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

时间:2022-10-06 05:38: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无线通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无线通信

第1篇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大中型城市出现的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等现象,已严重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设轨道交通成了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告别了以往红旗、哨子指挥车辆的年代,更为先进、高效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承担了车辆控制和信息传输任务。为确保轨道交通运行安全,无线通信系统的运行安全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中无线通信系统的潜在干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2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介绍

2.1基于WLAN的CBTC信号系统CBTC系统(CommunicationBasedTrainControlSystem)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它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车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双向通信,并且传输速度快,容易实现移动自动闭塞系统。目前国内新建轨道交通项目中的CBTC系统多采用基于IEEE802.11的WLAN技术,且大部分是采用以无线AP(无线接入点)方式接入的组网结构,使用频段为2.4GHz或者5.8GHz(在实际应用中以2.4GHz频段为主)。图1为CBTC网络结构图。

2.2基于WLAN的PIS系统PIS系统(Passengerinformationsystem)是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以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为媒介向乘客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它不仅可以向乘客播放列车到达预告、换乘信息等与乘车有关的信息,还可以播放重要新闻、天气预报、广告等资讯。利用车地无线网络,PIS系统还可以实现对列车的实时视频监视,将驾驶室和车厢内的监控画面实时传送到控制中心。这便于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司机的驾驶情况和乘客流量状况,从而提高了运营管理水平及安全管理能力。PIS系统多采用基于IEEE802.11的WLAN技术,使用频率为2.4GHz或者5.8GHz。图2为PIS系统网络

2.3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为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移动用户和移动用户之间的语音和数据信息交换提供可靠的通信手段,它对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在轨道交通运营出现异常情况和有线通信出现故障时,该系统也能迅速提供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等指挥所需要的通信手段。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轨道交通采用了800MHz频段的TETRA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图3为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网络结构图。

2.4公安350MHz集群系统公安通信系统引入轨道交通之后,可以为公安部门在轨道交通内快速、准确、高效地执行安全保卫任务提供重要的通信手段和基础设施;为市民的出行、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以宁波市为例,宁波轨道交通结合宁波市公安无线网采用350MHz模拟集群的现状,在各地下站区设置无线分基站设备,在轨道交通公安分局设置无线调度台,在派出所及车站警务室也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图4为宁波市公安350MHz模拟集群网络结构。

2.5无线公众通信网目前,国内无线公众通信网主要有三家,分别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由于手机2G、3G技术的推广使用,

2.6个人无线电设备在轨道交通系统内使用的个人无线电设备主要是手机、无线蓝牙和无线路由(Wi-Fi发射器)等,这些设备功率较小,覆盖范围也较小。

3轨道交通无线系统的干扰分析3.1PIS系统与CBTC系统间的潜在干扰PIS系统在轨道交通项目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服务质量,即使车地无线网络出现干扰问题甚至中断的情况,也不会影响行车安全。而CBTC系统作为轨道交通的安全控制系统,如果发生干扰、中断或者非法入侵的情况,都将直接影响列车的行驶安全。由此可见,CBTC系统对无线网络安全性和实时性的要求比PIS系统高很多。表1给出了PIS和CBTC车地无线网络系统在速度、安全性和实时性等方面的对比情况。由于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特别重要,PIS系统需要避免与信号系统冲突。一般情况下,PIS会采用工作在5.8GHz频段的802.11a技术,也可以采用802.11b/g技术(与信号系统的频点错开使用)。目前这两种方式在轨道交通已建和在建的项目中均有使用。采用第一种方式,两个系统不会产生干扰,但成本较高;采用第二种方式,两个系统工作在同一个频段,虽然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频点错开技术,但依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同频干扰。

3.2无线公众通信网与CBTC系统的潜在干扰基于无线AP通信技术的CBTC信号系统如果采用2.4GHz频段,那么轨道交通隧道内的无线公众网CMDA800、GSM900使用频率较低,且其多阶互调也不会对信号系统CBTC产生干扰。但无线公众网中的中国联通DCS1800、WCMDA,中国移动DCS1800和TD-SCDMA,所采用的频段和2.4GHz频段较为接近,根据理论计算,其三阶互调将落入CBTC所采用频段。其中,中国联通WCDMA与中国移动DCS所产生的三阶互调信号为2400MHz~2535MHz,中国联通WCMDA与中国联通DCS所产生的三阶互调信号为2370MHz~2510MHz,具体如表2所示。

3.3其他轨道交通无线系统与CBTC系统的潜在干扰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网、公安350MHz模拟集群的频段间隔较大,且其多阶互调或者谐波也不会干扰CBTC系统。此外,个人无线电设备主要是无线蓝牙和无线Wi-Fi,其使用频段恰为2.4GHz频段,理论上存在同频干扰的可能。但蓝牙和Wi-Fi使用功率小,且CBTC系统抗干扰性能较好,因此,个人无线电设备一般不会对CBTC系统产生干扰。

4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轨道交通中无线系统对CBTC系统的潜在干扰,可以从减少干扰和抗干扰两个方面制订解决方案。

4.1建设初期进行合理的频点规划在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初期,应对无线频点进行合理规划,特别是应加强轨道交通自身系统的频率规划,如果采用基于无线AP通信技术的CBTC信号系统,就应该合理规避信号系统与PIS系统可能产生的无线干扰。由于2.4GHz是一个开放的ISM(企业、科学、医疗)频点,只要其无线接入点(AP)的发射功率及带外辐射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则无须提出专门的申请。此外,基于2.4GHz的配套设备较多、技术成熟,运营维护成本低,同时考虑到信号系统传输的数据较少,因此建议信号CBTC系统采用2.4GHz频段。PIS系统是非安全系统,对传输数据的可靠性要求不是很高,即使信息完全中断也不会影响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营,丢失的数据包可以通过错误重传机制来补齐,以保证图像的连续性,因此建议PIS系统采用5.8GHz频段。

第2篇

阿根廷科多尔瓦省纳塞提斯生殖医学中心研究人员设计一项实验,研究人员从29个健康男性身上获取样本,分成两份,一份放在正使用无线网络下载文件的笔记本电脑下,另有一份放在远离笔记本电脑的地方。

四个小时后,研究人员观察样本中的活性。他们发现,放在笔记本电脑下的样本中,25%的不再游动,9%出现DNA(脱氧核糖核酸)损伤。同等温度条件下,放在远离笔记本电脑的样本中,只有14%的停止活动,3%出现DNA损伤。

怪罪辐射

研究负责人孔拉多-阿文达尼奥说,造成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是无线通信时产生的电磁辐射。他说:“我们的数据显示,把正在连接无线网络的笔记本电脑放在男性生殖器官附近,会降低质量。当前尚不清楚是否所有品牌笔记本电脑在连接无线网络时都会产生这种影响,也不知道何种使用方法会让影响进一步深化。”

研究人员单独测试已开启但没有进行无线网络连接的笔记本电脑电磁辐射量,发现这种辐射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先前也有研究证实,手机发出的电磁辐射同样有损质量,另外,男性若长时间把笔记本电脑置于腿上使用,会令阴囊温度升高,有害。

