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20:42: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应急工作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镇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山塘水库较多,加上近年来山林覆盖率下降,影响了森林生态的平衡,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以至洪灾频繁,危及的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为做好预防工作,减少损失,特制定民兵防汛抢险方案。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镇里成立防汛抢险指挥所,由镇长X同志任指挥长,镇武装部干事X同志任副指挥长,成立由镇水利站、广播站、邮政支局、电信支局及镇供销社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的X镇防汛指挥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防汛抢险时的指挥和平时的防汛工作。
二、提高认识,防范未然。各单位要把防汛抢险工作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依靠群众做好防汛抢险工作。一是了解掌握本区域的地形和历年汛灾情况的变化,结合实际制定防汛、抢险计划和行动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加强对所属山场水库的管理,确定专人负责,严格遵守水库管理规定,落实水库安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
三、防汛抢险时的措施。X、汛期由电信支局开通专线电话,确定专人值守,以便及时掌握和通报汛灾情;X、镇民兵应急分队作为抢险救灾的尖刀力量,要随时听从镇防汛指挥所的调遣,X、X、X、X四个村的民兵应急分队,在接到镇指挥所的命令后,要迅速到达指定的集结地域,受领抢险任务。要落实确定运输车辆,一旦交通受阻,改步行赶到集结地域,其他各村民兵主要负责本村组范围的防汛抢险任务。X、加强重要目标的防汛抢险工作。X、X村民兵(含应急分队)除担负本村救灾任务外,好要担负镇属单位的抢险救灾任务。X、发生灾情时的抢险程序。镇领导组织人员转移,然后抢救重要目标和仓库。X、提高警惕,严防犯罪分子乘机破坏。X、做好灾后灾民生活安置,积极组织灾后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四、要求:X、全体民兵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有舍小家顾大家的思想,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X、服从命令,听从指挥;X、各村特别是有应急分队的村,汛期要确定专人值班,村民兵营长在职在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红十字会总会等15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关于转发省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根据《关于印发dw市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应急救护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立足于现场,对受灾人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是尊重生命、促进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应急措施。国务院总理同志为此作出“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增加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的重要指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镇突发事件呈现多发、易发的趋势,各种自然灾害和意想不到的事故随时可能威胁人们的生命。无数惨痛的教训告诫我们,掌握自救互救技术已成为当今人类求生的基本需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使广大市民掌握最基本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在意外伤害发生时,能及时、正确地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减少伤残、挽救生命,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基础性社会工程,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以“向广大市民宣传自救互救应急知识”及“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为已任,切实开展群众性初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普及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政府重视、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初级应急救护培训新格局。
三、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全镇的初级救护知识普及率和救护员培训发证率力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突发事件发生时,受灾人员及救援人员能够及时、正确地实施自救互救、防灾避险,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力争到2012年底达到以下指标:
(一)每个村(居)委会的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20%,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持证人数与总人口比例不低于1∶300。
(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40%,救护员培训发证率达到4%。
(三)普通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人员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到20%,救护员培训发证率达到2%。
(四)初级救护培训普及人数与总人口比例不低于1∶300。
四、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是现场的、初级的、群众易于掌握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大纲》规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四项技术,现场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基本技术;
2、中毒(化学和食物)、触电、溺水、烧伤等意外事故及家庭急救的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3、公共安全、防灾避险基本知识技能等。
五、培训方法与步骤
全镇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在2009年下半年全面启动,力争成为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典范镇。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为了提高学校安全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不安全因素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紧急疏散预案。如遇有紧急情况(火灾地震晚自习放学停电等其他紧急情况)发生,全校将按此方案紧急疏散避险。
二预案执行组织机构:
(全校紧急疏散总指挥 职责:指挥调动各行动小组进行疏散救援工作。)
(后勤保障和紧急救援总指挥)
(初三年级教学楼指挥 职责:现场指挥学生按既定的安全方向和地点进行疏散。)
(基础年级教学楼指挥职责:现场指挥学生按既定的安全方向和地点进行疏散。)
(新宿舍楼指挥职责:现场指挥学生按既定的安全方向和地点进行疏散。)
(老宿舍楼指挥职责:现场指挥学生按既定的安全方向和地点进行疏散。)
(操场集中指挥职责:现场指挥学生在操场有序集中。)
三教职工任务分工
1、上课教师:正在上课的教师听到紧急疏散信号后,应立即停止教学活动,按照课堂所在位置给学生讲清疏散通道,迅速组织学生离开教室,在室内学生全部撤离后,随同并组织上课班级的学生撤往安全集结地域。
2、班主任:紧急疏散信号时,未在班上上课的班主任老师,听到信号后,应立即前往自己所在班级上课教室,与任课教师共同组织学生疏散转移。在其他班级上课的班主任老师,首先应担负起任课教师的职责任务,待班主任到达,情况交待清楚,在确无特殊情况需要共同处理时,可以前往自己所在班级。
3、其他未上课教职工:一层值班室的教职工,听到疏散信号后,立即将各大门向外张开,然后分别到楼梯口和大门口关照学生。体育组负责指挥学生。各层未担任班主任和未任课教师,在关照上一层下来的学生的同时,还应组织好本层学生的转移,并全面检查本层各个房间和位置,防止有滞留学生,到上面一层学生和教师全部下来及本层各部位均检查完毕后,方可撤离。
4、宿舍学生疏散时,宿舍管理员负责指挥疏散。宿舍管理员首先打开防盗门,并立即进行报警取得援助。
四紧急疏散的信号及
当紧急情况(火灾地震)发生时,应及时发出紧急疏散的信号。有广播电铃哨声人工疾呼等。采用何种方式依当时情况而定。在电源和电铃系统可以使用时,宜采用电铃信号加校园广播,电铃信号为连续的两短一长声;在电源或电铃系统损坏或不便使用时,可采取哨音信号,哨音信号也为连续的两短一长声。信号的由决定紧急疏散的校长或校领导通知相关人员实施.紧急疏散信号从开始,应连续不断,直至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场所方可停止。
五疏散通道划分
1、上课期间疏散通道划分
上课期间紧急疏散通道以教室所在位置划分。基础年级教学楼的八(1)和八(2)由东侧楼梯疏散,其他各班都从中间楼梯下来。初三教学楼各班和在其他各室的学生都顺楼梯下。平房学生可从教室直接到达操场。注意不能在楼梯上拥挤,以免造成践踏事故。
2、课间和自由活动期间疏散通道划分
课间和自由活动期间紧急疏散通道以学生个体所在位置划分。学生在哪个班级位置活动,就沿上课时间所在班级或者各功能用室规定的疏散通道下楼。
