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04: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决策能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独立决策是指一个人不受他人影响,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做出决定。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幼儿初步的独立决策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让幼儿学会相应的技能、技巧
让幼儿学习掌握相应的与其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相符的技能、技巧,是其进行独立决策活动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孩子初步掌握了某一方面的技能或某一方面有了成功的体验后,他才有信心进行该方面的决策。如孩子学会了自己脱裤子、蹲下大小便、提裤子等技能后,才会在有便意时,不依赖于成人,做出独立如厕的决定。在活动、游戏和玩完玩具后,教师应用语言提醒幼儿,使其参与到收拾用具的活动中。以后可逐渐减少对幼儿的帮助,在其面对诸如是否吃饭、睡觉、如厕、洗手、收拾玩具等的决策时,只要稍加提示或暗示即可。以后,幼儿便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用教师帮助或提示就会自己独立、正确合理地吃、喝、拉、撒、穿和收拾玩具,生活自理决策能力逐步提高。
二、为幼儿提供独立活动的场所和环境
要培养幼儿的独立决策能力,就必须为幼儿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给幼儿独立做出决策的机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引导幼儿进行独立决策,并对于幼儿独立做出的决定给予关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在游戏的区域布置和合作游戏活动中,结合幼儿的独立行为水平,为其创造机会、提供条件,让他们大胆、积极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及意见,共同布置游戏环境、确定主题、选择游戏内容,共同讨论游戏目标及游戏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区域和游戏内容,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共同协商如何调整游戏的计划和进程,实践多种游戏方案等,最后引导幼儿自己评价游戏。结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有趣的学具和玩具,尊重幼儿的经验;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课程相结合,多设疑,多提问;多给幼儿选择的机会和内容,多鼓励、多表扬;不一味地强迫幼儿去接受所学内容和知识,允许他们提出各种合理意见,允许他们暂不参加活动。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指出:“好的决策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应从不同的观点中选择,也应从不同的判断中选择。”平时让幼儿多分析问题,日积月累,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增强。“授予以知不如启之以智”,培养幼儿决策能力的关键是启发教育。老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引导幼儿做出决策,并从众多的选择中选出最优的决策。在班上,我利用每天早上的课前5分钟,开辟“金点子”说话专栏,让幼儿做决策者,来解决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难题,包括来自老师的、来自家长的、来自小朋友间的及课外读物上所提到的典型问题,如:“爸爸妈妈吵架了,我该怎么办?”“叔叔家的小弟弟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可爸爸不给买,我怎样办?”“掉进陷阱的大灰狼该不该救?”……让幼儿各抒己见,最后判断出最优的决策。
三、关注幼儿独立决策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
敏捷的思维、善于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应变的心理素质是对幼儿进行独立决策能力培养的三个核心要素。因此,教师和家长应针对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适当给幼儿布置一些任务,如做值日生、完成合作任务、购买物品等,还可以创设情境,训练幼儿的思维敏捷性和心理应变素质,开展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如听故事、看电影、看图书画册、交流讨论、随机讲解教育等,以提高幼儿分辨安全与危险的能力。如让孩子学会在遇到危险时大声地喊;学会选择、分辨哪些东西可以玩、可以摸,哪些东西不能玩、不能摸;懂得哪些行为会伤害自己或他人。另外,让幼儿学会针对不同危险情况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如跌倒时,会用双手撑地;发现危险时及时告知成人等,让孩子由被动的受保护者变为主动保护自己的独立决策者和行动者。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纠纷,一天不知要告多少次状。幼儿园里常出现的现象是:一方面是孩子极力争辩自己有理,另一方面是做老师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在老师掌握决策权的情况下如果因为心急没有问清楚原因就会伤害某个孩子,影响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果采用反问式随机教育,变孩子的“告状”为幼儿决策,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例如:有个孩子告状:“老师,石文杰抢我的玩具!”“不对,是我先拿的!”这时老师可反问一句:“你们说,怎么办才好呢?”让孩子主动思考,想出解决的办法并说出理由。后来我让全班进行了讨论:“你如果就是争玩具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解决。孩子们各抒己见并在最后比较了谁的做法更可行。这样通过一次简单的随机教育,孩子的那种“众人为我,我是中心”的心理逐渐改变为“心中有他人”的心理。在选择决策的过程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四、重视家庭教育的因素
在对幼儿进行独立决策能力培养时,我们将家园工作放在首位。首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长培训工作。我们针对家长的不同年龄层次、与幼儿关系的亲疏等,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侧重于“包办代替与幼儿独立决策能力的发展”、“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与幼儿独立决策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听将讲座,参加半日活动、举行辩论会等。其次除了开展常规性的家园共育活动外,还建立个别幼儿长期联系卡。针对个别在独立决策能力培养方面有较突出问题的幼儿,我们为其建立长期联系卡,以及时和家长沟通,指出问题所在,提供参考建议,有利于家长在家对其实施教育。再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园共育活动,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与不足,具体地学习对幼儿进行独立决策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并帮助家长制订家庭教育计划,尽可能地使家庭与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保持一致,使家庭对幼儿独立决策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最后,我们定期对积极参与和配合的家长、对幼儿独立决策能力培养成效突出的家长给予表扬,定期让家长了解自己与他人参与家园共育活动的情况,从而激发家长参与家长培训、家园共育活动的积极性,尽可能地消除因家庭教育而导致幼儿独立决策能力上的差异。
孩子在最近发展区内所表现的决策技能和水平是动态的,孩子今日的某种帮助行为,在明日可能就是独立行为。生活中培养幼儿独立决策能力的契机很多,我们要看清当今社会的形势和发展趋势,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学会做人。
关键词:灵活性和熟练性创造性和坚持性元认知和反思性
地理学主要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也就是研究连接人与地的生态系统和连接区域关系的地域系统二者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所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又可以理解为是人地关系概念与地域系统概念的复合,着重探讨地理事物的地域组合、分析地区的优势与潜力、研究开发建设中最佳的地域社会经济结构、强调发展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使得地理学不仅具有哲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教育价值。地理学应用研究主要是在地理评价、地理决策和地理工程等方面,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高中地理学习虽然不能直接应用于地理工程和地理建设等细节方面,但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培养对生活中的诸多地理工程和地理建设做出合理的地理评价与地理决策的能力。因此,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也是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和地理观点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还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的价值。
一、什么是高中生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
高中生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是独立而不可拆分的一个能力指标,它是高中生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实践与决策能力的不可拆分性是由地理学科独特的研究视角决定的。地理学科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地理方法(经验方法、理性方法和臻美方法等)与地理观点(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空间观点、因地制宜观点等)的养成,高中地理学习中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的结合成为必然。本文所指的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不仅包括将地理方法和地理观点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同时还包括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地理技能。即高中生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是指高中生通过学习地理课程,在完成地理学习任务过程中所展示的地理操作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利用地理观点、地理方法进行评价并改善生活的能力。
高中生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具体包括绘制和使用地图的能力、地理探究能力、使用地理仪器和地理技术的能力、地理观点的应用能力、现实生活中地理事件的决策能力等。
