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演讲与口才论文

演讲与口才论文

时间:2023-05-30 09:04: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演讲与口才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演讲与口才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演讲口才》;辩论技能;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20-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发展脚步明显加快了。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然而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职院校毕业生语言沟通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求职的过程中,而且还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现代社会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有时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为重要。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高职院校广泛开展《演讲与口才》课程。然而当前《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无趣,从而使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寻找适宜的教学模式,不但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培养出适宜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专业人才,而且还对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对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辩论技能教学模式

辩论是在人类语言产生时就产生的,与人类语言一样有着久远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名的“百家争鸣”,就是辩论发展的集中体现。如最著名的庄子与惠施公的辩论;孟子也曾自述:“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已也”而得到古今好辩之名;墨家辩者,简称墨辩等。辩论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竞技式辩论,另一种是自由辩论。日本在1990前后,将辩论赛引入课堂教学。不但对教科书产生了影响,也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我们把辩论式教学分为论文答辩、辩论赛和自由辩论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应用。

辩论技能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公平性,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发挥其个性特征,使其去全方位发展。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素质的提高,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它能创设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平台,促使学生亲身参与研究和探讨,并通过自由辩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及对事物的全面评价。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的及沟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比较研究

虽然在《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辩论技能教学模式本质上都属于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式,然而其他许多方面二者都各不相同。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 前者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知识传授过程,后者是一种平等的思辨演绎过程。下面就其他方面加以比较研究。

1.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内容是教师所提供的,学生只是对现有的东西进行认知性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在辩论技能教学模式教学中,学生所掌握的内容不只是教师所提供的,同时包含学生争辩过程中的各种知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对知识和语言表达水平的综合运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主动的学习,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明显。

2.教学内容

辩论技能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就是辩题。首先辩题的选择就是很广泛的。其次辩题具有教育性、可辨性、公平性和适宜性。最后,在辩论过程中会牵涉到许多知识,这是无法预测的。所以,我们说辩论技能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教师所掌握的,而是广泛的。所以《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内容的广泛性,不但与语言表达能力息息相关,而且还能检验自己缺乏哪方面知识,以尽快弥补。

3.教学形式

辩论技能教学模式则是学生通过辩题的引导来发现问题,从而分析问题,运用自身知识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论文答辩、辩论赛和自由辩论的形式开展辩论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态度、思考、判断以及技能、表达等学习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提高思想素质品质,学会表达自我观点,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进行的是探索式和发现式的学习,也就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由学生自己去挖掘而不是直接由教师传授,学生成为了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由此可以看出,辩论技能教学模式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概念技巧”或“理论技巧”的层面,以实际训练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努力做到“学中练,练中学,学练结合”,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4.辩论技能教学模式

辩论技能教学模式创设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并且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经过思考确定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然后各自去寻找相关资料依据,或者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辩论,这不但集合了所有学生的知识与认知,而且产生了海量的知识和信息资源。所有,运用考试来对教学效果进行判断是片面的。只有通过以教学过程为主,考试结果为辅的评价标准,才能准确判断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高等职业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新理论和新方法也层出不穷,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某种缺陷和不足。辩论技能教学模式虽然能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水平,为学生终生发展提供帮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教学过程中如教师引导不当,极易导致课堂混乱。所以,正确运用辩论技能教学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美)布鲁纳著,姚梅林,郭安译. 教学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07-109.

第2篇

练就好口才的方法01一,是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仅口才论口才是远远不够的。君不见那些伶牙利齿的巧舌媳妇,尽管能说会道,但却登不了大雅之堂。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其实是由多种内在素质综合决定的,它需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超人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及一定的文化修养。为此,可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及知识、经验。如学好演讲学、逻辑学、论辩学、哲学、社会学、心理

二,是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如在讲课、讲演时,就要做到:(一)准备充分,写出讲稿,又不照本宣科;(二)以情感人,充满信心和激情;(三)以理服人,条理清楚,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四)注意概括,力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达最大的信息量;(五)协调自然,恰到好处地以手势、动作,目光、表情帮助说话;(六)表达准确,吐字清楚,音量适中,声调有高有低,节奏分明,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七)幽默生动。恰当地运用设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及谚语、歇后语、典故等,使语言幽默、生动、有趣;(八)尊重他人,了解听者的需要,尊重听者的人格,设身处地为听者着想,以礼待人,不带教训人的口吻,注意听众反应,及时调整讲话。

三,是积极参加各种能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如演讲会、辩论会、班会、讨论会、文艺晚会、街头宣传、信息咨询等活动。要多讲多练。凡课堂上老师讲的或自己在书本学到的知识都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话就出来,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要有刻苦精神,要持之以恒。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大胆实践,善于总结及时改进,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能不断提高。 35、应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一样,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思想的工具,是学好专业、成就事业的利器。对大学生来说,如果缺乏文字表达能力,不会写或写不好读书笔记、工作总结、实验报告,特别是毕业论文等,还不能说学好了专业,甚至会影响自己的事业和今后的前途。

练就好口才的方法02一、改变自己------敢说

人出生时都不会说话,都是后天学会说话的。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上学时老师叫起来都脸红,不敢说话,从不举手发言。被选为班长,不说话不行了。被逼没责了,我就想,都是一样的人,别人敢讲,我为什么不成?

我下决心改变自己,上课积极发言,班会认真讲评,不断锻炼自己,终于从一个在班上讲话就激动,脸红心跳快,锻炼成人越多讲话越兴奋,努力表达自己心声的演讲者了。所以只要你敢讲,就一定能锻炼出好口才!

二、充实自己-----能说

话说得好,肚里要有货。一要善于学习,博览全书,从理论、实践中学习,知识面要广。二要善于总结提炼,把别人的知识消化吸收,把实践的经验归纳提炼,变成自己的;这样才会对相关知识都有所了解,做到有话可谈。

三、锻炼自己-----会说

嘴皮子首先是靠炼出来,其次是靠事先的准备、知识的积累和大脑的反应,三是坚持换位思考,了解听众想听到什么。你若向相声演员那样勤学苦练,注意生活和知识的积累,了解听众的需求,即使不能当演员,在你公司可能会是人物了。

四、相信自己-----爱说

要锻炼出自信心。相信自己,加强锻炼,说话气足,感染听众。据史料记载,美国总统林肯,英国首相邱吉尔,自幼都是结巴,但他们坚持不懈的全方位的锻炼提高,最后都成为历史名人,演讲家,这充分说明,有自信的人,拥有世界!

