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06: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春耕备耕调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春寒料峭时节,从江县贯洞镇腊田村五组蔬菜种植大户梁平华像往年一样开始春耕备耕。为了订购种子,他向农信社申请借款9.8万元,把今年的种植计划安排妥当。作为支持“三农”主力军的黔东南农信社对支农贷款实行早部署、早行动、早调查、早发放,为春耕备耕助一“币”之力。
支农贷款为农广撒“及时雨”
根据部署,省联社今年1月至4月开展为期4个月的“诚者信合・春天助农行动”。黔东南农信社积极响应省联社号召,扎实开展各项助农活动,并通过活动进一步壮大支农资金实力。
强化措施,大力筹集支农资金。充分发挥网点网络、人缘地缘和存款利率浮动优势,围绕打工人员返乡、政府性资金拨付、企业年终薪酬兑现、商业资金回笼等重点领域,落实工作措施,全力拓展公职人员、企业工资业务,强力营销各类商品批发零售市场,抓实个体工商户和种养大户,强化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收入吸存工作,持续巩固存款市场的优势地位。
优化服务,加大支农贷款投放。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对信用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给予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质的金融服务,扎实做好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年检工作,为做好支农信贷投放奠定基础。对春耕所需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资金优先发放,对科技支农项目资金优先满足,对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先发放。对有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和涉农龙头企业等,做到创新产品、全力支持。对在春耕旺季对资求需求较为集中的村组,开展上门服务。
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健全柜面放贷机制。开辟支农贷款“绿色通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办贷速度,确保授信农户贷款需求有保障,不误农时。
为开展好“诚者信合・春天助农行动”,黔东南农信社16家行社还组织信贷员进村入户,深入村组、企业、园区、街道、市场,了解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信贷需求和对农信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截至3月10日,黔东南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341.93亿元,较2013年确保任务增长2.0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8.66亿元,较年初增长5.19亿元;累计投入春耕备耕资金7.01亿元,支持群众购买化肥、种子、农药农膜、耕牛及农机具等,推动当地春耕备耕有序进行。
及早行动保证春耕“不差钱”
春节刚过,黔东南农信社16家行社就立足实际、及早行动、广筹资金,早规划、早调查、早发放,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各项支农工作。
早规划即各行社班子成员组织召开动员会,提前安排部署春耕备耕各项工作,并指导辖内各基层网点支持春耕生产服务工作的开展;早调查即利用节前集中宣传、上街送温暖、召开座谈会、走访外出返乡农户等方式,详细调查了解春耕生产所需资金和农用物资需求状况,并逐户建立农户信息档案,有针对性地制订工作计划,增加对春耕备耕的信贷投入;早发放即要求发放资金要“动作及时、手续简便、利率优惠”,及时帮助农户购买各种生产物资,确保春耕备耕不误农时。
从江县刚边信用社念好“早、勤、创、简”四字经,全力支持春耕备耕。
早摸底,测算春耕信贷需求。该社从去年底开始从各方面了解今年春耕备耕工作,全面掌握农民春耕生产资金需求,春节后立即下村实地了解情况,认真测算春耕资金需求,做到早摸底、早安排,合理有效推进农业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勤调度,统筹安排信贷规模。去年末,从江县秀塘乡平晏村发生重大火灾,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为确保年初春耕备耕资金备付科学、合理、有效,从江县刚边信用社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进行广泛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大力组织存款,壮大支农资金实力。截至2月末,该社累计发放春耕生产贷款257.1万元,保证了灾后农业生产顺利推进。
优惠措施让利于民“得实惠”
黔东南农信社以开展“诚者信合・春天助农行动”为契机,积极动员各网点信贷人员进村入户了解春耕备耕生产需求情况,在积极做好信贷投放的同时,采取资金优先、服务优先的政策,对春耕所需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农田水利建设等贷款需求优先发放,开设专门的春耕备耕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保证财政涉农资金、农田水利资金等及时拨付到位。
锦屏县联社继续做好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业资金的保障,首先满足农民购买耕牛、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春耕备耕物资的需求,重点支持粮食、蔬菜、水果、生猪和家禽等种、养殖业;加强对特色农业市场的分析,进一步支持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业扩大种植规模,形成规模效益,确保“贷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开辟“春耕备耕农贷绿色通道”,做到随到随办,快审快放,确保资金高效、安全运作,充分发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支农中灵活、快捷、方便的优势。对已经评级授信的农户,在授信范围内及时发放贷款,尽可能满足农户春耕备耕资金需求;对未评级授信的农户,信贷员及时进村入户收集评级授信材料,及时评级授信。
黎平县联社坚持做到“两个优先、三个到位”。在贷款发放上对农业生产所需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资金优先供应;对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先发放。人员到位,组织信贷员深入村、组及农户家中,详细了解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农业生产的品种和项目,并认真倾听他们对信用社工作的意见;资金到位,在充分掌握农业生产的总体形势和生产资金需求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组织存款、清收不良贷款等方式准备了充足的支农资金;措施到位,对农业生产贷款实行利率优惠,简化手续,凭卡贷款等措施,真正把惠农便民工作落到实处。
三穗县联社继续坚持信用乡镇利率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农备耕力度,优先发放用于购置农机具、化肥、种子、苗木等的小额信用贷款。
天柱县联社积极制定措施和方案,不断完善各项考核激励机制,构建从联社到基层、从领导到员工的立体服务体系,设立春耕备耕专项窗口,实行信贷柜面服务首问责任制、受理咨询登记问责制,优先满足春耕备耕资金,提升服务质量,把服务送到家家户户、田间地头,实实在在支持春耕备耕。
支持灾区重建备耕“勇担责”
1月25日晚,镇远县报京乡报京侗寨发生寨火,100余栋房屋被烧毁,侗寨核心区超半数住户受灾,296户1000多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火灾发生后,省农信社黔东南办事处立即向省联社报告火灾情况。1月28日,办事处主任蒙国友陪同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黄秋斌赴报京灾区看望灾民,并立即启用贵州信合公益基金300万元,对受灾群众进行慰问和安置。同时,办事处责成镇远县联社第一时间设立灾区应急金融服务点,深入调查,摸清受灾农户详细情况,为受灾户补办银行存折,做好后续贷款发放等工作。随后,办事处主任蒙国友、副主任唐永贤等多次到灾区慰问和看望灾民,指导和督促镇远县联社制定切实可行的支持灾后重建实施方案,积极做好灾后重建各项金融服务,成立救灾领导小组积极参与到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抢前抓早,这次全县备春耕生产工作动员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今年我县备春耕生产面临的形势。迅速行动,明确要求,落实任务,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马上投入到备春耕生产工作中来,为夺取今年的农业丰收和推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刚才,桐庆同志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备春耕生产工作的意见,望各个乡镇、各个部门依照《意见》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备春耕生产的紧迫感,认清形势。
正确分析和科学判断备春耕生产形势,备春耕生产是一季管全年的工作。做好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总体看,今年我县备春耕生产的形势较好,但喜中有忧。从有利形势看: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农民投入能力逐年提高。经多年推进,水稻、花生已经成为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测算,2010年备春耕期间需资金7亿元左右,而2009年全县农民仅种植业收入(毛收入)就可达14亿多元。农业信贷资金投放量增大,截至目前,信用社已发放贷款5.4亿元,估计可有3亿左右被农民用于备耕生产。相对充分的资金投入,为今年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年农资价格除柴油(当前0号柴油7115元/吨,比去年同期5565元/吨上涨1550元/吨)和紧俏的良种价格上涨外,化肥、农药、农膜等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柴油价格上涨使全县农民增加投入约3000万元左右,户均近500元,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从不利因素看:一是玉米变现缓慢。2009年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对玉米生长造成较大影响,导致玉米幼稚度不好,水分较高,品质下降,多数农民的玉米都是"水苞米"粮商不愿收购。农民对国有粮库收购价不认可,持粮惜售,其它个体粮商虽然收购价略高,但收购量小。据统计,全县玉米仅销售40%左右,尚有23万吨玉米没有销售变现。如果到年后气温回暖玉米还不能出售,将会出现发霉坏粮现象。二是抗春旱任务不容乐观。虽然冬雪较大,对旱情有一定减轻,但根据去冬封冻时干封地,地表水源严重不足,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较大实际,抗旱形势仍不容乐观。三是局部贫困户备春耕生产存在困难。全县83个行政村尚有近千户贫困户,备耕资金缺口在1000万元左右。据调查,多数的贫困户都能够种上地,但由于缺资金、缺技术,将导致种地的规范低,达不到种好地的要求。四是局部干部和群众对备春耕生产形势认识缺乏。今年过年时间晚,年后有效备耕时间短。而且当前玉米滞销,农民农资购进进度缓慢,如不加紧动员,很可能导致农民节后三月份集中出售玉米和购进农资的局面,处置不好将严重影响播期和春耕质量,对全年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现在一些干部和群众都在忙着过年,对备春耕工作有赶趟不着忙的思想,工作缺乏紧迫感,对困难和问题估计缺乏,有的工作缺乏计划性,目前备春耕生产的各项工作还没有开展,任务没有落到实处。面对今年备春耕生产的严峻形势,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应对,切实增强备春耕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抓好备春耕生产的决心和信心,抢前抓早,知难而上,妥善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打好打赢备春耕生产这一仗。
二、迅速掀起备春耕生产,明确任务。
快速启动,今年全县备春耕生产的总体要求是抢前抓早。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坚决保证生产投入,高标准准备,高质量推进,全面做好备春耕生产各项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全县要在3月末前结束备耕生产,适时转入春耕生产,力争4月中旬开始大田收获,4月末完成玉米收获,5月10日前完成其它大田收获任务;水田必需做到"不育五月苗,不插六月秧"3月20日全面启动水稻育秧,5月20日前完成插秧任务。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抓好销余粮、筹资金、备物资工作。销余粮、筹资金、备物资是备春耕生产最为关键的环节。防止错过最佳销售时机,动员农民在化冻前出售玉米,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粮食部门要指导农民搞好粮储,防止霉变。相关部门要为粮食流通发明宽松环境,加快玉米销售进度。二要加快资金筹措。经测算,2010年备春耕期间需资金7亿元左右,资金需求较大。虽然2009年全县农民收入较高,但当前大部分玉米还没有变现,局部贫困户和生产大户生产资金短缺。为此,加快玉米销售进度的同时,多渠道筹措备耕资金,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增加信贷资金额度,确保备春耕生产资金所需。三要动员农民抓紧购进农资。当前,加快物资购进是现实之急,要引导农民消除等待观望思想,抓紧购进春耕生产所需物资,防止节后集中购买。农资经销部门要抓紧组织好货源,搞好储藏,做到品种齐全,满足供应,保证备春耕生产需要。
(二)要抓好水稻、花生、玉米基地建设工作。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保证农业增产增收的一个前提。收获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做大做强水稻、花生、玉米三大主导产业基地意义重大。2010年,新增水田6万亩,水稻总面积达到80万亩。要依照发展规划搞好水田开发,加强旱改水地块的田间工程建设,加快抗旱引水工程辐射区内支毛斗渠和配套工程建设,为2012年全县水稻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奠定坚实的基础。花生基地建设上,和平、塔子城两镇要坚持现有规模,同时在胜利、宁姜、汤池、大兴等乡镇扩大面积,全县花生基地规模要保持在35万亩以上。玉米要加强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优化品种,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为实现建设高产稳产玉米田100万亩的目标奠定基础。
(三)要抓好抗春旱、保春种工作。县"十年九春旱"干旱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为此。超前谋划,积极筹措资金,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确保春种顺利进行。一要及早做好抗旱物资准备工作。水利部门和各乡镇要组织人员深入到村屯、地块调查摸底,对没有抗旱井的地块抓紧实施打井,对有抗旱井的地块全面检修抗旱设施,确保原有的机电井在3月末前全部能够合闸出水,真正做到有雨无雨种上地、有墒无墒保全苗。沿江泵站要做好设备检修、引渠清淤和干支渠维护工作,确保水田泡田时能够足量供水。农机部门要全面做好农机具检修工作,确保3月15日前完成农机具检修任务,切实保证整地、收获的需要。二要大力推广维护性耕作技术。维护性耕作属旱作农业技术,大力推广维护性耕作有利于在根本上解决旱的问题。2010年,要以国家维护性耕作项目为契机,新增维护性耕作面积1.87万亩,建立三个新型综合配套维护性耕作示范园区,把维护性工作全面铺开。各乡镇每个旱田屯都要有一个示范户,面积不少于50亩。相关部门要进行临时效果监测,集成农机、农艺、土肥、植保等多项技术,使维护性耕作技术日臻成熟。要加大培训宣传力度,搞好技术服务,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对维护性耕作的认识水平,使维护性耕作推进模式由靠项目带动转变为农民自费购买机械、主动实施,快速增加维护性耕作面积。三要做好人工增雨工作。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搞好气象预测预报,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同时要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抓住有利天气,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以缓解旱情,降低生产投入。
