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05: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描写母爱的诗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现代诗歌赏析题在中考中应运而生。纵观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发现较浅易的、有定评的现当代诗歌开始走进考卷。具体说来,就是以抒情诗、哲理诗或内涵深厚的诗为主,设题多趋向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注意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调、重音等。⑵对现代诗歌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⑶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中某些形象的象征意义。⑷理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涵。⑤体验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解题策略】
一、通过想象解读意象。我国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神思》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想象”这一论题。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诗歌的欣赏活动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实际上,就是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二、通过抒情解读情感。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诗人用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用其精练的创作手法,而不惜多次修改以致达到与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诗歌的巨大艺术魅力也在于此!它不像小说,擅长于设置波澜起伏的情节、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所以,解读诗歌,主要不在于通过诗了解更多的事物,而是求得情感上的共鸣。
三、通过猜想解读主旨。诗歌是浓缩的智慧,以最有限的诗句,拓展出最无限的空间;以最精短的形式,承载起最博大的内涵。所以,有时我们要去“猜想”,即对诗歌内容、作者、背景等作综合性思考。
四、通过咀嚼解读内涵。含蓄是一种表现艺术美的方法。含蓄是诗歌语言的特色,是它和散文、小说等语言的最大区别之处。司空图云:“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坡讲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沈德潜说的“弦外音,味外味”,都表达了和梅圣俞相同的看法,因为诗贵含蓄,只有含蓄的诗词才能诗意深厚,韵味无穷。诗歌因不直说而增加欣赏的困难,通过咀嚼品味含蓄,可以较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
【真题解析】
例1. (2011年湖北省恩施市)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差 别
雷抒雁
久飞的鸟,
想栖于一枝,
歇一歇困倦的翅膀。
学飞的鸟,
想离开树枝,
试一试翅膀的力量。
(选自《中国现代诗歌选》)
⑴“飞”是鸟儿向往的事情,为什么“久飞的鸟”“想栖于一枝”,要“歇一歇”“翅膀”;而“学飞的鸟”却又“想离开树枝”,要“试一试翅膀的力量”?
⑵这首诗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从结构上看,前后两小节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例2. (2011年湖南省湘潭市)下面这首小诗的作者是谁?请你简要说说阅读这首小诗后的感悟。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节选自《繁星・春水》
【解析】
一般来说,这类试题的命题往往以抒情诗、哲理诗或内涵深厚的诗为主,设题多趋向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现代诗歌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②理解诗歌中一些表现手法的运用;③能理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④体验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并实现自己情感上的认同。例1是一首文字简短、蕴涵深刻的哲理小诗。“飞”该是鸟儿向往的事情,诗歌就是抓住“飞”来写两种不同的鸟: “久飞的鸟”往往会对“飞”失去新鲜感,会觉得困倦,“想栖于一枝”;“学飞的鸟”却对“飞”洋溢着热情,它们为了“飞”而“想离开树枝”,敢于进行尝试,有着一股冲劲儿和无所畏惧的精神。通过对比,我们深深领悟到:一个人如果能自始至终对所做的事情,保持着火热的激情和十足的干劲,怎么会不成功?只有了解这首诗的内容两道题目即可迎刃而解。例2.本首诗歌是节选的冰心的《繁星・春水》中一首,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种母爱的颂歌在《繁星》《春水》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两部作品深沉细腻的感情基调。考生把握这些信息后加上自己的理解即可回答。
【参考答案】
1.⑴“久飞的鸟”由行日久,往往会觉得困倦,甚至会失去继续飞行的动力;而“学飞的鸟”由于处于学飞的过程中,对飞会充满热情,为了获得这项技能而敢于尝试,有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劲和无所畏惧的精神。⑵①对比;②凸显主旨。 2.冰心。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母爱的崇高,在诗中运用类比、比喻的方法抒情。
【试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钻 头
潘 伟
光芒属于塔灯
高大属于钻塔
你只能在漆黑的低处
甚至更低,啃泥吐沙
打落牙齿,依旧潜入
再潜入
测量你走过的路程
向上计算你已登上了珠峰
可你是在向下挺进
在古生物化石的缝隙中,你
有时代表一种深度
有时印证一种厚度
见到光亮时你已伤痕累累
但人们把掌声献给了黑色花
其实在低处,那些闪光的东西
只能想象,无法目睹
(选自2010年08月27《中国石油报》)
⑴仔细品析诗歌中画线句子,说说它表现了“钻头”什么精神?
⑵读诗,不仅要读懂表层意思,更要读懂深层含义,说说诗中“钻头”的象征意义。
⑶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繁星春水》学生读后感范文
小时候我们启蒙我的就是中国古诗。从“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直到学生读了也是冰心对于奶奶的《繁星春水》,才更发现诗的`魅力。
“千天使唱了一个孩子,孩子!他小小的身体里面,与她伟大的灵魂。”多么美妙的清白啊!在孩子们的眼里冰心如天使一般有心脏的纯度。我还发现时间过得好快突然,童年是丰富多彩的,稚气希望这会永远持续下去。
“母亲啊!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这就是因为冰心对母爱的赞颂,我们的生命教育来自于中国母亲,所以对于头发问题正是由于母亲可以赋予的柔丝。母爱这种无私,总是把自己企业拥有的全无保留地献给一个孩子,只希望能够换来学生一点温暖和父母陪伴,这首小诗也告诉了我:等我长大了,也要将爱加倍的还给出了母亲。
“如果星星——深蓝色的空间闪烁,你怎么能听到它们?在寂静中,在光明中,他们彼此深深地赞美。”这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温暖的赞美,冰心的诗,处处表现出女人的纤细和虚弱。感情细腻,形象,寓意深刻,也歌颂了海浪,四季,我们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自然的美好。
“成功之花,人们只羡慕她现在的明艳,却在它萌芽的时候,浸透了挣扎的泪水,洒遍了所有牺牲的血雨。”。这是我在”星星”里的照片。《泉水》中有一首最喜欢的诗,它激励我勇敢地追求理想,坚定地放弃。即使遇到多少困难要咬紧牙关,让自己看到前一天的成功的艰辛,诗的意义大概也是如此。
满天星斗,春天涛涛,她让我觉得一个孩子的天真诚恳,为伟大的母爱深深折服,自然和东西在世界上的爱。但我认为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冰心奶奶的看法,我爱上了诗歌……
《繁星春水》学生读后感范文
寒假期间我有幸阅读了现代诗——《繁星》、《春水》。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繁星》、《春水》是冰心奶奶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母爱,童真,冰心接受着母爱,同时她赞誉母爱,她爱大自然的一切。她以细腻而不失优雅的语句,将诗句以浓浓的爱意包裹着,使人倍感温馨。
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是含泪的微笑。”不难看出冰心奶奶充满着奇幻的梦,童真的心永远保留。或许,我读不懂冰心奶奶的心,但她的世界,一定充满着爱与美。在冰心看来,母爱是大爱无疆的,是伟大圣洁的。”
《繁星》《春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母爱的,如”母亲呵!我只要归依你,心外的湖山,容我抛弃罢!”没有华丽的词饰,单是这满含真挚情感的诗句,就打动人心扉。在她眼里母爱的伟大无穷,甚至于可以为了母亲抛弃一切的身外之物。同时,冰冰心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对深沉的母爱的赞颂。冰心在一个雨天见到一张大荷叶为红莲遮风避雨而触景生情,在《荷叶·母亲》中赞颂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当我们烦恼、痛苦、伤心、悲哀的时候,除了能投入妈妈的怀抱中哭,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感受爱的伟大;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妈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总是支持着,鼓励着我们……母爱是琐碎的,细腻的,琐碎到一句问候,一声唠叨,一丝关怀,这点点滴滴,无不渗透着浓浓的爱意。正处于青春期的我,竟不懂得珍惜这种爱,甚至厌烦,殊不知者唠叨背后的大爱,又何曾珍惜,感激过这种爱。但冰心奶奶对母爱有着难以言表的感激,并热衷的赞美,使我深省。
爱是寂静的,或者正如冰心奶奶所说的——一春潺潺的细流。我们在爱中生活着,一直被爱簇拥着,但有多少人真真正正的感悟过爱?合上这本书,我的心潮澎湃。从书中,我更多地读出了诗人对爱的感悟,我的心,被这份爱,这份美,感动了,融化了……
《繁星春水》学生读后感范文
我觉得冰心写得繁星。春水是由讴歌母爱,追怀童真,赞美自然为主要的部分,则是其表现的重要思想。
讴歌母爱:母爱是世界一切元素的原点,它创造并牵动着世界。母爱就是世界的重要特征,又是推动人走向光明的动力和做任何事的信心。
追怀童真:儿童时代的天真烂漫和心地善良,让我觉得冰心把儿童视为最信赖的朋友。她又说道孩子是纯洁的天使,美丽的花朵,背负着挽救地球的使命。
一、从校园生活中丰富写作储备
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有意义的校园活动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提升他对某一生活领域或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并且与一定的写作教学目标或训练重点具有密切的关联。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校园集体舞、拔河比赛、军训、运动会及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猜测人物心理,在“玩玩?看看、玩玩?说说、玩玩?写写”中“水到渠成”地作文。
如结合学校组织的“民俗进课堂――清明蒸面燕”的综合实践活动,我引导学生体验制作面燕的过程,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并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而关注威海地区的清明习俗,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有了生动的体验,并且有了深刻的感悟。生物学科在爱鸟周带领学生到社区公@给鸟儿安人工鸟巢、语文老师就抓住此次契机,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大树有了鸟巢,就不孤单了……” 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校园生活是七彩的,只要老师做有心人,学生就一定也能做有心人。
二、从家庭生活中丰富写作储备
家庭生活是学生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但很多时候,越是熟悉,越是容易被忽略。比如,在孩子们的作文中,父母对自己的爱似乎更多的是体现在自己生病了,父母冒雨冒雪弃车而不用,任汗水湿透衣背;或是打了一夜的吊针,睁开眼看到父母熬红了双眼;要写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一般也是选材考试失利,父母没有像以往一样大发雷霆,而是耐心地和自己一起分析原因,情辞恳切直至自己泪眼婆娑难有新颖的事例。这其实恰恰是因为学生对于家人的关爱、对于家庭生活的印记缺少情感体验的激发。
