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写祖国的作文

写祖国的作文

时间:2023-05-30 09:06: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写祖国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写祖国的作文

第1篇

一 、文章主题

要求主题的明晰、正确是必要的,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分析生活,凡是他们感到真实的、健康的、有趣的、美的、精彩的或曾经被深深感动过的,都可以写进作文,既可以赞美、崇高,还可以传达一己的情丝和心灵的震撼。

从日常生活、从自我个性、从率直的思想、从真善美出发,把条条框框打破,把作文的主题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扩展到亲情、爱心、个性、自我、自由民主、生活化、自由化,精神与物质,率真纯朴,求真求善求美,忧患意识,实事求是上来,个性、自我和集体,同自由、独立、纪律。提倡保护学生自主表达,创意表达的权利,是对真正意义上的主题不拘泥写“放胆文”,这也是对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的独特追求。

二、文章素材

1.教材。

教材既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传统, 又反映了现代文化的要求。可见,教材本身便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 材。这就为作文教学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丰 盈材料。朱自清看到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艰难背影,眼泪夺眶而出,情动于中,而行于文,才有了感人至深的《背影》,读懂了父爱《背影》,超越了时空,也成了天下所有慈父的缩影。

2.从生活经历或宣传媒介中寻找。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水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勃勃地流个不歇。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调动自己心中的语言储备,调动自己心中的生活积累,大胆地展示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独特的认识,独特的感受。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或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神游其中,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生活中的“亮点”拨动学生们的“情弦”,打开学生们的“话匣子”让作文不再是为写作文“强说”。把生活引入作文,生活的丰富不仅会让学生们的作品精彩纷呈,而且情趣高雅,让学生们的文笔,因观察而具体,因具体而生动,因思考而深刻,因深刻而有灵性,解决“不会写”的问题。

摩罗说:“讲话的方式就是面对世界的方式,你讲话的态度是虚浮的,那么你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也只能是虚浮的。”在作文教学中,达到写真我,记真事,抒真情,发真思。教师要着重开发同学们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从而使同学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体会最深的,而不是按老师讲的一般套路去刻意虚构。

文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心灵之泉水的自然流淌,心口如一,说写自己的话,文章真正自由。只要说的是真话,抒的是真情,又是健康的,应该是想写什么就写会,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可以写真诚的、崇高的情怀,也可以写有趣的,平凡的生活,可以写现实的,眼前的景物,也可以写幻想的未来世界,可以与老师探讨,也可以与老师对话,可以评价经典句,也可以改写名篇,可以大江东去,也可以小桥流水,总之,学生的文字应该是掠过晴空的云彩,它美丽多姿而又呈现出个性色彩。

父母给了我们真挚的爱,祖国人民给了我们博大的爱,我们不能沉溺于爱河,不图回报,不图进取,我们要以求知成材的努力,回报亲人成龙成凤的热望,做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可以拟《心愿》、《祖国与我》、《坚韧,我追求的品质》 等为题尽情展现。

第2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因此借助课文立意,进行多向发散思维训练的方法,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使作文教学得心应手。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倘若我们学会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认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便可求得立意的创新。

关键词:作文教学的性质; 创设情境; 命题合理

由于农村小学生知识面不宽,因此作文时常觉得无话可说。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老师怕改作文这种情况。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收效不大。通过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心得,我将自己的作文教学点滴整理如下。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性质

“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也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用笔写出来,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显而易见,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必须有教师的引导,于是便形成了作文教学活动区别于一般认识活动的独特的“三维结构”(教师、学生、习作内容),是教师“教”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统一的过程。要将学生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转化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的所想所思,再次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闻会写出来,并能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达到内化的目的。这样才能逐步改善这种恶性循环。

二、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中始终要把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欲望作为教学的目的,并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如,我给学生出《可爱的家乡》一题,不是对学生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来写家乡的可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是发动学生深入调查,并要求做好记录,通过调查使学生一致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才能越来越富强。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激情,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有血有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依据情境创设,深入挖掘出题目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整理清楚作文的思路,扣住作文的重点,为作文的“航行”点燃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三、命题合理,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我认为借助以下几方面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借助课文立意的方法。小学教材中的许多文章的立意都是别具匠心的,如《落花生》托物寄意,从花生的特点引出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作文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作者确定和表达中心的思想方法,能逐渐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