(四)要抓好增产增效技术推广工作。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分层次开展培训。要对村干部进行培训,使他能够担负起动员、组织、指导农民应用先进技术,搞好农业生产的责任;要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培养科技带头人,使他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培训,大力推广维护性耕作、花生大垄双行、土地复种、水稻高产栽培等先进实用技术,着力解决因耕种收获不适时、抗旱措施不到位、用肥用药不科学、技术操作不规范等技术缺失而导致效益降低的问题。科技培训工作要在3月末前完成,还没有启动培训的乡镇要抓紧组织,根据当地农民需求,联系县里各农口部门,开展全方位的科技培训。二要搞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10年要在国道、通乡、通村等主要公路两侧水利和地力条件较好的位置,建设水稻、玉米、经济作物、维护性耕作、大棚小区、节水灌溉、规模经营等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在年前把具体地块落实,细化园区建设内容。
(五)要统筹抓好农村其他各项工作。农村工作涉及面广。要统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抓好畜牧工作。要突出抓好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奶牛业要多方筹集资金,抓紧组织外购奶牛,增加奶牛存栏量;要及早落实青贮种植,确保按计划一亩也不少。二要抓好林业工作。要抓紧落实造林地块,组织技术人员搞好造林地块的规划设计,对苗木的余缺进行摸底调查,防止出现缺苗现象,影响造林进度;要抓好春季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检修好各种防火器材和交通工具,加大巡护力度,消除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三、全力保证备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强化领导。
直接关系到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各项目标的实现。全县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要认清形势,备春耕生产的效果如何。统一思想,切实把备春耕生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要把备春耕生产纳入重要日程。从现在开始到春播前的这段时间,第一。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把备春耕生产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备春耕生产上来,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根据今年备春耕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围绕如何调整种植业结构、保证投入和科技种田等问题,研究落实备耕生产的有效对策,切实搞好思想发动和政策宣传,着力解决干部群众存在思想障碍,真正把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到备春耕生产上来,确保备春耕生产各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金融支持灾后春耕备耕
生产基本情况
切实加大支农信贷投入。一方面,吉安市农村信用社与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了解掌握辖区春耕备耕生产形势和灾后资金需求,根据农民良种、农资、化肥、农机购置等情况,测算春耕备耕资金需求总量。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灾后重建的信贷支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基层信用社安排灾后重建专项贷款,压缩非农贷款,并针对农作物灾情的严重性,追加春耕备耕资金,在原计划春耕备耕信贷资金总需求的基础上增加20%信贷规模投入,切实满足春耕备耕生产资金需求。到2月末,全市农村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业贷款4.8亿元,同比增加1.1亿元,增长29.7%。
积极优化支农金融服务。吉安市辖内11个县(市)农村信用社都建立了春耕备耕生产联系点制度,设立支农专柜,建立春耕备耕生产资金贷款使用台账,配备专人负责支农贷款业务管理,确保春耕备耕生产资金专款专用。同时,开辟支持灾后春耕备耕生产信贷投放绿色通道,简化贷款审批手续,优先办理抗灾救灾支农贷款;对受灾农户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利率下浮10%~20%;扩大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额度,由1万元提高到3万元。
不断创新支农信贷品种。永丰、峡江县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双带示范贷款”业务试点,在每村选出10户农户作为致富、信用双示范户,每户可办理信用贷款10万元,现已发放贷款237户,金额2263万元。吉水、永丰、峡江、青原等4县(区)农行分支机构对农业生产资料经销商及种粮大户推出了“农业生产资料跟踪贷款”新品种,目前已发放贷款1061户,金额1440万元。
金融支持灾后春耕备耕
生产存在“五大矛盾”
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与春耕备耕资金旺盛需求不统一。据测算,今年吉安市春耕备耕生产资金需求总量为18.2亿元,比上年增加3.1亿元,增长20.5%。从需求结构分析来看,从事传统农业对小额农贷需求量减少,而规模化种养业、订单农业对大额农贷需求量增加。据对200户农户问卷调查显示,今年春耕备耕生产需向农村信用社申请3万元以下小额农贷的有46户,占23%,比上年减少16.5个百分点;需申请贷款5万元以上大额农贷的有37户,占18.5%,比上年增加12.6个百分点。但是,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不仅收缩了农村信用社资金的流动性,而且减弱了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实力,部分存贷比较高的基层信用社不得不收缩信贷甚至停止放贷。
农村信用环境欠佳与农村信用社贷款积极性不相称。当前,个别乡(镇)村的信用环境令人堪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一是乡镇乡村集体拖欠。取消农业税后,原来由乡镇、村组举借的贷款,因机构精简而使贷款主体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村信用社对乡村两级组织债权的保全和回收。二是农村信用社维权难。据统计,近三年吉安市农村信用社共胜诉案件4371件,涉案金额13418万元,但实际执行到位金额5276万元,案件执结率只有39.32%。
支农信贷管理机制滞后与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不适应。一是小额农贷额度偏小。目前农户购买种子、化肥等传统农业支出基本上不需要贷款投入,但对种养大户及具有购买大型农机具需求的农户,3万元的授信额度则远远不够,资金供求矛盾较为突出,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贷款期限控制过紧。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的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而农村特色养殖和经济果业林业开发项目的见效期一般需2~3年,甚至更长,短期的信贷投入难以发挥应有的资金扶持作用。三是农户贷款抵押担保难。当前,农户贷款可以用做抵押物的一般仅限于房产,但农村的房产不仅价值不高而且变现难,担保抵押物缺失已成为农民贷款难的突出问题。
农村金融服务单一化与农民服务需求多样化不协调。一是涉农服务主体薄弱。春耕备耕生产信贷资金的投入基本上由农村信用社独家承担,出现农村信用社“一农难支三农”现象。二是支农信贷品种单一。除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外,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局限于一般性农业种养大户和农副产品加工个体户,且条件严格,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农业抵抗风险能力较弱与农村信用社贷款愿望不一致。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农业保障救助机制。在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仍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加上农户对发展农业的市场把握不准,对市场供需分析不够,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或遭受天灾人祸,就束手无策,难以规避风险。一些农村信用社担心因此会形成不良贷款,存在“畏贷”心理,致使信贷资金供给和需求难统一。
政策建议
认真执行从紧货币政策,增加“三农”有效信贷投入。一是人民银行各级行要正确把握从紧货币政策的调控取向,加强信贷窗口指导,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总体要求,盘活信贷存量,优化信贷结构,把有限的贷款规模用在“刀刃”上,促进信贷资金流入“三农”领域,支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尽快出台“将农村地区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实施办法,建立农村资金强制回流机制,可采用商业银行直接投入或缴存资金给农村金融机构两种方式,增加农村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
大力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夯实支持“三农”信用基础。一是大力开展信用宣传活动,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和社会道德风尚。二是加强与当地村委会的联系与合作,维护农村金融机构债权,防止信贷资产流失。三是把支农贷款发放与创建信用村镇工作紧密结合,深入推进信用农户、信用乡镇(村)建设,对于评定的“信用村”、“信用镇”,给予支农信贷资金倾斜,反之则要限制贷款规模,以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四是加强与执法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和逃废债行为,维护农村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
完善支农信贷管理机制,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一是适当提高农业贷款授信额度,最大限度满足春耕备耕资金需求。二是因户制宜适当延长支农贷款的期限,使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一致,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三是创新担保抵押机制,帮助农户解决贷款抵押难。建议建立农户和农村小型企业融资担保基金,融资担保基金可以实行会员制管理,在政府的资助下,以民间资金为主,实行民有民管,克服政府出资建立担保基金在管理上可能出现的委托成本。
一、今年以来春耕生产完成情况
截止3月3日,我区春种作物面积11.8万多亩,其中新植糖料蔗3万多亩,种植春玉米2.85万亩,花生2.36万亩,蔬菜1.1万亩,木薯2.3万亩,豆类2000亩;全区犁耙田面积9万多亩,已浸种7.2万多公斤,播早稻面积2.8万亩。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做到早部署、早计划、早落实。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我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从元旦开始,我区农村工作的中心就已转到春耕备耕上来,区领导在1月份以来就多次组织涉农各部门领导会议,研究今年的农业生产工作,并作了具体的部署。区四家班子领导也经常深入各自挂钩乡镇,督促指导开展春耕生产各项工作。各镇也按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迅速及时进行部署,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二是及早部署,任务落实。今年元旦刚过,我区及早召集各镇农业站站长,研究部署今年春耕备耕工作,并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结合全区粮食生产现状,及早制定了全区粮食生产及其他经济作物指导性计划,下发了《2005年春耕生产意见》、《2005年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改革耕作制度意见》等一系列抓好粮食生产的文件,明确了今年的粮食生产任务。各镇(场)、办事处根据区的要求把计划任务分解到各村(居)委会,及时做好种植布局,切实把粮食生产任务落到实处。今年,根据我区的实际,我区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是:粮食计划种植面积60.9万亩,粮食总产量15.76万吨,比上年增长8%。其中:水稻面积40.65蚰叮ㄔ绲?5.8万亩,中晚稻24.85万亩),玉米面积5.35万亩,其他粮食作物面积14.9万亩,建设“吨粮田”面积7万亩、“吨糖田”面积8万亩、“万元田”面积4万亩。三是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宣传发动工作。我区紧紧抓住粮食价格回升和减(免)农业税的有利时机,及时组织人员深入镇村,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宣传发动工作,督促农户及早落实春耕备耕所需的种子、化肥和农药等春耕物资,并大力宣传各项涉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全区已组织春耕工作队1200多人次深入到各镇村宣传发动,搞好春耕抢插工作。四是召开会议,示范带动。2月18日,我区召开了各镇分管领导、农业站长及农口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参加的春耕生产工作会议,对今年春耕生产工作作了具体的动员和部署,强调要求全区务必在3月10日前播完种,4月10日前插完秧。我区在镇抓了300亩以上旱田、望天田改种春玉米示范基地,在村抓了200亩旱育稀植春播水稻示范现场。通过示范带动,使我区春耕生产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迅速在全区掀起了春耕生产。五是重点抓好种子、农药、农膜、化肥等农资的购进和销售工作,加大了农业执法力度,确保了农用物资的供应。到目前为止,我区已调进杂交玉米种8.6万公斤,杂交水稻种23.5万公斤,化肥3.5万吨,农膜30吨,农药280多吨。六是加强督促检查。我区成立了由各农口部门组成的春耕生产督查组,指导检查各镇春耕生产工作情况,有效地加快了全区春耕生产的进程。
(二)积极推广耕作制度改革,稳定粮食生产。
根据近几年来我区旱灾、水灾、台风、海潮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状况,为使今年全区粮食生产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自然灾害袭击,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我们对耕作制度进行适当改革。一是把旱田、高架田改种玉米,将等列为防旱改种重点镇,全区计划早稻改种玉米15000亩,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争取玉米单产达到400公斤以上;二是大力推广低水位易涝农田避洪栽培技术,将黄屋屯、大番坡、沙埠、东场、犀牛脚等列为避洪栽培重点镇,全区计划推广低水位易涝农田避洪增产栽培早稻面积16000亩,比上年增加8000亩,推广优质、高产、高抗杂交稻组合,采取选用早熟品种及早种、早管等措施,争取在洪水来临前收获,达到避洪增产目的。
(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我区特色产业。
我区根据自治区和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农业发展的新举措,加快培育和壮大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优势产业集群,走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子,形成多个产业共同发展,多个渠道促进增收的新格局,在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的同时,重点发展我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发展壮大我区的甘蔗产业。今年我区计划种植甘蔗面积30万亩,其中宿根蔗19万亩,新植蔗11万亩,计划甘蔗产量150万吨。今年新植的甘蔗全部种植高产高糖的新台糖22、25、26号和台优、粤糖93/159以及粤糖95/168等新品种。二是积极发展木薯产业。充分利用广西木薯综合开发示范工程项目在我市即将投产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动农民种植发展木薯产业,今年计划种植木薯6.5万亩,重点推广高产高淀粉含量GR911、华南124、巴西木薯等品种,计划产鲜木薯12万吨以上。三是进一步抓好黄瓜种植。全年计划种植黄瓜面积4.2万亩,鲜瓜产量6.5万吨,为黄瓜皮加工企业提供足够原料。四是认真抓好我区冬种辣椒、马铃薯等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我区冬季气候优势条件,发展冬种蔬菜产业,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今年计划冬种辣椒面积6.9万亩,冬种马铃薯面积2.1万亩。