基于此,我借助课本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献给母亲的歌”这一主题活动为例,要求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就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搜集一到两则歌咏母爱的信息,内容包括:①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②新闻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③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④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⑤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这样在搜集、查阅、交流展示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对于母爱的再思考,这时让学生说说、写写自己对母爱的认识,讲讲发生在身边的母爱小故事,就细腻、深沉多了。
另外,也可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引导学生通过“我为家人做点事”的体验,用心感悟亲情与爱,再通过日记的形式为学生的体验和情感的宣泄搭设平台,他们纯洁动人的情感就会像黄河之水汩汩而出。
三、从社会生活中丰富写作储备
叶圣陶先生说:“应该去寻找它(指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平,这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可见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才能激起写作的欲望,产生写作的冲动。
如学习人物描写,我以学校门口的早市为背景,引导学生在早市上留心观察,靠批发东西来卖的小贩叫卖声比较专业,与买者的交谈更圆滑;自家地里产的东西拿来卖的农民们,一般叫卖声比较朴实、略显生硬;自古买卖两个心思,常常因为不明原因就会争吵起来,以致脸红脖子粗;乞讨者在早市上屡见不鲜,有些可能是当成了职业,有些确实为生计所迫……喧哗嘈杂的早市丰富了学生的体验,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作文素材,在此基础上写出来的日记也就“动”感十足,妙趣横生了。
另外,我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人才交流市场现场感受招聘会的氛围,调查社区居民的阅读情况,了解中学生压岁钱的使用情况、寒暑假学生上辅导班的情况等。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可以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中的精彩镜头也就多了起来。
《繁星·春水》的作者是冰心,每首小诗的文字真挚自然,大多都是歌颂神秘宁静的大自然,博大无私的母爱和纯洁稚真的童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初中生《繁星春水》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初中生《繁星春水》读后感一在灵魂的深处,有一种快乐在冥冥中跳跃。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在一次次静谧中的夜里滋润涸的新。感动,洗涤着我雀跃的灵魂,我安静的聆听。哦。我听到了童年银铃般的欢笑与父母慈爱的教诲。于是,我悄悄的将其谱写成童年与母爱的五线谱。在繁星闪烁下一遍又一遍的弹奏。
《繁星?春水》这部让我们怀念和感动的书,是伟大的作家冰心老人写的。在她这些闪动着灵光和真情的小诗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歌颂自然、母爱、和童心了。自然是美好的,母爱是伟大的,而童心是,是纯洁的,是她将这些赞颂集于笔尖从而酝酿成了文字。
诗中颂道:“那深蓝的大海”,“闪烁着的繁星”,“飞溅的浪花”,“晚来的潮水”,“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流星、大海、山影、晚霞,无不包含着温柔的情思,散发着生命的气息、诱人的芳香。景是如此之美,华光四散,而人也是美丽的。在诗人的笔下,“母亲就是大写的人”,“母亲是人类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是生的慰安,是美的典范。”
读“母亲呵,天上的雨来了,鸟儿躲在它的巢里;心中的.雨来了,我只能躲到您的怀里”,领悟到:母亲是我们心中的依靠,是风雨的臂膀。母爱如水,静之的温柔浸泡你。
在《春水》中有一段诗:自然的微笑里,融化了人类的埋怨。我读懂了自然用它的微笑化解了人类的怨怒。还有它博大的胸怀容纳我们,让我们洗尽铅化,重获新生。这是对自然多么崇高的礼赞!人类的枯燥与冷漠和大自然的新鲜与热情,如此鲜明的对比!在广博、崇高的大自然面前,人类该是多么渺小啊!去爱自然吧!与自然融为一体。那该是何等美妙的境界啊!
书中这样写着:“别了,春水。感谢你一春潺潺的细流,你带去我许多思绪。向你挥手了。缓缓地流到人间去吧,我要坐在泉边,静听回响。”这让我浮想联翩:春天的山涧里,清凉潺潺的溪流。涓涓的流向田野、树庄,流向人间。它带来的信息向山泉天穹无尽的流响,其中既有春水的温柔和清冷,也有诗人冷暖不定的心情意绪——诗人天意。流水有情,一幅交相融合的春溪图跃然纸上。
书中的诗歌情至深,语至美。以含蓄、温婉、典雅、美丽著称。还有淡淡的忧愁。每一首诗都如天空中的星星,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有着特具的美术感。
在岁月的轮回中,时间的枯叶永远无法将我的童年与母爱埋没。我在生命道途中采拮童年的朝花,拾起一片片童真的梦想与慈爱的教诲。朋友,我又拾起了多少甜蜜呵!
初中生《繁星春水》读后感二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繁星·春水》这本书是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母爱的。冰心一直以母亲为榜样,于是,对母爱的颂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诗集的一大主旨。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到一个集子里。她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冰心是个幸运儿,从小生活在舒适的家庭里及长期受文学熏陶,使得《繁星春水》的字里都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朴实的母爱,纯真的童趣,以美妙的自然都化作了点点滴滴的诗词。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娇柔的造作,一切都从细微中透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在她理想的人世间里,只有同情和爱恋。,只有互助与匡扶。所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声就成了她的主旋律。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相互赞颂了。”这段零碎的句子勾勒出一幅宁静、温暖、自然、和谐的画面,清冷的天空被冰心丰富的想象描绘的灵动温馨,它们相互送赞,相互交谈,给大自然添了许多清幽、明丽,富有了更多魅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爱的追求。她放情地赞美纯真的童心和新生的事物,表现了她的纯真与纤弱,对真、善、美的崇仰和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当她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而写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挡的天空下的荫蔽呢?”“母爱呀!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能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母亲在她的心目中,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
母亲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在我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照亮我走向光明母爱像秋夜中的一轮明月,在我孤独无助时,他会陪伴我支持我给我充满信心。母亲,她一天到晚为了我而忙碌,不辞辛劳,无怨无悔。母亲的爱像一缕春风,让我孤寂的心从此绿了,母亲的爱像一束阳光,让我沮丧的心从此亮了,母亲的爱像滋润的雨,让我昂首挺胸,茁壮成长。母亲让我扬起风帆,航行在大海上,母爱使我鼓起勇气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的盘时,裂成了两半了。”有一些诗,表现了她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勇于反抗的精神,和对于未来所抱的必胜和的信念。在我看来,就像她所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清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了心中的感受,给人以无尽的回味。
初中生《繁星春水》读后感三我随身带着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有空就拿出来读读。这本诗集后,我对冰心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翻开书本,才发现这本书的序言也是那么精彩。序言中,介绍了冰心的一生。原先,冰心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她在文学写作方面极高的天赋。
细细地品味着书中的没一首小诗,让我融入到诗的完美世界中。在这些诗里,我读到了伟大的母爱;幼稚的童真、纯洁的友谊和自然。其中,写母爱的那些诗最能引起我的共鸣。读着,我不禁想起了自我母亲对我爱,
尽管这些爱都体此刻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但这是由这些细碎的小事,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由此,我更加珍惜母亲对我爱。
还有一些诗写的是童年,读着这些诗,看着冰心的童年是多么的趣味与难忘,也让我想起了自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一样的难忘,有很多趣味的事情还记忆犹新。
在冰心出国后,就用诗来抒发自我对祖国故乡的昔年之情。她的这份情意,也深深的感染了我。我作为一个离家住校上初中的人来,时常思念着家乡、思念着我的父母,读了这些诗,更触动了我的思想之情。
我也经过大声地朗读这些诗来缓解自我的乡愁。《繁星?春水》给我带来了很多情感,丰富了我的生活。
初中生《繁星春水》读后感四《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冰心在当时大约不会想到,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的出版,竟会使那么多青年的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促使“五四”以来的新诗,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这篇文章是我国着名的文学家,我从小就听说的名——冰心写的。在小的时候,家人天天跟我讲冰心奶奶的故事,可是我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她的作品,那时的我还只懂得什么叫古诗,还不清楚现代诗的格律与古诗词的韵律有什么区别。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了《繁星春水》这篇文章,我才知道现代诗比古代诗更生动上口,给人的情趣更高。在不知不觉中我便迷上了现代诗。不信,您就听我说一说《繁星春水》这篇文章吧!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初中生《繁星春水》读后感五我,有一个不安分的灵魂,总喜欢在残缺中寻找美丽的身影,在废墟中寻找坠落的天使。虽说不上是多愁善感,却也会为那人间挚美——母爱、童真、自然,流下几行热泪。
她,有一个安静的灵魂,像是一位坠落人间的天使,用那如云流水般的文字,《繁星春水》,演绎了世间挚美,母爱、童真、自然。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早晨出门前,从母亲手中接过那把雨伞;中午放学回家,从母亲手中接过那碗热腾腾的汤;晚上复习功课,从母亲手中接过那杯温热的牛奶……每当抬头看见母亲那关切的面容,慈爱的眼神,就会想起冰心的这句话,时时提醒着我,要像花儿感谢春光一样,用心感悟母爱的点点滴滴。
万千的天使啊,都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布娃娃被遗忘在角落,纸飞机被冷落在桌底,动画片一次次地被跳过。哼着《不想长大》,唱着《我还能孩子多久》,我们一点点地成熟。步入多姿多彩的花季、雨季,猛然回首,才发现最令人魂牵梦绕的竟还是无忧无虑的童年。现在的我们,少了钩钩手的无知,却多了虑假的装深沉;少了分糖果的天真,却多了虚荣的彼此炫耀;少了黏着爸爸妈妈的幼稚,却多了那所谓的“代沟”……
冰心,是你找回了我美丽的童真,一朵朵简单纯真的花儿悄然绽放在心里。儿时朋友:海波呵,山影呵,灿烂的晚霞呵,悲壮的喇叭呵;我们如今是疏远么?
