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05: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能建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趣的是,一个典型的服务机构,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支出中,大约3%-4%是办公设施开支,4%是运转费用,1%是家具费用,90%-91%是员工工资,因此,如果办公机构能够充分利用这3%-4%的办公设备开支来提高工作场所的产出率,它将对占服务机构支出费用90%-91%的员工开支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
为顺利达到这一目的,建筑物必须受益于可以完成一系列目标综合设计思路。通过综合设计,新一代的高效能办公建筑正在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些办公建筑能够为业主和承租人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有益健康,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节能环保。特别是通过运用生活周期分析,这些设计方案可以使建筑设计、系统选择、大楼建设这些先期投资发挥积极的作用。
方案提交团队
高效能办公建筑融合了各方面专家的设计成果,包括项目经理、房地产专家、设备经理、策划师、内部设计人员、图像设计人员、景观设计师、土木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照明工程师、消防工程师、声学工程师、电脑设备工程师、安全顾问、餐饮服务顾问、视听系统工程师、建设人员(也就是一般合伙承包商等等)。这些专家的成果必须融合在一个涉及各专业的建筑系统内。通过制定并落实详细的计划进度表,可以约束方案的实施,并最终使方案成为一个能够使办公室达到高效能目的的浑然一体的设计。
方案提交阶段
办公建筑的提交过程需要考虑大型商业建筑在经济方面的可行性。为了确保计划购买使用的设备符合美国公共事务总署和承租人的目的,以及他们的要求能够在高效能办公建筑的开发中发挥作用,美国公用事务总署已经制定建立了一个指南来指导方案提交过程和项目发展研究。
城市规划
大量的办公人员聚集在一个建筑物内将对他们的邻居们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办公楼的建筑造型可以通过设立零售店、餐饮店使邻居关系更加和谐。通过办公室之间的业务互补还可以为相邻办公室带来业务。开发办公建筑时,还必须考虑运输问题。办公建筑通常与城市规划和市政区划冲突,因为城市规划和市政区划总是试图使土地利用和和睦的邻里关系能够和谐共处。
空间类型
办公建筑有建筑外壳和承租人改造部分组成。承租人需要通过不同的空间类型来适应办公楼的内部构造。可供使用的空间类型包括办公后勤区、仓库、小实验室、私人卫生间、滞留区、医务室、健身区、护婴中心、会议室场所、图书室空间、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室空间、零售店空间、餐饮空间。办公建筑空间一般还包括地下停车场和地面停车场。
建筑设计必须考虑潜在承租人方方面面的要求,包括他们想要的建筑外观、开放度、运转时间、附属物要求、安全问题,以及大楼受攻击可能性评估结果、组织和群体大小、发展可能性、长期需求的持续性、集会必要条件,电子设备和技术要求、音响要求、特殊升降和装卸仓储要求、特殊公用服务、各种经营材料和生产流水线上的材料,特殊的健康危害,交通工具的使用和类型,以及经济目标等等。
建筑组成
建筑系统和组成包括建筑外壳和建筑内核。建筑内核包括停车场、景观和绿化、场所照明、场所消耗、场所家具、大楼入口、建筑物包装(如玻璃窗、大门和其他开放空间)、内部分隔、雨篷、屋顶系统和天窗、披屋结构、地基和下层结构、结构系统和地板背板、空气流通、垂直运输(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邮件支持、泊车场、设备维护、窗户保洁、大楼安全保卫,以及建筑物标记等等。大楼外壳的机械系统包括供暖系统、降温系统、送风系统、排气系统和系统控制。建筑外壳的电气系统和相关槽隙包括电力服务和配给,照明、紧急电源、照明保护。建筑外壳的管道系统包括公用给排水服务、供气服务、家庭冷热水系统、卫生排污系统和管道维修。建筑外壳消防系统包括压制系统、警报系统、排烟系统。建筑外壳通风系统和空间包括入口装置、垂直和水平通道、箱体和结合物。建筑安全系统包括场所屏障和缩进,周边屏障和防爆装置、公用保卫、进入控制和侵入检查、入口扫描、包裹扫描和控制、空气和公用供给保护。建筑外壳包括与建筑核心、公共走廊、门廊、普通空间和公用空间(如机械、电气、管道、通道、消防、安全等空间)相关的内部建筑。
内部建筑和承租人改造包括分隔、门、标识、活地板、窗户处理、墙面涂饰、地板涂饰、天花板系统、特殊机械服务、管道服务点、电力接口、器材、铺设的通讯系统电缆和安装的接口、配备的家具和办公设备。为了能够提供良好办公环境,内部建筑必须在概念上与建筑外壳相一致。
建筑物属性
集成性
也就是说,建筑设计要在考虑所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构思。除此之外,大楼的建设用途和维护方法也很重要。为保证建筑的完成与建筑物维护相分离,由建筑用途出发而得出的建筑设计就很重要。这意味着高效能办公建筑的整体设计必须在建筑师、工程师、业主和委托人的合作下,贯穿于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
可变性
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能够简单、经济地装修,必须适应经常性的更新改造。这些更新改造可能是由于经营方重组、职员变动、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或技术创新的来临。但是不管怎样,办公楼的基础设施、内部系统、家具配备必须进行升级换代以应对这些需要。
技术创新正在飞速进行,特别是在电讯、照明、计算机领域。先进的办公室必须通过有效采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通过革新设备如电缆汇流、数模配电,来迎接技术的发展变化。
安全、健康和舒适
在办公环境中,对雇主来说,最大的一笔支出费用就是办公室中这些雇员的工资。这类支出一般来说超过设备租赁费和所耗用的能源费用。因此,在高效能办公室中,员工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是最最重要的问题。
在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先进办公室中,这些问题已经被制定为标准列入建筑说明书,如,提高新鲜空气流通率,采用无毒、低污染材料和系统等。
居住者的舒适度是工作场所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效能办公室能够提供个性化气候控制,允许用户设定他们各自的、局部的温度、空气流通率和风量大小。
虽然难以衡量满意度的高低,但有一点被广泛接受,那就是当办公室职员被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后,员工满意度和业绩提高了。提高工作场所满意度能够得益于此,部分原因是员工们可以接近自然,视野开阔,有相互交往的机会,还可以控制自己周边的小环境,
能源效益
根据办公室大小、局部气候、使用收益和效用比,能使能源消耗降至最低的策略包括:
①减轻负荷(通过综合考虑建筑与场地状况,充分运用建筑外壳,如减少透光、提高隔热性);
②使用规格大小合适的取暖、通风和空调系统;
③安装高效能的设备、灯具和器具。
必须考虑可更新能源的使用,如可以为建筑物提供照明用电的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池系统、可以提供家庭热水供应的太阳能加热系统、通过抽取地球中饱含的热量的地热抽泵系统,提高高压输电系统的性能等。
另外,还必须考虑其他可利用能源的应用,包括微涡轮机、燃料电池等等。可利用能源可以提供供电可靠性(如紧急电源和关键时刻用电)和独立的电力系统,减少对化石电力的依赖。
支出效用
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运用生命循环经济模型和材料评估模型来进行评估。在一些情况下,业主必须要认识到,为了今后建筑物能在长期运转和维护方面节约资金,充分发挥建筑物的性能,必须要心甘情愿地在开始阶段投入更多的资金。
工程经济学
为了使在设备上的投资达到最佳性能,工程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得到与每一个设计元素和建筑构成所花费用相对应的性能、表现。在设计阶段,建筑开发商应正确地采用工程经济学来考虑可供选择方案,以确保项目完成时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支出效用。
工程经济学通过在减少生命周期费用的同时又可以维持或改善结果得出选择方案。在建设阶段,通过共享节约,鼓励承包商采用他们特殊的“绝活”来进行方案改动,这些改动必须既能够降低建设费用又能保持或以高建筑质量、价值和功能。
正确建设和维护
随着已经提高了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控制的到来,作为质量保险计划的一部分,各种高效能建筑的正确委托建造显得极其重要。在许多案例中,对正在建设中的工程进行委托已经显示是可行的。
一旦建筑物已经建造完毕和投入使用,通过测量、监控、报告等积极处理措施来确保和巩固其长期性能就很关键。这些反馈结果应当告诉维护管理人员,也可以为新的设计成果提供参考。
出现的问题
建筑物安全
回顾在过去的十年中所发生的恐怖,我们的设计要关注于保护居住者和其财产不受暴力袭击。通过综合威胁评估、易受攻击度评估、风险分析,可以被确认特定建筑物的安全需要。应该确保恰当的、合理的应对性设计能够融合进办公建筑的设计中。
现代化
过去25 年来形形的设备的出现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显著的挑战。对于现代化这个问题来说,其关键领域包括升级外部包装、机械系统、电讯设施,加强安全性和提高内部涂饰效果。对现代化这些设备来说,提高工作场所质量和能源性能,加强安全使之能适应承租人的频繁改造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对建筑物的历史或部分历史遗迹进行恰当的保护也是现代化效果的一部分。
可通行性
办公建筑必须根据法律的要求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通道
历史保护
根据美国国家历史保护法案(NHPA)的要求,国家历史名册上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或其部分建筑必须给与特殊对待
可持续设计和建设等级系统
对以这一点,许多系统正在开发之中,如美国环保总局(EPA)的建筑物能源之星计划和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USGBC)的LEED等级系统。这些系统可以使能耗和环境性能可以被正确地测量出来并和普通的国家标准相比较。EPA的计划专门关注于节能效果,而LEED等级系统则致力于研究涉及范围更广的一系列关于可持续设计问题。
