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马的成语故事

马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3-05-30 09:0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马的成语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马的成语故事

第1篇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文章来源,网址}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坚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第2篇

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人教版教材非常重视这一瑰宝,在每册书日积月累中都有安排十二个成语,它的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把握成语的教学和运用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粗浅地谈谈我们在成语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把握四个成语之间的联系,适当补充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材日积月累中有十二个成语和成语故事,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教者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例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的第八单元日积月累练习中,安排了十二个关于建筑奇特、音乐脱俗、构思巧妙等的成语: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引人入胜、古色古香、余音绕梁、不落窠臼、雅俗共享、美不胜收、脍炙人口、曲高和寡、妙笔生花、阳春白雪、笔走龙蛇、不同凡响、别具一格。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想一想十二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然后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这十二个成语都是介绍什么的成语。接着,再逐一讲解,配合每个成语的运用,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形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接着,再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从类似的成语,和与“余音绕梁”一样出自成语故事中的成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积极回答:“杞人忧天”“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同时,相应补充学习了“愚公移山”“指鹿为马”“惊弓之鸟”井底之蛙“等词语,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把握成语和本单元课文的联系,适当运用教材中每个练习中的成语不但各自相关,而且和本单元的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教者应该注意这种联系,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成语。例如,第十一册第八单元中的成语故事:响遏行云。这个成语的教学,我们并没有在教学练习时才讲解,而是安排在本单元的《伯牙绝弦》这篇课文中教学的。《伯牙绝弦》这篇课文叙述了伯牙在去远方出行途中,因躲雨而弹琴遇到钟子期,俞伯牙弹的琴声响遏行云,吸引了钟子期,懂得音乐的钟子期道出了俞伯牙弹琴的真正内涵,使得二人结成知己。后来,钟子期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从此世间在无象俞伯牙那样弹得如此响遏行云的琴声了。在小结课文时,这样问:学了课文,你们觉得俞伯牙是个怎么样的人?学生七嘴八舌,这时,老师适当总结,同时出现了以上这个成语故事,学生一下子理解了这个个成语的意思,这时让学生用这个成语再说一说学了课文后的体会,学生自己体会出了俞伯牙真的非常的有才气。这样,课文、成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整体把握全册成语,融会贯通人教版练习中的成语不但和本单元的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成语和成语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那么教者在教学时应能及时地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第六册日积月累中有关描写景色的成语时,就可以复习第十一册中的有关的成语。同样,在教学第一单元时有关描写景色的成语时,可把描写四季景色的成语进行综合,让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

总之,成语的教学重点在运用和积累,然而,靠教材中这仅有的成语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在课外还应该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籍,查阅资料,每天摘抄五个成语和成语的意思,来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并融之在自己的写作中。这样,中国的成语文化才得以传承。

第3篇

摘 要:在对外汉语动物成语教学中,汉语学习者学习难度较大,使用时出现的错误也较多。通过分析动物成语中十二生肖动物成语的来源和文化意义,希望可以给动物成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动物成语;文化意义;对外教学

一、十二生肖动物成语文化意义

1、含“鼠”的成语文化意义。在汉语中,鼠往往是卑微、肮脏的象征,令人憎恶。含“鼠”的成语绝大多数成语具有负面意义。例如,比喻奸诈猥琐的小人的成语有“贼眉鼠眼”。比喻一个人的过失导致集体失利,令大家怨怒的成语如“鼠屎污羹”。另外,因为老鼠的生活环境阴暗潮湿,见人就窜,所以老鼠还是胆小的象征,如“胆小如鼠”。

2、含“牛”的成语文化意义。自古以来,牛都是重要的农耕工具,是人们劳动的好帮手。因此,在中国人的眼中,牛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在含有“牛”的成语里,具有肯定意义的成语占一半以上。例如,比喻高大魁梧、优良等的成语有“牛高马大”。比喻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成语有“如牛负重”。但由于牛行动缓慢、相貌丑陋、性格古怪等,也被赋予了负面含义。例如,形容年老体衰、做事缓慢的成语有“老牛破车”。比喻愚昧无知、不得志等的成语诸如“犁牛之子”等。