自然。哲思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我采撷了这一句话,装扮在我小小的文具盒里,每次打开,都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是呀,不要以为自己取得了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前方的路途,我们要用鲜花去点缀。之所以历经艰苦而不言放弃,是因为我即使走不到目标的终点,也希望在奋斗的生命中留下我的痕迹。
关键词:新学堂歌;古诗文;儿歌
年已古稀的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带着对孩子们深深的爱,带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到儿歌的创作当中,她选择了一些中国优秀的古诗词并谱曲,我们把它叫做“新学堂歌”。该部歌集中的古诗歌言简意赅,意境优美,是学龄前儿童学习古典文化的优秀启蒙知识,大都取自小学课本,其中包括:孟浩然(唐)《春晓》,王维(唐)柔情似水的《相思》《游子吟》,杜牧(唐)《清明》,骆宾王(唐)童谣诗《咏鹅》,白居易(唐)民歌《长相思》,北方大漠豪情《出塞》,南方小家碧玉《江南》,气势磅礴的《登鹳雀楼》《长歌行》《三字经》《弟子规》等著名古诗词。《新学堂歌》从欣赏、教育等各个角度培养孩子的音乐情操和修为,使儿童哼着曲调轻松地背诵古诗词,让孩子们在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一系列作品旋律优美、情感真挚,充满浓郁的古典韵味,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
一、诗词解析
(一)诗词的选择
从2004年至今,谷建芬创作了30多首《新学堂歌》,那优美的旋律、古典韵味的风格很快就打动了无数孩子们的心,走进了校园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新歌,让儿童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我们祖先的文化。
在谷建芬看来,中国古代诗词有着很高的思想境界和教育意义。譬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给人以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游子吟》一诗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等。祖先们留给我们的传世经典,必定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幅景物的描述,都会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明白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内涵。
(二)诗词的分类
1.学堂乐歌篇:《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
这些都称为少儿的百科全书,它们涵盖广泛,影响巨大,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被世人所公认,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此选择吟诵演唱这些诗歌。
2.田园风情篇:《咏鹅》《一字诗》《江南》《元日》
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瑰宝,它以洗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赢得世世代代人民的喜爱,许多作品在语言所描绘的诗情画意中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对人生的审美体验。
3.亲情友情篇:《相思》《赋得古原草送别》《清明》《登鹳雀楼》《静夜思》《游子吟》
这些诗词表达了浓浓的母爱,深深的友情,倦倦的思念等,从中我们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简单的诗句揭示深刻的道理。
4.励志成才篇:《悯农》《明日歌》《出塞》《长歌行》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当中励志成长的内容比比皆是,我们的先者用催人奋进的格言和诗词告诉后来者,如何的励志,如何的树立信心,正所谓“忍常人所不能忍,方成常人所不能成”,这也正是千百年来国之栋梁,励志成才的必由之路。
二、音乐本体分析
(一)旋律特点
从旋律进行形态,旋律本身的展开手法,乐句或乐段之间的衔接手法等方面,具体详细的揭示旋律的艺术特征。
1.旋律进行形态
⑴平直进行,此手法简洁朴实,与起伏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字诗》 描写一渔翁泛桨钓鱼,满心欢喜场景。诗作者用了十个“一”字 错落有致却含义不俗,曲作者采用同音反复,使旋律音调更加接近生活中的对白。
⑵线型进行,主要指向上或向下的直线型进行。
《相思》这首诗是描写一女子倚于树下思念在边塞出征丈夫的情景,音乐充满相思之情,歌曲中采用婉转上行的线型进行,同音的使用紧接下落的音阶,好似女子的思绪飘荡一样,飘向远方的亲人,再回到内心的思念,准确的表达了歌词的内容。
⑶波浪型的进行,通过不断的上行与下行的交替,形成跌岩起伏的旋律。
《赋得古原草送别》不断的上下行级进或跳进形成了连续的波浪式进行,使得音乐委婉动听,音乐性极强,体现了儿童抒情歌曲的鲜明特点。
2.旋律的展开手法
⑴重复手法是最简洁又行之有效的发展手法,应用及其广泛。
《清明》第三小节是第一小节的完全重复,第四小节前面与第二小节重复,经过两个四分音符转折之后,稳定的落在徵音上,形成前紧后松的一个乐句。
⑵紧缩手法,是复调音乐中对主题进行变化发展的一种手法,在儿童歌曲的单旋律中也有所应用,它是将原来的材料加以简化的一种手法,经常是节奏的紧缩处理。
《长歌行》第二小节是第一小节的紧缩处理,节奏缩小了一倍,然后舒展开来,体现了对比中的高度统一。
⑶移位手法,是将前面出现的材料在另外的高度上再现,可以是严格移位也可以是自由移位,其特点是保持材料统一的同时增强了旋律进行的色彩对比。
《出塞》第三小节是第一小节的重复,第五小节是第一小节的上五度移位。
⑷倒影手法,对主题进行变化发展的一种手法,在作品单旋律中也有应用,它是将前面的材料以某一个音为轴进行倒影处理的一种展开手法。
《长相思》第二小节是第一小节的倒影,轴音是徵音,使得倒影后的音程关系与前面保持了一致,同时又增加了新鲜感。
3.旋律的衔接手法
⑴鱼咬尾衔接法,包含两种具体衔接的方式,一是用共同音来衔接,二是前一个乐句后面部分的乐汇,在下一个乐句的开头部分重复使用。
《悯农》每句的句末音是下一句的开始,形成非常平稳的衔接。
《春晓》第五小节是第二句的第一小节,是前面第一句第二句的变化重复,节奏稍作变化衔接却十分自然,这是第二种鱼咬尾的衔接形式。
⑵平稳进行的衔接法,是前句的落音与后句的开始音之间是二度级进或三度进行的衔接,这种衔接法听起来自然平稳,流畅,歌曲中常见。
⑶跳进式衔接法,是与平稳进行式衔接法相对的,指前句的落音与后句的开始音之间是超过四度的跳进式进行。
《江南》第一句的落音与第二句的开始音是下行大六度跳进,准确地塑造了活泼风趣的音乐形象。
⑷加花过渡衔接法,前乐句的尾音不是单音,而是形成一个小华彩,加花后与后面的乐句对接,在丰富旋律同时还起到一种过渡作用,增加了乐句间的流动性。
纵观歌曲,就会发现在众多的旋律中总会有一些相对固定的旋律音组在不同的歌曲中多次出现,这是在特定的音阶基础上形成的旋律构成原则,从本质上反应了谷建芬儿童歌曲音乐语言的特点,是吟诵念白的语言形成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诗歌丰富多样化音调现象的概括和抽象。
(二)和声层面
从音响感知的角度来说,《新学堂歌》的和声语言单纯、明朗、简练、充满童真童趣的色彩性。和声进行横看像是中国五声性,纵向遵循着传统西洋大小调的写作手法。强调正三和弦,以功能和声为基础框架(T―S―D--T),融入各种装饰性的手法,伴奏音型符合儿童旋律的风格特点,以平稳的线条性的和声进行为主。
1.平行和弦
体现出一种和声前进的惯性、趋势。如《悯农》
2.线性和声
追求旋律的线条性,着眼于声部的横向运动,听众可以从声部的线形规律上感受到和声和曲调的变化。
主和弦分解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演奏,活泼欢快。《村居》
句中的长音以主、属持续音的使用保证了装饰化和声的传统功能性质。
上下两声部为同向的运动,伴随同向下行的运动,力度逐渐加强。二度的持续下行构成线条型的和声。
反向的线形运动在力度表达上更为鲜明。《赋得古原草送别》
三、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一)音韵语调的契合
如《春晓》这首歌曲中,谷建芬老师将音乐的风格把握的很到位,技术上显得圆熟,炉火纯青,特别注意语言音调与旋律的完美结合。《春晓》的歌词是一首唐诗,儿童背唐诗的语调很自然地被作曲家捕捉到,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旋律音调与语气的一致性。而在旋律进行中,作曲家运用装饰音强化了语气的趋势,既美化了音调又强调了语气,获得了很好的演唱效果。如“春眠不觉晓”的“眠”字倚音的处理用了个#FA,“花落知多少”的“花”字用了个MI/RE的装饰音处理。
如《一字诗》这首诗词中,仅仅四句诗人陈沆就用了十个“一”字。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个挑战,因为要迎合诗歌的念白和吟诵性,曲作者用了“同音反复”的手法,不破坏诗词的韵味,较之来讲还是很成功的。
(二)诗词意境的音乐勾勒
如《登鹳雀楼》三拍子的节奏不同于其他儿童歌曲的演奏风格,三位领唱者一同出场,合唱团配和声,第一段结束后,歌曲的速度、轻快的附点音符的加入改变前段的风格,形成对比,最后又回归到最初的速度力度节拍节奏,在悠扬的曲风中结束。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告诫我们世人要有雄心斗志,拼搏奋进的精神。
如《静夜思》一首描写作者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曲作者在创作之际,也配以当时情景:在一轮明月下,一名身着舞裙的演员拉着小提琴带我们进入静夜思的主题,上奏的音阶,渲染了一种幽静的场景,四位清亮的领唱者进入,小提琴做以副旋律的伴奏,合唱团加入,好似思绪的波动。结束部的时候小提琴的游走把思绪飘扬到思念家乡之中,伴随童真的小孩子朗诵床前明月光这首古诗词。天真稚嫩的声音更加加大了人们的思绪向往,沉寂在无线的遐想之中。曲调委婉动听,引来听众浓浓的思乡之情。
《出塞》是一首边塞诗,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观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地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歌曲首先是以琵琶出场,由慢到快渐渐进入创造氛围,舞台上大气的京剧花脸映入眼帘,大切分的音符,与每句的末句字形成对比,第一段音乐结束之后,快速的八分音符加密了音乐的节奏,琵琶也随之加快,渲染气氛。
《新学堂歌》是部历史,它保存着我们祖先灿烂的文化;它是本教材,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它是一个世界,让孩子在美妙的音乐中度过。我们看到,在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新学堂歌》的创作已结出累累硕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传承文明塑造灵魂,《新学堂歌》像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也期待着《新学堂歌》能够真正地长在孩子们的心窝里,唱响在祖国的大地上。
参考文献:
[1]徐婷婷.浅谈新学堂歌对儿童音乐教育的影响 [J]. 黄河之
声. 2009.(7)
[2]朱光潜.诗论[M].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3]谷建芬.新学堂歌(古诗文少儿歌曲演唱会)[DVD].上海: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2009.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之一。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有诗的吟唱。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历史上出现过的众多诗词曲赋,均可视为广义的诗歌。从某种程度上说,诗歌是人自身对于美好生活进行永恒憧憬和追求的生存方式,是人类情动于中时的最好宣泄载体。只要人类有感情、有憧憬,就会有诗歌。可以说,情是诗的根,也是其要表现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内核。早于汉初,《毛诗大序》便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西晋陆机的《文赋》更明确主张“诗缘情而绮靡”,唐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也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直至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依然有类似的认识,他说:“词家先要辨得情字,《诗序》言‘发乎情’,《文赋》言‘诗缘情’,所贵于情者,为得其正也。”可见,我国古代始终将“情”作为影响诗歌产生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诗因情生,亦以情动人。美国当代桂冠诗人唐纳德・霍尔(Donald Hall)把诗歌定义为:“一个人的心灵向另一个人的心灵的倾诉。”我国明初文学家宋濂也曾指出:“盖诗缘性情,优柔讽咏,而入人也最深。”诗人正就是凭借着感情的火焰而产生创作的灵感与激情,并借之点燃读者的情感,使两者产生紧密地碰撞、交融和共鸣。因而,一首好诗,首先是能够走进你的内心,并能与你产生情感共鸣的作品。可以说,作品对读者所产生的情感碰撞、交融和共鸣的程度越大,审美价值越高。
