届时,老阿尼最先点燃火把紧跟着。众人一边跑,一边高喊着:“喔一把”。若是两寨相邻,两队火把往往向中间靠拢,并行揉杂,然后旋成一圈儿,人们就在中间载歌载舞,欢呼雀跃。
彝族的春节如此盛大,壮族的春节同样也是非常热闹讲究的。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晚餐的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
吃过丰盛的晚餐后,人们便围在火塘四周等待新年的到来,是为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焚香点烛,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春节期间,壮族人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的。
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一定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溢的。
二年级难忘的春节作文600字左右5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
过新年我兴做的事就是贴“春联”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妈妈特别吩咐我,让我去找几对春联,贴在我家门上。于是,我找到了两对春联,我大声读道:“喜居宝地千门旺福照家门万事兴”还有一幅上面写着:“春风春光春意正人喜人乐人自高”妈妈说春联都是吉祥话,是人们祈求在新得一年里能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
我们全家一起装饰屋子,在客厅里,我挂了一个红艳艳的小灯笼,爸爸又在别的屋子里挂了些五光十色的小彩灯,一闪一闪,一亮一亮,有的是小礼物形的,有的是花骨朵形的,还有的带着细细的尖儿。它们有的红艳艳,红得像冬天的糖葫芦一样,有的黄澄澄,黄得像秋天的树叶一样,有的绿油油,绿得像夏天的小草一样,有的粉嘟嘟,粉得像春天的丁香花一样,屋里很美,我的准备工作终于结束了。
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便准时地围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津津有味地看着。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相声、小品让我们捧腹大笑;唱歌、跳舞让我们跟着载歌载舞;魔术、杂技让我们啧啧称赞。晚会进入了,“当当当……
纪字,原名苏积玉。1948年5月生于山东荣成。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传记文学作家。中学时代开始写作。当过记者、工人、编辑、编剧。戏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青岛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曾是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文联主席,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职称为国家一级编剧。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
已出版诗集《金色的航线》、《船台涛声》、《五色草》、《风流歌》、《山海魂》、《纪宇朗诵诗》、《纪字抒情诗》、《纪宇自选诗集》、《追求六重奏》、《纪宇儿童诗集》、《纪宇爱情诗》,长诗《’97诗韵》、《20世纪诗典》等十余部;另著有多部诗论集、散文集、长篇传记等。2007年作家出版社为之出版《纪宇诗文珍藏本》十卷,诗集《朗诵中国》、《风流歌》、《人之歌》、《就是那一个字》、《诗神月魂》、《潇洒少年》、《流水漂花》、《城市歌谣》:散文集《红尘笔记》、《活着就是》。2009年出版诗集--《大中国》。最近,又有诗集《小艺术》、散文集《得大自在》将要出版。
提起纪宇,就不得不提上世纪80年代他的一首抒情长诗《风流歌》,这首长诗用华美的诗句抒发了刚刚经历动乱的年轻人,对人生理想和美的追求,唱响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深深影响着当时的一代人。
《风流歌》刊登在1981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几乎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文学之窗》栏目制作播出了由瞿弦和与张筠英朗诵的版本。《青年文摘》等刊物转载,全国的100多家电台纷纷转播,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风流歌》就在大江南北激起层层涟漪,人们就像诗人笔下相熟已久的朋友,谈论着当时谁最风流,纪宇也真正成为了上世纪80年代影响力最强的诗人,那―年他刚刚32岁。《风流歌》引起轰动之后,纪宇又续写了《风流歌》之二和之三,并且集结成《纪宇朗诵诗》,全国各地的读者争相邮购,竞达到了三万多册。谈到《风流歌》的走红,纪宇表示: “很多人都说《风流歌》是我的巅峰之作,但我认为它只是我影响力最大的作品,还有许多诗,比如同时期的《关于美的探讨》、《爱》、《大海评论》等都不比它差。”今年《风流歌》发表30周年了,仍有人在读、在朗诵,读者没有忘记纪宇,没有忘记纪宇以《风流歌》为代表的作品。
