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清明节放风筝

清明节放风筝

时间:2023-05-30 09:04: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清明节放风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二、活动时间:4月7日

三、活动地点:教室

(一) 通过上网等查找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二)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插柳植树、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三)朗诵有关清明节的诗句:

唐代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南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则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乐之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倾城而出寻春游乐,笙歌处处,杨柳依依,莺啼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即是从这首诗中化出。

温庭筠《清明日》:“清娥画扇中,青树玉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他写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常年禁闭在后宫的宫女们,在清明节也得到了放松,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中穿梭似的玩耍,一会儿碰下了花上的露珠,一会儿在柔弱的柳枝中穿行,真的是人在画图中一样。

宋代王禹称的《清明》诗则写出了一个穷书生的困苦生活:“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就是贫穷的读书人过的清明节。

(四)开展“清明节小报”展评活动:

1、每位学生拿出事先已完成的一份“清明节小报”。

2、各小队在队长的组织下推选1——2份优秀小报参加展评活动。

第2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本周我们即将迎来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今年的清明节也是新假期制度实行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

清明既是节日也是节气之一,这是唯一一个与二十四节气重合的节日。每年4月5日前后,我国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以上。这时我们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改变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清明节祭扫的起源,于中国传统的土葬,由于土葬后的水土流失,因此每年定在清明节时祭扫祖先的墓地。同时结合清明节时的气候特点又可以进行踏青活动,放风筝等等,可以说是一个既肃穆又轻松的节日。

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清明节这类产生于农耕文化下的传统节日逐渐失去了产生时的文化背景,在现在的年轻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其实,清明节在古时有众多的传说和活动。比如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节寒食节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代后才移到清明。清明节时的活动也有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植树、放风筝等。尤其是放风筝,传统清明节时期,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的风筝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被称为“神灯”。有些人还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现代的清明节也颇有特色。在上海,每年3月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扫墓踏青活动并且将一直持续到4月份。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不但我国有清明节,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类似于“清明节”的节日,例如日本的盂兰盆节,机关企事业放假三天,让远离家乡的人能够回乡祭祀。波兰的“亡人节”更是全家出动,长者点烛,孩子敬献,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今年的清明节放假,说明国家开始重视我国传统节日了,不久前,清明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xx年开始我们不仅能在清明节享受到假期,新的假期制度更是加入了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享受假期的同时,我们必须思考,传统节日对于我们究竟意义何在?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特定的传统文化,这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也是凝聚这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能将这些传统节日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如端午节只是吃一个棕子、中秋节只是吃一个月饼等,如果那样,就失去了这个节日的意义,失去了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失去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第3篇

今天是清明节放假的最后一天,我起了一个大“早”。

有句谚语说“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如“杨柳青,放风筝。”现在不就是春天了吗?不就是放风筝的最好时间吗?

不是我自己夸自己,我从小就是放风筝的高手,无论什么样的风筝,在我手里不过几分钟就会像燕子似的飞上蓝天。小学所举行的风筝比赛,我可是连冠!

下午,我和校友来到了慈湖河堤,我拿着一个风筝,看到长堤上长满了油菜花,不禁想起了三年前的那场比赛,我所放的风筝遥遥领先了,当老师打过分以后,我把风筝线收了一些回来。哪知那个风筝线突然断了,它带着那个美丽充满了荣誉的风筝,远远的飞向了天边。

为此我还大哭了一场,爸爸说,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那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风筝没了可以再买!

风筝在我手中,想一个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驾驶员,在蓝天上自由飞翔,校友说,我每年都会和春天有个约会。姐姐说,我每年都会和春天有一个甜蜜的拥抱。小姨说,我每年都会带她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内容就全在这风筝里了。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风筝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关短暂开放,将慰问故世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

风筝是我拥有快乐童年的见证,是它丰富了我的童年,是它带给了我快乐。

第4篇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传统习俗二: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传统习俗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传统习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传统习俗五: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传统习俗六: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传统习俗七: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传统习俗八: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传统习俗九: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传统习俗十: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习俗起源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 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 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阮郎归》南国春半踏青时

(唐)欧阳修

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唐)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江南清明

(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第5篇

导语:“清明时节雨纷纷”,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润湿的空气中飘着豌豆花和青草的香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明的周记300字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关于清明的周记300字

时间过得真快,又一个清明节来到了。不知不觉,我的思绪又飞到了上一个清明节……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一天,爸爸开车带我和妈妈来到了妈妈的老家。到了那儿我发现那边的人都很忙碌。我很喜欢叫妈妈来和我一起种小树苗,我先把土挖一个大坑,再把小树苗种进去,最后再把土培上。每当我种好一棵小树苗,就会叫妈妈过来看,妈妈看了之后说:“真能干!”种完树之后,我就和爸爸妈妈举行一场放风筝比赛,放风筝比赛就是我和爸爸妈妈一人手上都拿着一个风筝,我一说:“开始。”我们就开始放风筝,最后看谁的风筝放得最高谁赢。

不知不觉都到了中午,直到听见妈妈喊:“吃午饭了。”我才回过神来,从回想中出来。那个清明节过得真有趣啊!

