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歌颂友情的诗句

歌颂友情的诗句

时间:2023-05-30 09:04: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歌颂友情的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歌颂友情的诗句

第1篇

论文摘要:古诗是我国悠久诗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学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懂情懂意,并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诗。在我国,诗从《诗经》始,可以说是历史悠久。诗人各朝各代各时期都有很多,尤其是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作的内容也包罗万象,题材不拘一格,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其高超的技巧,一词一句都经过千锤百炼。在悠久的诗文化中,古诗是一朵奇葩,它意境优美,含义隽永,语言形象,韵律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教育应特别注重古诗教学,意在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教学从小学开始,学生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古诗教学。那么,对于蕴涵着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历朝历代都有好多爱国诗人,他们的很多诗篇都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如南宋诗人陆游、抗金名将岳飞、爱国主义诗文文天祥等。唐代诗人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听闻收复河南河北后喜极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诗人和诗作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出力献策。 

(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古诗有云:“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可见其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作《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传达的便是诗人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诗作《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炽烈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千古佳句进行深入解读,进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身上散发着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因此,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这样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加强对学生情谊的教育 

除了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诗作之外,还有很多是表达亲情、友情的诗作。情谊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会产生或深或浅的情谊。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 

爱家才能爱国。家是亲情维系的一个团体,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亲情的体现。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充满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读来使人颇为感动。诗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至极。著名的《七步诗》虽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残,但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间要和睦相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品质,使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关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朋友交往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学生才不会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会博闻。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朋友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因此,对学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视。古人就十分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在诗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诗中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靠单纯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有所感知,有所体悟。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诗作,教师可以拿来一用。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了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一诗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王安石的《梅》中有一句 “凌寒独自开”,不但歌颂了梅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决心。教师在教学这些古诗的过程中要特别强化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优美的诗句学习中受到教育。 

诗歌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还兼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情谊和正确、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认识,有所学习,有所发展,这样中华民族的才能始终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 龚睿,《对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第2篇

《如歌的岁月》仿佛一代人的诗歌卷宗:题旨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南杉那一代人的生存背景、历史记忆和精神图景。庞德说:“诗歌是永远的新闻”,在“70后”成为社会中坚的奋斗与成就中,在理想主义、集体主义与实用主义、消费主义纠结的时代氛围中,他们的历史遭遇、生存经验乃至诗歌写作,都呈现了他们真实的处境和感受,让我们感受着那份丰富复杂的精神履历和不无隐忧的灵魂。

皎然《诗式序》说:“夫诗者,众妙之华实,六经之精英,虽非圣功,妙均于圣。”皎然将诗歌抬置于如此崇高的地位,是与他那个时代的整体氛围关联的。“70后”一代人面对历史风云的突变、生存的焦虑与尴尬的两难等等,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似乎早已被时代潮流裹挟冲散,无暇反省与创作。然而也有一部分人,怀抱着忧国忧民的沉重责任感,在持续和坚忍中把诗歌写作视为一种信仰,孤寂而安静地在精神的谷底铸造诗情,南杉便是其中一位。

“好夜不留星辰影”以词作入辑,像“沁园春”、“水调歌头”、“念奴娇”、“菩萨蛮”等,南杉先生对于音韵、典故,以及字顿、句读的把握都非常精准,除却这些纯诗的东西,他的诗作更具有一种当代的活力,“好夜不留星辰影,今夕何夕,银河俱澄新。中秋愈近愁万缕,更添忽来疏雨。”(《蝶恋花・万邦都市花园夜景》)当代社会的万象更新,以及繁荣景象背后的伤感寂寥,出乎于心,发乎于情,通过精炼的极富诗意的表达,触摸情感的深度和精神的宽度,令我们看到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诗意栖居。

第二辑为古诗,主旨广泛,对历史伤古发幽,对亲友惜重怀念,对城市、乡村以双重态度,漂泊与怀乡,南杉以现世的人生经验指涉生命的基本感悟,将理想主义的诗意凝练为我们时代的精神隐喻,带来一种化高深为豁达的纯净感。海德格尔说:“艺术的本质是诗,而诗的本质是真的创建。”这里的真,就是生存的本质,深深烙印着一个时代的思想和意识,浸透着作者的忧患和思考。

“雄关漫漫何所惧,笑谈人生一百年”(《人生》)。那种张扬着自信心和荣耀感的诗学命意酣畅淋漓;“一声叹息消豪气,二三蝉哝应人怜”(《寒秋》)。一颗落寞的灵魂,也有着坦诚的温柔和抒情的气度;“青灯古佛千年寺,木鱼沉沉层层香。生也茫茫,死也茫茫”(《上海滩》)。生命的叹息,旷古的伤感,更是让人倍感内心空茫酸楚……那些来自生命深处的苦楚与挣扎、生存经验、日常空间被有效地整合在他的诗句中,平实而缠绕,蕴藏着一种智者的从容和豁达。

在如今的大众文化时代,诗歌不必一脸严肃、满身痛苦地纠结于人类终极、人文关怀等宏大命题,那么它该如何寻找自己的文化定位和使命职责?第三辑的新诗,或许给了我们一个恰当的选择。司马迁说:“情动于中,故形成声”,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心灵的艺术,南杉将内在生命的律动和富有想象力的自由注入诗句,自然率真、摇曳多姿,并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有致,显示其回旋震荡的节奏与旋律,营造出诗歌表达的张力,诗人的生命激情和思考也完全显露出来,让我们在诗行中遥望到那个时代的理想精神和充盈其间的生命诗意。

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歌颂,对理想和事业的壮志雄心,对时光和故乡的温情眺望构成了该辑的主题,融入其间的是奔放而热烈的生命意志的喧哗与冲动。在最平凡和最常态的景致中,在我们熟视无睹的生活中发现事物内在的静美和意味无穷的深远。这份诗意源于思想也源于情感,源于深沉也源于朴素,在喧嚣浮躁的商业年代,诗人能够以澄澈之心,用心打捞生命应有的浪漫和激情,坚守诗歌的抒情本质,就如道出自然与生命本真的桑濮之音,天然的馨香,安然而悠远。

苍黄草木,逝者如斯,一次次虔诚回望,一次次慷慨登程,在“如歌的岁月”中,南杉寓绚于素,隐繁于简的诗歌风格,触及一代人的心灵和记忆,也写出了人生所应具有的温厚与宽容、寂寞与坚守及那份不可或缺的诗意。

第3篇

友谊,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之一.古今中外不知多少名人用多少优美的诗句来歌颂与赞美过它。曾经有一位伟人说过:“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朋友就是友谊的代言人.他们不曾嫌弃任何人与放弃任何人.而用他们那宽大的心去容纳与接受别人.使别人能在他们的身上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关怀。

在顺境中,朋友结识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了朋友。这是名人柯林斯对朋友做出的评价。这使我想起不久以前,我在淄博晚报上看到的一份报道。有一对朋友,他们一起去爬山。刚好下雨路滑,有一个人不小心滑了一跤, 恰巧身边是万丈深渊,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他的朋友立即扑上去拉住他的手。就这样,他们在“鬼门关”前持续了两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里,那身陷险境的人,几度叫他的朋友放手,免得一起摔下去,双双送命。但他的朋友却说:“再坚持一会儿,就会有人来救我们的。”终于,碰巧三个山工看到,把他们救了起来。但那朋友的手已经变成畸形了, 可是他还是笑着对他的朋友说:“我早说过会有人救我们的。”这时,那人早已热泪盈眶,抱着他的朋友哭起来。这件事,若发生在没有友谊的人身上,可能会视而不见,或逃之夭夭。柯林斯说得没错,我们在逆境中认识了朋友,认识了他们的伟大。

友谊是用心感受,用心传递的,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知道友谊的珍贵。

其实,我对“友谊”这两个字很有体验。今年的模拟,这可能是我们大多数同学的第一次远足,也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考验。在这次活动中,大多数同学能够走下来,靠的并不一定是自己的能力、毅力和坚强,靠的应该是同学、朋友之间的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每个同学都得到了其他同学的鼓励,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鼓励与支持,我们才会顽强的走下来。行程中,当一个同学有点坚持不住时,周围的同学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帮他背包,尽管他们也是很累很累,这样看来,这只手不仅是援助之手,更是友谊之手。同学们这样做也许只会得到对方的一丝微笑或一个眼神,但他们也很高兴,因为他们知道朋友之间是不需要回报的。中午吃饭时,当一个人馒头或咸菜不够时,同学们也会伸出友谊之手,把馒头或咸菜递到他的手中,也许只会得到一声真心的“谢谢”,他们也是很满足的,因为他们知道友情无价。可以看出,同学之间的友情是多么的深厚纯洁。

友谊是瞬间开放的花,而时间会使它结果。

友谊是一把雨伞下的两个身影,是一张课桌上的两对明眸。

友谊是理想土壤中的两朵小花,是宏伟乐章中的两个音符。

友谊是永不落山的太阳。让朋友走近你的心田、滋润你的灵魂。

请伸出你的友谊之手,让我们手牵手、肩并肩,真心体验友谊、真心感受友谊,珍惜友谊,让友谊之花处处盛开。我坚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灿烂!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古典诗词 青少年 道德情感

论文摘要: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丰富的人丈精神对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阶段,加强对古典诗词的教学,可以净化心灵,培养青少年良好学风和道德品质。

我国学者鱼霞在《情感教育》一书中说:“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情感和智慧主要积淀在古诗文中。优秀的古诗文,不仅让学生积累了国粹语言,又使学生受到教育与启迪,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教育。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古典诗词是一种充满灵性的艺术,包涵着丰富的情感。选入教材的诗歌,大多属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它所具有的情感性和审美性,适合培养丰富细腻的感情和健康美好的人性。

