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学信息技术

数学信息技术

时间:2023-05-30 09:04: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信息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学信息技术

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意识;教学效率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对枯燥的数学教学抱有偏见,认为数学只有计算数字的作用,脱离了实际!这样的错误思想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抱着错误的思想,在自己认为“枯燥”的数学上提不起兴趣、下不了功夫。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数学教学就显得迫切了。但是,如何提高数学教学呢?此时,信息技术凭借其巨大的教学魅力出现了!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实,信息技术在其他很多科目中已经表现出它强大的辅助教学效果,但是很多人还是很难将信息技术和深奥抽象的数学相联系,其实,信息技术在数学中也体现出了它强大的魅力!信息技术带来的新鲜设备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学生对于多媒体这前所未见的玩意充满好奇,这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产生兴趣,他们就愿意去钻研,试着慢慢亲近数学并发现它的魅力!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先用课件出示情境:

问:有一同学在家想去图书馆会走哪条路?为什么?问题一出,因为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一下就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展现丰富的教学情景,巧设悬念,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现行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出现了大量的插图。教师可以用课件演示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得到启发,通过观察掌握新知识。如,教学“米的认识”时,我用大屏幕显示教材主题图,上面是一块牌子:一米以下的乘客免票!这时我抛出问题:1米有多长呢?顿时学生兴高采烈,踊跃比划。有的说这么长,有的说那么长,什么样的都有,学生争论激烈……这时老师说:“别争了,我们一起来看看1米到底有多长?”(用大屏幕显示米尺)师:猜猜1米有多少厘米?生:(踊跃回答)1米有100厘米。接下来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建立米的概念。就这样通过直观动态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很快理解了“米”,知道了1米有多长。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思维,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加快思维速度。多媒体视听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知器官,诱导学生自觉地开阔思维,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诱人的学习情境。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并没有直接将公式教给他们,而是从之前他们已经掌握的矩形面积计算着手,并利用信息技术做出图形,诱导他们自己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经过我的步步诱导,学生积极踊跃发言,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通过直观、形象的视听信息,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以信息技术为桥,辅助学生与数学学习的融合

信息技术,可利用音频、动画和视频将羞涩难懂的数学教学内容具体化,将数学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做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让比较难学的知识降低了难度,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如,教学“时、分、秒”时,学生较难理解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联动关系。我运用多媒体电脑演示时钟三针运行的过程,学生一下就明白了秒针走、分针和时针也同r在走。在这里利用多媒体课件轻松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拓宽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当今知识的时代,信息量飞速增长,书本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图形组合”时,课前老师安排学生自己上网搜集有关精美图片,特别是一些著名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图形组合的美及乐趣,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一节相对乏味的数学课变成了一次愉快的欣赏、探究美的经历,拓宽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信息技教学有着显而易见的优越性,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数学本身作为一门深奥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当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势迫切需要一种工具来实现学生与数学之间的沟通,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带来了希望和活力。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高等数学;发展;探索;应用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单单体现在以PC等为基础的技术发展,更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相关教育模式的更新和发展。“信息技术”指的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理论学习的认识,也有利于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就目前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融合与发展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带入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改变授课方式的过程,也是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过程,更是培养高职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应用意识,促进高职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

二、信息技术与高职学生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相互结合,也进一步拓宽了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教育的结合面。信息技术转变了高职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在传统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抽象的概念基本上都是通过课案的设计和黑板板书来实现,很多学生无法通过数据化和延展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然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把很多复杂的数学理论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来。比如,在讲解到很多特殊的函数变化时,教师可以通让学生自主地改变一些函数的特征,直观地了解和发现函数的变化过程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信息技术与高职教师

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成效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比如,现在教师可以通过加入互联网或相关信息论坛,与全国各地的高等数学教师交流教学心得、探讨教学发展、研究教学模式等,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这是每个教师不断自我学习与提高的过程。在传统教育中,很多教师对于教学素材和资源的获取,往往来源于自己的课案设计和同校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现在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搜索到全国乃至全球的教学资源和素材,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课程开发工作服务,拓展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视野和宽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概念教学,让每个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的变化与发展,发现高等数学的魅力,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数值的变化、符号的变化、图形的演变等过程,验证理论内容。再比如,目前通过信息技术发展,教师可以自主进行进修,不出门就可以在线与进修讲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然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相互关系,避免过多地利用信息技g的模式,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作用。能否合理地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并应于高等数学的课程教学中,是每个教师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四、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

