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骆驼祥子心得体会

骆驼祥子心得体会

时间:2023-05-30 09:05: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骆驼祥子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骆驼祥子心得体会

第1篇

   最新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700字

  也许我是一个平凡的老师,但我不想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更不想成为一个平庸的老师。我希望到了退休的时候,我依然还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只因为,我依然还是在用当初的心认识孩子尊重孩子喜爱孩子。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讲了如何使人喜欢你。第一条就是要发自内心地关怀他人,其实也就是说要使人喜欢你,首先你要喜欢别人。

  对老师来说,首要你要喜欢学生。学生总是经常犯错的,而我们有时候太容易纠结于学生的错误,动辄批评责骂,其实换个角度,也会发现不少惊喜。他们在课堂偷偷地做些小动作,然后被我发现时很可爱地冲我笑着;他们有时用方言叫着我老师,那种声调很美,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他们看到我检查作业时,不自觉的会翻开作业检查……如此的调皮与纯真,怎能不叫人喜欢呢?我继续着做一个好老师的愿望:敬业、上进、虚心、博爱、充满活力,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平凡、平静、平常。

  还有一件值得用最初的心对待的事,就是读书。我既喜欢读卡耐基的励志教育,喝各种各样的“鸡汤”;也喜欢读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寻找爱的真谛。读书能让我的心无限开阔,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心灵也在适当的契机得到他的引领和开发。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让我们用最初的心做着永远的事吧,既然远择了与学生为伴,就必须永葆青春的活力,用永远的心做最初的事。

  最新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700字

  书中的第一条:不要批评、指责或者抱怨别人。感觉是专门对老师们说的,老师是班级规则的制定者,是课堂规则的执行者,是孩子人生规则的指导者。正因为背负着规则,老师变成最容易批评别人的人,越是正直的老师也越喜欢批评人。其实,要做到不批评人,也不那么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所在,数学不好的孩子可能体育很拔尖,英语吃力的孩子逻辑思维却很缜密,成绩不好的孩子却非常热心,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老师和父母一样盼望学生成才,可是每个小孩都是不完美的,我们怎么能拿完美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允许他们有缺陷,允许他们暂时不优秀,用一颗宽容之心对待他们,他们的不合规则的行为是不是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呢?人生从来都是一场马拉松,不到终点永远都不知道谁是赢家。可是“赢家”二字,那也是每个人自己对自己的定义,与他人无关。所以,批评真是没有必要。何况卡耐基说了:直接批评是最无用的,因为它会使人采取防守的姿态,并常常使他们竭力为自己辩护;直接批评是危险的,是一个危险的导火索。它可以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引起自尊爆炸,会致人于死地。这一点,是我读这本书对于职业上最深刻的领悟。

  对于自我的修为,领悟最深的是卡耐基说的“将坚定的信念付诸行动”。一个人,若是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绪,管理好了自己的时间,管理好了自己的身体,管理好了自己的金钱,他一定是一个幸福感非常高的人。一个人,若是有了明确的目标,付诸行动,持之以恒,那他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会非常大。《大学》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明白这个道理有点晚,随心所欲过了很长的日子后才知道,给自己定一些清规戒律去遵守,也不是那么难受,反而很享受;给自己弄一个看上去不可能的目标,努力去达成,也不是很难办。只是过程,都需要做到两个字“行动”罢了。

    最新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700字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在残酷现实摧残下普通车夫的悲剧命运。故事主人公祥子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诚实的劳动,创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的赚钱,就像是一个旋转的小陀螺。

  终于,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来的。但“天有不测风云”车刚拉了没几天,就被官兵给抢了去,他恨世上的一切,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他不甘可是命运捉弄人,车接二连三的被人夺走,祥子的梦想之火一次次地熄灭。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不断地振作起来,再度奋斗——他买到了车——但这却是以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

第2篇

1. 当前思想教育的滑坡,弱化了学生的责任感。学生普遍自我欲望膨胀,个性自由迫切,淡化国家和民族意识,同时又害怕艰辛,缺乏奋斗精神。他们在这一思想支配下,不可能关注名著这些沉重话题。

2. 快餐文化的流行造成学生观念的偏差。多数学生认为以前从书上得到的,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所以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读名著。