活地板系统
活地板的使用是办公建筑的主要设计特征,它明显提高了办公建筑的效能。活地板可以进行高效的电缆铺设和电力分配,还可以提高送风能力来提高每个居住者的舒适度。
进行委托
一些联邦机构和私人机构正在积极地开展托管所有的高效能建筑物业务发。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委托范围和委托费用是矛盾所在,所以各方仍要在这方面协商一致。但是,一些组织却将委托看成是正常的建设过程中多余的、不经济的干扰行为。
能源效能
包括国防部、公共事务管理局和国家公园服务中心在内的许多联邦机构,正在积极采取行动来保证能源效能。采用可替代能源系统,如使用太阳光、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池、风力发电,以及充分发挥利用废热发电技术或天然气燃料电池技术的自主发电策略,已经成为高效能建筑设计中的标准要素。
工作场所的连接
关键词:高效能计算;系统软件;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6-0228-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日新月异,传统的维性能时代已渐渐远去,大规模高效能计算已经成为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效能计算体系是由美国国防部在2002年首先提出的以大规模高效能计算作为未来计算机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能子最早是在经济学中出现的,它的含义是以较少的投入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极大地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实现各方效益的最大化。在计算机领域,大规模高效能计算则主要是指在尽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设备投入、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完成复杂的、超量的有效计算。我国863计划也将高效能计算作为高端计算体系的重要研究对象。大规模高效能计算在体系软件方面主要的体现可分为以下几点:1)高效能。计算机的计算性能是由硬件的性能、大规模高效能体系的软件以及应用程序共同决定的;2)低成本。尽可能地降低建设、运行和维护的费用是实现大规模高效能计算的重要条件之一;3)可靠性。计算机运行的可靠性一直是困扰高效能计算技术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研制和开发出性能可靠的具有大规模高效能运算能力的计算机实现云计算的重要前提。通过设计和开发具有管理计算机运行功能的系统软件是未来高效能计算发展的必然趋势;4)易用性。大规模高效能计算机需要以系统软件作为运行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能高效、方便的程序设计和运行环境实现计算机的易用性是系统软件的重要所在;5)数据的安全性。大规模高效能计算是集诸多数据库为基础,以系统的云计算为核心的应用平台,数据的安全性是整个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本文对大规模高效能计算的系统软件进行技术探讨。
1 高效能计算技术
大规模高效能计算技术渗透于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包括航空航天、现代通信、天气预测、交通管理、工程机械、现代建筑、土木工程、资源勘探、海洋研究、深空探测等。自从1946年2月15日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到计算能力达以亿次衡量的超级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也有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计算到在工业和农业领域大规模的广泛运用,整个发展过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变革。现代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与系统软件的日益更新密不可分。
2 系统软件的技术探讨
2.1系统软件的功耗管理
功耗在物理上定义为功率的损耗,指的是仪器、设备、元器件等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间的差值。功耗问题不仅在我们的日常家用用电设备中经常出现,而且在现今的各类型的高效能计算机中也普遍存在。对于百万亿次和千万亿次以上的高性能计算机,它们通常都含有大量的结点,功耗问题与系统性能的极速提升和功耗密度的增长是成正比例增长的,这不仅为现在日益紧缺的用电资源背道而驰,也严重地制约了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功耗管理包含峰值功耗和能效两个方面。大规模高效能计算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地控制峰值功耗。通过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有效地调配大规模系统中的存在的大规模的空闲活跃节点,对节点进行管理和分类,建立以节点分类为基础的功耗管理模式,尽量降低采样和控制的规模。以系统软件为背景动态调整空闲节点睡眠模式、基于设备内部时钟保持正常运行状态的设备掉电模式和基于基于设备内部时钟停止运行状态的设备掉电模式。
2.2用户环境的虚拟化
虚拟化是指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计算机虚拟成多台逻辑计算机的一种手段。在一台计算机上能够同时运行多个逻辑计算机,而且每个逻辑计算机也可同时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并且它们的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正常的运行而彼此之间不受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工作效率。虚拟化使用软件的方法能够重新的定义划分IT资源,能够实现IT资源更有效地完成动态的分配,灵活的调度,跨域共享,显著地提高IT资源利用率,使IT资源能够真正地成为服务现实大众的社会基础设施,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各行各业中灵活多变的应用需求。
作为网格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计算资源,未来的高效能计算机
更需要一个能够适应网格环境的编程模型和计算模式以及开发运行和系统管理等的优良环境。
2.3 虚拟化环境中的功耗管理
传统的功耗管理可通过对系统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程序进行升级和改造就能达到显著地降低功耗的目的。与现实生活中传统的功耗管理不同的是虚拟化环境中的功耗管理不能直接地去控制硬件设施,这是由于用户操作系统对整个系统的执行状态和行为完全未知。整个系统的执行行为不被客户操作系统了解,硬件不可直接被控制;如果硬件状态被虚拟机直接进行改变,就会影响其他虚拟机在同一硬件平台上的运行,隔离特征是虚拟机破坏最基本的特征。在虚拟化实现层研究系统功耗的管理是面向虚拟机环境的功耗管理技术主要集中的领域,而提供给虚拟机内用户的设施极其缺乏,实现系统功耗的优化只能依靠已有的功耗管理技术来实现。
2.4虚拟化技术在高效能计算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虚拟化在大规模高效能计算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一些典型的应用系统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始出现,如粒子探测器仿真系统已用于高能物理的仿真实验,综合实验环境仿真系统被用来进行Botnet 研究,起落架协同仿真系统被用于复杂产品仿真等。
现代工业生产中,真实产品的制造是依靠虚拟制造的动态模拟的。虚拟制造是一种软件技术,这种软件技术是在计算机上通过模拟大规模复杂产品制造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建模和仿真环境是虚拟制造的典型特征,它在产品生产、工艺设计、调度计划、后勤安排、财会管理、市场采购等过程为产品提供了一个集成的制造环境,能够预测产品的功能和制造系统的工作状态是虚拟制造在真实产品的制造活动广泛地被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是虚拟制造作为一种新的制造技术的重要支持。集中管理和共享资源是虚拟化技术常常采用的一种用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实现资源的自动满足需求的方法。
虚拟化在虚拟制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代工业中的汽车制造、飞机设计制造、国防建设、航空航天、电力交通等重要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今后的发展中,迈向虚拟化、网络化、数字化、集成化、协同化方向的发展趋势是虚拟制造在建模与仿真技术发展的方向,它为研究虚拟化高效能仿真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与此同时,虚拟化技术扩展和丰富了网络化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内涵和应用。
3 大规模高效能计算之体系软件未来发展
从高性能计算转变成高效能服务是未来高效能计算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制约高效能计算技术发展的瓶颈是缺乏一种适合于高效能计算资源所需要的自然特性的计算环境,所以引入新的高效能计算资源管理方法势在必行。高效能计算系统中能够运用虚拟化技术,不仅使高效能计算资源管理的方式,访问的方式和使用方式的到有效改变,而且使整个计算系统中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地提升,继而使从计算系统的效能从整体上得到提升。面对大规模高效能计算出现的问题,大规模计算系统的效能的而研究可以从系统软件的角度进行研究,兼顾功耗管理中常出现的多个目标,设计合理的解决功耗管理问题的方案,实现系统软件完成大规模高效能计算。通过虚拟化管理实现传统物理功耗管理机制与虚拟化功耗管理机制完全的有机兼容,为大规模高效能计算之体系软件未来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勇鹏. 大规模高效能计算的系统软件关键技术研究[D]. 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
[2] 陈小军, 张Z. 面向高效能计算的虚拟化技术研究综述[J]. 系统仿真学报, 2012, 24(4):741-747.
