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1 14:25: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赏识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教学在学生的学习当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课程不仅能够起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也是开发学生极限潜力,锻炼竞技体育精神的重要方式。这与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谋而合的。一般来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关注度较高,参与度也较高,对体育课程都保持着广泛的喜爱。为了起到锻炼身体、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目的,教师往往会在体育课堂上开展多种多样的比赛来吸引学生的参与。但是竞技体育难免有输赢,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学生,在这样的竞技体育比赛中往往起不到提升自我的作用,反而容易对输赢产生过于敏感的心理,这些都是教学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1.2能够培养起学生扎实的团队意识
除了提升竞争观念以外,赏识教育还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团队意识。在采用赏识教育教学理念来进行授课的课堂中,教师一般会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鼓励。尤其是那些率先完成了教师任务,并能引领其他同学共同进步的学生,教师将这些学生树立成榜样,多给予后进的学生更多的追赶空间。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会主动地去做到优秀学生也能做到的任务,渐渐地,不同程度的学生之间会建立起良性的竞争关系,有助于整个学生群体的全面成长,也能培养起所有人优良的团队意识。
2赏识教育采用的方法
2.1师生之间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体育课教学需要学生的共同参与,因此教师就应当学会与每一个学生融洽地相处,学会接纳每一个学生,无论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后进生,在教师这儿都应当无差别的对待。学生也应当建立起对教师的充分信任,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脚步走,才能保证各项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2.2教师应当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作为弱势学生来说,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产生挫败感,这种感觉既有可能来自于教师,也有可能来自于同学。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对这些学生的栽培,在学生出现挫败感的时候多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带动学生参与到赏识教学的过程中来。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方法就是多挖掘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在课程中出现的闪光点,教师应当多给予表扬,在学生内心里建立起对自己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
2.3教师应当多关心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
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为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往往将人也就是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来开展教学。不同的学生之间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与学习习惯,教师在开展赏识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注重这些差异,切实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不仅是学习成绩有差异,不同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也有着先天的差异,一般来说,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要优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注重到这一点,多帮助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适应自己的课堂。多为这些学生安排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的任务,建立起对体育课程的热爱。
2.4教师应当掌握好赏识与溺爱之间的尺度
虽然赏识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看到学生的优点,但是懂得如何更好开展教学的教师,一般也不会忽视这些学生的弱点。在开展赏识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同学们的弱点和缺点。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领域。对不擅长的领域,教师的适当赏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但是教师过度的赏识只会助长了学生的骄傲情绪,这也是赏识教育所不能接受的。
3赏识教育起到的效果
3.1赏识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和传统的教育形式不同的是,赏识教育旨在与通过教师亲切的鼓励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适时地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才能在不断的肯定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潜力,找到学生的自信心。
3.2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后进生追赶优秀的学生
在对赏识教育进行调查研究之后笔者发现,正是有了教师不断的肯定与鼓励,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自信心。在完成了教师的任务之后还提升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帮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
上文主要叙述的是赏识教育对后进学生的帮助作用,但是只要运用好正确的教学办法,同时也能给优秀的学生带来帮助,达到帮助优秀学生的目的。
4总结
一、创建积极的研讨性教学环境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到赏识教育是观看了“周弘谈赏识教育”的片子。他的语言很朴实,其中的一句话更令我永远难忘,他对自己的女儿说:“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他既然能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了中国的海伦•凯勒。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能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材。首先,赏识教育并不是一种教育方法,“赏识”是一种态度,“赏识教育”是教育者所持有的观念,既然不是方法,也就没有使用的尺度问题。当人们感觉到教育失败时,只能解释为教育方法不当,或者没持有赏识教育的观念。其次,“赏识”不等同于“爱”,有“爱心”并不一定“赏识”,赏识更重要的涵义是一种信任和肯定,赏识本身就体现出平等,不平等就无法赏识。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另外,赏识也是无私的。有时,我们为学生付出了很多并希望得到回报时,往往发现被感动的学生没多久就令我们失望了,因为他觉得为报答你强迫自己做的事情很累人,不如让自己麻木些。而真心的赏识一个人是不需要回报的,初中学生只要觉得自己真正被赏识,他会充满激情,从不断的完善自己中得到乐趣。下面就举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的案例。还记得原来我教的初一一班是特别懒散,成绩特别差,还有个“混小子”总不服老师教育,上课和老师对着干。从来上课他都是我行我素,无论老师怎样说,他总是偏着头不说一句话,可也没把老师一句话听进去。一次数学课“探讨瓷砖的镶嵌问题”,我让同学先自己设计瓷砖样式,所有同学都在练习本上画各式各样的瓷砖。当我走到他的身边时,发现他在练习本上无聊的画起了厨房,他看到我立即把本合起来,把头一偏等待我的训斥,当时我想到了赏识教育,对全班同学说:“我们班有的同学不仅已经设计完了瓷砖,而且现在正在设计铺瓷砖的厨房呢!大家想不想一起看看啊?”“想”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下他还有点不好意思了。不过到底是孩子,听到全班的掌声,在我鼓励下终于上黑板画上了一个厨房,“非常漂亮的厨房,而且设计的瓷砖也很简单大方。老师要是装修房子,你愿不愿意帮老师设计呢?”“老师这个瓷砖我设计的太简单了,明天我设计另外几个复杂的瓷砖给你看”。第二天,他果然拿来了自己设计的另外几个瓷砖,很精美。在我发自内心的赞美声中,他高兴的看着我,说了一声“谢谢老师”。