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月子饮食

月子饮食

时间:2023-05-30 09:05:44

月子饮食

第1篇

“月子期”在医学上叫做产褥期,一般为5-6周,是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儿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间。

产妇身体恢复取决于产褥期产妇的饮食、休息等多方面调养。产妇由于分娩,流失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产后初期容易产生食欲不振、饥不思食等现象。同时乳汁的分泌也会消耗能量和多种营养素,所以营养很重要,不仅要尽可能充足,还要能让产妇吸收。

顺产后1小时即可进食,剖宫产通气后可进食。先进食流食或清淡半流食,3天后进食软食。若哺乳,则多进食优质蛋白质和汤汁。整个月子期应该限制脂肪的摄入,包括炒菜用的植物油也不宜过多。

月子期平衡膳食是主要宗旨。食物多样,少量多餐不过量。增加鱼、禽、蛋、瘦肉及海产品的摄入,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及钙和铁。

产后常发生便秘,每餐吃足够的新鲜蔬菜,同时尽可能早日下床活动。产妇加强营养,关键是要膳食平衡,食物品种多样化,不宜过精,且食材天然干净卫生。一天内吃足五大类食物:米面粗粮杂粮类、蔬菜水果类、鱼肉蛋奶海产品类、大豆及其制品、植物烹调油。采用科学烹调方法,如蒸、煮、炖、烩等,不用油炸油煎等方式烹调食物。

食物是最好的补品,尽量食用新鲜少加工、容易消化吸收的品种。如花生、玉米、芝麻、黄豆等容易发霉要注意鉴别;剩饭剩菜、不新鲜的动物性食物等容易被污染,产妇不能吃。

1、忌生冷食物:“产后宜温”,说的是妇女产后机体常呈虚寒状态,同时多见瘀血内停,要禁食寒凉生冷食物。生冷食物还会影响牙齿和消化功能,损伤脾胃。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葱、姜、蒜、胡椒等。花椒能回奶;辣椒等刺激性调味品影响胃肠功能,引发产妇内热,导致上火便秘;咖啡、浓茶和可乐中含类似兴奋剂的成分会通过乳汁传给婴儿,让婴儿烦躁不安。

3、忌过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过硬不易消化的食物易导致消化不良。坚硬食物会使产妇牙齿松动和疼痛。

第2篇

不能吃凉的或者辣的食物,凉的的话对身体是很不好的,还对伤口的康复也不好,特别是夏天坐月子的妈妈们一定要忍住,还有辣的也不能吃,如果吃辣的食物,很容易引起便秘、痔疮,还可能通过乳汁对婴儿的肠胃功能也有很大的影响。

产后饮食不宜大补。如果补太多的话产妇易患肥胖症,肥胖会引起很多疾病,而且对身材也不好,而且可能会让小孩也很胖,这样就不正常了。

蔬菜、水果不可少。医生说一定要多吃点水果蔬菜,不仅对肠胃好,还能够美容养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关键词:饮食民俗;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待客食俗;地区差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吃的民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饮食风俗,从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山东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方式和习俗,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山东的饮食民俗,从整体上来说是属于北方类型,但又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因此,虽然同属山东饮食,但不同的地方又呈现出各自的饮食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本文之所以选取潍坊昌邑市丈岭镇东龙湾村这个地方,是因为这里是作者的家乡,比较熟悉。下面就以我的家乡在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待客食俗以及特殊食俗这几个方面的饮食民俗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饮食民俗。

一、日常食俗

日常食俗是指广大民众在平时的饮食生活中形成的行为传承和风尚,基本上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主要饮食品种、饮食制度以及进餐工具与方式等。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日常饮食习俗。我家乡的日常饮食一般包括一日三餐,以杂粮(主要是小麦、玉米)为主食,以新鲜猪肉为主要肉食。早餐一般比较简单,或者是稀饭、馒头与包子,或者是一碗面条,或者是豆浆油条,当然自家腌制的小咸菜也必不可少。中餐和晚餐一般是炒菜与馒头、油饼、包子等面食搭配。炒菜一般就地取材,大多是自家种植的,如黄瓜、西红柿、茄子、芸豆、菠菜、土豆等等都是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蔬菜。另外,在口味方面比较偏爱清淡,不喜油腻、不喜辣。

二、节日食俗

节日食俗是指广大民众在节日即一些特定的日子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饮食习俗。由于我们有“民以食为天”的传统,十分重视饮食,所以在节日习俗中始终少不了饮食。节日常常是以吃喝为主题的,几乎每个节日都有品种多样的相应食品,而且这些食品常常含有祈求自身吉祥、幸福的意义。

在如今,我们仍然有很多的节日食俗,这些节日食俗事象能够独立存在并代代相传,必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下面就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几个节日来叙述一下我家乡的节日食俗。

(一)春节

春节是中国传统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很多地区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就开始算起,家家户户喝过腊八粥后,就开始准备过年:做新衣服、准备佳肴、大扫除、布置庭院,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但我们家乡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算起,直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称为“过年”。腊月二十三是祭祀灶神的节日,我们称之为“小年”或“过小年”。一般每家每户都把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的墙上,摆放香炉和供品,供品主要是糖瓜和灶糖。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一般就开始准备年货。中国人过年是很讲究吃的,为了迎接新年,为了迎接各位神仙,如关帝、财神、水神、灶神等,家家户户蒸馒头、炸油食、煮肉食、洗器皿,到处呈现出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欢乐景象。

我们家一般在腊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蒸馍馍。馍馍分大小两种。大的一般为一斤,小的一般为半斤(在做馍馍时用秤称好)。而且馍馍不能蒸得太少,也不能蒸得太多,因为这些馍馍一部分用来祭祀,主要是用来吃,要让这个家庭吃到正月十五。以前,所有的馍馍都是全家人一起动手做,现在一般是送到馒头店加工(即把面粉送过去,过两天拿回馒头即可)。腊月二十六赶年集、办年货,除了日常的蔬菜外,鸡、鸭、鱼也必不可少。另外,蜡烛、对联、香烛、纸钱、瓜子、糖果等等也需要在这一天买好。这些年货不仅仅是供自己家人吃,还要有一部分留做招待客人。腊月二十七蒸面鱼(一种鱼形馒头),这种面鱼可以吃,但最主要的是用来“押锅”(民间俗称),即从正月初一开始,每顿饭都要放一个面鱼在锅内,表示年年有余。另外“押锅”食品还有一块豆腐、一块年糕、两三个饺子。腊月二十八蒸豆沙包,这个并不是必需品,可做也可不做,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而定。除夕那天中午家家户户吃白菜肉包子,下午贴对联、打扫院子、摆供桌,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最忙碌当然饮食也最丰盛的要数除夕之夜了。家家户户吃饺子,从傍晚接财神的饺子,到晚上十二点“发子(民间俗称)”的饺子,再到正月初一早上的饺子,每一顿都必不可少。因为饺子像元宝,而且又与唐朝时的钱币“交子”谐音,有富贵吉祥之意,所以春节期间吃饺子是头等大事。傍晚水饺煮好后,要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除夕之夜最隆重的事是“发子”。按照旧俗是晚上十二点“发子”,但现在一般在晚上十点,全家人喝过团圆酒、吃过团圆饭(这里的饭不包括饺子,一般指菜肴)之后,就由家长首先起来烧“纸钱”,俗称“发纸”。“发纸”时,一边用烛火或香火将“纸钱”点燃,口中还念念有词(一般是保佑家人平安之类的话),一边燃放爆竹。据说,爆竹燃放的时间越长,响声越久越好。另外,“发纸”后地上的果皮、垃圾等都不能扫除,因为此日禁忌扫地,否则会将家里的财富扫到门外去。按习俗一般在正月初三“送年”之后才可扫地。爆竹燃放完毕后,才开始吃饺子。这顿饺子不同于以往的饺子,在饺子里要包上枣、钱、糖等吉祥物。吃到红枣,则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够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钱,则意味着新的一年有财运,能发大财;吃到糖果,则意味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而且,包入饺子里的吉祥物的数量不是随意的,一般要取吉祥的数字,如六(象征六六大顺)、八(象征八发)、九(象征长长久久)。当然,也有的地方奉行正月初一吃包有吉祥物的饺子。如《明宫史》曾记载明代宫廷也是正月初一日“吃水点心,即扁食(饺子)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但在我的家乡,大部分家庭是在晚上“发子”时吃包有吉祥物的饺子。而初一早上的饺子,则讲究除夕晚上包好。另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煮饺子时,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节日食品已不单单是为了填饱肚子,他们还蕴含着人们祈求自身及家人吉祥幸福的意义。

在许多地方都有除夕守岁的习俗,我们家乡也不例外。除夕晚上,全家团聚,整夜不眠,叫做守岁。旧时守岁一般都是通宵达旦,但近几年来,大家都是看完春节联欢晚会之后就睡觉了。当然,也有人跟朋友聚在一起玩个通宵。除夕守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点灯度夜,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一直到黎明。

(二)其他节日

在节日食俗里面,春节食俗是最讲究的。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节日食俗,如元宵节时吃汤圆、清明节时吃鸡蛋、端午节时吃粽子、腊八节时喝腊八粥等等。这些节日食俗与其他地区没有明显的区别,这里我们就不再展开一一叙述了。