3. 现行教育体制促使学生和教师都不重视阅读名著。现在文化市场上的语文阅读类书籍,大多被冠以“训练”“教程”之名目,其功利性可想而知。在专业性语文报刊杂志上,“阅读”这个名词也多半是与“教学”连缀在一起。在这一背景下,阅读的目的被局限于提高教学质量,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这意味着课外阅读必须为课内阅读服务,围绕课堂所学内容展开。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外阅读如果不遮上一层“为了学习、为了成绩”的面纱,就难以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家长和学校面前。即使一部分支持学生阅读名著的语文教师,也是出于“有了一定的阅读量,语文成绩才能上去”和“名著阅读能提供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面对这种现状,教师要转变观念,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为学生课外阅读名著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督促坚持阅读经典名著。

一、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书海拾贝

1. 随文推荐,以点带面

为提高阅读名著的效果,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新课标》推荐初中学生阅读的《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等长篇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关联,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可进行引导点拨,导向课外。如阅读《空城计》时,在感受了诸葛亮的机智谋略之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等典故,激起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好奇,进而激起学生认识三国人物的愿望、阅读三国故事的兴趣以及探索三国历史的信心。

2. 渲染氛围,营造声势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前,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影片片段,设计一次有关《水浒》的语文活动,出一期有关《水浒》的板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水浒》,体验《水浒》,在《水浒》的氛围里,唤醒学生对《水浒》世界的向往,鼓舞他们阅读文本的信心。

3. 个别指导,以一激众

同伴交往是初中生各种交往活动中最频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同伴的知识背景,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对初中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时候,采取个别指导,逐个突破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登山览景

对比阅读法。运用默读、速读、精读等技巧把两个读物或同一读物中两个不同片段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作出比较、评价。

精读式阅读法。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

创造性阅读法。阅读中告诫学生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而应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勇于质疑,大胆创新,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见解。

第3篇

但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50个城市的学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读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如果考虑到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粗糙低劣的卡通漫画、言情武侠等书籍,那么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近几年,我一直关注这一问题,并着手改变教学方法,以期达到一定的功效。

一.开发利用资源,注重引导

在众多的阅读材料中,如何让学生选取内涵丰富、营养丰厚的长篇文学名著来阅读,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尤为重要。

1.借助课文推荐,以点带面。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课程标准》建议初中学生阅读的《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可进行引导点拨,导向课外。

如教学《孙权劝学》时,我向学生介绍“白衣渡江”、“大意失荆州”等典故,激起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好奇、景仰、评点、思考,从而激起学生认识三国人物的愿望、阅读三国故事的兴趣、探索三国历史的好奇心。

2.指导个别学生,树立榜样。

同伴交往是初中生各种交往活动中最频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同伴的知识背景、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对初中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时候,采取个别指导,逐个突破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营建良好的阅读氛围,遍地开花

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我尝试过以下几种方法。

1.指导学生购买书籍,并互相交流。

学生购买书籍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指导,课内课余与学生交流的时候,都可以适时做一些指导,如上完余秋雨的《信客》,有学生向我询问余秋雨的情况,我就推荐她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上完《记承天寺夜游》,顺势推荐学生阅读《坡传》、《千古风流坡》,学生都读得兴致勃勃。

学生们平时购买的书籍,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要对学生手头上的书籍进行管理、调控,尽可能地让他们每个人的书籍在班级交流,通过交流各自的名著书籍,达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使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力。我在教室设置阅读角,让学生监督管理,一个学期下来,实实在在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2.举行读书报告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

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我总会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例如,在九年级上学期,我结合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让学生先广泛阅读,再畅谈读书所得,因为学生肚子里装下了许多名著,所以,每个学生都能侃侃而谈,不少学生还谈出了精彩而独到的见解。活动之后,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也更加高涨。

3.结合影视对比阅读,从而进行评价、鉴赏。

有的名著已有影视作品,如四大名著等,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片段,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鉴赏能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组织“取经故事”(故事会)、“话说西游人物”(演讲赛)、“《西游记》中的风俗人情”(读书报告会)、“读《西游记》有感”(作文赛)、“西游人物展”(绘画展)等活动。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读完《西游记》,而且能从各方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交流学生阅读的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想深度。运用此种方法,学生兴致盎然而又目标明确地读完了我国的四大名著。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反映战争题材的单元后,我又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了《战争与和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名著,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他们开始学着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受作品,理解作品,领会作品的意蕴。

第4篇

关键词: 社会实践 阅读 观察思考

加强生活积累,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心地感受生活,品味自身体验,让他们有所感受,受到感动,产生强烈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去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的真谛,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情感世界,厚积薄发。近年来,我作了如下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细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这个比喻恰当地说出了生活是写作之源。实际上,我们的做法一直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写文章”,没有树立起“作文源于生活”的教学思想,许多老师把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愿望寄托在课堂

