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长沙休闲农业

长沙休闲农业

时间:2023-05-30 09:1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长沙休闲农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长沙休闲农业

第1篇

    [关键词] 农家乐 长沙 旅游产业

    一、农家乐旅游产业的概念:

    “农家乐”,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消费不能满足日益更新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优化组合各种生产的新兴旅游产业。它是一种逐步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二、湖南长沙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据长沙市旅游局统计,2006年,长沙市的农家乐有1415家,其中五星级农庄17家;去年乡村旅游景点接待总人数达835.2万,总收入超过10.5亿元

    长沙农家乐旅游开发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多种模式:

    1.城市郊区型。城郊经济基础好,空气洁净,交通便利,休闲农业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2.景区周边型。我市现开辟了8个森林公园,拥有大围山、黑麋峰等一大批风景名胜区,还有灰汤温泉、岳麓山等,是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最早的地区。3.基地兼容型。我市农村种植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注意休闲项目配套,观光功能兼容,成为了很好的休闲观光场所,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按休闲农业的功能划分,目前有三种类型:

    1.观光观赏型。我市农业种植资源极为丰富,长沙花木带、各地茶园果园药园和水面养殖等名优特产为开发观光型休闲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域。

    2.参与体验型。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的“农家乐”为主体的一系列产品现已初具规模。

    3.休闲度假型。我市森林资源丰富,长沙植物园、望城黑麋峰、浏阳大围山等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天然的“氧吧”,利用其优质的生态环境建立森林度假村、开展“森林浴”避暑、度假、健康疗养、等活动,建立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

    农家乐投资开发主体角度:

    1.农户联合型:特点是:投入少,接待量有限;乡村文化保留完整;旅游带动效应有限。

    2.(公司)农户型:特点是:引进旅游公司参与经营、管理;发展规模和接待量较大。

    3.(公司,社区)农户型:特点是:参与三方责任和分工明确:公司负责旅游景点(区)的规划、营销、培训;村委会协调,农户按规定接待、导游。

    三、长沙休闲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引导。对休闲农业还存在模糊认识,缺乏有效的引导,有明显的盲目性。对休闲农业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服务质量的要求等方面缺乏统

    一、适用的规范标准。

    2.经营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在软环境方面,由于经营休闲农业是一项新的事业,经营者缺乏必要的培训,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准备不足,往往凭着自己的经验对项目的建设及经营管理做出决策,跟不上市场对其发展的要求。

    3.布局不合理,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我市休闲农业发展速度快,但规模比较小,整体建设水平比较低,不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一些地方为了凸现休闲农业的个性特色,采取“拿来主义”,不切实际,生搬硬套,结果弄巧成拙,效果不理想。

    4.思路不开阔,缺乏多样的特色设计。我市现有休闲农业主要是以观赏型、娱乐型、度假型三种为主,务农型、品尝型、购物型、疗养型的很少。没有整体的营销,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无法提高休闲农业的市场号召力和提升休闲农业的知名度。

    四、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特有的潇湘自然生态环境。长沙森林景观的季相变化明显。水系河湖水体四季丰盈,共同构成了“潇湘”山水风光长轴画卷,为长沙的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本底。

    2.丰厚多奇的乡村景观资源。我市环城的大水面大面积的种植产业,体现了鱼米之乡的色彩;浏阳、望城、宁乡的传统农业文化景观,显示了山乡风情;使人感受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的魅力,为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3.完善的交通网络。至2005年,全市周边已形成覆盖面大、通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长沙到其他13个市(州)以高速公路相通,我市乡村公路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

    4.十分可观的潜在客源市场。从客源上看,“长、株、潭”2005年,三市非农业人口已超过400万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南面有广州、深圳;北面有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城市群;是我市休闲农业旅游不可低估的潜在客源市场。

    5.民间资本投入积极。休闲农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了多种投资主体的介入,而且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投资群体。我市农家乐旅游的投资构成中,农民家庭投资约占16%左右,民间私人资本和工商资本约占84%左右。民间资本已成为休闲旅游投资主体。

    五、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加强领导,强化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服务。从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角度出发,把这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村经济新亮点培育好、发展好,为之服务好。

    2.以农为本,夯实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产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利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集“吃、住、游、乐”于一体的窗口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第2篇

1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为摸清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全面掌握休闲农业运行状态,于2011年暑假期间,组织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5125名在校大学生,对2010年湖南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以全面了解湖南省休闲农业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是在2010年下半年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设计的,将湖南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分为休闲农业集聚区(包括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休闲农家等形式)和休闲农业企业(包括休闲农庄、生态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等),对每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均从农业生产经营状况、乡村旅游经营状况诸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以全面、准确地把握湖南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同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县级农业行政部门摸底调查、典型案例剖析、实地考察、走访专家等,准确把握全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共发放调查问卷5125份,收回有效问卷4184份。对回收的问卷按经营主体进行数据汇总,并根据收集到的县级农业行政部门相关数据进行校正,然后按所在地域进行分类汇总,得到全省各地的休闲农业经营现状汇总表,本文是在汇总表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2湖南休闲农业产业的总体特征

根据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经过数据整理和初步分析1。从表中可以看出,湖南省休闲农业总体情况如下:2010年全省共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250个,全职从业人员103923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为95613人(本地农民就业占总从业人数的92%),平均每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从业人数为12.6人;影响、带动周边102768个农户,平均每个经营主体带动12.5户;2010年接待游客9383万人次,平均每个经营主体接待1.14万人次;2010年营业收入509205万元,每个经营主体平均营业收入为62.72万元;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年营业收入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79820万元,每个经营主体平均21.8万元,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全省休闲农业2010年利润总额154068万元,平均每个经营主体18.67万元;上交税金21425万元,平均每个经营主体纳税2.6万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总资产约60.93亿元,经营面积23398hm2,平均每个经营主体投资73.86万元、经营面积2.84hm2。