3、中午睡觉和晚上睡觉时间疏散通道划分
中午睡觉和晚上睡觉时间紧急疏散以各宿舍所在位置划分。
六安全集结地域
学生撤出楼门后,应尽量靠远离建筑物一侧的道路,迅速向操场中心位置集结。各班班长和体育委应主动招呼本班同学集中在一起。班主任到达安全集结地域后,应立即清查本班人数和损伤情况,迅速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关照学生。
七具体组织实施;
教学楼紧急疏散
第一种情况:上课时候
(1)听到紧急疏散信号班主任(任课教师)即刻打开教室前门,靠后门同学迅速打开教室后门,全体师生迅速把自己的椅子放到桌子下,1至4排学生一个跟一个走前门,4排后学生按倒顺序一个跟一个走后门,排2列纵队依次按规定线路向学校操场疏散。学生走完后,上课教师再次检查教室内是否仍有学生留下。如果有,要及时将该生带离教室。学生迅速撤离时,禁止携带物品。
(2)学生离开教室后,上课教师仍站在楼层拐弯处配合楼层负责人管理学生快速疏散,以防止学生拥挤踩踏。学生排2列下楼梯,相互之间要关照。楼层办公室内未上课教师听到警报后,应立即前往楼梯口,协助管理人员组织学生疏散,直到楼层所有学生撤离为止。
(3)各层面的管理人员必须等到学生全部撤离后方可离开,否则视为擅自脱岗。
第二种情况:课间
听到紧急疏散信号后,课间值日的老师要迅速组织,相关的责任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往自己的责任区域,履行职责。相关的楼层上的学生仍按第一种情况紧急撤离;楼层外的学生听到信号后迅速向操场撤离。
学生宿舍紧急疏散
1、宿舍管理员首先打开防盗门,临时负责指挥疏散,并立即进行报警取得援助。各寝室学生要在楼长和室长的安排下,迅速有序疏散。组织机构成员要在事发后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相关人员指挥学生疏散。
2、疏散顺序与线路:
(1)紧急情况发生时,晚间值日教师要迅速打开在楼道维持秩序
(2)每一层寝室学生均从就近的楼梯下,迅速到篮球场或操场。
八注意事项
学生方面:
1、接到疏散命令后,要沉着冷静,听从指挥,撤离时动作要快,但是严禁争先恐后,推拉他人。遇到障碍,最前面的同学要设法快速排除障碍,保证后面同学顺利撤离。
2、如有学生跌倒,后面的一两名学生应快速将其扶起后继续撤离,其他同学要绕行,不要围观拥挤,更不准往上压。
3、撤离过程中,如有擦伤碰伤等情况出现,应先撤到安全地带后再找保健老师进行包扎治疗。
4、在清查人数时,如果发现人数不齐,不要回原处寻找,应立即报告老师,教师向领导汇报后由领导处理。
老师方面:
1、决定紧急疏散的校领导要全面掌控情况,在命令紧急疏散信号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19”“120”“110”等相应请求救援电话,并按排一人专责迎接救护人员和车辆的到来。
为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应急反应行动,提高本区抗御地震灾害整体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和《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4工作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依靠科技、整合资源,协同行动、专群结合。
1.5组织机构
1.5.1组织领导
《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政府是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区应急委决定和部署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其日常事务由区应急办负责。
1.5.2领导机构
根据市政府和市地震局的要求,成立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隶属于区应急委,平时负责区内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协调,震时自动转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1.5.3办事机构
设立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区地震办,作为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日常办事机构。
1.5.4工作机构
区有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镇是区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担负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部署的日常相关工作,并在区域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照区地震应急预案要求承担相应的应对、处置工作。
1.5.5专家机构
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平时为区域防震减灾提供政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发生地震突发公共事件时,参与区抗震救灾指挥工作。
2预防和预警机制
2.1信息监测与报告
2.1.1信息监测
建立区防震减灾测报网络体系。各街道、镇和重要监控目标单位应指定专人作为联络员,平时配合区地震办收集、传递、分析本区域地震活动和前兆信息;震时及时向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本社区震情、灾情、民情及应急处理情况。
通过区有感地震应急处理中心的震情实时监测系统,与市地震应急处理中心联网,快速、及时掌握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震情,为区震情分析、震灾处置提供基础材料。
2.1.2信息报告
一旦发生地震突发公共事件活动和前兆信息,有关单位和社区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立即根据其性质和威胁程度,将有关信息报告区应急联动中心(110)、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
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接到报警信息后,应马上掌握和汇总相关信息,分析判断是有感地震还是破坏性地震,及时提出应急处置意见,并按照相关规定,迅速向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区应急办报告。
2.2预警预防行动
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根据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区应急办的指令,随时进入警备状态。
2.3预警级别及
2.3.1预警级别
按照地震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并参照市有关规定,本区地震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2.3.2预警信息
根据地震信息有关规定,需要通过区应急委报送市应急委,由市政府地震相关预警信息。
3应急响应
3.1应急响应
3.1.1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分级
参照本市规定,本区地震突发公共事件按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处置要求分为四级: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
3.1.2响应等级
对地震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本区建立四个响应级别,即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和Ⅰ级(特别严重),应对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地震突发公共事件。
3.1.3响应程序
对应急响应级别,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根据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区应急办指令,分别启动区有感地震应急预案、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街道、镇的应急预案分预案。
3.2指挥和协调
3.2.1本区域发生一般、较大的地震突发公共事件
指挥机构:区有感地震应急处置中心(由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自动转为)。
区有感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主要成员部门分工:(略)
3.2.2本区域发生重大、特大的地震突发公共事件
指挥机构: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
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主要成员部门分工:(略)
3.3应急处置
3.3.1一般、较大的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
由区有感地震应急处置中心按区有感地震应急预案处置。
区有感地震应急处置程序(略)
3.3.2重大和特大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
由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按区重、特大地震应急预案处置。
区重、特大地震应急处置程序(略)
3.4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根据地震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以及可能引发的一般次生灾害,由负责应急物资供应的有关部门提供抗震救灾人员必须的头盔、应急灯、常用的救援工具及安全防护用品;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品、放射性物质以及火灾等严重次生灾害,则由消防队、民防特种救援队等专业应急队伍,使用专用设备实施抢险救灾,以避免应急人员不必要伤害。
