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春夏秋冬的成语

关于春夏秋冬的成语

时间:2023-05-30 09:06: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春夏秋冬的成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春夏秋冬的成语

第1篇

幼时爱狗成癖,书包中常装着狗崽,课堂上老师提问:“孔融为什么让梨?”狗崽就抢先回答:“汪汪汪,呜!”

那时候庄稼人吃饭艰难,不养狗;那时的狗性情极温顺,瘦骨嶙峋,走起路也是顺墙溜,轻手轻脚,不曾有过朗叫;撒尿也懒得抬腿;谦恭友好,谁叫跟谁走,不分贵贱,不看身份,走了就把你当主人。怯怯地移近你,躬身依依伏卧,尾巴也夹得紧,眼睛偷偷给你送媚色!很会拍马屁,伸出温吞吞的舌舔你手,像小媳妇一样温存。

后来长大成人知道了狗事原是与人事相通。且中国文化关于狗故事极多:狗尾续貂、狗彘不如、鸡鸣狗盗、丧家之犬、狗里狗气、落水狗、狗腿子、狗男女……谁粘上狗名就没了人品!如此,谁敢与狗套近乎?称兄道弟拉哥们关系?看来做狗确实很委屈。

沧海桑田,近年养狗却成时尚。狗事亦有了辉煌巨变。狗口大有赶超人口增长的势头。狗族竟也繁衍得名目繁多,叫价令人咋舌。狗医院、狗商店、狗协会、狗东西繁不胜举,有的竟过得如同大款、巨星般阔了。走近村堡巷里,一头游狗大剌剌地迎头扑来,满脸的骄横,脾气很火爆,开口就咆哮撒泼,没理可讲的。专拣热闹的十字街头撒尿,一条腿高扬着,大有指点江山的雄姿。屎也绝不吃了,村里就少了唱歌般的呼响声。家家门户紧闭。敲门询问,人未语,狗却叫得热烈!主人开门,那物儿暴跳如雷,更是凶恶,一条铁链绷得钢棍一般,这已是普遍礼遇。邻居往来,门外高声呼叫:“有狗么?”这对往昔的“有人吗?”简直是讽刺。人人自是很少往来,墙越垒越高,狗越来越多,晚上睡觉还做噩梦。夜就成为犬吠的世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狗声起,万狗呼应!一时狗吠如潮;夜就失去了韵致,月亮也消了清朗,而人却缩得更紧了。

狗事张扬起来了,是人的自我价值的贬值么?是人心隔得太远了么?既是无法沟通,就连心扉也实实地关了!再牵条狗看守着,他人不得入内。各自守着一方青天,春夏秋冬自是冷暖不同,本是融融的浩荡天地却让狗族割据成一块块囚牢!连狗自己也囚于牢中了,一条铁链,一盆狗食,一窝起居,也就无法跨出牢门一步了。

前日驱车到八里坪村,却极少见到狗,走近山民家门,山外人高呼:“有狗吗?”主人却在另一山头答道:“没有哟!自己进去喝水!”推门而入,果然无狗。偶尔也碰到一条狗,但却很礼貌,嗅嗅你便是了。然后调转头跑向灌木丛逮蝴蝶去了。山外人心果极妥贴于山野之气,茂林之色,潺潺水声中感悟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存在。于是便浪语:情愿死在这里!又说回去将狗全打死,煮了,吃了,自己解放自己。这自是废话!世事如此,无狗怎成?这是需要,却亦是人自身的悲哀了。

阅读要点提示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狗(事)”,暗线是“人(事)”。文中不少语句耐人咀嚼。比如第三段中大量引用带“狗”字的成语或习见语,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歧视狗的成分;又如第四段写到“月亮也消了清朗,而人却缩得更紧了”,其中“人却缩得更紧了”是形象化的说法,表明人们越发蜷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愿坦诚地与他人交往了。(唐惠忠)

第2篇

关键词:课外作业,课外拓展,发展性,开放性

我们传统的课外作业就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被视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内容方式单一僵化,缺少对学科内容的灵活运用,易让学生形成为完成作业而去做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课外作业就会失去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渐的减弱。这几年来我经过自己教学的实践,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革传统作业模式,尝试创建“开放性”课外作业模式,让学生课后完成开放性的作业,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不断的增强,也收获了一定的学习成果。

“开放性”课外作业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师设计作业时要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新知识、新信息去说明、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在完成作业的实践过程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一、 开放性作业的设计