上,这无疑是在建空中楼阁,其结果直接导致作文教学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走入单纯讲求技巧的误区。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里的内容就是与学校、社会、家庭紧密联系的生活内容。教师应创造条件,拓宽学生的生活面,增加学生走进生活的机会,促使学生多角度地获取信息。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体察和感受身边的师生之谊、校园风景、长幼之情、邻里关系、亲友纠纷、家事国事、民风世态,乃至天文地理,科技之光,等等。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自然就有表达的冲动和创作的欲望。

教材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其实就是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较好的切入点,它是教育专家们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编排的作文训练,和教材内容联系密切,贴近生活,紧扣单元主题,且每单元的作文训练环环相扣,具有系统性。像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新闻两则(《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夫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五篇课文,阅读本单元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以本单元为基奠,编者就安排了“世界何日铸剑为犁”写作训练,关系密切照应,内容相辅相成。教师可以以此为蓝本,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主题作文时间活动,根据学生实际思想状况和情感体验,以及身处的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精心设计可行的活动方案。活动目的要明确,思路清晰,组织科学得当,要有安全预案,老师在其中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再以“世界何日铸剑为犁”为例,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整理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军事成语、战争名言等;访问周围健在的老、老八路等革命前辈,听他们讲述峥嵘的战争岁月;班级组织实地考察,寻访战争遗址;课堂上开一个战争英雄主题班会。通过以上系列活动,可极大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拿起笔,书写受到感染的思想,受到震动的心灵。赞科夫说:“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实践活动对写作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2.加强形式多样的阅读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和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为让学生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还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中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而许多语文教师总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为由,鲜于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要求和指导,在农村中学,这个目标更是很少学生能够达到。写作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生活,可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活动范围毕竟有限,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能积累生活,而且能积累文学创作的技巧,而且这种学习文学创作的技巧的方法是最直观有效的。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堂为基点,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课外阅读作为延伸,最终达到增大学生阅读量的目的。

如何提高课外阅读质量?我认为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1)明确目标,增强阅读动力。

许多学生读书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兴趣过广,漫无目的,结果虽然看了不少书,但收获甚微。教师可结合所学课文,让学生带着所要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课外读物。在八年级学年初,我就在班上推荐几部中学生课外读物,如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骆驼祥子》,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韩寒的《三重门》,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等。针对不同的作品作出不同的建议,并规定学生在一个月内看完一部作品,做好读书笔记。在阅读名著时就如同和文学大师对话,激起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从中也积累雅词丽句,为自己的作文准备充分的“能量”。除了学年总目标,还要制定具体的月目标和周安排,这样才能确保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2)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效率低指阅读量小,对作者的内心缺少细心的体察,懒于追因质疑和动手整理。针对于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比如,让学生学会速读、质疑,并能主动参与别人的交流讨论,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建立健全班级阅读奖励机制,不仅能调动阅读积极性,而且能提高阅读效率,比如以读书笔记的数量、质量为抓手、为依据,进行阅读个人星级评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对书籍数量排名,来鼓励学生把零花钱更多地花在课外书的购买上,推动阅读从量变到质变的进程。还可以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让学生畅谈阅读后的收获和心得体会,使学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氛围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乐于阅读的进取心。环境造就人,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也至关重要,班级内可以设立读书角,添置书架,让班级文化建设起作用,默默地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3)提升阅读品位。

阅读品味指的是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人生理想,对社会负责,高度关注未来,并能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不懈地努力,使我们的民族更加繁荣昌盛。可是课外读物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少中学生对经典名著不屑一顾,而对“传奇、秘史”等武侠言情小说情有独钟,甚至《坏蛋是怎样炼成的》在学校广泛流传。这是因为学生理性分析欠缺,对美丑、善恶、真假缺乏一定的识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把他们引向积极健康和高雅脱俗。由此可见,很有必要给学生制定一个书目范围,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对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也提高写作的质量。

3.观察并思考生活

观察并思考生活属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范畴,在这里单独提出来意在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当一个人身处社会中,只有用慧眼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思考,才会回捕捉到世界的五彩缤纷,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生活处处是语文,只要你勤于观察并善于思考,做个生活有新心人,作文的源泉就会滚滚而来。

只观察不思考,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就不会领悟到生活的内在美。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办刊、演出、访问、考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从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汇报总结,展示研究成果,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生活,深入思考,只有如此,才能品味出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提升气质,提高修养,坚强意志,锻炼品格,升华思想。这样的积累才显厚重,作文自然也就有了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