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

时间:2023-05-30 09:06: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司马光砸缸,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掉。

她问:“老师,什么是缸?”

我晕!都是初中生了,竟不知道什么是缸?唉!也是,现在的城市哪有缸了,难怪孩子们不知道。看到大多数学生都用同样迷惑的神情望着我,我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大家,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

第二个学生的问题是:“在哪儿买的缸?多少钱一个?”

我说:“这个问题不重要,下一个!”

可那个学生还问:“很重要的,老师,您总不会把家里最贵重的东西砸了吧?”

我瞪了他一眼:“那缸不是司马光家的。下一个同学!”

第三个学生问:“缸是干什么用的?”

又是一个超幼稚的问题。一个学生抢着说:“我知道,我爷爷奶奶家用缸腌酸菜咸菜。”

如此出色的学生是谁教出来的?

我只好解释说明:“古时候每家都有一口缸,专门用来存水。”

第四个学生马上问:“他们家经常停水还是欠水费了?”

看来给学生开历史课真的很重要。我不得不解释:“那时候没有自来水,人们都是取来河水或井水存在缸里用。”

“连自来水都没有,说明古代人很笨,还是我们现代人聪明。”那个学生发出感慨。

第五个学生:“那个缸放在哪里? ”

我有点不耐烦了,斥责他:“刚才老师讲故事时你干嘛去了?是不是没有认真听讲?我明明讲了放在院子里,你站着听一会儿!”

他申辩:“老师,我认真听了,我的意思是,那个缸放在院子里的哪个地方?是院墙边还是院门口还是屋檐下还是院中间?”

“这个我哪知道!司马光也没有留下回忆录详细说明,再说缸放哪儿小孩不都掉进去了吗?别找借口,继续站着!”

第六个学生:“缸为什么没有盖子?若有了盖子小孩就不会掉下去了。再说古代人也应该讲卫生啊,没有盖子,灰尘昆虫脏东西什么的都往里掉,人吃了会得病……”

我……这都哪儿跟哪儿呀!我意识到这样提问下去不是办法,弄不好会被这帮小鬼扯得昏掉,只好拿出屡试不爽的老办法,提问领悟能力强的学生。我示意体育委员。

体育委员:“那缸有多高?”他也昏头昏脑随着前面的思路走了。

“大概……到我肩膀这么高吧!”本来我想说和我一米八的个头一般高,可我也没见过那么高的缸,又怕说矮了司马光也就不用救了。

劳动委员看到我的示意说:“那么高的缸,小孩是怎么上去的?有梯子还是从高处跳进去的?换了我可上不去。大石头多大?司马光多大?老师您讲了司马光当时也是个孩子,那他抱得动大石头吗?那缸里的水要是不够深,小孩掉进去也不会有危险,就不用救了。”这家伙不顾我已铁青的脸色自顾自地说下去。 “既然要救,说明缸里的水足够深或者是满缸水。能承受那么多水的压强而缸没有破说明缸壁是够厚够坚固的。司马光既然是小孩子,抱不动大石头,那么他拿小石头能砸破那够厚够坚固的大缸吗?不可能!就算他拿出铁杵磨成针的精神,一下下耐心地砸,直到砸破为止,就算他最终真的把缸砸破了,那小孩估计早就淹死了,所以……”

“Stop!”我阻止他继续说下去。这小子的物理学得真不错。我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班长身上,“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班长站起来,看着同学们期盼的目光,深吸了一口气说:“老师,我得到的启发和同学们的是一样的,就是……这个故事……是假的!”

