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时间:2023-05-30 09:05: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第1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存在 问题 措施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属于基础设施中的公共工程类,包括农田灌排渠系统设施、截留提水设施和水土保持设施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及措施:

一、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不足。虽然近年国家水利投资不断增加,但建设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跨区域特点,地方财政困难,以往地方配套资金并未完全落实,造成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目前镇村一级经济薄弱,资金匮乏,与农业生产最为密切的灌溉渠道的硬化建设无力投入,而政府的投入也较少,由此造成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滞后,农民群众最密切关注的焦点就是这一问题,也是基层干部最操心、最难搞的“心病”。

2.设计存在缺陷。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中施工方案基本无比较,只要方案可行即可,技术经济观念不强。招标设计阶段的深度与可研阶段差不多,无设计优化。在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由于业主的干预,设计单位才对设计方案进行较细致地比较,导致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设计修改很多。

3.施工质量无法控制。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寿命以及工程的效益。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施工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建设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管理中的不正之风等问题,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4.工程没有管护和维修基金。由于项目工程分布范围广,易受自然灾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易发生损坏(毁)。没有设立专项管护费,致使工程管护常常无人问津;当出现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损坏(毁)时,由于无钱维修形成废弃工程,造成了很大浪费。

二、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议与措施

1、安全管理。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人为破坏;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

2、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3、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

4、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期长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第2篇

关键词:当代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236-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日趋凸显,已成为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探析当代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已成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根据自身经历,对此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1 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投入不足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资金具有明显的差补性特征,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当地群众的自行筹措。这样的资金来源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和地方在财政预算管理上不能做到有效统一,资金到位困难,更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并受到当地群众主观性观念的限制,致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1.2 工程建设缺乏严谨的科学性

对农田水利建设,只是单纯地考虑某一方面的利益,未将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去进行思考,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严谨的科学性,以致于工程建设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主要体现在工程投入建设前,规划不科学合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较差。农村水利建设队伍人员的匮乏,建立起来的水利建设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1.3 水利建设竣工速度不及时

高质高效的施工企业都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可农田水利建设地处农村,施工环境有一定的困难,提高了其建设成本,加上规模较小,使得这些企业不愿意参与此类工程。再加上资金到位情况不及时等多种客观原因的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直接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1.4 对水利建设设施的保护不力

在我国农村的水利建设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工程建设,相对忽视水利建设的改建、维护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地区只是单纯地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只要建好就行,认识不到水利建设建成后的改造和维护工作的重要性,这就导致水利建设设施的功能下降并给农业正常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2 对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干部在筹措资金时,因为政策的转变,存在畏难情绪,害怕激化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筹措工作畏首畏尾,无所适从。二是,我们国家出台一系列有关支农、惠农的相关政策,农民群众出现认识误区,认为水利建设是国家大事,与己无关,在劳力与资金的支持上出现消极对待的现象。

2.2 工程建设缺乏科学性与工程进度缓慢的原因

目前农村水利建设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掌握存在着真空现象。同时对农村水利建设队伍的管理不力,以及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时常出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当地政府缺乏相对理想的激励机制,不能吸引优秀施工企业参与到农村水利建设中来,还有工程建设资金的拖欠等因素,都是造成工程进度缓慢的原因。

2.3 水利建设设施保护不力的原因

对水利建设设施疏于管理,一是农村树立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不足,以致在客观上不能对水利建设设施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造和养护;二是思想认识上的不足,没有将水利建设设施的改造和养护放到与水利建设工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去。

3 对策措施

3.1 扩大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财务机制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当地群众的自行筹措,应当将眼光放得更宽更广,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这样一来,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就多元化、灵活化,有利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增大,促进水利事业快速科学地发展。与此同时,建立健全财务机制,提高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率,不仅节约成本,还提升了水利部门的形象,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水利建设资金体系。

3.2 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水利建设队伍

按照科学地管理方法,加强对水利工程设计、进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使农田水利建设落到实处,妥善安排水利建设的具体事宜,为工程正常运行提供有力条件。当地水利部门应当多对水利员进行再培训,向他们灌输新技术、新科技,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水利建设队伍,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业务水平。

3.3 科学规划,依法治理,保护和巩固水利建设成果

在水利建设成果的巩固过程中,与水利专家进行反复的探讨和论证,对水利建设设施的管理进行科学地规划,并对续建的水利设施或者改造、养护已建成的水利设施进行依法治理。转变过去的错误的思想意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较为彻底地治理水利建设设施。同时,笔者认为对水利建设成果的保护还应该纳入法律的范畴,把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相关人员身上,严惩懈怠人员,提高相关人员对水利建设的保护意识。

总之,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农田水利从业者多角度地探析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对策作出更趋科学的诠释。

参考文献

第3篇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

首先对全县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进行统计,以便很好管理。其次对已经损坏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维修和维护。第三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使管理人员安心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还要不断进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培训工作,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自学积极性,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2.当地政府应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靠农民或只靠政府的力量还不够,所以就需要政府支持农民参与。因此,县政府应设立专项水利建设和维护资金,以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维修改造,以便适应当前水利发展的需要。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县政府还要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引导、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水利建设维护资金。