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在数学课上,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主动发言,主动问问题,期中考试他的成绩是87分,在短短一个月之内提高了46分。是赏识教育开启了初中学生的心灵。就这样赏识教育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在我的课堂上,杜绝厉声地训斥,消灭唠叨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灿烂的微笑,亲切的叮咛,学生都很阳光,健康,他们的心灵得到触动,自己能主动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我的赏识,我的宽容,我的因人而异,缓和师生之间固有的紧张局面,转变了逆反学生的心理,抵制了学生的不良情绪,做到了融洽的解决了所有问题。然而赏识也要恰到好处,且不能滥用、过度使用。赏识的前提是要正确客观地分析,从学生的身心出发,掌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依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不能为达到某些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达不到真正效果,还会影响,感染周围的学生,让学生无所畏惧,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否则会使学生对自己产生错觉,出现自满自傲的心态,但如果稍遇不顺,便会一蹶不振。还有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适度操作。比如:对内向,不愿说话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表扬;对自律性差、自觉性差的初中学生,要适当采取方式方法,肯定的同时要多提新要求,争取让他克服不良习惯。
二、让学生认同学习的目标
初中学生的点滴进步,如果老师善于发现,并及时、中肯的评价: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惊奇的眼神,一个赞许的手势,都会让他们感到高兴,从而更加有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会继续努力,让赏识教育伴我和我的学生共同成长。
作者:桓铁军 单位:大连市第八十中
一、运用鼓励性语言激活学生的主体性
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窗口,教师批改作业时的评语则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教师在作业本上针对学生作业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写下简短的具有鼓励性的评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强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不但可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地进步。教师是天底下最富有人情味儿的职业,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这种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与持续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密不可分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赞美的,而这种赞美常常是通过老师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诚挚的情感传递的。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学生只有在富有人情味儿的教学氛围中,才愿意真正地和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学生把不喜欢语文学习的原因归咎于不喜欢语文老师。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比例不小,究其原因是师生缺乏交流,因此,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用鼓励性语言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给予学生关爱和尊重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应该体现这一理念。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男生:父母离异,寄住在外婆家里。因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呵护,他性格内向,郁郁寡欢,每天都蜷缩在座位的一角,那胆怯的眼神让人瞧着心痛。所以下课的时候,笔者只要一走进教室,就会挤点时间,温和地“赶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业,和他一同读课文。时间久了,其他学生都明白了笔者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围过来与他谈天说地。看着他又害羞又激动的样子,笔者总是喜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脑袋。渐渐地,他敢于和同学们亲近了。当他第一次在课上主动地站起来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的时候,笔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容地、有条理地回答完问题后,我仍然激动地凝视着他,赞许地频频点头,很久都没有回过神。他似乎也很兴奋,不时地用眼睛瞅着笔者,这时笔者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的心贴得很近。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巨大的转变,他成了一个敢于发言而且爱笑的阳光男孩。
三、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注意事项
评价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对老师能力的一种考验。有位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后说:“读得很好,真棒。”另一位老师则说:“你读得很流畅,很好。如果能在重点词句上加强语气,把感情读出来就会更好!”她让学生再试读一遍,果然,这次学生读得更完美。这种评价针对性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于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健康成长。应用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地分析,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加以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起不到作用,反而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赏识很虚伪,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同样赏识不能过度,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从而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好学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在适当赏识的同时提出新要求,规范其行为,以改变不良习惯。
四、惩罚有方,批评有度
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在赏识理念的指导下,它向你走来的时候,可能是面带微笑,充满幽默与轻松,但它离去的时候,会给你留下严肃的背影,使你警觉、反思,给你以智慧的启迪,具有“励志”性,催人向上。
五、春风微雨,不着痕迹
微笑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赞许和信赖,它会让学生觉察到教师的温情与爱意。既然甘为人师,就请别吝啬你的微笑,给予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下轻柔的抚摸,甚至是一个青睐的眼神都会让他们享受到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教师之于学生的绵绵的爱意,微妙的赏识,会让成功的学生享受到快乐,会让受挫的学生得到鼓励,会让懦弱的学生获得勇气,会让落后的学生感觉到善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增强自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世界上没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赏识方式,怎样赏识对学生是最合适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发现,这便是富有诗意的赏识教育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马生霞工作单位:乌海市海南区第三完全小学
一、谈话法平等待人,一视同仁,以鼓励为主