3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地域分布特征

湖南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有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等类型。各地的农家乐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花乡农家乐、水乡农家乐、林区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林家乐、休闲农家等多种形式。农家乐的一般特征是利用农户自有住宅和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对外服务经营。休闲农庄主要表现为各类农业庄园、休闲农场、生态农庄、特色农庄、特色餐馆等,一般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旅游接待设施。休闲农业园区包括采摘园、观光园、垂钓园、农业主题公园、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等,一般表现为规模较大,具有较专业化的乡村旅游接待设施。民俗村(镇)一般依托特色乡风民俗、特色建筑或人文景观、节庆等,整合多样化的乡村旅游资源,有规划地开发建设成的地域性乡村旅游资源。表2显示了湖南省各市州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的数量分布。从整体情况来看,无论是农家乐、休闲农庄还是休闲农业园区,长沙市均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这与市场需求是密切相关的。长沙市作为湖南的省会城市,360万城镇人口是休闲农业的主要消费群体,从而刺激了长沙市的休闲农业迅速发展。株洲、湘潭、岳阳、常德均系湖南省内相对较大的城市,带动了休闲农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也表现较大的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张家界市虽然总人口数量较少,但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依托张家界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了景区边缘的特色化休闲农业产业群。衡阳市的城市规模本身较大,加上其依托南岳衡山的旅游资源,形成了较大的休闲农业产业规模。

4湖南休闲农业产业的主要经济指标

针对调查数据,本文设计9种指标来分别评价不同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学特征:①劳均产值:平均每个休闲农业的全职从业人员所创造的年营业收入,即:劳均产值=年营业收入/从业人员数。②劳均利润:平均每个休闲农业的全职从业人员所创造的年利润额,即:劳均利润=年利润总额/从业人员数。③辐射带动效应:每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的农户数,即:辐射带动效应=带动农户数/经营主体数。④乡村旅游消费水平:乡村旅游消费者每人次的消费额度,即:乡村旅游消费水平=(年营业收入-农副产品销售收入)/年接待规模。⑤农产品直销率: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在接待游客的过程中直销农产品的额度,即:农产品直销率=农副产品销售收入/年接待规模。⑥资产产值率:每单位投资所取得的年营业收入额,即:投资产值率=年营业收入/资产总额。⑦资产利润率:每单位投资所取得的年利润额,即: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资产总额。⑧土地产值率:每公顷经营面积所取得的营业收入,即:土地产值率=年营业收入/经营面积。⑨土地利润率:每公顷经营面积所取得的年利润额,即:土地利润率=年利润总额/经营面积。对湖南省内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①湖南省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年产值总体平均达4.9万元,是同期全国农业劳动力劳均年产值1.97万元[4]的2.5倍;在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中,休闲农业园区的劳均产值最高,其后依次为休闲农庄、农家乐、民俗村。②休闲农业平均每个从业人员为经营业主创造利润1.48万元,劳均利润最高的为休闲农业园区,其后依次为休闲农庄、农家乐、民俗村。③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平均每个经营主体带动12.5户,辐射带动效果依次为民俗村、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农家乐。④休闲农业是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形成的平均乡村旅游消费水平为35.1元/人次,同时形成了19.16元/人次的农副产品直销率。在农副产品直销效果方面,休闲农业园区效果最好,其后依次为民俗村、休闲农庄、农家乐。⑤从投资效益来看,把固定资产占用、物化劳动消耗、活劳动消耗全部足额纳入统计,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平均投资产值率达84%、平均投资利润率为25%,体现了较高的投资效益,其中投资效益最好的是休闲农庄。⑥从土地生产率来看,休闲农业单位经营面积创造了巨大的效益,平均土地产值率达21.76万元/hm2,土地利润率达6.58万元/hm2。

第3篇

望城位于我国湖南省长沙市境内。望城是雷锋的故乡,被誉为“希望之城”,是历史文化名城长沙近郊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城。

近年来,望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把握发展大局,沉着应对各种挑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先后进入全省三强、中部十强和全国百强。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和“打造滨水新城区,建设幸福新望城”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抢抓撤县设区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力争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00亿元,社会固定投资累计完成18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4万元,全面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

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望城旅游资源丰富

望城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积极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努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全区拥有各类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景点149处,其中AAAA旅游景区1处、AAA旅游景区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省级旅游家庭旅馆4家,旅行社及门市部9家,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农庄分别有6家、12家、20家、3家。

靖港原名芦江,地处湘江西岸,东望铜官,距长沙市中心24公里,核心面积37.63公顷,人口约4000人。昔为天然良港,商贾云集,素有“小汉口”和“小香港”之美称。这里古街、古居民、古庙仍保存较为完好。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中、晚清古代建筑宏泰坊、八音堂、杨泗庙以及“八街四巷七码头”等更是有口皆碑,令人叫绝。洗心禅寺,位于望城区黄金街道。据《善化县志》记载:洗心禅寺原名洗心庵,为清初汉月发藏禅师创建,至今已有386年历史。开山以来,寺院佛事兴隆,高僧辈出,如清末中兴长沙开福寺的方丈体辉大和尚;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等都出自洗心禅寺。雷锋纪念馆,坐落于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1968年10月开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央、省、市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颇具影响的精神文明建设阵地。迄今,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朋友上千万人次。全馆陈列面积1500平方米,共分三个部分,四个展室,通过文物和照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雷锋同志生前的模范事迹和全国人民学雷锋的典型事例。长沙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村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国国际龙舟标准赛区”和“新潇湘休闲八景之一”。2005年、2006年相继成功举办了“中国望城千龙湖国际龙舟邀请赛”、“千龙湖・长沙首届乡村休闲旅游节”。公司经营面积3600亩,已投资1亿元开发了8大项目:酒店、会议中心、垂钓等,餐厅可容纳800多人就餐。2800亩碧波荡漾的宽广水面令人心旷神怡,360亩伸入水中的半岛犹如一个巨大的水上观景台,将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与湖心相距160米的金银岛像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千龙湖上。

手工饮食独具特色

望城土特产品名誉全国

湘绣是湖南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在望城农村流传尤为突出、经久不衰。湘绣构图优美、锈艺精湛,色彩鲜艳,风格豪放,与苏绣、粤绣、蜀绣并誉为中国四大明秀。有“超级绣品”之誉。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958年长沙出土的公元前五世纪以前的楚墓中,就有精致的龙凤刺绣品。1972年马王堆出土的距今2100年的西汉古墓随葬物,有更多的绣衣、绣料。1898年前后,许多优秀画师参与湘绣技艺改革,使湘绣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湘粉,又名“南粉”,因产地在湖南而得名。望城区湘江西岸是主要产区,人们又称做“西粉”。望城县制作湘粉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营养丰富,烹调简便,味道鲜美,既柔软,又爽口,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名菜。与山东的龙口粉,北京的清河粉同享盛名,畅销国内外。格塘毛尖,产于望城区格塘,此茶在谷雨前采摘鲜叶,做工精细,外形均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叶片柔软,香味持久。姜盐芝麻豆子茶,望城区铜官、靖港一带爱吃姜盐芝麻豆子茶,是民间一种风俗习惯。将生姜(捣碎),放入少量食盐,炒熟的芝麻、黄豆或黑豆倒入茶罐内,然后手提茶罐摇均倒入茶杯待客,香脆可口,味胜“湘西擂茶”。黑麋峰云雾茶产于望城区旅游风景区的黑麋峰,茶味独特,清凉可口回味无穷,色泽清晰叶枝细腻,但产量不高,受地势条件所限,当地人们用作招待上乘之客,昔日用作贡品。