第2篇

通过听《司马光砸缸》这堂课,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收获非常多。

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的读、大胆的想,勇敢的说,采取了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的给学生读书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出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们能入情入境的学习,真正理解了课文。首先,此堂课的阅读教学体现出了自主阅读的特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在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所以老师在这节课的阅读实践中,力求做到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整节课,他坚持以学生的“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同时为了防止流于形式的朗读和浅层次的数度,一、三维目标落实到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所体现。多种方式的诵读中学生就记住了文章,没有刻意的去背诵,但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二、多种方法引领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学习知识。加深学生们对生字意思的理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归类:利用插图,单音字组词变成双音节字,调换顺序,及时补充等方法特别使用。利用好译文和原文的对比,在对比中体会文言文的魅力。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训练有素,可见平时训练很到位。(如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去读,教师引导理解)突出了重点。

三、重视知识的活学活用

状语后置句和代词“之”的用法,本来是很抽象很枯燥的知识点,被老师处理的很灵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记忆这些知识点,运用知识点,做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抓住重点,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本课学生随着教师精心准备的问题一步步走向深入,读思结合,课内课外结合,以文代文,把一二年级的经典文言文迁移过来,学生有了方法,理解文章将更容易。

第3篇

    “缸是什么?”学生颇有兴趣地问。

    “装水用的。”有问必答,我用手比画着缸的形状。“真像发福的肚子。”学生想象力够丰富的,我称赞了一回。“老师,缸放在什么地方?”哎,现在城里的学生!这问题我没有想过,当了十多年的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机智还是有的。

    “放在私塾———也就是现在的学校的厅或场上。”我想当然地说。

    “那———小孩子怎么会掉进缸里?”现在的学生什么事都想问个究竟。

    “大概是爬上去后,不小心摔下去的……”我有点语塞。

    “小孩子掉下去时,老师在什么地方?”我想改口说司马光当时还没有上学,但课堂情景不容我反悔,只好硬着头皮坚持,我的额头开始冒汗了。

    “司马光的老师没有尽到监护的责任,应该赔偿!水缸放得不是地方,学校也该赔偿!”学生的语气颇像威严的法官。

    “应该赔偿,应该……”看着教室后面听课的教师投来的同情目光,我的舌头打结了。

    “司马光砸坏了缸,是损坏公物,也要赔偿。”又一个学生站起来,义正词严。听课的教师开始低声议论了,我真想马上刹住跑开的话题。“这个问题留给同学课后……”

    我话音未落,又有一个学生腾地站起。“老师,缸这么高,小孩子怎么刚好掉进去?是不是有人推了一把?”说完,他得意地扫射全班同学几眼。我还得帮千年前的古人缉查“真凶”?听课的老师有点坐不住了。“这个……这个嘛……”我的腿开始打颤了。

    “是司马光干的!推下去,再救出来,想得到老师表扬!”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早熟,用现代社会的人和事来印证古代的人?豆大的汗冒出额头,我来不及擦拭。

    看来孩子思维的野马一放开,就再也收不拢缰绳。“老师,司马光家里是卖缸的,他砸缸是为他家里的产品做广告。”这个孩子的思维够超前的。

    “错了。司马光救同学出了大名,四处演讲,还出了书……”这啥年代的事情?

    “不对。是司马光砸缸,缸主人索赔,赔得他倾家荡产,气得他父亲骂他:你再砸缸,我砸你!”课堂上飘着一丝火药味。

    “错!是司马光救同学出名了,官府推荐他上大学,保送他做官……”

第4篇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

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

读议(通过读书,想像讨论。)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像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志学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

1、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使劲砸”“几下子”等。重点体会读一读。

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也可组织学生在读4、5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掉进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马光),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体会。

(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背诵(练习背诵,促进积累。)

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习背诵。

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互相评议。

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想像,深化认识,拓展思维。)

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一家长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学带走,而老师不在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像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的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

伴教锦囊: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待郎。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从政近五十年,对北宋的国计民生、典章制度发表过不少独特的见解。诸如虚心纳谏、崇尚务实、注意民心、知人善用等治国主张,长期不懈地编纂《资治通鉴》,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一座高耸的丰碑,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

自古光山山水素有“浮光熠彩”之誉,所以县名也以“光山”命名。又因司马光在光山出生,故其父为其取名为“光”。司马光为其出生地光山县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古往今来,光山人民无不以此为自豪。对于司马光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光山人自然给予更多的挚爱,自宋代以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弄巷、水井、书院随处可见;为他建词立碑、题诗、作记,更是代不乏人。