3、含“虎”的成语文化意义。人们对虎具有特殊的感情,一方面由于老虎勇猛强大,人们对其充满崇拜之情,另一方面虎凶神恶煞,人们又对其充满畏惧之情。在汉语中,含有“虎”字的成语也有褒义和贬义之分。象征如虎一样勇猛威武的成语有“卧虎藏龙”、“如虎添翼”等。而形容凶恶的坏人,危险的境遇的成语也有不少,如“放虎归山”等。

4、含“兔”的成语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常常与月亮联系起来,象征着瑞祥长寿、幸福安康,如“动如脱兔”等。然而,虽然兔子是美好的化身,在中国文化中也不乏负面意义。例如,“兔罗雉离”比喻小人奸恶,但会用计谋来幸免罪罚,而君子忠直,却因固守正直反遭祸害。

5、含“龙”的成语文化意义。在中国,龙是一种神灵的动物,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象征着吉祥、尊贵和权力,是吉祥和尊严的化身。在含“龙”的成语中,具有正面意义的占绝大多数。人们用“打凤捞龙”、“伏龙凤雏”等成语来表达对人才的重视。另外,含“龙”字的成语往往被用来形容书法精湛,遒劲有力,例如“龙飞凤舞”、“笔走龙蛇”。但含“龙”的成语也有负面意义,如“攀龙附凤”意思是巴结投靠有势力的一方。

6、含“蛇”的成语文化意义。由于蛇的外形丑陋,靠身体蠕动行走,行动怪异,而且又攻击人,所以人们并不喜欢它。在中国文化中,蛇往往被赋予阴险狠毒、贪心狡诈等负面意义。例如,“蛇蝎心肠”都指阴险、恶毒的坏人。但蛇也有好的一面,蛇又叫“小龙”,“二月二,龙抬头”,意思是每年的二月初二前后,气温变暖,蛇结束冬眠出洞,故称为“龙抬头”。“灵蛇之珠”比喻知恩图报的人报恩。除此之外,还有“蛇珠雀环”、“蛇雀之报”等成语也表达了正面意义。

7、含“马”的成语文化意义。汉文化中马与汉民族有着深厚的情愿,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马是人类的朋友,驰骋沙场,以马喻人,以马言志。由于马身形高大,善于奔跑,往往用含“马”的成语来形容速度之快,如“马到成功”比喻成功得容易并且很迅速。中国人还把有能力、有才华的人比作“千里马”。马在中国文化中主要是正面的象征意义,但也有一些负面的象征意义,例如“害群之马”就是指破坏集体的一些人。

8、含“羊”的成语文化意义。羊给人一种性情温顺的感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成语都体现了羊的弱势,例如“羊入虎口”比喻处境非常危险,生命岌岌可危。含“羊”字的成语中,绝大多数具有贬义的象征意义,例如“羊狠狼贪”形容人既凶狠又贪婪;“羊头狗肉”比喻用假招牌骗人,名实不符。

9、含“猴”的成语文化意义。猴子聪明灵巧、调皮淘气,人们对其充满喜爱之情。另外,“猴”与“侯”是同音字,所以猴也象征着封侯,具有吉祥的意义。但是在中国文化中,绝大多数的含“猴”字的成语都是贬义的。

10、含“鸡”的成语文化意义。由于“鸡”与“吉”是谐音字,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鸡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象征着吉祥美好,例如成语“金鸡报晓”等。另外,鸡还象征着准时守信,这源于公鸡每天清早报晓,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但是含“鸡”的成语中很大一部分成语含有贬义或负面作用,如用“鸡鸣狗盗”来比喻偷偷摸摸的事情;用“小肚鸡肠”来比喻小气、心胸狭隘的人。

11、含“狗”的成语文化意义。狗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忠厚老实的形象,代表忠诚、勇气。而且,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狗来进行祭祀活动,因为他们认为狗可以预测凶吉祸福。虽然狗在人们心目中具有很好的形象,但是在中国文化中狗却有很多负面的形象,有关狗的成语往往都具有贬义作用。

12、含“猪”的成语文化意义。猪在十二生肖中排最后一位,却自古以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含有“猪”字的成语以贬义的居多。猪在人们的心中是好吃懒做、肮脏丑陋、愚昧无知的形象。猪的象征意义以贬义居多,但也不乏褒义的。猪是吉祥财富的象征,可以去祟化吉。