(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技术培训服务工作。
一是根据我区的实际,在我区重点推广优I253、优I679、中优402、中优679等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农大108、豫玉30、桂单30、正大619等杂交玉米新品种,推广新台糖25、26、粤糖95/168等甘蔗高产高糖品种,推广GR911、巴西木薯等高产优质木薯新品种。二是继续推广免耕抛秧、旱育稀植、低水位避洪栽培技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一批适用农业新技术,充分利用党校、镇、村学校为阵地,做好农民技术培训工作,目前全区已举办了2期技术培训班,通过参加培训农民的带动,使广大农民掌握了适用农业新技术,提高我区农业生产效益。
(五)加强农资市场管理
我区继续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重点对种子、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产品进行监管,截止3月3日,我区已派出农业行政执法人员130多人(次)下到各镇(场)检查农资市场。严厉打击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杜绝了坑农现象,净化了农资市场。
(六)着力抓好春作物种植和冬种作物的护理
一是抓好花生、木薯、黄瓜、豆类、蔬菜等春种作物种植工作,着力提高我区特色农产品规模。二是抓好冬种作物特别是冬椒、马铃薯、冬菜的田间管理,并根据气候的变化、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指导农民做好作物的管护,促进了全区冬种作物的良好长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去年秋冬连续干旱,山塘水库畜水量不足,加之开春以来,我区未下过一场大雨,对我区春耕生产影响较大。
2、区和各镇的财政困难,对春耕备耕生产投入有限。
3、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影响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
4、今年种子价格与去年相比偏高,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民持等待观望的态度,影响了春耕生产的迅速开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版权所有
在全省上下抗击历史罕见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取得阶段性胜利、各地春耕备耕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候,省农业厅决定召开全省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现场会议,非常及时,非常重要。李容根副省长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专门作了指示,提出指导意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会议、全省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李容根副省长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分析灾害对全年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部署深入推进全省农业抗灾减灾、春耕生产和全年农业生产工作,加快推进灾后复产和春耕备耕工作,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确保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目标。今天上午,大家参观了茂名市标准化农田建设、春耕生产、粮食产业化和灾后复产现场。这些现场各具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推进,有效保护和提高了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春耕备耕工作扎实,积极主动,有序有效。茂名市积极抢抓季节,积极做好播种育秧办田等备耕工作,为全年农业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灾后复产工作针对性强,措施有力,效果明显。高州市对受灾荔枝及时清园与修剪,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花芽生长;对失收蔬菜及时进行补种和改种,结合灾后复产促进春种工作开展,很有成效。刚才,茂名市农业局、韶关市农业局、清远市扶贫办、韶关市畜牧局介绍了农业抗灾减灾、春耕生产、扶持受灾贫困农户的做法和经验,使我们深受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扎实有效开展
前段时间,受冷空气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这次灾害天气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使我省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损失。据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53万亩,成灾382万亩,绝收148万亩。水果和蔬菜成为重灾作物。全省蔬菜受灾面积270万亩,成灾面积126万亩,绝收面积37.8万亩;水果受灾面积320.5万亩,成灾面积133.2万亩,绝收面积52.5万亩。全省因冻害死亡畜禽676万头(只),其中猪13.73万头、家禽657.6万只;饲草料损失5.25万吨。冰雪灾害还造成部分农业设施损毁,破坏了农业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持续不利影响。预计全省农牧业共损失30.45亿多元。目前次生灾害还在继续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全省各级农业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迅速反应,紧急动员,深入一线,切实加强农业抗灾工作的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投入抗灾救灾和灾后复产工作。经过全省农业系统的共同努力,我省农业抗灾减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尤其是灾害发生期间和春节期间,全省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对港澳的供应保障有力,没有出现脱销断档和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是迅速动员和部署抗灾减灾工作。灾情发生后,省农业厅召开紧急办公会议,及时传达贯彻总理和书记、华华省长等领导对抗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通报灾情与农业抗灾减灾情况,研究部署农业抗灾减灾工作。省农业厅连续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农业防御冻害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切实做好持续低温冻害防范工作进一步抓好当前农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切实把抗御低温冻害作为最紧迫的任务,采取得力措施,减轻农业和农民损失,保障粮食、猪肉、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在2月20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农业厅总结了农业抗灾减灾的有效做法,对进一步开展农业抗灾减灾工作和掀起春耕生产热潮作了全面部署。为了做好受灾期间灾情的报送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各级农业系统及时启动灾情日报制度,做到农业灾情信息一天一报告。在春节期间加强应急值班,安排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通过农情调度,及时掌握了全省农业灾情动态,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系统正确决策部署农业抗灾减灾复产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是紧急派出工作组指导灾区农业抗灾。省农业厅多次派出工作组,深入韶关、清远、湛江、茂名、梅州、河源等农业受灾较严重的地区,调查了解灾情,指导和协助灾区做好农业抗灾工作;密切关注重要农产品生产及市场供应情况,农产品供求信息,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各级农业系统纷纷派出工作组开展救灾复产,迅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动员和指导农民开展抗灾减灾和灾后复产工作,协调抓好防寒物资的调配,促进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
三是加强农作物防灾减灾和田间管理。各级农业系统在抗灾减灾工作中,坚持分类指导,落实技术措施,切实加强冬种作物的防寒措施和田间管理。在冻害发生期间,各地针对低温冷害情况、苗情长势和生产特点,落实低温冷害防御和灾后复产措施。对蔬菜主要采取农膜、稻草和秸秆覆盖措施,减少低温冻害;对喜温果树采取树干包扎、稻草覆盖、田间培土等措施提高避寒防冻能力,对部分香蕉果实和果树幼苗等实行套袋保护措施,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同时在灾后及时加强田间管理,迅速开沟、清沟排渍排水,适时追肥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开展中耕培土,提高地温,及时除去受冻的枯枝烂叶,避免受冻组织霉变而诱发病害。
四是强化畜禽防寒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各级农牧部门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畜禽养殖场(户)开展生产检查,科学指导饲养场(户)做好畜禽防寒准备工作。组织对重点畜禽养殖场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的检修,采用供暖设施,力保畜禽栏舍有适宜的温度,特别做好新生仔猪的防寒工作。针对低温冷害天气期间及灾后易发动物疫病的情况,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省畜牧兽医局紧急调拨了消毒药13吨、动物疫苗50万头份、动物防疫救灾资金150万元至重灾区,用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消毒灭原、动物疫苗购买及注射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五是全力支持灾区开展救灾复产重建工作。为了做好农业救灾复产工作,省农业厅紧急商省财政厅下拨了300万元农业救灾复产资金,扶持韶关、清远等农业重灾区开展救灾复产工作。最近,省农业厅又商请省财政厅追加*万元农业抗灾复产资金。各级扶贫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综合协调职能,促请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受灾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难题。省扶贫办积极与省财政协调,争取省财政安排专项救助资金80万元,用于慰问高寒山区、革命老区受灾贫困农户。春节期间,省农业厅制定全省农业灾后重建实施方案并报送农业部,恳请对我省农业灾后重建给予大力支持。目前中央财政农业救灾复产补助资金7000万元已拨付我省,其中农牧业3500万元。各市、县农业系统也认真制定农业灾后重建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当地财政支持,扎实推进农业灾后复产和重建工作,积极组织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目前各项灾后复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全省已修复(重建)温室、塑料大棚19.6万平方米,占需修复面积44%;已修复(重建)了部分滴灌喷灌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为尽快恢复生产、增加供给提供了保障。据统计,全省已复产面积75.37万亩,占农作物绝收面积51%。
六是推动春耕备耕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各地坚持灾后恢复重建与春耕备耕相结合,坚持两手抓,努力实现灾后复产和春耕备耕两不误。目前各地春耕备耕工作已陆续展开。据统计,全省已种下春种作物面积420多万亩。
二、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增强抓好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不仅使当前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今后农业生产具有不容忽视的后续不利影响,对我省粮食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负面影响深刻而广泛,加大了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目标的难度。突出表现在五个“难度加大”:一是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难度加大。这次灾害不仅给冬种春收粮食作物造成损失,而且影响了杂交稻繁制种。据了解,湛江市6000多亩早造杂交稻繁制种田的秧苗被冻死,海南省杂交稻种减产很大,这必然导致晚稻生产用种供应紧张。二是高值园艺作物受灾严重,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的难度加大。蔬菜和水果等效益较高的农作物严重受灾,特别是水果,除了部分未采收的柑桔和已抽蕾的香蕉受到冻害损失外,由于幼果、枝梢、花穗不同程度冻坏受伤,必然影响下一造的产量;粤北重灾区部分成年果树枝条被折断,甚至树干被折断或撕裂,损失更加惨重,抢救、改种、补种的任务繁重,恢复正常生产的时间跨度更长。很多地方损失了一造蔬菜,不仅减少了菜农收入,还影响了蔬菜供给。三是畜禽生产受到较大威胁,保障肉类有效供给的难度加大。不少散养户和小型专业户饲养的仔猪和雏禽受冻害影响,成活率较低,部分死亡,影响了饲养户的补栏信心,造成饲养量减少;长时间的低温高湿天气,既降低了畜禽的抗病能力,又助长了动物疫病的繁衍,加大了疫病防控的压力,对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对确保生猪等肉类产品的有效供给构成压力。四是农业生产设施受损,快速恢复农业生产的难度加大。灾区不少农业设施,如温室、大棚和喷滴灌、排灌设施和农田灌溉设施等严重损毁,既延缓了恢复生产进程,又降低了农业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五是不少农户受灾导致贫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难度加大。重灾区绝大多数是山区贫困地区,农户抵御重灾的能力普遍较弱,不少农户因灾致贫。特别是倒房户,多数是贫困农户,重灾使他们雪上加霜。下一阶段,组织受灾贫困农户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增加收入的任务很艰巨。此外,受长时间低温冻害天气影响,部分灾区春耕开局较迟,春种春播进度较慢;部分地方农资储备不足,春季用肥高峰即将来临,农资价格上涨趋势不减;灾区农民收入减少,恢复生产资金缺乏;气候变化不确定性较大等等,都对今年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早研究提出应对措施。
大灾之后,抓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对于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推动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意义重大。抓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其重要意义突出体现在四个“确保”:
