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05: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生的目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倪匡先生没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只在夜校读过一段时间,但凭借勤奋好学和不服输的精神,很快在竞争激烈的香港文学圈站稳了脚。他的写作面极广,侦探、科幻、神怪、武侠、言情,无所不包,而且写作速度极快,一个小时能写四千五百字。最得意的时候,他曾同时为十二家报纸写连载小说。三十年来,他创造了卫斯理、原振侠等深受读者欢迎的人物,掀起股科幻小说热潮,作品被改编成电视、电影的更是不计其数。
两年前,他突然宣布封笔,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震动。问及原因,倪匡先生笑呵呵,解释说,“过去写了四五百本书,从未有过写到半便再也写不出来的情形,现在写《只限老友》,却多次发生这种状况,即使写出来的自己读着也不满意。我是第一个读者,自己都不满意,别人也不会满意。人生总有‘配额’,我的已经用完了,现在写一百个字都很困难。”外人看来,到了这种境地,多少有点英雄暮年的悲壮和无奈,但倪匡先生对此却很坦然、率真,毫无伤感之情。
【素材点拨】人生总有“配额”,倪匡先生说的这句话意味深长。但我想,最大的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利用这些上天给你的“配额”,在人生路上,你究竟都做了些什么?
【适用主题】业精于勤 保持清醒自律坦然面对选择人与路……
2008年5月20日,捷克登山界传来两个消息:马克在无后援的情况下,成功登上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它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内。海拔8167米;莫里在珠峰8300米处坠崖身亡。
马克与莫里是好朋友,都是登山爱好者。莫里的愿望是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认为,作为一名登山运动员,没征服珠峰就不算一个最好的运动员。马克则认为,征服珠峰对一个登山运动员来说,虽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他的素养与经验暂时还不够。正是因为这个分歧,他们分了手。
8年间,马克先后征服了海拔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和南美第一高峰海拔6893米的盐泉峰,成为第一个征服这些山峰的捷克人。在这期间,他被国际登山者协会吸收为常务理事,同时被任命为国家登山队的副教练。莫里则一直申请攀登珠峰的签证与批文。攀登珠峰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四、五、六三个月,由于申请的人数较多,尼泊尔对申请者的要求比较严。八年来,莫里共获得三次签证与批文。第一次,他攀登到7600米处折回,没有实现登顶的愿望;第二次,攀登到8500米处,2008年5月,他第三次去征服珠峰,这一次他遇难了!
莫里死了,死在他那个美好的愿望里,许多人认为他是个英雄。可是,因为有马克的存在,大家又认为,他的死有些令人遗憾。
【素材点拨】人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而莫里选择了前者。
【适用主题】征服与适应自我认识英雄最佳目标……
二 、活动目的
1、让同学懂得生活应注意的误区,通过活动,消除困惑,走出误区;
2、感受人生的欢乐和幸福,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来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3、为同学们找准方向并为之奋斗。
三、活动宗旨“提高班级凝聚力,构建河蟹班级。”
四、活动主题 “打开心扉,找准目标的灯塔”
五、活动形式 主题班会。
六、活动时间 xx年5月5日
七、活动地点 大学生活动中心403
八、活动过程
1、班长宣布班会的开始并发言。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要比一代强”豪言壮语之后却隐蔽着一些危机,时代变迁,社会转型。当代学生过早承受太多压力,一颗颗还不成熟的心灵面对生活茫然不知所措,由此引发一系列困惑。我班今年开学初对xx级所做的人生规划表明新生的心理目标状况并不乐观,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怎样活出人生的自我价值,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态度,对大学生未来4年大学生活的迷茫。因此我们得对自己的人生制定明确而切实可行的目标,并身体力行,为之奋斗。考验80、90后大学生的耐心与磨练,满足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好奇,体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积取更多的工作经验,为美好的生活铺开道路。
2、班长提问,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每天是怎样度过的。大家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当今普遍的大学生生活中,同学们再次真正的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由部分同学发表讲话。
3、班长做总结并把小纸条发给同学们,同学们将自己的目标写在小纸上并将目标收藏起来以供奋斗。
4、班主任讲话。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所谓志,就是指—个人为自己确立的“远大志向”,确立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是生活的灯塔,力量的源泉,如果失去了它,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确定了人生的目标,才可能选择生活的道路,进而才能够掌握、控制自己的人生。
有了目标,人生就变的充满意义,—切似乎清晰、明朗地摆在你的面前。什么是应当去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去做的,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所有的要素都是那么明显而清晰。于是生活便会添加更多的活力与激情。使我们自身隐匿的潜能得到充分地迸发,为实现高素质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追忆历史,任何年代,任何国家,社会结构都接近—种金字塔状。大量的人处在金字塔的底部,只有—小部分人处在金字塔的顶部。处在底部的人只能做普通的工作,有普通的收入,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和包袱,而处在塔顶的人则是蒸蒸日上,享受丰厚的财富,发展前途不可限量。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身处塔顶的人,曾经也处在底部,是—个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人,—步—步地攀上了金字塔的顶部。
细心观察—下,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生都在平庸中度过,尽管他们也在辛勤劳动,终身奋斗不止,但是只能扮演无足轻重的次要角色,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真正的内动力。社会的要求,别人的约束,使他们对待生活、工作还算尽责,却很少去想怎样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是说,处在金字塔底部的大多数人与处在金字塔顶部的少数人相比,差距就在于眼光的高度,在于人生的目标。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或许你觉得自己现在的地位是多么卑微,或者从事的工作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只要你强烈地渴望攀登成功的巅峰,将自己摆在整个社会的宏观世界之中,认真做好人生定位,明确奋斗目标,并愿意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那么总有—天你会如愿以偿,获得成功。
人生目标可分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如果—个人没有长远目标,那么他的人生将是盲目的,—切的努力都将是无用功。但如果—个人没有短期的目标,他将不知道自己每天要做些什么,脚步不知道朝什么方向迈出。将人生的长远目标划分成—个个节点,就成了每—个时期的短期目标,仿佛人生的驿站。所有的短期目标都指向同—个方向,为长远目标做基础,这就是所有成功的人所遵循的公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即使有了目标,实现它也需要—个过程。成功的人是最有梦想、最明智,也是最有毅力、最坚定。他们懂得—切的成功都不是—蹴而就的,都需要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成功的人绝不会只以事情做完为满足,而会要求自己不断地做得更好,以获取更大的成功。