3.5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地震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采取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和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应在社区建立紧急避难场所,各街道、镇应急领导小组事先要向群众交待应急疏散撤离方式、范围、路线、紧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紧急情况下组织、指挥群众安全撤离灾区;区公安部门应制定应急安全保卫措施,及时维护灾区现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区民政部门应建立救济物资供应站,及时向受灾群众提供救济物品;区卫生部门应组织医疗应急救护队,及时向受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
3.6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根据抗震救灾的需要,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报请区应急委同意后,可动员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社区内个人参加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参与抗震救灾。
3.7地震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按照中国地震局公布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规定》要求,由区地震办会同区民政局负责进行地震灾害的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有关部门予以帮助。
3.8新闻报道
根据国家和市有关地震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规定,对现场新闻媒体活动实施管理、协调和指导。
3.9应急结束
地震应急现场危险状态消除和得到控制,由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请示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同意后,宣布解除或调整应急相应等级。区域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完成,由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报请区应急委同意、必要时请示市应急委后,方可宣布解除、调整应急相应等级或终结报告,终止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
4后期处置
4.1善后工作
4.1.1实施经济救助
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后,区财政局和区民政局要迅速采取措施,组织实施经济救助。
4.1.2安抚、清理及防疫
区民政局要迅速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做好灾民安置和救济款物的接受、发放、使用与管理工作,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并做好灾民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及时处理和焚化遇难者尸体。区卫生部门应立即派遣医救防疫队进驻灾区,抢救输送伤员;及时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区市容部门应立即组织实施污染物收集、灾区现场清理等工作。
4.1.3补偿、褒奖及抚恤
区劳动保障局、区民政局要制定地震灾害事故赔偿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等级标准,按法定程序进行赔偿。对因参与地震应急处置工作而伤亡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褒奖及抚恤。
4.1.4组织恢复重建
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要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对受灾情况、重建能力以及可利用资源评估后,认真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并迅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组织恢复、重建。
4.2社会救助
4.2.1组织社会救助
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性救济救助制度,积极鼓励和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救济救助。
4.2.2明确救助程序
明确政府救济、司法救济的程序、方案;组织协调社会、个人或境外机构社会救助程序和要求,并明确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监督与管理等事项;有条件的,还可明确社会心理上援助的单位和方案。
4.2.3规范捐赠管理
全区救灾捐赠活动实行归口管理,由区民政局根据受灾情况和实际工作需求,统一组织实施灾时应急动员捐赠行为,必要时可建立专项救灾捐赠基金,用于抗震救灾。
4.2.4经常性捐赠与应急捐赠
将经常性捐赠与灾时应急动员捐赠有机结合,广泛动员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等公益型社会团体和组织开展互助救济活动;加强与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有关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做好吸纳国际援助的各项工作。
4.3灾情调查和总结
区地震办会同区民政局应迅速开展地震灾情的调查分析、检测,提交震害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综合评估总结报告,及时报送区委、区政府和市相关部门,由市有关部门作出最终评估。
5保障措施
5.1队伍保障
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和重建以及地震科普队伍的建设与投入,建立一支与区防震减灾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地震人员队伍。
区公安、消防、驻区武警、医疗救护、民防、建委和社区保安等抢险救灾队伍是发生重大、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主要救援力量,承担本区的抗震救灾任务。必要时可由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向驻区部队求援。
5.2财物保障
资金、物资是保证地震应急工作的物质基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应当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财政预算中预留相应资金用于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应急与救援、灾后恢复重建以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在本区统一的救灾物资存储、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中,确保抗震救灾所需的救灾器材和生活必需品的应急供应。通过建立应急生产启动机制,实现救灾物资动态储备。积极开拓与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和兄弟区县的物资调剂供应渠道。
区经委负责组织、协调救灾物资的储存、调拨和紧急供应。其中本区医疗单位的药品储存、供应由区卫生局负责。
区民政局负责设立灾民安全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
发生重大、特大地震突发公共事件时,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可依法向社会统筹、征用救灾所需的各类装备、物资等资源。
5.3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运输必须保证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展。震灾发生后,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要及时对灾情现场实施交通管制,根据需要和可能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
区建交委负责救灾交通设施的抢修和修复。
5.4通讯与信息保障系统
依托和利用政务网和公众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体系。
通过区府800兆集群通信网实施与市应急联动中心、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和区应急办的应急指挥通讯保障。
通过区有感地震应急处置中心信息平台(待建)与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实行震情信息、专家决策、应急处理指令的双向视频音频传递。
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整合全区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必要时,可以紧急调用或征用其他部门和社会通信设施。区信息委负责组织协调全区信息、通信管理资源与技术支撑。
5.5建设工程质量保障
区地震办负责本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工作;区规划局负责将防震减灾的要求融入区建筑总体设计规划中,并把好建设工程立项前的抗震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工作。应依法加强区域内在建或改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坚决杜绝质量低劣的建设工程,切实保障各类建筑物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5.6社会稳定的保障
社会稳定是保障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区公安分局负责社会治安管理、灾害事故现场的警戒,应确保社会稳定,遏制灾区犯罪率的上升。开展群防联防,积极发挥街道、镇、社区保安在维护区治安和社会稳定中的协助作用。
5.7医疗救护保障