在望城投资置业一律享受新建县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土地优惠(与客商签订土地出让协议,付出30%―50%土地出让款后,可动工开发);建设规费优惠(对除房地产开发以外的各类投资项目,可减免的相关费,一律减半征收);税收优惠并可为投资者无偿办理或代为办理立项。报批、法照、开工建设直接投产开业的一条龙全程服务。

走进往望城,和谐文明之风迎面扑来,在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干群融洽,处处展现出新农村的绰约风姿。望城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置业。

第4篇

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陆续出台一些关于校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但是,根据湘江新区的地方特色,深度对接服务类专业的合作办学却是一个新的挑战。

一、湘江新区呼唤长沙职院旅游类专业的合作

(一)湘江新区的产业特征

2015年5月,总理正式签署湘江新区,包括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把湘江新区奋力打造为“一带一部”核心增长极,将湘江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发展聚集区、两型社会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引领区、内陆开放型经济先行区。在湘江新区的产业布局图中,旅游休闲区、现代服务业区、现代农业区都是以服务类为主的区域。投资40亿元的梅溪湖、总投资55亿元的洋湖湿地公园,240米高的国际五星级宾馆世茂滨江大厦将成为长沙第一高楼。其次,先导区的观光农业,也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涅”。 观光农业黄金走廊的莲花镇,黛瓦白墙、木格雕窗、水榭楼“变脸”后的光明村,

湘江新区的旅游休闲区、现代服务业区、现代农业区的发展呼唤大量的高层次服务技能型人才。

(二)新区的办学条件渐渐成熟

新区的办学条件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长沙市财政厅拨款、长沙市教育局直属的高职院校之一。位于湘江新区的核心区内,毗邻于长沙市湘江新区的众多国际性企业,学生在地域、交通、文化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院领导和老师在指导过程中的成本大大降低,指导的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为深度合作办学提供了独特的地理优势。

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发函《关于同意组建长沙产业园区职业教育集团的复函》,同意由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与有关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共同组建长沙产业园区职教集团。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类专业以经济贸易系为主体,涵盖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电算会计化、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6个专业,在校生有1000多名,专业的设置面向区域经济环境,面向企业和服务管理第一线,根据湘江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状况而设置专业。

二、湘江新区服务类专业合作办学的主要实践----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如何有效的利用当前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高校必须结合当前产教融合的背景,围绕人才协同培养、基地共建、人员互聘、科技协作等目标,通过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校企互惠互利,增强办学活力。

(一)集团化

2015年组建长沙产业园区职教集团,学院以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为基础,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构建了跨行业、集招生、教育、就业等于一体的资源共享联合体,各成员单位围绕专业设置、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应用技术研究、现代职教体系探索等方面开展工作。

面对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长沙职院与长沙产业园区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之间相继签订了战略协议:长沙市商业经济学会、建立致公党绿之韵班,徐记海鲜、中德合资的佳兴世尊酒店集团、茉莉花大酒店、普瑞温泉大酒店、麦德龙超市等,积极与区域内优秀企业开展合作,搭建旅游服务类育人平台。真正实现了“政府牵头、校企联动、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良好局面,走上了相依相持、互助共赢之路。

(二)人力资源合作式

第5篇

休闲农业庄园(或现代农业园区)。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和农业功能的挖掘和拓展,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新型的消费业态,对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休闲农庄以乡村自然生态景观和农业规模生产等人文景观为大背景,以农事活动及农家生活为依托,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加工、经营,为人们提供观光、教育体验、养生休闲服务,并承载传承文化功能,是新型的休闲农业企业。随着全民休闲时代的来临,休闲农庄将会需求和吸纳越来越多的包括本科毕业生在内的高素质从业者,尤其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本科生。截至2011年12月,全国休闲农庄已超过150万家,年接待近5亿人次。与此同时,湖南省具备一定规模的休闲农庄达到3811家,年接待游客7184万人(次),建立种养基地81.5万亩,直接吸纳农民就业24.2万人。仅长沙市就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庄1000多家。虽然休闲农业产业已达到相当规模,但在提质、增效方面还存在很大空间,尤其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品质亟待提高。最近几年涌现出的类型多样的现代农业园区,如农村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化园区、生态农业园、生态餐厅园区等,其发展也存在同质发展、品牌不强、从业人员素质欠佳等相似现象。虽然国内部分农林水高校也开设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但其人才培养方向以农业科技推广为主,少有涉及到现代农业园区人才培养,湖南省高校中也仅有我校开设了此专业。这些都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本科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涉农企业或农村协作服务组织。在当前社会体制下,服务“三农”的机构除政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外,涉农企业是主体,一是为农产品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和服务的农资企业,二是农产品生产企业,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农产品流通企业,具体是指那些从事农作物、畜禽等农产品生产、新品种选育、产品采集、加工、销售、研发、服务等活动,或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生产、销售、研发、服务活动等行业企业。截至2010年12月,湖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120家。与此同时,农村土地“银行”、农民合作社(如棉花合作社、柑橘合作社、蔬菜合作社)等农村协作服务组织机构不断增多,截至2010年12月,全省农民合作社共有6777个,所带动的农户约262万户。多年来,我校与湖南省多家涉农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仅2009年株洲攸县就有30家涉农企业与我校进行了产学研对接。湖南省数百家涉农企业和农村协作机构,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发展思路狭窄、政策法规不尽熟悉、行业人才短缺等困境,这为广大农科类毕业生提供了良好机遇。