如今,六十多岁的纪宇,虽已满头白发,却精神饱满、中气十足。谈起他的近况,他坦言生活中仍旧是那两样:文学创作和文物收藏。“我文学创作40多年,收藏文物也有30年,对于我来讲,这两样都成为了我生活中重要的部分,我想在接下来的日子它们仍旧会陪伴着我。中国的文化没有任何人可以征服。相反的,最后他们都会迷恋上中国文化,融汇于中国文化之中。有人说我不喜欢你那些东西,其实是你没有用心去接触它、认识它,随着年龄增长,加深认识之后,你就会发现中国文化最具魅力。”纪宇深情地表示,“中国文化是不可抗拒的”。
纪宇在由山东省房地产集团青岛公司支持提供的展厅开办天放艺术馆已经开放4年了,许多中外友人看过之后,对他的个人收藏能达到这种规模,都表示惊讶和敬佩。他收藏了青铜器、古代玉器、漆器、瓷器、掐丝珐琅器、书画、名人信札、印章等几万件,煌煌大观,不可思议。
“文学和文物,对我来说,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我的理想是两轮前行,双翼齐飞。我将流散在社会上的那些文物‘收养’在身边,让它们能够得到照料,见到天日,不再漂泊,为此我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我从来不曾后悔,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想用微薄的力量保护这些中华民族的艺术精品,逐渐唤醒国民珍爱民族文化的意识。这些流散在民间的文物都是中国的、民族的,不能让他们流散到国外去,我能买回来一件就是一件。”如果不收藏,纪宇可以安安静静地过着退休生活,写诗作文,工资再加稿费,那他的生活是很宽裕的,在青岛也算是个小康水平。“虽然我的退休工资不低,但不足以维持天放艺术馆的运营,因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电、监控、物业,处处都要花钱,何况我还想继续收东西。”为了留下两吨重的青铜地动仪,他将名下惟一的一处海景房卖掉了,虽然家人很不理解,但他决定要做的事,别人难以阻挡。
2010年12月,纪宇被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主题活动中国组织委员会评为“中国十大收藏家金奖”,他的大明景泰铜胎掐丝珐琅镶宝石龙凤薰炉被评为“中国民间十大国宝金奖”。
第6题.甲、咬牙切齿/就代表我和你的亲密关系
乙、我拥有各式大小横直的数字/计算机计算器总算不清这笔账/我没有生命/但/收拾生命
丙、美味是早夭的原罪/肉身卸甲之后/无防备地让蒜泥调情调味/下酒/并且消化/在人体里留下胆固醇的伏笔/以在对方无可抵御的老年/温柔地报复
上述三首诗所描写的对象依序是:
(A) 拉链/电话/扇贝
(B) 锯子/日历/扇贝
(C) 拉链/日历/螃蟹
(D) 锯子/电话/螃蟹
第10题.阅读以下金庸《射雕英雄传》文字,根据文意、情境,依序选出最适合填入的选项:
黄蓉道:“做这篇文章的范文正公,当年威震西夏,文才武略,可说得上并世无双。”郭靖央她将范仲淹的事迹说了一些,听她说到他幼年家贫、父亲早死、母亲改嫁种种苦况,富贵后俭朴异常,处处为百姓着想,不禁油然起敬,在饭碗中满满斟了一碗酒,仰脖子一饮而尽,说道:“,大英雄大豪杰固当如此胸怀!”(第26回)
黄蓉道:“当面撒谎!你有这许多女人陪你,还寂寞甚么?”欧阳克张开折扇,搧了两搧,双眼凝视着她,微笑吟道:“。”黄蓉向他做个鬼脸,笑道:“我不用你讨好,更加不用你思念。”(第12回)
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丙、悠悠我心,岂无他人?唯君之故,沉吟至今
丁、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A) 甲丙
(B) 甲丁
(C) 乙丙
(D) 乙丁
第16题.“人怕出名,猪怕肥”是“人怕出名就好像猪怕肥”的意思。有些日常用语,在表达上也具有这样的比喻意涵。下列属于相同用法的选项是:
(A)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C)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D) 善恶不同途,冰炭不同炉
(E) 强求的爱情不美,强摘的果实不甜
“这样的题目也能作为高考题?”这是笔者浏览到这三道试题时的第一感受。出题者的视角之宽,思路之活让人慨叹。
一、 接轨时尚文学,体察表达智慧