(二)关于清明的周记300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想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

远处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帘,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桃红柳绿,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嫩芽吹叶落”,绿油油的嫩芽长了出来,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是一个充满期望和祝福的季节。清明时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不要虚度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生。还要对生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实实的,这样才会不让自己遗憾,并且对得起他人。

第6篇

北京市海淀区的王红涛是一个爱风筝、做风筝、放风筝的老人。王先生老家是山东潍坊,幼时家乡浓郁的扎风筝、放风筝的习俗,从小就在他的心中扎下根。成年以后,外出工作,走南闯北,他到过不少地方。每到一处,春风拂面的时候,他就会自己动手扎一个小风筝,在闲暇的日子里,到郊外,花一整天去放飞。研究风筝、扎风筝、放风筝这些活动,对王先生来说,不仅仅是消遣和娱乐,更多的是寄托了思乡之情。

话题一说到风筝,看起来有些内向的王先生马上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起了风筝的来历和故事。

追寻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唐以后,一直被用于军事上的纸鸢,开始向民间娱乐型转化。于是放纸鸢开始在民间流行。到清代,清明时节荡秋千、放风筝之戏在我国普遍兴起。“上自内苑,下至士庶,在清明节期间,俱立秋千架嬉戏为乐,童子郊外放纸鸢”,放风筝成为清明节一项群众性的娱乐活动。

风筝的审美

我们的话题转到了风筝的审美方面。听王先生介绍,风筝的制作包含了物理、绘画、书法、民俗、工艺等诸多知识和技巧,集多样艺术于一身。笼统说来,风筝有静态美和动态美之分。风筝的品种极为丰富,鸟兽虫鱼、人物花卉,应有尽有。近几年“潍坊国际风筝会”上的品种更是不可胜计。在造型方面,或重神似,或重形似;或以形写神,或形神兼备,可谓风格各异,尽态极妍,令人赏心悦目。

风筝的静态美,主要是由它融绘画、书法、工艺为一体的特点决定的。一般认为,南派风筝纤细精致,北派风筝醒目粗犷,各有特点,各领。

完成一个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使风筝无论从造型、绘画、书法还是工艺制作等方面,形成一个浑然整体。不仅可以放飞,而且还可陈列展览,可馈赠亲朋,可供人观赏。当风筝凭借风力在高空飞翔时,给人一种翩翩起舞、栩栩如生的灵动之美,尤其像蝙蝠、蝴蝶、蜈蚣、鹰等式样的风筝。这种动态美正是风筝的美所在。如此,千百年来它吸引了古今中外无以数计的制作者、放飞者,使人们从中获得了很美的享受。

放风筝与健康

民间放风筝习俗的普及,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同时,人们还把放风筝作为一项“去病免灾”、增强体质的活动来看待。

《潍县岁时记》把春天放风筝称为“放郁”,是图个“吉利”。在民间延续着一个风俗,清明节这一天,大家把板子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有意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了出去,可在一年中不生病。

在其他地区,人们也为春天放风筝归纳了很多好处。清代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记载“今之纸鸢引丝而上,令儿张口望视以泄内热”。满族人富察敦崇撰《燕京岁时记》说,放风筝还能锻炼人的眼睛,增强视力―“儿童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这些记载充分证明,人们很早就把放风筝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来对待。通过在田野郊外放风筝呼吸了新鲜空气,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体质,达到了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的目的。

今天专家们也认为,人体通过运动,某种疾病可以得到缓解,其中精神疗法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放风筝的愉悦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心情舒畅、忘忧忘食,自然可以“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了。

风筝的“四艺”

扎架子,糊纸面

传统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说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风筝的技艺内容。

首先是选材。风筝的骨架制作以各种竹材为主,辅以苇子、高粱杆等。竹材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它的结构变软,很容易弯曲,在弯曲状态下冷却便可定型。利用竹材的这个特性,便可制作出各种弯曲复杂的零件来。风筝的玲珑精巧也和使用这种可以任意弯曲的竹材有关。把各个竹条零件连接在一起,组成风筝的整体骨架。