三、祭祀食俗

汉族地区的人具有祖先崇拜的观念,因而祭祀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无论是在日常食俗中还是在节日食俗中都含有一定的祭祀内容。尤其是节日食俗中,很多都是与祭祀有关的。例如春节,春节期间的“烧纸钱”、“焚香”、“发子”都带有祭祀的色彩,但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除夕下午的“摆供桌”。所谓“摆供桌”,顾名思义,就是将用于祭拜列祖列宗、天地神灵的供桌预先摆设好,一般被安置在堂屋正北位。供桌要擦洗干净,铺上一张红色的对联纸,然后将家谱取出,面南悬挂在供桌上方北面的墙上,两面配有对联。同时,将祭祀专用的器具,如碗、盘、碟、酒具、茶盅、香炉、烛台之类一一擦拭干净,等主妇把菜肴、饭食等一些专用的供品做好后,男主人按次序将其摆放。摆放的次序由里向外依次是:第一行:中间是一块四方形年糕,两边分别摆四双筷子;第二行:六个小盘,分别摆放瓜子、花生、糖果、苹果、梨、点心;第三行:中间摆一整条生的大鲤鱼,两边分别放两个小碗,盛祭祀用的小菜,如炸豆腐、炸小黄花鱼(一般两条)、熟粉丝、小青菜等等;最前面正中央是香炉,两边分别摆放烟和酒(祭祀时把酒洒在地上)。

春节时人们用如此丰盛的食品祭祀神灵祖先,一方面是感谢他们给予人类的恩赐,另一方面是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幸福安康。在其他的一些节日中,如清明节扫墓时,准备一些菜肴到坟前祭奠;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也带有一定的祭祀色彩。

四、待客食俗

中国人自古就有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每当客人来访,都会全力的招待客人,让客人吃好。我们当地走亲访友多是以便宴招待,多数是上午去下午归,主人家待客以午餐为主,当然也有晚饭后才归的。当有客人到来时,如果是男客人,则首先泡茶和敬烟来招待,如果是女客人,则用瓜子和糖果来招待。到晌午时,一般由女主人准备饭菜,男主人陪客人。菜肴的数量和上菜顺序也比较讲究。菜肴样数讲究偶数,且一般要多于客人数,比如有三个客人,那么最好的就是准备四个或六个菜。另外,上菜的顺序是先凉菜后热菜,通常各半。大一些的宴席,通常要有整鸡、整鱼,而且鱼一般是最后上,鱼头要对着主客。吃菜也讲究,主客不动筷子,其他人不能先动筷。酒菜、饭菜不分,最后上馒头或面条。

待客时酒是不可缺少的。做客时,主人总要拿出酒来,边喝酒边交谈。饮酒也是有规矩的,首先要由男主人“带酒”(即带领大家喝酒,什么时候喝、喝多少都有带酒人说了算,大家都要听从),一般是带三个酒,然后大家再自由敬酒,互相劝酒,最后所有人一起干杯(俗称“喝全家福”),然后上馒头或面条,大家吃饭,酒宴结束。

待客食俗不仅仅指吃饭,主要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烟、酒、糖、茶也是待客食俗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五、特殊食俗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地方有非常特殊的食俗。例如我们家乡有“下汤”(民间俗称)这一说,即在生小孩的第三天,邻里、亲戚要去祝贺、送鸡蛋(数量不限),得子的家里举办宴席,招待大家。

总之,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饮食习俗,这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对于了解我国的文化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习民族学的人首先要掌握的。

参考文献

[1]叶涛.中国民俗大系――山东民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陈诏.中国馔食文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杜莉,姚辉.中国饮食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第4篇

[关键词]敦煌饮食文化;敦煌烹饪学;敦煌餐饮学院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20-0036-04

一、绪论

1984年11月,全国铁路系统首届烹饪大赛在新落成的铁道部机关食堂举行,原铁道部部长、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开国上将吕正操在接见获奖选手时,问到兰州局获得“最佳厨师”选手的我时,提到1964年陪同中央领导视察敦煌时的情形,并说出敦煌莫高窟有道“神仙粥”,他风趣地说:“这‘神仙粥’,旧社会是神仙吃的,新社会了可以研究一下为铁路的职工家属服务嘛。”

1985年3月,我从天水乘火车西行,第一天上车,第二天到玉门,再乘一天一班的长途班车到敦煌县,开启了对敦煌饮食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1993年5月,由铁路部组团代表国家参加“第三届国际美食节暨国际青年厨艺大赛”,以敦煌的色彩与造形艺术,我们夺得团体比赛铜牌,我在个人项目(主菜项)夺得金牌。

1993年7月,第三届中国烹饪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首次提出“敦煌菜”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它涵盖了丝绸之路及以敦煌为中心的广大地域;从内涵方面,我《敦煌菜构思与创作》,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自此敦煌菜理论体系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表达。

1994~1995年,我撰写的《敦煌菜构思与创作》获兰州市自然科学类论文三等奖。

1996年1月,在筹建兰铁综合服务大楼时,提出用敦煌文化艺术装饰餐厅的构想。

1998年5月,新落成的金轮宾馆美食城中有可以对外的餐厅“飞天厅”。

2001年11月,第二届中国美食节在杭州举办,“长安餐饮”代表甘肃参赛,敦煌菜荣获新菜展示金奖,入选“中国新菜系”,结束了甘肃无菜系的历史,填补了敦煌菜烹饪研究的空白。

2001年11月,甘肃对外贸易合作厅、甘肃烹饪协会,在“长安餐饮”挂牌,敦煌菜研究中心成立。

2001年12月,在甘肃敦煌学学会的年举会上,提出关于建立“敦煌烹饪学”学科体系的构想。

2002年1月,甘肃敦煌学学会在“长安餐饮”设立分支机构,饮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2002年8月,我的专著《敦煌烹饪》《敦煌菜典》和《长安餐饮创新管理》出版;同时,应香港京华国际酒店的邀请,我赴香港举办“敦煌菜美食节”,引起轰动,被誉为大陆最具文化口味的文化菜,亚洲卫视黄金时间播出专题专访。

2003年3月,甘肃省对外宣传办公室与兰铁合拍摄《感悟敦煌菜》。

2003年6月,甘肃敦煌学学会组织多位专家学者,对“敦煌菜”、“敦煌宴”、“敦煌烹饪”等多项敦煌饮食文化研发成果进行鉴定。

2004年12月,甘肃敦煌学学会通过“敦煌烹饪学”学科体系认证,并授予“长安餐饮”敦煌饮食文化研究杰出贡献奖。

2004年,研发“敦煌宴”及其“六大名宴”。“大梦敦煌宴”、“汉武大帝宴”、“炀帝万国宴”、“藏王盛典宴”、“丝路花雨宴”、“金城全牛宴”荣获中国名宴、敦煌文化名宴。

2005年3月,香港京华国际酒店再次举办“敦煌美食之旅”,敦煌美食二度走进香港。

2006年2月,我作为敦煌菜创立者应邀做客CCTV-2“财富故事会”,讲述了敦煌菜的故事。

2007年9月,我被CCTV-10“人物”栏目选中,拍摄《西部奇人赵长安》。

2008年7月,应香港赛马会邀请,我第三次赴香港举办“敦煌菜美食周”,受到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的赞扬。

2011年元月,敦煌学会与兰州市主办首届丝绸之路之敦煌饮食文化论坛。

2012年7月,举办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饮食文化论坛,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连辑同志题词:味觉敦煌艺术。同时,举办“味觉敦煌艺术周”。

2015年4月,举办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饮食文化论坛,同时,举办“敦煌菜民间美食节”。

2015年7月,应中国名厨委邀请,我作为国际中餐领军人物赴法国巴黎出席2015年巴黎杯“中国美食国际文化节”,现场烹制敦煌菜经典佳肴“昭武古法羊肋”,获得本届美食节最高奖“五星钻石金奖”。

2015年9月,应香港中华厨艺学院邀请并为我举办敦煌盛宴厨艺示范及主题晚宴,敦煌菜在香港备受推崇。

2015年10月,敦煌盛宴参加“亚洲国际厨神(宜兴)挑战赛,”荣获“展台特金奖”、“团体赛金奖”、“团队五星奖”。

2015年11月29日,甘肃省委宣传部及文博会组委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总体方案将敦煌饮食文化论坛列为七个主要论坛之一。

2016年1月,在兰州组工大厦举办第四届丝绸之路饮食文化论坛暨2016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饮食文化论坛预备会,取得圆满成功。

2016年4月23日,甘肃敦煌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在兰州敦煌盛宴举办。敦煌学会罗华庆会长在工作报告中,对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二、敦煌烹饪学

敦煌烹饪学是敦煌学的分支学科――敦煌文化学中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要研究探讨的是千百年来敦煌菜肴的结构组合、原料处理、制作方法、口味特点以及餐饮习惯等方面的实践、规律及其演进发展的学科。从本质属性来说,属于一般烹饪学。但敦煌烹饪学的任务却并不研究一般的烹饪学,它仅研究敦煌这一特定地域居民的饮食烹饪,这就使它区别于一般烹饪学及其他区域烹饪学而独具特性、独树一帜。