第6题看似一个猜谜游戏。题中的第一首诗选自一场网络文学游戏,该游戏要求参加者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对象为“主角”,为它写一首“诗”。这次游戏的获奖作品还有这样一些。《立可白》:其实一切都可以重来/那些曾经错误的/就用微笑掩盖。《风铃》:那一长串的叹息/是为了捕捉/风的足迹。《鱼钩》:流放,静待重出江湖。其实微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确实源远流长,最早诞生的许多诗歌恰恰是微型诗,如《候人歌》“候人兮猗!”(一行诗),《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二行诗),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三行诗)。现代微型诗自五四以来,伴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冰心的《春水》,宗白华的《系住》,郭沫若的《新月》《白云》。
题中的第三首诗选自网络小说《穿越之女人是老虎最新章节》第五十九章:原罪。台湾学测国文高考还出现过更加“出格”的时尚考题。2006年学测国文“非选择题”试题“语文修正”考题是让学生修改题为《运气》的中学生作文片段。该作文使用了不当的俗语、口语、外来语,或犯了语法上的错误,或是受媒体、网络流行用语误导,或以图案代替文字。
今天我们班的运气实在有够衰,开朝会时被学务主任点名,说我们班秩序不良而且教室环境脏乱。我们班导师气到不行,回到班上严辞训斥大家一顿,问我们究竟安什么心?林大同立刻举手发言说,我们一定会好好做反省的动作。卫生股长涨红着脸几乎快::>_
网络使得文学获得了一种更加自由的表达。台湾语文教育没有对网络文学采取一边倒的态度,既没有视而不见,也没有另眼相看,有益则用之,无益则伐之。让创作者自己来修订“网言网语”,让我们会心于出题者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智慧。
诗对于语言表达的要求是最高的,因为“诗家语”凝练而不空洞,跳跃而不凌乱。多一字则显得累赘,少一字则显得分量不足。而且有血有肉,丰满圆润。用猜谜语来考察学生的想象力,真让我们佩服出题者的想象力。
文学如同生活一样,从来都不是静态的,正如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考序》所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本身永远蕴藏着不断变化的巨大潜能。我们不能因为网络文学暂时没有被写进教科书就无视它们的存在,忽略它们的价值。文学是人学,文学的自由体现了人的自由,考题的开放性体现了教育观念的开放性。
二、 共赏古今文学,感悟运用智慧
2021家乡的春节作文怎么写呢?儿时的记忆里,总是最期盼着春节,家家门前贴满了桃符,连屋后的小片竹林也沾染上火焰的色彩。腊八粥和灶糖是小孩子们垂涎已久的美食,分散在四地的小伙伴们也只有在春节期间才能再次团聚,从村东到村西都回荡着轻快的脚步声与清脆的玩闹声。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2021家乡的春节作文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2021家乡的春节作文一爆竹响,新气象;贴对联,求团圆,烟花佳肴度除夕。
——题记
年味,是那从远处升起的炊烟,萦绕在心头,久久盘旋。
夜幕将至,火焰般的残云被点点星光吞噬。远处的炊烟像轻柔的白色的旗帜,呼唤着归乡的游子。木椅子上的老人,脸上写满了沧桑,充满着期待。
“外婆!”那是小女孩清脆的声音,回应的是老人那一脸绽放的笑容,笑容里藏着慈爱,藏着温情。
屋里,一听到动静,梳妆整齐的表妹们便纷纷从房间里探出来,见到女孩,她们兴奋得像只麻雀,互相拥抱着对方,叽叽喳喳地聊起了新年的八卦,时时传出阵阵笑声。半年不见,女孩长高了不少,却依然是他们最爱的大姐姐。
除夕,那笑声伴着厨房里传出的锅铲起落声,似乎尾随着那细长的炊烟,窜出屋子,渐渐远去。厨房关不住那诱人的香气,菜香四处弥漫,路过的猫狗也在屋外久久徘徊。
夜幕终究是降了下来,热闹的村庄却是灯火阑珊,点亮了村庄,也染红了天幕。
等待已久的年夜饭终于开席了,一盘又一盘荤菜、素菜端上了饭桌,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分放着碗筷,父辈们拿出了珍藏已久的酒水,顿时屋里弥漫着酒香、菜香。孩子们也不甘落后,找来杯子,倒满饮料,豪爽起来。
外婆,端端正正地坐在首席,大人小孩一个个都向外婆举起了杯子,杯子里盛满了美好的祝福。妈妈,总是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往外婆的碗里夹菜,直到碗里再也盛不下为止。外婆那满脸的皱纹,舒展再舒展,那是幸福在流淌、在凝聚、在绽放……
觥筹交错间,彼此在述说着半年来的生活故事;欢声笑语中,关注的是那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女人们唠叨唠叨家常,总有讲不完的生活戏曲,道不完的平常琐事。年夜饭在这热闹的除夕夜拉得老长、老长……
“你们看,烟花!”在一个孩子的惊讶声中,远方的夜空上绽放出一朵朵的美丽的烟花,随后是一声声巨响。孩子们赶忙拿出各自的烟花、炮仗,奔跑出去。或观赏烟花,或燃放烟花。不放心的大人们,也都走出屋子,久久地望着远处的星空,还有那朵朵绽放的烟花。很多年以前,也许他们也像现在的孩子一样,争抢着烟花、炮竹。
一样的除夕夜晚,一样的烟花炮竹,只是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心情!
