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05: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济南的秋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好句: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赏析:“顶”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树尖上覆盖着一点儿白雪的位置、形状和情态。
“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的比喻。
“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
(来源:文章屋网 )
我的家乡—济南
记得有句老话说: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草窝。而我的草窝,就是美丽泉城—济南。
济南泉水历史悠久,七十二名泉,甘。美。济南泉水,有的“水涌若轮”,有的像瀑布倾泻,有的如串串珍珠,有的似细雨飘洒,真是千姿百态。有的泉水流经千家万户,大街小巷,或穿墙流入庭院,或临窗便可取水,别具情趣。“郭边万户皆临水。”整个泉城沉浸在泉水淙淙,杨柳婀娜,鸟语花香,诗情画意之中。
春天的济南像穿上了一件万紫千红的艳装。你瞧!树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鸟鸣了,那是小鸟正在唱着春天的歌儿呢!下过一阵雨后,在我家乡的田园里,万物生辉,美极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家乡的小溪显得更加清澈,微波荡漾,泛着金色的光。春天的家乡显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
秋天的济南像换上金红色的庄严的晚礼服。家乡的田野里,到处是金红的果子。大街两旁的树叶,萧萧地落下,发出"簌簌''的响声。家乡的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
冬天的济南盖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在家乡小镇的街道上到处是雪,电线杆上也结了冰。下雪了,雪像柳絮一样,像芦花一样飘落下来,美极了。雪停了,村子的屋顶上,篱笆上,木棚上,到处都覆盖着一层雪。这真是一幅美丽的雪景。
这就是我的家乡—济南,它没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声,也没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但是,它有“泉水之城”的“头衔”。它是独一无二的,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
我知道,又闷又热的夏季的影子不再在屋子里逗留,室内逸散一股宜人的气息。我听见早秋登门的轻盈脚步,不知道那是喜悦的信息,抑或是凄凉的书信。
门口的桂树已到了展露容颜的时节,应当是缀满小黄花的景象,黄绿镶嵌,迎接秋天的来访;没有像满天星点般齐绽的桂花,不能散发出香甜的芬芳,让万物依偎在它的怀抱之中;不能学琦君的童年,立在树下摇桂树,淋着缤纷的桂花雨;不能冲壶温热的桂花茶,品味秋季的温存。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它开了一串丰腴的花儿,虽然仅有四朵,却成了整棵桂树令人怜爱的宠儿。一般桂花小巧如米粒,这串竟肥硕如花豆,也许这早秋嫌小黄花清淡寡味,便任性地偏要绮丽一回。如果说秋天是位把花儿变得跟自己一般姿态的仙人,那么,往年是赵飞燕披着一袭纤细薄纱,弥漫清淡雅香,今年肯定是王昭君略施脂粉,含着殷切问候,早早到来。
秋风徐徐,轻拂我的脸颊,说不出的惬意涌上心头。享受着风的同时,秋风也捎我一封离别书,会是谁写的呢?是一阵子没再引吭高歌的知了。是啊,这几天突然静了,都是雨在天边呼啸,时而嘈杂,时而安详。知了不再在我耳边高歌,你一定找到了伴侣,所以才远走高飞,跟着夏季的脚步。你离别时托早秋送我这封信,不知道你是否也记得写给余光中先生,他可是非常怀念你的金锯子。
我猜想,你正在和你的佳偶共享一颗朱红的柿子,红透了,熟透了,甜甜的柿子也象征你们甜甜的幸福。既然你不在这里,我只能遥寄一份美好的祝福,给在彼端的你。
长袖仍在夏眠,我的文字逐渐入秋。目睹桂花和柿子的身躯丰盈,知了的影子褪色。
秋爽的气息带来早秋的音讯,紧接着以仅四朵却肥硕如豆的桂花串,将浓郁的香气散开。蝉声传情,作者又进入另一种听觉及想象的世界,文字的运用亦颇为传神。文章观察细腻,将寻常秋日写得有“声”有“色”。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郁达夫《故都的秋》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压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鲁迅《秋夜》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老舍《济南的秋天》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淅沥沥的声音。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形成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之中,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秃噗秃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张爱玲《秋天的雨》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的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每个老师都为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个良好的开头,那么就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钻研文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这堂课上。《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知识型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2012年秋季,我在教《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还没有等我把话说完,有的学生就在兴奋地翻书本了。由于教师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扬,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导入法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认识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如果方法设计得好,给我们的教学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它就像一根火柴点燃了学生智慧的光芒。
