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时间都知道百度百科

时间都知道百度百科

时间:2023-05-30 09:04: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时间都知道百度百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时间都知道百度百科

第1篇

目前百度能做外链的产品还是比较多的,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百度知道、百度空间、百度贴吧、百度分享、百度收藏、百度旅游、百度经验、百度游戏论坛等这些都是很不错的外链资源.其实做百度产品的第一条就是你需要忍受得住寂寞,要善于投资自己的时间,你不能刚有一个号就立马想着我要发外链,这是极其错误的,所以还是哪句老话养号是第一味!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在产品中权重是比较好的的,比如我们随便搜索点产品,基本上都是百度百科排名在上面,所以想要超过他也是比较难的,这也说明了他的权重是非常高的,在这里做链接比其它垃圾论坛做链接的效果要好很多倍,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品牌与口碑!做百度百科一般情况下内容页面是不能带链接的,基本带上直接PASS,在参考资料与来源那里带上适当的链接也不是不可以,在做词条时不要心急,要的是质量不是数量,在初期你要老实的编辑词条,做任务,很容易就到4级,3级了这时你可以在下面带上适当的相关链接,当然直接带首页也不容易通过,如果你够资格能申请蝌蚪团那就更好了,百度百科做好了,网站权重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另外针对个人博客建立自己的百度百科也是必须的,通过的方法比较简单,在百科里找有通过的个人博客然后照着他的词条复制过来,修改里面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是能通过的!其实说白了百度词条很多都是由站长们编辑的,百度也知道,只要你不是恶意,太明显,他们还是会让你通过的,目前百科的审核比以前严格了。

百度文库:

相信很多朋友们在分析竞争对手时,发现很多文库上的链接吧,不过现在的文库通过比较难了,我记得我上传了几个审核中都快一个月了还是哪鸟样,做文库首先你得去里面查找下你要做的内容是不是有相似的,如果相似度很高的基本是通不过的,在内容方面你可以去网上找资源,做链接不要做得太明显,可以在页眉上加上你的网址,这样要容易通过些,当然他也是有门槛的,还是那句话养号最重要,多弄小号来给自己评分,先养号。有明显盗版版权的不要拿去,不会通的,从上次版权之争后审核得特别严格.

百度知道:

做SEO朋友们都清楚,可能大部分人都在这里留过链接,但是成功的机率特别小是吧,由其是11年开始,很不容易通过,百度与问问不同的是问问在标题里带链接容易通过,百度知道在标题里带链接基本不通过,做百度知道最重要的是养号与通过绿。新用户基本是发一个死一个,永远不会通过,老帐户7级以上还是能通过的,可以在你链接的前面加上baidu.youername.baidu像这种样式也是比较容易通过过,当然一天最好就带一个链接,而且多回答点其它问题,如果你是品牌推广,这个就好办多了,不带链接通过是非常高的,我记得我在百度上看到个网页游戏醉逍遥,这网页游戏是利用百度知道做品牌非常成功的,你在百度知道一查网页游戏,下面的回答里基本就是围绕醉逍遥的,虽然没链接但是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做企业的可以考虑这个方法

百度空间:

百度空间就是一个养博客的过程,博客需要用心去养,每天更新,把他当成你自己的站来做,就成功了,建博初期避免加链接,做广告。多狂别人的空间多加好友,多加友情博客这个很重要有利于提升你博客的权重!百度空间里模板很多,先选好,避免以后更换!

百度分享:

他是与百度空间链接在一起的,空间的日志是可以用分享来提升暴光的,而且还可以分享视频,有这方面意愿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也没什么经验可谈,看看就明白了!

百度贴吧:

相信这个大家也不陌生了,一般情况下都是找那些没吧主的地方发帖,多内容带一个链接,看运气了,有时通过有时不通过!

百度收藏:

这个就和一些其它的网络收藏夹效果一样,例如乐收、好望角、QQ书签。

百度旅游:

这个也是比较好通过的,他的形式和百度贴吧差不多,只是这里需要的是你的原创或者说是没有在这里出现过的,随便去旅游网站找些图文的做上去就成了,带链接可以带在参考资料哪里。

百度经验:

这个的通过基本是100%,用心做了就能通过。而且转载一般在5次左右。但是一般只能带文章页面,而且要相关,带主页不容易过!

第2篇

每个领域有BAT参与的时候,总会激起一片浪花,神马搜索的背后则依靠着阿里巴巴,看似“前程似锦”,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会对百度造成冲击,无论是搜狗搜索、360搜索还是神马搜索的推出,所有人都觉得会对百度造成冲击,如此之多的移动搜索平台,似乎移动搜索重新洗牌的“海市蜃楼”要出现了。

移动搜索重新“洗牌”真有这么容易吗?我们先看两组数据,根据艾瑞的《2013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显示:

(1)手机搜索引擎渗透率方面,百度位居第一,过去半年在手机上使用百度搜索的手机网民占了95.2%;谷歌搜索、360搜索、搜狗搜索、SOSO(搜搜)渗透率在11%-16%之间。其它搜索引擎在手机端的渗透率都在5.2%及以下,与前面的品牌差距较大。由于在手机上同时使用两个以上搜索引擎的比例仅占三成左右,各搜索引擎被网民选为第二搜索引擎的比例都不大。所有品牌中,谷歌作为网民的第二选择率最高,为7.5%。

(2)网民之所以把某搜索网站列为首选手机搜索,主要包括习惯性、搜索体验、工具导流、品牌情感以及其它因素。其中,电脑端的品牌选择对手机端选择影响最大,有74.3%的手机网民回答了“电脑上的习惯延伸,懒得换”;其次为搜索体验,包括搜索匹配度高、操作体验较好、搜索速度快、安全性高、广告少等,选择比例在44%以上。

95.2%的渗透率、74.3%的习惯性、88.7%的市场首选率,这些数据可是要比PC端的搜索数据更具有强势性,应该叫压倒性的优势。

360搜索能迅速挤入到搜索引擎行列中,渠道优势为其导入了众多流量,所以,在搜搜被并入搜狗以后,QQ浏览器的默认搜索被变为搜狗,这部分渠道优势成为搜狗在移动端的倚仗,而360搜索在手机端亦可以依赖360手机浏览器的渠道。神马搜索自身依靠的就是UC浏览器,它的推出并不奇怪。

为何神马搜索破局不易呢?

(1)底层普及率困难。百度搜索就像一座大山阻挡在搜索领域,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百度在搜索领域的根底,不是其他搜索能在短期内可以复制和追赶的。搜索引擎的底层用户普及率不像移动社交工具一样,可以迅速形成病毒式传播。

在移动搜索领域耕耘已有三四年的搜搜品牌,它的品牌并没有直接被搜狗“吸收”,而神马搜索要想在移动搜索形成用户量相当的普及率,需要相当长一部分时间。肯定有人说,脑残呀,时间嘛,慢慢来就是了。呵呵,要明白别人也是会成长的,现在包括BAT在内,都在移动端抢时间,时间成本没有任何公司和个人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消耗的起。

神马搜索玩“偷天换日”可不行哦,品牌度方面绝对会是未来移动搜索发展的瓶颈,神马搜索注定会是“短命鬼”。

(2)内容是硬伤。无论是PC端的搜索引擎,还是移动搜索,其首先要先对已有的网站内容进行索引,才能展现给用户。所有人都以为百度只有一个干干净净的搜索,它自身并不产生内容,实际上百度为了增加自身的内容核心,早就毛下了伏笔。

百度百科已有8058651个百科词条,百度贴吧共有8192539个兴趣贴吧,百度文库的数量则达到了101549304份(此数据截止到2014年4月30日15点33分),还有百度知道、百度图片等其他形式的内容。即使是360搜索,在上线后,也迅速开通百科、问答等平台,搜狗亦有自身的诸多内容体系,如新的搜狗百科、搜狗问答。

神马搜索自身并没有强大的内容体系,即使是到了移动端,内容依旧是核心,不可能有搜索引擎能脱离内容而独立存在。当然,移动搜索目前并没有robots协议,但是内容是仅次于搜索的核心存在。

俞永福说过在移动搜索业务上神马始终遵守ROBOTS协议,目前UC的百科、文库、知道、图片等内容还是用的百度的,如果以后百度限制UC使用,那这些“真空”的内容,神马搜索又从哪里获取呢?没有内容作为强大依托的神马搜索,呵呵,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吧?