传统风筝的蒙面以纸、绢为主。选择用什么纸决定于风筝的大小、部位、飞行条件、着色要求等多种因素,其中以风筝的大小为主。一般风筝越小,用纸越薄,越轻柔。例如一些小型风筝就要使用高强度的皮纸、高丽纸等,而大型风筝所用的纸要由几层裱在一起使用。

绢是一种很薄的真丝纺织品,重量轻,强度大,有很好的着色性能,是传统风筝的常用蒙面材料,但成本很高,不宜初学者使用。

如何把蒙面糊在风筝骨架上,糊艺是关键,主要分两个步骤:1.涂胶:糊纸前,先把胶涂在骨架上。最好是乳胶,胶的浓度视所糊材料而定,原则上讲,所糊的材料薄,可用稀一点的胶水;所糊材料强度大,就要求胶水浓一些。涂胶最好使用毛笔均匀涂在骨架上。2.蒙面:往涂好胶的骨架上蒙面要尽量准确、平整,各处的松紧程度要相当,不能有的地方紧,有的地方松,这会引起风筝的扭曲变形,甚至不能飞行。蒙面骨架糊上后,要用手轻压四周,使蒙面与骨架贴牢,但不忙卷边。因为在胶未干前卷边会造成四周拉力不匀,导致变形。

风筝的造型

一个风筝,不论它的图案和造型如何精美,只要在天空中飞得远了,从地面望去,看到的是它轮廓的剪影。即使飞得不远,图案和造型都能从地面看清,但这时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轮廓。

所以,风筝的主题确定后,轮廓造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首先是选择最有表现力的造型。无论是在处理人物、动物,还是昆虫、器皿等各种风筝的外形上,都要注意突出特点,表现它们最生动的形象。例如钟馗、各种蝴蝶、蝉等风筝,都是在外形处理上很成功的。其次是利用多变的“软造型”。除了在空中形状基本不变的“硬造型”以外,在风筝上还有一些可以随风而动的“软造型”。如鱼的尾巴、蝴蝶的尾巴、人物的飘带、旗穗等。这些能动的部分可给风筝增加活力。最后还要注意空气动力性能和结构上的需要。如果在考虑风筝的轮廓造型时不懂得风筝空气动力性能和结构强度方面的基本要求,就会造成:因不平衡或不稳定而不能飞行,或因强度不够而空中解体,或因重量过大而飞不起来。因此,处理好造型与空气动力性能和结构强度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其统一起来,也是风筝外形设计需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风筝的绘画

风筝的特点,决定了风筝与一般绘画在观赏上的不同。为了满足远视效果的要求,风筝的色彩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色块要大。传统的风筝“黑锅底”,只有黑白两色,但放到天空中十分醒目。还有穿着红袍的钟馗、黑色膀窝里镶嵌着大红蝙蝠的“瘦沙燕”等等,它们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但天蓝、灰蓝等色彩,在风筝上就很少应用,因为放上天空很不明显,飞得远些就看不见了。

制作风筝有很多颜色可供选择,市场上可以买到化学染料,品色就是很好的一种。它是一类水溶性的染料,能完全溶于水,刷在纸上,干燥时不收缩,重量轻,透明度高,透光性更好。用品色绘的风筝逆光时格外鲜艳明丽。但有几种颜色(如黄、绿等)耐久力差,时间一长便会褪色。现在有了更好的透明色,鲜艳程度不亚于品色,而且耐久力比一般品色强得多。此外国画色、水彩色、水粉色、丙烯色在绘制风筝时也可使用。

风筝的玩法

斗风筝:宋朝已有“以相勾引......线绝者为负”的风筝玩法,现只有广东、几处尚存。

装响器:从唐开始,风筝响器可分三类:弦、哨、打击。(1)弦:用竹弓长弦,风吹弦鸣。北方用丝条为弦,张紧后涂蛋清以增张力,一弓可张数弦,装在风筝上谓“背弓”。南方用藤条削薄为弦,声有另样。(2)哨:类似鸽哨。南通最盛。用筒状共鸣箱者谓“哨”,用球形共鸣箱者谓“口”。“哨”声尖细,清脆,属高音部。口、哨相配,音色和谐十分悦耳。(3)打击响器:由风车带动轮锤敲击铜锣皮鼓,节奏很强,但音量有限,声传不远。