(二)进行多向发散思维训练的方法。 “文无定法,文亦无定意”。对于一个具体的事物,人们只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任何具体的事物都具有多意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便形象地讲明了这个道理。因此,对同一个题目,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不同角度立意。

(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倘若我们学会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认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便可求得立意的创新。

(四)深入开拓事物含义的方法。习以为常的小事、易于忽视的细节,只要我们勤于思索、深入思考,就可以透过表象揭示其本质。无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在课余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光辉”的情况。

(五)提倡写“反常式作文”。 “文似看山不喜平”,社会上的阴暗面,一种事物的正反面,往往会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第3篇

读书的益处

书市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就像许许多多能给你带来惊喜的礼物,当你没打开一个礼盒时,就会有一个意外的收获。

小时候、我就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我听着听着,仿佛进入了神奇的故事世界,与书中的人物一起面临一次次经历。上下学一年级时,我便开始打开一本本厚厚的书,在我的小床前捧起来津津有味的阅读,《名人故事》让我领略到一位位高尚的榜样;《作文宝典》让我攀登在作文的高峰遥遥领先;《爱的教育》让我体会到爱无处不在。一本书是一位良师益友,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人。当你没读完一本书,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知识就像一朵用开不败的知识花朵,永远开放在每个人的心灵花园中,陪伴你走向知识的国度。

一次写作文中,老师要求我们写以《童年趣事》的优秀文章。我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我有许多经历在我身边有趣的事情,应该写哪一件呢?嗯,就写着一件吧!?捉蛐蛐。因为,这件事我亲身经历过。它也带给我许多甜蜜的回忆,所以我构思十分容易。我现在心中打好腹稿。开头,我把童年趣事比喻成香甜的糖,生动准确。我用一些形象的动作词把当时捉蛐蛐的情景描写的活灵活现,并用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当时的重重困难。我用“瓶中真是热闹”一句话形容我满载而归。当时因为我写得好,老师还把我的作文在学习班中大声朗读了呢!这都是作文的功劳,是我从书中汇集了经验,活学活用。

看,有那么多的益处。是知识是祖国繁荣富强。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那么祖国的明天将充满了希望!!!!

第4篇

【学情分析】

【教师定位】综观此卷积累坪部分、阅读部分,结合平时教学反思,看来扎实的基础源头来自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细致、认真的书写习惯就尤为重要。平时的每个字都应认真书写,这一点教师本身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明确的方法加上步步到位的训练是需要落实及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学生畅游书海,多看书,多读书,读好书,广泛积累,且力求将所学所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至用,同时,进行有针对学生个人的学习训练,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以鄂教版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稿)为依据,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语感和思维。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暧昧情趣。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教学要求:

1、名言警句、古诗词、对联、“三字经”会背、会写。

2、 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并能正确书写;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速度。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阅读其他文章,稍做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

5、积累词语,背诵指定的段落或篇章。能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6、能根据需要收集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逐步养成书记笔记的习惯。

7、观察事物能注意抓住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想像力。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回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并能正确书写;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速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阅读其他文章,稍做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

3、观察事物能注意抓住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想像力。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回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难点:

1、能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能根据需要收集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逐步养成书记笔记的习惯。

3、观察事物能注意抓住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想像力。

四、知识训练点:

1、名言警句、古诗词、对联会背、会写。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并能正确书写;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速度。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阅读其他文章,稍做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

5、积累词语,背诵指定的段落或篇章。能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6、能根据需要收集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逐步养成书记笔记的习惯。

7、观察事物能注意抓住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想像力。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回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能力训练点: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阅读其他文章,稍做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

4、积累词语,背诵指定的段落或篇章。能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5、能根据需要收集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逐步养成书记笔记的习惯。

6、观察事物能注意抓住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想像力。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5篇

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作文教学,可以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相当多的中学生作文存在很大的问题。要么语言单调乏味面目可憎,要么思想格调不高无病,要么内容单薄材料不丰富。要改变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一番功夫:

一、积五彩文辞

古人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强调文章要有文采。要写出有文采的文章,就得积累大量的词汇,要积累就得多阅读,中学生要有一种“万卷古今消永日”的读书精神。同时,对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要多摘录、多熟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位。许多名家在读书时是讲究抄录的,如明代文学家张溥在阅读书籍时要亲自抄录几遍,他还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七录斋"。只有在脑海里贮存了大量的词汇和大量的语言,才能妙笔生花,才能下笔如有神。科学统计表明:大文豪莎士比亚、鲁迅他们的词汇量是非常惊人的。

