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就业意向

就业意向

时间:2023-05-30 09:06: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就业意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就业意向

第1篇

用人单位:_____法人代表:_____

单位性质:(1.党政机关2.科研设计单位3.学校4.医疗卫生5.金融单位6.国有企业7.三资企业8.部队9.其它)

注册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县(区)

人事部门联系人:_____联系电话:_____邮编:_____单位详细地址:__________

乙方:

毕业生姓名:_____性别:_____政治面貌: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

毕业学校:__________所学专业:_____学历:_____个人联系电话:_____

家庭联系电话:_____家庭通讯地址:__________邮编:_____

甲乙双方按照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及相关规定,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应保证如实向乙方介绍本单位情况,以及乙方应录(聘)工作岗位的情况,现通过对乙方的了解、考核,同意录(聘)用乙方;乙方应保证如实向甲方介绍自己的情况,现通过对甲方的了解,愿意到甲方就业并在本协议约定期限内报到。

二、本协议是甲乙双方在正式确立劳动人事关系前,经双向选择,双方互为确认对方相关信息真实可靠并承诺在本协议规定的期限内建立劳动人事就业关系的依据。

三、甲方录(聘)用乙方工作期限为自之日起(工作期限应填一年以上,期限截止日期要填在9月份以后;省毕办每年8月底审核就业率)年,工作岗位为_____,工作地点为__________,报到期限为报到期限填写应在甲方录(聘)用工作期限之前,不能相隔时间太长)年月前,报到地点为_____.

四、乙方被录(聘)用后,乙方试用期为(按约定填写,一般为180天以内)天,在试用期内乙方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和相关福利)起薪为_____元,在试用期满转正后乙方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和相关福利)起薪为_____元。

五、甲方录(聘)用乙方工作期间,甲方按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为乙方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提供相关的福利,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

六、甲乙双方协商解决乙方落户问题,乙方户口迁往(能够解决落户问题的就填,不能解决的就打斜线(/),不能空格。)落户;

七、甲乙双方就乙方因录用为公务员、升学(留学)、参加(选调生、选聘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入伍等)国家及地方政府项目就业,无法履行本协议的情况达成如下约定:(没有相关约定的划斜线(/),不能空格。)

注:1、协议书要用黑色水性笔填写,做到字迹端正,所有信息必填,不能有空白;

2、协议书是复写的,填写时请用力,否则后三张不清晰;

3、协议书不能涂改,若填写错,请学生打电话回学校咨询;

4、若协议书寄回学校,请写明学院名称及收件人姓名;

5、协议书一式四份,每份都要盖章;第一联交用人单位留存、第二联由学生本人留存、第三联和第四联交学校就业部门留存。

八、甲方在招聘时所提供的带有承诺内容的宣传材料作为本协议的附件;乙方在应聘时所提供的自荐材料亦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九、双方签订就业协议书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由甲方将本协议的第四联报甲方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由乙方将本协议的第三联报乙方所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登记,并由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列入毕业生就业方案,办理就业相关手续。

十、甲乙双方应全面履行协议。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并要求其

赔偿相关损失。如甲方或乙方未如实向对方介绍自己一方情况或隐瞒不良事实,对方可单方解除本协议,不承担违约责任。

十一、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协议中双方约定的条款或解除协议。变更或解除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由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十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经书面告知对方后,本协议解除:1、甲方被撤销或依法宣告破产;2、乙方报到时未取得毕业资格;3、乙方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或者被劳动教养;4、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其它情况。

十三、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或提请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

十四、本协议一式四份,由乙方所在学校提供。甲方、乙方、乙方所在学校、甲方上级主管部门各执一份。

十五、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约定,视为本协议书的一部分。甲乙双方订立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后,本协议自动终止。

甲方(用人单位公章):__________

学生签名:__________

经办人签名:__________

第2篇

[关键词] 就业意向;护生;社区;综述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a)-0140-03

The research statu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munity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LI Jia-jia

Tieling Health Career Academy of Tieling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Tieling 112008,China

[Abstract] Community nurses is a nursing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engaging in community nursing work in community health institutions and is the backbone of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One of short boar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 China is the shortage of nursing talent.The plasticity of students at the school of nursing specialty is strong,and they were selectedas a new force of timely replenishment of numbers of nurses after graduation.Investigation of influencing the community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has important meaning inten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argeted community nursing occupation education in students and enhancing community employment intention.Study status of impact factors of employment intention in community nursing students is reviewed from the aspects of individual factors of nursing students,community nurse occupation characteristics,social influence factors and so 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Employment intention;Nursing students;Community;Review

社区护士是指在社区卫生机构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1],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骨干。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短板之一是护理人才数量缺乏,在职社区护士改行多、临床护士转社区护士少、护理专业毕业生社区就业少,是社区护士短缺的三大最主要原因[2]。前两种原因研究方向都立足于在职护士的职业稳定性,而后者则针对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在校生可塑性强,可作为新生力量及时补充社区护士数量。调查护生社区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对今后在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职业教育,增强护生社区就业意向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影响我国护生社区就业意向的相关因素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护生个人因素

1.1 家庭背景

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护生,就业时要考虑减轻家庭负担[3],独生子女要考虑父母的赡养,而家庭条件好的护生对经济收入无顾虑。护理专业女生居多,依赖性强,自主性差,在就业决策时易受他人意见影响[4]。农村护生信息来源相对狭窄,在就业决策时更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5],且希望以就业为渠道进入城市生活。

1.2 对社区护士的认知

护生可通过教师授课、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了解社区护士职业的工作状态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为今后自主选择社区就业信息基础[6]。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在我国起步晚,群众认知程度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对侧重于医院就业的传统学科感兴趣,对侧重于公共卫生的新兴学科不够关注,只是被动了解[7],导致认知不全面。我国社区护理入门把关不严[8],现有的社区护士一部分从临床淘汰、年龄偏大,另一部分刚刚毕业、经验缺乏,导致整体素质偏低,自身提高意识不够,工作内容只在低水平局限重复。在校护生对工作抱有很高期望,上述工作状态使其认为“做社区护士将学无所用[9]”。也有很多护生认同社区护理前景好,对社区护士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但毕业后不愿意直接到社区工作,仅把社区护士作为“备选项”,而优先选择其他岗位[10]。

1.3 对自身能力的评估

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广泛多样,因此“社区护士即是全科护士”,要有综合护理能力;社区护士工作深入千家万户,具有较高的自主性,要有应对突发事件和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11];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相关的经验教训以及榜样都不多,要有自主学习新知识和采纳各类信息的能力,在摸索中进步[12];工作时既要与上级部门联系协调,又要与护理对象交流互动,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13]。目前,我国护理理论教育侧重于临床,实践环节也缺少社区护理专门训练[14],导致护生的知识结构不利于从事社区护理工作[11]。由于相关知识储备缺乏, 自身能力水平有限,必然会影响其社区就业意向[15],担心自己不能胜任[9]。有些护生打算先到医院积累临床经验,综合能力提高以后再到社区工作,说明护生认同社区护士职业,也认同护士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才能胜任社区护理工作[4]。

2 社区护士职业特点

2.1 工作状态

我国的社区卫生事业处于发展初期,工作环境不理想、设备不足[16],导致社区护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无法体现职业价值。我国社区护士与居民人数的比例是1∶2.3万,社区护士与医生人数的比例是0.7∶1,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理想比例1∶2600和1∶1差距很大,社区护士人数严重缺乏导致工作任务相当繁重。社区护理工作主要由护士独立完成,主观能动性强,挑战性大[17],锻炼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比临床护理工作更能够发掘护士自身的潜力,但目前社区护士的自主性工作仍受到诸多限制,缺少政策支持。社区护士的工作性质属于全科医学范畴[15],需要更广泛的医学知识作为工作基础,难度更大[9],而社区居民对护士主动登门进行家庭访视普遍不接受、不习惯、不合作的态度,使社区护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另外,社区护士须对居民上门服务,工作时间不固定,存在人身安全风险。也有护生认为社区护理工作压力较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对社区护理理念的推广和普及仍显不够;另一方面是护生仍然对从事社区护士的实际难度认真对待并予以重视[18],有轻敌思想。