区卫生局负责震时医疗应急及救护的实施。全区各医院应做好应急医救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受伤人员的及时抢救和治疗。发生重灾时,应立即组织医疗急救队开赴受灾现场实施抢救工作,并向灾民提供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帮助。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灾区的消毒与疫情的监控工作,应加强饮水和食品的卫生管理,及时控制和隔离传染源,防止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6宣传、培训和演习
6.1宣传教育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是地震灾害中非工程预防的重要措施。要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区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和学校科普教学计划;要向全区公布有关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简本、报警电话,广泛宣传地震应急法律法规,使单位和个人明确在防震减灾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大力普及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等科普常识,增强市民防范意识,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6.2培训
加强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领导成员、地震应急管理人员和抗震救灾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抗震救灾技术装备的建设和先进救援器材的配备,提高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和快速抢险救灾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6.3演习
适时开展抗震救灾训练、演习,增强救灾队伍的实战技能、各部门协调配合能力,不断完善、充实区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7监督检查与奖惩
我镇境内**村**地质灾害点、**村水南山地质灾害点、**村**地质灾害点和**村枫树档一户山坡切土。地质灾害点多,任务重。
二、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镇政府成立“**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应急救援工作,组长由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镇国土所、安监站、**、经发办、工会、卫生院、民政办、社会保障事务所、供电所、电信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组的重要职责是:1、组织领导全镇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命令;2、根据事故发生的情况统一部署有关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救援工作发生的情况采取紧急处理措施;3、在全镇范围内紧急调用种类救援物资、设备、人员;4、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疏散工作;5、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二)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国土所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分管土地领导担任,工作人员由领导成员单位和有关行政村负责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传达领导组的领导指示,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发生时,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有关情况,及时向领导组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和资料。
(三)领导组下设八个工作组
1、警戒保卫组
由**牵头,具体负责交通管制和维持现场秩序。
2、医疗救护组
由**卫生院牵头,具体负责组织专家、医疗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和现场防疫工作。
3、事故抢险组
由镇武装部牵头,具体负责事故现场施救等抢险工作。
4、物资供应组
由事故发生地行政村牵头,主要负责抢险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
5、技术资料组
由镇国土所牵头,具体负责提供有关资源开发和地质方面的基础资料。
6、后勤保障组
由镇政府办公室牵头,具体负责事故调查组的接待服务,抢险人员的食宿、车辆调度等工作。
7、善后处理组
由事故发生地村委会牵头,镇民政办、工会、社会保障事务所等部门配合,具体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现赔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8、新闻组
由镇广播站牵头,负责接待新闻媒体记者和对外信息,及时了解并提供事故动态和事故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和善后处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根据救援情况,及时召开新闻会,做好宣传报道,鼓励动员民从参与抢险救援,及时平息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
三、应急救援体系及演练
(一)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以地质灾害发生地的村委会为主,实行区域互救原则。
(二)镇国土所根据个地质灾害点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培训训练计划,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
四、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一)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储备,以镇政府储备为主。
(二)救援物资和设备的调运,根据救援的需要,由**镇突发性地址灾害应急预案管理领导组随时调集全镇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
(三)通讯联络
镇政府值班室电话:**
镇国土所值班电话:**
五、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事故报告
1、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事故发生村委会应立即报告镇政府和镇国土所,镇政府并按程序上报。
2、事故发生村委会应在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上报镇政府和国土所。
(二)事故行政村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后,所在地村组要保护好现场,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警戒保卫和维护治安秩序。
六、事故的应急救援
(一)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镇政府报告,同时立即通知领导组成员赶赴现场,并组织专业救助力量赶赴现场实施救护。
(二)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抢救工作应在现场抢险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现场抢救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不效地抢救遇险人员,减少伤亡,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抢险救灾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抢险救灾工作必须在领导组的统一领导和现场抢险领导组的具体领导下开展。
一、演练时间与地点
(一)时间:2014年6月27日上午9:30—12:00。
(二)地点:广场
二、演练内容
在遇到暴雨天气,汛情紧急的情况下,一旦临灾能够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演练原则
1、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常备不懈、全力抢险。
2、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3、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损毁防汛抗洪工程、设施设备、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四、组织领导
(一)指挥机构
总指挥:
副指挥长:
成员:资源环境保护科、党政办、农村经济科、安全稳定科、旅游科、公用事业科、建设管理科、财政所、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林业站、国土站、小学、旅游公司、各村(居)委会等
(二)演练分工
1、预警组:各村(居)委会书记、主任组成。负责及时掌握汛情、灾情,及时通报开展防汛抗洪信息(主要指水情、汛情、雨情),做好风险评估、汛前报警等工作,发现险情立即上报镇应急指挥部。
2、综合协调组:陈明国,党政办、办工作人员组成。接到各村(社区)、相关单位的应急报告后,立即报告指挥长和副指挥长,并迅速传达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各分组的救援行动。
2、抢险组:,镇安全稳定科、资源保护科、建管科和派出所、司法所、林业站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组成。组织救灾物资、机械进行组织抢险和有关抢险救灾的协调工作,做好救灾物资发放。