希望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就制定人生目标,从点滴做起,落实人生目标。抛弃那种无聊地重复着自己平庸的生活,努力去挖掘自己内在的潜力,激发自己的闪光点,相信是金子不论在哪里迟早都会发光的道理,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终究会取得成功。新生活就从确定目标之日开始。
1 我国中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的现状
2008年,广东省教育厅了《关于开展“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的实施意见》,开始在广东省的初中进行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指导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帮助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最合理的决定,培养学生对人生规划的主控力及做决定的能力。
在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人生规划教育从小学便开始进行,而内地则是在高校才开始开展人生规划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将人生规划课纳入初中德育课堂,让学生能完善对自我的认识,并及早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选择和规划,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人生规划教育是人生观教育的内容之一。我们以前的人生观教育较空泛,而人生规划教育则更迎合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青少年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却常常不知道要从何着手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广东省推出的这项措施,迈出了我国内地中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的重要一步,为青少年实现人生理想增添了助力。而通过对广东省人生规划教育措施的研究,我们能够明确中学生学会制定人生规划的重大意义,并进一步探索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人生规划教育,从而为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建设型人才开辟道路。
2 中学生学会制定人生规划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少年学生作为一支最积极的社会力量,容易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而他们又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青少年的人生发展问题,将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人生规划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各个阶段发展道路的科学设计和规划过程。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意识,增强学生人生规划能力,旨在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提高国家人力资源质量和国民素质的目标。做好中学生的人生规划指导工作,有利于增强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其自律能力,帮助其理性地思考自己的人生;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进行人生规划的思想武器,科学地设想自己未来的职业,加深对学习意义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人生规划教育有利于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兴趣、志向之所在,从而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科学的人生规划是通往理想职业道路的指向标,确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就如同确定了一条未来道路的中轴线,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能够有效地激励和鞭策青少年前进。
3 中学阶段的人生规划的目标
中学阶段的人生规划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远期的职业方向规划,一个是结合长远目标制定,并服务于长远目标的学业规划。人们在儿时都曾有过朦胧的梦想,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然而随着人们一天一天地长大,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社会现实的一面,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曾经树立起来的人生目标或许会在现实的对照下开始有所动摇。人生规划教育在中学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们结合自身需求,了解自己在理论、技能、观念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教育他们从实际情况出发,最大可能地为实现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
人生规划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应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得以普及。然而目前,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在我国并没有受到广泛重视,学生的人生目标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他们也很少接受到系统的人生规划方法的教育。广东省已经率先在我国内地开展中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然而在其他地区,人生规划教育的普及程度还远远达不到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人生规划教育是我国教育“木桶”上一块亟需补上的“短木板”。
4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指导青少年进行人生规划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需要教育者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掌握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合适方法,并且选择恰当的时机,这些都少不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指导。 指导中学生进行人生规划,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思想状况,并结合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评估。
为了获取客观真实的评估信息,教育者本身需要具备良好的形象,让被教育者乐意与之交流。教育者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直接了解被教育者的想法;通过与被教育者的朋友、家人交流,从侧面了解受教育者的性格特点,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在分析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的时候,要将他放在客观环境中,分析其所处的系统中的各要素对他的想法和行为产生的影响;要善于发现想法与现象之间的联系,把握目标、理想的产生根源。
在初步掌握受教育者的性格行为特点和心理状况后,教育者需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对其进行目标教育和人生规划方法指导。人生规划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除传统的理论教育外,还可通过组织学生与从事不同工作的人们交流,帮助学生增进对各种职业的认识。在对学生们进行人生规划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度地掌握学生们的思想状态和目标实施进度,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实施人生规划中产生的疑惑,督促他们在深入了解社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人生规划,在达成原先的人生目标以后及时树立新的、更高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我不经常乘电梯,但对于电梯却有着一种特别的感觉。 或许是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抑或是电梯的几处特别,不禁让我觉得这电梯不仅能载人上下,更能折射出我们的人生!