因此,加强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态度体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词借助凝练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抒写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可以依托的思想和情感的教育。阅读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留传下来的那些洋溢着真情的伟大诗篇时,真挚的情感会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震憾人心的力量。它能以其优美凝练的诗句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灵之中。

一、树立坚定的民族责任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而伟大的民族,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独立,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史上,孕育了一大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仁人志士,他们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民族责任感,是华夏历史上动人心魄的精神文明之花。他们留下来的无数诗篇,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传统。也是古往今来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和坚定的信仰,这个信仰是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的忧国忧民、是屈原身怀才能,却一生遭遇忧患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贞不屈、是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蔑视权贵、也是杜甫在年迈贫困处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博怀。吟诵古典诗词,那字里行间挺立着一个个不屈的民族灵魂,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铸造了华夏文明的辉煌,他们忘我追求的豪情壮志,在朗朗书声中能使学生激情彭湃,增强民族正义感和责任心。

二、培养深沉的爱国情怀

著名学者杨叔子先生曾指出:“我们对青少年、大学生加强人文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要有中华魂,要有民族根,而中华诗歌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就是爱国主义。”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爱国的诗词,这些诗词充分展现了诗人们炽热的爱国情怀。“诗圣’牡甫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很多诗篇都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全貌和为国而忧、为民而愤的爱国思想。《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由作者目睹到的一片衰败景象,到为战乱未平、国势危急的忧虑,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安危紧紧联系在一起,充分表现他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肺腑忠言和人格写照。他鞠躬尽瘁的行为,死而后已的决心,聪明睿智的谋略使昭昭爱国之心千古长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诗歌教学同爱国情怀融合起来,将爱国精神通过诗歌传递给学生,感染熏陶培养生的爱国激情。

三、培育一颗感恩之心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在中国文学史上歌颂浓浓的亲情和真挚友谊的诗歌不胜枚举,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慈母深厚细致的爱心与儿子的一片孝心交融在~起,歌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也写出了儿子对母爱的感恩之心;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黾李白听到王昌龄遭贬时所作的一首抒发真挚友谊的诗歌,诗中表现了对王昌龄深切的同情和牵挂。诗的前两句点明了季节、环境及事件:暮春时节,眼前是飘飘扬扬的杨花,耳边是杜鹃啼血般的悲鸣在这种凄凉的氛围里,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且己过五溪,岂不更令人忧伤?后两句里诗人把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伴着落寞的友人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伴,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这份患难与共的牵挂正是缘于对友情的珍惜。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对父母长辈的宠爱呵护习以为常,认为别人对他们的关爱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诗词教学要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浓烈的至爱亲情和真挚的友情,用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感染他们,使他们懂得感恩从而关爱家人、孝敬父母、珍视友情。朱光潜先生曾说:“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因此,继承和发扬古典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美,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和有高尚情趣的人。

第5篇

好课当有课眼。课要上得好,上得高效,就要找到、创设出这个“眼”。有人说“课眼就是在把握文脉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能够建构有序的课堂教学内容的主题词”。我说,“课眼”,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结点,由之可以辐射出许多条线,分别连结着不同层面、不同深度、不同方向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有效对话的一个原点,由此生成的对话,范围可以调节,深度可以伸缩,节奏可以变化;是师生情绪的一个兴奋点,它初始如山泉叮咚,渐渐则潺潺成韵,终竟为澎湃恣肆;是课堂教学构思中万能的联系点,将课堂中零散的内容粘成有机的,将扁平的内容粘成立体的,将枯燥的内容粘成生动的。

“旧日时光”是苏教版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的第三个板块,由《旧日的时光》《箭与歌》《别离》三首诗组成,歌颂的是真挚的友情。我上这个板块时,认为“友情”是连结三首诗的纽带,是这个专题的中心,感悟理解友情也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于是我将“友情”定为课眼,对这个板块进行整体设计,预设了四个问题:1.“旧日时光”这个标题本身就最能触动人的心弦,勾起人们对美好过去的回忆,想起那份友情,我们通常都用哪些词来形容呢?2.这三首诗都是歌咏友情,组成一个板块,说明它们一定是既有共性又有所侧重,请说明这三首诗歌咏友情上的异同。3.中国古诗强调炼字、炼句,外国诗和中国现代诗也未尝不如此。请针对诗中的一些词或句,来详细赏析诗是如何歌咏友情的?4.中国有句古话,叫“诗无达诂”,教材编者是从歌咏友情的角度理解和编排这三首诗的,你能否从新角度作出个性的解读呢?

第一个问题旨在创设学习情境,更具体地了解学情,集中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注意力,将情和思汇聚于“友情”这个范围;第二问题侧重于诗的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熟读三首诗,理解诗的主旨,这又是第一个问题中形容友情词语的延伸和具体化;第三个问题则是在前两问的基础上深入而细致地品味诗的语言,侧重于艺术手法;第四个问题是鼓励学生对诗作出合乎理性的个性理解,是自主探究。这四个问题是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为中心,问问相扣,步步深入,由生活而文本,由文本而艺术。如果按常规,一首一首地分析学习,势必割裂了教材的板块意识,教学内容庞杂,课堂零碎,无法呈现、突显专题的中心;但是,如果没有“友情”这个课眼,即便想将这三首诗以整体的有机形式呈现,也会是有心无力难以成功的。

有教师在讲授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金岳霖先生很有趣的?2.文章是怎样来表现金岳霖先生的“很有趣”的?3.金岳霖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治学精深,为什么作者只写其“很有趣”?这三个问题,关涉对文本内容(第一个问题)、表达技巧(第二个问题)、写作意图(第三个问题)的思考。这三个问题是紧紧围绕文本的开头一句“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一位”中的“很有趣”来设计的,“很有趣”也正是这堂课的“课眼”。

课眼有如文眼,统领全局。“课眼”明,则全堂流彩。依据教学目标、文本和学情,审慎、准确、精当地设计出课眼,就牵住了课堂教学这头牛的鼻子,教学过程中就会生成在深度和方向上都有序的问题链,组成环环相扣、迭起的教学内容,形成紧张而生动、流畅而曲折的教学流程,引领学生思考、探究、发现,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效果最大化。

二.有限拓展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有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替代的优势,似乎已成为课堂教学的规定动作,尤其是各类公开课。于是就出现了“泛拓展”的现象,滴水之源,江河以流之,盆水微澜,浩瀚以肆之,只见“白云一片去悠悠”。一位老师上柳永的《雨霖铃》,四十分钟课,开头约十五分钟介绍词牌、作者、词的阅读(正音和句读)、词的内容(伤别与思念),之后便是拓展,三十分钟时间用了二十幅PPT,还配音乐,图文并茂地补充了《诗经》、唐诗及欧阳修、李清照等的诗词六首,以及柳永的另三首词,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其中的两三首,并互动研讨其内涵和手法,涉及到柳、月等十个代表性古诗意象,下课前说了句“今天我们学习的《雨霖铃》,生动地表现出了恋人间的深深伤别之情”。不知学生如何,作为听课者的我是丝毫也没有欣赏到《雨霖铃》伤别之情的“生动”与“深深”。这就是一节“泛拓展”“无限拓展”的代表课例。

2009年8月7日,董一菲老师在南京师大上的“余光中经典诗句赏析”一课,就是有效拓展的优秀案例。在欣赏“当我醒来时”引入于右任的“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句,说明诗中“时间”的美学作用;赏析“英雄落难叫它做江湖”时引入庄子“与其相濡以沫,何如相忘于江湖”句,来深究“江湖”的意义;赏析“今夜的天空很希腊”时引入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句,来分析“很希腊”一语用词的生动和弦外之音;在说明余光中的乡愁特别深厚时,引用海德格尔的诗句,来佐证乡愁在文化人、读书人心中到底有多愁。我说董老师的课堂拓展“有效”,是因为拓展的目的单纯,始终为赏析余光中的诗服务;说它“优秀”,是因为董老师的拓展可控、有度。

我主张语文课堂教学要“有限拓展”。课堂的形式是可控的多元,是有主导的开放。语文课堂教学拓展之必须,原因有三:1.新版教科书,编辑的初衷,就有意地不追求完满,着意留下空白、留下空间,要求施教者去充实去完善,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的人文性、民主性与个性风格;2.新课程的理念,是要由“教教科书”变为“用教科书教”,学习的过程是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侧重的是思维方式的学习,是由研讨而获得知识,由探索而形成情感智慧,所以要拓展;3.三维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要求经由拓展来进一步实现。但拓展要有度,有度就是有取舍有限制,有限则实,实则有效,无限则空,空则无效。主张有限拓展原因也有三:1.拓展受限于教学目标。拓展要有明确目的,或通过对比佐证以充分欣赏文本的艺术技巧,或因相关而联想想象以加深对文本情感的体悟和主旨的理解,或因触类旁通而拓宽视野以训练学生思维。2.拓展受限于教学时间。单位时间内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是每一个课堂参与者的共同目标,“泛拓展”势必拖长教学时间,课堂松散冗长,降低教学效率。3.拓展受限于学情。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到了多少,拓展的内容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学生才能情为所动、智为所启、识为所丰,否则就如同“风马牛不相及”,至多是“看热闹”而已。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是目的明确单纯的拓展,是受限于教学目标、教学时间和学情的拓展,是“有限拓展”。

三.点穴研读

对文本的细腻处、精彩处、含蓄处作深入的思考、分析与鉴赏,从而加深对整个文本的理解,我称之为“点穴研读”。教学中,我注意到,没有“亮点”的课堂往往是缺少精彩的教学细节,而不能生成精彩的教学细节又大多源于没对文本做细致的研读与个性理解,没有找准文本的“穴位”。