绘制和使用地图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速测、草绘等制作地理平面图、等高线图、地形略图、地理要素分布图等,并能使用这些地图的能力。
地理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和地理调查等手段进行地理探究的能力。
使用地理仪器和地理技术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完成地理任务过程中,正确操作如温度计、雨量器、风向仪、气压表等地理仪器和利用3S技术等地理技术的能力。
地理观点的应用能力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空间观点和因地制宜等地理观点,指导和改善生活世界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地理事件的决策能力,是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国土整治与开发、城乡规划、旅游规划、景观设计、自然灾害预测与防治等方面的地理工程与地理建设决策做出合理的评价与建议的能力。
二、教师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
1.灵活性和熟练性
高中生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的评价中,绘制和使用地图的能力、使用地理仪器和地理技术的能力、地理观点的应用能力等都要求灵活应用和熟练使用。能否熟练绘制地图和操作地理仪器、灵活使用地图、地理技术和地理观点等,是判断学生实践与决策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2.创造性和坚持性
在高中生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的评价中,还需要评价创造性和坚持性,尤其是地理探究能力和地理观点的应用能力,以及对现实生活中地理事件的决策能力等方面。学生在探究地理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素养、实验设计水平等都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水平。而在探究地理问题的整个过程,以及地理观点的应用和地理事件的决策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阻挠和困扰,能否像地理学家一样坚持探索是高中生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的重要指标。
3.元认知和反思性
没有反思的探索是低效的。当学生在操作地理仪器和地理技术、绘制地图时,以及在地理探究和应用地理观点对地理事件进行决策与评价时,如果遇到困难就止步不前或否定地理观点,而不能学会反思,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就不能很好地实现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
三、哪些评价方法或工具对发展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有效
1.观察法
观察的方法很多,记录的方法也很多,但更为适合评价高中生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两种,即观察检核法和轶事记录法。
(1)观察检核
观察检核是将要评价的表现性内容列出,由观察者(教师、学生、家长、志愿者等)根据学生表现逐项记录。检核表是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上,而不是结果上,这就能使学生明白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因此,做完观察检核表后,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是否应该放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2)轶事记录
观察者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尽可能多地提供事实依据。轶事记录法为评价高中生的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收集客观资料的方式。观察者在每天的观察中,选取一些典型的、独特的、能够很好地说明学生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的生活情境进行客观记录,从而描绘出学生最本质的行为特性,客观评价学生的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
2.人物推定法
同伴互评的方法有很多,人物推定法是其中用于评价高中生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的较好办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对班级日常生活的表现进行人物“选举”,进行集体相互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
3.问卷法
采用问卷法可让学生对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进行自评,自评的结果应是非利害性的,否则学生会按最佳表现填写问卷,导致不真实数据的产生。
4.访谈法
地理实践与决策能力常常具有隐性的特质,它不容易从课堂观察中检验出来,而教师难以观察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因此使用访谈法可以深入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和真实表现。访谈表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现场提问,获得更及时的反馈信息。
5.简短评价任务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为、作品、表演、口头回答、操作、写作、科学研究、制作等更真实的行为表现,来测量与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或模拟真实情境下的所知与所能的一种表现评价方法。简短评价任务即属其中一种,可用于书面评价,也可用于口头评价。
1护理人员必须重视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
护理伦理是一种有关护理人员与其他医疗技术人员、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关系处理方式的总和。护理人员在病人生病治疗期间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扮演的较色也比较特殊,因此其经常需要面对伦理困境,如与生殖有关的护理、安乐死等,需要护理人员作出伦理决策。护理伦理决策就是护理人员依据一定的专业伦理价值观,通过分析伦理难题所涉及的各项伦理原则、规范和当事人各方的利益,设计出各种可行的行动方案,并对各个方案的预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效果最佳的方案付诸实施。护理人员的护理伦理决策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护理质量、护患关系等,从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从专业伦理实践的角度讲,日趋复杂的主、客体内涵及关系等,使护理人员在依赖专业伦理去维护正常技术、利益关系,防止法律纠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众多伦理问题、困境,既无现成的案例可以模仿,又无既定的规范可以遵循。护理人员更多地要凭借自身的专业伦理素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作出维护社会公益、患者权益的科学决策,才能正确解决伦理问题,化解伦理困境,从而更好地履行专业职责。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护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决策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以及做伦理决策的能力。
2护理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一个护理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学会使用语言的道德美,与患者交谈时注意使用礼貌性语言,安慰性语言,治疗性语言,保护性语言。同时,病人住院本身就是精神状态差,护理人员千万不要奚落和讥讽病人,我们需要顺从病人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尽量做到让病人满意,要不断取得病人的信任,让病人感觉你是安全和温暖的,要不断安慰和鼓励病人,减轻病人焦虑,消除陌生感,随时观察和掌握病人的准确信息,积极主动为病人提供一流服务,使病人与护理人员能够很好的和睦相处。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想具有很强的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就必须具有心灵美,心灵美主要体现在心理护理方面。而语言则是很好的心理护理手段。护理人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的学习和培训,要善于沟通的技巧。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使病人倾吐心中的苦闷和忧虑,引导病人明确生活目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放下了思想包袱,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的高尚道德情操往往能很好的激发病人战胜疾病信心,促进病人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病人的内脏调节机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而这主要是建立在有效的心理护理上,也是护理伦理能力的具体体现之一。
3护理人员要经常自检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
要做到技术性护理技术与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做到动作敏捷,头脑冷静、思维清晰、紧张而有秩序,才能很好的提高操作和救治效果,才能有效的减轻病人痛苦。这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拿护理伦理学对自己进行自检,这种自检可以减少上级领导监督检查批评从而伤了护理人员自尊心,可进一步保证了护理程序的操作性、准确性和可行性,为提高护理人员的伦理决策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4护理人员要将护理伦理学贯穿到护理工作中
护理工作是一项不平凡的职业工作,护理人员要不断努力刻苦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勤奋工作,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关心体贴照顾病人,对所有病人一视同仁,促进病人身心早日康复。因此,护理人员要培养自己的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只有具有了很好的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才能很好的为病人服务,才能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才能为更多病人认可,才能真正体现作为一名护理人员的价值,才能被社会认可。
5小结
关键词:灭火 救援 组织
新《消防法》明确规定了消防工作“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三位一体的法定职责,这是我国消防工作职能的拓展。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流物流加快,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和应急救援任务日趋繁重。作为一名灾害事故现场指挥员,能否适应新形势下灭火救援工作需要,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要确立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
