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爱情的名言英文

关于爱情的名言英文

时间:2023-05-30 09:04: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爱情的名言英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爱情的名言英文

第1篇

关于朋友的英文名言 语录

1) A friend without faults will be found.没有十全十美的朋友。

2)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君子之交淡如水(字面:朋友之间有所界限 才能让友谊之树长青)。

3) 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a sun. 人生没有了朋友就犹如失去了阳光。

4) Without words, in friendship, all thoughts, all desires, all expectations, are silent joy and sharing.在友谊里,不用言语,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无声的欢乐中发生而共享了。 --(黎)纪伯伦

5) A man should keep his friendship in constant repair. 只有经常“浇灌”,方能保持友谊天长地久。

6) A man should keep his friendship in constant repair. ---Samuel johnaon, British writer 人应该经常维修友谊。 ---英国作家 约翰逊

7) A true friend is for ever a friend. ---Grorge Macdonald, British novelist 真正的朋友是永远的朋友。

8) Admonish your friends privately, but praise them openly. 告诫朋友要在私下里,但是夸奖朋友要公开。

9) Animals are such agreeable friends --they ask no questions, they pass no criticism. ---George Eliot, British novelist 动物是极易相处的朋友,它们不提问,也不批评。 ---英国小说家 艾略特 关于友谊的英语名言

10) Be slow in choosing a friend, slower in changing.---Benjamin Franklin, American pesident 选择朋友要谨慎,换朋友更要谨慎。 ---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

11) Be slow in choosing a friend; slower in changing. 选择朋友要审慎,摒弃更要审又慎。

12) Happiness is a perfume you cannot pour on others without getting a few drops on yourself. 幸福犹如香水,你不可能泼向别人而自己却不沾几滴。——Emerson

13) Happiness is when the need of sincere friendship, especially in times of trouble幸福的时候需要忠诚的友谊,患难的时刻尤其需要。 --(古罗马)塞涅卡

14) He that will not allow his friend to share the prize must not expect him to share the danger.---Aesop, Ancient Greek fable writer 不肯让朋友共享果实的人,不要指望朋友与他共患难。---古希腊寓言作家 伊索

15) Hypocritical friendship is like your shadow; when you are in the sun, it will closely follow you, but once you go into the shadow, it will leave you.虚伪的友谊有如你的影子;当你处在阳光下时,它会紧紧地跟着你,但你一旦走到阴暗处时,它立刻就会离开你。 --(英)培根

16) In prosperity our friends know us; in adversity we know our friends. 在顺境中,朋友结识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了朋友。——C.Collins

17) It is impossible to love and to be wise. 爱令智昏。——Francis Bacon

18) Life can’t live without friendship, but to get the true friendship is not easy; friendship is always needed loyalty to sow seeds, with passion to irrigation, using

19) Because friendships enhance our lives,it is important to cultivate them. 培植友谊十分重要,因为友谊能提高生活的价值。

20) Betraying a trust is a very quick and painful way to terminate a friendship.---Ralph Waldo Emerson, American thinker 背信弃义会迅速而痛苦地断送友谊。---美国思想家 爱默生

关于朋友的英文名言 摘抄

1) It is well that there is no one without a fault, for he would not have a friend in the world .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 想交没有错误的朋友, 你就没有朋友。

2) It is only the greathearted who can be true friends; the mean and the cowardly can never know what true friendship is. 只有伟怀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平庸和怯懦之辈决不可能了解真正友谊的含义。

3) No man can be happy without a friend, nor be sure of his friend till he is unhappy. 没有朋友的人不会幸福,不处逆境不能识别朋友。

4) Nothing makes the earth seem to spacious as to have friends at a distance; they make the latitudes and longitudes. 远方的朋友能使世界变得非常宽阔; 他们组成了经纬度。

5) Of our mixed life two quests are given control: food for the body, friendship for the soul. 在复杂的生命中, 有两点要牢记:为生存需要吃饭, 而心灵需要友谊。

6) The best that we find in our travel is an honest friend. He is a fortunate voyager who finds many. 旅行中最愉快的事是交到一个真诚的朋友。

7) I know not whether our names will be immortal; I am sure our friendship will. 我不知道我们的名字能否永垂不朽; 我敢说我们的友谊会与世长存。

8) 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得朋友难,失朋友易。

9) A friend is never known till a man has need.需要之时方知友。

10) A friend indeed is a friend in need.患难见真情和患难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

11) A friend is a second self. 朋友是第二个自我。

12) if you would be loved, love and be lovable. 想被人爱,就要去爱别人,并让自己可爱。 ——Benjamin Franklin

13) Don’t ask others to also do not allow others to do the dirty things, as a principle of friendship既不请求别人也不答应别人去做卑鄙的事情,为友谊的一项原则。 --(古罗马)西塞罗

14) Don’t try to win a friend by presenting gifts. You should instead contribute your sincere love and learn how to win others’heart through appropriate ways.---Socrates,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不要用馈赠去获得朋友,你必须奉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适当的方法来赢得别人的心。---古希腊哲学家 苏格拉底

15) Friendship is like money, easier made than kept. 友谊如金钱一般,容易得到却不易保持。 ——Samuel Butler

16) Friendship is the biggest effort and a friend to show our flaws, but he saw his own defects友谊的最大努力并不是向一个朋友展示我们的缺陷,而是使他看到自己的缺陷。 --(法)拉罗什夫科

17) Friendship is the golden thread that ties the hearts of all the world. 友谊是一根金线,把全世界的心连在一起。 ——J.Evelyn

18) Friendship is the greatest pleasure in life友谊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英)休谟 名人名言

19) Friendship often ends in love, but love, in friendship—never 友谊常以爱情而结束;而爱情从不能以友谊而告终。——C.C.Colton

20) A friend that you buy with presents will be bought from you.

关于朋友的英文名言 大全

1) We can live without our friends, but not without our neighbours。 生活可无友,邻居不能无。

2) 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通向真爱的路从无坦途。——Shakespeare

3) Friendships last when each friend thinks he has a slight superiority over the other。当朋友之间互相都觉得比对方稍稍优越时,友谊便能长久下去。

4) He that has a full purse never wants a friend。 只要袋里有,不愁没朋友。

5) Do not speak of your happiness to one less fortunate than yourself。不要向不如你幸福的人说你自己的幸福。

6) Friendship is love with understanding。友谊是爱加上谅解。

7)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有一道隔墙会保持友谊常青。

8) Admonish your friends in private, praise them in public。在私底下要忠告你的朋友,在公开场合又表扬你的朋友。

9) Friendship the older it grows the stronger it is。 友谊地久天长。

10) I like a simple friend, who holds my faults like a looking glass before my face。我喜欢这样的朋友, 他对我的缺点就像照镜子一样直言不讳。

11) Friendship is the golden thread that ties the hearts of all the world。友谊是一根金线,把全世界的心连在一起。

12) In prosperity our friends know us; in adversity we know our friends。 在顺境中,朋友结识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了朋友。

13) Friendship is the greatest pleasure in life。友谊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4) Without confidence there is no friendship。 没有信任,就没有友谊。