五、把握自己-----该说

任何场合的讲话,都有其范围,要知道有的该说,有的不该说。在公共场合,放出大话,最后收不会来,更是难受,并会影响自己的声誉,企业的发展。一些企业及名人没有倒在商场上,却因大嘴巴倒在舆论的舞台上。

第3篇

【关键词】 应用本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4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素质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本科阶段实行的人文素质教育,比较集中地开设在大学一、二年级。主要以中文类课程为基础,开设的科目一般为《大学语文》、《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公关礼仪》、《职业道德与修养》以及一些通识课程等等。和两课、公共外语、体育等基础课程比较起来,人文素质课课时少、学分低、学生重视程度也不高。体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教学安排统筹不够,课程体系缺乏合理设计。

目前的人文素质课程之间缺少明确的联系,没有很好地与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的培养计划、学生的职业能力等相结合,也没有对师资进行合理的安排与整合,总体而言人文素质课程处于无序状态,体系不完整,内容不合理。

2、课程缺乏连贯性,未能贯穿高等教育始终。

人文素质教育应该贯穿高等教育的始终,但是囿于课时和学分的限制,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仅在大一开设人文素质课,大二开设的较少,大三基本没有人文素质课程。这样的设置方式使人文素质教育必然产生脱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断层。

3、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

多数人文素质课程内容都比较单一,或者《大学语文》,或者《应用写作》,而且教学内容陈旧、近似于“高四语文”,难以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

4、教学方法简单,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的人文素质课程中,由于课堂人数多,教学方法往往是简单的“灌输式”、“讲座式”,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热情,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

5、过于求博求全,精深程度不够。

在目前的人文素质课程中,教学内容过于求全求广,而忽视了对作品、对例文、对案例的深度挖掘。课程讲授虽然面面俱到,但是很可能没给学生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也没有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起不到教学应有的效果。

6、课内课外联系不大,未能指导学生课外运用。

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成果就是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发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的人文素质课程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缺少指导,久而久之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并未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

针对此种情况,我校自2009年起在我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开展“人文素质平台”的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如下:

一、“人文素质平台”包含的课程体系及目标能力分析:

1、《经典导读》——对经典的阅读、体会、感受、结合现实进行思考的能力。

2、《文学欣赏》——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的技巧、方法,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艺术欣赏》——掌握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4、《实用口才训练》——具备良好的交际口才、与人沟通的能力。

5、《应用写作》——流畅的书面表达能力、常用文章写作能力。

6、《礼仪与沟通》——公关交际中的礼仪和人际沟通能力。

二、具体课程安排:

三、教学内容:

1、《经典导读》:结合学生专业,选取与专业相关的文学、哲学、历史、社会学、艺术、科学等名著经典进行导读,重在引导学生自行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文学欣赏》:选取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结合作者、时代、心理、文学母题、文化等角度进行深度剖析,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的鉴赏水平。

3、《艺术欣赏》:选取音乐、绘画、影视、雕塑等方面的代表作品,进行赏析、讲解,并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实用口才训练》:结合学生兴趣和实际应用需要,选取常用的口头交际方法进行讲解,组织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强化口语技能。

5、《应用写作》:选取最常用的写作文体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6、《礼仪与沟通》:根据人际日常交往的特点选取与学生专业、应聘、工作有关的礼仪常识和人际沟通常识进行讲解。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课和学生参与式教学的比例在1:1,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为主,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调研、讨论、写作等合作式学习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五、课外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外授课教师还应承担起与人文素质教育有关的学生活动的指导工作,例如文学社、话剧社、口才协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指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融入课外活动中。

六、考核方式:

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和特点组织考试。《经典导读》、《文学欣赏》、《艺术欣赏》可以以写作论文的方式考试,《口才训练》以口试为主,《应用写作》可以采用“申论”的方式考试。

七、授课特点:

以例文、例题、案例精讲的方式授课,不求全求广,强调讲深讲透,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通过布置课外阅读的作业和书目,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八、改革的主要成效:

1、对教学目标的统一认识:

(1)基本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的书面、口头运用;文字的阅读、理解、编辑、概括能力;

第4篇

关键词:高职语文发展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价值取向

1、大学语文的人文价值取向

《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里的“文化素质”重点是指人文素质。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大学语文以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及优秀传统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较高的人文理性情感和独立的文化视角。

但是,职业教育具有它的市场导向性。高职院校重点是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专业人才,许多人认为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否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实用技术。在种情况下,很多职业院校急功近利,要么以《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这类功用性强的课程代替《大学语文》,要么认为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差,将大学语文视为中学语文的延续,基本沿用中学语文的教法,讲课的重点放在段落划分,中心归纳,写作特点上。

市场经济是功利的,但从长远来看,一切功利而又短视的行为都会被功利本身所淘汰,市场需要的是真正的才能,而不仅仅是技能,只有当技能辅之以良好的综合素质,才是一个健全的、能够真正立身于市场经济大潮而不败的人才。所以,大学语文的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大学语文所传授的应当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大学语文教师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帮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文学用品,用“艺术魅力”来感染学生,注重人的内省,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人文的形式来把握世界。

2、大学语文的功用价值取向

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较差,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较低。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学语文应该与时俱进,紧紧抓住时代脉搏,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紧密结合不同专业,提高学生的实用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水平,从而发挥自己的功用价值,为学生将来的就业、转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都重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和功用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二个价值向度,做为职院的大学生,两者更应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应偏颇。做为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其价值取向也应全面,既要着重强调人文性,也不能忽略功用性。

二、建立高职院校自己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

1、探究模块化教学

文学欣赏模块,从一定程度上讲,文学既人学。大学语文要落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标,要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情操,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公民。

应用文写作模块,相对于普通本专科院校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整体素质偏弱,许多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令人担忧,有的同学甚至连一份简单的应用文书都写得错误百出,因此大学语文课程也要担负起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一方面从遣词造句等语文基本功着手;另一方面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培养一些实用性文体(调查报告、计划、总结等)的写作能力。