3.明确产权,做到依法管护

农田水利工程验收合格后,应该随即明确产权归属,依据不同情况,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来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和设备可以由乡镇级水利站进行统一管理;位于田间的水利工程可由村或农户分散管理。在农户分散管理中,把工程管理和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挂钩,增强他们的责任感。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朝好的方向发展。

4.加大节水灌溉的推广应用

依据太康县情况,除了对现存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节水改造外,还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通过引导、鼓励农业种植大户优先采取高效节水技术进行灌溉。大量的实践说明,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是解决农业用水和抵御农田旱情的有效途径。没有农田水利工程的支撑,就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更谈不上保障粮食安全。但农田水利建设落后仍然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所以强调要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所以要加强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强力支撑。

作者:张秀华 王霞 单位:河南省太康县水利局

第4篇

(一)金融支持主体层面的问题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投入逐渐减小,对农田水利方面的贷款更是很少发放。基层农发行信贷业务仍处于转型期,政策性贷款不断萎缩,缺乏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政策。农村信用社无法满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这类期限长、规模大的信贷资金需求。据对某市调查,该市金融机构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28350万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0.59%;农村信用社没有发放此类贷款。

(二)农村受贷客体层面的问题

由于改革进展缓慢,目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仍主要实行集体所有、集体管理,这种产权制度造成经营主体、运行机制、经营模式、产权归属等不清晰,致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贷款缺乏合格的承贷主体。如某市至2009年完成小型水利设施确权的只有610户,占比为17.2%。按照有关信贷政策规定,县(区)、乡(镇)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不具有承贷主体资格;村集体收入来源有限,缺乏自有资金或财产,承贷能力不足;农户因不具有所有权,主动贷款意愿较低。农田水利设施产权不明晰,成为影响借贷双方建立借贷关系的突出障碍。

(三)政策环境层面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资金支持的重点以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对农村田间地头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基本处于停滞阶段。地方政府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上级国债投入、转移支付和农村“两512”税,但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两工”税已经停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资源税等征收进展缓慢。致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明显不足。

二、改善金融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尽快出台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配套金融政策法规

建议有关部门联合出台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指导性意见,通过财政贴息或减免税的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贷款。扩大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使用范围,允许用于支持小型。微型农田水利建设,其贷款利率上浮不应超过一定比例:农民贷款用于修建农业水利设施。可由各级财政给予贴息或承担全部利息:政府对新投放的贷款给予全额或部分保险。明确将农田水利贷款纳入农发行新业务范围,由其提供低息长期贷款。

(二)各政策性银行应进一步增强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运用政策性金融手段对农业予以支持与保护是国际普遍采取的积极措施,目前已成为各国扶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最佳选择。为此,我国应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创新服务农业、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产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活力。鼓励金融机构对具有未来收益的经营性农田水利项目发放担保贷款,以项目未来的经营收益或收费等为担保;创新担保形式多样的涉农信贷产品,完善涉农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以金融产品的创新为农业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第5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

1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概况

柘城县地处河南省东部,属淮河流域,为黄河冲积平原,位于商丘市西南部,总面积1042km2,耕地面积7.15万hm2。项目区位于柘城县东部,项目涉及3个乡镇共51个行政村。本次项目为疏浚7条排水沟总长度51.85km,总排涝面积0.95万hm2。由于沟网交错,各排水沟排涝面积存在重复。其中明净沟22.20km,总排涝面积0.71万hm2;八丈河7.30km,排涝面积0.20万hm2等。

2柘城县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2.1效益计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实施后,可改善灌溉面积0.20万hm2,改善排涝面积0.95万hm2,项目建成后,粮食产量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年增产粮食45.06万kg,农民人均年增收27.23元。项目区夏粮作物以小麦为主,秋粮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油料、花生等作物为主,其中粮食作物占种植面积的80%,经济作物占种植面积的20%,复种指数为1.80。水利增产效益分摊系数取0.40。2.1.1灌溉效益计算项目建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积0.20万hm2。经实地调查及2012年统计数据分析,每公顷粮食作物约增产150kg,经济作物增收300元/hm2,粮食综合价格为1.80元/kg,年增产效益为:B1=(3.03×1.80×80%×10×1.80+3.03×1.80×20%×20)×0.40=40.14(万元)2.1.2排涝效益计算多年来项目区内因涝灾影响粮食作物平均减产约7kg,经济作物每公顷减少收入225元,项目实施后,改善排涝面积0.31万hm2。则项目完成后可减少损失:B2=(14.30×1.80×80%×7×1.80+14.30×1.80×20%×15)×0.40=134.67(万元)。则项目效益为B=B1+B2=174.81万元2.2农民增收项目区年增加经济效益174.81万元,项目区总人口6.4190万人,农民年平均增收效益为:174.81÷6.4190=27.23元/人•a,项目实施后农民人均收入为5390元/a,比实施前提高0.51%。2.3国民经济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34.36%,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ENPV=328.56万元,>0;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2.10,>1.20,动态投资回收期约3.46a。说明该项目经济上是合理的。应当尽快兴建该工程,以适应该地区的工农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和发展需求。