(3)搜索体验的变革不易。是的,用户会关注搜索体验,神马搜索的推出对移动搜索变革了吗?据自媒体人郭静观察发现,从展现形式上来看,并没有形成大的变革。反观在移动搜索领域耕耘时间较长的百度、搜狗在移动搜索领域则钻研出了自己的一部分规则。

首先是搜索引擎会让用户选择地理位置,根据地理位置显示不同的搜索内容,地图被强势运用到搜索引擎中,另一方面是强大的技术支持,虽然神马搜索团队已默默钻研了四年之久,但是从根本上,百度、搜狗等以开始在移动搜索的技术上进行变革。

主要表现形式是,用户在移动端搜索到的内容,会被搜索引擎以适合移动端浏览的形式出现,而不是PC端的网站样式,非常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类网站。这样既不会丢失PC端网站的内容,用户在移动端浏览也非常方便,站长甚至都不用制作自己的手机网站,搜索引擎替代网站管理者完成了这部分工作。

任何产品想要实现变革都不易,神马搜索想要“鲤鱼翻身”,难!

(4)移动搜索选择的多样性。UC偷偷把搜索页面换掉,把百度变成神马搜索,它的玩法和360基本是一个套路。即使是可以依靠渠道在移动端能抢走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是移动搜索可不只有浏览器的形式,而且国内的手机浏览器市场,并没有某一家能抢走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其他浏览器也很多。用户可能通过APP搜索、应用内搜索等多种方式来选择搜索引擎,在用户没有被浏览器默认捆绑的情况下,新出的移动搜索品牌也很难被使用。

搜索机浏览器,浏览器即搜索,早期也许UC浏览器会有优势,但是随着手机百度的强势推出,手机百度用户规模突破5亿、DAU(日活跃用户数)超过5000万,仅仅是这方面,神马搜索优势就很小。

第3篇

1、适当穿插关键词

我们都知道网站推广优化要注意关键词的密度,百度问答同样不能忽视网络营销关键词的密度。在您提问或者回答的问题中要尽量包含网络营销关键词,密度适度,可以提高首页收录排名率。

2、添加网址要注意

百度回答问题可以适量的带网址。有人对于这一个部分非常的头疼,因为辛辛苦苦投放的网址经常被百度知道的管理员给删掉。一般情况下,把网址粘在参考资料部分更容易成功。但是百度知道对于帐号的级别也有要求,级别越高发网址越容易通过。而且一个帐号一天一般只能投放两三次。

3、控制提问和回答的数量

在网络营销中,对于同一个IP,在短时间内需要控制提问和回答的数量。如果不注意控制数量,很容易被百度知道系统监控到您的IP活跃度过高,这个时候,您的IP就危险了,可能会暂时的屏蔽您IP一段时间(一天时间左右)。

4、回答要注重用户体验度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有针对性,不要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一番。要本着帮助提问者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回答,同时投放自己的网站推广信息。如果只是盲目回答,很可能被人当作广告帖进行举报,这样您的信息就很可能被删掉。

5、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

第4篇

他的“百度”,中国网民几乎无人不知,而他本人,则显然没有他的企业那么高的知名度。因为他足够低调。

现在,百度每天响应来自138个国家超过数亿次的搜索请求。“有问题百度一下”,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

百度的创建人,名叫李彦宏。

1987年秋天,19岁的李彦宏背上行李离开家乡山西阳泉,进入北京大学开始大学生涯:23岁,他远渡重洋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主攻计算机;31岁,他创建了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如今百度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网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

了解李彦宏的人都佩服他极其强烈且清晰的方向感。正是这种不被外界干扰的方向感,引领着百度专注地走到了今天。从北大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专攻信息检索方向的研究生;从《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到Infoseek的工程师;再到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都一直专注于“搜索”这个关键词。

李彦宏做事总是出人意料:在留学期间就已经研究了世界知名IT公司的商业运作成败并写下了《硅谷商战》一书;在为商业网站提供搜索服务且占据了80%市场时,突然决定转型做自己的搜索门户并将公司赢利模式改为竞价排名;在国内搜索市场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突然宣布百度要进军日本;就在阿里巴巴火爆IPO的过程中,他又决定公告天下百度进军C2C,目标直指马云旗下淘宝网。

深谙本土文化的魔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999年年底,雄心勃勃回国创业的李彦宏在给自己的公司起名时很是认真,他设定了三条原则――其一是要代表中国的文化;其二是要跟搜索有关又不能够太直白;最后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简单,中国人能听懂。最终,他从辛弃疾的《青玉案》中获取灵感,并选取“百度”来作为自己初创的网络搜索引擎公司的名字。

创业之初正赶上互联网的泡沫破灭,很多人都对他摇头,包括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驱张树新也表示疑问:“你怎么这么过时,现在还搞搜索引擎,搜索都诞生好几年了。”但是李彦宏认准的事情,不会轻易放弃。他在母校北大资源楼的两个小房间里开始了创业,定位是搜索技术,业务是为其他网络企业提供中文搜索技术服务――这是李彦宏从风险投资商手里拿到首期120万美元投资的“概念”。很快,包括新浪、网易在内的国内主要门户网站陆续用上了百度的技术,百度借此收取一定数额的技术服务费。

即便是在拿到风险投资之后,也依然没有人想到这个一脸书生气的年轻人,会在短短7年后创造出中国概念股第一高位股价公司――2007年11月,百度股价突破400美元,成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股价最高的中国公司。美国《洛杉矶时报》的道恩・凯米尔勒夫斯基在他的文章中将这一原因归结为“百度以文化优势战胜Google”。他发现,百度按照中国人的网络搜索习惯,让被点击的搜索结果在新的窗口中打开以及提供mp3音乐下载搜索,这些都是百度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

2002年10月,李彦宏召开了竞价排名业务全国商大会,使百度竞价排名广告突飞猛进;2003年李彦宏发起的“9月营销革命”――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展开“竞价排名”付费搜索服务的市场推广活动更让百度取得了巨大市场反响;2004年9月,百度广告每日每字千金,创下中国网络广告天价。2005年8月5日,百度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由此李彦宏带领着百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更懂中文”一直是李彦宏展示百度优势的 “撒手锏”。百度在北京理想国际大厦办公区的会议室也都以“满江红”“青玉案”“庆千秋”等词牌名命名。李彦宏和他的团队策划了“精准”“百度流量就是大”“你知道我不知道”等几个广告片来宣传自己在中文上的深厚功力。事实上,除了让搜索引擎更懂中文,李彦宏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尽量满足网民上网的一切搜寻目的――甚至提供一直饱受争议的MP3下载搜索服务。

对于百度的成功,很多人归结为适应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的结果。李彦宏当然认同。如今百度的“贴吧”和“知道”两个产品同样紧贴本土文化。在“贴吧”里,搜索用户可以探讨“你是不是还会玩儿时的游戏?”甚至还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性别搜索到你想找的人。贴吧按话题分类,帖子数量高达数百万。在李彦宏看来,2005年6月推出的“知道”是百度另一个比较成功的产品,通过大众智慧解决了搜索引擎自然语言识别问题,使用户查找搜索结果更加便利。现在,“知道”问答论坛已经回答了近2000万个问题,成了对网民最有吸引力的产品之一,是所有的国家、所有的语言中最大的互动问答平台。

2007年被认为是百度的国际化元年。这一年百度带给业界震撼的并不仅仅是它的各种搜索产品,还有它的国际化战略以及进军C2C市场的计划。2月百度视频搜索上线,收录中文互联网上最全面的视频内容,百度图书搜索上线;4月,百度盲道上线,成为国内首款互联网无障碍产品;9月,百度又了游戏搜索,包括攻略、游戏相关新闻、游戏手记等各种与游戏相关的内容,甚至还包括特定游戏装备的参数和使用信息。

现在的百度,正在多种终端和人口上开拓业务,李彦宏希望让百度搜索遍布人们能够接触到的一切途径:用户不必访问百度主页,也可以搜索信息。超过3万个搜索联盟会员,通过各种方式将百度搜索结合到自己的网站,使用户在上网的任何时候都能进行百度搜索。百度正试图提供从WAP到PDA的各种搜索服务,即使身边没有PC机,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或掌上电脑等无线平台进行百度搜索。

李彦宏提倡创新,但也反对盲目创新。“在百度,我们鼓励不断研究用户需要、不断揣摩市场方向的创新,这是百度一直严格遵循的一个创新原则,也是百度很多搜索产品和服务能够在推出半年、一年的时间内,就进入产业前两名,甚至第一名的原因。”李彦宏公开表示,技术只有满足需求才有价值。