案例一:有一位同学平时不愿意学习,上课经常溜号,搞小动作,当老师提醒时她答应得非常好,但就是不改。后来我了解到她喜欢朗诵,口才好,有很强的表现欲,经常参与广播电台的节目,并获过奖,了解这些情况后,我找到她,首先对她的才能给予赞赏,又从朗读的技巧和知识的重要性,从在外参与电台的节目到参与班团会的主持,让她谈想法,慢慢地,她向我说了心里话。为了使她不被别人落下,我先是鼓励她继续在朗诵方面加强锻炼,并答应她参加班会的主持,给她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的机会,同时向她提出要求,那就是听好每一节课,不懂就问,她答应了这个条件。之后,陆陆续续又和她进行了多次谈话,每次提出一点小要求,后来我发现,她上课溜号、说话的毛病少多了,学习成绩也跟上来了。分析: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教师普遍喜欢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过多的关爱,使之更加优秀。而对少数品学稍差的学生则有时是熟视无睹,甚至是讨厌她们。其实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从心理上讲,她们更需要师爱,更需要老师重视和关心,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欣赏,因此,在和她们谈话时,绝不能戴有色眼镜,但同时也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也不是无原则的,更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是非不分,颠倒黑白,而是要善于用放大镜去观察她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给予肯定,扬其所长,并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强化其优点,淡化其缺点,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使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厚爱和期望,从而接受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谈话法语言得体,句句入心,以平和为主
案例二:有的学生上课时经常趴着睡觉,提不起精神,开始时我以为是前一节课疲劳了,后来一打听原来是每节课都这样;还有的学生回答提问时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会”,更有甚者,上课时在下面看手机。对待这样的学生我并没有简单粗暴的批评,而是利用课余时间仔细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经过多次谈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以为老师会狠狠批评,没想到老师态度这么好,以后上课要认真听讲。分析: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症结所在,才能真正解决它。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和风细雨式的谈话比暴风骤雨式的训话更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关怀式的询问比审问式的探究更能使学生向你敞开心扉;有时暗示性的语言比打开天窗说亮话更能解决问题。当学生取得成绩最需要有人分享时,教师一句热情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不但能激发成功者的进取心,强化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动机,对其他学生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动作用。谈话时最好不用质问的语言,如你为什么老犯错误?你为什么总是不听话?而是用比较温和的语气告诉学生“我一直在关注你,出现这种情况我很伤心”“你有什么话要和老师说吗?”“你对老师个人有看法还是对老师所上的课有意见呢?”“请你给老师提点建议,你希望老师怎样上课?”“你喜欢学什么课程?”等,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谈中对自己的过失产生悔过之意,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交谈中应始终贯彻教育性、规范性、正面性原则,语言忌“冷、硬”,提倡“三月雨”“六月风”,用热忱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谈话法双向交流,忌一言堂,以学生为主
案例三:一次上课铃声响过后,忽闻两个同学的口角声,几经劝阻,二人毫无休战之意,正常的教学已无法进行,我只好让全班学生先自习,然后把二人领出教室,经过了解,原来是一场误会,后来又经过劝说和开导,二人都流下悔恨的眼泪,并握手言和,事情似乎可以画上句号了。事后我一直在想,缘何一点小小的误会竟会使二人怒目相向,更何况目前正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如果同学间的小误会、小摩擦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将来如何教育别人。为此,我又与二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谈,帮她们分析此次误会产生的真正原因,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结合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帮她们明确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等,后来二人主动要求在班级就此事向全班同学做个说明,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对耽误大家的学习时间和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深表歉意,并希望大家原谅,这种发自肺腑的诚恳的态度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为此,我又对她们的敢于承认错误的精神给予表扬,使坏成了好事。分析:由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特殊地位,经常使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变成教师的训话,教师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践踏学生的尊严,与学生交流时不用侮辱性语言训斥学生,哪怕学生的言辞过于激烈,教师都要用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出现问题的学生,特别是当学生犯了错误之后,表面上训过之后,学生看似服了,其实心中会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会出现与老师对抗。因此,在与学生交谈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发言的空间,必要时要倾听学生的牢骚和埋怨,即使是对屡次犯错误的学生,也要给他发言的权利和机会,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省,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当唇枪舌剑让位于相互理解和信任时,师生间的谈话就变成了心灵的沟通。当心与心贴近时,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盏航标和一个个目标,当心灵达到默契时,沟通的桥梁就变得更加通畅,学生更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此时便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
作者:左英霞 单位: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职校生;赏识教育;自我意象
一、职校生现状分析
职校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有些不同,不仅中考失利,个别行为习惯在初中学校就很不好,原因或多或少都与他们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我校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多数家长在外务工,属于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学生为单亲家庭,个别学生还是低保收入家庭等,种种情况告诉我们职业学校的多数学生缺乏家庭教育,还有个别家长仅满足于小孩的物质要求,漠视小孩的情感需求,教育表达形式不是忽视就是简单粗暴的惩罚;一大部分家长让学生上职校抱着年龄小在外不好务工,在学校混混日子就行的态度,很少关心小孩的学习,少数关心小孩的学习,但是当真正涉及小孩问题的本质时,他们又退缩,表示无能为力,希望学校给予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家长更让人感觉是在做形式,做好父母爱的表面形式。这些家长是缺乏赏识精神的。有些家长深入孩子的内心,发现问题的源头,但束手无策。这些家长担心的不是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而是不继续恶化下去。已经对孩子没有美好的期望,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对他们失去应有的耐心、信心,又怎能有好的未来呢?职校生身上的缺点是不少,但不乏闪光之处:虽然讨厌这门学科,但是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虽然上课听讲效果不好,但每次还能坚持做作业;虽然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但是能坚持考试……所有这些“坚持”不就是我们期待的吗?相信学生并不是“朽木不可雕”,而是“孺子可教也”,期待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成熟起来。
二、赏识教育