首先是确保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农业是强基础、促发展、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粮食、猪肉、蔬菜、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的供应和价格变动,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物价指数的不断攀升为代价,农业系统必须为全省平抑物价指数、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我们还要深刻地认识到,农业不仅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食品,而且要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原材料,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中处于关键一环,一旦农业出问题,必然危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花大气力,采取得力措施,把当前的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推上一个新水平。其次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的基本功能,是农业系统最重要的职责。去年,猪肉、食用油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偏紧,价格持续上涨,粮食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引起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粮食是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特殊商品,粮价是百价之基。中央一再强调,今年必须把保供给作为农业的突出任务。全省农业系统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千万不能疏忽大意。当前的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夏粮收成和全年粮食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其他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供给,在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务必抓紧抓实抓好。再次是确保农民有效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有效增加,是“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来源于第一产业的收入,在全省农民收入构成中占四成多,尤其是重灾的山区贫困地区,第一产业收入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只有抓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加快恢复农业生产,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才能持续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才能加快改善农民生活。与此同时,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和关键,抓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第四是确保完成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目标任务的迫切要求。每次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必然首当其冲。这次大灾更是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有着较大的后续影响。只有切实抓好当前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才能真正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才能把握全年农业生产的主动权,才能确保粮食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完成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任务。
抓好当前的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固然有不少困难,但也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扶持力度强。今年中央和省高度重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资金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建设投入都有较大幅度增加,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正在抓紧实施,有力地保障了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的加快推进。二是发展基础好。当前,我省农业装备、技术支撑、物资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与以前相比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具备了更好的条件;同时,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为做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提供了良好基础。三是市场拉力大。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家提高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有利于增强农民种粮的信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四是农资有保障。早造杂交水稻、鲜食玉米种源充裕,到位较早。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供求基本平衡。五是水源较充足。1月下旬我省各地出现入冬以来明显的降水过程,普遍下了春雨,春耕用水较充足,有利于春种春播工作的开展。
总之,各级农业系统一定要正确把握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务必把困难和问题分析得更深入一些,把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研究得更透彻一些,把推进抗灾减灾和发展生产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增强信心,振奋精神,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任务。
三、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全力推进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
当前,农业灾后重建工作十分紧迫,春耕备耕工作十分繁重。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迅速掀起农业灾后复产和春耕生产的热潮。各地务必做到抗灾减灾决心不动摇,确保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重大动植物疫病不发生。重点在于六个“着力抓好”:
(一)着力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要抓紧对各种受灾农作物进行清理、改种和加强田间管理。对绝收作物及时改种或补种。加强蔬菜等冬种作物的肥水管理,疏通排灌渠道,增施肥料,促进其尽快恢复生长。抓紧落实灾后果园清理、合理修剪、松土培土、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各项护理措施,尽快实现果树生长复苏,对枝条折断的成年果树,可视灾害情况选用优良品种,采取高位嫁接的方法,改善和优化水果品种结构。要抓好受损生产设施修复,抓紧维修或更换果园、蔬菜园受损的供水设施,修复蔬菜、果园苗圃,尽快重建因雨雪灾害倒塌、毁坏的蔬菜生产大棚及畜禽栏舍;抢修损毁的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农田水渠的清淤排障,确保农业生产顺利开展。
(二)着力抓好受灾贫困农户的扶持工作。各级扶贫工作部门在抓好面上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要加大对受灾贫困农户和部分因灾致贫农户的扶持力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重建家园,渡过难关。在扶持受灾贫困农户的过程中,务必认真落实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到摸清情况,登记造册,合理规划,任务分解,措施到户,责任到人。对受灾贫困农户开展扶贫培训和促进就业,更能直接、快速地增加受灾贫困农户收入,有助于尽快解决他们的生活生产出路问题。各级扶贫部门要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制定合理可行的短中期相结合的培训转移方案,有针对性地分期分批、分别轻重缓急安排培训转移就业。同时,要引导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带动受灾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增加种养收入;要切实加强受灾的省属水库移民的救助帮扶工作,维护库区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三)着力抓好春耕备耕和粮食生产。各地要切实做到早筹划、早部署、早行动,着眼全年,认真安排好今年的生产计划,推动春耕生产顺利开展。一要加快春耕进度。要高度集中人力、物力、机力投入春耕生产。抓好秧苗的管理,培育壮秧。抓好春耕用水的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加快春种春播和办田进度,力争全省“清明”前基本插完秧。二要抓好粮食生产。要抓好强农支农政策的落实,广泛宣传扶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等各项支农政策的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农民扩大春播粮食作物生产。继续实行粮食工作考评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坚决遏制耕地撂荒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广泛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粮食面积稳定、产量增加、种粮效益明显提高,确保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100万亩、总产量1400万吨目标任务的完成。三要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要抓住春耕的有利时机,着眼于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资源优势,科学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深入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工作,大力发展蔬菜、南亚热带水果、花卉、南药和蚕桑等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主导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四要强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要加大力度推广各种增产、节本、增效技术,通过技术推广、科技示范、专家指导,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提高科技到户率和到田率,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增强科技的支撑作用。
(四)着力抓好畜牧业生产。当前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生猪价格居高不下,家禽价格时起时落,牛奶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等等。各地要在确保畜牧业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生猪等主要畜禽产品生产,努力做到畜禽生产不滑坡,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一要抓好政策落实。继续把发展生猪生产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生猪良种补贴及项目支持等政策,充分调动生猪养殖者的生产积极性;二要加强畜禽饲养管理。保持栏舍通风、干燥和清洁卫生,适当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饲喂量,尽快恢复体质,提高机体的御寒和抗病能力。三要结合春季畜禽补栏,深化畜牧业结构调整,提高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市场有效供应。四要鼓励和支持规模养殖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对外界环境污染,防止疫病传播,创造养殖良好环境。
(五)着力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要切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做好抗体检测,对漏免、补栏、抗体水平低的畜禽及时进行补免,加大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及时发现、排除疫情隐患。要逐村、逐场、逐户开展畜禽健康状况专项检查,做好消毒工作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要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对畜禽调运、交易和屠宰等环节,以及畜禽产品经营、贮藏等场所的执法监督,严厉查处运输、加工、贩卖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规范应急处置程序,确保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处置。要严防灾后植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流行,加强监测,强化植物检疫防疫;要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加大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及其监测点的建设力度,有效控制外来有害生物和植物疫情扩散为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六)着力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的重要时期,各地要抓紧修复农田灾毁排灌设施,整治农田渠系,保证农田灌溉需要。抓紧实施农田基本建设议案、基本农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工程建设,组织好施工队伍,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强对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监管,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争取尽快投入使用。对往年已建项目工程,要全面予以检查,发现毁损的要抓紧补缺补漏,保证田间渠系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要加强耕地保护,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基本农田保护措施。抓紧做好测土配方施肥相关工作,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大力推进“沃土工程”,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农业灾后复产和春耕生产各项服务
为了抓好灾后复产和春耕备耕工作,各级农业系统要在组织上、人力上、物力上、财力上提供坚强保障,切实做好各项服务。重点在于做好五个“注重”:
(一)注重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农业系统要把灾后复产和春耕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把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与全年农业生产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要抓紧制定完善灾后复产和春耕生产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实行领导分片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责任人,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及时总结经验,注意发现和宣传典型,充分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切实帮助灾区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生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注重强化技术支撑。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强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为灾后重建和春耕生产提供科技支撑。根据受灾地区实际情况,尽快补充完善灾后恢复重建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大科技入户工作力度,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生产一线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帮助解决灾后恢复重建和春季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动员组织农业科研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各种协会开展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和生产服务,提高灾区农民群众防灾救灾和恢复生产的能力和水平。
(三)注重保障农资供应。春耕期间是全年农业生产资料需求的高峰期。今年受灾害以及国际市场油价上涨的影响,电力供应、运输保障异常紧张,加上化肥等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保证灾后复产及春耕农资供应的任务十分艰巨。各地要及时掌握农资市场动态,及早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种苗、种畜禽、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农膜等农用物资的调剂和调运工作。要依法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的管理,加大农资打假力度,强化市场监控,防止哄抬农资价格,整顿市场秩序。要结合春耕生产,开展农资市场执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杜绝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等流入市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四)注重发挥农机作用。要针对农村劳动力紧缺的情况,大力加强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充分发挥农机在抗灾重建和春耕生产中的作用。要积极帮助和指导农民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农机具,确保在作业前全面完成检修任务。协调好农机具、零配件和柴油的储备供应,做好跨区作业组织协调,加快机耕、机播进度,确保作业质量。要高度重视农机安全教育和监理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县直有关单位:
去年入冬以来,我县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特别是自20**年11月中旬至2009年2月5日,我县降水量不足8毫米,较常年偏少8-9成,全县旱情形势严峻,对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据调查统计,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36.01万亩,其中:重旱面积25.77万亩。为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夺取今年夏季粮油生产丰收,根据省市紧急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抓好抗旱促春耕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抗旱促春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全市范围2月份降水偏少,气温回升较快,很可能出现冬春连旱。2月7日至8日,我县虽有一定降水过程,但降水量很少,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旱情。旱情仍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和蔓延。当前正值油菜花芽分化、抽苔和小麦返青拔节的关键时期,是否获得小麦油菜高产稳产,抓好当前抗旱促春耕对于夺取全年粮油生产丰收至关重要。各乡镇、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旱情的严峻和抗旱保苗的重要性,克服靠天等雨的思想,切实增强抗旱保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急行动,把抗大旱、促春管、保丰收作为当前“三农”工作最紧迫的一项任务来抓,采取得力措施,千方百计抓好抗旱保苗工作,全力以赴打好抗大旱促春管这场硬仗,努力夺取今年夏季粮油丰收。
二、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抓好以抗旱为中心的春季农业生产工作
针对目前面临的严重旱情,省市相继启动了抗旱应急响应,各乡镇和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紧急动员,积极应对,多措并举,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全力打好抗旱保苗攻坚战,千方百计减轻旱灾损失。一要认真搞好旱情普查。各乡镇要积极组织力量查土壤墒情、查作物长势、查受旱程度、分轻重缓急,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抗旱保苗措施。二要全力以赴加快春灌进度。各乡镇要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交通工具和盛水工具,全力扩大春灌面积;各灌区要加强水源统一调度,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有水源无设施或设施不配套的地方,要组织群众抓紧抢修或架设临时引水提水设施,增强灌溉能力。水利部门要增加抗旱设施投入,抗旱服务队要加强技术服务,及时为群众提供设备维修和零配件供应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抗旱设施设备的作用。三要加强麦油作物田间管理,抓住土壤解冻返浆的有利时机,借墒追施化肥,加强中耕保墒,增强作物抗旱能力。今年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和油菜菌核病等病虫害可能偏重发生,要加强监测预报,提前备足备好药械,积极指导群众开展防治,做到防旱、防小、防了,尽量减轻病虫害损失。四要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及时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地膜、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准备工作和春播作物面积的落实工作,做到思想发动、组织领导、增产措施、物资准备、技术培训“五到位”,为搞好春耕生产奠定坚实基础。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市场监管,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的农业生产资料,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三、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抗旱服务
抗旱保苗和春耕备耕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当前抗旱保苗工作的组织领导,紧急动员,落实责任,密切配合,抓好落实。各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强化督促检查,解决抗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确保抗旱工作取得成效。农业部门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抗旱保苗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农民因地制宜抓好抗旱和田间管理。水利部门要加强水源调度和管理,努力解决农业生产用水,确保人畜用水需求。气象部门要做好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在具备人工影响天气的条件下,及时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林业部门要加强春季森林防火,财政、金融、电力、供销、农机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搞好服务,保障抗旱资金、电力、燃料、机械及农资供应。新闻宣传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各项抗旱保苗措施及经验做法,积极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推动全县抗旱促春管工作顺利开展,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抗旱春耕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降水总体偏少、气温偏高。
自去年12月份以来,将近80多天未发生有效降水。降水量12月大部分地方正常略偏少,1月降水量偏少8-10成,2月降水量除秦安偏多1成,甘谷正常外,各地偏少1到6成。同时,今春气温偏高,1月各地平均气温偏高1.4~2.5℃,2月偏高1.8~2.5℃。少雨高温导致土壤失墒严重,全市土壤墒情普遍比入冬前下降2-3%。三是河道来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全市境内河流来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8-9成,约有85%从河道直接引水的灌溉渠道及中、小型提灌工程引水严重不足,甚至无水可引。河谷川道地下水位普遍下降2-3米。全市12座小型水库,有9座干涸;塘坝338座,干涸212座;人饮水窖蓄蓄水量比历年同期少5~6成。四是灾情程度较重,经济损失较大。干旱导致6.9万人、1.1万头牲畜发生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130万亩农作物受旱,其中轻旱103.4万亩,重旱20.5万亩,干枯6.1万亩。春播地块缺墒面积139.8万亩。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对做好当前抗旱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张书记、李市长带领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灾区,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帮助县区解决抗旱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抗旱防汛指挥部及时研究部署了当前抗旱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积极争取省上的支持,目前已争取到位省级抗旱资金190万元。各县区也都围绕冬春抗旱,以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为中心,提早安排部署,精心实施春灌,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抗旱投入力度,全力开展了冬春抗旱工作。据气象部门预测,三月份平均气温偏高,降水略小,旱情形势严峻,春旱对冬小麦长势及春播影响较大。当前,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泽巴足副省长的讲话精神,正视挑战,统一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全局意识、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当前抗旱形势的严峻性和抗旱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防大旱、抗大灾”的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早研究部署抗旱减灾工作,狠抓各项抗旱减灾措施的落实,力争把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全年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二、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抗旱春耕生产
抗旱春耕工作是当前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全民动员、紧急行动、密切配合,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全力投入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攻坚战,千方百计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确保群众生活有保障、确保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一)着力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人畜饮水是当前抗旱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工作责任的底线。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把保障人畜饮水安全作为抗旱工作的核心来抓,对缺水的村组、农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准确掌握群众当前缺水情况,确认困难对象和困难的程度,制订解决困难的具体方案,落实人员,组织送水车辆,按照“先保人、后保畜”和“轻重缓急、分批包干”的原则,对敬老院、学校、卫生院和“五保户”、“特困户”、“低保户”等重点弱势群体优先安排,特事特办,集中力量,多管齐下,运用工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确保不发生水荒。要加快在建人饮供水工程的进度,尽快建成投入运行。已建成的人饮工程要设立临时供水点,为解决周边山区群众饮水问题创造条件。
(二)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
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水源、抗旱设备及设施,坚持“三水齐抓”,以开发利用小河、山泉地表水水资源为重点,采取开源、扩容、增蓄等多种办法,抓紧检修机电设备,维修清淤渠道,修复水毁水利设施,修建涝池、机井、小提灌、小塘坝等小型抗旱水源工程,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科学统筹现有蓄水、河道来水,协调上下游、灌区间的关系,合理安排春灌水源,坚持能灌一亩是一亩,能浇一分是一分,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使有限的水源发挥最大的抗旱效益。水窖欠蓄但有拉水条件的地方,要组织群众拉水储水,为抗春旱、保人饮创造水源条件。同时,要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进度,因地制宜地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努力增加灌溉面积。各级抗旱服务组织要积极行动起来,深入一线做好流动浇地、设备维修、应急送水、技术指导与咨询等抗旱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抗旱服务队的抢紧救急的作用,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抗旱服务。
(三)抓紧抓好以抗旱为中心的春耕备耕生产。
