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

时间:2023-05-30 09:04: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电网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电网技术

第1篇

1物联网与智能电网介绍

1.1物联网介绍

1.1.1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是指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传感器等技术将物体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的技术,物联网可以实现信息交流与通信,是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2]。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其中物联网中的每个物体都是有标识、属性的个体,利用智能接口,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连接到互联网中。

1.1.2物联网主要特征1)标识与感知。物联网可通过RFID、传感器等技术标识物体,并能通过上述技术感知或捕获研究目标,采集该物体的相关信息。2)信息处理。物联网获取的信息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大数据计算与分析,从而获取极具价值的信息,以供决策与控制。3)信息交流。物联网与互联网技术一样,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及时将系统信息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系统中心。

1.1.3物联网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一般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三大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对应有关键技术。感知层关键技术包含RFID技术、二维码、传感器技术等,利用上述技术能够实现对物体的标识与感知[4]。网络层关键技术包含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等,是信息处理、数据管理的核心。应用层关键技术包含智能芯片等,是信息处理的应用执行层面。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技术或多种技术融合的综合性技术,如PML开发技术、嵌入式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物联网的性能。

1.2智能电网介绍

1.2.1智能电网概念所谓智能电网,其本质是电网的智能化发展,以物理电网为基本框架,充分结合测量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化处理技术、决策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智能化技术而形成的综合性智能电网。智能电网的应用,将资源开发、电能应用、电网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了智能化集成,不仅实现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而且提升了电网的工作效率及可靠性,因此,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1.2.2智能电网主要特征1)自愈性。智能电网具备自我修复能力,当电网中出现故障,可以容错重组,实现系统自愈。2)激励性。智能电网可以激发用户参与到电网的运作过程中,从而提高电网的工作效率。3)安全性。智能电网相比普通电网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利用智能化技术下,电网的抵御能力更强,电网安全性更高。4)兼容性。智能电网可以兼容各种形式的发电、供电、蓄电,因此电网的兼容性更好。5)优化性。智能电网能够优化各种电网设备的运行,降低电网的运行成本,优化性能优越。

1.2.3智能电网关键技术智能电网未来发展趋势,是集合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化系统工程。智能电网所包含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可处理大量数据的信息处理技术;高效、实时的通信技术;电网能源分布式接入技术;系统容错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智能规划技术等。

2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融合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的融合是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电网发展的趋势。采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网,能够在资源整合、通信提升、电力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智能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对提高智能电网的管理,提高电网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的融合,笔者分别从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方面进行介绍。

2.1感知层感知层包含了各种传感器、智能芯片等信息识别与采集设备,从而实现对物体属性、行为的监测,并能够获取物体的基本信息数据,通过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在智能电网中,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输电线路、电气设备等电网目标进行识别与监控,并通过光纤通信技术或无线通信技术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2.2网络层网络层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传输与共享的关键环节。在智能电网中,主要以光纤网络为主要的网络层,并以无线通信网络、无线宽带网络为辅助,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在智能电网的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对数据的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的信息传输主要通过电网系统的内部网络,只有在特殊环境下,才可以部分依靠公共网络。此外,为了保证智能电网的应用,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应该以骨干光纤网络为主,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而且能够提高数据的容量。以光纤网络为主,辅助以无线宽带网络、电力线载波网络、无线数字通信网络等通信技术,实现双向宽带通信的智能电网与物联网的融合。

2.3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对相关信息或处理结果进行应用的层面,在智能电网中,应用层主要是各种电力基础设施、电力资源的应用等方面。电力基础设备将为物联网技术提供重要的信息数据,同时也为物联网技术提供数据处理与计算的基础设施,保证各种数据、设备的接口资源,为物联网提供各种适应性极强的应用。此外,应用物联网技术后,智能电网的在智能计算、大数据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方面有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决策,对提升电网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应用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物体识别与感知、信息处理、控制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对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推动作用。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的结合与应用将不断的深入与完善,尤其是在以下几方面的应用,将成为物联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融合的重要方向。1)输电线路可视化。利用物联网技术的远程识别与感知技术,能够对输电线路进行可视化监控,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对输电线路冰冻、震动、故障等问题进行实时在线远程监控,提高智能电网输电线路的感知能力,缩减解决故障的反应时间。2)电力生产智能化。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电力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尤其是将RFID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到电力现场作业,能够对误操作、非法进入等安全事件进行远程监管,可以对电力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减少电力生产的安全隐患,结合用电信息情况,智能规划生产计划。3)用电信息智能采集。传统用电信息通过电表人工采集,实时性、准确性均难以保证。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远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实时反馈到管理中心,可实现用电信息的实时管理,提高智能电网的智能化,适时进行调峰调频,提升用电效率。除此之外,物联网技术还能在电力设备管理、电力设施全寿命周期管理、用电巡检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应用技术保障,能够有效提高电网的可靠性,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技术电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理论上来说,电力系统是指将发电、变电、输电以及用电等电能在运行过程中的循环性工作环节所构成的电能生产、传输、分配以及消费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统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推动作用下,不仅电网运行管理体制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现代经济社会电网系统的可靠性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使得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发展新时期的电网技术已成为电力电网系统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与趋势。而智能电网技术作为这种新时期电网技术的核心与重点,在电力技术与电力系统规划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足够的关注。

一、电力技术下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分析

在当前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的被禁下,现代经济社会对电力技术的需求使得一种高效、清洁、可操作、便储存的电力新技术——智能电网成为了当前最具发展空间与潜力的新型电力技术之一。坎贝尔于2005年研发的一种能够在建筑物集群内的各种在电网电器之间形成协调与共享机制,从而对建筑物在用电高峰时期的电网的骤升性需求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控制中心——无线控制器正意味着智能电网时代的全面来临。笔者接下来从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关键特征、智能表现以及当中应用到的先进技术四个方面对电力技术下的智能电网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与说明。

(一)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分析。何谓智能电网呢?顾名思义它是电网系统以及相关技术智能化的体现。一般而言,智能电网是一种以集成、双向、高效的计算机通信技术为载体,以各种先进的测量、传感、控制、决策技术为依据,以逐步实现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为目的的新型电力技术。

(二)智能电网的关键特征分析。第一,坚强性。智能电网能够确保在整个电网系统发生突发性或是大面积扰动与故障影响时,终端用户的用电需求仍然能够得到有效满足,且在电网系统受到极端自然天气状况或是外力破坏的作用影响下还能够保持在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以此实现电力信息的安全保障;第二,自愈性。智能电网不仅具备了持续在线的电网系统安全评估及分析体系,还提供了强大的预防控制及防治体系作为自我输供电能力的保障;第三,兼容性。智能电网与传统意义上的电网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支持了各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介入,并能够通过各种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系统的互联来实现各终端用户之间的互动需求,进而使整个电网运行系统所支持的增值服务能够最大限度的契合用户所需;第四,经济性。智能电网为电力市场相关经济活动与交易往来的开展提供诸多的技术支持,它所实现的各种电网运行资源优化配置对于合理降低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传输线路损耗,不断提升电力资源利用效率工作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三)智能电网的智能表现。针对上述有关智能电网的关键特征分析,笔者认为智能电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智能”,电网,肯定就有着这种电网相对于传统电力技术网络系统更为优越的地方。首先是这种智能电网所表现出的可观测性,电网系统内设置的传感器与采用的有效传感测量技术能够使电网系统任意部分的任意动作及时反映到交互界面上;其次智能电网与观测对象的关系不再仅仅是观测与被观测的关系,同样还具备了控制与被控制、协调与被协调的关系。与此同时,智能电网在数据信息分析决策与环境自我适应方面的优势都使得这种新型电力技术有着比传统电网系统技术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智能电网当中应用到的先进技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智能电网作为新时期电网运行系统的一大分支,是建立在各种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得以充分应用的基础之上的。具体而言,当前智能电网中所应用到的先进技术有以下几种。