什么叫赏识教育?赏识教育[1]就是前辈或教师善于发现后辈或学生的优点或长处,善于发现其进步或成功而予以精心培育或真诚激励,从而带动他(她)们方方面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形成燎原之势。赏识教育是赏识———成功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并让其主动积极地在生活与学习中得到磨炼。赏识教育是我国著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经过20多年的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摸索、创造、总结出来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教育模式。赏识教育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推广。“赏识教育”是近年提出和在中小学教育中倡导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和理念。日常教育中不难发现很多父母关注的焦点仅限于孩子的衣食住行,孩子的成绩,孩子的生理健康,可他们很少关注孩子内心,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种种偏见导致家长们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对孩子不满意,一味批评孩子,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落,导致恨铁不成钢,家长的心态变了,孩子的自信也失去了,导致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这时通过教育方法和手段,运用不同照顾策略,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人格,塑造他们的心理优势,满足不同智力层次学生的需求,寻求他们的最大发展,无论对学生本身成长、对一个家庭的幸福,还是对学校甚至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赏识”教育要求我们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拿起放大镜,捕捉、放大学生的优点,并及时予以赞扬,即使那优点是微小的,似乎不值得一提,要让学生在你的赏识中感受到信任,体验到成功,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
三、运用赏识教育的几点策略
1.欣赏你的每一个学生
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每个人都能成材,关键是教师能否多角度地、“另起一行”地看待学生。当你以欣赏的态度看待时,会看到许多优点;同样,当你以批评的态度看待时,会发现无数缺点。我们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欣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人总有长处,即便是学困生也有其闪光点,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而已,关键在于发现与捕捉。将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用爱加以“筛选”,肯定并“发扬光大”,使自我意象好的更好,使原本自我意象不良的在“赏识”阳光中增强自信,扬起自信风帆,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1)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应不忘赏识教育,使其各方面保持先进性。优等生身上的优点相对比较多,受人赞扬的机会也多,一般而言,他们的自信心较强,自我意象较好,往往能将自己想象成一个成功型的人,是生活中的成功者,并且可以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自圆其说“我是一个成功者”。因此,赏识不能只停留在一些寻常优点上,而要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独特的眼光,让学生得到新的肯定,效果会更好。(2)对待学困生需要倾注更多赏识,寻找点滴进步加以呵护,学困生是令人头疼的一族,也是自我意象不良的一族。由于经受一次次批评与指责,体验一次次挫折与失败,他们的自我意象往往是失败型的。因此,尽管有良好的愿望、顽强的意志力,甚至机遇完全有益,他们还是会不断寻找各种环境、各种理由以证实自己的失败。特殊生典型的特征便是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与赏识。对于后进生来说,赞赏和鼓励不亚于雪中送炭,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从他们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因此,对学困生教师更要睁大眼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不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真诚的赏识、积极的期待,努力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为他们创设发挥潜能、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锻炼胆识,帮助他们培养能力,使他们体验到“我能行”的愉悦,这样才能为形成健康的集体心理品质和良好自我意象奠定扎实的基础。
2.帮助学生寻找缺失已久的自信
(1)点滴之间保护自信心。职校生无论到哪里,最缺乏的都是自信,自信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是克服现实困难的钥匙,也是形成良好自我意象的前提条件。纵观现实,一些孩子依赖性强,碰到困难手足无措,胸无良策,丧失克服困难和问题的勇气,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学生对面对的事就会畏首畏尾,产生“我不行”的自我意象,极大地影响良好自我意象的形成。由此可见,开展对孩子的自信心教育不可忽视。学生的自信心犹如刚破土的嫩苗般坚强又脆弱,需要细心呵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慎言慎行,于点滴之间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教育孩子做勇敢的自信者,以自信给孩子胆识,以自信给孩子激情,以自信给孩子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2)积极鼓励,真诚赞赏。学生需要更多的信任,被赋予了信任的学生总会散发着生命成长的气息。对学生我们在宽容的同时,给予鼓励,给予信任,给予赞许,给予微笑,往往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虚伪的表扬不但起不到树立孩子自信心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认为这是老师、家长对他的嘲弄、讥讽。因此,表扬孩子应持真诚的态度,讲求表扬的艺术,使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劳动是尊重、赏识的,愿意欣赏他的劳动成果。
3.运用“赏识教育”和学生“走心”
鼓励并帮助学生唤醒内在的潜力,挖掘并发展其潜力,点燃学生奋斗的激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1)唤醒学生生命的灵智和欲求。教育应呵护、关怀并张扬人的这种生命冲动意识,使学生在已有现实规定性中愤然而起,追寻自我,实现自我充分且自由的发展。(2)要对学生进行更多有效的刺激。这种刺激可能是“当头棒喝”,可能是“温婉的批评”,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激励和引导。一句体己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态势,都能唤醒学生沉默已久的意识和潜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到极致。(3)要帮助改变故有的不良自我意象。如果某学生学习某一科目有困难,可能他认为他不适合学习这门学科。然而如果让学生发现这种自我观念是错的,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的自我观念,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就相应改变。如果引导学生改变他的自我定义,他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因为他们唤醒并发展了自己的潜力,改变了自己原有的自我意象,形成了良好的新的自我意象,从而促进了个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且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人人都企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所以需要我们唤醒每个人内在的潜力,以发展他们的良好自我意象。
四、相关的思考
作为教育者,我们培养出怎样的人,就会直接和社会相联系,也会直接影响社会发展。而具有良好自我意象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不断进取,到达成功的彼岸,最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毋庸置疑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赏识”教育,真真切切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信任他们,适时地鼓励、赞扬他们,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心理期待,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确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促成良好自我意象形成。但在实际操作中,留下一些问题值得深思:“孩子是越夸越聪明的,越夸自我意象越理想的”,但频繁的夸赞和赏识有令孩子厌倦的时候,如何真正把握好“赏识”这个度,使学生既感到有老师的赏识,又能真正重视并对待老师的赏识,如何将“赏识”与“惩罚”有机结合对教育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帮助学生塑造真正健康、良好的自我意象,让我感到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2]苏华,主编.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7).
