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垃圾分类回收

垃圾分类回收

时间:2023-05-30 09:06: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垃圾分类回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垃圾分类回收

第1篇

事实上,垃圾中有大量的可再生源,回收利用后可以成为新的资源重新进入生产过程,且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因此,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不再将垃圾视为废弃物,而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重视垃圾的回收利用,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也加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如每回收利用1吨废钢铁,可以节省开采各种矿石20吨,节约1.2吨炼钢标准煤。每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好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目前,世界每年生产的钢、铁、铝、纸张总产量中,由垃圾中提取再生资源加工而成的产品分别占到45%、22%、30%和35%。而我国垃圾回收利用率较低,每年有超过千亿元的财富正从垃圾中流失掉,如果继续随意废弃和无序回收利用,将造成更大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因此,实现垃圾资源化,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消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着手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将垃圾列为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为根治农村“垃圾难题”,我国很多省市已率先行动,探索出了一套垃圾分类处理的有效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以垃圾分类处理为基础,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当前垃圾危机的最终途径。农村垃圾回收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有利于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垃圾分类的意识必须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去。

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可按照“1+3+5”模式实施。“1”是指通过对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达到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无害化这一目标。“3”是指农(居)户、保洁员、村(居)理事会三个责任主体;“5”是指对农村垃圾的5种分类方式和处理路径,即:将农村垃圾分为沤肥垃圾、回收垃圾、土建垃圾、有害垃圾、焚烧垃圾,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个责任主体:

一是农(居)户。农(居)户是农村垃圾的“生产”者,也应是农村垃圾的处理者,即处理主体。其基本职责是①门前三包,确保自家庭院、草坪、房前屋后无垃圾、无污水溢流和杂物堆放整洁;②对村内或集镇内水塘、水沟、风水林的清洁卫生分块或分段包干到户;③按要求对垃圾分类分拣并定点放置。

二是保洁员。在村庄和农村集镇,一般按50户农(居)户设置一名保洁员,保洁员与供销社系统下延到村社的可利用垃圾回收员是一条线作业,称之为保洁回收主体。其主要职责是:①负责监管农(居)户对垃圾进行分类分拣处理;②负责所辖范围内公共场所的清扫和垃圾的清运清除;③负责收集农(居)户的回收垃圾并与供销回收人员进行交易。

三是村(居)理事会。以50户为理事范围进行设置。起主要职责是:①负责辖区内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管理工作,包括组织制定并实施好村规民约等相关制度;②监督管理保洁员的日常工作;③做好上一级管理机构布置的有关工作等。

五类垃圾的分类方式和处理路径:

1.厨余垃圾沤肥。包括剩余饭菜等厨余垃圾和其它易腐食物类垃圾、农业废弃物等,由农(居)户(或通过保洁员)倒入沤肥池或沼气池,成为有机肥料或清洁燃料;

2.可利用垃圾回收。①金属类:废旧五金、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等;②纸类:报刊、杂志、黄纸板、包装纸、其他废纸等;③玻璃陶器类:玻璃杯、旧碗罐等;④塑料类:废旧塑料、塑料袋、矿泉水瓶等;⑤橡胶类:废旧橡胶、旧轮胎类;此外还有可利用的旧家电、家具和木竹料等,由农(居)户—保洁员—供销部门进行回收、循环利用;(来源:环卫科技网)

3.土建垃圾铺路填坑。碎砖碎瓦、乱石块、混泥土、石灰块、泥土、破损玻璃陶瓷块等,按村庄和集镇规划定点,插牌标示,由产生这些垃圾的农(居)户自行倾倒于指定地点填坑铺路;

4.有害垃圾封存处理。包括废弃电池、过期农药、废油漆、废灯管、废日用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由环保部门会同供销部门按环保要求指导乡村收集后,运送指定地进行无害处理;

5.其他垃圾无害焚烧。不适宜回收的废锡纸、废旧织物、废木料、枯枝落叶等。其中枯枝落叶等植物类垃圾可就地堆包焚烧后灰土还田;废旧织物、废锡纸、糖果纸等化纤类统一运送指定地集中处理。

第2篇

1.交互设计理论及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分析交互设计的任务之一,是设计一个合理的程序,让人顺利地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其目标,包括用户体验和可用性。可用性,主要包括产品的有用性、易用性及人机交互的效率等三大属性,具体可以细分为:可行性、高效性、安全性、通用性、易学性和易记性,等等。用户体验,是指用户与系统在交互过程中的情绪体验[10]4。在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即垃圾分类终端产品,使居民在操作上,具有方便性、易识别性;使居民在执行分类投放任务时,具有便捷性、准确性。交互设计中的构成要素,包括人、行为、技术、场景,即PACT,外加产品要素[11]。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交互系统中,也包含这些基本要素。其设计要素主要有:垃圾分类用户、分类行为、分类环境、技术、系统终端。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垃圾分类回收交互设计系统(见图1)。系统的行为目的,是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2.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交互设计要素在垃圾分类回收交互系统中,各构成要素具有其独特属性,对垃圾分类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就对各要素进行具体的解析。(1)垃圾分类行为分析。垃圾分类交互行为,对于居民而言,具有即时性、重复性、随意性、易出错性等特性,动作过程简单,随意性较强,没有太多限制。居民主要行为动作如垃圾分类投放、垃圾袋搬运和垃圾袋分类投放等,容易受到行为意向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居民在行为意向多样化以及外部条件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行为意向容易扰,导致其行为结果会不一样。而对于环卫人员来说,其行为动作具有重复性和专业性等特点,受过专业训练,受行为规范约束,行为意向明确。环卫人员的主要行为动作,包括垃圾桶分类搬运、堆放、清洁、装车,等等。(2)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主要是指垃圾分类、投放、运送的各种工具产品。主要包括:垃圾桶,垃圾袋,垃圾投放设施、垃圾房、垃圾清运车和其他环卫设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产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使用性和指示性两个方面。首先,作为环卫工具,产品的好与坏,可用性和易用性是其首要的衡量标准。好的环卫工具产品,会更有利于使用人员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减少障碍。其次,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产品,需要准确、有效地传达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规范和引导用户的分类行为。因此,环卫工具产品的系统化、标准化、一致性、易学习和易识别等特性,就至关重要。(3)垃圾分类人员。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用户,主要包括社区居民、环卫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其中,社区居民的差异性较大,其在年龄、文化、学历、文化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具体来说,社区居民在分类行为上,具有多样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可以说,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目前还不受机制约束。因此,社区居民主要是凭借个人意识来实施垃圾分类行为,行为意向相对不明确,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较大。环卫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特点,则主要表现为:专业性、长期性、统一性和标准化。由于环卫人员和管理人员受到过专业化训练,又有制度约束,因此其行为意向明确。(4)环境要素。垃圾分类交互行为所处的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其中,非物质环境,包括居民垃圾分类规范制度、法制环境、宣传教育,等等。物质环境,则主要是垃圾分类交互行为发生的周边空间物质环境,如家庭室内环境、社区垃圾站、宣传告示区,等等。根据国内学者曲英的研究结论,环境因素对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意向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好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意向,引导居民实施垃圾分类[5]。目前,一些居民小区的垃圾投放环境,对居民垃圾分类具有操作指示和信息传达的功能,对分类行为具有直接影响。(5)技术要素。所谓技术要素,主要是指垃圾分类终端系统中,所采用的实现垃圾分类、回收、搬运、指示、宣传等相关的技术手段。在传统垃圾回收终端系统中,其技术含量偏低,但随着现代信息化、自动化、多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技术因素对垃圾分类的影响越来越大,新技术的充分应用,有助于垃圾分类回收更容易实现。