什么是敦煌烹饪,它的性质如何,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须从敦煌说起。敦煌位处甘肃河西走廊西端,早在战国时期到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之前,这里就有月支、乌孙、匈奴、羌戎等古代民族居住。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前121)领有敦煌以后,陆续从内地征发一批批将士到敦煌戍边,又从关东、江淮及燕赵等地迁来一批批中原移民到敦煌屯恳。这些来自中原各地的将士和移民,先是带来了各地的饮食、口味及烹饪技巧,随后互相吸收、取长弃短,逐渐融合成新的饮食口味和烹饪方法。另一方面,由于敦煌境内同时还散居有乌孙、匈奴及羌戎居民,周边又同匈奴、楼兰、羌戎、突厥、回纥、吐蕃等兄弟民族地境连接,多有往来,加上敦煌地当“西域三道”交汇的枢纽咽喉,与西域诸民族邦国及印度、波斯等国多有往来,这些远远近近的民族及外国居民也将他们的饮食、口味、烹调手法带到敦煌。敦煌居民加以吸收消化,不断增添新的食点菜肴,丰富提高烹制技巧和烹调手法,使敦煌烹饪发展成为以本地为主,兼取西北诸名族及印度、波斯之长,消化改造,融入自我,大约从魏晋以来便形成了敦煌特有的饮食谱系。南方的米饭、茶茗,北方的粟米饭、馓子,游牧民族的炸油饼、烤肉、奶酪、酥油,西域的胡饼、烤饼、饽手揪面片(今西北地区名曰“揪片子”)、葡萄酒、葱、蒜,波斯的烤包子、荜拨,印度的糖,以及烹、炒、炸、烤、蒸、焙、煨、烩、煎、沃、榨、拌等,这些敦煌常见的食、饮、佐料及烹制手法,充分反映着敦煌饮食四方福辏、中西兼融的特点。

敦煌饮食烹饪融合东西南北、兼收外国成分,这既是敦煌饮食烹饪的特点,也是敦煌饮食烹饪的优点。敦煌饮食烹饪的这个特点,使其自始至终不断破局限,趋向开放,从而造就了敦煌饮食烹饪的博大宏容、丰富多彩,足以使他区别于我国其它地区饮食烹饪体系而独秀一枝。另一方面,又为今日之敦煌饮食烹饪研究、开发、改进、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

那么,什么是敦煌烹饪学?敦煌烹饪学赖以成立的依据和研究材料是什么?顾名思义,敦煌烹饪学是探讨研究敦煌饮食烹饪的学问。其赖以成立的依据和所研究的基本材料,乃是从汉代到北宋千百年间在敦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烹饪实践和敦煌地区保存下来的记录、反映这种实践和与这种实践相关联的文字资料、图像资料和考古发掘所得的实物遗存。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郡,即唐、五代、宋的瓜、沙二州,其地域范围包括今甘肃省玉门市玉门镇以西到罗布泊以东,马鬃山以南、祁连山以北的地区,大致包括今敦煌市、安西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及玉门市的玉门镇以西的地带。在这一区域之内,散布着多处古代佛教艺术石窟群,最著名和较著名的有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碱泉子、下洞子及旱峡石窟,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及一个庙石窟等,在上述石窟群数以千计的动洞窟内,保存有近7万平方米的佛教艺术壁画。其中多有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画面,同饮食烹饪有关的,如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商旅往来、衣食住行、农耕种获、园圃林果、酒店肉铺、歌筵饮宴、食品餐具、炊事炊具等种种画面,内容丰富,情景生动,形象逼真,为我们研究敦煌饮食烹饪提供了大批图形资料。又在古敦煌郡境内及周边地区多次出土古代遗书、汉晋简牍,其中有相当丰富的有关饮食烹饪的文字资料。敦煌烽燧、坞堡、城障及墓葬遗址内还出土不少饮食烹饪或与饮食烹饪有关的实物遗存,如粮食、食点、瓜果、灶具以及宴设账单、食余残留等,上述种种,或为文字之著录,或为图像之显现,或系实物之遗存,都对当地饮食烹饪作了相当全面的反映,为敦煌烹饪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加上近年来敦煌学者关于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的成果及我近十多年来在敦煌烹饪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又有今时敦煌饮食、烹饪的实践与经验为参考,为我们从事敦煌烹饪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正是这样一个基础上,我才得以提出“敦煌烹饪”的命题并撰成此书,一则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窥视敦煌古代居民的日常生活与美味追求;一则继承、研究和弘扬博大宏富的敦煌烹饪遗产,让曾经耀彩千载的敦煌烹饪继续为当今人们的生活服务,给当今人们的餐桌增添一簇敦煌美食。

敦煌烹饪本来是古今敦煌一直存在、与古今敦煌居民终身相伴的切身事物。然而作为继承、研究、弘扬敦煌烹饪遗产的“敦煌烹饪”,则是我们今时才提出的命题。

“敦煌烹饪”是以敦煌的历史存在和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及饮食烹饪为基础和前提才得以建立的。这个基础与前提,对于“敦煌烹饪”无疑至关重要。但是,仅有这个基础和前提,“敦煌烹饪”还只是有了建立的可能,并不必然会成为现实。要把可能变成现实,还须有相应的促成条件,这就是对古代敦煌的研究,尤其是敦煌历史、地理、居民生活、文化状况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一定程度,敦煌饮食文化资料的发掘、研究及敦煌烹饪的分析、把握、复原、创新取得相当成果的情况下,“敦煌烹饪”才被催生出世。

目前,“敦煌烹饪”这一学科刚刚建立,甚至还正处在建立过程中,无疑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然而它毕竟已经孕育出世。作为我国烹饪学园中一枝古老而重生的旧蒂薪葩,我们期望而且相信它能在敦煌学家、烹饪学家和美食家携手打造之下,日趋完善,日益精进;我们期望而且相信它能为当今生活很好的服务;我们期望而且相信它能为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烹饪科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我们期望而且相信它会被当今人们所接受,所欢迎。如今,15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完成了学术上的积淀和论证,在实际经营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应变能力。

三、敦煌餐饮学院

在打造“生态敦煌”、“人文敦煌”总目标的指导下,关于“人文敦煌”的构想,是在充分分析甘肃实际和诸多因素,打出“敦煌菜”之品牌在甘肃应该是最有条件的。甘肃若从餐饮着手,并着力打造敦煌美食文化,把敦煌菜、敦煌宴做强做大,就一定能成为甘肃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兰州大学应扛起这杆大旗,把“餐饮强省”列入甘肃经济发展目标。

其一,中国曾有“烹饪王国”之美誉。2015年7月,应中国名厨委的邀请,我以中餐领军人物和敦煌菜掌门人的身份赴法国为总理访法进行厨艺展示和交流。两国领导人的会谈是从美食的话题开始的,法国总统奥朗德说:“世界上只有三种菜,一是以中国菜为代表的东方菜,二是以法国菜为代表的西方菜(西餐),三是以土耳其菜为代表的伊斯兰菜(清真菜)。”李总理也盛赞法国美食渊源流长,因此,此次李总理访法也被誉为“美食外交”。兰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学研条件,若能把餐饮列入高校发展规划,则为捍卫“烹饪王国”之地位做出贡献,也势必成为兰大教育的新亮点,继而形成甘肃经济增长点,把相对优势变为绝对优势。

其二,民以食为天。在中国乃至世界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中国之历史无一是饮食文化的发展史和饮食文化的进步史。吃成为了人类繁衍生息中最大的事、最大的专业。甘肃已创立敦煌菜、敦煌宴,在此基础和条件下,兰大据天时、占地利,若有识,则人和俱来,所以重新规划和规范人类最大的餐饮工程不仅有现实意义,还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三,饮食是大文化。文人雅士都说饮食是文化,大文豪陆文夫有“饮食是大文化”之著名论断。即使是这样,旧社会做饭的人被称为“火夫”和列为“上九流”之备。而唱戏的当时还被列为“下九流”。然而,在新中国“唱戏的”被纳入文化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上九流”的做饭行业,并未得到根本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发展,烹饪专业也开始在中专、大专院校设立,但终未纳入文化体系。有识之士和大专院校必须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和由此而引起的后果。

其四,餐饮是产业而非专业。烹饪其实有着丰富的内涵,而现代它只是一个技术代名词,而“餐饮”也非专业,建立餐饮学院就是把专业上升为产业,设置不同的课程与不同的模式相适应。“烹饪”可能只是餐饮学院中的一个技术或技能的形态。那么,“餐饮”的内涵和外延将会被大大地丰富,这是在大学里设置餐饮学院的意义之所在。新东方烹饪学校风糜全国这是一个很好的见证,但若不能将餐饮做全面乃至于纳入产业进行规划,烹饪的繁华也会昙花一现。所以,餐饮产业观的形成,须有大学新体系方能实现。兰大若有此担当,必能实现餐饮产业报国的宏伟蓝图,那么中国的软实力(餐饮),就有了硬基础。