3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3.1柘城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精神,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民心工程。由于建设资金的长期缺乏,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已严重制约农业生产。以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就成为解决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就项目资金的来源、流向和实施后项目的管理和组织要求上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本身就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全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工程实施后最大的受益者是项目区的广大农民,因此,项目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3.2为农业机械化、生物化、集约化、智能化生产等奠定了基础项目实施对于引进和采用农业新技术,转变传统观念,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3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排水沟疏浚后,农田的排涝能力将大大提高,使农业逐步向优质、高效、增产型农业发展。作物收成得到保障,农民收入增加,逐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减少政府对扶贫资金的投入,减轻财政上的负担。

4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柘城县农业排涝条件,农作物得到及时排涝,增强了作物抗病虫害能力,作物复种指数得到提高,林、果、草种植面积得以增大.从而使植物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加上配套措施和土地平整,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工程建设期、运行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最终使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保护。工程实施后,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区内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斗农沟沿岸可植树种草,进行绿化,对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有很大的作用,其工程生态环境效益十分显著。5效益分析及总结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实施后,可改善灌溉面积0.20万hm2,改善排涝面积0.95万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5.06万kg,年新增总效益94.13万元,农民人均年增收27.23元。同时,通过灌区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灌区管理水平,结束灌区以往重建轻管的局面。经过计算,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34.36%,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328.56万元,大于0;效益费用比为2.10,大于1.20,各项指标均达到规范要求,说明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后,可为灌区农作物及时解决旱涝灾情提供保证,对改善灌区灌溉、排涝、生活条件,增加农作物单产,提高农民收入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好的国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务华.公共财政投资农田水利效益分析及建议[J].中国水利,2013(11).

[2]马西曹,张建全.河南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效益分析[J].河南科技,2013(16).

[3]马永超,朱强,张元可.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3(26).

[4]刘素玲,李付新,张举林,张西德.实施农田水利建设的效益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7).

第6篇

【关键词】建设机制;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解决方案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业发展是其他各个行业和领域发展的基础,所以要充分的重视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相关问题,必须要提上日程。

1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又被称作为是群众性的工程,顾名思义其主要依靠的力量源自农民,农民管理,农民建设,实际上这是一条“农民的事情农民办”的发展思路,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两工”(这里的两工指的是从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之后,就打破了原有的保障机制,在新的机制没有正式投入运行之前,投入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中的费用大大降低,工程的管理和建设主体缺失的问题日益严重,工程建设无法保障,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针对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005年,中国中央财政专门设立补助专项基金,水利部和财务部启动了“民办公助”的试点,通过两年左右的总结和实践,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自身特点,即范围广、工程量大、类型繁多、情况复杂、各地条件相差悬殊等,仍然存在操作性问题和深层次的问题亟待发现和解决。随着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投入的比例有所增加,为了尽可能的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推动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就目前情况来讲,仍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2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若干问题

2.1“民办公助”试点的问题

“民办公助”实际上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作机制的表述,小型农田水利具有准公共产品或者是公共产品的性质,以及农田水利具有分散、小型、量大、面广的特点,所以如果全部由政府包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事宜,不仅非常难做,而且没有必要。相反,如果完全交由农民自身来建设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办不好,而且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民办公助”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和农民的实践作用,充分调动两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当“公助”和“民办”互相协调的时候,才能够形成相对完整的机制。其中,“民办”主要是包括工程的管理和建设的相关环节,包括工程建后管理、项目实施的组织、提出建设项目、申报建设项目等等,均有民用水合作组织或者是农民自主办理;“公助”主要是包括政府在技术上的指导和资金上的支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根据当地条件的不同、工程性质的不同,“公助”和“民办”的程度会有所不同,例如,对农户困难,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亦或者是公益性比较强的工程建设,“公助”参与的强度可以适当的加大一些。

2.2投入比例和投入主体的问题

就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有关于投入比例和投入主体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主张,分别是主张投入主体为农民和地方、中央或者是政府和主体多元化。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讲,水利部和财政部工程开设的专项补助资金,对东部和中西部粮食主要的生产省份投入比例约为30%,而对东部其他的地区投入比例约为15%;因为地方财政配套比例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农民投入的比例也会产生差异化,在30~60%的区间内。实际上,地方财政和中央的补助远远低于实际情况的需要,而且也明显低于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比例。

2.3使用方式和资金管理的问题

资金管理问题可以分为三种:①中央进行项目管理;②地方自行安排资金的管理;③中央管理和地方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中央掌握地区的资金分配权,根据管理办法组织专业的人员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而项目的组织实施权、审批权和申报权已经交给地方,从某种程度来讲,中央可以及时的关注各个地区的资金管理的执行情况。所以目前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如何制定有效地、科学的资金管理方法,既能够保证中央管得住,而且又能够给地方在制定细则的时候留下一定的空间。资金使用方式目前来讲,只有定性的规定,没有定量要求,如何在实际的操作环境中,处理好分散与集中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2.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问题,从制度的改革开始一直到如今,已经有10余年的实践,对盘活存量资产和落实管护责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改革的对象大多数分为三种类型的工程:①可以经营的工程;②可以凭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而进行多种经营的工程;③靠水费收入来维持运行的工程。但是针对仅靠水费收入不能够正常运行的工程或者是无法进行综合利用的工程,改革的幅度和进步的空间不大。