2.2 工作的价值体现

社区护士学历、职称普遍比临床护士低一些,工作单位经济效益也比临床医院低一些,导致社区护士的福利待遇均比临床护士低[17]。相比临床岗位,社区护士资质积累浅,外出培训机会少,职业竞争实力差[9],被认为是“没前途”的职业。部分护生虽然对社区护士产生兴趣,但为了更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和职称晋升机会放弃社区护理[17]。很多护生认为,如果社区薪酬职称待遇能够不低于临床,其愿意考虑从事社区护理工作[11]。

2.3 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同,工作期望值不同,所承受的就业压力也不同。据统计,目前我国在职社区护士学历结构以中专为主[13],占半数以上。在对社区护理的意义和社会地位的认同方面,本科生比专科生更消极[19]。本科生就业资源丰富,不愿选择社区护理工作;专升本学历护生大多数经历过就业困难,愿意考虑社区护理;高职护生就业压力更大,更愿意从事社区护理[20]。

据张彩虹等[3]调查,各院校各年级间社区就业意向无差异,是否学习社区护理课程对社区就业意向无影响,说明学校教育没有在学生中造成良好影响,为社区护理队伍的壮大做好铺垫[21]。学校设置社区护理课程的实习学时及内容少,学生只能脱离实际地死记硬背,对单纯理论学习也缺乏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良,影响护生对社区护理知识的掌握[8],说明单纯理论学习效果不好,学生缺乏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切身感受和实际锻炼,应加强社区护理实习[16-17],但很多院校的实习计划中并未安排社区护理内容[17]。

3 社会影响因素

3.1公众的职业价值取向

职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对职业价值定位、追求、选择的一种倾向[22],对择业方向有很大影响[23]。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择业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逐渐由注重实际收入的“经济实惠型”变为注重职业抱负的“可持续发展型”。社会公众整体价值取向制约与支配着护生个人职业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护生认识到只有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适应竞争的社会[5]。有些人认为社区护士职业发展空间大,能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与临床护士的“治已病”相比,社区护士的“治未病”对居民健康更有意义;也有些人存在功利化倾向[24],只注重经济收入和职称晋升等具体收益,认为“社区护士的地位比临床护士低”[5],无法实现人生价值[6]。

3.2 公众的具体就业取向

李玮等[25]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士工作,说明随着公众认识程度的提高,护生逐步对从事社区护士工作持认可态度,但当面临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两个岗位,需要护生作出就业选择时,其仍然更愿意去临床医院工作,说明护生认为临床是更好的就业去向。公众的就业取向已形成定势,认为低成本、高回报、低风险的工作是就业的最佳选择,社区护士这一职业还未被公众就业取向认同,导致护生个人就业视野受限,择业面狭窄[6]。我国护理人才一直缺乏,但很多医院引入竞争机制,导致大批不称职护士下岗,出现人员相对“过剩”的现象,使职业稳定性成为影响护生就业取向的主要指标[26]。

3.3 政策制度支持

近年来,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重心正逐步向社区转移,未来将有大量护理人员从事社区护理工作[2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政府拨款公益性单位,各项工资福利主要依赖于国家资金投入,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度可影响护生的社区就业意向[9],因此,政策保障有力和资金及时到位是吸引优秀护理人才社区就业的重要因素。学校、社区、政府的积极态度也对护生社区就业意向有直接影响。学校应充分利用便利条件,创造机会,使招聘途径畅通,引导护生进入社区工作[8];社区应积极配合各级部门,提供平台,充分接纳,使护生看到明确的就业方向[7];政府应注意政策导向,加大对社区护理的政策倾斜,完善设施,宣传指挥,使社区护士受到应有的回报与尊重。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Z].2002-01-08.

[2]王芳,朱晓丽,丁雪.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2):108-110.

[3]张彩虹,何国平,王秀华,等.3所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意愿及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8):757-760.

[4]谈学灵.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意向调查及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1,25(11):2857-2859.

[5]高金玲.护理本科毕业生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5):118-119.

[6]董方虹,蔡碧娥,徐建美.山东省本专科护生社区就业意向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20(20):6-9.

[7]张迪,吉文晶,丁亚媛.对南京市医学院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1A):2948-2849.

[8]于浩.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及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331-332.

[9]康丽华.阻碍临床护士从事社区工作的原因调查及应对策略[J].中华全科医学,2009,7(11):1218-1220.

[10]杜丹丹,柯永红,陈靖.护士职业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7):1713-1714.

[11]孙桂香,姜海霞,高修银.陆召军社区护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9):742-743.

[12]温亚彬.聘任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8):779-780.

[13]齐玉梅,王生锋.医院高年资护士从事社区护理意向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6(12):72-74.

[14]张建洲,娄金凤.学生实习前对社区护理认知的调查及对策[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9,21(1):64-66.

[15]马海波.大学生能力培养与择业方向研究[J].新学术论坛,2008,(8):25-27.

[16]冯娟,罗芬芳.实习护生对社区护理职业认知态度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4B):72-73.

[17]罗芬芳,冯娟,李颖清,等.社区实习对护生从事社区护理意愿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15):16(6A):71-73.

[18]胡晓秋,严笑金.温州市部分临床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杂志,2011,28(12B):24-27.

[19]姜小鹰,张旋,胡蓉芳.不同学历护生对职业认知和情感态度的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4):8-9.

[20]胡蓉芳.不同学历护生对社区护理职业认知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2):312-314.

[21]邓仁丽,夏同霞,付其刚.社区护理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942.

[22]康延虎,王晓庄.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与求职自我效能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7):475-479.

[23]戴立丽,陈瑜,史瑞芬.某校一至三年级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取向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6B):18-21.

[24]孙小娅,宋悦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6-7.

[25]李玮,刘宇.在职护理专业学生对社区护理学课程学习的测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98-100.

第3篇

就业意向现状

学生的职业定位较清晰

职业定位是对自身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的一个战略性思考,也就是根据自身优势、特点、条件进行目标定位。调查结果表明,54.9%的学生在入校时就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有较清晰的认识,33.3%的学生入校时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是很清晰,11.8%的学生不清晰。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入校时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已经很清晰。

是什么因素决定学生的职业定位呢?调查表明,自身的兴趣和能力(25.8%)、社会需求(24.3%)是决定学生职业定位的两个主要因素。说明在目前就业困难的大环境下,学生对自己能否就业主要出自于对社会的需求和自身实力两大因素的考虑。另外有21.2%的学生认为职业定位“源于家庭的要求”,通过进一步访谈得知,这些学生,要么父母是教师,要么来自贫困家庭,这说明家庭对一部分学生的职业定位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学校的指导作用在学生的职业定位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就业区域的选择

关于就业区域的调查表明,28.2%的学生选择到沿海开放城市里去,21.5%的学生选择去内地省会城市或直辖市,41.4%的学生选择中小城市,也就是说有九成的学生希望到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就业,相比之下选择去农村的只有2.8%。大学生毕业后都希望留在经济较好的区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的困难,不利于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

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

此项调查结果很符合师范类学校的特点,共有77.8%的学生选择去学校工作,但其中绝大部分(79.3%)学生选择去公立学校,只有少数选择去私立学校,另外,17.8%的学生选择去事业单位。

就业工资期望调查

工资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每位学生都希望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对工资的期望直接影响着能否顺利就业。据报道,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成连年“下跌”趋势。本次调查发现53.4%的学生选择在1000-2000元之间,34.0%的学生选择在2000-3000元之间,只有11.2%学生选择3000元以上。这说明师范生对自己的就业薪金期望比较切合实际。

共同努力 促进就业

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个人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学校和大学生自身都应该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调查结果显示,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尚不明确。因此,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首要工作就是发挥其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树立就业理想,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主观条件出发,把握社会动态,使学生形成一个适合于自己的职业定位。学生只有将目标建立在个人的优势上,才能在求职中处于有利地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升入高中就读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因此高中教师还有较大缺口。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包同曾说,预计到2010年,高中教师将出现100万的缺口。但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乡镇、农村中学,东部城镇教师基本饱和,师范类学校应帮助学生抓住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理想就业区域。

第4篇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94

随着国家劳动就业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使毕业生承担了选择主体的巨大压力和竞争的严峻挑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学校、家长及学者关注的话题,并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较复杂的,而大学生的就业去向、择业标准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为了较深入了解和掌握曲靖师范学院毕业生的择业意向,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做好本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质量,笔者于2016年11月至12月期间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随机选择曲靖师范学院2017届400名毕业生学生进行了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 376 份。调查主要涉及学生的毕业去向、行业选择、区域选择和薪酬期待等方面。