什么样的情能够激发诗人并感染读者呢?西晋陆机的《文赋》概括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也就是说,他以为现实生活中的时光流逝、外物变化所引起的一切情感反应,都是属于诗的。对此问题,齐梁时期的钟嵘在《诗品序》中表述得更为具体,他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其语中已涉爱情、友情、爱国、思乡、悼亡、惜时、伤春、悲秋等多种情感,这些正构成了我国古典诗词所抒发或表现的主要情感内容。
情感的自然真实,是优秀诗歌作品对读者产生情感作用的基础,也是我国古典优秀诗词作品的首要特征。如唐人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内无任何华丽的词藻与雕饰,仅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笔,由“手中线”、“身上衣”,写出母爱的细腻、殷切与温暖,一切都在缄默和无言之中,虽无泪水和嘶嚎,却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叙及夫妻间自然真挚的情感,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说:“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诗内写西风吹妾,却吹起了她作为妻子的忧伤和思念;她由自己的寒冷,不禁被勾起对戍守边关丈夫的问候,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如泉水般汩汩涌出,又如溪水般自由淌动、随物赋形,显得本色纯真而富于生活气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是唐诗中描写友情的上乘之作,诗人由故人的“具”、“邀”,写到与友人的“把酒”互话,再到分手、再邀,把一个普通的农家宴饮,写得素朴入微,生动如画。明末思想家李贽曾大力倡导童心说,他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以为如果童心常存,则“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这样的提法,对“真”虽有强调过高之嫌,但颇能见其在文学作品,包括在诗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情感总是内在而抽象的,要想感染读者,必须要将情感充分地具象化。比如,写送别之情,李白《赠汪伦》一诗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把深逾千尺的桃花潭水比为相送之情,虽不言情之深而深情毕现。另如写“愁”,南唐李煜的《虞美人》词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词人秦观的《千秋岁》词写:“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的《青玉案》词又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南北宋之交的词人李清照《武陵春》词还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之句。以上几例,把“愁”分别比成江、海、草、飞絮、雨等,使抽象潜在的情感变为可以感知和称量的具体物,十分易于触动读者。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感人至深的情语,除去“情真”,还需“意切”,即需委曲深沉,一唱三叹。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常采用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的复沓修辞方式,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其中的最后两句,在句式和用词上就十分接近,构成了复沓修辞,把抒情主人公切盼而迷茫的情感不断引至深入。汉乐府民歌《上邪》描写相恋者永世不分的感情说:“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全诗通过将自然界一连串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叠加,把欲表达的情感无遮挡地倾泻出来,令人荡气回肠。著名词人李清照是写情的圣手,尤其以善写愁情著称。她的《一剪梅》词写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内既有愁情的具象化叙写,也有一层更深一层的情感倾诉,不禁引人心伤。又如,她和着血泪写下的《声声慢》,更是抒情写愁的千古绝唱,全词先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而起,连用七组叠词,反复吟咏,低迷徘徊,婉转凄楚;后又以一连串琐碎的生活细节,来写她枯寂无聊、寻觅无着的凄苦心情;最后又写:“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其既是一句充满困顿的反问,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甚至带有深深绝望的沉重叹息。数百年来,每读至此,很少有谁不为其情所打动。
总之,因有情的贯注,才使诗歌具有了生命和多样的美;也因为诗歌可以表现不同个体的真情和深情,且与人的生命本身相贯通,才使诗人和读者对诗歌产生痴爱与迷狂;也正因为此,诗歌才能为人提供多样的审美空间,为不同个体创造出可以自由栖居的精神胜境。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担任九年级语文教学七年来,我每每翻看刚接手的学困生作文,在感受到他们写作能力差的同时还会发现抄袭现象特别严重,一些学生甚至坦言自己从来没写过作文,平时抄作文书或网上的,考试实在没办法就抄写考卷上的阅读题中的选文、背歌词等,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这短短的一年内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的确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那么,我们怎样帮助他们走出作文困境呢?现将我在实践中摸索的方法和总结的经验概括如下:
一、让学困生有米可炊
1.学会观察。写作水平低主要的原因是学困生不会观察、总觉得无从下笔,可是写文章离不开观察,学会观察尤为重要。学生看似单调的三点一线生活中也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刘伟同学在考场上用生动的笔墨展现了初三生活场景——教室背书战、食堂强夺战、宿舍躲藏战,令人拍手叫绝。我们要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写观察日记,把观察到的人、事、物、景记录下来,充实到自己的生活库存里,储备可炊之米。
2.注重积累。“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积累写作的知识等非常重要。学困生语言表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心里想得好但不会表达、语言平淡、口语太多等,针对此类现象我让学生准备《优词警句本》,随时记录课内外学到的好词妙句,丰富语言储备;与此同时,我还给这些学生推荐一些通俗的小说、美文、杂志,让他们在喜欢上阅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储存语言,并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要留住情感的火花,也应随时摄录生活点滴,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随手记录,不断积累,并经常翻阅,那么这些记录便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可令文思喷涌永不枯竭。我们还应让学生在平时的范文学习和课文学习时积累基本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文章立意和感情抒发等知识。
二、让学困生有米会炊
1.敞开心扉。由于对作文长期的畏惧、厌烦,甚至神秘化,学困生望文生畏。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作文,其实是心扉的倾诉。而学困生因长期得不到老师、家长和同学充分肯定而苦恼,久而久之封闭自我,他们大多不愿倾吐真情。教师应用真诚和尊重叩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无所顾忌的倾吐心声,用流淌在笔尖的真事、真情取代作文神秘的面庞。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真实表达情感,(即便这种情感是幼稚的、片面的,甚至悖于常理,也要鼓励他们大胆抒发)。永驻真情是成功作文的第一步,正如法国缪塞所说:“最美丽的诗歌是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诗篇是纯粹的眼泪。”
2.耐心帮扶。作文其实就是借题讲自己的故事,我们既要把握学困生的心理需求——和他的心弦对准音,还得对缺乏倾吐经验的他们耐心帮扶。如面对作文“爱是( )”,缺少母爱的学困生C偷偷抹眼泪,我在扣开他心扉之后发现他感受最深的是奶奶的爱,我又问他:“每当你想心事、难过的时候是奶奶哪个饱含爱意的动作带你斩断痛苦的思绪?”他受启发而写的作文《爱是奶奶的呼唤》语言平平但不乏打动人心的力量。如面对作文“( )你看我的”,刚任班长一职不久的学困生D抓耳挠腮,我问他:“你当班长是全票通过吗?”他坦诚地回答:“不是全票,我虽然成绩差,但责任心强,大部分同学把票投给了我”,“那你有话对那些当时不看好你的同学说吗?”他兴奋地点点头,马上提起笔。这样,学生“我手写我心”的作文诞生了。
3.技法指导。郭沫若先生的创作态度是:“无法求其法,得法求其化”。 虽然学困生不容易掌握较为复杂的作文方法,但一些简单易学又实用的技法却能大大降低写作难度,并让学困生的作文靓起来。如拟标题时可可采用直露法、引用法、悬念法、反常法等;开头段可开门见山、设置悬念、长句排比等;结尾段可自然收束、首尾呼应、引用名言警句等;装扮语言可善用名言、妙用修辞、巧用幽默等。
三、善于发现闪光点,激发写作内驱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要随便给一个人定性”, 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困生,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尊重、信任、激励、欣赏、期待。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学困生的起步作文往往是幼稚的,我们应投入最大的热情用“放大镜”去寻找、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即使是极细微的),并予以恳切地表扬与激励。如“语言明显比上篇流畅多了,再加油!”“你试图生动表达,若下次用时先查查词典就会特准确!”“敢于呈现真实水平,请继续练笔,老师相信你会进步很快!”“能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你已迈出了成功作文的第一步!”“文中的引用棒极了!”“你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给文章增色不少!”等。老师的肯定与欣赏,会让他们像优秀的学生一样享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会让他们收获写作成功的喜悦与自信,从而激发起主动作文的内驱力。
投入心灵才能闻到生命的醇香。只要我们准确掌握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和写作中的不足,用真诚和尊重叩开他们心扉、用执着和细心帮助他们做人、作文,相信他们定会信心满满地从作文困境中突出重围,体验作文的快乐、尽享成功的喜悦。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使春风亦至玉门关,让这些“野百合”也有春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想象力
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别开生面,将难描写之景,难写之情形流露于笔端,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因此,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想象,使其在灵动的语文课堂上自由地飞扬,成为了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孩子们的想象呢,我在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