二、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交互设计任务流程调研与分析

1.垃圾分类回收人机交互系统模型根据人机交互理论,在人机系统模型中,包括人、机和环境3个组成部分。人与机器之间,主要通过用户界面进行交互,人通过行为的输出,实现对机器的操作,机器接收相应操作,并输出操作结果信息,然后信息输入到人,用户界面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人机关系的合理性[10]122。垃圾分类回收人机交互系统(见图2),其原理也与此相似。系统模型的构成要素包括:人、垃圾分类行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技术、信息和垃圾分类环境等。人和系统终端,是交互系统的主体与客体,其他要素对其具有调节作用。垃圾分类回收人机交互系统,包含信息和操作的输入与输出。首先,用户通过接受外部环境和系统终端的信息,结合自身知识经验,形成行为意向。然后,用户通过相应的行为,对系统终端进行操作,系统终端将操作结果信息反馈给人。至此,完成人机交互的一个过程。要使垃圾分类回收人机交互顺畅进行,必须保证信息和操作的输入、输出的顺畅。根据曲英的研究结论显示,垃圾分类行为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外部条件和用户行为意向两个因素[5]。外部条件包括系统终端、环境、技术和信息,系统终端受环境和技术因素的影响,技术决定了系统终端的功能和特性,环境影响系统终端的空间分布和功能实现。用户行为意向,则取决于用户的知识经验和所能获取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环境和系统终端作为媒介,而用户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经验,主要来源于诸如社区宣传、公共媒体广告等渠道。由此可见,模型中系统终端、环境、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对人及其垃圾分类行为的实施,都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下面需要进一步剖析目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各变量要素的现状究竟如何,理清其特性和弊端,以此来从中探寻解决的策略。

2.垃圾分类回收任务过程及其要素调研与分析在垃圾分类回收整个任务流程中,各环节差异性较大,因此需要对各个环节展开剖析。本研究运用观察法、任务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就垃圾分类回收交互系统及其相关要素展开调研。一方面,本研究抽样调查了杭州市11个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设施和环境状况。另一方面,根据文献研究和相关专家、居民的访谈,在对研究变量进行选取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针对居民和环卫工作人员的问卷样本。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对杭州市各城区小区居民和环卫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并对统计结果予以分析。其中,针对居民共发放问卷样本318份,收回292份,针对环卫工作人员发放问卷样本68份,收回65份。调研统计中,居民的年龄结构为:18岁以下者有9.5%,18~25岁者有14.2%,25~35岁者有18.9%,35~55岁者有33.6%,55岁以上者有23.8%。性别比中,男∶女为28.5%∶71.5%。接受调研的人员分布情况,与社会人口统计变量中的家庭结构、从事家务人员的情况,是相吻合的,表明问卷样本的分布,可以代表总体分布情况。(1)任务流程。通过抽样调查分析,本文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一般任务流程,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垃圾袋搬运与分类投放;垃圾桶分类搬运;垃圾分类清运与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一般任务流程中,其每个环节,都涉及到4个变量要素:人的要素、技术要素、系统终端产品要素和环境要素。前两个环节,主要涉及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及投放。而环境空间、系统终端产品配置、人员构成都复杂多变,是最难控制的环节,对垃圾分类具有决定性意义。后两个环节,主要涉及环卫人员的垃圾分类搬运与处理,可控性更高。因此,前两个环节是垃圾分类的关键。(2)系统终端设施。系统终端设施,主要包括家用垃圾桶、垃圾袋、投放点垃圾桶、辅助设施和垃圾清运车,等等。根据问卷统计表(见表1)可知,有60%以上的居民认为,现有家用垃圾袋和垃圾桶不好用,不方便分类,这些工具对信息提示也不明显,让人难以分辨;有72.5%的居民认为,现有的垃圾投放点及垃圾桶分类提示不清晰,并需要更清楚一些;有76.3%的环卫人员觉得,垃圾桶不方便使用和搬运,垃圾桶类工具好用与否对分类搬运有影响。另据调研发现,家用垃圾袋、垃圾桶大部分为居民自购,与其他环节终端产品关联性小,分类信息标识不清晰或没有。由此可见,目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对垃圾分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目前各环节的系统终端,如垃圾桶,在设计上仍较为传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居民对其可用性、易用性和用户体验的要求。垃圾袋、垃圾桶在使用上的不便,直接导致垃圾分类失败。比如,垃圾桶缺乏对分类行为的有效引导和对错误行为的限制。其二,垃圾袋、垃圾桶在形状、大小、色彩和分类标识的设计上,缺乏规范性和一致性,易造成用户信息认知方面的混乱。(3)分类环境。据调研结果显示,有83.4%的居民,觉得垃圾投放点环境较差;有62.1%的居民,认为环境因素对垃圾分类有影响;有78.7%的环卫人员,认为垃圾投放点环境不够好,且对垃圾分类工作有影响。从调研结果中,我们发现,家庭室内环境功能空间布局多变,垃圾桶分布各异,同一功能区域,有时只放置一类垃圾桶,易对垃圾分类投放造成不便。至于室外垃圾投放点,一般位于居民楼旁,周边环境差异大,大部分处于露天状态,部分没有分类信息宣传栏。其对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环境对人及系统终端具有直接的影响,空间环境是垃圾桶类系统终端分布位置、数量和种类的决定因素之一。其二,是环境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具有操作指示和信息传达的作用,而环境对居民的操作指示和信息提示不足,也是垃圾分类失败的原因之一。(4)技术。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系统终端,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技术、结构和形式。传统的人机交互形式,使居民在复杂的垃圾分类过程中不知所措。而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使垃圾分类方式变得简单,简化任务流程,将会成为解决垃圾分类的重要手段之一。(5)分类人员。垃圾分类人员中,居民处于基础端。抽样调研结果显示,有57.8%的家庭,其垃圾袋投放处理没有固定家庭成员;有21.9%的家庭,主要由家里的老人投放。不同家庭及同一家庭不同成员的行为意向和行为特点差异较大,容易出现分类行为多样化的现象,影响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垃圾桶的搬运和垃圾的清运工作,以环卫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为主。他们受过一定的专门训练,了解垃圾的基本分类要求,但是他们的工作任务较重。而且,垃圾桶类系统终端、工作环境和管理制度,对环卫工人的分类行为影响较大。因此,用户的复杂性,是垃圾分类系统及终端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6)信息要素。垃圾分类相关信息,包括分类指示类信息和状态信息。分类指示性信息,包括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而状态信息,主要是行为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发现,分类指示性信息和状态信息,都是通过系统终端和环境设施来传达。目前,状态信息的传达,缺乏即时性和连续性。而指示性信息的传达,也不够清晰,还缺乏一致性。由此可见,系统终端及环境的信息传达功能,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以上对垃圾分类交互系统及各要素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一般任务流程中,其每个环节,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说,这也是目前垃圾分类效果不理想的直接原因。

三、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及终端设计策略探析

根据垃圾分类回收人机交互系统模型可知,要使垃圾分类人机交互顺利进行,必须保证信息和操作的输入与输出的顺畅,为此必须优化系统及其要素,针对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及其要素,在设计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系统终端遵循人性化设计策略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是人机交互的客体,其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垃圾分类的效果。作为人机交互系统主体的社区居民,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因此不适合一味强调要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来解决垃圾分类问题。反之,应该通过优化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产品的设计,提升其可用性、易用性,着重用户体验,从而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其主要方式包括:一是通过优化系统终端的组合关系,减少垃圾分类环节,简化分类行为流程,降低复杂性。例如,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使分类方式智能化、自动化。二是加强系统终端如垃圾桶对人的分类行为的引导,增加对错误行为的限制性设计。

2.系统终端标准化、系列化、差异化设计策略信息传达,可谓贯穿于垃圾分类回收的各个环节。由于其参与人员复杂,系统终端产品多样化,空间环境复杂多变,所以为提升系统终端的易识别性和易记忆性,信息传达需具有一致性。为此,各环节的垃圾桶、垃圾袋等系统终端产品,在颜色、形状、规格、组合关系、图标等方面的设计,可以采用统一的设计规范。运用系列化方式,使同系列产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不同系列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除此之外,垃圾投放点的环境设施、空间设计、垃圾清运车等配套设施,在形状、色彩等方面,也要与系列产品保持一致性,确保信息传达的一致性。

3.信息即时反馈和多通道传达策略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结果正确与否、效果好坏,需及时了解,所以需要建立垃圾分类结果的即时反馈机制,促使居民及时获取垃圾分类投放的结果,及时改进错误行为。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信息传达与反馈机制,来确保信息传达及时。为使信息传达更加有效,可以充分采用各种传播媒介及其传播方式,通过多通道传播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12]。在传播方式上,可以充分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在传播媒介上,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垃圾袋、垃圾桶、清运车等系统终端产品为载体,进行垃圾分类信息传播,提升信息反馈的即时性。其次,主要运用社区宣传告示栏类传统宣传媒介,对分类信息进行反馈,对分类知识进行普及告知。最后,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端APP等现代传播工具,进行信息反馈与。这样多管齐下,可以确保垃圾分类信息传达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4.环境与系统终端匹配策略如前所述,环境要素对系统及其终端具有重要影响,对居民垃圾分类,具有调节作用和指示作用。通过改善环境,将有助于用户行为意向转化为正确的垃圾分类行为。因此,其一,我们需要优化垃圾分类环境,改善卫生状况,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其二,我们需要强化环境与系统终端之间的匹配性,强化两者之间在空间布置、形状、色彩、功能等方面的关联性,在功能和信息传达方面,使环境设施成为系统终端的重要补充。