口才训练,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有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扎实,但在求职时却由于沟通能力差而屡屡失意;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指出我们的毕业生缺乏起码的表达沟通能力。对于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来说,在同等的条件下,是否能顺利进人职场并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口才的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一定要从利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才训练。

2、探索教学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仍沿袭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法,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使学生缺乏开拓意识,函待改进。

语文基本功与文学素养并举。人文精神说到底是一种情感的、主观的、个性化的价值判断,教师的角色是着重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发掘优秀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情感,体会文学魅力,在感受、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审美悟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发学生的意志,鼓舞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5篇

[论文摘 要] 大学生,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口才能力的下降,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与就业的一大障碍。文章通过调查得到了这一结论,并且也通过研究获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笔者同时也认识到口才能力在职业院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更认识到通过良好的口才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有一个好的交流能力与表现自己才华的语言载体,透过以下愚见,基本可以说明以上问题,也能够给职业院校的学生如何培养口才提供些微途径。 

21世纪的到来,给中国甚至整个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一契机,也使中国的经济全面的面向世界各国,国内也出现各省市人才流动频繁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这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必要,如何做到“我口说我心,古岂能拘牵”已经是谋生乃至个人发展的必备因素。所以,能够培养自己拥有良好的口才继而能成功的推销自己,已经是很多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大学生,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大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学生口才培养的影响因素 

本人从事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已经七年,在此期间也多次讲到口才能力的重要性,并且还直接讲到了如何培养良好的口才,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任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调查,经过仔细揣摩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因素。 

(一)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底子差,基础薄弱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的文化知识方面比综合性及师范大学的学生略低。那些文学修养好,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在高考中已经胜出,去到综合性的大学,职业院校的学生很多都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对语言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知识都没能熟练掌握,在具体运用时不能够适时的、合理的调配词汇及其它语言知识,使表达受阻,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容易忽略,甚至丧失对口才培养的自信心,对口才的培养造成潜在的障碍。 

(二)学生对培养良好口才的必要性的理解有一定的误差 

从事文字教育的人对语言有先天的敏感,顺理成章的认识到口才的重要性,但是学生们却不一定能有这样的认识。他们没走出过校门,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更没有与社会中的人与事有深层次的接触,交际的对象还只是停留在与家长、与老师、与同学之间,所以他们不可能认识到拥有良好的口才对谋求一份好的工作、结交一个好的朋友、适度的赞美一个同事特别是一个领导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只是片面的认为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特别是练好了一门手艺就拥有了找工作的制胜砝码,却往往忽略了原来良好的口才首先就会成为找到工作的敲门砖。 

(三)四川学生在培养好的口才上具有先天的劣势,这也是培养良好口才最大的障碍。 

四川方言虽然属于北方方言的体系,但是与普通话任然有比较大的距离,而要具备良好的口才的最基本的载体就是要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所以四川的学生在这个方面难免会遇到障碍。就构成一门语言的三要素来看,也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例如: 

1、语音方面,就声母部分而言,遂宁、南充、中江等地存在着f与h不分的现象,比如:防空—航空,飞鱼—黑鱼,废话—会话;宜宾、达州等地存在鼻音n与边音l不分的情况,比如:牛奶—流奶,老子—脑子,流毒—牛犊;除了川南以外的四川其它地区都存在平舌与翘舌不分的问题,这也是四川学生学普通话最难的地方,比如:私人—诗人,从来—重来,五岁—午睡等等。 

2、词汇方面,四川方言里多有复杂、怪癖的词汇,比如:普通话里表示某人善于交际但同时此人又让人感觉厌恶,四川话里有一个可以称呼这种人的词,叫做“油炸子”。类似的和普通话的词汇完全不沾边的还有很多,例如:合适—巴适,凭据—把凭,仔细—把细,盼望—巴望等等。四川的学生从小就使用这些词汇,所以在改变词汇方面仍然有很大的难度。 

3、语法方面,四川方言在句中动词的后面加“得”,表示可以、可能做某种动作。例如:这起菌子吃得;在句中动词前加“得不得、不得”,也表示动态的可能性,普通话里用“会不会、不会”来表示,诸如此类的语法问题举不胜举。 

(四)职业院校对学生口才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 

职业院校整个体系对学生口才的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目前还不成熟,很多领导甚至学生的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认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应该确定的目标只有一个:学好专业技术。殊不知,能学好手艺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在合适的时机把自己成功推销出去的人却很少,很多人虽然身怀绝技,但是却往往找不到伯乐,或者伯乐就在面前也没能展现出自己就是千里马。要在现今人才济济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关键就是推销,而推销的关键就是:必须具备良好的口才。只有当办学者和学生同时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推销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五)拥有一批具备良好口才的骨干教师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在四川,虽然各个高校的教师来自全国,但是一些中小型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仍然是以四川本地人居多。这批人中,只有极少数人的普通话能达到较好的水平,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弱势,学生没有办法纠正方音,也就缺乏表达的自信心,口才也就无从练习。 

二、职业院校学生口才培养的途径 

在分析并得到以上结论后,笔者进一步找到解决职业院校大学生口才培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先将拙见阐述如下。 

(一)学校与教师、家长与社会都应该主动将当前社会对大学生口才的要求以合适的方式告知大学生、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大学生们,让他们能够从信赖的人身上了解到,拥有一门技术仅仅是培养能力和找到工作的一个重要但绝不是唯一的部分,21世纪已经是一个把沉默丢在脑后,把表达付诸额前的时代,不注意口才的培养,不能用语言直接表现自己,任何人都随时可能丧失垂手可得的机遇。这是职业院校的大学生们能认识到锻炼口才重要性的必要条件。 

(二)四川的学生应该认识到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虽然有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极小的影响因素,毕竟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而四川方言也属于北方方言体系,学生只应留意在平时的交流中多使用书面语、少使用四川方言就可达到练习的目的。语音方面把上声和去声交换也就不会存在问题。另外,平时多跟同学和朋友交流,善于表现自己,抓住每一个演讲、辩论、甚至是在聚会当中发言的机会,这样,口才的培养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职业院校的整个系统应该提高对学生口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虽然对这些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成熟练掌握一门技术,但是更应该看到,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就业。掌握技术后如何能找到相应的甚至更好的职位,推销出自己是最重要的步骤,而推销就需要说话,话要说得好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口才。所以口才培养也应该是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四)注意对教师口才的培养。现在高校的教师都是正规院校、甚至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综合素质方面比较高,但是很多教师(尤其以四川人为主)在大学时期并没有注意对普通话的练习,所以学校有必要聘请普通话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这样,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总之,只有在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自己都关注到口才培养的重要性的前提下,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口才培养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 考 文 献 