二、养浩然气魄

“文以气为主”,气就是文章中体现出来的博大深沉的胸怀。这种胸怀是雄浑悲壮的思想,是慷慨激昂的精神,是沉郁顿挫的情感,是大家风范而不是小家子气。也就是说学生在作文里要写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写出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代青年风貌。祖国的英雄儿女值得我们敬仰,祖国的万里河山值得我们热爱,祖国的现在和未来需要我们去建设,祖国落后阴暗的一面也需要我们来指明和批判。我们的许多先人是做得很好的。孔子伟大的人格光辉和教育思想。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司马迁朗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在遭受屈辱的情况下发愤著书,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诸葛亮的忠心与谋略――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唐慷慨激昂的边塞诗和恬淡优美的山水田园诗。唐末杜旬鹤、聂夷中、罗隐的感时伤世。岳飞的精忠报国,“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文天祥长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烧出了身处困境的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他遭流放时仍放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一腔冲天豪气和悲愤心情,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世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鲁迅先生在“如磐夜气压重楼”的恶劣环境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总理在血雨腥风的时代里,庄严地对心爱的祖国承诺:“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许多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星光闪耀,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气魄,认识他们的赤胆忠心,认识他的喜怒哀乐,认识他们不平凡的所作所为。我们阅读他的语言和事迹,就是和高尚的心灵对话,就是在接受他们的教诲和熏陶。这样,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我想同学们的胸怀就会宽广起来,气魄就会宏大起来。

“文以气为主。”自然而然,同学们的笔下就会少一些浮华,少一些贫嘴,少一些风花雪月,少一些小家子气;就会多一些沉稳,多一些神采,多一些“大江东去”,多一些大家风范,多一些“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三、树入世雄心

入世,指投身于社会,努力建设和改造社会。对中学生来说,不是要他们现在就走出烂漫的校园到广阔的社会中去,而是说他们在作文中要写出社会责任感,要写出时代精神,要写出对国家社会的忧乐意识。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还有一幅很好的对联是这样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有国才有家,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不能脱离我们的国家,不能脱离我们的社会。我们可以歌颂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文明进步,也可以直面针砭存在的社会问题。即使是写小事,写一己之忧乐,也可以赋予它一定的社会内涵。

教师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仅有慨叹是不行的,必须寻找途径去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言为心声”,“文学即人学”,教师在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也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位,就是在培养建设祖国的高素质人才。

第6篇

【关键词】价值取向健康情趣渗透德育升华情感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作为人文性的一面,富含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要在学科教学中挖掘其潜在的思想教育品德内容,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一、挖掘德育因素,完善价值取向

语文教材的思想性很强,其中丰富的伦理道德和做人的道理、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都具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材料。课文中展示出了的人生哲理,我们要引导学生汲取,例如:《陈太丘与友期》,利用陈远方的一个故事,告诉人们有讲究诚信和礼节,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部分;而《老王》一文中表现出来的对弱势群体命运的关注,真是我们这个社会一直期盼的对民生应该洋溢的关怀;课文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更是随处可见。如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场;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赤壁浪花;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南国秋色。那故乡的榕树、荷塘的月色、故都的秋景……。这些材料经过教师绘形、绘声、绘色的渲染,再由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鉴赏,久而久之,就会在他们内心深处培养出对祖国的热爱,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对理想事业的渴望等健康美好的思想品德。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美好理想,追求生命价值的目的。

二、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培养健康情趣

席勒说:"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欣赏美,感受美,可以缓解忧虑、压抑、痛苦、失望等消极情绪,可以激发热爱生活,愉快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的情绪。美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情感的因素。以情感人,理在其中,情感是行为的动力,人们对美的追求往往成为前进的动力。在语文教材中,很多作品,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和学科特点,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道德品位。例如在鉴赏杜甫的《春望》一诗后,学生既敬佩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又对杜甫的长年漂泊、老病孤独产生同情,欣感自己碰上了好的社会制度和时代,了解伟大诗人杜甫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明白自己生逢盛世,必须刻苦学习本领的道理。在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在动情的朗读中,有的学生流出了眼泪,他们被诗人的对祖国深沉的爱深深打动,情不自禁地激发了学生树立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在我的精心引导下,学生在语文这座殿堂里,体会到了欧阳修在遭受挫折以后的坦然面对,感受了苏轼历经风雨后的豁达,学到了玛丽1居里治学的专心致志,在教学中我用这些鲜活的事例去碰撞学生的思想,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这些高尚的情操廓清学生思想的迷雾,净化学生的灵魂,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位。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强调写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俗话说"作文先做人",一个道德意识淡薄、认识水平低下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文章的。因此,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我都是慎之又慎,选择一些既具有人文气息又现实性较强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写,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负累,又能在写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文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四、实践体验,升华情感