第5篇

20xx中秋国庆股市休市安排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10月8日休市,20xx年9月30日星期六休市,所以休市9天。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国庆放假饮食注意事项1、主副平衡。所摄取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不应超过植物性食物。主副食比例适当是营养平衡、健康饮食的重要前提。

2、荤素搭配。健康饮食小常识指出,荤素搭配平衡可以激发人的食欲,保持营养平衡。其中食用鱼肉比食用猪、牛、羊肉与家禽肉更好。此外,冷热菜肴的口味要甜咸巧调理,五味俱全才会胃口大开。

3、粗细搭配。饮食小常识介绍说,要适当吃些粗粮和粗纤维食物,做到粗粮、细粮搭配,以帮助消化。

4、干稀搭配。主食花样要多,馒头、水饺、米饭都有才好,粥、汤、甜饮等品种也要经常变换,力求口味多样。

5、肥瘦搭配。荤食应少而精,肥瘦搭配,以瘦为主。口味要清淡,可多选择牛肉、狗肉、兔肉、鸽肉、猪蹄、鸡鸭鹅爪和自制猪皮冻等,以及海鲜类。鱼、肉的制作最好以清蒸为主,少吃油炸、火烤食物。

6、日夜搭配。健康养生提示,节日里,人们为了玩个痛快,常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因此免不了吃点夜宵。由于白天饮食丰富,夜宵吃点馒头、包子、面条或喝点牛奶等热饮即可,既充了饥,又不伤脾胃,还有利于睡眠。

7、零食搭配。针对三餐油腻食品较多,故零食应以开胃、理气、消胀、降火、祛燥为主,如饭间吃点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少吃花生、瓜子、糖果、巧克力等,话梅、山楂片、薄荷糖等可适当品味。

8、酒茶搭配。佳节亲朋欢聚,滴酒不沾固然不好,适量饮点酒既可以活跃气氛,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但切不可开怀畅饮,一醉方休。适当饮茶可增味添趣,帮助消化,但不宜多饮浓茶。

9、勿暴饮暴食。暴饮暴食的危害是,会导致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生。

中秋打糍粑的习俗“八月里,中秋到,家家户户打糍耙;快喊爹,快喊娘,烧开水,蒸糯米。蒸熟倒进碓窝里,拿起粑捶捣糯米。”打糍粑是中秋节的一个有趣的习俗。

每逢传统节日或家庭喜庆,梅州客家地区都有做糍粑的习俗。取上等糯谷,最好是壳薄质软的红谷糯,经加工成白净的糯米。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进木甑里蒸糯米饭,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因此,客家人叫“打糍粑”。

中秋节是武隆山区农家最为重视的一个节日。秋收基本结束,新谷进了仓,为了庆贺庄稼丰收,过个团团圆圆的中秋佳节,人们自古以来就有过中秋打糍粑的风俗,一敬神灵、二祭祖宗,同时也增进乡邻之间的感情。

中秋节吃糍粑在书上极少记载,但是在广西的许多地区,确有这样的习俗。一些地区甚至中秋节可以没有月饼,但是却不能没有糍粑。做法是,把新收回来的糯米淘净,用饭甑蒸熟。放到石臼里捣,足足要捣一个多小时才能做好,一个个圆饼被晾干放置。到了中秋那天,就会取出几个,放在火上烤着吃。

第6篇

关键词:岁时节日;饮食民俗;天人相应;四时养生

中图分类号:R2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3-0014-04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古代天文、历法、气候、地域以及节气相关,可以说节气同时也就是节日,节气与健康息息相关。《素问・八正神明论》中说:“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这里的“八正”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气,它是季节气候变化的转折点。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节气前后,气候的变化对人的生物节律和新陈代谢都有不同程度影响,人体的发病与四时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依据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规律和特点,人们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古老的节日民俗,用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维持生命健康、延年益寿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医药文献《黄帝内经》中,涉及饮食方面的阐述就有40多篇,其中提到了人们在日常饮食中需要全面的营养物质的理论,其中《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岁时节日饮食民俗是传统节日民俗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遵循的重要原则就是依据不同的季节来选择和食用不同性味的食物,正如中药有五性和五味之分,食物也同样讲究性味,选择不同性味的食物以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与人的健康休戚相关,其中生动地诠释了古老朴素的中医养生文化。

1春季节日饮食民俗的中医养生思想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阳气开始上升,春属木,通于肝气,此时人体的肝气也随之升发。春天肝气最足、肝火最旺,因肝气喜条达,故不宜抑郁而宜疏。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肝气过旺容易克伐脾土,从而引起脾胃病。因此,春季的饮食原则是减酸益肝而养脾气,因为酸是肝的本味,所以应该减酸味,不能再助长肝气。春天人们要注意少吃酸性食品,多吃甜味的饮食,这样才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

1.1立春饮食 春季应该吃一些辛温发热和升提的食品,以帮助体内郁积的阳气向外发散。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始,一般在冬至后46日或大寒后15日。立春有特定的饮食习俗,通常有北方吃春饼,南方吃春卷之说。春饼是以精选的面粉、加水,发酵后制成春饼皮,馅选豆芽、韭菜、笋丝、肉丝等,用春饼皮卷包而食。春卷则是将制好的馅摊放在春饼皮上,将两头折起,卷成长卷下油锅炸成金黄色,外酥内嫩,香脆可口。

在云南昆明,人们在立春这天吃春卷,俗称“咬春”。春卷皮用面粉制成,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日:“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有健脾益气的功效。春卷馅用蔬菜和肉类荤素搭配,其中一定要有韭菜和豆芽。春季养阳,春天气候乍暖还寒,需要保护阳气,中医认为韭菜味辛甘,性温,有温中补虚,调和脏腑的功能。而豆芽味甘性凉,具生发之性,有清热和胃的功能,温凉相配,补而不热。春季的许多疾病都与外阳引动内热有关,因此春季要顺从阳气向上向外生长的特性,使人体的阳气得到长养和疏放。

1.2春节饮食 春节是我国农历的年节,节期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俗称“过年”。春节时令饮食主要以糯食为象征性代表,如年糕是民间除夕和元宵必备的美食,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因“年糕”与“年高”谐音,寓意年年高升。云南鹤庆地区的白族人,在大年初一那天全家都要吃米糕,被称为“吃熟年”。

中医认为糯米甘温,入脾、胃、肺经,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生津止渴等功效。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如布朗族、佤族、傣族、德昂族等过年时都会食用糯米制成的食物。德昂族的春节是受汉族的影响而过的,在过年时要准备青糯米粑粑。布朗族的年节一般过三天,第一天类似汉族的除夕,要打扫寨内,家里的卫生,第二天就是杀猪宰牛,做糯米食品。壮族有在春节食用花糯米饭的习俗,花糯米饭是把糯米洗净放在几个土碗,再把几种可食的野生植物根、茎、叶、花分别捣碎,将其色汁分别拌在浸泡过的糯米里,经过一段时间,颜色浸透糯米,再把糯米蒸熟捏成饭团。这种糯米饭颜色多达六七种,色彩斑斓,壮族人在过年时互相赠送花糯米饭,意思是祝愿一年到头吉祥如意、愉快幸福。

新平的花腰傣有一项很有意思的过年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大年初一,这天的早饭要由家里的男人们来做,当公鸡鸣叫时,男人们就会去“挑新水”,回来包汤圆,以此慰劳辛苦了一年的女人们。汤圆是过年常见的食品,特别是元宵节,即农历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食用汤圆,吃汤圆主要突出一个“圆”字,象征合家团圆,和和美美。汤圆主要以糯米粉为原料,一般会加入芝麻、大枣、花生或豆沙等作馅。大枣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和营卫作用;黑芝麻甘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功效。

大理地区正月初五还有“葛根会”,这天人们会纷纷身着盛装,有的挑着小吃,很多人则挑着黄白鲜嫩的葛根,摆摊叫卖葛根。中医四季养生倡导“春夏养阳”,春天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补充人体阳气,有助于增强抵抗力,抗御外邪对人体的侵袭。葛根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作用。

2夏季节日饮食民俗的中医养生思想

一年四季中,夏季气候炎热,生机盎然。对于人来说,此时是阳气最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摄生消息论》说:“夏属火,主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夏五行倩穑火克金,肺脏精气在夏季下降到最低,所以夏季的饮食原则应该是减苦增辛而养肺。

2.1立夏饮食 立夏是夏天的开始,温度明显升高,所以立夏的饮食习俗以平补为主。唐代孙思邈提倡“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云南白族每年立夏要吃“松花麦饭”。所谓“松花麦饭”就是把松树细花抖落在提篮里,倒在煮熟的小麦饭里,再加上麦芽糖即可食用。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松花味甘性温,润心肺,主头痛眩晕。中医学认为夏属火,火属心,养肺当降火,所以宁心才可养肺。小麦味甘性平,有补益脾胃、除热止渴、养心安神的功效,麦芽糖昧甘性温,补虚健脾。夏季湿气盛,脾喜燥恶湿,湿邪困脾,阻碍脾胃消化,夏季食用小麦制品有利于健脾养心,合乎夏季饮食宜清淡的原则。