文本的研读,要细,要深。要细到词到字到标点符号,要深到字面之下深到作者的潜意识。不是只有诗歌才强调炼字、炼句和炼意的,好的文章也是语言最贴切、最精省的;文章深邃的思想必然有与之相应的精深词句来承载。所以对语句的品味就是对本文思想的体悟。杜牧《阿房宫赋》中的“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句,笔者听过许多课,师生都没有特别关注,也问过许多毕业的学生,好一些的学生经过一会儿思考后说:“皇帝的宫车走过,像打雷一样响。”但若稍做深想,就会问,这可能吗?宫廷的路会如此不平?皇帝的车辇会如此松旷?皇帝的身心会安适这样的颠簸?可见,皇帝的车辇声绝不会是“雷霆”,而真实的车声应极微弱。那么为何宫女听来是“雷霆乍惊”呢?因为她们自打入宫就没有见过秦皇,于是她们昼思夜盼,想死了秦皇的宠幸,“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因此才用尽耳力之聪敏,汇聚心力之紧张,皇帝细微的车辇声在宫女的心中当然是雷霆在轰鸣!这不是车声,而是宫女的心声!此句生动地写出了宫女紧张、兴奋、欣喜、失望、落寞的过程;甚至可以看成是宫女的臆想,“过尽千帆皆不是”,由此才能明白“有不见者三十六年”一语的痛切。这个细节在证明着秦亡的原因是奢侈荒这一主旨。

作者运用语言,追求的是更精确、更精妙、更生动,所谓字字千钧,一字尽得风流;读者品味语言,品味的不是字词本身,而是通过词句理解文章的情感、思想,理解文章意蕴。《林黛玉进贾府》中“丫鬟笑道:‘宝宝来了。’”中的“笑”字,就是在从侧面塑造宝玉,为小说的主旨服务。(见拙文《读小说找小处,爽!》《语文天地》2000年4期)因此说,研读文本,不能单纯的抽象出思想感情,而要具体品味词句何以呈现这些思想感情,是为“点穴研读”。

第6篇

经典诗文 语文教学 审美意义

当下中小学生自杀已成为一个令人沉痛的社会现象,《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中指出:初中阶段,中小学生自杀率最高。导致悲剧的原因有许多,其中高强度的应试教育是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在应试压力之下,学生怎样消除焦虑等负面情绪,树立健全的人格,从而身心健康地成长?语文学科责无旁贷。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不光注重工具性,更注重人文性。学好语文,不仅仅指学会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诵读,体会到作品中深层的文化意蕴,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而经典诗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包涵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灵滋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本文以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它入选人教版、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全篇不过84个字,却是字字珠玑,语言凝练含蓄,文气充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注释等来理解文中的词句含义,掌握文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与文本紧密联系,产生积极的对话。学生通过熟悉苏轼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风尚以及人生际遇等来亲近文本、感悟文本,从而体会到坡特有的人生态度、自然观以及审美情趣等,由此获得丰盈的人格滋养。

一、逆境中不失审美情趣

承天寺坐落于湖北黄州城南江滨,临皋亭东南侧,约今黄冈中学进门左侧高阜处。文章一开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欣然”一词,表达了苏轼的美好心情,他是不是正在人生春风得意时呢?其实不然,元丰六年,也就是公元1083年,是苏轼因罪被贬黄州的第四年。他在黄州任团练副使一职,也就是地方长官的助理,不能签发文件,也不能随便离开此地,所以他既没有实权,又没有人身自由,心情应该不是“欣然”,而是“郁闷”。那他为何还能如此高兴呢?是因为“月色入户”,是美丽的月光照进了屋子,也照进了苏轼的心里,唤起了他愉悦的心情,这就是一种对美的感受。

在人生的低谷,苏轼没有就此消沉,一蹶不振,他被美折服,惊叹于月光之美,忘记自己的悲伤,“欣然起行”,去赏月,去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如水,竹柏的影子好像水草一样摇曳生姿,寥寥数语,苏轼就营造了一个清凉澄澈的境界。都说“人生不如意事八九”,有人被挫折击垮,有人屡败屡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内心世界不是一朝一夕造就,而是由于外界美好的人事、风景带来的力量累积而成。

正如蒋孔阳在《美在创造中》所说:“我们不但要承认自己的渺小和丑,更要追求那闪烁着人生光辉的伟大和美。人生的征途,可以充满丑;但人生的目的却应当是美。”[1]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体会到这种逆境中的审美,让他们在面对学业的压力和迷茫的未来之时,能够认识到没有人是生而坚强的,永不丧失审美的能力,从美中汲取力量,从此不再惧怕人生的严寒。

二、困顿中不忘挚友情谊

在“欣然起行”后,苏轼写道:“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幸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何许人也?他字梦得,又字纾是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人。元丰六年贬谪黄州结识苏轼,初到时他寓居城南承天寺。他当时也处于人生的低谷,和苏轼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认识时间不长,却是志同道合。苏轼去承天寺找到张怀民,一起散步到中庭。他俩没有自怜身世,抱头痛哭,而是一起夜游,一起赏月,悄然夜色中,不需要言语,寂静中自有一种相知相惜。

在《毛正仲惠茶》一诗中,苏轼这样写道:“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他挑选丽窗午日,亲手清洁鼎器,好茶配上好水还不够,还需“坐客皆可人”。只有心意相通的好座客,才能让上好的茶叶泡出余韵,而不是被“轻啜”浪费殆尽。又如苏轼写给刘景文的诗:“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可以想象两人见面时掀髯欢乐的情形。他对友情的重视,贯穿人生的时时刻刻。

传统典籍诗文中,对友情的看重和歌颂,由来已久。《孟子》中提及的“五伦”,指的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和“朋友有信”。世道险恶,有信用、重承诺的良友不可或缺,友谊之光可以照亮黑暗。春秋时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琴,后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知音难觅,空留千古悲愁。在脍炙人口的《赠汪伦》中,李白热情洋溢地赞美友谊:“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杜甫与李白同游,也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样的诗句,兄弟情深,风雨联床。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友情的温暖,然后转向现实中找寻自己的良师诤友。求学的路上充满荆棘,与好友相伴,互帮互助,不再形单影只,那么学子们在考试受挫、竞选失利、家人误解等失意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友情的慰藉,重新鼓起信心的风帆,不至于走上极端之路。得意时需要朋友,患难时更需要朋友的鼓励和关怀。

三、失意中不乏山水闲情

在这篇文章的末尾,苏轼写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个“闲”字,是自嘲,也是无奈,他俩一身的本领,却是无法施展。有些研究者认为,这段话体现出惆怅和悲凉之情。谪居的境遇令苏轼感慨世间如他一样孤寂的人又有几个呢?全篇到了这里,才有了点苦闷心绪的流露。从“闲”字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黑暗社会的诘问,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叹。但悲凉之余,流露笔端的是他审美的欣喜,何时何地没有良辰美景,但是有“闲情”欣赏的人为数不多。苏轼感慨中带着欣喜,正所谓“欣慨交心”。倘若苏轼被“闲”击垮,他不可能写出这样流传千古的作品。他享受这样的“闲”,暂时的“闲”是韬光养晦,为下一次爆发积蓄能量。他寄情山水,保持旷达乐观的心境。有这般的心境,他才可以写出纯然宁静、诗意盎然的作品,留下智慧的滋养和灵魂的洗礼。苏轼一生中不断遭受政治打击,几度被贬,但由于他宠辱不惊、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他才能坚持走完充满苦难的人生旅程。

我们都有现实中坐“冷板凳”的时刻,不被重用,无人问津。莘莘学子,一场场的考试,无处可躲的学业压力,让一些学生丧失了自信心,破罐破摔,成为学校的“多余人”。教师可以引导这些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去感悟文本,从苏轼被贬谪的“闲”中“欣慨交心”,汲取向上的力量。他们会懂得在被冷落的时光里,不应自暴自弃,而是要默默向上游,终有出头之日。“闲”不意味着放弃、屈服,而是整理心绪,把“闲”当作逆境中诗意的时刻,反思过往,沉淀自我,奋发向上,未来会更好!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他们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老师、家长往往关心他们的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心灵。他们的青春迷茫和痛苦没有办法消解,有的人就选择极端的方向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的语文教育,不光要重视工具性,更要重视人文性,学生从阅读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字词、知识,还要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审美意义,从而得到人格的滋养。

第7篇

1、加强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2、体会诗歌内在的情绪,深邃的哲理。

3、体会诗歌严谨的结构。

【教学过程】

师: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无题诗,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生:(齐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师:春天将尽,百花凋谢,催生百花的东风已经无力。在这种环境中遇到朋友离别之苦,实在难以承受。李商隐的这首诗里充满了对别离的伤感。南朝文学家江淹说:“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因离别而落泪,因伤怀而赋诗,那么冯至笔下的《别离》诗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

课前布置同学们登陆学校电子图书馆,查找有关冯至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交流学习的成果。

生1:冯至是文学翻译家,译作有《海涅诗选》和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由于他在研究歌德、译介海涅作品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1983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慕尼黑歌德剧院颁发的歌德奖章;1987年又获该国国际交流中心授予的1987年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

生2:冯至是现代作家,他的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不拘泥于历史的故事传说,运用想象和虚构进行创作,用以借古讽今。出版有散文集《东欧杂记》、传记《杜甫传》等,散文集《山水》,以清朗而有情致的文字,在山光水色的描写中追求一种启示性的哲理,显示了他散文创作的艺术个性。

生3:冯至是学者,有论文集《诗与遗产》等。

生4:冯至是诗人,他的《十四行集》整体风貌中所显示的庄严、单纯与从容,以及艺术上的相对完美,使得它在40年代文学,以至整个现代文学之中,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另一方面,冯至《十四行集》的成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表明中国现代新诗人,已经有足够的思想艺术力量,消化外来形式,利用它来创造中国自己的民族新诗。

生5:冯至还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师:鲁迅先生为人率真直爽,为文切峻犀利,但他对冯至的诗评价极高,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冯至的《别离》。

歌不唱不足以感肺腑,诗不读不足以怡性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觉?