理智得像一台服务器

有人形容:无论面对怎样复杂的局面,他总能以一名理科生的理性逻辑来解析释疑;无论面对诱惑还是困难,他总能一如既往,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转,理智得像一台服务器。

2005年,百度登陆纳斯达克,首日股价上涨353.85%,创下纳市新的世界纪录,成绩单令大洋彼岸的华尔街惊叹,成为它的对手Google上市以来全球最成功的IPO之一;2007年开始,百度东渡日本,踏上国际化征途,主动出击早已在那里迎战的雅虎和Google。

对于百度进军日本,业界曾一度有人表示担忧,怀疑它的竞争能力。对此李彦宏不以为然:“百度更懂中文,不是说百度不可以懂其他的语言,我们做得好是因为我们认真地研究了中国的用

户、语言、文化,做出了相应的产品。百度更懂中文只是一个现象,本质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发产品的做法,这个方法可以挪到其他国家,在日本就要找到最懂日文的人,他们做决策我们朝哪个方向走。百度不是因为在中国才能打败Google的,我们的技术、人员、体制,任何一方面都不输于国际大公司。”

令人惊喜的是,2008年3月13日,日本权威调查机构VideoResearch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在1月23日到2月22日,也就是百度正式进军日本的第一个月中,百度日本的PV量不断攀升,已经力压所有日本本土搜索引擎,成为日本搜索市场上第四大拥有独立搜索引擎技术的公司。而在图像及视频检索等服务的平均利用网页数和停留时间上,百度日本更是上升到日本搜索引擎市场的第一位。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中国的网络公司,能顺利进入日本的高科技市场,本身就是一种突破。李彦宏坚信,百度如果征服了日本市场,对其他市场就会更加有信心和经验。而全球搜索引擎也将出现Google和百度划洋而治的格局――在英文市场和非英文市场各领。

一直以来,百度都显得过于顺风顺水。虽然,其间也经历过创业高管离职风波、裁员风波、竞价排名风波、音乐下载版权风波等一系列问题。但这些似乎都不足以对百度构成致命威胁。在百度上市前的日子里。百度除贴吧等少数多元产品之外,一直是恪守搜索的尊严。而此后,百度的多元化攻势来得突然、凌厉而迅猛,它先用知道、百科、空间陆续构建了一个围绕着搜索展开的社区,而后,C2C、即时通讯工具“百度HI”,甚至网络游戏鱼贯而出。

“我曾在一个公开场合说过,搜索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社区化。可能是传播范围不广,或者可能是很多人没有听懂我的意思。现在看来,搜索引擎社区化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后来出来的‘知道’‘百科’,都是利用用户的力量使得人们寻找信息更加方便、快速和准确。”李彦宏对搜索,有着常人难以达到的思考深度。

现在在中国,百度遥遥领先于Google,70%以上的中国网民优先选择百度作为搜索引擎。

有人评价李彦宏的成功在于: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而且头脑冷静,不跟风,不赶潮。他似乎永远知道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他一直坚信ASP商业模式必将获得成功,他知道自己所专注的、而别人做不到同样程度的就在搜索领域;在互联网时,他能预言对于国内公司的烧钱做法,国外的投资人要吃亏;在互联网低谷时他能鼓励员工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

李彦宏稳健的风格不是与他同龄的人能具备的,但是在互联网多元化时代的背景下,技术出身的李彦宏如今似乎也变得“冒进”起来。随着2008年新产品C2C和即时通讯工具“百度HI”的相继出世,百度的两只脚分别伸向了一直都被看做井水不犯河水的另外两个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领地,直面淘宝、QQ甚至MSN。

随着百度的成功,一个个耀眼的光环不断降临在创始人李彦宏身上。“中国十大创业新锐”“IT十大风云人物”“中国软件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国成功上市,李彦宏也因此当选2005十大年度经济人物……

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没有改变李彦宏低调沉稳的本质。在百度员工眼中,他是一个理性、内敛、自信、信念坚定的老板;在合作伙伴的心里,他是一个既照顾家庭又对事业充满激情的男人;在投资人看来,他是一个眼光高远、商业感觉极其敏锐的管理者。

李彦宏帅气的长相加上儒雅谦和的性格,容易给人亲切感。然而内向的他却不擅长与人交往,无论在公共社交圈还是平时的运动中,他更多时间沉默不语,在观察着这个社会的这些人与事。他的生活是忙碌而简单的,每天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上网。他很喜欢运动,像打高尔夫、滑雪、游泳等,玩伴多数是在硅谷时认识的工程师朋友和公司的同事、合作伙伴、大学同学等。

第5篇

百度投资成立爱奇艺的时候,不管是李彦宏还是龚宇,可能都并不清楚视频网站究竟该如何盈利,何时会盈利。对百度来说,爱奇艺是战略卡位的棋子,不能少;对爱奇艺来说,百度是乘凉供血的靠山,不能失去。6年后,视频网站终于集体迎来“内容付费”的时代。爱奇艺今年6月付费用户数就突破2 000万人,春天指日可待。

然而羽翼丰满的爱奇艺,已经不想继续栖身百度之下。但是从百度来看,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总不能说放走就放走。

爱奇艺单飞?不容易。

此消彼长的6年

2010年4月,百度和Providence共同出资,成立爱奇艺(当时名为奇艺网)。从成立到现在,已经6年。这6年,百度因为在移动端踏空,加上百度贴吧一系列负面新闻,连BAT的位子都险些丢掉。爱奇艺则凭借自制剧《盗墓笔记》,打开了“内容付费”的大门。

这六年,百度“消”,爱奇艺“长”。

两相竞合“中间页”

2011年,李彦宏提出百度的“中间页”战略。所谓的中间页,就是指网站在流量分发路径中,处于百度搜索到最终服务之间的中间位置。简单来说,搜百科进入百度百科,搜机票进入去哪儿,搜问答进入百度知道。相应地,搜索视频会进入爱奇艺,而不是优酷、土豆(当时优酷和土豆还是两家)。这也是百度投资爱奇艺的初衷。2011年11月,奇艺正式宣布品牌升级,启动“爱奇艺”品牌;2012年11月,百度全资收购爱奇艺。

当时,百度投资公司有两个标准:第一,从行业第三开始;第二,只收购,不占小股。这种投资风格,或许源于对自己流量的自信,“只要我掌握了搜索入口,超越这些行业老大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在PC时代,这种自信倒也合理。用户在电脑上想直达自己想要的内容,基本上都要通过百度,搜索成了黄金入口。

在这样的战略下,百度并没有选择当时如日中天的优酷、土豆,而是自己培植爱奇艺。爱奇艺也成为“中间页”的受益者。

甜也“中间页”,苦也“中间页”

当然,百度对视频之所以这么青眼有加,跟Google也密切相关。

早在2006年,Google就以16.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YouTube。2012年,YouTube给Google贡献24亿美元净收入,对“中国的Google”百度来说,加码视频业务显得有章可循。

到2012年11月,百度全资收购爱奇艺;2013年5月,百度又全资收购PPS,并入爱奇艺。这时的李彦宏将充满浓浓技术风的“中间页战略”形容为:“连接人与信息”。“中间页”战略深化下的爱奇艺,享受着与百度的甜蜜。

然而,或许正是因为沉浸在“中间页”战略之中,当Google在布局移动端新业态,比如安卓手机系统,抢占移动化浪潮中的核心位置时,百度还停留在PC时代的“中间页”。

这一回,百度根本没能力借鉴Google了。

百度可能意识到危机,但没想到危机的来临之快。就连百度自己的核心搜索业务,也在移动互联网冲击下,延展性大大受损。“流量贩子”的生意,突然不那么好做了。2013年下半年,移动互联网市场爆发,之前执迷于通过搜索连接人与信息的百度,有一天突然发现,用户可能更喜欢打开一个App来直接找内容。

这也意味着,“中间页”用来攫取流量的价值,被移动端化解于无形。

于是,百度也逐渐将自己的战略思路转变为:连接人与服务。19亿美元收购91助手抢占移动端入口,拿下糯米团进军团购市场。

在2014年这个节点上,爱奇艺对百度想必是“又爱又恨”,恨的是百度抛下中间页战略后,不愿意继续烧钱了;爱的是从此没了百度的束缚,爱奇艺顺利引入了小米、顺为3亿美金战略投资。

爱奇艺笑,百度愁

2013年,20.88亿元。

2014年,39.83亿元。

2015年,76.7亿元。

这是爱奇艺近3年的营收成本。

过去几年,视频市场就是一片火光,拿到小米投资的爱奇艺成了“人民币玩家”,在市场无往不利。优酷土豆赴美上市多年,在投资人施加的盈利压力下,根本没有办法用烧钱的方式开拓市场。