还有我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根据授课时天气环境、场景、教室氛围,结合所要讲的课文内容,用巧妙的语言来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当时时值深秋,天气有点冷,我走上讲台发现下面不太安静,于是我说:“同学们,遇冷,人们常用添加衣服、烤火、喝热汤或饮酒等方式来暖身子。近百年前,也是这样的秋后,有一残疾人来酒店喝酒。他是为了御寒吗?他喝酒的钱哪里来的?他以前是什么样子?他以后又会怎样?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板书课题)这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纷纷打开课本,迫不及待地读起来。2011年秋季,我在讲《范进中举》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开篇词:我们学过了《孔乙己》,鲁迅以传神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今天,我们要从范进的喜剧命运的另一个侧面,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和罪恶。在上《社戏》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课文的:我们很多同学小时候甚至到现在都愿意随妈妈到外婆家去,鲁迅也是如此。他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有巨大的吸引力。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在那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还同农家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步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品格。那里的人、事和生活,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以至在他四十一岁时,写下了回忆那段生活的文章——《社戏》。现在,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童年时代外婆的故乡去看看吧。这段导语是由学生已有的生活引出文章,使之感到亲切,自然而然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回忆起小时候在外婆家的动人情景。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得益匪浅。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导入新课《回忆我的母亲》时,教师以沉痛的语调,缓慢的速度,悼念的口气叙述,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开始就向作者靠拢。这样一个开场白,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对“我的母亲”的深切怀念之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在教学《秋天》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经吟诵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今天,我们越过溪水的欢歌,飞过秋鸟的啼鸣,走进秋天,走进一个幽静的世界,走进秋天迎来一片丰收的岁月,走进秋天,回味一个思念的季节,现在,让我们走进四川本土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聆听秋的诉说吧!开篇词令同学们神采飞扬,大家翻开书本就大声地朗诵起来,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的心情也特别舒畅!
从容说课,是一堂好课的开端,巧妙地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地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总之,膏药一张全靠各自的熬炼,只要课堂导引的方法得当,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著名写景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固定的教学篇目,其从语言到选材,都体现出经典的意义。
关键词:《济南的冬天》;经典;中学语文教育
所谓文学经典,主要是从文学阅读的结果来说的,而不是从作品创作的层面来谈的。无论作家如何强调作品的精彩,没有读者的大量持续地阅读和赞赏,很快便会被时间淘洗掉,那么经典是难以形成的。可以说,文学经典的定义主要是产生于各级各类文学教育的过程,并最终体现为教材这样一种建立在阅读共识基础上的作品选本,成为几代人共同的识读。可以说,能够入选文学教材,尤其是持续入选各种教材,超越编选者视野的局限被不同教材选本选择的作品,自然堪称经典。在这个意义上说,老舍的作品应该是代表。民国以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幻,他的作品都是国文或语文教材里的常客,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质量堪称上乘。尤其是在众多作品中,有能够超越时空的价值限定,始终被推荐给学生诵读的名篇,《济南的冬天》即为代表。那么,《济南的冬天》何以能成为公认的经典呢?情与景的和谐融通,是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老舍是写城市的圣手,济南之外,伦敦、北平、青岛、武汉,都曾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但囿于时代的残酷格局,这些城市的底色大多是晦暗和凄苦的,在价值取向上,不适合青少年读者。唯独对于济南,老舍有着不一样的情感。1930~1934年间,老舍曾经将妻携子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四年。
