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05: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提质增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管理是教学管理者必须做好的工作,更是教师的根本教学行为。没有规范化、科学化的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是盲目的、随意的、低效的,这样的教学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此,课堂管理应立足于课堂观察,从构建课堂的诸环节着手,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择其善者,改其不善者,把改善课堂作为抓手提质增效。
一、构建优质课堂
构建优质课堂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包括优化教学设计、细化教学准备和精心实施教学。优化课堂构建,首先要求教师做到吃透教材,准确、明晰、全面地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是要采用符合自己教情和学生学情的教学方略,轻松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再次是采用必要的教学媒介和教具、学具,有力帮助学生完成教学活动;最后在实施教学中做到课堂节奏的合理调控,科学组织教学。
二、发挥课堂观察的积极作用
观察课堂是教学管理者的基础性活动。观察课堂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以教育教学理论作为指导方针,以教学效果作为评价、评估课堂的基本标准,以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指导课堂教学。真正把观察课堂教学作为帮助教师反思的有效手段,并贯穿在每一位教师教学和专业成长的始终。观察课堂要注意分类,指导新教师如何上好“入门课”“过关课”,评价定位中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竞赛课”,点评透析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特色课”。观察课堂要注重实效反馈,根据需要对观察的具体情况作口头或书面反馈,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反馈,对共性问题作会议反馈。观察课堂对发现的典型问题还要跟踪听评指导,用积极的态度敦促教师不断改正教学的种种失误,促其不断成长和开拓。
三、养成反思教学的良好习惯
课堂反思是肯定教学的成功之处、发现教学的缺点和不足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习惯。培养这种习惯需:(1)靠学校教学机构的督促,从教育的高度出发,给教师反思教学明确的任务,并把反思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核、评价教师的工作;(2)靠教研机构(教导处、教研室)引领指导教学反思,解决反思什么、怎么反思、怎样把反思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等问题;(3)教师自己应写好教学反思的心得体会、反思笔记、反思报告,使教学反思常规化、系统化、理论化。
四、找准改善课堂的突破口
改善课堂教学的因素非常多,教师在短时间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应从组织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着手。这就要求:(1)教师在备课中精备学生,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参与欲望充分得到实现;(2)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许多要解决的问题最好在课堂上完成,实现知识目标“堂堂清”;(3)充分用好必要的教学媒介,帮助完成教学;(4)设计学生乐于探究和参与的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5)分层布置作业,有效转化“学困生”;(6)书面考试题目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目标要
求,不要总是想难倒学生,有效克服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而产生的厌学情绪。
总之,中小学课堂提质增效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
【关键词】高中语文 提质增效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49-01
减负提质增效是新课标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我们知道学生学习苦,对语文学习比较被动,好像除了背诵还是背诵,顾名思义,减负提质增效就是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此,我们以学生的需要为起点,以学定教,研究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从备课入手,让我们的教学能力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提供脚手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路塔桥。
一、抓好课前的预习预设
上课前,我们备课时根据教材,编写预习提纲分发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和预习要求,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提纲中的习题。
在预习《前方》一文时,除了让学生了解作者曹文轩个人生平,识记字音:迁徙( )袭( )击 按捺( )不住 颠簸( )外,我们还提出了两个开放性作业:
(一)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富有文采与人生哲理的语句,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出自己的理解或理由。(至少两处)
(二)请根据文中的3―7节,说说在文章中说“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的原因。我想这样安排就有利于学生对文章自主查漏补缺,完成主动探寻的角色转换,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在预习案写下自己的心得、经验,老师在课堂上一推广,学生自然兴奋异常,认识到了自我的存在价值。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90后的孩子,经不起挫折却好表现,预习案正好给予他们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有时,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推广他的学习经验或心得,其积极性更高,学习兴趣自然就提升了;有了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效率也就高了。通过预习,能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老师知道了学生的困惑,就让老师学生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堂效率不高也难。
我们发现,学生在预习也会争辩,他们常常为预习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在争辩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赋予文本新的注释,我们也发现,学生更喜欢亲近老师了,他们会有针对性来在课前来询问问题,这让我们课堂更充满魅力和期待。预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预热过程,是提质增效的蓄势储存能量,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效果很好。
预习,就是帮助明确了探究学习的目标,语文预习不再成为一句空话,而是落到了实处,提前点燃了学生学习文本,解读文本,探究文本的热情,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预习提纲与预习作业上新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次日收齐,然后,我们老师逐步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并把学生困惑修订到我们教案里,进行第二次备课,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生成做好准备与预设。
二、抓好课中的训练与巩固
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互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当堂训练的巩固实践操练,尽量减少我们指导与讲解,争取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我们的老师更多的对突出问题做补充性讲解、对疑难问题做拓展性讲解,让位于学生,给学生主体性参与课堂的语文实践活动。
这一环节,主要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结构的理解与反馈,二是疑难问题的讨论与解析,通过这样的处理,活化了课堂学习语文的氛围,给学生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例如在《声声慢》的学习上,对于文本解读,我们这样设置问题:开头连用七个叠词分别表达了什么情绪?词人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在词人哪一首词中也说到雁?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会伤心些什么呢?我们通过这样的引领,把学生带入了词的意境中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接着,我们把学生带入小组讨论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深化学生的认识,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构建美好的向往和福祉。在讨论环节,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这首词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哪几方面的情感内容?