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要富有挑战性,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在学生最近学过的或是了解过的日语知识或是日本文化方面血蹄进行设计作业,使作业既源于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技巧进一步巩固,加深印象,又要略高于教材,努力提高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看。根据所学课文内容或特点,引导学生看一些相关的文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爱好,选看课外书报,看戏看电影电视,看各类展览,看广告牌、街景人流,参观工厂农村、风景名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丰富学生语言。

2.写。学了课文,看了课外书,对遇到的某件事,有什么想法,可以以写日记或是周记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写生活日记、童话日记、剪贴日记、图画日记或接力日记。也可以用日语给同学们讲诉某个故事,促使自己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

3.做。课文中有不少是介绍日本文化方面或是生活习惯的内容,在学完这样的课文后,可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有联系的图片和介绍文字,然后把它们做成ppt的形式,利用某个实践让同学们都来发表,评选出做的比较好的给与奖励。另外,收集日本的成语俗语、收集诗歌、收集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图片等,也能让学生大知识面,并从中学到新的知识。

二、日语教学中开放性作业的实施

1.实施形式

独立完成: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写日语周记或是日记,用日语记录自己每天或是每周的所见,所闻,所感。内容和形式不限,只要自己觉得而又意义的就行。老师抽取实践进行检查,给与做的好的同学表扬或是奖励。或是安排学生自己制作日本的贺年卡,简历,剪贴富有日本特色的剪贴画或是小卡片,制作日语调查问卷等。

合作完成:适用难度较大,范围较广,方向性较多的作业。这种作业需要老师知道于参与。做法是首先是选题,其次是学生分组,一本6-8人一组,第三是同组学生进行分工,按照规定的目标进行独立或合作研究。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再完成成果发表。比如日本地名的由来,日本各大城市的发展史等作为选题都可以。

2.实施方式

课内实践: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对所学的课文进行预习。这预习不仅仅要对课文中的单词和语法进行预习,而且对课文中出现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并且进行扩展。比如说我们学到与日本的十二生肖有关的课文,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能够分别说出十二生肖的日语读法,并要求同学可以以分组的形式去查阅资料,告诉大家日语中十二生肖的由来。

课外实践:与传统的课外作业不同,它不是单纯以巩固知识为目的的,也非死记硬背重复操练,而是既促进教学目标的深层次达成,又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品质的作业。比如调查日本地名由来的作业,我们可以要学生课外去查找大量的资料,了解每个地名由来背后的有趣故事,这对于了解日本文化历史背景也是很有帮助的。搜集完之后再每个小组制作城PPT来发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课件制作的能力也可以体现小组协作的精神。

三、开放性作业的益处

1. 作业内容具有发展性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斯说:“教学生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地去获取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书柜,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发展性作业是指以“课本知识”为基本点,以“与基本点相关的知识”为拓展内容,然后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运用所学的语言来完成作业。例如,在教完课本上的对话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根据每个单元的课题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自演,表演情景生活剧或小品,每次都评出最佳表演小组和最佳演员,并及时奖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地鼓舞。

2.作业形式不拘一格

单一的抄写单词和句型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产生厌倦的情绪。而不拘一格的作业形式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劳有所得、做有所获的成就感。日语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有听力作业、画画作业、改编故事、书写日语日记等。如学了关于天气的内容后,我就让学生回家用不同的方式介绍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有的学生制作了一张天气海报,并用简单的句子介绍四季的天气情况;有的学生上网下载下一周当地的天气情况,并用日语表达出来……学生在作业中充分表现了他们的语言天赋和创造潜能,这是孩子们思维火花的闪现,而正是这样的星星之火,才能造成燎原之势,让他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大放光彩。

3.作业内容丰富多样

第3篇

关键词:“季”族词;词汇意义;色彩意义;词义演变

一、引言

2011年,“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活动在北京举行,而2012年这一活动更名为“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北京国际电影季”与“北京国际电影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从“季”到“节”的更名方式耐人寻味。