2021家乡的春节作文二一座城,春寒料峭下,暴雪不期而至后,留给我的全部记忆是什么?是温暖。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讲究的就是个“年味”。今年比较特别,给亲戚早早拜完年后,我们一家打算去“六朝古都”南京,看看能不能找到些特别的“年味”。
小车疾驶在高速路上,天上突然下起了雪,朵朵雪花宛如天使羽毛一般降临人间。时间一久,地面逐渐有了积雪,我们无心欣赏这美丽的雪景,放慢车速,谨慎驾驶,一路有惊无险的到达了南京。
南京汤山以绵绵青山和澄澈的温泉闻名于世。天空作美,雪也停了。我们驾车一路蜿蜒上山,顺利抵达紫清湖森林温泉。果然名不虚传,大大小小的温泉池掩映于郁郁葱葱森林之中,泡下来让人身心彻底放松,旅途的疲劳也随之灰飞烟灭了。
整整一个下午,我们泡完温泉,享用完自助晚餐后,心满意足地一走出景点大门,这才发现外面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地上的积雪已经有了十几条棉被那么厚,看来这几个小时老天爷又淘气了。我们的车像是穿了件貂皮大衣,费了好大的劲我们才简单处理完车上的积雪。
下雪天,地上又结冰,车子一不小心就容易打滑。正当我们不知所措的时候,眼前的景区保安让我们吃了定心丸,只见他们从容的站在路旁,不顾严寒和大雪,指引车辆通过。每个下山的拐角处也站着保安,他们帮着游客确认前车距离,不时提醒司机放慢车速,小心打滑。一路上还有许许多多扫雪工拼命清扫路上的积雪,为游客清扫出一条下山的安全通道。经过一番波折,我们终于安全下了山,回到宾馆。
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天空虽然还下着雪,但我却发现路上的积雪基本看不见了。看了新闻才知道,为了保障出行,昨晚南京出动了几万人通宵战雪,暴雪的天气里,不止有寒冷,还有这些人温暖的身影。他们冻得通红的脸和手,留下的是整座城市的通行顺畅。
几天的南京之行,让我备感温暖。宾馆里服务人员的热情招待,马路上扫雪工人的汗水,夫子庙前警察,消防员和急救人员牺牲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保障游客的安全,以上种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南京人真是好样的!
大雪,或许能够堵塞道路,可它不能阻挡人们新春祈福的热情。大雪,或许会降低周遭环境的温度,但它绝不会降低人们内心的温度。此次出游,我们一家感受到的岁月静好,正是这些无私奉献的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不正是一种特别的“年味”吗?
2021家乡的春节作文三春节,是我最期盼的节日,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在春节里,我无比开心、无比幸福、无比轻松、无比自由,我喜欢过春节。
春节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扫卫生,贴春联,买年货……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
时间过得飞快,马上迎来了大年三十这一天。
傍晚时分,就能听到放鞭炮的声音,“噼里啪啦——”。又过了好一会儿,一阵阵香味从每家每户传出来我们家也不例外。一大张圆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美食,有鸡、鸭、鱼、藕、年糕、西施豆腐……等,令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吃一顿。很快,人都到齐了,我一坐下就开始夹菜,吃菜,吃得津津有味。长辈们都互相敬酒, 喝得满脸通红。团圆饭后,舅妈娴熟地包起饺子,有大的,也有小的,却错落有致。
晚上十二点整,我们放起了“开门红”,那震耳欲聋的声音让我有些害怕,但是看着那些美丽的烟花在夜空绽放又使我兴奋不已。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烟花绽放,鞭炮声此起彼伏。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了夜空,有的像美丽的花朵,有的像燃烧的火焰,还有的像飞流的瀑布……美不胜收。当我和表哥表妹沉浸在放烟花的快乐中时,屋里的舅妈伴着鞭炮声下起了饺子。回来的时候,就闻到了饺子的香味。我们都拿起了碗筷,纷纷去抢桌子上的那一大锅饺子。我们吃得不亦乐乎,香喷喷的饺子马上吃掉了一半。这时,舅妈嘀咕了一句:“都吃了一半了,怎么还没吃到呢!”我一听,心里充满了疑问:到底是什么东西没吃到呢?
