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

时间:2023-05-30 09:11: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境外税收风险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

第1篇

据统计可知,我国较多的施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曾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较多的企业在境外市场不断拼搏,很多建筑企业的业务已经扩大到上百个发展中或者是欠发达的国家中,不断参与国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政府对企业实施支持“走出去”的战略,并在此过程中给予企业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走出去战略中给予企业有效的引导,帮助企业积极拓展境外市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的发展实力在竞争中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施工企业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实力去参与国际竞争。但是,由于国内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发展不均衡,直接导致我国施工企业境外承包业务的利润率大幅度下降。曾经的低成本劳务输出方式已经不能再为企业创造足够的收益和利润,再加上金融危机的爆发,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世界各国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和伤害。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涨,经济低迷,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境外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本,缩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再者,由于国内国外的经济发展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是不同的,财政法规和社会环境等差异因素对境外施工企业的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境外施工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稳定发展,实现企业的利润增长,就要加强对境外工程所在国家进行税收政策研究,分析当地国家的税收筹划工作内容,建立健全税收筹划管理体制,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要积极研究外汇资金的流动方式,降低外汇变动给境外施工企业带来的影响和风险。

二、税收筹划的定义和内容

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要提高自身的利润率并降低税收风险,就要做好相应的税收筹划工作。而做好税收筹划工作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税收筹划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一)税收筹划的定义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按照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法规的规定,在不违反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选择相应的纳税方案来筹划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以便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税收筹划工作首先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要遵守国家税收政策的导向指导,不能一味的按照自身的主观意识来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同时,税收筹划工作要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施工企业要在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开展前进行税收筹划工作,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税后利润,以便施工企业能够真正实现税收利润最大化。

(二)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

税收筹划的内容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分别是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和实现涉税零风险。税收筹划工作主要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从而有效实现税收收益最大化目标。避税筹划是指企业可以在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采用相应的避税手段,利用税收法律法规条文中的漏洞或者是空白来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以便实现合理合法避税。避税筹划工作不是违法行为,避税筹划行为与偷税漏税行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国家只能采取相应的反避税措施,例如国家只能不断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来限制避税行为,而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制止或惩罚避税行为。节税筹划是指纳税企业在不违法国家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税法规定的条例或者是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税负。企业在进行节税筹划工作时,可以利用税法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同和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和筹资投资活动,巧妙安排,合理节税,这样就可以在符合国家税收法律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节税。转嫁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不违法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相应有效的措施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以便转嫁企业的税收负担。境外施工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或者是降低价格等手段将利润或者收益转移到税负较低的国家,或者是通过价格调整将税负转嫁给上游的企业以及下游的消费者,这样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施工企业税负的转移。实现涉税零风险是指施工企业要全面了解自身的账务,及时核算并交纳税款,及时向税务部门进行纳税申报,这样就可以减少施工企业遭受税收处罚的可能性,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这种税收筹划方式不是直接降低企业的税负,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使得施工企业可以间接获得税收收益,也可以为施工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税收环境,进而可以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基础。

三、境外施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面临的风险类型和内容

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财务风险、税收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和社会环境差异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的存在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了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不利于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平稳健康的外部发展环境。

(一)汇率风险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币值被迫升值,且升值一直有着上升趋势,这对我国境外施工企业的境外收益、资产和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人民币增值,因施工企业的外币债权总是大于债务,使得产生汇兑损失,直接增加财务费用金额降低企业利润,增加了企业的外汇风险。

1、使得企业的营业收入降低。我国境外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合同大多数是以美元为计价货币,由于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所有项目都应当按照会计期间的平均汇率折算成作为记账本位币,即要将利润表中的项目收益换算成人民币。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升值,汇率下降,使得同量的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数量减少,导致境外企业的营业收入降低。

2、企业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外汇缩水。众所周知,通货膨胀会使得债务人受益,债权人亏损,而汇率下降也具有类似的效应。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使得以美元表示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价值下降,境外施工企业的债权权益受到损害,不利于境外施工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使得企业以美元表示的资产价值降低。同时,由于境外项目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外汇管理程序,境外项目所在国通常会限制项目建设资金大量回流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导致境外施工企业未结余资金数量较多,这一方面使得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不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使得外汇价值下降,直接影响项目的收益和价值。

3、生产和营业成本增加。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境外项目时要外派本国工作人员到项目所在国家进行项目指导和监督,而外派人员的薪酬是按照美元计价,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企业要留住人才,就要相应调整外派人员薪酬,保证外派人员工资换成人民币后不缩水,这样就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其次,由于境外项目建设资金大多数是从本国的银行中借贷获取,企业要获取美元计价的收益时要将其转换成人民币归还给银行,这样就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税收风险

由于国内外的税收法规和税收政策的不一致,企业进行纳税申报时面临的程序和税收负担也不一致,使得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境外施工项目时获取经济效益面临的税收风险增大。税收政策和国内差别主要有所得税、增值税、财产税和利润税等税率的不同,而且这些税收种类的征收范围也与国内税种征收范围不一致,加大了境外施工企业计算应缴税收的工作量,提高了税收计算工作的复杂程度,从而间接的加大了企业的纳税成本,增加纳税风险。同时,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设置了相对较高的关税以限制境外施工企业进入,这样就在更大的程度上加大了境外施工企业的税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境外企业的税收风险。

(三)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境外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风险、审计风险和核算风险等内容。资金风险是指境外施工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和资金拨付手段复杂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资金拨付会有一定的时滞性,工程承包项目资金的拨付和资金预付款资金到位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就会给境外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周转压力,不利于保障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审计风险是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境外施工项目时,由于地域差别和审计制度的差别的存在使得未来项目的决算财务审计工作要受到不同国家和组织的多方审计,只要未来项目没有通过其中一方的审计,项目工程就难以通过,境外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压力巨大。核算风险是由于中外财务核算工作难以同步进行而带来的风险。境外施工项目在国内或者国外发生的费用,在国外或者国内不被认可,因此不能被纳入财务核算范围之内,使得中外财务核算的结果不同,从而影响境外施工企业的纳税额不同,这样就使得境外施工企业的财务信息不一致,项目效益难以准确计算,财务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加大,不利于境外施工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境外施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工作的措施

境外施工企业要想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就要从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入手,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一)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具体措施