1.高速双向通信技术。高速双向通信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是智能电网系统技术自愈特性的最关键体现。它不仅能够实现智能电网自我持续的检测及校正功能,同时也能够对各种在电网系统中潜在或存在的系统运行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监控与防护,在这些电网系统事故发生之后,高速双向通信技术能够对各输电线路的传输电能进行有效补偿,并及时从新分配潮流,以此杜绝安全事故的隐患进一步扩大,进而使智能电网系统及其相关技术对电力电网的控制能力与服务水平能够得到极大提升。

2.智能固态表针。智能电网应用技术及其系统最大的资源优势整合在于它将传统意义上的电网系统技术中所应用的电磁表技术与读取系统进行了改进,并以一种能够在电力企业与终端用户之间实现双向通信的智能固态表计数与读取系统来替代。这种表针除了能够持续计量电网系统辐射范围内终端用户在一天不同时段内对电能的需求,同是它还能将电力企业所指定的高峰、低谷电力价格信号与费率储存在电力系统计数装置内部,并将在何时段采取何种电费费率政策的相关信息及时反映到终端用户操作界面上,据此实现整个电网系统的智能化应用及操作。

二、电力技术下智能电网规划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意义分析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我国的大部分有线电路受电力系统规划工作不到位、不细致的因素影响,短时间内极容易出现整个电网线路的超负荷运行问题,再加上某些地区输电线路发展长期滞后,电站建设受到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不仅电网建设工程周期无法得到满足,建成后的运行电网系统安全性能也无法得到可靠保障。与此同时,我国特殊的能源分布结构使电力资源较为充分的西部、北部电力无法及时且高效的输送到对电力资源需求价高的东部、南部区域,电力能源紧张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电力行业以及电力电网系统发生的最关键问题,这也使得智能电网的规划工作在当前经济形式发展下显得格外重要。

(一)首先,对智能电网进行有效的电力系统规划能够实现智能电网高速双线通信技术下双向互动的职能数据传输,进而有利于动态、浮动电价制度的在全国范围内的顺利开展。

(二)智能电网能够在遵循各电网建设区域不同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将各种新时期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接入到电网系统运行网络当中,并结合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多种能源的特性,将职能电网与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并网研究技术作为电力系统规划的下一步工作中心,逐步实现智能电网当中分布式能源的管理目标。

三、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 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探讨研究;互动电网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7-0002-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输配电、信息化和数字化等现代技术的升级,为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江苏省无锡的西泾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营,成为我国的首座220千伏的智能变电站。西泾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对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指导和示范作用。然而,我国智能电网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如何安全、可靠地将其应用到现代工业化生产和居民生活领域中还需要进行一个长期地探讨。

1 智能电网的基本内涵

智能电网指的是电网的智能化运作过程。现代电网的发展进程中,各个国家都在结合自身电力工业发展现状,经过屡次地研究和实践,从而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技术路线。现阶段各种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智能化已经逐渐成为电网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智能电网,也称为知识型电网或现代电网,主要是通过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和分析以及其他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同时和电网基础设备形成高度集成状态。智能电网以电子终端作为信息模式构建平台,实现数据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电网的经济、高效、安全运行的目标。现代化电网运行系统必须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国家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我国在电网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投入相关的技术,才能够促进电网智能化的实现。

2 智能电网的结构特征及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电网技术,智能电网的发展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势。

2.1 智能电网的结构特征

从我国现有的智能电网发展情况来看,智能电网的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2.1.1 高效运行和管理

目前,电网在运行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电网需要被动地适应负荷,很多设备和输电网的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许多配电网的使用年限较久,很多设备和运行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智能电网在运行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其在科学合理规划基础上,充分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和监控技术的优势,提高了电网投资的效率,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1.2 电力交易的便捷性

电力交易的便捷性要求电网能够在每一个交易机制精确地进行处理。智能电网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智能电网能够营造一个公正、合理、有序的电力市场,并且能够快速、及时地处理各种电力交易。其次,智能电网还能够对各种业务进行快速、简单地结算,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然后,智能电网可以根据市场和用户的要求,建立科学的响应机制和服务平台。最后,智能电网还可以适时地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更新升级,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2.1.3 电网极强的兼容性

传统的电力网络主要是以远端集中式发电方式为主,智能电网则能够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电源及其装置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由于电网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尤其是发电、环保以及制造等领域,对电网的要求更高。因此,智能电网以一个开放、兼容的网络,促进电网结构的健康发展。

2.1.4 经济清洁

智能电网在电力市场和电力交易的有效执行下,能够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善各种输电设备和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同时,智能电网还能够积极地适应大型且集中式的多种电源设备共同介入。尤其是大型风力发电和太阳光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以及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满足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2 智能电网的结构优势

目前,智能电网的结构能够实现传统配电结构所不能支持的几个基本功能。

1)智能电网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电力调节设备和分布式电源以及用户电量管理系统的特点,从而有效地优化电网系统的整体性能。因此,智能电网不仅能够保障电网运行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够极大地提高电力能源的质量。

2)智能电网还能够支持一些比重较高的分布式电源,进而提高电网运行结构的整体性和灵活性。通过集中发点和分散发电模式的结合,以及各种可再生能源的介入,使得整个电网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尤其是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智能电网能够准确地对其进行定位,利用分布式电源进行局域性供电。

3)智能电网技术还能够建立一个可靠的数据信息平台。智能电网在采集数据信息时能够对电源管理各个单元、故障录波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同时,智能电网还能够通过在线决策系统实现主网的自治和自愈。

3 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分析

3.1 基于MAS的分布协调技术

MAS系统主要是包括MAS终端、 MAS服务器和MAS管理平台三个方面。其中MAS终端主要是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因此,在实际的智能电网建设中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安装客户端。MAS服务器主要是用于用户或者企业内部。通过广域网络以及MAS服务管理平台实现资讯的共享。MAS管理平台则是指内部网络与各大子网络进行交流,从而对信息数据有效地整合。

随着各种智能电子设备的不断发明与应用,智能电网也开始积极地探索。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应用显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服务体系结构通过充分地发挥业务、技术和管理三者的优势,对电力企业的应用建立三维模型,从而大大地增强了业务的高效性、技术的灵活性以及管理的有效性。MAS系统在智能电网中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并且为电力系统实现相互操作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而从根本上对用户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电网控制系统,MAS的分布协调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各个层级之间的分布协调控制。

3.2 电力设备相关技术

电力设备是电网运行的有效运作的基础。电网系统运行中的电力设备主要包括输电配电技术、高效能源材料技术以及电子电力技术等。

输电配电技术主要是在电网的建设中不仅需要利用容量较大、距离远、损耗低等输电技术,而且还需要探讨相关的分布功能技术以提高电网整体运行效率。因此,输电配电技术侧重于对微型电网、特高压绝缘等方面。

高效能源材料技术主要是指在智能电网中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优势以及新型技术和工艺的特点,实现清洁、高效、可持续生产。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借助先进材料技术作为支撑,提高能源材料的利用效率。

电子电力技术是优化智能电网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目前,电网建设中的电子电力技术主要包括具有耐高压性的电流电力电子器件、动态电压恢复器以及统一潮流控制器等。此外,智能电网作为一个信息化高度集中的系统,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智能电网技术还包括地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维护方面的技术。例如对安全数据和信息的存储和备份功能;网络病毒的维护和查杀功能;网络系统生存性的及时防护等。