电梯不像公交车总一如既往地在地面上稳稳地行驶。相反,它总是起起伏伏,来回地上下运动,这是它固有的运动轨迹。常听人说“人生变化无常”,一个人不可能总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也不可能一生都处在谷底。因此这样起伏不定的人生难免与电梯相似。但遇到低谷时,只要我们还有像电梯一样由伏到起的信心,人生便可创造又一个辉煌!
电梯不像自动扶梯,只能到达固定的楼层。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但电梯的开关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呢,何尝不是这样?或许种族、出身等因素,这些你都不可能改变,但自从你出生之后,你的命运便已紧紧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生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你是否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你人生的定位。
电梯不像火车,窗外风景如画。乘电梯的人没有风景,却能自省。在电梯内部的镜子中随时审视自己,才不会迷失方向。人生的旅途中,你无法预料会有多少诱惑和迷茫。但只要我们时刻擦亮眼睛,看清自己和方向,即使处在人生的低谷,也要不嫌不弃:即使到达了人生的巅峰,也不要得意忘形。
电梯似的人生,遇到高低起伏时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电梯似的人生,目标始终要自己认定与掌控:电梯似的人生,前进的方向随时要审视与判断! 相信我们都可以适应这电梯般起伏不定的人生,都可以自由掌控自己的人生,确定并认准自己的目标,并始终睁大自己的眼睛,看清前方的路,不随波逐流,不迷失方向。相信当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刹那间,你会发现你所追求的成功就在眼前!
评点 梁冬艳
本文联想自然、贴切。开篇由电梯的“起起伏伏,来回地上下运动”这一运行的轨迹。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起伏不定的人生”,接着作者生发开去,联系到人生的目标与电梯的开关两者的相似点――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关键在于你是否确定了你的目标。找到了你人生的定位”。
全文论述思路清晰,通过层层论述,表达了“要确定并认准自己的目标”、“掌控好自己的人生”、“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高低起伏的电梯似的人生”这样的主旨。
论据深度尚有欠缺。
当我们抬起头来,把我们的注意放在精神成长、知识的增长和为他人的服务上,我们就得到快乐;当我们低下头只关注物质的东西,关心得失,关心名利,关心如何能比别人优越,我们得到的就是痛苦、仇恨和嫉妒。
人生的目标很重要,须天天提醒自己,人生的目标是自己进步,同时促进社会改善,这是人生两重性的目标,互为前提,两个目标谁也离不开谁。人生真正的原动力来自于对这两个目标不断学习—反省—行动的深刻理解。对于这种人生目标的设立与实践,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各种都是在实践这一目标,也可以说信仰是人生进步的原动力。你问到快乐的来源,我想,如果你把人生的格局放大一些,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人生的目标和意义,那快乐自然会超脱于很多的世俗烦恼而降临于你。
有些人根本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只因为他们原有的资源,比如地缘优势,比如父辈的资本积累,就轻而易举完成了别人数年才能完成的事。我非常理解这种想法,要想走出困扰,我想应该先搞清楚为什么奋斗。
我们奋斗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能力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办法,培养了我们勤奋、诚实、责任感、团结合作等美德,同时也会发现我们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如果没经历这些,那可能就错失了人生最宝贵的收获——精神的成长和进步,而那些表面的物质层面的目标,只是一个训练的过程。
这就像考试,考试前你是不知道题目和答案的,通过考试发现自己的不足,成为自己进步和成长的机会,而如果在考试前老师把答案告诉了你,那考试还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我们只从物质层面,从名和利的角度去看,世界是不公平的,有人天生就拥有比别人多的优势和资源,比如美貌,家世,地位等,这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局限在这个层面看待自己的人生,那就会给自己带来负面的力量。俗话说的“人比人气死人”,就是从物质层面去看问题,这只能让我们产生嫉妒、仇恨,消耗我们快乐、智慧和人生奋斗的力量。