二、留学生学习时出现的偏误原因

由于地理环境、文化观念、政治历史和等不同,留学生在习得动物成语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偏误,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引起。

1、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例如,在东南亚和南亚,人们把大象当作家畜,用作交通工具、表演等,而象牙的价格又是非常昂贵的。在他们的语言中也会经常用到跟大象有关的词。所以东南亚或南亚的留学生在学习“杀鸡取卵”这个成语时经常犯错误,误写成“杀象取象牙”。

2、忽视了成语的整体性,不能理解成语的引申义。成语的特点之一就是意义的整体性,而且很多成语在使用中都不是使用本意,而是使用的引申义。但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动物成语时,往往片面地理解成语的本意,而不理解成语的引申义。

三、十二生肖动物成语的对外教学启示

1、视听法。汉语动物成语里有很多脱离现实语境的成语,为了提高留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片或播放动画片等视听法来讲解动物成语。例如,在讲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时,老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述成语的故事内容,然后根据故事总结出成语的比喻意义。

2、表演法。另外,还可以通过表演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表演一个动物成语故事。例如,表演“龟兔赛跑”这个成语故事时,小组中一个人扮演兔子,一个人扮演乌龟,还有一个人扮演裁判,让学生分角色把整个故事情节表演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动物成语的积极性和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动物成语意义的理解。

3、对比法。文化对比法对于解决留学生学习动物成语时产生的偏误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有关龙的动物成语时,对外汉语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龙”在中外文化中的不同含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动物成语。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贾晓慧.谈动物与中国文化[J]. 野生动物杂志,2009年

[2] 蒋争艳.生肖成语的文化内涵及对外汉语教学[D]:[硕士学位论文]开封:河南大学,2013年

第4篇

【注音】fēi xióng rù mèng

【典故】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史记·齐太公世家》

【释义】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周文王姬昌急需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来辅佐,他苦苦寻找。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生有双翅的熊飞进自己的怀中。第二天他叫人占卜预示即可找到这个人,于是带领人马到渭水边找到直钩钓鱼的姜尚,他号飞熊,从此文王如虎添翼

【成语举例】昔商高宗曾有飞熊入梦,得傅说于版筑之间。——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

第5篇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利令智昏

战国时期,秦国派大将白起带领人马攻伐韩国。不几天,秦国便攻占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泌阳县),断绝了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北)的交通。这样一来,上党城孤立无援,眼看就要失守。上党守将冯亭看到野王已经失守,认为上党也会保不住的,与其让秦国占了上党,还不如亲手把它转交给赵国,韩国就可以和赵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侵略。

当冯亭派人把上党的地图带给赵孝成王时,赵王左右为难,他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召集大臣们商议,其中有一个叫赵豹的大臣劝赵王不要接受,因为无端地接受别人送来的东西,就会引起祸患,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目的是想让秦国把矛头指向赵国。可是赵王并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又和平原君赵胜商议,平原君认为即使发兵百万,一年半载也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池,现在却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得到上党的土地,决不能坐失良机。

赵王听了平原君的话,非常高兴,于是派平原君到上党去接受土地,并封冯亭为华阳君。

然而,没过多久,赵国就大祸降临了。这是因为秦国看到即将到手的土地却被赵国占领了,便又派白起去攻打赵国,赵国派出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详见“纸上谈兵”小节)去应战,结果吃了败仗,秦国在长平之战中消灭赵国士卒40多万。后来,差一点儿还打进赵国的都城邯郸呢。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求解驿站】形容因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甚至失去理智,不辨是非。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

【活学活用】他见钱眼开,~,如今被绳之于法,实在是大快人心。

【妙语点拨】司马迁在评价这件事时,认为平原君是一个行为高出一般世俗弟子的公子,但却不明白“利令智昏”的道理,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赵国在长平损失了40多万人,几乎连赵国的都城邯郸也快失去了。后来,人们用“利令智昏”来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

【近义】见利忘义、利欲熏心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投笔从戎

东汉初年,有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此人名叫班超。年轻的时候,班超家里很穷,靠帮官府抄写公文勉强过日子。