3.3 分布式能源的系统集成技术

智能电网中分布式能源主要是指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电以及需求响应资源。智能电网和传统的电网发电具有很大的区别。智能配电网不需要亲自参与发电。智能电网由许多的分布式电机组成,因此在运行中不仅可以和主网相互连接,而且还可以独自运行。在实际电网运行中往往会由于技术因素和自然因素,小型的分布式发电机难以长期地稳定运行。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对微电网进行智能控制。

众所周知,可再生能源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分布式储能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一缺陷。未来的智能电网发展需要在储能技术方面进行积极地研究。例如化学电池盒超大容量的电容器以及燃料电池等,都具有高效和高密度的优势。分布式发电和蓄电池是组成分布式储能的主要部分,因此需要电网从主网和本地微电源上获取功率。因此,随着电网的用户数量不断地增多,智能电网需要安装相关的电能质量调整器。智能电网的主要任务是实现需求响应资源的系统集成,从而实现系统的协调运行。因此,智能电网需要对各种辅助设备和供电合同以及现货市场等进行研发和调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网是我国现代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对国民经济各大领域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发展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当今各个国家共同探讨和关心的话题。因此,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研究方面还有待于提高,从而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智能微电网(Micro Smart Grid);可再生能源发电;双向逆变器;光伏发电;多级分层组网;微网能量管理系统(EMS)

前沿:

智能微电网就是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潮汐能等)、能量管理系统(EMS)和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具有提高能源效率、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电网的电能损耗、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与用户间的互动和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等多个优点。

一、智能微电网关键技术:

成的新型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

能量管理系统是整个微电网的核心部分,对整个微电网稳定,可靠,经济运行提供保障。是针对智能微型电网开发的,它有别于传统的能量管理系统,完全可以使微型电网实现自治运行,无人值守。它的数据处理流程为:

完善的智能电网必须有自学习功能,在微电网建立初期可以输入当地气象参数进行初步学习。并在微电网运行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身运行参数,并记录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逐步建立自己的专家系统。在微电网运行一段时间后,能正确预测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情况,做到能量平稳调度。

发电量预测:根据天气预报和专家系统里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几小时或者几天时间内的发电量的情况。

负载预测:根据每天不同时段,不同季节,用户负载用电量的规律和历史数据预测下一时段的负载情况。

蓄电池荷电预测:根据蓄电池当前的工作状态及监控数据以及发电量和负载用电情况的预测来估算蓄电池的荷电情况。

继电保护系统

分布式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环保的发电技术,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然而,大量分布式发电的并网运行将深刻影响配电网络的结构及配电网中短路电流大小及分布,由此给配电网的运行、控制以及继电保护工作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微电网智能继电保护主要是以远动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能实现不误动、不拒动、能快速反映故障,在自身整定的范围内以最短的时限将故障和异常从系统中切除或隔离,保证最大限度地向无故障部分继续供电。

智能继电保护具备强大的控制和通讯功能,通过设立主站和多子站的分布式保护方式,通过四遥设备实现遥测、遥信、遥调、遥控功能,大大提高了智能微电网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讯系统

智能电网遵循通讯标准IEC61850和CDT规约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在广域网络可以使用Ethernet、GPRS、电力线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局域网络可以使用CAN、HPI、串口等多种通信方式。

储能系统

智能微电网包含大量新能源发电单元,新能源发电的特点是能量变化大,光伏发电还是风能发电都具不可控性,容易造成电网的不稳定,因此智能微电网必须有储能环节。蓄电池组按照就近原则安装在新能源发电设备附近,抑制新能源发电量变化对微电网正常运行的影响。

蓄电池组全部选用优质的贮能蓄电池,确保蓄电池能长期可靠工作 , 同时配备蓄电池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每个蓄电池状态。蓄电池监控系统能够根据监测数据自动分析蓄电池状态,及时发现异常的蓄电池并报警 , 提前采取相应措施 , 保证微电网正常运行。

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可采集直流侧电压、电流,交流侧各相电压、电流,光伏并网系统的每日发电量、总发电量等,气象数据由专门的采集系统采集辐照度、风向、风速、环境温度、组件温度等相关数据。

一套完整的光伏智能微电网系统,必须有完善的监控显示系统,实时对整个系统运行进行监控,同时记录与显示光伏系统运行参数与故障记录。监控显示系统不仅给光伏系统管理人员随时监控掌握系统运行情况;同时让社会公众了解贵公司在新能源太阳能发电方面的应用情况,提升企业节能环保的档次;而且对支持新能源光伏事业及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示范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微电网应用场合

1.海岛:远离大电网,靠柴油发电机提供电力,成本高、污染严重、故障率高,微电网可以为海岛提供清洁经济的能源。

2.无电地区:为山区无电地区提供了电力供应的一种解决方案

3.重要负荷:微电网储能系统的存在具有UPS的功能。可以为重要负荷提供不间断电力供应,具有高可靠性的特点。

4.智能楼宇系统:智能楼宇能源系统作为负载侧能量管理系统,从单纯的消费体转变成能源系统的参与者。能自行管理和控制楼宇电能生成、储存和使用的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智能电网的一部分。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三、微网发展财政支持及政策

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中第一点明确提到科学发展,其中重点又提到了“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调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明确: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在太阳能、风能占优势的地区建设微电网示范区30个,更大比例地运用新能源发电。

金太阳政策支持范围中也包括:利用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技术建设的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光电建筑政策:示范项目应优先考虑采用用户侧并网方式,实现自发自用。具备条件地区应加快推广微电网共网技术示范,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提高光伏发电对现有电网条件的适应能力。

四、微电网发展趋势和上网电价

第5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 关键技术 现状与发展

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技术,以其强大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可调可控、自愈性、环保节能等特点,在世界电网发展中备受关注。智能电网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输电网的电能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事实证明,智能电网建设符合未来电网发展的具体要求,因此要重视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对相关技术运行现状分析来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1 智能电网的概念及特点

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中而形成的高度集成的新型电网即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的特殊性在于其具有完全自动化的电力传输网络和能够实现对每个用户和电网节点的监视和控制,从而保证了电厂与用户之间的信息和电能的双向流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其能实现分布式计算和提供实时信息,通过信息的采集分析,能很好的优化负荷分布、实现供需平衡。

当前智能电网的主要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安全性保障。在电网故障状态下保持电网的安全供电。

(2)自愈性。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对故障的解析、预测、防御及自我修复功能,并迅速恢复供电。

(3)兼容性。集中式发电、分布式发电、可再生能源等多种发电方式均能在智能电网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4)交互性。智能电网的信息系统建设可以通过用户接口方便与用户的联系,为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5)高效性。智能电网系统的不断优化能促进电网生产管理效率的再次提高。智能电网的应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证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和减少电能损耗有着重要意义。

2 智能电网技术分析

2.1 发电与储能技术

电力生产中发电、输电、配电、用电这四个阶段实际上是对能源的转化、传输和使用的过程。由于发电环节中伴随着大量的能量损失,所以在新型智能电网建设中,开发了多种分布式新能源,如风能、水能等。分布式能源包括分布式发电技术和储能装置。其中分布式发电技术主要包括:

(1)风力发电技术。

(2)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3)潮汐能发电技术。

(4)生物质能发电技术。

(5)地热发电技术。

分布式储能装置包括:

(1)机械蓄能。

(2)电磁蓄能。

(3)蓄电池储能。

(4)超导储能。

这种新型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于减轻温室效应、降低能耗、促进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分布式新能源的开发集中在偏远地区,不均匀的地理分布导致电能供应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未来可再生能源电源和分布式能源电源的开发需要解决其中的多种不确定因素,以保证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传送。