相信命运给我们安排的每一个困难和考验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智慧,愿你能明察。
从爱你的亲人、爱你的家庭开始,爱你所处的社区,爱你服务的机构,爱你的国家、民族、一直到热爱全人类,你爱的范围越大,你获得的力量就越大。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梦想,社会责任等等都会统一起来,从一个纯洁的爱的动机出发,找到美好的归宿。
(来源:励志一生)
2、时间就像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间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
3、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者,成功的团队成就每一个人!凝聚团队,聚焦目标,为梦想创造无限可能
4、踏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5、生涯生计规划的前提在于:主角是自己,愿意改变自己,要量力适性,参考家人定见,有求好心,有狡计心,有步履决心。
6、历史把那些为了广大的目标而工作,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看作是伟大的人;经验则把使最大多数人幸福的人称赞为最幸福的人。
7、人生最重的事,不是您此刻站在何处,而是您此后要朝阿谁标的目的,只要标的目的对,找到路,就不怕路远。
8、“你们的目标是不是太低了?你们是不是太容易满足于自己的平庸生活?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
9、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10、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11、有理想便会自我约束。你要达到这个目标很难,所有人都跟你竞争,你就得放弃很多东西才能够往前走。
12、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个过程上。你要细细体认和玩味这个过程中的每节,无论它是一节黄金或一节铁;你要认识每节的充分价值。
13、人生的愿望,在于:成为自己的老板,掌握自己的命运,主宰自己的时间,创造自己的快乐,追求自己的幸福。
14、为使你的奋斗目标逐渐明朗化,同时产生更好的效果,你可以先将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工作铺垫上,尤其是当不同阶段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
15、积极的人,布满乐不美观,揭示活力,老是知道自己的标的目的,要的是什么?更清嚣张地知道,自己该若何去做。
16、当我们胆敢作恶,来满足卑下的希冀,我们就迷失了本性,不再是我们自己。
17、人生十字路口是一道选择题,谨慎选择才能确保正确方向,糊涂选择就易步入歧途,放弃选择就会迷失方向。
18、生涯生计是持续的,终生的,与成功有约,有梦的人终会摘星。
19、听从命运安排的是凡人;主宰自己命运的才是强者;没有主见的是盲从,三思而行的是智者。
20、和自己相处,还要学会不生他人的气,做到心平气和。很简单,心平了,你就知道人无完人,你就容得下别人的失败和别人的错误;气和了,你就明白和别人相处,就是要正确认识别人的价值和缺点。
21、我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
22、不要因为地位卑微而自弃,当压力重重袭来,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23、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24、有梦是最美的,人要是有了梦想,就可以朝着这个梦想去实现,这人生的目标才可以努力嘛。
25、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不因为怕被爱伤害,就不敢求一次真爱。
26、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最易迷失自己;处在别人的关爱中,最易弱化自己。
27、青年只要朝着大目标前进,时代巨轮就会转动!青年只要嘶声伸张正义,历史就会改变!
28、也许爱情只是因为寂寞。需要找一个人来爱。即使没有任何结局。
29、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30、为了能拟定目标和方针,一个管理者必须对公司内部作业情况以及外在市场环境相当了解才行。
31、“关爱生命”是一种负责的生活态度;漠视自己的生命、肆意践踏别人的生命的人是可悲的,也是可恨的,因为他或他们带来的是悲伤、痛苦,甚至仇恨。
32、很多事情我们看不惯,那是因为我们有我们的习惯,有我们做人的原则,我们为人处事的态度。不要试着去按自己的方式要求别人也像自己这么做,那是徒劳无功的。
33、要学会从现实出发拟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并且一步步前进去实现它!