第6篇

一、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的界定

徐中玉先生在谈到大学语文时说:“大学语文这门课,不仅可以让大学生进一步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表达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高尚品德,‘铸造中国人为人的道德’(鲁迅语)”。据此,大学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为专业服务的功能,表现在为学生学习专业提供必需的语文知识,以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通过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现代社会合格人才的素质,大体可分为两类,即智能素质与品德素质;三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功能实际上是前两种功能实现的必然结果。必要的语文知识储备、语文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养成是学生转换职业或岗位、升人高一级学校学习以及创业所必需的。

现行的大学语文教学基本上沿袭了中学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受制于应试教育的框框,重视字、词、句、章的分析,缺少文学知识的系统介绍;缺少整体的感悟与思想的启迪;缺少实践能力的训练;缺少质疑、批判、创新精神的培养……如此等等,导致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大学生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日渐下降,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如何应对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巫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

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当建立以学生为实践主体,以人文精神为内核,以言语技能培养为主线,全面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言语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可根据语文学科思想性和工具性的本质以及实用性与伦理性的特性,以语言文字为核心,教给学生各种专项能力,它不应是对中学语文的补充,而应注重对中学语文知识的回应和衔接,拉开与中学语文教育应有的距离。大学语文应是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梳理、激活,是在较高平台上的升华和总结。

笔者以为,模块式教学可以弥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这些不足。“模块”是以能力为核心的加拿大“CBE”模式中的概念。

这个模式可归结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把职业人才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要求用课程模块一一对应,用活的课程模块与多方向的专业对应。它是根据专项能力的最终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各项要求,按照职业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能力而确定的教学单元。可以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分解为相互融会的四个模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教学。

(一)语文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常识)

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体常识、文学常识等,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所学的文学知识的梳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系统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大致能指出各个朝代诗、词、文、赋、戏剧、小说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及其成就与得失,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此模块在教学中可结合专业特点添加如下内容:

汉字书写基本知识与训练(书法史、书写意义、楷书与行书的书写技巧等)对文房四宝,欧、柳、赵、文等书法名家,以及篆、隶、楷、草、行等书写形式,如何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等均作简要介绍。在训练中,可采用摹影、描红、对帖、背帖、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从硬笔到软笔,从楷书到行书,从一般字体到名家名作,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口语交际训练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承担着重要的交际作用,一个人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与人沟通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在社会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应有意加强这些能力的训练。提高高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搞集中突击,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在教学中,可以将口语交际训练分解为:

(1)普通话能力训练(面对不同身份、性别、年龄、熟悉程度的谈话对象得体地提出问题、回答间题的能力);

(2)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有准备的和无准备的);

(3)演讲和论辩能力训练。在整个过程中,既教给学生知识,也教给学生训练方法,如声韵发音练习、声调练习、蓄气换气练习、儿化韵练习、说绕口令、口才得体性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思维性训练等并联系学生的专业进行实际模拟教学。

(二)阅读与鉴赏模块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言,必须注重鉴赏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果说有关文艺学的种种知识都是必要的,那么它的归宿应该是鉴赏和批评,也就是说,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

高职大学语文课的阅读与鉴赏模块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由专业教师轮番讲授,致力于将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化、文学、艺术名著,在与古今中外的大师们进行心灵对话的同时,丰富情感,升华境界,使他们关注社会、人生、人性、人类、自然等等,并在充满诗意的描述中,帮助学生形成高品位、开放性的文学艺术审美意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达到“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教育目的。

阅读与鉴赏模块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是为形成一定文学、文化素质而必须研习的作家、作品及学术界对它们的权威阐述;另一组是为达到阅读鉴赏、写作等能力目标而必须研习的概念、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主要讲授那些文质兼备的名家名篇,介绍作者、作品的背景、风格等一般常识。学生可从教师深人讲解剖析作品、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在匠心独运的分析环境描写、情节设置、细节编排、场面描绘、感情流露和思想表达的过程中,获得情感、艺术、精神上的充分享受,在此基础上,完成字、词、句、修辞、逻辑、篇章的学习,提高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此类课可以借助于文学讲座、评论、阅读指导、读书报告、播放录像等形式,努力实现文学的立体传授与立体接受,并进行辅导、答疑、讨论,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写作训练模块

高职学生尤其要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高职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应以中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为起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写作上。所谓文体感,就是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

写作训练模块包括常用文体的写作(如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议论文的特点与写作)、应用文的写作,重点是学术论文的写作(小论文、研究报告、毕业论文、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侧重点放在典型例文的评析和实训演练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实现课堂写作和实践的互动。如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先集中讲解写作知识,然后利用学生调研、实习的机会,写出系列应用文,即调研、实习前写通知,调研、实习回来后写总结,并结合调研内容、实习内容和自己的认识,写竞聘报告、求职信、请柬、演讲稿、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信息资料搜寻模块

信息资料搜寻模块包括科研方法介绍、常用文史工具书的使用(专题研究资料的查询)、现代网络信息资料的查询等,重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

第7篇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实用主义;职业教育

一、当前高职语文教改的背景

近年来,大力发展、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教育部十六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向,要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同时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在大力强调高职教育要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今天,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语文教学受到了较大冲击,部分高职院校确实存在语文教学不受重视,教师观念滞后、教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因此目前在全国开展的高职教改对语文教学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语文教学应通过改革,突出职教特色,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是目前及今后高职语文教学实践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功能

当前,社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不但要看专业基础和技能,还要看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口才也很重视。文章写作、语言理解、口语交际等能力在就业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来实现。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加强语言功底、增进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与社会更好地进行交往,提高职业服务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持续发展基础。只有有了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的基础,才能掌握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否则,学生学不好专业,也无法实现毕业后的后续学习,缺少持续发展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大学生必修的人文素质教育课,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特点、双重功能。