(1)确立优化作战成果的效益意识。在火灾扑救和灾害事故中,消防指挥员不能停留在“不管时间长短,把火扑灭就行;不管是死是活,把人救出来就行;不管用钱多少,不酿成大灾就行”的单纯任务观点。而要谋求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方法、最小的代价获取最优的灭火救援效益。用水扑救建筑火灾,应考虑水渍损失;施放泡沫、干粉药剂,应讲究作用效果;扑救化工火灾,要想到环境污染;现场有次生灾害苗头,压滤机滤布 应化解消除险情。
(2)确立进攻、防护、转移一体化的指挥意识。在火灾扑救中,消防指挥员首先要考虑如何进攻,这是扑救火灾的主要目的。但在部署进攻的同时,必须考虑安全,包括作战环境的安全性、战斗行动的可靠性和个人防护的确定性。遇有险情,及时组织灭火阵地转移和作战部队撤退,防护和撤退是为了有效地进攻,指挥员必须把上述问题科学联系,综合考虑。
(3)确立科学的风险意识。消防队伍参加火灾扑救或处置灾害事故的行动中,都是冒着风险进行的。在火场或者灾害现场,消防指挥员本质上就是遭遇或承担了一场风险,火情和灾情以及可能出现的伤亡就是重大和基本的风险。灭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爆炸、倒塌、毒气泄漏及各种次生灾害是潜在的风险,灭火的行动安全是消防队员客观存在的风险,采取每一次战术技术措施,抢救每一个人员的可靠性同样包含着风险。火场指挥员必须认识风险存在,树立风险意识,分析风险利弊,实施风险转换。面对风险,火场指挥员要头脑清醒、操作谨慎、方案周密、指挥科学。
(4)确立不断更新作战形式的意识。火场指挥员在作战指挥中必须适应现代火场的特点,对于传统的作战形式要注入新的概念和内涵,要有对付现代火灾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的行动要求。如油、气罐群的爆炸燃烧、毒气泄漏、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商场和人员集中场所等火灾,有其非常鲜明特殊的火灾特性;在作战形式和战术、技术应用上,表现出多样性、艰苦性和整体协调性,指挥和战斗展开难度很大。如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要综合考虑并实施登高、供水、救人、排烟和开辟通道、破拆障碍、控制火势、突破内攻等作战行动,一处失误就会危及全局。
2、确保实施统一指挥,科学灭火
(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致灾因素也迅速增多,而且近些年来各种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现代火灾等自然灾害,无论在其规模上还是灾情的复杂性上,较之以往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灭火救援时间之长,扑救难度之大、灾害损失之严重等特点,这些特点必将导致参战的的灭火救援力量众多,队伍构成也比较复杂。一场大型的灭火救援现场,往往有许多支救援队伍,除了现役的消防部队以外,还可能有企业专职消防队、武警部队、民警、医疗救护单位、水电部门以及环保部门等单位,由于涉及的参战力量之多,容易出现令出多头的混乱状况。因此,对于这种大型灾害现场要成立现场指挥部,实施统一指挥。
(2)对所属战斗员作战能力和技术装备性能的了解是火场指挥能力的条件。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指挥员了解所属战斗员的作战能力和技术装备的性能,就是“知己”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火场指挥能力的前提条件。战斗员的作战能力应包括:战斗员的体能(即身体素质)、技能(即技术水平)和协同作战能力。技术装备的性能包括:各类水罐消防车的供水高度、供水距离,各类泡沫消防车的泡沫供给强度,各类特勤消防车的用途及主要技术参数,个人防护装备的类型及适用场所等。
(3)对处置对象的了解程度是实施火场指挥的关键。火场指挥的过程和结果是火场指挥能力的具体体现。所谓“知彼”,就是对处置对象的了解,火场指挥员只有通过火场侦察,取得第一手资料,经过分析、加工后,才能正确了解处置对象的有关情况。在此基础上,合理布置兵力和消防技术装备,从而实施火场指挥工作。实际上,火场指挥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大型火灾现场,随着火灾的发展变化,前一个火场指挥可能刚刚结束(甚至还没有结束),又遇到新的问题,此时指挥员又必须根据出现的新问题,采取新的方案,部署新的力量(或调集火场上处置一般情况的灭火力量)对付新发现的问题,从而完成新一轮的火场指挥。
(4)正确审视现场态势,及时果断决策。及时果断的决策是灭火救援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决策的合理与否,将影响到决心的正确与否,最终将影响灭火救援的成败。及时果断决策是在准确掌握现场情况,正确的审视现场态势,充分的做到知彼知己的基础上,做出的决策。指挥员或指挥机关在做出决策时要做到及时、果断,因为救援现场情况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只有快速及时的做出决策,才能确保各项行动及时的付诸实施,并不失时机的控制和消灭灾害,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果断,就是当指挥者面对两难选择或多难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果敢决断。历代军事家都认识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指挥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选择,若要定下正确的决心,必须对一些方案权衡其利弊,最终及时定下战斗决心。因此,指挥员在指挥一切灭火救援行动上都要体现坚决果断。
3、结语
总之,火场如战场,火情变化多端,纷繁复杂。因此,火场现场指挥员必须要具备果断决策的能力,同时要求指挥员在灭火作战中,善于掌握主动、科学决策指挥、战术措施正确、作战部署周密,努力打赢现代高难度的灭火战斗。
参考文献
某金融机构的困惑
让我们看一下例子。国外某金融机构,因为长期积累和企业兼并等历史原因,系统是按照不同的业务划分的,比如个人银行、个人贷款、网上银行、信用卡、基金理财、保险业务等系统都根据各自的业务发展管理相关的业务和客户信息。贷款业务人员在审批客户贷款申请的时候,需要全面了解客户的资产负债情况,以及客户的收入、房产、信用等信息来对贷款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贷款额度等。因为系统相互独立,贷款业务人员,需要分别从不同系统了解客户基本状况和资产,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不但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影响客户满意度。
以上例子就涉及数据治理,如何改变现状,成了CIO亟须解决的问题。然而,数据治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数据治理要求数据满足六大条件,但现状不乐观。
数据要有可访问性。但是,由于各个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的,而又各有自己的访问权限,因此,对于员工来说,并没有权利看到他想要的数据。Informatica Power Exchange可以解决企业数据的可访问性问题,除了常用的ODBC、JDBC、文件、消息数据接口外,还特别提供针对SAP、Oracle ERP等大型软件的专业接口,实现企业数据的完全贯通。
数据要有可用性。如果员工想用的数据所在的系统已经不堪重负,那么即使该员工有访问权限,也无法访问到该数据。
数据需要高质量。如果从系统中得到了数据,但是数据让人无法理解或者不符合逻辑,那么说明这个数据可能是错误的。
数据保持一致性。如果在不同的系统中,同一条信息的数据并不相同,那么这条数据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数据要有可审性。可审性指的是所有人对数据所做的修改都有跟踪记录,数据都可回溯。而目前在数据的可审性方面还存在问题,大多数企业的数据没有可审性。
数据要有安全性。所有的数据都定义好访问和修改权限。这是一项很难的工作,尽管很多技术可以实现它,但是真正使用的并不多。
从典型业务切入
目前数据治理的理论还不成熟,相应的方法和工具也不够丰富,另外,它也并未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所以数据治理在国内外还是一个挖掘不深却又将在有作为的领域。对于企业来说,要做全企业的治理,难度大,耗费大,周期长。企业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协会主席Michele Koch 在芝加哥举行的2011年企业数据世界会议上指出:“有时数据治理方案是明确的,糟糕的数据质量将导致灾难性的用户在线体验,但是在找出问题的原因并给与量化分析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一般从一些典型的业务出发,触发出其它的项目,从而实现全面的治理。
伦理决策就是作伦理上的决定。护理伦理决策就是从护理伦理理论、原则和规范出发,从护理伦理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做出恰当的、符合护理伦理的决定。而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关键又在于是否具有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是指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清晰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大多数护士学生缺乏这种能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能抓住护理伦理问题的本质,因此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故而提高护生护理决策能力重点应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方式为主。
这是一种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由教师单向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系统地学习知识,但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因此,对于批判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较差。而案例教学以及角色扮演教学方式能营造较为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思考、分析以及讨论与交流。随着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加强,他们批判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能够较好地应用护理伦理的基本理论、原则与规范,做出正确地护理伦理决策。.护理伦理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护理伦理决策能力而实施的案例教学,其首先应该是针对这一目的进行恰当地案例选择。
所选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遇到的伦理困境。例如,病人的自主需要与护士的专业伦理相冲(病人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但如实告知病情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病人拒绝护士对其实施有利于病情的治疗)。进而让学生熟悉护理伦理决策产生的基本程序:
(1)首先认真分析案例,确定事件中存在的矛盾冲突及冲突的相关人员。
(2)明确矛盾冲突的核心,确认伦理问题。
(3)围绕伦理问题,列出各种可行方案。
(4)依据相关的伦理理论、原则、法律及其他因素,拟定双方均认可的行为方案。
(5)决定行动方案,做出伦理决策。
(6)实施并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讨论式学习。
把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案例实际情况运用基本程序,尽量开阔可行方案的设计思路,做出决策。
如对下列案例的决策分析:一产妇剖宫产后第六天,医生看没什么问题,说周一可以出院。周日,其丈夫和婆婆与产妇商量后想周日那天出院回家,医生不在,其丈夫和护士商量能否先行回家,等周一再回来办出院手续,护士说不可以,说得把钱结清。产妇丈夫说这是单位押的支票,不会欠医院钱的,而且已与有关部门通过电话证实。护士不让产妇走,便把孩子抱到了另一个房间,产妇想抱回自己的孩子,护士不给,遂和护士争吵起来。