1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

1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76名毕业生中男生92人,女生284人;来自农村户口274人,城镇户口102人,其中省内学生312人,省外学生 64人;在校期间担任过班级、院校学生干部的86人,其中校级学生干部9人,院级学生干部20人,担任过社团协会学生干部的28人,担任过班级学生干部的29人。

12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第一,毕业后出路选择。调查中涉及对毕业生毕业后首选出路的选择上有高达 64%的学生选择一毕业就就业,30%的选窦绦深造(留学或者国内考研),6%的同学有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的意向。分析其中的原因,来自农村的学生比较多,很多学生背负着家人的期盼,大学毕业就要入职为家庭分担压力,这是构成我校学生毕业后就就业成首选出路的主要原因。选择考研或留学的学生,一部分是为了提升自身层次,以寻求更多的就业空间;另一部分是没有做好就业准备而进行考研。但很多学生均表示考研和找工作都是比较理性,考研结束后仍会选择找工作,如果工作好即使考上了也会选择工作。

第二,就业地区选择。调查数据显示,曲靖市各县仍成为学生首选地,占了 6306%;云南省内其他州市选择次之,占 30%;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选择回到生源地参加工作。比较少的同学愿意到昆明及省外应聘,究其原因是这些地方的就业条件苛刻,地方保护主义相对严重,竞争压力比较大。

第三,毕业生就业岗位意向选择(多选)。数据显示,曲靖师范学院学生就业岗位意向还是相对保守,“金饭碗”思想还在存在,普遍选择工作环境稳定,具有较好社会保障的工作。毕业生就业时首选岗位是公务员,依次分别为事业单位(教师)、特岗教师、事业单位(非教师)、大学生村官、国有企业等,具体岗位选择比例见下表。

第四,毕业生酬薪期望。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毕业生期望的月薪在 1000 元以下的为 0 人,1000~2000 元的达到 51%,2000~3000元的达 862%,而 3000 元以上的则高达 8795%。这也反映出我们学生对薪酬的期望值是比较高的。

第五,毕业生首选求职方式。曲靖师范学院毕业生求职方式主要表现为:参加各类招聘考试,参加校内外各种招聘会和自主寻访。参加各类单位招聘考试被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的最佳途径和选择。而通过教师、亲友介绍也被认为是找到好工作的捷径之一,但这类非常少。

2毕业生择业行为调查分析

(1)个人就业目的。个人的就业目的与就业意向有着直接的联系。曲靖师范学院学生个人就业主要目的排在前三的是:“为了生计”“兴趣爱好”“实现自身价值”。“为了生计”排在最前,这和学校学生的生源地及家庭经济情况有很大关系。很多学生均来自农村,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云南偏远山区,家庭经济不好,上大学欠债很多,需要还贷款。这使得学生面临毕业即找工作,就业目的也就非常明确,为了谋生。

(2)影响就业的因素。参加调查的学生大多认为影响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社会关系、工作或学习经验和应聘技巧。这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用人单位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学生被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影响产生认知片面性,认为好工作全靠关系。但同时也体现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见习、实习机会。调查统计反映学生求职失败的原因主要有:自身条件欠缺,缺乏竞争力、缺乏社会关系、信息严重不足。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在校期间的见习和实习,到学校旁听,深切感觉到自身授课技巧、课堂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欠缺。

3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31增强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就业一方面受自身专业文化素质及个人价值观、就业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国家社会转型、社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用人机制变化的影响。因此,为了合理地解决好大学生就业意向与现实条件的差距问题,高校就业工作指导教师应该在就业教育和指导过程适时地加入客观而尽可能详实的社会现实的内容,如:国家社会经济形势,相关地区及行业的平均工资、计酬方式、工作时间、劳动强度、消费水平、发展前景等。同时应注意引导大学生搞好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能力等方面客观的测评,结合个人状况、家庭状况和可能的机会成本,逐步形成理性的职业意向。[1]努力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市场需求相配套。

3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是保障

学生就业竞争力体现在自身素质和外界影响,而外界影响主要体现在学校就业指导人员素质上。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一支高素质、战斗力强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开展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对于解决师范类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人员配置情况,可以建立由思政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专职院系书记和就业指导部门人员组成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主体,并适当辅以校外专家、学者、成功人士等开展就业指导工作。[2]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就业指导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待就业人数不断膨胀。前期就业规划是否明确、就业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就业质量的高低。针对大学生 “就业规划意识”和“就业意向”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找到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高低的因素,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满意度。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研究主要是运用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和就业指导的相关文献,以准确全面地把握研究动态,从而保证研究的原创性与前沿性。定量研究主要是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样本为在校大学生。对调查回收的问卷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此次调查在湖南师范大学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86份有效问卷。其中,大一学生占30%,大二学生占25.5%,大三学生占24.5%,大四学生占20%。男生占

20.6%,女生占79.4%。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占18.8%,文史哲类的学生占54.6%,其他专业的学生占26.6%。

二、数据分析

(一)毕业生能力自评与企业要求: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优势依次为:做事效率(18.6%)、沟通能力(16.5%)、时间管理(15.8%)、逻辑分析能力(13.7%)、自学能力(8.9%)、文字写作能力(8.4%)、外语能力(5%)、计算机应用(3.8%)、公众演讲(3.6%)、其他(5.8%)。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劣势依次是:缺乏工作经验29.8%,对社会不了解28%,英语、计算机水平不够好20.7%,专业成绩一般15.8%,其他5.7%。

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则依次为:自学能力74%、职业道德68%、团队合作能力67%、专业技能64%、人际交往能力63%、心理素质62%、组织管理能力44%、仪表礼仪38%、专业成绩29%、计算机应用15%、英语水平3%。1通过大学生自我评价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对比,我们发现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自学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合作、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而毕业生认为欠缺的英语、计算机能力,用人单位倒是觉得现在的毕业生基本都会电脑,只要自学能力强,提高水平不是问题。倒是团队合作及与人交往的能力,需要在大学里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团组织、参与学生活动或社会实践才能变得更加成熟和老练。

(二)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

表1 你找工作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数据显示,毕业生找工作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兴趣、工资待遇、专业对口、自我实现、地区、行业。男生更在意专业是否对口,女生更看重工作地区。分析认为,女性在社会分工中,更多扮演照顾家人的角色,所以倾向找离家近的单位,父母也希望女儿留在自己身边。男生更在意专业对口和行业发展,这和男生希望实现自我价值、承担家庭经济责任有关。

在问及“你想在什么样的城市工作”时,85.7%的大城市家庭的学生坚持留在大城市,26.2%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选择大城市。来自中小城市家庭的毕业生选择居中,但也更倾向于在城市工作。分析认为,城市家庭的学生拥有更多社会资源,他们的父母会为孩子就业出谋划策、积极创造条件,不愿意孩子离家太远工作。而农村家庭的学生,社会资源较少,择业时家庭的建议和约束较少,他们认为“只要找到合适的岗位,在哪里工作并不重要。”

在被问及“对以后的就业,是否感到有压力”时,25.5%的学生表示“压力很大”,58.5%的学生表示“压力较大”,14.2%的学生选择“压力不大”,1.8%的学生表示“没压力”。在被问及“导致你就业压力的原因有哪些?”时,学生选择依次是:个人能力不足(16.1%)、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太多(14.7%)、对某些行业的就业机会不了解(14.1%)、就业机会太少(12.3%)、所学专业就业很难对口(10.1%)、本科学历太低(9.8%)、缺乏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9.2%)、薪酬太低无法接受(8.1%)、社会歧视应届毕业生(3.9%)、其他(1.7%)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规划意识现状。在被问及“你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吗?”时,33.0%的学生表示“知道”,31.9%的学生表示“不知道”,而35.9%的学生表示“不太清楚”。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以后就业择业方向还存在着很大的困惑,需要得到进一步指导。

在问及“你是否有职业生涯规划”时,9.9%的学生选择了“有,很清晰”,51.4%的学生选择“有,但不清晰”,24.5%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14.2%选择“没有”。说明,大多数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模糊,缺乏明确的目标,对自身定位不准,人生规划缺乏长远认识。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至关重要。

(四)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期望。调查数据显示,关于就业指导与培训期望,25.9%的同学希望能够到企业实习,得到实践工作机会;22.9%的同学期望得到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提供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求职技巧培训;20.9%的同学希望接受职业挑战训练或参加商业实战特训营;15.7%的同学希望参加潜能提升课程;12.2%的同学想听成功职业经理人讲座、成功心理学课程。