所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高职语文的教学目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管将来学生从事什么工作,美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文学素养,高尚的审美情趣都将对他的事业具有极大的帮助。而语文课程的改革同样就要围绕这个主题去进行,在学生专业课学习之余,多开设一些诸如演讲、辩论、口语与表达、文学名著欣赏、诗词欣赏、世界电影欣赏、中国文化等的选修课和讲座。并运用新的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学出兴趣,学出知识,学出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找准课程定位

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是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方向应走“应用型”的路子。因此,一些高职院校在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往往急功近利,片面强调该课程的工具性而弱化了人文性,导致了大学语文功能化的教学模式,弱化了该课程的人文性主体。

(二)改革课程体系

为保证学生通过课堂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激发机智和灵感,情感得到熏陶和升华,又能培养能力、锻炼思维、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外,还应广泛采用朗诵、演讲、辩论、情景剧表演、讨论甚至实地参观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大胆改革教法,变老师“自说自话”为“师生互动”,变“全讲多讲”为“选讲精讲”,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变“求同教学”为“求异教学”,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充分开发学生心智,释放学生灵感,提升学生能力,让学生真正热爱自己的母语,并从中获益。

作者认为高职语文课程应由通识课、与专业结合课、应用实践课三个模块构成。

1、通识课:由必修和选修课构成。必修课采用高职高专文化基础课系列教材,大胆取舍整合,精选学习内容,主要是《人文素养基础读本》,在第1学期面向各专业开设选修课由人文科学和人文素养内容构成,根据学校提供的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开设课程有《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商务礼仪》、《普通话》、《书法》、《汉语言文学》等。在第3、4学期根据不同专业开设,周课时2节。

2、与专业结合课: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构成部分结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现实需要,一方面选择适用内容,一方面编写校本教材,有选择、创设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初步构建新的高职语文课程结构体系,如《应用文写作》课程,商务系开设商务应用文;会计系开设财经应用文。主要在第1学期开设,周课时4节。

3、应用实践课:以构建知识补充整合为先导,通过从事各种职业的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学生能力特别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职业活动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如涉及文秘专业的开设《秘书基础》、《文书档案》、《文秘写作》等课程,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开设《导游语文》课程、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外国文学欣赏》课程、市场营销和商务策划专业开设《广告文案》课程等。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分别确定课时。

(三)强化改革措施: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均合理的教师队伍。积极培养适应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教师定期培训,使之适应本专业的发展。

2、强化学科和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主体工作,要有计划地进行,力争在1-3年时间内有所突破。提高通识课质量、增加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课比重、开设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课。做好应用文写作精品课程建设,开发其他精品课程。

3、强化课堂教学。继续探索教学改革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技术化。通过各项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的能力。多与其他院校进行语文教学的交流、合作,组织教师赴外校学习、参观、调研和参加学术会议等。

4、强化教风、学风建设。以听评课为重点抓好教风建设,以教研为龙头抓好学风建设。要求教师认真负责地完成教学活动和听评课任务,积极参与教研和有关学生社团活动,做好演讲协会、文学社、辩论赛的指导、评比工作。

5、强化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抓好各级各类立项,尤其是教改立项,促进新的教学模式的建全。抓好论文、教材的撰写,要求教师每年撰写科研论文,提高论文档次和质量,教研结合,以研促教。

总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要跟随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脚步,找准自身定位,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并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双师型”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此方可望走出困境,打破目前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教司,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

第8篇

1、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开发的重要性目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连续几年排在各专业人才需求的榜首,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的企业之中,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都非常重视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专业已是21世纪十大热门职业之一。从人才需求结构上看,社会迫切需要大批既懂理论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市场营销专业高等职业人才。因此,在工学结合前提下,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开发与研究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需要。本文选用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的重点建设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进行研究。这门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更多地强调在“动手”能力基础上“动脑”,如何在课程设置上把学生的“动脑”能力进一步开发出来,是研究的重点。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开发的推进过程中,应本着先调查实验,后推广的原则,分阶段进行实施。

2、课程开发的实施

2.1第一次实验。08级营销5班全班共60人,有45人于2010年2月—6月在上海参加顶岗实习,其中31人在上海易初莲花超市工作,14人在上海世博园实习。这批学生在学校集中学习3个学期,在第四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结束后,在第五学期回校继续学习,第六学期为毕业实习。采用工学多次交替的学习方式,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完成学业。08级的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分别为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基础英语等8门。专业基础模块:管理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经济法、基础会计、高等数学。专业必修模块:营销与策划、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现代推销学、公共关系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涉外商务谈判、网络营销、零售学。实践模块:市场营销管理实训、广告与策划系统实训、就业指导与训练、军训理论与技能训练、毕业实习及论文。选修模块:音乐欣赏、摄影、演讲与口才等7门课程。3年共安排学时:287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422学时,占总学时49.44%,实践/实训教学1454学时,占总学时50.56%。

2.2第二次实验。09营销班5班全班39人,在上海迪亚天天超市参加顶岗实习人数为22人。09级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基础英语、计算机应用等8门。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经济法、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必修模块:营销与策划、市场调研、商务与谈判、消费者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现代质量管理实务、现代推销学、公共关系学、企业定价、网络营销、财政与金融、零售学。实践模块:专业顶岗实习、就业指导与训练、毕业实习及论文等4门。选修模块:心理健康/演讲与口才/网页设计与制作等12门课程。总学时:286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214学时,占总学时42.4%,实践/实训教学1652学时,占总学时57.6%。

3、结果分析

3.108级顶岗实习反馈。在08级参加顶岗实习的45人中,有39人认为:专业能力、拓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占86.6%;42人认为理论知识、技能知识需要加强,占93.3%;28人认为实习回来后学校开设课程应侧重基础类、实训类,占62.2%;41人认为顶岗实习很有必要,占91.1%。根据08级的课程设置和实习情况,09级的课程设置把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基本都安排在前三个学期完成,在第五个学期安排了现代质量管理实务、商务与谈判、企业定价、财政与金融、网络营销、零售学这些基础类、实训类课程。