“舅妈,是什么东西没有吃到啊?”我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哦,是这样的,我在饺子里面包了3个硬币,到现在你们都还没有吃到呢!”舅妈一说完,大家又开始抢剩下的饺子,我也不例外。就这样,大家一直抢,抢到碗里装不下饺子才开始吃,而且都是大饺子,因为我们认为硬币包在饺子里肯定很大。到最后,没抢到大饺子的都是小饺子。一个个都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第一个吃到硬币的是哥哥,第二个吃到的是外婆,第三个吃到的是我。个个乐开了花,笑声充满了外婆家那幸福的小屋,好一幅温馨甜美的画面。
时间是短暂的,但和亲朋好友度过了这么美好的时光,真是令我难忘。我的宝箱里又多了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
2021家乡的春节作文四我最喜欢过寒假,因为整个寒假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年味特别浓。年前忙过年,年后忙拜年。我发现这浓浓的年味主要还是我们小孩渲染的。我们吆三喝四,成群结队,一起放鞭炮、玩游戏,夜晚打灯笼周游四方。这年味啊,真正属于我们童年!
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主要表现在三个重要节日。家乡的人们尤其重视小年、除夕和正月十五这三日。这三日可真热闹!
小年那天,每家每户都会请祖,也叫“接祖宗”。“接祖宗”是以堂轩为活动场所。如果是大屋,每家每户会抓阄轮流值年。轮到哪一家值年,这一年的腊月二十四日就由这一家摆香火接祖宗。傍晚时分,人们会将所有地方的灯全部打开。还会准备一条鱼、一块生肉、一只鸡和一碗米饭放在托盘上,由当家的端出去,并从家中拿出几刀香纸烧,燃几把香,放一挂鞭炮,磕三个头。有祠堂的家族,祠堂内供有祖先排位,需再次敬香、烧纸、放鞭炮、磕头。请祖完毕,回到家中,晚餐才正式开始。既然有请祖,就有送祖,“送祖”一般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也有在正月初七晚上的),人们会拿着供品去逝者的坟前祭奠。
大年那天是人们一年中最繁忙的一天,但也是最快乐的一天。那天大人们要置办年货,小孩子们则忙着去买玩具和烟花。太阳下山之前,人们会贴春联,听爷爷说:“春联蕴含日子红红火火之意,除此之外,还能渲染节日的喜庆。”贴完春联,人们会买几枝假花和几盏灯送到列祖列宗的坟前,有时还会烧几刀香纸,燃一把香,放一挂鞭炮,以此表示人们对那些已经逝去的先人的尊重。
元宵节那天,人们会用糯米粉、灵芝粉做圆子。将粉和好后,分成一块一块的小团,趁它未干裂,立马将它搓成圆的。可以用香油、葱、酱油、鱼或肉等作料炸着吃,也可以用红糖当佐料炒着吃。吃圆子时,一定要趁热吃,凉了会影响口感。
听老人说,以前的元宵节特别热闹。热闹的原因就是闹花灯。从正月初几就开始“戏灯”,一直到元宵节晚上才燃灯。有一首宋词这样写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昼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寥寥几句,给人多少美的遐思!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元宵节的那种味道造就消失殆尽了。现在家家户户有电视机,电视节目可谓是百花齐放、赏心悦目。手机、电脑把人们带进虚拟的网络世界。一部小小的手机,内部的虚拟世界广阔无垠,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要什么有什么;还有浩若繁星的网络游戏,更是吸引着年青一代。我一个小学生都能感受到年味正在一代一代逐渐变淡。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世界上所有的风俗习惯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世界上所有的风俗习惯都有着它自己的文化故事,世界上所有的风俗习惯都有着独特魅力。
2021家乡的春节作文五盼望着,盼望着,灯笼挂起来了,春联贴起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春节的味道浓了。
烟花,是小孩子们春节最爱玩的。我喜欢那种没有响声的“电光火花”,点燃后拿在手里,多像魔术师手里的魔法棒啊!“电光火花”喷出的火花就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在空中跳跃着,嬉戏着。不过,那些调皮地男孩子可不喜欢“电光火花”,他们喜欢声音响亮、刺激的“甩炮”。他们不时地从兜里掏出一只,用力往地上一甩,“啪”地一声大响。如果你正好从那儿经过,肯定会吓得一个激灵,那些“小调皮们”则哈哈大笑。
当然,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大礼花炮。当礼花炮点燃,各种各样的图案,五彩缤纷的颜色就会呈现在空中。有的礼花炮冲上天空如同花蝴蝶般纷纷扬扬洒落下来;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变成了牡丹花、,犹如花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还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后变成大大的“笑脸”,仿佛在向大家说:“新年快乐!”春节的味道就在这烟花中绽放开来。