“送饭”(叫“碰”):一种靠风力把物品沿风筝线送上天的装置。到达顶端后与预先拴好的“横棍”相撞,风翼折起,自动沿线滑下来。有的还可以在下面自动张开又飞上去,叫做“来回碰”,或“来回饭”。“送饭”的玩法很多,如送彩纸上天散下,叫“天女散花”。作成珠形的,“来回碰”,放在龙头蜈蚣上,叫“龙戏珠”。风筝上挂鞭炮,“送饭”带香火上去,便可以放炮,也可以送一串点燃的小灯笼上去。现代还有送模型飞机或降落伞的。

第7篇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习俗之一--蹴鞠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改运

清明节也是大家转变运气的重要节日,因为我国人们尊重祖先,相信祖先能够荫庇我们,好比放风筝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踏青春游能给自己带来好的新运程,希望旺财的朋友可以在办公桌上放个白菜笔筒,催财运效果更佳。

纪念方式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第8篇

清明节快乐

滨海实验小学四(二)班闫晨

记得每年的清明节,家里的气氛总是有些沉重,小时候不知道为么,现在长大了,渐渐地懂了,原来,清明节这一天,是活着的人向死去的人诉说哀思。听妈妈说,她原来有一个姐姐和弟弟,十几岁的时候,因为生病死了,这对外公外婆的打击非常大。也也难怪每到亲人团聚的日子,他们总是看着照片流眼泪。

今年,爸爸妈妈商量好了,清明节我们一家陪外公外婆踏青,再不能让他们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节也要快乐地过。

清早,春光明媚,太阳公公笑的,可爱的小鸟在枝头上“叽叽”地唱歌。我们一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出发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着外公外婆开心。

哇,公园真热闹啊!人山人海。蓝蓝的天空被五花八门的风筝给遮住了,在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路旁的桃树上开满了粉红的桃花,风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样,纷纷地落了下来,看着这怡人的景色,外公外婆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他们帮着我拿出风筝也加入了放风筝的队伍。我们使劲地跑,风筝终上了天,越飞越高,好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自由地遨翔。望着风筝,我们都笑了。

回家的时候,我们去了舅舅的坟地。爸爸妈妈告诉舅舅,外公外婆身体很好,我们一家都很好,让他放心。我也告诉舅舅,我的学习也很好,我们家还买了新房子,马上和外公外婆一起搬进去住。默念时,我一不小心说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节快乐”妈妈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外公外婆一眼。我也吓得直吐舌头。没想到外婆却说,没关系,他们今天看到我们了,还听我们说了这么多的话,一定很高兴很快乐吧

是啊,为什么不能说呢?不管是死去的人还是活着的人,我们都要快乐!清明节也要快乐!

第9篇

快乐的星期二

今天是星期二,也是清明节的前一天,所以我想妈妈带我们出去大玩一场,当我们要准备出门时,正好看见三婶,妈妈和三婶聊了几句,也知道三婶也要出去逛一逛,所以正好搭三婶的顺风车。

不然走路太麻烦了呀!首先大家一起去了沃尔玛,买了很多零食和菜,比如:蛋糕,巧克力,芬达,好多鱼,白菜等,

到中午了,三婶请大家都到肯德基吃了一顿,可好吃了,有全家桶,也有烤翅,还有薯条,可乐,还有……好多呢!

肯德基吃了,超市也逛了,还要去哪里玩呢?大家都在七嘴八舌的提意见有的说去公园玩;有的说还是接着逛超市反正大家说的意见各不相同,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去逛公园,到了公园看到好多人玩,更多的是在放风筝,于是我们也去买风筝,(因为今天的风很大特别适合放风筝)玩风筝去了咯!我开开心心地和弟弟还有妈妈一起到小摊买风筝去了,我正在想买什么风筝的时候,我看见小摊上有各种各样的风筝,有大,有小;有便宜,也有贵的。这时堂弟突然想起蝙蝠风筝,最好飞,就买了蝙蝠风筝,并买了两个,堂弟一个,我和弟弟一个,蝙蝠风筝可好玩了,不一会儿,就飞起来了,可好玩,我一边放风筝,一边看着别人的风筝,他们的风筝,还真是五彩斑斓,有蝴蝶风筝,也有喜羊羊的动漫风筝,还有大章鱼形的风筝各种款型各种颜色的风筝在天空翱翔…实在是数不尽数呀!

玩了两个小时之后,我们都回家了,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呀,我在心里默默地想。

第10篇

2、清明节,煦风吹,阳光媚;杨柳青,花草萌;重养生,去踏青;亲自然,身体健;挖野菜,无公害;心脑康,福成双;朋友心,情意浓;祝清明小长假幸福快乐!

