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不明觉历

不明觉历

时间:2023-05-30 09:05: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不明觉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如今,中国人民已经飞奔在小康的道路上,豪门、老板、大金领在北上广深一抓一大把,静静地走在大马路上都能让你分分钟伤不起。根据上车APP数据显示,在中国豪车中,豪华:奢华车主占比为8:2,其中豪华车主要被ABB垄断,而奢华车保时捷占据半壁江山。

任性 想换就换说买就买

根据链动车主大数据库,中国豪华车主平均时隔3.7年就会换新车,几乎比整体的平均水平缩短了一半;再看看奢华车主几乎是人均拥有3辆车,而且都价值不菲!是不是感觉受到10000点暴击,那看看他们喜欢的车身颜色平复下心情吧。颜色挺正常,世界名著红与黑。

可笑 谁还当汽车是交通工具?!

通过豪华/奢华车主购车因素对比可见,豪华车主把车辆当做是出行代步工具,注重家庭生活以及车辆的舒适安全性;而奢华车主则认为汽车是扩大社交圈的好媒介,同时也是尊贵身份的象征。看来土豪也是分等级哒,豪华车主们还是比较接地气儿的,但在奢华车主看来ABB们low爆了!你们开车我开的是拉风、搏的是眼球、要的是高颜值的投怀送抱!

认知1 越年轻越奢华

中国土豪哪里找,这边儿风景更是好!这么一看,女性豪/奢车主怎么这么少,说好的半边天呢?白骨精、大网红、豪门二奶、女强人们你们在哪里请让我看到存在感!再来看看年龄,真是越有钱的岁数越小,论二十一世纪有个龙爸虎妈是多么重要!奶爸奶妈们是不是瞬时有了工作动力,为了孩子请努力成为富一代吧~

认知2 不学习也能高学历

多金还有学识,富一代奋斗一族好理解,可是现在富二代、网红们都是高学历了,你还好意思不学习吗…再来看看职业,豪华车主干什么的都有,奢华车主就比较集中了,看来还是服务业、文化艺术产业最好赚钱,职业发展路线不明觉厉。

了解1 事业至上

豪华车主们不论男女看来都是工作狂,生活被工作&应酬占据多半,尤其是高富帅们用于休闲娱乐、旅游、运动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根据链动不容错过APP数据显示,豪华男车主平时关注手表、投资人和意甲频道,而女车主更喜欢阅读理财、综艺以及时尚方面的新闻资讯。

了解2 人生就要潇洒走一回

看到奢华男车主居然这么爱工作简直难以置信,请原谅我这么多年错怪思聪了,原来人家签女团、玩游戏、陪网红那都是事业的一部分!女车主看了心塞我就不想说了。还是看看他们关注什么吧,男的眼中就是游戏+蓝球+美女,女的就是欧巴+买买买!

寻觅1 按图索骥求发展

既然自己努力豪奢有困难,就只能找现成的了!

豪华车主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四川,这六个省份的豪华车主就占了63%。奔驰、奥迪、路虎、捷豹最受北京土著欢迎,英菲尼迪、沃尔沃、特斯拉有上海人民宠幸,宝马背靠浙江老板,雷克萨斯有广东大佬撑腰,开着凯迪拉克吃火锅川普们好巴适!

寻觅2 按图索骥求发展

奢华车主同样集中在北京、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和四川六个省份,占比高达72%。没事就去这几个地儿走走逛逛(去之前请评估一下自己的颜),没准就被附近的什么保时捷、法拉利车主翻了牌子,成为好友、一起约饭,一起玩耍,生活圈子瞬间提高不知多少个逼格!

第2篇

关键词:牟宗三;坎陷;科学;民主

中图分类号:B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2)02-0105-07

收稿日期:2011-12-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ZX03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3JB2003)

作者简介:杨泽波,男,河北石家庄市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通过坎陷开出科学(简称为“坎陷开出科学论”),是牟宗三非常重要的思想,也是现代新儒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题目。学者对此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争论颇多。近年来,我在这个方面下了一定工夫,对坎陷概念进行了分疏,将其分为“让开一步”、“下降凝聚”、“摄智归仁”三个义项,并借助自己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多重三分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诠释。所谓多重三分方法,就是将文化结构、生命结构以及道德结构分别划分为三个层面的一种方法。依据这种方法,中国文化的特点非常鲜明,都是最高一层发达,其下的层面不够发达。具体来说,就是文化结构和生命结构中道德一层发达,智识一层不发达;道德结构中仁性一层发达,智性一层不发达。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科学,就必须从生命结构和文化结构中的道德一层退出身来,发展其下的智识一层,从道德结构中的仁性一层退出身来,发展其下的智性一层。①本文即以这种方法为基础,对坎陷如何开出科学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期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助益。

一、从文化结构中“让开一步”

“下降凝聚”

中国文化的重心在道德,不在认知,不利于科学的发展;要发展科学,必须首先从道德方面“让开一步”,退出身来,这是牟宗三讲坎陷的出发点。根据多重三分方法,这种“让开一步”主要是就文化结构而言的。比如,在《历史哲学》中,牟宗三曾明确表示,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注重生命的问题,以握住生命为重心,“自‘仁’发,不自‘智’发”其思想的重点全集中在调护自己之生命,安顿万民之生命方面了。中国哲学就是由此而展开的,中国文化也是由此而展开的,思路与西方哲学、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自然有其所长,但也有负面作用,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利于科学的发展:“中国的文化精神就是因为‘知性’不能从实用状态、感触状态中解放出来,所以逻辑、数学、科学才不能出现。譬如从中国文化生命中涌现出来的最古的文化模型是‘正德、利用、厚生’,这是一个道德政治的观念模型,是一个‘仁的系统’。仁是一个笼罩系统。在利用厚生中,未尝没有对于外物的粗浅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因为停在实用状态中,感触状态中,所以‘智的系统’始终隐伏于‘仁’中而未彰著其自身,未转出‘知性形态’,独立发展其自己,使其自身有独立之成果(逻辑、数学、科学即是其独立之成果)”。中国文化的重点在道德,智的系统始终被仁的系统所掩盖,不能从实用状态、感触状态中解放出来,得不到独立的发展,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系统,逻辑、数学、科学无法出现。

原因找到了,要发展科学,弥补不足,就必须从根本上动手术。“一个文化生命里,如果转不出智之知性形态,则逻辑、数学、科学无由出现,分解的尽理之精神无由出现,而除德性之学之道统外,各种学问之独立的多头的发展无由可能,而学统亦无由成。此中国之所以只有道统则无学统也。是以中国文化生命,在其发展中,只彰著了本源一形态。在其向上一机中,彻底透露了天人贯通之道。在本源上大开大合,一了百了。人生透至此境,亦实可以一了百了。而即在此一了百了上,此大开大合所成之本源形态停住了,因而亦封闭了。然而人不是神,不能一了百了。人间是需要有发展的。它封闭住了,它下面未再撑开,因而贫乏而不充实。”中国文化生命之所长在于道德,能够由此彰显向上一机,贯通天人之道,在这方面有一个大开大合,这是极有意义和价值的,牟宗三甚至用“一了百了”的说法来表达其重要性。但仅有这一层远远不够,还必须向下撑开,来一个向下的大开大合,以开出知性形态。只有知性形态发展了,科学才能够发展。

总之,在牟宗三看来,西方文化一开始就将注意力放在认知上面,所以他们的科学得到了好的发展。中国文化与其不同,思想的重点始终放在道德之上,不大关心纯粹的认知问题,所以科学不能得到好的发展。从多重三分方法的角度来看,这里讲的主要是一个文化结构问题。文化结构由道德、智识、体欲三个层面构成。由于背景不同,各种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j西方文化比较重视智识层面,所以他们的科学发展得比较充分;中国文化的重点在道德,这一层发展得比较好,但也影响了其下智识层面的发展,科学始终起不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发展科学,补上这一课,首先要着眼于文化结构,从文化结构中的道德层面退出身来,发展其下智识一层,这就叫“让开一步”。由于道德在上,智识在下,从道德层退出身来,发展智识一层,必须向下而不能向上,这就叫“下降凝聚”。将“让开一步”和“下降凝聚”合起来,即为坎陷。

二、从生命结构中“让开一步”

“下降凝聚"

牟宗三讲坎陷开出科学,有时还偏重于生命结构来说。比如,在写作《致知疑难》时,牟宗三区分了两个不同的宇宙:一是行为宇宙,一是知识宇宙。行为宇宙特指人的道德行为,知识宇宙特指人的认知行为。行为宇宙尽管非常重要,但无法涵盖知识宇宙。要发展知识宇宙,必须在行为宇宙之中找到一个“通孔”,否则知识宇宙便会窒息而死。“良知既只是一个天心灵明,所以到致良知时,知识便必须含其中。知识是良知之贯彻中逼出来的。否则,无通气处,便要窒死。”在牟宗三看来,良知只是一个天心灵明,属于行为宇宙。行为宇宙表面看与知识宇宙没有关系,但如果只有行为宇宙,也是不全面的。而行为宇宙客观上也总是要与知识宇宙相打通,因为人们在具体致良知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将知识含于其中了。“知识是在致良知的过程中逼出来的”,这句话特别值得细细品味。这个“逼出来”,就是为知识寻一个通气处,有了这个通气处,便有了一个回环,“一有回环,便成知识”。

《历史哲学》再次提到这个问题:“神智之了解万物是不经过逻辑、数学的,因而逻辑、数学出不来;神智之了解万物是不与外物为对、为二的,而是摄物归心,因而科学知识出不来。这如西方哲学所说,神心之了解万物是不经过逻辑、数学的,因而上帝亦无所谓科学。”中国文化之所以没有发展出科学,从“全幅人性”的角度看,是因为缺少知性这一环。这一不足既影响到民主方面,也影响到科学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精力都集中到道德方面去了,没有心思去想智的问题。牟宗三将对于道德的体悟称为“神智”。“神智”了

解万物不需要经过逻辑、数学,所以无法成就科学。只有从“神智”中退出来,发展知性,才能成就科学,使科学得到好的发展。

在《心体与性体》中,牟宗三又从“存在之理”和“形构之理”的关系来谈论这个问题。此时他提出,朱子格物致知的对象是事物之所以然,是“存在之理”,尽管其学说非常系统,但因为不是“形构之理”,所以无法成就具体的科学知识,而朱子本人也不可能成为自然科学家。“形构之理”关心的是事物具体的特征、相貌、构成,“存在之理”则关心事物存在之存在性。因为古人总是将存在与道德联系在一起,所以“存在之理”一定带有道德性,并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而“形构之理”则可以完全是认知性的。朱子重视的是后者,不是前者。但需要注意,重视“存在之理”,也可以顺便带到“形构之理”。因为在认识存在之理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对事物具体的“形构之理”也必须有所了解,“是以在‘即物穷理’中必须能穷这些特殊情境的形构之理(曲折之相),然后吾人依存在之理去行始可有一指标可资遵循”。由此可见,虽然朱子讲格物穷理目的不在事物之具体知识,但只要讲穷理讲格物,必然要带出事物之具体知识,所以朱子重格物致知,对于成就“形构之理”还是有所帮助的。换言之,“存在之理”对于“形构之理”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而要真正开出科学,必须重视“形构之理”。

牟宗三上面这些论述,可以着重从生命结构的角度来理解。按照多重三分方法,人的生命结构从上到下也有三个不同层面,分别是道德、智识、体欲。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中国人主要关心的是个人的道德问题,而不特别关注智识问题,即认知问题。即使谈到认知,关注的也是“存在之理”,而非“形构之理”,终于形成道德发达、智识不发达的局面,对科学的发展非常不利。要补上这一课,将科学真正发展起来,除了在文化结构方面动脑筋之外,也必须在生命结构方面想办法,对人的生命结构的现状进行一个大的调整。通过这种调整,打破人们只关注道德、不关注智识的习惯,从道德层面让开身来,来一个另一种意义的“让开一步”。因为在生命结构中同样是道德层面在上,智识层面在下,所以从道德层面退出身来开出科学必须向下发展,这就叫“下降凝聚”。“让开一步”、“下降凝聚”以开出科学,不仅指文化结构,同样指生命结构,这是不难理解的。

三、从道德结构中“让开一步”“下降凝聚”

牟宗三论坎陷开出科学,不仅从文化结构和生命结构进入,而且经常和道德结构问题联系在一起。比如他曾这样讲过:儒家思想可以说是一种仁智合一的形态,以智为隶属,以仁为笼罩,特别强调“圣贤人格中的直觉”。这种情况并不为错,智应该是隶属的,仁应该是笼罩的,直觉亦不可或缺。但是这种情况也影响了智的形态,使其得不到好的发展。牟宗三在这里强调,智的形态得不到好的发展,是因为“智没有从直觉形态转而为‘知性形态’”,始终为直觉形态所掩盖。这就是说,因为儒家的思维方式偏向于圣贤人格的直觉形态,使得智的形态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影响了逻辑、数学的发展。要使逻辑、数学发展起来,开出科学,必须从这种圣贤人格的直觉形态脱离出来。

牟宗三有时又把这种直觉称为“超知性”,以与知性相对。“他们对于知性领域内的事,顺俗而承认之,不抹杀,亦不颠倒,但亦不曾注意其详细的经历以及其确定的成果。因为他们的用心是在道德政治,伦常教化,不在纯粹的知识。故对于知识以及成知识的‘知性’从未予以注意。(只有荀子稍不同。但荀子这一面在以往儒家的心思中亦不予以注意而凸出之。)他们之透至‘超知性境’,亦不顺‘从知性到超知性’这一路走。……儒家从未单独考察此智以及其所超过之‘知性之智’。因其所注意的惟在显仁心,而仁心即为道德之天心,而非认识的心。”儒家不反对知性,但也不甚用力于此,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对于仁的把握之上。这种对于仁的把握,不属于知性,可以叫做“超知性”或“超知性形态”。这种“超知性”或“超知性形态”当然有其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本心呈露,使本心显其灵光,使道德成为可能,但它也影响了“知性之智”的发展。儒家没有能够发展出一个完整的认知之心,这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方面虽有荀子异军突起,但终究没有成为大气候,不足以扭转总的方向,耽误了认知之心的发展。