15) A brother may not be a friend, but a friend will always be a brother。 兄弟未必是朋友,而朋友总是兄弟。

16) Friends may meet, but mountains never greet。朋友可相逢,高山永分离。

17) Be slow in choosing a friend; slower in changing。选择朋友要审慎,摒弃更要审又慎。

18) The friendship of a gentleman is insipid as water。君子之交淡如水。

19) Set great store by friendship。情意重千斤。

20) A friend exaggerates a man's virtue, an enemy his crimes。朋友宣扬人的美德,敌人夸大人的罪过。

看了关于朋友的英文名言 还看:

1.关于朋友的英语名言谚语大全

2.关于朋友的英文格言

3.关于朋友的英语名言警句

第2篇

关键词:英文电影 片名 翻译

电影是一门艺术,不同于其它体裁作品,它通过多种信息传播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进而产生某种效果,因而电影片名的翻译也不同于其它体裁的翻译,但它也属于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从体裁类型看,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属于翻译学专项研究一类(金隄,1998:12)。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国内学者涉及不多,但已渐渐引起重视。何跃敏(1997:41-43)指出西片译名中的许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贺莺(2001:56-60)则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结合中英电影片名的特点,提出了指导电影片名翻译的四大价值标准,概括了片名翻译的主要方法。肖陆锦(2001)对片名的汉译技法作了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广泛收集近一个世纪的英文原版的电影片名译名,并加以分析、归类,就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方法、标准等作了进一步探讨。

一、 电影片名分类

片名的确定、选择并非无目的、无原则,它是片商和观众之间相互沟通的第一个直接的窗口。瘪脚的译名通常是见词猜义或死译硬译的结果,常与影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如:the Duke、While You Are Sleeping曾分别被译为“公爵”和“当你入眠时”,与影片内容相差千万里,令人费解。

译好片名的第一步,应全面了解片名的来源及其命名特点,这是优秀译名的必经之路。片名大多以剧情、背景、主题、主人公线索为来源(贺莺:2001:56)。以此为标准,笔者以为电影大约有以下几种类型:

动作片:常通过画面的快速变换及打斗场面来吸引观众,如:Golden Eyes (黄金眼);S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单);Speed(生死时速)等。

爱情片:Ghost(人鬼情未了);American Beauty(美国丽人)。

恐怖片: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 Hackers(黑客)。

灾难片: Titanic(泰坦尼克);Pearl Harbor(珍珠港)。

科幻片: Jurassic Park(侏罗纪公园);Star Wars (星球大战)。

间谍片: the Living Daylights(黎明生机)。

悲喜剧片: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Friends(六人行)

以上只为方便讨论片名翻译才加以划分。因为很难将哪一部影片归为哪一类。事实上,绝大部分都属于综合类,如属爱情片,也属喜剧片的,同时也可能是动作片。如Windspeaks (风语者), Men In Black II(黑衣人)属于科幻喜剧片。

二、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

虽然电影片名的翻译有其特殊性,但与其它体裁的翻译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有共同点。就其翻译过程、结果来看,笔者认为,它应该体现为以下四个原则:

1. 经济效益原则

就片商制片的目的看,他们不仅是借助电影这一艺术形式达到丰富人们文化生活,促进人际间的交流,还要赚取利润,也就是它必须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换言之,它必须具有商业价值。刘宓庆(1999:49)指出,“既然原语所含的内容值得翻译(即有社会效益),那么就应以社会能接受的目的语来实现转换,而不应拘泥于原语的可读性程度”。又说,“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1999:48)。影片的经济效益常在于片名对观众的吸引程度,片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房收入的高低。在此前提下,他提出了三个原则。其中,目的语的可读性原则对片名翻译有指导作用。众所周知,观众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片名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译名的可读性是基本要求,“原语的可读性甚佳时,能将原语的全部形式意义和风格意义对应地转换成目的语…”(1999:49)。如Sound of Music 在台湾曾被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就令观众颇为不解。后该片被译为“音乐之声”,已被广泛接受。一些奥斯卡经典影片如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也已成为经典之作。

2. 译名应具有信息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由以上的分类可看出,片名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内容。作为片名,虽然客观上要求简练、整洁,但一个字、一个词都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内容,使人一看便可猜出它属于哪类电影。如Pulp Fiction(黑色追缉令);Meet the Parents(拜见岳父大人);A Rather English Marriage(鳏夫二重奏) 。再如,the Third Man 曾被译为“第三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爱情旋涡里的三角恋,而本片的第三者其实是指目睹一场凶杀的第三个目击者。原译名与实际内容相差极大。

3. 体现文化特色的原则。

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译被认为是最难翻译的内容之一。关于“具有特定文化内涵(culture-specific)”,翻译理论家Baker(2000:21)说,“译出语词汇可能表达一个完全不为译入语文化所知的概念,该概念或抽象或具体,可能与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甚至某种事物有关”。由此可见文化翻译之难。影片是生活中或实或虚的反映,体现电影内容的片名自然而然也包含了很多文化因素,给翻译造成困难。体现文化内涵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文化词、习语等。如First Blood,是个习语,意为“首战告捷”,但一直被译为“第一滴血”。2001:A Space Odyssay中,Odyssay含有文化背景,意为一段艰险的历程,若直接音译为“奥德赛”,必令非英语学习者困惑。All About Eve中Eve为神话故事中的夏娃,同样,若直译为夏娃,也令人费解。

4. 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它包含两方面意思,即翻译本身的艺术性和译名的艺术性。斯坦纳(cf.金隄,1998:4)认为,翻译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是如此,因为它是译者以被译电影为依据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另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译名具有艺术性,可供欣赏,引起共鸣。好的译名传递着“美”的信息,常引起观众遐想,有先睹为快的强烈欲望。Gone With the Wind,It Happened One Night,the Secret Agent分别被译为“乱世佳人”、“一夜风流”和“间谍末日”,可谓其中的代表。从译文可看出,译名言简意赅,字里行间传递了强烈的信息,且具有音韵之美,这是汉语文化的一大特点。要达到以上标准,译者须有很高的汉语文字造诣。

笔者以为,以上四种原则是电影片名翻译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但这并不是说,翻译每部电影的片名时,都得将它们一一对号入座。事实上,这几乎不可能。

转贴于 三、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标准

关于翻译标准的争论,由来已久。其中至今仍引起人们极大争论的莫过于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信”是对原文而言,要求译者正确理解原文,忠实表达原文思想、风格、内容。“达”是对译文而言,要求用通顺易懂的言语表达,而关于“雅”,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奈达提出对等概念后,金隄从三个方面对该概念进一步阐释:接受者概念、效果概念、对等概念。关于效果概念,他指出,在明确了效果指信息对接受者的作用后,需要强调它应该包括信息的全部作用,也就是接受者从中所获得的一切理解和感受。包括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三大要素(1998:18)。笔者以为,这进一步明确了严复“信、达、雅”标准的内容。效果概念是否全面掌握,实质就是翻译过程中是否真正以等效为目标。