在被问及“你希望谁来为你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学生的选择依次是:企业人员(37.7%)、专业老师(35.5%)、学长学姐(19.1%)、辅导员(7.8%)。可见,大学生更希望由企业人员、专业老师来进行就业规划指导,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议和意见。在就业指导方式上,学生的选择依次为:面对面咨询(41.5%)、网络咨询(22.6%)、团体咨询(15.3%)、同学互助(12.0%)、电话咨询(8.6%)。可见,大学生更喜欢进行面对面的个别咨询,以便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就业、求职的特长和兴趣。从国外的职业规划指导来看,面对面咨询指导是一种效果最好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更便于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但目前国内高校的职业指导大多是大班授课或讲座的方式进行。最后,大学生认为学校应采取的改进就业指导的措施有:加强与企业的联系(23.1%)、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22.0%)、加强就业个体指导(20.4%)、呼吁校友帮忙提供就业岗位信息(16.2%)、加强对学生考公务员、考研支持力度(10.0%)、鼓励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5.2%)、其他(3.1%)。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证调研,我们发现,(1)大学生对自我就业能力的认识,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差异。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员工素质是:自学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合作、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大学生应在大学期间注重培养这几方面的能力。(2)毕业生就业意向与性别、生源地、家庭背景密切相关。女生更倾向于选择离家近的地方工作,男生更在意专业是否对口和行业发展。城市家庭的学生父母会为子女就业出谋划策;农村家庭的学生择业时,父母的建议和束缚较少。(3)90%的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模糊,对自身定位不准,人生规划缺乏长远意识。(4)大学生最期望的就业培训是,能够到企业实习,获得实践工作经验。大学生最期待的职业规划指导方式是:由企业人士、专业教师为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咨询。结合以上结论,我们提出的建议是:

(一)政府制定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宏观政策。首先,政府应从社会就业现状出发,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制定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宏观政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制定降低创业门槛的政策,给大学生提供微型创业平台,鼓励大学生创业。

其次,政府应该大力开发、提供社会管理、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公共服务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政府基层服务管理岗位就业,并在公务员晋升提拔时,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一项必要条件。再次,政府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要求知名企业每年给大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岗位。

(二)学校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学校应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根据大学生的需要,邀请大学生喜爱的授课人员前来,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并且增加个体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在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采取面对面咨询或是网络咨询的方式效果最佳。因此,学校可积极组织大四实习生或已就业学生与学弟学妹的交流会,分享面试现场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提供成功经验及心得。

(三)大学生自身提前做好职场规划。大学生首先应该认识到,正确详细的就业规划是成功就业的前提。理性看待就业压力,认清发展方向,可以通过咨询专业老师或有经验的学长学姐,也可以上网搜寻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公司的资料,制定合理的目标,并按计划进行,使大学四年学习有的放矢。其次,分析自身就业的优劣势,扬长避短,提早做好人生规划。大学生需要首先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提前对就业规划进行合理设计,扬长避短,加强劣势然后全面发展。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应积极了解创业所需条件,如资金、理论知识储备、社交能力、管理能力等,因而有重点、有目的提高能力,做好创业准备;而对于准备就业的大学生,可积极了解企业看重员工哪些方面的能力,在就业前不断提高自身相关的能力,以适应企业用人需求。

总之,大学生是否具备就业规划意识,是否提前进行了就业准备,对成功就业至关重要。无论就业形势多么严峻,只要大学生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提前做好人生规划,定能为自己谋得不错的工作,提高就业满意度。

参考文献:

第6篇

用人单位:_____ 法人代表:_____

单位性质: (1.党政机关 2.科研设计单位 3.学校 4.医疗卫生 5.金融单位 6.国有企业 7.三资企业 8.部队 9.其它)

注册地址: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州) 县(区)

人事部门联系人:_____ 联系电话:_____ 邮编:_____单位详细地址:__________

乙方:

毕业生姓名:_____ 性别:_____ 政治面貌: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

毕业学校:__________ 所学专业:_____ 学历:_____个人联系电话:_____

家庭联系电话:_____ 家庭通讯地址:__________ 邮编:_____

甲乙双方按照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及相关规定,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应保证如实向乙方介绍本单位情况,以及乙方应录(聘)工作岗位的情况,现通过对乙方的了解、考核,同意录(聘)用乙方;乙方应保证如实向甲方介绍自己的情况,现通过对甲方的了解,愿意到甲方就业并在本协议约定期限内报到。

二、本协议是甲乙双方在正式确立劳动人事关系前,经双向选择,双方互为确认对方相关信息真实可靠并承诺在本协议规定的期限内建立劳动人事就业关系的依据。

三、甲方录(聘)用乙方工作期限为自 之日起(工作期限应填一年以上,期限截止日期要填在9月份以后;省毕办每年8月底审核就业率)年,工作岗位为_____,工作地点为__________,报到期限为报到期限填写应在甲方录(聘)用工作期限之前,不能相隔时间太长)年 月前,报到地点为 _____ .

四、乙方被录(聘)用后,乙方试用期为(按约定填写,一般为180天以内)天,在试用期内乙方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和相关福利)起薪为 _____ 元,在试用期满转正后乙方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和相关福利)起薪为 _____ 元。

五、甲方录(聘)用乙方工作期间,甲方按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为乙方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提供相关的福利,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

六、甲乙双方协商解决乙方落户问题,乙方户口迁往(能够解决落户问题的就填,不能解决的就打斜线(/),不能空格。)落户;

七、甲乙双方就乙方因录用为公务员、升学(留学)参加(选调生、选聘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入伍等)国家及地方政府项目就业,无法履行本协议的情况达成如下约定:(没有相关约定的划斜线(/),不能空格。)

注:1、协议书要用黑色水性笔填写,做到字迹端正,所有信息必填,不能有空白;

2、协议书是复写的,填写时请用力,否则后三张不清晰;

3、协议书不能涂改,若填写错,请学生打电话回学校咨询;

4、若协议书寄回学校,请写明学院名称及收件人姓名;

5、协议书一式四份,每份都要盖章;第一联交用人单位留存、第二联由学生本人留存、第三联和第四联交学校就业部门留存。

八、甲方在招聘时所提供的带有承诺内容的宣传材料作为本协议的附件;乙方在应聘时所提供的自荐材料亦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九、双方签订就业协议书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由甲方将本协议的第四联报甲方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由乙方将本协议的第三联报乙方所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登记,并由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列入毕业生就业方案,办理就业相关手续。

十、甲乙双方应全面

履行协议。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并要求其赔偿相关损失。如甲方或乙方未如实向对方介绍自己一方情况或隐瞒不良事实,对方可单方解除本协议,不承担违约责任。

十一、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协议中双方约定的条款或解除协议。变更或解除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由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十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经书面告知对方后,本协议解除:1、甲方被撤销或依法宣告破产;2、乙方报到时未取得毕业资格;3、乙方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或者被劳动教养;4、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其它情况。

十三、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或提请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

十四、本协议一式四份,由乙方所在学校提供。甲方、乙方、乙方所在学校、甲方上级主管部门各执一份。

十五、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约定,视为本协议书的一部分。甲乙双方订立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后,本协议自动终止。

甲方(用人单位公章)__________

学生签名:__________

经办人签名:__________

第7篇

关键词 就业意向 择业行为 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国家颁布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了,在未来的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将大力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立足于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这篇文章对学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更加了解了这些学生的择业行为和就业意向,找出了他们在就业时存在的诸多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1.1毕业后的首选出路

根据调查显示,毕业后直接求职是毕业生的首要的选择,其中将近80%的学生会选择毕业之后就立刻就业,有6%的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这些学生一般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生活比较殷实的,家长支持并鼓励自己自主创业,而决定升本或者继续深造的学生只占到4%。

1.2毕业生的就业地区

根据调查显示,很多毕业生都会选择毕业学校所在市作为自己的就业地点,这部分学生竟然占到全部学生的54%,还有34%的学生选择在如北京等一线城市就业,只有非常少数的毕业生会选择其他中小型城市就业,甚至没有学生愿意去偏远地区教学。因为这些学生认为,相比较中小型城市和偏远地区,在一线城市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提升自己的空间,除此之外,薪酬待遇也会比较好。