这种致思路线在《现象与物自身》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这部著作中,牟宗三特别重视智的直觉和物自身的问题。在他看来,物自身不是别的,只是与智的直觉相对的那个对象。康德不承认人可以有智的直觉,所以人只能达到现相,不能达到物自身。中国哲学自始就承认人可以有这种能力,所以人完全可能达到物自身,达到对象之如相、自在相。但这样一来也出现了一个问题,科学知识还有无必要?牟宗三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他看来,依据西方传统,上帝有智的直觉,可以直达对象之自身,那么科学知识也就没有必要了。依据中国传统,则必须有科学知识。这是因为,首先,从外部看,人有两个侧面,既是圣,又是人。如果只是圣,则没有必要有科学知识,但因为同时又是人,所以又必须有科学知识。其次,从内部看,知体明觉虽然重要,但不能只是停留于自身,还必须否定自己,以穷究事物的曲折之相。这种否定自己,牟宗三就叫做“自我否定”,而这种自我否定,也就是“自我坎陷”。开出科学,成就知识,必须走自我否定、自我坎陷的道路。牟宗三进而从执与无执的角度来谈论这个问题:“知体明觉之自觉地自我坎陷即是其自觉地从无执转为执。自我坎陷就是执。坎陷者下落而陷于执也。不这样地坎陷,则永无执,亦不能成为知性(认知的主体)。它自觉地要坎陷其自己即是自觉地要这一执。这不是无始无明的执,而是自觉地要执,所以也就是‘难得糊涂’的执,因而也就是明的执,是‘莫逆于心相视而笑’的执。”自我坎陷就是由知体明觉自觉地由无执转为执。知体明觉是无执,知性是执,两者性质完全不同,但各有意义,不可相互替代。知体明觉要转成知性,必须要否定自己,“下落而陷于执”,非如此不可能成为执。特别有意思的是,这种“下落而陷于执”不是无始无明的,而是自觉自愿的,恰如平日人们所说的“难得糊涂”,“莫逆于心而相视而笑”。知体明觉要由无执变成执,必须要“停住而自持其自己”。这里所说的“停住”就是从神感神应中而显停滞之相。知体明觉是神感神应,神感神应原本没有任何相,知无知相,意无意相,物无物相。但有了“停住”这个环节,便可以将自身转成“认知主体”。这种转变的意义重大,可以使知体明觉之真我,转成一个逻辑的我、形式的我、架构的我,将无相的真我,变成“有我相”的我,真正构成“思的有”、“思维主体”、“思维我”。

《中国哲学十九讲》同样讲到了这个问题。该书有一讲标题为“二谛与三性:如何安排科学知识?”在这一讲中,牟宗三以佛教学理为背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值得充分重视。在那

里,牟宗三提出了一个重要话题:借助佛教学理,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知识?这里涉及一个重要概念,这就是执著。在佛教学理中,执著是一个负面的概念,是要去除的东西。但科学知识其实也是一种执著,由执著而成,用佛教的话说即为遍计执。对于这种说法有人可能不同意。其实这一点并不难懂。如康德讲知识如何可能时必须依靠时空范畴,这些时空范畴用佛教的话说,就是一种执著。既然科学知识也属于一种执著,一种逻辑意义的执著,那么这种执著中就不是一点真理性都没有,一点意义都没有。康德讲的认识是一种执,我们能说这种执没有一点意义,没有一点谛性吗?显然不能。如果是那样的话,近代建立的科学知识就完全没有必要,完全可以化除了。于是,牟宗三提出了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在佛教学理中如何安排真谛与俗谛?牟宗三借用佛教“方便”这一说法来解答这个问题,比如,佛教徒生病之后也要找西医,西医不能说属于真谛,但它确实能治病,有其价值,这就说明它并不全是虚妄。佛教徒生病找西医,就说明西医有存在的理由,这种存在的理由虽然只是一种“方便”,但也应该保存。科学知识即是如此。在佛教系统中科学知识不能说属于真谛,但它同样有其价值,有其存在的理由,既然如此,便可以作为一种“方便”将其保存下来,给予一定的位置。由此牟宗三再一次提到了坎陷:“佛菩萨发动大悲心而需要有谛性的执着,就要从法身处落下来,作一‘自我坎陷’(self―negation),以顺俗同众,如此才能救渡众生。举例来说,作圣人不同于作总统,圣人若要作总统,也必须离开圣人的身份而遵守作总统办政事的轨则法度,这就是圣人的‘自我坎陷’。同样地,佛为渡众生而需要科学知识,于是自我坎陷以成就科学知识,并保障科学知识的必然性,这种保障方式就是辩证的,而不是逻辑的。因此其必然性是辩证的必然性,而以大悲心作为其超越的根据(transcendetalground)。”佛菩萨必须否定自己,从其法身处落下来,来一个自我坎陷,才能救度众生。这就好比圣人如果做了总统,也必须离开圣人的身份,一步步按照总统的规则行事。这种离开圣人的身份,按总统的规则行事,就是自我坎陷。由此可知,佛要救度众生,圣人要当好总统,都不能仅以自身行事,而必须退一步,否定自己。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之所以能产生生死流转法,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此间有一个曲折,是一个辩证的过程。这种曲折就是退后一步。牟宗三这里讲菩萨“留惑润生”就是要说明这个道理。菩萨原本不再烦恼,但他要有意识地留一个惑,这样才能与众生联系在一起,才能润泽众生。正是在这种退一步,否定自己的过程中,科学知识成为了必要,显现出它的必然性,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知识得到了安排。

上面这些论述侧重点虽有区别,但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直觉问题。这里的直觉不是康德所说的感性直觉,而大致相当于其所说的智的直觉(智性直观)。儒学重视对于仁的体认,这种思维方式是不需要逻辑证明的,语言也很难表述清楚,可以说是一种直觉或智的直觉。它不属于知性形态,而属于超知性形态。因为儒家特别重视这种超知性形态,致使知性形态未能得到好的发展,不利于产生科学;要产生科学,必须从这种直觉形态脱离开来,发展一种完整的知性形态。从表面上看,这里的意思与上两节没有大的区别,其实不然。上两节主要是讲文化结构和生命结构问题,旨在强调中国文化将精力全都用于道德方面了,无论是文化结构还是生命结构都特别关注道德,影响了智识层面的发展,无法产生科学。这一节则进了一步,直接深入道德内部,指出道德思维的两种不同方式。道德思维既有对于仁的体悟,这可以叫做“超知性形态”,又有对于道德范围内一般事理的认识,这可以叫做“知性形态”。按照多重三分方法,就道德结构而言,牟宗三此处所说的这种与直觉相关的“超知性形态”就是仁性。仁性是一种直觉,这种直觉虽然非常重要,但如果过分彰显,也会影响智性层面的发展,不利于对道德法则的建构和认知,不利于对道德本身的理性反思。这种情况初看起来似乎只关系到道德本身,与发展科学没有直接关联,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道德结构中智性层面与生命结构和文化结构中的智识层面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道德结构的智性较为发达,也会促进文化结构和生命结构中智识的发展,而文化结构和生命结构中智识较为发达,同样会促进道德结构智性的发展。反之,如果道德结构的智性层面不够发达,也会影响文化结构、生命结构智识层面的发展。因此,要发展科学,不能只就文化结构和生命结构来谈,同时也必须讲到道德结构问题。在道德结构中,仁性在上,智性在下。要通过道德结构促进科学的发展,当然必须强调从仁性一层退出身来,向下发展智性一层。这也是“让开一步”、“向下凝聚”所包含的一层重要含义。

四、“摄智归仁”:坎陷开出科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以上是借助多重三分方法,分别从文化结构、生命结构、道德结构这三个不同方面,对牟宗三关于坎陷开出科学论述的分疏。最后,还有一个要点必须提及,这就是牟宗三关于学统不能离开道统的思想。在牟宗三儒学思想体系中,认知固然重要,但不能离开道德的指导,这是一项基本原则。为此牟宗三曾这样写道:“在此一想,即是转化之机。这个关键是什么呢?即,仍属于认识心的‘智的直觉主体’,即只是智的虚灵不昧之心,尚不是最后的。你在此,必须再转进一层,来认识孟子的由恻隐之心以见仁,由善恶之心以见义,由辞让之心以见礼,由是非之心以见智:总之,由心以见仁义礼智之性。这一层是道德实践的心,不只是智的直觉之认识的心,而智的直觉亦含于其中。这就是摄智归仁,仁以养智。敬与义俱由此出,人文化成俱由此立,智的直觉之妙观察而不失之贼亦由此定。一切理想与实践俱依此而完成。智的直觉之观物变之几势,离开此道德的实践的心,即为贼,润于此道德的实践的心,即成德:繁兴大用,德业无疆。如是,孔、孟之教以及宋明儒者所继承而日夜讲习不辍者,其关系人群之成毁亦大矣。你们应该洞开你们的心胸来接受此真理。”在这里,牟宗三提出,认识心自然很重要,没有它不可能形成对外物的认识。但认识心并不是最后的,认识心还必须得到道德心的指导。“智的直觉之观物变之几势,离开此道德的实践的心,即为贼”,即是此意。根据上面的梳理,这里讲的实际上是文化结构和生命结构中的道德与智识的关系问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智识一层发展不力,需要通过坎陷的方法转而开出。但是仅有智识一层远远不行,因为智识一层一旦缺少道德的指导,一定会失去方向,为流弊所困。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摄智归仁”。“摄智归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法,它告诉我们,在道德与智识的关系上,智识必须在道德的指导下展开,否则很难讲不走到邪路上去。

在《政道与治道》中,牟宗三又指出:“但若只停在这一层上,而不承认其与道德理性有关系,或

以为只要有观解理性即可处理一切,而不承认有超观解理性的道德理性之特殊义用,则是错误的。科学家内在于科学本身,可以不管其与道德理性方面的关系,但若从人性活动的全部①或文化理想方面说,则不能不了解其贯通。若是外在于科学而作反省时,却又这样截断,则便是科学一层论之蔽。”科学属于观解理性(理论理性),其本身是必要的,这不可否认。但如果以为观解理性可以处理一切,可以解决一切,那就大错特错了。观解理性一定要接受道德理性的指导,否则一定会丢失前进的方向。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盲目推崇科学,结果构成“科学一层论之蔽”,教训极深。

在《中国哲学十九讲》中,牟宗三再次重申了上述看法,并对西方的科学主义予以了尖锐的批评:“科学知识在中国传统的学问中是如此,但依西方基督教传统却不能如此。在基督教的传统中,科学知识是‘有者不能无,无者不能有’。‘有者不能无’之‘有者’指人类而言,科学是人类的成就,虽然至近代才发展出来,但一旦有即成定有,不能再将之取消。‘无者不能有’之‘无者’指上帝,上帝一眼就看明白了,袍不需要科学知识,也不使用范畴。依康德,上帝所有的是智的直觉,而此智的直觉不能成就科学知识。”“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教的重点不在科学知识,因此没有发展出西方近代的科学,但是在现代我们需要科学知识,就仍可以吸收学习,因此是‘无而能有’。有了之后,从成圣成佛的修养工夫而言,仍可以将科学取消化去,因此又是‘有而能无’。西方的传统不能取消科学知识,即不能进退转动、来去自如,因此有泛科学主义、泛科技主义,而将人类带向毁灭的途径,这正是现代文明的趋势。”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科学知识是“有而能无,无而能有”,在西方文化中,却是另一番情景,是“有者不能无,无者不能有”。所谓“无者不能有”是说上帝不能成就知识,因为上帝完全是智的直觉,不使用范畴,因而不需要科学知识。所谓“有者不能无”是说,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科学知识居于很高的位置,很难想像人们会把它化除,所以才产生了泛科学主义、泛科技主义。牟宗三以此严厉批评了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认为这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一大症结、一大病灶,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一定会将人类带向毁灭之途。

牟宗三上述思想是极为深刻的。检查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尽管科学知识对人类有巨大的贡献,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在处理科学和道德的关系方面有诸多不足,未能把科学牢牢置于道德的笼罩之下,科学成了脱缰的野马,没有边际,没有约束,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种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科学必须在道德的指导下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而这也就是牟宗三所说的“摄智归仁”,学统不能离开道统。从多重三分方法的角度看,“摄智归仁”,学统不能离开道统,最根本的含义是,就文化结构和生命结构(此处暂时不谈道德结构,因为道德结构与科学虽然也有关系,但较为间接)而言,道德一层是最高的,智识一层在其之下,这种结构就保证了智识一层一定要有道德的指导,依靠道德为其把定方向,防止智识成为无头苍蝇,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直接将人类社会拖向灭亡的边缘。牟宗三讲坎陷,在这个环节上是把握得很紧的,从中所体现的道德理想主义的立场和原则着实令人钦佩。

五、对“良知坎陷”说法的一个重要修正

第3篇

关键词:网络语言 缩略词 分类 原因

缩略词是人们为了交流的快速便利而对词语进行紧缩后形成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缩略词的身影,如“小资”、“四有”、“北大”、“少先队”等。而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词是指对网络交流中运用的语言进行紧缩后形成的在网络上被广泛认可的词语,如“YY”、“网红”、“取关”、“然并卵”等。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语言在人们的语言交流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量的新词语也率先从网络上生发出来,影响着人们的说话方式,甚至进入到重要的媒体、报刊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网络缩略词也属于网络语言中生发的一种新词语,是网络语言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网络缩略词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运用网络词语。