百度万万没想到,原先允许爱奇艺独立融资,纯属战略调整下的无奈之举,反倒使得原本勉强排上前四的爱奇艺,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另一方面,爱奇艺结结实实的业务增长数据,让百度只能继续投资。尽管,烧钱烧得确实有点多。

与此同时,百度开始了O2O战略。百度糯米、百度外卖、Uber,承担起连接人与服务的重担,李彦宏甚至扬言:“未来会掏出200亿美金进军O2O领域”。

显然,即使是百度也架不住这般烧钱。李彦宏提出“三不原则”,不追求绝对控股、不划分阵营、不害怕洗用户。2015年8月,百度推出的“航母计划”,为这一原则的执行打开方便之门:“除了百度外卖和91桌面以外,未来百度还有可能把包括百度糯米在内的其他10多个项目进一步对外部投资者开放”。

爱奇艺单飞路径

今年4月,百度将百度视频拆分,进行独立运营,单独融资10亿人民币。

尽管,百度声称百度视频与爱奇艺并不会相互抵触,但实际上竞争已经形成。百度视频宣布打造“PGC分发第一平台”,在愈演愈烈的版权争夺战中,已经与爱奇艺有了直接的利益冲突。

今时不同往日,乘着内容收费的这股浪潮,爱奇艺有底气不用继续躲在百度的年报之下。自立门户,被写上了时间表。

私有化失败,上市难。

今年2月13日,李彦宏和龚宇以28亿美金估值,提出收购百度持有的80.5%爱奇艺股份。到7月25日,这份私有化要约被正式撤回。

首当其冲的原因,是战略新兴板和注册制的推迟。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爱奇艺在2015年、2014年、2013年亏损额度分别为23.8亿元、11.1亿元、7.43亿元;现行A股发行制度下,3年必须盈利的财务硬性指标,几乎宣判了爱奇艺短期内在国内上市的死刑。

28亿元的估值,也被投资人和外界认为偏低。有人替小米喊冤,当初投了3亿美元,28亿元估值“顶多相当于小米存银行的利息”。

行业竞争激烈,再次出现合并?

先看看国内视频行业激烈的竞争格局吧。

合一集团(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以及依靠A股市场迅速崛起的乐视网,形成“三英战吕布”的四巨头格局。

各家几乎都有各自所长。优酷土豆私有化完成之后,在阿里的关怀中寻找下一波野蛮生长的机遇;腾讯视频背靠用户数和现金流都丰富的腾讯,成为典型的“高富帅”;在BAT包围圈中,乐视视频靠着在创业板积攒的能量,打造出贾跃亭口中常说的“乐视视频生态”。

从几项数据来看,爱奇艺靠着之前烧钱抢位,已经成为视频行业的老大。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后,爱奇艺也展开泛娱乐布局,打造以IP为核心的产业链。广告、用户付费之外,电影、动漫、游戏、电商,每一个领域都有十足的想象空间。

第6篇

发掘优秀的学习内容

任何组织中都存在大量的学习内容,按形式分,包括培训教材、PPT文档、公司网站、视频光盘、多媒体课件、知识库等。这些内容产生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散布在组织的各个角落。

通常,这些学习内容形式不一、大小各异,培训管理者在梳理时往往要花费很多精力。因此,学习内容的开发首先要从知识传递和有效应用的角度了解其特征及趋势。优秀的学习内容应具备如下几个特征:

结构化

学习者在几个小时的视频讲座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是很难的。所谓结构化就是学习内容应该以知识点为单位,每个独立的知识点通过一个独立的学习内容来呈现,便于学习内容的重复使用和传递。百科知识库中的“词条”就具备很好的结构化特征,便于学习者快速检索。

快速化

快速化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学习内容的开发速度要快;其二,学习内容传递的速度要快。借助于网络平台和开发工具,快速化开发并传递学习内容已经不再有障碍。需注意的是,时间短、内容少、知识点结构化的内容具备了快速传递的特点。因此,要尽量减少开发冗长的学习内容。

大众化

大众化是指学习内容的开发是面向大众的,开发人群不一定局限在讲师、专家等专业人士,愿意分享知识经验的员工都可以开发学习内容。人人皆分享的Web2.0精神营造了快速开发学习内容的文化环境。没有乐于分享的学习文化,再好用的工具和软件都形同虚设。

体系化

学习内容的知识点结构化并不是要让每个学习内容都成为独立的个体,我们还要考虑学习内容的标准化和体系化管理。学习内容应该包括关键字、相关资源、与技能/能力对应、与相关岗位的对应等描述性内容。无论学习内容存放在知识库中还是学习管理系统中,这些描述都将成为学习内容体系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的必要因素。

快速开发学习内容的

两种方式

在了解学习内容的上述特征和趋势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规划和开发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总体而言,其开发方式包括两种类型:基于网络系统的开发和基于工具软件的开发。

基于网络系统的开发

基于网络系统的开发指利用学习社区、知识库、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等网络平台开发学习内容。内容开发不需要通过客户端工具,开发者通过浏览器等网络终端即可直接开发学习内容。

此种开发方式的优势在于开发速度快,易于知识的快速传播。与基于工具软件的学习内容开发相比,这种方式大大缩短了知识循环的速度。知识的产生、沉淀与传播在同一个平台上即可完成。图表1列举了基于网络系统开发学习内容的几种常见的方式。

从图表1基于网络系统的学习内容开发方式来看,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多数方式都是基于对互联网的成熟应用。因此,将这些应用转移到组织内部是一个较为稳妥的方式,因为多数员工已经熟悉这些模式的使用,更有利于推动其在组织内部的广泛应用。

此外,基于网络系统开发学习内容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实施相应的网络系统。企业在开发和建设网络系统时可参考互联网最成熟的应用,这些系统往往经历了大量用户的使用,已发展的非常成熟,在功能设计以及激励机制上均可进行借鉴。例如,维基百科、百度知道、优酷视频等。

以新上线的“百度经验”为例,了解其是如何支持经验沉淀类学习内容的快速开发。

“百度经验”是百度公司继搜索、百科、文库、知道等互联网内容服务的基础上推出的又一个精细化的网络知识服务模式。与其它内容服务不同,“百度经验”在知识沉淀、知识萃取模式上进行了精心设计,通过在线的“知识萃取过程法”设计了流程化、结构化的工作界面。分享者只需按步骤填写需要分享的经验内容即可完成知识分享的过程,操作简单便捷,其知识萃取的过程方法见图表2。

以大红袍的泡法为例对“百度经验”知识的萃取过程进行说明(见图表3)。除了提供便于使用的网络系统之外,“百度经验”在经验分享的激励措施、内容质量管控等方面也采取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如与原作者签约、为优秀经验分享者提供稿酬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百度经验体验并学习。

基于工具软件的开发

基于工具软件的学习内容开发是通过工具或软件开发学习内容,再将学习内容通过学习管理系统等方式进行传递和应用。

相比基于网络系统的学习内容开发方式,工具软件开发的学习内容更具完整性和可移植性,如教材、电子课件等更适合较为正式的学习用途。当然,工具软件开发的学习内容在开发和传播速度上不及基于网络系统的学习内容,对开发者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企业可以根据内容及应用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开发方式。图表4列举了适用于学习内容开发的工具软件。

在图表4列出的四种类型的内容开发工具中,快速课件开发工具正如其名称一样,成为快速开发学习内容最常见的形式。很多软件公司均提供了基于PPT的快速课件开发工具产品。女~lAdobe公司的AdobePresenter、Lectora公司的Snap!、微软公司的MS Producer等。

此外,随着OFFICE等常用软件新版本的不断更新,其功能越来越丰富、操作越来越简单,对快速开发学习内容而言已经足够。因此,不再需要依赖专业的开发软件将成为学习内容快速开发的一个趋势。例如,我们可以通过MS PowerPoint 2010直接创作出以视频为动画呈现形式的学习内容(见图表5),整个过程不需要依赖任何第三方软件的支持。

通过PowerPoint 2010,仅通过四个步骤就可完成学习内容从制作到的全部过程。如果你觉得PowerPoint 2010不够强大,还要在学习内容中增加视频、互动、测试等内容,或者希望将学习内容成Flash格式,那就需要借助第三方插件。例如:安装Snap!By Lectora软件,安装结束后,PowerPoint工具栏就会显示一个新的工具选项,你可以利用Snap!提供的丰富功能创作学习内容(见图表6)。

第7篇

一:线上推广

1:每日坚持SEO优化网站,每天通过站长工具软件进入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入口查看关键词的排名,并且根据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然后在不断的优化网站的用户体验度,从根本上留住客户,并且不断的提高网站的排名!