在讨论环节,我们老师少讲或不讲,由学生互动,相互讨论,不规定答案,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去参悟,依靠学生的自我建构,达到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抓好课尾总结与延伸
学生交流环节之后,我们要适当对学生所学进行当堂检查,不留尾巴,突出方法的指导,意在让学生能够及时记忆和巩固,我们的检查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以基础性和知识性为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看到自己的记忆与巩固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适当拓展。
比如学习《阿房宫赋》后,我们让学生自学杜牧的另一首《过骊山作》诗,请学生找出《过骊山作》中的后两句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的哪句内容一致?简要概括《过骊山作》诗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
通过这样比较与延伸,我们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课外,突破课本的条条框框,让学生以课本为母本,去尝试学习相近的文本,这样,让学生根植于课本的方法有了用武之地,让学生的思维有突破性的发展和领悟。
在学完《屈原列传》和《报任安书》之后,我们把学生分成两组,以选择生和选择死为话题,进行写作辩论,在课中让这两组的学生进行现场辩论,增加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深入的探讨交流,完善了自我超越,实现了对文本的穿越。
当然,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减负增效提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坚守与坚持,我相信,只要能够抓好课前的预习预设、课堂上的训练巩固、抓好课尾的总结与延伸,减负提质增效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一、课堂教学提效是作业减负增效的根本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场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提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师会教,学生乐学”理想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才能让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才能使学生甩掉沉重的课业负担包袱,才能把睡眠、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由教师设计、组织、引领、评价、反思,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反馈、提升等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认知水平进行精心打磨。如备课环节,我国著名数学教师黄爱华老师曾说:“要想课堂精彩深沉,课前必须精心预测。”备课必须有反复推敲和因材施教的意识;认真研读课标,将其细化为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吃透教材,理清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编写的意图,站在山顶俯视全山;摸清学情,掌握学生已知与未知,以此设计教学活动。再如,优化教学过程的核心是优化教法,优化教法的根本是调动学生学习情趣,只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有效性渐进攀升并持续巩固。
在此,我重点强调一下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吃透课程标准,并依此指导教学,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少做无用之功、不遗漏该做之功。部分教师却无视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想当然地实施教学,造成部分教学目标难以落实。例如,课程标准规定“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但许多课堂生字词是直接传授,减去了学生独立查字典、词典的环节。还如,五、六年级教师忽视“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的针对性训练。
二、作业设计优化是作业减负增效的关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但是,审视小学语文教师的作业布置,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主观、随意地布置作业;(2)训练点重复、零散;(3)作业形式停留在背诵、默写、抄写、书面练习等,缺乏创新;(4)作业设计千人一面,缺乏因材施教意识;(5)作业量大质劣。以上种种原因致使作业的实效性差,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终身发展。
优化作业设计是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所在,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作业设计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做到目的明确、任务合理、练有实效。如教读《白杨》一课前,考虑到戈壁滩对学生而言很陌生,我就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一是查阅有关戈壁、白杨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描绘;二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新作业形式,将语文作业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提升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课后作业可布置为“请你代高尔基或儿子给儿子或父亲写一封信”,《草原》的课后作业可为“请你根据课文描述的情景画一幅《草原美景图》”,《牛郎织女》的课后作业可为“阅读其他你喜欢的民间故事”;三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个性化作业,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这样有助于“提优、抓中、补差”,有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为基础知识掌握有困难的学生布置铺垫性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拓展性作业,为成绩较好的学生设计探究性作业,为有特长的学生设计个性化作业等。
三、作业评改精当是作业减负增效的助手
作业评改是任课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反馈的一种基本手段,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加以评定的有效途径,是作业减负增效的有力助手。由于对作业评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因为作业批改任务繁重,很多教师在作业评改时,流于形式,或以“勾叉加分数”的方法评价学生作业,或在下评语时,一地使用的“优良中差”“书写工整”“好、较好”等固式化文字,有的甚至一个“阅”字了事。这种评改方式,当然在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判断答案正误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因其格式化,欠缺中肯,激励性不强,很难走入学生心灵深处,更别提激发学生对教师和学习的喜爱。于是,作业发到学生手中,不会引起足够关注,学生很少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最终教师的一番劳动以收效甚微而告终。