县、乡、村等基层组织。尽管湖南省乃至全国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已多年,但相当多的县、乡、村、组大学生到位情况不尽理想,且大部分均集中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或点上,且这些大学生流动较快,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数目不多,基层党政组织还是缺乏既懂农业生产关键技术、了解农村区域规划,又熟悉农村政策法规、善于农村社会管理的专门基础人才。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倡导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祖国最艰苦的角落去,到最能展现才华、回报社会的地方去,所以,该专业毕业生深入县、乡、村、组等基层组织工作,既是社会所需,更是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展现人生价值的必然途径。

农技推广部门。我国农技推广目前仍以政府为主导,但在以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为特征的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农业推广体系,在推广理念、推广内容、推广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投资渠道等方面,曾一度呈现“线断、网破、人散”,低效益、低效率等诸多不适应,亟待发展公益性、高效性的农技推广体系。在这种形势下,在学校受过专门教育和实训、工作热情高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将更好地转变农民观念,传授农民技术,提高农民文化水平,较好地实现由单纯技术指导服务向技术信息、教育培训、决策咨询等综合服务的转变,由单纯技术指导服务向“种养加”、“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服务的转变,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全程服务的转变,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更快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更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

本文作者:曹晖朱华武邓艳杨云傅志强张海清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第6篇

 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推进供给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那么,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而言,强调要在供给端化解过剩产能,调整和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其核心是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合理、保障更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莲花镇地处长沙市岳麓区西南缘,镇域总面积113. 9 kmz,现有农田2290 hmz,山林6400 hmz,水面420 hmz,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从2008年以来,莲花镇传统农业逐步回落、而现代农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逐年递减  

 莲花镇2010年水稻种植面积有4124 hmz,其中早稻1924 hmz,晚稻2100 hmz,一季稻100 hmz,但到了2015年水稻种植面积只有2061 hmz,其中早稻210 hmz,一季稻1851 hmz。水稻总产量也从31 000t减少到16 000 t。

2. 果、茶、菜产量与产值稳步增长   

2010年以前,水果和蔬菜只有部分农户零星种植,用于自给自足。据2010年年报,当年蔬菜种植面积1000 hmz,产量1. 5万吨,水果面积200 hmz ,产量0. 4万吨。之后随着餐饮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农业经营方式的逐步转变,水果和蔬菜成为了企业和农户创收的途径,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2015年蔬菜面积达8000 hmz,由于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种植,技术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单产和总产都比以前提高不少,蔬菜总产超巧万吨。同样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呈快速增长之势,很多企业落户本地开展蔬菜、水果专业化生产,如云盖蔬菜基地、南轩种植专业合作社、莲旺葡萄基地、圣峰果业、蓝蓦基地等。  

 茶叶也是莲花的传统产业,既有连片栽培也有零星种植。莲花镇现有茶园270 hmz,其中新荷茶场连片24 hmz,其余均为零星栽培。

3. 畜牧水产养殖业畜牧业近年大幅减少。历年来畜牧业产值是莲花镇农业总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很高。2008年莲花镇养殖生猪100头以上的大户就有46户,年出栏生猪10万头,年产值在10 000万元以上。随着两型社会示范镇建设的推进,城区更加重视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畜牧业逐步退出城区,到2015年莲花镇已经没有生猪出栏。   

随着休闲娱乐业、住宿餐饮业的发展,莲花镇的水产养殖业稳步发展,经营模式也在逐步转变。2008年以前,大多数经营户是自己把水产品打捞上来拿到市场上去卖,而现在是以休闲垂钓为主。从这种经营模式的转变可以看出,传统农业正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

第7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22-02

一、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一词最早在台湾使用,是指利用农村设备和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和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和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近年来,哈尔滨市休闲农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扩大,休闲农业的类型也在不断拓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既展现了哈尔滨地区特有的民俗风貌,又满足了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哈尔滨市休闲农业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我市的休闲农业已经形成了由农业旅游示范点、农家乐、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共同构建的发展格局,发展态势良好。我市拥有东金集团葡萄王国和省森工总局平山鹿苑两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正大集团绿海田园、延寿县欣悦山庄、尚志市元宝“中国文化第一村”、北大荒现代农业园等九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有尚志市吕家围子、南岗区红旗满族乡、呼兰区黄土山和宾县二龙山马家村等规模较大的农家乐近百家;有道里区太安村、道外区民主乡朝鲜族村、香坊区黄河村等新农村建设试点九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一)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一般被传统的认为是“农家乐”,是一种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业。

1.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原因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政府开始提高对休闲农业的认识并积极制定政策措施以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此外,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缓解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由于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具有投资少,收益快的特点,城市周边闲置劳动力开始参与到休闲农业的经营,“农家乐”这种经营模式应运而生。

2.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

第一,地域特色显著、内容多样。我省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自然条件使得野生生物资源、水果、蔬菜种类繁多,为发展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也产生了不同的农事活动和传统习俗,使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具有多样性的特征。第二,客源市场丰富、游客重游率较高。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多处于城市近郊,出行方便,往返时间短、花费较小。大部分城市居民可以利用周末、“五一”黄金周和“国庆”黄金周和带薪假期这几类公共假期体验“农家乐”的休闲活动,使游客既能休闲观光又能亲身体验农作活动。

(二)乡土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1.乡土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原因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多民族类型形成了广泛的农业民俗。发展乡土民俗型休闲农业不仅能够促进传统农业的升级与发展,而且对于保存传统民俗文化和传承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朝鲜族村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

2.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优点与缺陷

哈尔滨市民俗与人文资源丰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建筑、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罕见的民风习俗都极大丰富了我市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的内容。

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第一,当地对于本土的民俗保护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农村的传统本质。第二,休闲农业经营者的品牌意识还比较薄弱,对于休闲农业的开发项目和农产品容易跟风经营,对具有乡土特色的产品尚未进行充分挖掘,没有树立地区的特色品牌。第三,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多数以农户自主经营为主,自主开发与管理导致了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与统一管理。

(三)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北大荒现代农业园是哈尔滨市科普教育型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这种发展模式通常依靠现代高科技设施、生产流程与高新技术,使游客在参观体验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还能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流程,尤其对学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四)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1.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

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出现在大、中城市的周边区域,规模大且内容丰富。面对城市居民高层次与多样化的休闲需求,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规模逐渐壮大。以观光采摘型发展模式为经营模式的休闲农庄和农场不断丰富瓜果和蔬菜等农产品的种类,以满足城市居民多方面的需求。哈尔滨市松北区万宝镇葡萄王国便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优点与缺陷