[3]朱幼菊.“每个人都是第一”[J].小学语文教师,2003,(3).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有很多尊师重道的导向,所以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感。这种畏惧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也会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英语教学是一种实践性教学,需要学生的多参与、多练习、多互动,才能将实现英语的有效学习。那么教师就应该树立一种积极的育人观,注重与学生的积极沟通。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例如,提问问题时,要积极地鼓励,并对学生的作答进行积极的点评和引导。教师要始终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息。
二、善于把握期待心理,满足学生渴望获得赏识的心理
初中生进入一定的认知阶段后,他们已经具备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够将这种学习的热情有效激发,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这将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期待心理”运用的有效方法和实践技巧。这样才能让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入了解其学习状况和性格特征,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精神鼓励。课堂上积极的鼓励话语和真挚的赞赏眼神都是十分重要的,能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支持,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学习充满希望。同样教师的真挚鼓励也会换来学生的认同和信任,从而促进双方之间的积极互动,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这也是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三、正确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尊重个性差异
赏识教育是尊重差异、尊重失败的教育。这种教育适用于英语教学课堂之中。主要原因如下,首先由于不同的初中生学习能力水平也是不尽相同的,另外个人兴趣爱好和个人品性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语言水平必然存在差异。所以,在初中英语教育过程中,应用赏识教育是十分适合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化现象,针对不同学生实施教育,有利于激发每一名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班级同学的共同进步。
1.设置灵活适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和水平差异,根据他们的个人特征,设定符合他们的教学目标,从而保障教学过程中,出现水平高的同学未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水平低的学生又接受和吸收不了所学到的内容。以设计人物角色表演的教学目标为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设计不同的人物角色,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负责人物表现较多、台词丰富的角色。
2.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
此外,教师在平时的练习设计过程中,也要多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如果出现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可以让英语水平高一些的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回答,而相对简单的问题,请成绩差的学生来回答。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找不到答案而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
四、巧妙运用赏识教育,驾驭赏识运用技巧
1.善于发现问题,做到赏识有术
教师要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实现积极的赏识。这是赏识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保持密切关注,并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征的前提下,挖掘学生自身的优点。此外,所谓赏识有术,就是要求教师能够重视赏识的艺术性。即使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也应该保持态度上的宽容,并运用委婉的话语进行教育,维护学生的自尊,从而让学生对课堂有更亲密的感情。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较小,可以告诉他,你的语音语调都很完美,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清晰地欣赏,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表现很好,而且下一次回答问题也会有意识地改变。
2.讲究赏识有度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定义过于狭窄,不能反映一个人真实能力的全貌。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种多元智能倡导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观的转变,要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正确地引导和挖掘他们,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做最好的自己。以上三方面作为赏识教育的理论渊源,反映了人们期望得到他人“赏识”的本质需求,因此教育者需要将感召力,生命力渗透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学生能够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2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中的体现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更加重视赏识性地看待自主学习的过程,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关注“多元性”的逻辑思维,达到“创生性”的教学效果。
2.1自读自悟中的质疑与释疑
生成性课堂的变化是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特色之一,课堂上教师降低了预设的程度,转向学生自读与自悟的过程,给学生读的时间,想的空间,说的机会。对于课文的内容教师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先问问学生读懂了什么,激活学生整个认识系统,在倾听学生的回答后有的放矢地进行诱导和启发,鼓励多元性、多角度、多方位的理解,体现了尊重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乐学意愿。通过自主质疑与释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灵活多样的策略安排,设疑、举例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动机和热情;与生活经验的有机结合,又更容易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背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体悟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
2.2互动交流中的合作与展示
交际性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投入自主学习的又一重要体现。小组研讨,自主交流能够发挥同伴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通过成果汇报与组际交流的形式,全面展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大胆放手,扮演组织者,帮助者的角色,对于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巧妙点拨,洞悉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表现与努力。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源于教师的信任,互动交流的过程正是学生在自动、自学、自得基础上的实践探究,既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进步和成功,又便于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可挖掘的天赋,教师的欣赏和鼓励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大有帮助。
2.3情景构建中的联想与创新
形象的课堂对文学意境的营造有着显著的效果。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精心设计以多媒体形式来呈现声像信息,让学生如临其境,在新、奇、美的艺术视觉中唤醒学生心灵的悸动,触动思维的创造。在教师的引领下发挥想象力,畅言心中的所思所想,让思维在有限的世界里创生无尽的曼妙,真正达到学有创造,思有创新的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不仅是站在学生的视角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体现对学生的关爱,更重要的在于推进学生思路迁移过程中的激励鼓舞。感受性的强化是语文自主学习的助推剂,是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也是为培养适应时展需求的新型学生所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3有效发挥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的促进
赏识教育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针对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需通过富有人情味的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尊重学生的方式来赏识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关注学生成长历程中的点滴进步,在爱的氛围中达到教育的和谐。
3.1把握时机,敏于发现
小学语文课堂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把握教育时机,及时品评学生对课文精华理解过程中的赏析和感悟,汲取问题诠释的新颖观点并从不同角度总结完善,从而丰富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创见,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尽情舞蹈绽放,开阔分析思路,发散逻辑思维。教学是育人的活动,语文课上教师要用真挚充沛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的陶冶需要激情,更需要教师善于用赏识的眼光捕捉和发现学生丰富的体验以及细腻的感受,促进学生在读书与交流过程中披文入情,感受文章的情感脉搏,引发心灵的共振。赏识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3.2欣赏优点,讲求分寸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作为教师要把读懂学生当做一种快乐,把欣赏学生的优点当做一种幸福。语文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来源,它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种欣赏不但是出于对学生意见尊重的表现,更是对学生潜能的预见。赏识教育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但赏识应当是讲求分寸的表扬而非毫无原则的事事表扬或笼统表扬。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欣赏应该发自内心,使学生体会到他们的表现是值得称许的。赏识中的表扬要依据具体的内容,实事求是的带给学生源于内心的感受,提倡多用眼神、手势、微笑等体态语的精神鼓励,慎用物化奖品,以免诱发学生的功利心,偏移学生的注意力。