一、网络语言中缩略词的分类

我们可以将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词分为如下几类:

(一)汉字缩略词

网络语言中的汉语缩略词由纯汉字构成,与现代汉语中的缩略词在形式上大体相同,但是在缩略方法上显得单一,主要采用语素抽取的方法进行压缩,即将原词语或句子中具有代表性的语素或词抽取出来,组合成词,如:网红(网络红人)、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活久见(活得久了果然什么都能见到)、喜大普奔(喜出望外+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是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等。网络语言中有一小部分汉语缩略词在词形上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相同,但是在内涵上却是完全不同的,如“可爱”,在网络词语中是“可怜没人爱”的缩略形式;“白骨精”是“白领+骨干+精英”的缩略形式;“偶像”是“呕吐的对象”的缩略形式等。还有一些汉语缩略词是利用词语间语音上的相近,将两个读音缩略为一个,如:表(不要)、宣(喜欢)、酱紫(这样子)等,不过这种词语在网络缩略词中是极少的。

(二)英文缩略词

网络语言中有大量的英语缩略词。相对于汉语缩略词,英语缩略词的形式更多样化一些,共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首字母缩略词,即取英文单词的首个字母组合成缩略词,如BF(boyfriend)、BTW(by the way)、DIY(do it yourself)、LOL(laugh out loud)等。第二种是谐音字母词,即用读音相同的单个字母代替单词组合成缩略词,如Q(cute)、IC(I see)、CU(see you)等。第三种是取英文单词中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字母代整体的缩略词,如pls(please)、adr(address)、ppl(people)等。这三种形式的英文缩略词中,因首字母缩略词清晰易懂,有迹可循,便于掌握,所以最为常见,谐音字母缩略词次之。

(三)汉语拼音字母缩略词

汉语拼音字母缩略词是利用原词语的每个字的汉语拼音首个字母缩略而成,与英语缩略词在构成上相同,应该是受到英语缩略词的影响,如FRJJ(芙蓉姐姐)、MM(妹妹/美眉)、NC(脑残)、SJB(神经病)、ZT(转帖)等。在这些缩略词中,以调侃性的或贬义的词居多,称谓缩略词次之。这种利用汉语拼音字母缩略词语的方法在网络上十分常见,所以除了大家已经约定俗成的缩略词,还有一些个人临时组合的缩略词,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

(四)谐音缩略词

谐音缩略词是指由与原词语读音相同的字母或符号组成的词语,是网络语言中比较独特的一种缩略方式。在形式上,谐音缩略词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上文提及的以单个字母代替读音相同的单词的如Q、IC之类的;一种是英文与数字组合的缩略词,取原词语的部分英文字母,与另一部分英文的谐音数字相组合,如:gr8(great)、f2f(face-to-face)、b4(before)等;一种是由纯数字构成的缩略词,用读音相近的数字代替原词语,如:94(就是)、918(加油吧)、995(救救我)、1414(意思意思)等。此外,还有少量是汉语拼音字母与数字或符号的组合,如:+U(加油)、V5(威武)、zt3(猪头三)等。

二、网络语言中缩略词的特点

(一)简洁性

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词在形式上具有简洁性的特点。不论是日常交际还是网络交际,人们在说话时都有简易倾向。现代汉语中的缩略词是对词语、短语进行缩略,且缩略后的词语不会改变文字符号,而在网络语言中,除了对词语、短语进行缩略外,也会对句子进行缩略。如“仔细想想,觉得恐怖极了”可以被缩略成“细思恐极”。缩略时以简洁性为原则,可以改变文字符号,如将“鄙视”缩略为“BS”,“原谅我”缩略为“065”,力求使词语达到最简短的状态。

(二)时尚性

网络语言紧跟着社会发展和生活热点,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语言,几乎每年都会有新的网络词语出现并且广为流传,形成一种语言的时尚潮流。而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词,正是对这些热点词汇或句子的s略,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当一个词语或句子被重点关注或频繁使用时,被缩略的可能性会大大超过其他网络词汇,如“十动然拒”就是由一个热点新闻中的一句话“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缩略而成的。这些缩略词形成之后,在网络上会被广泛地传播和使用,自身也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

(三)自由性与多样性

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词与现代汉语中缩略词有明显区别。网络语言对于传统的语言规范并不遵守,在符号字形的选择、搭配上非常自由,只要读音与原词语相同或相近,不管是汉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还是数学符号,都可以被用来组成缩略词,并且可以混合搭配。在词汇、短语外,句子也被纳入缩略范围。正是网络语言在缩略规则上的自由,使网络语言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出现诸如高富帅、CJ、3Q之类的网络缩略词。

三、网络语言中缩略词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一条根本性原则,即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马丁内认为,经济原则同样支配着人们的言语活动,对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的变化都有支配作用。构成经济原则的两个要素是省力原则和交际需要,也就是说话人要尽可能用最少的语言传达足够的信息,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在网络交际中,交际双方主要通过文字进行交流。而网络是一个快节奏的平台,利用键盘进行文字交际,极大地降低了交流的速度,浪费了交际双方的时间,快捷和经济就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缩略词能够用最少的字数表达最多的意思,既省时又省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文在电脑输入上的不足。

(二)求异心理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仍然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4%。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人数最多,占30.4%。从学历层面上看,网民以中等学历为主,初中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比为85.7%。从网民的职业来看,学生、自由职业者、企业职工占大多数,分别为25.1%、21.1%和10.1%。年轻、有文化、学业或事业压力较大,网络语言使用者的这些特征对于网络语言中缩略词的产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对自己的形象建设和个人风格非常在意,并且有能力创造新的流行文化,所以在使用语言时更愿意选择能够彰显个性、时尚感强的语言,以显示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获得关注,网络缩略词就是这样的一种语言。

(三)文明原则

网络平台中也有一些语言属于比较粗俗、不文雅的语言,如果直接以文字呈现出来会显得太过于直白和不文明,对他人的冒犯意味过于强烈,所以在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人们会选择一个稍微含蓄委婉的方法,让这类词语以缩略的形式出现,以降低词语的粗俗性和攻击性,增加调侃的意味,使人容易接受,如TMD(他妈的)、SJB(神经病)、BC()、MPJ(马屁精)等。

四、结语

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词主要是在语言的经济原则驱动下发展形成的。相对现代汉语中的缩略词,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词呈现出简洁性、时尚性、自由性与多样性的特点。虽然网络缩略词中的部分词语存在着语义不明确、缩略方式不规范以及会随着流行热点的消退而消退等问题,但是随着网络交际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词的数量仍会逐渐增多,缩略词在网络中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纯柱.网络语言的生成、价值和特征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1,5.

[2] 陈满华.惠特尼和叶斯柏森的语言经济思想――兼谈语言经济原则的产生及其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4.

[3] 高岩.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词的分析与研究[J].语文建设,2014,5.

[4] 黄兵.网络谐音词的生成方式及语用功能[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3,2.

[5] 姜珊.\析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6] 武丽梅.网络语言中的字母词构词特点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2003,1.

第4篇

但不能否认《星际穿越》强大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推动了科技的进展。《月球旅行记》《太空登月记》都是说到月球上去旅行的,现在来看,人类到月球上去旅行,已经不是梦了。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星际穿越》中哪些现象或技术是可能实现的吧。

枯萎病

可能性:危害显现

剧情:农作物(主要是玉米)患上了枯萎病,粮食紧缺,沙尘暴席卷,人类不得不向外太空寻求生存空间。

首先,《星际穿越》的背景很费科学顾问基普・索恩(美国物理学家,当今世界上研究广义相对论下的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领导者之一)的一番心思。作为物理学家,为了保证“植被大量枯萎”这一假设有科学依据,他准备了美食,请来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大波相关教授,其中包括1975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获得者戴维・巴尔的摩,组织了一次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会。

枯萎病亦称疫病。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之前网上疯传的“香蕉艾滋病”其实就是香蕉枯萎病,目前已经发现了西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等。现实中,美国是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疫区。目前防止枯萎病,大多使用一些广谱抗菌类的农药。

专家们表示,虽然目前地球上不存在可以灭绝整个植物界的枯萎病,但是假如有某种病原体专门欺负叶绿体的话,那还是可能的。总而言之,这种枯萎病造成大量粮食减产和地表荒漠化,也就带来了片中地球上无处不在的沙尘暴。

低温冷冻休眠

可能性:将来或许有

剧情:宇航员可以进入休眠水床,并自行设定唤醒时间。

不仅仅是《星际穿越》,在诸如《异形》《深空失忆》等作品中,人类都用休眠来打发时间。

技术上的人类低温休眠,是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人类冷冻到零下196摄氏度,让细胞停止活动,无限期地延长人类的生命周期。不过,目前人类尚无法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0摄氏度到零下60摄氏度这个区间内,所产生的冰晶对人类细胞的破坏是致命的,而且水分的冷冻过程又会出现一个有悖于“热胀冷缩”的“热缩冷胀”的物理过程。

但在不久的将来这可能会成为现实。国内的医院,已能将大脑放在零下33摄氏度的低温下,让患者冬眠再实施脑手术。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一种水蛭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依然能够生存。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寻找冷冻保存人体器官的新方法。

时间膨胀

可能性:已验证

剧情:电影中,库珀和女科学家布兰德降落在绕着黑洞转的星球上,星球上的1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7年。

由于时间膨胀,《星际穿越》中的“坚韧”号船员衰老速度比地球上的人慢。这种现象符合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当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动时,时间便会变慢。在地球上,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理论。

英国皇家天文学学会主席马丁・巴斯托说:“这种现象已经得到验证。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以不同速度移动的物体经历的时间存在差异。例如,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移动速度超过地球上的任何人,他们的衰老速度略慢于地球上的任何人,但还没有达到显而易见的程度。不过,如果你的速度接近光速―很难实现―你便能注意到这种影响。当物体快速在宇宙中移动,我们也能看到这种现象。”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宇宙暗物质暗能量团组首席科学家陈学雷认为,“不过电影中1小时抵7年属于比较极端的情况,虽然有相关的理论依据,但能否真正找到这样的星球尚不知晓。”

吸积盘

可能性:确实有

剧情:《星际穿越》的一个重大卖点是,在物理学家索恩指导下制作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黑洞模拟。除了黑色的部分之外,想必那个如同王冠般耀眼的环形结构是大家最关注的。这是黑洞周围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落入黑洞的同时释放引力势能而产生的明亮结构―吸积盘。

近日,美国天文学家通过对76颗黑洞进行观察和测量发现,它们的磁场强度是地球磁场的1万倍。

活跃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通常会产生“喷流”。在喷流形成和吸积盘物理学中,磁场可能也起了关键性作用。科学家最近在银河系中心黑洞附近发现了一个动态磁场,如果这种现象是普遍的,而且磁场能延伸到黑洞事件视界以外,吸积盘结构就会受到显著影响。

科学家观察到的超大质量黑洞喷出的气体证明了其磁场的强度。这些气体喷射由磁场形成,并产生电磁波辐射。从黑洞喷射发出的电波辐射可以用来测量黑洞附近的磁场强度。

这次的研究通过分析些数据后绘制出不同波长的电波辐射图,然后根据不同辐射图之间喷射特征的变化,计算出了黑洞附近的磁场强度。

结果表明,黑洞的磁场强度和医院里“核磁共振”(MRI)中的磁场强度差不多―大约是地球磁场的1万倍。

穿越星球

可能性:只是时间问题

剧情:《星际穿越》中有很多“脑洞大开”的情节。比如,他们进入一个全是水的星球,为了逃避如山川般的巨浪,他们飞离了星球。

未来,我们真的可以离开地球,进行星际穿越吗?天文学家说,目前,科学界认为,平行宇宙是存在的。“也许,在另外一个星球,还生活着一个一模一样的你,只是你自己没有发现而已。”

那么,未来我们可以到其他星球去生活吗?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说,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时间问题。“不是通过虫洞穿越过去,而是乘坐宇宙飞船。当然,宇宙飞船的速度要达到光速以上。”

小行星登陆计划 神似《星际穿越》

《星际穿越》其实有现实版。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将在下一个十年内进行一项史无前例的空间探索计划,对小行星进行捕获并派遣宇航员登陆小行星进行探索,本项计划将在本世纪20年代完成,为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除了穿越虫洞进入黑洞内部不可能实现外,小行星登陆计划的各项细节和《星级穿越》的剧情有神似之处。

首先:都有两个计划。《星际穿越》有两个计划,计划A:使用超大空间站将人类带离地球;计划B是带着受精卵,找到了宜居星球后开始培育繁衍;影片最后的艾德蒙斯星就是计划B的实施地点。目前NASA也有两种机器人小行星捕获的选择方案。计划A:在自然轨道捕获一颗小型的小行星;计划B是从一颗大型的小行星上取回一块巨石。NASA将在今年12月决定捕获方案,并于明年初举行“任务概念综述”,这将进一步细化任务的设计。

第5篇

我们经历了票房的继续激增,电影在大众文化消费中地位的持续上升,我们有过最惊艳奇丽的《白日焰火》、最稳健而情感内蕴的《归来》,最平庸而奢华的《太平轮》,最自以为是最让人大跌眼镜的《一步之遥》,最少儿不宜的《心花路放》,最有诚意的《亲爱的》,最文学最“作者”的《黄金时代》,最搞笑最自轻自贱的《分手大师》,最有人性深度,最让人体会将心比心的《推拿》,最一枝独秀的恐怖类型片《京城81号》-----等等。

我们还响应过对商业化、庸俗论的义正言辞,经历过“坍塌”论的震耳欲聋、不明觉厉,我们------我们最后似乎陷入了困惑。这困惑,又岂能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赞或是吐,投降亦或坚守能了得?!