各地要早谋划、早发动、早安排,确保春耕生产的组织、技术、物资提前到位。一是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要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供求形势分析,提早做好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调剂调运和储备,保障春耕生产需要。供销社系统要充分发挥农资销售的主渠道作用,千方百计地组织好货源,切实搞好农资储备和供应。铁路、公路等部门要优先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运输。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春耕备耕生产的支持力度,扩大小额信贷规模,加快小额信贷发放速度,满足春耕生产需要。二是及早抓好春播生产。要针对春播地缺墒严重、旱情加剧的特殊情况,及早调整作物布局,因地制宜的扩大马铃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面积,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基本稳定。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垄沟种植、注水播种等抗旱播种技术,提高抗旱生产水平。三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春耕备耕期间是化肥、种子等农资购销旺季和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的高峰季节,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加强种子、肥料、农药、柴油储备和价格监测,及时供求信息,加强调剂调运,推进产销衔接。要继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发改、工商、质检、供销、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监管,深入农资产品批发市场、农资集散地,开展拉网式检查,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和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四)抓好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为主的旱作农业。
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是依靠科技积极主动抗旱的重大举措。3月2日,省委、省政府在会宁召开了顶凌覆膜现场会。近期市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相继深入县区检查指导抗旱春耕生产工作,从检查情况看,各县区进展不太平衡,有些县区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责任落实,工作进展比较顺利;有的县区工作措施不到位,面积落实不够,物资筹措不足,覆膜进展缓慢。同时技术培训不到位,技术措施不落实,地膜铺得不平整,垄带打得不规范,并且没有在地膜上及时打渗水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项技术效益的充分发挥。对此,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动员一切力量抓好面积落实,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确保技术进村入户。要加快农膜、农机具的供应和下发,确保不误农时。要抓住近期降雨墒情有所改善的有利时机,把抢墒覆膜作为一场硬仗来打,加大力度抓好全膜覆盖的落实,全面落实地膜补贴政策,逐户逐地块落实面积,办好各类示范点,辐射带动旱作农业的发展,坚决完成好112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任务。
(五)加大劳务输出力度。
要把劳务输出作为抗旱救灾、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期而有效的措施,加大宣传动员、培训和组织输转的力度,努力扩大劳务输转总量,做到农业损失副业补。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加强对农民的务工技能培训、提供劳务市场信息、联系务工行业、疏通务工渠道等方面的服务工作,促使农村剩余闲散劳力大量输转,努力增加受灾群众的劳务收入,力争农民收入不因灾害而造成大的影响。
(六)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持续的旱情,极易发生森林火灾。各县区、各部门要坚持把抗旱救灾与森林防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森林防火工作再分析、再安排、再落实,增强巡山、守卡、护林的力量,切实加强火源管理和重点火险区及部位的巡查,加大火情巡查、监测的范围和密度,及时消除火险隐患。要加强扑火队伍的训练,提高扑火技能,储备好扑火器具和物资,严阵以待,确保一旦出现火情,能迅速有效地处置,及时安全组织扑灭。
(七)抓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3月2日夜间到3月3日凌晨,我市抓住有利天气时机,组织全市人影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非常明显。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内全省范围还有一定的降雨过程。气象部门要及早做好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准备,加强对高炮、火箭的检修维护,备足弹药物资,安排好作业人员的值班时间,使其随时处于临战状态,抓住有利天气过程,及时组织增雨作业,增加有效降水,缓解旱情。要针对大风、雷暴等强对流天气,及早做好防御准备,尽可能减轻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危害。
三、加强领导,协作配合,努力形成抗旱春耕生产工作合力
当前,农业生产处在非常关键的时刻,切实抓好抗旱春耕生产工作,不仅关系实现农民增收目标,也关系全年的经济形势,关系农村社会稳定。各县区、各部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把抗旱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集中精力抓好各项抗旱生产措施的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明确工作重点和中心任务,尽可能把各项抗旱春耕生产工作做实做细,要把抗旱春耕生产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各有关部门要全力配合,一级抓一级,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对领导不力、指挥不当,造成抗旱春耕生产进展缓慢,延误时机的地方,要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县(区)主要领导要把抗旱春耕生产直接拿在手上,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好措施制定、力量调派、组织落实等工作,协力抓好抗旱春耕生产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要搞好技术服务。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全市农口干部下基层,开展“四抓四帮”活动的要求,立即深入到帮抓县区乡村,配合协助所在的县乡村研究部署抗旱春耕生产,帮助解决抗旱春耕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协调指导好当前抗旱春耕生产工作。下派工作组要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帮农民之所需,坚守抗旱春耕生产一线,深入村组农户,摸实情,抓典型,做示范,组织带领群众积极开展抗旱春耕生产。
三要加大抗旱投入。资金投入是抗旱生产有效进行的根本保证。各县区、各有关单位都要千方百计向省上对口部门争取抗旱资金,争取对我市抗旱工作的支持,增加对抗旱生产的投入。各县区也要千方百计筹措抗旱资金,确保抗旱经费投入,推进抗旱工作顺利开展,争取抗旱工作的主动权。
四要搞好协作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搞好本行业的抗旱春耕服务工作。水利部门要加强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全面启动所有水利设施,保证正常运行,落实以水抗旱;气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加强天气变化的预测预报,特别要适时做好人工增雨作业;供销、农业部门要确保化肥、种子、地膜、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电力部门要保证抗旱用电,确保抗旱春耕生产用电所需;林业部门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金融、财政部门要保证抗旱春耕信贷资金和抗旱经费筹措;工商、物价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好农资质量和价格,防止假冒伪劣、伤农坑农事件的发生;其它有关单位都要从全局出发,积极开展各项支农服务,为全市抗旱春耕生产做出贡献。各县区、各有关部门领导要深入抗旱春耕生产第一线,靠前指导,科学决策,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搞好抗旱春耕生产。
按照安排,我就分管工作简要讲两个问题。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村工作
——备耕春耕生产进展比较顺利。克服前期严重倒春寒、后期严重干旱的不利气候条件,在抓好科技备耕、物资备耕,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的同时,组成五个备春耕生产督导组,分赴到各乡镇、村社、农户,帮助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信用联社,解决春耕生产资金8.6亿元,保证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在重点扶持原有17户地(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加强与域外大中型龙头企业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新建了26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7个牧业小区,新发展专业大户410户。新发展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专业协会114个,培育农村经纪人1633人。在全省农业产业化会议上,县级唯独*介绍了经验。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22个试点村美化、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对全市22个试点村和局包试点村工作,进行了检查和调度,起草下发了新农村试点村考核标准,实行两年一考核,用考核结果淘汰村、否定乡。户用沼气试点工程在溪河镇双印通村和莲花乡东大村正式启动建设。今年,又向农业部申报了2000户和3个沼气服务网络建设项目;33处新建饮水工程已完成浅井18眼、深井5眼。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补贴购置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大型机具180台套。推广农机新技术12项,新建农机示范村27个;完成109个村级信息服务站配套建设,信息1500多条;亮甲山水库续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10万元,占计划的72%。太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资金全部到位。响水二期方案通过水利部并列入除险加固工程。12座小(一)型水库被列入国家病险库加固计划。加强灌溉工程维修养护,保证了水田生产的顺利进行;完成更新造林、改培林造林任务。城区新增绿地3公顷。全民义务植树84万株,“四旁植树”39万株。建义务植树基地15处、38公顷。绿化县乡公路、江河堤防111公里,村屯30个。造林成活率初检达到90%以上、保存率达到85%以上。加强林政管理,查获各类林业案件338起,依法收回林地造林311公顷。实现春季无一般森林火灾发生的阶段性目标;代表吉林省顺利通过了国家春季动物防疫检查组的检查,综合防控效果得到好评;较好地完成了全市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任务。
——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完成绿证培训500人,阳光工程培训964人,新型农民培训1400人,实现转移就业870人。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及时到位。粮食直补、综合直补、技术补贴等惠农资金合计9641万元全部兑付到位;较好地完成了移民人口的核查登记,得到了省里的好评。
——农村社会比较稳定。重点抓了乡村两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情况、国省农场税费改革政策落实情况。制发了《2007年农民负担工作方案》,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健全和完善了农村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了行为。妥善调处了农村土地、林农纠纷问题。接待涉农来信来访1121件,调处解决1054件。
(二)民政和残联工作
在认真抓好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事务管理和残疾人康复、扶贫、就业等工作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村委会第七次换届选举工作,一次选举成功率达到98.6%;启动了*市城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工程;积极与省里协调,共征得省拨付资金3316万元;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低保工作,城市低保管理实现信息化。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374万元、农村低保资金383万元;加强殡葬用品市场管理,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对全市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现状进行了调查,启动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残疾人49人、推荐就业12人。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按照全年工作安排,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要着力抓好防汛工作。防汛的重点要放在大中型水库、塘坝、主要堤防上,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物资准备到位,抢险队伍落实到位,领导包保责任到位,值班值宿到位等,确保全市安全渡汛。
2、要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要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重点做好抗灾减灾、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确保粮食作物安全成熟、增产增收。要指派农技人员配合乡镇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检查庄稼长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气象部门要做好天气情况的跟踪监测,重点加强恶劣天气的预报预测,及时提供翔实可靠的气象信息,提前做好准备,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要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要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做好项目包装、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有效措施,力争再引进几户较大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要突出生猪、黄牛深加工项目的引进,以弥补我市生猪、黄牛产业无龙头的空白。要抓好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是要加强管理,特别是在牧业小区建设方面,要积极探索解决小区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着力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同时,要围绕牧业经济强乡建设,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专业大户、专业村屯,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格局。在种植园区、牧业小区建设上,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全年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要抓好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产业经纪人的培育,弥补龙头企业在拉动产业发展方面的不足。要抓好农产品品牌的整合,提高品牌效应。