针对此案例,同学们分析指出:
(1)此案例涉及的矛盾是护士和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矛盾。
(2)此案例的伦理的问题是患者的自主要求与护士专业要求之间的冲突。
患者有拥有人身自由的权利,但另一方面病人在没有办理出院的情况的确不能擅自离开医院,否则不利于护士的管理。
(3)护士不能因为医院的规章制度限制病人的人身自由,更不能以产妇的孩子做为要挟。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患者的感情,违背了不伤害原则。
(4)护士此时应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尊重病人的权利,保护患者免于不必要的伤害。可以先向患者解释医院的管理制度,如果患者要求回家的意愿强烈,那么在其不会欠费并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尊重患者的决定是最符合患者利益的行为。在此同时向科主任或护士长进行报告,寻求建议与帮助。另外患者需签订一份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文件。
案例分析教学之后还可进行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人物,体验护士的职业生活,在角色扮演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知识,以行动的体验内化I=1头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正确的护理伦理决策的重要作用。例如对于上文中护士与产妇要求出院产生冲突。
项目教材编写的一个核心任务是确立项目。一个好项目需要涵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内容,涵盖某个化学专题的核心知识,承载化学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建立化学学科主要活动类型的经验图式。除此之外,项目应该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真实、有意义,确立学生感兴趣、具有挑战性和可操作性的任务。
金属是初中化学核心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中 “金属与金属矿物”规定: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将这些主要内容绘制成知识结构图(见图1),不难挖掘出如下的化学学科思维方法:金属物质的性质与材料的关系;材料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材料的性能、成本、使用);从化学视角分析金属材料选用的思路方法;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的思维方法(一类物质的共性、差异性)。
日常生活中与金属材料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金属制品的使用。学生对金属制品的了解并不多。由于感觉熟悉,人们对金属制品的使用不依据说明书,使用中存在较多的不合理。例如,用金属保温杯盛装牛奶、梨水,铁制炒锅清洗后不擦干,用铝锅盛放剩菜等。此外,由于金属制品使用的广泛性和丰富性,人们面临较多科学选择和使用的问题,这些问题与金属的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腐密切相关。
综合多方面因素确立项目为:合理使用金属制品。该项目能够涵盖金属的存在、性质、制备和用途等内容,有稳定的金属材料认识领域和金属研究对象,有明确和独立的本源性问题(如金属制品的选择和使用),有真实的客观存在和应用(如日常生活中的金属制品),需要独特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思路(如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制备、金属的使用),与“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题中的材料、健康、环境等内容有实质性联系,能够帮助学生建构从化学视角进行材料选择和使用的思路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够把获得的核心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阐述表达出来,并且进行深入理解与运用,为了促进人们使用金属制品的日常行为更加科学合理,确立项目作品――“合理使用金属制品”宣传手册,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宣传。
二、项目整体线索
为了制作“合理使用金属制品”宣传手册,需要解决宣传手册的内容和呈现形式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内容,需要寻找人们使用金属制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找到合理做法。为了能够分析解决金属制品的使用问题,需要认识金属制品和研究金属的性质。金属制品的材料选择、制备和使用中的核心问题是:腐蚀。这与金属的性质密切相关,是金属一类物质的共性问题,也体现出差异性。人们关于金属制品,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选择”,由于金属制品使用的广泛性,再加上同类制品的丰富性,人们常常面临着如何选择金属制品,紧接着是购买后如何正确使用的问题。因此本项目的主要任务包括:认识金属制品,发现问题研究金属的性质、金属制品材料的选择研究金属制品的腐蚀与防腐研究金属制品的选择和使用走进社区。(见图3)
按照任务线索,阶段性地完成项目作品,依次为:介绍金属制品的主要成分,依据金属性质、金属制品性能分析金属制品的材料选择;介绍金属制品易被腐蚀的原因及其实质,进而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金属制品的防腐问题,提出合理建议;通过项目研究,教师结合实例提供金属制品选用策略及其合理使用措施;最后完成宣传手册的呈现设计、美化加工。
与任务线索相对应完成核心知识的学习,依次为:认识金属材料与合金,了解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与金属材料的性能,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明确金属性质的共性和差异性;依据金属的性质,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腐问题,明确金属腐蚀的实质是在一定环境下发生了化学反应,防腐的实质是阻止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依据金属性质,了解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了解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的制备方法,通过金属矿物的有限、人们制备金属付出的代价以及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进而深入体会回收金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整个项目中,学生的能力发展线索为:认识金属制品、认识金属性质研究金属制品、理解金属性质选用金属制品、应用金属性质内化后输出,迁移创新。对金属制品的认识和研究、金属性质的认识和理解贯串整个项目。虽然金属性质在第一个任务中获得,但是需要在研究金俑蚀、金属制备、金属制品的选用中不断地理解和应用。对金属制品的认识也是层层深入,从接触到研究再到合理选用。对金属制品的研究是明线,对金属性质的理解是暗线。
在整个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以核心观念统领:(1)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无论是发现金属制品的相关问题,还是研究金属制品的腐蚀,体现求真求实、有理有据的科学精神;无论是研究金属制备的实际问题,还是实验室模拟金属制备和走进社区宣传,切实依据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友好的社会责任。(2)一类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研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要体现研究一类物质性质的思路方法,研究结果聚焦为金属的共性与差异性,金属活动性顺序更是共性与差异性的体现;金属腐蚀与防腐、金属制备都同样体现共性与差异性。(3)从化学视角分析材料的框架,也是本项目的核心观念,材料的性能、制备、选择与使用贯串整个项目,借助从化学视角分析金属材料这个案例,期望让学生形成从化学视角分析材料的基本框架的能力,并能够迁移到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等其他材料的分析中,这是本项目帮助学生形成的活动经验图式。
三、项目中的核心活动设计
1.项目的策划
项目教材,应以项目要解决的真实问题作为明线,以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作为核心活动设计的主线索。本项目的整体驱动任务是:制作“金属制品合理使用”宣传手册。第一个核心活动是项目的策划,需要学生畅所欲言,能够拆解任务,合理分工。明确宣传手册要解决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问题,明确任务完成的基本思路: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完成任务的主要依据和前提是对金属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2.认识金属制品。
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金属制品了解并不全面,主要知道的是铁制品,不清楚其他金属制品,因此认识生活中的金属制品很重要。从生活视角认识金属制品主要了解其用途、使用注意事项,从化学视角认识金属制品,主要了解其成分和性能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构建金属物理性质共性和差异性的核心认识,进而研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和差异性。(如图4)
在认识金属制品的任务中,采取三种活动形式。通过调研活动,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制品的成分,发现关于金属制品的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交流研讨活动,依据金属物理性质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金属制品性能与材料成分之间的相互推理分析,建立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基本角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设计实验方案,研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和差异,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建立研究一类物质性质的思路方法。
3.探究金属制品的腐蚀。
金属制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被腐蚀。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金属材料和设备相当于其年产量的1/4左右。金属制品被腐蚀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很普遍,也是金属制品使用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研究金属制品的腐蚀采取的是从案例到一般的思路,首先要研究常见的铁制品腐蚀现象,通过调研初步预测铁制品腐蚀的条件,然后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寻找证据,揭示铁制品腐蚀的实质。在此基础上,研究其他金属的腐蚀问题,依据金属性质和金属腐蚀实质进行预测,然后去寻求证据,得到结论。根据金属腐蚀的研究结果,通过交流研讨,分析金属制品的防腐措施,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金属防腐的发展趋势,进而总结金属防腐措施的基本思路。(见图5)