从《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的释义上看,现代汉语的“节”具有多种义项,其中一个义项对应于英文的“festival”,如“春节(Spring Festival)”、“中秋节(Moon Festival)”等,而“季”字在词的后字位置上表示“季节”或“具有特点的一段时间”义,如“春季”、“秋季”、“旱季”、“雨季”等。综观世界各国的“Film Festival ”,可在春、夏、秋、冬的任何季节举办,无季节性,开展活动的时间也比较灵活。那么“电影季”中“季”字表达的语义是什么?“季”与“节”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本文拟在对文献资料和现代汉语语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电影季”以及其他后字为“季”的“季”族词的语义进行深入的讨论,并通过“季”与“节”的比较,揭示“季”族词语义演变的模式。

二、“季”字字义考察

电影节是为了推动电影艺术,提高电影艺术水平而开展的一项活动。“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包括电影季开幕式、北京展映、电影魅力·北京论坛、北京电影洽商、电影音乐会、闭幕式与第18届北京大学电影节颁奖典礼等六大组成部分;“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包括电影季开幕式、北京展映、电影魅力·北京论坛、北京电影洽商、电影嘉年华、闭幕式与电影交响音乐会等六大组成部分。从活动的主要内容上看,两者大同小异。从“北京国际电影季(或‘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网站的介绍上看,“季”或“节”与一些活动有关,这与“节”在《新华字典》中的第四个义项“节日、纪念日或庆祝的日子” 1有一定的联系,因为人们在这些日子会通过一些活动表达“纪念”或“庆祝”之义。那么,“季”是否具有“节日”、“纪念日”、“庆祝的日子”或与此相关的语义呢?

(一)现代汉语工具书关于“季”字的释义

据《新华字典》的释义,“季”字有两个基本义项和两个引申义:2

1 兄弟排行,有时用伯、仲、叔、季做次序,季是最小的。

引申义:末了:季世

2 三个月为一季。

引申义:一段时间

其中,关于“季”的第二个引申义“一段时间”与每年举办一次的电影节在时间的表达上有一定的联系,但以此表示“纪念”或“庆祝”之义还很牵强。

再看《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季”字头的释义:3

1 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一季三个月。

2(~儿)季节:雨季、旺季、西瓜季儿等

3 指一个时期的末了:清季(清朝末年)、季世。

4 指一季的第三个月:季春

5 在弟兄排行里代表第四或最小的:伯仲叔季,季弟

6 姓

可见,上述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季”字的释义,均无“纪念”或“庆祝”的意思。

(二)古代汉语中的“季”字字义

旧词新义和词义“返祖”是新词出现的重要途径,旧词新义是指在原有词语词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意义;词义“返祖”是指某个词或某种词义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到语言使用中的现象。为了考察“季”字的源流及演变,本文首先对古代汉语中“季”字的字义进行简单的梳理。

文献资料中关于“季”的释义如下:4

1“季”的本义为“排行最后的”,如:

季,少称。--《说文》

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仪礼·士冠礼》。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

又如:季女;季父;季指;季弟

2指“一年四季中,每季的最后一个月”,如:

季春之月。--《礼记·月令》

季冬讲武,习射御。--柳宗元《时令论上》

3指“下等”,如:

季绢。--《管子·乘马》。注:“三等其下者曰季。”

4三个月为一季,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

5 “末”,一个朝代的末期,如:

虽当三季之王。--《国语·晋语》。注:“末也。”

汉世昔云季,中原争逐鹿。--杨炯《广溪峡》

6 “一段时间”,如:瓜季

“姓”

可见,自古至今,“季”字的引申义均围绕着“排行最后”之义展开,其中②、④、⑤、⑥的义项具有时间性,但都不包含“纪念”、“庆祝“之义。因此,“电影季”中“季”的义项不属于“返租”,是指现代汉语工具书中尚未收录的新义。下面,我们将通过“季”族词与“节”族词的比较,进一步分析“电影季”等“季”族词新义的主要组成部分——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

三、“季”族词的词义考察

通过以上考察,我们发现古代汉语文献和现代汉语工具书中,“季”字有“一段时间”之义,没有“庆祝”或者“纪念”之义;而“节”字自秦汉时期,就有“纪念”或“庆祝”的日子这一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表示该义项的“节”字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如“妇女节”、“国庆节”、“中秋节”、“儿童节”、“圣诞节”等,这些词由来已久,已经被收录到各个时期编撰的词典中。根据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提出的语言的经济原则,一种语言系统中,不会长期出现两种完全相同的词汇并用的现象。经济原则以保证完成语言交际功能为前提,同时有意无意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因此,如果“季”的新义与“节”固有的义项完全相同,从语言的经济原则看,“季”族词的产生与使用缺乏依据。然而,语言使用的事实表明,“季”族新词的使用频率逐年提高,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季”族词和“节”族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下面,我们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为依据,用语言实例分析和内省的方法,研究“季”族新词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分析“季”族词可能的来源,进而揭示“季”族词使用与传播的依据。