1、要熟悉了解境外工程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企业要开展相关的税收筹划工作,首先就要了解境外工作所在地的税收法律法规。施工企业开展境外工程建设的前期,其财务人员就应该对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了解,要收集有关的法律法规信息,制定相应的税收筹划操作方法。境外企业同时也可以聘请专业的翻译机构或者团队,对工程项目所在地或者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准确无误的翻译和解析,以便帮助施工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制定有效的对策,为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2、成立税收筹划领导小组。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协作性,税收筹划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境外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相互配合。因此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项目时,可以成立税收筹划领导小组,以便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而统筹税收筹划工作,为税收筹划工作提供人员支持和组织保障。成立税收筹划小组,应该要注意税收筹划小组的组织构成,要注重提高税收筹划小组的工作效率,避免设置重复的岗位造成小组机构臃肿。再者,要注意防止税收筹划小组的权利过分扩大化,境外施工企业在机构设置中要注意权责分配,明确权利和责任,领导小组在税收筹划工作中应付首要责任。

3、确定境外项目实施的法律形式。境外工程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该要理解工程所在国家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从而确定适合施工企业的项目法律形式。比如,境外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税收法律特点,可以将项目设置成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或者是分公司,这样就可以将项目所需的生产性材料或者物资进行转移定价,从而将利润和收益转移或者留在税率较低的国家,以便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再者,施工企业可以预测工程的利润率,从而为制定项目的税收筹划目标提供理论基础。4、制定相应的税收筹划方案。税收领导小组要充分了解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熟悉项目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将项目的利润率水平和税收筹划目标结合起来,充分分析项目实施环境的利弊,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税收筹划方案可以指导税收筹划工作的具体实施,可以给税收筹划工作指明方向,从而提高税收筹划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施工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手段

1、从企业所得税入手控制税收筹划过程中的风险。境外施工企业可以结合项目施工的成本构成来降低企业应缴纳所得额,从而实现企业所得税筹划。境外施工企业可以将境外发放的工资计入项目外帐成本,同时,在项目所在国购买生产性物资或者是生活性物资时,应该索要当地税务机关认可的发票并妥善保管。再者,对进口的施工物资和生活物资,境外施工企业要向当地的国税机关提供相关的清单和价目表,以便这些类似的开支和费用可以归为税前法定扣除项目,从而获得当地税务机关的认可。对于为开展境外施工项目而采购的施工设备,采购人员要妥善保管设备采购发票,要注意发票的合法性和可被认可性,要确保发票的抬头和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名称的一致性,无论是境内购买的设备还是境外购买的设备,都要保证发票可以被税务机关认可,以便为后期的设备折旧抵扣相关费用成本提供依据,进一步为降低企业的所得税风险提供保证。

第2篇

一、企业“走出去”主要税务风险

(一)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风险

1.不了解当地税收制度和征管方式。不少企业对当地的税收制度和国际税收体系缺乏了解,对项目所在地税务机构的征管严格程度估计不足。例如在非洲某国的一中资企业子公司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及时整理税务资料,税务机关突击审计时发现上一年度的纳税申报无法提供准确明晰的文件和数据支持,结果财务经理被捕受罚。

2.缺乏海外财务税务人才,总部监管不到位。有的企业缺乏海外财务税收管理人才,境外项目也没有专人负责税务工作。有的企业海外财税人员培训体系不完整,总部没有及时向海外机构进行指导,或者当地财税人员无视公司内部的税务管理制度,未按照总部的规定去执行税务处理。也有当地财税人员对于新的、不明确的涉税事项,没有咨询总部或税务机构的意见,而是自作主张,导致操作严重失误、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时才与总部沟通。

3.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风险。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风险中,大部分原因是项目管理人员在经营决策、签订合同等方面没有考虑到税务问题及影响。其次,部分国家当地主管税务官员不执行该国税法或税收协定。例如,中国公司在投资东道国的子公司账上列支的成本费用拥有完整的合同与合法的票据,按照当地税法规定允许扣除,但当地税务机关不予认可,要求进行纳税调整,补缴公司所得税。

(二)中国税务风险

“走出去”企业面临的中国税务风险主要因为不符合我国相关的税务制度和规定。

1.居民企业的规定。中国企业在境外设立的子公司,如果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会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其全球收入均需缴纳25%中国企业所得税。

2.受控外国公司的规定。中国居民企业设立和控制的外国公司,实际税负低于12.5%,留存大量利润又没有合理商业理由的,就可能被认定为“受控外国公司”,其归属于中国居民企业的利润需要计入该中国居民企业的当期收入,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现在企业在开曼、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设立的公司非常可能被认定为“受控外国公司”。

3.境外所得税抵免的规定。中国企业从境外项目取得的收入均需缴纳25%中国企业所得税,但可以在一定限额内抵免已经缴纳的境外所得税。很多中国企业在境外没有取得合格的完税凭证,或者计算不清境外所得税的金额,结果无法抵扣境外所得税,需要全额补缴中国所得税。

4.一般反避税条款的规定。我国税务机关会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避税安排启动一般反避税调查。主要包括:滥用税收优惠,滥用税收协定,滥用公司组织形式,利用避税港避税,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税务机关会按照经济实质对企业的避税安排重新定性,取消企业从避税安排中获得的税收利益。

二、企业“走出去”常见税种

(一)境外项目常见税种

所得税:如果不在当地设立子公司,多数国家规定工程承包超过一定时间才需要在当地缴纳所得税,中国和大多数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都以6个月为限。但某些国家规定,只要外国企业在当地承包工程,就需要缴纳所得税。征税方法一般有核定法或实际利润法,如果在当地设立子公司,通常按实际利润征税。要特别注意成本费用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尤其是关联企业的费用。

流转税:常见营业税、增值税等。

财产税:有固定资产税、房产税、地产税等。

海关税:包括进出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等。

合同税:有些国家规定对承包合同一定比例征收合同税。

印花税:合同、证照等通常都需要缴纳印花税。

(二)常见的中国相关税种

所得税:中国企业的海外项目,取得收入需要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但可以在一定限额内抵免境外已经缴纳的所得税。如果海外项目在当地免税,但中国与当地没有签订税收协定,或签了税收协定但没有“饶让”条款,就很可能要在中国补交25%所得税。

营业税:境外建筑业劳务可免征营业税,但设计、监督管理等劳务仍需缴纳营业税。如果境外建筑业劳务(施工)和设计、监督管理包含在单一合同中,存在免税劳务和应税劳务金额划分不清的问题。