这四年,不但是他创作上的丰收年,更是他家庭生活比较惬意的时光,这对于一生颠沛流离的老舍来说,有着梦一样的留恋,“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吊济南》)情之所至,他甚至尝试写了长篇《大明湖》来重塑这座心中的城市。“在千佛山上北望济南全城,城河带柳,远水生烟,鹊华对立,夹卫大河,是何等气象。”他此类难以抑制的情感笔触,还洋溢到了关于描述济南四季的系列散文里。以恣肆的笔法,写济南秋天的景色、市井的见闻、街谈巷语,甚至连日常食用的大葱都不放过。可以说,感情之充沛,情意之真挚,在城与人的和谐关系上,感人至深。《济南的冬天》作为写济南城市篇章中最为精粹的部分,首先用不同城市风格对比的方式,拿北平冬天的风和伦敦冬天的雾与济南冬天的静谧和响晴来作比较,并因之而有“理想的境界”,用“可爱”“摇篮”等童话格调来为这座城市的山构图。描画这里的水呢,则是“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如此温情的笔法、拟人卡通式的语言,将温暖慈爱一如母亲看护婴儿的舐犊之情呈现于纸上。寄情于景,寓情于景,这对以实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目标的中学语文教学来说,自然是理想的文本。
作为写景大家,老舍写作《济南的冬天》时,已经有了独立的风格、深刻的思想、老辣的文笔,并得到了众多写景大家的赞誉。朱自清说:“写景是老舍先生的拿手戏,差不多都好。”[1](P.289)从审美感知的角度说,《济南的冬天》很完美地体现了老舍用现代汉语写景的卓越之处,温婉、细腻、幽默、风致,易于体会和经验,富于画面感,不一而足。但如果只是停留于审美的层面,显然还不是中学语文教材的良木。无论是“扩大识字量”“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还是“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都对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文本提出各种条件的严格要求,以适应接受对象的认知水平。或者说,文本的语言工具性要求优先于对审美性的需求。这应该有两方面的表现。首先,文本语词的使用上应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一步说,所选文本要能在结合现实表达需要的过程中,为汉语的现代化做出典范性表率。其次,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在内容上应该尽可能地单纯、单一,主题指向性要明确,不能出现如诗一样的层叠意义。因此,几乎所有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文本都要作适当修改。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精辟的解释,“选定之文,或不免须与加工。加工者,非过为挑剔,俾作者难堪也。盖欲示学生以文章之范,期于文质兼美,则文中疏漏之处,自当为之修润补色。”[2](P.131)自然,《济南的冬天》作为节选本,也有一个被修正、修润的过程。
在发表不久之后的1936年1月,首次入选《初中国文读本(第三册)》[3]的时候,就以“济南的冬天”为题目,从原本节选的段落变成一个能够独立自足的文本,从语言表述系统和意义阐释系统上实现了本质性独立,并删除了与核心表述无关的文字。比如删除了原作开头“上次说了济南的秋天,这回该说冬天”这一类的联结性语句,直接入题,毫无挂碍地剥脱了和文章核心意象无关的枝蔓。对于这种必要的“修正”,有些教材的编写者采取在教师参考书中介绍原作的办法。比如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四年制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就在《济南的冬天》的课文讲解后面,以“有关资料”的内容,介绍了作品的出处,并作了“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的说明。其实,这种做法值得借鉴,甚至可以更进一步,以注释的形式直接放在课文中,以显示课本编选的严谨性、严肃性和真实性,也让学生从文学的角度了解现代汉语文学的历史变迁,做追根溯源的发生论探索。最后,我们可以审视该文的题材和语言。20世纪中国文学先天性地和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反映现实世界为目的的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也成为主流创作方式,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的解读和规训自然成为众多作品的题旨指向。而《济南的冬天》立足于写景,写一个季候、一座城市,这都是具有超越性的选材,从而让这篇文章如饭后月下的谈天,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期待视野上的分野并不大,讲述起来也就心有灵犀了。从语言上说,《济南的冬天》多用短句、拟声词和语气词,这很适合于中学生的朗读,在音韵铿锵、节奏相谐的声音里带入情感的质地。整部作品用词素朴,无生僻字、艰涩字,日常用语如家常便饭,贴近生活,明白晓畅而又不失优美和流丽。对于实现“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的教学目的来说,《济南的冬天》都是具备典范意义的佳作。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朱自清经典[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9.
[2]李大圣.百年反思———语文育人功能检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朱文叔.初中国文读本[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36.