4.金属制品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口语;会话;能力;策略
事实上,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时,只要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基本词汇和语法,就已经具备了简单的交际能力。而随着知识量不断上涨,学生却在对话过程中普遍显得“腼腆”,不敢说、不会说。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怀疑自己的听说水平;另一方面,受固定语法模式束缚,无形中为理解、表达增添了难度。另外,绝大多数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受自身母语方言的影响,用汉语进行思维理解,这一语言解码和编码过程大大降低了认知理解的准确度。
一、目前高中生会话能力欠佳的原因分析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有的学生书面成绩不错,但口头表达能力却不行,吞吞吐吐,错误百出,甚至词不达意,这就说明了我们的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着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更好重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培养是当前英语教学的主要改革目标。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部分学校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英语口语教学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此问题存在的原因,我的看法是:
1.考试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部分师生对会话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较低。
目前,尽管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而且是听说领先,但在实际的各种考试中,特别是高考,试题涉及到了听、读、写部分,唯独将“说”晾在了一边。当然,高考中也有简单的人机对话形式的口语测试,但分数并不纳入高考总成绩,而且并不要求人人参加。因此,这些考试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部分师生主观上不重视对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卷面分数上。此外,考试制度的不完善,甚至还让部分学生有了一些错误的观点,认为学好英语就是为了通过考试,能取得一个好的卷面成绩就可以了,会不会说不重要。这些错误观点成了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绊脚石。
2.部分学生的胆怯心理阻碍了会话能力的培养。
尽管有些学生意识到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也希望自己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但就是克服不了自身的心理障碍,总害怕自己会说错、会丢脸,这种胆怯心理让他们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说英语,从而得不到锻炼和提高自己会话能力的机会。
3.少许教师自身的会话能力影响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教师自身会话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会话水平。一个会话流利地道的老师,自然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进行会话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会话能力。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国部分地区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往往局限于书本和磁带,用语呆板、不生动,甚至乡音参杂,从而在实际上对学生会话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4.大部分地区英语口语环境的缺乏限制了对学生会话能力的培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其最终目的之一是用来与他人进行交流。但由于英语在我国是作为一门外语(ForeignLanguage)来学习和应用的,因此在大部分地区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不会用英语来和他人进行交流,当然学生也很少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学生的口语练习也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学生会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解决英语会话能力薄弱的策略
针对学生运用英语交流中存在的种种障碍,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过以下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英语教学氛围基础上,注重教学辅助材料的选取是提高学生会话能力的重要环节。
人们往往存有“喜新厌旧”的心理,教学中循规蹈矩,墨守陈规、材料单一、形式单调,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加强英语授课力度,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余,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且丰富多彩的内容作以补充。例如,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欣赏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对白电影片段,促使学生在单纯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英美风土人情、文化背景、时代特色。它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另外,学唱英文歌曲可增强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又陶冶了情操。材料的选取切记简繁适度,循序渐进。
2.注重深层次的培养,精益求精。
关键词:课堂教学决策;影响因素;培训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094-03
英国教育学家艾格莱斯顿曾指出:“在课堂上,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制定决策,甚至可以说,制定决策就是教师的中心任务。在判断学生的个人能力,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等的过程中,都包含了教师的决策。”教师的决策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其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目前我国农村教师的决策现状却并不能让我们乐观。据此,本文认为,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应以提升农村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决策能力作为突破口。
一、农村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教师在课堂教学决策上主要表现出决策意识淡薄、决策目标偏颇、决策经验化和决策主观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地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农村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水平及课堂教学的效果。
1.决策意识淡漠
经调查发现,目前92%的农村教师认为,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应该在课前做精心准备。他们认为,这些准备可以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不过,他们的准备大多只集中在上课所需知识、器材、多媒体课件、课堂导入方式、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安排等教师认为自己可以把握的方面,对于“课堂教学是一个从多种准备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这种观点,很多农村教师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教师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方案的选择。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很多农村教师看来,课堂教学方案仅有教师准备的那一种,课堂情境是简单、清晰而易于把握的。他们忽视了课堂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他们课堂决策的意识整体上看比较淡薄。
2.决策目标偏颇
教师课堂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教师要明白某课堂课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明白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及实现这种期望的手段是什么,明白学生在课堂上的哪些行为是合适和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和不可接受的。清晰和完整地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选择。然而,由于受赫尔巴特主知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农村教师将课堂教学的立足点置于对教学内容的提供与传授上。也就是说,为了在课堂上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对教材知识的传授,很多农村教师对课堂的处理都指向要从整体性和系统性上来精选教学内容,同时选择有效和高效的教学方法。这种处理的方式实质上属于控制主义的方式,其根源是农村教师没有将学生的思维和心智的成长纳入到自己决策的目标之中来,没有认识到课堂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来。
3.决策经验化
课堂上的扑面而来的大量信息,常常使有些教师晕头转向,他们不知道如何对之进行筛选和过滤,不知道该如何对之进行分析。于是,这些教师潜意识中的逃避决策的想法就起了作用,即他们往往会凭借直觉和经验对课堂上发生的状况作出反应。应该说,借鉴以前的经验来处置课堂上发生的状况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在于,很多农村教师只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以前的经验中,所以这种经验就会被他们反应性地甚至是程序化地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因而对自己就形成了一种束缚,农村教师对课堂问题的处理也因此就走向了僵化、独断和封闭。
4.决策主观化
调查中发现,有些农村教师认为,课堂情境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其决策只能在课堂上做出,所以也就不需要拟订决策方案,而只需见机行事、随机应变就行。这种将决策等同于简单地拍脑袋的看法容易使农村教师放弃对解决问题途径的探寻,容易使农村教师放弃对课堂问题准备备选方案的必要准备。课堂决策的随意性容易导致农村教师课堂教学秩序的不稳定或不完整,它实质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二、影响农村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因素分析