抄写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抄写的东西还非常多,经常要工作到半夜才能睡觉。官府对于抄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抄错一个字,就要责骂,还要扣工钱,甚至开除。因此,班超工作时特别小心翼翼,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眼睛直冒金星。除了累以外,抄写工作还特别枯燥。一份同样的公文常常要抄好几遍,有时甚至多达几十遍,这使得班超非常烦躁。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公文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间站起来,狠狠地将笔扔到地上,非常愤怒地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白白地消耗一生呢!”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从那以后,班超就扔掉了手中的笔参了军。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司马)之职。假司马官很小,但它是班超文墨生涯转向军旅生活的第一步。班超一到军旅之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小试牛刀,斩俘很多敌人。窦固很赏识他的军事才干。

由于他作战非常勇敢,立下许多战功,很快就被封了官。

后来,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后被封为定远侯。后来,人们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用来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后汉书·班超传》

【求解驿站】扔掉笔去参军。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戎,军队。

【活学活用】爆发后,革命青年纷纷~,奔赴抗日的前方。

【妙语点拨】班超四十岁投笔从戎,弃文就武,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我们应像班超学习,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成为一个栋梁之材,报效祖国。我们要意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尚不能国,何及家与个人?武能定国,文能安邦,不管投笔从戎也好,弃武从文也罢,都只有一个目的,为国雄于地球而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近义】弃文就武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改过自新

汉朝初年,有个名医叫淳于意,作过齐国都城管理粮仓的长官,又称太仓公,从小就喜欢钻研医术。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向同郡元里的公乘阳庆拜师学习医术。这时阳庆已七十多岁,就把自己掌握的秘方全给了他,并传授给他黄帝、扁鹊的脉书,和观察面部不同颜色来诊病的方法,使他预先知道病人的生死,决断疑难病症。学了三年之后,为人治病,预断死生,多能应验。他诊治疾病和决断生死的能力深受患者好评。

有一次,一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状告淳于意医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汉文帝初期的刑罚,刺面削鼻,剜膝砍脚)。

根据刑律罪状,要押解到长安去受刑。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她们都跟在后面哭泣。淳于意又急又恼,大声骂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到紧要关头就没有可用的人!”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很感伤。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去长安,家里人再三劝阻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当朝皇帝是开创了历史上少有的盛世“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会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奏章,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救了她父亲。

——《史记·吴王濞列传》

【求解驿站】勇于改正自己的过失或者错误,重新做人。

【活学活用】原本以为他从监狱出来后,能够~,没想到又犯事了,真是不可救药。

【妙语点拨】缇萦舍身救父的事迹令人钦佩,后被编入中国古代着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里,万代流传。汉文帝废除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弊病不少。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后来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手里,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

第6篇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成语-养虎遗患

作者/王宝琪

[释义]

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

[故事]

森林里有只小老鼠,可怜兮兮的,随时都有可能被大动物吃掉。有个法师便产生了怜悯之心,就把它变成了一只猫。后来法师还觉得猫还是很可怜,仍然不能抵挡大动物的侵袭,就又把它变成一只老虎。哪知这只老虎想张口把法师吃掉。法师气愤地说:“好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就又把它变回了小老鼠,终于免受被吃掉的后果。

[典故]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有一次,双方以鸿沟为界停战,项羽带着兵向东而去,刘邦也想带军队向西方去。张良、陈平对刘邦说:“项羽的兵马已十分疲乏,粮食也吃完了,是消灭他们的最好时机,此时让他们回去,就养虎自遗患了。”张良、陈平说的话很有道理,当时楚汉相争,刘邦想成就霸业,项羽是主要障碍。这时经过长期征战,项羽已元气大伤。于是刘邦于是采用了张良、陈平的计策,不出两个月,组织了韩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马,由韩信统领,追击项羽。楚、汉双方一场最后决.战就开始了。兵力强大的刘邦将项羽重重包围于垓下,弹尽粮绝、四面楚歌的项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在乌江拔剑自刎。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重新归于统一的中国建立了西汉王朝。终于没有造成“养虎遗患”的后果。这个成语故事,经验就常被后人吸取

[感悟]

法师出于仁慈,先把老鼠变成猫,再把猫变成老虎,老虎反而要吃他,这就是养虎遗患的后果。还好,他有把老虎变回老鼠的本事,否则就成了老虎口中之食了。哪像刘邦,有军师为他出谋划策,根本不等项羽这只“老虎”羽翼丰满,就把他拿下了,成就了千秋霸业。由此可见,凡事不能只凭主观感情,必须认清其客观实质,理智地去处理.才能获得最好的结果。