就高职院校而言,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无疑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在提高教学成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作用显著。高职院校要重视信息技术与院校发展的相互关系,更新课程教学的基础设施,重视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在开展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吃透教材大纲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优势和作用。在信息科技发达的今天,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和认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多元化思维。

参考文献:

[1]陈Z,李洁坤.大学数学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优势互补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10).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学科整合

我国目前把信息技术设为必修课程,但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基本上不再单独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采用整合方式,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数和数的运算这一条主线上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学科由于自身存在着抽象性,推理性强的特点,往往需要生动、直观的形象加以诠释,而借助计算机的动态化、生成化、直观化的特点进行呈现,则成了进行数学的最好选择。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比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327国道路通状况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粗加工制作成了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他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105-02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教学手段逐渐进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得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来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沉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小,缺乏自控能力,在学习时,经常会出现分心、走神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促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形成图文并茂、音像结合的多媒体情境。在教学中,这种动画教学情境容易勾起学生的多感观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同时,这种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成为了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真正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提高创新能力的理想教学目标。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贪玩爱闹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课件,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实物图片,让学生比较实物的图形特点和规律,从而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之间的区别,正确认识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以加深学习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然而,有一些数学思想比较抽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比如,数形结合、分类、集合、对应、归纳、符号化、统计、代换等数学思想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较快地掌握。像二年级阶段有一类问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这类问题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动态图片――5个苹果与8个雪梨一一对应的关系,最后得出3个雪梨没有苹果与它们对应了,因此苹果比雪梨少3个。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思维发展还不成熟,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信息技术,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让学生把学到的方向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教学内容,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教学课件,让学生直观、具体地了解方向和位置的概念和意义,以提高学习效率。接着,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学校的平面图,并且标出教室、办公室、操场、学校大门的位置,以教室为中心,让学生指出其他场所与教室之间的位置关系。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把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来,有利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学生是知识的学习者和接受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各种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乘法、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各种计算的教学环境,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计算购买不同学习用品的价格;可以创设看电影要买票的计算情境;还可以出示体育馆场景,让学生根据座位统计观看人数等。如果教师善于创设一系列的运算情境,就能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第5篇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时代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初中数学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加快初中数学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初中数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及其全方位应用,不仅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是中华民族真正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由之路。

二、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现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办了一个“数学实验室”,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接收“现成”的数学知识,而现在可以像“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

2.动态图像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是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数学总是离不了画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用计算机代替老师、学生作图,既彻底减轻了负担,让教学、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前的课堂教学,我都是通过口头表述来组织教学,难以展现真实的生活情境,更别说激起学生的兴趣。而通过信息技术就能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情境。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观察、探究,从而有所发现,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材要求统计某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如果只通过我的表述是难以描绘这一场景、营造学习氛围的,于是,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见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路口,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充分体现了实践收集数据的真实感,从而轻松地投入到了学习中。看到学生兴奋的样子,我也为信息技术优化了我的课堂教学而深深感动着。

四、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讲授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在我们以前的授课时,运用最多的就是讲授法。讲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这种方式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变成了注入式或填鸭式。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双主教学模式”是目前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地体现。例如,在九年级《相似形》中,要求学生判断哪些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从而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我先利用Powerpoint软件展示出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五角星等图案由学生辨认进而得出定义。在课堂教学中,这些鲜艳、明亮的图片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很大,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相似形的定义给出后,学生自己利用几何画板或者word软件画出不同的图形。同学之间相互提问,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如讲到统计图的知识时,我让学生利用Excel软件对图表以及不同的图如柱形图,折线图之间进行转化。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想法,创新的观点,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热烈的探究氛围