【关键词】现代化;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结构选型
引言
办公楼建筑是21世纪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办公建筑因使用性质、单元组合、使用对象和管理模式等不同而对建筑设计产生多元化的需求。现代化办公建筑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主要场所之一,将在信息社会之中必然会得到巨大的发展。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已作为当地经济繁荣、科学进步的重要形象。文章主要阐述了现代化办公楼建筑设计特点,并指出了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以供同行参考。
一、现代办公楼的设计特点
一般来讲,现代办公楼建筑的组成通常分为建筑外壳和承租人改造两部分。承租人可以利用各式各样的空间性能来对适应办公楼的内部构造进行改造,空间类型包括办公会议室场所、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室、图书室空间、零售店、餐饮部等。另外,办公楼建筑通常还要设立地下停车场以及地面停车场。现代办公楼建筑设计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包括建筑外观、经济目标、用途、附属结构要求、运转时间、开放情况、防火等级、建筑安全问题,还有建筑受攻击可能性评估等级、长期需求的持续性、发展可能性、组织和群体大小、集会必备设施,以及电子技术和设备要求、特殊装卸升降和仓储条件、交通运输工具的要求和类型等。
另外,办公建筑作为大城市公共建筑中较为普遍的建筑类型,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需求量得到很大提高,考虑到办公楼本身的特殊性和设计上的多样性,其耗能远高于普通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办公楼建筑对建筑和能源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办公楼设计上也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建筑节能,众所周知,我国最近办法了建筑节能的相关法规,这对于我国建筑节能整体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大的意义。
1.1 办公楼建筑系统设计
现代办公楼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建筑系统及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建筑中包含了比较丰富的内容。大到办公大楼的停车场设计、景观绿化设计、办公大楼照明设计、建筑物外观设计等等各方面,具体来看也包括了地基和下层结构设计、垂直运输设备设计及控制系统设计等很多细小的环节。甚至设备的维护、门窗的保洁工作、安全保卫系统及建筑物标记都属于办公楼系统设计中的一部分,因此在现代办公楼设计当中,必须要全面细致的考虑各个方面,从而提高办公楼建筑物的质量。
1.2 办公楼电气系统设计
在办公大楼电气系统设计中要注意建筑外壳的电气系统设计及相关槽隙处理,其间包括办公楼电力服务和能源供给、照明系统、紧急电源和保护系统等主要方面,在办公大楼建筑外壳的管道系统中应该着重对压制系统、报警系统和排烟通风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避免在日后的使用中埋下安全隐患。其次在办公楼建筑的入口装置、水平或垂直通道及箱体结合物的设计上也应该加以重视,并构建出一套现代办公楼安全系统保护体系,做好公共保卫、控制侵入检查、入口扫描等安全设计。
1.3 办公楼的节能设计
现代的办公楼设计需要考虑的一大重点问题就是办公楼的节能设计,在具体的设计当中可以通过采用设计可替代能源系统的方式来有效节能,比如使用太阳光和建筑一体的风力和光电池发电,以此来节约电力能源。我国目前也有利用废热发电和天然气燃料电池技术来自主发电,这也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效节能建筑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总而言之,为了有效发挥办公楼建筑的真正性能,保证办公楼建筑在日后能够长期运作并有效节约维护资金就需要在办公楼建筑的节能设计上加以重视。
二、现代办公楼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要点
1.1 集成性
现代办公楼建筑设计的构思要充分考虑所有相关的因素。办公楼的建设目的以及维护保养方式等是十分重要的。为确保建筑大楼的竣工和建筑物的维护保养分开,由建设目的出发而做的建筑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此,要建造高效能的办公楼,在办公楼建筑的整体设计必须在工程师、建筑师、委托人以及业主各方面的共同配合下进行。
1.2 可变性
现代高效能办公室必须适应正常的装修更新,这些装修更新通常是因为出现职员调动、商业变革、经营方重组等情况。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办公楼的运作系统、基础配备、家具设施等都有可能进行更新重组来适应改革的需要,尤其是在现代的高节奏生活中,必须要保证现代办公楼建筑设计能够有良好的可变性,从而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
1.3 舒适安全的办公设计
现代的办公楼建筑环境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员工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在新一代的高效能先进办公室中,关于安全、健康、舒适等问题已经被制定出相关标准列入了建筑设计说明的那个中。比如在如提高空气清新流通性,建筑装修材料的无毒、低污染等方面,均已经被列入建筑说明书以作为一种标准。办公楼的使用舒适度是工作效率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效能办公室的设计可以允许用户进行个性化气候的调节。办公室职员能够在一个令人舒适的、充满感性的办公环境开展工作,其对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三、办公楼建筑结构选型及空间组合影响
3.1 结构选型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高层办公楼和超高层办公楼建筑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除了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还使用钢材与混凝同组成的混合结构,如型全钢结构,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
3.2 空间组合的影响
空间序列的组织是对建筑的各种内部空间组合处理手法的综合运用,其目的就是将空间组织成一个具有整体感的、统一中富有变化的丰富的空间集合。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对空间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进行灵活的分隔与联系,使空间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各种活动的需要。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就必须考虑与其他设计间的整合性。所以在设计的最初阶段,就要同其他设计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在创造人们所需要的工作、生产,生活,娱乐和文化的空间时,是在进行着一种城市组织结构的延续工作,设计时,决定于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分离聚散,恰到好处地将活动包含其中并与活动和谐然后依据平面面积的要求和剖面所需的空间尺度,我们必须遵循设计原则,根据实际项目需求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对现代办公楼的建筑而设计要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设计单位也应该充分了解不同行业办公楼的用途,利用现代的科技技术以及城市现有的优越条件,从安全、健康、舒适、经济等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进行思考,对高效率办公楼的建设方案和高质量办公环境氛围的营造方法加以研究,从而推动我国办公楼建筑设计的发展,以满足现代办公楼建筑的设计要求,并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群逸.现代化高层办公楼设计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究,2014.
[2]苏仲源.现代的办公楼建筑设计评析[J].城市建设理论究,2014.
关键词:办公建筑;现代化;建筑设计
1 外部形象
办公建筑的形象特征不同于别的建筑,是由于其使用主体具体而定的,是政府行政办公楼还是企事业单位办公楼,都由于其使用主体的不同而凸显其不同的形象特征。政府办公建筑往往以其宏伟的尺度和巨大的体量,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而企事业单位办公楼由于其所属不同的行业也将呈现不同的形象,或严谨含蓄,或灵巧活泼;或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或平展朴实的低层。不管什么样的建筑形象,都会决定和影响着所在城市区域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所以我们设计办公建筑时更应该通过对基地环境的细致分析,来寻求既能体现现代化办公建筑新颖、独特的整体形象,还要与城市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当真正把建筑看作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时,建筑设计就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单纯设计,单纯满足使用功能、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已不再是设计的全部内容,而强调环境与城市对存在于其中的建筑的重要性,探求空间形体与内在秩序的和谐统一,将是设计方案的基点。例如,对于用地比较紧张的市内繁华商业地段,一般应采用集中布局,这样不仅能解决留停车、人流活动的空间,还可以更好地解决外部交通条件,给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并注重了与城市景观的协调统一。下面简单谈一下创作外部形象时常用的一些方法。
1.1 主与从的构图方法
以轴线的关系表达主与从的构图手法。比如以建筑为轴线组织平面和空间形体;体量组合中的主从关系,不仅限于对称的布局,在不对称的体量组合中依然可以运用体量的大小、高低、粗细、横竖、虚实以及材料的不同质感和色彩的处理手法,来强调其体量组合中的主从关系。
1.2 采用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内容一般有体量之间、线形之间、虚实之间、质感之间以及色彩冷暖、浓淡之间的对比等。对比的手法易产生个性突出、鲜明强烈的形象感。
1.3 节奏与韵律
所谓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使变化与重复形成有节奏的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各种韵律所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体型处理中,既要注意有规律的重复,又要有意识地组织有规律的变化,才能更好地解决建筑型体中的韵律问题。建筑形式应具有简洁而附有表现力的几何形式,以突出建筑的时代感与标志性,采用高新技术和现代材料,以增强其表现力。整体上丰富城市轮廓线,细部要做到质量一流,二者巧妙融合在一起,使建筑语言达到统一,增强建筑的标志性与独创性。
总之,在设计中我们要把握现代办公建筑的时代特征,利用一些新的科技手段不断创造新的建筑形象。
2 办公建筑综合体的办公功能发展趋势特点
我国办公建筑综合体的办公功能发展趋势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a、办公、餐饮、休闲各功能空间围绕中庭布局的设计模式;b、办公内部空间大空间开敞式办公的设计模式;c、办公建筑内部空间单元化模式的布局,各个办公单元之间以设置具有观赏的空间廊道来连接;d、办公综合体内部社会化服务功能的日趋完善化。
3 设计中考虑的建筑物的主要属性
3.1 集成性
也就是说,建筑设计要在考虑所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构思。除此之外,大楼的建设用途和维护方法也很重要。为保证建筑的完成与建筑物维护相分离,由建筑用途出发而得出的建筑设计就很重要。这意味着高效能办公建筑的整体设计必须在建筑师、工程师、业主和委托人的合作下,贯穿于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
3.2 可变性
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能够简单、经济地装修,必须适应经常性的更新改造。这些更新改造可能是由于经营方重组、职员变动、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或技术创新的来临。但是不管怎样,办公楼的基础设施、内部系统、家具配备必须进行升级换代以应对这些需要。技术创新正在飞速进行,特别是在电讯、照明、计算机领域。先进的办公室必须通过有效采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通过革新设备如电缆汇流、数模配电,来迎接技术的发展变化。
3.3 关于安全、健康与舒适
在办公环境中,对雇主来说,最大的一笔支出费用就是办公室中这些雇员的工资。这类支出一般来说超过设备租赁费和所耗用的能源费用。因此,在高效能办公室中,员工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在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先进办公室中,这些问题已经被制定为标准列入建筑说明书,如,提高新鲜空气流通率,采用无毒、低污染材料和系统等。居住者的舒适度是工作场所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效能办公室能够提供个性化气候控制,允许用户设定他们各自的、局部的温度、空气流通率和风量大小。
虽然难以衡量满意度的高低,但有一点被广泛接受,那就是当办公室职员被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后,员工满意度和业绩提高了。
提高工作场所满意度能够得益于此,部分原因是员工们可以接近自然,视野开阔,有相互交往的机会,还可以控制自己周边的小环境。
4 内部空间
办公建筑为生产、办公议题综合性建筑,不同的功能要求建筑提供相适应的空间形式,不同使用性质要求建筑塑造与之相协调的风格特点。作为现代办公建筑,功能要求必须放在首位,平面布局时一般应把行政办公部分与技术用房分开,并尽可能使平面布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政办公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生活福利设施相对来说与外部交往较多,因此一般应布置在底层或者裙房中,其中大部分功能集中在一侧配楼内,领导职能办公部分集中配置在另一侧,形成两大功能区。办公路线横向展开,以保证各部分功能空间的紧密联系。集中中心可设一个现代化中枢,使之与功能空间形成一个整体,为各层提供一个不同形式的趣味空间。人流量大的空间(比如多功能报告厅)可布置在建筑首层,在院内设单独入口,满足大量人流疏散要求。有些办公建筑都设有现代化中庭与办公走廊连接,中庭设有回廊,共同形成“办公室内街”,将办公楼的内部功能划分变得富有弹性,既能形成明确的竖向分区,又能满足不同要求的大、中型办公室,在使用过程中,可动态地根据需要改变格局,具有更大的可变性和适应性。因此在设计时,第一步,重视生态环境设计。对于办公建筑,创造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是永恒的话题。这部分可以提高项目品牌形象,吸引高端公司入住。第二步,重视节约能耗设计。节约能耗并不是项目最终的目的,而是降低客户的运营成本,同时提高项目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第三步,提高室内健康舒适度。提高室内健康舒适度一方面能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减少生病缺勤率,增加对客户的吸引力。
5 结语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预制盾构管片;应用;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工程建筑的规模逐渐的庞大,结构的形式也日趋多样性,施工的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混凝土结构以及有害有毒废物的处置和处理工程的建筑需要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的增加。由于这些混凝土工程多处在严酷的环境下,因而其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具有很高要求的耐久性,一旦发生事故,其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并且其的整修费用也是一笔巨大的数额。一次,在这些高铁客运专线,桥梁等的建筑中均需要耐久性高,体积稳定的高性能混凝土。