遭到质疑

美国男性生殖与泌尿协会负责人罗伯特-奥茨不认同阿根廷研究人员这项研究结果。在他看来,笔记本电脑不会对男性生殖能力产生明显影响。

“这并非现实的生物学……从科学角度来说,这研究有点意思,但在人类生物学方面没有任何实用性,”奥茨说。

第3篇

文中针对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分配主要阐述了:动态子信道分配、分布式网络架构设计以及动态资源分配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无线通信 无线资源分配 动态 网络架构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的接入速度提升到100Mbit/s量级,这对于正处于发展期的窝移动通信系统形成了挑战。文章基于这一背景对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分配进行了阐述。为了解决多径快衰这一问题,并使频谱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出现了动态资源分配机制,现在主要是研究如何提高边缘用户数据速率以及系统容量。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分配如下:

1 动态子信道分配

对于一个无线通信系统而言,最基础的就是调制技术与多址方式。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在进行相关讨论与研究后决定,将正交频分多址(简称OFDMA)技术和单载波频分多址(简称SC-FDMA)技术分别应用于3GLTE系统的下行和上行中。单载波频分多址技术具有较低的峰均比。以上两项多址技术在子信道选择方面均具有灵活性,可对频域资源进行动态分配,使得频率及多用户分集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使得系统性能达到最佳状态。这也是LTE系统无线资源分配的又一特征。

2 分布式网络架构设计

一般,构成3GPP接入网UTRAN的节点有两层,即NodeB与RNC,但为了简化LTE系统网络,使延迟时间变短,E-UTRAN的组成部分仅为演进型NodeB。下图为LTE系统的网络架构图,其组成部分主要是演进型NodeB与接入网关。演进型NodeB底层的传输是通过IP实现的,由X2接口实现逻辑上的连接,也就是建立Mesh型网络。这种网络结构设计的目的是支持UE可在网络中任意移动,从而使用户可进行无缝切换。所有演进型NodeB与接入网关之间的连接都是由S1接口来实现的,一个演进型NodeB能够连接多个接入网关,同样,一个接入网关也能够与多个演进型NodeB进行连接。事实上,接入网关就是一个边界节点,若认为核心网的组成部分包括接入网关,那么演进型NodeB是接入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网络架构不是固定不变的,故在协调无线资源分配中的小区间时,管理信令开销与控制时延是不能忽略掉的,LTE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的第三个特征就是其网络架构为分布式,如图1所示。

3 动态资源分配方向

不同于传统方式,LTE系统无线资源分配机制具有自己的特点,以下就动态资源分配展开讨论,调度与功率控制是动态资源分配的主要内容。

3.1 调度

在以分组交换为基础的无线网络中,频率资源的调度十分关键,3GPP对调度进行了如下定义:时频资源是由基站调度器在相应的时间内分配给用户。评价调度算法好与坏的依据就是是否既满足了用户的QoS要求,又使其系统容量最大化,所以要平衡系统与用户两者的关系。如今,无线网络发展迅速,许多VoIP与多媒体等不同类型的新业务也随之出现,不同业务的QoS要求区别非常大,怎样设计出一个调度器既能适应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又可满足不同业务的要求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既要符合系统的吞吐量,又要满足用户的QoS要求,这就要求提供用户信道现状和数据等待长度等相关外部信息给调度器。调度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在使相关信息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将信令和其他开销降到最低,使系统性能尽量达到最佳状态。

LTE系统带宽范围为1.25MHz~20MHz,比典型的场景信道带宽还要大,所以,可根据无线信道衰落特性来实现时频二维调度,从而满足用户的QoS及系统容量最大化的要求。

3.2功率控制

在下行链路中,功率控制需要能对路径损耗及阴影衰落进行补偿,由慢速功率控制便可实现这一要求,然而,要使频率分集效用得到充分的利用,如何分配所有子信道的功率也是调度周期内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周期与粒度方面,功率分配要小于功率控制。通常,为了同时满足系统吞吐量与用户的QoS要求,功率分配与子载波分配是不能分别考虑的。虽然,现有的关于单小区功率分配和子载波分配的资料不少,但基本上都很复杂,假设条件偏离实际,对工程并不适用。在现有的下行功率控制方法中,平均分配法与路径损耗补偿法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有效。

参考文献

[1]赵明,朱健,王京.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及物理实现方法[J].通信学报,1998,04:78-82.

[2]吴树兴,吴伟陵.基于分布式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分配问题[J].电信科学,2004,10:19-22.

[3]徐国鑫,张平.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管理[J].移动通信,2004,11:93-95.

[4]姜波.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325.

[5]肖潇,陶晓明,陆建华.基于高能效无线接入网的绿色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J].电信科学,2011,11:75-8.

第4篇

一、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煤矿开采的重要意义

由于煤炭生产的施工环境比较复杂,井下人员较多,设备流动性也较大,在生产操作中,常常采用多工种联合流水作业的形式进行煤矿开采,这就要求需要大量的重型设备参与到煤矿生产中,无论是在设备运输中,还是在安装、调试中,其都有较高的要求,若不注重煤炭井上井下的协同生产,则容易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然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建立基于4G通信技术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并将其应用于煤矿生产中,其不仅可以确保煤矿生产顺利进行,还可以完成紧急事故的处理,因此,煤矿4G无线通信移动系统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4G通信技术的煤矿无线通信系统

(一)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架构

针对当前煤矿生产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利用4G中的TD-LTE通信技术来实现高传输速率的宽带无线网络,建立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打破当前煤矿系统安全生产局面,将煤矿井下传感器、视频等各类业务数据进行统一的网络部署,有效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因此,建立基于分时长期演进(TD-LTE)的宽带无线网络,由于基于4G通信技术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在频谱带宽20MHz下可以实现上行峰值速率和下行峰值速率分别为50Mb/s,100Mb/s,其接入时延可以小于100ms,如表1所示[3],表示4G通信系统与3G无线通信系统的对比,因此,采用TD-LTE无线通信技术不仅可以满足语音和数据业务的实时传输,也可以有效避免数据丢包、延时等问题。下面对基于4G通信技术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进行对比分析:1.基于TD-LTE通信技术的系统架构。TD-TLE煤矿无线通信系统网络总体架构主要由基站、接入网关、BRAS及核心网通信构成,其中,核心网网元可以实现语音通信、数据传输及集群呼叫功能,其主要通过IMS+EPC+DSS集群模式来实现的[4]。2.建立基于TD-LTE通信技术的基站通信系统。将Femto/Pico基站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建设中,增强区域的覆盖范围,通过自身的传输网络统一接入到安全网关中,采用IPSEC的方式,以保证网络传输安全。当基站通过提供WLANAP来承载数据业务过程中[5],其也可以通过PDG直接接入网络来承载数据业务,为了确保提高高质量、高传输速率的数据和语音业务,则可以通过直接接入3GPP核心网来满足不同的产品需求,实现统一的业务活动,建立以SmallCell为基站的网管系统,从而实现下层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与上层网管系统的对接。3.建立基于IMS+EPC+DSS集群模式的核心网[6]。在系统中设置核心网,其主要作用是提供用户连接、系统管理、网络承载等功能,分析该系统的核心网系统AXUNiEPC-5[7],其主要依托电信级EPC核心网的优势来实现网元MME、PGW等功能融为一体的模式,该核心网实现了移动办公、遥感业务、监视控制及电子商务等基本业务,其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LTE接入。另外,核心网系统还利应用了IMS系统,其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其不仅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多媒体业务需求,还可以实现LTE语音业务系统,并且DSS核心网可以实现LTE的集群呼叫功能,DSS与EPC相比,其都采用了ATCA架构,并且都可以实现设备小型化的核心网。4.建立综合应用无线通信系统平台。利用分布式高性能计算机框架架构来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统一的综合应用系统平台,为了构建灵活、适用强的处理平台,应在软件处理平台基础上增加分析处理数据的专用支持工具,如支持LTE、Wi-Fi网络和终端的基站系统[8],实现数据传输、视频及语音等各类业务,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储及应用接口,从而实现自动化管理的应用系统。