1.目标
影响农村教师课堂决策的第一个因素是课堂教学中希望达到的目标,它是教师确定自己的课堂决策的前提。教师教学的目标越明确,他就越能恰当地在课堂上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该目标上,越能清楚地知道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哪些方面,这可以使教师因课堂上出现了偶发性事件而导致影响教学目标实现时做出即时而适当的决策。为此,农村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确定自己清晰而周全的教学目标。
首先,农村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中的各个子目标的权重进行分析,然后确定一个最基本的目标。确定基本目标很重要,没有这一基本目标,其课堂教学就会失去方向。在确定这种基本目标时,农村教师还要区分各目标的类型,即区分其中的认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然后再将基本目标和其他目标做一个平衡。
其次,农村教师还要注意目标的层次性。比如,对某些规则的学习是以对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为先决条件的,所以基本目标中就必须体现出这一点。明确目标的层次性,可以帮助农村教师准确确立其教学目标的主轴,可以使他们在面对课堂上出现的诸多问题时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利用自己的判断力判断出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2.信息
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是由原始信息和再生信息组成的。原始信息主要由客观本体信息(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方式和状态)和主观认识信息(人们对客观本体信息的认识)组成,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再生信息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它具有时机上、明晰程度上、信息源上、信息类别上及信息序上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再生信息的这种特有的不确定性可能使课堂上的信息杂乱而无序,所以农村教师不可能同时对之给予关注,而可能有选择地关注其中的某些方面,这也毫无疑问地会影响到农村教师的课堂决策。
3.思维
决策思维的运行是有序的,它包括决策的逻辑起点、决策思维的视野、决策思维的运行路线和决策思维的归宿等。在课堂教学中,农村教师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他们决策行为的运行路线及其走向。一个农村教师,如果他运用的是经验式的思维方式,那么他的教学决策便多是经验式的;如果他的思维方式是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那么他在教学决策时必定会奉行二值逻辑的线性关系的准则;如果他的思维方式是系统的思维方式,那么他的教学决策就会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由于学生是有差别的个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统一性与灵活性及共同性与特殊性等方面的需要,这也要求农村教师要有灵活的思维方式。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农村教师的思维还应该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农村教师不仅要善于顺向思维,也要学会逆向思维和侧向思
维。农村教师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他们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诊断,影响着他们课堂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4.智能
影响农村教师智能的因素主要包括他们所具有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个方面。理论性知识是关于“学习者认知的知识”,是可以传递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农村教师在其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使用和实际表现出来的知识,它既包括农村教师通过对经验的积累所形成的知识,也包括他们将某些原理或规则运用于自己特殊的教学情境之中而来的知识。理论性知识以一种静态的、框架化的形式对农村教师的决策产生作用,而实践性知识则以。一种动态的形式对农村教师的决策发挥着作用。
农村教师在课堂上对信息的感知、定位、选择和处理会受到其实践性知识的影响。他们能否对课堂情境进行理性而非程序性的理解,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课堂情境中的一些潜在的变化是否有较强的意识。
三、提高农村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能力的教师培训途径
农村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优化离不开农村教师一系列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所以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就应着眼于帮助农村教师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就应教会他们学会利用信息,学会运用集体的智慧。
1.借助对案例的分析,帮助农村教师树立起强烈的信息意识
目前,很多农村教师之所以缺少决策意识,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信息意识和变化的观念。因此,在对农村教师进行的培训中就应采用案例呈现的方式以帮助他们树立起强烈的信息意识。例如,在培训中,向他们呈现案例“小企鹅和妈妈”(案例内容为,在“小企鹅和妈妈”这篇课文的教学接近结束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小企鹅长大了,想出去闯一闯。你们说,它还会看到些什么呢?”有学生说:“小企鹅会看到茂密的树林。”有的说:“小企鹅会看到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有的说:“小企鹅会看到了蓝蓝的大海。”这些都属于教师意料之中的回答。但是有一个学生说:“如果我是那只小企鹅,我就会好好地住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哪儿也不去。”)通过呈现这类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使农村教师意识到,课堂情境中的学生的行为或提问并不一定会完全按照教师事先的设计那样发生,它往往会被一些偶发事件而打断。
在此基础上,培训应该打破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应鼓励农村教师就案例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丰富他们对特定教学情境的认识。这种讨论可以使农村教师认识到,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会有多种解决方案,所以只有打破自己原有的预设,打破程序化和标准化的情境观和信息观,通过某种新的方式对事件进行合理的处置,才能对课堂上变化的信息和交错发生的事件做出合理的应对。
2.通过专家引领教会农村教师掌握搜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师培训作为一种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继续教育的形式,在对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应满足农村教师的基本需要,要把重点放在填补农村教师基础知识缺乏的方向上。为了提升农村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能力,在对农村教师进行的培训中应将重点放在提高他们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的能力上。具体培训途径如下:
第一,通过教授信息搜集的方法引导农村教师实现信息搜集日常化和准确化。
信息是决策的“原材料”,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方案的拟订,都必须以相关的信息为依据,所以农村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有正确的决策,就必须以掌握充分的信息为前提。这样,在培训的过程中,专家就要教给农村教师以信息搜集的方法。例如,教会农村教师学会用手工或计算机检索的方法来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可以通过拍摄照片、录像、录音等方式来获取关于学生的信息;可以通过平时的听广播、看电视、书信来往、旅游访友、闲谈或家访等方式来搜集相关信息。信息搜集的方法讲起来比较枯燥,所以培训中应改变传统的讲座式的培训方式为课例研修的方式,应使农村教师能够将信息搜集方法的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第二,对农村教师进行的培训应将重点放在养成农村教师教学反思的习惯和反思的能力上,应设法提高他们对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信息分析能力的核心是要合理定义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农村教师要学会合理定义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学会对问题进行评估,然后质疑它、检验它,这就需要提高农村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反思是指农村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观念和各种具体做法的一种回顾和分析。
面对捕捉到的信息,农村教师首先必须反问自己,是什么触发了这个问题的产生?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基本假设是什么?这种假设跟自己的素质和经验等因素的相关性如何?这也就是说,农村教师正确的课堂决策的前提之一就是他必须了解自己,必须防止因自己个人的好恶而对问题做出不恰当的判断。其次,农村教师应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在决策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备选方案,农村教师对之进行权衡和选择的主要的依据就是自己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所以这就要求农村教师在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时不能随意,而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目标及其层级性。教学目标越明确,自己的教学行为就会越有针对性。为此,必须弄清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是长期的、中期的还是短期的。
关键词:代工企业;成本控制;生产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之下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日益繁荣,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将产品的制作和生产转移到我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也有所提高,保健品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国外很多从事保健品行业的知名企业也将保健品的加工和生产交给中国的企业来进行加工。由于代工企业只是负责在已经给的材料方面进行制作和加工等,既不参与产品的研发生产也不参与产品的销售,所以对于保健品代工企业来说,获得利润的空间非常少,这就需要在成本控制上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更好的选择生产能力策略,进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保证企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一、保健品代工企业中成本控制对生产能力决策的重要性