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地处大、中城市近郊,交通便利。城市居民利用周末或其他闲暇时间既可以欣赏农村的自然风光,又可以采摘新鲜绿色的水果和蔬菜。花费少、时间短便能融入自然,放松身心,因此对城市居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哈尔滨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也存在如下缺陷:季节性较强;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较低;经营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大多数休闲农庄均为自发式开发与经营。

三、哈尔滨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哈尔滨市发展休闲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加快发展哈尔滨市休闲农业应科学规划、正确指导、合理定位、大力扶持,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推动、充满活力”的休闲农业发展新局面,全力打造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文化旅游,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的需求。

(一)制定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

制定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一是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重视环境开发与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二是对乡村文化资源要深入挖掘,突出乡村原生态特色,增强本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三是重视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生态环境和景观的过度开发,强化对原始环境的保护。休闲农业综合性强,波及面广,为了引导其健康发展,政府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休闲农业进行综合管理。对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的资源、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评估和预测,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对休闲农业进行统一规划和正确引导,合理开发,实行规范化管理。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哈尔滨市休闲产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休闲农业的硬环境,为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应以交通、景区设施、综合配套设施和接待设施为重点,提高景区可进入性和服务接待质量。同时,改善旅游环境及接待设施的卫生条件,完善水电设施,使厨房、餐厅、卧室、浴室、厕所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达到接待标准,满足游客对饮食卫生、生活方便、住宿安全、信息顺畅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提高休闲农业整体的产业竞争力,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打造产品品牌和精品项目

目前大部分休闲企业欠缺品牌意识,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品牌化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没有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休闲产品。在突出乡村的自然景观优势的同时,更要体现乡村传统文化积累的深厚底蕴,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在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借鉴和吸取先进地区的成功发展经验,突出地方特色与优势,形成休闲农业精品项目,满足游客高层次、高品位的休闲需求。

(四)加大对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

采取多种营销方式对休闲农业进行广泛宣传策划,提高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充分利用“哈洽会”、“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节”、“冰雪节”等会展经济发展的机遇开展各类丰富的宣传活动;二是形成休闲农业旅游景点与旅行社的合作机制,借助旅行社的品牌与影响力,对休闲农业景点进行深层开发,扩大营销活动的辐射范围,以吸引客源;三是建议成立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市场营销、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影响与作用,积极探索“政府+行业协会+旅游景点+旅行社”的运行模式。通过以上途径,着力倡导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旅游,打造哈尔滨市“春赏花、夏耕耘、秋摘果、冬滑雪”的四季休闲农业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王红姝,田甜.对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的认识与思考[J].旅游经济,2012,(1).

[2]帅娅娟.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5).

第8篇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设计;松雅湖湿地公园

【前言】:植物设计作为湿地公园整体建设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湿地原有的植物资源,然后合理选择适宜植物品种,进行协调、搭配,完善湿地原有的自然景观及生态系统,呈现给游客一个完美的状态。长沙松雅湖湿地公园,就是一个相对成功的湿地公园建设工程,虽然项目还在建设中,但现有的植被,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1、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原则

1.1生态可持续原则

湿地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维持湿地的生态持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具有生物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植物设计时,要考虑为湿地生物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此外,要保持湿地的透水性,以及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保证陆地环境与水域环境的完整共存[1]。

1.2合理利用原则

湿地原有植物加以合理利用,湿地原有植物适宜原本的生存环境,生命力强,在保证原有植物的生存的情况下,进行植物种植设计,与其他植物合理搭配,提高其原本的观赏价值,也易于管理。

1.3植被演替原则

湿地生态公园的丰富植物种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要依据植被演替规律,设计符合生态系统要求的植物群落结构,保持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

2、长沙市松雅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2.1概况

松雅湖公园位于长沙市长沙县北部,北至捞刀河,南至滨湖路,东至东六线北段和东八线南段,细致松雅河,占地面积489.62公顷。1973年围湖造田,2003年长沙县启动团结垸退田还湖工程,形成现在的松雅湖湿地公园。项目目前还在建设当中,该项目规划以松雅湖为核心,建设一个以湖光山色、自然生态为基础,集休闲、旅游、健身、娱乐、水上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2]。

2.2分区设计

2.2.1陆地分区。为满足公园的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采用分区设计的方式,不同功能区设计不同的植物景观,依据不同植物的特点,来满足不同功能区的使用要求。公园主要分为三个功能区:创智企业区、历史人文区、健康养生运动区,创智企业区的行道树,选取香樟树,香樟树适宜长沙的气候,生长速度快,且四季常青,有欣欣向荣之意;历史人文区的行道树是枫香,枫香秋叶变色,搭配长沙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和艺术十分协调;健康养生运动区选取布迪椰子作为行道树,搭配沙滩区域,热带风貌的活力特色十分适合这一功能区。

2.2.2水域设计,松雅湖公园全面蓄水后水域面积达6000亩,公园内湿地植被种类众多,生物多样、丰富,在水域设计中,严格保育水质保障水量是项目重点,为搭配大面积的水域景观,设计柳岸莺啼的景观设计[3]。这类景观设计应用垂柳、醉柳、香樟、朴树、枫杨、红枫等植物,配以大面积水域,营造阳春三月,春意盎然的景观特点。

2.3文化设计

湘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支独具风采的区域文化,在设计植物景观时,要对湘楚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将其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并进行搭配,使植物的文化特点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位于历史人文区的碧竹园,种植金镶玉竹、紫竹、刚竹、哺鸡竹、青皮竹等各种类的竹子,将潇湘名人园包裹其中。竹子坚韧,不屈不挠,寓意古代先贤,利用不同形态构件不同优美景观的同时,利用自身具备的文化特点,与名人园的幽、雅特色完美融合。

2.4特色设计

2.4.1茶园的设计。长沙县著名的产茶基地,茶文化由来已久,因此,在历史人文区设计一片茶园,用以展示长沙县浓厚的茶文化。茶园在布置上顺应地势种植高桥银峰茶,形成梯田式的视觉效果,在展示茶文化的同时,表现出有优美的视觉景观。

2.4.2梯田花阶。由于松雅湖的历史成因,规划时为纪念曾经的农耕记忆,设计了梯田景观,梯田花阶由种植水生植物的水梯田和种植各类花草的旱梯田共同组成,种植香蒲、黄菖蒲、水生鸢尾等植物[4]。水梯田采用分层种植的方式,选用的水生植物,多为挺水植物,基部沉于水中,扎入泥土中生长。水生植物本身就对于创建良好的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能够净化水质,保持水体美观。