生6:老师,不好意思,我有好几句没有读懂,总之感觉很拗口,可能我本来就不是学诗的料子!

(同学大笑)

生7:老师,人生如同一张磁盘,不同的人在磁道上留下的音符是不相同的。不同的人又有不同思维方式,更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态度。冯至好像是深沉而且有思想的人,所以读他的诗要慢慢“品”,而不是牛“饮”。

生8:我在查资料时看到以下内容,感觉冯至的确是一个深邃的思想的诗人:

(学生投影)

冯至的《十四行集》是关于个体与人类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与思考,是由27首诗组成的,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诗人关于人的生命的这种体验与形而上的思考,与从歌德到存在主义的西方思潮的关系,是比较容易注意到的——既存在着影响,也有平行思考。另一面与传统思想的联系也是明显的,例如诗人关于自我与万物的沟通的体验与思考,就显然有“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思想因素。他选择了“十四行诗体”,完全采用现代白话口语,连关联词也很少使用,却将这种外来的诗体形式运用自如,达到内在诗情、哲思与外在形式的和谐。

(鼓掌)

师:说得太好了,“思”是心上一块田,冯至在这块田地上辛勤地耕耘、播种、收获,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道独特的风景吧。下面请同学们划出在阅读中遇到困难的句子,与学习小组同学讨论理解。

(学生讨论)

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难的地方,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

生9:老师,“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这句话我不理解。

生10: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在把世界劈成两半。诗人的这种奇特想象,完全有现实依据。因为彼此工作都很忙,再加上相距遥远,相聚的机会就更少了。想到这里,一股悲凉的情绪不禁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

生11:这个是一个立体的镜头,让我想起了李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模样,人生别离常有事,转瞬天涯孤旅人!

师:你是我们的班级诗人,你写过离别诗吗?

生12:老师,最近我的生活里似乎没有了诗歌般跳荡的音符,我也一直在寻找着。不过我很喜欢网络上的一首别离诗,我给大家吟诵一下吧。

我挥挥手,往事又涌上心头,/我回过头,凝视你痴痴的双眸,/我轻声唱,用那已沙哑的歌喉。//我知道,此一走天涯路远,/我相信,你会在风雨中等候,/我要走,不是一去不回头,/我希望,归来时人景依旧。//一抹斜阳,带上我无言的离愁,/再次挥手,/只是分离,/不是分手。

(学生鼓掌)

师:多么真实的感受,这首诗让我想起了柳永词中洋溢着离愁别绪的几句话,“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生13:老师,可我不觉得冯至的这首诗也是愁情缠绕,挥之不去的。当我读到“身边感到冷,眼前突然辽阔,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这句话时,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总之读了不会让我落泪!

生14:我也觉得这首诗与众不同,但我又不知如何解读。

师:读冯至的诗如品茗,自然要细品慢咽,字斟句酌。刚刚降生的婴儿有什么特点?

生15:初降生的婴儿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或她睁开懵懂的双眼,眼前一定豁然开朗,封闭的空间陡然开阔了,单调的色彩倏忽间五彩缤纷了。

生16:我明白了,诗人是用“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这样奇特的比喻来表达分别后的感受:眼前的世界一下子空阔起来,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获得全新的生命感受。别离是痛苦的,但诗人并没有沉浸在愁丝之中不能自拔,更没有悲观厌世。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

生17:我们小组在讨论诗歌第二节时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把冷的变成暖,生的变成熟”这句话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将第二小节齐读一遍,然后联系上下文讨论这句话的含义。

呵,一次别离,一次降生,

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

把冷的变成暖,生的变成熟,

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耘耕。

(学生齐读、热烈讨论)

生18:第二节是诗人承上一节把别离看成是“降生”,看成是新生活的开始,一切从零开始,投人生活,努力工作,“担负着工作的辛苦”“把各人的世界耘耕”,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

生19:说得太好了,别离是痛苦的,但痛苦不是表达友情的唯一方式。在别离的苦痛中沉沦的人是懦夫,将别离的苦痛化作耕耘世界的力量和勇气,这才是回馈友情的最佳方式。

生20:世界总是那么辨证,痛苦、悲伤的另一面却是快乐、欢欣。我想起了巴金的散文《朋友》,巴金前半生几乎居无定所,全靠朋友的帮助才能安然活下来,一次次别离,一次次黯然落泪。巴金说他想还这一辈子也还不完的“感情债”,可他所能做的只是辛勤写作,用自己的笔犁开朋友间时空阻隔的群山,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回报朋友们没有奢望回报的真挚情谊。冯至说出了一个思想者才能看到的真理。

师:你是一个善于思考,勤于阅读的好学生。

生21:哦,我懂了!刚才我还看不懂第三小节的意思,现在明白了。第三小节诗人是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诗人一定是认为:人间只要有友情的存在,有彼此的勉励和相互支持,寒冷的可以变成温暖的,陌生的可以变成熟悉的,离别的痛苦也可以化为前进的动力,并使每次重逢都有初次见面的新鲜感,使从前的体验也因为距离而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使友情永不衰老。

为了再见,好像初次相逢,

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

像初晤面时突然感到前生。

(情不自禁地朗诵)

生22:我特别喜欢“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我们只感受时序的轮替,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这句话,但我又不知为什么喜欢,是不是喜欢到说不出是喜欢的最高境界?

(学生笑)

师:天地间最深的是宇宙,人世间最深的是情感,一切的语言在真挚的情感面前都是苍白的。但我们总不能一直不说,老舍爱北平,爱到说不出的境地,但他还是写了令人回味悠长的《想北平》。我们喜欢一个诗句,可能暂时说不出内心潜涌的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的增多,也许在某个时刻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好作品应当是一辈子的经典。

生23:我们小组刚才讨论了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我们认为,这三句诗是诗人对别离的思考的升华:我们的人生仿佛是由一次次别离和欢聚组成,既彼此融合又各自独立,只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会使人觉得不知老之将至,“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友谊常青,人生不老。

师:大家同意吗他们的见解吗?

(学生点头赞同)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冯至的《别离》,读出一点思考的味道。

(学生齐读)

请同学们概括地说说这首诗表现了友情的哪些内涵?

生24:这首诗歌颂了真挚美好的友情,内涵上侧重指出友情是朋友彼此的勉励和支持,友情是生活的动力,揭示了友情的价值。

师:概括得很准确。这首诗写于1941年,那是一个特殊的年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正疯狂地蹂躏着华夏大地,为躲避日寇的飞机轰炸,诗人冯至告别朋友,从昆明来到近郊的一座深山。他没有抒发乱世流离的苦痛,也没有慨叹知音难聚的凄凉,而是理性地思考了友情的价值。那么,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每人至少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学生沉默、思考……)

生25:一般说来,中国的离别诗侧重借景抒情,叙事传情。而这首诗以抽象的思索为主,没有具体的场景。没有具体的分别对象,也没有特定的离别时间和地点。柳永的《雨霖铃》上阕中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词人突现的是某一个具体的送别场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得十分明确。

生26:中国传统诗歌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便是通过环境的渲染与反复咏叹来表达情感。我很喜欢现当代诗人吴奔星的一首别离诗。诗名叫《别》。

师:(有些激动)他是我仰慕的一位前辈诗人,他一生坎坷却人格高尚,臧克家说他“人品作品立高峰”。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一直说要见我,可我却因为拿不出像样的作品谒见他,所以一直没有谋面。一年多前惊闻他仙逝的消息,我真的不知所措,觉得亏欠他的太多!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诗好吗?(师哽咽)

生26:好!

师生朗诵吴奔星先生的《别》。

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你走了/没有和谁说起/只留下一串笑容/在露珠里;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只留下一串影子/在小河里;你走了/笑容融化在夕阳里/双眼动荡在露珠里/影子摇晃在河水里。哪里都有夕阳/哪里都有露水/哪里都有小河/你走了,留下了整个的你!

(学生鼓掌)

生26:这首诗虽然也没有具体的情节,但有电影“蒙太奇”式的画面,“你”的笑容融化在夕阳里,双眼动荡在露珠里,影子摇晃在河水里,因此,“你走了,留下了整个的你”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

生27:我现在明白冯至的《别离》为什么一开始看不怎么明白了,我们总喜欢寻找具体事件、具体画面,因为这样才刺激。中国文学好像就是情节多余思索的。冯至是个翻译家,吸收了西方的哲学思维,所以思索的味道浓烈一些。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作为学习和积累阶段的我们来说,还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我们只要意识到这首诗的重点不在交代事实,而在刻画内在情绪和表达深邃的哲理,便可品尝这首“思与诗相结合”的“沉思的诗”的韵味。

师:这首诗从“招手”的具体描写开始,以抽象的感悟结束。中间缺少了传统诗歌的摹情状物,而多了西方诗歌的哲理思索。

生28:我觉得这样写避免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不良倾向,在我看来,中国诗歌有堆砌辞藻、罗列现象、强加情感的弊病,应当适当向西方诗歌学习,多向思想的纵深处开掘。

师:(师鼓掌)你能读诗而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而“成一家之言”,给我国诗歌创作指明方向了嘛!