2.5激励机制的建立问题

早在2006年,财政部和水利部就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先进县评选表彰的活动,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是这些做法和措施往往是进行“一次性”消费,没有统一的制度和规范,甚至作为一种激励的措施,其目的还不够明确,如果将已经现实存在的成功做法延续下去,如何不断丰富激励的内容和形式,如何有效的激励制度化,形成长期的机制,诸如此类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

3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解决办法

3.1加强基础信息的管理和收集

这不仅是制定政策规范和总结经验的需要,同时也是分析研究问题,衡量规范政策执行情况以及改进和加强工作的需要。收集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内容非常多,其中改革进展、管理制度建立情况、投入水平、工程状况等,可以作为重点收集和管理的内容。

3.2加强研究,攻克难点问题

要想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工作,就需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当前情况下,难点问题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责任划分问题、主体的投入比例问题、政府管理与投入的方式问题,如何编制一个权威的、科学的、统一的县级规划、如何建立责任和权力相统一的管理制度,如何建立科学有效地激励制度等等。就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云南对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用于其建设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容积小于10万m3的塘坝,装机小于1000kW的小型灌溉泵站,流量小于1m3/s的引水堰闸,容积小于500m3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灌溉机井等小型水源工程。(2)流量小于1m3/s的大中型灌溉区末级渠系,高效节能灌溉工程,井灌区输水管道,小型灌区渠系等工程。(3)装机容量小于1000kW的小型排水泵站,排水沟道(3万亩以下的控制面积)等。

3.3加强法规制度和政策规范的出台、完善工作

各地区的弄点梳理规划指南是非常重要的,尽快出台才能够为工程的建设提供指导;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中央财政的小型农田水利补助等的管理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修订和完善;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立法工作,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那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就没有根本性的保障,而且就目前情况来讲,有利条件比较多,制定相关水利立法的时机比较好。因此尽可能的加快制定“农田水利法”的步伐。

4结语

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它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经验,并且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和条件,因地制宜的来进行工程建设,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才能够促进和完善我国小型农田水利新机制的建设,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加宁,吕天伟.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体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9.

[2]陈顺华,李远强.加快遵义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对策思考[J].中国水利,2009,13.

[3]陈向镇.福建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新机制探索[J].中国水利,2008,17.

[4]贤剑铭.浅谈当前农田水利的现状及其对策———以广西岑溪市为例[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9,5.

[5]胡学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需要四种机制创新[J].中国水利,2008,22.

[6]吕天伟,吴加宁.浙江省农田水利投入问题的几点思考[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8,4.

第7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前期规划;投资;管理机制

一、农田水利工程的特征及重要性

1、农田水利工程的特征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保证农业安全生产建设的利民工程,主要服务于农田灌溉与除涝,促使农田向旱涝稳产田转变,保证了绝大多数粮食的安全生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水资源的合理管控与运用。农田水利工程里面一般包含了浇灌渠道、排水沟道、泵站、涵洞、水闸、农田桥、机电井、灌排设施等,一般都表现出占地广、工程资金投入大、总工程耗时、施工条件比较差、公益性色彩强的特征。

2、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是农业经济,水利又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行小康奋斗目标的新时代新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设和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迫在眉睫。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水利建设资金的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国家的财政补贴,但是国家对资金的落实情况缺乏监管,难免出现一些地方行政单位将水利建设费用挪用的情况。除此之外,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是一种偏公益性行为,资金回收耗时长,很少会有社会性资金主动注入,导致资金来源较为单一。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很多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不能按期进行,哪怕一些已开工的水利工程项目,一些时候也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出现不断延后的现象,大大延缓了水利工程的进度。

2、建设前期规划缺乏合理性在规模方面,农田水利工程往往不会很大,但是涉及的角度大、范围广,与农田本身的高低程度、自身原本的水利规划等因素密切相关。很多规划设计人员对水利建设工程区域的地貌缺少充分的了解,导致最终的设计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瑕疵。在施工现场也存在较多的不定因素,影响了后期的建设管理。作为后期进行工程管理的依据,如果设计图纸就存在问题,后期施工进度就必然受到影响,也不利于控制项目成本。如果规划中占用了政府没有提前与农民沟通好的农田,会让项目进展减慢。水利工程的设计要尽量减少农田的占用,减少不必要的冲突[1]。3、施工人员管理不当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应该招聘一些高素质并且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做好上岗前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一些工龄较长的技术人员也要加强基本教育,切实提高技术应用的水平,防止出现技术经验与新技术不匹配的情况[2]。

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1、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资金支持,成立农田水利工程专项津贴有利于工程的推进,要不断想方法扩大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政府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各级政府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必不可少,要扩充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并且建立严格的管控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合理征收地方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可以提取一部分土地出让的获利资金投入到新的农田水利建设中。想方设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社会企业投资的主动与积极性,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往良性市场方向发展。