3、保卫组:李柏林,镇安稳科和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组织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负责处置救灾现场治安警戒和秩序管理,负责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要物资设备的治安防控和保护,协助组织危险地区群众安全撤离或转移。
4、救护组:吴文仲,旅游科、农村经济科、卫生院、旅游公司等相关科室和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组建现场救治医疗队伍,落实救护车和医务人员,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紧急救治受伤人员,开辟紧急救援绿色通道,转送重伤员,并做好防疫。
5、后勤保障组:黄心镇,财政所、公用事业科等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负责应急救援所需交通和工程工具、应急救援器材、急救药品、经费等物资的筹措、调集、保管和分发工作;保障事故现场的通信、供电和用电安全;负责应急救援指挥部与各专业组通信联络保障。
6、宣传组:胡永奎,党政办、农村经济科等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灾情通报、救灾进展及救援等情况。
五、物资准备
(一)应急物资:铁锹、电筒、编织袋等若干。
(二)应急工具:锣、鼓各1面;车辆2辆;手机2部,其它工具若干。
六、演练程序
(一)演前就绪
1、2014年6月27日上午9:00,各村(社区)、部门、单位的参演人员到广场集合。
2、9点20分,由演练总指挥同志宣布防洪度汛应急演练活动开始。
(二)演练开始
1、9点30分,预警组监测到汛情后,迅速整理受灾地点、受灾范围、受灾预估损失等信息,并作好详细记录,立即向镇防洪度汛应急指挥部报告;同时报告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所需救援设备、物资情况。
2、9点40分,综合协调组接到预警组的汛情报告后,整理汛期信息,立即报告镇防洪度汛总指挥。
3、9点50分,镇防洪度汛总指挥根据应急情况启动应急预案、下达应急命令,集结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4、10点00分,应急预案启动后,综合协调组、抢险组、保卫组、救护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根据预案部署,各就各位,立即检查人员到位情况和物资准备情况。
5、10点20分,抢险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后,抢险组组长向现场总指挥报告汛情,并根据事态情况提出应急部署建议。
5、10点30分,防洪度汛现场总指挥根据事态情况,下达救援指令。
6、10点40分,保卫组选好安全保护点,加强救灾现场治安警戒和秩序管理,协助组织危险地区人民群众安全撤离或转移。
7、10点50分,救护组立即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紧急救治受伤人员,开辟紧急救援绿色通道,转送重伤员。
8、11点00分,按照防洪度汛现场总指挥的部署安排,各救援小组根据现场受灾情况,合理分布救援区域,开展救援。宣传组配合其它小组救援情况及时进行信息,必要时请求上级或相关部门支援。后勤保障组全程提供后勤保障,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帮助。
9、11点20分,应急救援结束后,抢险组组长向总指挥汇报救援结果。
10、11点30分,现场总指挥根据现场救援情况,退场指令。
11、11点40分,接到现场总指挥的退场指令后,保卫组人员组织各救援人员有序离场。同时,后勤保障组做好疏散人员的接待安置工作。
12、12点00分,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落实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构建高效有力的组织领导指挥体系,构建灵敏准确的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准确及时的信息报告体系,构建严密有效的预防控制体系,构建坚实可靠的医疗救治体系,广泛动员群众,开展群防群控,全面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全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以最快速度采取最有效的措施。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镇范围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三、机构和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及时成立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镇政府镇长担任,副总指挥由主管副书记、副镇长担任,成员单位由镇属各有关部门、各村和镇卫生院组成,镇派出所抽调人员协助工作。
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决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组织力量进行处置;及时向县政府、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按照上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开展工作。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主管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卫生院院长任副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卫生院。
(二)各部门职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镇属各部门应根据各自工作职责,根据镇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工作预案。
1、镇政府办公室:组织制定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政策文件;组织召开部门协调会议,协调镇属各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派出所共同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检查督导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向县政府及镇领导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2、镇宣传文化中心:统一宣传报道口径,接待新闻媒体采访,做好宣传报道和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工作。
3、镇卫生院、防保所: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有关技术方案,负责突发事件日常监测与预警,提出启动预案以及根据情况加强或撤消控制措施的建议和意见;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现场调查、检测和卫生监督,指导现场预防控制措施;及时收集、上报和通报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做好物资的管理、使用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技术人员培训,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4、镇财办:保证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和紧急救治体系建设和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药械、医疗救治、疫情处置等所需配套经费的落实。
5、镇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配合镇防保所做好疫苗接种、预防性服药、消毒和卫生管理等工作,防止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在镇属各学校发生、流行;收集教育系统信息,做好在校学生、教师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
6、镇综治办、派出所:负责现场管制、疫区封锁和事件发生地交通管制及安全保卫工作;协助实施对传染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措施;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
四、应急处置措施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1、报告责任人:除镇卫生院外,镇辖医疗卫生服务站、各村、事件发生单位都是责任报告单位。
2、报告程序: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责任报告单位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镇政府和镇卫生院、镇防保所,镇政府和镇卫生院、镇防保所接到报告后,应在15分钟内向分管领导报告,同时视事件类型报告县卫生行政部门。在报出疫情24小时内,指挥部办公室向镇政府和县卫生行政部门上报核实情况。
3、报告内容:
⑴事件发生的单位及发生的时间、地点、联系电话、报告人。
⑵事件简要经过、主要病症、发病(中毒)人数、伤亡人数。
⑶事件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⑷已采取的措施、现状、发展趋势。
⑸需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项。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1、报告核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经核实后,镇政府启动应急指挥部工作程序,召开应急工作会议,根据指挥部办公室意见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对发生点或发生区域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各部门、镇、村落实管理措施,及时向县政府报告需要支持事项。镇防保所组织力量严控源头,切断传播途径,组织医疗救治,加强监督执法,做好卫生宣传,减少社会恐慌,规范报告程序,保证信息畅通。