1.3毕业生的就业单位

90%毕业生会选择公立幼儿园就业,2%的学生愿意在私立幼儿园,8%的学生选择的其他。这些学生表示,无论是社会保障,还是社会地位,公立幼儿园都比私立幼儿园更胜一筹甚至几筹,因此,这些学生更加愿意去公立幼儿园教学。然而,事实与理想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我们对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有80%的毕业生在私立幼儿园教学,只有10%的学生会任教于公立幼儿园,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其他的行业。

1.4毕业生期望月薪

30%的学生期望自己的工资在1000到2000之间,70%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工资在2000―3000之间。根据我们对2015届毕业生的薪酬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平均薪酬是1000―2000之间,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薪酬期望与实际薪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行为调查分析

2.1个人就业的目的

根据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目的的调查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为了生计,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为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其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这主要与学生的经济状况有关。我们随机抽取了100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中有74个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需要读书上学,有的学生家里还有伤残的老人,所以,这些学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谋生,为家里减轻负担。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毕业生在寻求利益的同时,比较注重自身的发展。在所有的就业因素中,排名最低的是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从这里可以看出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功利心比较强。

2.2影响择业的首要因素

在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地理位置的好坏,其次是薪酬,还有就是行业保障。学前专业的毕业生表示,我国的经济发展区域性差异比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会为教育投入很多的经费,而且更加注重幼儿的教育,无论是行业保障还是薪酬都会更加好一些。只有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可以获得高薪水,也会得到好的保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

2.3影响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

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经验和实习经验、社会关系以及应聘技巧。其中,工作和实习经验是影响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出用人单位的理念,他们更愿意聘用一些具有工作经验的教师,这样可以为单位节约很多成本,除此之外,可以反映出学生更加渴望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实习机会。

2.4择业不顺利的因素

毕业生就业不顺的主要因素就是自身条件欠佳。很多毕业生认为,自己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差距真的非常大,各种技能都欠佳,组织能力也不强。与此同时,社会经验不足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关系对于就业非常重要。除此之外,信息量不足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与市场的交流都比较少,不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来自市场的就业信息。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体育学院毕业生 就业意向 就业指导方案

1.前言

国家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总数将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多出52万。广东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2009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将超过33万人,加上延缓就业和省外到粤求职者,预计将有超过50万名大学毕业生在粤求职。而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的就业形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因此,深入了解体育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并根据目前形势提出就业指导方案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笔者采用抽样调查法,对广州体育学院2009届硕士毕业生49人、广州大学体育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生106人,共155人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55份,有效收回有效问卷153份,回收率98.71%。调查专业涉及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新闻与传播等四个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79人,占51.63%;社会体育专业67人,占43.79%;运动人体医学专业4人,占2.61%;新闻与传播专业3人,占1.96%。广州市生源45人,广东省(除广州市外)生源61人,外省生源47人。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调查结果。

2.1.1就业地域意向。

调查发现,在被调查者中希望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的有45人,占29.41%;希望在珠三角地区(此处指除广州以外的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等地)工作的有69人,占45.10%;希望去贫困山区的有6人,占3.92%。

2.1.2工作类型意向。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成为教师的有69人,占45.1%;希望成为公务员的有44人,占28.76%;希望成为教练的有7人,占4.78%;希望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有20人,占13.07%;希望自主创业的有8人,占5.23%;希望从事其他职业的有5人,占3.27%。

2.1.3薪酬意向。

数据表明,被调查的毕业生对薪酬的要求主要集中在2501―3500元之间,有96人,占62.75%;而希望薪酬在1501―2500元和3501元以上的人数分别为33人和24人。

2.1.4就业压力及自信心。

调查表明,2009届毕业生普遍感觉到就业压力,在被调查者中认为压力很大的有93人,占60.78%。由于就业压力而直接导致其自信心不足,因此在被调查者中感觉很有信心的仅有21人。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自身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等的掌握比较有把握,因此58.82%的被调查者对就业有一定信心。

2.1.5影响就业因素。

被调查的毕业生普遍认为个人能力和社会经验、社会关系是顺利找到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别占55.56%、27.45%和14.38%,而认同学习成绩是顺利找到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的毕业生甚少。

2.1.6择业观念。

数据表明,大多被调查者都认同“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有94.11%的被调查者认可跨专业就业的理念,有的更是认同自主创业。

2.2结果分析。

2.2.1就业理念调整。

2009年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迫使大学生放下往日精英的身份,不断转变就业观念。从本次调查来看,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无论是在就业性质还是在薪酬上都逐步趋于理性。根据智联招聘对全国2517家企业(广州274家)的薪酬盘点后发现,2009年硕士毕业生起薪点预计同比将下滑11.96%,为2731元;本科毕业生起薪点将下滑11.84%,为1846元。据此,被调查毕业生对薪酬的要求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从就业地域的选择方面来看,毕业生普遍要求过高,大多数希望在广州或珠三角地区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作,而农村、贫困山区等目前最需要人才的偏远地区却少人问津。根据以往数据显示,有的毕业生即使是去了农村或贫困山区也不能长久。因此,当前的毕业生应该树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思想,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工作踏实,同样能够创造不可估量的成就。

影响就业的因素很多,从自身的角度来看,个人能力和社会经验是重中之重,这一点已经得到广大毕业生的认同。但是有部分学生却一味注重参与社会实践,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使得本末倒置,事倍功半。因此,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注意学习成绩是根基,只有在保证学习成绩的情况下提高个人能力和增加社会经验,才能为就业打下全面良好的基础。

2.2.2就业面扩大,自主创业意识增强。

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讲,无论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还是其他体育专业,都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一些,除了常规的体育教师、公务员等职业以外,应该大胆创新,深入到各个行业中去,如酒店服务、俱乐部教练陪练、社区指导员等,甚至可以自主创业,开办各种运动项目的培训班等。根据往届体育学院毕业生的走向情况,教师比例占50%左右,并且比例正在逐步减少;公务员比例约占7%。随着群众体育的大力发展,各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社会需要大量的健身指导员、教练、陪练等,如高尔夫、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健美健身、国标舞、瑜伽、武术、跆拳道、游泳、轮滑等多个项目,全国的教练、陪练缺口相当惊人。另外,一些企事业单位对本单位职工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关注,对一些体育人才也有一定需求。又如一些宾馆酒店为了满足顾客的健身需求,也需要一些体育人才的加入。可以说,目前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越来越广,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些中小城市甚至乡镇也对体育人才有相当的需求。因此,毕业后从事教练陪练行业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从本调查数据显示,2009届毕业生对就业类型的选择,除公务员偏高外,其他基本与往届相符,且希望进入服务行业的人数正在增加,说明本届毕业生的就业理念趋于理性。

3.对策研究

3.1全面掌握专业技术、牢固掌握专业理论。

对于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来讲,全面掌握专业技术、牢固掌握专业理论是极为重要的。当代的体育人早已不仅仅是“野蛮其体魄”,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用知识武装头脑。因此无论是体育理论还是体育术科专业的毕业生,都应当首先深入理解本专业的特点,尤其是术科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是“一专多能”、“理论精准”的复合型人才。自身的本领过硬,是就业自信心的重要来源,足够的自信心将为就业打开顺利之门。

3.2加强就业指导。

古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虽然目前处于金融危机时期,但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充分认清当前社会各界对体育人才的需要量,认清当前省内外各大中小城市乃至镇乡村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只有认清了就业形势,才能“量身订做”,把握好就业方向,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求职是一种职业选择的双向过程,能否求职成功决于人个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否能够达成一致。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各种就业心理问题,学生要防止出现因为个人目标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落差而产生的自卑、怯懦心理,更应杜绝自暴自弃的想法产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准备意识,保持宽容心态,努力完善择业心理,预防就业受挫都是毕业生应有的心理。

求职是一门艺术,讲究技巧。在求职过程中少不了面试、复试等环节,因此,在求职前,毕业生应该加强求职技巧训练,以一个“礼貌理智、踏实进取、技术全面、理论精准”的面貌出现在用人单位面前,为求职成功添加一个重重的法码。

因此,加强毕业生对当前形势、就业心理和求职技巧的指导尤为重要,各体育院校应该及时有效地利用讲座、座谈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培训,使毕业生有的放矢地参加各种招聘会、面试、复试。

参考文献:

[1]任军立,徐军,鞠湘泓.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第9卷,(2).

[2]姚霞.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J].管理CASEANALYSIS实战案例,2007.6.