2.2 输配电技术

当前智能电网的输配电技术能够很好地降低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包括特高压输电技术和高温超导输电技术。其高压输电技术又包括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和直流特高压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对于进一步提高输电能力、节省工程投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大功率远距离输电、建立联合电力系统有重要意义,也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必然选择。

高温超导技术利用导体在特定温度下零电阻的特性实现低损耗和低污染。新型超导体的研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温超导体电缆已经成为当前超导电缆发展的重心。

2.3 智能变电站技术

智能变电站由各种先进、节能、可靠、集成的设备组合而成,融合了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可以自动完成对信息的采集、测量等一系列处理,在实现不同电压等级转换的基础上有效的降低电能传输中的损耗。智能变电站中主要应用的技术主要有:智能一次技术、智能二次技术、高速可靠的光纤网络技术,是实现变电站高度自动化、提供可靠信息的保障。

当前智能变电站技术还能对电网进行必要的实时控制、通过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来实现变电站的智能调节,智能变电站技术已然成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

2.4 通信系统建设

智能电网要求实现对系统状态的实时监视和分析,以保证对故障的预测和对故障信号的及时响应。开放、标准、集成的通信系统的建设,可以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分析,为电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建立集成企业资产管理和电网生产运行管理平台,更好更快地实现远距离、大规模输电和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

3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电力的要求也日益严格,虽然我国智能电网在我国的发展起步不早,但智能电网在我国的发展环境已经相当成熟,智能电网的建设代表着电网发展的深刻变化。在智能电网的输电网发展中,随着特高压电网建设的不断完善,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电网发展模式的优化创新。在配电网建设中,要加强对分布电源的接入控制,根据高效环保的思路建设上规模和数量的风电基地,将智能电网建设与绿色能源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此外,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还应发挥一体化的管理优势,积极开展我国智能电网架构设计,制定全面的试点方案和实施计划,统筹考虑电网规划、建设、改造和技术升级,真正实现发、输、配、用电的协调安全与经济运行。

4 结语

电网是关乎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应当重视理论和技术创新的综合应用,加快完整智能电网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

参考文献

[1]余贻鑫,栾文鹏.智能电网[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25(1):7-11.

[2]于劲松,秦香春.智能电网技术应用与发展[J].科技风,2010.

[3]卢杰.智能电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06).

第6篇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智能电网;电力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K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187-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智能电网成为了我国电力管理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智能电网的主要思想是以信息技术来改造现有的能源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能源利用效率。因此,通过电力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来实现对电网各个基本元素的实际控制,以加强对电网的管理,同时构造出一个基于信息网络的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和信息管理等方式来监控和管理能源的使用,以提高电力系统在能源转换效率、电能利用率、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以达到能源的最合理利用状态,这就是智能电网的思想[1]。而这一思想的实现,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通迅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支持,而物联网技术正是这些技术的有效体现。

1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分析

智能电网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是智能化、一个是开放性、另一个是信息的共享性。所谓的智能化,就是实现电网的稳定控制智能化、电力调度智能化、交流变输电自动化、各种配电自动化、各种继电保护自动化、用户电力信息采集自动化;所谓开放性就是指各种形式的能源,能够随时随地,顺利地接入主干电力网,实现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生物发电、核发电等各种发电形式的有效并网;信息的共享性就是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信息技术,构建以信息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电力信息共享系统,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有效协同性[2]。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的的关键技术包括了先进的参考量测技术、适应于智能电网的先进通信技术、电力信息管理系统、智能电力调度技术、高级电力电子技术、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等。这其中,适应于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是实现电网智能化的前提和保证。

2 物联网技术的分析

物联网技术最早是在美国出现的,是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当时的目的是能够通过各种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技术以及定位技术实现物流、零售等行业的智能化,以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而后物联网技术在世界各国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技术又吸收了数字通信、云计算、模糊识别、数据挖掘以及语义分析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进而形成了一整套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融合处理,对物理世界的高度认知和智能化的高级决策控制系统[3]。

物联网技术作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有助于智能电网实现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实现用电检查、电能质量监测、负荷管理、线损管理、需求侧管理等环节的高效一体化管理目标。

3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MIS的基本构成

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3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这三个层次同样应用智能电网MIS系统中,感知层主要由一系列硬件系统构成,主要完成的功能是数据的采集,所使用到的硬件设备有各种传感器、RFID、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网络层完成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局域或广域网将感应层收集来的数据传送入数据中心;应用层是构建智能电网MIS数据处理中心,接受来自网络层的数据,根据实际智能电网的处理需要设置相应处理功能,完成对智能电网状态参数的管理和控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4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MIS的软件组成

智能电网信息中心主要实现的是原始数据的编码、认证、鉴定、计算等功能,同时在物联网信息中心,还设置了相应的算法库、样本库、信息库,以便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为进一步的决策做准备,主要的软件功能如图2所示:

5 结论

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物联网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电网管理的智能化,因引物联网技术将在电网建设、电网安全生产管理、运行维护、信息采集、安全监控、计量及用户交互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为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树勇,李树芳,李兰欣.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8):127.

第7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调度;智能;制动化

一、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

在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发展中,将智能电网广泛定义为一种实际操作中的优化管理方式,使用传感器设备在发电,输电和配电的过程中进行收集整合,经过智能电网的分析,实现电力调度的优化设置和管理。智能电网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了自愈性、互动性、兼容性和优化型等多个方面的特征,使得智能电网的发展具有安全性高,品质优良的特点,在我国的电力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得到更广阔的空间。在智能电网建成之后,可以实现在电网管理方面的精确化和信息化功能,同时形成一种通信网络体系,覆盖电网的各个处理环节,在数据管理,信息维护和运营监管,智能电网空间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调度集成模式,全面实现电网管理上的精确化服务系统。智能电网发展成功以来,实现了智能实时互动平台,在用户和管理者之间,完善了管理方式,为用户提供透明的实时化电力服务。与此同时,电网在检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分布式电源和智能电能表,将分时段电价政策落实到实际,有效地平衡了用电高峰期的差额,减少了资源浪费和建设成本。

二、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模式

在电网实现的过程中,要想接入新能源,就必须要对电网的结构进行新的改变,在形式上和操作上都费时费力,但是随着智能电网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电网的接纳能力,对于优质的新能源,及时进行接纳,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于用电客户的需求进行满足,多样化的配电方式也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一)对电力调度进行资源整合面对能源的转型,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

随着电网技术的日益精进,尤其是近年来在电网和信息化方面的深度整合,使得智能电网在能源融合和优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作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在智能电网的发展研究中,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结合互联网发展,进行电力调度配置

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我国在智能电网的研发中,也结合了互联网方面的应用,智能电网的下一步发展模式就是推进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智能电网加将和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对我国的电力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在电力传输方面,互联网企业将会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支持,可以结合互联网设备对终端的用电量进行实时统计和阶段分析,避免由于过多输电导致的电量浪费。智能电网结合互联网设备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实际用电量进行合理的分配,将电网的运行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从而更加有效地对电力传输系统进行配置。

(三)在电力调度过程中实行评估考核

在智能电网的实施过程中,分析和评估部分也是重要的环节,做好电网的评估考核工作,可以更加清晰地进行电力调度的优化,了解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利用可视化技术,向电力调度工作人员提供实时运行情况,主要包括设备容量以及运行状况、电力分布状态、电网稳定性分析等方面。一旦电力调度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评估考核机制就会及时的进行预警。在电力调度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参数系统的变化速度给调度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难度,结合智能电网的参数分析功能,为调度员减轻了很大的工作压力。