2:利用当地的高校校内网社区进行宣传和推广,毕竟学生们是网络的主力军,同时还加入各大高校的百度贴吧进行宣传推广,比如针对本地网站的招聘频道,可以发一些站内短信向学子们介绍一些求职简历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本地网站在学生当中的知名度!

3:通过在QQ群里面的宣传推广有效的提升网站的流量,当然选择的QQ群要是当地的一些群,还有自己可以建设一些本地群,比如某地的旅游群,文化群等等都能够给你带来不少的流量呢!。

4:利用天涯论坛或者猫扑论坛来发帖宣传网站,这种方式算是比较传统了,对帖子的内容要求也比较高了,所以有时间的时候最好能够做一做,毕竟这些高权重的论坛能够给你带来不错的排名呢!

5:利用热点事件来炒作,比如河北的本地网就可以拿我爸是李刚事件来进行炒作,而云南的就可以拿躲猫猫来,而四川的就可以拿整容出现生命枯萎事件来炒作营销,这都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自然能够吸引很多的流量了!

6:利用百度空间,百度百科,百度知道这三大百度品牌来做推广营销,这都是推广营销的捷径,毕竟百度占有了七成的搜索市场分额,所以使用百度的产品当然能够给自己的网站加分,特别是在百度上面创建自己网站的词条,这能够给你网站带来很大的权重!

7:不定期的写软文到A5,站长之家发表,这能够给我的网站带来很多优质的外链,从而在搜索引擎上面能够提高自己网站的排名!

当然线上推广还有很多,目前主流的就是上面七种方法,其实只要大家认认真真的做好其中一两种就能够给你网站带来巨大的飞跃,有时候贪多不一定好!甚至还会引起消化不良,所以笔者建议大家在选择线上推广的时候只要选择其中一两种你容易把握的,并且将其做到极致,那一定就能够推广成功!

二:线下推广

所谓线下推广意思就是借助于互联网之外的平台来进行推广,其实这些推广方法运用好的话照样能够做到小成本大回报的!

1:找当地媒体进行合作,既然要小成本我们就不能够找那些电视台或者地方报纸了,不过我们可以找到当地DM广告,或者一些分类信息商家进行合作,或者到一些当地的网吧进行合作都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2:如果开辟了地方网站的招聘频道,那么还可以跟一些高校就业中心进行合作,让更多的人把自己的简历放在本地网站上,从而给你网站带来稳定的流量,然后你再把他们的简历推荐到一些重点的大企业,于是你就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中介,从中获得不少的利益呢!

3:找当地的商家进行合作

第8篇

外界对百度这次首页改版知之甚少,不过好在还有微博,一些设计人员在微博上留下了一些信息可供参考,比如,百度搜索用户体验中心总监关岱松今天凌晨在微博上就说,“这是百度7年来首次改版,也是最大一次用户体验升级,无数同学为此挥洒了6个月的汗水。当目睹产品在页面上出现的那一刻,心情难以言表。”

用户体验无小事,何况是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之一百度的首页用户体验?首页的改版,既是商业,也是艺术,既要实现改版的意图,又要顾及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其中涉及的细节极多,且看百度首页有哪些你一眼能够看到却未必能够一下说出的变动:

其一,从简约风格变为极简风格。这是最大的变化,旧首页中央搜索框上方的新闻、hao123、地图、视频、贴吧和知道、音乐、百度等垂直搜索产品被移动到页面右上角。因为百度首页一共就没有几个字,这相当于把绝大部分内容都进行了迁移。如果以改动占比看,百度这次首页改版变动极大。

其二,百度蓝。注意搜索框右边“百度一下”四个字的颜色,过去十几年都是白灰色的搜索按钮,这次被蓝色代替。其目的是为了凸显百度的品牌特征,强化用户对“百度一下”的视觉记忆。

其三,搜索框的位置比以前更向下移,更接近页面中心的位置。

其四,搜索框比以前变窄,变长,也是凸显极简风格。

其五,用户有可能看到两个首页,未登录用户访问百度时看到的新首页,而登录用户看到的个性化首页则没有改版,还是老样子。个性化首页是2011年9月份推出,特色是“一人一世界”,在搜索框下有导航通知、实时热点、应用等几大模块,目前需要用户登录才可查看。

其六,从贴吧反馈看,百度这次改版的新首页其实在之前一直都有放出测试,不少网友反映偶尔会访问到新首页。

其七,弱化了一些商业化功能,比如加入“百度推广”,安装“百度卫士”等都消失了,可见百度为了实现用户体验的极简还是很有些割舍的。

其八,藏青。如果仔细观察的话,这次“百度一下”的蓝色和百度logo(熊掌)的蓝色是不一样的,熊掌的蓝色是天蓝色,而“百度一下”的蓝色则是藏青色。互联网公司用蓝色是一种习惯,蓝色就是互联网的象征,也是智慧的象征,百度的品牌色也是蓝色,但“百度一下”为什么在24种蓝色中选择了藏青色,按百度内部流传的说法,选了很久才选中藏青,是因为藏青属于中国独有的传统色彩,传承千年,对中国用户更亲切,符合东方审美,能够使中国互联网用户感到舒适和认同的蓝色,这是一个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的色彩,在中国用户心目中,它不但中国,还代表着”严谨、专业和值得信任“;在过去,我们身边的很多制服是这个颜色,而大部分中国男人的第一套西装,都是这个颜色。设计团队还“为藏青选择了一个清澈而智慧的基底蓝色搭档,而这个色彩碰撞在一起后产生了独特的光芒。并最终汇聚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百度蓝”(关岱松博客)。

可以看出,百度这次首页改版的核心就是追求极简,为此甚至不惜舍弃了一些产品在首页上的利益,比如垂直搜索以及安全产品等,随着极简风格的强化,其在首页的存在感其实是被弱化的。

但是,百度为什么如此追求极简风格呢,原来信息更丰富的首页不也很好吗?如果要这个问题,则需要从百度的技术发展史和互联网的发展史入手,而不单是符合时尚设计潮流的问题。

这次极简首页的推出,最被突出的其实还是百度的搜索功能,强化搜索的核心地位,但之所以把一系列垂直搜索都移动到右上角,应该与百度的搜索技术进展有关,如果说以前需要在搜索框上强化垂直搜索来增进用户精准搜索的体验的话,现在百度已经自信只需通过简单的“百度一下”就能满足大部分网民的搜索需求,比如不久前曝光的“极速搜索”,通过大数据分析,在用户输入过程中便精准计算出检索目标并实时抓取,从而大大提升结果展现速度,在极速模式下搜索,比普通搜索要减少90%的等待时间。极简的视觉体验和极速搜索体验,都可以增强百度搜索对用户体验的冲击力。

在搜索结果方面,搜索的更智能化使极简成为可能。知心搜索(语义搜索)和知识图谱的运用比以前更容易满足用户需求,可能以前需要借助很多垂直搜索的需求,现在只要访问一个搜索框就能解决。

比如,用户搜索“颐和园”等景点时,旅游攻略、景区拥挤度、景区地图、景区所在地的天气情况等都会出现;搜索“周迅”等影视明星时,周迅百科、图片和影视作品等各种相关消息,甚至右侧智能推荐还能展示“周迅历任8任恋人和情史”等人物关系图谱。再比如搜索歌曲《平凡之路》,可以在搜索结果页直接听歌,并有歌词、下载等智能服务;当用户搜索“北京上海”,即使输入的信息不完整,百度仍然能够直接为网民提供火车票、机票的咨询、查时间、买票等一体化服务。

技术之外,则是整个互联网的发展也正在历经从繁复到简约的过程,这不但从百度这次首页改版可以看出,新浪、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的改版以及垂直博客的兴起也是沿袭此一路线。简约风格的流行在表面上看是用户审美的变化,但实质上还是需求驱动。

2001年的百度首页

那时的百度只是一家搜索技术功能,并不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而是做为硅谷动力、ChinaRen等公司的技术提供商,间接提供搜索服务。因此,当时的百度首页只是一个企业介绍性页面,展示百度的产品介绍。

2002年的百度首页

2002年,百度首页改版为导航式首页,开始逐渐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当时的百度首页与现在的导航网站类似,挂满了各类实用信息的入口。