通过进行成本控制能合理进行生产能力分配,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由于保健品代工企业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只负责中间的加工和包装环节,产品的原料来自于被代工的企业,或者代工企业根据要求进行规定的材料原料的购买,因此在生产成本上对于原材料方面的成本控制可活动空间非常小。
这就要求代工企业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通过对成本控制进行了解和分析之后,合理的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和生产数量中进行把握和注意,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会提高成本降低利润。对于保健品代加工企业来说,在原材料的成本消耗基本处于固定的时候,智能通过合理的生产能力策略来保证人工成本和其他的间接成本,进而保证企业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
二、保健品代工企业基于成本控制的生产能力决策存在的问题
(一) 从东南沿海到东部沿海,我国代工企业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同时数量也逐渐增多,代工的产品也丰富多样,从最初的生活用品到电子产品,再到目前发展势头良好的保健品代工企业,总体上呈现着上升的趋势。但是在保健品代工企业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就是对成本控制方面在管理层面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高速发展的代工现象和顽固保守落后的管理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应付目前的形式。多数从事保健品代工的企业仍旧进行着传统的简单的通过会计部门进行成本计算,单一计算,仅仅将成本控制体现在账目计算的表格上,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保健品代工工作之前,没有对成本进行必要的估算和分析,在进行代工之后,也没有进行核算和对比,这样的成本管理方式在目前保健品代工企业中普遍存在,未来必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保健品代工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大都缺乏对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的专业知识,负责成本控制方面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匮乏。多数的保健品代工企业目前从事成本计算和管理工作的是财务部门,而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只是通过专业知识来进行成本计算,并没有基于企业在代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成本的分析计算和整合。这种情况目前在我国的保健品代工企业中普遍存在,直接造成成本管理和实际成本消耗并不符合的结果,不利于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更不利于进行生产能力策略的安排。
(三)保健品代工企业中从事工作的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观念非常淡漠,企业本身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体系。作为一个代工企业,从事加工的工作人员是代工过程中的主体,产品的包装和加工,制作和整理都是经过这些工作人员,而目前我国的保健品代工企业中,绝大多数工作人员没有成本控制的概念和意识,在加工过程中缺乏避免浪费节约成本的认识。而保健品加工企业本身的领导层也没有就成本控制方面出台相应的奖惩机制,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成本控制的难度,容易出现降低企业的利润和收益的情况。
三、保健品代工企业基于成本控制的生产能力决策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制定保健品代工过程中的标准成本管理方案。将成本控制从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还有制作成本三个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标准成本管理方案,从而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进而基于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进行生产能力的安排和部署,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保证利润空间。
(二)制定合理的原材料成本标准,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在确保完成合格的产品的基础上来降低原材料的成本,一般情况下,原材料都是由产品的原厂家来提供的,但是在加工的过程中是允许出现一定的损耗的,在合理损耗率的范围内,尽可能的通过原材料成本控制的方法来降低损耗,在一定程度上损耗率缩小则利润就是增加的。因为当损耗率超过标准的限度时候,会扣除一部分的佣金,这样的话对于代工企业来说,扣除相应的人工费用和制作费用,企业本身获得的利润际上是降低的。
(三)加强成本控制的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注意成本控制的观念。保健品代工企业数量越来越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大,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将成本控制放在整个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和加强,通过加强思想观念上的重视来更好的推行下一步的成本控制方案。
(四)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方面的管理体制。不同于传统的成本计算,为了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在保健品代工企业内部应该形成专门的负责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和机制,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分析和处理,不仅仅交给财务部或者会计来进行。从代工开始之前的分析和计算到加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实施的情况,再到完成代工之后的反馈,都形成一个体系,这样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避免中间环节出现纰漏。
(五)加强对专业的成本管理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将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成本控制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工作,不仅需要会计进行计算,还需要专业的成本管理人才的协助,这就构成了一个整体,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成本的预算,计算和核算,都分别交由专门负责人来进行,这样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以找到具体负责人。通过这种方法,工作人员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会加强责任感,在进行成本方面的计算时也会更加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谨慎仔细,有利于保健品代工企业在进行作业过程中和完成后进行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回顾,保证企业向良好方向发展。
(六)保健品代工企业实行绩效工资,奖惩制度。将成本控制和员工的工资结合在一起,在代工的过程中,从事代工的工作人员超过了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限度,那么就要进行相应的扣除工资的惩罚,如果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有效的保证了成本,将成本的消耗保持在非常小的范围之内,那么就按照相应的比例来发放一定的奖金。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工作人员在进行加工作业时降低成本消耗的意识。
四、 总结
通过对保健品代工企业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将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控制的方法与保健品代工企业的盈利方面结合起来考虑,通过成本控制来进行有效的生产能力安排,这对我国目前的代工企业领域来说是一个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的有效方法,对于大多数的代工企业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提高了企业的利润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未来我国代工企业的发展依旧会呈现上升趋势,如何更好的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生产能力决策必然是各个企业都要长期面临的问题。
参考资料:
[1]姜华.标准成本体系的运用.管理学家.2010年8期.
关键词:粗糙集;数据挖掘;条件熵;规则;决策树
中图分类号:TP31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081(2007)04-0884-04
0引言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可以分析模糊和不确定知识的数学工具,已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的各个阶段[1]。目前,许多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决策规则获取(值约简)做了深入的研究。文献[2]提出一种基于分类一致性的规则获取算法。文献[3]提出的RITIO算法采用熵测度来度量决策表中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的相关性,通过逐步删除最不相关属性,从相容的对象中提取规则,该方法抗噪声能力强,但规则前件较复杂,有冗余且可能有些规则不一致[2]。文献[4]提出一种值约简算法,但该算法获取的规则存在属性冗余和规则冗余。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采用目前KDD中最有效的决策树[5―6]分类规则学习方法,但构造最优决策树已被证明是NP―Hard问题[7],所以在属性的选择中,采用更优的启发式函数来构造决策树,并提取决策规则的方法具有潜在的实用意义。在决策表中,首先深入分析了现有信息熵反映决策表“决策能力”的局限性,给出一种新的条件熵定义,使约简结果能更客观地反映决策表“决策能力”的实质;然后从优化决策树方面考虑,对传统启发式方法中选择属性的标准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定义新的属性重要性;并以新的属性重要性为启发式信息构造决策树;最后设计规则约简过程来简化决策规则。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1主要概念