四、结论

第3篇

关 键 词:生活垃圾 分类回收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 R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之一,有利于促进自然 、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现状,及难以展开是关键的制约因素。提出通过管理创新,搭建由政府、社区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层次分明的、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解决这个难题,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

一、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城市居民每人每日平均产生垃圾1.2kg 左右,自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以每年8~10% 的速度增长,2009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达2.45亿吨,预计到2011 年将达到3.58 亿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但垃圾处理严重滞后,垃圾问题已经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经济、技术相对还比较落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仍将以填埋为主,但其比例会稳步下降。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因其有良好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将会进一步得到重视,在垃圾处理中的比例也会逐步增加。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能源结构的优化,使得利用焚烧技术的因素不断增多,焚烧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二、 城市生活垃圾难以分类回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政府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

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现阶段各级政府没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还处于提倡、指导阶段,各级政府部门没有具体执行的规划,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我国曾于2003 年出台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把可回收类垃圾容器为蓝色,把有害类垃圾容器为红色,把其他类垃圾容器为灰色,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志。但是在执行方面没有落实到个人生活中,对于广大居民来说,就现阶段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那么生活垃圾分类与不分类两种行为的后果一致的条件下,通过自觉来实现源头分类是很不现实。

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用法律、法规形成的环保机制来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起到较好的效果。如日本在1970 年开始就相继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再生资源使用促进法》、《关于促进容器包装分类收集及再商品化法律》及《推动建设资源再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等。日本国土少,自然资源缺乏,日本对环保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犹为得视,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有效约束国民的环境污染行为和提高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各级的政府部门带头引导示范作用,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日本,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产业,各色各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垃圾分类观念意识早已深入人心。政府的作用还体现在提供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以及制定的长期性的监管机制,确保垃圾分类的各环节有序进行,逐步形成产业化。

2.环卫作业手段、垃圾处理方式落后,缺乏动力

虽然国家在2003年制定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各城市街道也设置了分类回收的垃圾箱,但是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过程,包括产生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处理等,需要各个环节的有效执行。在收集环节,环卫工人是主要执行者,他们的作业方式并没有改变,垃圾装运过程仍然是混装。各城市街道的垃圾临时堆放点,环节工人为提高效率,往往是将垃圾桶里的垃圾一并倒到垃圾车内求方便,在环卫工人的观念里,他们仍然认为现在的垃圾处理主要还是填埋,分不分类结果一样。而且现阶段各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仍以露天堆放和卫生填埋为主。如[图呢?加上图,文字就不用改了。]所示垃圾分类回收是多环节一体化过程,源头分类了,运输过程中发生混装就不能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正因为处理方式在技术上落后,往往造成居民和环卫工人的观念相对落后。

3.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少,缺乏引导

现阶段我国各城市关于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和教育非常少。大多数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知识了解非常少。大部分居民不知道所在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有的人听说过生活垃圾要分类;对于分类好处和分类的意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怎样分类才是正确的,了解的人非常少。

4.垃圾分类缺乏规范

现在大中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已经比较高了,但是缺乏把环保意识转化成环保行动的指导。主管部门对于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指引,往往是口号叫得响,而实际行动没有落实。政府部门不起带头引导,缺乏规范,结果自然是大家随便扔。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过程,需要多方面多环节的有序配合,政府部门应起指引、监督,社区具体带头执行,落实到居民家庭日常生活行动上,编织一个政府、社区、居民的多层次执行有效机制。

5.居民自觉参与性差

现在各城市社区、街道均设有垃圾分类回收桶,但对于居民丢弃的垃圾是否进行分类,并且是否按规定投放没有必要的检查,缺乏监督。居民对摆放的那些分类垃圾桶知道是分类这么回事,便不知哪类垃圾对哪个桶,往往随手一扔,进哪是哪,反正垃圾进桶就行。这一是观念落后,缺乏教育,二是政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制定相应的规范。

三. 需要政府做出相应努力

1、政府需要做出的努力包括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健全,以及与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的政策的确立,政府可借助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例,为发展垃圾资源利用产业化制定完整的法律体系,使得各个环节有法可依。以发展产业化为理念,制定包括宣传、文化教育在内的城市生活垃圾产业规划。

2.政府应该有确定的规划和清晰准确的削减目标

各地方政府应该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清晰的废弃物削减目标,这一点日本政府的做法是很可取的。无论是长期的垃圾削减目标,还是每年具体的削减数量,在日本每年公布的《环境白皮书》中都有准确可靠的数据。比如“一般废弃物排出量的推移”、“一般废弃物的最终处理场地的剩余容量和剩余年数的推移”、“一般废弃物的循环率的推移”、“不法投弃件数 及数量的推移”、“容器包装占一般废弃物总量的比率”、“一般废弃物的构成”等信息。环境保护部门的努力工作及对这些信息的公布, 不仅可以使研究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可靠的资料,同时也便于民众能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 有助于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

3.社区抓落实推广需常抓不懈

作为基层直接推动者,一方面要普及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鼓励推广落实到户,并让居民自主监督检查或评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做到常抓不懈。

居民齐参与共监督

每个人都是垃圾分类的具体执行者,应主动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维护自身和周边环境,并对政府的推广提出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这个标号没有文中标注!

这个须在文中标注,在我修改过,可能有些语句改了,根据引用的文献改回来!] 范留柱,《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资源利用,2007.7,26-28页

第4篇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参与意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规模不断膨胀,很多城市遭遇了“垃圾围城”的困境。据测算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约为15亿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1.6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活垃圾生产国,且仍有8%~10%的速度递增。城市生活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环境危害,危及人类健康,如垃圾堆放占用大量土地,造成水体污染;在腐化过程中会产生氨、硫化氢和甲烷等有害气体;垃圾场是病菌孳生的温床,危险废弃物会危害人体健康等。然而,城市生活垃圾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再生资源,被誉为产出率最高的“城市矿产”,如废旧电子垃圾里可提取大量的金、银、锂、锑等稀贵金属,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富的“金矿”[1]。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低下,主要采取填埋方式处理,如果垃圾不经分类处理,大量如塑料、纸张、橡胶等可回收资源将得不到再利用。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培养人们的资源意识与环境意识,并为此展开了大量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旨在分析我国高校学生的垃圾分类回收参与意识,为政府提供决策建议。

1 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现状

1.1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

生活垃圾,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或为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2]。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等;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等食品类废弃物,经生物技术处理可生产废料;有害垃圾需特殊处理,包括过期药品、废水银温度计、废日光灯管等;其他垃圾包括渣土、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垃圾分类,是指按可回收再利用和不可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对垃圾进行分类。垃圾分类回收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主要作用如下:

(1)避免垃圾占用土地。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不易降解物质,能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能回收、不易降解的物质,从而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2)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如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物质的垃圾,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等。

(3)回收大量资源。如回收1吨废纸,可减少砍伐用于生产0.8吨纸的林木;回收1吨废塑料可生产0.7吨的二级原料;回收1吨易拉罐可少采20吨铝矿等。

1.2 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

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具有广泛的普及度,设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和公司执行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对这些国家的居民来说,垃圾分类的理念已非常深入。

(1)日本。自1980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目前已成为全世界垃圾分类回收实施最好的国家之一,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民众的一种自觉行为。日本的垃圾分类很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的,可资源的垃圾具体分为干净塑料、旧报纸杂志、纸张、旧衣服、塑料饮料瓶、金属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此外废旧家电必须和专门的收购商联系,并需支付一定的处置费用,大件的垃圾一年只能扔4件,超过数量需另外收费[3]。

(2)美国。美国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政府为垃圾分类回收提供了诸多便利的条件,除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外,定期会向每个社区派专人,来清运各个家庭分类出的垃圾。在纽约垃圾处理被称为“垃圾管理”,街道两旁到处设有黑色或深褐色的垃圾集装箱[4]。