(四)在电力调度中进行实施调控

在电力调度中,对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调度需要结合智能电网的调控功能,其中包含:对分布式能源的调动,对自动发电进行控制,对用电负荷进行控制,对无功电压的控制和对二次设备的控制等方面。其管理功能的实现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结合电力系统的调度方式,将近年来的资料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尽量避免在电力调度上发生孤岛状况,提高相应的管理效率,在进行调度的时候提供全面的信息参考。

三、智能电网在电力调度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不断加大,电网规模随之增加,由此使得我国的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电力调度技术在现代的电网面前失去了作用。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我国在智能化运行和管理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得到了升级,保证了电力调度的可靠性。所以,智能电网在电力调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在我国当前的智能调度中,智能电网是其关键环节,一些关键技术的应用,使得我国的电力调度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其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能广域电力调度机器人

所谓智能广域机器人,实际上就是智能电网的最高形式,它的理论是基于电力混成控制而提出的,在实现能力上具有多指标的优化运行能力。在电力混成控制论中,强调将一切没有方法令用户满意的状态,全部归类为一类事件,进行相应的控制和演化,将电力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也就是无事件进行处理的状态,将系统的各项指标都进行恢复。这种理论实现了将烦琐的电力系统归为一台机器人进行处理的形式。利用智能广域机器人进行电力调度管理,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解放人力资源,增加电力调度的精准性,同时可以保护电力调度不受外力的干扰。所以,智能广域机器人是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智能变电站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调度的智能化,是电力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保护了用电安全和资源优化。智能变电站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相应的网络化二次设备组合而成,结合通信规范,实现了信息共享和相互操作,给电力调度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前景。

(三)智能化的风险评估

智能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某些时刻就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所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对智能电网进行风险评估,是对电力调度的安全负责,对电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想实现智能化的风险评估,就必须要利用设备故障的概率模型进行分析,结合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工程和金融两方面进行评估,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规避,保证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行业中得到稳步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的电力调度技术,结合智能电网技术对电力调动记性优化,不仅提升了电网的安全性,还可以多方面进行电力节能,实时监控。本文着重分析了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模式,并且从3个方面分析了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未来的电力调度自动化中,将实现智能广域机器人调配,从控制管理和安全调配等方面进行提升。在智能变电站和智能风险评估中,实现电力调配的实时信息共享功能和规避风险功能。相信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智能电网技术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哲续.电力调度自动化中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解析[J].科技传播,2014(21):81+100.

[2]马红飞.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发展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6):33-34.

第8篇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智能配电网技术

一、引言

智能配电网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具有自动检测功能和自动控制功能的设备对电能传输和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自动化管理和自动化调度。配网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远程和就地的自动控制、调节和监视,为实现电力系统稳定、安全、正常的运行提供保障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利的保障和满足供电质量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效益以及管理效率。

通过智能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的有效应用,可有效协调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发展和完善电力自动化技术等需求。但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各方面发展不太成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因此,考虑到当前电力系统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为了尽可能的满足公众对廉价和便利的电力网络需求,将智能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十分必要。

二、智能配电网的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配电网的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维护运行的水平,降低检修工人劳动的强度,提高供电的质量,减少停电的时间;配电的电力系统进行配电的自动化可以增加经济的效益:它的直接的效益是,很大的程度上对故障进行处理的时间缩短了,停电时间减少了,使配电的电力传输顺利进行,提高了经济效益,并且配电网进行自动化的建设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更加的经济,线路分段点的布置更加的合理,对线路进行补偿和投入更加的合理,对电力系统网络的损耗进行减少;间接效益是,由于配电网采用了自动化的系统,电力的运行部门对故障的查找以及维护方面不用花费许多时间以及人力,运营的成本降低了。

(1)配电网的自动化技术可以把电力系统监控的范围进行扩大,起到有效的管理;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对事故和操作造成的停电时间进行缩短,供电的可靠性提高;改善供电的质量,用户的服务水平质量和劳动的生产率同时提高。

(2)使用环网的供电方式,对线路出现的故障和检修引起的停电,对于非必要停电区段可通过进行环网供电进行供电。使用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对线路故障出现的具置可以快速地进行监测、进行隔离处理;对线路的供电进行恢复,对故障停电造成的范围进行缩短,对用户的停电时间进行缩短,对非故障区段可通过环网转供进行供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三、智能配电网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

3.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3.1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包括核心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及用于实时分析、计算的软件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能够在进行电力生产时,利用对电网系统安全性和运行状态的分析和监控,对电力市场进行自动调度,满足电力市场实际运营需求。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在发电厂和变电站进行信息收集的部分为远动端,调度端则主要用于对远动端收集来的信息进行调度。

配电网智能调度通过获取配网全景信息实现一体化的信息支撑、优化的调度计划,建立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和智能型运行控制体系。配电网智能调度的核心是在线实时决策指挥,包括系统快速仿真与模拟、智能预警技术、优化调度技术、预防控制技术和事故处理与恢复技术。配电网调度智能化是对现有配网调度控制功能的扩展。

以下是配电网调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配电网的监视、控制手段不足。目前配网运行数据的完备性和准确性存在差距,控制手段不足。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应着重提高系统的覆盖面,保证较高的故障遥信覆盖率;利用与计量自动化等相关系统的接口,扩展系统信息监视功能;选择对故障隔离和网络重构效果最好的设备进行遥控,提高网络重构和设备控制能力。

(2)配网故障快速处理能力不足。配网故障信息完备性和处理能力不足,无法快速发现、隔离和恢复故障,影响供电可靠性。具有自愈功能的智能配电网可以利用自愈控制技术提高故障快速处理能力,减少电网故障对用户的影响,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3)配网调度管理粗放,辅助决策手段不足。配网操作量大,合、解环操作频繁,误操作风险巨大,防误操作技术手段不完善。利用配网自动化的风险预警预控、智能报警、智能防误和程序化操作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配网调度管理水平,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运行水平。

3.2配电网自动化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通过将配电线路和配电站结合,共同合成配电网,具有分散、点多、面广等方面的特点。该技术能够对配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对配电网运行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当配电网发生故障,出现运行异常现象时,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能够将故障及时找出,并予以有效的处理措施。

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智能配电网技术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对配电网的运行监控能力,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控和运行分析,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和配网运行管理水平(如图1)。

目前部分地区供电企业已开展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试点和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配电自动化系统涉及专业多,覆盖面大,系统接入设备型号繁多,通道形式多样,相关技术标准尚未统一。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应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安全性、先进性与实用性,避免因系统发展和技术进步引起大规模改造甚至推倒重来。

(2)配网结构调整和设备改造频繁,图形参数维护工作量巨大,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难点在于运行维护。在配电自动化系统涉及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运行维护的业务流程设计,评估配电自动化系统投运后的管理成本,提高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益;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

四、智能技术与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4.智能配电网技术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

4.1智能配电网

智能配电网通过广泛应用的分布式智能设备、通信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对配网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进行数据收集、整合和分析挖掘,实现电网各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及实时互动,达到对整个电网运行的优化管理。

智能配电网可以提高对电网信息的获取能力,实现精细、准确、及时、绩优的电网运行和管理,提高能源综合投资及利用效益。智能配电网具有自愈和自适应功能,实时掌控电网运行状态和负荷分配,及时预测、诊断和处置系统故障和隐患,保证电网安全和供电可靠性。

智能配电网可以优化系统资源配置,提高需求侧管理水平,满足用户端个性化的电能需求。智能配电网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支持分布式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友好接入,以最佳的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满足客户需求,满足电力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要求。