增值税:出口货物和自用旧设备可申请出口退税,外购旧设备出口免税但不退税。

印花税:总分包合同、贷款合同、购销合同等,即使在境外签订,如果带入境内使用,也需要缴纳印花税。

三、税务风险防范及措施

(一)商务谈判阶段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各国的税收政策差异较大,在商务谈判阶段应重视合同中有关纳税的条款,认真了解相关税法规定,匡算税金影响,以提高海外项目的经济效益,避免遭受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1.在投标阶段应当根据项目的特点结合当地的税法规定做好税务规划,应认真分析项目的每个环节所涉及的税种,尽量正确的匡算每个税种的金额,来确认成本中的税负金额,进行准确的报价。

2.对于成本加酬金的开口合同,应在合同中明确税金的负担对象。如合同规定由承包商交纳税金,则应了解税种和税率,并将应纳税金列入合同成本费用中,在投标中加以考虑。

3.对于固定价合同,因其涉及的税种较多,税率也不相同,最好的办法是在合同中规定由业主负责缴纳所在国的应纳税金,而承包商仅负责其本国的应纳税部分。如合同规定均由承包商纳税,则应了解清楚税种和税率,并将税金计入合同内。

4.对于合同额较大而且复杂的跨境工程项目,应当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从中国企业角度考虑项目所在地的税负等国际税务问题,降低项目的整体税负。

(二)建立税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海外项目需要特别关注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风险,在充分了解当地法律和税务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审阅,准确合理的申报纳税,建立税务防范措施,尽可能控制相关的税务风险。

1.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管理制度,设置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专职岗位,培养专业的财务税务管理人才。

2.设立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流程,确保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作经营决策时要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

3.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税务规定,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等涉税事项符合相关规定。

4.建立税务风险评估机制,对税务风险管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改进。

四、税务筹划的原则及方法

企业可以利用各个国家不同的税法、税收征管制度的差异,提前谋划,以避免或者延缓纳税行为,实现企业商业决策的税后价值最大化。需要注意的是税务筹划并不是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而是合法行为。

(一)税务筹划的原则

1.战略原则。综合考虑海外项目执行的各个环节,统筹安排,同时要符合税务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最终着眼于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而非仅仅减少某一环节、某一税种的纳税。

2.预见原则。税务筹划的重点在事先安排,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所在的国别的法律规定,事先作出合理安排。

(二)税务筹划的常用方法

在项目商务谈判中,争取达成免税项目,由对方政府或者业主承担税负。争取税收优惠政策,我国海外项目大多在亚非等欠发达地区,各国为吸引投资,多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应该积极争取这些优惠政策。还可以根据海外项目情况,设计有效且可操作的控股构架,使用国家间税收协定,或考虑将利润停留在海外控股公司层面,以递延纳税时间,从而降低海外经营的整体税务成本。

(三)设立海外公司控股构架的注意事项

1.应考虑向税务局证明海外控股公司对利润不做分配或减少分配是出于合理的商业原因,比如海外再投资等,以降低触及中国受控外国企业条款的风险。

2.根据中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国企业从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等投资收益,在满足中国企业的直接或间接控股比例达到20%、该子公司为中国企业的三层以内海外子公司等两个条件时,收到投资收益已实际缴纳的境外税款可以在计算中国企业所得税时进行抵免。

3.为了确保企业能够享受控股架构涉及的税收协定的税务优惠,有必要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对海外控股公司的商业实质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维持。

第3篇

一、强化制度建设,提高依法治税水平

(一)推进法治税务示范基地建设。按照省市局部署安排,积极落实法治税务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评定方法,细化评价标准,跟踪了解和指导评估法治税务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情况。(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二)继续落实《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根据《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做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严格规范性文件的制发程序,开展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工作。认真开展违规税收优惠政策清理工作。(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有关业务科)

(三)落实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税务总局“简政放权”的要求,清理、减少和调整税务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管理职能转变,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的监督,努力营造统一有序、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落实后续管理规定,加强指导,保证基层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准确适用;对取消和下放的税务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防止变相审批和明放暗不放。(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税政科、纳服科)

(四)落实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制度。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行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推行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制度,让税收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打造阳光税务。(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办公室、有关业务科配合)

(五)完善常态化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推进系统督查,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省局重大决策部署与重要工作安排,并在上级局指导下在全县地税系统试行电子化督查督办工作,进一步提升督查工作成效。按照省局部署,上线运行升级版(2015版)行政管理系统收文管理模块,加快收文流转,实现收文办件闭环管理,强化跟踪督办,进一步提升办文质量,推进依法行政效率。(落实单位:办公室牵头,各科室配合)

(六)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工作。融合县政府和市局两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要求,完善全县地税绩效管理指标。应用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实时监控、阳光考核,全面构建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强化绩效结果运用。继续开展绩效管理创新活动,鼓励制度、技术、管理及服务等创新工作。(落实单位:监察室牵头,各科室配合)

(七)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推行项目库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不断提高预算准确性和执行率,推进系统依法理财。(落实单位:计财科)

二、规范税收执法,防范执法风险

(八)落实说理式执法文书制度。进一步提高执法文书质量,增强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公开性和公信力,强化文书说理效果,落实省局《说理式执法文书工作规范(试行)》、《宁德市地税局说理式执法文书工作规范》,在重大税务案件的《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5类执法文书中推行应用。(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稽查局)

(九)进一步完善规范税务行政裁量权。督促全县地税系统执行《福建省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则》和《福建省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严格责任追究,保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纳服科、稽查局、监察室)

(十)加强重大税务案件的审理工作。贯彻执行《宁德市地方税务局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规程》,不断调整和优化审理程序,继续推行书面审理,发挥政策审核和把关作用,不断提高案件审理质效,指导和推动全县重大案件审理工作有序进行。(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配合)

(十一)稳步推进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进一步提高办理复议、应诉案件的质量和水平。畅通复议渠道,强化复议职能作用,积极受理、公正审理,鼓励调解、和解,努力把税收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基层、化解在税务机关内部。(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税务行政复议委员会成员单位配合)