作业评改应充分发挥评语的激励作用,深入学生心灵,全面而中肯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给予评价。作业评改必须做到:首先,评价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学习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激励评语,如在书写方面有进步,可以说“字比昨天写得工整了”“错别字少了”,可以说“字正确率高了”;其次,评价要有艺术性,小学生的心理很脆弱,面对学生的过错,教师不应直言不讳,而应婉转劝诫,如某学生基础较差而又不认真学习,经常不按时交作业,偶尔按时交了却实为抄袭,评语可以为“我很遗憾,这次作业你没动脑,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按时独立完成!”再次,评价要有连续性,每个学生都希望教师对自己持续关注,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评价时,要保持连续性,如某学生作业马虎,第一次给他的评语是“没关系,只要你认真,你准行!”当其有进步时,可表扬“你瞧,你的作业比以前好多了,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讲”方式;放与收;深层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延续与深化,如果说初中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话,那么高中的历史教学更侧重于教会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以及运用历史的知识去思考当下的社会种种问题。为了更好地达成高中历史课程的这一任务,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笔者所在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学讲”方式,想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盘活课堂氛围,依托“需要层次理论”,建构高中历史课堂的新型运作模式。
高中历史教学在“学讲”方式下,需要重点处理好课堂上“放”与“收”的关系与时机。下面,笔者将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具体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思考。
一、“学讲”方式下对“放”的深层思考
所谓“放”,就是指在教师的掌控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展现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高中历史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颇有吸引力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有着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强烈渴求,以及对种种历史现象深层原因探究的热情。这些都需要历史教师充分地利用起来,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但是这种“放”不是漫无目的的“意识流”式的“放”,也不是“开闸放水”式的“放”。
(1)“放”需要循序渐进。无论何种教学方式的改革,都不能要求一蹴而就。对于学生而言,让学生课堂上唱主角,既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诚惶诚恐,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唱主角,而自己只需要认真听、认真记、认真做作业就行了,现在一下子要变成自己自主学习、认真讨论、认真讲了,学生真的一时难以适应的,也不知如何去做。笔者在历史课堂上第一次运用这种“学讲”方式“放”学生做的时候,学生开始阶段表现得很茫然,不知怎么办才好,即使讨论也是互相对答案而已,根本没有讨论的过程,更谈不上思维的训练。
对于教师来讲,早已习惯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讲授的这套教学流程,现在要把这套教学流程完全颠覆,要学生“上台”,教师“下台”,教师一时很难习惯,更难以掌握这套新的教学流程。行政的强制推行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不能操之过急,要让教师多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体会到“学讲”方式中“放”的必要性、科学性,并见证这种课型给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教师就会自然由强制施行到主动运用。
对于“学讲”方式下的“放”,学生需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才能逐渐习惯和接受,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体会、交流、反思才能更好地运用。所以,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否则只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2)“放”需要任务引领。即使学生、教师逐渐适应并认可了这种教学方式,但是对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放”也不能随意,需要有任务的引领。首先需要教师明确每一节历史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中心任务,上课时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指向中心任务才能不偏离主题。其次需要制订翔实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计划,由一些小问题层层推进,才能归结到中心任务的解决。如在“外交关系的突破”专题,围绕“中国、中美建交和”这一中心任务,设计了层层推进的小问题。没有任务的引领,问题没有层次性,课堂教学中的“放”只能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只能听到到处的“嗡嗡”声,但看不见问题实质性的解决,虽然热闹但杂乱无章。
二、“学讲”方式下对“收”的深层思考
所谓“收”,就是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依据自己的耳闻目睹收集到的信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深化、补充。完全由学生思维自由流动的课堂是无序的,教师适时的介入是必要的,可以随时纠正课堂问题的偏差,使教师的“放”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1)“收”需要择准时机。诚然,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于重难点的认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介入――“收”的时机的选择也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艺术。在“学讲”方式施行之初,教师对于介入的时机经常把握不好,不是过早就是过晚,不能恰到好处,这对于课堂的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有些历史教师较为急躁,耐不住性子,比如在“”专题要求学生依据几段材料分析的局限时,一旦看到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被某一问题卡住,不去想着如何引导启发,而是过早“收”,这不但会使正在进行的课堂流程被打断,也会打击学生探究的热情,更谈不上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了。与之相反,有些教师很有耐心,让学生不断地讨论、再讨论,使课堂既定教学的内容无法完成,长此下去,根本无法完成既定的学期计划。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耳聪目明”,当学生“跳一跳”可以够得到的时候,要再让学生试一下;当学生出现了思维的误区,教师要适时地点一下,“收”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要择准时机,方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而不阻滞。
(2)“收”需要提质增效。不但教师的“收”的时机需要选择,而且“收”的内容也需要精心策划。《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于高中生而言,不但要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人物、现象,而且能够以历史唯物观思考问题,也就是说不但要有知识的进一步积累,更要有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收”,不能是知识的平面总结,而应该是引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化历史知识为现实的能力,运用历史的知识以及对历史知识的深度剖析去分析现实社会。“收”要提质增效,不但要帮助学生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历史问题,而且要会因势利导,把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向深层,促进学生的思维健康发展。
摘 要:减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数学学习的减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学作业题的量和质。所以,精心选择和设计数学练习、数学作业是为数学课堂减负、为学生数学学习减负的关键。如何精选作业、加强练习是实施数学新课改的一个研究课题,需要深入探讨。