第7篇

【成语故事】

周幽王的妃子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便命令点燃了告警的烽火,于是各诸侯王带领人马匆匆来救,结果并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这种情况,开心大笑。周幽王说:“爱妃一笑,百媚俱生,这是虢石父的功劳。”于是赏给虢石父千两黄金。

【出处】

倩人传语更商量,只得千金一笑也甘当。宋·张孝祥《虞美人》词之六道千金一笑相逢夜,似近蓝桥那般欢惬。明·汤显祖《紫钗记》第六出

【解释】

犹言千金买笑。花费千金,买得一笑。旧指不惜重价,博取美人欢心。

第8篇

【成语名字】擒贼擒王

【汉语拼音】qín zéi qín wáng

【近义词】:擒贼先擒王

【反义词】:隔靴搔痒、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心不在焉、缘木求鱼、刻舟求剑、南辕北辙

【成语出处】《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亦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成语解释】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它的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好比龙出大海到陆地上作战,面临绝境一样。

【擒贼擒王造句】 另一个问题就是公司擒贼擒王的计策对应的长远效果。

【擒贼擒王的成语故事】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气焰嚣张,连连大捷,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勇将尹子奇率十万劲旅进攻睢阳。

御史中丞张巡驻守睢阳,见敌军来势汹汹,决定据城固守。敌兵二十余次攻城,均被击退。尹子奇见士兵已经疲惫,只得鸣金收兵。晚上,敌兵刚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准备与冲出城来的唐军激战。而张巡“只打雷不下雨”,不时擂鼓,象要杀出城来,可是一直紧闭城门,没有出战。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整夜,没有得到休息,将士们疲乏已极,眼睛都睁不开,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这时,城中一声炮响,突然之间,张巡率领守兵冲杀出来.敌兵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张巡一鼓作气,接连斩杀五十余名敌将,五千余名士兵,敌军大乱。张巡急令部队擒拿敌军首领尹子奇,部队一直冲到敌军帅旗之下。张巡从未见过尹子奇,根本不认识,现在他又混在乱军之中,更加难以辨认。张巡心生一计,让士兵用秸秆削尖作箭,射向敌军。敌军中不少人中箭,他们以为这下完了,没有命了。但是发现,自己中的是秸秆箭,心中大喜,以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他们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个好消息。张巡见状,立刻辨认出了敌军首领尹子奇,急令神箭手、部将南霁云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于奇左眼,这回可是真箭只见尹子奇鲜血淋漓,抱头鼠窜,仓皇逃命。敌军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第9篇

【成语】: 赴汤蹈火

【拼音】: fù tāng dǎo huǒ

【解释】: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成语故事】:

西汉时,晃错曾是太子刘启的老师。刘启即位后,升任晃错为史大夫。由于汉景帝非常尊重晃错,对晃错的话是言听计从。晃错主张削弱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使许多诸侯怀恨在心。其中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兵反叛,把矛头直接对准晃错。景帝为了缓和危局,竟把晃错处死了。晃错曾说:对能打胜仗和坚守城池的人要提拔;对攻破敌阵的人要奖励。这样将士才能奔赴汤池,投人烈火也在所不惜。这个成语比喻奋不顾身,不畏艰险。

赴汤蹈火造句

1、只有我们不再用诸如统帅的命令军事装备等等作为显示力量的条件,当作因子的价值,任意用它来代替未知的x的价值,而是毫无保留地承认,这个未知的x不是别的,而是为战斗敢于赴汤蹈火所表现出来的决心,这一任务便可得以解决。

2、我们这世界,是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甘心赴汤蹈火为了把它弄到手的地方。

3、我决不怕到地狱里去赴汤蹈火,只要最终能够洗净罪孽。

4、他一向总在她屋里跟她见面,从没敢邀请她一起出过门,这时就在他站在电话机旁跟她说着话时,他便毫无道理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欲望:愿意为她赴汤蹈火。

5、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6、“为了你,我可以赴汤蹈火,公爵夫人。”亨利勋爵鞠着躬回答。