目前,地铁工程的施工越来越多的使用盾构法,因而对于混凝土管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影响管片质量的主要因素:一个是气泡问题,其能够影响外观,降低抗渗性;另一个是裂缝,能够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和防水性。对于高性能的混凝土管片来说,高性能的减水剂是生产其不可或缺的外加剂。其的使用能够提高混凝土管片的生产效率,加快模具的周转,降低蒸养的能耗,提高混凝土管片的质量。
聚羧酸KJ-JS高性能减水剂的主要性能
KJ-JS高性能减水剂具有独特的梳妆分子结构,能够在水泥颗粒的表面形成立方体的保护膜。相对于同萘系、氨基磺酸盐等高效减水剂来说,其能够适应多种水泥,对水泥净浆流动性更大,经时损失少,全方位的综合性能优越。
KJ-JS具有掺量少,但减水幅度增强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其的掺量为0.1%~0.4%,常用的掺量是0.15%~0.25%。如果KJ-JS的掺量达到0.2%~0.4%,其混凝土的减水率将会得到极大的增加,其的强度也会随着明显的提高;坍落度损失少,并含有适量的气,能够改善和易性,减少泌水,无害杂质减少,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冻等耐久性能。所以KJ-JS对于配置高性能的混凝土是十分合适的。而且,KJ-JS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添加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因而其还是绿色、安全的产品。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其是在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耐久性更高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耐久性、适用性、高强度、体积稳定性、工作性以及经济性等特点。所以,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过程中是低水胶比,原料都是选用优质的材料,除水泥、水以及集料以外,其还必须添加足够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能地外加剂。
2.1掺KJ-JS配置的C25~C35HPC耐久性试验
由于高性能的混凝土的水胶较低,因而其的渗透性很低;其掺了活性矿物细料使得其的密实性和抗化学侵蚀的能力更高。目前评价HPC的抗冻性、抗腐蚀新、抗碳化性、抗磨耗性以及耐久性等方法仍沿用普通混凝土的检测和评价方式。因为破坏混凝土的耐久性的因素都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混凝土的渗透性。目前。全球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检测混凝土渗透性的方法是按ASTMC1202-97进行试验。
2.2 KJ-JS配制C50~C100HPC试验
试验的主要材料有:琉璃河P・O 42.5水泥;邯峰I级粉煤灰;首钢S95矿渣粉;挪威硅灰;二区中砂;5~25mm的碎石。通过具体的实验结果可以知道,掺20%~30%的掺合料与KJ-JS配制出的C50~C100HPC是完全合格的。
2.3管片性能的试验
通过外加剂配合比进行盾结构管片生产试验,其结果如下:使用聚羧酸高效能减水剂,其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也很好,没有出现离析和泌水的现象,且其的外观也是色泽均匀。
配制管片高性能混凝土时必须重视水泥的选择。其重点为:1、早期强度和低温蒸养条件下10H脱模强度2、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外加剂。选择能够有效适应高兴减水剂的水泥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耐久性。3、重视水泥碱的含量。
KJ-JS应用
聚羧酸KJ-JS高性能减水剂目前在我国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湖北咸宁段、广东韶关段、新广州站以及相关的工程区间站前工程ZQ-Ⅱ标段,温福铁路白马河特大桥、广深港客运专线等多处项目中得到应用。并且获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技术效果显著。
3.1KJ-JS在广东韶关段的应用
在这一段的铁路建设中,KJ-JS的掺量是0.65%~0.70%。这一用量不但保证了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的要求,还保证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通过现场的试验数据表示,聚羧酸KJ-JS高性能减水剂具有高减水率、低氯离子含量低碱。强度高、耐久性高等特点。
3.2KJ-JS在武广客运专线湖北咸宁段的应用
通过KJ-JS高效能减水剂在该路段的长时间的使用中可以看出:其不论是在哪一方面其的效果都十分的好,能够满足施工和实际使用的要求,减水率高,具有良好的保塑性和较低的电通量以及良好的抗裂性能。
3.3聚羧酸KJ-JS减水剂在温福铁路白马河特大桥上的应用
这一桥段的混凝土的总量是23.4万m³,桩、墩、承台等是c25~c45hpc,梁是c50hpc,建成需要满足200km/h的速度。在施工过程中KJ-JS高性能减水剂的使用使得设计的强度达到130%~176%。
3.4KJ-JS在武广客运专线广州站C50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武广客运专线广州站及相关的路段的全长是11.859km。全线使用高性能的混凝土,其的寿命是100年。混凝土的主要的设计参数是:强度等级为C50;抗渗等级大于P20;电通量小于1000C;要求的坍落度是180mm~200mm.选用的聚羧酸KJ-JS高性能减水剂(掺20%水剂1.1%)。
4、结束语
4.1聚羧酸减水剂相对于目前的管片生产所使用的减水剂具有以下的特点:减水的效率更高,含气量更低,强度的增加更快,混凝土的和易性更加的好。
4.2缩短管片混凝土静停预养的时间的方法有:降低管片混凝土生产的水灰比到0.28-0.31,,控制坍落度在30-70mm。
4.3管片混凝土中含气量的增加,能够极大的降低蒸养强度,同时还会影响管片的外观的质量。
4.4在使用聚羧酸减水剂,能够有效的缩短静停预蒸养的时间和蒸养的时间,从而能够极大的提高管片生产的速率,同时制备的管片的表观含气量较少,外观亮白光洁。。
参考文献:
[1].李桂青 黄仕阶 庄建坤 柯蕾 黄耀明 柯科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与应用.[J].混凝土.2007(6):84
[2].杨寒冰 田世文 杨思忠.预制盾构管片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6(4):4
[3].张勇 周华新 崔巩 刘建忠.地铁隧道管片蒸养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0(7):
[4].马保国 王迎斌 罗忠涛 李相国 黄祥.碱性环境下粉煤灰活性的温度效应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9(5):
[5].另本春.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客运专线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10(3)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低碳;设计
中图分类号:TB657.2 文献标识码:A
1 可持续建筑
1987 年《布伦特兰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建筑,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所有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途径,都关注两大方面,建筑设计,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需从根本上考虑,对石油燃料的依赖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宽泛,需减少建筑运行过程,常被批评为过于模糊。可持续建筑没有统一的定义,生态、绿色、节能、环保、生物和气候适应性建筑,都被认为是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途径。
1.1 低碳设计战略
为了实现节能和减排的双重目标,解决能源管理与建筑用户之间的关系。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建筑发展,通过对能耗数据的分析,战略呼之欲出。非技术层面需要,技术层面涉及能源管理网络,建筑用户意识的提升,使用能源管理系统,有效监管建筑运行过程,可采用5个独立的策略都有积极的影响。对节能设备安装的推动,在国家法律、条例和标准之外,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实现建筑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此种战略,同时强调了高效能源管理和行为转变,并不仅仅聚焦于技术层面,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作用,整个低碳设计战略的核心,而这两点通常在,应该包括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高效能源管理系统中国的建筑行业被忽略,能源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
1.2 能源管理网络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即时监测能耗信息,由一系列的技术组成。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相连,到专门为建筑单体,并利用自动纠错软件修正误操作。从相对简单呆板,储存和交换系统等。闭环控制电表读数是不够的,因为普通电表并不记录测量日期,建筑群体设计的复杂数据检测,所有能耗数据需,单纯依赖于国家统一安装,仅为估计读数。和测量时间点,记录时,进行实际能耗的定期记录。固定在同一个标准的读数时间,根据收集的能源数据,即为同一周,能源计量系统,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同一天的相同时刻,能耗应下降。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完备,有良好的控制系统,比如在供热日内,应与外部环境温度成比例。随着外部温度升高,如果供暖,如果建筑内部,则数据应分布在能耗趋势线附近。建筑的供热,则说明控制差,制冷系统能耗,说明供热设备存在故障。制冷控制到位,告知使用者他们,若数据离散,若能耗偏离趋势基线很多,如果将能源数据的使用情况,使用方式与使用情况,通过网络在电脑显示器,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分析结果,或者电视的终端方式显示出来。
1.3 低碳节能技术
低碳节能技术手段,保证照明舒适度的同时,也聚焦于此,降低建筑能耗。在维持建筑的热平衡,占了建筑总能耗的绝大比例。采用现代先进科技,在建筑设计过程早期,创新型产品,制冷、建筑通风、供暖、空调系统,应将采光条件、太阳高度角、当地气候条件等,考虑入设计概要中。建筑从屋顶,先进技术与材料,外墙到窗户可应用,创新型隔热产品等,智能玻璃立面,外墙、窗洞等传热系数,建筑遮阳设备,降低整个建筑的屋顶,从而减少住户,节省电力消耗,符合建筑照明标准的相关规定,用于取暖和消暑的电费支出。照明设计应,设置适当的环境照明和任务照明。使用高效节能的光源与灯具,充分展示在照明运行环节,在一个空间内,依据用户的需求与喜好,并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创造不同的场景,采用时控,保证光环境舒适宜人的同时,光控或者智能控制器进行调光,适应多功能的用途。智能调光系统,最大限度地,也能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同时,节省使用灯光,最大限度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
2 设计
2.1 可再生能源技术一体化设计
可再生能源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形成多功能的建筑构件,即将建筑的使用功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节能和使用效果。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使得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协调统一,如今,在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光热建筑一体化,但从目前来看,风能建筑一体化等技术,这些技术大多,是目前我国太阳能,更适于整合于新建建筑中,还可以将太阳能转化后,而用于已建建筑的改造,热能利用于制冷与空调,还亟须技术改进。太阳能热水器,包括太阳能除湿式制冷,热利用的主要形式。除此之外,在推广中难免受到一些限制。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转化,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等。但由于太阳能集热器占地较多,集热器作为建筑的组成元素,为热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建筑有机结合,保持建筑统一和谐的外观,也是一体化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建筑设计需将太阳能,包括在建筑阳台拦板,且可以调整集热器的朝向,建筑立面等。在保证集热效果的前提下,在平面屋顶上,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最为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法,安装有着多种方式,其优点是安装简单,其中,太阳能集热器设置,上集热器面积,可放置的集热器面积相对较大,及安装角度受限的缺陷。
2.2 光伏建筑一体化
新建建筑,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电池片转换效率,可以达到更好的节能,即使采用聚光技术的电池片,碳减排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上,再通过逆变器,目前仅为15%左右,最高转换效率,将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也只能达到35%左右。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包括照明设备,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就能成为绝大多数,家用电器的电能来源。又要将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都能依靠直流电有效工作,于建筑发电的低碳潜力巨大。可减小不必要的能量转换,而不需要交流电源。那么将光伏产品用,目前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提高可再生技术的经济效益。
2.3 风能建筑一体化
风能建筑一体化,在中国很多的商业建筑中,成本较低,其应用价值还有争议,发电效率高。小程机器,有近50%的能量用于供热和制冷需求。若装置适当,调整1℃的室内温度变化,则贡献巨大。又比如,如果在任何一座建筑中,可在建筑年度能耗中,意识提升对于实现节能和碳减排的目标,带来非常可观的节能效果。在很多情况下,如2007年6月竣工的巴林世贸中心,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既节约成本,按照独特的空气动力学安装到建筑中,又行之有效。比较典型的例子,这3个巨大的螺旋桨大约,3个巨大的风力涡轮螺旋桨,足够给300个家庭用户提供1年的照明用电。每个直径长达29M,每次工作,能给大楼提供11%~15%的电力,带来了一定的节能效益。企业政策的影响力,可持续建筑的扩展,可以有效地减少电能消耗。需要利用政府立法,提升建筑用户的意识,关闭不必要的照明和电器设备,促使行为转变以实现节能。
结语
为了实现节能和减排的双重目标,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鉴于碳抵偿本身尚缺乏认证,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战略,不仅仅聚焦于高效能源管理系统,同时强调了意识提升与行为转变,与照明系统的节能技术手段,鼓励政府或企业框架下,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再求助于小量的碳抵偿措施。
参考文献
[1]尹伯悦,赖明,谢飞鸿.绿色建筑玻璃的选择及节能评价分析方法[J].新型建筑材料,2006(9):37-39.