(学生微笑)

同学们,冯至的《别离》是一首“十四行诗”,它的节奏往往含有“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渐渐解开,以及它的错综而又整齐,它的韵法之穿来而又插去”的特点,善于表现沉思的状态和吟咏比较永恒的主题。冯至自己说:“它(十四行诗)不曾限制了我活动的思想,只是把我的思想接过来,给一个恰当的安排”,“把主观的生活体验升华为客观的理性,而理性里蕴蓄着深厚的感情”,充分表达对生命的体验和对友情的感悟。那么,诗人是如何安排这首诗歌的结构的呢?

(学生沉默、思考……)

生28:这首诗的结构十分紧凑,第一节突出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第二节写离别后默默地承担、严肃地生活,第三节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第四节强调要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聚散,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化。

生30:我觉得可以用“起”“承”“转”“合”四个字来概括这首诗的结构,这首诗的段与段,句与句,或断或连,表现诗意的关联或转折,曲折而丰富地传达出对友情和生命的理性体验。可以称得上是一首精致的诗。

师:同学们刚才谈得很深入,面对旧日时光以及朋友的别离,我们不能总流连在伤痛之中。友情不但是相聚时相互扶持,更是离别后的相互勉励。我们不需要“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式的孤独与惆怅,不需要“斜阳落尽天山外,望断天涯路”式的痴迷与等待,豁达一点,开朗一点,“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要知道只要心意相通,友谊常存,即使身在天涯,两心仍是“若比邻”。

大家再齐读这首诗。

第8篇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一言以蔽之,人文精神就是人类对自我关怀的体现。具体来讲,它指的是社会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关注以及对人的尊严、价值等方面的把握与领悟,还包括社会价值体系中对个性追求的总体概括。从它的定义可以看出,人文精神的内涵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生改变的。

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而言,人文精神主要就是缓解因为过于注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而带来的社会信仰缺失、民众精神迷茫而引发的社会性矛盾,也就是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观,带动民众文化意识的提升。进一步来讲,我们如今的人文精神是我国历史文化精髓与当时新发展的结合,主要表现在:“崇尚科学、追求自由、尊重生命、肯定价值”等。

二、现阶段高中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现阶段高中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高中语文教材中精选的诗歌,就包含了极为丰富的人文精神。

1.家国情怀

在我国传承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体系中,家国情怀是读书人一直难以割舍的。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人生。另外,小农经济一直在我国占据统治地位,使“安土重迁”成为了国人的安家守则,不到迫不得已,绝不“背井离乡”。加之古代交通落后,回乡更成为一种奢望。因此,对于故乡的思想就成为了我国古代诗歌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主题。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将这种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

2.人伦情怀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人伦情怀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亲情自古以来就是最无私、最珍贵的感情,它堪称人际情感的核心。表现亲情的著名诗句比比皆是。例如,表现友情的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表现亲情的有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现忠贞不渝爱情的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生命意识

对于生命的歌颂和赞叹,同样是古代诗歌中至关重要的主题之一。它蕴含了我国古代文化精英们对于人类生命的理性思索和情感体验,表现出对于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与对生命价值的重视。诗歌的功用在于“兴、观、群、怨”,也就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形式。诗人感觉到生命的宝贵,就要力争用有限的生命去实现人生的追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短几句,将这种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培养的建议

科学地利用语文教材中富有人文精神的古代诗歌,可以为高中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提供极大的助力。

1.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不仅数量浩如烟海,而且所包含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孔子甚至提出“不学诗,无以言”。这足以表现出诗歌对于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意义。俗语有云:“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在诗歌教学中科学地融入人文精神的培养,自己一定要对我国的古典诗歌与人文精神的发展和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绝对不能“临时抱佛脚”,对于诗歌进行浅尝辄止、浮皮潦草的讲解,并将人文精神以“填鸭般”的形式同诗歌进行生硬地组合,这样做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2.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国古代诗歌是充满感性的,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在表现。它往往是诗人在灵感来临之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产品”。因此,教师要想使其成为人文精神培养的阵地,就要设法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充分利用现阶段发达的多媒体技术,将背景音乐与视图进行完美的结合,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情境之中。比如,讲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可以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来渲染气氛,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完精神的渗透。

3.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语文诗词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所教诗词的内容与体现的思想感情,而是要通过对这些代表性诗作的学习来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使其在遇到同类的诗词后能够产生正确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古代诗歌时要以鉴赏能力的提升为目标。例如对各种修辞手法的掌握以及对仗的技巧,等等。从而使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为其今后人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9篇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如此关注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这是由审美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一方面学生作为完整的有机生命个体,审美是其感性生命的一种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实现学生的完满人性,审美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在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审美有助于学生幸福地生活。此次新课标的一个最伟大之处,便是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本理念。特别是当前学生的审美意识被应试的功利意识所屏蔽,呈潜在状态;学生审美感知力和审美想象力的迟钝和贫弱,审美能力还待提高,审美情趣有待提高。加强诗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诗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审美活动有一个规律:即阅读是作家——作品——读者双向交流的一个动态过程,文学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越高,就越能释放更多的审美信息,对读者形成的审美心理张力就越大,也就越能提高读者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一种包括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理解等各心理因素在内的、对作品进行完形、对意味进行充分体验的能力。审美能力与审美心理张力成正比,审美心理引起的张力越大,审美能力的提高幅度就越大。如同人的身体一样,各心理因素如果能经常得到一定强度的实践锻炼就会增强素质和有所发展,反之就会衰老,会迟钝或萎缩一样,学生要切实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就必须接受一定强度的审美实践活动,诗歌阅读便是这样的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它为学生审美实践的有效锻炼提供了一个绝好机会。教师虽然也可以采用艺术方式请学生欣赏图像文本提高审美能力,但是这些直观性、浅白性、受控性很强的表现形式留给学生的感知、想象、理解、创造的空间明显要小得多,主体审美能力提高的幅度也就要小得多。当电视屏幕直观而又固定化地呈现于人们的面前之时,一种规定性的现实存在替代了无数个心灵的创造,审美能力的提高因而受限。尽管表面看来,声、光、色、乐样样都有,似乎具有很丰富的审美信息,但它给予人的精神自由度是有限的、狭小的。诗歌以其浅白性、直观性、受控性特点成为一种最高的艺术,而诗歌教学这一以最高艺术为教学内容的诗歌教学,无疑是切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路径。

(二)诗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审美意识与一般意识有很大的差别,它是人类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思想观念,是一种自觉的审美需要。审美需要的客观性,但是审美需要并不总是浮现于人的意识上层,很多时候人们关注的是实用、科学、伦理的领域,忽略了审美活动。诗歌几乎就是美的化身,它所包含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情感之美、建筑之美能够强烈地唤起学生的审美需要,它所展现的美恰恰是通过学生的审美实践付出一定的审美劳动得来的,所以会让学生刻骨铭心,甚至终身难忘,从而使学生“嗜美上瘾”,其审美意识由此得到了有力的强化。诗歌教学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诗是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它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教精致。诗歌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诗歌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审美趣味由粗俗走向高雅、由低级走向高级、由麻木迟钝引向敏锐丰富、由悦耳悦目的低级层次走向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高级层次。所以,要养成和培养纯正、高雅的审美趣味,诗歌教学是最好的途径,诗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二、诗歌教学能培育学生的诗性智慧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教学建议中又强调: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诗性智慧作为一种具有整合性的精神能力,在人类的各个历史阶段因被赋予不同的内涵而使之显现出不同的风格和风貌,但是一直以来贯穿始终的想象性、创造性却亘古未变。诗性智慧是一种以想象为形式的创造性思维,他的形式是想象,其结果是创造。想象力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因为想象是建立在感知与记忆基础上的一种表象运动,它不是物体的复现,而是对物体进行重组与再造。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维。在想象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头脑中表象的未定性、模糊性,所以会生发出许多新的变化,这直接带来思维的创新。

(一)从诗歌的本体特征看诗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诗性智慧

诗歌离不开想象,情感性、音乐性、想象性是诗歌的三大本体特征。想象是诗歌的本体,必不可少。诗从根本上说,是生活的反映,但绝非是生活的如实描写,而是一种想象的描写,雪莱说过:“诗使它所触及的一切都变形。”这指的就是诗歌的想象。要是有一首诗歌把生活表现得过于实在,太像生活的实际,这种照搬现实、缺乏想象的作品是称不上诗歌的,比如说“这个少女很美丽”就不是诗,“少女如花”这一带有想象性的言语便具备了诗歌的质素。因此,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浮想联翩,离不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那些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总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创作出激情澎湃、瑰丽多姿、光焰万丈的诗篇。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蜀道难》、郭沫若的《凤凰涅磐》、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等名篇都充满了优美、奇异、丰富的想象。

(二)从诗歌的阅读特征看诗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诗性智慧

欣赏诗歌的过程是一个展开想象的过程。诗歌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意象是其基本构成单位,上至原始诗歌,下至当代诗歌,都离不开意象。诗歌中的意象是不可或缺的主导性成份,意象成分越多,诗味的成分也就越浓,有没有意象是诗与非诗的根本区别。没有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也就不成其诗。读者阅读诗歌,也就是阅读这个意象符号系统。意象要闪现、组合,都必须依赖于读者的想象。因为意象的存在形态是人脑中的一种情感表象,它不同于绘画、雕刻、舞蹈、戏剧等艺术所塑造的形象,这些形象是外在的,直接呈现于人们的面前,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人们无需想象,只需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就可以直接获得审美感受。诗歌中的意象,无论是人神鬼怪、飞禽走兽,还是鸟鱼花香、湖光山色、人间仙境等等的呈现都必须借助于人们的想象才能在脑海中映现出来。通过想象,诗歌中的意象得以舒展和叠合,直至成为意境。所以,要欣赏到诗歌的内在意象、意境之美,必须借助于想象,对诗歌的意象进行闪现、组合、转换与再创造,才能将文字符号转化为立体画面,把潜在的意象浮现出来,最终享受到诗歌的意象美、领略到诗歌的意蕴美。