我们知道,一切语言现象中形式和内容是一致的。译出语和译入语属于不同的语言形式。各自的读者对本族语有自己的感受。在电影片名的翻译实践中,应在“信、达”的基础上,以以上三要素(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为具体内容,全面实现“效果”的对等。金隄说,正因为不同语言的各种变化都必然引起语言效果上的变动,所以只有从译文效果着眼,才能判定译文语言是否恰当(1998:43)。以此为标准,译名在音、形、义等方面尽量达到精神、事实、意境的对等,即最终使“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上基本相同”(奈达,cf. 金隄:1998)。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ry,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分别译为“廊桥遗梦”和“浮生若梦”,深刻体现了汉语文化独有的意境,堪称上乘之作。

四、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片名言简意赅,但信息量大,总摄全片内容。它们多以名词、短语、简单句出现,其中以短语居多。这就要求有很高的汉译技巧,因为它们的上下文体现于影片情节中。常见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有:

1. 直译法

这是最常见的译法。在不违背电影情节、内容及不致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以生动、形象的译入语再现片名。如: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All Quiet On the Westernfront(西线无战事);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但这种形式与内容都可直接对应的作品较少。因而要在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等方面都达到对等,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是完全必要的。如Ghost(人鬼情未了);讲述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及微软电脑公司创立者事迹的Pirates Of Sillicon Valley译为“硅谷传奇”。 再如,The Living Daylights(黎明生机);

2. 意译法

如上文所述,很多片名本身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译难以体现其中精髓,译者在综合、分析、理解原片内容、风格、情节甚至于文体等的基础上,对片名进行创造性加工,将它译成能反映原片特点的译名,以实现其文化、审美、经济等方面的对等。如: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Cuckoo’s Nest与杜鹃窝无关,它是个习语,为“疯人院”之意,因此,该名后被纠正为“飞越疯人院”。Midnight Cowboy中的cowboy本意为“牛仔”,是美国特有文化,与汉文化中的“牛郎”并无关系,但作为折衷,“午夜牛郎”似可接受。再如,Butch Cassidy and the Sandance Kid译为“神与智多星”,生动了体现了该片内容、情节,优于最早的“虎豹小霸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片名本身虽然表示人名或地名,但却是有意虚构出来的,且与电影内容有紧密的联系。此时,若能音译的同时,又能体现片名的内涵,当然再好不过。否则,以意译为佳。如Cash Mccall(商海情深);Shane(原野奇侠)。

优秀的意译片名有很多,下面再举几例,以供欣赏: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黄金时代;Singing In the Rain:万花嬉春,雨中曲;Rebel Without a Cause:善子不孝誰之过,阿飞正传;Lawrence Of Arabia:沙漠枭雄;It’s a Wonderful Life:风云人物;It’s Not Me, It’s Him:冒名顶替;Big Bully:冤家路窄,等。

3. 音译法

很多片名本身常为表示人名、地名的特殊名词,在不致引起译入语文化的曲解时,可直接将其音译。如: Rocky:(洛基);Casablaca(卡萨布兰卡)。但众多例子表明,纯音译的例子很少,因为表示片名的人名、地名多为国内观众所不知。由此应考虑音译加意译这一方案,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Patton:巴顿将军;Forrest Gump:阿甘正传;King Kong:大金刚等等。

4. 另译

以上译法都难以实现对等时,或译名是死译、乱译的结果,导致译名晦涩难懂,可采用另译。如:Earthquake最初译为“地震”,给人一种科教片的感觉,与原片内容相距极远。后译为“惊魂夺命”较好地实现了对等。再如,Gia。Gia是名模Gia Carangi的缩略,若音译,毫无意义,现根据故事内容,译为“霓裳情挑”;Speed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列高速奔驰的列车上排除一颗定时炸弹的故事。故事情节迭宕起伏,扣人心弦,真正反映了“生”与“死”全系于列车之“时速”,译名“生死时速”可谓经典之作。上乘之作还比如:Entrapment(将计就计);Playing By Heart(随心所欲);Matrix(黑客帝国);The Duke(亿万富犬);While You Were Sleeping(二见钟情);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风流);George Wallace(风云传奇)等。

四字词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以上译例可看出,四字词作为译名使用频率很高,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能立刻引起观众认同感。因此,四字词的译名往往有出奇制胜的效果,被译者广泛使用。

五、 结语

翻译是从一种符号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再创造活动。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不可否认,当前片名在这意义转换的过程中,存在良莠不分的现象,但因各个译者自身水平、经验、审美观点不同,译名质量自有高低之分。但笔者认为,为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性,可允许多种译名同时存在。第一、就翻译的共时角度而言,这种解读同样作品由不同理解产生的诠释或许都有其全理性,都有积极的一面,符合水平不同读者的需要。第二、随着历史的发展,过去和现在人们解读同一部电影时的审美标准也了生了变化。若非某片名已被广泛接受,将一些片名再译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也是可接受的。当然经典的译名已深入人心,若非确定有把握,改译、另译似已无必要。但译名多了,为避免造成混乱,应在括号内加以注明。Gone With the Wind先被译为“乱世佳人”,而后为“飘”,就是最好的例子。

参考文献

1.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 金隄.等效翻译探索(增订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

3. 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 外语教学,2001.1

4. 何跃敏.当前本片译名中的问题对策[J]. 中国翻译,1997.4

第3篇

关键词: 汉英文化差异 翻译策略 优化利用

一、汉英文化差异不容忽视

本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化”一词的定义第一条,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包含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地理位置、社会制度、历史变革、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必然引起两个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习俗、行为方式及有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上,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必然会打上不同文化的烙印。汉语中有“三生有幸”“一尘不染”等反映佛教观念的词汇,“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反映政策的词汇;英语中也有“Sword of Damocles”(达摩克利斯之剑)等反映历史的词汇。可见,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交换,而且是一种文化的对接。文化的共性使这种对接成为可能,同时文化的个性决定其不可能完美。文化的个性形成文化差异的鸿沟,译者的使命就是架设跨越鸿沟的桥梁。[1]因而,如何优化自己的翻译策略便成了译者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二、两种翻译策略及之间的关系

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就明确地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的问题:“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鲁迅这里的所谓“洋气”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说的“异化”。所谓归化,就是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异化,则是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2]当然,关于归化与异化之争可谓古今中外皆源远流长。在中国,古有佛经翻译的“文质之争”,经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与梁实秋之争,直到1987年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将两者之争推向;在国外,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Cicero,Horace和Jerome等人所论及的word-for-word translation(字译,即直译的雏形)和sense-for-sense translation(意译),十八至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翻译家Schleiermacher有一句名言:“译者要么尽量不打扰原作者而让读者靠近作者,要么尽量不打扰读者而让作者靠近读者。”[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文论和文学翻译领域出现文化转向时,归化和异化之争才正式取代直译和意译之争,逐渐成为当今翻译理论的热门话题之一。[4]无论是归化派还是异化派,他们都有关于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读者接受等方面的考虑。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文化交流的频繁,我认为读者们对异域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寻求异域知识的好奇心也被不断刺激,各种异域的表达不断地被引进与接受,因而从长远角度来说异化是大势所趋,然而,归化与异化目前看来仍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没有完全归化的译文,也没有完全异化的译文。

