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06: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良渚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蚩尤环与黄帝镯
其实说起来,良渚玉并没有什么神秘,早在清代,良渚地方就发现过大量的玉器,并为清帝所珍爱而走进宫廷。及至民初,良渚古玉已负盛名,甚至为海外人士青睐而远渡重洋(见费国平《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考察报告》,以下引述时简称《考察报告》)。只是当年未经科学发掘,尚未定名,不为人们所看重。
到了20世纪90年代,良渚地方古遗址经过连续发掘,并已定名为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类繁多,制作精美。但当时出版的辞书在“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辞条中,对其遗物的释文却只有石器和陶器,不见玉器。
直到进入21世纪,良渚玉器才逐渐引起国人的关注。不过人们对玉的看法和态度却不一样,有一种是物质上的,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另一种则是文化上的,即以玉鉴史,注重的是玉所蕴含的深厚内容。
古方在其《古玉之美》中谈到“臂环”涉及蚩尤时说:“过去有人把这种类型的臂环称为‘蚩尤环’,据说有辟邪的作用。”并引“传说黄帝战败蚩尤,把蚩尤的人首像琢在臂环上作为纪念”。然后断言:“看来不是空穴来风。”并说,此环的外壁表面雕琢四组兽面纹。而“兽面纹”又首先出现在良渚玉器上。
这是我头一次获得的历史信息,即将良渚文化实物与蚩尤其人直接挂靠,同时又与黄帝相联系。
《中国玉器定级图典》对这件被称为“蚩尤环”的玉器鉴评说,“此器为良渚文化中迄今所见最精美的镯。所饰龙首奇特少见。”又在其“定级要素”中称:“此器对了解良渚文化纹图的发展演变及品种类型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亦是玉镯史上一件不可多得的遗物”。
从良渚玉器制作的精美,足以证明蚩尤九黎是个智慧而又勇悍的氏族部落群体。他们不仅在长江下游创建了发达的农业文化,又在涿鹿多次打败炎帝和黄帝,而玉器的制作,则是其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如果说,历史上对蚩尤的传说往往将其神化,那么,今天面对着出土的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遗物,往日被神化了的人也就一个个活现在眼前,向我们展示其古老的能工巧技。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从磨石为具到琢玉成器,其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以南方的良渚玉文化和北方的红山玉文化为最杰出的代表。也就是说,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发现了玉,又用可以攻玉之石将其琢而成器。 从石器到玉器,也就是从“磨”到“琢”的历史过程,从中可以窥见人类行为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智慧形成,和思维能力及智能的日益增强。如果说石器是人类有意识的原始创作,那么,玉器就是智能增强后的优良作品。
攻玉之器 智慧之果
正如古方在他的《古玉之美》中所说,玉器的出现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人类美感的产生;二是美石的发现;三是制作工艺的成熟。蚩尤族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玉器来。而这些条件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新石器时代长期的磨练,遂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飞跃。而作为玉器时代的重要标志,则是攻玉之器的变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的革新,乃是玉器产生的决定因素。
考古工作者在江苏草鞋山、张陵山等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其出土的玉琮、玉璧、玉管,所使用的玉材均属透闪石、纤维蛇纹石、阳起石等。并从器物的平凸,隐起或阴线等的处理上判断,很可能是用砣具加工的。而玉琮兽面纹饰的眼部,残留有实心钻和空心钻两种痕迹,但其钻碾孔洞的过程却是要借旋碾来完成的。人们依此推测,良渚人很可能是从旋转碾孔中得到了启发,之后才发明了砣具,以专碾治坚硬玉料的(见《中华文明史·第一卷》,以下简称《文明史》)。
良渚玉器所使用的透闪石、纤维蛇纹石和阳起石,是自古以来玉器常用的玉材,而透闪石则是与新疆的和田玉类似的优质材料,而且比和田玉颜色艳丽,透明度高。我们的祖先早在和田玉还深藏异域人未知的年代,就在其所生活的地域(今太湖流域)发现了较之和田玉还要优胜的美石――透闪石。也就是说,蚩尤族是在南方最早发现玉的人群,进而又将其制作成器。这就说明,蚩尤族人已经萌生了对玉的美感,有了爱美的意识。可是,要将远比石头硬得多的玉制作成器,仅凭制作石器的“砸”和“磨”,显然是办不到的。而蚩尤族人不仅发现了“石之美者”,同时又发现了可以攻玉之石,即业内人士所说的“解玉砂”,如玛瑙和石英之类。有了“解玉砂”,如果没有工具还是使不上劲。有记载说,琢玉工是将“解玉砂”粘在一条绳索上,然后加水,置于玉材上,来回磨擦,使其擦痕深陷,终致断裂为二,史称“解玉”,还有砣轮、管钻,是用来碾磨和钻孔的。而制作精美的良渚玉器中,有的饰纹细如发丝,有的孔眼小到只能容一针尖,想来还有更精致的工具——实心钻至今尚未发现。仅就目前所知,蚩尤族人由于发现了解玉砂,同时发明和创造了琢玉的工具,形成一套有序的工艺流程。先将大料解开,然后按需要或圆或方,或有孔无孔,或有纹无纹,分别进行砣、碾、琢、磨,从而将玉琢成一件件堪称艺术品的美玉。
由此可见,美玉的出现,应归功于琢玉之器的发明创造,也是蚩尤族人智慧的结晶。
无奇不有 精美绝伦
良渚玉的30多个品种,是按类型划分的,即玉琮、玉璧、玉璜、玉钺、玉镯、玉带钩、柱状器、杖端饰、锥状饰、三叉形器、半圆形冠饰、圆牌形饰,及由玉鸟、玉鱼、玉蝉和各种瓣状饰组成的穿缀饰,还有用玉管、玉珠、玉坠组成的串饰等。
玉琮,为方柱体,由上至下,琢一孔穿通。也有孔圆外亦圆的圆柱体。皆以节分层,有一节、数节,最多的达19节。其高度超过40多厘米。器体有大有小。小的如拇指,大的似笔筒。最大的一件重达6.5公斤,为二节矮方柱体,被誉为琮王。琮面皆琢有纹饰,称神面纹。琮王图案繁缛规范,一般玉琮则为简化的兽面纹。
玉璧,为圆形片状体,内钻圆孔。术语称“肉倍好”为璧,即璧的肉(实体)大于好(孔)的圆形器。有大有小,一般不琢纹饰。近年发现一件玉器,上琢两个疑似文字的符号;另一件璧琢的是一只站立的鸟纹。
玉钺,形似斧,上琢简化的兽面纹。一般嵌在木柄上。有一件称为钺王的,还附有配饰。
玉环,亦称臂环,为扁平的圆环状。有的在外壁表明琢有4组兽面纹。
三叉形器,像汉字的“山”,左右两叉高于中竖。
冠状器,器体扁平,形状如冠,有的镂雕神人纹或神面纹。
而玉鱼、玉鸟、玉龟、玉蝉之类,则形如其物,栩栩如生。
林林总总,无奇不有。这些玉器都是蚩尤族人费尽心思,巧妙设计,精工琢碾出来的。传说伏羲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有考证说,伏羲、同出一源。闻一多亦主张“伏羲与槃瓠神话盖出同源”。而槃瓠乃是《苗族古歌》中“开天辟地”之祖。而苗族尊蚩尤为其族的始祖。传说中的蚩尤,亦有与伏羲相类似的神通,即能“明乎天道”,而被黄帝“使为当时”。“天道”者,天气变化之理也。“当时”者,即管理时令的“官”。时当农业社会,天气变化,四季更迭,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蚩尤能“明乎天道”,当是他善于观察,亦如伏羲一样,将观察到的天地鸟兽之形迹牢记于心。故而不仅在生产上不违农时,确保丰收,又能在琢玉的时候,将那些印入脑里的物象幻化成器,那就是玉鸟、玉鱼、玉龟、玉蝉之类的仿生作品。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蚩尤族人对事物观察之细微,摹拟之精到,令人叫绝。
蚩尤族人为了表示对自然的崇敬之心,不惜花费时间精力,竭力将玉琮的制作做到尽善尽美,其良苦用心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精美之玉 蕴涵深意
良渚文化玉之精美,不是偶然的,它与蚩尤族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对玉的需求密切相关。
浙江余杭瑶山7号墓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陪葬品,以玉器数量最多,竟高达148件(组),而且在墓主人身边依序放置。头顶部为三叉形玉器1件和锥形玉饰一组10件,头部西侧为冠状玉饰,腹部置玉琮2件。镯9件,其中7件对应戴于两臂,应为臂环和手镯。北部靠近陶器处,尤为特殊的是,1件玉钺由墓主人的左手把持。
这墓葬的发现,给我们认识和了解良渚玉文化的深邃内涵,提供了一个相当完整而又鲜活生动的田野个案。从墓中的陪葬品可以看出墓主人的富有程度。富从何来?因为良渚玉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有了发达的农业,收益(劳动成果)不仅能自给,而且有了富余。因为手工业发达,能为族人提供所需的玉器。富的结果,给社会生活以重大的影响,从而产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些是很微妙的,需要悉心体察,才能领略其味。
物质资源的富有,受益者当然是全体族众。由于手工业的发达,蚩尤族人这时使用的是改进了的工具,不仅省力,又能提高效率。于是不仅体力乃至精神上就都获得解脱,同时又因为效率的提高,能为族人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在心理上感到欣慰和自豪。再则,由于农业的增收,生活相对安定,而且有了余闲,很自然地要寻求精神上的愉悦,随着爱美意识的产生,于是用玉作为装饰品,将自己打扮起来,给人生增添亮丽的色彩。
从7号墓陪葬的玉饰品,可以想象墓主人及其所在族群的人们,平常生活的一般情景。
良渚玉器一般都琢有花纹、图案,并钻上穿孔。作为工具可以加上柄,便于操作;装饰品,可以系佩;玉钺一类象征权力的玉器,则要穿在或绑在木(竹)杆上,由专人握举。由于贫富差异,族众拥有玉器的多少不等,但凡有玉器的人,除了生产劳作之外,平时都佩玉,头上冠饰,胸前玉琮,臂上玉环,腕上玉镯,全身皆玉,以展示其财富的荣耀, 同时又获得美的享受。
玉作为一种珍贵的财富,对拥有者来说,既是一种物质的享受,又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而财富拥有量的增加,遂改变了其人在族群中的社会地位。即如7号墓的墓主人那样,不仅陪葬的玉多,甚至还有一件特殊的玉器——钺。良渚文化的玉钺,一般都琢有简化的“兽面纹”,即族徽,是权力的象征。其拥有者,当是其族的首领,或者就是酋长。
何翔:良渚文化诞生于距今5300-4000年以前,因1936年首现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而得名。良渚不仅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之一,也是中国烹饪文化的起源之一,它在工艺技术、烹饪文化等方面,均展现出了史前文明的突出成就。
几千年之后,同样是在良渚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一个肩负着“传承悠久烹饪文化”责任的品牌——老板,应运时代感召而生。这是我们公司文化存在的大环境。而“老虎钳精神”是对公司文化一种更深层次的概括和凝练,是我们企业的精神图腾。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时,公司几位创始人肩负着带领整个村子脱贫致富的责任,开始了创业征程。在三无(无技术、无设备、无资金)的情况下,筹集了两千元又借贷两千元,最后凭借三把老虎钳等基础劳动工具办起了余杭红星五金厂,也就是老板电器的前身。从此,责任、务实、创新就成为老板人的“老虎钳精神”。
数千年来,烟熏火燎的厨房让善于烹饪的中国人爱恨交织:所以,老板人的使命就是要把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让每个家庭都享受到由精湛科技带来的轻松烹饪。老板电器也会继续以技术革新引领行业变革,改善人类的烹饪环境。
《培训》:你们是怎样将良渚烹饪文化、老虎钳精神嵌入到老板的人才培养项目中的?