3.209级顶岗实习反馈。09级5班22人于2011年2月—7月在上海迪亚天天超市顶岗实习。有18人认为:专业能力、拓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占81.8%;20人认为技能知识、实践知识需要加强,占90.3%;18人认为实习回来后学校开设课程应侧重总结类、实训类,占81.8%;19人认为顶岗实习很有必要,占86.3%。综合08、09级两批学生的调查反馈意见,我们将11级课程设置调整为:

(1)把原来的5大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实践模块、选修模块调整为素质养成模块、专业知识与技能模块、职业素质拓展模块3大模块;

(2)前三个学期开设的课程几乎涵盖了市场营销专业的知识,理论与技能相结合。专业技能方面既包含了显性知识的应用,又包含实践性思考。第5个学期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结合市场上的热门领域有针对性地开设了房地产营销、医药营销、汽车营销、网络营销,并根据学生未来从事的初级管理岗位设置了商品学、渠道管理等课程,还开设了市场营销案例与实训,学生可根据在工作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

(3)11级的课程设置更多的是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出发,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11级的理论教学:1000学时,占总学时40%,实践/实训教学1520学时,占总学时60%。11级的实践/实训教学所占课时比重比09级增加了2.4%,比08级增加了9.04%,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教学之比达到2:3。总学时:2520学时理论教学:1000学时,占总学时40%,实践/实训教学1520学时,占总学时60%。通过对两批学生的调查比较,我们设计了一套适合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目标与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教育目标相一致,提高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性,拓展了职业通道。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技能竞赛;专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

专业技能竞赛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之一,师范生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如何将它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竞赛开展得更有成效,从而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师范生基本功的不足与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

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大多数要从事教师职业,从目前在校的一些师范生来看,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他们作为一个准教师,许多人做教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1)口头表达能力差,普通话很不标准;(2)书法水平差,不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离一个教师的要求相差太远,板书没有章法;(3)尽管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但课件与教学切合得不够紧,有的课件内容与教学无多大关系;(4)说课和模拟讲课容易紧张怯场,其心理素质和对课堂教学的掌控有待提高。

当前的师范院校学生之所以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实习实训与实践锻炼。目前,许多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给学生提供锻炼各种师范生技能的机会很有限。各种技能竞赛本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经费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得太少。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实习也不重视,放任学生“自主”实习,有的不到教育岗位实习。

全国许多省份开展了师范生技能竞赛。一些设有师范专业的职业院校,也纷纷参加这类比赛。如在2010年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3个优胜奖。有的省份(如湖北)在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时,高职高专单独设组,不分学科类别。为了参加省里比赛,各个学校自己经常性地举行师范生技能比赛,而且将此作为一个传统项目保留下来,定期举行师范生技能竞赛。

江西省教育厅师范处2008年举办了江西省首届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基本功比赛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写字、二是演讲、三是课件制作。纵观其他省份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书写、普通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上。

二、专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少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对师范生来说,在正式上讲台之前锻炼一下从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书写比赛对提高板书水平的作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法水平不断下降。据调查,书法水平在师范生中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书法和板书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内部,书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从小练字书法较好,有的缺少练习书法较差。从整体来看,硬笔字明显又要比软笔字好,学生的毛笔字普遍较差。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现在对板书的重视程度很不够,许多刚毕业的师范生的板书非常差。一些学生到中小学教育实习,他们在板书时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写内容安排得也杂乱无章,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板书设计”。从这一点来看,举行板书比赛也是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现在这方面的比赛开展得不够广泛,作为师范生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提高师范生书法水平的办法之一,是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比赛可分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具体一点说主要是“三字”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通过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板书比赛,可使广大的学生在书法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演讲、辩论比赛对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促进

普通话过关是对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对此有明确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普通话测试水平要达到二甲以上,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一个教师,除了普通话要标准,口头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师范院校在平时便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的,大多是演讲比赛或辩论赛。

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江西省的师范生技能赛,其中就有演讲这一项,第一届比赛的演讲主题是“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在练习和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过有经验的老师加以指导,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讲时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演讲时的语速、语调以及节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之下得到校正。同时,演讲比赛还可以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演讲比赛通常要写演讲稿,为了演讲得更精彩往往还要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的书面表达(写作)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

除了演讲比赛,还可以举行辩论赛。围绕一个辩论主题,将参赛者分为正反两大阵营,然后进行辩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辩论赛。自从著名的“狮城舌战”后,这种方式大受人们欢迎。参与辩论的辩手要有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转贴于

(三)课件制作对教材把握能力的检验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工具。教师从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智能水平与学习现状,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以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方式来调配课程资源,按教学环节与流程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位老师基本的教学技能。作为将来要走向教学岗位的学生,自然也应重视这项技能,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它。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门学科中运用的。每个软件都有优点与不足,其关键处在于体现学科教学特性与适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的运用恰当与否,是对课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种检验。通过课件制作比赛,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要通过课件制作比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体,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第一要切合课文的题旨情境。例如,有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欧化”(现代气息太浓)的金边相框中播放衣衫褴褛的战士在草地跋涉的场面,这是不妥当的;第二要准确地表现出课文或语句的意思来。例如,有一个《沁园春·长沙》的课件给“百舸争流,鱼翔浅底”制作了一幻灯片,画了几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几尾鱼不时跃出水面。这没有准确地表现出“鱼翔浅底”的意境来。“翔”是形容鱼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动,绝不是跃出水面。这样的画面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形象理解,反而会导致学生误解。

(四)说课、讲课对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许多省份办理教师资格证时,都有“说课”这一环节。而一些中小学招聘教师所进行的考试,也都要过“说课”这一关。2010年笔者曾担任过本校附中招聘语文教师的评委,当时就有“说课”这一关。从应聘者说课的情况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起没有经验的硕士生来,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显然要强得多。由此可见,多“说(课)”、多“讲(课)”对师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即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其实就是要谈谈你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通过说课,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例如,说课人是否把握重点难点、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为师范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说课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客串讲课在当今的教学中经常会被采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借以提高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训教学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不可能在课堂中占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通过讲课比赛来促进学生课后自练,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如西南大学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中就有讲课比赛。