一、利用课文朗读,留下一片想象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但是否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
二、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运用情境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会仿佛身临其境,思维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如教学《妈妈的爱》一文,可创设以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听完后问“妈妈好不好?妈妈究竟好在哪里?”然后让学生看课文里怎样写妈妈对孩子的爱,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和自己想象,画一幅表示妈妈对自己的爱的图,写几句表示自己对妈妈的爱的话。这样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歌曲中懂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在绘画中认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在写话中增强爱父母、回报父母关爱的意识,充分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三、利用文章“空白”,激发学生想象力
文章“空白”是指作品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或是作品已写出部分欲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读者可以透过已写出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些“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巧用多媒体,启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随着年级的升高,想象的概括性与逻辑性成分逐渐增强,甚至出现了创造性成分。教学中,笔者适时巧用多媒体,用与诗歌意境相吻合的画面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在想象中了解诗意,感悟诗情,体味诗境,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千秋雪”、“万里船”、“窗含”等词语,低年级学生难理解,笔者借助图片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这座大山与平时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通过直观的画面和形象的讲述,远处高山上那皑皑白雪的美景便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情感融入到了诗中,与诗人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了诗人愉快的心境,那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就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从而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能为学生插上遐想的翅膀,丰富学生的想象。如教学古诗《登鹳鹊楼》时,先介绍鹳鹊楼,然后逐句理解。上联就登楼所见,以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把黄昏时的一片雄浑开阔景象熔铸在十个字里。下联:诗人由眼前壮丽景色,又想到了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于是又吟唱出极富哲理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不仅倾注着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且富哲理意味,给读者提供了联想的广阔田地。在学习了这首诗后,学生思维活跃,脑海中出现了壮观的景象。这时,让学生把诗意绘成图,能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记忆,更加体会其真实内涵。不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了特别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此时,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汇成一幅图,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
总之,学生的想象活动离不开语言的调节,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趣。因此,教学要通过加大培养与设置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说出来就可以充分去思考。
参考文献:
[1]张鑫.《小学课堂想象力教学法》
小学校园广播稿
甲:书是一扇沉重的大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
乙: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掏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
甲:伴随着淡淡的书香,“书香校园”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了。
乙:敬爱的老师们。
甲:亲爱的同学们。
乙:大家好!
甲:我是六年二班主持人XXX。
乙:我是六年二班主持人郑好好,愿我们的广播节目能带给大家温馨快乐的感受。本期书香校园广播站的主题是《以书为友 快乐成长》
乙: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第一个板块:美文欣赏。
甲:《秋的声音》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到了秋天。我喜欢阅览秋天的景色。更喜欢倾听秋天的声音。
听,麦田上,拖拉机的隆隆声,一捆捆麦子随着这隆隆声送向远方;一捆捆希望随着这隆隆声送向远方;一捆捆理想随着这隆隆声送向远方。农民们在田地说笑着。
听,果园里,一车又一车的苹果运出了村庄,一车又一车的葡萄运出了村庄。农妇们一边打着水果,一边说说笑笑。
听,天空中,小鸟在嬉戏,大雁在南飞,老鹰时隐时现,还不时发出叫声。
听,树林里,熊在沙沙吃着东西,以便冬眠时不被饿死;松鼠也在忙碌着,它们在准备过冬的食物,还不时发出“叽、叽”的叫声来。树上树下,树叶沙沙落地,好像在说:“树妈妈,谢谢您把我养大,明年春天再见。”
听,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天上,地下,水里,以及人们居住的村庄里。
秋天的声音是美妙的,是高亢的,但是,同时又有低沉的音乐衬托着。一首首动听的小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秋天的赞歌。
啊,秋天的声音,我喜欢,我赞美!它使这个金黄的、忙碌的、丰收的世界显得更富有生机。
啊,我喜欢秋天,我更喜欢秋天的声音!
乙:秋天的声音真美好!作者生动的描写令我也爱上了秋天的声音!秋天,是个金色的季节,是个灿烂的季节,是个美好的季节。不只在秋天,一年四季之中都有美好的声音,下面请听我班同学的文章:《倾听雨的声音》 天空中乌云密布,“呜呜”的西北风吹得人直哆嗦——要下雨了。
伴随着雷公公震耳欲聋的鼓声,雨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滴答……滴答……”小雨滴好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打在池塘的水面上,“叮咚”“叮咚”,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波纹;落在瓦片上,“噼啪”“噼啪”,好似一首欢快的歌谣,滴在皮肤上,还冰凉冰凉的。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突然,“咔嚓”一个大雷,带来一阵“呼呼”的狂风,好像在提醒我们:“暴风雨就要来了!”
果不其然,“哗啦啦——哗啦啦——”雨渐渐地大了起来,大滴大滴的雨水缀成一条长鞭,打在玻璃上,抽在大树上,甩在树叶上。雨水把玻璃冲刷的模模糊糊,外面的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哗——哗——”,雨水猛击着大地,植物已经被清洗干净了。雨越下越猛,风趁机凑个热闹,树弯着腰,不停地摇曳着,好像在挣扎;小草,被雨击得不得不低着头;小花,被雨打得花瓣都飘落下来。
雨还是没有停下来,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又像翻滚的江河一样向下倾泼;还像千针万线把天和地紧密地缝合起来。就这样,雨一连下了大半天。
到了傍晚,雨停了,云散了,空中映出一道彩虹,暴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天空格外明朗。这就是雨的声音,我爱雨的声音,如果你用心去感受它,你会发现这是一种很棒的享受。
甲:这世上的万物,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只要我们认真地用眼睛去发现,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
乙:写作文必然离不开读书,我读过一些好书,就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让我们来到书的世界探寻一番。
甲:沈石溪的《雪豹悲歌》这本书主要讲了“我”和强巴收养了一只雪豹,取名叫雪妖。我们计划将它放回森林,由于它还不会捕猎,所以我们对它进行训练,在训练当中遇到了雪妖的母亲。雪妖的母亲有其它的孩子,雪妖为了得到更多的母爱,把其它的孩子给杀了,最后雪妖的母亲永远离开了雪妖。
乙:《狼王梦》这本书主要讲了母狼紫岚有五只狼崽,四只公狼崽,一只母狼崽,但有一只早早的夭折了。她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一次一次失败,三只小公狼也相继死去,自己也已步入老年。最后,它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女儿所产的狼孙身上。为了狼孙的安全,她与一只想吃掉狼孙的金雕同归于尽。
甲:除文章外,诗歌也是我国文学的一大珍宝。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伟大的诗人。
乙: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都有伟大的诗人:拜伦、海涅、普希金等等,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民传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诗歌的海洋里遨游。
甲:《神奇的书》(配乐:致爱丽丝) 艾米莉·狄金森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乙:没有一匹神奇的骏马,能像一首诗,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甲: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 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乙: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可是它装载了 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
甲: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伴我们一生!
乙: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短短的十分钟时间就要过去,今天的“书香校园”广播到此结束,谢谢同学们的收听,让我们下期再见!
小学校园广播稿
合: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荆溪小学“书香校园”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
甲:我是主持人XXX。
乙:我是主持人XXX。
甲:我很激动,我们再次在书香校园广播时间相遇。
乙:我很高兴,我们又一次相聚在这美好的时刻。
甲: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多姿多彩?
乙: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飘溢着浓郁的清香,闪耀出无限的光辉?
甲:怎样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让生命增值呢?