(一)“季”族词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范畴以及自然界中的许多范畴具有“家族相似性”,概念主要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人们是从最好地理解一个概念的实例来理解一个概念的。从本文第二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季”族词中的“季”字表示现代汉语工具书中尚未收录的新义。因此,我们首先要收集并分析含“季”族词的例句,并从这些例句中,提炼出该词的“家族相似性”。利用搜索引擎谷歌(GOOGLE)的高级搜索功能,按关键词和年度进行搜索,就可以发现“欢乐季”、“感恩季”、“冰雪季”、“樱花季”、“电影季”、“文化季”等“季”族词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以“樱花季”为例,该词2003年首次在文本中出现,出现频率为2次;2004年至2008年之间每年出现频率为2至9次,而到了2009年,这一数据剧增至4980次;2010年为11300次;2011年为13800次。为了准确地界定“某某季”模式中“季”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本文通过反复筛选,选定同时含有代词“此”与某一“季”族词的例句,根据“此”的指代功能,界定所指概念的语义。

例句:

1.江山半岛国际欢乐季将于5月在美丽的江山半岛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以“欢乐无国界”为主题,……。

2.此次“感恩季”活动以“母亲节”为契机,号召各学院学生在母亲节当天通过各种方式向

父母传递自己的关怀和感恩之情。

3.针对此次年终超购感恩季活动,苏宁已提前开始和各大家电厂商洽谈,签订百亿元

采购大单……

4.在花开满园的上海植物园中,此次“爱之希望——公益樱花季”活动持续了6小时。

上述例句1至4中,指示代词“此”经常与“活动”连在一起,构成典型的组词模式,即“此……活动”,以此指代文中提到的内容,即“某某季”。 “某某季”紧扣“某某”主题,开展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句1和3的活动与商场的促销活动有关;例句2反映的是现代社会对父母儿女之间亲情的反思,表达一种现代人希望回归传统的人文情怀;例句4则是从日本引进的樱花节活动在上海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一种国际化时代的文化交流方式。这些活动的方式轻松而时尚,请看以下含有“季”族词的例句:

5.昨天,记者从湖南卫视获悉,5月份起湖南卫视将打造“红色青春季”,推出一系列特别策划的献礼节目、大型晚会及红色自制剧。

6.昨天,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召开首次新闻会,公布了明年电影季的活动方案。

7.4月27日,由北京网络媒体协会联合国内16家网站共同举办大型系列网络文化活动2012互联网文化季正式启动,文化季推出的 第一项活动网络短篇小说大赛同时上线。2012互联网文化季的主题是“爱网络,爱生活”,将陆续举办5项系列活动,分别是:网络短篇小说大赛、微电影及微电影剧本征集、网友书画作品大赛、微小说大赛和网络摄影大赛。

例句5和6是指电视、电影媒体开展的时尚活动。例句7是指以“爱生活,爱网络”为主题的网上文化作品评比活动,具有网络时代的文化特色。从以上例句分析可以看出“季”族新词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举行的纪念活动或者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可以定期举行。从词汇色彩上看,“季”族词跟“节”族词不同,上述例句中的活动主题及活动内容表明,“季”族词表示“时尚的”、“轻松的”、“地区性的”等色彩意义,与“节”族词不同,两者的异同请见《表1》。

注:“节”族词不属于新词,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未对其进行例句分析,其词汇意义摘自《新华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色彩意义来自作者本人对例词的内省。

从《表1》可知,“季”族词和“节”族词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色彩意义上,两者的意义边界有重叠部分,但具有清晰的原型范畴,“季”族词的使用不违背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具有理据性。

(二)作为“侨词”的“季”族词

虽说“季”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理据性,但从“季”与“节”固有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上看,用“节”字表达“季”族词所指称的那些新概念,应该更具表现力,“季”字则需要增加更多的义项才能准确地表达所指概念。上海“樱花季”的来源为我们揭示了选用“季”的另外一种可能的原因。