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懂得某种道理,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理想的教育融化到学生的血液中,变成他们自觉的意识和行动,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力求去影响别人影响社会。

1、写。在平时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写周记,在这块天地里,学生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他们的思想能充分表露。教师可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真实想法,遇到问题,我就及时通过写评语,指导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

2、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有思想的火花闪现,因此在课堂上,我注意观察学生,为他们创造交流的机会。有时组织讨论让学生说,通过说,来展露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时组织各种辩论,让学生在争辩中明确是非。

第7篇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很强的活动,是作者真实情感自然而然的流露,如果训练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就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

一、帮助儿童端正写作态度。培养热爱写作的感情

教作文首先必须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教儿童作文当然必须以儿童为中心,与儿童的生活接轨,让儿童意识到作文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就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就是抒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情感,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与所谓的“重大”“崇高”“有意义”并无直接联系。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完全可以写一写“今天的午饭。土豆烧牛肉味道很好,可是咸极了”。虽然不到二十字,却写出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使他们在思想上没有任何压力。如此一来,学生当然不会觉得写作文是完成任务,高不可攀,是件难事苦差。那么,在作文的起步阶段,他们就明白了作文的功用和作文的真谛,自然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帮助儿童寻“源”取“材”。让儿童“有内容可写”

儿童的生活面窄,阅历不广,我们应想方设法引导儿童开发身边资源。例如我们带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辉煌的历史。那么,作文课上,孩子们就会文思泉涌,写得轻松愉快。当把儿童带人特定的环境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情绪热烈,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去体验,在情感的驱动下,想象思维积极展开,从而达到了“情动而辞发”的境界,作文就由“难”变“易”,由“苦”变“甜”。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处处留心、细心,指引学生走进生活,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激感,l展观察力,思维力,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使用.语言、学习写作,从而善于从身边选材。这样,学生不但有内容可写,而且知道要写好作文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积累。只要善于观察,“处处留心皆文章”。

三、采取多种方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1.勤于写作。儿童在初学写作时,放手让他们想什么就写什么,并鼓励他们写“放胆文”,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受束缚,这样有利于他们的写作训练,从而善于表达,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待到他们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做到“言之有物”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能力了,再引导他们把观察、思维、表达结合起来,学会审题、立意、选材,练习“小心文”。渐渐地,要求他们做到“精炼严谨”“言之有理”就水到渠成了。

2.积极评价。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有的放矢地组织评价,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例如小组评价:可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并要求记录结果;集体评价:通过典型引导,让学生集体评议,自我反思、自由讨论,在反复训练中悟出写作的种种技法;家长评价:学生的小练笔可让家长评价、填写评语、让学生与家长建立起互动关系,促进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比较评价:把同一题目的两篇作文放在一起讲评,通过对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活动评价: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的评价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的评价,使学生懂得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怎样用词才能生动贴切,并养成了严谨作文的习惯,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

3.善于欣赏。在教室开辟“作文展览”板块,编辑“优秀作文册”,让学生共同受益,激发兴趣,得到启发,互相勉励,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当写作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被学生当成一种兴趣爱好时,我们就有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8篇

一、模仿练笔

“仿写”是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

1.仿句式。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让学生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从感性上对句子进行初步认识,特别注意标点符号,不同标点如句号、问号、感叹号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含义。教师应让学生试着用这些标点符号写话,表达自己的情感。《赵州桥》一课,画出写桥的美观的句子,理解“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让学生体会这种句子是先分叙,后总述地概括说明。学生仿写时也可以先总括,后分述。“有的……有的……还有的……”分别介绍了三种龙的不同姿态,是讲这些雕刻的龙都栩栩如生。“所有的龙”,既包括前面列举的三种龙的不同姿态,也包括没有讲到的其他姿态的龙,是指栏板上雕刻的龙。对句子理解了以后,我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写《公园一角》,学生能抓住景和物的特点,用上这个句式来写。除了仿写排比句外,还可以仿写比喻句和拟人句,或使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等等仿写。