(二)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功能概述

1.调度功能。调度系统是煤矿生产的重要通信手段,生产调度员通过利用调度功能来统筹调度所有资源,并对煤矿生产中各种突发状况进行处理,以保证煤矿生产顺利进行。调度功能主要包括生产进程管理、煤矿生产流程整合及资源分配等功能。2.语音业务。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业务:第一,移动电话,其可以提供语音通信功能;第二,紧急呼叫业务,当煤矿井下的集群用户发起紧急呼叫,呼叫中心将会做出答复,其类似与电话业务,具有简单方便、快速的特点;第三,主叫号码识别显示业务,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主叫用户号码给被叫用户。3.集群通信。为了实现用户之间的通信,利用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来实现自动化的信息共享功能,与公众无线移动通信相比,无线集群通信系统不仅可以提供系统内部的全呼、组呼之外,还可以提高双向通话功能,通过建立优先等级呼叫和紧急呼叫功能,以满足煤矿生产安全部门指挥调度的需求。4.增殖数据服务。在增殖数据业务中,主要包括提供视频通话、物联网接入、手机终端定位、多种数据等业务,其中,对于视频通话,通过手机实时进行无线视频业务,以便于井上工作人员的判断和决策;数据网接入,通过利用3G通信技术来实现终端及无线传感器等接口的采集,并利用物联网提供终端接入;手机终端定位,即利用4G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语音通话及矿用无线通信手机终端定位,即通过操作人员携带的手机与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来获得操作人员在井下的信息,这样地面上的工作人员则可以通过计算机来了解井下工作人员的信息,其可以确保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同时也可以提供实时信息;数据业务,为了满足煤矿井下多种业务对宽带的需求,实现高速分组无线数据业务,并通过智能手机绑定内部系统,实现信息、视频监控及安全生产实时监控等功能,将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于系统中,实现组态软件实时显示功能,当煤矿井下出现异常情况,系统将会提供自动报警提示功能。

三、结束语

建立基于4G无线通信技术的煤矿无线通信系统,利用TD-LTE无线通信技术来建立宽带无线网络,由于TD-LTE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覆盖面积广、信号强、传输速率高的优点,将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于煤矿生产中,不仅可以煤矿地面井下实时通信,也可以确保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因此,建立基于4G通信技术的煤矿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赛虎 单位: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第5篇

等问题,通过自定义通信协议,采用有限状态记忆点对点通信技术和上下文相关容错处理技术,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关键词 无线通信;GPRS/CDMA1X;误码;延时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2-101-1

随着GPRS/CDMA1X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GPRS/CDMA1X无线通信平台的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并广泛应用于远程数据采集如移动商务、远程监测等领域。在以卷烟零售为代表的零售业具有零售点数量大、地域广、规模杂等特点,而GPRS/CDMA1X无线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安装方便、使用费低廉等特点,因此,普遍采用GPRS/CDMA1X无线通信平台作为互连介质进行数据交换。但与有线网络相比,GPRS/CDMA1X无线网络的通信质量和带宽都要差很多。例如,当终端数量很大时,由于服务器要维持系统的连接,系统开销明显增加,响应时间明显下降,甚至出现连接中断或服务器瘫痪等现象,因此用GPRS/CDMA1X无线网络实现信息采集,必须要解决好通信服务器和终端设备连接的可靠性、通信的稳定性等问题,才能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近几年,针对基于GPRS/CDMA1X的无线通信的可靠性、稳定性问题,设计者从系统架构和网络连接方面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法,在系统架构方面采用多台通信服务器来减少每台服务器连接的终端;在网络连接方面采用动态IP地址的连接方式即采用UDP协议。尽管这些方式对系统稳定性起到一定作用,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如采用多台服务器提高了成本,采用UDP协议连接降低了数据采集的正确率。随着GPRS/CDMA1X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其通信的稳定可靠为更多的研究者所关注。本文针对基于GPRS/CDMA1X的无线通信稳定可靠性问题,提出一种以UDP/IP协议为基础的有限状态记忆点对点通信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数据采集的稳定可靠性。

1 基于GPRS/CDMA1X无线通信技术的可靠性分析

基于GPRS/GSM 无线通信平台的通信可靠性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终端数量庞大(有时达到几万台)、与有线网络相比GPRS/GSM无线网络的通信质量和带宽较差。

1.1 终端数量庞大

目前全国有烟草持证零售客户约450万户,其中每个大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的烟草公司有4~6万户卷烟零售店,中等城市约3万多户,其它城市也在2万户左右,数量相当庞大。以中等城市为例,当3万多台零售终端通过GPRS/GSM无线网络连接到管理中心通信服务器时,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成为卷烟销售业务的瓶颈,一旦网络出现异常,将会影响中心的数据统计,严重时将直接影响销售业务的正常进行。另外,由于IP地址资源有限,C/S或B/S网络架构很难满足要求。

1.2 GPRS/GSM无线网络通信质量差

与有线网络相比,GPRS/GSM无线网络的通信质量和带宽都要差很多,有时出现报文丢失、延误或出错等情况,只有解决好管理中心通信服务器和终端设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问题,才能保证通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C/S或B/S是信息管理系统传统的网络架构,终端通过TCP/IP协议与服务器保持稳定连接,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但当终端数量很大时,由于服务器要维持系统的连接,系统开销明显增加、响应时间明显下降,甚至出现连接中断或服务器瘫痪等现象。若通过UDP/IP协议与服务器连接,由于UDP/IP为不可靠连接,在传输时数据可能丢失或延误。

2 有限状态记忆点对点通信技术

有限状态记忆点对点通信以UDP/IP协议为基础,自定义报文结构,通过设置有限空间的收发缓冲区、容错处理技术,实现业务数据准确和可靠地传输。

2.1 报文结构

报文结构由UDP首部、应用控制协议及数据三大部分组成。应用控制协议是自定义的控制协议。数据为需要传输的数据内容。

2.2 收发缓冲区结构

终端发送缓冲区空间大小固定为M:M=IC式中,I为可存储发送报文的总数;C为发送的报文数据结构长度。终端的接收缓冲区固定大小为N的一段地址空间,接收数据时将接收数据顺序写入缓冲区中;读缓冲区时,一次将缓冲区的所有数据读完。当缓冲区已满而又未被读走时缓冲区不再接收数据。

通信服务器的发送缓冲区空间大小固定,为每台终端分配一个JC(其中J为可存储发送报文总数,C为发送报文数据结构长度)的固定大小的空间,通信服务器连接K个终端,则缓冲区大小为:N=KJC通信服务器的接收缓冲区大小固定,接收数据时将接收数据顺序写入缓冲区中,若缓冲区满则不再接收数据,直到缓冲区数据被读走后再接收新的数据,这样服务器不会因为接收数据过大而导致处理速度慢或瘫痪,若数据丢失,终端会再次传送。