作者:陈爱中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淘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我最早产生这种懵懂意识的时间应该是在1991年。
那年秋天,我从小清河边的山师北院转到文化东路山师南院读大二。每逢周末,校门后总会有几个旧书摊围满了学生。当时,花五毛或一块钱就能买本尼采、萨特、弗洛伊德的书,一般都是上世纪80年代翻译出版的旧书。现在回头想想,后来我之所以迷上哲学并报考哲学系的研究生,和那时的地摊阅读还真有逻辑关系。
真正令我自觉地去旧书摊上找书,是在2003年。那一年春天,我在采访中结识了济南文史专家韩明祥先生。当时我在报社负责文化新闻的采访,需要查看文史书籍时,就步行去报社对面的十亩园小区,找韩先生借书。2003年秋天,我从韩先生家借了本1987年出版的《济南大观》,还书的时候,韩先生随口说,这本书在地摊上可能还能买到。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几天后,我真的在舜玉路边的一个旧书摊上花5块钱买到了这本《济南大观》。又几天后,花两块钱买到了徐北文先生的《大舜传》。当时我就租住在舜玉路附近,每天骑车经过舜玉路时,都要扫一遍路边的旧书摊。那时舜玉路晚上有夜市,夜市上的旧书摊也成了我的光顾对象。在舜玉路淘得不过瘾,每逢周末,我开始跑英雄山文化市场。在现在人流密集的古董地摊区,当时有几家旧书摊,每次去,总能淘到一两本关乎济南历史文化的旧书。
同一时期,我还打听到,在中山公园和国棉四厂(成通文化城)也有旧书摊。于是,那一段时间里,骑着摩托车去这两个地方淘书也成了我的嗜好。这两个地方因为租金便宜,卖旧书的要比英雄山火得多。至今令我很得意的一套《山东通志》,便是从国棉四厂买到的。卖书的李菁兄也早已和我成为了莫逆之交。当时令我对这位卖书人肃然起敬的是,他店内书架上有不少书是“非卖品”,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是留着自己看的”。而我偏偏看上了一套他的“非卖品”――影印版《山东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之一)。在我的软磨硬缠下,他终于决定出货了,价格也没有因我的看重而狮子大开口,并且还附送我一册影印版民国三十六年《山东省各县概况览》。后来在我的淘书经历中,再未见到整套的《山东通志》。现在桂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的唯一一整套《山东通志》,标价飙升至2200元,几乎十倍于我当初的购买价。
大约在2004年春天,适逢成通文化城调整市场结构,聚集在国棉四厂的旧书商也转而流向中山公园。此时,中山公园旧书市场的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在英雄山文化市场卖旧书的也纷纷下山到此加盟。此后不久,值中山公园建园百年庆典之际,中山公园增设了百十个铁皮书橱和三四十个简易门头房,旧书市场进步规范。中山公园的古旧书市场在规模上不仅一跃成为济南最大的,也成为全省最大的。
2004年,当时在济南的历山路北段、东外环也有数家卖旧书的,很快便因中山公园旧书市场的兴盛而没落了。
自此,每周末去中山公园淘书成了我必做的功课。我的胃口也开始越开越大,凡是内容可能涉及济南历史文化的书刊资料一律收入囊中。2005年6月,我统计了一下自己的淘书量,大约是400来册,一年后增为600多册,又过了一年,增为1200来册。现在,2009年4月,已有2900册。
淘旧书是一种“人弃我取”的行为,至今可能还会为一些伪文化人认为是不入流的。其实,经常去图书馆、档案馆查资料的人都有体会,很多本该留存的书刊资料是不全甚至缺藏的。而旧书市场为弥补这种馆藏的空白提供了无限可能。