第9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就业意向;调查思考

一、调查测试对象与研究方式

调查测试对象为四川理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级学生,共对130人进行测试调查,回收有效样本127份。

调查方式是通过学生采用职业决策平衡单的方式对自身三个以上职业发展方案进行选择,对其进行价值量化打分,根据各项职业的最终量化分数作出职业决策确定工作岗位。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所呈现出的特征,为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决策提出建议。

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选择体现以下特征: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成首选

经调查显示,教师岗位占21%,公务员13%,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大学生的首选.由此反映当前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学生找工作求稳的心态,对于21%的学生想要当教师,这个比例有些偏高,据了解主要原因为:教师的职业稳定、社会地位高,教师公招考试竞争激烈程度比公务员考试小。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女生占多数也是选择教师比例高的原因之一,一份稳定的职业更符合女生的心理预期。有13%的同学选择公务员这一职业,无疑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他们向往“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工作舒适、稳定、待遇不错,有政治发展前途。从学生的意向选择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反映了在大学生群体中,职业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开拓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注重专业岗位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有20%的学生选择从一名普通的酒店职员做起,还有12%的学生希望从事旅行社的相关工作,其中导游占多数。酒店、旅行社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这说明较大部分同学希望毕业后能在与本专业相关的部门找到就业机会,愿意在本专业上有所发展,将大学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社会。

3、自主创业增多

有15%的学生要自主创业,说明大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愿意自立、自强,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个人价值,在商海搏击中锻炼提高自己,期望将来可以大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表明一些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这也正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大环境的需要。

4、工作岗位多样化

经调查,在其他类中有考虑从事记者、会计、婚庆、销售、室内设计等等职业,多样化的选择体现了学生在选择岗位时从实际出发,不再着重强调专业对口,头脑较为灵活。

5、考研人数较少

只有8%的学生考虑考研,比例较低。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为了兴趣或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考研目标明确,态度正确。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因此大部分学生选择毕业之后直接就业。

三、调查研究的对策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工作岗位选择的情况,为了让学生选择更为合适的工作岗位,正确的进行职业决策,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好就业心态,改变就业观念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选择有着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受到目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倾向,如求稳心态、崇拜权力、功利心理,哪个职业热门,哪个职业环境优,就选择哪个,以至于在择业中出现了“教师热”、“公务员热”、“外企公司热”等非理性选择,作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加强自身思想教育,正确认识自我,克服盲目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意识倾向,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现实,主动认真分析形势,结合自身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就业选择。

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兴趣爱好、个人的能力、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劳动报酬等等。各人情况不同,考虑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但大学生必须明白求职是职业者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在择业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而要努力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单位需要结合起来,主动地服从单位需要,把个人理想自觉地统一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中去。应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树立“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的”就业观念,在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同时,谋求自身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

2、分析环境因素,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

学生应从自己的专业特点出发,有一个准确的职业定位,系统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知己”,科学评估自我。可以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是否适合在旅游管理行业发展、适合做导游还是适合做酒店管理营销、或者旅行社外联等等,对于自己想从事的专业方向做出判断,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地把精力用到自己感兴趣的的地方中去。然后要“知彼”,对自己的目标单位进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这门学科的产生时间不长,但是近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现在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相关专业岗位很多。如专业技术岗位:旅游景区讲解员、导游、旅游产品营销与研发人员;经营业务岗位:旅游线路策划员、外联销售人员;经营管理岗位:旅游财务人员、旅行社经理酒店管理人员等等。最后是“抉择”,不同类型的单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将旅游管理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与目标类型单位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结合起来作为重要的参照因素。根据自身能力,理性地进行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向飞.机械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思考[J].青春岁月,2010(18).

第10篇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摘要】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飞速增长的高校毕业生加剧了社会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就业趋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意向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和心理。本文对独立学院工科男、女大学生毕业出路选择、就业单位意向、就业区域意向及就业考虑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从国家、企业、学校三个层面提出采取科学有效的引导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和调整良好的就业心理,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 独立学院;男女大学生;就业意向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直接参与社会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截止至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01年的114万增长到749万,就业形势不断加剧[1]。作为独立学院民办高校这一特殊学生群体,就业形势更不容乐观,尤其是工科中的女生就业情况更应引起社会的关注[2]。通过对独立学院工科生中不同性别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就业意向现状,为完善对独立学院学生尤其是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帮扶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1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纸质问卷,在四个年级工科专业中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412人进行了毕业意向、就业关注与准备、就业区域意向、就业单位意向及就业考虑因素等方面的调查采样,共回收调查有效问卷388份,问卷回收率为94.17%,其中男生201分,女生187份。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男女大学生毕业出路选择的比较

对回收的388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1)388份调查问卷中,男生、女生分别占调查问卷的51.80%和48.20%;(2)从表1可以看出,49.75%的男生选择毕业直接就业,59.89%的女生选择毕业直接就业;在创业、考研、出国培训、报考公务员和基层项目中,男女大学生因性别不同所选择的毕业出路也不一样。

由此可见,毕业后直接就业和考研,女生的选择高出了男生10个百分点左右,在创业和基层项目方面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优惠政策来鼓励和帮扶学生创业和参加基层项目,但不论是男生、女生,选择创业和基层项目作为毕业出路所占比例均较低,这说明学校需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对基层就业宣传力度的同时,国家和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大投入。

2.2男女大学生就业单位意向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表2):男女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企业就业的比例相近,分别为42.29%和41.71%;在政府机构中就业男生的选择高于女生,而在科研机构、学校及其他事业单位的选择中,女生明显高于男生;选择创业方面,男生比女生高出了11个百分点,但仍然有较高比例的男女生没有想过毕业的就业单位意向。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男女生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中差异性较为明显,男生更偏向创业和政府机构,女生偏向于较为稳定的就业单位就业。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就业人数不论男生、女生所占比例均最高,由此可以说明企业是解决学生就业的重中之重。同时,仍有6%左右的学生没有就业单位意向,更应该引起教育与就业工作者的关注。

2.3就业区域意向

对男女大学生就业区域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表3):大部分男、女生愿意以家乡附近为主要就业区域,但女生更偏向于在家乡附近就业;在选择挑战和机遇较多的沿海城市或不在乎工作区域方面,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在内地城市、西部地区作为工作区域的选择中男女生相差不大,但选择西部地区作为就业意向的比例在男女生中均最低,分别为1.99%和1.67%;仍有3.98%男生和3.16%的女生没有明确的就业区域选择目标。

进一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大部分同学毕业后选择回家乡和沿海或内地发达城市就业,而就业机会较为充分的西部地区,学生的选择意向普遍较低。由此说明,促进毕业生就业一方面要加强沿海和内地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市场维护与开拓,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根据学生生源特点加强学生生源地区就业实习基地的维护和建设,同时大力宣西部就业政策,鼓励学生到西部就业。

2.4就业考虑因素

对男女大学生就业考虑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表4),男女大学生就业考虑的六个调查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为薪资待遇(30.73%和29.78%)和发展机会(29.11%和21.31%),两个因素占比男女生均超过50%;男女大学生考虑因素排在最后均为专业成绩和专业匹配;工作环境和工作稳定性女生占比男生略高。

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就业考虑因素看重薪资待遇只是其中一面,另一方面也比较关注自身的发展机会、工作环境及工作的稳定性。这说明在校大学生能以理性的思维方式考虑就业问题,关注自身的发展因素逐渐增加,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薪。但另一方面也必须得到正视,即就业中专业匹配所占比例在男女大学生考虑就业因素所占比例均较低,这无疑会导致学生轻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而造成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较为薄弱。

3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当下男、女大学生就业意向存在差异的同时,逐步趋于理性和现实,同时也反映出了高校教育在专业指导、就业引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部分学生没有考虑过就业单位性质与就业区域,不把专业匹配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势必会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目标,盲目的度过四年,同时淡化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把大学作为进入社会的“跳板”,把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形式。对此,应当引起政府、高校及社会相关管理与职能部门的重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科学有效的引导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和调整良好的就业心理,促进大学生就业。

(1)政府、高校加强联合,健全和完善就业指导帮扶体系。应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沟通与联系,通过政府将社会人力资源中心、科创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资源与高校职业规划、创业引导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高校学生职业规划、创业工作的开展;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构建科学有效的全程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知识教育、过程的帮扶与指导、心理咨询等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3-4]。

(2)企业、高校密切联系,强化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产学研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高校要不断要践行“以人为本,实用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追踪高新技术发展前沿,紧跟企业人才需求实际,实行开放式办学,不断加强与企业、行业的交流合作,实现校企“零距离”办学,强化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建立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

(3)政府逐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指导,促进就业公平2。各类用人单位应主动或在政府职能部门指导下自觉摒弃或弱化以“学校知名度”、“性别”等作为人才选用的标准,逐步杜绝就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公平[5-6];同时,用人单位应适当提高“专业匹配”、“专业成绩”、“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等对应聘人员的要求,发挥社会责任意识调动和促进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杜绝“性别歧视”,为女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尤其是工科中的女大学生,逐步缩小在校男、女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差。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就业快讯[OL].career.eol.cn/kuai_xun_4343/20141205/t20141205_1209695.shtml.