2.3 容错处理技术

容错处理技术利用有限空间的发送缓冲区记忆报文的发送情况,实现报文的容错处理。发送程序将需要发送的数据读入发送缓冲区中发送,当发送报文得到应答时,在缓冲区中删除该报文,对没有得到接收成功应答的报文间隔固定时间采集无法正常进行;以UDP/IP协议为连接方式的,终端采用动态IP连接,虽然解决了因终端数量庞大引起中心通信服务器开销大的问题,但UDP/IP方式为不可靠,连接可能会导致传输数据的丢失。有限状态记忆点对点通信方式解决了以UDP/IP协议为连接方式引起的传输数据丢失的问题,同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6篇

关键词:无线通信;需求;发展趋势

近些年无线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系统、移动媒体终端系统融合越来越紧密,发展势头迅猛。基于其可移动的特点,无线通信技术给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以前人们想象中的移动办公、实时服务现在都在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下成为了现实。现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须的工具,因此作为网络应用基础的通信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无线通信技术是人们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技术,因为其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节省了有线网络通信中的很多硬件资源,能进一步的融合整合各类服务,因此对于今后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国内无线通信技术现状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两家ISP服务供应商,它们几乎垄断了国内的通信市场,业务范围包括数字电话、数字电视、网络访问等等,技术手段经历了由2G、3G到4G的过渡阶段。其中2G的数据传输速率大致在10~200kb/s范围,3G的数据传输速率在几百kbps,4G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已经超过100Mbps。目前我国正在着手5G网络的研发以及全民WIFI网络的搭建,然而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2国外无线通信技术现状

无线接入技术和蜂窝电话是国外通信网络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和应用。20年前国外最先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是模拟的AMPS/TACS技术、之后经历了模拟通信向数字通信的转变。80年代数字的GSM/CDMAONE,以及WCDMA/TD-SCDMA、HSDPA等技术相继出现,成为了通信网络中的核心技术。为了缩短国内与国外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上和应用上的差距,我国应从两方面进行研发。其一要想赶超国外无线通信技术,我们必须具有属于自己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通信核心技术;其二大力扩展网络应用规模,提升大中城市的网络使用率和覆盖率,构建高速的无线接入网络,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远程无线接入用户体验。

3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必须遵循连个基本原则,即技术本身的发展及其以市场为驱动力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也不例外。鉴于这两个基本原则,现提出几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网络高度融合。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即网络的高度融合,通过网络融合实现异构网络的互联及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如果不遵循这一趋势,而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无线网络则会面临很多技术和资金方面的问题。从技术层次方面讲,如今无线网络种类繁多,若以其中一种网络类型为基本模型进行重新构建则损失了其他已经具有良好体系结构的网络;从资金方面来讲,重新构建一个网络则会花费巨额的资金。

3.2高效频谱接入。无线频谱资源是固有的战略资源,各国都在争用无线频谱信道进行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如何高效的利用无线频谱是无线通信技术领域里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认知无线电技术特点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学习构建应用系统模型,使之能够动态地认知并判断其工作环境,自适应地调整工作频率及其相关操作参数,以便更加高效地占用频谱信道,提高整个信道的利用率。

3.3宽带局域无线接入。用户通过接入系统进入通信网络进行数据访问,最初的有线接入方式存在诸如综合布线的局限性,限制了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很好的解决这种局限性问题。客户终端的移动性也为无线接入方式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其必然成为未来无线接入的重要发展方向。

3.4链路容量扩展。链路容量扩展的瓶颈问题来自于有限的频谱资源,在固有的频谱范围之内,越来越多的用户需要瓜分其中的频率值,而由于技术特点的要求,可用的频率又是有限的,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既然信道无法无限划分,那么只能从提高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上进行着手研究。因此高速化的网络传输设备的研发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另一个方向。

3.5集成多种抗干扰波形。为了提高信道容量,根据香农定理C=Wlog2(1+S/N)可知,当带宽W和信号功率S不变的情况下,噪声功率N趋于0时,信道容量C则趋于无穷大。因此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另一个方向就是尽可能的集成多种抗干扰波形去减少噪声对信道的干扰。目前无线通信技术手段已经能够很容易的侦测出中低速跳频电台,从而对其屏蔽,但对于高速跳频电台的侦测和屏蔽依然是很难实现的问题。

3.6通信与保密相融合。无线通信容易暴露出通信双方的信息,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要求在通信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保密手段。当前大多数保密机或保密卡依靠通信设备提供的通信链路实现保密通信,这种方法会带来较大的额外带宽开销,降低了通信效率,使无线频谱资源白白遭受损失。通过深入分析会发现战术电台中的通信与保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结合,降低无线信道的开销,在技术体制上,完全可以实现通信同步与保密同步二合一,跳频图案由保密算法导出等,一方面减少了通信频谱的开销,另一方面使得侦察和破译的概率大大降低,充分发挥出通信与保密相结合的优势。

3.7多功能综合集成。由于用户业务需求的广泛性,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必须实现多种功能的综合集成:IP业务和非IP业务的综合;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业务的综合;多MAC接入的综合;无线传输模式的综合;服务模式的综合等。无线通信系统的多功能综合集成能够为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能够继承已有技术的优势,缩短新产品研发的周期。

4结论

无线通信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图像等通信保障,面对各种应用业务的需求变化,无线通信技术必将相应地发生较大变化。文中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无线网络通信的特点,指出了今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作者:孙霞 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庾志成.2005~2006移动通信新技术发展分析[J].移动通信,200,(1):20-24.

第7篇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应该给予高度关注,并有效提升无线通信技术的安全性能。本文对无线通信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浅析,望能够有效促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无线通信 安全管理 通信网络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无线通信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无线通信可以实现移动通信,为人们创造便利的通信条件,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安全隐患,对无线使用者的通信安全造成影响。如果不能对无线通信的安全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会妨碍使用者的正常使用,进而阻碍无线通信网络的良好发展。

1 无线通信技术的运用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的运用。无线通信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宽带无线接入以及蜂窝移动通信,当然还有集群通信、卫星通信、手机的视频技术。其中蜂窝移动通信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运用,现在已经对其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进行研究;宽带的无线接入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并且用户数量不断增多,是无线通信技术的热门领域,主要对无线的个域网、局域网、城域网相应技术进行研究;集群通信中模拟集群通信运用的时间较早,可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人们对数字集群通信的运用变得更为广泛,重视力度不断提升;卫星通信具备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的独特领域;手机视频是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方便,目前已经成为无线应用中的热门领域。

2 提升无线通信安全管理的方法

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为使用者提供通信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对通信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不利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健康发展以及推广使用。所以需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无线通信网络所授影响程度,以确保使用者的通信安全,进而促进无线通信网络的顺利推广,使无线通信技术能够良好发展。

2.1 无线通信设备的避雷设计

避雷针可以帮助建筑物避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也可以使用避雷针防止无线通信设备被雷击中,并且对避雷针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照相应说明进行安装使用,这样不仅可以确保避雷针进行有效工作,而且经济实用。同时使用区域、保护区域以及铁塔防雷区域需要共同使用一个地网,并对地网进行良好设计。此外,既需要确保室外的防雷设备与地面有效连接,还需要将室内的相应设备进行联合接地,同时接地所使用的引入线必须进行防腐以及绝缘处理,而且不可以布置在暖气旁或者是地沟里,还需要远离排水管道和水沟隔进行埋设,以对线路进行有效保护。