众所周知,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樱花深受日本国民的喜爱,日本各地每年春天都会举行“樱花祭”活动,日语的“祭”具有两种基本语义,除了我们所熟悉的“祭祀”义,还有“纪念、庆祝、宣传等活动”之义,如“祝祭”、“祭典”等。查阅《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等工具书中关于“祭”字头的释义,其本义均为“祭祀”,虽然现代的节日源于“春祭”、“腊祭”、“端午祭”等古代的祭祀活动,但在汉语中,“祭”字始终没有“庆祝、宣传的活动”之义,只有某种“纪念”义,而这种“纪念”是隆重而庄严的,如“端午祭”、“轩辕祭”。本文开篇就提到“北京国际电影节”,实际上,日本的“东京电影节”更是举世闻名,“电影节”用日语叫做“映画祭”,“祭”字的意义与用法跟“樱花祭”中的“祭”相同。现代汉语的“祭”与日本的“祭”具有相近的语义,但日语中的“祭”还演变出“庆祝、宣传的活动”之义,日语“祭”的轻松、愉快的语感与汉语“祭”的庄重、肃穆的语感完全不同。

近十年来,新词新语中,来自日本的新词颇多,由于同样使用汉字,来自日本的新词可以直接移植到汉语中。学界将这种从我国输出到其他语言,而后经过在其他语言中的演变,重新回归汉语系统的词称作“侨词”。那么“樱花祭”为什么没有直接进入汉语系统,而变成“樱花季”了呢?本文作者认为,原因在于词的色彩意义上。汉语的“祭”源于对天、神和祖先的崇拜,“祭”的对象不是“凡夫俗子”,而且“祭”的活动具有神秘感,因此,汉语的“祭”与日本的“祭”所表达的语义色彩相差甚远。现代汉语中,“季”与“祭”语音相同,而且“樱花季”、“电影季”等活动都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具有异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因此,选用“季”既能与原词汇的汉语语音保持一致,又不与原词汇的汉语色彩义发生冲突。

四、“季”族词的色彩意义和词义演变模式

关于“季”字的文献资料和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现代汉语语料表明,在本文所指的“季”族词出现之前,“季”字并无“节日”之义,也无“纪念”或“庆祝”的语义。“季”族词的出现源于语言自身发展的原因和社会、文化的原因,包括文化的交流与语言的接触。

第4篇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7题每小题3分,第8题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A.棹船(zhào)

载途(zǎi)

幽悄(qiǎo)

犬牙差互(chī)

(载途、犬牙差互)

B.羁绊(jì)

龟裂(jūn)

篁竹(huán)

折戟沉沙(jǐ)

(羁绊、篁竹)

C.神龛(kān)

褶皱(zhě)

佁然(yǐ)

舳舻相接(zhú)

D.矫情(jiāo)

连翘(qiáo)

窈窕(yáo)

胸有丘壑(hè)

(矫情、窈窕)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A.脚蹼

篷(蓬)勃

清洌(冽)

惟妙惟肖

B.斡旋

寤寐

次递(第)

坦荡如坻(砥)

C.贻赠

翩然

缄默

马鸣萧萧

D.层叠

振(震)撼

追溯

消(销)声匿迹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1)

很少

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

无论

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

(2)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散发恒久魅力,就在于它能

滋养

心灵,

扩展

精神疆域,是我们抵抗庸俗的利器。

A.很少

无论

滋养

扩展

B.没有

无论

滋养

拓展

C.很少

即使

滋润

拓展

D.没有

即使

滋润

扩展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A.面对这个无法克服的困难,即使奖品再丰厚,我也只得叹为观止,黯然放弃。

B.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C.我正看得入迷时,突然停电,精彩的电视剧戛然而止,实在令人懊恼。

D.妈妈常对我说:“你长大了,要学会一些人情世故的道理和方法。”

A项“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不能用来表示目的不能达成而放弃。C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不能用来表示节目中止。D项“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这和后面的“道理和方法”构成重复冗余。应删除“的道理和方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广大文艺工作者承担讴歌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记录新时代的使命。

B.生态文明教育既是课程教育,也是生活教育和行动能力的培养。

C.扶贫攻坚活动深入人心,基本彻底解决了贫困家庭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疾病就医和文化娱乐等一系列问题。

D.成为一个朗读者,并在朗读中体验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能使我们享用一辈子。

A项顺序应为记录、书写、讴歌

B项关联词应为不仅……而且……

C项“基本”“彻底”合用不合逻辑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劳动托起中国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奋斗的磅礴伟力推动梦想之舟在新时代破浪前行,抵达梦想的彼岸。