2.5空间特色设计

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建筑与植物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空间分。植物的搭配,既能美化建筑的优势,又能掩盖空间不足的劣势。植物与建筑的协调搭配,能够营造舒适的植物生态景观。位于运动养生区的烟雨林,将酒店、漫步跑道、健身馆等隐匿于林中,利用香樟、木荷、红花木莲、独本女贞等植物,按照不同生长特点,分层次规划,将烟雨林打造成一个天然氧吧,同时将给在这里健身的游客营造一个幽静、隐秘的环境效果[5]。

3、湿地公园植物设计品种选择

在进行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时,会涉及到大量的植物品种选择,在选择时,首先要优先选择乡土树种,能够做到适地适树;常绿植物与落叶类植物协调搭配,使四季都有景可赏;开花植物适当选择,花期会影响整个景观效果,适当选择开花植物,合理规划景观效果;尽量节约成本,选择植物保证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长沙市松雅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为对象,简要分析了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目前项目还在继续中,生态雏形已现,吸引了黑天鹅等动物的到访。这一成功的湿地公园植物设计案例,值得我们在其他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中借鉴学习。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环境净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进行湿地公园的建设中,要在保证湿地的可持续生存环境的大前提下,营造一个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

【参考文献】:

[1]张瑞吉,王菲.浅谈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16,19:115-116.

[2]孙桂玲.浅谈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2:118-121.

[3]赵胤,张克.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01:77-80.

第9篇

摘要:随着我国婚庆消费市场的日趋扩大,与婚庆相关的消费产业也在逐渐的增多,作为同样壮大的休闲旅游业,如何将婚庆主题植物景观融入到休闲农庄,建立绿色的婚庆场地是文章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生态学、美学、环境心理学以及地域文化学相关理论知识,通过选种婚庆特色植物,提出营造婚庆主题植物景观的构想,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的婚庆休闲农庄。

关键词:婚庆休闲农庄;植物景观设计

婚庆作为人生中的一件喜事和大事,备受新人和家人的重视,当传统室内婚礼越显普通无特色时,室外清新典雅的婚礼,更为追求新颖和浪漫的年轻人所关注。笔者主要以长沙市城郊型休闲农庄的植物景观设计为研究内容,依托城市边缘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及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打造以婚庆为主题的休闲农庄,在满足婚礼策划、庆典、摄影等需求的同时,带动了农庄的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产业的发展。

一、婚庆休闲农庄

以婚庆为主题的休闲农庄,是将婚礼策划、婚礼庆典结合在休闲农庄服务功能上的一种新模式。基于它的消费特点及主要的消费群体,农庄的位置界定在距市中心30km左右的近郊。主要目的是通过打造以婚庆这一主题景观特色,树立农庄自己的品牌,来带动其它服务项目。婚庆休闲农庄的植物景观设计,是在保护和利用乡村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植物的天然特性,如色彩、高度、姿态、质地、季相变化等来营造喜庆的景观氛围,为新人提供一个浪漫、温馨的婚庆仪式及外景拍摄场所,也使新人的亲朋好友在参加婚礼的同时,享受到一次绿色氧吧的全方位服务。

二、长沙市郊地理特点及自然气候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是湖南省的省会,地处湘江下游,以岳麓山为屏,湘江为带,浏阳河曲饶郊外,城郭错落其间,拥有独特的山水城市风格,地貌形态以低山、丘陵、岗地和冲积平原为主。长沙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2℃,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适合植物的生长,为婚庆休闲农庄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三、婚庆休闲农庄植物的配置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婚庆园依托已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多采用乡土树种以及与本土环境和生态相适应的外来树种,物种应具有多样性,根据生境差异来进行乔灌花草的搭配。所选的树种应生长健壮,植物种植形式应取法自然,因地制宜,符合婚庆园的整体风格,造就一幅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美学原则

植物造景力求达到艺术美,自然美,意境美的完美统一,婚庆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应借鉴于中国传统造景手法,巧妙的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采用对景、借景、框景、夹景、漏景、透景等手法,使婚庆园步移景异,展现一幅幅生动的景观画面,成为立体景观艺术的天堂。

(三)环境心理学原则

婚庆园的植物景观不仅仅要满足农庄的使用功能,更要让人们以赏心悦目方式来感受其中的人文价值、精神关怀和自我意识。自古以来中国人眼中的红色是喜庆和吉利的象征,黄色是典雅和高贵的象征,特别是结婚时一般都喜欢采用这两种颜色,因此婚庆园的植物可以突出红色和黄色树种。

(四)地域文化性原则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景观文化有明显的地域的差异。尊从特定的婚庆风俗习惯,是对优秀民俗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婚庆园的植物景观应以婚庆文化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收集一些民间传统的婚礼文化,吸取精华,融入到植物景观设计当中,形成地区文化特色,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婚庆休闲农庄植物的选择

植物材料的合理运用、景观营造、季相变化、空间划分已成为园林建设的主流,满足婚庆室外场地及婚纱照拍摄场地的休闲农场的植物景观,在保持和利用原有的田野景观的同时,再造植物景观应更加的精致,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风格的需要,展现一幅幅风景画。婚庆植物景观画面应该是一幅幅动态变化的图画,下面以长沙地区为例,谈谈休闲农业婚庆园背景植物、主景植物、配景植物的选择。

(一)背景植物,主要用来形成婚庆园的基调及特色,起到协调统一的作用,一般树种类少,但数量多,在整个婚庆休闲农庄植物景观中充当背景的作用,常采用常绿的本土树种如香樟、玉兰、乐昌含笑、桂花、合欢、杜英等。

(二)主景植物,主要用来形成婚庆休闲农庄植物景观立体轮廓的主要树种,塑造一定的场所精神,常选用乡土树种中可观花、观叶、观果或观树形的植物。主景植物也可采用花卉植物成片种植,形成花海,如火红热烈的玫瑰园,温馨的郁金香园,宁静的荷花池等。

(三)配景植物,主要指用在婚庆园中种类多而数量相对很少的植物,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弥补主景植物景观的季节性。婚庆园的常用花卉植物有:玫瑰、百合、红掌、月季、非洲菊、满天星等。

五、婚庆园主题性植物景观设计

当主流的景观设计以自然式和规整式呈现时,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中西方设计风格的迥异。因此,以婚庆园为主题的景观设计可分为中式和西式两种,植物配置也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考虑。