三、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优化

上文提到,归化与异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由于两种策略各有所长,如何优化翻译策略就变得极其重要,以下结合翻译实例来分析两种策略的优化利用。

例如:至于才子佳人等书……更有一种风雨笔墨……(曹雪芹,《红楼梦》)

As for books of the beauty-and-talented type ...Even worse are those writers of the breeze-and-moonlight school.(杨宪益、戴乃迭译)

And the “boudoir romance” ... Still worse is the “erotic novel” ...(David Hawkes)

从翻译的类型来看,原文中“风月”二字本意指风清月明,在诗词歌赋中常用以比喻男欢女爱,是一个极富中国文化韵味的词语,杨戴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向读者传递出原文本的文化内涵。从这一点看,霍氏的归化译文略显单薄。通常情况下,以介绍源语文化为目的的哲学著作、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等类型的翻译,异化策略用得较多,因为这类翻译的目的就是要把源语文化介绍给目的语的读者,使其体会、了解源语文化。而对于一些实用性文体的文章,如新闻报道、广告、宣传资料、通知等的翻译,一般可遵循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较多地采用归化策略,以达到通俗易懂、表达清晰的效果。如关于著名电影“Waterloo Bridge”的归化翻译《魂断蓝桥》运用得就恰到好处,译者翻译时避免了Waterloo(滑铁卢)给人以介绍战争的误导,而是联系影片的爱情主题,译成了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蓝桥”,使中国观众闻联想起典故,表达效果极佳。[5]从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接受来看,杨氏采用异化策略将文化信息传达给读者,弘扬中国文化的同时希望对中国文化有一定基础的目的语人群能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包括对“风月”这一意象的把握;而霍氏的译文显然更针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少的人群。我们可以此来考察“五四”期间异化翻译发挥的作用。鲁迅极主张“直译”、“硬译”、“宁信而不顺”,借助翻译来改造汉语、丰富汉语,使汉语更细致精密,更富有表现力,更具有逻辑性。异化翻译此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发展,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的发展。在这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见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各有千秋,如何使它们的作用在文章中得以优化则需要考虑以上因素,在全面分析后方可知晓。

四、结语

归化与异化的争执从未间断,学者的争执业已从语言层面上升至文化层面。目前看来二者是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必须面对和采用的翻译策略,归化译文有较高的可读性,读者群较为庞大,读起来通顺易懂;异化译文可以尽可能多的传递文化信息,使读者体验异域表达与文化风味,它们各有所长,互相补充与完善。或许若干年后,在另一个较大的学术转向之后,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这两种翻译策略,从更多的角度探讨二者的优化利用。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李亚丹主编.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4.

[2]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2).

[3]Schleiermacher,A.On the Different Method of Translation[A].Theories of Translation:An Anthology of Essay from Dryden to Derrida[C].Schulte,R.,Biguenet,J.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ago Press,1992:36-54.

第4篇

蓝袜子

在翠微路,有许多卖杂货的小店铺。翠微路33号是一间棉布店,34号卖指甲油,35号卖文具,36号则是一间袜子店。

店很狭小,老板很胖,当老板坐在店铺里,最多就只能容纳一位顾客进出。而当老板坐在店铺外面的时候,就可以有两位顾客同时进去了。

袜店老板总是有点儿寂寞,因为来买袜子的人实在不多。

可是,在这个晴朗的冬天,当他独个儿坐在店铺外面晒太阳时,有两个顾客走进了他的小店。

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们各自选了一双袜子。

女孩要的是铁蓝色,上面缀着雪花和松树图案,男孩子要的是深蓝色。

他们付了钱,手拉手走进翠微路37号的大门。咚咚咚,木楼梯发出欢快的叫声,他们上楼去了。

整条翠微路只有37号不是店铺,这是一幢五层高的楼房,里面有许多房间,大部分是用来出租的。

晚 餐

圣诞节来了。袜店老板很想在他的玻璃窗上涂几个英文字,可是他不懂英语。这个时候他看到了那个女孩,对,买蓝袜子的女孩。女孩挽着一个大布袋,正从37号的大门里走出来。袜店老板向她招招手,她就跑过来了。她的头发像海藻一样轻快地摇晃着。

“Merry Christmas!”女孩在玻璃上写好了这几个字,还画了个大大的感叹号。然后她把泡沫枪还给老板,很有礼貌地说:“请问菜场是向左拐吗?”

老板点点头,女孩就大步走了。

回来的时候,女孩的大布袋里有了一块牛肉,一大把菠菜,很多碧绿的豌豆,还有七八朵松软的香菇。女孩走路有点内八字脚,但却很好看,尤其当她踢着石子时。

傍晚,她认认真真地剥豆子,摘菠菜,一直到男孩回来。

炉 子

翠微路37号的这间小房子里,在圣诞节的夜晚亮着温暖的灯光。男孩回来时手里提着一个空的油漆桶,还有两块小蛋糕,而这时女孩的菠菜和豌豆刚刚洗好,他们的晚餐开始了。

桌子太小,有一些盘子不得不放在厨房里,女孩每去端一次盘子,就会问:“先生,还要添一些牛肉吗?”或者,“先生,要不要加一点啤酒呢?”

男孩会说:“喂,小姐,火开大一点可以吗?”

他们傻笑,吃得真甜美。

这一年,他们刚从大学毕业,男孩刚找到工作,还在试用期,女孩没有考上研究生,她还打算再考一次。他们的全部收入,是男孩每个月一千块的工资,加上女孩偶尔的稿费,有时候是一百块,有时候是两百块。

但他们过得很快乐。圣诞节的深夜,他们穿着新买的袜子在楼下拎蜂窝煤,一人拎一个。他们把蜂窝煤放在油漆桶里,这个油漆桶是男孩在午休时请公司里的工人师傅帮他改制的小炉子。

他拍拍手说:有了小炉子,我们就不冷了。

那天晚上,小炉子烧得旺旺的,整个房间暖得只能穿衬衫。

窗 帘

有一天,女孩收到了一笔稿费,整整两百块!她高兴地去邮局把钱取了,在回来的路上,她心情很好,就沿着翠微路逛了逛。

她当然没有买很多东西,在袜店里,她只徘徊了一分钟就走了,她说她不需要再买袜子了,因为她已经有一双蓝色的袜子了。于是袜店老板看到她走进了隔壁的棉布店,这次她却停留了很久,出来时她手里拿着一块红底印着白色小熊的棉布,和一块葱绿底印着紫条条的棉布。