何翔:具体来说,我们的做法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鼓励员工下厨房做饭,体验厨房生活。2012年,我们的人力资源部就联合品牌部,要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级员工都去厨房做饭,重点不在于你的厨艺如何,而是让员工真正地体会消费者在做饭时的感觉,感受烹饪文化,从而去研发生产更好的产品。
第二,让有10年以上司龄的中高层去各论坛现身说法。他们会为学员讲解“老虎钳精神”等企业文化课及其个人心得。
第三,让员工参加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辩论赛、沙龙分享等活动。
此外,2012年,老板电器斥资3000万元打造的全球最大的“厨房文化科技体验馆”即将落成。该馆将依托良渚文化的历史底蕴,提升老板品牌的溢价能力,展现中国5000年来的烹饪文化发展史。
《培训》:在具体的培训实践过程中,您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何翔:一般来说,人才的培训与发展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淀才能见效,所以,我常常给我的团队灌输这样的理念:做项目要有长远的眼光,但务必要有短期的方法。
企业文化培训也好,营销人才培训也好,做培训最怕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不看长远只看短期,二是光有长期规划却无落地方法。我认为,以短期的心态去做长远的事,最可怕。试想,高层看不到短期成效,又怎么愿意去投入?所以,做人力资源和培训工作,首先要规划好成本投入。当高层“不变”时,我们自己就要学会“三变”:
一变,将培训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呈现给高层。注重短期可量化的指标和数据,不要刚一开始就和高层讨论一次性能投入多少,而要做—个务实的人。
二变,要给高层做培训,并且,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培训,一定要让他们多参加。
三变,转换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心态。其实,做人力资源和销售没有本质的区别,也是在“销售”自己的产品(课程),所以,我们可以有“急功”的短期行为成果,但一定不能有“近利”的心态,以此来匹配高层关注的需求点。
当然,我们也要把对效果的评价标准和老板的标准统一起来,比如从流失率、晋升率、内部员工的成长等指标来评估。再比如公司的财务报表,无论哪个领导都知道用利润来衡量公司的效益,而又有几个领导知道如何衡量培训效果的好坏呢。这就需要做文章,提前给领导“洗脑”,让他们认同我们的做法。
《培训》:对于老板电器下一步的人才战略与发展目标,您做何考量?
赵晔在瓶窑镇良渚工作站吃了20年工作餐,12月3日中午,他端着一碗晶莹的大米饭,轻松地告诉记者:良渚人就是吃大米的,他们已经能够分种粳米和籼米。另外,良渚人的副食也不错,他们有鱼吃,还吃螺丝、吃鲜美的蚌和贝,主副食搭配伙食还不错。
日常生活
非但吃得不错,良渚人还有酒喝。在赵晔的讲述中,良渚人的生活听起来似乎令人愉快,他们会种不同口感和营养价值的大米,可能会酿制米酒。另外,这一带水果丰盛,他们还可能会酿果酒。
至于良渚人是在家喝酒还是在酒肆聚众而饮就不得而知了,唯一能够推测的是,他们的宗教活动需要借助酒力,“酒使人产生迷幻的感觉,通过这种感觉巫师可以把良渚人带进祭神的最佳状态”。王宁远说。
良渚人必须在较短的生命时间里完成各种使命,在当代人30多岁还在谈恋爱的年龄,良渚人已经传宗接代并走完一生。他们的家庭一般只有两代人,等不及三世同堂。出土的墓葬还透露出他们的婚姻形态,他们不仅有了婚姻甚至还过上了一夫一妻的现代婚姻生活。
良渚人被一些做DNA鉴定的学者认为是今天具有马来人种特征的广东和广西人的先人。但王宁远说这并非定论,由于目前出土的遗骨并不多,所以这种检验的标本数量太少,还不足以被采信。良渚人的体征跟当代人差不多,只是略低些,男人一般一米六左右。
良渚玉器
良渚人生活在一个气候温暖的年代,有着相当宽松的活动范围和自由空间。
水中的一些作业,捕鱼、采菱(当时他们己发现菱角可以吃)可以通过他们的小船来完成。除了水中作业他们还上山围猎野猪。集体围猎的场面尽管惊险但猎获能够给人带来快乐。惊险来源于良渚人没有长武器,石块和棍棒显得作用有限,只适合近身杀伐,然而聪明的良渚人还是能够降服野猪。在良渚还有驯养动物的遗迹。王宁远告诉《新世纪周刊》,在良渚墓葬中就有野猪和狗的遗骨。
良渚人还没有找到冶金的方法,虽然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米平原上已经有人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术。在良渚的出土物中目前还没有发现金属,出土最多的是玉器,“这并不能说明良渚人的才智比别人差”,刘斌强调“良渚人找到了玉,玉同样是矿藏,能从矿物中找到玉并能如此精雕细琢,就非常了不起。”良渚人必须找到另一种硬度大于玉的东西作为雕琢工具。
严文明:“良渚古城,文明圣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严文明教授认为:“良渚古城的文明在同时代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接近或初步进入国家阶段。良渚文化的势力,影响了半个中国。五湖流域是深受良渚文化影响的核心区域,嘉兴、苏州、上海、常州等环太湖地区,出土的同时期器物,其形态和花纹基本相似,可以认定这一区域间有基本统一的宗教观念和相互关联的政治组织。北至江苏北部接近山东地区、西至安徽和江西两省,可以看作是良渚文化的扩张区。而从山西到广东北部这几乎占半个中国的地区则是良渚文化的影响区。考古发现,山西陶寺遗址和广东石峡遗址出土的器物中,就有良渚文化的玉器。可以说,中华文明文明主体文化中,继承了很多良渚文化的元素,比如琮、壁、钺以及鼎等,若良渚古城没有如此高的政治和经济水平,影响范围是不会有这么大的。”
等级社会的生死差异
会琢玉的良渚艺术家没有时间为自己栽种水稻、捕鱼、采集树上的酸枣,他的生活来源或者是交换,或者是一种类似于“御用”的关系,社会职能分工已经出现。住在熟土墩上的王和贵族需要带了玉琮到另一个世界去说明身份,玉琮是他的“名片”;而没有钺,就无法表明他掌过军权。陪葬品显示着死者的神权、王权和军权,或者说明此人只是平民。普通人的墓葬里只有黑陶这样的生活用品,从这些殉葬制度上可见良渚人活在个等级礼制的社会里。王生前的熟土墩就是一个高等级礼制建筑的基址,死后的墓葬显露出良渚社会已有了等级制度等文明的迹象。
1000个良渚劳动力用了10年时间完成莫角山土墩,王居住在自己的乐土上。因为王的土地占有量大于普通良渚人,所以王生前住在莫角山,死后葬在反山,两处相距几百米。普通良渚人没有这样阔绰的土地资源,所以死后只能葬在房屋旁边。
一个普通的良渚人生前的住房与王的差别也可以想像。王的土墩是铺一层黄土再铺一层沙土,夯实;再铺一层黄土压一层沙土,再夯实,如此反复地用黄土和沙土叠压多次夯实而成。王的住房有柱有梁,否则他的土墩上不会留下这么规整的“柱坑”以证明这里曾是高等级的大木构建筑。普通良渚人建房简陋得多,当然也得用黏土先堆成土墩,墙体用寸径的木条排成栅栏,再把拌有稻草的黄泥涂到墙上去,使其密不透风,屋顶就用茅草铺盖。
室内用火烘干就行了,“你见过南方的鸭棚吗?它跟搭鸭棚的方法差不多。”王宁远用这样的设问结束他对良渚人房屋的描述。
4300年前的良渚气候开始变冷,人口也繁育到了该扩张活动半径的程度,身穿麻织物的良渚人开始向外探索。
信奉神面
午饭后休息的时候,小施坐在工作队院子的草地上和一群同龄人玩扑克,他的祖父余杭镇人氏施昕更在1936年12月主持了良渚文化的首次发掘,此后,良渚这个美丽的名字引起考古界的重视。
在施昕更早年的记忆中,家乡常有一些盗墓人盗玉和挖玉,这一记忆唤起了24岁的西湖博物馆工作人员施昕更的发掘思路,他和他的同行在这里发现了黑陶和各种玉饰。
一尊数十米高的玉琮状雕像无疑成了良渚镇上最显眼的标志,这尊在头上长有大眼睛的人面兽纹雕塑是良渚人的钟爱,同时也是他们唯一的神。良渚人不是多神论者,他们始终如一地信奉神面,这一图案被发现于玉琮以及其他各种玉饰上,今天的良渚博物馆内,每一枚雕有神面的玉器前都固定着一只放大镜,便于观众看清玉器上比中国工笔画上的云鬓还要纤密细致的神面图案。
一年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终于到了,这次的目的地是——良渚博物馆。今天早上,一周一次年级集会上,戴老师说:“今天下午我们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午12点40分在这里集合。”
一转眼,到了中午,我们排队去集合点集合,上了公交车,车子开了1个小时多,终于到了。
下了车,一座白色的建筑,大门上是一块匾,上面写着“良渚文化博物馆”,博物馆有3个展厅,在门外排了好长时间的队才进了第一个展厅。
第一展厅里,有很多的黑陶贵耳壶、饮器、石刀、绢片、丝线……在玻璃做的透明盒子里,墙上有这些物品的介绍,有很多的用投影照出来的灯光,显得特别好看。解说员阿姨在一边说:“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一支重要的文化,1936年在余杭市良渚镇发现而命名。”我才知道了它的由来。
随后,又走到了第二展厅里,一些玉琮和玉钺在玻璃盒子里,显得非常醒目,这是良渚文化精神文明的象征,玉琮和玉钺上,有很多细小的精美的花纹。这时,侯一文的妈妈来了,为我们介绍:“良渚时期,玉被赋予神圣的品格,以琮、璧、钺为代表的五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灵物是神圣的法器,但也是维系社会等级与秩序的重要礼器,是世俗权利的象征。”
我们参观完了,又来到了第三展厅——墓葬,是人死后的归宿,墓葬的规模不同,有的很窄,有的很宽敞。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参观完了,通过这一次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馆,使我感受到了祖国历史的悠久和灿烂的文化。我和同学们上了公交车,高高兴兴的回学校了。
关键词:古越族;信仰;多元化
原始的信仰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这点已经被考古资料证明。关于古越族的信仰问题,有学者给于了论述,这些论述大多是将吴越地区归于一起论述,因吴越地区“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交通属,习俗同,语言通”①,或是将越地的信仰进行总结,其特点归于一点,均是从文献材料进行总结,前人的总结对于之后的研究具有基奠和启迪的作用。随着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笔者认为从考古资料上去论述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一、 古越族的信仰
1.鸟信仰和祖先崇拜
古越的历史早就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遗址被学界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越人的活动区域。在河姆渡文化中,出土众多的鸟形象实物,有蝶形器,双鸟朝阳象牙雕刻,双头凤纹有柄骨匕,鸟形象牙圆雕,浮雕双飞燕器盖等,鸟形象成为这一地区艺术创作的一个核心题材。一个遗址出土如此之多的鸟形器绝非偶然的情况,我们不能认为这是古越人的随意之作。
河姆渡遗址出土蝶形器35件,有石质、骨质,木质三类,他们的器型基本类似,都是外形似蝴蝶,两翼展开,上端较平,下缘圆弧,正面微微弧凸,错磨平整、光滑,背面中部有两道平行的纵向凸脊,两脊之间形成一道上端不通的凹槽,脊上部往往有钻孔,两脊的上端也常有横脊或钻孔。宋兆麟先生将蝶形器分为两类,一类为立鸟形,一类为飞鸟形。②在这里对于石质和木质的蝶形器不做赘述,着重介绍一下骨质的。骨质的蝶形器以象牙质的最多,其中以T226(3B):79象牙蝶形器最为精美。其长16.6厘米,宽5.9厘米(残),厚1.2厘米。③这件象牙蝶形器上下部已残,两角呈圆弧状,若将这个蝶形器分为三个部分,两边的三分之一上部处均有两个钻孔,在对应两个钻孔的下部也均有一个钻孔,钻孔之间有连弧纹图案,中间的三分之一部分是一个丰富的阴刻图案,图案中间钻有一个小圆窝,外有大小不一的五个同心圆,最外面的同心圆上半部分是一火焰状的纹饰,与外圆构成一个烈日火焰,圆两侧为对称两个回望鸟头,嘴型为钩喙,鸟刻有眼睛。对于此蝶形器的用途学界也无定论,鉴于其精美的制作和独特的取材,笔者倾向于认为这个远古先民用于祭祀和膜拜的器物,即古越具有对鸟的信仰,原因有二,其一是从器物本身来看,在这个蝶形器的上端有四个钻孔,下方有两个钻孔,这个钻孔应该是用于固定的,用于悬挂的可能性最大,加之其选材和制作精美,皆可认为其不会是日常的生活用具;第二,以后的文献记载表明越人有鸟崇拜的传统,《博物志》卷九载“ 越地深山有鸟,如鸡,青色,名曰冶鸟,一此鸟白日见其形,鸟也夜听其鸣,人也……越人谓此鸟为越祝之祖。”根据民俗学的记载可以得知,信仰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如此延续,越人的图腾为鸟也不足为奇。同时,在浙江绍兴306号越墓中出土一铜质的房屋,房屋上面立有一个鸟柱,④房屋内有图腾崇拜的场面,牟永抗先生认为这个是鸟图腾柱,⑤从河姆渡的蝶形器的本身也符合这样一个形制,由此,古越的鸟崇拜从河姆渡文化时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不仅是河姆渡遗址,在良渚文化的玉器上也有鸟立于房顶的形象,说明这一地区都有鸟图腾这一现象。