2、前期设计规划工作要落实到位在前期设计时,负责设计的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合理规划,比如水资源的调度尽量多的保留原有的路线,减少或者避免占用农田的情况。要对原有灌溉路线进行优化,多考虑当地农户的需求。在水利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农田灌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还要多考虑水的排放问题。

3、遵循人本原则将农民用水方面的利益追求放在首位,把提升农村水利工程抗灾性能和管理工作水平作为首要目的,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加大节约用水的管理力度,确保农民经济效益的增加,使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等都能得到稳步发展,使农业经济持续进步。

4、重抓工程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政府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要加强,要提升专业性。更重要的是需要向农民宣传农田水利工程的有利意义与好处,以保证绝大部分的农民能够切实了解与体会到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的意义,使广大农民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建造过程当中。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监管体系,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标准化与统一化”的管理模式。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任务分散到每一个负责人身上,方便工程投入运行后对产生的问题能有效追踪。地方政府和管理机构要与有关工程建设施工单位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协作模式,彼此之间相互监管,共同合作进步。

第8篇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抵抗自然灾害、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能够减少一些自然灾害的损失,增加农业收入。

一、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

1、农田水利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当前,我国粮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处于一个稳定增产的高峰期,粮食供给总体上是安全的,但是我国的粮食安全由于各种因素仍面临种粮效益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粮食需求逐渐增加,结构性矛盾突出;国际农业竞争日益加深等挑战。要迎接挑战就必须做好粮食安全措施,农田水利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当前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都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水利建设提出了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2、农田水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民群众能否脱贫致富,将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如期实现。而加快农田水利的建设,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农田水利关系社会稳定。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农业发展对我国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13多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因为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因此只有实现农业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而农业的发展需要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撑,因此说农田水利关系社会稳定。4、农田水利是抵制自然灾害的保障。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农田水利设施是抵御自然风险、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硬件基础。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巨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我国农田水利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干旱灾害仍然是影响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隐忧,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农田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农田水利设施较好的地方,抗灾能力就强;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地方,抗灾能力就弱。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增强农村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

二、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内容

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一是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二是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三、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

1、加快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突出抓好防洪薄弱环节建设。修复各类灌溉设施,确保灌溉用水;全面修复各类防洪设施,确保度汛安全。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实施抗旱规划,建设一批抗旱水源工程。2、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进一步增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入,做到完成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积极推进大中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加强重点涝区治理,不断提高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3、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加强田间工程、末级渠系及涵闸泵站建设,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4、加快推进节水增粮行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抓紧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积极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作。5、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坡耕地综合整治力度,实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6、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发展集中供水工程。强化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创新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确保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四、有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1、统筹水利体系规划,提高灌溉率。兴修水利工程,增辟水源,建立健全节水技术服务体系,各部门之间要互相沟通和配合,统一协调机制,整体统筹工程规划和布局,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规划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提高节水技术和灌溉率,减少灌溉损失,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农田抗旱排涝能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重点加强农田水利的薄弱环节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存在设施标准低、质量差等薄弱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政府应在资金支持下,加大农田水利建设,修建修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有能利用的水利工程应进行大型整修来恢复或提高原有的服务功能,缺少水利工程的则要重新按标准进行建设。建设中,采用最先进的水利建设技术,匹配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合理开发水资源,加强工程建设,强化水文水利的科技支撑,进而彻底解决工程性缺水、抗旱防涝等问题。3.加大水利投入,建立稳定增长机制。一是增加公共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政策,拓展资金来源,增加投资规模。二是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例如调动农业发展银行对水利建设开展政策性贷款的积极性。三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政府鼓励地方政府通过直接、间接的模式进行合理的融资,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4、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建设。广泛调动受益群众的积极性,遵循“民办公助”的原则,推动农民参与水利建设。采取“一事一议”,以政府资金为主,调动农民积极性,自愿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到工程前期到工程建设到工程后期管护的整个建设过程中来。积极推进群众管理,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队伍,提高基层水利队伍管理水平,推动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的落实。5、加强科学的建设管理。农田水利工程是系统的工程,在建设前要详细的考察地理状况、气候变化、水文特征等,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从整体上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控制。施工前要进行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开始施工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工程监理制度,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合理进行工程分包,加强分包工程的管理,全局掌控工程的质量,避免造成新的问题和矛盾。从而促使工程良性运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水平和质量。6、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开发人力资源,培养水利技术人员。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训的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工作能力强,服务意识高的队伍,更好的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发挥他们的优势,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7、建立完善工程后期管理制度。在整体控制工程标准和质量的基础上,工程后期的养护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完善的工程后期管理制度,结合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通过有关部门的组织引导,调动农民的力量,保证工程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运行,发挥工程最佳的服务功能,为水利建设管理和农业生产创造效益。8、着力搞好组织发动。要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农田水利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经验,树立一批典型,营造全社会大干农田水利的良好氛围。9、着力抓好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稽察等部门作用,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方式,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干部安全。