[2]林虹,毛薇薇,陈豪.民办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J].教育科学,2015(1): 254.

[3]张丽娜.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D].渤海大学,2014.

[4]张环境,王天营.男女大学生就业意向差异的比较[J].黄海学术论坛,2010(15): 295-302.

[5]秦洪庆.浅谈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122-123.

第11篇

关键词: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6.7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164-03

近年来,吉林省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2011年全省共有高校毕业生15.6万人,毕业生总数比上年增加7514人,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为90.5%;2012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6.4万人,预计未来5年内,吉林省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将在16万人以上,总量压力很大。本文作者对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意向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调查分析,调查中随机选取吉林省内44所高校中的8所高校,在校园内随机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率91.2%。

一、吉林省大学生就业观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在择业上比女生更具冒险性与竞争性。在对待找工作、考研、出国的问题上,男女的选择大致相近,但在总体上选择考研的人数比例超过了毕业后直接找工作的人数比例,说明了面对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大家更趋向于提高自己的学历来增加竞争力。

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对就业抱着体验过程、积累经验的心态,35.2%的学生认为就业需要全力以赴, 27.5%的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就业,而对薪水有较高要求的学生只有10.4%。可以看出,工作经验的获得已经成为毕业大学生现阶段的需求,这是迎合现代市场需要的一种具体体现。在择业标准上,吉林省大学生最在意的前3项是个人发展空间(63.7%)、公司知名度(58.8%)和挑战性(46.2%)。其余几项差距较大,属于考虑范围内,但择业时并不侧重。

综合来看,大学生侧重于经验的获得和总体上发展的空间,这说明吉林省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已经具备了长远的眼光,不仅仅局限于毕业当时的利益。但是面对关于就业前景的提问,只有近1/3的同学表示看好,超半数则表示迷茫,整体来看吉林省大学生关于就业前景表现出信心不足。

二、吉林省大学生对月薪的期望值

为了研究薪金的问题,此次调查随机抽选了四类学科类别的高校进行分析。

根据均值和中位数的对比,综合类高校——211及以上高校和普通高校,对工资的要求最低平均值分别为3895元和2726元。

根据对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横向比较,普通综合类、理工类、财经类及其他类的同学对工资的要求比较低(均值众数),这当中可以看出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力较大。

将调查结果分成211及以上院校和非211院校两类,可以看出吉林省211及以上院校学生月薪底线和期望值的均值分别为4034元、29806元,相比之下非211类院校学生对月薪底线以及期望值较小,分别为2756元、5057元。相较于均值的强烈对比,211及以上院校与非211类院校学生在月薪底线及期望值的众数相差不大,分别为2000元、3000元和4000元、5000元。通过对调查数据的运算后发现,211及以上院校学生月薪底线以及期望值的范围差非常大,在8000元到47500元之间,而非211类院校学生月薪底线以及期望值的范围差在6000元到8000元之间。期望值与月薪底线的相关系数都在0.7左右,说明大学生对工资的预期大体上是一致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吉林省大学生在不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对未来薪金的大致期望。

据调查,现阶段吉林省大多数企业给出大学生转正后正式工资的平均值在2000-3000元左右,这与同学们给出的期望差距很大,大家应该调整心态,以便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三、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准备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不同年级的同学在做着不同的就业准备,高年级同学倾向于实践,例如假期实习等,而低年级同学则比较侧重软件的培养,例如考各种证书。但是从总体情况上看,考证仍是多数学生就业准备中最为青睐的一项。

经过调查后发现吉林省大学生在就业准备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专业市场了解不足”,占总人数的52.2%,其次为“缺乏专业培训”,占总人数46.2%,再次为“对自己没信心”,占总人数的28.6%,而表示“没问题”的学生只有9.3%。这里体现了大学教育与社会要求的脱轨,大多数学生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创业需要的是社会经验(35.4%)、资金(27.9%)和技术(23.1%)。此外,政府是否有相关的政策支持(11.0%)也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的热情以及成功率。仅有少数人认为勇气、良好的人脉、好的创业方案也是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2.7%的求职学生将“缺乏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视为最欠缺的素质;27.0%的学生表示“沟通协调能力缺乏”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比较欠缺的素质;18.3%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技能的不足”是求职过程中较为头痛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分别占了11.1%和10.8%。

调查发现,各年级的同学对于自己认为就业存在的问题的认识基本相同,包括自我定位不清 、对社会认知不够、对未来目标不明以及就业准备不当等,而且在这4个基本选择项上各个年级选择的比例以及占总体的比例大体相同,这说明了吉林省大学生对就业问题心存疑问是从一入学就开始的,并不是等到即将毕业时才产生。

四、吉林省大学生对政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对政府政策满意的学生只有22.1%,绝大多数则表示一般、不清楚,占到了总人数的67.9%,有11.1%的学生则表示对政府关于就业的政策不满意。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帮助,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应加大对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帮助的投入和重视,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从中受益。

从调查结果上看,缺乏实际技巧与经验、就业期望太高、就业人数太多这三方面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面对就业所需帮助这一问题时,近65%的学生选择了提供工作机会,说明相对于理论指导,学生更希望通过实践去提高自己。36.8%的学生希望获得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很多学生对未来还存在迷茫,希望通过规划,进一步落实并促进自己为理想奋斗。对就业理念的疏导、协助分析和纠正就业误区、评估就业准备与心理状态的选择上表明对于就业,理论上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希望通过理论来充实自己。

五、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大学生自身

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拿到了计算机等级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等证书,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的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和良好的就业意识。切莫眼高手低,进行就业准备是为了能够从事某种职业,承担起某种责任。在了解知识之余还应了解社会中职业的性质和价值,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如树立到艰苦行业、边远地区就业、先就业后调整的就业意识等。

2.主动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在校期间,应该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种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的活动,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等等,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3.就业不能处于被动状态,要在求职过程中学会主动出击,做好参加“双向选择”的准备,增加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充分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大学生应在学习之余,主动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并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或根据自身能力及兴趣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自主创业。同时,大学生在就业准备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障碍,保持健康的心理。

(二)关于高校

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轨是社会各界达成的共识。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学校应从招生、日常教务、各类活动、实习等各个方面做好工作,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1.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从入校开始,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方向。

2.关注本专业就业的“三业一位”(行业—职业—企业—岗位)动态情况,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改革大学的课程设置,把更多的学科改造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学科,专业开设和课程设置可以聘请行业专家进行研讨,部分专业课程也可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授课和指导。

3.大学生就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工作经验,学校应帮助大学生建立各类工作的实习机会。

4.利用好就业政策。政府部门为促进就业,了许多促进就业的政策,以及各地出台的鼓励企业聘用本地生源地学生的政策等。

5.大学生毕业离校后,应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就业企业的工作状况,找出学校教学中的问题,并促进教学改革。

(三)对政府的建议

目前吉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还不健全,政府作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调控大学生就业市场,可以有效解决一些问题,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1.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正式就业的长效机制。首先,应进一步完善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其次,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各类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如提高工资、提前晋职、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工作期满流动等。再次,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录的政策和规定,将真正有能力并愿意从事公共管理事业的毕业生选拔到公务员岗位上来。最后,政府还应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帮助。

3.对未能及时就业的大学生,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发现,很多的大学生因为自身能力和不了解相关政策而放弃自主创业,故政府应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帮扶政策及宣传。

参考文献:

[1] 杜子芳.市场调查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第12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大学生就业意向;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3-0152-03