(十二)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根据总局、省局、市局要求和我县地税工作实际,组织开展税收执法督察工作。进一步巩固税收执法督察信息应用机制,提高督察线索查找技术及数据式执法督察水平,提升执法督察工作质效。完善税收执法督察结果应用机制,对督察发现的问题,积极督促整改落实,严格执法责任追究,加强督察结果应用。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工作,促进提高执法水平。(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执法督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三、依法落实税收政策,提高税政管理水平

(十三)落实各项税制改革措施和税收优惠政策。围绕落实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等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提升政策宣传效果,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强风险管理和效应分析,查找政策落实、税收征管、税源监控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管理,提升政策执行水平。(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税政科、纳服科、计财科)

(十四)继续做好“营改增”工作。按照总局、省局、市局“营改增”工作部署,做好建筑、房地产、金融保险、生活业等行业“营改增”工作。加强地税、国税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及时办理纳税人征管基础资料移交,推进无缝衔接,防止出现“两不管”真空地带,确保圆满完成“营改增”任务。(落实单位:税政科牵头,征管法规科、信息科等配合)

(十五)加强重点行业营业税管理。落实不动产、建筑业项目登记管理,利用税源监控网络,强化工程项目和以票管税双向管理,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和比对分析,做好项目建设过程税源跟踪,应对建筑业、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管理风险,增强对建筑业、房地产业等收入规模占比较大的重点行业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加强营业税差额征税管理,加强金融保险业、娱乐业、旅游业营业税管理,努力堵塞税收漏洞。(落实单位:税政科、征管法规科、计财科)

(十六)加强所得税管理。做好企业所得税预缴管理,年度预缴税款占当年企业所得税入库税款不少于72%。全面落实小型微利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所得税优惠政策。强化高收入者征管,加强个人所得税系统推广应用,推进全员全额明细申报管理,做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工作。(落实单位:税政科)

(十七)强化财产和行为税管理。根据省局部署,启用财产行为税分税种纳税申报表,实现涉税信息集中采集、数据口径统一。加强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管理,扩大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地控税”试点。推行车船税联网征收。强化土地增值税预征、清算和审核管理。(落实单位:税政科)

(十八)强化大企业管理。继续推进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深化国际税收管理,加强非居民税收分析,提升税收分析质量和税源管理水平;着力查处重大避税案件,拓展反避税工作领域;规范税收协定执行,加强“走出去”企业管理和服务,积极动员“走出去”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时申报境外所得,办理所得税抵免。(落实单位:税政科、征管法规科)

四、强化税费征管,推进收入质量管理

(十九)着力提升收入质量。依法科学组织收入,坚持组织收入原则,认真做好减免税核算工作,坚决防止“空转”、收“过头税”等违规行为,实现真实、没有水分的增长。完善税收质量评价办法与指标体系,实施收入质量动态监测与管理,及时发现与整改组织收入中的苗头性问题,促进依法征税。(落实单位:计财科)

(二十)提升完善标准化办税服务。组织实施升级版办税服务标准化,在全系统组织开展《税收征管规范》1.0版的学习和业务培训。规范业务操作,结合总局《纳税服务规范》,持续优化、完善标准化办税服务,并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办税效率。(落实单位:纳服科牵头,各业务科、信息科、稽查局配合)

(二十一)贯彻实施新《税务登记办法》和新征管法。落实新《税务登记办法》,加强与国税部门协作,开展税务登记基础信息比对,提高税务登记完整率,降低税务登记差错率,提高财务报表报送率等,进一步加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管理。适时开展新征管法出台后学习、宣传、培训,贯彻和组织实施新征管法。(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各业务科、信息科、稽查局配合)

(二十二)加强税收风险管理。贯彻落实总局、省局关于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意见和风险管理工作规范,组织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办法,制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上线运行税收风险分析平台,总结试点单位经验,在全县推开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税收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二十三)全面实行税务登记证照电子化工作,配合省政府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推行网上申请资料受理、网上文书送达、移动办税等服务,努力打通网上办税“最后一公里”,打造贯通全程的电子政务,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税。(落实单位:征管法规科牵头,纳服科、信息科、有关业务科配合)

(二十四)推进税费同征同管。抓好缴费基数管理,加强对基层的跟踪指导,配合人社部门适时开展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缴费情况检查工作;加强税费数据比对、分析,防范执法风险;贯彻落实规费优惠政策,加强部门沟通,配合做好政策执行衔接工作,提高规费征管质量。(落实单位:规费科牵头,相关科室配合)

五、依法打击税收违法行为,不断提升税法遵从度

(二十五)加强风险管理导向下的稽查工作。完善稽查办案机制、分类分级管理模式和系统组织考核体系,统筹使用全县稽查力量,突出稽点,推进稽查工作提速增效。组织落实税收专项检查、专项整治和重点税源企业轮查,依法查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深入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落实单位:稽查局)

(二十六)实施税收“黑名单”制度。落实《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加大案件曝光力度,实施联合惩戒,提高税务稽查的震慑力。(落实单位:稽查局、征管法规科、办公室、信息科)

(二十七)强化稽查协作机制。制定国税、地税稽查协作实施办法,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稽查协作,形成稽查执法合力。(落实单位:稽查局)

六、切实优化纳税服务,保障纳税人权益

(二十八)深化落实《纳税服务规范》。按照税务总局统一部署,施行《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严格执行标准化服务指南升级版,加强办税服务管理,积极推行创新性、可复制的纳税服务措施,提升办税服务质效。(落实单位:纳服科牵头,征管法规科等业务科室配合)

(二十九)加强纳税信用管理。及时向社会公开A级纳税人名单,推动纳税信用数据共享,探索建立与国税、工商、银行和质检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共建全县社会信用体系。(落实单位:纳服科牵头,信息科、办公室等配合)

(三十)提升涉税咨询辅导水平。健全以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为基础的电子税务服务平台,建成网线互通、知识库兼容、服务项目丰富的咨询服务平台,最大限度满足纳税人的咨询辅导需求。继续建好纳税人学堂,为纳税人提供多种形式的政策和纳税培训。(落实单位:纳服科牵头,各科室配合)

(三十一)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畅通征纳互动的多元渠道,完善纳税服务投诉受理、办理、反馈、分析和改进的良性工作机制,积极有效地响应纳税人合理诉求,切实保障纳税人权益;根据省局纳税人满意度专项调查结果和通报要求,统筹做好分析与整改,着力提高纳税人满意度。(落实单位:纳服科牵头,有关科室配合)