(3)德国。早在1904年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制度,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通常德国每栋住宅楼都有3~4个垃圾箱,分别存放各种包装物、纸制品、玻璃瓶和不可回收垃圾。垃圾回收公司根据住户的密度,决定垃圾箱大小,确定住户需要缴纳的垃圾处理费用。废旧家电、家具等垃圾则采取定点收集处理。父母和老师还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习惯[5]。

1.3 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

为推广垃圾分类制度,我国不少城市采取了很多创新性举措。如北京市在2011年新增了1200个城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府向试点小区免费发放分类垃圾桶;在上海市,居民将垃圾进行分类提交指点,可换取积分,获得一本“绿色账户”,加入“绿色账户”不仅可以兑换礼品,还有可能获得上海市动物园等五大公园门票;深圳市对小区垃圾分类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标准,比如垃圾收集分为室外容器内垃圾的收集和室内垃圾收集两种方式;在杭州市,部分社区绿色塑料袋上标明每袋垃圾的门牌号,居民每天扔出的厨房垃圾,都会有专人蹲守验收打分,得分情况则公示在垃圾分类试点积分栏上。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垃圾分类水平还存在显著的差距,不仅是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存在一定问题,关键是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严重缺乏,绝大多数居民不能清楚地说出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依旧比较模糊。相关部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力度不大,在过程中的监督也不足。

2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与分析

2.1 研究说明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设计与发放等工作,调查高校大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参与意识情况。调查地点选在江西的几所高校,调研期间总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968份,回收率为80.67%,经认真分析,有效问卷826份(填写完整,不存在乱填现象),回收有效率为85.33%,并采用SPSS 16.0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

2.2 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目前高校大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问题很少留意,很多学生对其从不关注,只有少数学生对其很重视,如图1所示。这反映目前高校大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很低,这也正是垃圾回收制度在我国很难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目前高校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相关知识(34.75%),其次是网络(30.87%)和报刊杂志及其他渠道(20.34%),如图2所示,因此媒体电视、广播和网络是大学生认识关注垃圾分类回收最重要的渠道。

图1 大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视程度

图2 大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的渠道

(3)通过调查显示,目前接受调查学生的大部分家庭未形成良好垃圾分类回收氛围,一般对有价值的废弃物分类出售,其余直接投放到垃圾箱(55.45%);很多家庭直接将全部垃圾扔进垃圾箱(24.70%);只有少数家庭除部分废品出售外,其他分类后投放到垃圾箱(9.44%);其他处理方式的占了10.41%。因此,我国家庭垃圾分类意识急需进一步增强,这将对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产生很大的影响。

(4)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较差,一般不会按照垃圾桶的分类方式丢弃垃圾。调查显示大学生其中随手将垃圾任意扔进垃圾桶的占到86.92%,只有少数学生会按照垃圾桶的分类方式丢弃垃圾,占13.08%。

(5)在调查中,学生家庭所在的社区很多都未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活动,约占到70.94%,社区的垃圾回收状况不甚理想,回收活动开展不多,故难以激发居民进行垃圾回收的积极性。

(6)调查对象中,缺少垃圾资源化意识、觉得垃圾回收与自己无关的学生占29.30%;认为是未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导致的占27.72%;认为垃圾分类麻烦,不愿意去分类的占了19.25%;觉得垃圾分类对自己没什么益处,回报低的占11.38%,见图3所示。总体来看,很多学生不参加垃圾回收活动主要是政府其相关部门缺乏宣传教育,导致垃圾分类意识淡薄,责任缺失。

图3 大学生不参加垃圾回收活动原因

(7)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如废纸、塑料制品、废玻璃、易拉罐(铝罐/汽水罐)、剩菜剩饭/果皮、水银温度计、废旧日光灯管、过期药品、废旧家电等分类的知识掌握不太理想,正确率在75%~100%之间只有15.50%,正确率50%~75%之间占24.58%的,正确率25%~50%之间占47.46%,还有12.47%的正确率25%以下。所以有必要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的普及工作,才能让人们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8)很多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责任意识不正确,认为垃圾分类回收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38.38%)和环卫工人(31.96%)的责任,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是公民应尽的义务(19.85%),见图4所示。

图4 大学生垃圾分类回收责任意识

总的看来,目前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依然非常欠缺,在投放环节垃圾没有进行分类的占了绝大多数。整个社会缺乏垃圾分类的环境,大多数家庭也未形成良好垃圾分类回收氛围,很多学生及其家庭还未进行“大类粗放”式的分类投放。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的认知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渠道,但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非常欠缺,对垃圾所属类型不了解,不清楚哪些是可回收的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垃圾分类回收责任错位,未养成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和习惯。

3 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1)加强垃圾分类回收等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让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认识从小融入人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建议政府在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中多加入垃圾分类等环保教育的教学内容,让人们从小养成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思维方式。由于垃圾分类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好的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日本,学生在校都会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通过学生来引导家长和老人,形成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周围舆论压力的环境。只有人们都抛弃嫌麻烦的思维,才能做到垃圾分类赶上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众行动”的原则,营造垃圾分类回收的社会氛围。政府是该类活动的主导者,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宣传栏、宣传单和标语等载体,向人们广泛深入宣传垃圾处理的相关知识,使垃圾分类制度成为常识,提高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度和支持率,增强人们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如可在媒体开一些此类的公益栏目,在报纸开专版,电视台开专门的节目,请专业人士普及知识,也可以请普通民众谈谈体会。全方位营造一个良好的环保氛围,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3)加大在校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活动的力度。在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活动,组织“绿色学校”评比活动,把学校垃圾分类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同时,加强在校园宣传栏宣传垃圾分类等知识,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周,开展一些关于此类主题的讲座,举行一些相应的知识竞赛等。

(4)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很多学校、社区的垃圾分类设施还很不健全,尚需进一步完善,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形成完善的垃圾分类设施及配套设施,使垃圾中可回收的资源得以再生利用。

总之,我国尚需进一步加大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垃圾分类投放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营造出良好的垃圾分类回收的氛围,从而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Khetriwal DS, Widmer R, Kuehr R, et al. One WEEE, Many Species: Lessons from the European Experience[J]. 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 , 2011,29(9): 954-962.(下转第248页)

(上接第174页)[2]阎宪,马江雅,郑怀礼.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标准的建议[J].环境保护,2010(15):45-47.

[3]王子彦,丁旭,周丹.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问题研究:对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经验的借鉴[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17.

第5篇

【关键词】垃圾回收利用 经济效益

一、相关概述

垃圾的回收利用,通常情况下包含了垃圾的分类处理以及综合利用等相关环节,它指的是从源头上将垃圾进行分类,分为有机易腐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适于焚烧垃圾等不同的类别,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垃圾本身所具有的不同的化学特性以及物理特性等分别进行资源化、减量化以及无害化等处理过程,并实现垃圾的处理以及有效利用的垃圾处理模式。在进行垃圾分类时应当尽可能地实现垃圾的可回收利用,其次是实现对可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进行降解堆肥处理,再次是焚烧处理可燃性垃圾进行发电,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回收利用,节约资源。最后对于不能够进行其他处理方式进行处理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填埋。

二、垃圾回收利用的经济分析

一般情况下,垃圾的回收利用依据利用层次的不同,能够划分为两个层面,即直接回收利用层面和间接回收利用层面。在直接回收利用层面,垃圾一般会保持其原先的使用性能以及形态,而在间接回收利用层面,除了利用原有的材料结构性质方面的循环利用之外,还有不再保持材料原有结构性质的回收利用。

在进行垃圾的分类处理以及垃圾的综合回收利用中,金属、纸张、塑料、玻璃等可以采用回收处理,而有机的易腐垃圾则可以进行生物处理或者堆肥处理,废旧轮胎、纸巾、布、竹木等可以进行焚烧处理。不过应当注意的是,垃圾的各种成分都不可能进行百分之百的分类回收利用,应当进行最为科学合理的分类处理。上面所讲的可回收物资在回收率上常常会受到垃圾分类的难易程度、垃圾回收的经济可行性、垃圾产生者在垃圾产生源头进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垃圾回收系统的完善程度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垃圾回收的整体比例还不高,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垃圾源头进行分类的情况下,我国的垃圾回收综合利用比重会得到大大提升。不过垃圾回收利用率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干扰因素比较多,在客观条件以及背景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单纯地堆垃圾回收率进行盲目追求势必会增加管理成本,经济效益上难以保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垃圾回收利用率采用50%的比例相对比较可行。