譬如,上世纪80年代,济南市不少部门都编写了行业志资料,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料后来并没有刊印成书,有的仅油印了很小的一部分供内部交流,因此图书馆、档案馆都难得一见。几年来,我从中山公园的故纸堆中先后把《济南市地名志资料(征求意见稿)》(全7辑)、《济南市卫生志资料》(全10辑)、《济南市园林志资料汇编》(全9辑)、《济南市房地产志资料》(全3辑)、《济南工商史料》(全4辑)等十余种行业志资料一本本“捞”出来,凑成足本。
有人可能会用“艰辛”来形容这种淘书过程,我觉得最恰当的词汇应该是“快乐”。快乐的根源就在于很多时候,你要“众里寻它千百度”,而它正“独自风流独自香”,静静地等待“明月来寻我”。
去年夏天,我偶然了解到,1958-1963年,省历史研究所相继出版过20册《山东省志资料》,很想看看这套书收录了什么历史资料。到省图、市图网站上检索一下,发现两馆所藏的《山东省志资料》不过十来册,加在一起都凑不全一整套。于是首先在孔夫子旧书网花45元从外地订了本创刊号,其余版本想慢慢淘。而时隔不久的一个周末,我惊喜地发现,有个书摊上堆着一大摞《山东省志资料》,数一数17册,恰恰没有创刊号,忙问多少钱?店主和我老相识,说“都要的话50块钱吧”。当时网上的散册都卖10多元,我当即掏钱买下。至此,还剩2册,怎们也淘换不到。苦苦寻觅8个月后,一位卖书的老朋友打来电话,说他刚收到两本《山东省志资料》,我过去一查,竟然是我苦寻的那两册。缘分啊!
淘书的另一个乐趣是,每个周末都能遇见很多书友。这里面有专家教授,也有草根精英,大家边淘边聊,徒增无穷快乐!
没有贵书,只有好书。这是我的淘书经。中山公园卖旧书的很多和我都是老相识,大家都知道,我买书一般不爱“破地还钱”,往往是自己看重的书,人家要多少就给多少。当然,对方也不会因此“漫天要价”。
买书的人都知道,卖书人一般是论斤买来论本卖,对于成交的旧书,单本利润往往是百分之几百甚至更高。可不能仅仅看到这一点,还应看到,大量旧书在论斤买来后,要积压上几个月乃至几年才能出手。对于实在难以出手的,还要按废品的价格卖回收购站。买书的人的利益驱动是都想“捡漏”,卖书的人的利益驱动何尝不是这样。用马未都先生的话讲,你只有让卖货的人有钱赚,人家在有货的时候才会第一个想到你。
伴随着在孔夫子网上的开店,在中山公园卖旧书的人中,确实有月收入在五六千元甚至更高的人,但多数人收入并不是很高,也不稳定。因此,不少人是兼职干旧书生意的。
秋,斑斓七色,百媚千情。窈窕的秋,是金黄;欢悦的秋,是收获;成熟的秋,是果实;苍老的秋,便是落叶了……秋之千姿百态,能否一一用语言形容内容?
喜欢聆听朱字清“欣欣然张开了眼”的《春》,峻青笔下《仲夏的海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但最欲去体会的还是不期然出现的秋天。
还记得刚走进学校时,树木都还是绿的,而过了半个月左右,后山的树开始泛黄了。夏天只有单调绿色的叶子,现在变成了黄色的精灵。是的,秋天到了。
走近秋天,赤橙黄绿青蓝紫,它占几份?红(赤)属于它,“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便是红叶在秋天散发的光彩;黄、橙属于它,地上的落叶,便是最好的明证;绿、青属于它,那一年四季都像边防战士一般挺立的松柏,正默默流露出自己的一份色彩;蓝和紫更是它的一部分,在秋天萌发的一切幻想,用它们做底色,应该是再抽象不过了……
闭上眼,深吸几口秋天特有的气息,我仿佛看见了枝头果实累累的画面。“黄莺哑了”“蝴蝶躲了”“树叶落了”,它们给秋天的只是光秃秃、静悄悄,而秋天却给人们丰收的硕果、无穷的喜悦还有人生的展望……
走近秋天,让我感受到人生也可以充实多彩;它就像一座古钟,提醒我及早做好新一季来临的打算。只有秋天,才会让我“欢乐之余”也“抿紧嘴唇”去“思索神圣的心事”。
看窗外,一片叶子又掉了。哦,秋天还警示我们:生命如此短促,毋容你我放纵!同时也告诉我们:落叶触地之时,枝头依然会有新的事物在萌生。那——便是你我,等待经历波澜,接受挑战,迎接新的,“秋”的洗礼!