3、清明节,心情好,烦恼少,快乐一秒是一秒;多锻炼,少偷懒,身体健康是本钱;好运至,幸福来,吉祥如意伴身边。祝你幸福生活乐淘淘。

4、清明节,小雨寄思念,清风表真情,不管风雨大,友人情最深,唯有表祝福,祝福友人好,天天都快乐,月月都平安,年年都幸福!

5、清明节,小长假,愿你背上安全的行囊,顺着快乐的导航,带上健康的行装,朝着幸福的前方,心里装满喜悦,手里握住希望,向绚丽多彩的人生,快乐前行!

6、清明节,小长假,忧愁烦恼都放下;去踏青,去旅游,健康安全记心头;出远门,衣带足,吃饱睡好精神足;多休息,多放松,甜蜜快乐放心中。

7、清明节,小长假,我去踏青,你去遛狗,我和你狗,狭路相逢,你狗撒尿,湿了我手,气的我呀,拎起砖头,却又放下,亲你一口,谁谁呀?女朋友!

8、清明节,小长假,风景美,把春享;忧伤消,烦恼抛,精神爽,气色佳;踏踏青,精神松,益健康,平安行;祝福语,话不多,愿快乐,万事顺。

9、清明节,小长假,芳菲天,风景美,踏春日,问候至,送给你,工作累,不得闲,多放松,旅旅游,把春享,释压力,祝福你,无忧愁,快乐随,心舒畅。清明节搞笑短信

10、清明节,下雨天,刮了风,无论风再大,雨再下,雷鸣电闪都不怕,我的祝福情最大,为你遮风又挡雨!让你永远都幸福!谁让咱俩关系好!永远快乐是根本!祝你幸福!

11、清明节,一股民在给亲人上坟时,一边烧着纸钱一边说:现在股市暴跌行情不好,这些钱你拿去不要再买股票了,先买些基金吧!

12、清明节,雨纷纷,话养生,多珍重;踏青游,好时节,防过敏,花草远;蚊虫叮,要防护,讲卫生,防疾病;休息好,精神佳,心情好,更健康!

13、清明节,雨纷纷,长亭古道草青青;微风过,燕子斜,天地悠悠飘精灵。种子发新芽,红泥更护花,去者长相伴,生者常相忆。浊酒一壶浇断魂,心永在,情难绝。

14、清明节,雨不绝,轻烟起,思念切。山水重,难阻截,遥问候,心不灭。人若倦,多休歇,遇烦事,笑莫缺。天一方,友相别,情依旧,如满月。清明节搞笑彩信

15、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亲爱的朋友闲暇时间出来转转吧。

16、清明节,用幸福的火烧掉烦恼纸,用快乐的风吹走霉运的烟,用吉祥的雨浇灌财运的苗,用健康的铲铲除伤感的草,愿你生活幸福快乐,祝清明节好运连连。

17、清明节,一起去踏青,踏出你的美好前程;清明节,一起放风筝,放飞你的快乐心情;清明节,一起荡秋千,荡出你的甜蜜爱情。清明小长假,开心度过哦!

18、清明节,要放松,出个门,踏个青,重拾快乐好心情;怀故人,要扫墓,抹去伤,除去痛,保持乐观向前行,愿你拭去往日哀伤,开心快乐每一天,清明快乐。

19、清明节,阳光载着温暖的问候和真挚的祝福来淡化忧伤的色彩,春风还原给你清爽、明媚的心情,祝愿你和你的家人幸福健康,开心生活,节日快乐!

20、清明节,宣泄下哀思,缅怀下寄托,宁静下心灵,流露下真情,雨,纷纷下,把愁绪冲刷,把深深的思念显露!祝你节日快乐,永远幸福!

21、我们过清明节,是为了让我们振奋,而不是悲伤。又一个播种希望的日子,让我们快乐的,幸福的,幸运的播种,收获,让爱我们的人们快乐,欣慰。

22、天清明,地清明,天地一片清明。山清明,水清明,山水一片清明。清明时节,给你最清明的问候,愿你拥有最清明的心境,最清明的平安!

23、帮你拂去晶莹的泪水,让你的忧愁随风飘散;帮你抚平受伤的心扉,让你的伤痛逐渐变浅;送你一句关怀的祝福,让你的快乐愈加明显。清明节,愿你无忧愁!