各个地区在技术水平、垃圾成分以及物价水平等多个因素都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建设和使用同等规模以及性质的垃圾回收设施,其运行成本以及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额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在对垃圾不进行分类处理的情况下,不管是采用哪一种处理方式,其垃圾回收的产出一般都会低于投入水平,经济效益上都处于亏损状态。在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以及综合利用的前提下,垃圾处理的每一个流程以及环节都能够节约费用,增加收益。应当结合垃圾分类处理的方式、特点以及运作流程等对各个环节进行比较分析,增加垃圾回收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益。

三、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的建议措施

首先,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垃圾回收系统。对于垃圾回收循环利用来讲,其基础是建立并完善垃圾回收系统。在建立并完善垃圾回收系统的过程中可以尝试采取法人的形式建立相应的垃圾废旧物品集散公司,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对废旧物品进行初步的前期筛选,以此来将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和垃圾提供给相关的生产加工企业,并对废旧物品和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其次,进一步强化领导以及社会群众对于垃圾回收用的重视程度。各级领导应当意识到垃圾回收利用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等诸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将垃圾回收利用提升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加以对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相关的资金投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垃圾回收利用的事业,并积极学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垃圾回收利用的效果和效率。强化在群众中宣传垃圾回收利用的积极意义,使每个居民都意识到垃圾污染的危害性,并鼓励群众进行科学的垃圾分类,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将垃圾分类变为每个居民的自觉行为,在垃圾桶上标示上简单易懂的垃圾分类图标,有意识地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良好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和综合回收利用的良好氛围。

再次,进行有效的政策选择和引导。尽管垃圾污染的危害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得以普及,但是未必就能够自觉地进行行动,为有效引导社会公众的垃圾处理行为,推动整个社会范围内垃圾回收利用的良好环境,有必要进行行为的政策引导和规范。一般情况下,政策引导和规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即奖惩政策以及引导政策。奖惩政策就是积极奖励好的做法,惩罚垃圾污染行为。引导政策就是采用经济等相关的手段引导社会公众积极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将自己废弃的报纸、瓶罐等生活垃圾换成蔬菜、副食等相关的日用产品,在此基础上鼓励社会公众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减少垃圾污染和环境污染。奖惩政策属于政府行为的范畴,具有比较高的社会成本,同时未必能够形成较好的社会效益。而引导政策则属于市场行为,相比较于奖惩政策,成本比较小,而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则比较大,可行性比较高。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进行垃圾回收利用、分类处理以及综合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可行性比较强。与此同时,积极进行垃圾回收利用以及分类综合处理本身也能够对整个的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产生比价显著的推动以及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间接性的经济效益。我国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应当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先进经验,意识到垃圾回收利用所具有的重大经济效益,积极着手实现垃圾回收利用和分类综合处理,依靠市场规律,按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推动垃圾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垃圾回收利用以及综合处理的顺利开展,切实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垃圾对于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对于资源的浪费、垃圾处理资金的短缺等相关问题都会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各地应当积极行动,切实推进我国垃圾回收利用和综合处理的工作进程,在此基础上保障该项工作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为了保持幼儿园的清洁卫生,培养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小朋友的环保意识,提高教职工及幼儿的环保技能,让教职工、幼儿懂得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变废为宝,实现垃圾资源化,有利于减少管理成本,实现垃圾分类量化递减,有利于综合利用,实现垃圾的无害化等好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幼儿园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全园教职工及幼儿严格遵照执行,自觉养成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好习惯。

一、垃圾分类管理原则

垃圾分类管理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幼儿做起,加强管理,园令畅通,重在实效化,有奖有罚,持之以恒。

二、垃圾分类宣传总动员

1、幼儿园垃圾分类工作小组

组长: xxx

成员: xxx,xxx,xxx

2、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

进行全园动员宣传,充分认识减少幼儿园垃圾和节约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举措。实行校园垃圾分类处理,美化幼儿园,改善幼儿园环境质量,是一件利园利师利幼儿的利国利民大事。

3、加大宣传力度

把分类的具体方法标示在显眼处,要让每一位教职工和幼儿都了解我园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办法,并自觉遵守,分类首先要从源头上把好关。

4、利用网站、微信平台、智慧树、LED横幅等形式大力宣传

大家牢记垃圾分类原则,懂得垃圾分类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对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在幼儿园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活动,不但可以使资源循环再利用,节省资源,还可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和落实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建设一个和谐,美丽,节约型的社会。

三、垃圾的分类

(一)幼儿园垃圾分类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幼儿园垃圾成分越趋复杂,合理地确定分类依据对垃圾的后续处理环节极为重要,它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处理过程中以及处理后的能耗,可防止再次污染的发生。根据国家标准,幼儿园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三大类。

1.可回收垃圾

可回收垃圾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主要包括:

(1)纸类:未严重玷污的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制品等,如报纸,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片,纸盒等。

(2)塑料:废容器塑料,包装塑料等塑料制品,如各种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具,硬塑料等。

(3)金属:各种类别的废金属物品,如易拉罐,铁皮罐头盒,铅皮牙膏皮,废电池等。

(4)玻璃:有色和无色废玻璃制品。

(5)织物:旧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

2.不可回收垃圾

不可回收垃圾指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

3.有毒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也包括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废弃物,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打印机墨盒等。

四、幼儿园垃圾分类处理方法

(一)分类垃圾桶配备

1、幼儿园一楼大厅摆放可回收、有害垃圾两个垃圾桶。

2、幼儿园二楼娃娃家摆放垃圾回收箱,分别为可回收、有害垃圾。

3、每个班级发放分类垃圾桶两个,分别为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

4、幼儿园食堂配厨房垃圾回收桶两个。

(二)垃圾收集的方法

1、一楼大厅垃圾桶为家长、领导来园,操场上教师幼儿在课间活动中产生的垃圾时存放所用,各班级活动室产生的垃圾不得倒入其中。保育员每天清理,其中可回收垃圾交幼儿园后勤组统一处理。

2、各班午休室产生的垃圾分类后送交幼儿园垃圾收集箱,其中可回收垃圾由专门人员统一计量,不可回收垃圾统一由保育员来清理。

3、废旧电池由后勤组统一收缴后交环保部门处理(废旧电池一定要放在专用收集箱内,家中使用的电池也可带来)。

4、打印、复印后的废墨盒由后勤处统一保管集中处理。

5、厨房垃圾每天由专人进行收集处理。

(三)统一分类收集时间

1、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前由保育员清理教室垃圾。

2、后勤处定期对可回收垃圾送小区废品回收桶。

3、后勤组对有害垃圾不定期送小区环保部门专门处理。

第7篇

To promote textiles waste recycling and re-use in China, the article analysed the relevant domestic laws and policies in detail. Furthermore, the author als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establishment of textiles waste recycling policy.

本文依据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出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行业标准,以及北京、广州和杭州等城市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地方标准,结合我国《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务院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 — 2015年)》,以及《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和《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对我国关于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的相关政策及措施进行了梳理,以便行业及相关企业和社会团体进行了解和掌握。

一、我国与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相关的政策与措施

我国自2009年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来,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列入“十二五”规划中。

从国家层面来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被写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并提出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党的十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从纺织行业层面来看,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支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2015年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达到800万t左右的发展目标。加强资源再生循环及利用的重点任务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理念,逐步建立健全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循环体系,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设立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管理和监控体系等。

我国现行的与废物分类、回收及再利用有关的政策及措施,主要包括相关的法律、管理条例及“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图 1),但缺乏针对与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相关的政策制度,无法满足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的需要。

1. 立法层面

法律法规是保证废物管理和有效利用的强有力手段。我国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提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简称“三化”),为垃圾治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但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在我国尚未进入立法层面。

(1)《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为原则

在我国2005年4月1日开始施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八条明确指出: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废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在我国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所称的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其中,所称的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仅就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制度建设而言,我国尚未在法律层面进行立法。例如,《循环经济促进法》中规定了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对废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回收利用、报废机动车船的回收拆解、机电产品的再制造,以及生活垃圾、污泥的资源化等进行了具体规定。但未将废物或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等内容纳入法律法规,且缺少实施细则。因此,上述法律在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中只起到原则性作用。

2.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层面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回收和再利用。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将垃圾区分成不同的种类。

目前,我国涉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主要为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图 1),在上述各种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标准中,对废旧纺织品的归类存在一定的差异。