乙:那就是读书,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
甲: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东西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你能说读书不快乐吗?下面请听《我与名著共成长》——
说起名著与我的成长那可得追溯到我两岁的时候,那时的我每晚躺在妈妈温暖的臂弯时,都会来一番软磨硬泡让妈妈讲故事,什么《一千零一夜》、《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我早已烂熟于心,但还是忍不住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掉泪,为小红帽被救而欢欣鼓舞。
渐渐地,我从童话的乐园里爬了出来,来到唐诗这座万卷书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每读到思乡诗,我都不由与诗人同样地伤感起来,思诗人所思,忧诗人所忧。“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让我浮想联翩;“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我又看到了孩童学种瓜的样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喜讯又把我从田园的恬静生活中拉了出来。在这唐诗的高山上我越爬越有劲。
没走几步,又到了散文果园,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躺在树阴下,随手摘下熟透的果实,咬一口,果香四溢。散文的余韵三日不绝,值得你去细细品味。偶尔吃到一两个略带青涩的果实,不要丢掉,细细感受你就会发现,这青涩之中蕴含的是满腔热血、满怀激情。
小说海洋一望无际,我畅游在其中,乐此不疲。从《三国演义》的斗智斗勇中我领略了连环计、苦肉计、草船借箭的精妙之处,佩服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的智慧与神机妙算。《水浒》中一百零八位好汉的英雄豪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外国的《哈姆莱特》让我婉惜;《海底两万里》的“鹦鹉螺”号让我心驰神往,不得不佩服被人称之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深厚文学功底。小说海洋就是这样新奇,充满了文学知识的波涛此起彼伏。
从这些栩栩如生的故事里,我看到时间老人慢慢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名著像一座灯塔,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充实了我的人生阅历。感谢你,我成长中最真挚的朋友,是你让我博览群书,知道了许多道理,我和你永远在一起。
甲:听完了读书体会,下面请听读书的成语典故——
我给大家说说“韦编三绝”的出处
孔子非常喜爱钻研《易》经,每读一次,都觉得能悟出一些新的东西来,所以他一遍一遍地反复研读。读得次数太多,竟把竹简串在一起的牛皮绳都磨断了多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韦编三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游泳初学者必知的三个技巧
“乐此不疲”也有它的出处
东汉光武帝刘秀每天临朝处理政务,从早忙到晚,还经常将文武大臣们召来讲论经书义理,直到半夜才休息。皇太子劝他说: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精神,优游自宁。光武帝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开卷有益”也是一个例子
宋太宗赵胤义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召集文人学者编写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太平御览》。该书编成后,尽管国事繁忙,宋太宗还是坚持每天阅览三卷。有时因事耽误了,他还要在闲暇时再补上。有人认为他实在太辛苦了,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后来,开卷有益就成为鼓励人们刻苦读书的至理名言。
乙:说到读书,想起一句话: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我校的书香校园工程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我们的校园溢满书香。书是我们精神的支柱,最好的朋友。不读书,不知道窗外的精彩;不读书,不知道世界的宽广;不读书,不知道知识的力量。读书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读书使我们的思想更成熟。因此我们五(2)班向大家提出如下倡议——
(乙)读好自己手中的书
许多同学家中有很多书,那我们要做的是每天确保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古人曾说过:“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言语无味。”读书能使人充实。我们学校许多同学每天都带一本或者几本好书在身边,中午、课
后,只要是可以读书的时间和点滴的机会,我们就可以马上走进书的世界和海洋,与好书为伴。大家都应该行动起来,利用好每一分种的读书时间。
(甲)分享大家喜爱的书
我们各班每个同学可以都带上好书,相互交换着看,分享大家喜爱的书。
(乙)珍爱每一本书
关键词:舒曼;爱情与生活;钢琴伴奏与演唱;隐喻的悲剧性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7)03-0089-05
19世纪是浪漫主义思想得以充分展现的一个世纪,其思想运动,从各方面看,都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狂飙席卷欧陆大地时,它彻底改变了19世纪人类对生命的态度。在当时,无论是艺术、文学乃至于哲学都纷纷摆脱形式主义,而以探究个人内在奥秘,表达个人深处感情为目的,最明显的对比莫过于莫扎特和中晚期的贝多芬。艺术歌曲也正是在整个欧洲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并与浪漫主义诗歌并行发展,最终成为一种浪漫主义的表达方式。由于舒曼从小热爱浪漫主义文学,并充分感受到了浪漫主义的时代脉动,因此在音乐创作上,他可以说是浪漫派的巨擘。
一、解读舒曼
舒曼的艺术歌曲不仅是德国“利德”的代表,还是19世纪欧洲艺术歌曲的典范,同时也可视为舒曼音乐的精华。有人这样来描述舒曼的艺术歌曲:“舒曼1840年创作的这些艺术歌曲是他那些风格性钢琴小品的延伸。这些歌曲不仅是一种具有另一维度并附加了人声的钢琴曲,而且比那种有保留的钢琴曲显得直率。这些艺术歌曲自由地抒发感情,并准确地表达某种情感内容”。舒曼具有良好的文学品位,因此他在选择诗歌的时候几乎总要考虑这些诗歌回答了什么问题?正是这些诗歌作为舒曼音乐思想的透镜,使他的音乐思想变得那么锐利、集中、成型。在把握诗歌与音乐、人声与钢琴的平衡中,舒曼总是处于舒伯特与沃尔夫之间。在舒曼大多数代表性歌曲中,旋律为人声与钢琴所共享。从其声乐作品来看,其内容全部出自于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由此奠定了艺术歌曲歌词内容的文学价值。在艺术歌曲中,歌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使得音乐因诗歌的启迪而引发作曲者和听众无尽的联想,诗歌因音乐的演绎而充满纯真。从当时的乐曲范式来看,其音乐的细腻精致、严谨规范,乐思的整体感、旋律的浪漫性及结构性,以及音乐的生活感,都几乎达到音乐史上的颠峰水平。
舒曼是继舒伯特之后最重要的德国作曲家之一,早年矢志成为钢琴家,并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他的这些作品多完成于1829年之前,也就是他热情洋溢的青春时期,其所表达的广袤内涵,需要像“朗诵诗”一样地反复咀嚼、品味,才能引起情感共鸣,产生艺术美的联想和感觉。从他的音乐创作过程来看,其思想时常奔腾在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的冲突中,深刻展现了人性中的热情与痛苦。无疑,舒曼的浪漫乐风与那个时代、与他自己的性格是一致的,也是丰富感人的。在舒曼的艺术歌曲中,他主要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而且特别注重抒发自己的内心情结,个性特征十分明显突出,对细节的描绘细腻精致、沁人肺腑。在他的身上既有浪漫情调,又有“动人的忧郁”。当然,这些音乐艺术细胞的成长与舒曼个人的情感和生活经历不无关系,他一次次的恋爱、一次次的失败,最后直至爱上老师维克教授的女儿克拉拉。可以说,这段爱情经历是舒曼音乐创作的生活源泉,也由此奠定了舒曼在音乐史上的不朽地位。由于与克拉拉的结合,促使他的创作热情高涨。1840年与克拉拉结婚以后,在爱情光辉的照耀下他创作了近200首声乐作品。最有特色的歌曲佳作也都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因此,在音乐史上,1840年常被称为舒曼的“歌曲年”,其歌曲创作风格继承了舒伯特传统,把古典的结构和浪漫的情趣融为一体,但在艺术表现的细腻与深度上却超过了舒伯特。他的音乐创作新颖独特、乐句精致、短小紧凑且不乏丰富的想象。其作品的旋律特征,也大都是可歌性的语法,在诗学的影响下,舒曼作品的旋律也往往是由2、4、8小节的对偶乐句所组成。他在作品的中间音域以平和的音程进行,因此,对其音乐内涵的把握,必须像“朗诵诗”一般细细体味、反复品尝,才能得到深切的同感共鸣,同时把对歌词的阐述分别放在歌唱和钢琴两部分,有时甚至让钢琴取代了歌唱,直接吐露心声,表现其歌词内涵。在有的作品中,钢琴不仅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而且用它来形成全曲的,起到了歌唱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在他钢琴伴奏的歌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此外,节奏的多样性也是舒曼作品中重要而有力的表现手法。节奏和拍子之间奥妙而多样的变化,产生了“舒曼风节奏”特有的飘逸性,这种飘逸性的不安定内涵,明显是经由重音的拖延所造成的,而这种重音的不规律出现,大多来自切分音的大量使用,当节奏重音和拍子重音无法同时落下时,节奏韵律就失去了惯有的重量感,因而呈现出强烈的不安定个性。和声也是舒曼作品呈现其特殊风格的表达手法之一。虽然他的和声理念主要承袭自贝多芬和舒伯特,但浪漫主义追求无限美的思想,以及舒曼自身耽于梦想的主观性格,更驱使他极力寻求多样而富于特性的和声效果。在曲式上所表现的独特性,最主要源自其“音乐诗化”的理想。他曾说过“音乐是诗的最大潜能”,他认为作为一个音乐艺术家。其实也应成为一个“诗人”,由此而努力达到诗的悟性和境界。这种铭刻于心的理念,使他的音乐如同富于幻想的诗,自由地从凝固的形式中解放出来,用以表达自己的理想世界。同时,他也常采用大小调交替以及模糊调性的离调手法,以制造一种诗意般的朦胧气氛和充满幻想的意境。
二、《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解析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作于1840年,这正是他与克拉拉成婚的那一年。此时的舒曼感情充沛、创作力旺盛,仅在这一年中,就创作了百余首歌曲,堪称舒曼创作生涯中的歌曲年。《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根据德籍法裔诗人阿德尔伯特・封・夏米索(Adalhert yon Chamisso)的同名组诗谱成的声乐套益,一共8组。
原诗叙述了一个妇女“恋爱、结婚、生子、亡夫”的情感经历,折射出一个妇女从多情的少女到为人妻、为人母,最终不幸丧偶、独处人生的轨迹,是一部抒情性很强的悲剧作品。舒曼以感人的音乐,细腻地再现了妇女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感,旋律优美而含蓄,结构洗练而简洁。从作曲构思的角度看也是统一布局、整体安排的,特别是整个作品的调性布局更说明了这点。同时,它也充分展现了舒曼的诗人情感和诗歌般的音乐创意。这部大型声乐套曲作品的钢琴部分,也具有舒曼式的特征,既与歌唱部分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又时常独自出现、描绘场景、宣泄感情。从这个角度体现出他创作的独特气质与浪漫风格。
第1首《自从和他相见》(Seit ieh ihn gesehen)讲述了女主人公初次见到并暗恋男主人公后带来的烦恼和痛苦,所以也有人把它译为《一见钟情》。其实,我们从诗歌一开头本身 就隐约地看出它隐喻的悲剧性结果了。因此,舒曼在这一乐章中,采用了简单的单乐段曲式结构、分节歌曲的形式,舒曼在这里运用了切分音,增强了乐句的流动感,推动了旋律的进行,无论是歌唱部分还是在伴奏中。而歌唱声部的旋律简洁平稳,与伴奏声部紧紧相扣。因此,从演唱角度看,歌曲一开始是像叹气式的跳音和弦,它像是少女的心跳,歌唱是从第2小节以两个八分音符从五度音开始的。在第一句的歌词中,演唱者注意其中的ihn(他)和blind zusein(成为盲人)的sein,这两个词是句子中的关键,要把它们的元音尽可能地延长、时值唱满。特别要注意唱好第7小节的ritard(渐慢),因为它不仅仅是对速度的要求,更主要的是突出表现少女只能看见“他”――即除了恋人外他什么也看不见的特殊心情。演唱时要注意利用乐句的强弱变化来表现主人公的复杂心情。歌曲的后半部分旋律与前半部分基本一样,要注意第一旬开始要弱进,alles中a的元音的字头要强调,但不要唱得太明亮。舒曼在这里没有表现初次约会后的激动心情,而是以缓慢的曲调着意刻画姑娘激动而又羞涩的侧面。演唱者应该用较弱力度控制声音,这样就能恰到好处地体现主人公的委婉与惆怅。在第二个诗节里,表现的是少女悄悄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哭泣,歌曲由弱渐强,娓娓述说。如果说前一诗节以“他那鲜明的影子,总在我面前浮动”来表现委婉曲折复杂的心态的话,那么第二诗节则以“常为爱情而哭泣”将歌曲推入。整个旋律缓慢而多带附点,显得真挚内在。这里要把握的是“少女”的羞涩之感和无限的惆怅,来表达所隐喻的悲剧结果。