2.仿顺序。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注意表达的顺序,掌握并逐渐学会使用“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问:“同学们,我们读了课文后,在你的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按什么顺序写的?(春夏秋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辞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小兴安岭的魅力和对祖国的热爱。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安排第三课时,我让学生学习本课写景物的方法、特点,观察校园内的花、树……并写一写。

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人教第七册的第一组课文的写作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观潮》一课,作者观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安排课文结构。《鸟的天堂》一课,作者两次在不同的时间来到的同一个地方,运用静动结合表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火烧云》一课运用了总述和分述的方法写出来自然奇观。学习了这组课文,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这些写作方法,试着运用这些方法写观察日记。

二、拓展练笔

练笔的形式很多,有补白类的,包括补充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扩写类的;情感升华、主题提升类等。总之,拓展练笔可以让学生把掌握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1.教材简略处的合理拓展。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如《去年的树》一课,作者几次提到鸟给大树唱歌,那唱的歌词内容是什么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编写,感受鸟与树之间真挚情谊。

2.课文精彩处的合理拓展与改写。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并学会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教材中,有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也相当丰富,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记,进行低层次的语言积累,还要充分发掘教材进行拓展。如《小木偶的故事》一课,老木匠对自己说:“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有办法过快乐的日子!”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强调“笑”的重要,此处,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具体的想象并写出来。再如,古诗改写成故事,学生对古诗的内容、历史背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都得有所了解,才能进行合情合理的改编。

3.续写练笔。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假如教师引导学生续写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如《穷人》和《小摄影师》的续写,这样的练笔可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高度统一。

4.课外读物走进课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是我孜孜不懈的追求。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应为学生搭一处语文的“阶梯”,引领着他们一步步走向知识的殿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把经典的儿童读物在读书课上推荐给学生,与他们一起阅读,和他们一起谈读书的体会。比如,读《成语故事》《三字经》《增广贤文》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读“故事大王”郑渊洁的《童话大王》《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魔方大厦》等,引导学生也插上想象的翅膀;读杨红樱的《男生日记》《淘气包马小跳》和《女生日记》学会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片段;读《王尔德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感受人物的外在美、心灵美、精神美,意蕴美……读世界儿童名著,《水孩子》《海蒂》《小思想家在行动》《木偶奇遇记》《小鹿班比》《魔法师的帽子》《比比扬奇遇记》《长袜子皮皮》《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了解环境的渲染,细致的人物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等都能表达人物的品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9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作文教学;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巴金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日常作文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多写想象作文,意义重大。而我们过去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表现为:重记、重背、重模仿,忽略了想象力的培养。下面本文结合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谈谈小学生作文想象力的培养。

一、广泛阅读,储备丰富的表象,为想象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想象力是将头脑中储存的表象进行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其实质是“舍旧为新”,是以储存于头脑中的表象为依据的。也就是说,想象不是凭空编造,不是无中生有,它是以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为基础的。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

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想象力,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无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无论是中国的作品还是外国的作品,内容和范围越广泛越好。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神”来源于广泛的阅读。可现在的一些教师不让学生看课外读物,认为只要把语文课教好了,学生的作文就有了模仿的对象,作文水平就能提高。许多教学案例告诉我们,不让学生多读多积累,学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实践证明,那些喜欢课外多读书的学生,提笔成文,想象丰富,常给人意外的惊喜。

二、深入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想象充满活力

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学生的生活越平凡,作文内容就越平淡。我们应该注意到,现代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城市学生的生活几乎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孩子们没有拥有自己五彩缤纷的生活,使得学生作文空洞,严重缺乏想象力。老师的作文指导几乎停留在教室里,语言苍白无力,这些为学生制造了自由想象的障碍。可以说,学生的知识源仅是课堂这块小天地,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文指导课不应只是停留在教室,更多地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在河边、在公园、在厂矿、在森林,美丽的大自然能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无比广阔的空间。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触发想象、联想

作文源于生活。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习作中最苦恼的是“无米之炊”。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很多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观察的能力较薄弱,不善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素材。

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父母兄弟、老师和同学的言谈举止,都是观察和认识的内容。观察时要让学生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观察。对观察的对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还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有收获就记下来。如果能这样日积月累,就能储备丰富的材料,想象和联想就有了生活之源,作文就会有说不完的新鲜话。