我的名字叫地瓜,也有人叫我红薯。
今年春天,孟慧臻小朋友和爷爷把我移栽到了济南的朗茂山山腰。他们给我准备了松软的土壤,丰富的养料,充足的水分,来到济南,我觉得真舒服。
孟慧臻小朋友是个很勤劳的人,她经常来看我,地里的野草跟我争肥料,她就帮我拔掉;地下害虫欺负我,她就帮我把它捉住消灭掉。她还经常把煮熟的骨头,剩饭,过期的牛奶带给我。这些我可爱吃了。我从心里感谢孟慧臻小朋友。因此,我每天忙着用我的叶子制造营养,贮存在我的块根里,将来献给我的小恩人。
勤劳的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已经给孟慧臻小朋友准备了丰盛的礼物——地瓜,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是保健佳品。有一本书《生老病死的密码——揭开活到120岁的健康秘诀》,在第一章就介绍了最重要的三种食品:西红柿,大蒜,地瓜。书上说:“不吃地瓜的人是傻瓜”。地瓜是“抗癌第一斗士,”美国医学博士林广常经常提议吃排毒早餐应该从吃红薯开始。听说马淑文小朋友在青岛时看了这本书,打算回家后天天吃地瓜。青岛的孟星桐小朋友也是天天吃地瓜,我愿孟慧臻小朋友天天吃地瓜,吃出健康来。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济南的南部山区,山东最有名的算是一山一水一圣人了吧,我住的地方是一个偏远的小镇,镇上尽管有许多名胜古迹,但是我还是要为大家介绍——终军广场。
春天的终军广场生机勃勃,小草慢慢的探出头来,迎春花也紧跟小草的步伐,开出花朵来,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你追我赶,仿佛在说:“终军广场真是好地方。”
夏天的终军广场蝉声清脆,小朋友们有的在树底下乘凉;有的小朋友在放风筝,看的出他们在暗暗较量,比谁放得高;还有的还在比赛跑步……
秋天的终军广场仿佛是一个“慈祥的老奶奶”、随着“老奶奶”掉头发,树叶也凋零了。“老奶奶”也把她的“孙女”带来了。为秋天增添了一丝活力……
冬天的终军广场非常好玩,有许多大人带着小朋友来散步,下雪的时候才有意思呢,一块打雪仗,堆雪人。
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终军像了,就算是下雨他也一直坚强的站在那里,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石像有了一些损坏,但是这也阻挡不了我们对终军的崇拜之情。这就是我们镇的名胜古迹——终军广场。如果让我赞美一下终军广场一句话我会说;“欲把终军广场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们一定要学着做一个像终军前辈一样的人。
二年级:2825945743
告别盛夏的最后一缕热情,我也随之缓缓步入了秋的纯静。那份凄凉,那份寂静,让我们休会到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感慨。让我们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遐思。
告别盛夏的最后一缕热情,我也随之缓缓步入了秋的纯静。那份凄凉,那份寂静,让我们休会到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感慨。让我们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遐思。当你坐在河边的石凳上或走在落满枯叶的小道上,你会真正感受到秋天的风景,原来如此美丽。
雾仙子悄悄地降下人间,织了一张柔曼的白纱,抛向空中。于是一切又变得朦胧而又含蓄。撩开这一层迷雾的面纱。你会惊奇的发现小草的黄色外套上又点缀着大大小小的白色的花,原来这是霜的功劳。虽然平凡,但朴实,令人神往。
弱水消瘦,水上几只浮萍,伶仃地漂来漂去。也许是迷失了方向寻不到它自己的家。横跨在河流上的石板桥在两岸古色古韵的房屋下显得格外的优雅与庄重。那石块上噙含着古老的泪水,偶尔传来几声南飞的雁鸣,伴着瑟瑟的清音,这悲凉的美就是秋天的灵魂!踩着苏散的落叶,轻轻地漫步在金黄的世界中。一切是那么新鲜,那么耀眼。细细地听着脚下传来的声音,很柔软,很好听。就像婴儿那样给你嫩嫩的感觉。如果你想跑几步,那么你会看到两旁地树木快速的掠过,周围极其空旷,但落叶还是纷纷扬地洒落下来,心中是那么地坦然与轻松。那些快乐而等待采摘的果实是秋天的精灵。
皓月当空,冰冷的月光倾洒到人间,不知此时广寒宫中的凉气是否比这更重。那银白的月光像根根银线从空中直插下来。那么可望而不可及,走到窗边,窗台上像铺一层白纱,那么可爱,那么美丽。一切都渡上了一层银纱,美的冰凉!