(三十二)加强税收普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县级主流媒体和办税服务厅、内外网站等自有平台,利用“税收宣传月”加强税收法制宣传。积极总结报道地税机关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的经验做法,创新开展税法“六进”活动,着重在校园普及税法知识。(落实单位:办公室、纳服科、征管法规科、稽查局)

(三十三)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化解涉税矛盾。继续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等工作,拓展公开渠道,丰富公开内容,及时公开信息。严格按照《工作条例》和《税务系统工作规定》等规定,依法按政策妥善处理来信、来访等涉税工作,及时化解涉税矛盾,促进依法治税工作。(落实单位:办公室)

七、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廉政风险防控

(三十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队伍建设,提高依法治税、依法带队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 (落实单位:人教科、机关党委、征管法规科)

(三十五)广泛开展依法行政培训。在干部任职培训、素质拓展培训等各级培训班中融入依法行政有关内容。组织开展税务系统法制培训,提高各级税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举办一期依法行政培训班。做好2015年全国税务执法资格考试工作。(落实单位:人教科、征管法规科)

(三十六)认真贯彻从严治吏的精神,进一步选好用好管好干部。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按照《条例》和《全省地税系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标准、条件、程序选好用好干部,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全程监督。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落实单位:人教科)

(三十七)认真贯彻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将中央依法治国、国家新出台法律法规、税收政策法规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体学习。加强干部日常管理,通过举报、年度考核、监察巡视等方式,及时发现干部身上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机关党委)

(三十八)加强税收法制工作队伍建设。规范地税系统法制机构设置,合理界定法制机构职责范围。县(市、区)局机关应当配备以从事法制工作为主的干部,确保法制机构和法制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落实单位:人教科)

第4篇

【关键词】非居民 税收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频繁的全球跨国经济活动为我国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非居民税源。如何依据税收管辖权对非居民实施有效的税收管理已成为目前国际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对非居民税收管理的认识不足制约了非居民税收的有效征管。

非居民税源存在跨境管理、定性困难和税收管理要求高的特点,管理难度大、征管成本高,与国内税收相比,非居民税收的收入规模小。对于非居民税收管理工作,少数地区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仅以税收收入规模来考量和看待非居民税收工作,认为非居民税收工作难度大,收入不多,成效不大,对非居民税收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跨境税源管理不到位,造成非居民税收的流失。

(二)有限的税源信息来源渠道弱化了非居民税收征管的主动性。

及时准确获得非居民企业在国内经济体的经济信息是非居民税收征管的前提和基础,但从目前非居民税收管理的现状来看,目前税务机关获得涉税信息的来源不多,主要是通过机构设立时审批登记部门发送的信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主动报送、售付汇出证审核发现等渠道发现,导致大量非居民税源在税收监控体系外流动。从内部来讲,目前,税政、税源、稽查等部门各管一块,信息沟通不足,缺乏有效互动。从外部来讲,非居民税源信息涉及商务、外管、发改委、公安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部门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动机制,如果非居民缺乏自觉性,税务机关难以轻易地及时了解和跟踪非居民相关涉税事宜的发生和进度。

(三)单一的管理方法难以适应非居民税收管理的高要求。

要求居民企业和个人向境外非居民支付时提供税务证明是目前税务机关对临时来华从事经营活动及未设立机构场所而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非居民企业实施税源监控的主要手段。随着我国外汇管制的放松,非居民税源日益增多,过度依赖对外支付证明的弊病也日益凸显。一方面,三万美元以下对外支付项目监管难。按照规定,境内机构和个人向境外单笔支付低于3万美元以下(含3万美元)的,不需提交税务证明就可直接通过外汇银行对外支付。因此,对于小额对外支付情况,税务部门无法及时了解;单笔金额较大的对外支付,支付人往往人为地化整为零,以逃避税务机关的监管。另一方面,对不需要出具税务证明的对外付汇项目难免失控。对外支付税务证明出具的范围只限于服务贸易和部分资本项目,并不包括货物贸易,这样,对于货物贸易下隐含的诸如分期付款利息、安装劳务所得等非居民企业税源,如果企业不主动备案或申报,税务机关就很难发现并依法征税。

(四)人才匮乏成为非居民税收管理的瓶颈。

非居民税收管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涉及大量的税收政策规定和税收协定的理解和执行,管理的政策性、时效性和专业性较强,税源的隐蔽性和流动性大,因此,对从事非居民税收管理的税务干部要求较高,需要熟知国内税法、国际税法以及国际惯例,并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当前,我国非居民税收专业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其中能够胜任非居民税收工作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非居民税收管理高专业要求与税务管理人员低素质的突出矛盾,成为制约非居民税收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瓶颈。

二、深化非居民税收管理的对策选择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非居民税收工作是维护我国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放松非居民税收的管理不仅会导致税收流失,更重要的是将对国家税收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另一方面,非居民税收工作的各环节都要与涉外企业和外籍人员打交道,非居民税收管理在维护国家形象和权益的同时,也在展示着国家、政府和部门的形象。因此,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税务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进一步提高对非居民税收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职业敏感性,以“维护国家权益、服务对外开放”为己任,牢固树立国际税收“税少而意义重、量小而作为大”的理念,防范出现因非居民税收收入规模小而忽视甚至放任不管的现象,切实抓好非居民税收各项工作。

(二)加强信息管税,实现非居民税收管理的科学性。

掌握信息是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的关键。没有及时、真实、有效的信息作导航,非居民税收管理就找不到着力的方向。一是要整合内部资源,扩充信息量,充分运用好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所得税汇算清缴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等系统中有关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信息,实现内部信息共享。二是要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努力在外部信息获取上取得突破。针对非居民税收突发性强、流动性大、隐蔽性高的特点,指定专人在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媒体,收集企业开工建设、进口大型设备安装、外籍人员办讲座、外教、外国演艺团体演出等信息,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工商、商务、外汇、银行、公安、科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通过召开座谈会、宣传政策、听取介绍、实地了解等方式,探索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定期交换机制和信息联网,形成全方位、高效率的税源监控网络,为实施跨境税源专业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三)完善非居民税收管理机制,深化非居民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

首先,要健全非居民税收管理机构。非居民税收管理对象为外国居民,税源跨国流动、隐蔽性强,税收收入很容易流失境外且难以挽回,各国均将其列入税收高风险领域并配备专业人员实行专业化管理。各级税务机关应按总局要求设立非居民税收管理岗位,根据工作量大小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规范工作职责,确保非居民税收管理事项落实到岗、责任到人。