当前正值麦油作物生长的关键时节,但去冬以来,我区降水偏少。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期我区降水依然偏少,冬春连旱苗头已经显现。抗旱保苗促春管工作形势严峻,刻不容缓。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月10日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力以赴抓好以抗旱保苗为中心的春耕备耕工作,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抗旱保苗促春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我区小麦由于播期推迟,秋播以来降水稀少,加之部分田块冬灌偏早,个别田块还未进行冬灌,春灌工作刚刚开始,导致全区小麦不同程度受旱,苗情较差。据区农技部门调查,全区小麦一、二类苗较往年减少10个百分点,小麦分蘖和次生根较往年同期减少1个左右。当前“立春”已过,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需水量将明显增加,随着气温回升,田间蒸发量也将增大,旱情可能急骤恶化,严重影响夏粮生产。各涉农街办、局属有关二级单位一定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抗旱保苗促春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其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农业工作的第一场硬仗,克服麻痹和侥幸心里,积极发动农民群众,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措施,坚定信心,细化任务,扎实工作,全力打胜,为今年夏粮丰产丰收和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二、科学管理、分类指导,切实抓好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各项工作
针对当前小麦长势和气候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田间管理,保苗促转化,促苗快生长。
一是科学灌溉,抗旱保墒。对已冬灌且生长良好的麦田,可暂不灌水,视天气情况和田间苗情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灌水;对没有冬灌的田块,特别是受旱较重的苗黄地块,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抓紧灌水,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长。要尽量小水细灌,防止大水漫灌,避免田间积水。对没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可适时耱压,塌实土壤,增强毛细作用,提墒保苗。
二是中耕松土,保墒增温。坚持灌溉与保墒并重原则,结合灌溉,及时划锄,保墒增温,促弱转壮。要对冬灌龟裂的条播麦田立即中耕,撒播麦田尽快耙耱,松土保墒,增强抗逆性;对枯叶严重麦田,搂走干叶,划锄清垄,增加光合作用,促苗早发稳长。
三是适时追肥,促弱转化。对于个体偏小,分蘖较少,群体不足的三类苗田,要抓住返青期苗情转化较快的有利时机,追施氮肥,增加营养,促根增蘖;对于一、二类壮苗田,要重点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在小麦拔节后进行追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四是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及时做好小麦条锈病、红蜘蛛、白粉病和蚜虫的防治工作;要在中耕锄草基础上,积极开展化学除草,防除节节麦、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和猪殃殃、米蒿、荠菜等阔叶杂草。田间化除要严格遵循操作时间和气温规定,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不得重喷、漏喷,防止药害发生。
同时,要不失时机的抓好以溉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蔬菜及果园田间管理工作,为作物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现将近期农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基本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我县春耕面积26.6万亩。为确保我县春耕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农业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及早部署,采取多项措施,齐抓共管,确保农业工作开展。
2、种子执法宣传工作开展情况。2月24日,由巩留县农业局牵头,组织县公安、工商、质检、农机、畜牧、法院、检察院、供销社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会后巩留县农业局全面安排部署了2011年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确保我县春耕备耕期间农资市场秩序稳定,切实维护农民群众权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配合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保障种子质量,维护农民权益和种子企业权益,巩留县农业局将联合公安、工商、质检、农机、畜牧、法院、检察院、供销社等单位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活动。
土层较薄或早播麦田,占总面积的2%左右。冬季最大积雪量在24-28cm,2月初气温持续升高,麦田积雪融化最低积雪量达5-8cm,2月下旬降雪量较大,目前田间积雪量8-17厘米。越冬苗情情况。成立小麦越冬情况调查组,每周不间断对麦田积雪量、小麦苗情、越冬死亡等进行跟踪调查。经抽样室内返青试验,通过试验证明虽然今年冻土层较历年平均值大5-7cm,但麦苗根系正常,部分风口积雪较薄地块出现麦苗地上部分受冻。
二、设施农业建设情况
2011年我县设施农业建设要在巩固提高上下功夫,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发展要求,将建设任务统一安排在农业综合开发设施农业基地和东买里乡红光村两大温室基地内完成。一手抓老棚改造生产,一手抓新棚建设,保持保量完成500座温室和500座拱棚建设任务,做到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见效。一是抓好整体规划,坚持“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农业综合开发设施农业基地和东买里乡红光村两大温室基地建设,其中农业综合开发设施农业基地新建温室350座,东买里乡红光村温室基地新建温室150座;目前建设地块已经落实,现已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场。
三、当前农业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2、沼气建设工作。2011年沼气建设任务已分配到各乡(镇)场,沼气技术人员正在进村入户做好技术指导服务以及沼气建设宣传工作。
培训班4期,培训农业技术人员400余人次。
四、项目工作进展情况
1、巩留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续建)。项目总投资40万元已到位,目前,已完成700个土样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的分析化验工作,共计化验分析3600项次,配方卡正在制作当中,预计3月10左右开始配方卡的发放工作。
去年秋冬季以来,我县降水普遍偏少,加上高温、大风天气频发,致使土壤失墒比较严重,旱情急剧发展,特别是阳山地和山坡地表现得尤为突出,直接影响到了我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据气象部门统计,自去年10月23日以来,全县连续100多天未出现有效降雨,降水量较正常年份偏少4成左右,这不仅给春耕生产、夏粮产量造成了重大影响,而且也给部分山区村社人畜饮水带来了极大困难。近期气温居高不下,旱情快速扩展,“暧冬”现象明显,已造成了大面积严重旱灾。根据县农技部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至目前全县越冬作物受旱面积已达到12.7万亩,其中重旱面积7.66万亩。受旱作物中,冬小麦尤为严重,受旱面积已达到12.5万亩,其中重旱面积达到7万亩。综合分析这次旱情,主要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持续时间长,受灾程度较为严重。由于天旱少雨,土壤水份蒸发加快,土地失墒比较严重。根据县农技部门抽查结果显示,0-20厘米表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16.1%,其中山地土壤含水量17.6%,川地土壤含水量15.2%;山地麦田土壤含水量14.9%,川地麦田土壤含水量12.4%;空闲地土壤含水量16.6%,部分地区已达到重旱标准。据气象部门预测分析,近期我县虽有降水过程,但雨量极小,旱情仍有进一步扩张、蔓延的发展趋势,抗旱形势不容乐观。二是地下水位下降,水储量严重不足。长期干旱天气,导致水位平均下降5米以上,川区平均下降1至6米,塬区下降8至10米。全县干、支河流水量急剧减少,南汭河、北汭河来水较常年偏少3至7成,王峡口、西华、牛舌堡等水库(厂)蓄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减少70%。县城供水出现紧张局面,上关、安口部分乡镇人畜饮水机井全部干涸,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用水受到了严重威胁。三是土质结构复杂,综合抗旱能力较弱。我县属于典型的多山地区,灌区面积不足耕地面积的10%,而且绝大多数耕地为沙土地,土质含碱量大;部分灌溉设施陈旧落后、损毁严重,这给我们落实有效抗旱措施带来了一定难度。从1990年至今,我县有16年发生了较重或严重干旱,发生频率由40年前的三年一次缩短为不到两年一次,危害范围开始由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用水扩展到城镇、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资源型缺水问题十分严重。我县发生冬春两季连旱,实属历史罕见。由于今年的旱情来得早、发展快、持续时间长,加之旱冻交替,造成小麦苗情较差,部分山塬区及阳山地出现黄苗,小麦叶锈病范围迅速扩大,各类病虫害相继增加。从气象部门的资料分析,未来两个月全县降水继续偏少,旱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可能性极小。
为了全力做好抗旱春耕生产工作,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市政府下发《关于切实抓好当前抗旱生产的紧急通知》,对抓好当前抗旱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度,从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高度,从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指示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抗大旱、防大灾”的思想,认清抗旱形势,坚定必胜信心,切实打好抗旱这场硬仗,为夺取今年夏季粮油生产和全年农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目标。
二、狠抓关键环节,确保抗旱防灾工作取得实效
目前,气温仍然偏高,雨水依然偏少,旱情仍在发展。落实发展生产、保粮增收、调整结构的任务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紧急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当前以抗旱减灾为重点的中心工作中去,要将抗旱生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防范重点,合理施策应对,务求工作实效,确保将抗旱生产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全力抓好抗旱生产各项工作。一要加强冬小麦抗旱保苗工作。安口、神峪、上关、策底等旱情较为严重的乡镇要动员农户适时耙耱碾压、追施农家肥,以减少水分流失,增强小麦抗冻能力,促进苗情转化,适时返青生长。部分有条件的乡镇、村社要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利用现在灌溉设施和水资源,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对灌区农田和沿河区域农田进行适度灌溉,保证冬小麦返青生长用水需求,竭力减少旱情对全县夏粮生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二要抓好核桃经济林的田间管理工作。东南部乡镇要加大对核桃经济林的抗旱越冬管护力度,对新定植的幼园和向阳山区重旱苗木,要全面落实追肥浇水、覆草覆膜、树盘整修等有效措施,保持土壤墒情,确保苗木萌芽后能正常生长发育。三要确保人畜饮水安全。水利、卫生等部门,要对农村地区群众饮水困难和疫情疫病等情况进行有效监控,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把保证人畜饮水安全放在抗旱救灾工作的首位,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用水,优先保障城乡人民生活用水和农村人畜饮水。上关、神峪、河西等地处偏远、缺水较为严重的乡镇、村社,要积极发动群众,采取截溪流、掏山泉等措施,保障好群众饮水和生命财产安全。四要推广科技,科学抗旱。种植全膜玉米是省上投巨资、下功夫、大力推广的抗旱增收新技术,为确保全面完成今年3万亩推广任务,各乡镇特别是县上确定建成千亩以上示范点的重点乡镇,要及时发动群众,利用目前正月农闲时节,积极拉运农家肥,有条件的乡镇要适时进行土地整理,采取耙耱碾压等有效方式,减少土地水分流失,保持现有土壤墒情,待旱情缓解后及时顶凌覆膜。要根据立地条件,加大耐旱、高产品种的科技推广力度,特别是在今春3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当中,要积极推广富农1号、沈单16号等优良品种,逐步淘汰中单2号等落后品种,不断扩大良种种植规模和示范效应,进一步发挥良种增产、增收、增效作用。要大力宣传推广以增产、增效为核心的各种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开展技术下乡服务,层层办好示范点、样板田。通过示范、引导和指导,真正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群众的科技水平,增强科技在抗旱增收中的有效支撑作用。
2、明确职责,靠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抗旱工作合力。县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要充分发挥抗旱生产的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兼顾,协调各方,推进全县抗旱生产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水务部门要抓紧做好现有灌溉设施的养护维修工作,全面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摸清水源情况,掌握旱情动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指导乡村社三级开展好抗旱工作。农牧、林业管理部门要深入田间地头,分类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和帮助农民做好抗旱播种、查苗补苗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天气预测预报,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缓解目前旱情;同时要及时提供重大天气变化信息,帮助县乡两级落实针对性较强的抗旱措施。广电部门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广大群众节约用水,挖掘节水潜力,提高用水安全和效率。农牧、民政等部门要落实好灾情的监测和统计上报工作,及时了解灾情动态,保证上报数据准确、及时。电力部门要加大农电线路维修改造力度,加强重点电路的检修工作,切实保障好抗旱生产用电。财政部门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抗旱经费,确保抗旱经费投入,为打好全县抗春旱、保春耕攻坚战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金融部门部门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采取小额信贷的方式,简化贷款手续,改善服务质量,解决农户的资金不足问题。各乡镇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广泛发动群众,全力开展抗旱生产自救工作。