24、清明节到了,愿你踏着脚车,外出郊游,放下心情,开心自如,身体健康,什么都好,烦恼走掉,精神抖擞,愿你幸福快乐常相伴。

25、清明,扫墓,伤感累累,思念亲人天公落泪雨纷纷;幸福,紧追,好运连连,把握快乐平安健康福旺旺。清明节祝你幸福快乐每一天。

26、清明,让这个春天更温情。怀着一份思念,追忆一丝缅怀,释放一种心绪,传递一份祝福,祈祷一生平安,愿收到短信的你快乐幸福、家人平安。清明节短信大全

27、清风载着叮咛,明月写满祝福,云儿传递思念,细雨滋润心扉,春泥吐露芬芳,星光洒满希望,清明小长假,尽情享受这份清闲,收拾好心情,照顾好自己!

28、清风为笔,祝福为星,点上真诚星星,描上白云,奉上月亮,送给正在看短信的你,清明节快乐,生活如诗如画,好事连连,好梦甜甜!

29、清明给你健康的身体,寒食日给你送去连绵的好运,玩蹴鞠让你强健身体,放风筝愿你带走晦气,祭先祖永远铭记,祝清明节一切如意!

30、清明福兔送吉祥,银兔进家富满堂,肥兔祝你寿延长,奶兔为你送健康,耕兔愿你粮满仓,红兔祝你事业旺,兔郎望你爱情长。提前祝清明节快乐。

31、清明的阳光是亲人的问候,清明的润雨是亲人的述说,清明的鲜花是亲人的安慰。也许在今天你会沉侵在对亲人的思念中,但我依然要祝你清明节快乐!清明节短信长辈

32、清明的花朵用来装点岁月变迁,清明的阳光依旧如此灿烂可爱,清明的心中升起一份牵挂,祝你清明节身体安康,心情愉快,家庭幸福,平安如意!

33、清明到了,抽点时间,携同亲友,踏青游春。心情闲散了,烦恼放下了,全家欢笑了,情意更浓了。祝您清明节轻松愉悦,没事心里偷着乐!

34、清明到来柳丝长,和顺甜蜜随风扬;清明到来花飘香,平安幸福绕身旁;清明到来心欢畅,走出户外享春光。清明节,愿你快乐!

35、清明到,雨儿飘,踏青节里花儿俏;青青草,碧连天,百花争艳迎仲夏;忙播种,也嬉闹,且看硕果丰收到;探莺花,春醉倒,愿你幸福乐逍遥。清明节快乐!

36、清明到,细雨打着祝福的旗号,冲你微笑,小草顶着问候的满意,向你问好,放下昔日的忧伤迷离,向乐观看齐,愿你四季平安,万事顺心,清明节快乐。

37、清明到,踏青好,生活劳累全消除,身心放,精神好,春光荡漾心情好,多散心,气顺畅,轻声问候已送上,愿友平安更吉祥!清明节时节多快乐!

38、清明到,雀儿噪,踏青节里春光俏。柳叶长,杏花闹,却是绿野晴天到。放风筝,也嬉闹,且看人倚秋天笑。探莺花,春醉倒,愿你幸福乐逍遥。清明节快乐!

39、清明到,请你吃吃清明果:吃一个,耳聪目明,身体好;吃两个,神清气爽,心情妙;吃三个,一清二白,事业高;四个五个六七个,愿你把烦恼抛至九霄!

40、清明节来踏青,赏花观景好心情;植树成林好遮荫,美化环境一份力;寒食日里吃鸡蛋,破壳重生好前景;清明节里放风筝,赶走晦气来好运!

41、清明节来临之际凡事在本人心中有一定地位的,均送上价值人民币一毛钱的短信一条,以表祝贺!并由本人请客明天中午到香格里拉大洒店看别人吃饭!

42、清明节地位得到提升了,放假时间大增了,抛开工作能放松了,睡觉不用定闹钟了,闲暇之余去踏青了,节后又能神气清了!提前祝清明快乐!

43、清明节到了,祝你上班遇到饿鬼,下班撞上醉鬼,身边全是色鬼,反正都是死鬼;小鬼,清明节快乐!还祝你长得更象大魔鬼!

44、清明节到了,我祝山川大地一清二明;江河湖海一清二明。我祝你:精神清爽一清二明,做事有序一清二明,生活事业一清二明。清明节快乐!

45、清明节到了,思亲念友,心结左右,人生在世,思量许久,遵循规律,放开心胸,容得忧愁,多开笑口,感情固守,多些问候,温暖亲朋,宽心你我!

46、清明节到了,如果你平安,我祝你快乐;如果你富有,我祝你健康;如果你幸福,我祝你甜蜜;如果你无恙,我祝你吉祥;如果你伤感,我祝你生命中没有缺憾。

47、清明节,雨下或不下,我的关心在那里;柳插或不插,我的思念在那里;酒喝或不喝,我的情义在那里;你念或不念,我的祝福在那里。祝你平安!