我们从几个关键词进入2014中国电影的模糊的地形图。

关键词之导演:多元、跨界、新力量

2014年,不同代际的新老导演、跨界导演同台共舞,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导演群体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创作分野,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电影生态图景。

老导演“王者归来”,强势、稳健、但中规中矩,有时不免平庸落俗套,渐露老态。不禁弱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新力量导演”强势崛起,导演跨界成为突出现象。各方合力隆重推介的2014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的11位,有的是“演而优则导”(邓超、赵薇)、有的是“写而优则导”(郭敬明、韩寒),有的是从微电影起家的“‘微’而优则导”(肖央),也有从同名电视剧演员而转同名电影(陈思成)的,也有颇具专业教育背景(路阳、李芳芳)。

这些新力量导演依凭与市场、年轻化受众的天然亲缘而“吸金”没商量,但后劲却有不足,有的只是偶然,更多的只是依靠了在其他领域早已积累的粉丝和人气,他们的很多暴发户式的成功无法复制。

年轻化是他们的优势,粉丝、网络是他们的基础,商业化是他们的近亲,但内容、故事叙事成为考量他们是否继续引领的瓶颈或绊脚石。

关键词之:青春和类型

市场与观众的继续青春化或低龄化比起主旋律电影与古装商业大片的隐退,今年青春片的创作继续火热,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观影主流人群继续年轻化甚至低龄化。

2014年的电影格局中,爱情电影、青春电影一如既往在越来越年轻化乃至低龄化的电影市场获得观众群体的喜爱,《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小时代3》等主打青春牌;《北京爱情故事》、《单身男女2》、《闺蜜》是都市轻喜剧等。

此类小青春、小回忆、小感伤的“小电影”密集出现,不仅成功地搅动起了电影青年消费群体的青春记忆,也用票房证明了中国式“青春”的市场价值。

“青春”继2013之后继续成为盘点2014中国电影的关键词。

关键词之类型,多元但不平衡2014电影创作的类型还是多元丰富的。

有嫁接公路片的《后会无期》、《心花怒放》;有改编话剧作品的《分手大师》,有以浪漫爱情喜剧为突出代表的城市白领“小妞电影”,还有诸如《白发魔女》、《一个人的武林》等功夫电影,还有《催眠大师》、《京城81号》等惊悚恐怖类型,这几部电影通过精致的影片叙事结构、情感结构和影像风格让观众们产生认同感。

当然还有从电视节目过渡到电影作品的《爸爸去哪儿》这样的无法归类,无法解释票房原因的所谓的电影。这部电影利用电视节目的高人气和年末合家欢的超好档期,以极为低廉的电视节目套拍,竟生生获得了接近7亿的电影票房。

远离常规电影规范,几无影像追求、故事叙事和艺术风格的空手套白狼式的票房成功,成为中国电影发展至今一次让电影人瞠目结舌、几乎要“吐血”的电影现象或“现象电影”。而类型的极度不平衡则仍然是――科幻电影依旧付诸阙如。

关键词之:艺术电影

小与大2014,艺术电影并不寂寞。有《白日焰火》、《推拿》这样的文艺小片,也有《归来》、《黄金时代》这样的“艺术大片”和《一步之遥》这样的既很作者化个性风格化又通篇弥漫商业气息视觉奇观和场景噱头,不太好归类的电影。

《白日焰火》获得第6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和廖凡获得最佳男演员银熊奖,《推拿》获金马大奖,在2014年使得艺术电影重新获得一定的关注。《白日焰火》这样的艺术小片竟然获得不错的票房!但其实并非偶然。

影片虽不乏碎尸、变态杀人、冰美人、“蛇蝎妇人”等足以吸人眼球的“噱头”,但一旦进入其细密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充满情节密度和丰厚生活容量的叙述中,不难感受体会到那种浓郁的,扑鼻而来的中国当下现实气息。冰天雪地中冷艳雪白的东北小城与贾樟柯嘈杂灰黄的中国北方小城汾阳一样,不期而然进入了中国电影的经典影像叙述。

然而,《白日焰火》实际上并没有走得太远,它不像某些西方式电影那样过于渲染病态和变态,也不着力表达类似于黑类型风格背后的存在主义式的哲学观念和厌世悲观情绪,影片毋宁揭示出变态杀人碎尸的背后有着社会不公平、恃强凌弱等复杂社会原因――这还是颇为本土化的。《白日焰火》对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建设、深度心理分析题材的拓展,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结合等方面,都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推拿》关注大城市中的边缘群体,展现盲人按摩师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生活中的艰辛和美好,挖掘他们生命过程中不为人知的爱与欲。《推拿》影像风格颇为独特,对盲人视角的模拟表现别出心裁:大量的摇晃、粗糙、颗粒粗大的镜头突出盲人感官世界,以及那种环境的不安全感,极端化的近景和特写逼近人物的内心,强烈的明暗对比和曝光过度在加强现实感的同时也增加了电影的表现性风格,为我们这个过于轻松浮夸娱乐化的影像世界提供了不多见的一些新体验――视觉、心理的,它足以让每一个正常人自省,换种视角反观自身。

“文艺大片“《归来》则颇为文艺,小资,情节淡化、节奏舒缓、场面单一、突出人本位,两个主角的表演撑起一部大戏。而影片在回归知识分子意识形态方面几乎做到了极致:落难多却满腹才情、满腔爱意的知识分子陆焉识(与《牧马人》、《芙蓉镇》、《天云山传奇》中的男主角几乎是一个序列的人物群像)、始终深爱知识人,崇拜知识,坚贞美丽的“城堡中”、“阁楼上”的女性,弹琴、念信、老照片、举牌约会,那个年代能有的浪漫与小资都有了。影片对商业化诉求的拒绝,对知识分子意识形态的表达,那种近乎无声的沉郁和苍凉悲悯,在张艺谋多元丰富颇难概括的作品序列中,与它最为接近的恐怕只有《活着》。别的不说,影片文化反思意义之内敛深刻有力毋庸置疑。

《黄金时代》是另一部艺术大片,精心制作大力营销但却票房惨败,使得所谓大数据理论在关于它的票房预测上彻底失效,沦为笑柄。众说纷纭中,也许有个问题是定位不准且游移不定。它是大投资,明星、宣发,甚至票房预期都是商业大片的路子,但却做得太艺术。因为从编剧李樯到导演许鞍华均葆有极高的艺术电影的理想和情怀,几乎不考虑影片的故事性和叙述的节奏性,视角、影像的陌生化表达,大量堆积的掉书袋式的史料,对大量普通观众的排拒是理所当然的。

而《一步之遥》虽然恶评不断,评分一路下跌,拍片逐渐减少,但票房还在上涨,虽然势头不容乐观。姜文似乎以“玩耍蒙太奇”的方式进行一种“玩耍类型片”的叙事游戏和视听觉盛宴。充满想象力的表现性造型依旧甚至无以复加,“世人皆黑而我独白”,傲睨社会群氓的戾气犹在,但松散的、逻辑性欠佳的故事,炫奇式的视觉器官营造和过多的电影史玩耍式致敬严重挤压了本应从容的故事讲述空间,也许凭着姜文的号召力还能支撑一段时间的票房,但20个亿已成神话(《一步之遥》的票房表现是否可能危及2014年300亿的目标?)更为要命的是,在这个人人都是批评家的自媒体时代,蜂拥而起、群起攻之、网上滚滚相传的批评吐槽透支了无疑仍然相当富有创造力的姜文的艺术信誉度。《一步之遥》哪怕姜文还是躺着把钱赚了,他都是得不偿失的!他必然成为中国电影史和自己的五部电影史的走麦城记录。

关键词之:科幻

缺失中的期待科幻电影作为好莱坞电影中的特类型,近年来一直占据着大银幕的主体地位,亦成为好莱坞全球电影战略对外输出的核心力量。

第6篇

跟工业品营销经理接触的多了,又做了大量的能力评估和绩效考核的工作,也该是为营销经理划分段位的时候了。叶敦明认为:工业品营销经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段位,初段、中段和高段。初段,入门级水平,可以开展一些命题明确、要求清晰的作业,他也许是团队中的一员,更可能是被呼来唤去的跑腿。中段,独当一面的有经验人士,心中有蓝图、手下有兵有将,安邦定国会有时,区域行业显身手。而高段,则是历经时间磨练,他的洞察力非凡、战略思维开阔、营销手段创新、管理能力突出、领导才干凸显,难得的营销人才,是每一个工业品企业的营销脊梁。

1、初段:需求界定看分明,小荷方露尖尖角

时间历程上,初段工业品营销经理3-5年的岗位经验,历经了1-2次职业淘汰赛,身边有倒下的兄弟,有觉得自己不胜任而主动转行的同事,更有小鸟展翅恨天低而跳槽别家的野心家。反正,初段们是胜利地活下来了。喘口气之后,定神看看身后的路,千头万绪的,总为浮云遮望眼呀。

初段工业品营销经理有什么核心能力呢?叶敦明觉得,分析、洞察、引领,是三个最为重要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工业品营销,90%是科学,讲求逻辑、体系和流程,分析能力最为重要。笼统地讲,理工科出身、干过几年技术的年轻人,最为适合做工业品营销经理。不懂营销并不可怕,快速学习和领会能力,才是这些人的看家本领。一堆乱麻中理出头绪,散点的信息丛林中找到方向,七嘴八舌的讨论中激发思路,初段们其实也不容易呀。而且,这些能力会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整个职业人生,比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丝毫都不能放松。

分析是个体力活,具备基本的思维力之后,最主要的就是肯下功夫,有持续的耐心。而洞察,则是少数人独享的脑力活。灵光咋现,说的有点玄了。屡次碰壁,不撞倒南墙不后撤的决心,恐怕才是内在驱动力。工业品营销经理呀,熟悉公司和行业的大体生态之后,就需要扩展自己的眼界,俯瞰的姿态常常是洞察力的发源地。别人忽视的、隐藏较深的市场机会,是老天奖赏给洞察力最好的礼物,这样的工业品营销经理人,基本上具备了持续晋升的关键本钱。

是被动地满足客户需求,还是主动界定并超值满足客户需求呢?看起来不是问题的问题,营销实践中却大量存在。表面上看,客户最懂自己的需求,而实际上却正好相反。客户看到的总是眼前的需求,应急的、攀比的、跟风的,占了大多数。能够跨越到从产业链、跨行业的开阔地,超脱也已麻木的常规思维,才有可能成就出人意料的超级解决方案。这,才是客户真正想要的,只是他们想不明白、说不清楚而已。

2、中段:价值传递下功夫,客户事业你所图

初段工业品营销经理,脑子里想的还是自己家企业的销售额、销售利润和市场占有率,即使换位思考也是为了更多地赢得客户的订单而已。一句话,我们就是要卖的。卖方思维,要变成买方思维,不仅是思考角度的问题,主要的还是利益问题。客户导向的产品、服务或方案的价值,是依据客户企业的上下游竞争态势和生态环境而定的,客户内部运作水平只是其中的一环。单纯的卖货,变得如此复杂,很多时候还不一定获得更好的销售机会或利润,很多工业品营销经理于是知难而退,不愿意花冤枉功夫。营销,有退缩到销售,还是干现成的买卖更实在些。

若想满足客户价值,先得整合公司的内外部资源,以产品或服务为基础架构,谋划富有张力的价值网,把自己当成扳机,从而带动更为庞大的市场势能。叶敦明认为,一个企业自己有多大价值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你能迅速、有效、低成本地整合资源为客户所用。你就是银行,你就是人民银行,天下资源任你用。

有了价值,你还得会传递。昨晚与一帮同事在海底捞上海铜川路店吃晚饭,就亲切地感受到海底捞服务员的甜言蜜语,送一个小果盘,都能煞有介事地说出每个水果代表的心意,价值感做的很足,礼轻人意重,估计就是这么回事。我们不少工业品企业,辛辛苦苦地派技术人员到现场安装、调试、培训或维修,这些人大多内向,表情麻木、行动机械、言语木讷,活干的很好,与人很少交流。到临了,总是悄悄的别离,不带走一片云彩。客户没感觉,或者说客户没好感,这样的服务就是失败的。

再好、再细致的服务方案,到了客户现场都会有所调整的。预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正式营销经理需要反思反省和总结归纳。反馈能力,是一种主动修订自我的姿态和行为,要听市场的好消息,更乐于倾听市场反馈的坏消息。叶敦明认为,好消息只是一种验证而已,而坏消息则蕴含原先看不到的商机。不仅要自己想,还要市场帮你想。

3、高段:价值创新倾尽心,产业视野看真清

营销这玩意儿,很多时候并不是什么值得称羡的岗位。业绩不好,营销罪责难逃,岗位意识此时最浓厚;而企业奏凯歌时,举酒杯的大多数是其他部门英豪,营销人员绝不能贪功,要多往合作部门上摊功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工业品营销经理,的确需要相当的胸怀和大度。

首先,要深刻反思,成功要找偶然性,失败必找必然性。痛苦呀,没有点变态的性格和风范,就莫要做在营销经理这个火山口上。反思,多找主观原因,少扯客观阻碍,非如此,就难得会有突破性的认知,更不会有改变自我、重塑团队的决心。低劣的反思,与故作的高谈阔论,都是工业品营销经理的癌细胞。

其次,要大胆假设,让所有羁绊创新思维的东西统统见鬼。你需要魄力,你需要出类拔萃,你敢当枪打的出头鸟,你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KAO,工业品营销经理真不是凡人能做的。这不是一个职位,这是一份巨大的期待,这也是一个人人可以泄愤的对象,更要是公司资源冲向市场的集结号。所以,你必须成为公司创新的发动机,从大胆假设开始,重新看待因果关系、内外关系、战略与战术衔接、战略与组织流程匹配、人力资源的竞争力,用机会的眼神打量问题,用未来的高度看现在的匍匐前行。

最后,你还要学会小心验证,不要被自己的伟大创想给耽误了。划片实验,是营销大战略偏爱的前哨战,投入不算大、风险相对可控,相关营销变量比较清楚,实验的成败基本上可以作为大战略能否推行的重要凭证,也与营销决策者的决心和力度息息相关。可是,叶敦明认为划片实验的坏处已经盖过利益,延误战机是首等恶事。人人都向往当年国内的改革开发,先做试验田,然后逐步开放,看三步走一步的小脚老太太,也只能发生在不计成本、无所谓商机的政治领域。商业嘛,追求阳光的利润,能快则快,那么多竞争者环伺,岂容得你慢条斯理地闲庭信步?