四、以作文训练的综合性、多样性拓展想象的空间

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想象力,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作文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是指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使训练收到实效。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体裁的多样、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等方面。综合性是指在作文训练中,以多方面有利因素的结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综合,既是作文本身听、说、读、写,字、词、句、段,摘、抄、记、写、改、编、评、赏的结合,也可以是作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作文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作文与生活的结合,作文与做事、做人的结合……这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训练方式,避免了过去单调、枯燥、缺乏情趣的写作套路,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拓展想象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关于训练形式的具体操作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1)是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是加强口头作文与即兴作文的训练和指导。(3)是作文应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4)是让学生参与自评自改与互评互改的活动。(5)是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故事情节、文章结尾、文章体裁等,设计看图作文,扩写、改写、续写等读后练笔。

五、想象作文是培养想象力的最有效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课程标准为何如此重视写想象作文?应当说,这是对传统作文教学对学生思维束缚太多的一个矫正。

第10篇

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著名作家曹禹说:“要爱语言,要着迷,语言的妙境才能领会得到,之后,才能谈到学着掌握语言,学着使笔下生花。”当学生对祖国的语言产生热爱的感情时,就会经常涌起那种孜孜以求地学习它、掌握它的力量,这对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益的。

(一)对教材课文中典范的语言实例作赏析。

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语言具有典范性。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结构的同时,深入钻研课文语言。对其中某些语段词句作赏析,不但能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能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表达功能。学生从中感受到祖国语言词汇的丰富,表达功能的细致。语文课上经常跟学生一起钻研、体味,能激发并加深他们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二)对课外阅读中收集的语言佳例作交流。

要求学生在课外广泛涉猎,多读名篇和当今获得好评的作品,每天阅读报纸杂志。勤于动笔,摘录自己感到有用的东西,包括语言表达的佳例。鼓励他们在墙报、黑板报、手抄报上交流这些语言佳例(高年级要求稍作鉴赏分析),有时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有关内容也适当进行交流。这项工作对学生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加深他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是很有益处的。

(三)对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实用语言进行品味。

语言表达的好例子,不仅存在于名著名篇之中,也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实用语言的佳例层出不穷。切合情境的店名、商品名,巧妙得体的广告语,别具一格的告示语,精警生动的题词、贺词,鲜明有力的演讲词,洗练幽默的主持人即兴讲话,等等,学生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听到。要求学生做有心人,发现好的语言表达的例子就及时收集。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结合有关内容,适当联系现实生活中的这类语言佳例。

(四)对群众语言中精采的表达手段作评析。

常把收集的群众语言,包括本地群众口语中精采的语言片段,介绍给学生。如谚语、俗语、熟语和精练生动的动词、形容词等,也鼓励他们注意收集,相互交流体会它们的生动活泼,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二、引导学生养成“多读、多写、多积累、多揣摩”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教语文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使他们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下列“四多”的习惯很重要。

一是多读。就是在课内外多读名篇佳作,也包括读一些实用性强的语言作品。多读好作品,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提高语言的理解、鉴赏能力。

二是多写。就是多写各类语言材料,包括句子、语段、文章等。指导他们结合课内外作文,写一些精采语言的赏析短文和语病文字的评改短文,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和鉴别力。

三是多积累。就是在头脑里贮蓄语言表达的材料,常用的词语、句式自然是记得越多越好。此外,还应当尽量多积累各种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谚语、格言,富有生命力的脍炙人口的古诗文佳句,富有启迪性的精短散文名篇,等等。

四是多揣摩。就是在读和写的时候,对语言作适当的“磨”,关键之处更应细细“咀嚼”一番。在揣摩中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提高精细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语言训练

在课文教学中,重视字词句章的常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去正确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领会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之后,再回味文章的语言文字,加深理解,学习用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咬”住语言不放。凭借课文的语言,去完成语文教学中有关良好品德的陶冶、审美情操的培养等相关的任务,而不去另作架空的分析。这样就节省了不少时间,可以用来加强语言训练,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主体任务。