48、清明节,雨纷纷,话养生,多珍重;踏青游,好时节,防过敏,花草远;蚊虫叮,要防护,讲卫生,防疾病;休息好,精神佳,心情好,更健康!

49、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每年的月日至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亲爱的朋友闲暇时间出来转转吧。

50、清明节,一起去踏青,踏出你的美好前程;清明节,一起放风筝,放飞你的快乐心情;清明节,一起荡秋千,荡出你的甜蜜爱情。清明小长假,开心度过哦!

51、清明节,一股民在给亲人上坟时,一边烧着纸钱一边说:现在股市暴跌行情不好,这些钱你拿去不要再买股票了,先买些基金吧!

第11篇

1、祭祖扫墓。祭祖扫墓是清明节重大的仪式之一,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习俗,用来思念逝去的亲人和祭奠血脉相承的先祖,曾有人说“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这应该就是祭祖扫墓最好的写照了吧。

2、禁火寒食。原为寒食节的习俗,后因寒食与清明逐渐合二为一,而有此习俗,在中国古代神社之中有常年不灭的火坛,每一年都要进行灭旧迎新的祭祀仪式,被称作“改火”,在这段时间禁烟火,只能寒食,也是寒食节的由来。

3、踏青游乐。踏青游乐是清明节最受大家喜爱的一种习俗,在这个时候都会放下繁忙的工作,约上好友,去花间品茗或是曲水流觞,自由自在的迎接春天的到来。

4、折柳。古语说“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在清明节这一天出门的男女老少,都会折柳枝插在门庭之上,或者编成环状戴于头上,不仅可以用来辟邪,也具有装饰作用。

5、荡秋千。在元明清三代的时候,曾把清明节定为秋千节,也是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供民众游乐用的。

6、放风筝。古人觉得如果某一个人生病了,或者有晦气,就可以把病况写在风筝之上,放之高空然后将绳子剪断,疾病和不好的东西都会被风筝带走,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在那个时候也是一种巫术的行为。

7、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特有的一种活动,以前在清明节期间在梧桐、乌镇等地有这样的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比如迎蚕神、摇快船、唱戏文等活动,这一天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是非常适合放风筝的。放风筝既能健身又是娱乐,所以大人、孩子们都喜欢,已成为北京历史悠久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记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盆,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这是市民放风筝的盛况。《北京竹枝词》也有:“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

北京人不仅爱放风筝,而且也爱自己动手做风筝。记得60多年前我上小学时,每到清明节前的“手工课”,大多是老师教给做风筝。做风筝的材料,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旧竹帘子的竹条儿。把竹条儿捆扎成骨架,糊上纸,再用水彩涂画,一个风筝就基本上做好了。我们做过简单的“拍子”(俗称屁帘儿),也做过比较复杂的沙燕、蝴蝶等。课堂上,老师还常常把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在黑板上,讲给同学们听。下课以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高举着自己的手工成果,高高兴兴地到操场上“忙趁东风放纸鸢”去了。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南方称“鹞”,北方称“鸢”,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据史料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俗呼风筝。”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登瓦官阁》一诗中,就曾写到风筝:“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因全国各地的风俗民情和地域文化不同,中国风筝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北京的京派风筝是中国风筝的主要流派之一。北京风筝已有数百年历史了。自元明清定都北京后,北京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北京风筝在吸纳了全国各地风筝的优长后,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京派文化特色的京派风筝。