这样,在那天下午,女孩一边练习英语听力,一边裁剪她的棉布。她用红布和绿布做了两扇窗帘,剩下的布,她给自己做了一条大围裙。

男孩回来了,穿着大围裙的女孩指给他看新窗帘。她说:有了窗帘,我们亲热时就不用担心被人看到了。

男孩说:红配绿,真俗。

她反驳:大俗,就是大雅。

男孩便抱住了女孩,亲吻她,然后轻轻地说:应该给你买件新衣服了,你看,你好久都没有新衣服了。

女孩指指自己的围裙:喏,我身上的可是香奈儿,别的我还看不上呢。

香奈儿

周末的时候,小房子里来了许多客人。男孩和女孩破例地买了只鸡。

在杀鸡的时候女孩留下了一些鸡的羽毛。她挑选的都是红颜色的羽毛。她把这些红羽毛小心地放在围裙口袋里,然后转身去和朋友们聊天。她的朋友和她讲衣服、香水、鞋子。朋友说:前些天有人去香港给我带了一瓶香奈儿的香水,我给你喷喷。

朋友从提包里拿出香水,在女孩的耳朵后面喷了两下,于是,满屋子都是“香奈儿5号”的气味,大家都捏住鼻子,香死了。

知道吗,有的香水比黄金还贵呐!朋友又说。

女孩没有香水,但是她看过书上关于香奈儿的报道。女孩就说:比起香水,我更向往香奈儿的衣服,因为香奈儿的衣服坚持六到八片剪裁,不同于一般只用一到两片做后背,香奈儿的名言是,只有精细的背部剪裁才能使着衣者展现出风范。

她小小的虚荣心啊,就像浮云掠过落光叶子的树梢,停留了那么一会儿,一小会儿。

女孩得意地一笑:朋友们,火锅可以开动啦!

那天晚上大家吃过火锅还不想走,有一些人就留下来。男人们睡在地板上,女人们睡床上。深夜里房间很暖,女孩开了一扇小窗,看到房间里的热气一点点注入外面霜白色的空气中,她心想,唉,多么可惜,这些热气啊。

寂 寞

后来男孩问女孩:你什么时候知道什么六片裁剪八片裁剪?

女孩就笑了,拿出一张英文报纸。“这叫做没吃过最靓猪腩肉,总见过最靓麦兜跑。”

男孩就去上班了。他上班后,女孩继续看报纸上关于香奈儿的故事,女孩望着镜中的自己,叹一口气。华年流过,就像水龙头里的水啊。

女孩买菜时总会经过翠微路的小店,很多的袜子,透明瓶子里的糖,纸箱里鲜黄嫩红的水果,彩笔和本子,化妆品……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高兴起来,虽然就连这些便宜的东西她也没有足够的余钱去买,但是毕竟她可以看到它们呀,能看到它们,她已经觉得很好很好了。

然而,她却不常看到男孩了。从什么时候起,男孩总是很晚回来,有时候甚至就不回来,只在晚上发一个短信给她。女孩开始一个人吃晚饭,有时候她觉得委屈了,就趴在窗帘后轻轻地哭。但她从来没告诉男孩她哭过,她总是说:今天你又回来晚了,应该罚站的,但我饶过你了。

红雪人

冬天终于过去了,翠微路上许多人家开始大扫除。二楼的阳台上探出一只小小的鸡毛帚,这是女孩用那些红羽毛做的。她把墙上一冬的灰尘都扫去,把卫生间的水池用牙膏刷得白白的,又把窗帘洗干净。

等她做完这一切的时候,她开始等待,可她的男孩又没有回来。

她不知道目前社会上奇怪的事情总是时有发生,就像,熟悉转瞬成了陌生,亲切忽然成了疏离。

她开始收拾她的东西了,眼泪随时落在所有她经过的地方。

忽然,在抽屉里,她看到一张小纸条。

“亲爱的,今天晚上我们去约会吧,有一个请求,你要穿一件红色的衣服,好吗?”

女孩破涕为笑了,她迅速回忆她所有红色的衣服,除了那件大围裙,她还真没有红色的衣服呀。她慌乱地想,怎么办呢?于是她把窗帘上那半边红色剪下来,用半个小时的时间,给自己做了一件很有个性的大外套。

她就这样出门了,翠微路上所有的人都来看她,其实她的红衣服一点都不难看,她像个披着红袍子的雪人。

玫 瑰

那天他们一起去吃了必胜客,吃了很多很多比萨和蜗牛,然后看了一场电影。真奢侈,女孩说。于是他们决定步行回家。在回去的路上他们路过一个小花圃,啊,玫瑰!

许多的玫瑰,像星星。在夜晚,玫瑰的颜色被黑暗遮盖,但玫瑰的芳香却丝丝入扣。就像,在所有寒冷贫穷的日子,爱情的颜色被生活的艰难遮盖,但爱情的芳香却永存我们心底。

男孩为女孩偷了两枝玫瑰,他们一路小跑,一路大笑。

上楼梯的时候,男孩走在女孩身后,对她说:“拿好玫瑰,闭上眼睛,直到我说睁开,你才可以睁开,好不好?”

女孩同意了。

然后,她觉得自己被男孩背了起来,听到木楼梯的咚咚声,之后是开锁声,他替她脱下鞋子,换上拖鞋,她觉得自己的大红袍被脱下来了,这时男孩说,睁开眼睛吧。

女孩睁开眼睛,她看到破旧的衣橱门被打开了,一件红色的大衣就在里面。

它好像已经放在里面很久了,上面蒙了一小层细细的灰尘。大衣的标签上写着:CHANEL。

“你怎么没在出门前看看咱家的衣橱呢?”男孩说。

眼 泪

“衣服哪来的?”

“管那么多干吗?”

“哼,抢的吗?钱从哪儿来的?”

“啊,钱!” 男孩温和地笑着,指了指对面的银行,“你看见了没,有一天,我头戴丝袜,手拿手枪,然后……你得替我保密啊亲爱的。”

女孩笑了,她一边笑,一边轻轻地抱住男孩的腰,眼泪从她的眼睛里流到了他们的玫瑰上。

第5篇

如果没有音乐,这个世界会怎样?地球照样旋转,太阳依旧东升西落,可是,日子会缺少“悦耳”的乐趣吧?由古至今,音乐从一种自发的精神需求发展到蔚为大观的产业,生生不息的音乐,跨越了国界和语言,传达了其恒久的魅力,也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价值。

关于音乐的“碎碎念”

音乐是什么?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音乐是指任何以声音组成的艺术。英文“Music”一词源于古希腊语的“μουσικη”(mousike),意即“缪斯”(muse)女神的艺术。而中文的“音乐”二字,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为“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认为音乐和声音的区别,在于音乐需要通过人心去想象和创造。

音乐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已不可考。在《诗经·小雅》里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土女。”可见那时的古人,用音乐来祈求农神,保佑风调雨顺。后来的儒家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这6种基本才能,这其中的“乐”泛指音乐、诗歌、舞蹈等。如今遥想那些在古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许大多都会两三门器乐,就觉得我们简直弱爆了。读读以前老祖宗写的乐理颇有趣味,比如《礼记·乐记》里对于音乐的本质有着精辟的论述,认为:“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又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也就是说音乐可以表达情感,喜欢音乐是件“人之常情”的事儿。此外,听音乐是个人的主观选择,正所谓“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锵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你爱听古典,我爱听摇滚,他爱听说唱,其实没什么高下之分,主要看这种音乐和你“合不合得来”。