4.2配电网运行管理现状

配电系统处在电力系统的最末端,直接面向用户,是保证用户可靠供电和电能质量的关键环节。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是整个电力系统结构及运行特性的集中反映。长期以来,配电网建设滞后于地区经济和输电网的发展,制约了配电网管理效率和供电可靠性的提高。目前用户停电80%以上是由配电系统原因引起的,电网有一半的损耗发生在配电网。目前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远低于输电网,而分布式电源接入主要影响配电网的运行与控制。

4.3智能配电网研究的开展

智能配电网建设涵盖电源、电网、用户的全流程和贯穿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技术改造、退役的全过程,最终形成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融合和一体化。

(1)开展智能配电网研究,需要优化配电网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状态、资产设备状态和供电可靠性的实时、全面监视,提高配网整体资产利用率与管理水平,建设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经济环保、技术先进、信息畅通的现代化配电网。

(2)开展智能配电网研究,应积极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采用经济、可靠、先进的传感、通信和控制技术,提升配网在网络重构、潮流优化和自愈控制方面的智能化水平,确保配电网的可观测性和可控性,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3)开展智能配电网研究,需要深入探索配网智能化的内涵和技术特征,构建促进配网智能化的整体技术构架,制定和实施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对广大用户的安全可靠供电是地区电网企业的核心工作。智能配电网研究对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电力系统电网各个成员之间的完美链接和互动来达到整个配电网生产运行的优化管理。在策略上制定和实施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尤为重要。这样有利于开展和构建促进对智能配电网的广泛应用的电网智能设备、通信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来进行一系列运行状况来实施开展数据收集、整合分析等各项研究工作来达到最优化的配网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曾琳,金涛.探讨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雷煜卿,李建岐,侯宝素.面向智能电网的配用电通信网络研究[J].电网技术,2011.

[3]李祥珍,何清素,孙寄生.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技术研究及应用[J].中国电力,2011.

第9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城市;电动汽车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未来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体现出现代化特色,城市正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智能城市是对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指城市的管理、建筑、电网、交通等各方面都实现智能化。智能电网是其中一部分,电力在当前社会不可或缺,但电网系统还有很多不足,智能电网则是利用先进的设备技术和控制方法建立起的既经济又安全且污染较少的一种形式,在智能城市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1 智能城市和智能电网

1.1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是对现代化城市的进一步升级,除了有形设施的智能化,还包括城市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改变。相关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智能建筑,今后还要实现商业、医疗、教育、交通、能源等行业的智能化,提高城市整体的智能水平。同生态城市相似,智能城市是指的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是在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通讯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前,已有北京、西安、杭州等城市被选为试点城市。

1.2智能电网

如今,用电需求骤增,加上其他能源短缺形势的影响,电力事业必须进一步改革,生产、安全、服务等方面都要满足新形势下需求。智能电网就是主要趋势,以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为基础,实现优质设备、科学控制方法、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传感测量技术的综合运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包括智能调度、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几部分。与目前的电网相比,其优势更多,如自愈功能、抵御攻击、激励用户、容纳多种发电形式、资产高效运行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很好地协调了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关系。此外,还有利于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2 智能电网技术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1总述

智能电网是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有着巨大贡献。首先体现在能源上,石油和煤炭是当前使用的两大能源,但总量不断减少,能源短缺形势日益明显。智能电网通过先进的技术可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从而缓解能源紧张局势,也有利于提升能源消费比重;其次体现在经济上,节能降耗是当前时代的主题,但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智能电网则能够提高节能转型速度,推动电力产业的飞跃发展,进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同时还体现在信息方面,信息技术是智能城市的基础,而信息化网络要想正常运行,必须借助电力,且要有相适应的电网。智能电网则能满足这一要求,支撑起信息网络,提高智能城市的信息化水平;此外,在服务上也有体现。城市建设要以智能电网为基础,在保证电网稳定可靠的同时,还要提供精细化服务,加强智能电网综合项目建设,如智能小区、智能楼宇、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可视化平台等。进而更好地推进“三个服务”,即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民生服务,为节能减排服务。

2.2智能家居的应用

住宅人们主要的生活区,在满足了基本的需求后,人们对现代住宅的要求提出了更多要求,如舒适性、便利性、是否安全、是否环保等。生活家居是指生活中的各项设施形成的系统,智能家居则是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实现该系统的智能化,并与外部网络相连,既能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又可以完成与外界信息的交换,进而提供服务水平。给排水、网络、燃气等是当前建筑不可缺少的服务,这些功能智能家居全部具备,不但能够远程抄表付费,还能保证光纤入户,并及时与运营商相联系。同时还具备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功能,促进这些行业有新的进步。

智能家居的特征可从以下几点考虑:①可利用手机实现远程监控,顺利地解决一些事务;②为了缴纳电费方便,也减少上门收费的麻烦,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可直接完成水电费的缴纳工作;③通过智能家居系统,用户还能够与供电公司交流互动,实时了解公司状况和电价等有关信息,从而可提高用电的科学性,强化用户的环保意识;④正因为提供了如此多的新功能,智能家居改善了生活方式,提供智能化服务,则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

为方便规划和管理,城市在以后将加大小区的建设力度,并对小区进一步升级,构建智能小区。光纤入户是“三网融合”的体现,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的结合,可避免小区内网络通信重复的情况发生。智能电网小区在目前还没有正式进行建设,是今后的一个努力方向。

2.3电动汽车的应用

电网除了发电供城市使用,还能接收可再生资源,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以汽车为例,随着汽车行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多是以油为燃料,不但造成交通拥堵,还对环境形成极大的危害。开发清洁能源、减轻污染程度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电动汽车也属于智能电网的一部分,在用电低谷期,内部系统可自动存储电能,从而减少浪费、减少污染。在今后的智能电网时代,电动汽车将成为新的代步工具,不得不引起重视。

3 智能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智能电网对智能城市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而且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全面建设困难很大、存在一些遗留问题、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速度不相配等。所以在今后的智能电网发展中,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3.1

健全的组织结构和工作体系要求国家政府在行政和政策方面作出贡献,建立隶属于国务院的只能电网工作小组,协调相关机构工作。落实相关机理政策和资金安排,通过项目明确、方案设计,分步、分批、有序的合理的注册资金,同时推动私有资金的投入,健全的组织结构体系必不可少,同时城府也应该重视智能电网投资回报,比如采用“临时电价政策冶”,通过提高电价水平回收智能电网方面的投资,形成一种投资的良性循环。

3.2

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只能电网的发展和推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制定工作组织体系和标准制定线路图不可或缺,明 确只能电网参考模型,制定有限行动措施,准备必要的有效指导工作文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辅助措施落到实处,激励措施也落到实处。从细微处入手,将城市智能电网的体系 “由点到 线、由线到面 、由面到体”,保证电网投资和建设的高效管理。加强电网规划投入,同时扫清相关体制障碍,简化智能电网 选址、审批和建设的过程,消除体制壁垒。

3.3

加快推进战略研究与规划,国家牵头 ,汇聚淡忘公司、发电集团和各行业协会,制定出符合我国

国情的政策和计划,做好基层设计,有效指导电网发展。人才是智能电网发展的根本保证,所以国家应该注重只能电网相关人员的培养工作,能够形成人才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4 结束语

智能城市和智能电网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受到高度重视,并明确二者的关系,清楚地认识到智能电网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智能电网的诸多优势不一一而言,随着建设难度的增加,还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佳珍.城市电网规划改造与智能电网[J].科协论坛,2013,22(4):109-110

[2] 张永周.城市智能电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模式探讨[J].通讯世界,2014,20(8):114-115