2.2 无线网络的安全管理方法

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创建一个快速方便的无线通信网络,为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就需要对网络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实施。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就需要确切的从集体利益角度出发,以确保使用者对有效网站进行访问。同时对无线网络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对相应的杀毒软件进行更新,并对相应漏洞及时的进行有效处理。此外,还需要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堵截黑客,以防止黑客对网络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使用无线通信网络实施各种操作的过程中,第一,需要全方面地对相应信息进行有效核实,以确保所获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并对其进行相应处理与完善;第二,检查信息中是否携带病毒,以避免病毒与黑客对网络运行造成伤害,进而确保无线网络的安全使用,以保护使用者的通信安全。

2.3 采用先进的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对黑客进行预防的有效方法,可以对网络内部的安全运行进行保护。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防火墙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与更新,例如:内部网络IP的动态转换技术、以VxD为基础的防火墙技术、Linux内核的防火墙技术等,对不同的黑客攻击可以采用相对应的防火墙技术,并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创新,促进防火墙技术的发展。现在防火墙技术较为偏向于认证方面,从而促进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能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因此,对保护无线通信安全的防火墙进行选择时,无线网络中相关联的子网络需要提高警惕性,不可以接收任何不明确信息,避免一切可以对无线通信安全造成损害的可能。以有效实施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管理措施,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性能。

2.4 实施权限管理

在无线通信过程中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交流平台,所以实施权限管理是为无线通信使用者创建一个平等的交流环境,使使用者能够有效的进行信息交流,并且可以确保交流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在无线通信网络的核心部分设置相应文件,对于能够共享的信息,需要确保使用者的使用质量以及水平,而对于具备相应要求的信息,就需要设置相应权限,以保证信息的隐私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无线通信网络进行建设,有效实施无线通信安全的管理措施,确保无线通信的安全。

3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无线通信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在无线通信网络构建的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无线网络进行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实施无线通信安全管理方法,就需要软件、硬件一起抓,全方位地实施安全管理措施,以有效提升无线通信的安全性能,促进无线通信技术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俐,杨庚.适合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混合式组密钥管理方案[J].通信学报,2010(11):15-16.

[2]毕俊蕾,李致远.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协议研究[J].计算机安全,2009(11):142-143.

第8篇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 应用 发展

在信息化极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普及到各群众的生活中。无线通信技术不再局限于用于语音通话方面,它已经全面运用于商业、生活、金融及工作中。移动电话,语音通话,数字电视,网络通信,数据交换等,都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平台繁衍而生。人们只需要一个可以移动或者固定的终端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即可享受无线通信技术带来的语音或视频通话,数据及交换,图像和传真等便利服务。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解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是必要的。

一、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最早是从固定模式开始的,大致上通过了五个发展时期才进入移动式模式。

第一个发展时期是在19世纪50年代初,当时只有利用短波频和电子管技术进行无线通信。并且因为技术和设备不够成熟稳定,没有得到普及应用,仅用于军事用处。50年代末,才通过实验研究出现了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

第二个发展时期是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此时出现了半导体的UFH450MHz,出现了公用电话网,就是所谓的通过有线连接终端进行传输语音通话的公用电话系统,并向移动电话的发展迈了一大步。

第三个发展时期是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这个时段我国借鉴美国的视频段技术,引进了科学家贝尔的蜂窝系统概念,经过实验,将视频段提高到了800MHz,为后期的视频传输奠定了基础。

第四个发展时期是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个时段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大力发展的时期。出现了GSM等系统,并运用于个人通信业务中。

第五个发展时期是19世纪中期至今,这个时段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时期,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如3G,UWB,WLAN,WiMax。移动终端设备也越来越精巧。

二、无线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我国现行的无线通信技术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较早时期出现的红外线传输技术。它是通过短距离的数据交换。21世纪初期我们应用于我们的移动手机中。它虽然耗能小,但是受距离远近的控制,而且传输速度较慢。

(二)蓝牙技术。蓝牙技术能实现全双工传输技术。它主要用于移动手机、无线耳机和电脑上,进行无线的信息等传输交换。简化了移动设备和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的通信技能,实现了数据通信高效传输功能。

(三)WLAN的接入。WLAN即是我们所说的无线局域网。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电波作为媒介接入无线WLAN网络,它是通过RF射频技术,利用存取架构的简易化,使信息快速的达到用户终端。在大型的酒店、机场或商务场所基于IEEE802.11的标准随时随地共享无线局域网带来的高速快捷的网络体验。虽然WLAN得传输距离只有几十米,但它是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无线端口接入,具有传输的高速性。我国的WLAN技术相较于外国正处于初步引进阶段。而我国大多数城市还没有接入这种无线通信技术。

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融合。由于技术和开发原因,我国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有由电信推出的3G业务TD-SCDMA,该无线通信技术能为广大客户提供高速的语音通话、数据传输和多媒体等覆盖广的无缝率移动业务。是广大用户使用率最高和最频繁的无线通信技术。但此无线通信技术受诸多产业链的影响,要利用流量数据KB实现,技术方面还未形成大规模的趋势。而由外国引进WLAN无线通信技术,虽然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高速的中距离网络接入服务,但网络具有局限性,覆盖率低,仅在我国一级城市应用,在我国二线城市还很少普及运用。其次,在19世纪出现的使用脉冲无线接入技术的UWB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近距离10米的极速无线接入服务。根据各无线通信技术的不同功能,我们可以对各种网络无线技术进行统一融合,互补长短,将无线通信技术广度和深度完美结合化。做到客户全方位的需求,以提高无线通信技术市场需求。

(二)无线高频谱接入,主要用于GSM和CDMA网。无线频谱是指在频率3000GHz下通过空间进行传播的无线通信技术。它是靠电磁波进行传输交换。无线高频谱有14个频段,可以在同一时间供多个客户端同时使用,而不影响其传输交换速度。提高了使用无线通信技术的时间间隙问题。

(三)宽带无线接入,由于用户都具有大的移动性和不同的需求性,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必须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发展。当前主要的无线宽带技术有3G,UWB,WLAN,WiMax。他们都有各自的优越和技术性。都具有覆盖广,传输快的功能。依当今网络用度广来看,3G是主导产品,主要用于蜂窝移动通信。它的无缝性是大多二线城市注重的,也是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广度发展的方向。而UWB的短距离高速度是我们深度技术的发展方向。WLAN在某个局域或商务上极具作用。WiMax主要用于城域网,成本低,通过网络塌能达到数英里的网络覆盖。是当前最好的一种蜂窝数据网络。

四、结束语

在当今的经济飞速的时期,无线通信技术不仅要综合各个网络技术的优越性,更要合理的规划发展方向。符合各大区域,不同用户群的多功能化和个性化。使无线通信技术多元化和一体化得到全面运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嘉. 现代化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9:44.

[2]杨博,王磊,杨创业. 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8:4912-4913.

[3]赵慧.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及未来趋势展望[J]. 信息通信,2011,03:123-124.