[作者简介]李晓华(1976-),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兰青(1966-),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何文静(1977-),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前言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一个人对自我效能的判断,部分决定其对活动和社会环境的选择。而且效能判断决定着人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的经历时,能坚持多久。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个体对自己成功完成任务就越有信心。所以,在困难的情境中,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更可能降低甚至干脆放弃他们的努力;相反,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则会加倍努力迎接挑战,面对消极反馈时更加努力,积极性也更高。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由于三本院校办学历史较短、教育成本较高、就业体系不尽合理,其毕业生找工作时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个人需求、情感体验、行为表现等方面处于矛盾交织状态时,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而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会使人心理失去平衡,最终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心理障碍。提升自我效能感因其对职业决策、求职与就业的重要影响而成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重要课程。通过调查分析三本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意向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旨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并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1.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参考了文献《大学生择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自我职业选择测验量表(SDS)的修订及大学生职业选择特点研究》中关于大学生就业意向的问卷。问卷包括30个项目,内容涉及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相关问题,如性别、自身状况、家庭收入、社会实践经验等。问卷经检验,其信度有效,符合本研究的测试要求。

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其中包含10 个项目,采用4 级记分,11~20 分表示自信心偏低,有时候会感到信心不足,需要找出自己的优点,学会欣赏自己;21~30分表示有自信心;31~40分表示自信心非常高,但要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不要盲目自信。该量表的一致性信度为0.87,重测信度为0.83,折半信度为0.82。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经过认真筛选,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82份,回收率91%,其中男生95人,比例为47.5%,女生105人,比例为52.5%。

(三)数据处理

1.结果与分析

(1)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三本院校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学历层次方面有显著差异,本科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普遍高于专科生,男生在问题解决上的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女生,本科生在制定计划上的得分明显高于专科生。有社会实践经历或兼职经历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没有参加的学生。

(2)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就业意向特点

首先,从毕业去向上看,71.4%的学生选择“工作”,18.8%的学生选择“考研”,2%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3.6%的学生选择“出国”,4.2%的学生暂时没有任何打算。其次,从就业行业来看,仅有38.5%的学生期望毕业后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有30%的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意向及想要从事何种性质的工作。从就业地域来看,期望在“大中等城市”就业的学生比例达到68.7%,仅有12.2% 的学生选择毕业之后回县城工作。最后,从薪酬期望来看,78% 的学生期望就业后最初的月薪在2000~3000元之间,选择高薪酬在3000~4000元之间的学生占5.2%,说明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在对自己的薪酬标准方面比较理智,没有好高骛远。而在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里面,有45%的学生看重收入,更多的学生在择业时看重就业的行业、地域、社会声望,有比较成熟和理性的想法。

2.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就业意向的关系

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就业意向中的薪资标准、就业地域和就业渠道有较高的相关,且根据回归分析可知,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预测其期望的薪资标准、就业地域和就业渠道。

(1)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就业地域选择的关系

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在就业地域上有显著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相对而言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期望较高,会选择去大城市发展,并对公司的性质和规模有一定的要求。 而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要求也比较低,更多的会依赖于父母或亲友,选择在家附近,或去一些中小城市发展。

(2)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薪资标准的关系

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在薪资标准上有显著差异,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学生对自己的薪资期望较低,反之,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学生对自己的薪资标准要求相对较高,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完成事情的能力很强,给自己设定目标也很高,因此对薪酬标准要求也较高。对工作能否满足自己对声望、地位、工资、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等的需要有更多的期待。

(3)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就业渠道的关系

工商管理类毕业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在期望的就业渠道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有过实习、兼职工作等亲身职业经历的学生在就业时自我效能感较高,能主动出击找工作,并有创业的相关想法。这类学生通过老师、学长、媒体、就业推介会等信息来掌握就业渠道,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占据主动地位。反之,自我效能感较低者就业时则倾向于家庭安排、组织推荐,主动性不强,表现出不自信,认为自己的能力欠缺,想法比较保守,在就业的渠道上面临有限的选择。

三、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现状

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职业决策时自我效能感不足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目前,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职业决策时,职业规划目标模糊,对专业和职场欠缺了解,对自己就业的行业、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自我认知不清,因此,在做职业决策时缺乏主见,盲目从众。很多学生在就业前把主要精力用于考各种证书、兼职工作,在求职时不充分考虑入职的匹配,而一味追求热门单位、热门地区、高薪职业,并将其作为就业“成功”的参考标准。大部分学生偏向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并以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导致理想与现实的错位,给就业设置了障碍。

(二)求职过程中自我效能感较低

1.就业认知悲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普遍持悲观态度,自信心不足。黄一岚等人(2013)的调查显示,有75.8%的就业困难学生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罗清萍(2012)的调查表明,有57.3%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选“焦虑,很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所占比例达到44.2%,有的学生则选择“考研”的方式来逃避就业压力。由此可见,一部分学生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缺乏自信,持一种逃避的态度。

2.焦虑情绪明显。班杜拉认为,面对应激源时,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抑郁的程度等身心反应。由于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就业竞争愈演愈烈,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更加严峻。处于择业期的毕业生心理尤为敏感,在没有落实就业单位之前或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其焦虑情绪更加明显,这种情绪甚至影响周围的学生,进而使不安弥漫校园。当自尊受到伤害时,就会出现心理冲突。同时,由于毕业生社会阅历欠缺,防御机制薄弱,在求职被拒时,挫折感持续时间会很久,使得毕业生的择业焦虑情绪明显。其次,由于专业的原因,很多毕业生觉得对口工作难找,自我定位不清,对前景迷茫。当受挫时,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萎靡不振、焦虑烦躁,一旦不能及时缓解,就易出现意志消沉、逃避现实等状况,严重影响顺利就业。

3.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普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缺乏竞争意识,不敢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而产生自卑心理,在与名校毕业生的对比中产生巨大心理落差,先打起了退堂鼓,不战而败。还有的毕业生缺乏自信,自我认知较低,认为自己知识储备不充分,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不敢主动出击,消极逃避就业市场。很多毕业生开始依赖家长和亲朋好友,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给他人来决定,或听天由命。有些毕业生甚至连就业面试也要父母或同学陪伴,对于工作单位的选择,更是缺乏独立决断的勇气。

(三)入职后自我效能感欠缺

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初期对角色转换心理准备不足,自我效能感降低。面对新的工作环境,由于对工作单位不熟悉,对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了解不足,对工作流程不适应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往往表现出学生心态和畏缩行为,无法以自己现有的能力、经验和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造成工作效果不理想,从而招致上司的不满和同事的误解,进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完全否定自己。

四、提升工商管理类毕业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和策略

(一)落实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激励方式,高校可引导大学生确定职业生涯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据各自基础和兴趣设定并分解职业目标,鼓励他们为实现既定目标设计多条路径,同时有计划地加以执行。教师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予以积极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分析行为的得失,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成功的经验中看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二)引导学生悦纳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容易将负面评价内化为自我概念,将自己视为没有价值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认同、对成功的渴望和对目标的执着都很缺乏。高校辅导员应鼓励这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明确就业的具体想法和目标,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摒弃完美主义,停止对自己的不满和批判,学会自我欣赏和自我激励,开发自己的潜能,帮助他们达成愿望或并形成动力,将目标或愿望灌输至潜意识中,作为一种信念来支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三)帮助学生进行归因训练

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所以高校辅导员应通过观察、谈话或应用问卷测验,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还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尝试模拟招聘、团队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有成败体验。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保持永不退缩、追求卓越的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并对就业有更合理的自我归因,最终有效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师积极强化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足的意识;若学生将成功归于外因,将失败归因于能力缺乏或外因,教师则要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学会掌握和运用积极的归因方式,以增强学生自尊、自信的积极情感和成功的期望与动机,维持努力的行为;把失败归因于身心状况、自身努力等不稳定、可控的原因,以维持较高的自我价值感,避免无助、畏难等消极情绪情感的产生,使个人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自己的评价和对未来成功的期望。

(四)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应以社会需要为目标,让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增加综合和实践课程的份量,提高实验室及模拟场地的利用率,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扩大实践教学资源。教师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导者,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应在教学教研中不断学习,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素养。作为学生,应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上提高自己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更积极的投入到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活动中。在校期间,多参加学校各个层面的社团组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尽可能参加勤工助学和志愿服务工作,培养自己的独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进行科研创新,如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活动,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学以致用和创造价值的成就感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刘晶,张素芬,颜雄.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2).

[2]韩玉志.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取向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80-81.

[3]曹新美,曾泽鑫,温义媛.大四学生就业心理倾向调查分析与建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1):129-131.

[4]苗天峰.大学生择业心态的变化及引导[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5]李广乾.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研究与探索, 2004(3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