说到良渚文化,其不单只有鸟立于房顶的形象,在良渚文化中,其玉器的纹饰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学者们也进行了很深刻地探讨和研究,并认为良渚文化的玉器纹饰体现了内在的宗教涵义。在良渚文化的玉器中其纹饰主要有鸟纹,兽面纹,神面纹或其之间的组合。关于鸟纹,在良渚文化的反山瑶山遗址的三叉器上有羽状纹,特别是反山M14:135出土的三叉形玉器,在其上部有神鸟的头。另外在瑶山、反山、福泉山等墓地中均出土一些圆雕和半圆雕的玉鸟,有学者认为鸟是该地域先民的图腾崇拜,这个远可以追溯到马家浜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是马家浜文化的传承,这在学术界已是定论。就其材质来说是相当珍贵而且也很精美,且多出土于良渚的一些大型墓葬中,说明这个是一些上层人物才能够拥有的。在史前社会里,这一类器物通常掌握在祭司或是部落首领的手中,代表了这个部落的信仰或是权力的象征。在良渚文化中,鸟形纹很值得关注的是,鸟纹和神面纹、兽面纹的组合,如瑶山M2出土的冠形器、福泉山的镯形琮、反山M15出土的冠形器、M12的神徽、玉等。反山M12的神徽很具特色,神徽是一个头戴羽冠的亦神亦人的形象,⑥此类的神徽在构图上合细微地刻画上,在良渚文化所分布的广大地域里具有普遍的惊人相似,它一定是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学者认为良渚神徽上的形象是这一文化区域里先民共同所尊奉的信仰。这种亦神亦兽亦人的形象,应该是一种良渚文化地区先民对祖先崇拜的扩大化。先民对于自然和猛兽的恐惧转化为崇拜,进而求得保护。当时的部落首领就被赋予猛兽的特征而加以神话,以满足先民求得庇佑的心理。由此,笔者认为这个神徽是由自然崇拜向祖先崇拜的过渡,是祖先崇拜的一种最初形式。
2.蛙信仰
古越先民对于蛙的信仰是毋庸置疑的,在江南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多处出土有蛙形事物,在浙江余杭瑶山良褚文化祭坛遗址中,曾经发掘出土蛙形玉牌饰,现场发掘报告说这种蛙形牌饰,器形平面如倒立三角形,底角圆钝呈弧形。全器用透雕和阴线刻技法琢出兽面图案。两角各用管钻法透雕一园孔为眼,眼两侧以线切割法镶扩成弧边三角形的镂孔,组成眼眶及眼睑,边周再用阴刻线勾勒,两眼之间以长条形的镂孔为额。鼻孔用阴刻的云纹表现。鼻下端弧边十字镂孔的部位似可认作嘴。眼眶以下的两侧各有一个锯齿状突起,颇似蛙爪,十字镂孔及其两侧的形态更近蛙的后腿,故整器又如变形的伏蛙”。⑦在江苏吴县张陵山良诸文化遗址中,也有器形酷似青蛙的玉器出土,与这只玉蛙共存的,还有玉琼、玉璧、玉钺等。这是当时先民用于祭祀崇拜的实物,说明该地域的先民具有对蛙的信仰。关于这一点在以后的考古发掘中也得到了印证,在安徽屯溪西周墓中,发掘出一尊刻有蛙形纹饰的青铜尊,纹式作一蛙甸伏之状,四足伸展,双目注视,⑧非常生动,江苏镇江水出土的一件提梁卤,腹上的中部有一凸出的“ 蛙” 形,下有牺首,两旁有蚕纹、栖首等。⑨此外,民族学家的社会调查报告指出百越的后裔一现代壮族习民间传说中唱青,就认为青蛀是上天送到人间的神物,古老的壮族民歌《蚂蜗歌》“ 青蛙在那里青蛙在天上。使者亚良伟,送它到人间。”这种对于蛙的信仰在以后的文献资料中也得到了证明,《国语・ 越语下》认为越人“ 滨于东海之陂……而蛙黾之与同浩。”既然越人与蛙同族,那么敬之拜之也就无可非议了。
3.其他信仰
对于古越族的信仰问题,有学者给于了总结,古越人有对于鸟的信仰、对蛙的信仰、对蛇的信仰、对鬼神的信仰等等。越族的神话传说中流传着蛇生始祖的民族起源说,并奉始祖为始祖的禹,在考古证据上,越族典型的纹饰为几何纹,特别是几何形硬纹陶在越地的发掘中大量出现,有学者认为这是古越先民对于蛇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钵上刻有稻穗纹饰,学者认为可能是当时已经崇拜稻神,河姆渡文化双鸟朝卵象牙雕刻是具有生育崇拜的意义,⑩良渚文化神徽所刻画的神人形象就是当时人们崇拜的雷神,⑾诸如此类的推测并不在少数。由此,从侧面可说明古越族的信仰上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诸如就良渚文化来说,其在文化特点上呈现多信仰的一种文化现象。
二、 古越先民信仰多元化的原因
综上而言,古越族在信仰上出呈现多元化的特征,笔者认为这一现象有其特殊的原因。
第一,信仰具有排他性。信仰问题首先是一个意识范畴的问题,它是一种自我的意识,信仰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意识和一种自我感觉,是自我解释的一个系统,一个人的信仰首先是自己有了这样的意识,费尔巴哈也说,“信仰,就其本性而言,是排他的。”⑿就这一点而言,越族作为一个群体可能有自己这个群体共同的信仰,但是基于信仰这样一个排他性的特征,会在个体中出现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而出现自己对于某一种图腾或者是其他的信仰。但是这个信仰的多元化或者其中的排他性与这个群体的共同理想是不矛盾的。群体的共同理想相当于一个普遍性的内容,在这个普遍性下,个性的发展并不对其造成危害,对于古人而言,或者更多了一种神秘,以求得这种神秘的庇护,从而更加促进信仰多元化的发展。
第二,生产力低下。在人类处于生产力极低的情况下,人类依靠大自然生存,从自然界索取生存的一切,自然界是其衣食之源,但是自然界又是人们当时一切灾难的源泉,比如风、雨、雷、电、猛兽之类的都是其灾难的来源,在当时生产力状况极低的状况下,这些灾难对于人类来说可能是致命性的。由于人们的眼界是很狭小的,当这些灾难无法克服时,也无法这些灾难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时候,便存在一种恐惧感。在这样一个无法克服有无法理解灾难的时刻,先民对于诸多不能理解的东西则产生一种宗教情绪,从而产生信仰,以求得对本族的保护。
第三,信仰的初衷。信仰会掺杂个人意识在里面,对于不同的个体在最初信仰时所有的心理是不同,或是一种从众,或是惧怕,或是可食之。这些原因都可以成为信仰的出发点,出发点不同,更是会造成信仰的多样性。
第四,环境因素。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们之间的交往比较少,很多的信仰就会牵涉到环境问题。诸如在良渚文化时期,证明有水稻的出现,鸟类对于农作物是有利的。良渚地区的地理环境优越,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暖,适宜鸟类的生存繁衍,自然界本是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在鸟类的粪便也可作为农作物的肥料,正如王充《论衡・书虚篇》载“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田。盖以圣德所致,天使鸟兽报之也。一苍梧多象之地,会稽众鸟所居”,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古越族的信仰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其中的原因可以说是复杂的,在这里的浅论是不足以概括其中的复杂性。其实,信仰在多元的体系下也呈现一体化的格局,所有的信仰归结起来都是一种在迷信的思想下求得一种神秘力量的庇护。笔者认为从本质上说,信仰是将世俗的愿望和目的神圣化的过程,而多元化是愿望或目多样化的一种表现,只是在多样化的外边套上了华丽的外衣。
注释:
①《吕氏春秋・知化篇》
②宋兆麟:《河姆渡遗址出土蝶形器研究》,《原始文化
论集》,文物出版社,1989 年。
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3 年
④《绍兴306号战国墓发掘报告》,《文物》1984年第1期
⑤牟永抗《绍兴306号越墓刍议》,《文物》1984年第1期
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
发掘简报》,《文物》1988 年第1 期
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瑶山良褚文化祭坛遗址
发掘报告》,《文物》年1998第1期
⑧安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安徽屯溪西周墓葬发掘报
告》,《考古学报》1959年第4期
⑨刘兴:《谈镇江出土青铜器的特色》,《文物资料丛
刊》第5辑
⑩孙其刚《河姆渡文化鸟形象探讨》
⑾黄建康《良渚文化神徽解析》
⑿[德]费尔巴哈著,荣震华译:《基督教的本质》[M]北
京,北京务印书馆1997版第322页
参考文献:
[1]尤中.《先秦时期的“百越”民族》《百越民族史论丛》
1985年5月
[2]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83年,
[3]方向明.《良渚文化玉器纹饰研究―――纪念良渚文化发
现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
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赵晔.《余杭良渚遗址群聚落形态的初步考察》《东南文
化》2002年第3期
[5]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
掘简报》《文物》1988 年第1期
[6]汪宁生.《民族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7]左丘明撰,鲍思陶校点.《国语》[M]山东:齐鲁书社
2005年5月
[8]张华撰,张恩富译.《博物志》[M]重庆:重庆出版社
关键词:齐家文化玉璧;造型;纹饰;风格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及研究工作的深入,齐家文化玉器别具特色的玉文化体系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羌玉文化亚板块的代表。和同为东越玉文化板块代表的良渚文化玉器、东夷玉文化板块代表的红山文化玉器交相辉映,成为中国玉文化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齐家文化玉器的大放光彩,源于它鲜明的特征,本文欲着重说明齐家玉璧的特征。
一.玉质特征
一般来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先民制作玉器所选用的玉材均是就地取材,而非远距离搬运,齐家先民却是例外。齐家文化玉资源大多来自青海格尔木、甘肃榆中玉石山、祁连山等地,极少数却是进入遥远的昆仑山和田、阿尔金山且末、若羌采集的。经检验齐家玉壁所用的玉材为透闪石、阳起石(软玉)以及蛇纹石等。早期齐家文化的一批玉璧材质较差,含有较重的石质材料;而中、晚期齐家文化玉璧玉质较精良,有和田软玉、蛇纹石玉(酒泉玉、祁连玉)等。玉材的丰富使得齐家玉壁显出鲜明的特征:玉质斑斓。斑斓的玉质使其玉璧在色泽上也呈现出丰富的色彩,不仅有浅绿色、墨绿色、青绿色、碧绿色也有青白色、乳白色、山黄色、灰色等。不似良渚玉璧普遍具有“白化”现象,色泽以绿为基调,夹杂近乎黑色的斑点。所以齐家玉壁的质地特征是:玉质斑斓、色泽丰富。
二.造型特征
从齐家文化各遗址出土的玉璧来看,以周边呈正圆形的居多,也有椭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圆角方形等,种类丰富。齐家玉壁还呈现出一种造型工艺上的两极风化:大部分玉壁厚薄不均、璧边缘多有磨痕、切痕等,极不规整,对几何形体的把握要求不严;但也有一部分玉璧浑圆规整、合乎规矩、厚薄均匀、打磨精细。皇娘娘台遗址、海藏寺遗址、师赵村遗址出土的玉璧为鲜明的两极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造型工艺上的两极化说明齐家玉壁造型随意平实,厚薄、规整、打磨程度皆随性、量力而为,不苛求奇特严谨。所以齐家玉壁以平实、大众化的造型和良渚玉璧保持了一致。
但齐家玉壁也拥有独一无二的特色,多件玉璜组成的联璧可谓是齐家玉壁在造型上的一大突破。半璧为璜,它是一种弧形或扇形的器物。在齐家文化遗址中一般是三个或四个璜组成一个璧,叫三璜联璧或四璜联璧。在青海民和县的喇家遗址出土了一件三璜联璧,以深绿色为底夹杂褐色斑点,由三片玉璜对接成为一块完整的璧。这种多璜组璧的形式在史前玉器中是很独特的,虽然红山玉器中也有联璧,但和齐家文化的多璜组璧是有区别的,红山文化的三联璧是呈长条状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齐家玉壁在造型上拥有自己特色的同时也保留着红山、良渚、龙山等文化玉璧的基本形式。
因此齐家玉壁的造型特征就是:平实大众袭往昔、多璜组璧显特色。
三.纹饰特征
如果说良渚玉器、红山玉器的纹饰以夸张的想象力闻名的话,那么齐家玉器必然是以平实无华的写实手法见长的。齐家玉壁多是平素无纹的,也有一些是以细线平行线阴刻装饰的,阴刻细线也不乏细如发丝、流畅灵活的。在光素的玉璧面上多做打洼的起伏处理,形成了沟垄纹;也有一些玉璧采用相向对锯的方式把玉料锯剖成片,所以锯剖相接处往往错位,形成了阶梯。这些都使壁面有了阴阳面,玉色也伴随着方向、角度以及运转速度的快慢出现变化,增添了一份灵巧跃动色彩。红山玉璧也有相似的处理加工,不过它们的更具了一些跌宕雄奇的色彩。
玉璧璧孔周围往往有旋转性工具——砣留下来的痕迹,这些痕迹呈斜坡状,为同心圆弧线和较深的阴弧线。从海藏寺遗址出土的玉器边角料、半成品、毛坯等,以及其中一块玉板尚留有清晰的切割痕迹可以推知当时已有磨玉作坊,说明玉石加工已从石器制造业中分离出来,专业性的工具砣必定会因运而生,只是它还很原始,从这一角度来说,玉璧上存在砣痕是合理的。当然,也不排除这些痕迹是由硬尖石器留下的。总之,这些痕迹不经意间成就了齐家玉壁纹饰简约的特征。
因此齐家玉壁的纹饰特征是:平素无纹、简约灵巧。
四.风格特征
齐家玉壁比东北的红山玉璧、东南的良渚玉璧晚,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它们的影响,但齐家玉壁的难得之处在于:沿袭了某些要素,却也发展成了别具一格的体系,以更加大气、成熟的姿态与它们鼎足而立。
造型工艺方面,齐家玉壁积极融合了良渚玉璧的基本形式,同时还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多璜联璧的造型艺术,使齐家玉壁更趋成熟。齐家玉壁器形一般都较大,显得典雅而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齐家玉壁在融合了其它诸文化玉璧的要素的同时又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以海纳百川的气势彰显着自己的大气,这种大气来源于自身极为鲜明的地方风格的形成;纹饰特色方面:齐家玉器不尚装饰,纹饰粗糙随意、打磨也较粗糙,很多玉璧上的所谓“纹饰”也不过就是无意间的“雕琢”,正因为如此,使其纹饰不似良渚纹饰那般注重细腻、精细,也不似红山纹饰那般追求跌宕、雄奇,反而在粗糙中带了份随性的跃动,具有了草率的率性气息。玉质特点方面:大气的囊括了诸多的玉材。
综上所述,齐家玉壁的大气草率不同于红山玉璧的粗狂雄奇,更不同于良渚玉璧的精细隽秀,它更多的是在挖掘原始治玉工艺稚气气韵当中的灵动、自由,而红山玉璧专注于稚气气韵当中的跌宕,良渚玉璧则是在寻找稚气气韵当中的精致。因此,它们风格各异。