宋时,光山县署在东北大街(现司马光大道与正大街交叉口的东段)的路北。明代初,县署迁移,遗址被改建为学宫(现为司马光宾馆)。原署内有一口水井,司马光出生满三天时,用这口井的水洗浴(光山当地风俗,叫“洗三”)。后来这口井被叫做“司马光井”,简称“司马井”,迄今仍完好存在,另外,世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阅读在线:

司马光砸缸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第5篇

相信大家都学过司马光砸缸吧,司马光用自己的智慧,救出了小朋友。就在几天前,我为了把米倒出来,而弄了很久,还是靠司马光的方法把米倒了出来。

“爸爸!家里没米了!”我蹲在米桶前面。“你没看见沙发旁有米吗!”我急忙奔驰过去,果然有米,可是被打了个死结。于是,我不假思索地结起解来。

我一手拿着结,另一手仔细地结着解。经过九九八十一道洗碗工序的手解起结很不容易。我手上的水似乎很喜欢与我做对,一会儿这只手滑,一会儿另一只手又滑了,正当我马上解开第一个解时,还是滑了。我顿时火冒三丈,一瞬间闪到卫生间拿着毛巾擦来擦去,直到干了才肯罢休。

把手擦干就是好,经过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我终于解开了第一个结。可是,下面的那个小结好像很不服气,长得小小的。我无可奈何地蹲在地上叫着:“爸爸!我解不开这个结!”接着,传来一声回应:“自己想办法!”我左思右想,又冥思苦想,再昼思夜想,还是没想出来。

最后,爸爸终于告诉了我秘诀:司马光砸缸。不一会儿,米像潮水一样涌进了米桶。

五年级:seep

第6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学生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我常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画一些想象画。如给学生一个“O”形,让学生画出与之相似的物体;给学生一幅星星月亮图,让学生画出一些像月亮的物体,像星星的事物。这种绘画练习,不仅刺激着儿童去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还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有了这些想象力的训练,学生的作文题材就丰富多了。在学生“画”和“说”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开拓作文思路。从一年级开始就可安排听儿歌表演,听故事补充结尾,中、高年级设计欣赏、分析、评论等练习,为学生创设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二、通过运用求异法,培养想象力

教学中要运用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时,应不拘于书本知识,不限制学生思维,学生有了更多机会表现自己,他们的思路往往会别出心裁。如教《司马光》一课,学习“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我问:“司马光为什么要使那么大的劲砸缸呢?”有人说:“缸又大又结实,不使劲,缸不会破。”这时,我趁势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有人又说:“司马光当时很着急,怕时间长了小朋友会淹死的,所以要使出最大的劲砸缸。”提问激起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从各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又问:“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会不会有更好的办法救出落水的小朋友?”有人就说:“如果当时我在场,会马上搬来一把梯子,上去救小朋友。”这时,我又让学生从多方面考虑哪种办法好,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司马光的办法好。这样,促进了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发挥他们的想象。

三、通过填补课文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填补课文空白,进行创造想象,既训练语言,又发展思维。如《赵州桥》一课,从课文中已看出三种龙的姿态美,学生对赵州桥的美有着初步的认识。此时,我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之外,展开大胆想象,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加以描述龙的其他姿态,充实了课文内容,丰富了美的形象。然后,又从具体到抽象加以概括,让学生调动词语积累,用词语形容龙的美。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使学生充分享受“创造美”的乐趣,培养了想象力。

四、通过续编故事,培养想象力

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基础训练安排的命题作文训练外,还应注意发挥课文的作用。有些课文结尾意味深长,教师可利用这类课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上下工夫。如《狼和小羊》一课,结尾写到:“狼说着往小羊身上扑去。”在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想象,把故事说下去,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结果。有的说:“有一个猎人正好走来,把狼打死了。”有的说:“小羊被狼吃掉了。”有的说:“小羊知道不是狼的对手,就装出听话的样子来讨好狼,再想办法逃走。”

第7篇

情景展示(这是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情景):