(一)中式婚庆园

中式婚庆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着重意境的营造,其配置的主要依据,以中国传统婚礼文化作为创作元素和基础,结合植物蕴含的文化性和象征性及根据场地特点进行景观设计,婚庆园的喜庆氛围即可通过植物景观的设计烘托。

1. 永结同心

同心结被赋予“永结同心”的含义,将此婚礼文化运用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可采用中国传统的同心锁雕塑为主题,心形叶植物紫荆,相思树红豆杉,百年好合的合欢树为主景树种,形成小型的节点广场,斑驳的墙壁上记载着每对新人的同心锁,凌霄也来凑热闹。

2.海枯石烂

苍劲的松树,象征爱情的永恒,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与景石相配,可几歪几斜,生动有趣。此景观节点还可提供新人种树的地方,用有生命的誓言来见证他们爱情的成长,同时给休闲农庄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早生贵子

基于此婚庆主题景观,可选用枣树、桂花、石榴树、金桔、杨梅、枇杷、柚子、柑橘、猕猴桃、山桃、樱桃、柿树等果树,合理的配置,一幅大家庭喜悦的画面呈现眼前。

4.幸福缠绵

幸福缠绵是人们对爱情一种诠释。可采用细水长流的溪涧景观寓意爱情甜蜜的长久,两岸配置山石,间植数株挺拔的乔木,借助藤本植物如葛藤、常春藤等与树的相互交织,相互依存来寓意爱情的幸福缠绵,一副“在天比翼,在地连理”的景观画面呈现在人们眼前。

(二)西式婚庆园

西方造园特点,用开朗飘逸的艺术处理手法,富有潇洒、自然的艺术趣味。以开敞的空间为主,适宜举办西式婚礼,植物配置主要采用草本花卉营造花海或是翠绿的草坪。

1.浪漫花海

利用植物的群体美,通过玫瑰园或是时令花卉,或是农田水稻景观,油菜花地等,来营造四季花海,花飞蝶舞的浪漫景像。

2.翠绿草坪

大片的草坪结合清秀的水体,草坪两边再嵌以欧式风格的模纹花带,以其开阔、简洁的空间特色,创造室外婚庆主持以及周末派对的场所。

六、结语

以婚庆为主题的植物景观的塑造,主要营造一种温馨、喜庆、热烈的植物意境,依托休闲农庄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满足婚庆的功能空间的需要,与农庄的经济效益直接联系,打造婚庆摄影、室外婚礼、婚庆餐饮一条龙服务体系,同时带给人们记忆的空间,带来日后潜在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美]安.福赛思,劳拉.穆萨基奥,杨志德译.生态小公园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4―46;

[2]苏雪痕.植物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19―26;

[3]江志清、范建文.婚庆系列用花装饰[J].中国花卉园艺2003 18;

[4]周丹.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中婚庆园的总体规划[M]. 东北林业大学学.2004;

[5]孙文凯. 树木的文化价值及运用[J],枣庄学院学.2010。

作者简介:罗玲(1986-),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工作。

第10篇

摘要: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长沙市高铁枢纽周边用地功能的变化和原因进行了研究。认为长沙市高铁枢纽周边用地的空间安排仍有不足,如交通干道的数量、浏阳河两岸的开发等。笔者结合长沙市发展的实际以及TOD理论,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铁枢纽;用地功能;长沙火车南站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68-03

一、引言 2009年底武汉—广州高速铁路正式运营。长沙高铁站(火车南站)位于长沙市主城区东南,东邻浏阳河风光带,西接长沙体育星城,南依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北靠马坡岭高科技农业园(见图1)。正在建设的沪昆高铁也将引入长沙南站与武广高铁形成十字交叉,使长沙市成为两条高铁交叉的重要枢纽站,这样,长沙市在全国的交通地位将大大提升。同时,长沙高铁站也将与其东部的黄花机场一起,带动所在区域的快速开发,成为长沙市东部的重要发展驱动力,从而改变长沙城市空间结构;同时,长沙高铁枢纽带来的周边基础设施、服务机构和房地产开发,必然引起所在区域的用地功能和结构的极大改变。 二、高铁枢纽促进长沙“东部新城区”的形成 近年来,长沙市中心城区向扩展,东部则由星沙经济开发区、马坡岭高科技农业园、长沙黄花机场和长沙火车南站等核心区域通过串联、侵入,逐步形成长沙市的“东部新城区”。其结果是,长沙城市建成区范围逐步扩大,用地结构和功能日趋复杂。同时,长沙火车南站作为武广高铁和沪昆高铁的交汇处,通过与长沙黄花机场以及周边产业功能区的有机结合,大幅度提升了长沙市“东部新城区”在长沙市的地位,并将在今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其对于城市发展的拉动意义(见图2)。 三、高铁枢纽周边用地性质的变化 图3和图4分别截取自2001年和2010年编制的《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看出,随着高铁的规划和建设,高铁枢纽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大幅度增加。2001年规划只有一座桥梁连通浏阳河东西两岸,到2010年规划修编时,为了满足高铁枢纽集散交通功能的需要,规划桥梁达到5座。另外,为了满足长沙高铁枢纽的配套要求,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显著变化。图中标注1和标注2周边在高铁运营前是两处工业用地,高铁运营后,标注1周边被重新规划成文化娱乐用地,标注2周边被规划成居住用地。图中标注3和标注4周边大范围土地,高铁运营前,土地利用形式是耕地,高铁运营后,标注3和标注4周边被重新规划成以长沙火车南站为中心,四周分布着1.55平方公里的商业金融用地、0.9平方公里的商务办公用地和少量绿地,被规划成大量的居住用地和少量的绿地。高铁运营前,规划范围未延伸到浏阳河以东,标注5周边都是耕地,高铁运营后,标注5周边靠近浏阳河的土地被重新规划成1.1平方公里的行政办公用地、0.72平方公里的商业金融用地和1平方公里的商务办公用地,与标注3和标注4周边土地形成以商业金融、总部经济、行政办公为主导,各种服务业共同发展的功能组团中心。 四、周边用地安排的不足 高铁枢纽周边用地安排应该首先满足一个最重要的功能——交通集散功能。考虑到随着高铁枢纽区域建设的逐步成熟,各类设施的逐步完善,居住人口的增加,交通压力将逐渐增大。所以在高铁枢纽周边一定范围内应该安排足够的干道级城市道路,并保证公交车站、的士侯客处、地铁站和轻轨站的有效衔接。长沙高铁枢纽区域主要交通联系方向是与主城区的联系,以及与黄花空港的联系。在图4中可以看出,长沙高铁枢纽区域的城市干道偏少,可能会影响其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另外,长沙高铁站作为中部地区的新型铁路交通枢纽,将配套比较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设施,对于城市房地产、商务金融、总部经济、行政办公等的吸引力将迅速增加,从而导致高铁枢纽周边人口数量和交通需求的明显上升。 这样,高铁枢纽的交通设施建设,不但要满足高铁旅客集散和换乘的需要,也要充分考虑未来枢纽周边人口的出行需求。同时,为了保证高铁枢纽周边城市环境有足够的宜居水平,应充分利用浏阳河在高铁枢纽东部穿过的有利条件,将浏阳河两岸建设成具有一定娱乐休闲功能的、有足够文化品位的沿河风光带,在长沙市东部新城区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共休憩空间。 五、建议 笔者认为,长沙高铁枢纽周边用地安排的基本思路,应以TOD理论为基础,结合长沙市城市发展的实际,尤其是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实际,经过综合平衡,予以确定。 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公交客车干线,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m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在城市新区的建设中,通过先期对规划发展区的用地以较低的价格征用,导入公共交通,形成开发地价的时间差,然后,出售基础设施完善的“熟地”,政府从土地升值的回报中回收公共交通的先期投入。TOD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城市土地的紧凑利用,以及城市新区开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长沙高铁枢纽周边用地的安排,应紧紧抓住交通建设这根主线,以此带动这个区域的发展。 1.长沙高铁枢纽周边开发和建设,不但要满足高铁枢纽的旅客集散能力,同时也要保证作为城市新区的交通需求的满足。因此,长沙高铁枢纽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既要满足高铁旅客在高铁—航空,高铁—普铁,高铁—长途汽车,高铁—航运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还要保证本地人口的市内交通需求。 2.长沙高铁枢纽作为长沙市东部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人口将经历一个迅速增加的过程。为了保证良好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必须将高铁枢纽周边按照高标准城市新区规划建设,充分利用浏阳河稀有的生态景观资源,全面提升此区域的宜居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兵.过秀成.李星.孔哲.边缘型高速铁路枢纽地区路网布局研究[Z]. [2]周乐.轨道交通车站地区整体规划设计实践[J].城市交通,2008,6(5)19-26. 基金项目:2011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1X453) 通讯作者:常疆,男,湖南师范大学资环院副教授。