3.3理解信赖,关爱学生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走了一段弯路。运用各种教学规律,体育课上得精彩纷呈,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在不断下降。追溯根源,体育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观察、记忆、想象等诸多能力显著提高,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在增强,但还不成熟,容易固执和偏激。由于身心的急剧变化,他们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自主意识增强,并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要求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这句教育名言与赏识教育遥相呼应。在体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能够满足中学生内心深处被认可的需求,从而增强自信,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体育课身体练习中出现的个体差异,扬长补短,培养能力,增强体质。
二、利用赏识教育造就阳光心态,激发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青春发育期,初中学生性格开始内敛,体育课上部分女生扭捏、放不开,尤其是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更是不敢当众练习,缩手缩脚,对老师的督促,表现得不情愿;部分男生觉得学动作没意思,缺乏学习的动机和热情。体育教学的主线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这个过程如果是师生之间的单项传递,体育教师以教材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者自居,无视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忽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那么即使运用游戏法、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尤其是批评指责、贬低体罚,更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和逆叛的心理。采用何种方式才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热情呢?我认为改进学习的关键是改进教学方法和观念。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体育已建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体育观,体育教师应该从竞技体育框框中走出来,体育课不是教师的表演秀,而是学生的舞台。围绕一个教学内容,学生是主体参与者和表现者,体育教师的任务是根据知识点,因人、因地、因时地安排适宜强度和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身体活动,并分析这节课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精心设计课的流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内容单一、有难度的内容,积极引导,师生共同讨论练习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行为赞赏鼓励和语言赞赏鼓励同样重要。语言赞赏鼓励在各类教学中运用得最广泛,体育课也不例外,学生较好地完成某个动作时,教师应该用“太好了、非常漂亮、进步真大”这类激励性语言。学生的练习信心不足时,教师应用“加油、坚持住、你能行”这类鼓舞性语言。体育教学在操场上进行,以身体练习为主,空间大,经常分组分项。这时,一个赞许的手势和眼神比语言表扬更具有张力。针对一些初中生内敛、害怕的心理,体育教师可辅助其完成动作,并顺势做出成功或加油的手势,对学生继续完成动作起着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应体现年龄特征
正确的赏罚能激励学生自立自强,培养上进精神,而不当的赏罚只能破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一旦受挫,就会失去信心,无所作为,空洞的说教只能使学生乏味、麻木。因此,赏识教育必须因学生的不同特点而有所改变,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采取不一样的赞赏方式。
1.初一年级学生需要具体的赞赏
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青春期,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仍占优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在体育课中好学、好动,有很强的表现欲,体育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应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运用游戏和竞赛,为他们提供各种参与机会,并把赏识教育细节化,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小组之间相互找优点,形成自我肯定和相互欣赏的意识,老师针对具体情况,激励之余,引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培养适应能力。
2.制造赞赏初二年级学生的机会
初二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自律性,但普遍较敏感,个别学生做动作放不开,完全是应付式的。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的赞赏对其同样有效,但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不会像教师所期望的那样理想,特别像健美操这类教材在初二年级的开展尤为困难。女生难为情、怕动;男生协调性差,不愿做。对于这种情况,我教了学生一套趣味棍操,学生很快接受了。一根体操棒在手,大家很感兴趣,熟练之后,我加快练习节奏,并逐渐用音乐代替口令,效果不错。再把学生学习棍操动作和态度中的优点大加赞赏,分析趣味棍操和韵律操的异同点,提出韵律操的律动性,用棍操体会身体感觉。这样,一套别有情趣的持棍健美操就水到渠成。对于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教材,同样可以设计成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让他们主动探索、发展。教师只需把关爱和欣赏及时传达给学生,为他们引路、护航。
3.诚恳地赞赏学生
有压力才有动力,相信自己,积极参与,变压力为动力,从参与中获得许多新的体验,新的经验,促进自己不断地进步成长。
“刘校长,可以弃权吗?”“怎么办呀,我头都大了,也不知道说什么。”提到教育论坛,我们就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可细想想,在准备论坛时,我自然地回顾自己的教育经历,联系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重新评价了自己的教育过程,审视自己的教育经验。论坛结束时,又会回顾在整个过程中自己的表现:紧张吗?观点阐述清楚了吗?又丰富一次经历,积累了一次经验,获得了一次提高。反思整个论坛,才真正体会到刘校长“折腾”我们的用心,真正认识到它对自己全面发展的督促、提高。
“上课时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就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这是永威学习时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永威的课堂,就是考试的课堂,每个学生都在认真积极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在争分夺秒的努力,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理解记忆的收获。而我的教学,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可告诉学生如何去做时却只是干巴巴的强调要求,远不如“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直观清晰地指导,因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二、放下架子,走进学生,感受和谐发展的乐趣
中国有一句俗语:“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只有了解学生的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才会使赏识不流于表面的夸奖。一位著名教育学家说过:“教师应该向母亲对待孩子那样,用积极爱护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学生”。所以,老师应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积极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真正了解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那次,连续的几节课,我累,学生也累,拿着试卷走进教室,学生一片唏嘘“又考试了”“我们的作业还有一大堆呢”……更有一个声音愤愤地说:“不做了,烦死了”……正极力想引导他们心甘情愿地去做练习,突然冒出的这句话把我惹火了:“不做算了,想干什么干什么”。说完,我扭头就走。回到办公室,我越想越委屈,越想越伤心,“我也知道你们累,可你们就不想想我……”不由地趴到了桌子上。静静心,细想想,确确实实,学生的压力太大了,临近考试,这科作业,那科作业,学生都忙得是在应付了,在平时不那么严厉的政治老师面前发发牢骚也是情有可原的。于是,调整情绪,走上讲台,面对台下几十双不安的眼神,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作了自我检讨,课继续着,学生的思想也高度集中。课下,不时有学生向我解释、道歉。
五班学生李向琪,聪明,不努力,是老师们头疼的学生,对老师非常讲礼貌。看到这一点,课余时有意与他拉起了家常,特意表扬了他讲礼貌,强调了他的聪明,夸赞了他小学时的“丰功伟绩”。虚荣心得到了满足的他见面时的“老师好”更响亮了,上课听课的尽头足了,还时时凑到我面前说点什么,挣点表扬。抓住机会,又与他谈了几次,除了表扬外,适时地提出几点要求,李向琪同学表现的越来越好,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是的,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成一个平等的合作者,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从他们的眼光看待世界,那么学生也会走进老师,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从而达到一种以心换心的交流,形成真正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感受和谐发展的乐趣。
三、关注学生,学会反思,体验相互促进的快乐