第10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在线检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2-0031-02

物联网,是顺应时展潮流的重要产物,积极应用了现代网络技术,将物品和互联网进行有效的连接和交流。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对于整体的电力运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中积极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促进输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1 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性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主要有4个方面。

1.1 信息感知技术

这个技术主要是用来感知相关事物的具体情况的,物联网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主要应用的识别技术是射频识别和条形码、二维码的识别方式。信息感知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无线传感网络。

1.2 信息传输和组网技术

这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用来进行数据的传输的,当前通常使用的网络形式有3G/LTE/WPAN等无线通信协议、光纤传感网以及电力线载波通信等。

1.3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技术在实际的应用时,都会面临着如何更好维护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积极采用有效的信息安全技术,才能够全面有效的促进网络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时也会面临这方面的困扰,对信息安全技术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应用,才能够保证物联网技术相关作用的充分发挥。

1.4 嵌入式技术

嵌入式技术在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中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1]。

2 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的相关情况

智能电网中输变电设备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监测,才能够有效保证电网供电和配电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的在线监测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能够促进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的运行保持更加良好的状态。

2.1 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在线进行监测的应用目标

智能电网的输变电设备在实际进行监测的时候,有着较为细致的监测目标。配电网络在进行监测的时候,主要是针对实时监测和远方遥控两方面。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的监测,主要是为了对该项设备的实时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掌控,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故障,从而通知相关人员采用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通过对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进行在线监测,还能够发现配电网络实际运行的问题和故障,针对故障出现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从而为设备的维护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2]。

2.2 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中的常用技术

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在进行在线监测的过程中,常用的技术主要有配电线载波通信技术和无限专网技术以及太网无源光网络技术等方面,这些技术在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的实际运用过程中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同时,配电线载波通信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收集和感知,从而对配电终端和配电主站之间的通信情况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高效率的远程监测目标[3]。

2.3 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的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输配电设备在线监测,能够对输配电设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智能电网在线监测技术人员,在进行解决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从而提高数据插入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技术人员需要对智能电网输变电监测过程中光缆铺设问题和配电线载波通信不稳定的情况进行充分考虑[4]。

3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中的 应用

3.1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输电设备状态下进行在线 监测

智能电网的输电设备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在线监测,是物联网技术众多作用中的一个重要表现。物联网技术能够对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感知,同时还能够不断提高监测的能力,在众多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够被积极应用,比如说导线在出现垂弧、舞动以及风偏的状态下进行监测。

通过对互联网技术进行充分有效的应用,能够对输电设备的全过程进行观测,同时还能够针对其中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物联网技术在对输电设备进行在线监测的时候,还能够积极利用无源光波导传感器对导线受到污染的情况进行监测,同时还能够使用视频传感技术对线路的杆塔倾斜问题进行监控和管理。当输电设备相关线路出现故障的时候,还能够及时使用物联网技术对故障的具置进行确定,并提供出良好的自动诊断策略[5]。物联网技术中通用的EPC编码结构情况,见表1。

3.2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变电设备状态下进行在线 监测

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够对智能电网输电情况进行在线监测,同时还能够对其变电情况进行监测,并且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变电状态下在线监测的应用情况更加广泛。智能变电站能够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主要对变电站的安全性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并且对变电站的调度指挥情况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有效促进变电站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在线监测,能够使用具有高灵敏度的无线传感器,这样能对运行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并通过相应的网络信息处理系统进行整理和分析。无线网络在智能电网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网络,能够真实反映出变电设备运行状态中的特征量,为做好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综合诊断和评估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6]。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物联网的结构示意情况,如图1所示。

4 结 语

物联网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便利人们生活。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性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和组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以及嵌入式技术4个方面。在对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从应用目标、常用技术和解决方案入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输电状态下的在线监测和变电状态下的在线监测。

参考文献:

[1] 戴文,阮羚,丁坚勇,等.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中 的应用[J].湖北电力,2013,37(6):8-10

[2] 曹一家,何杰,黄小庆,等.物联网技术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2,27(9):16-27

[3] 沈鑫,曹敏,薛武,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输变电设备智能在线监测研究 及应用[J].南方电网技术,2016,10(1):32-41

[4] 李晶.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配电线路在线监测中的应用[J].山东工 业技术,2015(12):127

第11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调度;自动化应用

0.引言

电网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基础设备,近年来,电网的安全运行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电网的负荷在高速增加,所以电网安全稳定工作面临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出现,有了更可靠安全的电力供应,以客户为中心的灵活、高级自动化和分布式智能电网技术应用非常广泛。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智能电网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程度,保证了系统安全、稳定、有效地运行。

1.智能电网的分析

1.1智能电网的理念

所谓的智能电网,国际上(如美国电力科学研究所)是这样定义的: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进行全面的监控,然后把监控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理,最后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探讨,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优化管理。而智能电网技术作为智能电网的基础就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将发电、输电、配电以及供电设备与能源用户的各种电器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通过智能终端控制对电能的供应进行精准的控制及实时的全面监控。

1.2智能电网电力调度数据网结构特性分析

智能电网电力调度数据网是通过VPN(虚拟专用网络)实现各级调度中心之间以及调度中心与相关发电厂、变电站之间的互联,在专用通道上利用IP路由交 换设备组网,实现在SDH或PDH层面上与系统内公用的电力信息包括SCADA/EMS调度自动化系统(综合自动化)、电能量计费系统(电能量采集装置)、继电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动态预警监测系统(功角测量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信息等数据传输业务。从而满足电力生产、电力调度、继电保护等信息传输的需要,协调电力系统发、送、配、用电等组成部分的联合运转,保证电网安全、经济、稳定、可靠运行。

智能电网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架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2.1核心层

核心层是电力调度数据网的主干部分,由位于省调和地调的核心路由器组成,利用可靠的网络拓扑结构和高性能的网络设备实现网络报文的高速转发,并提供220kV变电站和统调发电厂的网络接入功能。

1.2.2骨干层

骨干层由位于地调和部分县调、监控中心(集控站)的路由器组成,负责汇接管辖范围内的所有接入层节点的信息。接入层主要承担各调度点的业务接入及数据汇入骨干层的作用。智能电网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承载的调度系统数据通信业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实时监控业务。包括EMS(能量管理系统)与 RTU(远程终端控制系统)或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及地/县级调度、县级市/县级调度EMS之间交换的实时数据。二是运行管理业务。如发电、用电及联络线交换计划、联络线考核、操作票、检修票等;调度生产运行报表(日报、月报、季报);电能量计量计费信息;故障录波、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有关的管理数据。

1.3智能电网技术的特点能力分析

1.3.1很强的自动愈合能力

电网的自动愈合能力就是指在对电力系统进行检测时,出现的各种事故,电网都能在短时间内依靠对自身系统的检测、分析等措施进行解决,预防电网出现大规模的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电网的自愈,要时刻监控电网的运行情况,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快速诊断与解决,进行良好的自我恢复。电网的自愈能力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是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使得智能电网系统的能力很强,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安全、稳定、全面的监控,并对监控结果进行综合的评估与判断,并进行自动操作。

1.3.2互动性强

电网的管理对用户设备和行为进行互动,能够促进管理的提升。现在的电力用户获取信息量有限,与电网管理部门的互动较少,这样不利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而智能电网的运行,可以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及网络技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电力用户与电力管理部门有效的互动,这样有利于电力部门得到用电反馈信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与选择,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1.3.3资源管理的优化