(三)从诗歌的语言特征看诗歌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诗性智慧

诗歌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可感性是诗歌语词的一个基本特征。可感性语词是指表述人的感官经验和感官感受的那一类语词,是对人类五种感官所领受到的内容的描述,这些语词以形象战胜抽象的方式,强化语符本身的信息刺激,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强烈唤起能力的媒介物,诱导读者展开想象去把握可感性语词所代表的感性世界。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这一可感性语词就容易激发起读者的想象,使读者想到芳草萋萋、繁华似锦的一派喜人景象。又如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的一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不仅让人想象出杏花争先恐后开放的情景,还让人想到芳香扑鼻、蜂飞蝶舞之类。总之,诗歌与想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诗歌教学可以通过诗歌阅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诗歌教学是培育学生诗性智慧的肥土沃壤。(论文)

三、诗歌教学能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新课标之所以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因为人文精神作为一种生命意识,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最深厚的精神动力资源;人文精神作为一种人文情怀,为人的发展营造了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背景;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超越品格,为人的发展创设了一种高远的人生理想境界。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生意识在精神沙漠的风暴影响下,拜金主义进一步深入人心。在强大的物欲刺激氛围中,学生出现了所谓的“四无主义”现象,即无气魄、无关心、无感动、无责任。这样的精神面貌,迫切需要我们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去关注和建构健康向上、充满人情味的生活世界,培养人文精神。

(一)诗歌教学能够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

诗歌教学离不开伟大的诗篇,而伟大的诗篇之后站立着的正是伟大的诗人。诗人从自然的天籁和灵魂的启示中把倾听到的声音传达给人们,用心血谱写生命和灵魂的乐章。当我们年幼无知、或少壮有成的时候,我们从不感到生命正在一点点地走向末端。而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沧海一粟,正因如此,每个人都必须意识到生命的短暂,珍惜生命,诗歌向我们敲响生命的警钟。当学生们阅读“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夜苦短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和“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横落兮雁南飞。……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汉武帝《秋风辞》)等诗句时,他们不能不深思:生命短暂,何不珍惜?诗歌还为我们提供活着的理由,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李白的理由是“此行不为鲈鱼,自爱名山入剡中”;杜甫的理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王维的理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刘禹锡的理由是“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柳宗元的理由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诗歌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

诗歌中的情感不同于普通情感,它是人文情怀的反映。首先,国身通一是诗歌史上贯穿始终的一条情感大动脉。诗人们将自己的整个身家性命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地缠在一起,这也就是平常为人称道的爱国情怀。诗人们所写的诗篇往往是在国家民族存亡之秋、由奋起而抒发的一种激情,读来感人泪下,催人奋进;其次,诗歌中还渗透着浓浓的家园情结。家园情结就是对故土、对亲朋的深沉眷念和无限热爱之情。通过诗歌教学可以让学生们知道:世间除了金钱之外,还有一些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却让人动心的东西,那就是亲情、友情、爱情;再次,山水情怀也是诗歌情感的一大内容。它体现的是一种对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热烈歌颂和赞叹之情。诗人们赞美吟诵自然,从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超脱。山水诗篇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诗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超越品格

诗歌内蕴着奋发向上、锲而不舍、执著奋进、不竭奋进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理念,诗歌是一种理想,它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入超越之境,扬弃旧我,走向新我,使自己向更美好的生存状态发展,逐渐抵达理想。它使人确信,人的前途和命运应该能够而且应该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理想和信念一旦在耳边铿锵作响,它往往令人回肠荡气、热血沸腾,即使身处严酷的现实困境,也能升腾起生活的信心,奋起追求心中的目标。诗歌中包含的这种超越品格,使人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志刚.略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教学[J].学语文,2006,(6).

第10篇

摘 要 “移情”,是美的创造、美的欣赏活动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现象。移情是美感中情感和联想相互作用的结果。在音乐欣赏教育学中教师应充分应用移情现象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移情;情感;联想;作用

“移情”,是美的创造、美的欣赏活动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现象。在由自然景物所引起的美感意识活动中,本来没有感觉和感情的自然景物,反映在人的主观意识中,却好像具有了人的感觉、感情、意志和活动。这种现象就叫移情。移情现象实际上就是在反应自然景物时,在人的意识中所产生的一种“拟人化”现象。山水花草。鸟兽虫鱼,这些自然景物本无人性,当人怀着某种心情去看他们时,他们似乎又通了人性,有了感情、意志。比如,人在哀伤悲恸时,眼里的花草也“含愁带恨”,当异族入侵时,所见的山河成了“残山剩水”;人在愉快幸福的时候,则山欢水笑鸟语花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物之间有了情感交流,客观事物成了人的某种情绪和性格的象征。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这种情愫渗透到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学会体味音乐里的意境和美感。

在美的创造--文艺创作中,特别是在诗词歌赋中,移情现象表现得很突出,他是抒感、吐露心曲的普遍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友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宋 秦观《春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等,都移情于物,使之人格化,烘托气氛,抒发感情。

而在美的欣赏活动中,“移情”现象则更为普遍。在欣赏自然美时,当人置身于一个美不胜收的风景中时,欣赏者常会触景生情,移情景中,甚至达到忘我的境地。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人贺敬之置身其中,完全被桂林“仙境”和“梦”境般美的山水所陶醉,才有“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的移情现象。

一、美感中的移情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在移情活动的产生中,类似联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移情现象中,审美主体方面的情绪和情感对于审美对象的反映所起的作用,必须通过对于审美对象的联想和想象来实现。这种情绪、情感、联想和想象的相互作用,表现在对自然景物的审美反映过程中,就成了移情现象产生的心理基础。高兴时觉得花欢草笑,悲哀时感到云愁月惨,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这都是在审美主体的情绪和情感作用下,审美主体对客观对象产生的特定的联想和想象的结果。但是,在美感活动中,想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任何联想都可以在感情作用下产生移情现象。与移情现象关系密切的主要是相似联想。相似联想,在高级神经活动的生理基础上,是条件联系的泛华。自然对象在人的美感意识中之所以会产生移情现象,有许多就是由于自然对象的特征和人的感情、性格、活动存在着某种相似相近之处,他们在人脑中引起同一的条件反应,形成条件联系的泛化。这种以条件联系的泛化为基础的相似联想,在人的感情作用下最易于形成移情现象。例如,李白看到庐山瀑布后,由香炉峰高耸云天,瀑布悬空垂挂,飞流直下,忽如天落的壮美景象,产生与“银河”壮美相似的联想,与诗人自己豪放的审美理想相似的联想,于是情移景中,才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移情佳句。这样,自然事物的形象特征与人的感情、意志、活动在欣赏者的意识中完全融为一体,欣赏着便似乎直感到自然事物本身也有了感情和活动。

其次,对移情现象的产生具有最直接关系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内心情感”的联想,即情感对联想的支配作用。这种联想的突出特点是,受人的内心情感的支配,联想中表象的联系和推移主要以联想者的情绪和情感为中介,从而在联想中渗透着更为浓厚的感彩。在移情现象中,自然景物的特征之所以能和人的类似感情、性格活动相联系而形成联想和想象,主要是由于感情的推动作用。可见,情感是转移的基础,没有情感就无移情现象。同样,情不同赋予寄情的对象的情感色彩就不同。“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辛弃疾《水龙吟》)是一种移情,“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有是一种移情。山水,带着愁伤心情看,则凄凉。带着高兴心情,则兴高采烈。山水明月作为自然景物,本来不会有感情上的变化,但在不同审美主体的美感意识中,成了不同的移情对象就涂上了不同的感彩,这完全是由于审美主体情感不同所决定的。

二、移情在美的创造、美的欣赏中起的作用如何呢?

在审美活动中,情感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必然要有移情作用,也不是任何移情作用都与美感有关,但在美感意识中往往会有移情现象相伴随,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移情现象作为美感中感情作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发生在人的意识内部的心理过程,他不能改变客观的审美对象,创造自然美,却可以改变主体自身的审美感受,直接影响美的欣赏和艺术美的创造。在移情作用中,主体的感情活动和对象的形象特征,通过联想和想象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对象直接表现情感,情感寓于对象之中,这对于进行形象思维,形成主观和客观、情和景、个别和一般相统一的美的意境,对于创造比现实事物的美更为理想、更为强烈、更富有情趣的艺术美,都可以产生一定的作用。“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晓来谁染霜林醉,点滴是离人泪”。这些情意纤浓,情景交融,形象鲜明,意境隽永的诗句,作为美感中移情现象的凝结,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在艺术美的创造中,移情作为形象思维的方法,能使思想感情在形象中得到鲜明有力的体现,因而成为艺术体现和传达思想感情常用的手法。如杜牧的“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借逆风挺立的绿荷,寄寓作者屡遭挫折却不愿与世俗苟合的品格。还如同志《冬夜杂咏?清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用移情手法,赋予青松以人的意志,从而借松言志,歌颂革命者在严峻环境中的高贵品质和斗争精神,以抒发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烈情怀。由此可见,在形象思维活动中,移情对于形象地表达思想情感实在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的。