2、处置原则:按照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严密控制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有效救治病人、减少死亡的原则进行应急处置。
3、监测和预警:监测机构为镇防保所。监测内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监测的内容开展。建立完善镇、村二级监测网络。指挥部办公室设立疫情报告制度,举报电话。预警由镇防保所根据监测材料进行分析评估,制定预警基线。
五、保障措施
卫生系统处置体系由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镇防保所应急处理体系、医疗急救体系组成。建立常设组织和值班制度,建立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加强预警监测,掌握动态情况,及时消除危险因素。各部门、镇、村和相关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在人员、技术、物资和资金上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准备。
一、目的意义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州委有关在肺炎疫情期间保障失业人员及因疫情无法返岗农民工重点群体就业的决策部署,结合当前乡(镇)村(社区)疫情防控需求,大力开发基层应急性公益性岗位,扎实做好失业人员及当前因疫情无法返回(县内或县外企业)务工岗位的农民工安置工作,进一步提升牧区基层肺炎防疫水平。
二、岗位安置范围和对象
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应急性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的主要范围是从事乡、镇、村(社区)防疫肺炎的村(社区)居民;主要对象是失业人员及因肺炎无法返回(县内或县外企业)务工岗位的农民工。
三、岗位类别和数量
根据乡村基层需求和实际情况,肺炎疫情基层应急性公益性岗位设置四个类别:统计岗位(返乡人员统计、外出意愿调查)、疫情监测、社区公共卫生、消毒保洁。开发安置岗位总体数量为122个,主要分配在全县疫情防控的4个乡镇卡点、28个乡村劝导点和41个村(社区)内,具体名额分配:(一)乡镇卡点(12个):瓦切镇卡点4个、色地镇卡点4个、壤口乡卡点2个、安曲镇卡点2个,具体岗位由所属乡镇视具体需求和人员情况而定。(二)乡村劝导点(28个):28个劝导点,每个劝导点安置1个,具体岗位由所属乡镇视具体需求和人员情况而定。(三)乡镇村(社区)82个:每个村(社区)按2个岗位安置,设置岗位为公共卫生(消毒保洁)和人员统计(主要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村社区居民外出务工意愿调查和外出务工人员的登记统计工作)。
四、岗位安置时间段和补助标准
肺炎疫情应急性公益性岗位是过渡性安置岗位,安置岗位时间拟定于从2020年3月至5月结束,按3个月计算。应急性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为800元/人·月。
五、人员安置要求及申办程序
(一)该公益性岗位面向失业人员及因疫情无法返回(县内或县外企业)务工岗位的农牧民公开招聘,坚持自愿报名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录用。该岗位不得安置财政供养人员,不得与其他公益性岗位重复安置,实行一人一岗,不得顶岗替岗。人员安置及管理须遵照《县公益性岗位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二)本人申请报名填写《州公益性岗位就业申请表》,由村两委、乡镇政府对因疫情无法返回(县内或县外企业)务工岗位的农民工进行初审,并由乡镇政府出具农民工无法返岗的证明,失业人员需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报县就业局审核后经乡、镇、村(社区)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纳入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范围,进行安置。
六、公益性岗位资金来源及管理要求
应急性公益性岗位补贴由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全额保障。用人单位负责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向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如实上报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上岗及变动情况。各乡镇要严格岗位资金管理,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做到专账管理。坚决杜绝套取、挤占、挪用、截留岗位补贴资金等行为的发生。
—、总体目标
通过一年时间推动重点行业领域专业应急队伍得到全面加强,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县域及重点行业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维护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设原则
(一)突出政治性。应急救援队伍要始终着眼于提高应急管理工作能力、提升城市安全水平、高质量建设新,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应急铁军。
(二)突出专业化。坚持全县统筹、行业牵头、分工负责、分类实施,分行业、分领域、明确救援标准、制定救援规范,推动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应急机动、专业救援和综合保障能力全面有效提升,推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布局规划、专业设置、训练演练、应急救援、支持保障上更加科学均衡。
(三)突出实用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具备承担救援任务所需的处置能力和专业技能,按照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作风顽强、专业高效要求,加强日常管理、教育培训和实操演练,抓紧抓实救援物资的配置和日常养护工作,确保战之能用、战之有效。
三、建设内容
(一)完善队伍体系。统筹协调建筑、电力、供水、排水、通信、交通等主管部门和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分别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安全防护、应急抢险、交通运输保障能力,乡镇(街道)要在充分发挥民兵应急分队、企业应急救援队、义务消防队等队伍基础上,整合建立综合应急救援力量,村居按照乡镇(街道)层面有关程序和机制,加强应急队伍组建和管理。
根据省应急管理厅“设区县重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少于3支”要求,按照“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每队不少于10人”的标准,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加强以下3支队伍建设:
1. 燃气安全领域应急救援队伍。遵循区域规划和布局,结合覆盖区域的事件类型和风险特点,组建燃气安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牵头单位:住建局,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
2.防汛抗旱抢险应急救援队伍。按照“有旱抗旱、有汛防汛”要求,聚焦水旱灾害常发多发地和重点流域地区,组建防汛抗旱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防汛抗旱常备力量储备与训练。(责任单位:水利局)
3. 抗震救灾应急救援队伍。坚持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原则,加强社会协同,引导公众参与,吸纳专业破拆团队、医疗团队等专业力量,推进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和地震灾害救援队伍建设。(牵头单位:应急管理局,责任单位:卫健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公安局、住建局、交通局、供电公司)
各行业主管部门完成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后,要及时报本级安委办备案。
(二)明确队伍职责。应急救援队伍应履行以下基本职责:1.组织值班备勤、训练培训和应急演练。2.参加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3.参与社会公众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活动。4.完成主管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
(三)加强队伍培训。各应急救援队伍主管部门要根据本行业领域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重点培训以下内容:1.有关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应急预案。2.应急救援装备、器材的使用及个人自救互救知识及技能。3.与应急救援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应急处置技能。4.本行业、本领域内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相关案例。5.其他必要的应急知识。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级主管部门是推进各行业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应急机构,密切协作配合,全面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按照“规划好、组织好、建设好”的总体要求,分解落实应急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县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大对重点行业领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确保工作责任落地落实。
一、总体要求