2.2端午节饮食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已接近盛夏,天气越来越炎热,暑夏容易耗气伤津,使人体阳气外越,表气不固,可致多汗、倦怠、心烦、口渴等症状。夏天应该尽量减少阳气外泄,以达到春夏养阳的目的。粽子是汉族端午节的传统食物,但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在端午节也同样食用粽子,如大理白族在端午节时不仅要相互馈赠粽子,还要互赠衣鞋、茶食等。粽子是由苇叶、竹~或者荷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糯米甘温,入脾、胃、肺经,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生津止渴、固表止汗等功效;苇叶可以除烦止渴、清热生津;竹叶能利尿排毒、清热除烦;荷叶可以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老昆明人在端午节当天都会包粽子、煮芽豆、煮鸡鸭蛋,特别是煮大蒜。民间传说早餐空腹食用大蒜鸡蛋可以避“五毒”,大蒜一定要煮到软烂为止,从早晨就开始食用。中医认为大蒜味辛热,能开胃健脾、消积化食,驱秽邪、解暑气、辟瘟疫、消痈肿。

普洱地区的端午节还有一项特殊的饮食民俗,俗称“吃百草根”。每逢端午节,普洱的大街小巷便开始摆满了各种各样药效各异的“药根”,有茴香根、鸡刺根、小红蒜、重楼、何首乌、理肺散、满山香、牛膝、当归、牛蒡子根、天冬等,形成了普洱独具特色的端午“药市”。由于普洱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炎热、潮湿,瘴气比较重,特别是在端午节前后,当地人往往会出现浑身无力、茶饭不思的症状,因此食用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植物根茎,可以驱逐一年来体内的浊气,同时补益正气以抵抗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疾病。

2.3特殊民族节日饮食 云南少数民族在农历五月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节日,花街节是云南地区傣族的重要节日,时间在各地、各支系中稍有不同。元江的花街节大多在农历五月举行,其中,“吃秧箩饭”的民俗比较有特点,女孩会把盛装在小竹箩里的糯米饭亲手喂给小伙子吃,以表达爱慕之情。火把节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在彝族、白族、拉祜族、基诺族、哈尼族和普米族中都流传甚广,通常都在夏日举行。云南彝族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家家户户宰羊杀鸡,煮新荞麦饭。荞麦味甘微酸性寒,有健脾消食、解毒敛疮的功效。这些饮食民俗都符合中医夏季养生原则,富含深厚的中医理论。

3秋季节日饮食民俗的中医养生思想

秋季是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气候由热转凉,逐渐变得干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由阳盛转为阴盛的时期。中医学认为,秋气多燥,燥邪伤人,容易损伤津液。秋天应该注意滋养肺脏,因为肺主气,司呼吸,于季节为秋,此时容易发生咳嗽或口干舌燥等症状,所以秋天要防止秋燥伤肺,使肺气清和均匀。

3.1立秋饮食 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这天的饮食有很多的讲究。在云南镇雄,立秋这一天会用布袋盛红豆放入井底,及时取出后,男女老幼各吞服数粒,饮生水一盏,当地认为这样可以预防痢疾。从中医角度来说,红豆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秋天吃红豆可以养生,这是因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需要调理脾胃,饮食方面药注重清热、利湿、健脾,红豆正好可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及时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此外红豆还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可以为秋冬进补奠定基础。

3.2中秋节饮食 秋季最重要的节日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云南很多少数民族都有中秋节,如壮族的“拜请月神节”、拉祜族的“月亮节”等。月饼是中秋节的应时食品,最早是用于祭祖、拜月的供品,主要用面粉制成,馅心有蛋黄、火腿、五仁、豆沙、玫瑰、莲蓉等。由于中华民族在节日中强调血缘家族团结,此后月饼才有了团圆的意义。中医认为,燥为秋令,肺为秋脏,燥胜则易伤肺,秋季要防燥,饮食宜辛平,而月饼甘润,润可去燥,起到保养肺气的作用。

4冬季节日饮食民俗的中医养生思想

冬季草木凋零,兽藏虫伏,是自然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饮食养生也进入“藏”的阶段,即进补。萌育元气,养精蓄锐,有助于阳气的生发,为下一年开春直至全年身体健康打下基础。按照中医“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冬季养生的宗旨是敛阳保阴,使二者协调。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在冬季主令。因此冬季养生应以护肾为主,适度服用温补之品,如羊肉、狗肉、鸡肉等。

4.1冬至饮食 冬至是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十一月。冬至表示严冬就要到来,是阴阳转折的时间,此时阳气渐生,阴气渐降。在云南,冬至普遍流行的食品是汤圆,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天代表阳,吃汤圆是为“取其圆以达阳气”,食用象征“阳”的圆子,以庆贺“阳生”。昆明、禄劝一带食用“豆面团”,实际上也是同样的寓意。相对于其它季节,冬季人们会感到食欲比较旺盛,此时脾胃的吸收消化功能也较好,饮食中可适当加入高热、高营养,补益力强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动物类食品,对阳虚寒盛的人特别有效。云南很多地方在冬至日都有食用羊肉的习俗,如大理在冬至日会烹牛羊肉羹,昭通则以热药和羊肉食之,从中医角度来说,羊肉昧甘性温,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作用,冬季食用羊肉可以滋补身体、暖身驱寒。文山马关还盛行食用狗肉,民间谚语有:“三伏天吃狗肉避暑,三九天吃狗肉驱寒”的说法,中医认为狗肉有温肾助阳,壮力气,补血脉的功效,食用狗肉体现了中医冬令进补的养生观念。

4.2腊八节饮食 十二月俗称腊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腊八节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主要的节日饮食是腊八粥。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的腊月初八煮粥供佛,因此腊八粥又称佛粥。粥是民间百姓的主食之一,人类食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糯米、秫米、黍米粥,味甘性温,无毒”,有“益气、治脾胃虚寒、泄痢、吐逆”等作用,食粥益寿是古人倡导的一种养生之道。腊八粥主料是米和豆,此外还加入红枣、莲子、白果、花生、核桃、桂圆、栗子等,腊八粥温暖滋补,具有健脾、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的效用,还有驱寒的作用,是很好的冬令补品。

第7篇

饮食文化所浸润的历史底蕴

“衣冠南渡”的客家先民,对古韵古风推崇备至,至今我们还能从赣南客家传统食俗中窥探出中原地域早期的风韵习俗。赣南客家人十分注重节日饮食,在每个农历时节到来之际,客家人都要制作相应的风味小吃,迎接节日的来临。譬如:逢年初一,喝羹汤;正月二十“天穿日”,则制作米果糖食;二月十五日“花朝”(百花之神生日),需饮用擂茶;惊蛰时分,炒豆子;清明时节,烧制染青精饭;立夏之日,酿制豆腐、吃米粉肉;端午节,包粽子、熬制茶叶鸭蛋;六月六,烧酒狗肉;七七乞巧节,品味瓜果;中元节,宰鸭祭先祖:八月中秋,品花月饼、吃剥芋头;九九重阳节,尝薯包米果;十月初一,打制糯米油糍;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腊月二十四,喜送灶神过小年,除夕品鉴油炸糍粑。

在异彩纷呈的赣南客家美食中,最能代表其深厚文化积淀的当属赣南小炒鱼,大余县的荷包胙,上犹县的包米果。

小炒鱼是明代凌厨子首创的地方风味菜。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阳明在赣州任巡抚时,曾聘用凌厨子做菜,凌氏深知王阳明爱吃鱼,为展示自己的厨艺,经常变换鱼的做法,深得王阳明的喜爱。有一次凌氏在炒鱼时加放了醋,使鱼更具风味,王阳明吃后十分高兴,就把凌氏叫来,问这道菜名。凌氏灵机一动,心想这是小酒(赣州习惯称醋为小酒)炒鱼,何不称其为小炒鱼昵?于是随口应道:“小炒鱼”,这菜也就因此得名。小炒鱼选用鲜草鱼,去掉鱼头鱼尾,劈成块状,加以生姜、四季葱、红椒、小酒(醋)、酱油、水酒等作料烹饪而成,其特点色泽金黄、味鲜嫩滑、略带醋香。

大余县的荷包胙,又称“状元菜”。相传是乾隆四十三年,大余人戴衙亨喜中状元,他宴请来家的宾客后,让每人带一只荷包胙回家,给家中老人品尝。所以一时之间,荷包胙便被称为状元菜。戴衙亨与兄弟戴心亭、叔父戴均元和父亲戴第元均显赫于朝,当时世人合称之为“南安四戴”。与这家人家往来,并且得到馈赠的食物,在当地备受推崇。后来荷包胙这一流俗也影响到南康、上犹、崇义县。荷包胙的制作,可先将荷叶晾干备用,用前要用水泡软。此菜要先用大火蒸熟,然后用文火蒸烂,久蒸之后入口即化。荷包胙成为客家盛大宴席必备之品,老少成宜。