34、当我们开始铺设职业之路时,同样也需要科学地选择和设定自己的目标顺序,一方面注意寻找新的目标,另一方面不断积累阅历,逐步实现人生发展计划。
35、一个人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都是由自已决定的。善良、宽容、虚怀若谷就能营造幸福、平安、快乐;自私、嫉妒、小肚鸡肠带来的往往是痛苦、烦恼和灾祸。
36、水一旦流深,就会发不出声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就会显得淡薄。
37、确定了人生目标的人,比那些彷徨失措的人,起步时便已领先几十步。有目标的生活,远比彷徨的生活幸福。没有人生目标的人,人生本身就是乏味无聊的。
38、没有什么真不能忘记,除非是你自己不想忘记;也没有什么需要去忘记,除非是你真的想要逃避。
39、你一直前进,而我却在倒退。我以为我是朝着你跑去,却没想到,我虽然站对了方向,可却与我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那么卖力的跑,只是累坏了自己,也看累了你。
40、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就有失。人世间就是这么奇妙,你又何须苦苦追寻一个目标。
41、生涯要规划,更要经营,起点是自己,终点也是自己,没有人能代劳。
42、当我们为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叹息时,我们应该考虑将来的衰老,不要到那时再为没有珍惜壮年而悔恨。
43、人生是打算的过程,打算的主人是自己,掠夺动算作得具体,执行做得确实,胜算必然属于自己。
44、关爱生命,我们还要讲究方式,生命的成长有它的自然规律,不恰当的关爱是戕害生命。
45、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46、或许,人生并不都是那么艰难;或许,简单的东西也会让人感到快乐。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在于你同谁在一起:当你同喜欢的人在一起,一碗简单的面条也会变成世上最美的佳肴。
47、自由终将获得胜利,我们满怀信心,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历史的发展道路并非无可改变,人类做出的选择才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48、人,切莫自以为是,地球离开了谁都会转,古往今来,恃才放肆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所以,即便再能干,也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做好自己的事情,是金子总会发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在我们因为成长而烦恼、懵懂、迷茫的青少年时代,我们不懂得甚至不了解:我们的梦想!认为那只是课本中写的,老是课堂中讲的,而非真实存在的。然而,在走过生命几度春秋之后的今天,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从我们逐步懂事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有着自己的梦想。而在我们的生命悄然走过五分之一后,我们开始思考:过了二十几年,我们还有那儿时的梦想么?那么,二十年后的今天,是我们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了,是我们该为梦想和目标而奋斗的时候了。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所谓志,就是指—个人为自己确立的“远大志向”,确立的人生目标。人生的目标,就像是生活的灯塔,力量的源泉,如果失去了它,我们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只有我们确定了人生的目标,才可能选择生活的道路,进而才能够掌握、控制自己的人生。
我们的目标有两种,一种是近期的目标,而另一种是远期的目标,而我们首先要确定近期的目标,然后在确定远期的目标,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目标。有了目标,人生就变的充满意义,—切似乎清晰、明朗地摆在你的面前。什么是应当去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去做的,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所有的要素都是那么明显而清晰。于是生活便会添加更多的活力与激情。使我们自身隐匿的潜能得到充分地迸发,为实现高素质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看古往今来,任何时代的国家,社会结构都接近—种金字塔状。大量的人处在金字塔的底部,只有—小部分人处在金字塔的顶部。处在底部的人只能做普通的工作,有普通的收入,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处在塔顶的人则是蒸蒸日上,享受丰厚的财富,发展前途不可限量。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身处塔顶的人,曾经也处在底部,是—个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人,—步—步地攀上了金字塔的顶部,他们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他们应得的。细心观察—下,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生都在平庸中度过,尽管他们也在辛勤劳动,终身奋斗不止,但是只能扮演无足轻重的次要角色,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真正的内动力。
社会的要求,别人的约束,使他们对待生活、工作还算尽责,却很少去想怎样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是说,处在金字塔底部的大多数人与处在金字塔顶部的少数人相比,差距就在于眼光的高度,在于人生的目标。
谢谢大家!