关键词:数学;精选;多练;减负
做数学作业,是检测学生数学学习、巩固已获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关键。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只有精选作业、加强练习,才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减负,学生的数学学习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精选作业
练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使他们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趋于成熟和提高。为了使得练习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精选作业。我的做法是:(1)教师先熟悉教材里的全部练习题,以便掌握每一道题的作用、目的、特点和难易度,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哪些作为课内练习、口答、检测题,哪些作为课外作业或补充例题,哪些作为复习题,哪些在这一节课布置,哪些留在复习课去完成等。有时,适当把学生易发生的错误,集中起来编成错题集,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2)选择最基本的作业,提出明确的要求。布置作业时,要选择最基本的题目,提出明确的要求,通过最基本的习题练习,使学生逐步领会和掌握解题的途径和规律,在布置作业时,还要适当布置一部分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既可以开阔视野,增强兴趣,达到练习的目的,还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加强练习
加强练习并不是单纯的数量多,盲目地多做作业,而是指课内外练习的机会多,方式多,是结合精讲进行的针对性的反复练习。(1)课堂增加练习机会,学生不论在复习时,还是学习、巩固新知识时,都要增加练习的机会。在课堂上要做到学练结合、精讲精练。随时掌握学情,用问题导引学生深入学习思考,不能提出过难或过易的数学问题,要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思维状态。(2)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训练。除了课外书面作业外,更要运用课内的口答、板演、动手操作、说数学思维过程等各种各样的方式练习。此外,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对比性的练习、突破难点的练习、抓关键的练习等,以便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数学知识当堂消化,当堂达标。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精选作业,加强练习,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立足基础,巩固加深,拓展练习,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能提质、增效、减负。
参考文献:
陈燕.小学数学作业中如何实施增效减负[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04).
摘 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启动,给农村中小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山区农村小学的影响更是深远。如何利用远程教育这一优质资源开展山区农村小学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山区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一直未解决好的一件事。近年来,借助远教课题学校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寻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农村小学的教研新路子,为实现山区农村小学减负提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关键词:农村小学;远程资源;教学研究
教研组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成立了课题组,开展校级课题研究。研究思想得到了洗练,参研激情高涨。
课题组主研人员针对部分教师“历次教研老一套,搞与不搞还那样”的无所谓教研意识予以正本清源。指出校本教研直接服务于课题研究,目标是减负提质,使他们端正了态度,革除了陈弊。针对少数教师“远教是啥玩意!我们老家伙也能用”的无知想法予以耐心解读,通过组织多次的远教学习培训,让他们在观看观摩中学习交流,在比较分析中尝试反思,对远教的运用有了全新的认识。针对参研教师“远教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减负”茫然予以收缩界定。强调以校本教研为研究平台,从课堂增效、教研增效等具体环节着手开展研究,帮助他们理清了研究思路,明晰了研究方向,从而彻底清除了教师思想上的非研究意识,为教研“轻装上阵”铆足了劲……
就信息技术学习而言,不同的人接受起来就会有难易差异。一般来说,年轻教师接受容易些,而中老年教师接受起来就困难些,因此,学校还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首先,骨干教师外出接受高级培训;其次,由骨干教师在校内集中培训青年教师;其三,由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培训中老年教师。这样的分层培训,使每个教师都有较大的提高。
于是除进一步进行全员培训外,学校还专门针对中老年教师进行了更基础、更系统的培训:从进入远教资源,到怎样打开页面、浏览资源、下载课件、使用视频等,一步一步“手把手”地教,直到会用为止。每教一步,就让教师自己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才进行下一环节。通过培训,中老年教师们的熟练程度已大大提高了。
中老年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接受新方法新理念方面毕竟没年轻教师快。为此,学校决定,研究课后的公开课让中老年教师唱主角,让每位中老年教师都来利用远远教资源上一堂合格课,在活动中更快地更新观念。这些老教师们也不示弱,打开远教资源,参考资源上的备课,借鉴资源上的课件,精心准备着他们的公开课。他们的课堂真是精彩纷呈。
只是校内研究和探索就像闭门造车,有所缺陷,不能更高层面地感受远程资源带来的好处,也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教学中的困惑与误区。教导处就积极地和县教科所和城区学校联系,将他们学校有特色的老师给我们上指导课和作讲座。
在上级教研机构的带领下,县城优秀学校的教师多次到我校传经送宝。他们带来了新颖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理念,从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自己评价自己的课,不容易发现问题,更不容易突破自身的框架和模式,如果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别人的课,就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既可以领略别人成功的妙处,又可吸取别人失误的教训。
学有收获就要学能所用,得到他人的赞赏与认可。在教导处的安排下,和兄弟学校手拉手,开展教研活动,共同研究、探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否真的提高效率,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多次让我校教师到比邻学校上展示课。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几位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让课堂精彩纷呈。他们巧用远教资源,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情感,启发想象力,拓展延伸学习内容,激发兴趣,丰富学生的积累。让处在偏远山区、信息闭塞的农村娃娃和山区教师都大开眼界,兴趣浓厚,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都说要是每节课都这样上,他们就轻松加愉快了。
远程教育资源就像大海,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远教育资源就像鲜花,才刚结出花蕾。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需不断地开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让远教资源这朵鲜花开得更娇、更艳、更迷人,让减负提质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变得更平坦,让我们的教育改革之船驶得更稳、更远!