美食,是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火锅是家家户户都爱吃的。肉丸、木耳、香菇、蔬菜在锅中沸腾着,翻滚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地吃着,真是回味无穷。小孩们则一般喜欢吃年糕和冰糖葫芦。年糕软软的,甜甜的,拿起一块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令孩子们百吃不厌。红红的山楂裹上一层糖,串在竹签上就成了美味的冰糖葫芦。咬上一口,“嘠吱,嘠吱”地响,糖的甜味和山楂的酸味混搭在一起,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春节的味道就在舌尖上扩散开来。
看春节晚会和走亲戚是大家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吃过除夕团圆饭,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热闹的歌舞、幽默的相声、高超的杂技、神秘的魔术让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正月里家家户户走亲访友,人人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见面都相互说着祝福吉祥的话儿。孩子们则对大人们伸出手,嘴里大声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然后一边清点着“战利品”,一边心里盘算着这笔钱是用来交学费呢还是买文具,玩具呢?春节的味道就在这欢声笑语中弥漫开来。
一. 上古期:先秦秦汉时期
在先秦秦汉时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文学形态是混沌的,模糊不清的。很明显的,文史哲不分,在这时候,文学文献很大一部分应该来源于史。像约写成于战国时的《左传》,它虽是一部以记事为主的史书,但它却是作为先秦文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这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在记事,写史,它还站在儒家思想的角度对之进行评价,这就超越了史学意义。更为可“贵”的是其文中还用了大量的篇幅记录了《诗经》流传过程中“赋诗言志”,而且还记录了当时人们对于《诗经》的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看法。这对于后人对《诗经》的研究,包括了思想和艺术形式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和《左传》相类似的还有两汉时期的《公羊传》、《谷梁传》等,它们同时作为对《春秋》的注释,对于文学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
到了两汉时期,在史书方面最重要的文献是《史记》和《汉书》及《后汉书》。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对于文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开创了传记文学。它的七十列传。还有重要的是在这七十列传中,有些直接就有文学史料研究价值。像《孔子世家》、《老子韩非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直接为后来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更真实的资料。
《汉书》中对于文学文献的价值在于它继承与发展了《史记》中的传记文学。像著名的《司马相如传》、《司马迁传》、《贾谊传》等。另外,它还有自己不同于《史记》的独特贡献。其中的《艺文志》应该是第一部真正讨论中国古代早期文学发展的著作,所以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后汉书》更是继承了《汉书》关于文学发展论的传统。对后来的史书都更多的关注文学有很重要的意义。
另外,除了史书作为文献研究的对象外,经类的更早的像《周易》、《诗经》、《论语》等。《周易》更多的是在论及卦象方面,所以它应该更属于美学范畴。但美学一直被视为是作为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出发点或原则。因此,《周易》被视为最早的对于文学创作思想和原则的重要文献之一。《诗经》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论语》应该说是先秦时期文献研究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在《论语》中,涉及了很多关于诗歌创作与鉴赏的原则与理论。并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文学对于道德、伦理观念的宣传,以及对于思想的传播。而且,也对《诗经》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另外,在先秦时期还有诸子百家的著作像《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也很很重要的意义。
到了两汉时期,对先秦典籍的研究更为专注更为集中。例如对《诗》、《书》、《礼》、《春秋》、《易》五经的研究,成为了两汉时期重要的文献。其中有《毛诗》、《周礼》、《礼记》。等。