参考文献:
[1]杨伯达,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续编[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2]杨伯达,杨伯达说玉器[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展开中国地图,宁杭高铁与沪宁高铁、沪杭高铁,恰好形成了一个环太湖高铁圈。沪杭高铁与杭甬高铁又形成了一个环钱塘高铁角。宁杭甬高铁的开通运营,将上海—南京—杭州金三角高速铁路网中最后一条金边联通,真正形成了一小时高铁圈。长三角城市群成为我国高铁运营里程最长、运行线路最多、停靠站点最密、运输量最大的地区。
杭州卖出史上最贵豪宅
云栖玫瑰园是西湖风景区内的空地,一套约880平方米的中式合院,凭借独一无二的设计,加上项目外高尔夫球场、交通等的配套,项目内酒店、运动休闲等设施,以及保留了原生态山林,云栖玫瑰园卖出1亿多元的价格,堪称杭州楼市成交史上最贵豪宅。
上海2015年将建成"公交都市"
到2015年,上海将建成国家“公交都市”。届时,上海将全面建成600公里轨道交通基本网络,中心城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比重达50%(不含步行),公交发车准点率达90%以上,高峰时段中心城5分钟内实现公共交通换乘。
上海进入“CJ时间”
7月25日,一年一度的游戏动漫饕餮盛宴ChinaJoy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大幕。各大参展商将带来600多款参展游戏,4天里吸引观众超过20万人次。刷二维码入场、下载APP游戏、体验“云游戏”……凭借一部智能手机,就可玩转ChinaJoy。
南京理工大学开设“爬树课”
南京理工大学正在打造绿色体育园,体育园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地上铺的是人工草皮和硅PU,场地上除了爬杆、爬网、爬梯、爬墙等体育设施,还有采用了保护措施的12棵水杉和法桐用作攀爬。9月,不仅本校学生可以报名选修“爬树课”,市民也可以来旁听,一学期费用在300元左右。
沪今年将推行家庭医生制度
上海市今年将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实现一名家庭医生签约管理800户—1000户家庭的目标。每个居委(村委)均将配备家庭医生,并逐步发展到为每个家庭配备家庭医生,最终实现家庭医生制的全覆盖。截至5月,全市共有近20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签约居民579万人,接诊签约居民264万人。
良渚遗址力争2016年申遗
以良渚遗址命名的良渚文化,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良渚遗址的考古成果,曾五次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特别是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将杭州的建城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浙江省政府近期已致函国家文物局,要求将良渚遗址列为我国2016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云餐饮社区厨坊”无锡亮相
7月初,一种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云餐饮社区厨坊”首度在无锡亮相,有人将之解读为一种新型的超市+便利店+餐馆的混搭店。“社区厨坊”既提供平价的生鲜净菜,也在厨房做成品菜。居民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订菜,在预定时间自行来取或请工作人员送上门。据统计,“社区厨坊”一天的营业额相当于一家20张台面中型饭店的水平。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诸多神秘的色彩。
二、先秦时代
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滥觞,应是夏代玉器。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也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商代玉匠开始使用和田玉,并且数量较多。商代出现了仿青铜彞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形玉器,玉龙、玉凤、玉鹦鹉,神态各异,形神毕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态多样;是主人,还是奴仆、俘虏,难以辨明。商代已出现我国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鳖。最令人叹服的是,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进,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玉雕艺术光辉灿烂。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们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复杂化,所以当时佩玉特别发达。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饰纹出现了隐起的谷纹,附以镂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单阴线勾连纹或双勾阴线叶纹,显得饱和而又和谐。人首蛇身玉饰、鹦鹉首拱形玉饰,反映了春秋诸侯国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玉佩,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节玉片组成一完整玉佩,是战国玉佩中工艺难度最大的。玉带钩和玉剑饰(玉具剑),是这时新出现的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三、秦汉时代
秦代出土秦玉寥寥可数。秦玉艺术面貌还有赖于地下考古的新发现。汉代玉器继承战国玉雕的精华,继续有所发展,并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汉代玉器可分为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大类,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
汉代葬玉很多,但工艺不平不高。反映汉代玉器工艺水平的是陈设玉。这些写实主义的陈设玉有玉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等,多为圆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着汉代浑厚豪放的艺术风格。汉皇室装饰玉有衰落的趋势,多见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刚卯、玉觿等。近年,偏居岭南的汉代南越王国出土大批装饰玉,以龙虎并体玉带钩、镂空龙凤纹玉套环最为精美,堪称稀世珍宝。东汉时,阴线刻纹又复苏盛行,绘画趣味有所加强。
四、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
在中国玉器工艺史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度发达的汉唐玉雕间的低潮,出土玉器极少,而且都具汉代遗韵,有所创新者,唯有玉环和玉盏。究其原委,当时不爱好琢玉,而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炼丹术的影响下,觅玉、吃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早期玉器的美术价值的礼仪观念,这时消失殆尽。
隋代著名的玉器有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琢磨精细,质地温润,光泽柔和,金玉互为衬托,富丽高雅。
唐代玉器数量虽不多,但所见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艺极佳。唐代玉匠从绘画、雕塑及西域艺术中汲取艺术营养;琢磨出具有盛唐风格的玉器。八瓣花纹玉杯,兽首形玛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艺术的真实写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五、宋元时代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宋、辽、金的对峙分裂时期。宋代承五代大乱之余,虽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是一个重要时期。宋、辽、金既互相挞伐又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艺术共同繁荣。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金石学的兴起,工笔绘画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辽、金玉器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现实生活。南宋的玉荷叶杯,北宋的花形镂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这一时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时期的艺术风格,采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渎山大玉海,随形施艺,海神兽畅游于惊涛骇浪之中,颇具元人雄健豪迈之气魄。
六、明清时代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爱玉成风,乾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提倡,并试图从理论上为他爱玉如命寻找依据。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玺、清代的菊瓣形玉盘、桐荫仕女图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时民间玉肆十分兴隆,苏州专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明清玉器千姿百态,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层出不穷。
明清玉器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的表现手法,汲取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隐起、起突、镂空、立体、俏色、烧古等多种琢玉工艺,融合贯通,综合应用,使其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绽放着东方异彩,这也为独具韵味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基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引导者,现代人的园林观念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扩大了内涵,除具有游憩功能,还有保护改善自然、恢复人体身心疲劳的功效。现代园林形式包括了传统的古典园林、城市公园、游园、小花园和城市绿地等。随着现代生活不断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怀旧情绪的萌发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使得历史文化成为部分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文化契机,使园林在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找到文化归属。现代园林文化在满足使用功能之外,也在以历史文化为脉络,弘扬民族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基于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中国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实例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学习历史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手法,体现文化的形式等。
1历史文化在现代园林中应用实例分析
1.1哈尔滨群力金河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群力金河公园位于哈尔滨群力新区景江东路和景江西路所夹地带,是一个以金源文化为文化背景规划设计的城市带状公园,是群力新区的园林景观代表。据历史记载,现在的群力新区曾经是金代一座古城遗址,金河公园的设计旨在更好的保护文化遗址,展示历史遗韵,再现我国北方民族风情,突显金源文化。金河公园作为金源文化的载体,使用者固然不能从平面构成上体会出文化内涵,但是公园立体的纵深感、公园景观节点的设计以及细部的处理使金河公园现代化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公园内涵更加深远,耐人寻味。公园设计运用了重现的表现手法,金河公园有以“春水大典”“夏日牧歌”“秋山围猎”“白水黑山”为主题的群雕,群雕展示的场景和片段都是女真族传统文化习俗的真实写照,这种以历史文化为基础的微缩景观作为开放式公园景观文化轴线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是十分常见的规划设计方法。金河公园的主要观赏路线则是以这些铜质雕塑群推进,使整个公园的游览脉络清晰,部分雕塑配以地形处理,山形台地和曲折的水道丰富了公园空间层次。