7、他英勇对敌,不避艰险,赴汤蹈火在所不计。

8、马卡尔卡他们都这样称呼马卡林这个人毫无私心地愿为你赴汤蹈火,分文不取。喂,就这样清账了。

9、我没有为我的朋友赴汤蹈火,你的赞美我不敢当。我关心的主要是我自己。

10、增量收入是这些公司在多媒体广告销售上赴汤蹈火的唯一理由。

11、开始,她的同伴们都无微不至地照护她,给她喝了一些酒,使她长长精神然后旅长就把她的遭遇对她重述了一遍,旅长一再指出斐利亚福克先生仗义救人的热诚,为了救她,简直是赴汤蹈火毫不犹豫。

第10篇

男:当灿烂的晨曦温暖着整个校园,采撷一缕阳光,编织成七彩的花环。

女:留住一丝清风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男:付出一份真诚,打造爱的世界。

女:带走一片笑容,永远与我们同行。

合:实验小学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啦!

女:欢迎大家收听本期节目,我是主持人。

男:我是主持人顾嘉。

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女:今天的节目分为一周要闻、语文天地、生活百科和成语故事四个版块。

二:一周要闻

男:时事纵横

女:纵横天下

男:秀才不出门

女:便晓天下事

男:接下来请关注《一周要闻》

男:校园新闻 正当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会员、民进湖南省副主委、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大师,汤素兰女士来我校与3300名小朋友面对面交流。

女:中新4月26日电 据商务部监测,上周(4月19日至25日)全国商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15.63 1.17%]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同)上涨0.4%。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8%,连涨九周后首次回落。

男:中新4月26日 电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提升了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这次改革较大幅度地提升了中国在这个拥有186个成员国的全球性机构的发言权,使其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

三、语文天地

女:下面请大家跟着我们一起来欣赏佳作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富士的黎明》。

男:本文的作者德富芦花(1868—1927),日本作家。代表作有《不如归》、《自然与人生》等。

女:请有心人看一看此刻的富士的黎明。

午前六时过后,就站在逗子的海滨眺望吧。眼前是水雾浩荡的相模滩。滩的尽头,沿水平线可以看到微暗的蓝色。若在北端望不见相同蓝色的富士,那你也许不知道它正潜隐于足柄、箱根、伊豆等群山的一抹蓝色之中呢。

男:海,山,仍在沉睡。

惟有一抹蔷薇色的光,低低浮在富士峰巅,左右横斜着。忍着寒冷,再站着看一会吧。你会看到这蔷薇色的光,一秒一秒,沿着富士之巅向下爬动。一丈,五尺,三尺,一尺,而至于一寸。富士这才从熟睡中醒来。

女:它现在醒了。看吧,山峰东面的一角,变成蔷薇色了。看吧,请不要眨一下眼睛。富士山巅的红霞,眼看将富士黎明前的暗影驱赶下来了。一分一一两分一一肩头一一胸前。看吧,那伫立于天边的珊瑚般的富士,那桃红溢香的雪肤,整座山变得玲珑剔透了。

男:富士于薄红中醒来。请将眼睛下移。红霞早已罩在最北面的大山顶上了。接着,很快波及足柄山,又转移到箱根山。看吧,黎明正脚步匆匆追赶着黑夜。红追而蓝奔,伊豆的连山早巳一派桃红。

当黎明红色的脚步越过伊豆山脉南端的天城山的时候,请把你的眼睛转回富士山下吧。你会看到紫色的红之岛一带,忽而有两三点金帆,闪闪烁烁。

女:你若伫立良久仍然毫无倦意,那就再看看江之岛对面的腰越岬赫然苏醒的情景吧.接着再看看小坪岬。还可以再站一会儿,当面前映着你颀长的身影的时候,你会看到相模滩水气渐收,海光一碧,波明如镜。此时,抬头仰望.群山褪了红妆,天由鹅黄变成淡蓝。白雪富士,高倚晴空。啊,请有心人看一看此刻的富士的黎明。

四、生活百科

男:今天给大家说说午睡的小常识。

女:专家指出,午睡也要讲科学,伏案午睡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饭前午睡比饭后午睡效果更好。在办公桌上伏案午睡的习惯非常不好,对身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影响。