“当你满怀激情地面对学生时,你马上会得到学生热情的回应,情感的交流会使课堂变得轻松而不枯燥。”“用学生感兴趣的,如用一两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作导语,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同时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适合不同学生回答的问题,安排给他们,使他们通过努力来完成,会让他们建立起信心,会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些细小课堂环节体验的反思中,我体会到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教学,师生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享受到教学过程中的乐与美。
曾经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课堂上,您都是那么亲切,有问题我就敢提问;课下,您是那么的和蔼,遇到什么事情都想和你聊聊……”我为此沾沾自喜。融入学生,释放心灵,情思勃发,愉悦学习,我和学生共同成长着,享受着。
论文关键词:小学,双差生
一是严格要求,严而过格。有些教师对“双差生”采取强制性措施:强制他们遵守纪律,强迫他们学习在校规校纪的基础上,再制定更高要求的班规班纪,并落实到差生写保证书,对待越轨不守纪律的学生,动辄训斥、处分;学习方面,不管学生懂与不懂,限时限量完成作业。这样久而久之,不但收效甚微,反而加剧了师生的对立情绪,甚至导致流生。
另一种是企图以情感化。老师待差生以温情,谆谆告诫,苦口婆心。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一有机会就找学生谈话,学生一有错误就促膝谈心,讲了许多大道理,说了许多知心话,但学生不是腻而厌之,就是阳奉阴违,受感化者甚少。
上述两种方法,我曾尝试过多次。多次的失败,迫使我去探索新的方法使“双差生”能够转化。一般说来,学生对老师都有一种本能的畏惧感。“双差生”似乎尤为突出,个别的还具有反抗意识。作为教师首先应努力消除其畏惧感,使其不躲避老师,愿意与老师接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挖掘潜力
“双差生”既然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教师如何把握时机,最大限度的挖掘“双差生”的潜能,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教师把他们每一个都看成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发展前途的,可以获得成功的前提下,通过赏识激励“双差生”的优点,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其发展。
二、关注心理
“双差生”相对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大多自我封闭,自卑心理重,厌学不自信。教师应当首先尊重、信任“双差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帮助走出心理误区。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会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就会成为他们发展前进的绊脚石。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 “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小学教育论文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扬长避短
人的智力结构通常有很大差异,学生不可能在任何学科,各个方面都很出众。“双差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点,比如长于文史,或长于数量,或长于制作或长于艺术。因此富有特点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细心观察他们的进步,适时的加以表扬激励和心理暗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经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而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更可作为一个有力的例证。不难看出及时肯定激励“双差生”,可以为其发展创造契机,帮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
四、培养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个性化 朗读 小学语文 策略
一、个性化朗读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教学历久弥新,个性化朗读更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是以不同形式地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的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引发个性张扬,促进主体发挥,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
二、小学高年级个性化朗读的现状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经常会出现以下一些弊端:⑴忽视个性,强调统一。⑵讲求技法,生硬造作。⑶缺乏目标,雨过无痕。这样的朗读教学只能是遏制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对朗读教学失去兴趣,朗读时冷漠而无味,从而影响整个语文教学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高年级个性化朗读的有效策略
㈠尊重多元解读,奠定个性朗读的基石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而且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也存在诸多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有了区别。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品词抠句,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
㈡倡导“提示”导读,铺设个性朗读的通道
在指导学生朗读人物语言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一些关键词作为“提示语”,体会其蕴涵的情感,然后练读。但是有些人物对话并无明显的感情提示语,这正是激发学生个性朗读的好契机。高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所以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细读,初步感知语言内涵,然后从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心态,再从话语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对话前添加写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情、语气的提示语导读。
㈢创设乐读氛围,搭建个性朗读的舞台
随着年纪的增加,学生对朗读的兴趣逐渐减少,所以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单调的朗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此时还有什么创新灵感、个性思维可言。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个性朗读的氛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愿读、乐读挣着读。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其个性得以张扬,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如在教学《草船借箭》、《将相和》、《景阳冈》、《猴王出世》等写人记事的课文可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讲故事,说评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景阳冈》,我就用“说评书”的方法教学“武松打虎”部分。先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试着用说评书的方式把这一部分内容表演出来。分成三组,来一场评书比赛。顿时教室变成评书场。之后三组各选代表上讲台表演评书。台上表演者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台下观众听得津津有味,拍手称赞。
㈣诱发独特想象,拓展个性朗读的空间
“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见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因此,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让你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得到气味,能听得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因而诱发独特想象,去感受语文所暗示和诱发的蕴意和情感,从而把这一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去,体现朗读的个性化。
㈤给予思考时间,实现个性朗读的保证
当我们遇到疑难问题需要讨论交流时,总是事先给予独立思考的时间,等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交流、讨论。审视我们的阅读教学过程,很难保证学生有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要求学生有个性化的朗读谈何容易?事实上,在课堂中创设静静思考的氛围,给予学生尽情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内化后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四、小学高年级个性化朗读的多元评价
㈠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
㈡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如当学生朗读某段描写情况紧急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相应评价:“我们没有听出当时他很着急”,“你能再着急点吗?”“情况真是太紧急了!”等。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㈢多元评价,让学生多读多悟。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
㈣个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由于自身的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每一种朗读处理都是不同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经验的体现,我们都要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1]曾曦.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鲍卫华.走出语文朗读指导的误区[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杂志,2011 ;第Z1期:27-28.
[3]杨保鸿.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朗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1年第Z3期:45-46.
[4]张金水.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指导[J].西江教育论丛,2001 第02期:39-40.
[5]袁飞.谈两种朗读指导的比较[J].小学教学参考,2005(4) :7-8.