作者:张强 单位:山东省莱西市北墅水库管理所

第9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 建设问题管理长效机制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体系的“主力军”,在防汛、抗旱、灌溉、供水、发电、水土保持、水量调度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仅是提高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性环节,也是夯实农业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切人点。以往,由于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原因,造成建设质量差、配套率低、管理不到位、重复建设、工程老化等(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在20世纪50至70年代,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严重老化失修,加上管理不到位,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和效益衰减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阻碍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事业乃至农业的发展。因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必然选择。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影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如工程前期规划、相关部门间的配合、工程建设投入、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工程施工环境及地质条件等等,因而其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而以下是以往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1.1前期规划不合理,各部门配合意识差

由于整个工程建设不是一个单位建设完成,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布置,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工程施工质量,各个部门各搞各个的工程。所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合理规划。

1.2重复工程多,维护工作不到位

由于各个部门的建设标准不一样,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有些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几年就被拆掉重建,不但浪费了大量资金,也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另外,一些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日常维护,存在人畜破坏,自然老化等问题却无人修缮,大大缩短了工程使用寿命。

1.3建设投入少,建设能力低

说道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地方政府投入往往是入不敷出,由于农田水利工程见效相对公路、集镇等较慢,因而乡镇政府往往一再缩减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投资。另一方面,乡镇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建设能力普遍偏低,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这两个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

2.强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我认为要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并建立和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长效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建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规划审批制度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因而必须要求地方相关部门在拟建农田水利工程,如打井、修渠、拦河、滴灌等时首先向上级申报,获得审批后方可执行。这一方面限制了农田水利工程的重复建设,一方面便于对工程建设的监管。

2.2创新建设技术

为了提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应不断创新施工工艺,积极采用新型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创新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一方面使农田水利设施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并使其稳定坚固,便于维护和修缮,另一方面也使农田水利工程更加经济和高效。

2.3强化施工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其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人员管理。一方面要聘用专业素质高、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管理能力,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使其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材料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专业标准选择农田水利工程建筑材料,杜绝使用劣质材料;三)成本管理。合理制定工程建设费用、养护费用、维修费用等,并根据工程受益情况,向受益单位和受益者征收一定的维护费用。四)监督管理。加强纪检部门、监理部门、质检部门的现场监理。五)使用和维护管理。采取一定的使用管理措施,减少对水利设施的人为破坏,定期维护和修复,提高使用寿命。

2.4从严执行竣工验收

农田水利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向上级部门申请验收,当地水务部门应牵头组织专人对工程进行全面、客观、严格的验收,并根据工程合同和相关技术标准对该农田水利工程给出综合评定意见。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水利工程不得交付使用费用以及结算工程款。针对施工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农田水利工程,要进行备案并移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依法惩处。

3.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策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3.1推进农民用水协会的建设,为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长效机制提供组织和机制保障农民用水协会是受益用水户自主参与灌溉管理的自发的、互助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社会团体。按照“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要求,并通过“一事一议”解决灌区工程有人管、有人修、有人保运行的的问题,从而保证灌溉季节工程的正常运行。

3.2建立农田水利投入新机制,多渠道引进资金解决农田水利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按照受益负担原则,建立起完善的农田水利投入多元化机制。通过银行贷款、财政帖息、政府补助、引进外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手段,调动社会方方面面对农田水利的投入。

3.3加大对农民用水协会的指导和人才培养,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建管并重问题。

由于用水协会是用水户参与和组成的,而用水户是小型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为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缺失的问题,政府要积极引导用水协会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因而有必要也有义务参与相关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一方面可以为工程的建设提意见和建议,并监督水利工程的施工.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一方面为管好用好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要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对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后的水价都要让用水户参与,征求大家的意见,得到他们的认可。

另一方面要加强地方政府和基层水管单位对协会的指导和人才培养,优化用水协会的人力资源管理,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通过定期的有计划的组织培训,对用水协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并协助用水协会创新机制体制,建立产权明析、管理主体到位、责权统一的的新机制。引导协会严把立项、审批、实施、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五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

总而言之,农田水利工程应是一项长期造福于人类的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而,我们应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及建设需要,采取相应有效对策,建立和健全农田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奖代补、建管并重、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严把质量关,加强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并加大对农民用水协会的指导和资金投入力度,真正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小刚.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咨询.2010(29):153.

[2]徐明华.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发展长效机制[J].湖南水利水电2010(6):3.

第10篇

1.1河南省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所修建

由于年代久远,失修情况频繁,再加上设施配套不完善、建筑基础低以及管理制度维修力度不强等原因,水利设施老化现象日益加剧。现阶段多数农田水利设施功能衰退,达到几近破坏的边缘。通过水利部门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在目前河南省正在建设的与水利灌溉地域相关的工程的百分比低于70%,而在这其中能顺利圆满竣工的还不到50%,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工程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事实上,能真正发挥骨干作用的仅有30%。由于河南省目前的农业灌溉区域的缺水/盐碱问题愈演愈烈,而中低产地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加强河南农田水利建设对河南省目前的现状来说迫在眉睫。在这方面,小型农田中的水利建设工程问题是最严重的。为了解决耕地灌溉和村民饮水,这些小型灌区,小型水库,以及塘坝和中小型的泵站,有一部分是由乡镇和村委共同投资并参与建设的,而其他部分则是在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贷款或者国债资金的帮助下建成的。在早期,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为之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但由于这些工程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工程技术不过关,过度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下降诸多问题。我们要在意识到新时期河南省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暴露的弊端和问题的前提下,先从小型农田开始,积极探索改进的方法,为实现河南省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而努力。