男:伏案午睡会伤害眼睛,睡觉起来后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就是因为伏案时眼球被压迫,引起角膜变形、弧度改变;伏案午睡压迫胸部,会影响呼吸,加重心脏负担;

女:伏案午睡也会因头部压迫双臂,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导致手臂麻木、刺痛。此外,趴着坐时间长了,还会导致头部缺氧,出现生理性的暂时性“脑贫血”,产生头晕、耳鸣、腿软、乏力等症状。

男:戴光明教授说,科学午睡既可解困,还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保持愉快的心境。她建议把饭后午睡的习惯改为饭前午睡,因为饭后午睡时饱胀难眠,影响午睡的质量,醒来后反而觉得头昏脑胀,四肢乏力,给下午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她说,午睡时间不是越长越好,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饭前午睡半小时比饭后午睡2小时更能有效消除疲劳。

五、成语故事

女:今天给大家讲的成语故事是后生可畏。

女: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 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 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男: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 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 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 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 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合:后生可畏这个成语意思是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五、结束

男: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女: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衷心地祝愿:红领巾广播站能成为你的良师益友,愿它能带走你所有的烦恼,为你带去无尽的欢乐。

男:愿它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伴随你度过金色的童年。

第11篇

一、在阅读中训练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我看来阅读是一门艺术,因此想要掌握阅读这门艺术单凭随意的付出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首先良好的阅读需要学生真正的静下心来。学生在阅读中最忌讳一心二用,很多学生在阅读中还在回忆课间休息的小趣事,有的学生在阅读中还想着教师刚才提出的某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在阅读中还想着与同桌交流等等,这些都是阅读不专心的表现,这样的阅读很难让学生走进文章的氛围,也很难让学生领会阅读的真谛。所以良好的阅读一定需要学生拥有最平静的心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帮助学生静下心来,如在阅读钱为学生播放一曲轻缓的音乐,在阅读中为学生留出足够的默读时间等,为学生的静心奠定一定的基础。

其次良好的阅读需要与作者对话。很多学生的阅读都是脱离了作者的阅读,在没有对作者进行了解的阅读都只能称为是走马观花的阅读。我们都知道文章是作者笔下的产物,无论是抒情的作品还是应景的作品都离不开作者的情感表达,一旦作者在写作中有着浓厚的情意,那么其笔下的一花一草也必然充满了情意。因此学生在阅读之前不妨先与作者进行对话,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这样在一个既定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更好的体味出真正的阅读。

二、在阅读中培养阅读的兴趣

兴趣在阅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中,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对阅读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但是就目前小学生阅读现状而言,学生普遍对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当阅读变成了应付,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认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远比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要有效的多。

兴趣的培养包含在阅读的每一个阶段。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入手,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和猜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大禹治水》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标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如“大禹是谁?”、大禹是如何治水的?”、“历史上有那么堆治水的故事,为什么只有大禹治水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等等,在阅读之前的激疑可以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和期待去主动阅读文章。当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不断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此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最后,教师也需要促使更深入、更广泛的阅读,以《大禹治水》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更多与《大禹治水》类似的成语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更广泛的阅读兴趣。诸如“卧薪尝胆”“鱼目混珠”“殃及池鱼”等有趣的成语故事都会在兴趣的驱使下走入学生的视野。我相信在兴趣阅读中,学生的阅读视野一定会更加的广阔,学生的阅读积累量也会得到快速的增加。

三、在阅读中融入真实的情感体验

语言的一个重要的作用便是表情达意,所谓的表情达意并不仅仅要求语言表达的流畅连贯,更要求情感的真挚表达。同样在阅读中我们也要学会体验文中直接或间接表达出来的情感,从情感角度出发来理解作者的心思。所以说即使是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我们也同样要培养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小学会将文字与情感融合起来,由此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感受。

如在阅读《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时,我们不妨尝试从情感的角度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以绚丽多彩的图片和视频为学生展示最真实的香港,同时配以的标志性事件,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在多媒体的渲染下,学生对香港这一“东方之珠”的称号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让学生打开课本,让学生去阅读这篇文章,在读到迷人的浅水湾、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闹市代表铜锣湾和灯的海洋夜景时,在多媒体上看到的一幕幕美景又会再一次冲击他们的大脑,同时他们在阅读中也必然会带有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是我们国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国家值得骄傲的“东方之珠”。我相信在如此包含情感的阅读中,学生对阅读不会再感觉到厌倦,对阅读的理解层次也不会仅停留在表层上,所以说只有融入了真实情感体验的阅读才能带着学生徜徉在阅读的快乐海洋中。