小心的验证不等于慢吞吞的划片实验,我们需要疾走三步,然后用停下一步的时间,看看前方的路是否明晰。不清不楚的时候,需要走的更快,好更快地找到岔路口的指示牌,如同陌生地方驾车一般。而且,黎明前的黑暗是最常见的,最困难的时候,也新突破的驾临之际,这不是励志,这是经营者应有的胆识与智慧。

初段、中段、高段,是工业品营销经理的三个晋升台阶。纵观国内工业品企业,绝大多数还处在初段,晋升到终端的紧迫性不容忽视。工业品大行业的营销步伐,比企业和客户的需求慢了好几拍。既然借不上大环境的成长东风,那么工业品营销经理们就只好加强自我修炼和小团队互促互进。长风破浪会有时,无风可借的话,就更需要大家奋力划船,动起来之后就好办多了,任凭你直挂云帆济沧海吧。

第7篇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模因 类型

引言

模因的概括性很强,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物几乎都可以用模因来解释,语言是模因的载体,而语言本身也是模因。笔者主要用模因论的原理,以国内外学者的模因学研究成果为依据,来分析和阐释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类型及其传播过程,并用语言实例来进一步检验语言模因的功能。

一、模因和模因论

模因一词最早由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Richard Dawkins(理查德・道金斯)在其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中提出。道金斯把它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它通过一个过程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广义而言,这个过程可称为模仿[3](P192)。1999年,模因研究学者Blackmore(布莱克摩尔)在其所著The Meme Machine一书中再次指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4](P115)。学者Heylighen(海利根)则探讨提出了模因要成功地复制和传播必须经过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5](P423-418)。模因概念一经提出后,受到许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就国内而言,以何自然为首的学者从社会语言学以及其他领域如翻译、文化和语言教学出发展开了研究[6](P200-209)。何自然指出,“语言既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一种显著的文化现象,模因论在语言研究中大有用武之地”[7](P54-64)。

二、网络语言的模因类型

从模因论的视角看,模因传播的途径是多元化的[8](P62)。何自然先生认为,语言模因通过复制和传播这两种方式才得以实现,而“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出现新的集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两种方式”[9](P54-64)。

(一)基因型的网络语模因

网络语言中的基因型模因是指原封不动地完全照搬固有的成语、谚语、熟语、名言警句、诗词名句等作为网络交际用语的现象。网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所用的语言本身就是很随意的,使用通俗的口语化语言已在网民中达成一种共识。有时候一个简短的语言缩写、一个表情符号、一句随口说出的话都能蕴含说话者丰富的情感变化和语言内涵,因此接受者在接受到这些语言信息时能收到某种特定的语言含义,从而实现交际的目的。基因型的网络语言模因如果语境得当,就会使这种网络语言在交际中获得一种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1.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包括汉字、拼音、英文字母、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及形象生动的网络符号和图片。”[10](P98)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在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影响下,网络语言会在一段时间和一定地域内广泛地使用并流行开来,它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语言表达方式。随着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网络语言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而产生并迅速发展,其语言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是以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为前提的,是日常生活和社会变化发展在语言上的一种折射反映。而基因型网络语言模因是不改动任何信息内容,直接运用在网络中,通过直接引用的方式,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例如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上刊登了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标题,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新浪新闻中心,《评论周刊》等新闻媒体都参与到了这次讨论当中,把“给力”一词再度推上热潮,因此“给力”一词也频频成为网络搜索的关键词,并且被人们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微博、QQ、BBS等网络交际平台中。此外,最近最新流行的网络词语“duang~”,就是网友将成龙2004年拍的洗发水广告词和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进行了神一般的同步,而“duang”这个词语在网络中意外走红,成为本年度最新最热门的词语,并且还为这个发音创制了一个新的汉字“”,并且有了相应的意义即加特效的意思。

2.相同的信息异形传播。这是指用相同的基因型网络语言模因,但却在网络交际中出现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内涵。这里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直接引用但却表达了不同的语言内涵。例如:2013年网上流行的网络新成语“不约而同”,本义是在没有事先商量和约定的情况下,彼此的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而网络语中赋予这个词最新的意义,成为“因太久没有被异性约而变成同性恋”的简称;“喜大普奔”成为“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写;而“人艰不拆”则语出于林宥嘉的歌曲《说谎》中的一段歌词:“我没有说谎,我何必说谎。爱一个人,没爱到难道就会怎么样。别说我说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还有“十动然拒”“男默女泪”“啊痛悟蜡”“不明觉厉”等等这些网络新成语的出现和广泛运用就是仿照成语的四字形式而创造的,因其形式与我们所熟知的成语结构形式类似而易于被人们吸收和接受并在生活中进行复制和传播。除了这些四字成语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语言形式如:“天才”=“天生的蠢材”,“贤惠”=“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偶像”=“令人作呕的对象”等等。二是引用一些与原始信息发音近似的词语。这类网络词语有“斑竹”=“版主”,“竹叶”=“主页”,“洗具”=“喜剧”,“杯具”=“悲剧”,“神马”=“什么”,“鸭梨”=“压力”,“水饺”=“睡觉”等等都属于这类网络语言模因。此外网络上的汉语拼音字母缩略和数字替代以及英语词的音译等都能被复制成汉语的新词或者表达新的意义,如“哥哥”=GG,“美眉”=MM;“7785258”“886”“520”;“sofa”音译为“沙发”,“radar”音译为“雷达”,“chocolate”音译为“巧克力”等都是通过异形传播模因来复制和传播信息的,由于这些新的信息在表达意义过程中的经济简洁性,而易于被人们接受和运用。

(二)表现型的网络语模因

表现型的网络语言模因,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对固有的语言或言语成分进行灵活变动,被不同的人们用于不同的语用场合和语境中,按需要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它们的形式相近,但内容却迥异。这类网络语模因根据模因论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同音异义传播。语言模因保持原来的语言结构,利用同音词、近音词对原有词语进行谐音替换,在尽量保持原来读音的情况下,用一个更加贴近口语化和简便化的词语来替换原来的词语,使其语义发生变化,更加生动和诙谐。在网民的日常交际中,人们使用这些模因网络语言,不但能使语言显得新奇、活泼、诙谐,而且易于被广大的网民们在网络中和实际生活中模仿和传播,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扩大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语言的创造力,使之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例如:“杯具”=“悲剧”,“霉女”=“美女”,“神马”=“什么”,“捉急”=“着急”,“鸡冻”=“激动”,“鸭梨”=“压力”,“3Q”=“thank you”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同音异义的模因传播。

2.同构异义传播。指语言模因在保留原来结构和形式的情况下,在原有的比较固定的语言框架中换上新的词语或调换某些词的位置,对固定的原型进行适当地调整或改变,从而产生新的意义,即同构异义传播的模因。由于这种模因的表现力强,语种类型多,流传的范围广,因而成为了一种强势模因,非常具有能产性。这类模因有词语语模,即在网络流行词语中反复使用构词词缀或类词缀。例如:“裸”字是2009年的网络流行词语,其模因结构表现为“裸×”,表示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或因素,只有事物的本身,语用如“裸婚”“裸考”“裸奔”“裸官”等;“族”字其模因结构表现为“××族”,用其引申义表示为某一同种类型的人,语用如“蚁族”“月光族”“啃老族”“上班族”等,与其类似的结构还有“××控”“××党”“××化”“××门”“××领”“超××”“晒××”“秀××”“拼××”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网络句子的传播也可以从表现性模因的角度得到新的理解。这类句子的句法形式和结构变化较小,但是内容会有较大变动,往往换用一些新的词语,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之符合社会潮流和大众心态。人们在使用时,根据其原有的句法格式,依据自己的表达需要换用一些新的词语,将内容作适当的替换,从而成为与原话在句法构造上相似的另一个句子。较常见的有:“谁动了我的××”,这一固定句式来源于美国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的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该书一经面世销售,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之后,类似的说法便源源不断地出现,如“谁动了我的面包”,“谁动了我的爱情”,“谁动了我的电脑”等等,其中动宾结构里的宾语的中心词可以根据人们的表达需要而适当地调整和改变,形成一个新的句子。类似的还有源于影视作品《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将××进行到底”,也跟随着人们的表达需要,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有如“将学习进行到底”“将快乐进行到底”“将生命进行到底”等,其结构中是对介词的宾语进行替换;2009年最流行的网络句子“哥×的不是×,是××”,因其极具调侃和自嘲意味,而意外走红。人们开始纷纷模仿此句式造句:“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哥唱的不是歌,是寂寞”“哥偷的不是菜,是寂寞”等等,这一句式结构中是变换不同的离合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语言意义。之后,在日常交际中这些句子便开始纷纷进入人们的视野。

除了词汇和句子之外,段落或篇章的语句也可以在语言模因作用下得到广泛的复制和传播。“这些篇章段落一般具有较强的语用效果和明显的修辞特征”[11](P173),一般是一些经典名段名篇、社会流行语或从电影电视等中衍生而来的公式化了的表达方式,因而易于被模仿,成为强势模因。例如:最新流行的网络恶搞MV《我的洗发水》,就是将成龙2004年代言某洗发水的广告词和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进行了神同步制作出的歌曲,而其广告词也在网络上出现了各种恶搞版本,有贿赂版、梅西假摔版、结婚版、情人分手版等等。还有如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也出现了如《雅室铭》《新居铭》《公寓铭》《科室铭》《文凭铭》《写作铭》等不同的版本。另外,还有周星驰的影视作品《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在网络上也流传着各地的方言版,2006年央视春晚推出的蒙古歌曲《吉祥三宝》,因受观众喜爱,在网络上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版本,如灌水版、驾校版、恶搞版、动画版、考研版、方言版、另类版等等,这些不同的版本都是经过被模因而成为“同构异义”的网络语言模因。

3.同形联想传播。是指语言模因的形式内容没有变化,但运用在不同的语境场合中时,会引起人们产生不同的意义联想。如我们会称呼一个中产阶级的白领女强人为“白骨精”,这里的“白骨精”并不是说这个女人是一个以白色骷髅骨型出现的妖精,而是在赞扬她是这个阶层中的一名“白领,骨干和精英”。又如:“蛋白质”本来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但当这个词语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时候,它的意义则变成了“笨蛋,,神经质”这三个词的缩写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内涵则完全发生了改变。“鲜肉”也是这样,当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时候,它的语义内涵了也发生了变化,网络语“小鲜肉”现今是指年轻、帅气的新生代男偶像明星或情感经历单纯且长相俊俏的男生。再如:“PK最原始的英文全名一说是‘Penalty Kick’,另一说是‘Penalty Killing’,中文意思是‘罚球’。后来,随着网络游戏的流行,PK又逐渐发展为‘people killer’or‘player killing’,意为‘砍人,攻击’或‘玩家杀手’。如今,PK常用来指‘一对一的决斗或单挑’,具有‘比赛一定分出胜负’的含义,但一般可泛指‘较量’‘对决’的意思。”[12](P48)最新流行的“duang”一词在网络上被广为传播,并作为模因复制出了新的词汇“”,意为“加特效”,被运用在各种句子中,如“duang的一下,开学了”,“心脏duang的震了一下”,“手机duang,掉地上了”等等,在这些句子当中,人们会根据适当的联想来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些都属于同形联想的模因传播类型。

三、结语

模因论对言语交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对网络交际时代的语言行为特征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模因论为语言的研究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13](P184)。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语言也自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语体力量,拥有广大的语用群体,人们在通过网络交际的时候,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就会去复制和传播自己接受到的信息,这种接受并复制传播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模因过程。“模因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重要的语用意义,主要表现在模因论促进语言的生成与更新”[14](P174)。因此,在模因的作用下,人们可以根据旧有的词语创造出新的词语,新创造的词语通过复制得以传播,从而促进了语言的生成和发展。网络语言的生成和发展也是经历了这样的复制和传播过程,才使得网络语言更加丰富多彩,使得网络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注释:

[1][12]谭占海:《语言模因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7][9]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语言科学,2005年,第6期。

[3]Dawkins,R:《The Selfish Gen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年版。

[4]高申春,吴友军,许波译,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 http://pespmcl. Vub. Ac. Be/papers/memeticsN amur. Htm l20k, 1998年。

[6]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现代外语,2003年,第2期。

[8]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年版。

[10][11][14]徐朝晖:《当代流行语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第8篇

赵素美指着在二号网球场上轻盈奔跑的女孩说,就是她!凭一种直感,我在一瞬间就确信了那些被我一直斥之为流言蜚语的内容是真实的。雪白的网球服完全为她的好身材而设计,黝黑、健壮的双腿又直又长,柔韧的腰肢紧凑而有弹性,她的脸藏在太阳帽的阴影里,看不清楚。还用得着看?有这副身材的女孩子不会丑到哪里去。我绝望地闭上眼睛,不用看了,光那脖子上、手臂上闪亮滚动的汗珠,那青春逼人的饱满与水分,就足以征服男人,征服我的丈夫。

赵素美一脚踩下去,“蓝鸟王”嗖一下飞了出去。她稳稳地把着方向盘,咬牙切齿地说你得想办法收拾那小妖精,有必要的话,我可以帮你,唉,我们这些人都他妈的一种命,以前呢,没有钱,拼了命帮老公挣钱,等有了钱又拴不住老公,人生圆满的事怎么就轮不到我们这些精英女性头上?