关键词:数学现象;教学情境;媒体资源;交流平台
小学数学教学是生活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直观性、条理性和实践性都给多媒体资源的介入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一、利用多媒体为教学孕育丰厚的资源
小学数学的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应该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向生活化;在多媒体的介入情况下,加强与生活内容相联系,把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与多媒体形象相融合,拉近学生与数学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看到数学价值的所在,经过对数学的认知,让多媒体形象在构筑数学情境中给学生一个比较完美的学习资源。
例如:在教学《数学》三年级,关于“可能性”问题时,结合教材,我不仅仅用了生活中的“掷骰子”,让学生乐于“玩”的天性表现出来,还利用了多媒体资源展示了扑克牌的黑白两色及其四种牌面的派对效应,让学生在欣赏中了解生活、感悟知识、找到快乐。再看“统计图表”教学,我鼓励学生、要求家长与自己共同在生活与互联网上找寻统计图表内容,教学时与学生互动,形成“比一比”的赛事――让学生在屏幕上得以展示;并以自己的收集为学生打开知识之窗,探讨图表的意义,说明图表的作用,掌握制作图表的方法。由于采用了多媒体资源共用的方式,使学生制作了种类繁多图表样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实践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实践证明,要想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就必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获得极大的学习兴趣,也验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真正内涵。而多媒体教学资源是集声、光、电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它就颇具形象生动的活力,利用它可以把呆板的数学知识在虚拟的世界活跃起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进行感知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时间的认识”时,我不仅仅给学生讲解时间的与我们相伴的存在感,而且,让学生在现实中感悟时间在生活中为人生成长所带来的价值。于是,我将时间形象化地制作了龟兔赛跑的多媒体动画课件,让学生看其赛跑的情境,体验时间在个体上所占有意义上的不同。学生凭借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层级,这样学生会对时间有了清晰的认识,看到了时间的价值――时间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给教学提质增效
多媒体借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方便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展示、方便了学生学习内容的含量、方便了对问题创设活动的开发和开展。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我首先利用的是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问题情境。利用了多媒体编制的影像复制、跌转方式,展示了幻象情境中的不同色彩花朵数量,让学生去扫视、跟数(两位数的数量),计数不同色泽的花朵数量;然后引导学生数数计算,随即进行探索计算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时,巧妙地运用了个位与十位分开计数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计算的方法。
四、创设生活化情境,强化实践意识
数学根本源于生活实践,发挥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潜能,让教学活动步入多媒体生活化情境,让生活实践助推课堂的教学创新活动发展;拓展学生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对知识探究的想象空间,会为学生营造出在生活实践中探索问题触手可及的激情。在立足于多媒体生活化创新教学模式上,教学活动要变老师的独角戏为师生共舞的群言堂,建构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交流模式,保障师生有独立、有合作等多元化互动交流平台的畅通,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在实践创新中寻求解疑释惑的兴趣。
关键词:减负增效; 阳光体育; 魅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59-001
“减负增效”,大家一听,首先想到的就是学生的语、数、外、物理、化学等学科要“减负”,很少有人想到体育课是否也要“减负增效”呢?这话一提,很多人都很疑惑:体育课不就是放松的吗?再“减负”,还能不让学生玩吗?的确,现在,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总把体育课当成“放松”课,当成语数英学科以外的“代偿性”的休息课。
家长们说:“只要带着我们孩子玩,不出事就行。”孩子们说:“让我们自由活动就行,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如果不这样做,多数的学生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但所有的孩子几乎都喜欢“体育”!所以我们说:体育课也要“减负增效”!