①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在实践中不断用创新的劳动破题

③浸透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

④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

⑤蕴涵着劳动者的牺牲奉献

⑥莫不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⑦需要千千万万个劳动者勠力同心

A.④⑥③⑤①⑦②

B.④⑥⑤③①⑦②

C.①⑦②④⑥③⑤

D.①⑦②④⑥⑤③

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传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对丰收的祈盼和祝愿,鲁迅小说《社戏》写的就是江浙一带春社习俗。。

B.大雁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人们对大雁迁徙颇多感慨,“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归雁抒发了游子无尽的乡愁。

C.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仅通过对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的观测指导农业生产,还通过二十四节气预先安排农事,如九九、三伏等。

(九九、三伏不是24节气)

D.孔子说,学《诗经》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不仅借“关雎”“荇菜”“蒹葭”等动植物记载了古人活动,抒感,而且还赋予了它们深厚的文化内涵。

8.古诗词默写填空

⑴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诗经子衿》)

⑵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⑷在学校诗词大会“超级飞花令”环节中,你抽到了“数字”“月”二字令,要求说出的诗句中包含一个数字和一个“月”字,你会说:“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等)

⑸孟浩然在《登岳阳楼》一诗里,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诗句,化静为动,写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同样化静为动,写出了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选填诗句)

(本题每错、漏写一字扣半分,扣完小题1分为止。)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16分,10、11题2分,其余每小题3分)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王秋珍

⑴小时候,每次遇上头疼脑热,我都是能熬则熬。实在熬不住了,才让爸爸带着我去医院。

⑵“医生,我想打针。”一见到医生,我就很急切地说。

⑶“这孩子可真勇敢。好多孩子一听说要打针,就哭啊闹啊,像上刑场一样。”医生夸赞道。

⑷在医生赞赏的目光里,我感觉自己真的成了一个勇敢的孩子。我右侧的屁股承受了注射针一次次的“深吻”,以至于我感觉它比左侧的要大一些。每次打针,我都是咬牙忍住,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疼。

⑸其实,我也怕疼。当湿湿的棉球轻轻地擦拭之后,我的心跳就会加快。可是,比起吃药,打针真的是一件小事情。一旦医生配出了药,我的悲惨故事就拉开了序幕。听从爸爸的指导,我把药放进喉咙,然后吞一口水。可是,水下去了,药还在。再吞一口水,依然是水下去了,药还在。一口又一口,一杯又一杯,水把我的肚子都撑满了,药依然在舌底。最后,药溶化了,苦苦的味道在嘴里弥漫开来,我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这世上,还有比吃药更难的事情吗?

⑹爸爸非常纳闷,他的女儿为什么连一颗小小的药丸都吞不下呢?他不厌其烦地教我,要我把药丸放到喉咙深处,然后喝一口水,仰一下脖子,把药咽下去。然而,每次均以失败告终。因为不会吃药,我一度怀疑自己的智商有问题。

⑺这样的痛苦,一直持续到我15岁。一次,我不得已要服那种长长的胶囊。我拿出豁出去的凛然就义之心,把胶囊放进嘴里,喝了一口水,稍稍一仰脖,胶囊居然很顺利地滑下去了。我惊喜不已,不由得想大声歌唱。我不记得那天是否阳光灿烂,是否有蝴蝶跳舞,反正我的心里突然升起了一轮明媚的太阳,所有的花儿都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我,竟然会吃药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⑻没想到,新的痛苦接踵而至。

⑼读初中的女孩,身体像花儿一样,一个个含苞待放。可是我连舒枝展叶的迹象都没有。我矮矮的个子像被巫婆施了魔咒,每次排座位,我总是坐在第一排。有一次,有个男生在和另一个男生说:“怎么回事?有的人的胸部像墙壁一样。”他说话的声音很轻,但仍被经过的我听到了。我知道,他是故意说给我听的。

⑽痛苦像潮水一样汹涌而至,淹没了我所有的快乐。即使我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成绩优异,那又怎么样?当我的同龄人长高了、变圆润了的时候,我还是豆芽菜一个。