1.2西安大唐芙蓉园规划设计分析城市主题公园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集休闲、娱乐和旅游景点为一体的城市新型休闲娱乐产品。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西安,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它是在原芙蓉园遗址之上建造设计的园林。大唐芙蓉园的设计集中了曲江文化、唐代皇家园林文化,是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大唐芙蓉园的整体规划沿袭了唐代园林的山水空间布局———南山北水,南园北池。唐代的芙蓉园曾是一座皇家园林,皇家园林的设计必定追求君权至上的皇家气派,大唐芙蓉园的设计中依然运用了强烈的中轴线,同时设计有多级轴线来突显历史上唐代皇家园林“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泱泱大国气派。另外,唐代时期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都已经进入完全成熟的时期,建筑物造型丰富,形象多样。真实反映唐代风韵的建筑群展示就是通过中轴线展开的,建筑群是全园最重要的景观。区域整体布局上将大雁塔、北广场、古城墙遗址公园等与大唐芙蓉园在文化景观游览路线上形成串联,极力打造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的园林景观区域。大唐芙蓉园的设计巧用“远借”的造园手法,将大雁塔纳入全园景观营造中。设计力求从紫云楼、仕女馆和彩霞亭廊等多处主要建筑上都可以观赏大雁塔,同时也保证了不同的观赏角度得到不同的观赏效果。
1.3杭州良渚文化村规划设计分析良渚文化村位于杭州市西北部良渚组团核心区,是以1936年在浙江杭县发现的良渚遗址文化基础上规划设计的。以“当代田园小镇”出名于国内,基于TOD开发模式使文化村远超出文化主题公园的范畴,而是一个旅游城镇。其中良渚文化博物馆、良渚圣地公园是其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将历史文化集中展现的形式充分将文化主题公园与一般的公园区别开来,这种大量的文化知识储备支撑下的休闲娱乐园林景观,使参观人群在亲身体会历史文化的同时放松身心。
2历史文化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园林景观的需求已经不同于古典园林。基于历史文化的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它不仅仅满足了人们对历史的怀旧情结,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也是园林景观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将历史文化融合到现代园林之中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1)保留和借鉴,中国是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现代园林设计中借鉴历史文化加以创造出符合现代园林美学的园林景观,保留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并且合理的运用到现代园林之中,使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历史文化有所依据,园林主题更加鲜明。2)象征和隐喻,历史文化不仅仅指民族文化等宏观的文化,一些植物的运用、一些传统材质的运用和古代神话寓言等等。例如中国古人也向来喜将“梅、兰、竹、菊”四君子运用在园林造景之中,其中“竹”是坚贞高洁的象征,时至今日竹子依然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景观元素大量使用在现代园林造景之中。
3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在满足观赏功能的同时,园林设计的主旨立意、设计构思、空间布局和园林小品设施等细部处理都需要体现着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而历史文化则为现代园林的设计找到了根基和归属。基于历史文化设计的现代园林不仅仅是文化传承和文化保留的载体,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民俗。同时从现代人的角度看,这类园林还有施教娱乐,促进旅游业发展之功能。通过对基于历史文化的现代园林实例的浅要分析和相关的运用方法分析使我们对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的融合是现代园林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以时间为轴,以历史为轴,以文化为轴,基于历史文化而设计的现代园林在民族文化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臧澄澄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对于众多爱玉者而言,玉绝不仅仅是标签上那一串抽象的数字,无论这个数字有多长,都衡量不了一块喜欢的玉器在自己心里的价值。玉器究竟魅力何在,能够让人无法自拔地爱上它?
有人说,玉器的魅力在于每件玉器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件玉器;有人说,玉器的魅力在于变化,只要经常佩戴,用手把玩,日积月累,就会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还有人说,玉器是远古信息的携带者,研究它会让你进入一个神秘的世界。尽管每个人给出的理由不一样,但是人们对美玉却同样痴迷。
抽象与艺术的表达
中国在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抽象艺术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看看这两个时期的玉器就会明白,它们所展现出的抽象造型,至今都会让人感到震惊。
红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良渚文化距今也有四千多年。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有太阳神、玉琮等,那种既粗朴又精巧的抽象造型,即使是今天,也会让人拍案叫绝,令人想去回望那段悠远的岁月,想象岁月的那一端究竟会是什么,引领着我们去探寻每一件玉器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命运,在几千年之后,出于何种机缘巧合,它们会来到我们的手中。 每一件古代玉器,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在等待人们发掘它的身世,解开它身上所携带的谜团。
红山文化玉器风格质朴而豪放,突出特点是对各种动物形象特殊的艺术概括,讲求神似和准确的对称感。良渚文化玉器是图腾制度的产物,成为古代宇宙观中神人沟通的理想的象征物,是纯巫术与宗教的神器,其设计与制作是在原始的驱使下进行的,极具神秘性。
历史与文明的表达
玉对华夏文明的影响是悠久而巨大的,可以说玉文化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
从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最早的玉器出现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文化遗址和辽宁阜新市查海文化遗址中,这两处遗址距今均为七八千年,共出土玉器数十件。这些玉器色泽纯正,磨制光滑。从玉器形制之奇巧、工艺之精美、选料之准确来分析,当时的玉器制作和使用已比较发达。玉器的出现与人类从打制石器转向磨制石器的生产技能的提高有密切关系,因为制作一件玉器最基本的步骤是切坯、琢磨和钻孔,需要有比较高的磨制技术,才能制作出造型美观的玉制品。
商周时期,造型生动优美、数量最多的玉器莫过于各种动物形象的玉雕。这些玉雕既有平雕的,也有圆雕的,琢刻精致,题材新颖多样,写实性强,姿态活泼,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玉工们在细心观察自然界飞禽走兽各种神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高超的琢制技术,雕刻出一件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禽兽造型的玉器,向我们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由于儒家思想的介入,玉器从主要为原始宗教活动服务的“法器”、祭祀鬼神的原始礼器,发展为贵族阶层用以表示身份、地位的佩饰,使佩玉制度化,玉从主要为“神”服务转变为主要为“人”服务。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了古人爱玉、崇玉的传统,选择玉作为其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载体,大大提升了玉的文化含量,使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汉代出现了完备的葬玉制度,玉衣使用的等级制度,等等。隋唐和宋代的玉器特点是以写实为主,颇富情趣,表现在作品题材上,则是出现了大量人物花鸟形象的玉雕和玉带饰。辽金的艺术风格则有着明显的民族特点,表现在玉器上就是其所特有的以鹘捉鹅为主题的“春水玉”和以山林虎鹿为主题的“秋山玉”。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最辉煌的时代,宫廷玉器是其代表,在数量、品种、加工技术、装饰纹样等方面都达到了高峰,其中清代乾隆时期是玉器制作的全盛时期。清代玉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子玉雕,它是利用天然玉料,随形设计雕刻,将自然界的山水、人物、亭阁浓缩在一块玉石上,收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反映了自然美的本质。这种由清乾隆年间扬州玉工开创的玉雕品种,代表了中国古代玉雕工艺的最高水平。
情感与道德的表达
古往今来,玉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美好而高尚的字眼。人们用“宁为玉碎”形容爱国民族气节,用“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和平、友好,用“润泽以温”表达无私奉献的品德,等等。
玉文化绵延8000年,并且生命力越来越旺盛,至今魅力不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玉器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宗教、信仰、商贸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古器物无法相比的。玉是远古先民顶礼膜拜的神物,是礼仪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是古人审美观念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化身。一部玉器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中华民族以“爱玉”和“尊玉”而著称于世。
玉器在古代社会中既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玉所特有的美丽光泽和温润内质使它成为一种超自然物品,被赋予人文之美,古人似乎对玉倾注了全部的才智和热情。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德”既是玉的特性,又被拟人化、道德化,成为古人心目中正人君子良好品德的象征。
精巧的玉器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显示出佩戴者的品格。“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是古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礼俗。因为行走时玉佩会发出声音,走路时就势必有节度、温文尔雅。由于玉佩只有在不快不慢、富有节奏的步伐下,才会发出有韵律、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声音不仅集中了君子的注意力,同时也告诉周围的人们:君子来去光明正大,不偷看、不偷听别人的举动言谈,这便又成为君子行动光明磊落的标志。
古人佩玉,是在时刻提醒自己:做人要注重道德,讲究情操。现代人佩戴美玉,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态度,满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寄托着对自然的向往。佩玉能够潜移默化、修身养性,并可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黄金有价玉无价”——钻石和黄金象征财富。“君子比德于玉”——唯有玉,蕴涵着生命与感情。玉积山川之精,人仪之美;玉可比人,玉可喻事,玉可祭祀天地,玉可寄托理想。
对于众多爱玉者而言,玉绝不仅仅是标签上那一串抽象的数字,无论这个数字有多长,都衡量不了一块喜欢的玉器在自己心里的价值。玉器究竟魅力何在,能够让人无法自拔地爱上它?