四、结合作文教学进行语言训练

第11篇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素质教育的提倡,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施,为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新的挑战。笔者作为中学语文课教师,亦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作出相应的教学方法的调整,在语文课尤其是作文教学上有新的教学思维导向。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如能根据地方特点,扬长避短,充分把握作文教学的契机,培养学生乡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关注家乡、描写家乡、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大有效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写作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根据地方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对于农村中学,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语文能力的训练环境还十分落后,课外阅读量少,学生知识面窄,写作确是苦事一桩。写什么呢?有什么值得写呢?还不知道。以往的作文训练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故写来写去,作文能力非但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反而越写越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学生越写越怕写。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把握教学契机,从培养学生乡土情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关注家乡一草一木,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引导学生以写作的形式介绍家乡,赞美家乡。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言之有情。以往农村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局面,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山区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垣的水泥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放牛坡如今成了披红挂绿的“花果山”,昔日低矮的小瓦屋如今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这一切都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这一切,也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契机,从培养乡土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学作的兴趣,具体做法可以分为三步:一、拟题

拟题具有导向功能,教师在命题或指导作文题时要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培养情感,激发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一般文体的训练还是文学体裁、新闻、通讯、调查报告等其他文体写作,教师都应有意识地通过拟题引导学生多写家乡,并注重拟题的技巧,以点燃乡情之火为出发点来构拟作文题目。与发达地区相比,家乡虽然贫困,但贫困是落后,不是耻辱,在让学生正视家乡落后的同时,也要使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看到家乡的未来和希望,激发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家乡的“花果山”》、《山村风景独好》、《家乡报上的头条新闻》,这类的题目都能较好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挖掘家乡的亮点,培养爱国爱家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激发了写作的兴趣。二、指导

写作指导是选材布局主要环节,也是提升主题、加强情感渗透的有利时机。有了好的拟题,还应有好的指导。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乡的一事一物,从深入了解认识中增进乡土情感,指导他们从中恰如其分地选择写作材料。学生初写家乡往往内容单薄,言之无物,是由于对自己的家乡缺少关注,熟视无睹,就好像每天走过的台阶不一定能说得清楚的它级数。因此,作文指导要因时制宜,多搞一些实物观察,实地观察和实践观察体验,平时可出一些小题目,如“每次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家乡地名与传说”、“一个有趣的老乡”等,让同学们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乡土气氛,增进乡土情感、从而产生介绍家乡、赞美家乡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冲动。

课堂作文指导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一次指导《家乡,我为你骄傲》时,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的同学很是为难:“家乡四处是高山大岭,只见树木不见人,哪有值得骄傲的东西呢?”教师一时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教师猛然想起一件事:上次放假回校,这位同学不是提了一袋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黄榄来派给同学们吃吗?于是教师便趁机诱导:“谁知道某某同学家乡最好吃的是什么?”“黄榄!”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说:“那倒是很多,满山满岭都是,听说村委会还贷款买设备准备办个黄榄加工厂呢!”这位同学似有所悟地回答,再一步引导他联想、思考、分析,他终于写出以“家乡的黄榄”为话题这篇以小见大,充满自豪感,通过家乡的进步体现国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好习作。这样的指导,也同样开启了别的同学的思路。

3、评讲

评讲是作文教学中承上启下的环节,又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时机。适时把握,也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实现写作能力再提升。作文评讲应着重肯定学生写作成果,再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一次写家乡风景的作文,一位同学写了篇《山村风景独好》,文中他以饱含热情的笔调对山村四野风光进行大量描绘。其中写到一群村童在榕树底下以一块大青石为凳进行晨读,别有情趣。教师在评讲时充分肯定了该同学的成功之处:“通过工笔描绘山村早晨这一特定时间内的自然景色,文字流畅,富有诗意,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同时又提醒全班同学:“这位同学写山村美景是成功的,但家乡可爱之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之美,作者如能把文章的重点放在“村童晨读”这一图面上,写出山村虽然落后(以天地为教室,大青石为台凳),但山村的人不甘落后,有着奋发图强的新一代,这才是山村最美的一道风景。这样构思文章的主题会更深刻,现实意义会更强。”听了这段评讲,同学们豁然开朗,在这基础上教师由组织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说出家乡最美的风景:一家有难百家帮的动人场面,赶集路上衣着一新的村民,披红挂绿的致富果园,……他们都能从家乡某一角度的美景去把握时代的脉搏,从中看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以上的作文教学法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实践的结果表明,这些教法切合学生实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无定法,笔者将紧随教学改革的发展足迹,在教学道路上继续探索。培养乡土情感,激发写作兴趣培养乡土情感激发写作兴趣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12篇