《毛诗》重要的是对《诗经》训诂方面的研究。把视角从思想和内容上转向了文本研究上。“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可以说《毛诗诂训传》是第一次系统地,有意识地对诗歌文本的研究”(《中国文学批评文献学》)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古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创作的自觉化和个性开始凸显。但是并没有很凸显的成就。然而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却异常的繁盛。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景象。像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尤其是刘勰的《文心雕龙》这些专门研究的集子出现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推向了历史的最顶峰。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一部很有体系,很专业化的研究论籍。它针对以往的文学研究提出了批评。其中一点是“贵远贱今,向声背实”,针对这一点,他提出了“审己以度人”的批评原则。这在文学理论上,尤其在文学鉴赏(诗歌鉴赏)方面有重要意义。
陆机的《文赋》是文学研究史上第一次把视角转向了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他强调在于“用心”。要心有所触,心有所思,心有所感,心有所意。因此孙立说它是“迄今为止古代文学批评文献中对文学创作研究最为深入的一部文献。”(《中国文学批评文献学》)
无论是从魏晋南北朝还是从整个文学批评史来看,《文心雕龙》都是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文心雕龙》共分为五部分。这五部分的体例组成一个非常严整的体系,其中涉及了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文体论、文学史论、文学鉴赏论等。《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的体系,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因此后来的学者几乎奉《文心雕龙》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界的圣经。以致后人对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比如清代散文家孙梅在《四六丛话》中说:
赋家之心,包括天地;文人之笔,涵茹古今。高下在心,渊微莫识。尔其徵家法,正体裁,等才情,标风会,内篇以叙其体,外篇以究其用,统二千年之汗牛充栋,归五十首之掐肾擢肝,捶字选和,屡参解悟;宗经正纬,备著源流,此《文心》所以探作家之旨,而上下其议论也。
三.中古期(二):隋唐至明中叶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兴盛景象并没能够延续到唐朝以后,这种到了唐朝随着社会的安定也逐渐安定下来。虽说这种繁盛的景象已经被文学创作夺取,但这种稳定也保证了文学批评的全面性。经历了一千多年的研究之后,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界也都趋于成熟状态。形式和角度也不再单一化。而且文学批评范围也随着文体的扩大而拓宽。这一时期文学批评文献所涉及的文体,除了以前一直都很繁盛的诗歌散文之外,还包括新增的“词”,另外还有以前很少涉及到的小说和戏曲。这些此前批评家较少或从未涉足的领域的拓展丰富了中国文学批评文献的形式,扩大了文学批评的领域。同时这种稳定成熟的状态与领域的拓展也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而且研究成果的形式也有多样。诗话是宋代文学批评的奇葩,撰述甚多,影响巨大。例如《六一诗话》(欧阳修撰)。欧阳修主要在诗话里谈到了诗作为艺术。把文学纳入了艺术,也是很有代表性的。最重要的是他开创了用诗话体作为文学批评的方式。
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如宋代的《古文关键》(南宋吕祖谦编撰)。主要是“论作文法”、“看文字法”,此书对后世文章学尤其是宋元时期的文章学影响深远。
《崇古文诀》三十五卷,南宋楼昉撰。它主要更注重于文学成分的艺术分析,这和《六一诗话》颇有相似之处。此书可以和《古文关键》并肩而站。
四.近古时期:明中叶至时期
明代文学批评一项不是太景象。状况不容乐观。但也有其自己的成就。主要是在对戏曲、小说的批评方面,还有对传统的诗文评论方面,明代都超越了前者。
明代研究的形式还是师从宋代的传统。尤其师承宋代的诗话形式。
《菊坡丛话》二十六卷,单宇撰。绝大部分乃收辑历代论诗之语而成。
《归田诗话》三卷,瞿佑撰。主要以记事为主,像《菊坡丛话》一样,很少涉有自己的评论。
到了清代时,比起明代,文学批评有利进一步的发展。发展也有自己的独有的特色。他们开始倾心于学术研究,因而,当时的文学批评更具学术研究的色彩。他们都很注重学术素养,这对现在的研究者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正因为更倾向于学术研究,因此清人的诗文评著作更具理论特点,而且更注重其系统性。各种诗说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学说范畴,象“神韵说”、“性灵说”、“格调说”、“肌理说”等。较明代的研究,清代还有一个显著特征是诗话的明显增多。针对此现象,郭绍虞先生就曾说:“诗话之作,至清而登峰造极,清人诗话约有三四百种,不特数量远较前代繁富,而评述之精亦超越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