⑾爸爸妈妈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却依然仅仅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放学回家,没有零食吃,我感觉嘴巴太淡,就会悄悄来到阁楼抓一小把梅干菜吃。我猜想也许是这些黑乎乎的咸咸的东西影响了我的发育,于是,我坚定地戒了它。此后每当嘴馋的时候,我就开始幻想:不行,我要像村口的银杏树一样,长得高挑丰满,成为班里最漂亮的女生。

⑿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一直到18岁,我才迎来了拔节抽穗的季节。看我出落得亭亭玉立,妈妈庆幸地说:“你是上辈子积德了。长得晚的女生有福气。”妈妈不知道,因为这件事,她的女儿独自走在痛苦的路上,不敢声张。那份苦与痛,因为隐秘而更加酸楚。如今,经常有人夸我身材苗条、气质优雅。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曾忍受了多少委屈与酸痛。

⒀也许,对于大人而言,孩子的事情都是小事情;对于时光而言,过去的事情都是小事情,然而那一刻的感受却是如此的真切。我们都曾痛苦地生长,期待人生的峰回路转。其实,我们只需走好眼前的路。走着走着,路就宽了;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9.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标题的含义并分析其作用。

含义:伴随着成长,很多困难会自然克服,很多美好会自然呈现。

作用1:“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作为标题,语言优美,蕴含哲理,引人下读。

作用2:这是一首歌曲名,用这个作为标题,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用3:深刻地提示了文章的主题,无论历经怎样的痛苦,只要坚持生活,美好的结果就会自然出现。(含义1分,作用2分,结合文本,答出一点即可。)

10.全文主要记叙了我成长过程中的两段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

一是“我”学会了吃药;

二是“我”发育得晚。(一事1分,概括正确妈可)

11.请分析文章第⑻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该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行文由我不会吃药转向新的痛苦,使文章结构和层次更清晰。(1分)

12.分析第⑺段划线句极富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试写几个赏析性的句子。

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细腻地描绘了我会吃药后的喜悦心情。(2分)

13.选出下面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A.对小时候的痛苦和上初中后的痛苦的描述,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作者以“我”的痛苦生长经历告诉读者:要微笑着面对生活的苦难,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

(文章的主题并不是表现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勇气)

B.第⑵段以主动要求打针引出“我”不会吃药的事实,既写出了“我”害怕吃药的心理活动,又以“我”和普通人不同的表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文章第⑸段非常详尽地描述了“我”吃药的过程,用“还”“依然”等副词突出强调了“我”吃药的痛苦。

D.第⑼段“他说话的声音很轻,但仍被经过的我听到了”,是因为自己一直为身体发育不良而痛苦,所以内心敏感,才能听到别人声音很轻的嘲笑。

14.全文只有极少的几个句子写到“我”的父母,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示例:父亲不厌其烦地教“我”吃药的方法。母亲“庆幸”地告诉“我”“长得晚的女生有福气”,文中仅有的小细节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正是因为他们对“我”的爱,“我”的人生才“走着走着,花就开了”。“父亲”和“母亲”在文中是“我”成长的见证,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对次要人物的分析一般基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意义和作用;二是写法上的作用。如对主人公的对比(烘托、衬托)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增强文章作品的真实性等。显然,具体到本题,两方面的作用都需要回答才完整。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

为了生存,动物开启了“熬夜”模式

赵序茅

⑴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被人类侵占。在长期与人类打交道的过程中,动物发现一味地逃跑和远离并不是最佳的解决途径,最好的适应方式是调整活动模式——白天避开人类干扰,选择在夜晚活动。

⑵6月14日,国际著名期刊《科学》刊登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为了避开人类活动的干扰、威胁,原本一些昼行性动物,开始转变成为夜行性活动。

⑶为了开展这项工作,研究人员整合分析了6大洲、涉及62种动物的研究文章,他们想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改变其行为模式以应对人类活动的。

⑷分析结果显示:一旦夜幕降临,被调查的动物变得比人类抵达前更加活跃,它们在黑暗中狩猎和觅食。过去常常将昼夜时间均匀分配的哺乳动物,把夜间活动增加到68%。比如野猪明显压缩了白天活动的时间而增加了夜晚活动的时间。

⑸研究人员认为,动物改变自己的活动模式实现与人类和平共存,在无法避免被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动物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获得了短暂的和平。

⑹在尼泊尔,人们种植和劳作的地区,老虎更多地转向夜间活动;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鲁斯山脉,为了避开远足和骑行的人类,郊狼在夜间更频繁地捕猎。