(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行业标准已将织物垃圾归为可回收物

根据2004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由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的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六大类: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可堆肥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主要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五大类。其中,织物是指旧的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毛巾、床上用品、桌布、书包、鞋等。

为了规范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志,2003年建设部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涵盖了14个垃圾类别标志,标志应按规定的名称、图形符号和颜色使用,以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同时也适用于有关产品的外包装。

2009年建设部颁布的《生活垃圾采用和物理分析方法》(CJ/T313 — 2009)将我国生活垃圾按物理组成分类为厨余类、纸类、橡塑类、纺织类、木竹类、灰土类、砖瓦陶瓷类、玻璃类、金属类、其他及混合类共11类。

上述 3 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行业标准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将废旧纺织品的名称统一为“织物”或“纺织类”,即英文为“Textiles”;二是将废旧织物作为生活垃圾的一种,并视为可回收垃圾。

(2)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未将废旧纺织品纳入分类收集范畴

为提高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各地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2010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联合出台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并将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纳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范畴,但未将废旧织物纳入其中。

(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标准有差异

如表 1 所示,北京、广州和杭州等 3 个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对织物垃圾的归类、名称使用、回收箱的设置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①地方标准对织物垃圾归类存在差异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将织物归为可回收物类,这与建设部颁布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国家标准相一致。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的可回收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但已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价值,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电子废弃物类、织物类等。

而广州和杭州将织物垃圾归在其他垃圾类中。其中《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中的其他垃圾包括大件垃圾以及其他混杂、污染、难分类的塑料类、玻璃类、纸类、布类、木类、金属类、渣土类等生活垃圾。而《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中的其他垃圾主要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破旧陶瓷品,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贝壳,烟头,灰土等。

②地方标准对织物垃圾名称使用的不统一

各个地方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织物垃圾的名称使用并不统一。如《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使用“织物类”,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国家标准中的名称相一致;《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中使用“布类”,而《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则使用“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

③城市社区回收箱设置不便于织物垃圾的回收

北京市按照“大类粗分”的原则,一般将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其它垃圾”等 3 类设置回收箱;广州生活垃圾回收箱则分为 4 种:有害垃圾箱、其他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和厨余垃圾箱。杭州生活垃圾回收箱也分为 4 种,包括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虽然如此,但均存在一个问题:3 个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箱难以让居民辨识,废旧纺织品究竟应投放在可回收类垃圾箱还是其他类垃圾箱,难以界定。

3. “十二五”规划层面

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十二五”规划均十分重视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从制度建设层面、技术层面和再生纤维利用等方面均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1)从国家层面提出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和分类制度建设(表 2)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另外,我国《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80%,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需要制度保障,“十二五”规划充分体现了政府在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2)从产业层面提出废旧纤维回收和再利用体系的建设和标准制定(表 3)

在国务院出台的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 —2015年)》中,针对废旧纤维制品的循环利用提出,到2015年我国再生纤维利用占纤维加工总量比重要提高到15%。

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建立健全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循环体系,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设立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管理和监控体系等。同时还提出,2015年我国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要达到800万t的发展目标。该规划从产业层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废旧纤维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目标,提出了再生纤维的利用水平。

(3)从技术层面提出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技术主攻方向(表 4)

在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和科技部等部委出台的《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中,从技术层面解读了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

《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完成50项节能环保关键技术攻关,其中包括 2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技术,即纯化纤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技术研究以及天然纤维和混纺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技术。前者主要包括研究合成纤维材料的生物改性及生物降解、纤维废旧料的回收利用、开发纺织废料回收及再利用成套装置及技术;后者主要指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清洗、分类分拣、再利用关键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研究,以解决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

科技部等部委出台的《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2015年我国废旧高分子材料产生量要超过4 000万t,同时提出了 8 项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的开发。

二、发达国家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就开始了对废旧织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研究。在欧盟众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均涉及了纺织品回收和再利用条款。例如:欧盟环境保护法(1990)第 2 部分,将废旧纺织品视为“可控制的垃圾”,列为回收、处理、可回收处理类的垃圾;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在2008年欧盟废弃物指令第二次修正案中,提出了纺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议案,规定欧盟各国在2015年年底前必须构建纺织废弃物的回收体系。

英国政府倡导全体民众将废旧织物视为可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并提出“零废弃经济(zero waste economy)”的社会发展目标,2008年英国织物再利用总量达2.7万t。

据调查,每年每个美国居民大约丢弃70磅重的旧织物,其织物垃圾总量约占城市固体垃圾总量的5.2%,其中只有15%的织物垃圾会被再利用,其余85%则被填埋处理。2011年底,美国纺织品回收协会(The Council for Textile Recycling)提出到2037年实现织物垃圾“零填埋(Zero by 2037)”的目标。

三、结论

第8篇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144-02

从工业生态学的视角看,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过去的垃圾处理方式是资源(商品)―消费―(废物)丢弃;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在于改变这种模式:资源(商品)―消费―回收利用(再生资源),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和最大限度的减量化、资源化的必要途径,符合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必要性

随着城市数量的增长和城区范围的扩大以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从图1可看到特别是在20世纪90 年代中期之前,城市垃圾清运量增速较快,从20世纪90 年代中期到2000 年其增速明显下降,但到了本世纪初,垃圾清运量增速的又开始加快。快速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加重了城市环境污染,而且给城市管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改变垃圾处理方式,实现垃圾无害化和最大限度的减量化、资源化势在必行。

同时,随着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增长,垃圾组分的含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变化的特点:(1)垃圾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厨余垃圾) 所占比例开始下降,到2000年已经下降到43 %左右。(2)垃圾中无机物(砖瓦陶瓷等)所占比例也基本呈下降趋势。(3)垃圾中可回收物所占比例有大幅增长,其平均值由1995年的11.79 %上升到2000 年的26.62 % ,增长了1 倍以上。这种变化趋势显示出垃圾分类回收的必要性。

二、源头分类是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前提

垃圾分类回收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回收方法。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遵循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从居民生活源头分类开始(分类收集、装袋);接下来是分类集装运(分类投放到分类回收箱、分类装运);最后根据垃圾不同的成分进行处理,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堆肥和再生。可见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多环节的一体化系统。具体流程见图2。

居民家庭是垃圾分类回收的主体,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是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从外国的经验看,成功地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都是从每个庭做起的。瑞士是世界上垃圾处理最有效、最彻底的国家之一,瑞士人一般均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在垃圾回收点,经常能看到父母带着孩子来扔分类的各种瓶子,孩子从父母手里接过废瓶,然后准确地将不同的瓶子扔进不同的回收箱。有些回收站离居民点较远,但当地居民仍会开车将废品运来。日本居民将生活垃圾分为五类分别装在不同的塑料袋中,按照规定的时间将垃圾送到指定堆放点。

三、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难的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城市分析生活垃圾回收源头分类难以展开的原因很多。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很多,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居民的环境意识比较差;居民对于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处置的知识非常有限;垃圾分类收运作业不分类,以及主要以填埋方式处理垃圾,这些因素也都影响了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为了客观的了解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分类难的根源,笔者作了一次实地访谈调查。2008年8月12―14日,笔者在大连市4个放置了分类收集垃圾箱的居民小区随即拦截了20名正在倾倒垃圾的居民,进行了访谈。在这20名居民中,有2位居民把纸质包装箱和饮料瓶子与其他生活垃圾分类包装;还有1位居民单独包装了几块电池;有8位居民表示垃圾已经进行了分类,报纸、纸板还有塑料瓶卖给了收废品的,没有随便丢弃。但他们的垃圾袋里的厨余、塑料袋、还有棉织品、纸张等垃圾都混装在一起,没有经过分类。通过访谈,居民对生活垃圾不分类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几点:

1.政府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

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现阶段中国政府的作用主要还处于提倡、指导阶段,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对于广大居民来说,生活垃圾分类是很不方便的,也会增加生活成本。在分类与不分类两种行为的后果一致的条件下,通过自觉来实现源头分类是很不现实。即使发达国家也是用法律、法规来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包括居民的源头分类行为。“限塑令“颁布以来,取得一定的成效。由此可见通过法律、法规约束对提高环境意识有积极促进作用。

2.环卫作业手段、垃圾处理方式落后,缺乏动力

虽然有了分类回收的垃圾箱,但环卫工人的作业方式并没有改变,垃圾装运过程仍然是混装;而且现阶段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仍以露天堆放和卫生填埋为主。如文中图2所示垃圾分类回收是多环节一体化过程,源头分类了,运输过程中发生混装就不能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所以有的居民说源头分类是毫无意义的。