有人说,玉器的魅力在于每件玉器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件玉器;有人说,玉器的魅力在于变化,只要经常佩戴,用手把玩,日积月累,就会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还有人说,玉器是远古信息的携带者,研究它会让你进入一个神秘的世界。尽管每个人给出的理由不一样,但是人们对美玉却同样痴迷。
抽象与艺术的表达
中国在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抽象艺术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看看这两个时期的玉器就会明白,它们所展现出的抽象造型,至今都会让人感到震惊。
红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良渚文化距今也有四千多年。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有太阳神、玉琮等,那种既粗朴又精巧的抽象造型,即使是今天,也会让人拍案叫绝,令人想去回望那段悠远的岁月,想象岁月的那一端究竟会是什么,引领着我们去探寻每一件玉器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命运,在几千年之后,出于何种机缘巧合,它们会来到我们的手中。 每一件古代玉器,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在等待人们发掘它的身世,解开它身上所携带的谜团。
红山文化玉器风格质朴而豪放,突出特点是对各种动物形象特殊的艺术概括,讲求神似和准确的对称感。良渚文化玉器是图腾制度的产物,成为古代宇宙观中神人沟通的理想的象征物,是纯巫术与宗教的神器,其设计与制作是在原始的驱使下进行的,极具神秘性。
历史与文明的表达
玉对华夏文明的影响是悠久而巨大的,可以说玉文化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
从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最早的玉器出现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文化遗址和辽宁阜新市查海文化遗址中,这两处遗址距今均为七八千年,共出土玉器数十件。这些玉器色泽纯正,磨制光滑。从玉器形制之奇巧、工艺之精美、选料之准确来分析,当时的玉器制作和使用已比较发达。玉器的出现与人类从打制石器转向磨制石器的生产技能的提高有密切关系,因为制作一件玉器最基本的步骤是切坯、琢磨和钻孔,需要有比较高的磨制技术,才能制作出造型美观的玉制品。
商周时期,造型生动优美、数量最多的玉器莫过于各种动物形象的玉雕。这些玉雕既有平雕的,也有圆雕的,琢刻精致,题材新颖多样,写实性强,姿态活泼,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玉工们在细心观察自然界飞禽走兽各种神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高超的琢制技术,雕刻出一件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禽兽造型的玉器,向我们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由于儒家思想的介入,玉器从主要为原始宗教活动服务的“法器”、祭祀鬼神的原始礼器,发展为贵族阶层用以表示身份、地位的佩饰,使佩玉制度化,玉从主要为“神”服务转变为主要为“人”服务。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了古人爱玉、崇玉的传统,选择玉作为其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载体,大大提升了玉的文化含量,使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汉代出现了完备的葬玉制度,玉衣使用的等级制度,等等。隋唐和宋代的玉器特点是以写实为主,颇富情趣,表现在作品题材上,则是出现了大量人物花鸟形象的玉雕和玉带饰。辽金的艺术风格则有着明显的民族特点,表现在玉器上就是其所特有的以鹘捉鹅为主题的“春水玉”和以山林虎鹿为主题的“秋山玉”。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最辉煌的时代,宫廷玉器是其代表,在数量、品种、加工技术、装饰纹样等方面都达到了高峰,其中清代乾隆时期是玉器制作的全盛时期。清代玉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子玉雕,它是利用天然玉料,随形设计雕刻,将自然界的山水、人物、亭阁浓缩在一块玉石上,收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反映了自然美的本质。这种由清乾隆年间扬州玉工开创的玉雕品种,代表了中国古代玉雕工艺的最高水平。
情感与道德的表达
古往今来,玉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美好而高尚的字眼。人们用“宁为玉碎”形容爱国民族气节,用“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和平、友好,用“润泽以温”表达无私奉献的品德,等等。
玉文化绵延8000年,并且生命力越来越旺盛,至今魅力不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玉器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宗教、信仰、商贸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古器物无法相比的。玉是远古先民顶礼膜拜的神物,是礼仪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是古人审美观念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化身。一部玉器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中华民族以“爱玉”和“尊玉”而著称于世。
玉器在古代社会中既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玉所特有的美丽光泽和温润内质使它成为一种超自然物品,被赋予人文之美,古人似乎对玉倾注了全部的才智和热情。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德”既是玉的特性,又被拟人化、道德化,成为古人心目中正人君子良好品德的象征。
精巧的玉器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显示出佩戴者的品格。“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是古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礼俗。因为行走时玉佩会发出声音,走路时就势必有节度、温文尔雅。由于玉佩只有在不快不慢、富有节奏的步伐下,才会发出有韵律、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声音不仅集中了君子的注意力,同时也告诉周围的人们:君子来去光明正大,不偷看、不偷听别人的举动言谈,这便又成为君子行动光明磊落的标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中寺下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一千两百年前,诗人白届易记忆中的杭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是一千年前,词人柳永笔下的杭州;“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这是八百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眼中的杭州。
事实上从古至今,人们从不吝啬对杭州的溢美之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早已深入人心。而到了今天,人们对于杭州的定义又多了几重――品质生活之城、东方休闲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这些全新的词汇,伴随着杭州的山、水、城,共同演绎着人间天堂的传奇。
印象杭州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钱塘自古繁华。杭州,曾被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2007年2月,杭州又被中国国家旅游局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旃城市”。
东方休闲之都 品质生活之城
游西湖、泡茶馆、洗足浴、品佳肴,“杭州式”休闲无不透着精致、闲散。杭州是一个很生活化的城市,生活的气息、休闲的氛围无处不存,骨子里透着真正生活的本质。杭州连续六年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2007年有了自己的城市品牌――“东方休闲之都 生活品质之城”。
南宋故城 爱情之都
杭州是中国古都之一,五代吴越国和南宋都建都于此。南宋的皇城遗址、太庙遗址、官窑遗址以及众多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点遍布西湖和古老的街巷。古老的文化映衬着美丽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与白娘子等传奇的爱情故事,为杭州带来“爱情之都”的美誉。
中国茶都 丝绸之府
杭州自古便是富庶之城。杭州地产的西湖龙井茶为中国十大名荼之首。茶为国饮,杭为茶都,2005年杭州被中国茶叶协会等十家国家机构命名为“中国茶都”。杭州素享“丝绸之府”的美名,五千多年的织丝历史延续至今。
杭帮美食 杭派女装
杭帮菜博中国各大菜系所长,成就了“美食之邦”的美名。“引领时尚潮流,打造浪漫经典”的杭派女装走在全国服饰前沿,空灵简约、优雅大方的杭派女装给美丽的西子湖畔增添了一道靓丽风量。
杭州世博主题体验之旅10大示范点
NO.1 城市中的自然、自然中的城市(杭州・城市生态景观)
杭州是一座生活品质之城,秀丽的山水,适宜的环境,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充满幸福感。和谐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将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正是应了那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西湖
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又称“明圣湖”、“金牛湖”等。西湖处处有胜景,最著名的是南宋时期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2007年。杭州评选出了以“和谐西湖、品质杭州”为主题的三评“西湖十景”,是以西湖为中心的杭城新十景。
灵隐寺・灵隐禅踪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成和元年(326年),是西湖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主殿大雄宝殿内的贴金释迦牟尼佛像,连座高24.8米,为中国最大的木雕坐式佛像。罗汉堂中央设世界最高铜殿一座,高12.62米。飞来峰山崖遍布着五代到宋、元以来大量造型精美、风格独特的佛教窟龛造像珍品340余尊,是晚唐以后中国石窟艺术中的珍品。
清河坊历史文化街
杭州历史文化的缩影。南宋定都杭州后,筑九里皇城,开十里天街,形成繁华一时的河坊街。现街内有茶楼、药铺、丝绸、炒货、食品、古玩字画等商铺100多家,包括老字号商铺胡庆余堂、翁隆盛茶庄、王星记扇庄等。
雷蜂塔
雷峰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1924年因年久失修而倒塌。现塔重建于2002年,重现了“雷峰夕照”的胜景。塔底辟有地宫,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珍贵出土文物。民间传说《白蛇传》中自娘子被困的地方就是此雷峰塔。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城市的西部,离杭州主城区武林门只有6公里,距西湖仅5公里,是国内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和文化媪地于一体的罕见媪地,也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的“三西”。
NO.2 千年运河的现代记忆(杭州・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是杭州的母亲河。运河杭州段是江南水文化遗产的长廊,两岸古老的街巷建筑、名人史迹、风俗典故构成了杭州文化历史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河直街