1、给自己的人生目标增加思维印象:
可尝试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当作读记内容,当思维活动时会自然地增加印象。
2、给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个时间:
给自己的人生目标定限制时间,或者是计划行程时间,作为一种无形的约束和督促。
3、把要完成的目标平均分去完成:
给目标做好计划后,每天都努力去实现一部分。把目标计划分割开做。
4、时常反思和总结经验:
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或许会出现艰难和痛苦,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对于实现目标过程中成功地行动方式要总结经验,有助于认清目标和方式。
5、给自己找出喜欢的成功人物为偶像:
给自己找目标领域里已经成功地人物为偶像,作为激励。是一种方向的指引,引导朝着人生的目标前进。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帮助学生做好自我规,为学生指明正确的航向
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对人生缺乏一定的认识和规划,很多时候都是顺着自己的性子去做事,根据自己的感觉来思考,对学习没有科学的计划,对未来不知如何来构建。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成长的最为重要因素就是理想目标和规划。很多学生学习没有热情,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意志和毅力,其原因很多都是理想不坚定、目标不明确、计划或者规划不科学。班主任就要做好学生人生的导航,引导学生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树立符合现实基础的理想,并帮助他们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计划,目标就在不远处,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都在向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迈近,学生就会学习有信心,生活有目标,人生有拼劲。
例如,我刚接手一个班级时,一开始就组织学生开了一个“理想”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想象自己的未来,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每个学生在开班会之前对自己的理想进行深入思考,确保自己的理想符合自己的实际,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班会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畅谈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学习实施计划,结合学习制定阶段性目标和计划。并准备了一个非常精致的盒子,将所有的学生理想计划放入其中,让学生取了他们喜欢的名字――“梦元”。梦是中国的梦的梦,也是自己的梦,代表美好的理想;元是开始的意思,从现在开始,每个学生有了非常切实的梦;元的谐音是“圆”,代表着实现的意思。这个称谓“梦元”的盒子就是大家共同的梦,约定每隔一段时间,或者每次考试后,打开一次,看一看自己的梦想实现还有多远,计划完成的如何,怎样进一步努力和改进。这样,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每个学生有了自己的切实的理想目标和计划,并能够真正指导自己生活学习的目标计划,还能不断检验目标计划,而不是一时的冲动,这样才能真正让他们不迷失学习和人生的航向。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修养,教会学生更好地做人
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学习方面,更是成长和做人。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教育包含两个方面,教知识、育人才。班主任在教好学生知识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育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格,不断提升他们的个人修养,让学生能够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例如,开学初期,认真研究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开设基本的礼仪课程,并创设仿真模拟环境,让学生分角色实践。让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会团结同学,学会尊敬师长,学会友爱互助,懂得宽容与理解,不断增强他们的文明意识,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为学生播放感动中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录像,观看道德模仿的感人事迹,学习和品读他们的精神境界。
此外,定期开展班级身边好人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同学,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去发现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不夸大,不做作,实实在在寻找身边的平凡榜样。每个同学可以在班会上介绍自己欣赏的同学,评价他身上的优秀品质。这样的活动坚持下来很有效果,每个学生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同学,抱着学习的态度观察和比较,而不是挑剔的眼睛去审视,不断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
三、强化学生意志毅力,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人生的航船需要方向,需要动力,需要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登上社会这艘巨轮不能迷失方向,更应做好自己的舵手。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需要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确立好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定位。为此,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培养,让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认识社会,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一个顺应社会发展的弄潮儿。
例如,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多介绍一些励志人物和故事,让学生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人生感悟。遇到问题或挫折,不是抱怨和气馁,不是退缩和放弃,而是如何应对和改变,而是学会挺住并坚持。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引入更多社会热点问题,供学生探究。
香港演员张卫健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说,把人生目标定为八十分就可以了,定得太高,往往压力过大,因为人生本就没有什么完满,如果你又多得了二十分,那么这二十分就算是对你的奖赏。
这是一个不错的活法。如果给自己的人生定为满分,那么一旦没有达到这个目标,你就会难过、伤心、绝望甚至自暴自弃。再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随时随地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而,失分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一来,你就难得满分了。而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为八十分,好在目标稍微近一点,压力就会小一点,因而能轻装上阵,走得轻松自在,目标也容易实现。如果在这一过程中,你超水平发挥,表现出色,超越了原来的既定目标,多得了二十分,那么你就得到了一个满分。
古人说得好:“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们的心里极其纯净、一尘不染,而凡人之所以为凡人,是因为他们心里充满着太多的杂念。而把人生目标定位为八十分的人,心里不是没有欲望,他们也有,只是欲望不是太强烈。他们比那些追求满分人生的人,心里的杂质要少一些,或者说他们身上背负的包袱要轻得多,那些追求满分人生的人背负的包袱自然要重得多,一旦其人生没有得到想要的分数,这包袱就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甚至将其压伤、压死。
我有一个朋友,他有一个观点:要是自己没有发表一部大部头的作品,自己就枉为一个作家。就是说,他满分人生的标志就是发表一部长篇小说。对他来说,大部头倒是写出来了,可是,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小说。在被一家家出版社冷落的日子里,他心灰意冷,连平时最爱写的随笔也不写了。因为一部大部头没有被出版,一年多以来,他几乎没有写过什么。我们劝他,先写着小东西,不然,时间久了,就怕想写了,手却生了。事实果然如我们所料的那样,后来,他再想写,其文字已不如从前那样流畅、鲜活了。他的这种状况,就源于他的目标太高,如果他把目标改为能发表大部头作品更好,不能发表就当做练笔了,那么他也许还能“无心插柳柳成荫”呢。可惜,他没有这么想,也没有这么做。
再说,追求满分人生,肯定会空前地忙碌,甚至忙得不分昼夜、丢三落四。西方有则寓言,一个人忙着赶路,结果却把灵魂丢在了后面。这也是他们迟早会遇到的情况。要知道,丢失了灵魂,就等于丢失了自我,这样的人,即使得到了全世界,又有何益?