现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创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按自己的构想去进行讲课,然后再反笔观看自己讲课的录像,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许多学生到外面的学校实习,开始总是会胆怯,紧张时说话的节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训练几次,多参加有关说课、讲课的比赛,有利于提高他们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对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首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问题。过去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只开设《教材教法》方面的课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过去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现在有的更名为《语文教育学》,实际上讲得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为了弥补学生在从教实践方面的不足,我系曾开设了《普通话教程》、《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后来修改教学计划,又将上述两门课取消,新开设了《教师职业技能》课。《教师职业技能》课包括普通话、书法和课件制作等方面内容,每周三节共54课时。毫无疑问,《教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但课时是否太少,普通话、书法、课件制作各占18课时是否合理,还有应当放在第几个学期开更科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反映这门课的课时偏少,有必要将《普通话教程》和《演讲与口才》作为选修课加以恢复。

其次,竞赛内容的再拓展问题。就竞赛内容来说,还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如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只进行书法、课件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中文系毕业生将来当语文老师,要教学生作文,有的还要指导学校文学社,写作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写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所以我们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江西省写作学会举办的“大学生写作比赛”。除了比赛内容的拓展,赛后的拓展也很重要。如课件比赛,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与交互性,要重视把课件建立在网络上。赛后可模仿网络聊天室进行设计,如利用网络聊天室的“大厅”和“独立窗口”进行研讨,发表意见。“大厅”供学生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独立窗口”供学生讨论有关问题,学生在讨论时可以同时打开浏览窗口,调用网上资源供自己研究讨论用。或在课件中设置供网络笔谈的特殊交流版块,如供表达的写作板,供别人发表意见的意见板等。

第10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法兴趣习惯

学法,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成功的经验和方法的总和。它是保证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关学习活动的经验系统。学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当学生学会了怎样去学习、怎样去记忆、怎样对自己的思维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分析,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提高自己的自教和自学的能力。本着此目的,我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抓学生语文学习的常规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着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背的习惯培养,进而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论文。

一、建立常规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给每位学生印发了一份《语文学习常规》。

学生的年段语文学习常规要求如下:

(1)备置《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小词典》等工具书。课内课外,遇到疑难字、词,要自觉勤查勤翻,做到积极掌握、熟练使用。

(2)制定读书计划。

(3)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学会勾、点、圈、划、批的读书方法。

(4)主动、专注、细心地听话。在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听报告、听广播及平时交谈等听说环境中,训练快速而准确地捕捉住对方说话要点的能力。

(5)积极、主动、大胆的练习说话。上课发言,音量放开,不仅敢说,更要能说、善说,努力把要说的内容用普通话准确、清晰地说出来。

(6)作业书写笔顺正确,笔画清楚,字形规范,字体端正。作文书写行款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7)建立语文学习资料库。

二、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积极趋近的心理倾向。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某一门学科感到兴趣,甚至入迷,就会抱着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愉快地学习,他的潜在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就会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语文原本是集古今中外名篇美文于一体,融天文、地理、历史于一身,将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交织在一起的一门课,我们必须运用形式多样,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众多手段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既全神贯注,又轻松愉快的上好语文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来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了文言文后,学生对其中的烛之武、文种、邹忌、触龙等四人的口才非常佩服,于是我就抓住机会向学生说明口才在当代社会人际交流之间的重要性,并向他们推荐杂志《演讲与口才》,同时我对学生要求,在班级中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辩论赛。学生根据各自的观点,自动分成了正反两方,找资料,想对策,在辩论赛中正反两方的同学表现都非常出色,不时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在班中又模拟召开记者招待会,让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采访,并请校报的小记者们也参与这一活动,讲述他们平时采访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兴趣很浓,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培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给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终生学习都带来益处。因此,我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主要培养学生三方面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

1.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上课要做到“笔到”,听课过程中要学会记笔记,将老师上课讲的有关内容有选择的记下来,并及时将听课笔记加以整理,认真进行复习,过一段时间就要将听课笔记好好翻一翻,以便巩固记忆,掌握所学知识。

2.培养学生自建资料库的习惯

我要求每位学生学习自建“语文资料库”,并对学生“语文资料库”的目录作如下编排:

(1)容易读错的字(多音字、形近字、习惯性误读字)。

(2)容易写错的字(形近字、习惯性误写字)。

(3)容易用错的词语、成语(同音或近音异义词语、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4)容易用错的标点。

(5)文学常识:①古代;②近代;③现代;④外国。

(6)文化常识:①称谓;②历法;③职官;④地理;⑤科举;⑥其他。

(7)中国名言、警句。

(8)语法知识:①短语;②单句;③复句;④句群;⑤病句。

(9)修辞知识(常见的12种修辞格)。

(10)常见的文言实词。

(11)常见的文言虚词。

(12)写作知识:①精彩记叙文文段摘录;②精辟论点集锦;③论据大观;④应用文。

准备好本子,编好目录,一个语文资料库就建立起来了,我会要求学生源源不断地往“仓库”里装“货”,平时学生自己见到的知识,就按资料库的分类进行整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也进行检查。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首先向学生讲清写好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自己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讲解书写的技巧,同时要求学生自备一本钢笔字帖,每天让学生抽出时间练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对学生进行书法过关考核。并组织展览作业,开展书法比赛等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练字的兴趣,又让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近年来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深化,但是由于职校生大都是些升学失败,厌学情绪颇多,甚至在小学时候就缺乏学习兴趣、有的还被老师视为“问题生”的生源。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在下面听得是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甚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只是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教学目标制定得过高,教学内容过难,教学方法单一。因此,语文教学改革要针对现在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改革上要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因材施教,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一、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首先,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相比之下不容乐观,在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为人处世和交流沟通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需要,因此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适当降低难度,选取适宜中职学生阅读的作品,强调和注重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语文教师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的把语文学习同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学习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针对旅游专业可编写口语交际方面的校本教材,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讲口才为重点,对学生加强训练,由简短到成篇,由对话到辩论。这样,经过教学和训练,中职学生能做到 “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如果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所以对汽修专业、计算机专业、电子等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科技说明文的讲解,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分别写作“汽车零配件图解”、“网页制作”等说明文,通过语文写作和技能操作相结合可以实现语文教学向学生专业学习方面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以满足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应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应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一)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培养动口能力。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如通过幻灯投影、网络信息传输、多媒体等,借助声音、图像等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一方面可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教师传递知识信息形式的单一性,使一些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同时也让语文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丰富教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通过媒体教学,可把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有效的融入教学内容,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对信息的说明和分析更加直观。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大大加强了信息的输入量,使学生接触到在书本和学校图书馆所接触不到的资料。学生视野开阔了,思路清楚了,思想活跃了,教学目标中设定的能力培养目标达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增强了。