小河直街是一条以保持传统居住商业功能为主,延续杭州地方传统文化和展示运河航运文化,集商住、居住、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现在的小河直街经过“修旧如旧”的仔细整修,完整保留了老建筑与街区的风韵,原居民迁回居住,更保留了两岸人家的自然生态,是体验运河文化不可错过的景点。
漕舫游运河
游运河,赏景观,当然是坐“东方贡朵拉”――运河漕舫船了,优美的运河风光向你倾诉着千年的城市记忆。
桥西历史街区
这里是清、民国以来的沿运河古镇民居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带,也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历史遗存较为集中的区域。
NO.3 南宋都城的历史遗存(杭州・南宋文化)
南宋时的皇城杭州“固江堤、疏西湖、治内河、凿新井”、“建宫城、造御街、设瓦子、引百戏”,留下了“安逸闲适”的休闲环境。南宋的杭州不仅是全国政治中心,还是全国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
南宋御街・中山路
南宋御街・中山路是目前杭州城内历史渊源最深厚、历史地位最突出的一条历史文化名街。南宋御街,又名天街,是南宋都城临安城南北走向的主轴线。南宋御街是都城临安最繁华的街区和京城生活的典型代表,是一条生活品质之街。
宋城
杭州宋城是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国家4A级景区。城内斗拱飞檐,街衢纵横,七十二行老作坊、宋代瓦子勾栏百戏遍布其间,再现《清明上河图》涓涓笔墨里的繁华胜景。景区斥亿元巨资打造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浓缩了五千年来杭城的沧桑变幻,金戈铁马、美女如云,被誉为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位居中国五大官窑之酋。南宋官窑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遗址为基础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该馆以南宋宫窑为中心题材、遗址及出土文物为主要展品。
NO.4 绿色清香的中国茶都(杭州・龙井茶乡)
杭州自唐以来就是历代名茶的重要产地,有着悠久醇厚 的茶文化历史,特别是产于西湖区域的龙井茶更是闻名天下。杭州有着“中国茶都”的美誉。在杭州,你可以参观中国唯一一家以茶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可以访问龙井茶的发源地――龙井村,有“龙井问茶”、“十八棵御茶树”等胜景;还可以去余杭径山禅寺追寻日本茶道源头。
梅家坞茶文化村
有山有貌,有坞有水,有茶有文,梅家坞茶文化村是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和主产地之一,也是杭州城郊最富茶乡特色的农家自然村落和茶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区。
龙井村
“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御茶园、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老龙井等景点点缀其中,为茶乡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中国茶叶博物馆
是中国唯一以荼为主题的中国国家专业博物馆。馆内展示了中国茶的发明、荼的历史、荼类名品、荼事活动、荼饮器具、荼饮风俗等荼文化内容。嘉木苑里种了上百种茶树,双香径(意为墨香和荼香)路面上镶嵌了来源于历代碑石、拓片、名帖、名人书法、绘画作品、陶瓷题记、摩崖石书法刻中的100个“茶”字或“茶”的别称。
径山禅茶
至今有1265年历史的径山,文化底蕴丰厚,自然风光优美,禅茶文化博大精深,是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之地,日本临济宗和日本荼道之源。径山镇是浙江省茶叶之乡,径山禅茶是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
NO.5 养生保健的中华智慧(杭州・中医药文化)
城市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也意味着历史与未来的和谐,杭州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张同泰众多代表中医药文化的百年老字号,医术精湛,货真价实。如今,老字号推陈出新,具有疗效的美味药膳、融合中医药文化精髓的中医推拿、足浴,引领保健养生新时尚,体验精妙而神奇的中医养生之道。
胡庆余堂
是由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创立的庭园式药店,它和北京同仁堂并称为中国著名的南北两家国药老店。馆内展示中国医药史等。
广兴堂
广兴堂国医馆位于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江南老宅――梁宅内,粉墙黛瓦,庭院深深,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宅。国医馆集医疗、旅游、保健为一体,在欣赏清代建筑艺术的同时,还可以参观设在宅内的各种展览。
NO.6人间天堂的百姓生活(杭州・城市品质生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杭州以国际游客的差别化体验需求为标准,积极开发了以反映普通市民生活品质的社会资源国际旅游访问点。游客通过参观普通杭州市民的生活内容,将真实的杭州,真实的社会,真实的百姓,以最自然的一面展示给国外的游客。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可以了解现代化城市农贸市场的管理和经营理念,可以在市民家中与市民进行交流,如买菜、做饭、才艺交流等。
丝绸城
杭州中国丝绸城坐落于美丽的西子湖畔,素有“丝绸之府”之称的杭州旅游城市中心。经营各种真丝面料、丝绸服装、丝织工艺品、围巾、领带、丝绸原料及各类纺织品,产品辐射全国,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港台地区。先后荣获“中国行业一百强”、“规范化文明达标市场”等荣誉。
西泠印社
位于孤山南麓,占地3公顷左右,是一处融江南园林和金石篆刻艺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从唐朝白居易、北宋坡、清朝丁敬等“西泠八家”,到清末民初俞曲园、吴昌硕,再到现当代沙孟海、赵朴初……一大批中国文化艺术的名人均曾留迹于此。
珠儿潭社区
珠儿潭社区位于京杭大运河卖鱼桥段,东依古运河,西靠奠千山路,北与小河街道娑婆桥社区为邻,南连卖鱼桥社区,辖区有信义坊特色街区。
NO.7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杭州・乡村休闲)
城市和乡村相互依存互动,杭州周边乡村风光无限,萧山观潮、余杭双溪漂流、临安山地休闲、富阳运动休闲、建德新安江避暑、桐庐富春江山水、淳安千岛湖滨水度假让人流连忘返。
萧山钱江潮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故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
余杭双溪漂流
余杭山水如画,生态资源丰富。双溪竹海漂'瘫,国家4A级景区,风光秀丽,精彩刺激。
临安天目山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举世罕见的古柳杉群落、野银杏之祖――“活化石”、全球同类树种之冠的金钱松――“冲天树”以及“大树华盖”等世界奇观。
桐庐富春江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桐庐县位于杭州西部。属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十大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桐庐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富春江为“中国三大山水风光带”之一,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美称。
建德新安江
建德地处杭州西部,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城等称号,新近又荣获畅游中国旅游营销大典的“最经典山水风情奖”。临江而建的新安江城以“水清、风凉、雾奇”三绝闻名,梦幻新安江已成为国内极富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富阳龙门古镇
国家4A级旅游区、浙江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国民俗文化村。到古镇还可让您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风情,领略孙权及其后裔所形成的浓厚的孙氏文化,饱览景致秀美的龙门山自然风光。
NO.8 八千年先民生活的延续(杭州・休闲萧山)
萧山是杭州市的南大门,人杰地灵,傍水依山,襟江带湖,以风景秀丽而著称。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已有八千年的历史;现在的萧山还注入了新鲜的文化血脉,东方文化园和极地海洋世界都是杭州萧山的重点旅游项目。
湘湖闲情
湘湖与西湖隔钱塘江相望。是西湖的姊妹湖,是萧山的母亲湖。历来有“西湖美,湘湖秀”的美誉。湘湖不仅拥有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有越王勾践屯兵抗吴的古城堡,更有着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各类水上游乐项目。
跨湖桥文化遗址
跨湖桥文化遗址要早于河姆渡遗址一千年,是当时发现的浙江省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跨湖桥遗址的文化面貌非常独特。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这一发现,把浙江的文明史提前到了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是浙江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证据,她也再次有力地证实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
东方文化园
东方文化园是一个融合园林文化、宗教文化、养生文化于一体的4A景区。园区以周易八卦布局,儒、释、道三家建筑同构。近3000米的彩绘文化艺术长廊,供奉着9999尊金佛像的万佛金塔。巍峨耸立的杨岐禅寺钟楼,无不展示了园区深厚的文化内涵。
极地海洋世界
杭州极地海洋公园占地340亩,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包括了极地海洋世界、湘湖鸟语林和少儿公园的20余项大型游乐设施。汇集首次登陆中国的领航鲸、伪虎鲸、白鲸、花鲸、北极熊、北极狼、北海狮、海象、企鹅等大型极地动物。
NO.9 五千年的文明宝盒(杭州・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揭开了一个五千年前古文明的神秘面纱。它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杭州处于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铺垫后,在今天终于和地底那些光润的古玉一起熠熠生辉。
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1936年发现良渚遗址,1994年良渚博物院建成开放。博物院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上下两层,屋顶顶角以良渚文化典型玉器――玉琮为造型,整座建筑既融入了良渚文化元素,又显得古朴别致。博物院经整修已于2008年重新开放,共展出良渚文化器物400余件。
塘栖古镇
塘栖镇位于杭州市北部,距市区中心约20公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历朝历代以来。塘栖均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镇区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是个标准典型的江南水乡。镇区的东南有超山诸峰,素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称,为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与碧波涟漪的丁山湖形成了山水相映的迷人景观。