美国女作家艾美・史宾瑟最近写了一本书,叫《用来虚度的才是好时光》,她在书中告诉我们:人就得给心灵留有一定的空间。在世人看来,把时间用在这上面,好像是在虚度时光,实则不然。因为,心灵的丰富和饱满才是人间最美的丰收。所以说,这样的时光,才是名副其实的好时光。
而那些忙着追求满分人生的人,是不会遇到这样的好时光的。在他们看来,攫取更多的物质才是他们的全部,这样一来,他们的贪婪之心会永不停歇,最终他们会沦为物质的奴隶。一个人的心上若全是满,不就成了一个“懑”字了吗?它可是烦闷、生气的意思啊。
所以,还是选择八十分的人生吧,这样走一路,可以观一路风景,而风景是治心的良药,即使雨,也像德富芦花说的那样“能慰藉人心,治人心疾,让人心平气和”。带着这样的心态前行,你终会发现,你的人生竟不知不觉多得了几分乃至二十分。
[关 键 词] 幸福;教学策略;课程目标;课程资源
[作者简介] 牛文明,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
幸福是人类一切生活的最终目的,教育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关涉人类幸福,教育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体验、认识、实现幸福的过程。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理所应当地承担奠基幸福人生的重任。如何使课程为幸福人生奠基,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颇具挑战性的课题。
一、课程实施过程中幸福的缺失
课程应该为奠基幸福人生而努力,但现实情况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学生并没有体会到幸福,相反,不幸总是如影随形,尤其是在中学阶段这个问题更为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影响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学业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均与课程紧密联系。
从理论来看,造成当前课程实施中幸福缺失的根源主要是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教育观。实证主义教育观认为课程应该传授可以证实的知识,这些“真理性”知识最有价值,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掌握人类历史上所形成的一切知识。功利主义价值观主张用“有用的”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知识的工具性,力图通过“有用的”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两者共同的本质是以知识为本,强调知识的社会性、现实性、客观性,而忽略人的个体性、理想性,课程与幸福的天然联系被阻隔。
从现实来看,影响幸福实现的主要羁绊是课程评价。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评价形式本身,而在于评价内容。评价过于重视对确定无疑的真理性知识的考察,忽略对鲜活的境遇性知识的评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过程笼罩着一层阴霾,幸福对于大多数学生似乎很遥远。
二、优化课程实施,奠基幸福人生
课程实施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环节,应当为幸福奠基,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切入。
(一)重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体现在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主要有四种价值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1]普遍性目标取向秉持普遍主义的价值观,认为教育目标可以适用于任何教育情境。我国目前大多数老师都秉持这样一种价值取向。行为目标取向最大的特点是目标的具体、明确、标准化和可操作性,是在科学主义的支配下形成的。生成性目标取向最大的特点是过程性,强调在具体教育情境中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学习中结果的达成。表现性目标取向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多元表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四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都有各自的适切性,正确设定课程目标应该充分吸纳四种取向的长处,避免其短处,重塑课程目标应该实现四种价值取向的平衡。
下面结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来看看如何设定课程目标。
目前比较流行的《背影》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定的:
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手法。
2.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3.感受父子情深,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教育学生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一目标的第1、2条是典型的行为目标取向,第3条是普遍性目标取向,没有体现出来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取向,对学生自身发展重视不够。
具体来说,着眼于学生幸福的课程目标应注意两点:
第一,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幸福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不同人面对同一事物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如对待学习,有的学生会以学为乐,有的学生会以学为苦。要知道,唯有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课程才使幸福有了实实在在的依托。以《背影》为例,当下学生的生活场景与文章的写作背景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异,如果仍然从课文本身出发进行父爱教育,很容易与学生的生活产生隔膜,进而影响学生对伟大父爱的体会;如果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在学生的生活与课文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课程目标就显得不再生硬了。