小学低年级说话与作文衔接阶段的教学,具有打好作文基础的作用,而这一过程需要养成学生的说写习惯,其难度比较大,传统的说教之所以未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和质量,主要是方法后滞,学生缺乏主动性。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创设活动情境,训练学生说话、写话、学写日记和范文仿写,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这些策略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促成学生积极写作,逐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就要帮助创设生活情境和说话的情境,让他们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和感受,这样才能有话说,有话写,写的事情和抒发的感情也是真实的。而小朋友爱活动,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创设游戏和说话情境,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例如组织语文第二册的一次说话课教学,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观察一种水果,说说它的形状、颜色味道。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教学环节设计为:首先和学生一起准备几种水果,然后将一个圆形纸盘分成六等份,每一份贴上一种感官的图案,包括耳、鼻、眼、口、手、心等,让学生尝试通过多种感官来观察事物。课堂上当我们出示大转盘时,孩子们就被吸引住了。接着又朗诵自编的儿歌,把学生的兴趣进一步调动起来:“大转盘,转呀转,手摸摸,眼看看;大转盘,转呀转,鼻闻闻,舌舔舔;大转盘,快快转,耳听心想真好玩。”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接着我们再设计一则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让学生猜水果,学生七嘴八舌,非常活跃。由这些教学活动引发出了学生所要观察的水果,因而学生特别踊跃参与。这节课,大转盘就像德可乐利的“水闸门”,学生注意的水库被打开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跟随着大转盘的“流向”(转动方向)。学生的思维随着大转盘的转动而变化着,语言丰富,积极参与的热情很高,表现欲望强烈,各种各样的水果被他们描绘得具体、生动。事实证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完整话,写具体事

从学习发生过程来看,说话是写话的基拙,写话需要说话作内容,如果平时说话不完整,写话也很难通顺。为此,教师训练学生按规定说话,说完整的话,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体现了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随时纠正学生病句,学生回答问题,力求让学生说完整,说不完整的立即纠正,并让学生复述,这样多次纠正,小朋友也就逐渐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平时自觉注意说话完整、说话明确。同时,把这些完整的话记录下来,使得说完整话和写完整话有机结合起来,说具体话和写具体话有机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还应要求学生说话有具体内容,写的也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具体话、写具体话。平时做造句练习,先让学生口头造句,并启发学生造不同的句子,用一词造多句,或一句用多词,教师及时纠正不通顺、不完整的句子。然后在口头造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记录下来,板书造句,并共同修改、补充,使句子具体、完整。这样有意识的专门训练,小朋友说话写话的能力,都能获得较快的提高。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的时候,在小朋友专心游戏和说话的时候,教师安排专门录像,记录学生的游戏和说话过程。回来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观看他们自己的游戏、游览活动和说话活动,并反复播放,把这些说过的话,记录下来。这又达到了学会记录说话的目的。由于录像是学生自己活动的内容,见到有自己在里面,学生特别高兴,记录同学和自己的语言,也就特别来劲,这就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学习和训练的目的。

三、学写日记,仿写作文

从一年级下期就可以让学生开始写日记,这有利于养成学生写话的习惯,并逐步提高写话的质量。当然,由于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限制和注意力不够专注,对写出的日记不能有过高的要求,一般能简单记录过程,把说的话记下来,形成习惯,久而久之,写话的质量会逐步提高,作文基础也就得到夯实。写日记,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给学生加以具体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把自己平时的活动记录下来。例如小朋友爱游戏,把游戏过程记录下来,也是日记的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语言材料,积累多了,不但日记内容丰富了,学生还可以生发开来,用这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话和思维结果。

在作文形式上,捷径是指导学生仿写。让学生由仿写开始,既能去除无东西可写的烦恼,也能模仿范文特点,逐步融汇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不仅描述了祖国海防前哨的优美风景,还强调了这里的丰富物产,该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佳作。课文是从四个方面来写的,即海水、海底、海滩、海岛。教学本课后让学生模仿着写《可爱的校园》,指导学生模仿,课文写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孩子们写教学楼、操场和花圃,通过对校园三个方面的仿写,来突出校园的可爱。由于有范文模仿,又有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仿写得有声有色。文本语言带给了学生美的熏陶,而学生个性的语言在模仿中又丰富拓宽了文本语言。这样模仿写小作文,确实是值得推广的。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东浦小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