其次,应加强与居民企业和个人的税收管理协作。非居民税源绝大多数根植于居民纳税人之中,做好非居民税收工作,需要税务机关内部各相关部门横向与纵向的协作与配合。一方面,要主动把非居民税收融入到税收征管整体工作之中,善于从国内税收征管中获取非居民税源信息;另一方面,主动为国内税收管理提供有效信息,通过对外情报交换和国际税收征管协作手段,及时将有关税源信息提供给国内税收管理部门处理,防范国内税基受到侵蚀。

第三,实施分类和风险管理。一是把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分为常规纳税人(如分公司、代表处)和临时纳税人(如临时来华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的纳税人)。对于常规纳税人,要以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为重点,提高非居民企业汇算清缴面,抓好税基管理,尤其是准确归属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对于临时纳税人,以重点建设项目为抓手,做好登记备案等税源监控工作,重点防范非居民企业和个人虚构境外劳务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二是对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分别就其取得的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租金和财产收益,分析潜在的税收风险点,采取相应的税源监控手段,加强源泉扣缴管理。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保障。为保证非居民税收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税收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非居民税收管理专业队伍。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从税务系统内外选拔懂业务、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配备充实到非居民税收管理岗位,有计划地建立非居民税收管理专业人才库。其次要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案例研讨会、外出学习考察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分阶段、按层级,实施非居民税收政策与管理专业培训,切实提高税收管理人员素质。三要注重使用,动态管理。对非居民税收专业人才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业务上重视他们的培养提高,激发和保护他们干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人才库要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年度考核,结合日常表现,确保人才库中的人员能进能出,优胜劣汰,为全面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付树林:非居民税收工作有关问题探讨,涉外税务, 2010(4)

[2] 李海燕、韦星:非居民企业所得税跨国税源监控的国际借鉴与完善措施,涉外税务, 2010(4)

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跨国理财;机遇;挑战

一、我国中小企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近4 000万家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共提供了75%左右的就业机会,创造了68.3%的出口收入和50.2%的财政税收,是中国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一环

跨国经营是为企业组织创造价值而进行跨国界的创新、前瞻、冒风险的一种行为综合。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对于扩大出口、繁荣经济、缓解就业、稳定社会、增强国家经济发展实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谈到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首先要对跨国经营与跨国公司做一个界定。

有人经常把跨国经营理解为跨国公司特有的经济行为,似乎只有成为跨国公司,才能从事跨国经营。事实上,跨国经营与跨国公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跨国经营与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有比较严格的定义,有一系列的特征标准。跨国公司是指在一个以上国家中从事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公司。通常由一个设在本国的母公司和至少五六个国外的子公司组成,它们之间一般在战略上具有高度的相互影响性。

而跨国经营则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跨越出国界的业务,包括跨国采购、跨国生产、跨国销售与服务、跨国研发等。

跨国经营应早于跨国公司而存在;跨国公司则是企业跨国经营活动发展到比较高级阶段的产物。对企业来讲,一般是先有跨国经营活动,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然后才有可能成长为跨国公司。

到目前为止,我国被国际机构认定的跨国公司只有十多个,但我国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远远多于已被国际组织认定的跨国公司。我国中小企业的涉外业务应属于跨国经营层面。

(二)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现状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成绩斐然,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我国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过4 0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6%,在我国进出口额中占到近70%。

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中的服装、手工艺品、五金工具、轻工纺织等主要靠中小企业提供。近几年我国每年1 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占60%左右。截至2004年5月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共计7 72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96亿美元。行业涉及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工程承包、交通运输、旅游餐饮、贸易和咨询服务等等,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国际创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四种:

1.引进国外设备,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2.在境外直接投资开店或办厂。据统计,到2004年5月为止,我国已有境外加工贸易企业523家,其中近80%是中小企业。

3.对外承包工程。2004年1至5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方面共完成营业额463亿美元,同比增长6.7%。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份额由中小企业承担完成。

4.对外劳务合作。2004年1至5月,在对外劳务合作方面完成营业额2.6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3.5亿美元,共派出各类劳务人数

8. 9万人。截至2004年5月,我国在外各类劳务人员总数为50.4万人,大部分隶属于中小企业。

在跨国经营充分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的跨国理财显得尤为重要,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因不懂国际财务管理而造成的财务失败不胜枚举,给企业和国家都造成了损失。

与国内理财相比,跨国理财环境更为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认清机遇与挑战,掌握跨国理财技能,以便更好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跨国理财中的机遇

这里主要分析中小企业跨国筹资和跨国投资的机遇优势

(一)中小企业跨国融资的机遇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他们的国内理财环境并不理想,尤其是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

国际企业的筹资渠道范围比国内企业宽阔得多,筹资的方式也更灵活多样,尤其是货币和资本市场全球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为国际企业在筹资风险和成本的组合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从总体上讲,通过国际筹资风险和成本的组合的管理,国际企业可以获得比国内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更低的资金。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承相互推动的趋势,金融工具的增加,期货、期权和指数期货交易技术的发展,资金、债务掉期技术和互换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不仅增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深度,而且为市场借贷双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融资方式更趋多元化,国际企业可以根据不同资金来源地的特点,利用不同的筹资方式,构建最优的资本组合,降低筹资成本。

当然,国际融资成本决策中不仅需要考虑融资利率的高低,而且需要考虑汇率变化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二)中小企业跨国投资的机遇

跨国投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中小企业跨国投资主要是对外直接投资。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对外直接投资看成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才能选择的策略。然而经济全球化、技术信息化的今天,跨国经营已成为企业在全球化条件下成长的一般方式之一。若干原来没有什么竞争优势的公司却通过跨国发展而取得了竞争优势。两类不同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将同时存在。一类是利用既有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即以发挥局部相对优势对更低阶梯的国家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另一类是通过跨国经营获取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即以汲取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为目的而向更高阶梯国家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后者。国际投资会遇到比国内投资更复杂的风险,同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并开辟了生存空间。

中小企业从事跨国直接投资的外部机遇优势主要表现在:

1.国际市场消费高度个性化和多元化,为我国中小企业参与跨国投资提供难得的商机。

当今国际市场,在消费高度个性化和多元化较发达的国家里,对各种各样特殊的专业化产品的需求正在增加,大企业在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时,对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由于不愿顾及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涉足,因而留下了一些市场空隙,这就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2.发展中落后国家的结构性需求和贸易平衡的需要,给中小企业跨国投资创造条件。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推动了全球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发展,相当一部分经济落后的亚洲、非洲和拉美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基础设施落后,急需从国外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这为我国中小企业利用适用技术和小规模技术及比较优势“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等跨国经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许多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具有技术适用、小规模市场和价格相对低廉等比较优势,非常适合在这些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

3.避开贸易壁垒,享受关税保护等。

企业向那些设置关税壁垒和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和开拓市场非常难。如果企业在该国直接投资设厂,建立生产基地,就可以避开各种各样的壁垒成功地输出产品和服务,并通过该市场向其他集团成员或相关国家出口。

4.政府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职能的转变以及中国WTO的加入,为中小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5.弥补竞争劣势。

我国中小企业从事跨国直接投资可以弥补与大企业竞争的劣势;可以突破中小企业在国内扩大规模的种种限制,利用国外的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可以使中小企业增加产品品种,使各种产品的产量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6.享受汇兑收益。

当收益返回母公司时,通常要把子公司当地货币表示的收益转换成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这就存在汇率变动的影响。当汇率向有利的方面变化时,母公司还可以享受额外的汇兑收益。

7.利用国际税收优惠,进行合理税收策划,享受节税收益。

在跨国投资中,各国税制有很大差异,当东道国税制有利好空间时,企业还可以享受节税收益。

三、中小企业跨国理财面临的挑战

跨国经营为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主要表现在理财环境和理财活动中。

(一)理财环境的挑战

1.环境差异性大。

相对于世界范围而言,一国之内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在各地域上的差异比较小,因此国内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一般不会出现与环境的强烈矛盾和冲突。

然而对于国际企业而言,其投资和经营跨越了国界,跨越了政治、经济制度的界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种环境间的差异非常大,国际企业每进入一个新的国家或地区,都必然面临不同制度、文化、法律等诸多冲突。

2.环境变化频繁。

国际企业所面对的是世界上各种制度的国家和政府,国际企业随时可能遭遇经营所涉及的某个国家或地区环境的改变,比如吸引外资的政策改变、政治动荡等。环境的频繁变化,相应要求国际企业在管理的组织设计和决策过程方面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

(二)理财活动中面临的挑战

中小企业理财活动中面临的挑战主要是跨国理财的各种风险。跨国理财为中小企业投融资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跨国理财风险包括国际筹资风险、国际投资风险、国际资金回收风险等一般风险和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等跨国企业所特有的风险。

1.国际筹资风险,是指跨国企业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权益)的可变性。国际筹资与国内筹资相比拓宽了筹资渠道和方式,但是,由于国际经济环境复杂,汇率和利率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与国内筹资相比,跨国筹资可能面临更为复杂的筹资风险。

2.国际投资风险,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要进行投资,投资风险意味着“承受风险,以期得到应有的投资效益。”

在国际投资活动中,中小企业遇到的风险也比国内投资遇到的多。除外汇汇率的变化可能导致投资本金和收益脱离预期外,投资所在国的经济状况和市场变化以及政府的更迭、资金管制都会引起国际投资资金回收和利润流回受阻,影响投资的安全性和资金的流动性。中小企业通过跨国投资拓展生存空间,获取发展机遇,但在投资管理时,更需要进行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3.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产品销售的实现与否要依靠资金的两个转化过程。一个是从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的过程;另一个是由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这两个转化过程的时间和金额不确定性就是资金回收风险。国际营运资金管理除了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之外,还增加了营运资金流量的管理内容。国际营运资金流量管理主要是指国际企业利用内部资金转移机制实现资金的最佳配置。

国际间存在大量不利于资金转移的因素,比如国际上对资金国际流动的数量限制、进出口经营所在国的资本管制、经营所在国的资本管制等。国际企业如果利用正常的资金外部转移方式转移资金,会导致高昂的资金转移成本,只有借助资金内部转移机制,国际企业才能回避这些资金转移障碍,实现其国际化经营的优势。

中小企业在国际筹资、国际投资中都涉及资金的转移,并且同样面临国际间正式或非正式的障碍,阻碍资金的正常流动。相对国内理财来讲,如何有效设计资金内部转移机制回避障碍也是企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4.政治风险。

企业跨国经营是超出本国界限来从事商业活动的,所以东道国的政治环境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跨国理财的政治风险是由于东道国政府或社会政局的不稳定和政策的不连续性而导致的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和贸易活动受到影响,并致使其经营管理绩效和其他目标遭受不确定性。

政治风险的后果按其轻重程度主要有:

(1) 政府的非区别性干预。这是东道国政府为了达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而采取的人员、环境、价格、国有化比例等措施以控制在本国的所有外国企业。

(2) 政府区别性干预。这主要表现为东道国政府采取某种干预性措施限制某些行业、区域或某种类型外资企业的经营活动。

(3) 制裁,即东道国政府对外资企业施加各种压力,最终导致外资企业不能盈利甚至破产。

(4) 国有化。

(5) 没收。这是东道国政府强制剥夺外国企业财产的行为。

(6) 人员伤亡或人身安全失去保障。

5.外汇风险。

同国内企业经营不同的是,跨国理财不仅使用本国货币,更多地还需要与其他国家的货币打交道,从而就可能产生由于外汇市场上各国货币汇率的变化所导致国际企业产生现金流量变动的风险,即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又称为外汇风险,企业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对外投、融资等,通常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币,或持有外币债权债务,或以外币标示其资产、负债价值。因此在国际经济往来中,在国际收付结算的时候,会产生外汇风险。外汇风险一般分为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

(1)经济风险,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

(2)交易风险,指在约定以外币计价或成交的交易过程中,由于结算时的汇率与交易发生时即签订合同时的汇率不同而引起收益或亏损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

第一,以即期或延期付款为支付条件的商品或劳务的进出口,在货物装运和劳务提供后,而货款或劳务费用尚未收付前,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

第二,以外币计价的国际信贷活动,在债权债务未清偿前所存在的汇率风险。例如,某项目借入是日元,到期归还的也应该是日元。而该项目产生效益后收到的是美元。若美元对日元汇率猛跌,该项目要比原计划多花许多美元,才能兑成日元归还本息,结果造成亏损。