第二,面向未来,重视知识的境遇性。幸福具有理想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人类总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对未来生活提出更高的追求。幸福的理想性特征要求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当下,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一定要强调其未来指向,要能在现有课程内容中发现指向未来的情境性因素,充分挖掘其价值。如对《背影》教学来说,应引导学生学会在字里行间读懂父爱,并将这种父爱延续到未来的生活之中,而不仅仅标签式地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变革教学策略
幸福既有可教性,又有不可教性,幸福人生的实现不可能仅仅通过幸福知识的传授来实现,“任何试图对幸福生活加以解密、还原,以求将幸福的获得路径便捷化、线性化的企图只会扼杀幸福、泯灭幸福”[2]。所以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巧妙选择教学策略。
下面这则案例可供我们反思:
一位教师讲授《普罗米修斯》一课,即将结束时,一位学生突然发问:“老师,我觉得普罗米修斯没有得到宙斯的允许就到太阳神那里去拿火种,这是一种偷窃行为,应当受到惩罚。”一听此言,这位老师立刻慌了手脚,一时竟不知如何应对,无奈之下,只得悻悻回应道:“普罗米修斯是为了让人类摆脱没有火的悲惨生活才这样做的,这跟我们平常说的偷窃行为不一样。”随后便匆匆结束了教学。课后,这位教师不无伤感地说:“这堂课让那孩子给害了!”[3]
一个很好的引导学生思考正义与非正义,进而思考幸福是建立于正义的基础之上,深刻体会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的机会被浪费了。
鉴于幸福既有可教性又有不可教性,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注意两点:
第一,关注学生的非期待性答案。通俗地讲,非期待性答案就是学生在教师预设答案之外的回答。叶澜教授在一次报告中批评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时说:“教学过程成了教学预设的实施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从预设到预设,根本没有期待生成的过程。教师对于孩子为什么回答不出期待答案不作思考。老师的课上得好不好取决于学生在不在状态、配合得好不好。我们没有认识到‘非期待答案’恰恰是孩子的创造力在日常教学中的迸发。”学生按部就班顺着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课堂呈现一片和谐,教师自然就很轻松,但这种轻松导致了大量学生的“不幸”:思维总是处于一种懵懵懂懂、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非期待性答案,分析非期待性答案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矫正,学生才能在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体味到幸福。
第二,引导学生多维感受幸福。人生的幸福是一个整体,而学校教育却是分化的各门学科课程,多门课程共同承担起了奠基幸福人生的重任。仅仅以某门课作为实现幸福教育的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各门学科均以追求人生的幸福作为教育的旨归,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幸福的因素,幸福人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通常我们认为人文学科可以直接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愉悦和幸福的体验,其实自然科学中科学家对真理的坚持不懈的追求同样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给学生“搭桥”,在课程内容和幸福之间铺就“坦途”。
(三)开发课程资源
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课程资源的引入为课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但如何运用课程资源成为颇具挑战性的课题。
下面这样一个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老师执教《石壕吏》,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课文描写的人物中,谁最苦?一个男生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吏最苦。”此时学生一片哗然。有赞同的,并且补充实例说现在的城管也很苦,也是迫于无奈做一些事情。有反对的,认为这是哗众取宠。一时僵持不下,甚至主张“吏最苦”的还一时占据了上风。老师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给学生推荐了一些杜甫传记、安史之乱的书让学生去看,下节课再讨论这个问题。第二节课上,同学们的意见出奇地一致:妪最苦。
学生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之中,难免会与历史中许多场景、观念产生隔膜。如在讲授巴金先生的经典作品《小狗包弟》的过程中,有些高中生对“”淡漠,就很能说明问题。幸福又有理想性,仅仅面向当下的幸福是脆弱的。这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加以佐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有开发的意识,否则授课又会成为空洞的说教。
(四)优化评价内容
作为衡量和评价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课程评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幸福问题的复杂性,很难直接拿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指标检验,但有两条原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
第一,评价内容要有开放性。开放性是基于幸福的主观性和个体性提出的。我们的评价过于强调规范性,对个人的生活意义缺乏足够关注,学生在规范性的重压下已失去“自由”的愿望和能力,而这恰恰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开放性的评价内容正是力图恢复学生“自由”的愿望和能力,成就其幸福人生。
第二,评价内容要有前瞻性。前瞻性是着眼于幸福的理想性提出来的。评价对于当下的关注有其合理之处,但过分关注也容易走入“死胡同”。幸福应该处于永远追求而又永无止境的路上。评价指标的确立也应该面向未来,适当选取一些和学生的未来成长息息相关的能力作为评价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课程都能培养出幸福的人,只有幸福的课程才能培养出幸福的人,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生活态度、善良的心灵都可以在以幸福为指向的课程实施中得到实现,幸福人生也能得到奠基。
参考文献:
[1]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5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