第9篇

【关键词】无线通信;发展历程;产业;发展趋势

1无线通信技术

1.1原理与发展历程

无线通信是近些年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通信方式,其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移动通信是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人们把这两者合成为无线移动通信。无线通信的工作原理是将信号发射、接收、处理、传输。以手机为例,两部手机进行无线通信时,其中一部将无线信号发射出去,基站接收信号并进行处理,传输给另一基站,另一基站将信号处理后再以电磁波形式发出,另一部手机接收基站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实现无线通信。此外,在无线传输过程中还要进行加密处理,保证信息安全。前工业化时期出现了闪光镜、火炬等原始的无线通信方式。1838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电报网,替代了这些原始通信网。接着电话发明,取代了电报。直到1895年,马可尼首次从英国怀特岛到30km之外的一条拖船之间成功进行了无线传输,现代意义下的无线通信从此诞生。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无线网。到了20世纪80年代,伴随以太局域网的飞速发展,无线网凭借着不用架线,灵活性强的优势弥补有线网的不足,取得了市场的认可,成为了有线网的一种补充。近现代无线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传播距离越来越远,通信质量越来越高,体积、功耗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廉,使公网和专网的无线通信、无线电视、无线网络等成为现实,无线通信真正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

1.2与有线通信的对比

尽管近年来更为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无线通信依然无法取代传统的有线通信。目前,依然有众多有线通信设备存在于通信设备市场。例如我们正使用的宽带,现今市场仍分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这是因为有线通信传输数据更加稳定、快速、安全,可传输的信息量更大。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整个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发产业变革和技术变革的同时,也推动了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但就目前看来,电子计算机工作时连接有线网络的信号交换律远高于无线网络。一方面是因为电子计算机只有安装无线网卡才能实现无线网络传输。另一方面是在运行网页或进行网络游戏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数据流量,有线网络的数据传递速度远远高于无线网络,且前者的稳定性也优于后者。

2无线通信产业

当今无线通信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PC、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都至少具有一种或多种无线通信能力。每种通信功能都需要一支或几支天线,而如移动电话等无线通讯设备往往需要大量基站建立支持。因此随着无线通信在生活中的普及,相关产业也蓬勃发展。

2.1天线产业

通常,智能手机需要2G、3G、4G天线,WiFi、蓝牙天线,GPS天线,NFC天线和无线充电天线等;移动PC至少需要WiFi、蓝牙天线,一些平板电脑还会配置GPS天线;智能手表普遍配有蓝牙天线和GPS天线;智能家居设备通常配有WiFi天线或者ZigBee天线。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增加至208亿个,天线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

2.2智能设备产业

在智能手机方面,主流研究机构对智能机出货量预测趋于一致,到2020年将稳定在18亿部左右。在PC方面,据统计和预测,全球PC市场已趋于稳定,2016~2020年将维持在5亿部左右,其中具备无线通信功能(WiFi、蓝牙等)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维持在4亿部左右。在可穿戴智能设备方面,到2020年出货量将达到2亿部,CARG约为20%。在智能家居方面,多家大公司推出相关产品应用,例如苹果公司构建的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通过与飞利浦等厂商合作来提供智能灯泡产品。谷歌和亚马逊分别推出了智能音箱设备。三星通过打造SmartThings智能家居物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室内灯光、运动、温度、湿度等多种传感器设备。据统计,在智能家居方面,2015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将以60%的年符合率增长,销量达到4700万台。预计到2020年其销售量将达到4.77亿台。

3现状与未来

3.1现状发展

移动通信方面,已经广泛普及4G(LTE)相对前代已表现出很大的先进性。LTE应用OFDM技术、MIMO技术、高阶调制技术,降低了时延、提高了传输速率、提高了信道利用率。不仅提升了用户对于移动通信的体验,还能够为运营商们带来更大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4G广泛应用的同时,5G的研究与商业化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5G商用时间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15年底对于5G完成宏观描述;第二阶段,2016~2017年底进行技术准备;第三阶段,各国和国际组织从2017年底开始向ITU提交候选技术,同时力争达成一致。正式的商用5G标准将于2020年底由ITU。至此,5G技术将正式投入商用。蓝牙技术是以现代化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适用于短距离的无线通信。其利用语音和无线数据为载体实现短距离无线通信,主要服务于移动及固定的终端设备。蓝牙技术能为用户提供信息和数据传输服务,其频段为2.4GHz,传输速率约1Mbps,无遮挡最大传输距离约10m,是短距离无线传输数据的极佳选择。无线宽带技术近年蓬勃发展,目前的无线宽带接入方式主要有四种:①微波宽带接入技术。微波宽带的工作频段大约是28GHz,其利用蜂窝式的网络布局降低传输距离损耗,进而降低无线信号发射功率,能为用户提供近距离双线数据、图像、语言等传输服务。②卫星接入技术。该技术具有互联网高速接入、数据包快速分发能力,并且稳定性强,多被应用于金融行业、房地产及教育等领域。③红外光通信接入。该技术使用光学仪器进行无线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理论上能够实现高达3~621Mbps的数据传输速度。由于红外线的传播特点,红外光通信传输距离可达上百米,且不会干扰其他通信系统。在中距离大数据流传输方面其优势极为凸显。④多点微波接入技术。该技术工作频段仅限于5.8GHz,2.5Ghz和3.5GHz三种低频段,这也就决定了其应用范围较小。

3.2未来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技术作为通信基础技术,在未来一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就现有的无线技术发展来看,我认为未来无线通信将有以下发展趋势:蓝牙网格聚合。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产品都用到蓝牙技术。现今蓝牙连接了82亿个设备;据ABIResearch研究显示,2021年预计会有60%的设备使用蓝牙。因此蓝牙技术的更新是广泛需求背景下的必然结果。蓝牙从经典的“一对一”通信模式发展到“一对多”广播模式,未来将出现“多对多”通信模式,应用于大型联网服务,如资产跟踪、家居和楼宇自动化、照明、信标和智能计量等等。“多对多”模式的“蓝牙网”中所有设备路由通信,因此该模式具有通信范围更广、自我修复力强、可靠性高、扩展性大等传统蓝牙模式所不具有的优势。目前对“蓝牙网”的研究正在进行中。短距离定向通信普及。未来短距离定向通信在辅助蓝牙配对方面会有较大价值。蓝牙设备的普及是当今市场发展的趋势。当人们在生活中大量使用蓝牙设备的时候,传统的人工检索配对方式就会变得低效甚至不便。此时,如果使用短距离定向通信,使两设备快速锁定彼此并进行简单的口令互换,就能大大缩短整个人工蓝牙配对过程所需时间。可以使用的方式有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红外线通信等,未来还可能将可视波通信投入应用。日本索尼公司于2017年9月的蓝牙耳机wi-1000x使用了NFC配对功能,大大简化了传统蓝牙配对操作。相信未来短距离定向通信辅助蓝牙配对将会更加普及。此外,因其定向性,短距离定向通信相对传统辐射式信号有更好的安全性,未来可用于家庭与单位网络架设等。

第10篇

关键词: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基本概述;现状;性能

前言

对于卫星的研究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热点话题,通过对卫星的研究,使得无线通信技术开始出现并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无线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进一步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尤其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军事水平,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但是,无线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信号无法传递,通信难以顺利进行,对无线通信目标的实现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现代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研究。