京派风筝的代表之一是“曹氏风筝”。曹氏风筝的创始人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曹雪芹和他创作的《红楼梦》,可谓家喻户晓,而曹雪芹创立京派曹氏风筝,就鲜为人知了。曹雪芹平生痴爱风筝,他的少年时代是在南方度过的,从幼年开始就喜欢做风筝、放风筝,对南方风格的风筝非常熟悉。雍正六年(1728年),曹雪芹15岁时回到北京,对北方风格的风筝又有所研究,“旁搜远招,以集前人之成”,自己动手制作风筝,从而创立了京派“曹氏风筝”。曹雪芹的挚友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一书中写道,曹雪芹“所扎风鸢,罗列一室,四隅皆满,致无隙地,五光十色,蔚为大观。”曹雪芹还把对风筝的研究和理解,写进《红楼梦》里,通过风筝的品格表现书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如,在第七十回里,曹雪芹生动的描写了宝玉、黛玉及一班丫头在大观园内放风筝的有趣情景。描述林黛玉放“美人儿”风筝时,姑娘丫头们剪断长线,放走风筝是“放晦气”,众人都道:“林姑娘的病根儿放去了。”剪断风筝线,放走风筝“放晦气”,这也是老北京的民俗。在第二十三回,曹雪芹还借书中人物探春写了一首意蕴深邃的《风筝》诗:“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京派风筝的代表作是“沙燕”,这是北京风筝独创的品种。沙燕又分为胖燕、瘦燕和雏燕等多种不同的品类。曹雪芹是制作沙燕的高手,他制作的沙燕品类十分丰富,巨可盈丈,微不足寸,千姿百态,堪称上品。曹雪芹还写过一首名为《半瘦燕》的风筝歌诀:“新燕至秋羽初丰,貌似少年弱冠容。黄口犹存童稚意,青衿已具成人形。神凝两目澄秋水,气贯双眉耸剑锋。世事未谙多棱角,胸怀坦荡喜争雄。清晨戏蝶翻花圃,黄昏逐蝠入云层。邀集新雨觅仙境,会同故友访武陵。奋翼千仞冲霄汉,展翅万里乘长风。宇内翱翔无所羁,明春北返忆归程。”这首歌诀不仅写得文辞精美、诗情画意、形象生动,而且还把制作的技艺、绘法、色彩,融入其中,实在令人赞叹。

大约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曹雪芹从京城迁居到西山一带,潜心创作《红楼梦》。这时,他的生活状况已经非常窘迫,经常是“举家食粥酒常赊”了。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扎糊一些风筝去卖。有一年临近年关,他在京城结识的老朋友于景廉来看望他。于景廉是个腿有残疾的人,没有什么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述说起度日之难,家中啼饥号寒的境况。曹雪芹虽对友人十分同情,可他也无力接济。于景廉言谈中说到京城有某公子购风筝,一掷数十金。曹雪芹想到家中还有些竹、纸,于是就扎了几只风筝送给他,让他卖了好度过年关。几天后,于景廉高高兴兴地来酬谢曹雪芹,“是岁除夕,老于冒雪而来,鸭酒鲜蔬,满载驴背,喜极而告曰,不想三五风筝,竟获重酬。所得共享之……”原来是于景廉把曹雪芹给他的风筝,卖了个好价钱,特意从城里赶来酬谢曹雪芹。

通过这件事,曹雪芹想到把自己掌握的有关风筝的资料和制作经验整理成书,“将扎风筝的手艺传开,使鳏寡孤独、老幼病残,皆可自食其力”。于是,他历数年心血,写出了一部风筝专著《南鹞北鸢考工志》。书中详细介绍了43种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详细阐述了风筝起放的原理、种类、以及扎糊、绘画的方法。为了让没什么文化的穷人易学易懂,他还在书中绘制了彩色的图谱,并配有歌诀。按曹雪芹设计图样扎出来的风筝,大者可达数丈,小者不到一寸,都能御风而起飞,不致倾覆。当时执掌皇家画苑的名士董邦达,读了书稿后,极为称赞,欣然为《南鸥北鸢考工志》写了序。曹雪芹打破了中国文人对“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陈腐观念,还写了关于金石、编织工艺、脱胎手艺、织补、印染、雕刻竹器和扇骨等技艺的书稿。这些书稿连同《南鹞北鸢考工志》集成一书,题为《废艺斋集稿》。

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原稿,据说后来流落到了日本。但“曹氏风筝”的一些制作技艺,仍在北京、天津以及北方各地民间流传,“曹氏风筝”也成为京津各地的风筝主要流派。1943年,制作风筝的高手孔祥泽,在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抄录到学校从日本借来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原本中的一些章节,描摹了其中的部分图谱、配图歌诀和注释。后经过多年的研究临摹复制后,创造出一套具有鲜明风格的风筝技艺。孔祥泽制作的风筝被称为“曹氏风筝”。如今,《南鹞北鸢考工志》里的43种技法,完整保留下来的有20种,已被列为首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京派风筝的代表,除曹氏风筝外,还有哈氏风筝和金氏风筝。哈氏风筝和金氏风筝都已传承了一百多年。清末民初,北京哈氏风筝创始人哈国梁、金氏风筝创始人金福忠,以及天津魏氏风筝创始人魏元泰,成为京派风筝的代表。1915年,北京哈氏风筝第二代传人哈长英和天津魏元泰制作的风筝,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了金牌奖和银牌奖,使京派风筝名扬海外。如今,北京风筝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时节放风筝仍然是北京广大市民的一大乐趣。

作者单位:中国评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