第11篇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如此关注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这是由审美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一方面学生作为完整的有机生命个体,审美是其感性生命的一种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实现学生的完满人性,审美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在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审美有助于学生幸福地生活。此次新课标的一个最伟大之处,便是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本理念。特别是当前学生的审美意识被应试的功利意识所屏蔽,呈潜在状态;学生审美感知力和审美想象力的迟钝和贫弱,审美能力还待提高,审美情趣有待提高。加强诗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诗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审美活动有一个规律:即阅读是作家——作品——读者双向交流的一个动态过程,文学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越高,就越能释放更多的审美信息,对读者形成的审美心理张力就越大,也就越能提高读者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一种包括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理解等各心理因素在内的、对作品进行完形、对意味进行充分体验的能力。审美能力与审美心理张力成正比,审美心理引起的张力越大,审美能力的提高幅度就越大。如同人的身体一样,各心理因素如果能经常得到一定强度的实践锻炼就会增强素质和有所发展,反之就会衰老,会迟钝或萎缩一样,学生要切实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就必须接受一定强度的审美实践活动,诗歌阅读便是这样的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它为学生审美实践的有效锻炼提供了一个绝好机会。教师虽然也可以采用艺术方式请学生欣赏图像文本提高审美能力,但是这些直观性、浅白性、受控性很强的表现形式留给学生的感知、想象、理解、创造的空间明显要小得多,主体审美能力提高的幅度也就要小得多。当电视屏幕直观而又固定化地呈现于人们的面前之时,一种规定性的现实存在替代了无数个心灵的创造,审美能力的提高因而受限。尽管表面看来,声、光、色、乐样样都有,似乎具有很丰富的审美信息,但它给予人的精神自由度是有限的、狭小的。诗歌以其浅白性、直观性、受控性特点成为一种最高的艺术,而诗歌教学这一以最高艺术为教学内容的诗歌教学,无疑是切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路径。

(二)诗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审美意识与一般意识有很大的差别,它是人类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思想观念,是一种自觉的审美需要。审美需要的客观性,但是审美需要并不总是浮现于人的意识上层,很多时候人们关注的是实用、科学、伦理的领域,忽略了审美活动。诗歌几乎就是美的化身,它所包含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情感之美、建筑之美能够强烈地唤起学生的审美需要,它所展现的美恰恰是通过学生的审美实践付出一定的审美劳动得来的,所以会让学生刻骨铭心,甚至终身难忘,从而使学生“嗜美上瘾”,其审美意识由此得到了有力的强化。诗歌教学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诗是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它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教精致。诗歌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诗歌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审美趣味由粗俗走向高雅、由低级走向高级、由麻木迟钝引向敏锐丰富、由悦耳悦目的低级层次走向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高级层次。所以,要养成和培养纯正、高雅的审美趣味,诗歌教学是最好的途径,诗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二、诗歌教学能培育学生的诗性智慧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教学建议中又强调: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诗性智慧作为一种具有整合性的精神能力,在人类的各个历史阶段因被赋予不同的内涵而使之显现出不同的风格和风貌,但是一直以来贯穿始终的想象性、创造性却亘古未变。诗性智慧是一种以想象为形式的创造性思维,他的形式是想象,其结果是创造。想象力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因为想象是建立在感知与记忆基础上的一种表象运动,它不是物体的复现,而是对物体进行重组与再造。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维。在想象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头脑中表象的未定性、模糊性,所以会生发出许多新的变化,这直接带来思维的创新。

(一)从诗歌的本体特征看诗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诗性智慧

诗歌离不开想象,情感性、音乐性、想象性是诗歌的三大本体特征。想象是诗歌的本体,必不可少。诗从根本上说,是生活的反映,但绝非是生活的如实描写,而是一种想象的描写,雪莱说过:“诗使它所触及的一切都变形。”这指的就是诗歌的想象。要是有一首诗歌把生活表现得过于实在,太像生活的实际,这种照搬现实、缺乏想象的作品是称不上诗歌的,比如说“这个少女很美丽”就不是诗,“少女如花”这一带有想象性的言语便具备了诗歌的质素。因此,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浮想联翩,离不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那些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总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创作出激情澎湃、瑰丽多姿、光焰万丈的诗篇。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蜀道难》、郭沫若的《凤凰涅磐》、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等名篇都充满了优美、奇异、丰富的想象。

(二)从诗歌的阅读特征看诗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诗性智慧

欣赏诗歌的过程是一个展开想象的过程。诗歌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意象是其基本构成单位,上至原始诗歌,下至当代诗歌,都离不开意象。诗歌中的意象是不可或缺的主导性成份,意象成分越多,诗味的成分也就越浓,有没有意象是诗与非诗的根本区别。没有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也就不成其诗。读者阅读诗歌,也就是阅读这个意象符号系统。意象要闪现、组合,都必须依赖于读者的想象。因为意象的存在形态是人脑中的一种情感表象,它不同于绘画、雕刻、舞蹈、戏剧等艺术所塑造的形象,这些形象是外在的,直接呈现于人们的面前,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人们无需想象,只需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就可以直接获得审美感受。诗歌中的意象,无论是人神鬼怪、飞禽走兽,还是鸟鱼花香、湖光山色、人间仙境等等的呈现都必须借助于人们的想象才能在脑海中映现出来。通过想象,诗歌中的意象得以舒展和叠合,直至成为意境。所以,要欣赏到诗歌的内在意象、意境之美,必须借助于想象,对诗歌的意象进行闪现、组合、转换与再创造,才能将文字符号转化为立体画面,把潜在的意象浮现出来,最终享受到诗歌的意象美、领略到诗歌的意蕴美。

(三)从诗歌的语言特征看诗歌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诗性智慧

诗歌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可感性是诗歌语词的一个基本特征。可感性语词是指表述人的感官经验和感官感受的那一类语词,是对人类五种感官所领受到的内容的描述,这些语词以形象战胜抽象的方式,强化语符本身的信息刺激,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强烈唤起能力的媒介物,诱导读者展开想象去把握可感性语词所代表的感性世界。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这一可感性语词就容易激发起读者的想象,使读者想到芳草萋萋、繁华似锦的一派喜人景象。又如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的一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不仅让人想象出杏花争先恐后开放的情景,还让人想到芳香扑鼻、蜂飞蝶舞之类。总之,诗歌与想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诗歌教学可以通过诗歌阅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诗歌教学是培育学生诗性智慧的肥土沃壤。

三、诗歌教学能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新课标之所以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因为人文精神作为一种生命意识,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最深厚的精神动力资源;人文精神作为一种人文情怀,为人的发展营造了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背景;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超越品格,为人的发展创设了一种高远的人生理想境界。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生意识在精神沙漠的风暴影响下,拜金主义进一步深入人心。在强大的物欲刺激氛围中,学生出现了所谓的“四无主义”现象,即无气魄、无关心、无感动、无责任。这样的精神面貌,迫切需要我们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去关注和建构健康向上、充满人情味的生活世界,培养人文精神。

(一)诗歌教学能够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

诗歌教学离不开伟大的诗篇,而伟大的诗篇之后站立着的正是伟大的诗人。诗人从自然的天籁和灵魂的启示中把倾听到的声音传达给人们,用心血谱写生命和灵魂的乐章。当我们年幼无知、或少壮有成的时候,我们从不感到生命正在一点点地走向末端。而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沧海一粟,正因如此,每个人都必须意识到生命的短暂,珍惜生命,诗歌向我们敲响生命的警钟。当学生们阅读“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夜苦短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和“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横落兮雁南飞。……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汉武帝《秋风辞》)等诗句时,他们不能不深思:生命短暂,何不珍惜?诗歌还为我们提供活着的理由,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李白的理由是“此行不为鲈鱼,自爱名山入剡中”;杜甫的理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王维的理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刘禹锡的理由是“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柳宗元的理由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诗歌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

诗歌中的情感不同于普通情感,它是人文情怀的反映。首先,国身通一是诗歌史上贯穿始终的一条情感大动脉。诗人们将自己的整个身家性命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地缠在一起,这也就是平常为人称道的爱国情怀。诗人们所写的诗篇往往是在国家民族存亡之秋、由奋起而抒发的一种激情,读来感人泪下,催人奋进;其次,诗歌中还渗透着浓浓的家园情结。家园情结就是对故土、对亲朋的深沉眷念和无限热爱之情。通过诗歌教学可以让学生们知道:世间除了金钱之外,还有一些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却让人动心的东西,那就是亲情、友情、爱情;再次,山水情怀也是诗歌情感的一大内容。它体现的是一种对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热烈歌颂和赞叹之情。诗人们赞美吟诵自然,从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超脱。山水诗篇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诗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超越品格

诗歌内蕴着奋发向上、锲而不舍、执著奋进、不竭奋进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理念,诗歌是一种理想,它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入超越之境,扬弃旧我,走向新我,使自己向更美好的生存状态发展,逐渐抵达理想。它使人确信,人的前途和命运应该能够而且应该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理想和信念一旦在耳边铿锵作响,它往往令人回肠荡气、热血沸腾,即使身处严酷的现实困境,也能升腾起生活的信心,奋起追求心中的目标。诗歌中包含的这种超越品格,使人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志刚.略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教学[J].学语文,2006,(6).

[2]袁爱国.诗意的消解与建构——新课程背景下诗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建设,2006,(11).

[3]邱晓燕.逐层深入把握意境——试论新课程理念下诗歌教学的层次[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S1).

第12篇

1、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祝福你一周七喜,百事可乐,万事芬达!

2、一年又一年,真诚的祝福传递与你,愿开心、幸福!生日快乐!

3、让我为你祝福,让我为你欢笑,默默地祝福和支持你。祝我日快乐。

4、祝你今天抬头看见丘比特,出门遇上大美人,低头捡捆百元钞,回家踩上臭狗屎!哈哈!

5、一年中,今天是属于你的:你的生日,你的华诞。我祝贺你,这张贺卡,还有真诚的心,都是属于你的。

6、轻轻一声祝愿,胜过千言万语,当敲响你生日的钟声,别忘了我的祝福,祝你生日快乐!

7、每个生灵的诞生都给这个多彩的世界添加了一道颜色,而你是最亮丽的一笔。祝你生日快乐!