县属于道孚至川滇交界东部、川西北至川藏交界区域的重点地震危险区。做好危险区内地震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是我县各级人民政府及各单位的神圣职责,按照“科学防范、管用有效、平战结合、内紧外松”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目标,立足“防大震,抗大灾”,扎实做好地震重点危险区抗震救灾应对准备工作。
二、工作安排
1、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县内大中型水库、堤坝、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排查,落实整治措施。
2、强化通讯保障能力,协助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加强通信网建设,完善通信网络运行机制,提高电信基础设施防震能力,推进应急通信网专网建设,加强卫星通信、集群通信等各种技术的应用,确保信息传输及时可靠。对现有的通信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加强通信应急抢险队伍训练,落实应急抢险设备,优化通讯抢险工作方案。
3、强化地震灾情获取能力,加强灾情速报工作,充实灾情速报员队伍,畅通获取信息和信息报送渠道。
4、对重要电力设施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采取相应措施。协助电力公司加强电站、输电线路的隐患排查,强化重要用户电源的配备的管理,对现有的流动发电车、应急电源进行维护,对电力应急抢险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优化电力抢险工作方案。
5、指导重点工程设施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责任单位开展抗震鉴定工作,发现隐患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油库,民爆仓库、供气点、尾矿(库)等管理和维护,防止地震引发次生灾害。
6、指导集贸市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业主(产权人)对构筑物、设施、设备等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和抗震鉴定,落实抗震设防标准。
工作计划及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年4月---年5月)。
1.街道及各社区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工作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并大力宣传质量振兴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要求,为我街道开展质量兴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各社区辖区各相关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安排部署质量振兴各项工作,按照街道《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各部门、相关企业根据《工作方案》有效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全面完成年度工作计划和总体工作目标,确保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年5月---年8月)。
1.各社区及辖区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市、区政府关于质量振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依据本实施方案,开展产品质量整治及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及安全监管工作,及时将开展工作情况报街道进行登记备案。
2.组织街道社区协管员、信息员、监督员学习相关职责、法律法规,交流工作经验和做法,有效推进我街道的质量振兴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推进(年9月---年12月)。
各社区对照工作目标认真做好本辖区质量振兴工作的总结,总结经验,巩固工作成果,扎实推进质量振兴工作于每年11月底以书面材料报街道产品质量监管办公室。开展自查,并做好准备工作,迎接区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街道和各社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质量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机制保障。一是建立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制定考核办法,落实半年督查和年终考核。配合质监城关分局、区建设局、区商务局、区环保局做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振兴工作。二是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防患于未然,力争将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三是建立问责机制,对工作开展不利,目标任务落实不到位,甚至造成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并追究责任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由街道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各社区质量振兴工作进展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解决方法。
(三)宣传保障。各社区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宣传质量振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社区及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产品质量振兴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明确各单位主要领导是质量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抓好本单位、本部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得到全面有效落实。
2.精心策划,积极推进。各社区及相关单位要按照市、区相关要求及本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按照各自的职责,认真制订工作方案,把质量振兴工作与建立落实质量责任制结合起来,与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结合起来,与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以及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结合起来,促进本辖区质量振兴工作全面提升。
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强调:
一是要高度重视,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的发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必须清醒的看到,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要从讲大局的高度,讲稳定的要求上,从思想深处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不能麻痹大意、心存侥幸。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着力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牢固树立安全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把安全工作切实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措施,加强隐患排查,加强工作部署,加强责任落实,努力维护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的局面。
二是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在落实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因忽视安全生产导致事故的,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依法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要在预防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年”活动,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配合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确定的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和省农委办公室两个试点单位的工作。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职责分工,农业系统各级安全监管人员要负责指导和推动本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要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管,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的力度,盯紧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绝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绝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要在治本上下功夫,加快建立农业系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提高安全生产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要坚持不懈的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广泛普及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全系统关注安全生产,群防群控的良好格局。