第6篇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在数学教学领域内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以往数学教学模式的哟花和完善,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能够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数学教学模式,为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的支持。基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内涵及教学模式出发,探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过程中的基本原则,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整合;教学模式;原则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基于网络化技术、网络化媒体所开展的数学教学工作受到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教学理念、方法都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为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下就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以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1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内涵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与配合下,数学教学措施、方式和理念都形成了新的方式,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优化提供了良好、可靠的基础依据和工作模式,也是将各种理论知识应用到目前社会之中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将极大改变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工作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观念。我们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1.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所新兴的一项科学技术模式,为现代化教学模式及教学措施的形成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促进社会合力的形成,进一步为社会持续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我们主要基于工作要求、工作模式以及工作内容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和分析,以确保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供可靠的指导思想。当前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主导-主体一体化教学指导思想的形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条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现代教学体系中的重点环节,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形成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学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也不断完善,综合性、一体化的互动式教学在现代数学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形成互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提升。

1.3教学整合

在教学工作中,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课程整合主要以为着对于各种课程的设置、目标的订立预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面实现一种综合性、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从而使得整个教学工作能够形成一体化、全面化和系统化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存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课程整合”的核心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辅导、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学生在计算机及软件的支持下,自觉地,系统的复习、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并探索出新的知识点,进一步更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2.1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学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应当以优势互补为基本原则,确保多媒体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实效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效率为关键点。

2.2基于计算机及网络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与交流的速度较快,因而基于网络教学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条件下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互联网中包含着数不尽的指示,学生对计算机及网络加以科学化利用,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浏览、双向异步交流、双向实时交谈等,便于合作式学习的顺利开展,有效提高了数学学习效果,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2.3基于计算机实现演示模拟、交互控制和数学实验

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分解、组合、移动、翻转、定格、闪烁、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的对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推出有关计算公式。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主体性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转变自身的身份,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需求选择具有高度适宜性和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伙伴,自主开展实践操作,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领域到数学学习的精髓,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目的性原则。除了主体性原则之外,目的性原则也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合理选择能够为数学教学提供高效化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学素养。因此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应当兼顾课件开发和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目的,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科学整合,彼此能够实现协调配合,改善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并改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的责任感。由此可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是未来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作者:孙永平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永春校区)

参考文献

[1]温胜娟.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思考与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1):283.

第7篇

一、信息技术是教学内容的“保鲜剂”

当今世界上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鲜活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比比皆是,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与信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知到数学有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我用大屏幕重现了这样一段情境:两位小朋友通过电话相约着一场电影,李明说:“明天我请你看电影《小鬼当家(二)》,好吗?”刘杰说:“太好了,我正想看呢!”“你明天八点在电影院等我,不见不散。”可是,第二天,刘杰在电影院门口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等到李明,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明失约了吗?……这样的生活情境,诱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兴趣盎然地投入了“24时计时法”的学习中。

又如教学“位置与方向”一课时,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小熊给动物朋友们送礼物”,有声有色,动态展示,学生感知有趣,形象地理解了路线与方向问题。这样把静止的“文本课程”转化为动态的“体验课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体验的“大舞台”。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是鲜活的生命、丰富的想象、多彩的体验、灵活的思维,知识在体验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感悟中融通。网络把数学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是教学方式的“催化剂”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仅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采用了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教师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可利用网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信息技术能够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向自主、开放,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

三、信息技术是智慧火花的“助燃剂”

课堂教学不仅具有传达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教师恰到好处的启迪和引导,能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化深奥为浅显。

数学知识比较深奥,学生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将深奥的数学学习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猜测、演示、验证等数学活动,清晰、浅显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其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轻松和愉快。

2、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将抽象的内容以灵活的形式和具体的事例加以展现。如教学“质数与合数”一课,教材中呈现的材料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果原样呈现,难以激起学生探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应设计现实材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感悟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有一些用传统的教法不容易讲清的知识,使用信息技术后,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形象,他们就很容易理解,有利于教学的深化,学生就由原来的“听”数学变成了“做”数学。

四、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发动机”