NO.10 远离喧嚣的秀水驿站(杭州・千岛湖)
千岛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后花园,因湖内拥有1078座翠岛而得名。景区内碧水呈奇,岛屿棋布;大岛如山,小岛如船,个个清脆欲滴,像一块块半浸在湖中的碧玉。
千岛湖
淳安千岛湖,自然风光旖旎,生态环境绝佳,因湖中1078个岛屿而得名,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千岛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千岛湖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杭州-千岛湖-黄山”黄金旅游线的形成,使它成为国际度假休闲胜地。
龙川湾森林湿地
位于淳安县西部重镇姜家镇附近,具有独特的“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并拥有华东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次生阔叶森林。
芹川古民居
芹川村是个典型的徽派古村落,整个村庄以小桥流水吉民居为主要特色,尤其是部分建筑的雕梁画栋,乃古民居建筑之精品。芹川村内至今有古民居约300幢,其中明代建筑有2处,其余多为清代和民国建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徽派古民居尚有60多栋及祠堂四座。
杭州世博体验之旅线路产品推荐
NO.1新天堂之旅(上海、杭州、苏州八晚九日游)
DAY1:抵达上海
DAY2上海:全天游览上海世博园
DAY3上海:上海豫园、玉佛寺、外滩
DAY4上海/苏州:留园
DAY5:苏州:苏州园林、丝绸厂、虎丘、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晚餐后夜游另外―个四大园林之一的网师园
DAY6苏州/杭州:游览西湖新十景之一的“黄龙吐翠”,赏越剧
DAY7杭州:西湖、灵隐寺、胡雪岩故居以及河坊街
DAY8杭州:西溪湿地、梅家坞
DAY9:离杭
参考价:未定价
旅行社:杭州海外旅游有限公司
NO.2上海/杭州深度茶文化之旅(上海、杭州、千岛湖6日游)
DAY1上海浦东:浦东滨江大道散步,仰望浦东新区的最高建筑环球金融中心――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等建筑群,眺望黄浦江对岸外滩租界时代的万国建筑,感受上海的百年变迁。
DAY2上海:参观世博园
DAY3上海/杭州:乘坐动车抵达杭州,赴富阳龙门古镇。返回杭州后六和塔观光。乘船游览西湖,河坊街和南宋御街散步。
DAY4杭州:梅家坞龙井茶园、中国茶叶博物馆、珠儿潭社区、农贸市场、宋城。
DAY5杭州/千岛湖:乘船游览千岛湖(梅峰观岛、五龙岛等),品尝淳安家常菜。
DAY6千岛湖,杭州,返程
参考价:2980元/人
旅行社:杭州海外旅游有限公司
NO.3“完美世博、慢享品质杭州”(杭州中医药养生保健休闲二日游)
DAY1上海/杭州:广兴堂国医馆,花港观鱼、丝绸博物馆、胡庆余堂(参观中医博物馆费用自理),晚上入住“三台山庄・广兴堂国际中医养生中心”,观摩、体验中医理疗(费用自理)。
DAY2杭州/上海:游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品余杭特色鱼宴。
参考价:590元/人
旅行社:杭州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
NO.4精彩世博・游走文化杭州(上海、杭州、萧山文化深度二日游)
DAY1上海/杭州:南宋御街・中山路、胡庆余堂(参观中医博物馆费用自理)、花港观鱼、宋城景区。
DAY2杭州/上海:杭州东方文化园、杭州极地海洋公园,返程。
参考价:780元/人
旅行社:杭州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
NO.5精彩世博・环杭州湾之旅(杭州、绍兴、宁波、舟山、上海奢华度假六日游)
DAY1追寻旧时杭城:西溪、梅家坞、南宋御街・中山路(住:杭州雷迪森龙井庄园)
DAY2行走绍兴水乡印象:杭州、绍兴鲁迅故里、兰亭、东湖(住:绍兴鉴湖大酒店)
DAY3跨世纪大桥游东方渔都:绍兴、镇海招宝山、舟山(住:舟山凤凰岛雷迪森假日酒店)
DAY4佛国普陀观音胜景:普陀山、上海(住:上海东方余山索菲特大酒店)
DAY5上海世博精彩体验之旅:上海世博园区、浦江夜游
参考价:未定价
旅行社:杭州国际旅行桂有限公司
NO.6上海/杭州/建德/义乌小商品市场/上海6日游
DAY1上海:游览浦东新区滨江大道,观黄浦江两岸上海的历史与现代相对照的建筑奇观,登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楼环球金融中心(97层观光厅),俯瞰上海全景,漫步2010年重新亮相的“十里洋场”、“万国建筑博物馆”――外滩。
D2上海:参观世博园。
D3上海/―杭州:灵隐寺、乘坐游船游览西湖、梅家坞,晚上欣赏《印象西湖》。
D4杭州腱德:千岛湖。
D5建德/义乌:上午游览国际商贸城一期,下午游览国际商贸城二、三、四期。
D6义乌/上海:返回上海,前往城隍庙,漫步上海老街,参观上海城市规划馆,了解上海的历史与近代的发展历程,车游人民广场。返程。
参考价:未定
旅行社:浙江省中青旅
NO.7上海/杭州西湖/西溪/运河 经典游线
DAY1上海:游览浦东新区滨江大道,观黄浦江两岸上海的历史与现代相对照的建筑奇观,登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楼环球金融中心(97层观光厅),俯瞰上海全景,漫步2010年重新亮相的“十里洋场”、“万国建筑博物馆”――外滩。
DAY2上海:参观世博园。
DAY3上海,杭州:乘船游览西湖,晚上欣赏《印象西湖》。
DAY4杭州:乘船游览世界最古老最长的人造运河――京杭大运河、参观运河博物馆,中国刀伞扇博物馆。下午前往西溪湿地。
DAY5杭州/上海:返回上海,前往城隍庙,漫步上海老街,参观上海城市规划馆,了解上海的历史与近代的发展历程,车游人民广场。
参考价:未定
旅行社:浙江省中青旅
NO.8精彩世博・自然山水之旅(上海、杭州、富阳、桐庐、淳安奢华度假五日游)
DAY1上海世博精彩体验之旅:上海世博园区、浦江夜游(住: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
DAY2骑游时尚西湖:上海、杭州南山路、雷峰塔、西湖新天地(骑自行车)(住:杭州索菲特西湖大酒店)
DAY3潇洒桐庐富春江山水:杭州、富阳龙门古镇、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桐庐桐君山七里(住:桐庐岚庭度假酒店)
DAY4畅游三干西子:桐庐、千岛湖(住:千岛湖绿城度假酒店)
DAY5惜别乐活杭州:千岛湖、宋城、丝绸博物馆(住: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
参考价:未定
旅行社:杭州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NO.9名城名湖名山之旅(上海、千岛湖、杭州、黄山五晚六日游)
DAY1上海:参观世博会园区
DAY2上海,杭州:楼外楼饭店用中餐,乘船游览西湖、胡雪岩故居、南宋御街・中山路
DAY3杭州/千岛湖:乘坐游船游览千岛湖中心湖区,船上用中餐
DAY4千岛湖/黄山:游览黄山风景区
DAY5黄山/杭州:游览黄山风景区。下午抵达杭州,龙井村品茶、尝农家饭菜
DAY6杭州:西溪湿地,返程
参考价:3580元/人
旅行社:浙江省中国旅行社
NO.10良渚文化、大树王国(上海、杭州、余杭、临安四晚五日游)
DAY1上海:参观世博园区。
DAY2杭州:楼外楼饭店用中餐,乘船游览西湖、胡雪岩故居、南宋御街・中山路。
DAY3杭州/余杭: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馆,游览双溪漂流景区。
DAY4杭州/临安:西天目景区,游览大树王景点;下午龙井村品茶,品尝农家饭菜。
DAY5杭州:西溪湿地,返程。
古玉的年代是指玉材经人雕琢成器(包括半成品)的年代。用物理、化学的分析方法,只能确定玉材的岩性(矿物组成)和成矿年代以及成色(形成颜色)、产地等,而不能测定玉器雕琢的年代。判别玉器的年代主要从其表面情况、形制、纹饰、雕工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然后得出结论。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古玉的表面,常有一些显示年代久远的特征,成为我们辨别玉器年代的依据。一是传世古玉经过人们的长期盘玩、摩挲,久而久之,人手分泌出的油、汗等脏物在玉的表面浸润凝聚,会产生温润光泽的一层油脂,俗称“包浆、皮壳”,玉器显得光滑陈旧,原有的纹饰线显得模糊不清,行话称盘熟了 (图1、图2)。这类古玉俗称熟坑。二是玉器表面局部或全部呈灰白色,称鸡骨白。严重的其表里均灰白,质地较松脆 (图3、图4)。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玉器长时间埋藏在地下,与周围的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三是玉器表面有粘合不易除去的附着物(泥、沙、碳酸钙之类)(图5)。这是因为古玉在墓内受土的挤压,与周围泥沙长期紧密接触或泥土中碳酸钙沉淀附着玉器表面而形成。其严重者,泥沙或碳酸钙与玉器表面合而为一,无法分开 (图6)。四是玉器表面有其他物质的沁痕。如河南安阳殷墟花园庄墓出土的一件玉矛头,其下端嵌于青铜枘上,因而有铜绿的沁痕 (图7)。又如一件西周晚期玉琮,被丝帛包裹置于墓内,虽帛已腐朽,但琮的上面附有丝织品的印痕 (图8)。此外,还有红色朱砂沁痕(图9)。这些沁痕都是玉器与其他物质长期紧密接触而形成。
上述玉器表面特征,虽不可能说明确切的年代,但年代较为久远是毫无疑问的。尚应指出,鸡骨白严重的古玉,由于质地已变松脆,保存困难,收藏家必须注意。
在中国玉器制作工艺史上,每个时期都有特点鲜明的艺术风格,同一时代的玉器大都具有类似的特色,即所谓的时代风格。反之,不同时代的玉器,便有不同的风格。因此,玉器风格的辨识,成为判断古玉年代的重要方法,玉器风格主要由形制、纹饰、雕工等方面综合展现出来。
形制是指玉器的形状。同一类玉器,由于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制。以片状象生玉器(人物或动物造型)而论,商代的其轮廓呈圆形、方形、长方形、弧形、扇面等不同形状,具有几何图案化的特色。人物或动物彷佛被塞入这些形状的框内,造型显得拘谨不自然。西周的稍为写实。春秋战国的则相当写实而且生动。
每一种玉器的形制都因时代不同而有异。这里以形佩的演变来说明。商代晚期的玉似短圆筒状,套于拇指用来拉弓弦。战国时成为佩饰,即形佩。西汉早期形佩呈扁薄的心形,一侧或两侧有简化的龙或凤为装饰 (图10)。西汉晚期形佩两侧的龙凤装饰向上扩展,至东汉形佩四周均为装饰(螭虎)围绕,整体呈椭圆形 (图11)。形佩的这些不同形制,反映出不同的年代,掌握其演变的规律,便能够对这种玉器进行年代方面的鉴定。
无论出土或传世古玉,不少都雕有纹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甚至不同民族的玉器,其纹样往往有异,这就为古玉年代、产地和族属的判断提供了依据,因而也为古玉鉴定提供了一种方法。例如,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玉器,常有阴刻或浅浮雕的神人面(眼框呈圆圈形)或神兽面(眼眶呈椭圆形),一件出土的良渚文化三叉形玉器便是如此(图12)。然而清宫收藏的一件三叉形玉器,正面饰双勾阴刻流云纹(图13),背面雕涡纹及双勾T字纹边饰(图14),都是西汉常见的纹样。按三叉形玉器仅存在于良渚文化玉器,故纹饰和形制矛盾,此清宫藏品皮壳古旧,应为良渚遗物,流云纹和涡纹则是后来加刻的,即所谓旧玉后工。
此外,中国古代玉器的纹饰有相当一部分有其一定的涵义,由于时代久远,后人多不知其意。如一件西周双戈冠玉鸟(图15)与一件仿品(图16),骤看二者的造型颇相似,但深入比较分析,便可发现仿品破绽百出。仅以纹饰而论,仿品的鸟眼呈鱼鳞状,位置偏于边缘,与真品显著不同。按鱼鳞形纹在商周玉雕中象征椎骨,其位置应在颈、背或尾部,而不应在眼部。而古代玉雕动物纹的眼也没有呈鱼鳞状的。其次,鳞形纹左侧尚有一阴刻长方框,也是古代动物造型玉器头部没有的。
鉴定古玉的主要要素之一是看雕工。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出土了大量玉器,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艺由简易粗疏逐渐臻于细致精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琢玉工艺,这既可以用来判断玉器的时代,也可以用来识破假古玉。以穿孔为例:新石器及商代,在较厚的玉上穿孔或在柱状玉器上纵向穿孔,常采用两面或两头相对管钻的方法,穿孔呈两个相接的漏斗状,入口较大,中间连接部分较窄,孔壁容易留下微凸的螺旋痕 (图17)。但从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起,由于工具的改进,多不再用相对管钻的方法,穿孔直通,孔壁多数也较光滑,无螺旋痕。可见不同的穿孔方法显示出不同的时代。
以上所述古玉鉴定的方法,只是泛泛而言,尚有一些细节,也应当留意。只有深入掌握大量的有关资料,开阔眼界,才能显著提高鉴定水平。(责编: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