⑺该研究小组还发现,这些动物对人类活动的反应惊人地相似——无论人类活动是否直接影响到它们,它们总是尽可能地避开。比如,一只鹿仅仅是看到人类在附近远足,可能并没有去追捕、猎杀它,它们也会选择主动避开。在长期的适应生存中,它们形成对人类本能的恐惧,对于人类的恐惧与天敌如出一辙。为了避免与人类活动产生冲突,鹿发现人类后,会躲避起来,会在夜间会变得更加活跃。

⑻其实,早期哺乳动物的祖先也可能因为转向夜行生活而得到生存的机会,因为它们白天会面临恐龙的威胁。在当时的情况下,向夜行性转变的哺乳动物的祖先成功地避免了被超级掠食者恐龙吃掉的命运,从而幸存下来。

⑼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为了避开人类活动,这些夜晚活动的动物也面临新的风险。一些原本昼行性的动物在夜晚会降低捕猎和觅食的能力,甚至会影响其寻找配偶的能力。同样,改变行为模式也会影响其自然生活方式。因为它们在夜间视力受限影响正常行为,比如,它们通常很难找到食物和水源。

⑽鲁阿哈国家公园里的羚羊,它们虽然避开人类活动,却增加了野外被狮子捕食的风险。尤其是那些昼行性动物在夜间活动的行为,会增加被夜行性动物捕食物的几率。即使不被夜晚捕食者彻底杀死,它们也可能会缩短寿命或抑制繁殖,从而减少种群。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活动模式的转变可能会改变整个食物网中物种之间的关系,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15.阅读文章第⑴⑵自然段,从写作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总领全文,(1分)引出动物为了生存而调整活动模式的现象,(1分)为后文分析原因和危害作准备。(1分)

16.阅读文章第⑸段,加点词语“短暂的”能否去掉,为什么?

“短暂的”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动物改变生活方式带来的和平只是暂时的,因为这种活动模式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未必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处。(2分)

17.选出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A.第⑶⑷⑸⑹自然段说明了现在动物活动的特点是在黑夜更活跃。

B.第⑺⑻自然段说明现在动物能够避开人类活动或其他威胁。

C.第⑼⑽自然段说明动物改变生活习性可能带来面临新生态风险。

D.本文通过动物开启“熬夜”模式说明动物的聪明程度高,号召人类要与动物和平共处。

选D,首先,本文并不是为了说明动物的聪明。其次,文章通过动物行为的改变,说明可能带来的巨大危险。虽然第⑻段从正面猜测可能会有一定的作用,但第⑼⑽段则则主要说明了这种改变带来的不可预知的后果。

18.有一类说明文,以介绍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本文就是如此。结合这个特点分析本文应该采用何种说明方法为好,请你对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是否恰当作简要评价。

介绍科学事理的文章,通常为了把介绍事理讲得更明白,往往会使用作诠释或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本文说明的道理是:受人类影响,动物开启了活动模式的转变,将带来极大生态危害。(1分)从全文看,正是使用了作诠释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生态学的道理说得更明白、更通俗。(1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乃不知有汉

乃记之而去

B.不复出焉

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忘

C.后遂无问津者

风烟望五津

D.具答之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意思对即可,关键字词错、漏一个扣1分)

21.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源美好作铺塾。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写桃源人长幼有序的民风和幸福生活的图景。

C.“皆叹惋”写村民为桃源外社会生活的精彩与朝代更迭的快速感到惊讶。

D.临别之时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皆叹惋”写村民为桃源外社会的**与黑暗和人民的痛苦生活感到深切的同情。

22.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作者希望有一个理想社会,即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1分)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1分)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分)

(二)阅读《蒹葭》,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每小题2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3.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以景起兴,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了凄清迷茫氛围,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B.这首诗使用了“赋”的写法,反复通过铺排描写,表现了无悔追寻历程与决心。

C.“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现了可望不可及的无奈,呼应了清秋景色的凄迷和感伤。

D.这首诗表现了对“伊人”不懈追求的艰辛历程。因此,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叙事诗。(本诗不是叙事诗,是抒情诗)

24.请从诗歌结构的角度赏析本首诗歌。

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结构美感。一唱三叹,节奏鲜明,能够使读者在反复的吟咏中强化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从结构形式或其对情感表达的作用答出一点即可)

四、作文(50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请以“我赢得了

”。

⑵请体会“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所蕴含的道理,以“风景”为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