庞大的电网系统的特点就是高科技和资源密集,所以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大量的设备作为保障。传统的电网管理效率非常低,资源严重浪费,而现在的智能电网通过运用数字处理技术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资源的规划和建设力度,优化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寿命周期环节,充分提高了电力设备的利用率,延长了设备的工作使用寿命,使电网的运行更加智能化且经济高效。

1.3.4强大的兼容性

电网的兼容性反应了电力能源的利用率,现在小型的发电设备发展迅速,但是不能与大型电网进行很好的兼容,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智能电网具有双向测量及能量管理系统,能够充分的利用资源,可以容纳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源或者是储能装置。同时可以与小型的发电设备在用电高峰期同时向电网输送电能。

1.3.5电网的集成性

电网的集成性是反应电力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传统的电网集成性较差,企业的管理效率也较低,而智能电网通过对电力管理流程的优化与电力市场以及调度自动化的集成,形成全面的电力支持体系,促进了企业电力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2.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智能的关键技术是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核心,是智能电网技术的根本。

2.1网络结构的坚强与灵活

智能电网的基础就是坚强、灵活的网络结构。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互联大电网的形成,电网的安全稳定性与脆弱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优化特高压和各级电网规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电网结构的坚强性与灵活性,合理地规划电网,才能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对电网造成的安全影响。

2.2通信系统的开放、标准和集成

智能电网的发展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需要有监控和分析电力系统目前状况的能力,这些能力具体包括:故障早期识别能力,对发生故障的响应能力。通信系统检测范围将大范围扩大,全方位覆盖,为电网的运行以及综合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持。

2.3电表管理体系

智能电网在建立具备智能判断与自身调节能力的多种能源统一入网和分布管理的智能化网络系统时,可以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实现对电能的优化配置。所以电网的智能化首先得熟知用户的用电规律,对电能的供求做出分析,建立高级的电能测量体系。

电表管理体系由安装在用户端的电表和位于电力公司的计量系统连接它们的通信系统组成。这些智能电表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计量间隔,并具有双向通信功能,定时地对用户电表进行数据的读取。电表管理体系构建了智能化的用户管理体系与服务体系,实现了电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互动。

3.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化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电力调度是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对用户安全供电,确保各类电力生产工作有序地进行。电力调度是电网的核心枢纽,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随着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电网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明显,随着自动化系统、信息系统、控制系统的发展,利用智能电网技术的调度自动化也在不断发展应用,大大提升了电网的智能化运行。具体的应用优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实现了国家电网的一体化运行的整体控制;二是实现了对智能电网运行情况的掌握,提高了电网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加强了电网的防御能力;三是资源的优化管理可以丰富电网的上下协调计划建立手段;四是能够横向集成、纵向贯通,信息共享,提升了高效管理的能力;五是能够实现资源端维护、全网共享。

4.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4.1调度自动化综合监控系统

针对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变化,我们采用智能电网技术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可以对网络不同安全设备实施情况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采用报警系统,在设备出现异常时报告给系统值班人员,然后对这些警告做出分析判断,进而实现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控以及监控系统在整体安全状态上的全面反馈。

4.2对集控站系统进行设计

集控站系统利用智能电网技术在各应用设计上针对以往的难点进行了技术攻关,避免内部标准不同而导致的系统接口上的信息转换工作不能顺利进行。集控站系统在应用功能、软件性能、操作方法等方面均有了明显的提高。标准化的电网集控装置设计了一个符合标准要求的实时信息系统平台,所提供的管理系统是一个可以单独或同时支持集控系统与公共信息的应用系统。

4.3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未来设想

未来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将在测量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智能电网技术,建立一个庞大的智能电网系统。新时期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将发电、输电、配电、供电以及用户用电情况统一到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去,实现电网双向供电,构建信息交互与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形成全局性的电网结构,为电力系统提供完整的电力服务,及时掌控电能供求需要,合理分配电量,提高投资效益。

5.结束语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调度面临着新的挑战。采用智能电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的电力调度系统,加强对电网的有效管理,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不断发展的将来,打造智能的电网服务,加速智能电网的建设,以便提高用户用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加大电力公司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胡毅.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发展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0).

第12篇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能源生产增速。截至2010年底,我国总装机容量达到9.66亿千瓦,全年发电量4.22万亿千瓦?时,是世界第二大电力生产国。即便如此,能源产量还是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者,由于我国能源与呈需求逆向分布,大容量远距离的输电是满足东南地区资源匮乏而又高速发展的唯一途径。因此,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不仅是必须而且是必然的。所谓坚强智能电网[1]就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一方面可以降低输电线路上的各种损耗而且还能节约有色金属,另一方面不仅提高输电容量而且还可以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可以允许风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的电能并网从而降低煤炭在发电环节中的比重,这样不仅节约了煤炭资源而且降低了环境污染。据调查显示[2]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煤电、油电、气电、核电、水电和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重分别为40.5%、5.1%、21.5%、13.5%、16.2%、和3.2%;而美国的煤电、油电、气电、核电、水电和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重分别为45.5%、1.2%、22.9%、19.9%、6.6%、和3.9%;而日本的煤电、油电、气电、核电、水电和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重分别为26.8%、8.8%、27.4%、26.9%、7.2%和2.9%;而德国的煤电、油电、气电、核电、水电和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重分别为43.9%、1.6%、13.4%、23.0%、3.2%和14.9%;而中国的煤电、油电、气电、核电、水电和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重分别为78.7%、0.5%、1.6%、1.9%、16.5%和0.8%。我国目前还是主要以煤电为电力发展的主要支柱,这种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明显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坚强智能电网必须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所谓特高压就是交流电压等级在1000kv及以上直流电压等级在800kv及以上的电压。与以往的超高压相比特高压输电具有输电容量大输送距离远输电效率高的特点,以满足大容量远距离的跨区输电要求。

般也较低,因此输电能力大幅度提高,自然功率约为500kv线路的5倍,接近500万千瓦。在远距离输电输电中,无功补偿功率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沿线路电压分布与输送功率的关系 当线路输送的功率小于自然功率时,则线路电压自始端向末端递增;线路输送的功率大于自然功率时,则线路电压自始端向末端递减。这会造成严重的电压偏移,为了缓解这种情况需要在线路的适当地点增加无功功率补偿器。

电网中两节点之间的电气距离可以归算到某一电压的等效串联阻抗值来表示,与线路电压的平方成反比,与线路长度及单位长度阻抗成正比。电气距离越短,说明电气联系越紧密稳定水平越高。采用1000kv特高压输电,其电气距离不到同等长度500kv线路的四分之一,可以提高系统稳定水平。换句话说,在输送相同功率的情况下,1000kv线路的最远输送距离可以达到500kv线路的四倍。

3.柔性输电在坚强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柔性输电技术是通过用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实现对电压、有功潮流、无功潮流等的平滑控制技术。以达到大幅提高电路输送能力,阻止系统震荡,提高系统稳定水平的目的。柔性输电技术主要是依靠FACTS系列的一些电力电子装置来使电网更加的灵活,更好的与用户互动。主要的技术有SVC技术、TCSC技术等。SVC技术具有无功补偿和潮流优化功能,能够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和输电效率、改善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和电能质量,SVC使我国电网朝着安全、稳定、智能的方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0年我国电网投入SVC装置近30套,单套最大容量达到180Mvar,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柔性输电是我国以往粗放型输电方式向精确、灵活、低损耗输电方式转换的一个重要枢纽。

三、结论

通过构建坚强智能电网,一方面不仅可以降低电力输送过程中的线路损耗,节省金属材料,降低输电成本,有效提高输电走廊利用率,达到大容量远距离输送电能的目的,提高供电可靠性及系统能源的清洁性,另一方面它为能源可持续性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去为新一轮的能源革命作出了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