在教学《司马光》一课,当学到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缸时,教师提出问题:在这危急的时候,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你能读读课文里的有关句子吗?学生很快找出了相应的段落,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甚至把动作也准确无误地表演出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教师又问:“读了以后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好吗?”全班学生几乎众口一词:“好!”教师刚想继续往下教,突然有一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我觉得司马光的办法不好。”教师当即一愣,但随即亲切地问:“哦?为什么?”学生怪声怪气地说:“我觉得司马光用石头砸缸,而且是使劲砸的,缸被砸破了,但如果里面的小朋友也被石头砸到了头,那还不照样死吗?”教师想了一下,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问道:“你的想法与众不同,也有一定的道理,别的小朋友能说服他吗?并请你们想一想,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教室里沉寂片刻后又马上讨论起来,学生们说了不少办法,可一出口就被其他学生驳回。于是教师总结说:“看来,在当时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司马光的办法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最可行,所以几百年了,这个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你们说是不是?”这次没人再提意见了。

这样的教学情景,留给我们的思索是那么深刻:小学生年龄小,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所做出的反应也各有千秋。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他们,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思维,我认为应该在课堂中做到:

1.营造融洽氛围,保护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要想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必须努力营造融洽、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流,使学生敢于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个性见解。其次,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不应该冷冰冰地说教,而应把微笑带入课堂,富有感情地启发学生,感染学生。教师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把握其共性和差异。

2.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个性。“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是激发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质疑提供机会,促使学生广泛质疑。教师不要以任何问的形式来挤占学生的时间,要把提问的时间交给学生。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有留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学生才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来表达,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3.鼓励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要充分展示其个性才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展示其独特的见解,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牢牢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观念,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始终注意在语文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那么就能保护、激发、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丰县山岩完小】

第8篇

你也许听过“典地葬妻”这段佳话;

你可能读过《资治通鉴》这部巨著……

那你定会想到一个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历史学

家,中华民族历史星空中一颗璀灿之星――司马光。

司马光生于1019年,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

水头镇(原涑水乡)小晁村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

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土甲科,曾担任天章阁侍制

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兼侍读学土等官职。宋

冲宗在位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一,退居洛阳,专意编

著《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被

召入京主持朝政,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为相八个月,因积劳成疾,1086年溘然去世。身后赠

太师,封温园公,谥文正。

司马光世代为官,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

年间名臣,官至天章阁侍制,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

誉。司马光从小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一生为人廉

洁,生活俭朴。他还十分重视对后代的教育,他教育孩

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说:“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

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

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反之,“侈则多欲。君

子多欲则贪荣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

败家丧身。,’成为后人身教言传、正身教子的榜样。司

马光“俭能养廉’’的思想,在当今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

的意义。

司马光不仅廉洁俭朴,而且博学多才,勤奋务实。

历史给了他一个特殊的机遇,让他成就了一番伟大的

事业。因“熙宁变法”,他辞退京官,十九年磨一剑,废

寝忘食,编著史书。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一

部294卷300万字的我国首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

鉴》欣然问世。该书取材广泛,考证翔实,文字简明,文

笔生动,为后人所推崇,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珍贵

遗产。

司马光与王安石私交甚好,但在熙宁变法中,二

人在政见上发生严重分歧,王安石主张大刀阔斧地改

革,而司马光则认为守成时期,应偏重于通过伦理纲

常的整顿来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制度的制约之内,即

使改革,也要稳妥,认为“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

非大坏不更造也。,’因为“大坏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

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就其竭诚为国

来说,司、王二人是一致的。

司马光的政治观点毁誉参半,在保守派当政的时

候,对其政绩大加褒扬,在他去逝后,宋哲宗令坡

撰写神道碑文,极尽溢美之词,并御书“忠清粹德之

碑’’六字碑额立于司马光墓前;在改革派当政的时候,

司马光不仅没有政绩可言,而且被列入奸相之列。但

司马光的人格品德,不仅为百姓称道,也令对手折服。

时光流逝,如今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位于

山西夏县的司马光墓前涑水清流,绿树成荫,历史的

纷争和毁誉成败也都化作了黄土,陪同着这位长眠于

地下的圣人。当你在司马光墓前驻足的时候,不论你

第9篇

摘 要:

关键词: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提倡问题争辩,唤醒创新意识

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间对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创造力发展的激素。众所周知,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语文的多义性、丰富性决定了语文教育是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创造的动力和空间。因此,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会得到尽情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一般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有个性才能有创新。因此,我们坚持不搞一言堂、一刀切,而是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辩论的舞台,抓住疑点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在问题争辩中明辨是非曲直,追求真知灼见。如:教学《司马光》一课,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司马光这一人物形象时,抓住司马光搬石砸缸、抢救落水儿童这一"激趣"的关键性情节,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生开动脑筋,设想了抢救落水儿童的另外三种方法:1、找绳子爬到假山上把他拉上来;2、丢进缸里一块木头,先让他浮上来,再跑到屋里去叫人;3、拿水桶把缸里的水舀干。我引导学生将这三种办法与司马光的办法作对比。最后学生得出:这三种办法固然都可以采用,但不是在千钧一发、救人于危险时的最佳选择--绳子、木头、水桶不可能很快找到,延误抢救时间,落水儿童就会淹死;还是司马光搬石砸缸来得快捷便当--就地取材(有假山),"哐当"一声,缸破水淌,落水儿童顷刻得救。这样,就挖掘了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激发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开发了学生智力,使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这种教学,教师不把一个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抓住一个焦点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在不断肯定或否定的过程中明确认识,让学生在由发散到集中的认知过程中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创新思维火花在争辩中随时就会有所闪现。长此以往,创新意识必然萌生,创新能力必能发展。

二、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 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思考的表现。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挑战同学、挑战老师、挑战教材,是我的课堂"挑战三部曲"。挑战使同学们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说话。这点尤其表现为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如:我在教《詹天佑》一文,谈到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好处大,使火车上山容易多了。这时候几个学生站起来,大胆地提出了疑问,认为"人"字形线路使火车上山费时了,而且下山特别麻烦,提出了"改变线路,避开陡坡"、"架设引桥,让火车渐渐爬上陡坡"的意见,由此展开了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活动。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辩论后,大家终于达成了一个新的共识:架设引桥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改变线路虽然能避开这段陡坡,但会遇上另外的陡坡,"人"字形线路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方案,但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它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它充分体现詹天佑杰出的创造才能。这堂课正是由于几个学生的大胆质疑,向权威挑战,探索新的设计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又回到了"人"字形线路,集中体会它的好处。通过"发散"和"集中",大激发了创造热情,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贵在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勇于探索、尽情体验,"换一双眼睛,看问题,换一副脑子思考问题,换一方法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教与学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

第10篇

今天是星期天,我一写完作业就兴冲冲的来到奶奶家,我最喜欢听奶奶讲故事了,不知道今天又有多少个精彩的故事等着我去听了。

奶奶一看我来了,很高兴。他一边缝衣服,一边准备给我讲故事。我问:“奶奶,你再给谁缝衣服呀?”奶奶说:“是你大伯的衣服,过几天他要出门了,我把口子钉牢些。”我说:“奶奶,大伯全家跟奶奶住在一起好幸福呀!”奶奶的脸上现出了慈祥的微笑,她说:“这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呀!”我说:“这诗真好,可惜我没学过。奶奶,今天你给我讲什么故事呀?”奶奶看了看手中的针说:“就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吧。”我急忙说:“讲过了。”于是,奶奶给我讲了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好佩服司马光的智慧。刚讲完故事,奶奶突然叫了起来:“糟了,针掉在地上不见了。”我开始帮奶奶找针,可是我们找遍了整个房间也不见针的踪影。我心想:要是聪明的司马光在这里会怎么做呢?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用一大块吸铁石,在地上吸来吸去,那根针终于被吸到磁铁上了。奶奶抚摸着我的头,不住的夸我聪明,我说:“奶奶,其实是您交给我的好办法呀!”奶奶听了一愣,然后又笑了。

回到家里,我仍然很兴奋,司马光的故事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黄埔学校 小学部

2年1班

卢方远

第11篇

元宵节观灯

临泽城关小学三年级5班魏睿

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元宵节。因为今天爸爸妈妈要带我到张掖去看花灯,我高兴极了。

来到甘泉公园门口,门口已经被观灯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我们好不容易才买到票进了公园。走进公园,只见公园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五彩缤纷的花灯把公园装扮得格外美丽,这里简直就是灯的世界,人的海洋。我情不自禁进地喊道“哇塞,太漂亮了!”