河面上就像跳动着银鱼,活泼而漂渺。一阵风吹来,一切都随之晃动,朦朦胧胧。树叶在一片响声过后随即掉落地上那种轻轻轻的声音,不经意地,那种安祥。若你闭上双眼,梦,快到尽头了。广寒宫上的月光越来越寒了。
秋天如此美丽,秋天如此多的遐思,秋天如此多的感慨。秋的精灵,秋的灵魂迸发到了极致。一切的一切,寂静而凄凉。秋,如此的美丽。
济南育华中学初三:张萌Alian
作文 zuowenku.net
加拿大红叶
秋天是加拿大最漂亮的季节。自9月末开始,加拿大的枫叶便开始红了,进入到10月,紫红的、深红的、火红的、桔黄的、明黄的、深绿的、浅绿的,交织在一起,蔚为壮观。
加拿大最美的“枫景”多集中在东岸。加东最知名的赏枫点当属“枫叶大道”,被喻为“不用花钱的赏枫胜地”。圣劳伦斯河与“枫叶大道”平行,1000多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湖畔、河边、路旁枫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观。
韩国红叶
从北部的长白山到南端的济州岛汉拿山,山脉连绵,满山遍野鲜艳多姿的枫叶将大地装点得尤其动人。尤其在9月末到11月初,更是进山赏枫的绝佳时节,此时天空碧蓝透明,山头为枫叶染红,鲜明的色彩带来视觉上的享受。那漫山遍野的红色,层林尽染,成为韩国一道别致的风景。
韩半岛八景之一的内藏山国立公园尤以秋天的枫叶而闻名。景色秀丽的雪岳山国立公园可以说是韩国境内能最先看到枫叶的地方。智异山每当枫叶转红,溪谷入口处就会举办稗牙枫叶节、红枫道漫步大会、摄影大赛等庆祝活动。
北京红叶
北京香山红叶最能体现出北京浓烈的秋日色彩。每年的红叶节,众多游客会蜂拥而至,满目的人流、车流,将香山变成北京最热闹的红叶观赏点。香山红叶最佳观赏点:玉华岫、森玉笏、双清别墅等。“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对于不愿走太远的游客,位于西山的处公园也是一个观赏红叶的好地方。
位于八达岭长城附近的红叶岭,是北京变色最早的红叶景区。景区内万余株红叶树依山而植,更兼有“红叶映残长城”的特殊景致,使游客体会到一种别样的风景。在慕田峪长城,也有着近3000米的黄金红叶观赏区,各种彩叶林红黄交错。
光雾山红叶
巴中南江县北部边缘的光雾山景区,深秋红叶似火,泉气飘香。景区有580平方公里的红叶景观,满山色彩鲜艳,五彩斑斓。
光雾山的红叶颜色呈梯次变化,以蓝、绿、黄、橙红为主,这是其他红叶观赏区无法相比的。观赏红叶时间更可长达一个月之久,第一个阶段看红叶五彩斑斓,第二个阶段看红叶层林尽梁,第三个阶段看红叶万叶飘丹。光雾山红叶品位高,出身名门。先后有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和美国的植物专家考察后,把光雾山景区称为“金区”,把光雾山红叶称为“金叶”。
红叶谷红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学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文学窗户,让我们领略了独特的文字之美,感受了生命灵动之美,彰显语文人文之美。文本解读是一个协作互动、对话交流、创造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心灵的归宿。然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缺少“语文味”,忽略了意境的揣摩,远离了感性与激情,忽视了学生积极参与再创造审美的过程。所谓意境是在古代诗词、散文等作品中所呈现的形象传神的情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让审美的语文课堂折射出情趣和灵性,创造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一、意境阐释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从文本角度解释意境。“文因道存,道以文显”。人教版语文教材所选篇目都是文质兼美、情境俱佳的文章,教师要引领学生解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还原作者的时代,感受作者的人生经历,读出作者鲜活的灵魂。如在《小石谭记》教学中,教者仅以“唐宋家”、“河东先生”介绍作者柳宗元,难以还原作者的时代背景。教者先介绍柳宗元随父宦游、避乱逃亡、革新运动、永州之贬,步入柳宗元的情感世界,体会挚友之情、父母之情,感受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政治抱负落空,借山水来排遣人生的失意,心理的空洞得以弥补。透过其作品,我们从“宁为有闻而死,不为无闻而生”看到了柳宗元坚持理想、不懈追求的积极人生态度,从“嘻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乎恸哭”中看到了柳宗元遭贬谪的悲伤心境,“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倾吐“怨骚”之情。