[2]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关键词】煤矿采空区;地源热泵技术;应用
地源热泵技术是现代建筑暖通施工中的常用技术,由于出现时间相对较短,暂时仍属新兴技术行列。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对建筑节能有重要意义,因为应用该技术既可以高效能地实现建筑供热采暖又可以高效能地向建筑物供冷。从而大大降低能源损耗,节约投资,实现建筑节能。为了探究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特点,本文从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入手,对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作详细分析。
1、地源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水、土壤、地表水等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电能等高品位能源,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千瓦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5千瓦以上的热量或冷量。地源热泵工作原理是:冬季,热泵机组从地源(浅层水体或岩土体)中吸收热量,向建筑物供暖;夏季,热泵机组从室内吸收热量并转移释放到地下,实现建筑物空调制冷。
2、地源热泵技术的特点和优越性
根据地热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涉及水源应用的保护,存在一定推广难度。因此目前国内应用地源热泵技术相对安全、成熟的是土壤源地源热泵技术。
2.1 地源热泵技术特点主要有如下特点:
2.1.1 运行稳定可靠、运行效率高、 经济节能
地下浅层土壤的温度全年相对稳定,一般为18℃左右,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这种温度特性使得地源热泵机组运行更可靠、稳定、高效,地源热泵的制冷、制热系数可达3.5~5.5。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相比,要高出40%左右,其运行费用为普通中央空调的40~60%。
2.1.2 一机多用、节约成本
地源热泵系统可供暖也可制冷,还可供生活热水,一机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加空调的两套装置;特别是对于同时有供热和供冷要求的建筑物,地源热泵有着明显的优点,不仅节省了大量能源,而且用一套设备可以满足供热和供冷的要求,减少了设备的初投资。
2.1.3 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
地源热泵技术利用的地下浅层地热能不受地域、气候条件的限制,是一种无限的可再生能源;并且地源热泵运行没有任何污染,可以建造在居民区内,没有燃烧,没有排烟,也没有废弃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废物的场地,且不用远距离输送热量,环境效益明显。
2.1.4 系统维护少、寿命长
地源热泵机组由于工况稳定,所以可以设计简单的系统,部件较少,机组运行简单可靠,维护费用低;另外,地源热泵系统不是埋在地下就是放置在室内,使用寿命长,一般地源热泵地上机组正常使用寿命不低于25年,地下埋管可达50年,远远高于普通空调机组。
3 煤矿采空区地源热泵技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是集地质钻探、机电设备安装、暖通空调等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安装工程。煤矿采空区因形成地层塌陷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又有其特殊性,对地质钻探技术要求比较高。淮北矿业集团科技大厦地源热泵工程,项目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位于前淮北市李楼煤矿采空区,室外地埋管钻孔数量410口,钻孔深度90米。项目室外地埋管钻孔实施过程中遇到掉钻、埋钻、坍孔、漏浆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煤矿采空区地源热泵施工中具有一定共性。
3.1 钻机、钻具选择
地源热泵地埋管钻井,为浅层(深度小于150米)钻探施工,可选用小型工程地质钻机,如GJ-200A型钻机,钻头可采用“三翼”合金钻头或“三翼”复合片钻头,用BW-2型双缸高压泥浆泵与其配套使用钻井效率佳。
“三翼”合金钻头 “三翼”合金复合片钻头
3.2 采空区钻井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煤矿采空区地源热泵地埋管钻孔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2.1 钻孔施工中遇地下岩层裂隙带常见现象:钻孔内.突然严重漏水或漏水量显著增加,钻孔水位明显下降等现象。解决方法,调整泥浆粘稠度,使泥浆加稠。漏水严重时可在泥浆中掺入木锯末等细颗粒物,向钻孔内投入黄泥团等,直至泥浆现象不明显为止。
3.2.2 钻孔施工中遇地下采空区垮落带时常常表现为:孔口水位突然消失;突然掉钻;埋钻、卡钻等现象。这种情况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易造成埋钻具等较大损失。应对措施:发生掉钻时,应第一时间快速取出钻具,防止埋钻事故发生。若伴随发生孔内坍塌、埋钻时,可采用大吨位吊车吊出钻具,吊出困难时可采用反丝钻杆逐根取出钻具,以最大限度减小损失。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专业密切配合,严格安全、质量管理,顺利通过黄山杯、鲁班奖各项验收,整体取得建筑质量“鲁班奖”,地源热泵运行二年来,系统运行稳定,空调效果优良,达到节能降耗要求。
4. 结束语
地源热泵室外地埋管施工技术是一个与暖通空调、地质勘探、机电安装、建筑技术等多学科相关联的综合应用技术,有许多技术尚属空白,需要进行大量基础性研究,特别是在复杂地层中钻孔和下管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复杂问题,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应不断总结、改进施工工艺,为地源热泵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魏燕鑫,左风云.浅论地源热泵技术在暖通空调节能中的运用[J].中华民居, 2011(4):133-136.