别致的饮食习俗与谨严的礼仪

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传承的移民文化。客家移民来到山峦叠嶂的南岭地区,长久以来与当地土著杂居,并在相对封闭的社会与自然条件下,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客家移民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在饮食方面也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风味。在选材上,主要选用当地出产的稻米,以及山珍野味等。客家人的饮食还有吃“野”和吃“杂”的特点。所谓“野”,即是食用各种野生动植物。清明节前采摘的大青、雪薯等,配以青草药、花生、豆子等家常食物,一起放入擂钵内捣成糊,再冲进沸水或冲入锅内煮熟食用。客家人居住的山区有许多珍奇野兽,如狐狸、鹧鸪、豪猪、狸等,都能变成客家人餐桌上的珍馐美食。所谓“杂”,主要指喜欢食用牲畜或家禽的内脏。客家名菜的“涮九品”亦称“涮九门头”,主要配料就是取牛内脏九处部位的肉,分别是:牛舌黄、牛肝、百头,牛双唇、牛腰、黄喉管、牛肚尖、牛、牛蜂肚头,然后放入火锅内涮熟,蘸佐食用。

客家人好客,当宾客造访时,主人必用特制山泉水、糯米加酒饼发酵酿制而成的水酒待客,并略佐小菜。赣南客家人声名远扬的待客之物便是擂茶。擂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宋代著名文人路德章就记载道“见客擂麻旋点茶,渐近中厚语音好”,擂茶待客成为赣南客家人招待宾客最隆重的礼节。

擂茶选料花样繁多,主要有米粉、豆腐条、黄豆、青菜、薯叶、以及“乞丐碗”。“乞丐碗”是客家话的俗称,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其制作工序:先将米粉炒至冒香,再放豆腐条、黄豆、青菜入锅煮熟,然后将薯叶和“乞丐碗”放入有齿纹的擂碎内捣烂后,和米粉一起冲入锅里熬稠,民间还流传另一种制作方法,先把芝麻、绿茶等原料,放置擂碎内用擂杖细细研磨,待磨成浆状,即用沸水冲泡,然后用笊篱捞去残渣,即可饮用。

客家饮食文化十分注重筵席上的长幼尊卑的座次,依照长幼、尊卑、亲眷近疏等安排座次。客家人中的“礼”便体现在列席的方位,以及上菜的顺序等方面,这也体现了客家人的伦理思想。客家人索来重视礼教,尤为注重祭祖。《安远县志》记载:“祭礼清明、冬至,子姓皆集,尊卑长幼,秩叙不紊,发炸燕饮,房族长、绅皆受惠。其尤重者,清明墓祭,中元焚纸镪,靡户不然。此外又有生诞、忌辰之祭,虽或无瞻,亦必减必信,沽牲醴而拜于家堂。”别具意蕴的饮食文化凸显山了客家独有的传统习俗。

此外,干腌制品在客家菜中地位突出。他们喜欢将蔬菜、肉类、豆制品等,掺入少许食盐及香辣调料,制成各种美味可口、易于保存的腌制品。这些都成为客家重要的风味食品。闻名遐迩的会昌的酱油豆干,兴国的倒蒸番薯干等就是这类代表。

“兼容并蓄”及“和合”的客家饮食文化

客家人的饮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晚清著名诗人黄遵宪曾赋诗:“筚路桃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百年。”客家人有深厚的中原情结,饮食中遗存有大量的中原风韵。以赣南“酿豆腐”为例。“酿豆腐”是在北方饺子基础上改良的一种菜肴,其做法是:将鲜肉剁碎拌以各种佐料,然后将豆腐切成三角状,从侧面划一小口,灌进肉馅,放入锅内,用菜汕煎黄后添水煮熟。此菜清香扑鼻,入口味鲜,营养丰富。

客家人热忱好客,往往将自己平常不舍得用的物品拿出来与客人共享,这就是客家俗称的“主人搭帮客”。擂茶是客家人款待宾客的隆重礼节,凡遇婚嫁喜庆、亲朋来防,皆饮擂茶。茶亭分布于赣南州县,是客家人款待过往路人喝茶歇脚之所。古时候的赣南是通往闽粤的必经商道,来往商贾座旅,都要驻足荼亭歇脚饮荼,这体现了客家人乐善好施的精神。一杯浓浓的香茶,浸润着客家人的精神蕴涵。

“兼容并蓄”的特性是客家饮食的精神载体。客家菜系讲究原味,而且很注重食物之间的合理调配。在制作过程别善于辨明各种同食物的特性,通过辨别原料所具有的温、凉、热等特性,来合理搭配食物,有的是相辅相成的,有的则互为相克。客家人烹调的菜肴,不仅口感适宜和营养丰富,还体现各种要素搭配的美感。

第8篇

小蓝鲸:食之艺术

《生活家》:文 | 墨妍

琴台知音,楚河汉街,笔墨砚台,小蓝鲸汉阳店内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随处可见,包房与菜式设计都围绕文化背景。不仅注重对文化的倾注,小蓝鲸还致力于推出健康餐饮新概念,被评为全国首家营养餐厅,源于小蓝鲸董事长刘国梁对健康饮食的长期钻研。刘国梁推崇有机健康食材,并致力于让小蓝鲸做出“好吃又营养的艺术品,让更多人吃出健康来”。

在突破传统餐饮行业发展的瓶颈期后,刘国梁确定了小蓝鲸五年上市的计划,2011年迅猛开店,形成现在20家店的格局,并连续六年蝉联湖北餐饮销售第一。

湖锦:厚积薄发

《生活家》:文 | 墨妍 徐丁

自1994年7月18日创立以来,湖锦一直以经营中式餐饮为主,历经十数载的艰辛创业历程,现已成为江城著名的餐饮服务连锁机构,目前拥有七家直营店面,荣获众多奖项。与老牌的本地商务连锁餐饮集团不同,湖锦最近几年才厚积薄发,锋芒初绽。在对每个店的定位上,湖锦会根据地段、消费人群等加以区分,聘请专业的设计师设计店面形象,让每个店都有鲜明的特色。

在菜式的选择上,多以本地特色为主,是本土餐饮的继承者,更是作为东道主在商务宴请中向外地客人介绍本地特色的一个窗口。

亢龙太子:餐饮航母

《生活家》:文 | 墨妍 沈晨

1991年11月28日,由董事长宋红玉女士在汉口二曜路庆祥里1号创办的只有7张桌子的“太子酒轩”,历经20年发展,经住了市场的考验,并发展成为武汉餐饮 “航母”。

虽然亢龙太子目前仅五个店,但每个店都做得大气磅礴,成为商务地图中不可或缺的地标。亢龙太子酒轩江边店扩大到4500平方米;洪山店营业面积4000余平方米;雄楚店共4层,营业面积10000余平方米。

金融店7层楼整体造价3亿,在一楼还藏着一间江城最奢侈的包房――造价300万的101复式包房。这个包房面积超过300平米,分上下两层,一楼可供20人用餐,二楼是一个舒适的棋牌室。25平米的模拟高尔夫球场和一款价值118万元的诗密尔水晶钢琴……这间包房的平均消费达3万元,轻易不对外开放,许多社会名流都选择到此处进餐。

在菜品的设计上,亢龙太子坚持绿色饮食的理念,兼具湖北本土餐饮特色,研制出丰富多样而又特别的菜品,让食客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大饱眼福。

醉江月:一店一味

《生活家》:文 | 墨妍

13年来,醉江月从一个10余名下岗职工经营的餐饮小店,发展为提供中式零餐宴席、客房、会务、旅游、中式快餐等服务的多元化服务企业。堂皇大气的紫阳店依托星级优势,以舒适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并在既有优质菜肴的基础上推出新式菜品,满足商务、休闲客户群的需求。古香古色的青山店以宴席特色设计个性化宴菜肴,形成宴席特色店。江南园林的度假村整合发挥上水资源和餐饮名店优势,提供度假休闲、商务会议、食宿等服务。

作为餐饮名店,醉江月不仅想客人提供了精美菜肴,而且推陈出新,挖掘荆楚饮食文化的精深内涵,开拓创新借鉴引进粤、川、扬菜之精华,与传统鄂菜进行有机的结合,开发出众多颇具特色的“醉江月”新派金牌菜。

楚灶王:粤式晚茶,汉派早茶

《生活家》:文 | 沈晨

2003年12月9日开业以来,楚灶王以“秉承民族文化,打造餐饮精品”为经营理念,积极推行绿色餐饮、文化餐饮与健康餐饮,让顾客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楚灶王特有的楚风、楚味、楚乡情。

武汉早餐很少看到大型酒店的影子,楚灶王作为武汉首家航母大型餐饮店推出“早茶”,具有粤式风味,汉派特色,热干面、牛肉粉、豆腐老、豆皮、米粑、油条、糊汤粉、小面窝、烧美尽在其中,其营业流量之大、出品品种之多、经营效益之好在武汉市首屈一指,已成为本酒店最具特色的、社会知名度最高的经营品牌。

老房子:百年餐饮 文化先行

第9篇

【关键词】孕期;产后;饮食营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05-01

1 资料与产妇饮食营养结构调整

1.1 基本资料 作者所在医院从2012年3月到2012年6月,共有112例产妇入院分娩。其中,初产妇有89例,经产妇23例,平均年龄31岁。

1.2 产前饮食营养结构调整

1.2.1 产前初期 怀孕初期(即怀孕1-3个月)要着重注意防止胎儿畸形和贫血、早产,因为此时是准妈妈腹中胎儿神经器官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要防止胎儿畸形和贫血、早产等,就要补充叶酸,牛肝、橙子、柑橘、苹果、龙须菜、芦笋、菠菜以及其他谷类、豆类都富含有叶酸,所以要将这些食物添加到准妈妈的食谱中,另外还可以通过服用叶酸片来保证充足的叶酸摄取。另外,如果准妈妈有牙龈出血或是孕吐现象,还应当加大对维生素C已经维生素B6的摄入。