2003年的百度首页

2003年,百度正式从后台走向前台,首页去掉了杂乱无章的链接,开始使用“搜索框+导航文字链”的简洁版面。百度当时最受欢迎的服务MP3搜索,占据了导航的显要位置。

2006年的百度首页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2005年全球资本市场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上市公司,百度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百度首页再次改版,贴吧、知道等内容产品登上百度首页。

第9篇

李文旺

有人说,如果是恩爱夫妻,谁死在前面谁就是有福气的人,你的爱人可以给你送终。如果这么说,母亲是有福气的。

可是,母亲没有看到父亲后来看到的事情。不过,母亲,请不要难过,我曾经告诉过您的,那一次,我是来到您的坟茔旁边亲自和您说的。什么?您没有记住。哦,那么好,我再和您说一遍。

我告诉您,母亲,我敬爱的母亲,我善良的母亲:我,你的小儿子我,上了百度百科了,您孙子在广州买了房子了,也成了一个广州人了,您的孙女大前年就上大学了,您外甥考取了一所比较好的大学了,您的外甥女也住到南昌去了。

母亲,您知道吗?您住了大半辈子的村子,那村子旁边通上了高速公路了,是从中国的铜都————德兴市到南昌的高速,更大的惊喜是:村子里通上了水泥路面,从村前的道路到每一条巷子,也都铺上了厚厚的水泥。您知道的,那个村子的每一户人家的庭院早就水泥化了,现在,村子里,除了农田,几乎很难见到泥土了,这在农村,哪怕是现在的农村也是不多见的。

母亲,您知道吗?仅仅在您去世的这六年里,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探索宇宙的步子越来越大,高铁和动车越来越多,人们的住房也越来越好,越来越宽了——————虽然,您那里是六年一贯制,甚至是永远一贯制。但是,中国,伟大的中国正在朝着世界第一的道路上进发。

现在,从老家到我这儿的三百六十五里地,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有时间,只要有时间,我还会回去看您的,看看您那慈祥的面容,看看您那微微的笑容,体会您那比海洋还宽广的胸怀。

母亲,你知道吗?您知道我最敬佩您的地方在哪里吗?我最敬佩您宽广的胸怀,除了对于您,我怎么就没有那么宽广的胸怀呢?

母亲,您安息吧。

第10篇

一、论坛推广

每个个人站长做网站推广时,第一首先当然就是论坛了,即使是上班帮公司做SEO,老板也会给你规定到哪些论坛推广网站。所以,论坛推广就成了众多个人站长的第一推广选择。自然新手学习优化时,即使不用论坛推广也要了解一下其利蔽,这样对自己掌握多样化的推广手段肯定是有益无害的。

二、博客推广

新手在推广方法的选择过程中,也可以尝试一下博客推广,因为利用博客推广可以很好的塑造自己的网站品牌,所以新手也应该了解一下博客推广,毕竟多掌握一种推广手段对推广自己的网站本身就没有什么坏处的,一种不行就用另一种,不会吊死一颗树上。

三、百科推广

在推广方法的选择上,新手可以尝试一下利用百科推广,因为这种推广方法带来的外链和推广效果是最好的,就拿效果来说吧,一旦通过审核了,那么带来的效果是长期性的,而且质量还不错。所以,笔者特别推荐这种推广方法,当然选择这种推广方法需要一定的文笔功底,而且还要善于隐藏推广信息才行。

四、分类信息推广

看过一些站长说分类信息现在加上了nofollow标签或者是JS和跳转,其实对于新手来说,学会利用分类信息推广并不一定就是为了做外链,分类信息本身的流量非常巨大,而且面向的用户范围广,那么新手在推广时,并不一定要抓住外链而推广,可以为了提高知名度和挖掘潜在用户推广的,总的来说,新手在选择推广方法上,可以根据自身网站的情况来分析是否值得使用分类信息推广。

五、问答推广

站长在做网站推广时,问答平台一定要学会的,即使你不会去用全部的问答平台推广,你也需要知道怎么利用百度知道和搜搜问问推广吧,因为80%的流量都集中在这两个问答平台上面的,如果你是利用长尾关键词做优化的,那么问答平台推广是不二的选择。

六、SNS推广

SNS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一种推广方法,这种推广方法是可以直接面对用户推广的,首先要做的是注册帐号,然后大理的添加好友,再就是群发推广信息,这里笔者提醒一下新手站长在用SNS推广时,要注意控制好度,不要使用户产生反感。最后是善于制造话题。所以,新手在选择推广方法时,可以考虑一下SNS推广,毕竟用得好,流量是非常可观的。

七、微博推广

时下最火爆的微博推广方法,站长你怎么可以不用呢?不管你是老站长还是新手站长,微博推广是值得一试的,其最主要的一点是要通过实名认证,如果你有实名认证的话,那么推广的效果绝对是非常可观的。

八、邮件推广

曾经风扉一时的邮件炸弹是不可多得的推广方法,即使现在差不多衰落了,对于新手学习推广方法来说,也是需要知道其大概操作方法。

九、软文推广

第11篇

本周二,分答召开会,正式宣布A轮2500万美元融资以及未来规划。

但并没有像之前一样讨论共享经济般再度引起一轮热议,分答PK值乎的热度渐渐变冷。知识变现之路依然漫长,就连姬十三都毫不遮掩地说自己其实在做粉丝经济。本文想讨论两个问题:一是人们是否该为碎片化知识付费,二是哪种付费姿势更正确。

一斤知识能卖多少钱?这个问题太古老了。

社会分工让一部分人从事脑力劳动,一部分人从事体力劳动。劳动产生价值,而金钱是衡量价值最直接的手段,所以社会必须给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以物质回报……这段话翻译成人话是:为知识付费是合理的。

然而,这一在传统社会再正常不过的逻辑,挪到互联网时代,似乎不成立了。确切地说,人们会为教育、医疗、法律等专业咨询付费,却极少再愿意为书籍、影像、以及碎片化知识付费,因为互联网让这些资源不再稀缺。尽管如此,一向以免费、共享为关键词的知识社区知乎,却突然耐不住寂寞,开始大踏步进行商业化尝试。愚人节当天,值乎1.0上线。相当多知乎er对此持反对态度,尤其是口味已被养刁的早期玩家。

幸运的是,百度出来背锅。5月发生了魏则西事件,知乎6名大V因为给百度洗地而被知乎小管家封号,反而值乎变得可以接受了。毕竟付费问答也是对知识的尊重,而软文在那种情况下等于对生命的践踏。5月13日,值乎2.0很快被市场接受。

而后杀出的分答以及王思聪,让知乎果壳之战形成白热化状态。

“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马”

关于知识付费,谈的最多的就是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他的名言是:

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2000亿个小时,而这几乎是一年维持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所需要的总时间。

意思是,现代社会人们有很多空余时间,可人们不会停止思考,每个碎片化想法都是认知盈余。如果把这些盈余堆积起来,就能成就卓越。举个栗子,维基百科就是无数个互不认识,可能也不那么专业的人,用零碎时间协同合作完成的一本百科全书。

既然可以多对多,也能一对一。所以理论上两个人的认知盈余可以相互交换,如此就能达到萧伯纳所说的理想境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但就像原始时期的以物换物,你有一包盐,我却不愿用一头牛跟你换——尽管我很缺盐。在认知盈余上占优势的人,也面临这个输出和输入不对等的场面。

解决的手段就是把知识兑换成钱,你我等值交换。

这个逻辑是成立的,所以免费共享知识的时代必将终结。可不谈需求,只谈道理等于空谈。所以我们再来看看值乎、分答这些小额知识付费产品,切中了哪些需求。

用户分提问者和回答者。

不管对任何人来说,值乎和分答抓住的都是不刚性、不高频,但长期不可替代的需求。按部就班地上学、参与专业培训、按需进行主题阅读……为了生存,人们必须接受系统化知识。但是,刷知乎、上豆瓣、水贴吧,或者看今日头条,这些活儿在长辈眼中是不务正业的。

我们会争辩说“这是在获取碎片化知识”,可行动证明这个理由不能很好地说服自己——我们不会花整块儿的时间去刷知乎(典型的场景是在地铁上),因为它虽然看起来很有用,但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没有直接联系。但人们总相信积累的力量,相信零碎但广泛撒网的知识,能让自己变得更博学。这些冷知识或者八卦,即使对生活学习无益,也能成为日后的谈资。用等公交的功夫听一段,没什么损失。