在决策表S=(U,C,D,V,f)中,若S是一致决策表,则决策树(指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决策集合,这些决策集合通过对数据集的分类产生决策规则)的各叶子节点只对应相同决策类的对象,即每个叶子节点对应的是确定性决策规则,其可信度(对象的条件概率分布)等于1;否则决策树的某些叶子节点对应不同决策类的对象,这样的叶子节点对应的是不确定性决策规则,其可信度小于1。
2新的条件熵和决策树规则提取方法
在决策应用中,决策规则的可信度和对象覆盖度都是衡量决策表“决策能力”的重要指标,但经典的知识信息熵并没有完全客观地反映决策表“决策能力”的变化情况。本节首先分析现有信息熵的局限性,定义新的条件熵;然后改进传统启发式属性选择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定义新的属性重要性,并以新的属性重要性为启发式信息,构造决策树;最后设计一个规则约简过程,简化所提取的决策规则。
2.1现有信息熵的局限性
在决策表S=(U,C,D,V,f)中,属性约简的最终目标是在保持决策表S“决策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去除多余条件属性。由文献[9]的基于条件信息熵的决策表约简算法分析可知,一个条件属性是否可以约简,取决于删除该条件属性后决策表S产生的条件熵是否改变。由于决策表S中一致对象集PosC(D)产生的条件熵为0,所以决策表S的条件熵改变是由不一致对象集U-PosC(D)产生的,而决策表S删除某一条件属性后,产生新的不一致对象集属于各决策属性分类的概率分布改变,就会引起条件熵发生变化。因而,现有基于条件信息熵的约简算法对决策表的决策能力衡量标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产生的确定性决策规则数目不变;
2)产生的不确定性决策规则的可信度不变。
若决策表产生确定性决策规则的数目不变,就意味着这些决策规则的可信度不变(可信度仍为1)。因此,现有基于条件信息熵的决策表约简算法只考虑所有决策规则在约简后其可信度是否发生变化。
然而,在决策应用中,决策规则除了其可信度外,规则对样本(对象)的覆盖度也是衡量其“决策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经典粗糙集理论中,文献[9]的约简算法存在局限性,不能客观地反映决策能力的实质。
2.2新的条件熵
为客观有效地反映知识约简后决策表“决策能力”的真实变化情况,本节提出新的条件熵,以克服现有信息熵的局限性。
定义8新的条件熵。设U是一个论域,P是U上的一个条件属性集合,D={d}为决策属性集,则P关于决策属性d的新的条件熵记为H(D;P),定义为:
2.3决策树规则提取方法
在各种构造决策树方法中,比较有影响的是ID3算法[6]。它用信息增益作为在各级非叶节点上选择属性的标准,获得对象集最大的类别信息。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最优的,即决策树的节点不是最少的。这种启发式方法往往偏向于选择属性取值较多的属性,而属性值较多的属性却不总是最优的属性,并且ID3学习简单的逻辑表达式能力较差[7]。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的改进方案:在构造决策树的过程中,改进各级非叶节点属性的选择标准,重点考虑决策树中不同分支节点上属性重要性的计算,避免ID3算法中子树重复和某些属性被多次选择的缺点,便于得到更优的决策树。
算法3中步骤2对循环提取的原始决策规则进行简化,删除所有不影响规则表达的冗余条件属性及属性值,简化决策规则,这就能保证所提取的决策规则最小,即规则所含的属性及属性值最少,且在约简表中唯一表示。
3应用实例分析与比较
由图1可知,算法2可得到与文献[5]相同的单变量决策树。对于表1所示的一致决策表,文献[3]中RITIO算法得到的规则集共有7条规则,其中有一条规则是不一致的,它与表1的第6个对象矛盾,文献[13]中LEM2算法对于表1得到的规则集也是7条规则,以上两种算法得到的规则集均比本文算法3得到的规则集数目多;对于不一致决策表,在算法2得到的决策树中,不一致对象对应的决策属性值为两个,算法3得到的不一致对象对应简化后的不确定性决策规则的可信度均小于1。
4结语
本文提出一种决策树规则提取方法,它以新的条件熵来度量属性重要性。该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弥补了现有信息熵反映决策表“决策能力”的局限性;2)改进了传统启发式方法中选择属性的标准;3)不需要在构造决策树阶段前进行属性约简;4)设计了一个规则约简过程来简化决策规则,增强规则的泛化能力。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粗糙集理论中规则提取算法的认识,也有助于时效性更优算法的推广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没有考虑到在大型数据集分析中,存在数据测量的误差、数据获取能力的不足、噪声干扰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制约其处理复杂应用问题的有效性。
一、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意义概论
在环境保护上,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永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的核心在决策上,这是目的。如何实现决策,就是要科学,民主和依法,这是决策的与过程,其意义主要表现在:科学决策是政府环境保护与执法的合理之规。
要求政府在环境保护决策上,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符合中国环境现实,重调查研究、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全方位权衡决策的利弊得失,以过去、现在与未来环境发展的高度,科学评估决策的成本与效益。科学决策本身要求要尊重客观规律,减少和避免人为因素。地方政府决策的核心和内在要求是民主决策。
其决策的核心和内在要求是建立在最大的民意之上,在内容上要反映人民的最大利益,在程序上真正广泛地征求意见,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决策理念。地方政府决策的前提和保障机制是法律规范。依法行政的前提是依法决策。依法决策要求地方政府的目标、程序、手段、后果都应纳入法律的规范之内,使决策人与决策集体都意识到决策必须依法规范的程序和机制进行。依法决策应符合公共权力的本性,应当保护私人权利。
二、我国现行地方政府决策与环境问题
(一)缺少科学、民主与依法决策的主体
在地方决策体制中,决策主体不明确,哪一类决策由哪个主体负责,是集体负责还是决策首长负责?在集体决策中的行政首长是否在集体决策之中,集体决策中,单个主体应当承当何责任,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无明确规定。
首先,集体决策与首长决策的主体范围不清、职责不明,缺少法律、制度的规制,由于集体决策体制长期影响,导致目前在中国地方政府决策程序中缺少明确的责任主体确定,决策权力与决策责任严重分离,决策失误后往往无人承担责任。决策一旦失误了,通常也不会对决策个体产生影响,决策者并不需要对自己的决策行为承担风险,违法决策、随意决策和不当决策不断产生。
(二)地方政府的决策程序存在问题
根据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程序要求看,地方政府决策程序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信息工作不到位。由于信息的不全面,不准确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失误。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的主要领导对信息工作不重视,对获取信息的方法不科学,专业信息机构不足职能错位等问题。同时,关于决策的论证制度不健全、民主参与中听证制和公示制落实不到位、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
三、完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路径
(一)明确科学、民主与易发的决策主体,以决策责任终身制推动地方政府决策现代化
(1)把公共投资领域的投资决策责任终身制作为突破口。决策责任终身制从当前决策领域中最薄弱环节抓起,从群众最关注的环节和治理现代化最关键的环节抓起,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国家在立法层面用法律形式刚性规定决策责任终身制,明确决策者的责任,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决策追责范围,明确责任失误追责标准启动机制和追责程序以及责任承担方式。
(2)地方政府决策主体要勇于担当,不断提升决策能力。在勇于担当上,需要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处理好集体领导和敢于负责的关系;在提升决策能力上,要先“策”后“决”,多“策”少“决”,“决”的工作由应当“决”下级、社会、市场去决。
(二)完善地方政府决策程序
(1)强化地方政府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加强地方政府信息机构建设,增加信息工作投入,改革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方法,强化决策者的信息意识。
(2)重视先进决策方法在拟定方案中的运用。拟定方案必须具备多样性、可行性、独立性,广开思维、精心设计、严密分析,对方案的后果进行对比评价,得出科学结论。
(3)建立健全论证工作配套制度。首先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强化政府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其次,地方政府应当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充分保障民主参与。
第三,实行重大决策审批制度,预防实施决策的“先斩后奏”现象。第四,严格落实监督和责任机制,包括决策问责制度、完善政府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侵权救济制度、建立健全决策检查评估制度、建立决策评估奖惩激励机制。
(三)领导干部的法制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不论是首长决策还是集体决策,其单位主体是人,决策的核心问题是人在决策时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问题。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最核心的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法治既是当今人类共同生活的生活方式,更是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具体表现为,第一是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
要切实弄清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内在关系。法治思维就是特定主体按照法治精神,运用法律规范,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思维模式。从国家治理层面上讲,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的过程。”
要切实区分领导干部依法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四个层次。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均是不可量化的概念,与“危险”、“好人”等俗语一样,具有模糊性。依法办事能力的高低无法通过具体的数值进行判别。不同主体或者同一主体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具有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使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里呈现出四个不同层次,即守法、用法、思法、尚法。
要不断落实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具体要求。这里必须处理好五个问题:一是按照法律的正当性要求运用法律方式处理各种问题。二是按照法律的冲突规则运用法律方式处理各种问题。 三是按照立法意图适用法律处理各种问题。四是按照法律的程序性要求适用法律处理各种问题。五是按照法律的社会性要求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