3、摸清底子,及时救助,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专门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开展受灾群众摸底调查,对受灾群众的粮食播种面积、受灾面积、库存口粮、口粮缺额等基本情况逐户核实,进行动态监控,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进行救助。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把灾区的军烈属、特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作为重点扶助对象,及时落实救助措施,真正做到责任落实到户、情况了解到户、问题解决到户,确保大灾之年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不出任何问题。
4、严明纪律,强化督查,确保抗旱生产工作顺利开展。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站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狠抓落实,切实把抗旱减灾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在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要服从统一安排和调度,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确保政令畅通,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各乡镇要严格执行旱情零报告制度,随时掌握和报告灾情发展情况,对在抗旱减灾工作中,迟报、漏报或瞒报灾情,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农牧、水务、林业、农技等部门会后要尽快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乡村社三级开展抗旱。县委、政府两办要对各乡镇、工业园区和各部门开展抗旱救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另外,近期国家紧急下拨4亿元抗旱减灾专项资金,支持全国各地抗旱和春耕生产工作;省上也下达了1600万元的补助资金,用于抗旱春耕生产。农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市部门的联系沟通,千方百计积极申报抗旱救灾资金,争取上级对我县抗旱工作的资金扶持。县委、政府两办要及时督查、统计抗旱资金争取情况,对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部门,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对思想认识不清、主观努力不够、争取资金不力的单位,县上将给予通报批评或督促落实。
三、广泛发动群众,全力抓好以春耕备耕生产为主的当前各项农村重点工作
春耕在即,各乡镇和农口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春耕备耕工作的指导和服务,特别要把全年各项工作的规划启动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早部署,确保春耕不违农时、有序进行,确保全年农村重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为新年度农村工作取得好成绩奠定良好基础。
一要全力做好农资调供工作。供销和农机部门要加强春耕物资调拨和供应工作,及早组织货源,及时调运、储备春耕所需的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物资,认真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调剂和调运工作,特别要备足备好今年各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春耕所需的物资。农牧、工商、质监等市场监管部门要及时掌握农资市场动态,开展农资市场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强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特别是要对农村集贸市场进行重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坚决遏制哄抬价格、欺行霸市等不良行为,确保农业生产物资安全足额供应,保护农民切身利益。
二要迅速启动“五区一移民”工程。“五区一移民”工程是今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举全县之力组织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也是加快构建“一城六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有效载体,涉及范围广,建设规模大,标准要求高,各涉农部门和有关乡镇要高度重视,精心实施,确保建成全市乃至全省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工程、样板工程。省道304沿线的安口、东华、西华、神峪、马峡、砚峡等6个乡镇,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的建设原则,提前着手编制旧村改造项目区建设规划和计划,确定建设方式,尽快启动工作。北河采空塌陷治理安置新区和麻庵移民二期工程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及早聘请高资质规划设计单位,对项目区进行全面勘测规划,尽快拿出详实的规划设计方案,提交县上有关会议审定后,尽快组织实施,坚决反对盲目建设和边建边改的现象。神(峪)水(联)路蔬菜基地建设和东华镇黎明川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要结合抗旱生产工作,对项目区耕地进行全面整理,落实行之有效的抗旱保墒措施,及时组织项目区群众尽快搭建拱棚,确保土壤解冻后能够及时播种下苗。其它乡镇也要按照2月6日县委常委(扩大)会的要求,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的谋划规划和衔接启动工作。
三要大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和蔓延,给今年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保持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中央和省、市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不断加大“三农”的支持保护力度,改革粮食直补等支农惠农政策的兑付办法,全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兴办“水、电、路、气、房”等几件为民实事,为我们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各乡镇、农口各部门要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市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项目资金扶持,全面落实国家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综合补贴等政策,确保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补贴资金和物资及时、足额到位,充分调动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四要全力抓好劳务输转工作。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国内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量减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问题比较突出,农民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劳务部门统计,目前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同期减少了2至3成,农民工不能及时就业,给当年农民增收会产生较大影响。加之去冬今春以来,我县境内旱情持续发展,部分乡镇夏粮减产已成定局,势必会影响到今年部分群众的收入水平,为保证农民在旱灾之年减产不减收,就必须加大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切实以抓劳务输转增加收入来弥补广大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中的损失,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的目标。因此,要以开展劳动力资源整合试点工作为契机,县农办、职教中心等部门和各乡镇要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加大组织输转力度,促进农民在非农产业中充分就业,多方增加农民收入。
五要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持续干旱的高温天气,会增加更多的火灾隐患,特别是森林防火工作任务也在不断加重。因此,各乡镇和森林管护单位要保持高度警惕,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始终树立高压思想,全力做好防火救灾的心理准备,绝不能有任何麻痹侥幸心想。县森林公安分局、各林场要增派人员,加大巡护、守卡力度,对重点部位、重点地段要严防死守,重点林区确定专人,实行24小时监护。各乡镇要加强防火宣传、消防值班检查,坚决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减少农房火灾事故,确保消防安全。
一、在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方面
1.“平台+担保”模式。国家开发银行针对农业龙头企业主要采取“政府组织推荐、开行批量放款、平台统一管理、担保公司担保”的管理模式。由江西省农业厅等主管部门根据政策及对企业的了解在初步筛选的基础上向开发银行批量推荐,银行受理评审后向指定的统一借款人批量发放贷款,统一借款人将贷款转贷给用款企业;还款时,统一借款人负责归集用款企业的还款资金统一偿还开行贷款。在信用结构方面,引入一家担保公司对统一借款人进行担保。
2.银信合作模式。赣县借助投资银行业务模式,为成长期农业龙头企业量身推出“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农业龙头企业+农户”资金支持模式,对缺乏信贷条件、但市场潜力巨大且能带动农民迅速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该模式主要流程:融资企业向银行出具申请书经办行审查省分行、总行批准总行选取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并支付企业所申请的资金信托投资公司与企业签定股份出让、到期股份回购协议,并在工商局登记后,将资金入股企业、参与监管企业将资金按指定用途用于生产,并到期筹资回购向信托投资公司出让的股份信托投资公司将资金返回银行,结束对企业监管及与银行的合作。
3.担保增信模式。南昌银行积极引入担保机构增信机制,与南昌市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信贷+担保”高效联合。该行针对现代农业实行“利率限制、费用减免、保证金优惠”的倾斜政策,规定贷款利率上浮额度最高不得超过10%,贷款服务费减免,担保公司保证金实行由12.5%降为10%的比例优惠,并指定专门对口支行,以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以优质产业化项目为载体,为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立体式金融服务。截至2013年3月末,南昌银行累计发放此类担保贷款62笔,金额2.91亿元,支持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9户。
4.品牌化拳头产品模式。农行江西省分行以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为支持重点,以粮油、畜禽类及其他特色农产品企业为主导,重点扶持有行业代表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至2012年末,建立合作关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17家,占辖内总量的41.92%,其中:国家级28家,辖内覆盖面达75.68%;省级271家,占辖内省级总量的62.30%;市县级518家,占辖内市县级总量的35.07%。
二、在支持农业全产业链方面
1.针对农业生产。江西省农信社以春耕生产为工作重心,突出信贷投放“五大重点”:对春耕备耕所需的化肥、种子等农资资金重点供应;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重点安排;对科技兴农项目以及龙头企业资金重点满足;对果业、生猪、油茶、蔬菜等农业六大优势主导产业资金重点发放;对信用村、信用户所需资金重点支持。按照“早谋划、早安排、早调查、早投放”的“四早方针”,做到支持春耕备耕生产人员、资金、措施、服务“四到位”,合理安排信贷规模,帮助农户不误农时开展好春耕生产。
2.针对农产品深加工。建设银行针对江西省粮食加工类中小企业缺乏房产等传统抵质押物的现状,在前阶段办理稻谷动产质押授信业务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从全省农业产业分布特点出发,筛选出适合本省区域特点的农产品质押物,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以稻谷、玉米、棉花、白糖为押品的动产质押信贷业务。辖内也涌现了大批卓有成效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
3.针对粮棉油收储。农发行江西省分行在坚持不“打白条”的指导思想下,认真执行国家粮棉油收购和调控政策,确保中央粮棉油储备的增储、轮换和临储计划顺利实施,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充实粮油储备。同时,抓住“双结零”关键,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信贷政策:重点支持黄金客户、优质客户,以及改革改制到位的国有粮企入市收购;谨慎支持一般客户入市收购;限制支持劣质客户,对上年度粮棉油收购贷款未“双结零”,或贷款出现逾期欠息等情况的客户,原则上不发放贷款。
三、在支持农业集约化发展方面
大力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式”贷款。农信社鼓励小规模经营户农业生产金融需求积极参与以合作社为单位,采取信贷管理批量化操作的形式予以发放贷款,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总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千家万户、成员从事同类生产经营活动、彼此情况相对熟悉的优势,促进农户贷款管理模式从“零售型”向“批发型”的转变,引导生产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截至2013年4月末,农信社通过农户联保贷款等形式发放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达8.8亿元。
四、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方面
1.国开行统贷统还模式。国开行江西省分行针对农业现代化重大项目建设主打“政府主导+统贷平台”的管理模式。由省政府指定一家实力较强、自身具备还款能力的市场化主体作为借款人统一向开行申请贷款,统贷统还,并签订补差协议,承诺在项目自身收益不足时予以补助。主要支持对象为需要政府财政投入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如农田标准化建设、农业示范园基础实施建设、农田水利、油茶基地建设项目等。
2.村镇银行“水立方”贷款。吉安稠州村镇银行与水利局签订合作协议,创造性地推出了“银行集中授信、分户直接用信、财政直拨资金分期还款、相对封闭运行”为特点的“水利方”过桥贷款,按照财政部门每年规划用于农业水利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总额确定整体授信额度,改变了过去农业水利建设贷款基本依靠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做法。
3.农发行“四个优先”。农发行江西省分行针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四个优先”。一是在区域上,优先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赣东赣西经济板块;择优支持有产业支撑、财政实力雄厚的县级政府。二是在承贷主体上,优先支持列入国土资源部名录的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中心,择优支持现金流充足,管理规范、信用状况良好、融资后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三是在项目选择上,优先支持水利、土地整治和农民集中住房等新农村建设项目,择优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四是在担保方式上,优先支持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中心用确权储备土地和其他客户用确权二级市场土地使用权抵押的项目。
五、在支持农业农机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