第2首《他比任何人都高贵》(Er,der Herriiehste von al-len),是女主人讲述了恋人的不同一般以及她自己的无私的爱,有人将其译为《朝思暮想》。歌曲采用了复三部益式结构,音乐色彩明亮而活泼,第一部分旋律起伏较大,多为分解和弦。大调色彩体现了明朗的情绪,在唱到“嘴唇合情,眼睛明亮,心胸开朗有坚强”时音乐加强,表现对爱人的赞美。此时的钢琴伴奏也反复运用跳动的和弦来形容女主人公的心声。间奏中表现出的愉悦之情绪不断高涨,然而当体现女主人公的无私情怀时,伴奏部分采用了一些不协和和弦、离调手法,悲哀和痛苦顿显,似乎又一次预示了悲惨的结局。在唱到“使我欢乐又悲伤”时,音乐逐渐缓慢,她将恋人比喻成天上遥不可及的星星,辉煌灿烂,而她只能窥视他而无法企及,更没有勇气表达内心的爱,只能够祝愿那位能够给他做新娘的姑娘,为她高兴,即使是自己心碎也在所不惜。这是首充满激情的唱段,要以充沛的气息与较强的声音力度相结合,情绪要一气呵成直奔再现部。所有的情绪此时都由钢琴引领,直到全曲最后6小节的尾声,回忆了插部的主题,怦然心动的情感才在最后4小节渐渐平息。必须注意的一点是,作曲家在这首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回音记号,演唱时应根据速度的感觉和情绪的变化,处理的比较自由一些。
第3首《我不明白,也不相信》(Ich kman's nicht fassen,nieht glauben),单三部曲式,有人将其译为《喜出望外》,描写了少女不敢相信自己已然处于被爱的幸福之中。这首激情的歌曲有着朗诵式的音调,就像姑娘兴奋的向人们诉说这件难以置信的事情。歌唱在没有前奏的情况下强有力地爆发出来,速度稍快,激情而热烈地唱出“我不相信,也不明白,我那个骗人的梦。”从头至尾一种都是和弦式的伴奏型,短促的和弦体现了她的难以置信和迷惑,然而强有力的间奏及连续的切分音.又展现出她的激动和兴奋。这段歌唱速度较快,演唱者应运用声音的弹性来表现出惶然之情,但在中段(16-36小节)中,情绪舒缓,如宣叙调,应控制声音的轻重缓急,特别是28小节最后两拍要明显渐慢,造成一种渴望的期待,从而为下面的再现做好情绪上的连续。
第4首《戒指戴在手指上》(Du Ring an meinem Finger)是抒情的乐章,充满着无比的幸福之情。有人将其译为《梦想成真》,极其细致地描绘了少女沉醉在来之不易的爱情和对未来的憧憬中,原来的迟疑、羞怯、单相思的烦恼也没有了,而有的只有爱情的幸福及得到爱情后的骄矜。歌曲对气息的要求非常高,中声区的演唱要求气息平稳而流畅、声音圆润柔和,―开始便以亲切的,自言自语式的,充满幸福感的口吻述说。当少女想起在前面的情节时,作者在伴奏上采用了反复的八分音符和弦并且速度变快,以与第二首歌曲相呼应,此时,演唱者应相对前面加快速度和声音的力度,以充分体现出少女对爱的决心。最后,歌曲再次深情地重复主题。在此,歌者要以抒情而安静收尾,以表现主人公依然陶醉在无限地幸福中。
第5首《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Helft mir,ihT Seh-western)。这是一首充满快乐气氛的歌曲,描写少女欣喜的化妆、告别女伴而奔向心上人怀抱的激动心情和幸福情景,所以有人也将其译为《新婚之喜》。在这段里。作者运用伴奏的琶音和附点节奏音型来体现婚礼的热闹场面和女主人公的激动心情。这首歌速度很快,情绪热烈,歌唱要轻快而流畅,既要展现少女激动、幸福的心情,同时,想到与姐妹们告别,心中不免忧伤。在短暂的抒情之后,又运用琶音和附点音型再次回到以欢乐的气氛中结束这段音乐。值得注意的是,此曲是降B调,是这部声乐套曲的主调,而本首歌的主题又和第一首很相似,因此这首歌就具有调性再现的意思。这首歌曲是整部套曲的,也是主人公最幸福的时刻。
第6首《亲爱的,为什么这样惊慌》(Sesssr Freund,dubliekest.)带有朗诵调风格,全曲呈A-B-A三段式。A段是慢板,旋律与伴奏相互交叠,这正是作者在运用歌声和伴奏在共同讲述女主人公因怀孕而又惊又喜的复杂心情,故而有人将其译为《孕育生命》。歌词描写一改过去的矜持与腼腆,让丈夫把她拥抱在怀里,她流着幸福的眼泪倾诉着那将要成为母亲的喜悦。在转调前钢琴奏出了一开始就出现的旋律,琴声代替人声,沿着女主人公的思绪向前发展。此时,歌唱的旋律应比前面稍快,以显示主人公由于兴奋而引起的忐忑不安。歌曲中的转调及伴奏手法的改变并非是情感表达的终止,而是一种新的延续和发展。此曲在调性、节奏、速度方面都富有变化,旋律起伏不大,线条极其柔和,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一定要把谱面上所要求的渐强、渐慢、渐弱做得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惟妙惟肖的程度,也能更好的展现女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发展过程和对未来生活的幻想。全曲最后的尾声还给了人们惊人的一笔,那就是3小节钢琴间奏后的戛然而止,随后独唱又在温柔而深情的钢琴伴奏下,唱出了最后3个音,这就是这首曲子的主题,处理一定要有深度和艺术性。
第7首《你在我心里,在我怀中》(An mcinem Herzen,anmeiner Burst.),这是成为母亲的女主人公幸福的陶醉和表白,是美满家庭生活的写照。所以,有人把它翻译成《初为人 母》。“可爱的小天使。你对我微笑,如此痴情地看着我,在我怀中,在我心里,你是我的幸福,是我的希望”。在此,无私的母爱和无限的幸福得以充分的表露。歌曲的旋律明快流畅,速度不断加快,以表现主人公初为人母的激动心情。在演唱这段的时候,应把声音控制恰当,在钢琴伴奏那十六分音符琶音推动下,声音轻柔但充满激情,连贯而亲切。同时,在音乐上注意旋律的起伏,增加音乐的摇动感,以营造出安详静美的氛围。歌曲在最后一段的速度更快,把主人公的激动情绪推向了。
第8首,《你如今终于给我带来了无限痛苦》(Nun hastdu mir den ersten Schmerz getan)是全曲的部分,是爱情到了生离死别关头的一种情绪宣泄,因此该部分运用了宣叙调的形式。作曲家通过半音的大量使用,体现了极度的绝望之情,使整个套曲的悲剧性最终得到了完美的展示。演唱这首曲子的时候应注意在较低的音域上用极弱的音量,缓慢而忧伤地表现主人公那悲痛欲绝、欲哭无泪的。在演唱到“die Welt ist her,ist leer.”时,要适当的加强声音的力度和强度,意在强调主人公的极度悲痛与无助,而伴奏时而极强、时而极弱的和弦弹奏同样体现出绝望。当歌曲旋律完全结束后,钢琴再次缓缓奏出第一首歌曲的旋律,那是对以往幸福的回忆,是记忆里温馨的再现,遥想当年的美好时光,如今都已人去楼空,“落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往昔的幸福和如今的悲伤,更使人体会到幸福里有悲痛,甜蜜里有哀伤,情感更为真挚,更为深切感人。这一悲剧性的结尾,给人一种无言的伤感,这部分的歌唱与伴奏相互衬托又相对独立的音乐表现风格正是舒曼歌曲创作的精湛之处。这不禁让人产生错觉:“这不是钢琴在为人声伴奏,而好像是给钢琴独奏填上歌词”。
三、《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套曲的重要意义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作为舒曼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品,从音乐结构上的圆满到人物内在情感的发展,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作为一位典型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他所追求的,已不再是古典主义音乐那种客观、静穆,而是那种浪漫主义涌动的激情,将内心情感直接作为音乐内容加以宣泄,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地塑造出音乐形象,充分表现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对听众的审美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力。该套曲中随处可见的“喜”与“悲”的情感表达,已从结构和情绪的表达上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审美原则,这不仅在内容与形式上打破了那种协调与统一,而且在情感内容的表达上也打破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舒曼由于个人的气质及时代的原因,其音乐虽然没有恢宏的气势,描写的对象主要也是人的内心世界,方式上更趋于内敛和隐秀,但由于他善于捕捉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和矛盾并把它们通过乐谱表现出来,所以同样能够达到撞击人的心灵、富有极强的感染力的效果,其音乐激情渗透于作品的每―个细微之处。他的艺术歌曲具有德国艺术歌曲所有的特征,同时也体现出极其富有个性的音乐思想。舒曼的成就不仅是奠定了德奥艺术歌曲在音乐史上的重要位置,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思想对以后各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探究 课堂教学 实施方法
探究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使教学理念充满民主性
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有所改变,必须树立“教学是交往”、“教学是师生共同体”、“是师生共渡生命历程”、“共创人生的体验”、“按照学生学习规律进行”,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教学观。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例如《本命年的回想》的教学课堂:上课开始,今天的问候语变了,“同学们,过年好”“老师,新年快乐”,对联、倒福、灯笼、鲜花,都进了教室,到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课上主要围绕“我们这儿(南方)的春节怎么过?北方的春节是怎样的呢?现在过年和过去有什么不同?过年时你最爱干什么?你想过什么样的春节?”这几个学生最了解、最清楚、想知道、想表达的话题展开。在讲到对联时,教师一句“为我们班来副对联,怎么样?”便激起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在这样一个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相信学生的能力,把机会让给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在七年级语文中的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教学时,由于有了《为你打开一扇门》等课文的学习积累,学生们对文学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受,内心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应着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分小组推选代表之作,自我组织,加以展现。当学生们的故事、小品、课本剧、诗朗诵……紧扣着主题“我爱文学”一一展现出来时,我们不得不为之喝彩。虽然,有些还不够完美,但其中的精彩和孩子们创造的火花是随处可见的。
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讲台上走下来,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在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教学中,学生萌发了一个念头:出一本关于该书的专集,以此来呈现自己对该书的初步理解。这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任务。于是,学生把小组合成了大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广泛阅读,上网查询,寻找相关内容,并发动小组同学自我创作。教师与学生一样也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讨论封面设计方案、专集栏目安排、成员分工合作等问题。当一本本手工编制,还显稚嫩的专集出炉时,相信师生间已真正达到了互动、互惠。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3、尊重学生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从零开始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对文章应允许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结论。学生的这些独特的见解,有些很新颖,应该给予肯定。例如,学习写作单元《从生活中找“米”》。知识短文中写到:我们要做有心人,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周围的场景和举止神态。当教师在强调观察人物应从外貌、动作、语言等入手,从中抓住人物的个性。学生中有人提出:最能显示人物个性特征的,不是静态的外貌描写,而是动态的人物语言和动作,并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船长和船员那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加以说明。这一见解,十分正确,是学生认真分析、思考、探究、总结出的真知灼见,教师就应给予支持和珍视。