随着人流,一盏盏高大的花灯展现在我的眼前:双牛灯、神州飞船灯、天鹅灯……但最引人注目的就数那盏“甘泉假山”灯。这盏灯的中间是用银色霓虹灯装扮的假山,假山两侧各有一棵苍翠挺拔的“松树”。花池周围的一朵朵粉红色的“莲花”,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好像活的一样。

我们又来到公园东面的儿童乐园,走进“报春门”,我简直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只见每块草地上都有一组充满童趣的花灯。看,这边草地上’小白兔正提着篮子在采那五颜六色的大“蘑菇”;那边几只可爱的“小黄鸡”正在草地上找食吃,可爱极了。更有趣的就是那组“司马光砸缸”,只见一口大缸被旁边的司马光砸了一个大窟窿,一个孩子从窟窿里爬出来,真是活灵活现。我好奇的去抱辙口大缸,只见眼前一亮,爸爸用相机为我拍下了这美好的一刻。“曹冲称象”也十分有趣,一头大象站在船上,旁边站着曹操和曹冲,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仿佛回到了古代。我正看得入神,妈妈拽了拽我的手说“该回家了。”

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甘泉公园。今年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元宵佳节。

(指导教师:程建荣)

第12篇

英国诗人雪莱曾在《西风颂》中写过这样的名句:春运来了,春晚还会远吗?这个构造如同反季蔬菜大棚一样的舞台,赵本山已经长久没有来了。我说服自己开始习惯,那些没有赵本山的日子。但当我夜不能寐时,翻阅经史子集四大名著,满眼却还是他拐一年摇一年的影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曰:“走两步,没病走两步!”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曰:“忽悠,接着忽悠!”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问曰:“何药可医?”扁鹊曰:“吃药不好使,拄拐!”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由于你没有坚持拄拐,导致了病毒迅速地往上涨,两条腿有两条大筋,好比是两条高速公路,病毒以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往上转移,你完了,无情的病魔正在吞噬着你的健康细胞,一个崭新的植物人即将诞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扁鹊留下书信一封:“人生在世屈指算,最多三万六千天,家有房屋千万所,睡觉就需三尺宽。总结起来四句话:说人好比盆中鲜花,生活就是一团乱麻,房子修得再好那也是个临时住所,那个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啊!”桓侯遂死。

长坂坡一战,刘备大败,夫人幼子亦在乱军中失散。幸得赵子龙在曹营中杀个七进七出,救出阿斗,双手递予玄德。玄德将阿斗高高举起,怒道:“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便要砸在地上。千钧一发之际,张飞抢身而出挡在刘备身前:“大哥不能砸啊,这阿斗是你老哥儿俩重归于好的见证啊!”

曹操头痛难忍,遍求良医治疗,属下差人星夜请华佗入内,令诊脉视疾。华佗曰:“大王可觉体内何处异于往常?”曹操答曰:“只觉头部胀大,疼痛难耐。”华佗点头道:“是你的末梢神经坏死,把上边憋大了。 ”

司马光砸破了孙麻子家水缸救出同伴的第2天,他和朋友们又来到了孙麻子家后院捉迷藏,祸不单行,同伴小明不慎再次落入了缸中。智勇双全的司马光搬起巨石,打算故技重施。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孙麻子的儿子突然冲上前去,用血肉之躯护住了水缸:“大哥,你要砸就砸我吧!”

香港女星阿娇在“艳照门”事件后第一次接受媒体公开采访,被问及对于同陈冠希的恋情是否后悔时,阿娇面带泪痕地呢喃:“初恋根本不懂爱情,谈下一话题。”

2011年2月16日,自行车界传奇,环法七连冠得主阿姆斯特朗宣布退役。接受记者采访时,职业生涯中饱受癌症和伤病困扰的他,终于露出了轻松的微笑,面对全世界伤心的车迷,他饱含深情地说:“你说像我这腿脚的,基本就告别自行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