三是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入推进国务院《意见》的贯彻落实。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对做好当前和今后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孙政才书记、王儒林省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落实2010年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两个《暂行规定》,切实抓好国务院《意见》的贯彻落实。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按照省政府要求,结合实际,尽快制定本行业、本领域贯彻落实《全省农业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实施方案,逐条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要加大督查力度,将贯彻落实《工作方案》作为各项安全生产检查督查的重要内容,推动《工作方案》贯彻到位、实施到位,真正发挥推动发展、服务民生、保障和谐的重要作用。要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大学习、大宣传活动,协调各新闻单位,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等传播媒介进行全面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促进《工作方案》各项规定真正深入人心;要因地制宜,组织开展讲座、研讨、集中培训等,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广大监管人员和单位明白怎么抓落实和怎样落实。
四是加大安全生产组织领导力度。各部门、各单位要细化落实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各单位主要领导是本行业本领域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行业、本领域负全面领导责任,各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和治理行动负直接领导责任,要亲自部署、检查、落实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内容。要配强干部和管理人员,确保有人负责、有得力的人负责。各部门、各单位还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的日程,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构建监管到位,主体责任明确,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为切实加强对全省农业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年”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全省农业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组长由省农委主任任克军担任,副组长由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和省农委副巡视员吴国良担任,办公室主任由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局长马成武担任。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成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设立安全生产工作监管人员,并将机构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于3月20日前报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
于文波副主任指出: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省安委会的部署,今年将在全省农业系统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年”活动,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确定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和省农委办公室为两个试点单位。今年省政府确定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年”活动,历时比较长,总共需要3年的时间来完成。2012年要求完成宣传发动、标准规范制定、明细监管责任和单位摸底调查工作,全面建立能够接收单位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实施动态监管的综合信息平台和动态化考核机制;2013年要求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将试点工作扩大到全省范围;2014年要求进一步规范完善,在全省建立起先进适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省农业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工作方案》,并根据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任务具体、目标明确、措施得力、针对性强的工作方案。
一是要细化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与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制定出本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计划,制定出安全隐患排查标准,搞好安全检查、明查暗访和专项督查工作,使本行业本领域知道查什么、怎么查,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是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要建立“隐患自查自报”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网络化综合监管平台,利用该平台能够全过程记录、准确反映单位排查治理与行政监管部门的互动;能够满足纵向实时查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横向实现同级行业主管部门的查阅和资源共享;能够满足对单位自查隐患、部门监管发现隐患的排查治理全过程的实时、动态和有效的管理。
三是要建立动态的考核机制。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日常检查和部署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对部门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体系,严格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对责任不落实、考核不达标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通报,严肃处理,对于在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农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认识到隐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认识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这次会后,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将分期分批对各部门、各单位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督查,检查《全省农业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落实情况,切实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于文波副主任强调:当前,正值冬春交替时节,时逢党的“十”即将召开之际,安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今年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年,要按照省政府下发的体系建设年工作方案有关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按《方案》要求配合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和省农委办公抓好体系建设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认真分析总结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扩大隐患排查的覆盖面,着力消除死角和盲区。要督促所属行业(领域)按照《方案》要求的内容完成好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强化主体责任的落实,把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到生产的全过程。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各自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大众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特别是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的成功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