1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应用的现状

从70年代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了对无线网的研究,在80年代,随着以太局域网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不用架线、灵活性强的无线网,这种无线网的出现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为无线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线通信指的是一种利用电磁波信号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两种方式。其中,微波指的是一种无线电波,它的传送距离比较短,需要在较短距离之间建立中继站,但是它的频带非常宽,具有非常大的通信容量。卫星通信则指的是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移动体之间建立的联系。无线通信干扰技术主要目的是确保通信目标实现,主要是因为无线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甚至有部分地区的通信条件非常恶劣,这些因素的存在对通信号传输形成了不利影响。抗干扰技术则是用于无线通信电磁信号抗干扰中,无线通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信号无法传送,无线通信目标难以实现。通过对我国无线通信传播环境的调查表明,可以将干扰原因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无线通信信号的传播路径比较复杂,使得信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通信信号质量形成不利影响;第二,在无线通信通道中,无线通信系统与无线通信设备都在其中,如果信号衰落或者干扰非常强,就会出现接收信号微弱的情况。无线通信受到的干扰通常可以概括为互调干扰和同频干扰两部分。

1.1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指的是几个不同频率通电路时会产生与信号频率相同或相似的频率组合,从而对通信系统形成一种干扰。常见的互调干扰有发射机互调干扰、接收机互调干扰、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干扰三种类型。对于每一种互调干扰的解决方法很多,其中传统的解决方法是试探法,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解决互调干扰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解决发射机互调干扰,一般可以采取加强发射机和天线的匹配强度、提高发射机的线性动态范围以及选用适合的互调工作频率组等。对于减少接收机互调干扰,则可以确保接收机输入回路有良好的选择性、在接收机前端接入衰减器等方法降低信号干扰,而对于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干扰,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重点注意插件的接触性,降低对同频保护度,提高通信信号质量。

1.2同频信号

同频信号指的是存在无用信号的载频与有用信号的载频相同,且对接收同频道有用信号接收机形成干扰的一种信号干扰。解决同频信号干扰的常用方法为降低发射机功率、接收机的灵敏度,及时更换工作频率,加强对同频信号保护,从而确保接受信号质量。

2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优化的分析

随着近年来对通信干扰的研究,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成熟的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这些抗干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有效解决通信信号干扰问题,对提高无线通信信号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对抗干扰技术的优化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1实时选频抗干扰技术

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中,应用实时选频抗干扰技术,通常将干扰水平的大小作为选择频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使用实时选频抗干扰技术,可以很好的避开干扰,使系统在传输条件良好的频道上。近年来对实时选频技术的优化,使其具有自动信道切换的功能,具有这一功能,在信号传输出现严重干扰的时候,就可以促使通信系统直接切换信道,确保信号接收质量。

2.2高频自适应技术

高频自适应抗干扰技术指的是通信系统具有适应通信条件变化的能力,如频率自适应、公路自适应等。但是,在高频通信系统中国,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实施地选频和换频,使通信系统始终处于条件良好的信道上。

2.3虚拟智能天线技术

近几年,随着对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的深入研究,出现了多种新的通信抗干扰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通信抗干扰水平。虚拟智能天线技术就是无线通信抗干扰新技术之一,也是最为先进的通信技术之一。主要是因为一个智能天线可以同时抑制来自不同方向、多个信号干扰,其工作原理就是将同一地域内工作的其他同类通信天线相互作用,不断增强信干比,提高通信抗干扰性能。

2.4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的进步和发展为无线电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于通信抗干扰中,实现与时变技术的有效结合,根据信号的不同使用场合和干扰情况进行变化,可以单独跳频工作,也可以跳频与直扩混合方式工作,有利于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有效应用到其他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中,在保证硬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或下载软件,改变其性能。总之,通过软件无线电技术对抗干扰终端进行重新配置,可以有效满足各种数据类型对通用硬件的需要。

总之,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进行不断优化,使得抗干扰技术的性能更好,有效提高了抗干扰水平和信号传输接收质量,对无线通信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保障。由于无线通信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为了促使无线通信真正实现重要目标,就必须对抗干扰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

3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发展的趋势

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对于无线通信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通信抗干扰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以数字化处理、网络化为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为了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的需要,将会采用更多新的抗干扰技术;第二,实现多种抗干扰技术的有效结合,提高抗干扰水平;第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抗干扰技术向网络化发展。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于现代化技术手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出现代化技术的重要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线通信是我国的重要领域,对我国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国家综合实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现状,对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不断优化,促使抗干扰技术可以在无线通信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确保信号传输和接收质量,从而真正实现无线通信的重要目标。因此,现代无线必须对抗干扰技术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赵吉生.关于复杂电磁环境下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4(8):142.

[2]王俊,赵宏志,卿朝进,等.同时同频全双工场景中的射频域自适应干扰抵消[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6):1435-1440.

[3]吴飞,马万治,邵士海,等.多抽头延迟设置与幅相误差对全双工射频自干扰消除的影响[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7):1638-1643.

[4]邹卫霞,崔志芳,李斌,等.基于N相位的60GHz无线通信波束赋形码本设计方案[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35(3):42-46.

[5]赵会兵,李毅,全宏宇,等.基于SimEvents/Stateflow的CTCS-3级列控系统车地无线通信子系统建模与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15,36(4):115-121.

第11篇

1.13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

现在移动通信技术都发展到5G,但现在应用比较多的还是3G。3G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成熟与完善,经过实践证明符合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应用。现在3G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有WCDMA、CDMA2000、TD-SCDMA三个标准,每个标准都有一定的应用形式,比如中国移动主要使用TD-SCDMA标准,这三种标准都有自己的特点,在通信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三足鼎立的局面,每种标准的技术都在不断完善,满足用户的需要,现在都支持语音和数据信号,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效果。

1.2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快速发展

现在用户对通信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无线接入技术的特点,固定带宽的无线技术的发展对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现在无线接入技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相关技术不成熟,其稳定性比较差,因此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固定带宽无线接入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解决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起到重要作用,无线接入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其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

1.3蓝牙技术的不断发展

蓝牙技术现在应用比较多,比如在车载系统中应用蓝牙技术,促使车辆可以其不用人工控制进行其公共场所。在互联网+时代,蓝牙技术在无线通信技术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在短距离通信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蓝牙技术在具体案例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其实际的应用情况,完善其实际的应用效果,提高其实际应用的能力,促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2无线通信的发展特点

2.1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互补性日益明显

无线通信技术在不断完善与发展,其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以适合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无线通信技术的全覆盖需要一定的过程,但在不同地区进行无线通信,可能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是不同的,是根据区域特点进行选择的,每种无线通信技术不是万能的,在一个区域内实用,在另一个区域内是使用效果可能不能,但现在无线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技术不断突破,每种技术都在最大限度内实现互补,促使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互补性日益明显,符合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

2.2通信技术的地域差异性明显

我国通信技术受到地区影响比较大,通信技术与区域经济水平,科学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在我国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要好的很多,通信技术的完善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地方财政的支持,同时经济好的地区科学技术水平也高,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在国际上也是发达国家通信技术比发展中国家好好的很多,现在美国各个地区都实现Wi-Fi,但我国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因此通信技术的地域差异性明显。

2.3宽带化成为了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无线通信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让无线通信技术更加稳定,速度更加快,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无线通信技术必须与网络的宽带化相结合,符合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需求。宽带化能促使无线通信技术更加稳定,其速度能不断提升,符合现代用户的需求。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突破,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也在不断创新,技术员在这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无线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突破,其技术水平不断创新,是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流。

3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3.1蓝牙技术将是无线通信业的新星

无线通信技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创新,符合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无线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取得一定的价值,比如蓝牙技术在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应用,这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现在在很多领域中应用蓝牙技术,比如在车载系统中应用,利用蓝牙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蓝牙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尤其在短距离通信的过程中,蓝牙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3.2无线通信终端的信息个人化