摘要: 本文叙述了聚羧酸减水剂的基本结构,分析了聚羧酸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并阐述了聚羧酸系高效能减水剂的优点,简要回顾了减水剂的发展历史,并结合目前研究和应用中的问题及将来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结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引言
聚羧酸系减水剂简称为PCE。聚羧酸系减水剂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科技含量最高、应用前景最好、综合性能最优的一种混凝土超塑化剂(减水剂)。20世纪90年代起,研究得到了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减水剂是指在混凝土和易性及水泥用量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和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和易性及强度不变条件下,节约水泥用量的外加剂。因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和分子设计性强等优点,成为了二十一世纪混凝土减水剂发展的重要方向。[1]
1.聚羧酸减水剂的基本结构
图1是聚羧酸减水剂的结构式,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成梳型,其特点是在主链上带有较多的活性基团,并且极性较强,这些基团有亲水性的磺酸基团(-SOH)、羧酸基团(-COOH)、羟基基团(-OH)、聚氧烷基团(-(CHCHO))、酰胺基团等。
2.作用机理
疏水性的减水剂分子主链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能够隔离水泥和水,主链上连接的聚氧化乙烯基长侧链和―COOH、―SOH、―NH等短侧链伸向水溶液之中。短侧链的基团能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增强与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使吸附更加牢固,同时,还有部分伸向水溶液中,形成了密集的绒化层,这种绒化层结构能够有效地阻止水分子的渗透,增加电荷密度,提高静电斥力。[2]
3.研究进展
3.1发展过程
根据减水剂的发展进程,可将减水剂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以木钙为代表的第一代普通减水剂,20世纪30年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使用木质素磺酸c等第一代减水剂,当时建筑等行业水泥需求量的迅猛增加,推动了减水剂的较快发展。普通减水剂的减水率低,有一定的缓凝和引气作用,主要用于配置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以萘系和三聚氰胺为代表的第二代高效减水剂。20世纪60年代,普通减水剂逐渐向高效高性能方向发展,磺化、缩合等反应过程是这一阶段产品的主要特征。萘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高、不引气、不缓凝、增强效果好,但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超掺对混凝土性能影响不大。
(3)以聚羧酸盐为代表的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高性能混凝土(HPC)”概念的正式提出,聚羧酸减水剂迅速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其高减水率使得混凝土拌合过程水的用量得以大幅度减少,同时改善了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分散稳定性。其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流动性保持好,增强效果明显等优势。[3]
3.2发展现状
3.2.1发展优势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是配置高性能高流动性混凝土、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最重要的组成材料.日本早在1981年就研制成功了聚羧酸系减水剂。[4]在我国,聚羧酸减水剂在混凝土生产及工程建设行业的应用已越发广泛而成熟[5],如已成功应用在三峡大坝、苏通大桥、田湾核电站、京沪高铁等国家大型水利、桥梁、核电、铁路工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它有如下优点:1、减水率高(最高减水率可达35%以上)、体积稳定、保塌性好(90min内坍落度基本不损失);2、与水泥及其它种类的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很好,与传统高效减水剂如萘系减水剂复配可产生良好的叠加效应;3、在相同流动性情况下,对水泥凝结时间影响小,可很好的解决减水、引气。缓解、泌水等问题;4、合成高分子主链的原料来源较广; 5、使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可用更多的矿渣或煤粉灰取代水泥,降低成本,并且对环境无污染,无毒害。综上,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3.2.2发展的局限性
目前聚羧酸减水剂已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在发展的过程中总结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高温环境下保坍性不足;温度敏感性强,同时聚羧酸减水剂在不同季节施工,混凝土保坍性相差甚远;在高掺合材、低水胶比混凝土配制中,混凝土粘度高,不利于施工;功能性产品较少,对早强、缓凝、泵送等不同性能的需求,无法生产出相应的聚羧酸母体,这极大地制约了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减水剂大多数在水体系中合成,难以了解不同单体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使用高性能减水剂的混凝土中,当单位水量减少,塌落度增大时,常常发生减水剂用量过大、混凝土粘性太大、出现离析泌水现象等问题。
3.3发展前景
随着混凝土技术不断向高强度、高耐久性和多功能性的方向发展,减水剂作为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组分之一,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和应用推广。
3.3.1.高性能化
为满足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需求,聚羧酸减水剂应继续向低粘度、高分散、高保坍等高性能化方向发展。提高减水剂的适应性。
3.3.2.生态化
目前一部分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工艺一般是采用自由基聚合,合成过程中需要加热,不仅耗能,还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6],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目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合成过程及产物正在向无毒、无污染、节能等方向努力,达到绿色环保化。
3.3.3功能化
随着预制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及不断涌现的问题,在对聚羧酸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的深入认识的基础上,设计和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超早强、减缩抗裂和阻锈等多种功能,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混凝土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如聚羧酸减水剂应形成如下基本系列产品:标准型、缓凝型、早强型、保坍型、减缩型及降黏型等,目的是在完善这些系列合成产品后,就可以解决现场混凝土遇到的大多数问题,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利于推动高性能混凝土的快速发展[7]。明确聚合物分子结构及分子排列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实现分子结构性能的可设计性,从而开发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减水剂产品。
结论
聚羧酸系高效能减水剂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和绿色环保特性,代表了混凝土外加剂的今后的发展方向。聚羧酸系高效能减水剂具有减水率高、保塌性好等优点,对混凝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快开发推广高性能、多功能化,生态化的高性能聚羧酸系减水剂。其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蔡苇,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中北大学2013-4-19
[2]明孝生,聚羧酸减水剂研究进展,化工管理 2016-5-11
[3]汪梁,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16-01-25
[4]杨鑫,秦士洪,聚羧酸系减水剂减水率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2016-02-28
[5]李英祥,陈周鹏,蔡文荣,浅探某些工艺因素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商品混凝土2016-02-15
(河北百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 邯郸 056000)
【摘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城市最优越的基础设施,把高效率办公空间构成方法及高质量办公环境营造策略加以研究,对现代办公建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关于现代办公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现代;办公建筑;设计
1.前言?
对于现代化办公建筑领域来说,其关键领域还是要看建筑的外观和实用,其中包括安全、健康、舒适、经济等等。提高工作场所质量和能源性能,加强安全使之能适应承租人的频繁改造是重中之重的目标。
2.现代办公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2.1办公建筑,是指企事业单位、机关与团体从事各类业务活动和办理行政事务的建筑物。现代办公建筑的主要特点是:首先,追求办公文化,表现企业精神。现代办公建筑不仅提供高效、舒适的办公场所给员工,而且注重在精神层面上引导、鼓舞员工,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凝聚力。具体方式是利用办公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特征表达企业的文化内涵。
其次,功能复合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从单一走向复合已成为传统办公建筑功能的发展方向。比如,为适应社会多变的需求,办公空间常常与餐饮、购物、娱乐等功能相结合。最后,技术美学得到扩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办公建筑开始在结构、造型、空间、材料等方面以高科技手段展示技术美学。?
2.2办公建筑综合体的办公功能发展趋势特点
我国办公建筑综合体的办公功能发展趋势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1)办公综合体内部社会化服务功能的日趋完善化:(2)办公内部空间大空间开敞式办公的设计模式:(3)办公建筑内部空间单元化模式的布局,各个办公单元之间以设置具有观赏性功能的空间廊道来连接:(4)办公、餐饮、休闲各功能空间围绕中庭布局的设计模式。
3.现代办公建筑设计要素?
3.1统一性。
为了确保建筑物维护与建筑的完工相分离,建筑设计要从建筑的用途出发来得出。首先,建筑设计构思的前提要充分考虑所有相关因素。除此之外,还应将大楼的建设用途和维护方法纳入考虑范围。这意味着在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当中,办公建筑的整体设计必须在业主和委托人、工程师、建筑师的合作下完成。?
3.2可变性。
由于经营方面临着重组、职员变动、技术创新或者商业模式的变化。所以现代办公室的建造需要适应经常性的变动,还可以经济、简单的装修。应对这些需要,办公楼的家具配备、内部系统、基础设施必须进行升级换代。技术创新正在飞速进行,特别是在电讯、照明、计算机领域。先进的办公室必须通过有效采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通过革新设备如电缆汇流、数模配电,来迎接技术的发展变化。?
3.3关于安全、健康与舒适。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效能办公室能够提供个性化气候控制,允许用户设定他们各自的、局部的温度、空气流通率和风量大小。在办公环境中,对雇主来说,最大的一笔支出费用就是办公室中这些雇员的工资。这类支出一般来说超过设备租赁费和所耗用的能源费用。因此,在高效能办公室中,员工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是最重要的问题。在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先进办公室中,这些问题已经被制定为标准列入建筑说明书,如,提高新鲜空气流通率,采用无毒、低污染材料和系统等。虽然难以衡量满意度的高低,但有一点被广泛接受,那就是当办公室职员被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后,员工满意度和业绩就会提高。提高工作场所满意度得益于此,部分原因是员工们可以接近自然,视野开阔,有相互交往的机会,还可以控制自己周边的小环境。
4.现代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4.1个性形象的体现。
办公建筑形式应该突出建筑的标志性、时代感,尽可能采用高新技术材料,其具有的几何形式要简洁而不失表现力;办公建筑细部须做到精益求精、质量一流,整体外型上要丰富整个城市的轮廓线,这样可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强整个建筑的独创性。通过硕大的体积和宏伟的尺度,办公建筑常常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影响着所在城市的建筑艺术风格。设计者须细致分析基地环境,以寻求既能与建筑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又体现现代办公建筑古朴、庄严、独特而新颖的整体风范。?
4.2人性化的交通。
锥筒结构是传统点式办公建筑的常用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交通核(中心部位)位于建筑平面中心,建筑功能空间只能分布在交通核周围,大空间的形成就比较困难。如果在建筑物两侧布置交通核,不同性质的使用单元将在同一面层上形成,高效率的大空间办公模式就会得到实现,采用这种交通模式,不仅有较强的实用功能,而且能塑造建筑的个性形象,丰富其造型。?
4.3与城市的融合。?
(1)当把办公建筑视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时,建筑设计就不再是单纯的设计,而是探求内在秩序与空间形体的和谐统一,设计方案的基点正在于此。?
(2)办公建筑设计首先要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理性的比较、分析,以便提出一个符合经济、美观、适用原则的布局方案。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应采用集中布局,城市公共空间须宽阔,人口密集区应有交通便利的道路;建筑形式、位置、功能及裙楼与主体的体量确定必须充分考虑和城市整体景观是否和谐。?
4.4营造弹性空间。
建筑平面布局须有较大的灵活性,把技术用房与行政办公部分分隔开;办公建筑多是办公、生产议题的综合性建筑,建筑应提供相应的空间形式以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因与外部接触较多,行政办公设施应布置在裙房中;为保证各个功能空间的密切联系,办公路线须横向展开;为方便疏散大量人流,单独入口应设在院内;在裙楼首层,布置多功能报告厅。富有弹性的办公建筑内部功能划分,既能增强建筑空间的适应性,又能形成明确的竖向分区。?
4.5体现生态。
创造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是办公建筑的永恒话题。以生态、"绿色"为宗旨的办公建筑设计,应是设计者的首要目标之一。室内环境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然要依托于建筑,如今生态建筑是建筑界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室内环境的发展自然不可能脱离建筑的发展而单独存在,中国的传统地域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符合生态的理念。但是全球化同时带来东西方跨文化体系的交流与碰撞,把西方现代建筑的优秀理论原则和地区建筑文化相结合,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寻找并发扬符合现代生活的地域性文化要素,从而形成即是全球建筑同时又具备地方建筑特色的广义性地域建筑应该是当代建筑发展的新趋势之一。?
4.6与气候相结合。
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气候的有利作用、避免气候的不利影响,达到不用或者少用人工机械设备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的目的。如果气候因素应用得当,就可以有效减少机械设备的用电量,从而减少对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进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最终对全球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结合气候进行建筑设计,历史悠久,自从人们把建筑作为庇护场所来,气候就始终是影响设计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区,每年的风向是随着季节规律性更替,冬季多是偏北和西北风,夏季多是偏南风。在进行办公建筑设计的时候,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当地主风向进行自然通风和遮阳设计,就可以适当减少使用空调的时间。
5.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增多,对办公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办公建筑已成为当今全球知识经济的标志。目前,我国的办公建筑也在迅速发展,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城市最优越的基础设施,把高效率办公空间构成方法及高质量办公环境营造策略加以研究,对现代办公建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建钢.浅谈当前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设计[J].山西建筑,2009(09).
[2]易宁.办公建筑外部环境设计问题探析[J].技术与市场,2009(03).
[3]田世河.现代办公建筑设计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7).