我头痛欲裂。我知道这个网球中心为每个球场配有设施齐全的包房,洗浴、休息、进餐,全套服务。想想看,一个浑身燃烧着燥热的男人,和一个刚淋浴出来,刚擦干了身子、带一股清香的可意女孩之间,还会没有故事?

旁边的赵素美不管不顾一路说下去。我还以为,我们这圈子里,你家应该算个例外,总给我们争点气,结果……天下男人就一个德性?我说求你了,少说一句可不可以?赵素美说我懂我懂,我那个时候也是痛苦得不得了,死的心思、杀人的心思都有……我死劲捶打车门,失声尖叫,我要下去!

一切都证实了我的猜想,不,不是猜想,而是合理解释了一些现象。丈夫颜萱近一段时间悄然发生的诸多改变,年轻时就不擅长也不喜好剧烈运动的他,人到中年突然迷恋上网球,特别是那种异样的精神焕发,以及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喜悦、满足、宽容,原来他在恋爱。这些瞒不过我这个当妻子的。只是我过于大意、自信。

接下来的几天我彻夜失眠,那个轻盈的小白人无休无止地在我的神经网络上蹦来跳去,每一根神经都痛得要断了。

星期天早晨,丈夫来到我的房间,他穿着运动服,神采奕奕。他坐到床前,抚摸我的脸,问吃药了没有,昨晚睡着了几个小时?我把脸扭到一侧,说还好。他把我的脸扳过来,说你的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了,这不行,不行的!你应该出去走一走,晒晒太阳,生活这么好,任何人都没有消极的理由!我说你走吧,要不人家等急了。他跳起来就跑了出去,像个少年。透过密封窗听到院子里传来隐隐约约的引擎声,然后重又归于宁静。

颜萱说得对,我没有消极的理由,尽管还没有找到积极的理由。我起了床,在镜子面前仔仔细细地掩饰两个黑眼圈。看着深凹下去的双颊及锁骨,我深叹一口气。在这个盛行减肥的年代,我想长一点点儿必要的肉就那么困难。

我开车去了市区。刚把车停在雅丽女子中心的停车场内,又一想,这里聚积着太多的怨妇与怨气,气场不好,赶紧又出来。最后随意选中一家酒吧,停好车,走了进去。万万没想到竟然与一位几乎要忘干净了的老熟人不期而遇,他叫武学有。

令我吃惊的是这的时间里,武学有几乎没有变化。他应该有五十好几了吧,看来这个人不但保养得相当好,生意也一直做得左右逢源,同时又有一份始终如一的儒雅。我不禁感慨万千。

认识武学有那年,我和颜萱结束了四年的恋爱刚结婚。我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武学有是我们的客户,大概我的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当然还有我的青春美貌吸引了武学有,他频频约我出去吃饭、兜风。那时开一辆私车无异于现在拥有私人飞机。而他具备的成熟男人的温情、体贴、细致、周到,是我很少得到过的,无论是小时候从父亲那里,还是长大后从颜萱那里。不得不承认这个有钱又有情有义的男人是相当吸引我的。我的灵魂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实考验。

武学有的爱情理论更把我的心思扯来拽去,剪不断理还乱。他说在当下的社会,一个男人要爱心仪的女人,就一定要拿得出爱的实力,为她提供舒适优雅的生活,不要让她去为区区生计而风里来雨里去,不要让她为了挣一套房子而掰着手指头熬日子。他的话完全刻画出了我的现实生活状态。我任职的事务所是私人企业,虽然薪酬较高,但老板完全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而此时一直梦想独立创业的颜萱刚刚注册厂广告公司,非常需要我在经济上的支持,当然更有感情、精神上的鼓励和理解。我们就像两只勤奋的小鸟,终日在林间飞来飞去,衔来树枝、稻草编织我们的生活。虽然有比翼齐飞的快乐,但也常常有被雨水打湿翅膀的苦恼以及找不到虫子吃的饥饿折磨。现在,眼前突然出现个现成且舒适的窝,召唤我到那里去享受温暖和美味,代价就是放弃原来的那只鸟。做事一向干脆利落的我变得举棋不定。

那天,武学有第一次邀我去他家。他有一套即使放在现在也算漂亮豪华的两层楼的别墅,他的孩子在英国读书,夫人已去世两年。这一切告诉我,他是个守得住的正派男人,不是拈花惹草的那种。成为这里优雅富贵的女主人,对于我已是唾手可得。这个诱惑太大了。它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你的奋斗历程可以缩短为零,直接抵达目的地。可我又觉得它来得太突然,我还没有做好准备,它就从天而降。

我看到黑暗中颜萱忧郁哀伤的眼睛。我们的初恋,我们的爱情,我们共同的青春岁月,就终止在面前这个比我父亲小不了多少的男人怀里?颜萱正在创业初期,那么艰难、辛苦,他又是那么相信我,甚至依恋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而我却要抛弃他,投奔另一个男人?这不等于从背后捅他一刀?我的心痛得抽成一团。

那天晚上,我要求颜萱一直抱着我,不明就里的颜萱就听话地抱紧我。我说我很害怕。颜萱说怕什么?我说怕失去你。颜萱说怎么会?我奋斗的动力就是你,为了你的幸福,也为将来我们孩子的幸福,我什么困难都不在乎,我有的是力气和勇气,你看着吧,用不了三五年,你就可以回家来享受生活,不受你们那个魔鬼老板的鸟气。我紧紧地抱着颜萱说我相信、相信。颜萱紧贴着我呼呼地睡着了。他的脸那么年轻,轮廓分明,他的神态那么满足、老实、单纯,毫不设防。我决定终止与武学有一切工作之外的交往。

后来,颜萱的广告公司走上正轨,开始有了赢利,我便辞了工作,与他一起打拼。两年后,我们有了儿子。在儿子咿呀学语的时候,好运终于到来,公司进入快速成长期,从最初的平面广告设计,拓展到影视设计制作、大型会展策划、灯饰工程等。利润滚滚而来,我们有了车,有了别墅,儿子进了私立学校。一切都如颜萱预言的那样。我回到家里享受生活。一切顺理成章。

生活总是出人意料。冥冥之中,好像有人安排,让我在这个时候这种心境下与武学有再次碰面。

武学有带着夫人,年纪与我相仿,一个丰腴白嫩的美人,脸上浓抹重彩,一身珠光宝气。我平静地和他们打招呼。他向夫人介绍说,兰小姐是个难得的才女哦。美人眼梢一挑,是吗?音乐还是美术?我笑着做了一个拨算盘的动作,说我的专业是会计,算盘打得好。她释然地笑了,兰小姐好会开玩笑,现在还有谁敲算盘?都用电脑。她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兰小姐好苗条,好身材呀,我是喝白开水都要长肉的,兰小姐有什么好方法,教给我?她边说边扭衣衫下撑得鼓鼓囊囊的腰,展示能够满足男人的资本。我不动声色,微笑着看她表演。尽管我瘦骨伶仃,但在精神与气度上有足够的把握不战而胜。等她叽喳完了,腰身扭够了,我说二位慢用,我还有点事,就告辞了。武学有面露失望,欲言又止。

我浑身焦躁地走出酒吧,心想这世界怎么就这样小,转来转去都是不想见的人。我决定去美容院洗个脸,一来打发时间,二来那里是小单间,总算有个安静的地方。

我对服务生交待,动作轻一点,就闭上眼睛。我要理一理思绪,太乱了。

是的,在别人看来,我在享受生活,富贵的生活。可是在富贵来临之前的奋斗、劳累、担忧、紧张、焦虑夺去了我的健康。儿子一周岁前常常生病,几乎每隔一个月都要住院一次,家里的事、公司的事,都放不下。我忙得脚不点地,晨昏颠倒。长久的透支,我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饱受失眠的折磨。我瘦弱不堪,终日黑着眼圈。当一个人没有健康的时候,富贵钱财有何用?更可怕的是,我的丈夫,我曾经战胜最大诱惑全力支持的丈夫,我付出了一个女人的最大代价信赖的丈夫,我将托付终身的丈夫,居然另觅新欢!我的眼泪狂涌出来。服务生被吓着了,她惊呼起来,小姐小姐,你怎么了?我已经很轻很轻了!我说没你的事,帮我擦擦就行了。服务生懂事地不再吭声,一次一次地替我收拾。

回到家,颜萱还没有回来。儿子找朋友玩去了。我感觉到有些饿。保姆端来文火炖的南瓜绿豆排骨汤,我喝了一碗,还吃了些排骨,难得有这么好的胃口。下午四点左右,颜萱回来了。一脸喜气洋洋,一身幸福的光芒,走路都有点忍不住的蹦蹦跳跳。我问,你一直在打网球?他笑嘻嘻地跑过来亲我的脸,说不打球打谁?我说那么大的运动量,也不见你有多累?他说阳光运动,有氧运动,只会让人朝气蓬勃,越运动越有精神。我说那好,以后我也跟你去,也变得朝气蓬勃。他爽快地说好,好啊,我一定帮你挑个好的陪练,男孩子、女孩子都有,球技好,又有耐心,由你选。我认真看他的脸,看不出是刻意掩饰,还是没心没肺,还是清清白白。他什么时候变得老谋深算?

又到了星期天,一大早起来,我就做准备,运动服,太阳帽,防晒霜。颜萱起来看见了,有点吃惊,你真去?我说你告诉我的,生活这么美好,任何人都没有消极的理由。颜萱言不由衷地应付是啊是啊,好好好。我做出欣欣然的样子跟前贴后,问这问那,目的就是不给他打电话通风报信的机会。我们出门上路。颜萱一脸严肃地开车,不说话。我说如果你只想一个人去,我现在就下车。他清醒过来似的,拍拍我的手说哪里的话,我是在想生意上的一件事,那事有点烦人,处理得不好恐怕要飞单。我说今天就不要想业务上的事,好好放松放松。颜萱听话地说好,我听夫人的。

网球中心的停车场已经停了好多车。颜萱下了车,去后备箱取球拍。我看见一个女孩子连蹦带跳朝他奔了过来,小巧结实的在衣衫里跳动,双手高高举着,那样的欢天喜地。

我的心尖锐地一痛。

颜萱一指竖在唇上,一指急指车内,动作很小,但我已看得清清楚楚。女孩子只顾高兴了,扑上来在颜萱背上捶了几下,又抱着颜萱的手臂亲热地摇啊摇,脚下还在蹦跳。颜萱一脸惶恐,挣了几下才挣脱。

出去,还是不出去?我犹豫了片刻,打开车门走了过去。我知道,一个已经折旧的女人和一个刚踏上人生之路、滋润饱满的女孩子并排而立,并亮在同一个男人面前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但我必须得面对,因为这一切已经不由分说闯进了我的生活,我能躲到哪里去?

我很随意地与她打招呼,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都没有看见,问你就是颜总经理的教练?女孩子后退两步,一脸惊慌。我又问一直是你教他?有好几个月了吧?女孩子点头,又看颜萱。颜萱不理她,背上球拍,过来拉我的手说走吧走吧,再过一会儿就没场地了。他把不知所措的女孩子晾在一边。大概颜萱的冷淡刺激了她,她的眼里流露出失望、委屈和一丝恨意,这些给了她勇气,她已经不怕与我对视。我紧盯着她,嘴里却对颜萱说人家教练巴巴地跑过来接你,你这么不冷不热的,不合常理啊,人家年纪再小,在这里就是老师,你难道不懂怎么对待老师吗?颜萱拉着我脚不停步往前走,只侧头招呼了一下,小周,啊,周,周教练,走啊!小周跟在后面,不快也不慢,有点大无畏的意思了。

颜萱把我安排在太阳伞下,又让服务生去拿饮料。他跑前跑后,分外殷勤,还没开打就已一脸汗水。经我一再催促,他才在小周的指导下做准备活动,压腿、扩胸、扭腰、扭腕,他们回避着对方的眼睛,可我分明觉得他们的目光在空气中推来挡去,千回百转。他们开始打球。最初还有点拘谨,渐渐就放开了,越打越默契,越打越精彩。清晨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一层金黄,又一层橘红,他们额头、脸颊、脖子、手臂上的汗珠闪着光芒,他们的眼睛炯炯有神,他们青春、健康。

看着看着,我的精神有点恍惚,眼光有点迷离错乱,思维有点天马行空,这腾挪弹跳的一对儿是谁呀?男的高大结实,女的柔韧修长;富有的中年男人,足够青春本钱的少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合?球网外不少人围上来观看,看我的丈夫和一个女孩子的精彩表演。我怎么也在这里?我算什么?我如坐针毡,起身离开。颜萱看见了跑过来问我到哪里去,我说阳光太刺眼,受不了,到那边树阴下面去。颜萱看看还没升上树梢的太阳,有点困惑,伸手来摸我的额头。他宽阔的胸脯急促地起伏,那里有我熟悉的喘气声和浓烈的汗味,我满腹酸楚、百感交集,好想对他讲,颜萱,我真的爱你,我们一起走过那么多风雨路程,一起承担艰辛、挫折、痛苦,一起创造今天的成就与财富,难道你忘了?在你远没有今天的成就与风光的时候,虽然相信你有似锦的前程,“折现”在眼前的却是贫穷与担忧啊,那个还没有折旧的年轻女孩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你,伴随着你走到今天,难道你忘了?我们是原配夫妻呀!然而,我若无其事地说想走一走,活动一下。颜萱释然一笑,说这就好这就好嘛。