8、你是哈蜜我是瓜,生日你不笨瓜瓜,看了短信笑哈哈,不愧是个哈蜜瓜!祝你:看了短信笑哈哈,生日快乐!

9、这一季的花开得格外娇艳,你可知,那是因为我用情感在浇灌,只等你的生日赠与你,愿你喜欢。

10、过去一年您没有请我吃饭,怎么样?生日表示表示?不客气,千把块钱一桌的我就滿足了!祝好!

11、难忘是你我纯洁的友情!可贵是永远不变的真情!高兴是能认识你!献上我最爱的康乃馨,祝你生日快乐!

12、天上一颗星,地上一颗心,一闪一闪表真心,我为你祝福,我为你歌颂,愿你生日快乐,愿你梦想成真。

13、在你的生日到来之际,诚挚地献上我的三个祝愿:一愿你身体健康;二愿你幸福快乐;三愿你万事如意!

14、日月轮转永不断,情若真挚长相伴,不论你身在天涯海角,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祝你生辰快乐!

15、生日短信祝福你,吉星日日照着你,财神天天撵着你,健康时时陪着你,幸福分分伴着你,快乐秒秒缠着你!

16、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醒来惊觉不是梦,眉间皱纹又一重。在你生日的这一天,只希望你快乐!

17、愿祝福萦绕着你,在你缤纷的人生之旅,在你永远与春天接壤的梦幻里。祝你:心想事成、幸福快乐!生日快乐!

18、我认为健康和快乐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东西,如果它们可以转让,我愿意把我的那一份都给你——生日快乐。

19、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今天就你最耐看;前看,后看,横看,竖看,天下唯你最好看,祝你生日快乐。

20、我为你收集了大自然所有的美,放在你生日的烛台上。将能说的话都藏在花蕾里,让它成为待放的秘密。生日快乐!

21、生日祝福你,好事追着你,主管重视你,病魔躲着你,情人深爱你,痛苦远离你,开心跟着你,万事顺着你!

22、今天你最大,美女给献花;出门遭围观,疑是姜子牙;帅得没了边,举头望天涯;谁与你争锋,神仙不饶他。祝你生日快乐!

23、世态炎凉时年丑啊!能活到这年头很不容易啊!谁不是这样死皮赖脸活下去?千万不要有啥想法,活下去吧!祝你生日快乐!

24、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绿色的浪漫是生命的浪漫。因此,我选择了这个绿色的世界,馈赠给你的生日。愿你充满活力,青春常在。

25、当你看到这条短信时,哈哈!你已经老了一岁啦!如果你想永葆青春的话,请大声念出下面的字:今天我生日,我好快乐!

26、每年的今天我都会真诚的祈祷:愿你的心灵芳草永绿,愿你的面容青春常驻,愿你的心情笑口常开,愿你的生活幸福美满,生日快乐!

27、都说流星可以有求必应,如果可以我愿意在夜空下等待,等到一颗星星被我感动,为我划过星空带着我的祝福落在你的枕边,生日快乐!

28、我掐着日子计算你的生日,提前三天就全部吃素。谁知你一个改期电话。唉,早饭我还没吃呢,我只能饿着肚皮对你说:生日筷落!

29、肺活量自测小技巧:放完屁后低头猛吸,然后观察周围之人有无闻到异味。如有则须按此法加强锻炼;如无则证明你乃超人,生日快乐!

30、温馨的烛光为你点亮,脑海浮现昔日的时光;把双手紧紧握在胸膛;默默为自己许下愿望;愿祝福的短信都成真;愿生日的快乐永在心。

31、日月轮转永不断,情若真挚长相伴,不论你身在天涯海角,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祝朋友你:今天生日快乐!天天开心!永远幸福!

32、N年前的今天,你耍流氓般的哭闹着来到这个世界上,N年后的今天,希望你还能有耍流氓的勇气,哈哈。恭喜你,你又老了一岁咯!

33、亲爱的,在你这个生日来临之际,让所有的祝福和温馨都装在这个小小的短信里,给你送去温暖!让我的祝福飞到你的身边,生日快乐!

34、流星划过天空,是因为他要吻向大地;空中白云飘飘,是因为他对天空恋恋不舍。我对你发条短信,是因为我要对你说:生日快乐!

35、祝你生日快乐,好事多多!愿你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搂着温馨、带着甜蜜、牵着财运、拽着吉祥快乐度过每一天!

36、我没有五彩缤纷的鲜花,没有那些浪漫的诗句,没有贵那些重的礼物,没有那些兴奋的惊喜,只有一个轻轻的祝福,祝你生日快乐!

37、一直以来,总觉对你有所愧疚,平时,我们吃着你看着,我们坐着你站着,我们吃完你盼着,我们睡着你转着。对不起,小狗,生日快乐。

38、送你一束马兰花,好运吉祥在“马”背,幸福快乐藏“兰”心,爱情财富拿于“马”下,祝你生日快乐,心“花”怒放,天天笑哈哈。

39、猜您喜欢听说悟空前段时间特别着急,为啥?据说他的二师兄丢了,到处找都找不到,后来才知道原来今天八戒过生日,现在正在看短信呢。

40、来即胜白花芳,日洒金光满院香。快意时时前后伴,乐融富贵进门窗。现在他乡的我给予你最真挚的祝福:祝你生日快乐!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41、快乐是今天的主题,幸福是有力的论据,愿望是论证的论点,实现是最后的观点,祝福是关键的总结,朋友,生日快乐,新的一岁,要给力哦。

42、让短信捎给你我的祝福言语,浓浓情意都在这一份真挚的心意里,愿你的生日充满无穷的快乐,愿你明天的回忆温馨,愿你在新的一岁里梦想成真!

43、一年中总有几个日子难忘,一生中总有几个人最值得珍惜,在这个最浪漫温情的日子,送去最真挚地问候,愿你想到我的每一天都快乐无比!生日快乐!

44、送你一块爱心蛋糕:底层送一生平安,中间放无限祝福,四周注满富贵吉祥,上面铺满开心快乐,再加上永远幸福,祝你天天天如愿!生日快乐!

45、一女士进一宠物店,要买一件小狗的毛衣。售货员请她带小狗来,以便查看尺寸。小姐:不行,我是想在它生日那天,给它一个惊喜。

46、我捡获了阿拉丁神灯,它说会满足我的一个愿望,我最终还是放弃了中国首富的念头,因为你的生日就要到了,所以就仅仅希望你-生日快乐!

47、告别昨日的风霜雪雨,迎接今日的幸福时光;点燃生日的红蜡,留住这段美好的记忆;放飞所有的伤情,收起所有的眼泪,在祝你生日快乐中陶醉!

48、一朵云能飘多久?一阵雨能下多久?一束花能开多久?一脸笑能挂多久?如果问我祝福你多久?我说:心跳多久,祝福多久!祝生日快乐!

49、情意绵绵心相牵,日月轮转永不断,情若真挚长相伴,无论海角或天边,重大日子记永远,祝福今日会出现,愿你生日快乐美梦圆,甜蜜温馨驻身边!

50、今天是您的生日,愿您快乐的度过!是您给了我无悔的关怀,无怨的真爱,您是我永远需要报答的人,希望您多多保重身体,幸福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51、送你一块生日蛋糕,祝你生日快乐:第一层,体贴!第二层,关怀!第三层,浪漫!第四层,温馨!中间夹层,甜蜜!祝你天天都有一份好心情!

52、恭贺您中了本公司的第一特奖,奖品是“生日快乐”一句及生日歌曲一首。您所中的奖项将会有专人为您服务,感谢您的参与。谨祝您生日快乐。

53、点点烛光映着希望,滴滴红酒飘着醇香,片片蛋糕散着清爽,声声祝福如期送上:年年今朝旺,岁岁好时光。开心幸福福永享,生日快乐乐无双!

54、最好喝的酒也许不是最贵的那瓶。因为买到酒。买不到心情。最好的朋友也许不是联络最多的。而是在特别的日子记得你的人!祝你生日快乐!

55、烛光映着笑脸,红酒醉着容颜,乐曲绕着耳边,欢歌唱着团圆,蛋糕甜着心弦,贺卡写着祝愿:幸福生活年年,快乐时光天天。祝:生日快乐!

56、今天你是寿星老,我要为你做蛋糕。开心的水果在中央,快乐的奶油直冒泡,幸福的果酱往下淌。推开你屋门,蛋糕直接抹到你脸上。生日快乐!

57、首先要感谢年前的今天,因为那天你的到来在今天已经慢慢地改变我的生活,时间的逝去,代表你的成熟,轻轻的拖着你的手说声:亲爱的,生日快乐!

58、愿你一直身材苗条线条好,永远青春美丽不变老,四十岁的年龄,三十岁的心脏,二十岁的形象,十八的心态,永葆青春花期长。祝你生日快乐!

59、鄂尔多斯成为全国首富城市,还不是因为你,电视里都说了:“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还有:“好羊出好毛好毛出好线”。温顺的小绵羊,生日快乐。

60、早上一睁眼,喜鹊窗外叫。苦思冥想之,今日你生日。不在你身边,短信真情表。健康常相伴,快乐时时随,夜夜睡的香,生活烦恼消。生日快乐噢。。

61、早晨醒来,便让白鸽捎去我对你的祝福,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我们的情谊便是白鸽飞翔的动力,当你看见它时,请将它放在耳边,听它说:生日快乐!

62、七月巨蟹星星亮,七月祝福短信帮,七月生日祝福语,七月礼物朋友送,七月蟹子你生日,我把星星、短信、祝福、礼物、朋友都送你,生日快乐!

63、今天是你的生日,愿你会快乐的度过,知道吗?我的心一直在你那里,你的样子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是那么迷人可爱,你在我眼里最美,你在我心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