一、要“减负”,明白学生的负担在哪里
我认为,在没有兴趣、没有需要的前提下,被要求去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负担。而我们的体育课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给学生造成身心的“负担”,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
2.片面地追求技术理论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感到无趣。
3.为了考核,拿分,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
4.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长期不变,使学生感到厌倦。
如此教学,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停滞不前,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所以上体育课时,学生心理或生理上感到“累”、“负担重”,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二、如何既要“减负”,又要“增效”
新课程标准认为:体育与健康课应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它要求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确保学生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兴趣是人们学习知识的动力,“玩儿”就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所以,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有兴趣的玩儿”,“快乐的玩儿”,就成为我们体育教师最直接的“增效”的方法。
1.在情感上给学生“减负”,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决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教师和学生要打成一片。有机会多表扬学生,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师生间架起的情感桥梁,孩子们就会亲其师,信其师,从而敬其师,最后喜欢体育课。
2.宽松的氛围,多样的组织形式
体育课中,组织纪律是体育课中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在课的导入环节,精心设计“开场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根据课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比如,允许学生散点站位,也可以围着老师站成一圈等等。学生在这样的班级上课,不会感到拘束,自然不会产生抵触。
3.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诱发学习兴趣
就拿广播操教学来说吧。广播操教学很枯燥,七年级新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还都存在儿童好动的心理,对事物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所以,首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还可以让学生给每节操、每一个动作“起名”。孩子们在做操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这个动作像什么,就给他起叫什么名字,如拥抱蓝天、拉弓射雕等。其次,还可以给动作连起来编一首儿歌,边唱边做,其乐无穷。这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加强了记忆。
4.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多样化
每位一线的体育教师都要认真钻研业务,了解体育教育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认真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发挥创造性精神,因地制宜的开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游戏,让学生对每一节体育课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期盼,变 “要我练”为“我要练”,变“要我学”为“我爱学”。
5.提高业务水平,减负增效活力化
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不让“减负增效”成为一句口号。
5.1依据自己发展目标,制定计划,提高教师技能;抓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有关教学的书籍,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业务水平,为“减负增效”不断注入新活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5.2广泛涉猎,博览全书,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以有效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对知识的融合贯通,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6.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曾几何时,课题满天飞,学者型教师遍地走。一时之间,似乎凡学校必课题,凡课题必科研,凡科研必学者,而实际上却是:
学非所教,教非所学;研非所用,用非所研。――有专家如是说。
科研有什么用?每天上课、批作业都来不及,哪有时间搞科研?――有教师如是说。
其实不难发现,我们的教科研已经误入歧途。原本为了提升教师文化素养而进行的课题和科研,因为与教学的严重脱节,而成为教师的沉重负担。但是职称评定要课题,先进评选要科研,于是“做课题”、“造材料”之说应运而生。这样的科研结果自然也可想而知。
有什么办法能让教师心甘情愿并且心悦诚服地参与课题研究呢?
2007年9月,岳亚栋副校长主持的 “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实践与研究”通过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审批,被正式立项为区级课题,经过两年半的研究,于2010年1月28日结题,并于2010年4月被常州市教育局立项为“减负增效专项课题”。专家组的评语是:“课题研究过程真正体现了减负增效,课题研究成果在实施差异教学,改善学生学习习惯,提高教师开发、利用错题资源,实施有效教学等方面,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减负增效方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推广价值……”
二、案例介绍
研究伊始,作为课题主持人,我就制订了明确的研究思路,即两步法:第一步研究如何“积错”,第二步研究怎样“用错”。
(一)“积错”的过程
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并不顺利。在积错阶段,根据教师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就对研究之初制定的方法先后进行过两次调整。
我们最初的研究思路是:在电脑上分科目建立错题题库,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相关错题的积累;或按照知识点进行分类,围绕一个知识点建立一个由“典型错题+原因分析+练习测试+综合应用”为体系的错题小网络,最终形成一个大的知识体系。但是随着研究的行进,我们发现这样的研究方法设计很美好,实践很困难。除了要求研究者对教材有高度把握的能力,单单每天都将积累的错题上传到网络,就需要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我们的研究相对“草根”,是属于初级的积累式;而且对我们的教学实际而言,我们主要是纠错――学生出现错误,教师根据错误发现问题。
因此,基于研究的实效性,也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在第二阶段,我们将研究思路及时调整为填写“集错用错提高课堂效率”课题研究资料积累表的纸质资料。见下面附表。
“集错用错提高课堂效率”课题研究错题积累表
操作很简单,每次批改作业,教师的手头都准备几张这样的错题积累表,凡在学生作业中出错率超过60%的错题,都根据积错表的要求填写下来。填写积错表,使“发现错误―分析错误―解决错误”的过程真正落到实处。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只相当于作了一次课后反思。所以说填写“集错用错提高课堂效率”课题研究资料积累表的纸质资料,切实减轻了教师的研究负担,也使积累更加及时有效。
2008年10月,我校高标准通过省级示范学校验收,但专家组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在小课题研究方面有所欠缺。根据学校要求,我校教科研部门及时进行了补缺。但是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我深感“另起炉灶”的困难:让教师自己申报小课题,申报什么?怎么研究?如何管理?一系列的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了我的面前。自行申报虽然属于量身定做,但是教师研究水平有限,而且课题过多不便于指导,更加难以管理。我们的错题研究当时已经初见成效,而且课题具有最大的广泛性,符合学校实情。思忖之下,我们决定将区级课题的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调整思路对错题进行细化研究,也就是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需要,紧紧围绕错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错题在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应用,也研究错题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于是一批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小课题出现了,比如“用错题进行情境设计的方法”、“让错题成为有效的课堂资源”、“怎样用错题设计作业”、“用错题补差的窍门”、“利用错题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等。这些小课题涉及课堂的方方面面,使研究更加有效,而且也使我们的研究自然地向第二步“用错”过渡。