第三,向外筹资中的汇率风险。借入一种外币而需要换成另一种外币使用,则筹资人将承受借入货币与使用货币之间汇率变动的风险。

第四,待履行的远期外汇合同,约定汇率和到期即期汇率变动而产生的风险。

(3)折算汇率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是指折算会计报表时采用的折算汇率发生变化产生的风险。它包括两项内容,一项是企业资产负债表因折算汇率变化而发生价值改变的风险;另一项是利润表中的税后利润因折算汇率发生变化而改变的风险。

外汇风险是跨国理财有的风险,它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理财环节,外汇风险管理对于跨国理财非常重要,常用的风险防范措施有: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运用货币保值条款;提前或延迟付款;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

四、结论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创业已成为一种必然的、不可逆转的现实。跨国经营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投、融资活动机会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的理财工作带来了新领域和新课题。中小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利用外部已有的有利条件,发挥企业自身优势,迎接挑战,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合理规避风险,是中小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

尤其,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疲软,我国国内政策的调整对中小企业构成了新的宏观发展因素,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自身一方面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尽快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客观变化的需要,积极开拓国际创业之路。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财务管理,尤其是外汇风险的管理,认真研究分析风险,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回避和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水平,走出一条更广阔、更加健康发展的国际化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超英,吴海燕.国际财务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建英,支晓刚,袁淳.国际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国荣.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研究[D].2006:1-191.

[4]朱健,刘学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创业攻略[J].企业研究,2006,(1).

[5]梁云.加入WTO与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推进[J].研究与探索,2004,(2).

[6]张建平.加强国际财务管理的紧迫性[J].管理前沿,1995,(3).

[7]高洁.跨国公司是如何规避经营风险[J].国际经济合作,1999,5:31-33.

第6篇

1.2001—2010年境外信息管理研究进展——基于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

2.信息管理“专业课程链”的建设与实践 

3.以信息构建与信息交互为定位的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以美国iSchool联盟院校为样本的分析

4.信息管理人才专业特长初探

5.公共危机信息管理EPMFS分析框架 

6.大数据: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的一次变革

7.普适医疗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关键技术与挑战

8.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高校为例

9.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

10.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11.中国大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现状评述

12.信息管理学科整合的变革路径研究 

13.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14.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发展 

15.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辨析

16.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其安全 

17.基于信息生态链理论的信息管理流程重组

18.基于BIM的建设领域文本信息管理研究

19.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20.浅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21.论信息管理的层次结构体系——基于对象和内容的阐述

22.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

23.公安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4.信息管理理论视角下差错信息资源的研究 

25.关于信息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 

26.国内外信息管理研究的流派与研究框架 

2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思考 

28.美国健康信息管理核心模型分析及启示 

29.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30.面向整体政府的政府信息管理研究——以澳大利亚为例

31.关于信息管理

32.从边缘到中心:信息管理研究的学科范型嬗变

33.基于远程通讯的农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34.再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35.我国儿童健康信息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36.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探析

37.信息管理视域下的差错信息研究

38.基于BIM的大型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研究 

39.信息管理一级学科的变革路径研究

40.试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初探知识管理 

41.基于知识管理的制造企业信息管理创新研究

42.面向公共危机决策的信息管理机制研究

43.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体系研究

44.iSchool运动背景下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特色与分野探析

45.公共危机信息管理过程研究——以河南“钴60事件”为例

46.基于BIM协作平台的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研究

47.基于元数据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新方法探索——走向规划信息的全面管理 

48.危机管理研究进程中信息管理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

49.基于RFID与ZigBee的羊场养殖信息管理系统

50.中国高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51.国外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研究述评

52.基于国营农场的作物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3.图情档一体化系统与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集成构建高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54.基于B/S模式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5.面向21世纪的中国信息管理类专业教育 

56.从国际个人信息管理专题研讨会(ISPIM)看当前个人信息管理研究的热点 

5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58.智库建设背景下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信息管理实践与启示

59.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热点研究  

60.西部地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广西师范大学的实例分析

61.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管理研究  

62.云计算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63.构建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体系探讨 

64.信息管理技术视角下微博研究综述与趋势分析 

65.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行为和信息素养研究 

66.基于树模型的电力监控系统链路信息管理

67.基于B/S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68.大数据时代的灾难信息管理 

69.关于中小企业信息管理与咨询服务体系的思考

70.战略信息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71.基于知识图谱的个人信息管理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72.信息构建(IA)对信息管理的影响  

73.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74.基于统计元数据的卫生信息管理  

75.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6.信息生态学——企业信息管理的新范式 

77.从信息管理优化角度探析税收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78.中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79.霍顿信息管理思想简论  

80.政府危机信息管理联动系统模型构建  

81.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  

82.欧美的公共信息管理及对我们的启示

83.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4.知识图谱——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新领域

85.基于RFID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以烟台油公司为例

86.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87.关于差错信息管理

8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方向)专业学生择业预期与就业能力研究 

89.WebGIS及其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与前景 

90.基于网络技术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91.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危机信息管理研究

92.信息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

93.信息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94.信息管理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95.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96.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进展  

97.基于多学科融合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98.基于危机预警的企业网络口碑信息管理 

99.国内外健康信息管理现状  

100.指纹考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01.面向政府危机决策的公共危机信息管理模式研究  

102.基于信息时代信息管理人才需求变化分析研究 

103.基于WebGIS的农机化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04.上海市黄浦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思考

105.危机信息管理研究综述 

106.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比较研究——从企业管理的角度 

10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08.基于WebGIS的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 

109.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管理模式研究 

110.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比较研究 

111.政府危机信息管理及决策机制研究述评

112.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的思考 

113.更新观念 重构管理——对信息管理发展的思考 

114.开拓学科交叉的管理新领域——评沙勇忠教授新著《公共危机信息管理》

115.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116.现代企业中的信息管理 

117.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118.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119.技术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以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为中介变量

120.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121.基于扎根理论的个人信息管理行为研究 

122.世界典型城市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及其比较

123.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再造与实践研究

124.国内外信息管理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125.ABC分类与信息管理法在医院药库管理中的工作效率分析

126.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绩效考核分配中的应用研究 

127.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128.大数据在产品质量风险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29.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13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131.信息管理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现状分析与建议

132.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33.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

13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35.可拓学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

136.论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137.信息生态学——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的新模式 

138.谈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