对于怀孕初期的胎儿而言,准妈妈对镁的摄取量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了他们的生长、发育。要摄取镁,可以通过食用南瓜、大豆、蔬菜、色拉油以及全麦食品等达到目的。另外维生素A对胎儿肺部、胃肠道和皮肤等的健康生长都有保证作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甘薯、菠菜、南瓜等。

1.2.2 产前中期 怀孕中期(即怀孕4-7个月)准妈妈对锌的摄取量应该加大,此时的胎儿生长、发育较快。如果准妈妈缺锌,不仅会导致准妈妈的食欲下降、免疫力下降等不良现象出现,还会对胎儿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延缓胎儿正常发育。通过芝麻、动物肝脏、牡蛎、生蚝等食物可以帮助准妈妈摄取足量的锌,但要注意每天不能超过45毫克。

在准妈妈怀孕第五个月的时候,胎儿的牙齿与骨骼的生长会非常快,他们对钙的需求量也就大幅度提升。从这个时候开始,准妈妈需要食用酸奶、牛奶、豆腐、虾、海带、鱼类等进行补钙,在补钙的同时,还要注意补充铁和维生素D。

要保证胎儿视网膜和大脑的健康发育,准妈妈就需要食用富含有DHA的食物,比如海鱼、松子、花生、榛子和核桃等,这些食物对胎儿的大脑健康发育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2.3 产前末期 怀孕末期(即怀孕8-9个月)胎儿在准妈妈腹中的生长发育速度达到最快,这个时期准妈妈饮食中需要富含各种充足的营养,才能为胎儿的快速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营养。在这个阶段,胎儿开始了对脂肪和肝糖的储存。准妈妈要保证有充足的热量摄入,比如面粉、大米等食物中都富含有充足的热量。如果准妈妈在这个阶段出现便秘,则应当加大对膳食纤维的摄入,缓解便秘症状。在怀孕的最后一个月中,准妈妈尤其要补充硫胺素,以缓解各种怀孕期间的不良症状,同时为生产打下基础,要获取硫胺素可以通过食用海鱼达到目的。

1.3 产后饮食营养结构调整

1.3.1 产后饮食应遵循的总体原则 首先,要从半流食和流食开始进行食用。生产后准妈妈立即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妈妈,这个时候他们的胃肠道功能较弱,所以需要食用半流食和流食,比如蛋羹和稀粥等;其次,要清淡、容易消化。不要盲目进补,切忌大鱼大肉,这反而会对产后的妈妈造成不良影响,要尽可能的清淡。另外食物中要少放盐,可以加入适量的花椒和葱姜蒜,帮助妈妈们的血液循环;第三,要少吃多餐。生产后妈妈们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肠胃运动达不到上正常水平,所以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大,每天分四次进食为宜,这样既能保证妈妈们的营养摄入,又不会增加她们的肠胃负担;第四,合理搭配膳食结构。生产后的妈妈千万不能偏食,不能因为大量食用鸡蛋、鱼肉等食物而忽视了对其他营养的摄取,还需要食用充足的蔬菜、水果。荤素搭配合理才能真正保证妈妈们的饮食营养。第五,补充水分,禁食生冷硬的食物。生产后,妈妈们身体中的体液大量流失,所以需要大量补充水分。其次不能食用生冷硬的食物,这对产后妈妈们的身体机能恢复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1.3.2 产后宜食的食物 猪肝有助排恶露及补血,是剖腹产产妇最好的固体食物选择;甜点也可以帮助排除恶露;子宫收缩不佳的产妇,可以服用酪梨油,帮助平滑肌收缩。另外,可以将坐月子的料理加姜片同煮,因为生姜有温暖子宫、活络关节的作用;也可以加点白酒,酒的作用是活血,有助于排恶露,但若恶露已经干净,食物仍然用酒烹调,可能导致子宫不收缩、淋沥不尽。

催乳的“功臣”除了平时我们熟知的如花生猪蹄汤、黄芪炖鸡汤、猪蹄通草汤等适用于产后缺乳外,我们身边一些常见的食物也是催乳的“功臣”。黄花菜,治产后乳汁不下,用黄花菜炖瘦猪肉食用,极有功效;茭白,用茭白、猪蹄、通草(或山海螺),同煮食用,有较好的催乳作用;莴笋,莴笋性味苦寒,有通乳功效,产妇乳少时可用莴笋烧猪蹄食用。这种食法不仅减少油腻,清香可口,而且比单用猪蹄催乳效果更佳;豌豆,青豌豆煮熟淡食或用豌豆苗捣烂榨汁服用,皆可通乳。豆腐,以豆腐、红糖、酒酿加水煮服,可以生乳。其他如黑芝麻、花生、丝瓜等催乳也有很大功效。补养气血的饮食方法产后常用的补气血食材有:红糖、红枣、红小豆、黑木耳、黑芝麻、黑糯米、乌骨鸡、鲫鱼等,还有一些中药材如黄芪、当归、燕窝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2 结 果

同普通摄入大众化饮食的产妇相比,经饮食护理、营养结构调整的112例产妇孕期及产后身体健康素质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都更为良好,产后奶水也更加充足。3 讨 论

应当加大对产妇孕期及产后的饮食护理力度,对她们的饮食营养结构进行调整,确保产妇身体素质能够更为健康,胎儿生长发育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第10篇

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掣肘在于教材。在以学科知识为前提的框架下,教学始终围绕教材灌输知识,教师极少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价值观的建构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教学中的活动忽视甚至排斥学生以获取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目的的实验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只能遵照教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是观念与实践、知识与生活相脱离的活动。吴地的地域文化可谓资源丰富,吴地的语文课堂如能在烟波浩渺的吴地文化中攫取一瓢,将会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内涵。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培养要求之一就是“善于借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尽管语文学科与服装专业大相径庭,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艺术鉴赏能力,高职语文教学则又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因此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成为两门学科的交集。

3100多年前勾吴建立,吴文化逐渐发展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居吴地中心区域的苏州文化在整个吴文化体系中最具特色、最有个性,是吴文化最完美、最集中的体现。苏州作为吴文化的代表,水乡妇女服饰世代相传。这些服饰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水乡地区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审美观念。服装专业学生可以从语文教学中汲取文化养料,培养服装审美情趣,从而提高设计能力。下面笔者以《吴地饮食文化探寻》综合活动课为例进行阐述。

一、导入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吃”已经逐步发展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素来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吴地,饮食资源丰富,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就开始一场吴地饮食文化的探寻之旅吧。

二、探寻之旅

吴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太湖流域的气候特点,为稻谷的生长提供了有力的自然条件。吴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域特点决定了吴地“饭稻羹鱼”的饮食特点。此次探寻之旅我们将从“主食”“副食”和“点心”三个模块展开。学生代表分组介绍:

1.主食篇: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稻谷一直是长江流域人们的主食。

竺可桢在《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认为,从太湖流域出土的稻谷品种来看,当时已经有籼稻、粳稻、糯稻三大类。

吴地以粥饭为主食。米粥,古称“糜”。吴地的米粥,花样颇多:糖粥、腊八粥――消灾除病、绿豆粥――消暑降温、马兰粥――明目亮晶……

吴地通常所吃的米饭为白米饭,吴地人民还常常将稻米煮成花色饭,比如“百宝饭”――办喜事吃;“豆腐饭”――丧事所食;“乌米饭”――强身明目;“青精饭”――每年的四月初八吴地寺院浴佛节食用。

2.副食篇

吴地水面占土地总面积的17.5%。太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生产基地。鱼、虾是吴地最大宗的土产,是人们日常饮食的主要菜肴。

吴地渔谚:

银鱼、梅鲚、白虾――太湖三宝。

鱼、鲥鱼、河豚――长江三鲜。

大闸蟹、河虾、鳜鱼――阳澄湖三宝。

在甲骨文里,“吴”在字形上很像鱼,其最初的读音也是“鱼”音。吴地每月都有时令鱼上市,民间谚语称:正月塘鳢肉头细;二月桃花鳜鱼肥;三月甲鱼补身体;四月鲥鱼加葱须;五月白鱼吃肚鱼;六月鳝鱼鲜似鸡;七月鳗鲡酱油闷;八月鱼只吃肺;九月鲫鱼要塞肉;十月草鱼打牙祭;十一月鲢鱼汤头肥;十二月青鱼要吃尾。

3.小吃篇

吴地点心品种十分丰富,讲究随时令的变化而变化,注重岁时食俗。民间流传有岁时食俗的谚语。

《十二月时令歌》:正月一日吃圆子;二月里放鸢子;三月清明买青团子;四月里蚕宝宝上山做茧子;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里摇扇子;七月上帐子,蒲扇拍蚊子;八月中秋炒南瓜子,勒西瓜子;九月里打梧桐子;十月朝就剥桔子;十一月踢毽子;十二月年底搓圆子。

4.教师小结

纵观吴地的饮食文化,无不闪烁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精工巧制的特点,而今天的苏式美食,在传统的基础上更是具有兼容并包的“和合”精神。今天的文化探寻之旅的第二程,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服装专业的,我们是否可以从吴地饮食文化中汲取养分,做地域文化与专业结合的一次尝试!接下来就请小组代表来展示大家的设计成果!