第12篇

【关键词】:趣味 语文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61-01

高三的语文课,因为是复习,因为要高考,所以大多老师只重视知识的梳理、能力的训练,而忽略情感的培养和激情的激发,致使教学枯燥、冰冷,丧失生机、缺乏趣味。其实,高三语文课也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应该是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形成能力的。

一、利用生动的故事

故事生动、有趣,本身就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讲诗歌炼字的时候,就用下面的故事引入:相传,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当然,故事也可以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如讲成语时,可以适当地讲讲成语故事,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成语的来源,又掌握了成语的含义和字形。讲诗歌时,可以穿插作者或创作背景的小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高三语文课堂上,讲一些简短的故事是很必要的。故事本身有很强的启发性,丰富的哲理性,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整课堂气氛,同时还是不错的作文素材呢!适时恰当地运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巧妙的讲解激趣

人们总是把复习课比作“炒冷饭”。其实,“冷饭”也可“炒”出新滋味,关键看怎样“炒”。把过去讲过的知识换一种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听了依然会有新鲜的感觉。例如,尧、蛲、铙、挠、饶、娆、骁、绕、侥、这些字的字音学生老是记不准,笔者就把它编成口诀:本字我读yáo,有虫金手náo,女士(食)大叫ráo,马xiāo用绳rào,侥(jiǎo)幸我没要;“尽”字有两种读音,就编成顺口溜:尽jǐn尽量快让管先生早自习,其余读jìn。用这种方法帮助他们记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印象自然也就特别深刻。同时,还鼓励学生自己想一些有趣的办法记忆。

在讲诗歌语言特点――倒装的形式和改变词性时,我就举方文山歌词中的句子来说明: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的美丽,你眼带笑意;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等待苍老了谁……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还举了很多例子。

三、利用学生的真实事例

学生的真实事例富有说服力,对学生启发和感悟都很大。例如,有一天,复习字形,就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件小事导入:前天我在班上的公布栏看到了我们班班费开支一览表,其中,有一项是:缕子:8元,请问同学们,这“缕子”是什么呀?教室里就泛起了阵阵笑声,有个学生甚至到公布栏去看。我接着解释:“缕”字是“纟”旁,从线,如细针密缕,千丝万缕等,“篓”字从“竹”,篓子最早是竹子编的,现在依旧有很多竹编篓子,所以同学们书写汉字时一定要注意字形的规范……至此,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我吸引过来了。

学生的练习、作业、试卷、作文都是鲜活的例子,适当地借用,分析、点评,都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的表扬、肯定,可以说说他们的具体事迹,以树立榜样。用学生的真实事例,一定要多肯定,免得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四、利用竞赛激趣

积极参与,乐于实践,勇于竞争,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无强烈的竞争意识,则是学生有无主体意识的具体表现,也是开发智慧,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把语基试题、文学常识,古文知识等综合起来制成试卷,在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幸运52”和“三星智力快车”的形式基础上加以改进,开展“知识大比拼”、“智力快车”知识竞赛活动。

在平时的课堂上,也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如讲成语专题时,开展成语对对子,说数字俗语等趣味成语竞赛;在练习时,有的题目较难,就开展抢答赛,看谁最快最准地说出答案。

实践证明,语文复习课,采用竞赛形式,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是语文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的简单易用的好形式。

五、利用教师自身的才艺

教师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才艺,不仅能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容易在学生中心中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学生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学生容易模仿。

我喜欢朗诵、演讲和写作,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偶尔也写写东西。有时候在课前,我会给学生朗诵一些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好段落,甚至是一两个经典的句子。记得有一个午后,我给学生念读一首情诗――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诗: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生/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我抒情的朗诵伴随着缓缓流淌的轻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一种自然深邃又情谊绵绵的境界中,过了一阵,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作文课上,我就把自己的写作心得和学生交流,有时,也秀秀自己的作品。或许是因为这种熏陶,学生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写作,喜欢上了语文。

六、利用练习激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