(二)“用错”的过程
对积累的每一个错题,我们都“物尽其用”,其目的只有一个: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我们最基本的用错方式是利用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编制针对性练习题。在数、理、化学科中,我们根据不同成绩学生练习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编制分层次作业、编制课堂小测验、编制每月调研题目。
另外,利用学生的“再错误”题,进行提优补差。屡犯的错误,对教师来说是教学的弱点;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际,用错题进行提优或者补差,均起到了极好的效果。
化学科目根据学生错题编制的学案,广泛地应用在新授、作业、补差各个程序。
在英语科目上,学生的错题本不仅是积错本,而且是笔记本、复习本。
三、案例分析
回想两年多来的实践,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十个字: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教学。这个观点成为我们搞课题、搞教科研的唯一策略。对这个策略的研究,使我们将科研融入了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着科研,真正做到了“减负”和“有效”。而课题研究伊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设计恰恰实现了减负和增效。
(一)减负
在积错过程中两次调整研究思路,表面上看,是因为研究进入了死胡同,但究其根本,却是因为研究与教学脱节。两次调整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教学实际,一次比一次更贴近教师需要,从而使研究彻底融入了教学当中,与教学真正成为一个整体。让教师心甘情愿的研究就是符合教学需要的研究,也是不增加教师工作负担的研究。
使用纸质错题积累表最大的好处就是便捷、及时。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手边放置几张积累表,遇到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就把它积累到纸上,并且在表格的指引下,研究错误产生的原因,及时设计纠错方略,甚至制订出避错方案。为了免去抄录之苦,允许教师讲题目与错误解法直接剪贴,但究错、纠错、避错则必须亲自完成。
而事实上,纠错与究错是每个教师都要做也都会作的,这样我们就做到了研究与教学的一体化。
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承担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在教师备课过程中,恰恰就是反思一栏常常缺席。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明的错题积累表,正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教师填写错题积累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反思课堂教学的过程,而且这种反思更加及时、更加有效。关键是完全没有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
减负的第二个表现是将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的结合。
这一结合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免除了另开炉灶的麻烦,而且使我们的研究有了切切实实的效果。
(二)有效
如果说减负的科研让教师参与时心甘情愿,那么要让教师心悦诚服地参与就只能是有效的科研了。
有效首先表现在对错题应用的分类上。
小课题研究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细化”,也更加“实化”。“利用错题进行情景设计的方法”、“利用错题设计课堂练习的实践”、“利用错题提优、补差”、“使错误变成有效的课堂生成资源”等一系列小课题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我们所有的教学过程,班主任甚至能利用错误对学生进行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课题的加入,使我们的研究真正实现了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使我们的研究充满了研究味,研究也充满了教学的味道。
有效的第二表现是我们最终为实现课题研究之初的美好设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课题经过中期评估之后,我们在专家组的帮助下,重拾最初的设想,这是我们为使研究有效而作出的第三次方法调整。
围绕知识点积累错题―分析错误―纠正错误―制订避错方法,在此基础上,实践避错方法―反思避错方法―再制订避错方法―再实践避错方法……
【关键词】英语 高效课堂 备课 自主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要做到“减负增效、减量增质”,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快乐高效的英语课堂已成为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实现高效?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 注重备课,特别要注重集体备课。
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在抓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中我们要有两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为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我们也可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做到了六个统一:统一划分课时;统一确定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统一每节课的几学几教;统一课堂作业;统一阶段评估。由于新课标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从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成创造者,这样课程就是开放的,给教师留下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空间。
二、科学整合教材,划分和控制单元课时
我们备课组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把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组、改、增、删这样的整合,整合后的教材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
(一)“调”和“组”指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将相关话题进行整合,使其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这个调整可是单元之间的,即单元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整,不同的进程也可有不同的安排。譬如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节中几个部分的顺序,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Section A中就可把1a、1c、2c放到一块讲和练,讲的同时学习其中的新单词,通过练习单词引入句型What do you do ?进而引入句型Where do you work ?最后引入What do you want to be ?和 Why do you want to be ?并让学生写出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这样集中练习,即巩固了单词,又掌握了句型,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合作学习的机会。
(二)“改”、“增”、“删”也是我们灵活处理教材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九年级的Unit 6,Section B中要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乐队的名字,由于我们班大多数学生没有他们喜欢的某个乐队(band),我们就把乐队改为了演员(actor),这样也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就课时划分而言,我们七年级一个话题四个课时,八、九年级我们根据话题的难易程度和其特点,将一个话题采用五个课时,分为:听说课、语法课、阅读课、写作课和复习课。
教材的灵活运用,在这45分钟里,听、说、读、写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从而达到构建快乐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目的。
三、 抓住重难点,并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与突破。