四、淡化分数,培养综合能力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有大纲中提出的内容和要求,却没有在实际教学中统一的评价方法。或许对教师的教法有一定的考查,就是对参加高职考试的学生有统一的选拔考试,但对直接面临就业的学生却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不能从客观上来判断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加之目前各校对语文课时的安排各不相同,考试难易度当然也不尽相同,你很难从成绩表面判断谁的语文水平高些,谁的语文基础好些,谁的语文能力强些,当然更难判断该学校的学生毕业时,语文知识掌握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而能合格毕业。目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差距很大。所以根据目前职校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我们应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兴趣培养及能力训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体现职业学校特点,以此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目标分类学[M]. 罗黎辉 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

[2] 《中等职业教育》.2008年第02期

第12篇

[论文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低,要充分认识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教学的现状、重要性与紧迫性,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加强口语训练,切实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素质。

1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语文口语训练在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可一言以蔽之——久无立身之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可看出:

1.1教材编排

综观多套语文教材,口语训练的内容历来是排不上号的。尽管语文教材每学期安排了口语训练,但不管从所占的比例和所处的位置来看,都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已,且这个“点缀”在实际教学中又常常是被忽略被挤掉的。

1.2课程安排

目前我省中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 每学期口语训练安排4课时。而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时间问题,4节的口语训练课很难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并得到应有的效果。

1.3教学检测

现行卫生学校的考试中,作为考试科目时,语文从来都只考笔试,英语还考个听力,而作为母语的语文,却永远只能是哑巴语文!这样一来,语文教学中把时间精力花在“读、写”上便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花在“听、说”上却连个水花也看不见,谁还愿往这上面使劲呢?长期以来“听、说”的被冷落,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2原因探究

2.1重要性认识不足

口语训练重要吗?很重要。在公开场合,能大方得体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理应具备的能力。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此项能力的培养却始终未被重视。关键是,忽略了又怎么样?不影响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评估,不影响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不影响学生在校的成绩。既然都影响不了,当然就更不会被重视了。

那么,忽略、不重视、排斥口语训练,真的什么都影响不了吗?冲破眼前利益的局限,以长远发展的目光看,不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是大有影响的。笔者多次进行“模拟应聘”口语训练,每一次都曾遇见学生上台训练时长时间沉默,甚至有学生被问时无法表达而抹起眼泪;实习生、见习生跟医护人员、患者言语冲突的事时有发生;毕业应聘时难以张口遭遇拒之门外;学生毕业工作因输液扎不准针头时不会道歉,遇忙呼叫难以兼顾时用语不当被投诉等原因而影响业绩,甚至遭遇淘汰。长此以往,不但毕业生就业受影响,学校声誉亦受影响。现在社会对医患关系非常重视,不会说话的结果自然遭遇拒之门外的尴尬,因为患者不希望遇见不会说话的护士,医院也不希望引进不会说话的护士。医院此举不无道理,他们得考虑自己的效益、形象,招聘了这样的护士,效益、形象能不受影响?

护理专业为目前中国四大紧缺专业之一,从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例来看,还需要培养大批的护理人员,医院里护理人员的数目将大幅度增加,护理人员的职责也必将越过现在打针发药的范围,他们将担任着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甚至担任着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部分责任,我们现在只能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护理人员推着患者在花园里散步谈心的情景,将成为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未来社会对护理人员人际沟通能力的要求必然很高。

可见,护理专业口语训练理应被重视,却迟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2前期基础薄弱

在中小学,每个教师所教班级每次考试成绩都要排名,谁舍得拿出宝贵的教学时间来搞“旁门邪道”?即使舍得,如果这个班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学校领导、学生家长还不都得归罪于那个“旁门邪道”?就算你下了天大的决心,斗胆搞一回教学实验,学生也不会认真完成。进入卫生学校,哪能通过每个学期短短的4节课达到理想的效果?

2.3 没有制度保障

口语训练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难以立足,没有相应制度的保障也是一大因素。有关部门在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时,在进行教学质量检查以及各种考核中,此项内容是从来不作为指标的。 转贴于

3对策

首先是主管部门及学校教学部门对口语训练必须重视,在教材编排、课程安排、教学检测以及对学校、教师教学考核等方面,真正地加以关注和完善。此外,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觉得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3.1制定口语训练的整体计划

对学生在卫生学校两年的语文学习时间里,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实际,整体计划,系统安排。如第一学期是介绍;第二学期是即席发言;第三学期是演讲和听力训练;第四学期是模拟应聘。此外,每学期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开展两三次课本剧的演练。

3.2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听说训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语训练也应让学生从喜欢说开始,逐步提高表达水平,完善表达技巧,从“敢说”、“爱说”开始,达到“能说”的目的。

中职学生正处在说话心理障碍较大的时期。究其原因,一是他们自我意识敏感性加强了,担心说错话让人笑话的心理加重;二是他们思维发展正处在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时期,有时想得快,但一时想不到相应语言表述出来;三是他们对感情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步提高,往往遇事不大愿意表态。此外,还存在对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消除存在于心理、思想上的障碍。

首先,要让他们认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启发他们自觉地进行听说训练,提高说话、听话的能力。其次,要创造环境,消除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保持说话时的心理优势,如由易到难地设计训练的内容,先让他们有话可说,容易表达,然后再逐步加深,提高要求。再次,根据青年人好胜的心理特点,采取一些激励大胆说话的方式,多实行“赏识”教育,调动他们说话的兴趣。

3.3与护理专业结合,创设口语训练情境

可以模拟应聘面试、模拟护患交流实境,要学生充当工作中的某个角色进行练习,然后互换角色再练习。训练之前,着力渲染“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身临其境、心感其情,达到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的效果。这些形式,不仅练了口才,还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作好了理论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根据目前口语训练时间有限的现状,仅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如开展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座谈、交流和讨论会等,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地随时随地注意训练口才的习惯。

3.4语文教师言传身教,自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