2.从情感角度解释意境。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工具性,注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养成,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缺失。语文教学应限制工具性,弘扬人文性,强调尊重人的情感、人格、人性和尊严,发展其内在精神和独立人格。中学语文文本处处洋溢着生命活力,绽放着生命景观,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真情流露,体验生命的交融过程。散文作品更是如此,它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寄托情感,以此来抒发主观情感。如在《背影》教学中,通过“再三嘱咐”、“甚是仔细”、“踌躇”等字眼流露出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疼爱。通过三次流泪感受儿子对父亲的爱,从望父买橘,看到艰难背影时的感动之泪;父子离别,依依惜别背影时的惆怅之泪;到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时的思念之泪。品读文章,能从字里行间充盈着慈父孝子间相怜相爱的深情,品味到永恒的亲子之情。
3.从人物精神解释意境。诗歌之美不仅美在语言精炼,似品味琼浆玉液,令人回味;美在韵体和谐,句式工整,韵律流畅;更美在人物精神,讴歌生命,弘扬精神。在学习《蒹葭》作品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追求爱情应放在鲜花盛开的浪漫季节,为何偏偏选择在树木枯黄、树叶飘落、万物萧条的秋天?许多中国人习惯在秋天情绪低落,故有“士子悲秋”之说。士子笔下的悲秋预示着青春不在、生命漂泊、爱好遭受打击等主题。从诗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中感受为追求纯洁爱情历经艰难险阻的执着和求而不得的伤感情怀。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境教学
1.抒情散文的意境教学。文章之妙,在于有意境而已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吟诵作品唤发学生的视听表象,将其带入作品创设的意境,感受意境之美。在学习《秋天》时,教者让学生回忆有关秋天的诗句,如曹丕的《燕歌行》、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营造秋天的氛围学习新知。抒情散文语言优美,韵律流畅,情感丰富,意境优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高低、缓急、轻重读出作者情感的变化,从读《济南的冬天》感受济南冬天山的暖和、舒适、秀气和雅致,水的暖、绿、活。抒情散文语言精美、准确传神、意味隽永。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品味语言的生动,想象文中之境,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如在学习《春》中,通过“偷偷地钻”写出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小草破土而出,表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叙事散文的意境教学。叙事散文情皆在文中,形象由叙事而生,情感借形象而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散文的情感,感悟散文的意境美。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面对重开的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紫藤萝花,引发对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中虽有迂回曲折,但应顽强不息,永远前行。
3.诗歌的意境教学。在诗歌中,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客观影象融为一体,是需要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超越于意象之外的境界。如在《雨说》教学中,教者让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欢快、优美的画面,并充分发挥想象力,仿照原有诗句,重新创作新诗,从中捕捉智慧,收获灵感。
总之,如果初中语文课堂脱离对意境的解读,我们很难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美好心灵,感受生命的真谛。我们语文老师应创设协作、交流、互动的氛围,引领学生感悟文本体验情感,以景传情,意境相随,实现审美超越的心灵历程。
(张颖 江苏省邳州运河青年路初级中学 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