第9篇

《大学》中“致知在格物”一语,由于其确切含义在本文中交代不明,且又是“八条目”的起点,所以宋明以来成了儒者聚讼不已的悬案。每一解释往往代表着某种哲学观点,甚至反映着某一哲学体系的性质,如朱熹和王阳明的解释即是如此。蕺山哲学的中心是诚意,对此学界论者已多。蕺山对格物致知也有丰富的论述,有其独特的看法,对此学界的论述尚不多见。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 蕺山对“格物致知”所作的文本解释

(一) 蕺山《大学》改本

《礼记》所载《大学》一般称古本《大学》。宋明以来,不少儒者疑其有错简或脱文,并依各自的见解,或对其加以增补,或对其文句次第加以调整,于是就出现了至少有十余种之多的《大学》改本,如朱熹改本、王柏改本、高攀龙改本等。明嘉靖间尚有托言魏正始石经本的《大学》文本出现,且颇具影响,此也可视为改本之一。蕺山毕生孜孜考订《大学》,仅专讲《大学》的著作便有四种,即《大学古记约义》、《大学杂言》、《大学古记》和《大学古文参疑》。前三种大致皆依高攀龙改本,《大学古文参疑》则是蕺山参考以前诸改本,主要是伪石经本,而自定的改本1。此本成于蕺山临没当年,虽临终时又对其表示不满,今可姑视之为蕺山定本。

蕺山改本将《大学》全文分为八章。第一章是“三纲领”、“八条目”,第二章至第八章分别是“格物致知”、“诚意”等八条目的“传文”。前二章与其格物致知说密切相关,兹录于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一章)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2(第二章)

蕺山改本基本上承袭了朱熹“三纲领”、“八条目”及“经”、“传”之说,但与朱熹改本有重要不同。蕺山并不认为格物致知传有缺,只是文句有错简。其定本的第二章即是“格物致知”的传文。蕺山在其改本的第二章下按曰:

承上文而言,知至、物格之义焕然矣。夫古本曰“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本成文理;而朱本必更之曰“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果孰为当乎?故曰格致不必补传也。

按:象蕺山这样,认为格物致知传并未亡佚,只是文句有错简,并将古本中的某些相关文句归并在一起,以当格物致知传传文的儒者不在少数。如宋代的王柏、车若水,明代的蔡清、高攀龙等都有过类似的主张。3

(二) “格物致知”的文本解释

蕺山认为《大学》的主旨是“知止”、“知本”。他说:

《大学》之要,止至善而已矣。继云“知止”何也?学以“止”为究竟法,必以“知止”为入门法。知止而定、静、安、虑相因生焉,所以得止也。得其所止之谓德(本文按:“德”疑“得”之讹),定、静、定(本文按:“定”显系“安”之误)、虑者,止善之消息也。似有渐次,实无渐次也。故一“知止”而学问之能事毕矣。4

又说:

物无不格,则知无不至。然其要只在知本,一“知本”而天下之能事毕矣,又多乎哉!5

可见,蕺山是把“知止”、“知本”看成《大学》的中心了。“止”作为名词,依朱熹的解释,其义为“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6。“本”是根本所在之义,与“止”同义,故蕺山曾说:“知止者,知本者也。”7

在把《大学》的主旨归为“知止”、“知本”后,蕺山进而对格物致知作了解释。他说:

致知者,致吾“知止”之知也。8

致知在格物,格其“物有本末”之物。知本则知止,知止则知至矣。9

在蕺山看来,“致知”之“知”,与“知止”、“知本”中的“知”,是同一个“知”。“格物”之“物”就是“物有本末”之物。不仅如此,他还认为,“致知”之“知”,与“知所先后”之“知”,也是用一性质的“知”。他说:

“致知在格物”,即格其“物有本末”之物也。物格则知本知末,且知始知终,知所止矣。10

“致知在格物”,则“物”必是“物有本末”之物,“知”必是“知所先后”之知。石本于两节互易先后,尤见分晓。11乃后儒解者,在朱子则以“物”为泛言事物之理,竟失“知本”之旨。在王门,则以“知”为直指德性之旨,转驾“明德”之上,岂《大学》训“物”有二物、“知”有二知耶?12

据此,则“格物”是格究“天下”、“国”、“家”、“身”等“物有本末”之物而知其本末、先后关系。知道了何者当先、何者当后,何者是本、何者是末,也自然知道何者是“止”、何者是“本”了。“致知”便是知道这些内容。得知这些内容便是“知至”。在朱熹那里,“格物”是在事事物物上穷理,也即所格之“物”指事事物物。这其实是把“格物”之“物”与“物有本末”之“物”分别看待了。在阳明那里,“致知”之“知”指具有本体意义的良知。这实际上是把“致知”之“知”与“知止”、“知所先后”中的“知”分别看待了。蕺山认为,他们的解释不合《大学》的本义。

蕺山这种格“物有本末”之“物”的格物说,致“知止”、“知本”以及“知所先后” 之“知”的致知说,究其实仅有形式意义,并不能落在实际工夫层面上。是抽象的、无实质内容的。因为,“知止”之“止”、“知本”之“本”以及“知所先后”之“先后”都是内容不确定的虚位词,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范畴,如代数学中的X、Y一样,其所指之实是待定的。由于这种格物致知说仅是形式上的,因而可以套用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如,蕺山哲学以“意”为本,格物就是了知“意”是当止之地,根本所在;知道“诚意”是先,“正心”、“修身”等是后。用同样的格物致知说,王艮可以格知“身”是本,是当止之地;“修身”、“安身”是先,其他是后。王阳明若用此说,格物的结果是知道“知(良知)”是本,是当止之地等等。甚至此种格物致知说也可以套用在朱熹的体系中。朱熹哲学以天理为本,则“致知”即是知道天理为当止之地,穷理当先,诚意、正心为后等13。可见,蕺山的这种格物致知说只是一个框架,并不能与其哲学内在地、必然地联系起来。

退一步说,纵使“知止”之“止”、“知本”之“本”以及“知所先后”的“先后”的内容确定了,但由于所格之“物”既非根本之物,也非事事物物,而是特指的“天下”、“国”、“家”以至“意”等六项;“致知”只是知道当止之地,也即,只是理智上的认知、了别,而非道德自觉之知、知行合一之知,所以,格物致知仍是虚悬于认知层面而落实不到实在的工夫上,仍旧是抽象的。也就是说,纵使格物致知后“知止”、“知本”并“知所先后”了,但并不能将所知之“根本所在”体之于心、著之于行,成就自己的德行;所知之“止”、“本”仍是与身心无干的外在之物。

蕺山的这种格物致知说只有形式意义而无实在的哲学内容,那么他何以会提出此说呢?究其动机,是为了解决《大学》的文本问题。具体说,是为了寻求“格物致知”传的下落。

在宋明儒者中,《大学》一书被奉为进学的矩矱,自朱熹提出格物致知传亡佚之说后,许多儒者耿耿不能释怀。虽然朱熹补上了传文,但仍觉权威性不够,而且许多人根本不接受朱熹的补文。这样,就有一些儒者千方百计试图在古本内找出格物致知传的下落。如董槐、王柏、黎立武、蔡清和高攀龙等人,虽然他们在具体说法上不尽一致,但都认为传文不缺,而且认为“致知”即是致“知止”、“知本”之知。在此问题上,蕺山也是持此类主张的儒者当中的一员。他看到人们对格物致知说法纷纭,莫衷一是,便发出“呜呼!斯道何由而明乎”之叹。14直至晚年,仍不能释然。于是,“积众疑而参之,快手疾书,得正文一通”。15此即《大学古文参疑》一书之由来。在此书中,蕺山把“物有本末”、“缗蛮黄鸟”、“知止而后有定”等诸段文句连缀在一起,以当“格物致知”的传文,足以表明,这种格物致知说是出于弥缝《大学》文本而为之的,与其自己的哲学思想并无必然联系。因此,不妨将其对“格物致知”所作的这种解释称为“文本解释”。

二 蕺山对格物致知所作的实质解释。 蕺山是明末极富创造性的思想家,又笃信《大学》,甚至认为“是篇特中天下而立,永为学问鹄,虽六经可以尽废”16。这样,他必然要以《大学》来证成其思想,或者坚信自己的思想就是《大学》的真义。既然其对格物致知所作的文本解释仅具形式意义,未能与其思想内在地契合起来,那么,要达成此一目的,他势必要对作为工夫起点的“格物致知”作实质性的解释。

(一) “知止”、“知本”内涵的能动化、工夫化

在文本解释中,“知止”、“知本”的含义是知道“当止之地”和“根本所在”;“止”、“本”的都是意义不确定的虚位概念,是“知”的对象。相应地,“知”也是有对待的认知之知、知性之知,而非道德本心的自觉、自知之知。文本解释中的“格物”之“物”,特指意、心、身、家、国、天下这六项内容,并非专指“本物”而言。格究这六项“物”后,所得只是知道其间的本末、先后关系而已,并不能成就德行。欲使格物致知成为切实的工夫,第一步可将“知止”、“知本”的内涵加以扩延,并使“格物”之“物”转向“本物”。蕺山就是如此做的。他说:

格物莫要于知本。知本者,知修身为本而本之也。17

夫所谓知本者,依旧只是知“诚意”之为本而本之,不是悬空寻个至善也。18

盖惟知本,斯知“诚意”之为本而本之;本之,斯止之矣。亦惟知止,斯知“诚意”之为止而止之;止之,斯至之矣19。

可以看出,在这些言论中,蕺山把“知止”、“知本”的内涵,扩展到“止之”、“本之”这层意义上了。“止之”、“本止”,即是在“当止之地”和“根本所在”做工夫之义。这样,“知止”、“知本”便成了能动的工夫,不单是知道“当止之地”和“根本所在”这层意思了。否则,便是“悬空寻个至善”。

为使格物成为本质工夫,蕺山还把在文本解释中包括“本物”和“末物”在内的“物有本末”之物,换成单指“本物”而言的物,如“独体”等。他说:

慎独是格物第一义,才言独便是一物。此处如何用工夫?只戒谨恐惧是格此物正当处。20

独自有知,知不离独。致自之知,格自之物,只是“无不敬,俨若思”而已。21

“独”,即独体,在蕺山哲学中指本体。如说:“‘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指独体也,天命之性也。”22蕺山把独体当作所格之“物”,把慎独、戒惧当成“格物”,则格物即成切实的工夫,其义与慎独也融为一体了。

为使格物致知不流于形式,蕺山还把格物致知与《中庸》的学问思辨等量齐观。他说:

“致知在格物”,《中庸》明有疏义,曰“明善”是也。然《中庸》言五者之目(本文按:指学、问、思、辨、行。),而《大学》止言格致,不言所以格且致者何也?曰:此五者之目,已括在《大学》二字内,此直言其所谓道耳(本文按:指《中庸》之“道问学”。)。故曰:“如切如磋者,道学也。”此格物之功也。23

在蕺山哲学中,格物致知虽有“道问学”的意思,但不是泛穷物理,而是针对本体去做学问思辨工夫,因而,可视为“知止而止之”、“知本而本之”所暗含的内容。因为要在当止之地、根本之处做工夫,必定要有学问思辨以助成之。

总之,蕺山把“知止”、“知本”的词义扩延至“止之”、“本之”;“止”、“本”由文本解释中的名词转用为动词;所格之物由原来的意、心等六项转为独体一项,使格物致知能动化、工夫化了。经过这一番词义的扩展转化,格物致知由纯形式转向切实工夫的第一步即告完成。第二步便要确定“止”、“本”的确切内容。

(二) 格物致知的实质解释

“止”、“本”的具体所指,取决于哲学体系的本体。体系不同,相应的“止”、“本”的内容也不同。蕺山的思想前后有变化。大致可以《独证编》为界,此前宗阳明良知学,此后自立诚意学。这里只论蕺山诚意学体系成立后其对格物致知所作的实质解释。

蕺山五十九岁时著《独证编》24,提出“意者心之所存非所发”的主张25。其后经不断阐发、扩展,遂建立起诚意学体系。在诚意学中,“意”成为本体。为强调“意”的根本性,蕺山有时称其为“意根”26。他说:

意根最微,诚体本天。27

心之主宰曰意,故意为心本。28

意的特点是好善恶恶,而自身却是超越善恶或者说是至善的。如说:“意无所为善恶,但好善恶恶而已。好恶者,此心最初之机,惟微之体也。”29也即,意是纯粹的道德意志。此时说独体也指“意”而言。蕺山明确说过,“独即意也” 30。在诚意学中,“知”转为“意”所本具的一种能够知善知恶的明觉。如说:“学以诚意为极则,而不虑之良于此起照。”31此外,在诚意学中,“格物”之“物”通常也指“意”而言。如说:“格物只是格其有善无恶之物。”32“有善无恶之物”即指“意”。蕺山总括心、意、知、物四者说:“总之一心耳,以其存主而言谓之意,以其存主之精明而言谓之知,以其精明之地有善无恶、归之至善谓之物。”33

现在看蕺山对格物致知的说法。他说:

《大学》之教,只要人知本。天下国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心,心之本在意。意者至善之所止也,而工夫则从格致始。正致其“知止”之知,而格其“物有本末”之物,归于“止至善”云耳。34