5.学生展示

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设计成果,并讲解设计灵感。

主食篇:

设计灵感:灵感来自吴地主食中的稻米稻穗的形态与金黄色泽,追求纯净大方的自然美,以时尚优雅的款式为主。黄与白色泽交相辉映,稻米和稻穗的图案镶嵌在面料上,勾勒出原始自然的形态。设计给人传递了优雅简质朴之感,就像稻米留在人们心中的印象:简单、醇厚。整套设计传达了设计者不忘大地对我们的哺育之恩。

副食篇:

设计灵感:总体采用丝绸面料来传递水乡泽国的质感。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吴地人民水一样灵动温婉的性格之外,进取张扬成为了吴地文化的新内涵。从服饰几何图案的角度去看,设计者透过藕片上一个个小圆孔中看到了吴地自古以来的兼容并包的圆融精神,遂以镂空的形式,结合疏密相间的艺术手法,加深礼服华丽的空间感、视觉感。

小吃篇:

设计灵感:在苏式点心中,最有代表性的点心即为梅花糕。苏式点心味觉上最大特点是甜和糯,视觉上则造型别致精巧,结合以上两点,设计组将风格定位为温婉、甜美。状如梅花的梅花糕因其造型独特,设计中紧扣这一花型,将礼服的裙摆分割为四片,自然散落的裙摆更具柔美、温婉的特点。形态逼真、甜而不腻的苏式点心,仿佛远处觅渡桥上站着的姑苏女子那一声“好”般清脆婉转,窈窕多情。

三、教师总结

如今的服饰已经越来越倾向于个性化和风格化,讲究独特的文化气息在今后的服装消费中会表现得更加突出。如何将地域文化特色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本课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的尝试,今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运用于我们的专业。

以上是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例,笔者对这一课例有一些思考。语文学习,更大的目的在于“文化底气”的培养。在笔者看来“文化底气”就是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语文学习天地广阔,课内课外连成一片,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广。在今天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里,如果再把语文课堂搞得暮气沉沉,那么课堂将成为束缚学生精神自由的罪魁祸首。

第11篇

小儿体重计算公式(千克):1~3个月:出生体重十月龄×0.7(千克)4-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6(千克)7~12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5(千克]1岁以上:年龄×2+8(千克)

为什么我们的宝宝越来越胖?

在所有的胖宝宝中,只有5%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而其他宝宝大多是由于进食过量造成的单纯性肥胖。主要原因是:

1 饮食不均衡,食入热量过高的食品

很多儿童除了正餐以外,经常食用零食、油炸食品、甜味饮料等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有的甚至用点心、糖果等零食取代正餐。这样长期下去,会造成不必要的脂肪堆积。

2 活动量太少,脂肪不能很快被消耗而存于体内

而今,尤其在城市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的活动场地比较有限,加之有些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会发生磕碰,所以,尽量对孩子的活动加以限制,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孩子室外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另外,调查显示,在我国儿童当中,长时间看电视的比例已经高达12.7%。这也是我们的小胖子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3 饿不饿都吃

很多年轻父母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隔辈喂养,很多老人都觉得能吃是福,胖孩子身体好,所以从小就让孩子食用大量的食物,从而养成了孩子饿不饿都吃东西的习惯。

4 缺不缺都补

很多家长生怕孩子营养素缺乏,所以在正常饮食之外经常大量给孩子补充各类营养素,从而造成孩子营养过剩。而实际上,只要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保证膳食平衡,基本上就能保证每天所必须的营养。而且,大部分补品从功效上来说,远远不如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丰富、平衡。

5 父母不良的饮食习惯

胖宝宝的产生跟父母及家庭的饮食习惯有直接关系,如父母是否吃零食、是否吃早餐以及父母口味等,都能影响孩子体重。可以说:父母的饮食习惯造就了孩子的身体状况。所以,若想孩子身体好,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调整好自身的饮食习惯。

小贴士:

目前.6岁~6岁半的男孩的过重及肥胖率为10%,女孩为25%。据研究,12岁以前若是肥胖.将来仍然肥胖的几率男性为86%,女性为88%。此外.对上百名胖宝宝的统计分析显示:60%的胖宝宝血脂高,70%的胖宝宝患有脂肪肝,53%的胖宝宝同时出现血脂高、脂肪肝的症状。

胖宝宝饮食3项原则:

由于儿童正值发育期,需要适量的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热量的供应,所以对胖宝宝们进行饮食治疗之前,首先要想一想家庭中平常有哪些不良饮食习惯,并记录下孩子近一周的饮食情况,请营养师为你分析。避免由于营养摄取不平衡,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1 科学控制孩子热量摄入

孩子每天需要的热量,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

1岁以内婴儿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100千卡路里,后来每增加3岁减去10千卡路里。

2 掌握好三餐摄入比例

一日三餐中,每餐的营养总量的比例应当是3:4:3。

3 一定不能缺少蛋白质

一般说来,按照体重计算,每千克体重需要1~2克蛋白质。

胖宝宝饮食7个贴心建议:

1 尽可能自己做着吃

如今,为了节约时间,人们更喜欢在外面就餐,或直接购买半成品或成品食物。此类食物一般热量及脂肪含量较高,在制作过程中造成大量的营养素流失,从而易造成人体营养素不足或营养过剩。所以,我们提倡有规律的家庭饮食,一天三餐中,争取能有两餐在家解决,从而既能让孩子们更多地享受愉快的进餐氛围,也能改善其健康状况。

2 吃饭要定时、定量

一天三餐或四餐的时间要相对固定,进食量也要相对固定。早餐一定要吃好、吃饱,并摄入一定的新鲜果蔬,食入的总热量应为一天的30%。同时适度减少晚餐的进食量,如孩子睡前有饥饿感时,可让其喝一杯鲜牛奶,这样既不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又有助于孩子的睡眠。

3 替换零食种类

对于已经习惯吃零食的孩子,可将其常吃的糖果、巧克力、口香糖、汽水、蜜饯等高糖、高热量的点心、零食更换成牛奶、酸奶、水果等低脂高纤维类食品,同时减少其饮料的摄入量。口渴时尽量选择白开水,因为白开水才是人体最健康、最经济的水分来源。

4 烹调口味尽量清淡

食物烹制时,尽量少加入刺激性调味品,食物宜采用蒸、煮或凉拌的方式烹调,让宝宝减少食用油的摄入。

5 放慢进食速度

细嚼慢咽有助于孩子细细品味食物,并提高对饥饿的忍耐性和食欲敏感性,找到吃饭的自然停止点,避免饮食过量。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比如我们比一比谁咀嚼的时间更长,来培养宝宝细嚼慢咽的习惯。

6 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

有些妈妈认为小宝宝减肥要先从主食减起,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主食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会转化成糖分,可以供给大脑发育的需要。每餐的主食只要不超标就可以。最好从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入手。有些妈妈认为,让宝宝少吃肥肉就可以了,当宝宝吃瘦肉的时候会丝毫不加以控制。实际上,100克瘦猪肉含蛋白质16.7克,而含脂肪却达28.8克。所以,瘦猪肉其实并不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瘦猪肉吃得太多,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也会大大增加。

7 每餐必有汤或粥

先吃些蔬菜,再喝汤,最后吃主食。要让孩子养成每餐必有粥或汤的习惯。饭前喝汤不仅可以促进消化吸收,还可以有一种铺垫的作用。

温馨提示:

第12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师生餐饮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彻底整治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有效消除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隐患,完善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为创建“平安校园”及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组织领导

市局成立“ZZ市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

三、整治重点

大、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及周边餐饮店亮证经营情况、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食品采购索证索票情况、食品加工贮存情况、食品留样情况、餐饮具消毒情况等。

四、工作步骤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分安排部署、整顿治理、总结巩固三个阶段,时间从即日起至9月30日结束。

(一)安排部署阶段(即日——7月10日)。各区市县局根据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订工作方案,要求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

(二)整顿治理阶段(7月11日——9月15日)。各区市县局根据工作方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排查整治,坚决取缔无证经营行为,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落实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尽早消除隐患,对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学校食堂和餐饮店要依法停业或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利用暑假期间,加强对学校食堂提档升级进行改造、对校园周边餐饮进行专项治理,严禁学校食堂加工经营凉菜,确保开学后学生饮食安全。

(三)总结巩固阶段(9月16日——9月30日)。及时总结整治成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常态,确保整治成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夏季是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学校又是食品安全事故高发的重点区域,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师生健康,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迅速部署,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细化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切实搞好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二)严处,消除隐患。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全面排查餐饮安全隐患,保持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对无证经营单位要坚决取缔,严厉查处各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消除餐饮食品安全隐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