LG5S型狙击榴弹发射器神奇之处
2013年,LG5S型40mm狙击榴弹发射器系统研制成功,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并得到广泛关注。2015年正式登上国际舞台,通过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测试试验,证明其性能及可靠性良好,彰显出“神器”美名。之所以称其为“神器”,在于它的功能全而精,主要具有抵肩发射高初速榴弹、高效能杀伤破甲及高精度定距定点空炸杀伤效果等三方面的神奇之处。 射手在进行靶场测试
神奇之一:可抵肩发射高初速榴弹
LG5S型40mm狙击榴弹发射器是目前世界上首款实现抵肩发射40×53mm高速榴弹的发射器。榴弹发射器想要实现抵肩发射大口径高初速榴弹,必须要解决后坐力这一难题。LG5S型40mm狙击榴弹发射器采用复合式前冲自动原理,闭锁机构技术传承于国内著名的QLZ87式35mm自动榴弹发射器。结构设计合理,各机构运动匹配完美,射击、供弹、退壳等自动循环动作顺畅。高效的膛口制退器和多重多级缓冲机构大幅度减小了武器的后坐力,发射器内设计有多达5种缓冲机构,分别是身管与机匣缓冲簧组件、自动机碟形缓冲簧组件、自动机撞击枪尾缓冲橡胶垫组件、枪尾撞击整体导轨缓冲橡胶垫组件及橡胶肩托缓冲组件。各缓冲机构的缓冲作用时机通过合理的优化,相辅相成,达到了最佳的缓冲效果。
神奇之二:高效能的杀伤、破甲效果
从发射器的角度来看,高效能的杀伤、破甲效果需要其具有准确的射击精度。作为能够抵肩发射的高速榴弹发射器,LG5S型40mm狙击榴弹发射器的后坐力已然很小,射击精度可以有效保证。不仅如此,该武器在结构上还采取了许多巧妙的设计,进一步保证射击精度的准确性。例如,采取浮置式重型身管(发射管),身管与机匣作为一个整体置于机匣套管内部,两脚架安装于机匣套管下方,这些巧妙设计使得射击时身管受震动影响很小。
LG5S型40mm狙击榴弹发射器具有良好的人机工效,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其瞄具接口为标准的皮卡汀尼导轨,设在机匣套管左侧的导轨座上,但导轨座与机匣套管并不是刚性固定在一起,二者之间可相对滑动。发射时,身管、自动机后坐,会带动机匣套管后坐少许,而安装在皮卡汀尼导轨上的瞄准镜位置不动,可避免瞄准眼罩撞击射手的眼眶或额头等部位,消除了射手使用时的畏惧心理。
贴腮部位的设置保障瞄准的舒适性,从而确保榴弹发射器的良好发射。该榴弹发射器机匣套管的贴腮部位采用优质牛皮材质包裹,若干块牛皮一层一层缠绕在贴腮部位,并用尼龙搭扣粘合,可方便调节贴腮板层的厚度,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发射器尾部还装有高低可调的单脚架,可减轻狙击手长时间潜伏握持的疲劳感。调节单脚架的高低,只需按压位于发射器左侧的解脱钮,即可快速向下拉拽、向上推送单脚架,操作极为简单。
从弹药的角度来看,达到高效能的杀伤、破甲效果需要提高弹药的射击密集度、杀伤半径、威力等战技指标。为此,研究团队开发出发射器专用的狙击破甲杀伤弹,其在800m范围内既能杀伤又能破甲,3发弹的散布圆直径在0.7m以内,杀伤半径达7m,破甲深度接近80mm。0.7m的散布密集度与7m半径的“面”杀伤,达到极佳的杀伤效果。榴弹的超高压、超高温射流破甲深度比大口径狙击步枪弹的动能破甲优势尤为明显,并且高压高温射流穿透装甲后,还可对车内人员造成杀伤。
神奇之三:高精度的定距定点空炸杀伤效果
空炸功能是LG5S型狙击榴弹发射器系统最大的神奇所在。其发射的空炸杀伤弹设有可编程引信,该引信为膛口动态感应装定计转数电子引信,有计转数空炸、碰炸两种工作方式,最大射程可达2 200m,有效空炸作用距离达800m。
当发射器发射空炸杀伤弹时,配用空炸火控装置。空炸火控的操作近似于“傻瓜式”操作,首先选择弹种,使用空炸火控观察目标,将镜内红点对准目标,按压触发键后,火控便可自动测定射距、射角、温度、风向、气压等一系列参数,进行弹道解算,并将解算数据传输给信号接收装置。扣压扳机发射,当空炸杀伤弹飞至发射器膛口时,制退器内安装的信号感应装置检测到其可编程引信,从而对引信进行感应装定。
当在丛林作战或在城市进行巷战,面对隐蔽在工事、战壕或城市建筑物内的目标时,一般的轻武器会束手无策,然而这是LG5S型狙击榴弹发射器的拿手好戏。该发射器发射的空炸榴弹可越过工事或建筑物,在有生目标上空一定距离处实现空炸,从而达到对掩蔽体后的有生目标进行杀伤的目的。
LG5S型狙击榴弹发射器系统组成
LG5S型40mm狙击榴弹发射器系统主要包括LG5S型40mm狙击榴弹发射器、40mm榴弹系列、OS14型白光瞄准镜、空炸火控等。该榴弹发射器还具有良好的弹药兼容性,可发射北约40×53mm系列榴弹,并配备一套携行具,便于行军机动。
40mm榴弹系列
LG5S型40mm狙击榴弹发射器发射的40mm专用榴弹系列包括BGJ5型40mm狙击破甲杀伤弹、BGL3型杀伤弹、BGL3A型40mm空炸杀伤弹、BGH1型杀伤燃烧弹、BGR1型燃烧弹、BGS1型训练弹等弹种。
BGJ5型40mm狙击破甲杀伤弹的外形尺寸与北约北约40×53mm系列榴弹的外形尺寸基本一致。其弹体外表面印制有“BGJ5-40mm HEDP”字样,其中,“BGJ5”表示该弹的型号,“40mm”表示该弹的口径,“HEDP”是英文“High Explosive Dual Purpose”的缩写,意为高爆双用途(杀伤、破甲)榴弹。该狙击破甲杀伤弹在800m距离上,3发弹的全散布在直径为0.7m的圆内,杀伤半径达7m,破甲深度不小于76mm。
BGL3型40mm杀伤弹,弹体外表面印制有“BGL3-40mm HE”字样,其中,“HE”是英文“High Explosive”的缩写,意为高爆(杀伤)弹,对有生目标及轻型装甲目标有效射程为800m,可在2200m内进行火力压制。
BGL3A型40mm空炸杀伤弹是BGL340mm杀伤弹的空炸型,弹体外表面印制有中文“空炸弹”字样或“BGL3A-40mm AB”,其中“AB”是英文Air Bomb的缩写,为空炸或空爆之意。该弹头部安装有可编程引信,该引信为膛口动态感应装定计转数电子引信,有计转数空炸、碰炸两种工作方式,有效空炸作用距离达800m,最大射程可达2 200m。 皮卡汀尼导轨设在机匣套管左侧。发射器尾部装有高低可调的单脚架,可减轻狙击手长时间潜伏握持的疲劳感。调节单脚架的高低时,只需按压位于发射器左侧的解脱钮,即可快速向下拉拽、向上推送单脚架,操作极为简单
OS14型白光瞄准镜
OS14型白光瞄准镜质量为1.4kg,放大倍率为5倍,视场9°,出瞳距离60mm。该瞄准镜采用开普勒式望远光学系统,镜内分划板上设有十字线,用于瞄准目标。镜内还设有分划照明装置,用于夜间照明分划板。瞄准镜外部设有高低、方向调整手轮和外装定装置,高低、方向调整手轮用于精细的分划调整。当射击远距离目标时,高低、方向调整手轮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就要使用外装定装置,其作用是大幅调整瞄准镜轴线相对枪身轴线的俯仰角。该白光瞄准镜可满足LG5S型狙击榴弹发射器在0~2 200m射程范围内的使用需求,并具备夜间瞄准使用功能。
空炸火控
空炸火控由简易火控、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感应装置组成,总质量为1.9kg,放大倍率5倍,视场为9°,有效探测距离100m~2500m。简易火控内部集成有空炸信号处理模块,在800m范围内可对所测定目标的射距、射角、温度、风向、气压等一系列参数进行解算处理。信号接收装置负责接收信号,并由安装在发射器膛口制退器内的信号感应装置对空炸杀伤弹的引信进行编程装定,实现定点定距空炸。同时,该火控还可作为光电瞄准镜使用,使用距离达2500m。
空炸火控的前部设有物镜和激光测距窗口,分别用于观察目标及测距。空炸火控后部设有目镜及眼罩。空炸火控上部设有测距、弹种、功能、选通及“+”、“-”等按钮,分别用于测量目标距离、选择弹种、功能切换、选择及调控等。火控下部设有通信接口和安装座,通信接口用于与信号接收装置联通,安装座用于将火控固定在发射器左侧的皮卡汀尼导轨上。
LG5S型狙击榴弹发射器组成及性能
LG5S型狙击榴弹发射器的质量为12.9kg(不含弹鼓、瞄准具),全长1225mm。该发射器可一人携行、发射,适用于丛林、山地、城市巷战及空降等复杂条件下作战。在800m距离内可对有生目标进行杀伤,对轻型装甲等目标实施破甲,对隐蔽在障碍物后的目标实施精确的定高定距空炸清除。此外,必要时可将脚架架设到工事建筑或特定地形地势的最高位置进行抵肩射击,射程可达2 300m以上,以进行火力覆盖。
LG5S型狙击榴弹发射器主要由身管与机匣组件、机匣套管组件、自动机、发射机、供弹具及两脚架等组成。
身管与机匣组件
身管与机匣固接在一起。身管口部安装有制退器,制退器内部设有感应线圈,用于检测飞出膛口的弹头可编程引信,从而对引信进行感应装定。机匣前方内部两侧设有对称的闭锁支撑,中部设有抛壳挺,外部设有浮动导向部,结构相对简单。 OS14型白光瞄准镜外部设有高低、方向调整手轮和外装定装置,外装定装置安装在白光瞄准镜座上,其在装定远射程、大射角时使用。因此,该款白光瞄准镜可满足LG5S型狙击榴弹发射器在0~2 200m射程范围内的使用需求
机匣套管组件
机匣套管组件为铝合金材质,可保证强度且质量轻。其内部左、右两侧设有滑轨,发射时,机匣在滑轨上往复运动。机匣套管左侧前方设有准星,左侧靠后方设有皮卡汀尼导轨,用于安装瞄准镜及简易火控等。
自动机
自动机由机头、机体、闭锁片、击针等组成。自动机的运动轴线与身管的轴心线基本重合,这样可消除因两轴线不重合而产生的翻转力偶。由于40mm榴弹的口径较大,其抽壳钩设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在弹底窝两侧。
发射机
发射机由发射机体、扳机、击发阻铁、保险、分解卡笋、握把及握把护板等组成。
保险位于发射机体左侧,设有“0”、“1”两个位置,“0”表示保险位置,“1”表示发射位置。
供弹具
LG5S型狙击榴弹发射器采用4发弹鼓供弹,弹鼓由外壳、拨弹体、提把、拨弹簧等组成。弹药装入后在弹鼓内呈圆周布列,空间利用合理,弹鼓体积较同样容弹量的供弹具小,可适应不同的地面状态。必要时,发射器也可使用15发弹鼓,15发弹鼓与国内QLZ87式榴弹发射器弹鼓结构基本类似,用于提供火力支援。
脚架
两脚架设在发射器下方,位置接近武器中心。两脚架安装于机匣套管上,不与身管发生关联,且高度可调。不使用两脚架时,可将两条架腿并拢并向前回转至身管下方。使用两脚架时,发射器为轻型状态。必要时,也可将发射器安装于三脚架上,配合15发弹鼓,呈重型状态使用。
关键词:太阳能 建筑一体化 热水系统
引言
太阳能热水系统能够有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供给人群对热水的需求。可以极大的降低电能的使用,并且是使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的污染。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因此太阳能是非常理想的新型能源。在建筑的设计中,采用太阳能进行一体化设计,可以有效的改善建筑的供热系统,但是目前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还是处于比较简单的层次,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不能有效的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等。因此当下研究太能能热水系统和建筑一体化设计,对建筑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太阳能集热器的选择和安装