[6]方芳.朗读教学的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关键词:建模思想方法;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码:1672-0601(2016)04-0041-03
引言
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注重于知识的系统性传授、计算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授人以鱼而非渔。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有机地融合到高职数学课程中则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形成。姜启源教授认为:“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院校,将数学建模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就是说,融合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高职数学教育更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尽量引用专业案例或实际生活案例作为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载体。引导学生产生专注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连贯行为:能够有目的地查阅问题相关资料,收集整理数据,还要善于抓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据矛盾的主次做出合理简化假设,建立反映事物内部机理的模型(数学模型),借助恰当的手段求解模型,再回归实际问题,做出科学解释或给出创新成果。这样的数学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方并重的目标。
1高职数学教学引入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途径
1.1以点带面,在教学活动中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并重为目标,优化和调整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以机械类专业群数学教学为例,其机械运动、受力状况、承载能力等的分析均是数学建模的典型案例。在函数知识模块讲解前,植入生活中常见的初等数学模型,如居民电费模型等,培养学生学会用建立简单的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在极限连续知识模块之后,引导学生用函数连续的性质解决椅子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的问题;在导数概念的导入时用“曲线的切线”、“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为引例;在曲率知识讲解之前,引入工人选取合适的砂轮打磨有弧度工件内表面的案例;在积分知识模块讲解后,引入无缝钢管制成的传动轴的强度校核案例;在微分方程知识讲解后,综合应用微积分思想解决悬梁臂在自由端受力后的扰度和转角分析等等。这样的教学变化使学生对每个知识模块都能有“学以致用”的新认识,对数学为专业服务有切身体会,在有期望的学习中实现对微积分知识的整体接受。
1.2创新方法,让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培养学
生数学素养的全过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达到课堂效果最优化。比如在曲率知识讲解时,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工人选取砂轮打磨有弧度工件内表面的视频。学生观看后,分组探讨选取合适砂轮所蕴含的技巧,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讨论意见。教师从选取砂轮技巧中蕴含的数学原理角度,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同时,进行曲率相关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最后成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选取合适砂轮的问题。鼓励学生完整讲解问题的转化、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再回归到解释问题上。课后分层设置学习任务,对曲率知识原理感兴趣的同学分为一组(小部分),着重于对知识的掌握与再提升;对曲率的应用感兴趣的同学分为一组或几组(大部分),负责搜集生活或专业技能中有关曲率应用的案例,并给出解释;对课堂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学生分为一组(小部分),通过反复学习教师开发的免费网络教学资源如MOOC\MOOT课程资源或教学视频加强学习效果。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对以上三组学生进行学习监控与指导,最终实现对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培养目标。
1.3学会精炼,在提升中领会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精华
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养成了学生总是希望一次性得到理想结果的习惯,往往对建模中反复精炼的过程不感兴趣。这样,不仅得到的模型结果不够好,学生建模的水平也难以提升。基于赏识教育的理念,肯定学生所建现有模型的优点,树立学生建模的信心,再通过实际的检验,指出现有模型的改进空间,引导学生不断完善模型。适时穿插一些数学概念、方法不断完善的故事,比如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等,加强学生对模型精炼过程的重视,提升学生建模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改革创新的良好品格,这也符合大多数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要求。
2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引入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以数学建模思想为引导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实施多年来,获得了学生的认同,高职院校的参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职数学课堂中仍然难以大范围地推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高职数学教师应有专业背景知识
一是高职数学老师自身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知识体,同专业课教师一样,也应该进入所教专业的相关企业体验学生今后的职场环境,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发现工作中与数学有关的工程问题或社会问题。对搜集到的问题分类,简单的问题采用合理的方法或手段解决,进行整理、归类,以备课堂选用。二是有较强的数学建模能力的数学老师和专业课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等形成数学建模案例开发团队,一起开发可以形成数学模型的相关案例,分难易程度交付数学老师或学生完成项目,逐步引导职业院校师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为实际服务,其中好的模型结果可以给予推广。这样,又可以吸引更多有建模需要的企业行业加入到题目提供者的队伍中,形成学科为企业服务的良性循环。
2.2配备合理必需的教学环境
为了更贴合学生在实际工作状态下解决问题的场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带有互联网的多媒体机房做教室,以“学习岛”模拟“工作台”,将学生分组,成为解决问题的团队。一个团队拥有一个配备电脑的“学习岛”,便于随时查找资料以及团队内成员的交流。或者有WIFI开放的普通多媒体教室,学生自己提供几台手提电脑,甚至是几部智能手机即可实现“学习岛”功能。这样做,可以缩短课堂内外距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时间的设置以完成一个建模项目的关键步骤为最佳。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解决问题的完整性。
2.3创新学习成绩评定方式
改变以往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式考核方式,注重弹性形成性考核评价。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分别放在每一个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和建模结果后,侧重对学生的态度、合作、能力、成果等四方面的考核,形成考核评价表。实施初期,可适度侧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其在团队中作用等方面的考核,待学生适应之后逐步加重对模型成果的考察。课前先告知学生考核内容,通过各种公开途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考核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以比较容易完成的方式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形成良好学风,提高数学素养,提升建模能力。逐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和社会的需要,数学在社会各领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主要是数学技术。高职数学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在这一点上,融入建模思想方法的数学课堂比传统课堂迈进了一大步。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它鼓励创新,认可多结果的合理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这些能力有助于他们迅速适应技术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也强调建模思想方法的掌握离不开一定数学基础知识的积累。因此,高职数学教师需要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创新,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1]颜文勇.数学建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李大潜.数学建模教育是数学与工业间最重要的教育界面[J].数学建模及应用,2012,1(1):38-41.
[3]郑文.引入数学建模,促进高职数学教学改革[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焦慧平,肖德华.通过数学建模活动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J].中州大学学报,2011(2).
[5]徐兆棣,李晓毅.数学建模课程的改革对策和建议[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6]刘艳.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以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3月.
[7]李宏平.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数学课程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