明星应用之所以能爆红,是因为它有一个引爆点,或者一时间解决了不可替代的需求。比如脸萌的拼脸功能,足记的“大片模式”。因为某一个不起眼的创新点,可能恰好切中了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美国汽车大亨亨利·福特曾说:“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马!”事实上他们只是想更快到达目的地,一辆汽车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把这个场景应用到知识付费上,表面上看由于知识盈余,人们有向外输出的欲望,其实人们内心真实的需求是获得尊重。

值乎和分答正在往这方面靠。它们虽然没有给用户造一辆汽车,但起码给了一辆自行车。对回答者来说,向他提问的人越多,表明他在某个领域知名度越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他已经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对提问者来说,让他提问的动力是被大V翻牌,让他分享的动力是获得收益分成。

一言以蔽之,包含情感的语音形式、满足偷窥欲的偷听功能、刺激传播的分成机制,让用户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同时被满足,还能让整个社区流动起来。

有理由愉快地掏钱

完成付费这个动作,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有需求,二是有钱。

虽然人们还未养成为知识付费的习惯,但是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已经有越多来越多的人为知识买单。瑞士瑞信去年底的《2015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达到了1.08亿。在有足够消费能力的情况下,无论从媒介还是内容方面看,中国人为知识付费的意愿都不低。

媒介方面,根据艾瑞咨询上周刚的《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33.8%的新媒体用户已经产生过对新媒体内容的付费行为,15.6%的用户有进行付费的意愿但是还没有进行付费行为。50.6%的新媒体用户不愿意也不打算为新媒体内容付费,而2014年这一数据是69.7%。

内容方面,亚马逊全球副总裁张文翊曾在采访中称,Kindle进入中国市场的三年来,Kindle电子书选品种类有12倍的增长,月活跃付费用户方面有37倍的增长。亚马逊年初的报告中还有个结论:中国各城市免费书的阅读完成率,只有付费书的三分之一。这说明人们越来越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并且付费行为促使他们更珍惜内容。

有个跟碎片化知识相关的现象是:免费电子书榜中《知乎周刊》排行第二。不排除有免费因素的干扰,但它能超越四大名著等经典书籍,说明轻阅读在中国有市场,碎片化知识有变现的基础。

付费习惯正在被培养,那么具体的付费模式又有哪些创新呢?有关内容付费,我们可以参考美国报纸的付费墙模式。21世纪初,《纽约时报》等美国老牌报纸都推出了付费墙。要么购买纸质报纸,要么付费订阅数字内容,否则你别想看到完整内容。在这股潮流的带领下,很多新兴的小报也开始进行付费尝试。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中小型报纸成功了,而传统大报折戟了。

因为大型报纸的受众更广,新闻同质化严重,而小报领域垂直、覆盖用户更精确,容易产出独家的分析报道。相较于内容优质,人们更愿意为附加值付费。道理是相通的。虽然60秒语音的含金量不如知乎长文,但继承知乎一贯的抖机灵风气,短时间回答更容易出猛料。

在具体付费模式上,值乎和分答也更符合用户心理。与早期的RSS订阅相比,小额知识付费应用实现了按需付费,不用动辄包年包月,门槛降低更容易触发付费行为;与近几年流行的“打赏”功能相比,“先付费后收听”或许会抬高用户期待值,但大部分人不愿承认失望。因为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人天生有为自身行为辩解的冲动。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1959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螺丝钉实验。两组人做同一件事:把盘子里的螺丝钉枯燥地旋转一个小时。得到1英镑的人觉得这项工作十分有趣,得到20英磅的人则认为工作相当枯燥。因为得到20英镑的人可以把这种白痴行为解释为:我想得到物质回报。而只得到1英镑的人没有充分的外部理由,所以只能寻求内部理由来缓解不协调带来的不适感。

一旦点击偷听键,交出去的钱就不会再回来。所以与其忍受货不对板造成的不协调,还不如自欺欺人地说:“还好啊,收获很多。”反正也没有人知道,我是不是在打肿脸充胖子。自己开心就好了。这样,值乎和分答的收费机制,不但能让用户愿意掏钱,还能让他们愉快地掏钱。尽管这可能是一种虚假繁荣。

另外多说一句,先付费不见得会抬高使用门槛,因为“限时免费听”、“包场免费听”等运营手段足以把用户引上贼船。

如何让更多人掏钱

虽然有问才有答,理论上问题决定了社区氛围,但答案才是留存用户的关键。因此在值乎和分答上,用户的重要性排序应该是:回答者>提问者>偷听者。值乎有知乎本身的大V引流,原本的二八法则也会带入值乎。分答App首页每天都在刷某某明星入驻,某某牛逼团队来了,其消费头部内容的居心更为明显。

一款软件做得再好,如果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就不要谈商业化。所以怎样让值乎和分答不成为少数精英的狂欢,让大家都来掏钱,是当前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在去中心化问题上,知乎本身已经做得不错了。作为一个从未回答过问题的知乎小透明,我起码收到过不下20个回答邀请。因为每当你在知乎上提一个问题,平台都会为你推荐一批可能感兴趣的人。比如我刚提的这个问题:

抓取用户的搜索数据,这和百度知道最初的运营思路是一致的。这种一对多的主动邀请制,比百度知道和分答更灵活,流动性更强。提问者的问题并非无人问津,这让他们有更足的动力提下一个问题。

不过知乎的推荐机制没那么完善。比如上面这个问题,我明明添加了4个话题,可推荐给我的人清一色只对“付费”感兴趣,还有些人连头像都没有,估计很少上知乎。这样我的邀请可能有一半是废的。但是如果推荐给我大V(知乎以前就这么干的),就达不到去中心化的目的了。

天平两边,一边是给普通用户更多露出机会,一边是保证内容的专业性和热度,不好平衡。

然而即使是这种不太完善的制度,也无法很好地应用到值乎和分答上。因为提问者挑选优质答案+付费,其实就是百度知道的悬赏功能,大V的地位会下降。这与值乎和分答消费头部和崇尚知识的调性不符,失去特色的它们可能连一分钟热度都无法维持。

所以只能在已有制度上进行修补,比如按回答分类和让用户用脚投票。在分答上赚钱的有两类人:自带光环的明星和辛勤耕耘的专业人士。前者获取成本高且忠诚度很低,后者才是平台急需维护的核心用户。分答会上,姬十三也强调分答接下来的任务是:让更有专业的服务真实的呈现出来。细分领域可以让专业人士更多地露出,分答目前已经开始分类。但以人物为中心的分类,不如按回答分类见效快。毕竟不看脸的中国好声音,比看脸的超女质量高。

用脚投票的方法是问题定价。

分答目前的规则是回答者自行开价,价格高低没有任何参考性。如果定价是半人工半机器的,一开始自行定价,后来随着偷听次数的增多按比例增长,就能逐渐体现专业人士在各自领域的价值。这其实是积分制度的变种,但是跟钱挂钩激励作用可能更大。

能否持续地掏钱

客单价普遍较低的生意,除了要拼流量,还得拼持久性。分答推出这么久,一个饱受争议的地方在于:娱乐性大于知识性。凭借KOL背书,短期数据会很好看,长期呢?要知道明星是没什么耐心的,所以必须在他们走之前建立一个机制。

这个机制要么能不断引入新的大V,要么能不断造大V,要么能使平台脱离大V存活。

持续地引入新大V,至今没看到任何一款应用能做到这一点,大家所能做的无非是留存。两周前知乎“值乎公众号工具”,用户把工具接入微信公众号,就能按需使用值乎三个版本的核心功能(文字版刮刮乐、付费问题悬赏和付费语音问答)。这只是一个微信公众平台自定义菜单接口,没什么技术含量。它唯一的作用是让用户更方便的进入值乎。这当然可以提高用户黏性和活跃度,但效果及其有限。因为用户习惯没有培养起来,人们付费获取碎片化知识的需求还是太软。

娱乐至死的年代,全靠知乎大V续命的值乎干不过“问答型微博”分答,所以它开始两手抓:一边是碎片化的值乎,一边是系统化的知乎Live。

知乎Live的先天优势在于:知乎大V是一群专业性和趣味性兼备,同时有强烈自我实现需求的人。他们可以设置很多有趣的议题,这些议题是你在网易公开课、馒头商学院等平台上看不到的。这个场景是不是跟付费墙很像?内容的垂直让很多不知名的小报干掉了传统大报。

在知识的纯粹性方面,知乎一向不愿妥协。所以知乎Live是比值乎更符合调性的产品。相较于60秒的语音,系统化的课程更容易接入付费场景,比如高考志愿填报、IT技能培训。比起回答点赞数的增加,众人围观的直播也更容易让大V产生成就感。