3.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少,缺乏指导

现阶段中国关于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和教育非常少。大多数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知识了解非常少。大部分居民不知道所在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有的人听说过生活垃圾要分类;对于分类好处和分类的意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怎样分类才是正确的,了解的人非常少。

4.垃圾分类要求没有落实到户,缺乏规范

根据访谈结果,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已经比较高了,但是缺乏把环保意识转化成环保行动的指导。主管部门对于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规范,结果自然是大家随便扔。

5.对居民垃圾投放情况不进行检查,缺乏监督

在居民区放置分类回收的垃圾桶,但对于居民丢弃的垃圾是否进行分类,并且是否按规定投放没有必要的检查,缺乏监督。

四、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管理创新

解决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难的问题,关键在于管理上的创新。搭建由政府、社区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层次分明的、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府应该突出主导作用,是战略的制定者;社区应该是一个策略中心,负责把法规、政策分解为具体措施,并指导监督实施;居民则是基层的执行者,但对于政策、措施有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具体见图3。

1.作为主导者的政府:(1)规范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政府在宣传、动员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收集的同时,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一套关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2)支持并推广各种垃圾回收利用的现代科学技术。如新型可降解的垃圾分类回收袋;适合家庭和办公室进行垃圾分类的废物箱等。(3)改造基础设施。投资垃圾车辆、箱桶、垃圾处理设备等,改变混合收运和单一填埋的局面。真正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分别处理。(4)推进垃圾回收服务的市场化。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实行政府“牵头”、环保部门监督、环卫部门管理、专业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2.作为策略中心的社区:(1)坚持长期的、形式丰富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要把环境意识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另一方面还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通俗地向每个居民讲述各种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及原则,使垃圾分类深入每个居民的生活中。(2)把垃圾分类要求落实到户。通过编写实用的《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等方式指导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在日本每个家庭都有政府发放的垃圾分类一览表。表中的栏目有将家庭的用品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为便于阅读,使用了很直观具体的小图片;还有指定的塑料袋的颜色,回收的日期、回收中的具体说明等,很容易理解。(3)监督和检查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方面由社区组成监督检查组,检查社区内的垃圾堆放点;另外规定社区中的每一个家庭轮值一天做值日生,在轮值日如果垃圾堆存处发现没有分类的垃圾,就由当日轮值家庭负责进行分类。这种方式有助于居民的培养自觉意识和自律性。

3.作为基层执行者的居民家庭在这个体系中是基层的执行者,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同时居民也有权利对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政府和社区的行为。

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是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Z].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第9篇

关键词:垃圾;分类;应对措施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科学、综合、高效处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可以把垃圾中多种有用的部分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对垃圾进行分类后再进行处理既能够大大地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同时又可以减少垃圾最终的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垃圾经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后为垃圾地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提供了可能。例如对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可以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制成有机肥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对餐馆厨余垃圾进行单独收集可以提炼生产油脂,用于工业生产,其残余部分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再利用;对热值较高的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发电,对没有回收价值的无机垃圾进行填埋处置。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处理后,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有利于清洁生产和排废减量化[1]。

1 垃圾分类方法

从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以及本地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的方式来进行分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中国的生活垃圾,存在多种的分类方式,有的分为两大类即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在城市街道上可看到许多这类垃圾桶。有的分为三大类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目前比较普遍的分类方式是把垃圾分为四类,分别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不包括卫生间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2)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废物。(3)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医院垃圾等。(4)其它垃圾主要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垃圾。

2 垃圾分类现状

生活垃圾是否分类收集及如何分类跟一个国家的经济生产水平,人的素质及政府的推广力度密不可分。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主要经历不分类,简单分类,精细分类三个阶段,而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有的发达国家从提出垃圾分类到最终实现精细分类竟然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经历一两代人的努力才达到最终目标[2]。

多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在垃圾分类这一领域做了各类尝试和努力,例如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和意义的宣传教育,环卫、街道、社区等部门走进居民进行直接性的号召,在学校、单位等团体进行专题教育活动,以及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但至今收效甚微。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居民在思想上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在行动上缺乏垃圾分类投放的自觉性。据调查,近八成的居民表示,平日扔垃圾时没有分类的意识和想法,居民对于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的概念仍然比较模糊。仅仅认为可用的,能够用来卖钱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而对于电池一类的有害垃圾但却很少将其单独分出来投放,或想分出来却不知道该投放在哪里,在扔垃圾时也很少关注垃圾桶的分类标识,仅仅是寻求方便,甚至有部分人认为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就已经很环保了,以至于形成了垃圾桶有分类但垃圾桶内的垃圾几乎都是混装的结果。

2.2 垃圾分类仍然以宣传、教育、引导为主要手段,缺乏相应的奖惩措施及监督机制来保证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在法律法规方面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机制,虽然社会上经常会举行一些宣传性质的活动,也会对参加人员实行适当的奖励,但这仅仅是一个短期的、局部的行为,难以形成长期的、广泛的社会统一行动。

2.3 用于垃圾分类的资金投入匮乏。由于人力物力所限,环卫部门都是采用单一的垃圾车收集垃圾。受此情况的影响,居民则产生了即使分类投放垃圾环卫部门也是混合收集垃圾的想法,导致垃圾分类工作的恶性循环。

3 垃圾分类应对措施

在现阶段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普及工作,制定一些垃圾分类的法规政策,标准,因为对很多市民来讲不但没有垃圾分类意识,而且没有垃圾分类知识,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和普及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4]。

3.1 号召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宣传,普及事业中,充分调动社会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营造一个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氛围。

3.2 注重从国民教育入手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尽快将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知识普及到学校中,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外读物,在大学也开设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培训讲座,把这项工作逐渐渗透推广至市民家庭,引导市民树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人人有责”的观念。

3.3 结合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分类宣传。目前,很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仍处于起步阶段,管理还很薄弱,因此可以发动所有城管工作者当好宣传队,做好指导员,帮市民逐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而且,垃圾分类的执行需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同时,还要意识到,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环保举措,要求市民垃圾分类,是要全体市民放弃旧生活习惯,养成新生活习惯,这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只是在街头摆几个分类垃圾桶,或在小区里发几份宣传材料就认为万事大吉,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可取的。其实,要真正实现一个城市的垃圾分类,需要从立法立规到宣传教育,从物质和精神准备到分类垃圾出路安排,经历长期艰苦的努力,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最后,要做好一些必要的科研工作,为垃圾分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做好垃圾物理成份分析,通过做垃圾物理成分分析,可以了解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为:垃圾成份复杂,含水率高,厨余垃圾比重大,低回收价值的可回收垃圾多,高回收价值的可回收垃圾少。总之,实行垃圾分类绝不是小事一桩,对广大市民和各级领导来说,更不是举手之劳。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认真规划,认真实施,垃圾分类才可能真正在城市立根,成为市民自觉遵守的一项工作。

4 结束语

实行垃圾分类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后面应该有相应的处理设施,不能只讲分类收集垃圾,不讲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垃圾,因为收集上来的垃圾,最终是要被处理的。同时要认识到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曹腾元.谈如何做好垃圾的分类收集与集中处理[J].才智,2011(31):20-24.

[2]李晶,华珞,王学江.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分析与比较[J].2009,5.