1.太阳能集热器的选择
太阳能的使用目前已经比较广泛,但是随着建筑的要求提高,其太阳能的效率和整体建筑构造的一体化还有待研究。首先太阳能的组成包括集热器、控制器、辅助加热器、储存水箱等,其中主要的制热手段是集热器。因此是否能够将太阳能进行有效地转化,其集热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集热器的选择是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进行整体考虑。比如在南方,一般温差不会太大,冬季无重大降雪和冰冻,因此可以采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其性价比高,制热效率高。而在北方就不一样,北方的天气寒冷,冬季常出现大面积冰冻,太阳能集热器的选择就需要考虑是否抗冻。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具有较强的抗冻性,在北方地区仍能够完成高效的制热工作。另外集热器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其外形的构造和颜色的区分,选择外形和颜色符合建筑的统一构造的集热器。
2.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
太阳能集热器安装时应尽量朝正南方位布置,不可能时,可偏东西向15度以内布置。集热器与地面倾角的确定:全年使用时,倾斜角等于当地纬度加上10度。春夏秋季使用时,倾斜角等于当地纬度减去5度到10度。
太阳能集热器前后排不遮阳的最小距离S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sin?α=sin? δ sin? ?+cos? δ cos? ? cos? ω,
sin? γ=cos? δ?(cos? ω)?(cos? α) ,S=H?cos? γMtgα.
该计算式中:α表示集热器与地面倾角。Φ表示当地纬度。w表示时角(以太阳时的正午计算,上午为负,下午为正,其数值等于正午时间钟点数乘以15度)。H表示集热器前面物体高度。第二个公式中的α表示太阳的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投影之间的夹角)。第二个公式和第三个公式中的γ表示方位角(地平面正南方向与太阳光线在地平面投影间的夹角)。
在建筑总体规划设计时,除按各种规划要素进行外,应结合太阳能集热器的一些安装要求对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等进行合理的规划,提供适当的空间环境,用于布置太阳能热水器。
二、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分析
1.平屋顶的设计和安装问题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平屋顶安装是目前最常用的安装方式。在实现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屋面的荷载和结构桥梁的分布情况,屋面正南方向有无建筑物遮挡,水源和电源的配置情况等;另外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应该避免消防通道,不能影响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同时注意安装规划;其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过程中应该计算好相关的安装位置和方向以及倾角。保证采光和太阳能的吸收;最后还需要考虑设备和管道的布置合理,需要留出足够的维修保养通道。
2.坡屋顶的设计和安装问题
随着目前建筑设计的多样化,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坡屋顶建筑设计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坡屋顶的设计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过程会造成很大的阻碍。可以考虑在房屋设计的过程中,将坡屋顶的朝向规划到朝南方向。如果不能够朝向正南方,可惜选择偏向东西15度以内布置。坡屋面的坡度应该尽量做到等于太阳能集热器与地面倾斜角度。
另外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可以采用依附式和嵌入式安装。市场上目前有一款专门为斜屋顶设计的脊顶式太阳能热水器。这种热水器能够根据不同的区域光照特点进行集热角度的调整。
3.高层住宅中的设计和安装问题
高层住宅由于楼层高,能够接触光源的空间小。因此在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时候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布置很多的管道,引起成本的增加,同时高层的安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维修方面也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过程中,必须尽量解决以上的问题,才能达到热水器高效使用。对高层建筑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可采用分户安装与集体安装相结合的原则,并采用高效能热泵作辅助加热,以改善太阳能的低密度、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缺点,满足“全天候供热”的要求。首先,在屋面设置太阳能一次加热系统,设计时利用屋面可以利用的地方设置系统的储热水箱和集热器等,辅助加热可采用高效能空气源热泵系统。其次,南面的住户,设置太阳能二次加热系统,屋面太阳能热水系统一次加热的热水,通过热水表后进人用户太阳能热水系统,经二次加热后即可使用。为了有利于一体化设计,住户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时应尽量选用新f、高效和智能型产品,集热器的色调和造型应尽量满足建筑立面的要求。
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全与维护
1.防雷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一般的安装处于房屋顶部,因此自爱雷雨天气中,应该规避雷击的风险。保证使用的安全性。避雷针安装和布置,应该按照建筑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构造为基础,在不影响整体功能的情况下,合理地排布和实施。
2.安全问题
太阳能系统的使用年限一般较长,不能排除安全隐患的产生。包括高温或者低温情况下的使用状况。这就需要检修人员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养,确保太阳能热水器的正常使用。
结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脚步,我国的建筑业也逐渐的转向节能环保。在太阳能的利用上国内已经比较广泛,特别是制热技术的应用。随着人群的生活质量提高。建筑与太阳能热水一体化呈现必然趋势,能够有效地节约能耗,还能绿色环保的长期使用。本文就这一方面做出了分析,并在不同的房屋建筑热水系统安装的问题上,提出了有效地参考措施,希望能为相关的建筑部门和企业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杜晓辉.高层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DOI:10.7666/d. y1874532.
各位领导、同志们: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凝结着全县人民心血和汗水,饱含全县人民期盼和厚望的笛扬路商业步行街胜利建成了。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笛扬路商业步行街开街仪式,用这样一个简单而又富有历史意义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城建工作者对建国55周年的庆祝之情,同时也向全县人民特别是柯桥市民献上一份国庆节的厚礼。
笛扬路商业步行街改造工程是县政府2003年城市建设“18128”重点工程之一。2003年3月,县发计局正式对笛扬路商业步行街改造工程批准立项。2003年8月,笛扬路商业步行街内10.8万平方米的旧房拆迁工作全面启动,至今为止搬迁住商户1074户,7家企业。2004年7月,成立笛扬路商业步行街管理办公室,进入试运行。到今年9月底,笛扬路商业步行街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所有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向市民开放。整个工程从启动到竣工运行历时1年零1个月。笛扬路商业步行街南至104国道,北至鉴湖路,全长961米,平均宽度30米,总用地面积23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投入达2.623亿元,是迄今为止我县投入最大的市政工程项目。整个工程由建筑拆迁、辅道建设、立面改造、道路改造、景观亮化、柯东桥建设、绿化小品、停车场及配套工程等8项子工程组成。
笛扬路商业步行街总体布局体现出“三大主题,五大节点。“三大主题”即自南向北分别结合周边环境设置了“纺织文化、地域历史文化、商业文化”主题;“五大节点”即南入口广场、柯东廊桥、中心广场、太阳广场和北入口广场。整条街的建筑风格以古镇段为精华,采用绍兴传统风格坡顶青瓦、古桥流水,向北向南逐渐渗透现代风格,力求与现代城市建筑节拍相协调,使笛扬路商业步行街成为融江南水乡特色与现代商业气息于一体的一条特色街。“”版权所有-
笛扬路商业步行街是我们在柯桥城市建设中继瓜渚湖西岸公园、柯亭公园、明珠文化广场等一系列项目之后的又一经典力作,它对于推动柯桥城市建设,激活城市购买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的建成,为全县人民提供了一处集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生态等多种功能的一体的场所,已成为柯桥市民生活休闲的首选之地。整条街树灯辉映,风格和谐,廊桥古雅,处处渗透着了人性化设计,体现了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希望我们步行街的管理人员,要人性化管理,高效能服务,努力把步行街打造成一条城市管理的示范街。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广大市民和全体步行街经营户,积极融入步行街的建设管理,使笛扬路商业步行街真正成为商业黄金一条街、质量品牌一条街、服务诚信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