二.不断扩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1、我认为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应当通过一节节生动、活泼的语文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能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自找水源”的学习意识,把学生带到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例如教读陶渊明的作品,引导学生课下了解陶渊明的人生追求,并阅读他的作品,然后写阅读体会;学习《荒岛余生》一文时,让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并写阅读笔记。我想,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抓住某一方面契机,引导学生一点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去找水源,这样就会扩大学习语文的空间。
2、扩大学习语文的空间,要求我们放飞学生到大自然、到社会、到网络中去寻觅丰富的食粮,与自然对话和自然交朋友,走进大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例如,在开展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的活动。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采访自己的母亲,了解母亲的生活经历,她对事业和生活的梦想、追求等,采访结束后整理采访记录,为写作做准备。另外,把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搜集资料并编辑成册,再为它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在班上交流。
(1)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2)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爱有关的感人事迹。
(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
学生能出色地完成了以上作业,纷纷主动地把自己收集的资料,采访的内容介绍给同学们,并谈出自己的感受。有很多同学都潸然泪下,真切体会母爱的博大,这不仅扩大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传统美德教育。
三.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探究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引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一双被岁月磨损的拖鞋……都能成为中学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2、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例如在中学语文课文是描述时一个军需处长冰天雪地的严寒中,令人意外的是士兵没有被冻死,而冻死的恰恰是掌握军队物资的军需处长自己,因为他把能够御寒的衣物全给了别人,唯独没有留给自己。可以先启发学生体验在严寒时身着单衣的感觉。为什么军需处长能忍住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严寒?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09-01
文学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传承任务,并能有效的促进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情商的发展。教育的实质是教书更是育人,所以开展教育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人格培养中不可少的元素就是引入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诗歌和散文,这是情感教学开展的主要题材。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大纲推进的过程中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个人素质。
一、小学语文和情感教育之间关系
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在本质上和情感教育联系密切,因为情感教育能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鼓励学生学习新的字词以外,需更好培养学生理解把握课文中思想感情。开展课堂教学时融入情感教学环节,发挥情感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道德,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灰惊鸟》的时候,首先给学生介绍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灰惊鸟是烈士徐秀娟在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建立的保护丹顶鹤的基地,整篇文章作者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用唯美的语言藐视方法描绘灰惊鸟归林会的壮观的场景以及起舞后的争鸣尽情欢歌的美景,从而引入开展植树造林的真正含义以及林场工作中的艰辛,但是林场工人不惧辛劳尽心竭力的保护林木。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动物和人类之间的情感,教师可以提出人类和动物都是自然界的生灵,所以要保护动物、爱护动物以及和动物和谐相处。
二、情感教学的教学现状
语文学科于其他学科的不同在于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是要循序渐进和不断升华。语文是培养学生感悟的学科,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结合学生的理解感悟知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所以在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更贴近学生心灵,让学生获得更民主的学习地位。第一,教师习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授课程,比如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做相关的阅读理解的习题,习惯运用反复练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识别能力。这种车轮战术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导致学生下意识的排斥语文学习,所以这类的情感教育方法就很难存活在语文教学中。第二,教师不注重和学生沟通交流,不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因而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不高,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沿用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运用灌输式教学方法。练习中多运用题海战术,让语文学习变成单调的压力学习,学生在此基础上失去语文阅读的快乐,阅读也变成学习的负担。
三、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材挖掘中,运用素材实施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设计中的情感教学内容较容易,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完善,所以不容易形成情感认知。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的时候,更多以单一情感为主,比如爱国、亲情等,这类单一的情感基础,教师理解起来很容易。以学生角度看待也更符合小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因而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更要利用教材中相应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对事物情感。比如在讲解《妈妈的爱》这课的时候,作者主要想表达对母亲的感情以及爱,教材核心内容是充分挖掘母爱的体验,在第一段中描绘母亲在夜深为孩子缝补衣服的情节,反应出母亲的贤惠和对家人的照顾,这个描写具有较强的画面感,根据描写学生能够真切的看到母亲夜深劳作的情境,但是这类情境在现实家庭生活中涉及较少,所以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母亲家里操劳的情况,比如每天早起做饭、下班后回家还要打扫家务等,突出表达情感的过程中,让孩子尽量组织语言,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有的孩子说一次下雨,妈妈放学接自己,因为风比较大妈妈把伞尽量偏离到自己的方向,回家后发现妈妈一半的衣服都被雨水打湿;还有的孩子说自己生病,妈妈会深夜带自己去医院并且给自己熬粥喝;学生真实深刻的情感表达提升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可以在该基础上训练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2、情感教学作用中加强情感作用。情感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情感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和课文情感中心相通的文章,教师和学生一起体验这类情感。比如在学习《渡河少年》的时候,主要讲述渡河少年的通过辛苦努力换来的成功,教学的时候教师结合渡河少年的精神鼓励学生,由于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和爷爷奶奶辈对孩子有更多的溺爱,所以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候总是选择退缩和寻求帮助,教师可以运用课文中的精神鼓励学生,学生因为生活阅历较少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是很精深,那么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融入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学活动的展开,比如现在比较著名的亲自节目《爸爸去哪儿》里面有一期轩轩在蒙古摔跤的时候越挫越勇,最终在不断练习中超越自我,获得胜利。教师给学生展示这类直观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情绪点,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悟颇深,孩子体会到拼搏进取精神。
3、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内容,经常运用到的教学模式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运用的目标是让孩子在讨论中产生知识碰撞提升彼此对知识的理解力,另外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也是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一类教学手段,因为情境教学不是同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让孩子感觉知识的学习只有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有特殊的感悟,比如开展情境话剧,小组表演,主体辩论会这类学生喜欢的活动,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情感教学的开展需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情境教学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运用逐层深入的方式将情感教学引入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不但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还要通过榜样意识带动和影响学生,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