在讲授八年级上 Unit 2Topic1SectionA时,我的教学内容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让学生进行三项任务:1. 能正确表达疾病单词。2. 掌握关于疾病词组,并能熟练造句。3.能根据病情为别人提供有效地建议。 比如:头痛一词这样表达headache—have a headache—I have a headache.先练习类似的词组have a toothache 等等,待所有学生都掌握后到练习句子,句子的呈现方式以对话形式出现,由第一人称开始让学生练熟练之后,再到第三人称。本节难点就是谈论病情并能提出建议,在这点我是这样做的:用班上一个学生的病态状做了一个图片,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并展开对话。然后我有用我自己的一张生活照片做了一张图片,让学生讨论:我得了流感应该提什麽建议给我。学生们一看是老师的照片兴趣大增,纷纷提一些该做的和不该做的。这样他们自己不用教师硬教,便会使用should/shouldn’t.这节课是全县的观摩课,这样设计效果很好,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合作学习
首先,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而言的,它是在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学习。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在学习内容上经过大脑的思考探究由浅入深,而且也能丰富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能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其次,合作学习能将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是相对 “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我们学校一直使用导学案,并把班级学生分成六大组,通过一年的实践,效果很好。
五、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有效课堂、低碳提质包括两个层次:(1)让学生在现实课堂中幸福生活、快乐学习;(2)以师生的最少投入培养对学生终生有用的素质。
有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效益高。在单位时间内更多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知识,形成更多有用能力。
2.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压迫感,而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快乐学习。
3.综合素养得到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发展创新的自觉意识,艺术欣赏的兴趣爱好、健康体魄的训练能力。
围绕“十个关系”,抓好“三个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实现“三高标准”,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课内增效,低碳提质。
围绕“十个关系”,即教学关系上强调引导与帮助;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与赞赏;讲练策略上强调精讲与精练;问题刺激上强调创境与设疑;关注差异上强调分层与异步;动态生成上强调促进与应对;媒体运用上强调整合与巧用;学习评价上强调发展与开放;课堂管理上表现为强调反馈与调控;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改进。
抓好三个重点: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教材,确定目标;随堂听课、查课、评课、议课,提高提高课堂效率;反思提升改进,提高专业水平。
解决三个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学习策略问题;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问题。
实现学生高参与率、时间高利用率、目标高达成率,“让学生在现实课堂中幸福生活、快乐学习,培养学生终生有用的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认知、发展情感,而且关注学习效率,关注目标达成,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落实规定动作,确保绿色分数。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校要按照《重庆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课程。上午、下午第二节课后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上午第三节课后和下午第一节课后各安排一次眼保健操,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同时教导处不定时查课,严禁私自调课,确保上足课时。
严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生上午8:00以后到校,坚持8:30上课,中午在校的学生集中在教室午休、看课外书、下棋等,任何教师不得讲课或集中评讲作业等,下午学生排队集中放学,夏季5:00,冬季4:30静校,值周教师、行政值周每天进行督查,不得有学生在校,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教师不得有上课迟到或“拖堂”现象,不得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
严禁违规补课,学校建立“减负”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任课教师职责,建立“减负”投诉、督查和责任追究制,每月开展一次减负的自查自纠、互查帮纠、督查促纠,以铁心肠、铁面孔、铁手腕坚决查处补课等各种违纪违规行为,绝不姑息迁就,严禁各种形式的补课和加重学生负担的行为。
合理布置学生作业,把作业设计、处理作为集体备课、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优化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注重作业的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外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
控制学生考试次数和学科竞赛,严格按要求除由任课教师组织的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考查外,严禁一切形式的考试检测。除参加教委统一组织比赛外,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任何竞赛活动。
严格实施一教一辅,教师不得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或推荐购买教辅材料,一经发现坚决查处。
面向全体,着眼普及,抓实体育艺术科技,培养综合素质。
一、朗厥Φ拢珍惜分秒
1. 严守师德,提高效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标杆。《诗经・小雅・车辖》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又说“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意思是老师珍惜时间,就需率先垂范。亦步亦趋,学生也会成为道德高尚珍惜时间的人。提高效率,言传身教,师德为先。
2. 严格要求,严师出高徒。教师严格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严格要求学生。严格但不苛责,严格但不失亲和,则十分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质量自然水涨船高。
二、建设和谐高效课堂
1. 转变教师角色。首先要改变教师“独霸”课堂的局面,建设生成互动式课堂,还时间、还空间、还提问权、还答问权。逐步建设“平实、扎实、充实”的高效课堂,开展生成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由被动式上课,变为主动式学习。
2. 和谐课堂气氛。充分利用45分钟,提高教学质量,要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语言上要绘声绘色、幽默风趣、循循善诱,让学生对思品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任务为中心,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不同层次的合作学习小组,选出每组的组长,划分角色。通过小组合作做到当天课程当天消化理解,排除“地雷“和”定时炸弹”――咀嚼课堂没有消化的知识点,互相帮助,相互检查督促,共同提高。
4. 精选课堂练习,课外适当拓展。讲练结合课堂效率更高。练习自主命题、精选、精练、精讲。课外适当布置拓展作业、背诵作业,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三、激发学生,提高学科育人价值
思品课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我们要发挥思品课的学科优势,发挥老师的强项,提升学科育人价值。
1. 巧设问题,启迪智慧。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 化繁为简,授人以渔。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图片、歌曲、视频,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
3. 趣味吸引,联系实践。在初中思品课上,穿插时事政治,恰到好处的点评,凸显思品课的思想性、实践性,使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
四、综合渗透,加强培育学科素养
1. 培养学生“爱读、善问、乐思、勤记”的学科素养。思品课堂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爱阅读”的学科素养。学生善问、乐思,培养较高的学科素养,对于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选择和社会事业都意义深远。最后,还有“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