第10篇

1主要设施设备

1.1收集点各郊区(市)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形式多样,一般设置在路旁、院坝、社区办公区、活动区等公共区域。收集点分为2类:一类是垃圾桶点,以2~3个垃圾桶为1组,分别收集不同类垃圾;一类是垃圾房,垃圾房设多个投放口,内部划分不同区域并隔断,每个区域可摆放垃圾桶,收集不同种类垃圾。为与周边环境协调,各郊区(市)县对部分收集点进行了美化升级,并以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种类垃圾,同时在垃圾桶桶身或垃圾房投放口张贴或安装垃圾投放种类铭牌,以方便居民更准确地投放。

1.2分类收集车各郊区(市)县为分类试点区域保洁人员配置了新型垃圾收集车,收集车内分出3~4个仓位,对应存放不同种类的垃圾。保洁员的分类收集车大多仍是人力三轮车,少量电动车,但各郊区(市)县分类收集车的样式和标识尚不统一,多为自行设定。

1.3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各郊区(市)县基本建立了村、镇两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了镇乡有回收站,村村(社区)有回收点,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深入基层,同时配合预约回收的方式,提高了再生资源的回收效率。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均设有明显标志,主要回收废金属、废纸、废塑料、玻璃、橡胶、布料等,前4类的回收量可占到可回收垃圾总量的80%以上,但可回收垃圾仅占生活垃圾总量的10%左右。

1.4生物降解池农村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其实主要是菜叶、果皮、杂草、树叶等植物类垃圾,以及少量的食物残余等,主要通过设置生物降解池进行就地处理。生物降解池是在林间空地上挖出长宽高1m的土坑,每填入30cm餐厨垃圾回填1层薄土,利用土壤自净作用使餐厨垃圾得到降解,降解后的腐殖土可作为林业种植的底料。

1.5无害化处理设施为实现城乡统筹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各郊区(市)县都建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或焚烧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后,填埋场和焚烧厂也就成了其他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1.6分类试点的成效经过不断推进,各郊区(市)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初见成效,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效果明显,2012年成都市各区(市)县农村生活垃圾减量比例见表1,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平均减量18%。

2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模式

为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的长效化和制度化,在经过实地调研和成果总结,可将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经验归纳成统一的“户分类、组(小区)分拣、村(社区)分流、镇运输、县处理”分类收运处理模式。

2.1分类方式按照“干湿为主、先粗后细”的原则,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4类,即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可回收垃圾:通常指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长期收购的废旧物品。主要包括:①未被严重污染的纸类,如报纸、杂志、包装纸盒、废纸板等;②未被严重玷污的塑料,如各种干净的塑料瓶、泡沫包装塑料、硬塑料等;③金属,如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等;④玻璃,如酒瓶等。有毒有害垃圾: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废旧日用电子产品、废旧含汞电池、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农药(瓶)、过期日化品、过期药品、过期化肥等。湿垃圾:也称可堆肥垃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饮食的残留物,包括剩菜、剩饭、菜叶、树叶、瓜果皮、蛋壳、茶渣等含水率高的垃圾等。干垃圾:以上分类中未包括的、不明确归属的且含水率较低的生活垃圾。

2.2收运处理模式

2.2.1散居区散居区农户多是以村组为单位,居住环境相对开放,周边大多围绕着农田和林木,并多喂有家禽和牲畜,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可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础上采用“户分类、组分拣、村分流、镇运输、县处理”的模式。户分类:要求农户将生活垃圾分成“干垃圾、湿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投放到农户家中配发的“干湿”分类垃圾桶(袋)或垃圾收集点配置的分类收集桶里,有毒有害垃圾由农户自备密闭容器单独放置,由保洁员上门收集。鼓励农户自行处理可回收垃圾、湿垃圾以及煤灰炭渣。组分拣:保洁员每日上门收集有毒有害垃圾和干湿垃圾,并清理垃圾收集点的分类垃圾桶,对所收集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分别存放在分类收集车上的对应仓位。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置分拣员岗位协助保洁员进行垃圾二次分拣。村分流:保洁员对二次分拣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将可回收垃圾送至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回收处理,将湿垃圾送至村指定场所就地处理,将有毒有害垃圾和干垃圾送至垃圾收集站装车统一收运。镇运输:各乡镇负责到垃圾收集站定期收运有毒有害垃圾和干垃圾,并分开运输。干垃圾集中运至县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有毒有害垃圾则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处理地点。县处理:各区(市)县对干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毒有害垃圾则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或贮存。

2.2.2集中居住区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许多地区出现了农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大多由多个封闭或半封闭式小区组成,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与城市居民小区基本相同,采用“户分类、小区分拣、社区分流、镇运输、县处理”的收运处理模式。户分类:要求农户将生活垃圾分成“湿垃圾、干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分类投放至小区设置的分类收集桶中。鼓励农户自行处理可回收垃圾。小区分拣:每个小区设置专门的有毒有害垃圾收集桶,并按单元设置若干个垃圾收集点,每个收集点配置2~3个“湿垃圾”和“干垃圾”分类垃圾桶。小区保洁员对分类垃圾桶中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分别存放在分类收集车上的对应仓位。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置分拣员岗位协助保洁员进行垃圾二次分拣。社区分流:保洁员对二次分拣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将可回收垃圾送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点回收处理;将湿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干垃圾送至社区垃圾收集站装车统一收运。镇运输:各乡镇负责定期收运湿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干垃圾,并分开运输。湿垃圾集中运至县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干垃圾集中运至县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有毒有害垃圾则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处理地点。县处理:湿垃圾和干垃圾由各区(市)县分别在专门的垃圾处理厂(场)集中无害化处理,有毒有害垃圾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或贮存。

3结论与建议

3.1完善政策法规,加快立法进程成都市应尽快制定全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的政策文件,以及相应的资金补贴、建设标准等配套文件,适时出台相关企业税收优惠、资金奖励、鼓励和限制性项目、分类收运市场化等配套政策,规范、激励和引导各区(市)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快推动《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有法可依,以强制性约束力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长期效果。

3.2加强监督考核,实行奖惩激励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管理体系及目标责任制度,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市级政府将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区(市)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任务并组织考核,考核结果可作为区(市)县考核加分,并与发放的市级补贴经费挂钩。同时各区(市)县也应出台相应的激励奖惩措施,层层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相关部门及人员的绩效挂钩。各区(市)县还应建立对居民的激励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表彰、发放奖品、日用品兑换等方式,对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好的家庭及个人予以奖励。

3.3加快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备各区(市)县应尽快完善分类处理末端设施规划建设,确定有毒有害垃圾处理设施,合理规划村级堆肥点,加快建设厨余垃圾处理厂,规划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厂,从而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需要。同时,对现有生活垃圾收集点、收集站、转运设施进行优化布局、功能改造和提档升级,并按照统一的分类标准和标识,逐步淘汰和更换现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桶和保洁员分类收集车,配置相应厨余垃圾密闭运输车辆,向农户发放分类垃圾桶(袋),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存放和分类运输要求。

3.4搞好宣传引导,加强人员培训在前期宣传效果的基础上,从“政府、社区(村组)、保洁员、志愿者”4个层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宣传单、分类垃圾桶分类标识、市(县)电视公益广告、专题节目(如有奖竞猜等)、志愿者入户宣传、保洁员上门宣传等多种方式,配合报纸、移动传媒、网络等多种媒体,持久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同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管理人员、保洁人员、分拣人员、志愿者等的专业培训,以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11篇

2、为什么需要垃圾分类?通过分类收集垃圾,容易分类处理不同种类的垃圾。既能提高垃圾资源的利用水平,又能减少垃圾处理量。

3、垃圾分类有以下优点:

(1)减少占地面积:分类垃圾,去除可回收的难以分解的物质,将垃圾量减少50%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等含有金属水银等有毒物质,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3)废为宝:我国每年塑料快餐盒30亿个,方便面碗5亿~6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3%—7%。 一吨废塑料可以回收6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就不需要砍伐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 因此,垃圾回收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4、怎么分类垃圾?可以分类如下。

(1)可回收的垃圾。主要由五种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组成。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书籍、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板盒等,但纸巾和卫生纸太强,不能再利用。 因为有水溶性。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牙膏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镜子、灯泡、热水器等。金属:主要包括罐头、罐头等。布:主要包括废衣服、桌布、毛巾、书包、鞋子等。

(2)生活垃圾。含有剩菜、骨头、蔬菜根、果皮等食物残渣。 根据生物技术可以现场加工,每吨可以生产0.3吨有机肥料。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废弃物需要特殊的安全处理。

第12篇

活动目的:

1.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到合理处理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掌握相关知识,初步学会给垃圾分类,能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有关垃圾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垃圾

垃圾就是没有用的、准备扔掉的东西

二、垃圾到哪里去了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垃圾处理的通常方法大多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

三、了解垃圾的危害

出示有关垃圾危害的资料,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垃圾的害处。

小结:垃圾气味难闻,破坏风景;垃圾侵占土地,使人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小;垃圾中的病毒、病菌会让人生病。

四、分类处理垃圾的优点

垃圾,只有在混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垃圾,一旦分类回收就都是宝贝。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分类处理垃圾的优点:

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占地;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3、变废为宝: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五、认识垃圾分类标记,学会垃圾分类

出示新型垃圾箱照片,说说它的外形特点。

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六、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爱护身边的环境,把垃圾从敌人变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