信息技术促进了快捷反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反馈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及时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它使教师在最短的时间获得了学生学习的第一手信息资料,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在教学完分数乘法后,我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在线测试,完成之后提交。当全班同学提交后,大家立刻看到一张统计表:全对的占87.1%,出错的有6名同学。做错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自我反思,找到了错误所在,从而也激发了学习的自信心。

第8篇

【关键词】运用;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又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形;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可以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减轻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负担和压力,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 巧用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引趣、激趣并增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驱力,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小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喜欢愉快的学习气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泼、新颖的刺激情境。巧用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情境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看、感觉表象,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小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巧用动画,现实生活中能碰到的问题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巧用信息技术减缓思维难度,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焕发教学活力

首先,巧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中抽象的知识,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达到使学生领会、学会的目的。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全面具体。这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 。如果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信息技术完备的声、像、动画等网络资源可使学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巧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就为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课件演示,利用它的直观性强、可无限分割的优势展现知识的发生、转变过程,突破思维障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小学生的几何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巧用信息技术教学,变“抽象”为“具体”,提供感知属性。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3 巧用信息技术呈现动态思维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

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理论的教学”这种新型教学观主张“以活动促发展”。因此新教法提倡课堂的多边互动;提倡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有效。数学课程标准还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应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一途径提供了最有效的捷径。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具体过程、组织形式、质量效益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巧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体验到了它的工具性,不可替代性。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堂,一起来感受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它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维。

4 课上活用课件提供多层次的练习,拓宽学习领域

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深入浅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每个学生的自信心。信息技术在分层教学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在制作课件时,应当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制作分层练习。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习题划分为三个层次。学生从第一个层次入手,每做一题都可以立刻得到评分,并及时得到鼓励。在完成了基础题后就可以向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挑战,这样不仅能使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完成容易的题目,得到成功的喜悦,恢复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增强了探索钻研的精神,使每个学生学有所成,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所学新知的掌握情况也从课堂练习中体现出来。有效的课堂练习,不但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巧用信息技术分层次设计练习,图文并茂很有优势,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巩固新知。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解决问题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名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或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却又枯燥,因此数学教师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课本知识活起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在中学教学中,数学课本是静止的,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学生往往对运算顺序这一重点掌握不好,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就可以抓住这一重点.先出示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判断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学生先算部分用红色线条标出来,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数学的另一特点是抽象思维要求高.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而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以数学教学为例,几何画板是数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教学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动感十足,能够满足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要求.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课的辅助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几何画板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实验研究,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能够有效地突破数学教学中平面几何的难点.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问题共同解决、培养能力为中心并且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将深入人心.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在数学实验课中,可把学生分成3个人一个小组,每组共用一台计算机.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演算,解答这个问题.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在教室里的角色更像学生的辅导者或帮助者.所设置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加以演示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

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在课题研究中,借助网络工具,揭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世界,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

第10篇

1.1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严格地按照教学要求,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等手段,能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

如在教授复习课《多边形的面积》时,在导入时,设置让学生猜一猜藏在幕后的图形朋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课件也使学生对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加深了印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作了良好铺垫。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动画设计了四个动物举行自行车比赛的画面,画面上小猴子的车轮是方形的,小猫的车轮椭圆形的,小狗、小兔的车轮是圆形的,让学生猜猜比赛的结果,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得了到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车轴不在中间)。

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问题,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1.2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体化

学生学习一个知识,一般都要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样的一个过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时,我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时,学生很难理解拉的过程中周长没有发生变化,而面积变小了。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在教授过程中我采用了Flash课件,在拉伸前给出长方形的长、宽,拉伸后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比较计算结果,学生很容易理解,拉伸前后面积变小了,而且通过计算,也具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易理解。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采用实验的方法,但是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难于操作,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这也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1.3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体验机会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如教学《千克、克的认识》,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公园”的情境。“公园”里动物们正在比体重,刺激他们产生强烈的参与欲,从而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裁判”。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点击到合适的秤上去称,再说一说谁重谁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使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网络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生活经验走进了教材内容,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在已有很多学校装备了电子白板,开展了诸如“画板”教学等,这样让学生也参与到课件的操作和制作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一起操作、一起研究,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扮演的角色只是一种为其他学科服务的技术、工具和载体。它不能,也不可能替代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所以,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过程中还应注意许多问题:

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避课堂成为课件的展台

教师应当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加强组织与管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把握住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动向。毕竟多媒体课件不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存在着它自身的缺点,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只要适合课堂就是最好的,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不能因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而剥夺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2.2学生自身的经验水平影响学习效果

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上网水平、学生对网络学习的适应性制约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不能让繁多的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打折扣。教师要通过巧妙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过去的学习惯性,以适应现在这种开放的形式。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它对逻辑思想能力要求较高,而小学生是6~12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上,传统教育技术与方式的效果一直就不理想。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投影、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网络等进入课堂,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面貌,尤其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注入更如春风化雨一般。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势。

(一)从教师角度看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正在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打天下”的刀耕火种式的教育方式即将成为历史。教师手中拥有了更多的工具:多媒体、网络和现代通信手段等,这些将教师从落后的教学手段种解放出来。其次,网络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包括互联网,还包括学校的校园网。我们可以在校园网做成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按学科、分内容建立庞大的教学资料库,资料库中长期储备各种学科试卷、优秀教案等文学资料库、教学图片库、视屏库、音乐音效库、教学动画库和教学课件库,供教师在网上调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现代信息技术便于教师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授课的难度降低,密度增大。教师可以得心应手的设计教学计划,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从学生角度看

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事半功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优点把单调的图片、数字转换成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给学生适度的感官刺激,从而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新课伊始,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的情景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理解抽象概念,树立抽象思维,降低学习难度。借助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然袭击起了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立抽象思维。例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可使屏幕上先显示一个亮点。然后就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平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有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这里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概念以形象的状态显现出来,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又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和抽象思维的养成。

(三)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师生互动增多,形成快速反馈,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课堂上既能深入思考,又能积极参与,充分的展示自己使他们在教学中,在学中教。这样,课堂教学就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性”教学,变为师生双方交流、参与的“互动式”教学。实践证明,在这种“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学生热情高涨,参与积极,思维活跃,思路特别开阔,学得快,记得牢,完全没有传统“满堂灌”式教学中的那种沉闷、呆滞现象。对某些教学要点及困难给出提示、解题辅导,学生有疑问可发言交流,教师在线答疑指导。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常见问题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是新事物,它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其一,本末倒置:为“用”而散,而非为教而“用”有的教师为了应用信息技术而更改原先的优秀教学设计,其出发点变成“教学为了用上信息技术”“为了应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其主要原因在于实施者关注的重点在于整合的形式,而非效果。其二,反客为主:运用技术过于繁多复杂,反而干扰影响了正常教学。有的教师在课件的设计时易产生追求精彩动听的视听效果的心理,而忽视了心理学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学生被课件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所吸引,产生一些无关的联想,而忽略甚至影响了学习的内容。显然,教师迷失在五花八门的技术之中,而偏离了学科教学本身。其三,越俎代庖:教师主导地位被课件、网络剥夺。有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以为的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模拟整个教学课程从导入新课到传授新知,再到巩固练习,每个环节都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时,按照事先预备的程序播放一遍,教师知识充当解说员和操作工,由传统的“人灌”变成现代化的“机灌”。这显然违背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这一原则,多媒体教学作为常规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既不能取代教师,也不能取代教材,更不能提到课堂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整合策略 注意事项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其丰富的信息、生动的画面、高效的转输,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而且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诸多教学难题,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活泼、更生动、更有效。

一、有效整合,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爱学,才能把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和知识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知识的理解。如教学《圆的知识》,上课开始,就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小猴、小兔、小狗、小熊四个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在比赛没结束时让学生猜一下:最后谁得第一?为什么?有的学生猜小狗得第一(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老师问: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聪明的学生会说: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这样引入新课,既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又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就很容易激活,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索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吸引性、综合性和效果性使它产生较强的教学魅力,能吸引儿童,给儿童以愉悦的美的享受,它所形成的教学美能使孩子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地学习。