不可否认的是,以前音乐似乎更看重“教化”的功能。《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认为“五音”(指中国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可以塑造人良好的品性。而西方的古典音乐,也有类似的“教化”作用,被称为“净化人心灵的最好教材”。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柴科夫斯基等伟大的音乐家,在那些动人心弦的乐章中传达了音乐隽永的魅力,使人们的精神在美好的音乐中得到慰藉和升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流派和风格变得五花八门更为细分,流行、摇滚、爵士、说唱、民谣、新世纪、乡村、雷鬼、拉丁、新民乐……都能找到各自的乐迷。听音乐不再是那么“严肃”的事儿,而是更偏向娱乐化的功能。与此同时,音乐也变得更加“唾手可得”,以前听音乐还得买磁带、CD,现在网上随时随地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音乐不是“刚需”,人必须吃饭,但少了音乐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如果你热爱音乐,它便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篡改”一下杜拉斯的名言就是:音乐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种不死的欲望,是平凡生活中的美妙音符。

创新不止,音乐也是生产力

音乐之所以永恒和常新,是因为在音乐发展和探索的道路上,从来都不缺乏传承者和创新者。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对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以及摇滚乐的推广普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在节奏、曲式、和声等音乐技术上的创新自不消说,从成立到解散的10年时间里他们的创作约达200首,涉及了主流摇滚、迷幻摇滚、先锋派摇滚、交响摇滚、摇滚小曲等,题材囊括爱情、亲情、社会事件、世界和平、超现实主义等,不仅对流行音乐文化贡献卓著,也鼓舞着后来者不断去创新和发展。今天再听披头士,你也许会觉得已经不够“先锋”了,但那些经典的歌曲仍持续受到新一代乐迷的喜欢。

国内的音乐传承和创新者也不乏其人。比如谭盾在深入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大胆汲取西方现代音乐观念和创作技法,其创作的《地图》把古典大协奏曲与湘西民间音乐进行多媒体结合,“通过传统与科技的融合寻找一种新的对位观念”。又比如龚琳娜,虽然其创作的《忐忑》《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爱上大笨蛋》《如梦令》等“新民乐”引来多方争议,但其创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探索精神值得鼓励。

第6篇

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常把卞看做是将西方现代主义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倡导者。汉乐逸(Lloyd Haft)第一次指出了卞的早期诗作明白无误和道佛哲学的接近。汉乐逸在他开拓性的研究中,将卞的水和陆地的意象加以比较:“水……不仅只是代表了个人的儿童时代所熟悉的事物,而且也代表了混沌不清的原始状态。以此形成对比的‘陆地’状态则暗示个人自我的风雨沧桑的际遇。〔1〕尽管他确实指出“表面稳定、牢靠的种种形式与观念的相对性与虚幻性”,他着重了精神的流放或异化的主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厌倦怀旧心情。汉乐逸明白显示了卞诗中对比手法的大量运用,这种对比很有可能和道佛家思想有关系;然而他对卞的作品的阅读还不够全面,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水的象征意义所包含的内容肯定多于汉乐逸所认为的道佛家浑成一体不具化身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在我看来,他的这种解释,再加上他对怀旧情绪的强调,似乎是弗洛伊德式的,不是中国式的,特别是忽略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即水在道家思想中独有的象征意义。确切的说,道家思想的不分化象征本来主要是“不分化的团块”(混沌)和“大块”而不是水。第二,卞诗中重复出现的水的意象以及他们与道佛家思想之间的联系和卞的创作风格是不可分割的。这就是在传统和现代派诗学之间的交接起重要作用的地方。即使赞同汉乐逸说异化的主题在现代派诗中占有优势,这种情况也需要作更全面的彻底研究。

卞诗中富于水的想象,它唤起了生命的河流,永恒的时间的河流,其中人的生命微不足道。卞典型地将人类经历同具有某种形态的水联系起来并且在诗的结尾又回到水。例如,《水成岩》(1934)开始时写说话的人想在岩石上刻几行字,这使他追忆往事,并以沉积在水里“层叠的悲哀”这一象喻来结束全诗。〔2〕在《无题三》(1937)中,卞把海水看成是能够洗尽人间的“烟火”。在《对照》(1934)中提出不可言传的经验之后,诗人归纳到,“懒躺在泉水里你睡了一觉。”在《芦叶船》(1933)中,诗人告别了童年,它随生命之河中的芦叶船漂走了。在《无题四》中,爱的体验完全在水的象喻中被表达出来:

隔江泥衔到你梁上,/隔院泉挑到你杯里,/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我想要研究交通史。/昨夜付一片轻喟,/今朝收两朵微笑,/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我为你记下流水账。

诗中以水的意象为轴心;幽默和伤感的笔触同时存在。这里的幽默出于世俗的运载意象与严肃的、学究气的“交通史”话题的并列结构。另一方面,伤感潜伏在“镜花”和“水月”的比喻之下,这两个佛家的隐喻描绘出人们所追求的那些事情诸如爱情和成功的虚幻渺茫和变化无常。最后一行以一种清新的隐喻转向一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此来总结诗人和小姐之间的交易。爱情不是别的,不过是一本给与取的账本,尽管给与取最后都要消失。

这样我们进而接触到卞的作品中水这个喻象的第二层涵义,即:人生的易逝与虚幻。像《无题四》一样,《寄流水》(1933),也评论了爱情的短暂,集中在一位年轻姑娘被抛弃的一张照片,那原是赠送给她的情人的。诗是这样结尾的,

多少未发现的命运呢?/有人会忧愁。有人会说:/还是这样好——寄流水。

生命中永恒的时间变化强调了世事不可避免的暂时性。这一概念也在卞的诗作中通过反复出现的梦的意象表示出来。例如,《古镇的梦》(1933)是这样开始的: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一样的寂寥:/白天是算命锣,/夜里是梆子。

这里的梦具有双重意思。夜里人们当真做梦(随着守夜人的梆子声);白天人们则梦想着他们的未来。算命所推测的将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企盼,使人们保持梦想。(算命人知道“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预测了婚姻的前景。)然而算命人的盲目性突出了隐含的讽刺意味。在诗的结尾处,人生如梦,同时间流逝联系在一起:

是深夜,/又是清冷的下午,/敲梆的过桥,/敲锣的又过桥,/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时间的并列(白天与黑夜)和空间的重叠(更夫加算命人)增强了非现实的气氛和人生如梦这一主题,在诗的结尾,梦本身也就被包容一切的流水的意象吸收了。

梦在《一个和尚》(1930)中也起了一个重要作用,在这里,和尚念经敲木鱼,过着一种朦朦胧胧,梦幻般的日子,庙宇同样被描绘成梦幻般空洞的东西,四周香烟缭绕,暗示了到那里去的人是祈求梦想得以实现的。在《古镇的梦》和《一个和尚》两诗中,诗人都暗示不仅普通人生活在未知的梦幻中,就连那些号称局外人也生活在梦境中。邦人做梦的算命者就“像在梦里走”。信教的和尚,应有所彻悟,也一样做着梦。(事实上,展现他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可看作当时中国对宗教的一个微妙的批判)。在《纪录》(1930)中,诗人从白日梦中醒来,却无非带来了更多的梦。