后儒格物之说,当以淮南为正。曰:格知身之为本而家、国、天下之为末。予请申之曰:格知诚意之为本而正、修、齐、治、平之为末。35

蕺山既以“意”为其哲学本体,顺其解释格物致知的套路,此处所说非常明了:致知即求知“意为当止之地而止之”、“意为根本所在而本之”。其实也就是“诚意”。王艮的“淮南格物说”是格知“身”为本,蕺山将其改为“诚意”为本,以符合其体系。“格其‘物有本末’之物”一语是夹杂文本解释中的说法,其真实意思是格“本物”,也就是诚意。蕺山又说:

方一念未起之先,而时操之以戒惧,即与之一立立定,不致有歧路相疑之地,则此心有善而无恶。即有介不善于善中,而吾且择之精而守之一,若明镜当空,不能眩我以妍媸,所谓“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吾之言致知之学者如是。36

这更表明格物致知的实质即是诚意。意既是独体,则慎独也与格物致知相沟通,所以蕺山说:“慎独是格致第一义。”37

格物致知,就其为直接在“意根”独体上所做的工夫而言,义同与慎独,是格致的“第一义”。但蕺山有时讲格物致知,并不是指直接的诚意工夫,这可说是格物致知的“第二义”。如蕺山说:

致知即诚意中一段研究省察工夫。38

公私义利之辨,非格物致知之极,不足以语此。39

“研究省察”、“公私义利之辨”不会只是保持意之存主之精明,当有与经验知识相关涉着的学问思辨成分在其中。不过,虽然学问思辨不等于诚意工夫本身,但终究不是脱离诚意而从事的单纯的求知活动,因而,可故称之为格物致知的第二义为更进一步了解蕺山格物致知说的性质,现在再分析一下其对格物致知与诚意的关系的说法。蕺山说:

格物致知总为诚意而设,非诚意之先,又有所谓致知之功也。40

《大学》言格致,即《中庸》学问思辨之意。言学,则问、思、辨在其中,而笃行即在学问思辨中,所以明明德也。阳明说学问思辨行五项最好:学已是行了,如学书,则必把笔伸纸;学射,则必操弓挟矢,不是学问思辨后方行。诚意者,行之始也即在学问思辨时、即就格致中看出,非格致了方去诚意也。可见,格致、诚意二而一、一而二。先后之者,毕竟学问思辨应在笃行之先也。若劈头就说个诚意,则学问工夫一总无用处矣。41

在蕺山诚意学中,“诚意”是根本工夫。蕺山说:“意还其意之谓诚。”42因而,所谓诚意,就是如其意之好恶而好恶之,与慎独同义。此外,当与“格物致知”相对待而言时,“诚意”也是“格物致知”等稍次一级的工夫的“主意”、目的和宗旨。而“格物致知”等则是为“诚意”这一宗旨而设的、从属于诚意的工夫。所以说“格物致知总为诚意而设”。与朱熹哲学不同:在朱熹那里,“格物致知”是一独立工夫,其功在于求知穷理;而诚意则是格物致知后的另一独立工夫。格物致知属“知”,诚意属“行”,两者是平行的,无从属、统摄关系。而蕺山认为,“格物致知”不能离开“诚意”,是“诚意”的入手处。蕺山与阳明的看法一样,认为学即是行了。所以他说,诚意“即在学问思辨时、即就格致中看出,非格致了方去诚意”。正因为此,蕺山认为格致与诚意是“二而一”,称阳明“说学问思辨行五项最好”。不过,虽然蕺山强调“格物致知”不离“诚意”,但并不欲抹去“格物致知”的价值,或者欲以“诚意”吞没“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从学问思辨这层意义上讲,含有经验知识成分。而诚意则纯指道德意志之贞定、昭明灵觉之提撕。因此。蕺山又说两者是“一而二”的关系。

关于“格物致知”与“诚意”的先后关系,蕺山时而说“非诚意之先又有所谓致知之功”,时而又反对“劈头就说个诚意”,似有反复。其实,蕺山所言并无矛盾。“诚意”既是宗旨,因而“格物致知”是在“诚意”统摄之下进行的,其本身就是“诚意”工夫的一部分。因此,说“诚意”之先无所谓独立于“诚意”的“格物致知”之功。“诚意”先于“格物致知”,这是指“诚意”在地位上优先于“格物致知”,并非指时间上的“先”。但是,在做“诚意”工夫时,必先从“格物致知”入手,“格知诚意之为本而本之”。“格物致知”先于“诚意”是指入手处的“先”。所以,蕺山所说并无矛盾。

三 蕺山格物致知说中的文本解释与实质解释之纠结

前文论列了蕺山对格物致知所作的文本解释和实质解释。这一区分是将蕺山关于“格物致知”的全部说法加以整体考察后离析出来的,蕺山本人并未明确指出这一区分,也许他根本就不曾意识到这一区分,因为他总是把这两种解释纠结在一起的。

蕺山将“致知”之“知”与“知止”、“知本”以及“知所先后”中的“知”视作同一性质的知;把“格物”之“物”与“物有本末”中的“物”等量齐观,结果“格物致知”的含义只是考察意、心、身、家、国和天下这“六物”而知道“当止之地”和“根本所在”,只有形式意义而不能成为实在的工夫。这种解释并不能与其哲学体系内在地契合起来,而是可以套用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究其动机,是为了在《大学》古本内找出格物致知传的传文,免得因阙文之疑而感到遗憾。蕺山之前就有不少儒者抱着这种心理如此做过。如当王柏闻此说于车若水后,即“于时跃然为之惊喜”,说:“苟无所增补而旧物复还,岂非追亡之上功乎?”43且不论蕺山及其前持相似看法的儒者的这种解说是否符合《大学》一书作者的本意,仅就此种格物致知说仅具形式意义而论,它是一个独立的解释系统。

为使格物致知具有哲学意义、成为切实的工夫,蕺山又将格物致知与慎独和学问思辨联系起来。慎独和学问思辨都是含有丰富的实质内容的概念,是成德的切实工夫,与“知止”、“知本”和“知所先后”等有根本上的不同。朱熹和王阳明对这一点就颇为明了,他们都不把“格物致知”与“知止”、“知本”等同起来。在朱熹那里,格物致知就是即物穷理,是切实的学问工夫;而他把“知止”解作“知之则有定向”,把“知本”解作“知本末之先后”。44“致知”与“知止”、“知本”分别甚明。在王阳明那里,格物致知就是致良知于事事物物,也是切实的学问工夫;而他把“知止”解为“知至善惟在于吾心,则求之有定向”,“致知”与“知止”,分别也甚明。45此种格物致知说,也且不论其是否符合《大学》一书作者的本意,但就其为实在的学问工夫而论,显然是另一解释系统。

蕺山不察两系统之不同,常将其搀合在一起论说,产生许多扞格不通的说法。如“一知止而学问之能事毕矣”、“一知本而天下之能事毕矣”这类说法就欠妥当。与蕺山同时的姚江儒者史孝复(字子复)即置疑道:“致知‘知止’之知,仅为知修身为齐、治、平之本,知诚意为修身之本,而并以《中庸》明善为证(本文按:指蕺山将致知看作《中庸》的明善工夫),则凡粗完《大学》训诂者举造定、静、安、虑等境界乎?”46

蕺山混淆两系统的关键是将“知止”、“知本”能动化、工夫化,并将“格物”之“物”的内容由意、心等六项不知不觉地换成“本物”。这样做显然是牵强的。“知止”、“知本”以及“知所先后”中的“知”是知性之知、“闻见之知”,其性质不同于作为“德性之知”的良知。虽然“知”字有“主”义47,似乎“知止”、“知本”也当有以“止”、“本”为主,即主于此而不迁之义,一如“主静”、“主敬“之为实在工夫一般;但是,总不能因其字面相同就认定其含义相同。虽然“知止”与“止之”两语都有“止”字,“知本”与“本之”都有“本”字,因而在作意义转换时似乎不为突兀,但其含义并不一样;用在哲学上,差别更大:一属“知”范畴,一属“行”范畴,并不能随便混漫。48“物有本末”之“物”在《大学》中显然指天下、国、家等几项,不加交代即抽换为“本物”(意根、独体),也是失察。

由于蕺山将其格物致知的文本解释与实质解释纠结在一起,使得他的格物致知说显得游移不定,漫无定准,影响到其思想的准确传达。从以上的引文中即可看出此点,以下再举例明之。

由“知止”而定、静、安、虑、得,所谓“致知”者也,即所谓“诚意”者也。是以谓之“知本”,是以谓之“知至”,故曰“知至而后意诚”。“知止”之“知”合下求之至善之地,正所谓德性之良知也。故言“知止”则不必更言良知。49

此语发于蕺山六十八岁时,与《大学古文参疑》成书同时。蕺山大约六十五岁时的一则学言说:“定、静、安、虑、得,皆‘知止’以后必历之境界。学者必历过此五关,方于学有真得。”50据此,则“由‘知止’而定、静、安、虑、得”也当如此作解。即:“知止”只是为学的第一关、第一步,知道“当止之地”而已。此外,根据《大学古文参疑》中“必以知止为始事,知乎此之谓致知”这种说法51,上面这段话中的“致知”也应是“知当止之地”之义。但是,在这段引文中,蕺山显然把“知止”之后的“定、静、安、虑、得”也当成“致知”的内容了。“致知”不再仅是“知止”、不在仅是“始事”,而是成了“自始至终”之事。这显然是把文本解释与实质解释扭拧在一起了。由于有这样的混漫,所以时而说“致知”是“入门”,时而把“致知”当成始终工夫,引起思想上的混乱。此外,蕺山把“知止”之“知”说成是“德性之良知”,也失之牵强,也是两系统缠结的表现。蕺山又说:

盈天地之间惟万物,而必有一者以为之主。故格物之始在万上用功,而格物之极在一上得力,所谓即博即约者也。博而反约则知本矣。本者,止之地。“知本”则“知至”而“知止”,故授之以“意诚”。意诚,则心之主宰处止于至善而不迁矣。52

此语发于蕺山六十五岁时,当是其思想成熟后的主张。单看这段话,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与其格物致知的一贯说法是不相容的。蕺山屡言格物就是格“物有本末”之物,有时也说格“本物”,这就已经有不一致处。而这里又说“格物之始在万上用功,而格物之极在一上得力”,使人难以把握其格物致知说究竟是何义。此外,这里还把“知本”、“知止”说成是“博而反约”后的结果,成了“意诚”,也即,不再是学问之“始事”了。

象以上这样因混漫两系统而引起的言说上的错乱的例子在蕺山的著作中为数甚多,究其原因,不外乎一方面急于弥缝格物致知传之阙文以求心安,一方面又要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大学》。既要坚持文本解释,又要主张其实质解释,而没有意识到这两种解释系统是不可得兼的。结果将其牵合在一起,强为之说,产生许多绞绕不通处。今将其格物致知说加以清理,分别其两系统,各就各位,然后循此回视其种种说法,便不致有荧惑瞑迷之感了。

注释:

1 石本虽伪,但蕺山认为,“言而是,虽或出于后人也何病”。《大学古文参疑》序,《刘子全书》卷36,页1。清道光版。《大学古文参疑》以下简称《参疑》,《刘子全书》以下简称《全书》。

2 《参疑》,《全书》卷36,页2~4。

3 关此可参毛奇龄《大学证文》、朱彝尊《经义考》中的《大学考》等资料。

4 《大学古记约义》,《全书》卷38,页4。

5 《大学古记》,《全书》卷37,页2。

6 见朱熹《大学章句》。

7 《大学古记》,《全书》卷37,页3。

8 《大学杂言》,《全书》卷38,页13。

9 同上。

10 《大学古记约义》,《全书》卷38,页4。

11 伪石经本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节置于“致知在格物”下,与古本次序相反。

12 《学言》下,《全书》卷12,页7。

13 当然,若如此,朱熹自己的格物致知说须用另一套术语来表达方不致引起混乱。

14 《参疑》序。

15 同上。

16 《大学古记约义》,《全书》卷38,页2。

17 《大学古记》,《全书》卷37,页2。

18 《复李二河翰编》,《全书》卷19,页53。

19 《参疑》,《全书》卷36,页5。

20 《大学杂言》,《全书》卷38,页18。

21 同上。

22 《学言》上,《全书》卷10,页20。

23 《学言》下,《全书》卷12,页24。

24 《独证编》载《全书》卷10,《学言》上。

25 《学言》上,《全书》卷10,页26。

26 此与佛学中作为“六根”之一的“意根”的含义完全不同。

27 《学言》下,《全书》卷12,页18。

28 同上,页13。

29 《学言》上,《全书》卷10,页26。

30 《答史子复》,《全书》卷19,页55。

31 《证学杂解》,《全书》卷6,页14。

32 《学言中》,《全书》卷11,页19。

33 《答史子复》,《全书》卷19,页55。

34 《学言》上,《全书》卷10,页25。

35 《学言》下,《全书》卷12,页13。

36 同上,页22。

37 《与钱生仲芳》,《全书》卷19,页15。

38 《答陈生》二,《全书》卷19,页26。

39 《学言》下,《全书》卷12,页17。

40 《读大学》,《全书》卷25,页1。

41 《参疑》,《全书》卷36,页6~7。

42 《学言》下,《全书》卷12,页8。

43 《大学沿改论》,《鲁斋集》卷2,页16。《丛书集成初编》本。

44 见朱熹《大学章句》。

45 参王阳明《大学古本旁释》。

46 史氏与蕺山论学书中语,附载在蕺山答书前。《全书》卷19,页57。

47 如朱熹在《周易本义》中注“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曰:“知,犹主也。”

48 此处不可颟顸地谈“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另一层序上的问题,并不能取消“知

行”范畴。

49 《答史子复》二,《全书》卷19,页59。

50 《学言》下,《全书》卷12,页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