二、有效整合,解决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是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易如反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给学生看,就能帮助学生看清每个细节,更快、更全地建立起表象,加深理解,对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例如《平移》这节课,学生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比较容易,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几格)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生硬地、直接地将平移图形距离的方法“硬塞”给学生,那么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就仿佛是“从天而降”,往往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仅仅是机械地死记,这样很容易遗忘。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数学知识的建构性,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不应是教师、教材直接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从建构主义观看,学生很难想到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在懵懵懂懂中,有些学生还会错误地将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空格数理解为图形平移的距离。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借助多媒体交互平台开展了一个小“实验”,让学生平移占一个格子的小正方形,学生在原来学习过“位置”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辅以动手操作,很自然地在互相争论中发现平移几格并不就是间隔几格,从而使所有学生都有这样一个认识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让学生平移一个占两个格子的长方形活动。我将问题抛给学生后,让他们利用自己刚才积累的经验解决,讨论时可以发现有多个不同答案,引发了“把长方形往右平移3格”这个大冲突。学生有了矛盾冲突,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的方法是对的,自然愿意参与到讨论中来。此时,我并不介入,而是一直处于倾听者的地位,并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不同意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借助多媒体交互平台伺机将难点击破,使学生在交流碰撞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也在交流和倾听中,把自己的方法和别人的方法进行比较,最终感悟:先确定主要的对应点或对应线段的位置,再画出图形,这样相对容易一些。再由学生重新数给同桌听,这样学生掌握得更为牢固些,也巩固了对平移距离的认识。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大部分学生都经历了一个错误的过程,然后在互相交流中改正错误,还在互相交流中不断改进学到的知识,并不断进步。

三、有效整合,促进自主探索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不是知识的容器。因此,激活主体行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具有喜欢自己动手的特点,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亲身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经历一次“头脑风暴”,就会大大加深他们的感受。平时教学中可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操作和探究。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且费力费时。我充分运用CAI课件演示:用红色曲线表示圆的周长,用蓝色线段表示半径,用黄色表示面积部分,多层次地将一个圆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一个圆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数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围成的那条封闭曲线就越接近直线。并启发学生想象,分组剪拼操作: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梯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①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②它们的长(底)、宽(高)与圆的周长、半径是什么关系?学生借助于CAI课件自主地抽象概括出圆面积计算公式。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油然而生。

四、有效整合,发展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只能反映事物变化的结果或活动的一瞬间。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把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展现出来,促进思维由模糊变为清晰。例如“相遇问题”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难度的一类应用题,相遇问题中的相遇、同时、相向的结构特点,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学生脑海中疑云缭绕,心欲通而未得时,急切地希望借助外物来启发,以求茅塞顿开。为此我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屏幕显示小华、小青两家用房屋标志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哨声后,小华和小青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后两人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哨声,小华走的路程用蓝色线段表示,小青走的路程用红色线段表示。这样抓住多媒体所具有的声、形、光、色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让学生达到一个思维的高度,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接着利用多媒体,逐步演示两人所走的时间与路程变化情况,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每经过1分钟、2分钟、3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由于多媒体演示形象,学生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之间的距离这一重要数量关系。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适时启发、点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注意事项

1.始终把握辅助教学的原则

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来说,凡是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都是可用的。但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只是实现该学科教育目的的一个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信息技术只能是服务于数学教学的,要适时适度,而不应该喧宾夺主,将数学课变成了美术课和音乐课。

2.注重教学互动

多媒体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式处理。人机之间缺少“友好”的交往,严格来说还称不上多媒体。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控制速度。实际过程发生在瞬间,然而,为了讲清原理,必须分解动作。多媒体能够完全受控地适宜于不同的教师与学生,可以放慢运动速度,也可以加快;可以分解动作,也可连续运作。二是分步提示。学生采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或解答某些难题时,计算机能分步提示学生,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三是互动交流。通过课件和网络交互,多向交流,讨论协商,互相纠错,多向反馈,学生们能够优势互补,智慧共享,合作解决学习难题。

3.注意简单实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时还要注意实用性原则,即易于操作,不繁琐,不牵住老师的鼻子,不束缚老师的发挥。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刺激,变静为动,化结果为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真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数学课堂教学流光溢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傅国亮.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小学数学卷)[M].海南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