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符合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尤其无线通信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无线通信终端的信息的具体应用符合现代无线通信发展需要。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无线通信技术需要技术不断更新,以符合现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需要。现在全球信息化的进程中,无线终端的信息个人化是无线通信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新要求。

3.3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趋势

无线通信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根据应用的效果不断完善与创新以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每种移动通信技术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根据发展的需要,无线通信技术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融合,满足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首选无线通信技术与蜂窝技术的融合,这是无线技术常用的融合方式,比如蓝牙技术,就是常用的一种融合技术应用,比较适合现代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次宽带固定技术与无线技术的融合,现在人们对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通信的速度快,网络相对稳定。宽带固定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必须有效提高其结合能力,发挥宽带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紧张中,有助于提高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完善其实际的应用能力。最后无线通信技术与视频多媒体技术的融合,这对通信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要求网络的通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加快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技术,提升无线通信的能力,网络的速度提升与信息技术的相融合,音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现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区域限制,每种技术的应用不一定有万能的作用,必须根据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通信,保障无线通信的质量,完善无线通信的职能,无线通信技术是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趋势。

第12篇

随着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自1987年至今,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令人叹为观止,目前已超过8000万人次,居于世界第二,其中尤其是GSM网的增长飞速。无线通信已取得第一阶段的胜利,随着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其发展速度的飞速上升,这也标志着我国的现代通信正式迈入数字时代。

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人们开始在传统的工作方式、商贸方式、思想交流方式、管理模式、金融方式、医疗系统、文化教育方式、以及生活消费方式等上开创新的信息化开展。从制造材料,从最开始应用短波频和电子管技术到MTS系统,到20世纪50年代的UHF450MHZ,到过渡至半导体,70年代的800MHZ,至现如今的适应于移动数据、移动多媒体运作和移动计算机,通信技术也从单纯的主要运用于军事应用扩大至现在的个人通信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正式崛起,向全球标准化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信息沟通的灵活性,以及其在全球无缝覆盖的特性,使其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竞争力的通信方式。目前的无线通信技术根据其传输的距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WPAN、WLAN、WMAN、WWAN。长距离的无线接入技术代表有GSM、GPRS、3G,短距离的无线接入技术大致包括WLAN、UWB等。当前的主流无线通信技术还是以OFDM+MIMO为核心的通信技术,以B3G、WiFi、WiMAX、WMN等四种为主。除了这几种逐流无线通信技术外,还存在着IrDA、RFID、UWB、Bluetooth、集群通信等短距离内的通信技术和MMDS、LMDS、卫星通讯、点对点微波等长距离通信技术。而我国现无线通信技术还是以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两大公司所提供的2G业务服务为主,主要包括的是人们所熟知的语音、电子邮件、数据、网页浏览等,电信企业也推出了3G无线网络TD-SCDMA,在接入方面,多个用户可以通过WLAN技术实现Internet共享的高速接入。高接入速率的无线技术在我国还停留在技术研究阶段,没有实质性进展,在这一方面,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通信技术还需大规模发展。在网络应用上,大中城市的使用率和覆盖率还需要大力提高,特别是高速无线接入的应用。

21世纪的通信技术还处于关键的转折期,现目前的无线通信迈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呈现向宽带多媒体和数据领域转变的态势,在未来的十年内,无线通信技术还将朝着分组化、个人化、综合化、分组化、多元化飞速发展。就目前看来,无线通技术的发展十分火热,正以向高宽带、大范围快速跃进。将来,无线通信领域还可能会出现对无线通信产业有着更加强大推进作用的新技术。但就目前来看,对于无线通信技术,我们应有一个科学理性的态度正确把握,我们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应该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把握。无线通讯技术走向趋势呈现出一下几个态势:

首先,就目前的通信领域来看,无线通信技术使用区域、技术特点、和接入速率存在一定的分化,在未来的发展中,各种通信领域的互补性会更加明显。如现在人们比较熟悉的WLAN、3G、UWB等,在互补效应上会更加成熟。WLAN更利于结局中等举例的较高数据接收,3G则更加适应强漫游和广域无缝覆盖的移动需求,而UWB则以低发射率、高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强、结构简单和安全性高的为优势,可帮助实现短距离的高速无线连接。未来的无线网络将是一个综合一体化的系统,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各自发挥作用,大范围来看,3G或者超3G技术将成为该领域主导,而UWB、WLAN等技术则因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在相应的区域和覆盖范围内,与3G形成有效互补。因此,我们应当在各种无线的接入和组网的一体化,以及接入手段的多元化上做进一步的尝试和推进发展,更加利于实现不同客户群的需求,实现业务多元化和市场的细化,进一步平衡移动通信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达到合理规划无线通信网络和资源有效配置及利用的目的。将无线通信技术演变成为推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单纯从公众移动通信的发展来看,3G已成为现目前全球移动网络发展的趋势。欧美发达国家早已不采用以发展用户数量的模式来实现利润的增长,他们更希望可以通过3G网络搭建更大、更广、更全面的业务平台。就这方面,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据GSMA和CDG的数据显示表明,目前全国已有超过86%的运营商已提供了3G服务,全球3G用户已高达11.6亿。动态观察显示,3G走势还在继续上升。新兴经济体系为3G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已被普遍认可。据调查,仅2010年上半年,全球3G用户的增长率就高达37%,其中中国是94.1%。有机构作出这样的预测:今年全球将会有一半以上的3G手机用于新兴市场。3G商务网络部署的启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以提示,培育新兴的移动市场将是移动业界所面临的巨大机遇之一。

第三,信息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以适应个人商务、工作的,移动IP的信息个人化将成为重要技术手段之一,IP应用载体多元化、移动IP技术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这预示着无线通信技术与IP技术的组合也是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鉴于技术、市场需求和技术上的要求,融合异构网络的链接,已经很有必要。网络的融合可以体现在接入网、核心网、业务和终端的融合等。不同的网络接入需要起协同工作作用的无线漫游存在,具有重配置的能力也就成为未来通信终端所必须具备的,也就是通信与计算的融合体。通信终端不在需要用户的干预操作,即可根据客户需求,综合分析,匹配多种无线网络的接入,实时监测网络服务情况,自动完成网络检测感知和选择、软件下载升级更新等工作,集合IP业务和非IP业务,语音、数据和图像等的综合,多MAC接入,无线传输的综合,服务模式的选择等等。

第四,通信网络的高效频谱接入。相对于无线频谱的适用状况十分拥挤的现状,无线电频谱尤其显得稀缺。传统的TDMA、CSMA/CA等协议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于无线网络大容量、高效的需求,逐渐向Mesh、Adhoc网络过渡,MAC层接入协议已经成为关键技术其中之一。无线电技术这种新的通信机制可以提高频谱的适用效率,可以利用无线电技术感知认识并判断所操作的工作环境,并通过训练可以更加适应和调整操作参数。

商用和军用的无线网络的发展都需依赖于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人们对于无线网络服务的要求也会随着社会生产的提高而更加严格,一定程度上也将促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要系统地解决我国现目前通信技术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更利于科学规划建设,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要,体现无线通信技术的整体优势,还需要各种手段和技术的综合运用,全局观点的把握,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的相应配套资源,充分发挥各项领域的技术个性,又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