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没有永恒的一致性,是佛教的中心思想。在佛家看来,真我或永恒的自我这一概念是一种幻觉,为此执著,则是人类所有苦难的根源。道家同样不强调自我的永恒和伏越性,这在庄子梦为蝴蝶的插曲中就有充满诗意的表达。〔3〕佛家鼓吹超脱一切世事,因为它们最终都是虚幻和无意义的;道家思想,鉴于人类诸象的局限性,则回避作价值判断。二者结合起来,对卞诗风格有极大的影响。〔4〕

卞诗明白显示出作者同主题之间的超然态度和美学距离,这反映了佛家思想对一切事物终归虚幻的理解。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这种超然是靠并置多种观点而不是靠一个主宰一切的个人的观点。例如, 《几个人》(1932)展示了几个街上的人的画面,不断插入“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这一句。诗中年轻人和其他人物之间的视觉及逻辑关系是故意含糊不清的。读者也许要问,那个年轻人在哪里?他怎么能在那样一条被作者形容有各种活动的荒街上?沉思的人有可能就是诗人自己,他故意把自己从画面上略去。

各种不同观点的并置在常被称道《断章》(1935)中也可见到: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通过采纳变化不同的观点,卞揭示了所有人生诸象的武断一时和野花一现。在心灵上卞明显地和庄子具有共鸣,这位道家一再阐明所有人间诸象的必然相对的本质。这里就引证一段:“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5〕情况到了这样的程度:月亮不过是一个装饰了风景的美丽意象,人不过是一个装饰了别人美梦的意象。“装饰”一词出现在另一首题为《妆台》(1937)的诗中,其中有这样一句“装饰的意义在失却自己/,《断章》中“你”的本向像月亮一样的飘忽不定和随意,都是合肥市靠观察的角度而定。

在《旧无夜遐思》(1935)中也出现了同样的感觉并列:“人在你梦里,你在人梦里”。同样,在《投》(1931)中,一个戏投石块的孩子自己可能就是别人手中的石块。

说不定有入/小孩儿,曾把你/(也不爱也不憎)/好玩的捡起,/像一块小石头,向尘世一投。

正如汉乐逸所说,这几行诗不仅表达了庄子相对论的观点,而且回应到了另外那一位主要道家的说法,老子批驳当代哲学(例如儒家思想)的人类中心论,就针锋相对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6〕道家认为人类不是宇宙的中心,在这个世界上出生的孩子就像投掷一块石头那样的偶然和随意。

卞诗表现佛道思想的基础结构都具有意象性和风格性。然而,意象和风格是不可分割的。水和梦的意象常意味着所有事物的稍纵即逝和时间的不断流逝。水也可以表明广收各种不同而常常是相反观点的一种心态的流动性和伸缩性;这是“道”家的主要象征,是老子宇宙观富于创造性但并不过分自负的原则。〔7〕除了水和梦,镜也是卞诗中一个重复出现的意象,是庄子复运用的表示理想心境的意象,在某种意义上不受概念和感情框框限制的镜子反映了每一种置于它面前的事物但又什么都不包含。〔8〕从风格上讲,卞诗的主题特征中显出的道佛倾向,至少是因为复合利用了各种观点和运用了超然态度,既有感性因素,也有理性因素。

这样,卞诗中就分明有他的文学风格和他的哲学理论基础的相互关系。然而中国和西方的评论家,总是推崇卞是20世纪30年代将现代诗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先驱。卞本人,他所受的教育及其作品都证实了这种观点。卞于1929年进北京大学主修英文专业。1930年他开始对法国象征派发生兴趣,他自己从法文原文阅读这些作品,然后将其翻译成中文。同时,作为他的主修专业,他研究了从浪漫派到现代派的英美诗歌。(他的教授之一徐志摩看了卞的诗作以后径自代署真姓名将它们发表了)。他在大学读书的几年里,他和另外两位诗人——何其芳和李广田成了要好的朋友;何其芳特别广泛阅读了象征派诗以及传统的中国诗。1934年5月,卞译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发表了,两年之后,他出版了一卷法国的英美诗文译品集,叫做《西窗集》,1935年与1937年间,卞对叶芝(Yeats),里尔克(Rilke)和瓦雷里特别感兴趣。50年代初,他与威廉·燕卜蒸(William Empson)在北京大学同事,有很近的工作关系。

像那时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一样,卞熟悉道家、佛家哲学,不论他是否有意随他们的影响来创作。然而,从他的背景以及他自己的言论来判断,象征派诗和现代派诗对卞的影响却是无可置疑的。不难理解现代主义为什么对他具有吸引力。艾略特(Eliot)、庞德(Pound)和叶芝(Yeats)所阐述的现代主义非个人化的学说,认为诗人不应表现明显的个性而是应该回避这样做。〔9〕现代诗中不连贯的意象并列,人物戏剧化,冷嘲和含混是用来达到这个目的的通用手法。理论上,非个人化的概念同道佛家的传统具有共鸣,它们都肯定自我丧失的积极性。更进一步,现代诗学的哲学鼻祖像柏格森(HenriBergson)和布拉德雷(F.H.Bradley)这样的思想家,他们的作品在表面上带有同道佛家思想的相似性。柏格森的真实存在(dureereele)理论认为真实性是一种互相渗透的诸多瞬间内在固有的潜流,令人想起道家思想,他重直觉轻推理,近似道家的自发性和自然性的概念。情况相同,在布拉德雷“直接经验”的理论中,内在的“我”的外部世界成为一体,这和道家信奉的所有事物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概念极为接近。柏格森(Bergson)对休谟(T.E.Hulme)具有明显的影响,休谟是现代诗学系统的倡导者之一,布拉德雷发现他在诗学上所走的正是T.S.艾略特的道路。〔10〕

除了在技巧上——意象并列、人物戏剧化、反讽和含混——卞和现代派诗人有共同之处以外,两种特别的手法使他能在自己的作品中达到一种非个人化的气氛。第一,卞将焦点同紧密和直接相关的事物拉开距离来降低“我”的重要性,例如“路”(1937)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的过去,这样结尾:

天上星流为流星,/白船迹还诸蓝海。

在“归”(1 9 3 5)中,境界从人的主题——望远镜旁的天文学家——转到了‘伸向黄昏的道路像一段灰心”。与此相似,《白石上》(1932),在有关一段爱情悲剧的传奇之后,诗人转向现在,只是引读者的视线远去:“一边看远山渐渐的溶进黄昏去”。淡出的境界令人想起一幅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把人类主题的中心地位转移到一片浩渺的风景。同样的方法也转化为时间性的形式,时间,如前所述,在卞诗中常常由河流或海洋来代表。无论在时间或空间上,把焦点从眼前的话题拉开一些距离,用这种手法,卞创造了他所期望的非个人化、不肯定的气氛。

卞在他的作品中将现实和想象糅和在一起,用这种手法也达到了非个人化的效果,如在《秋窗》(1933)中:

像一个中年人/回头看过去的足迹/一步一沙漠,/从乱梦中醒来,/听半天晚鸦。

看夕阳在灰墙上,/想一个初期肺病者/对暮色苍茫的古镜/梦想少年的红晕。

在诗中,窗成了一幅展现想象力的画面,产生出一系列的幻象,使读者距离现实越来越远,接着呈现出薄暮时分鸣叫的乌鸦。首先,拿沙漠中的脚印(在卞诗中常用来隐喻生命)来比喻一个中年人回顾他的过去;接着,当他看着夕阳映在灰墙上,他想到一个患肺病的人,注视着暮色苍茫的古镜,梦想起少年时代。快速连续的意象通过几乎是字面的直描同隐喻的混合,通过语气同境界的交融,模糊了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界限。灰墙上的黄昏像一个肺病人还是肺病人像灰墙上的黄昏?是古镜秋窗随黄昏起了薄雾,还是灰墙上带了一抹落日的红晕?是谁梦见了年轻的颜色,肺病人还是“他”(这个人称代名词却被省略了),第一行中那个中年人?最后,谁是诗中讲话的人?谁在诗篇开头说的“像”?那么,整首诗是秋天的隐喻吗?还是秋天是中年的一个隐喻?这些问题直到最后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这种含糊和混淆既在字面上也在感觉上,都简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受。

同样的手法也用在了《入梦》中,在这里诗人靠一系列的联想把读者带向远离现实的雾蒙蒙的梦境。……一系列意象随着梦本身的进展而平行发展,越陷越深,成为一股意识流,变得越来越脱节。全诗以反问作结尾,“你不会迷失吗/在梦中的烟水?”卞典型地将现实中的时空关系做了这样的重新安排,使他描绘的世界只是在诗中明白存在,而在诗外则没有多少意义。〔11〕现实只有在提升到想象时才具有意义和作用。卞作的风格暗示了这样一个美学的标准,即诗是一个被创造的世界,这个世界建立在现实验证的基础上,但最终将超越现实达到更深层的意境。诗人的这种创造力和创造过程的内含前提,突出呼应了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学原理,即主张将艺术提升到一种强调艺术自主性和客观性的近乎完美、超自然的状态。卞在《圆宝盒》(1935)一诗中逐渐转向这一哲学立场:

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捞到了一只圆宝盒,/装的是几颗珍珠:/一颗晶莹的水银/掩有全世界的色相,/一颗金黄的灯火/笼罩有一场华宴,/一颗新鲜的雨点/含有你昨夜的叹气…/别上什么钟表店/听你的青春被蚕食,/别上什么古董铺/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你看我的圆宝盒/跟了我的船顺流/而行了,虽然舱里人/永远在蓝天的怀里,/虽然你们的握手,/是桥——是桥!可是桥/也搭在我的圆宝盒里;/而我的圆宝盒在你们/或他们也许也就是/好挂在耳边的一颗/珍珠——宝石?——星?

诗人在“天河”里发现的圆宝盒使人回想起济慈(Keats)名言“一件美的事物是一种永久的喜悦”以及叶芝(Yeats)的拜占庭(Byzan—tium),在那里金色鸣鸟这个象征使艺术成为永远高于感觉世界的永恒不朽的东西。这只盒子里包含了所有高尚和低俗、过去和将来的人生体验。它永远在时间的河流里涌动,不受所有凡人所必须经历的时代变迁的影响。在人的不可弥补的时间损失和作为艺术家象征的圆宝盒之间有一个强烈的对比(“别上什么钟表店//听你的青春被蚕食,/别上什么古董铺/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

除去在这首诗中表现出的同西方的共鸣,卞停止了迈向不朽和神化艺术的象征主义的最后一步。第一,尽管圆宝盒包容了所有空间、时间并且永远像一颗珍珠、水银或星星那样闪烁,但它是植根于生命中的,而不是在生命之上或在一旁的。第二,天河之后的问号、宝石和星星暗示了一个对于世术的超自然性有保留的接受。第三,在诗的开始即阐明圆宝盒只不过是他想象中的产物,诗人的陈述似乎带有讽刺意味,这样,淡化了这首诗作为艺术不朽主张的严肃性。最后一点,“圆宝盒”在卞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的主题不可无条件适用于他的全部作品。

卞拒绝神化艺术,在当前谈论相互间微妙影响和平衡作用别能说明问题。诗人之所以在迈向象征主义的最后一步时犹豫不前,很可能是因为他的传统的中国背景,也就是他的道佛思想倾向。用绝对的,超自然的观点来看待艺术势必要走向道家的内在意义和相互依存这种概念的相反方向,变而否定绝对超脱是不可能的说教,确乎是观念的执著。内在性和相互依存也使我们稍难接受汉乐逸所强调的观点,即认为人类冷漠疏远的结果——怀旧是来自以海洋为象征的原始统一体。

卞之琳1930年至1937年之间的诗作阐明了对作者的综合影响之间的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尽管文学影响常常是无意识多于有意识的,含混多于明晰,但它们的共存远不是偶然的,而是代表了一种不仅是和谐共处而且也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加强的关系。因此,对本因和外因的影响的来源只是简单加以鉴别是很不够的;研究者必须搞清诗人是如何将这些影响糅合进他/她的作品。在卞这个例子中,他自称同西方现代主义的共鸣是同他不太鲜明的道、佛家倾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首先,道、佛家的一时性和超然性有可能将诗人引向现代派诗学,而现代主义非个人化的教条和现代主义的人物戏剧化意象并置的手法对他的道、佛信念又给予具体的表达方式。

另一方面,尽管现代诗学对诗人逐渐灌输的是一种艺术自主的深奥东西,它必须根据自己的系统来做出判断,他的道、佛家倾向阻止了他最后向艺术神化和不朽论这个方向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卞对创作过程本身给予高度评价;然而这种评价并不只能归因于西方的影响,从固有的观念来看,宇宙中的生产和创造原则:道,是道家思想完全赞同的。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卞的作品最能体现出一种通过对传统的同化而达到现代性这样一个独特的情况。

(译自奚密(Michelle Yeh)英文专著《中国现代诗歌》〔纽黑文,1991〕)

〔1〕汉乐逸(Lloyd Haft)著《卞之琳:中国现代诗研究》,第41—42页。

〔2〕本文中所引用的卞诗均摘自卞之琳《雕虫纪历》,诗的写作日期参考了张曼仪著《卞之琳著译研究》。

〔3〕《庄子》第2章,说庄子梦为蝴蝶,醒来搞不清是庄子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子。

〔4〕卞在《雕虫纪历》自序中曾回忆早年曾对佛家观念“四大皆空”说感兴趣,参见张曼仪《卞之琳著译研究》第62页,其中说卞只在中学时代读过几章《庄子》,并未深入。如我在本节其他数处所论,这种影响很可能是不自觉的。

〔5〕庄子:《齐物论》。

〔6〕老子:《道德经》。

〔7〕老子:《老子》,第8,32,34,40,61,66章。

〔8〕庄子《天道篇》,说圣者心静,反映天与地,有似万物的镜子。

〔9〕关于非个人化诗学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含义,见茆德·爱尔曼(Maud Ellmann)《非个人化诗学:艾略特与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