1.2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以往来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都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按比例投入,但由于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的财政情况都不容乐观,基本的财政收入无法保证,所以对农田水利的投入也就无法做到全额投入,导致许多本已计划并预算好的工程难以开工。而已经开建的工程项目也由于资金的供给不足开始降低施工的成本,从而也就使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2005年国家作出取消农村义务工和积累工这两种工种的决定后,导致河南省的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难以开展,农民们把对此的不满转移到工作上,开始消极怠工。这也加剧了河南农田水利建设上的落后局面,并直接影响到河南省农业整体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以及粮食食品安全的质量保证。

1.3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设计以及水利工程的年久失修情况严重

由于现阶段河南省的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历史都比较悠久,所以在最初的建设中,大都是靠农民们纯手工简单的劳动力进行修建的,许多农田水利设施在时间的磨砺下都渐渐表露出老化的问题,再加上不齐全的且劣质的相关设施,都是造成大部分老化的设施无法再利用的原因。新的税收政策虽已实施,但其在时间上的滞后性,使得农村机构用于维护基础设施的费用失去了稳定来源。当问题出现再去筹集资金却已是为时已晚,亡羊补牢。

1.4不完善的工程建设制度和低劣的工程质量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制度不健全,监管措施及检测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在基层的水利部门中缺乏完整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也缺乏强有力的质量监管措施,种种因素都促成了低质的豆腐渣农田水利工程,即便是有监管的行动,有关部门也只是停留在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目测上,仅凭主观或直观印象就轻易下结论,这也与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的缺乏,高水平的监控人才的极度匮乏有关,这样,有关部门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就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

2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有问题的改进建议

2.1加快建立农田水利综合管理体系的步伐,加大节水的力度

在水资源供应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努力实现对水资源的可循环持续利用,建设和谐的健全的农田水利综合管理体系。加大在农业用水方面的节约力度、降低灌溉用水造成的水资源损失,在满足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前提下,提高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和供水能力,为农业排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实现农田水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了解河南省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条件和目前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搜集各方资料,进行科学缜密的规划,在政府的科学地组织下,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带领全民参与农田水利的建设活动中。

2.2加强对水利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提高基层水利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人力资源的素质,对现有水利技术人才进行科学合理地分工,指出不同的人的业务主攻方向。有目的、按计划地选拔人才去水利技术发达的地方进行学习,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鼓励在职员工学习先进的水利知识,提高基层水利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

2.3加快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与保证体系的建立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加强水利工作人员高质量意识,提高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勘测设计的规程规章、技术规范的标准,对设计过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健全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批制度。组织专家在工程立项时进行相关且重大的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将安全和质量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在施工期间,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约束参与建设各方,保证水利工程高质量完成。

3结语

第11篇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发展农业的最为基础的条件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农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在对地质气候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以及完善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将我国农田受到的自然灾害降到最低,以此来减少我国农业的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农田水利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促进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理 农业 特点 现状 前景

1 引言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田水利的基本建设是要着眼于全局,着眼到长远发展,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利益应当适当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而就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现状来看,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一直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将我国农村的水利工程进行科学的建设、有效的管理以及可持续的发展,以更好的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的环境以及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也是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关键性的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的一个大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在此方面做出努力,不断完善。

2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特点分析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农田水利主要就是指为了达到农业增产的目的而进行的水利工程的建设,这也就是通过建设并运用很多种有效的农田水利措施,最终将农田的水分状况以及地区的水利条件进行有效的调节及改善, 最终达到抵御天灾的能力,促使我国农业的生态环境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最终提升我国农产品的产量。 农田水利和我国农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国农业发展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水利建设的,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有效的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天灾造成的农业方面的损失。所以,农田水利建设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专门给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服务的,但是,由于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种,所以导致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引起的财务效益并不是很高,因此要加强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害,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灌溉和排水。农田水利涉及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农学、土壤学,以及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及农业经济等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肥,扩大土地利用,以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此外,还要研究节水灌溉的原理与实践,防治灌溉土地盐碱化、沼泽化和水土流失,研究水利土壤环境的改善,以及咸水、废污水的改造与利用等技术措施。农田水利与农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农业生产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农田水利事业的兴衰。

3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现状分析

在了解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之后,我们来对当前国内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可以说,就当前情况下,我国的农田水利在建设方面来看,虽然在以往的建设当中,农田水利已经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严重的落后于现代化的社会需求,我国的人口在不断的增加,这就导致粮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确保粮食可以得到高产,那么就要不断的提升我国农业生产质量,因为农田水利的建设是确保我国农业可以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加大对农田水利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却存在以下现状:

3.1 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进行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为了鼓励农民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当中,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却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缺陷,而导致农民缺乏参与水利建设、管理的积极性。 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并没有把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当成是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的工作,没有意识到一个好的水利工程可以给自身带来多大的收益,因此容易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导致其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以及管理有很大的惰性,不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的功能及作用,也就谈不上要求他们去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 到目前为止,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不具备应有的管理水平,而并没有很好的深入到农民们的思想当中,最终导致管理w制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3.2 农田水利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农田水利方面的设施由于年代久远, 大部分出现老化现象,尤其是在洪涝干旱季节的时候比较明显,因为目前情况下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都是在 20 实际的 60-70 年代建设的,有一部分的工程是典型的“三边”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经运行了好几十年,这就导致先天性的不足加上后来没有对其进行配套的维修,最终导致农田水设施方面出现老化以及退化和失修的现象十分严重,加上相关的水利设施没有一个配套的装备,因此拦蓄防洪的能力比较弱,一旦有洪涝干旱等现象的发生,那么就会给我们的农民群众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3.3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的资金问题

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农村的那些小型的水利工程,在进行这些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资金来源很单一,通常情况下都是由灌溉收取的水费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支出的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大于灌溉收取的费用, 比如说:水利设施的维修费以及电费等等,一些水利工程从电费方面的收益甚至是连给管理人员发工资都不够,因此,更加不可能对设备进行保养及维护了, 那些闲置的设备得不到很好的保养,也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设备报废的机率,最终导致在设备管理方面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农田水利建设的这种资金收不抵支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对相关设备的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也就导致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止步不前。

4 结语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需要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使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可以在现有的实际条件下,按照原定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要抓住管理农田水利的关键点,确保水利工程可以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陆彪,刘静,胡定寰.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绩效与问题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3( 2) : 18-23.

[2] 朱红根,翁贞林,康兰媛. 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

[3] 王金霞,黄季j,Scott Rozelle.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与理论解释[J]. 经济研究,2003( 4) : 66-79.

[4] 周玉玺,胡继连,周霞.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选择[J]. 改革,2008,17( 3) : 34-40.

[5] 郭善民,王荣. 农业水价政策作用的效果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4( 7) : 41-44.

第12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水利建设;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5.027

1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工程建设不规范

没有遵循必要的流程和统一的建设标准,盲目建设工程比比皆是,不合理的开发而严重浪费资源,同时也损害了经济利益。如小型灌区在没有经过专家评估就开始修建、加设水利项目等。不科学的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且难以解决实际的灌溉问题,不但不能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作用,处理不当还会导致水泛成灾。

1.2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混乱

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察,工程重复建设多,交接工作不当导致“烂尾”工程。施工的质量缺乏保障,技术较为落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部分水利工程项目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某些未完工的工程项目被置之不理,存在众多工程隐患。

1.3未构建统一的治理标准

由于地方政府往往对农田水利工程资金投入少,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的准入门槛低,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建成后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必要的维护,很多水利设施失去实用价值,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损害人们的利益。

1.4水利工程建设养护不到位

在新建水利工程的同时忽略了工程的养护,没有跟进水利工程的实施状况,部分年久失修的水利工程拉低了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2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改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推恿伺┮挡欢舷蛳执化发展,不断建设和改善农田水利工程,势在必行。要做到合理规划工程方案,确保施工的质量与治理的高效性,贯彻统一规范的治理制度,同时以完备的监管体系确保工程的有序进行。

2.1提高治理水平,贯彻统一规范的治理制度

用合理科学的制度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严格遵循治理流程,实行统一治理,不断规范水利设施的建设。

2.2建立和完善工程招标制度以及资质制度

以审批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对实际用人单位的需要,聘请需要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利工程单位参与工程建设的准入门槛,剔除无资质的单位与个人。引进竞争机制,综合全面的考核预选单位的实力与资质,规范施工治理,所有的建设单位要经过反复的筛选,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2.3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的审批制度

做好前期的规划工作,为以后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统筹全局,整体规划,设计与实际需求相符的建设方案,充分利用资源,确保工程的高效性,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把需要建设的水利工程先申报给相关的部门,再进行逐级审批,能够优化建设方案,避免水利工程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4加强施工准入门槛及监管力度

施工单位要配备一定的资质才能够参与到水利工程的施工中,要求其施工的条件、技术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达到一定的标准。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时必须配备专业的质监员,同时施工人员要配合质监员的各项监管安排,以便于质监员全面记录各项施工项目的情况,做好资料的细致收录与整理,在需要提交相关资料进行鉴定时,能够提供完整有效的数据与资料。

2.5严抓施工质量,实行奖惩制度

在水利工程竣工后,相关部门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对于不合格的水利设施建设要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未验收以及验收不合格的单位不允许最终结算款项。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烂尾”工程,推动整体水利建设的进程。对于年内建设的新水利建设工程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评选出年度“优质工程”的依据,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奖金进行褒奖,树立行业榜样,同时加大宣传的力度,以优质的工程建设推动良好的社会风气。与此同时,对于未按要求施工,甚至违背施工准则的施工单位要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与整改,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令违规施工单位意识到违规施工的后果,能够从源头上减少“豆腐渣”工程,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3结语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暴露了在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中的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促使我们去思考和解决目前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用科学合理的制度和体系去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真正做到水利工程建设造福于人民,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吴治蓉.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0,29(0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