专注于知识网红经济的分答,在造V上火力更足。

在前天的分答融资会上,姬十三毫不遮掩地说自己在做粉丝经济,并且提出“粉丝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放大通路”的观点,巧妙回应了关于分答娱乐化的质疑。此后分答对产品的各种优化,也明显是在为造星计划服务。

简单说来,二者都在进行知识付费探索,但路径不同。

知乎的道路是:积累大V(知乎)——碎片化知识(值乎)——系统化知识(知乎Live)。果壳的道路刚好与其相反:MOOC学院是系统化知识,在行是个过渡产品,分答是碎片化知识。少了前期积累大V的过程,分答只能借明星弥补尴尬。理论上小心谨慎的知乎应该成功,但借着网红经济的风口,分答的大V养成机制似乎势头更猛。

最高境界是让平台脱离大V存活,这听起来太乌托邦。因为人与人是不平等的,不管PGC还是UGC,只要有内容生产就必有大V。平台所能做的只是减少对大V的依赖。最好的办法是逐渐转向内容型工具。

比如做成问题型维基百科。付费应用的原始作用是筛选,值乎和分答可以筛选出相对优质的问题和答案,以及愿意为知识付费的人。内容积累足够后,加一个搜索入口就成。事实上,知乎、豆瓣、淘宝等应用的搜索入口,已经很大程度上抢了百度的生意。未来这种垂直型搜索引擎会越来越多。

当然还有更老套的变现方式,比如吃透数据,面向B端收费。知乎掌握了中国千万用户的喜好和兴趣,分答已经积累了100万付费用户。这对任何行业来说都有不小的吸引力。现在没有变现,一是因为数据还不太够,二是因为这种吃相略难看,知乎和果壳都是有理想的团队……但是气质不同,发展路径也不同。分答是否会抢知乎的饭碗,谁也不知道。

第12篇

喜感,无处不在

强亚东,圆脸,微胖,一副充满喜感的样子。上大学时,曾经就有女生说一看到强亚东就忍不住想笑,感觉特欢乐。人有喜感,做事更喜感,看他给项目取名字,你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叫个鸭子”是他参与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泛娱乐时代,年轻人喜欢新鲜、有趣、好吃的东西,而“叫个鸭子”正好切中年轻人这一要点,抓住他们爱玩的心态,成功地释放了他们那点闷骚的小心思。

最初团队取的名字是“老婆鸭”,想借势“老婆饼”吸引大众目光。可是,强亚东对名字敏感而挑剔。直接、好玩、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有想象空间、跟业务直接关联,几个要素缺一不可。因此,当“叫个鸭子”在他脑中一闪而过时,强亚东感觉通体舒泰。有意思的是,那晚,他的女闺蜜刚好完成一个设计项目,在朋友圈叫嚷,又累又饿。强亚东灵机一动,回了四个字,叫个鸭子,还配上的表情。后果很严重,闺蜜怒吼,滚!当知道这是烤鸭品牌时,她竖起了大拇指,好吧,我被你打败了。

可以说“叫个鸭子”在前期几乎没有花过任何推广费用,就是靠着名字好玩、产品好吃,一把火似的窜了起来,并且一路高歌猛进,成就了“仅仅用六十天就塑造了一个品牌”的经典案例。

强亚东是圈内公认的起名高手,很多朋友都爱找他帮忙。新媒体营销公司“你说的都对”就是他取的,CEO王一相当感激和认可。拌面品牌的“怎么拌”,上门服务“马上到家”等有意思又好玩的名字,统统来自强亚东的创意。

一个好名字,应兼具话题性和自传播性,这样就会有人想要讨论你,主动帮你传播。“一朵棉花”无疑是好名字。灵感来自强亚东家乡田间的场景:农忙时节,亚东经常到田里摘采棉花。一次,手被刺伤了,流了好多血。当晚他做了个梦,一朵朵棉花变成了一朵朵白云,在天上互相追逐嬉戏,然后欢快地飘落在他的身上。“一朵棉花”就这样应运而生。

有时候,强亚东觉得自己有些诡异,在构思名字时有着不同常人的禀赋。每当行走在大街小巷,他总能从大量的广告中提炼精华。就像是玩猫捉老鼠游戏一样,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关键词总是乖乖就范。那一刻,他只有一个念头,快到我的碗里来!

人格魅力和领导力

百度的工作经历,给强亚东很多历练,帮助他快速成长。大学期间,强亚东曾负责管理百度贴吧的八个区。如何在很短时间内聚集粉丝?他聪明地化整为零,用心招募了八个学生。在他的鼓励下,八个人各发展了两三百粉丝,他也因此迅速获粉两千多,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90后的领导魅力。

曾经的一个贴吧区长,人很优秀,因为小事被人黑。根据规定,即使是诬告,一旦被撤,就很难再做回到区长。那意味着,之前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强亚东坚持帮他申诉,三年不间断,最后事成了。区长也成了亚东的铁杆搭档。这件事使强亚东意识到,要成就自己,先成就别人,有时候,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在百度三年,强亚东没有休息过一天,越是节日越忙。然而,他很感激这段经历,因为他学到一招――超强的洞察能力。

有人称强亚东是最会营销的90后,但他明白,自己能有今天,要归功于百度提供的试错机会。2013年团队的一个项目,有投资,有噱头和话题,但就是不温不火,像一杯温开水。强亚东很沮丧。没想到,项目经理告诉他,项目确实失败,但公司愿意为你们买单!

就这样,强亚东练就了很足的底气。一般人仅仅把经历当经验,亚东善于总结,不满足于现有经验。为了培养自己的洞察力,他学会了逆向思维。强亚东常常提醒自己不要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想问题,人多势众未必有理。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有意识地阅读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书籍,这样有利于脑洞大开,让思维不受局限。

随着经验的增加,强亚东的感觉越来越好。就像打球的人有球感,玩音乐的人有乐感,强亚东似乎有了魔力棒,他的营销洞察力愈发炉火纯青了。

初创“一朵棉花”时,为了广泛传播品牌,他设计了一招,让人站在公司logo下面拍照发朋友圈,有奖竞猜,猜猜“一朵棉花”是什么?引来众多小伙伴的围观。随后,他又找了五十个互联网行业的朋友发朋友圈。百度指数当天蹿升到一千五百多,相当于三千多的搜索量。而当天的销售也不错,产品卖出几十套。

90后大多追求品质,为此“一朵棉花”在设计、选材、包装等小细节上费尽了心思。在包裹里放了一枝棉花,提醒产品是纯棉的;包装内的硬纸板采用了质量较好的纸板,请来韩国的插画师作画;同时配上温馨的文案:“不是我要熬夜,是黑夜需要我这颗璀璨的星”“与其说服你,不如睡服你”……直抵心扉,让人心生好感。侧面全开的设计,让被芯从头到脚一次性装入,被罩内安装了八条绑绳,就算一个人也能够快速地拆装被罩,而且不管怎么睡,被子都会和被套保持服帖,不会到处“乱跑”。这些小小的心思,蕴含着大大的贴心,让90后很是买账。

情怀,未来触手可及

亚东拥有成熟心智,懂得每件事的价值,做人做事都很讲情怀。刚刚加入百度时,他父母都反对,他们希望儿子从事传统行业。为了说服爸妈,强亚东说自己的老板是中国的首富。这一招还真灵!就在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强亚东要自主创业。得知消息,爸妈心急火燎赶到北京。当然,这一回合还是亚东胜出。

在百度,强亚东多次参与了大事件营销,斩获不少广告奖,包括艾菲广告节金奖。如果说“百度刷脸吃饭”奖,最让他心动,那么“百度小桔灯”奖则最让他感动。小桔灯公益捐书活动是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共同发起的网络公益活动,旨在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图书和学习用品。2010年大凉山螺髻山镇波洛坪村小学之行,让强亚东终生难忘。他们一路颠簸,坐了近二十个小时的车,遇到了雨雪、封路等多种突况,最后还靠热心的警察开路。然而,孩子们看到他们时绽放的灿烂笑脸,使他心里暖暖的,热热的。

无论“叫个鸭子”,还是“一朵棉花”,强亚东都喜欢用新人。他愿意帮助新人,希望与伙伴一起成长。在培养新人上,他有独到的想法。他会用自己的经验帮他们寻找方向,或者挖掘背后的故事。有个员工做微信平台,每天一文,非常勤快,强亚东就安排她做市场;另一个员工,几天才更新一次,但她推送的内容关注度高,强亚东就安排她做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