第11篇

关键词:岳麓区;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发展对策

Abstract:InfiveareaofChangshaCity,modernserviceindustryinYueludistrictisinthestatefallingbehind.Oninquiringintotheanalyticalbasis,thethesiscarriesoutanalysisontheproblemthatthereexistsincurrentsituationandtheircauseinYueludistrictmodernserviceindustry,developsthemodernserviceindustrybasisconditioncombiningwithYueludistrict,anglessuchasformation,spatialdistributionbringsforward“onethreeareacirclessixtwosimultaneousstreet”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fromestate,drawtheoutlineofChangshacityYueludistrictmodernserviceindustrydevelopingthenewpattern,Yueludistrictmodernserviceindustryisdevelopedbecomingconvenientthepeoplelife,thecornerstoneindustrystrengtheningthecityfunction,thetechnologicalprogressbeinginnovative.

Keywords:Yueludistrict;modernserviceindustry;spatialdistribution;countermeasureofdevelopment

1前言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次产业出现结构演变的同时,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服务业逐渐分离出新兴的服务产业,即现代服务业[1]。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了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生产业[2],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业的崛起和城市化都是工业化的产物,它们互为因果,相互作用,推动城市发展,使城市能级不断提升[3]。论文将其分为七大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教育科研文化体育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

岳麓区是长沙市5个城区之一。山水秀美,文化遗迹众多,高等学府汇聚,是长沙历史文化的“重中之重”,将在长沙市区域创新发展及现代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与岳麓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相适应,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市现代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

2岳麓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概况

2006年岳麓区国民生产总值(GDP)为154201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8%。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1.7:34.9:63.4。在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稳中有降,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岳麓区的优势产业部门现有商贸餐饮业、科技文教业、旅游业和一部分加工制造业。

根据长沙市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一号至三号公报和岳麓区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一号至三号公报,岳麓区现代服业情况与长沙市比较如表1。可以看出,岳麓区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方面比例明显偏低,远远落后于市内五区平均数值。

2004年末,岳麓区从事现代服务业的单位1141个,占全区产业活动单位总数的51.4%。其中,商务服务业单位数量最多,其后依次为教育科研业、信息软件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文体娱乐业、旅游业(见图1)。在各个单位中,个体经营户为23402户,占全区总数的94%。个体经营户较为集中的5个行业是:商贸服务业,占现代服务业个体经营户总数的96.6%,其后依次为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娱乐业、房地产业等。2006年岳麓区现代服务业完成增加值97.73亿元,占全区GDP比重的63.4%,同比增长13.2%,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居前三位。2006年,岳麓区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达到54663万人,占第二、三产业单位从业人数总和的37.1%。其中最多为教育科研为32003人,占58.58%。

分析发现,在长沙市五区中,岳麓区现代服务业处于落后状态。就岳麓区看,现代服务业单位数量、GDP均超过全区总值50%,吸纳大量就业人口,支柱作用显著。

3现状问题分析

3.1现状存在问题

研究发现,岳麓区现代服务业存在诸多明显问题:

3.1.1内部产业结构有待升级

现代服务业中,建安房地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城市化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但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后,仅仅靠投资拉动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势必带来后劲不足等问题。另外在服务业中,为国际和国内市场服务,如会展旅游、现代物流、中

介咨询、网络服务等新兴产业,虽然近年来得到发展,但相当多数还处在起步阶段,规模小,集团化程度低,市场运作也不是十分规范。区内的很多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3.1.2空间结构体系结构不够完善

岳麓区的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溁湾镇商业圈,是岳麓区唯一具备娱乐、商业中心地段,对于岳麓区41万人的规模来说,缺乏区域性的服务业副中心,缺乏一个点、线、面结合,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完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3.1.3经营模式落后,缺乏规模企业

现有社区商业形式仍是主要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街和马路市场为载体,大部分属于自然形成,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缺乏规模企业,无法满足居民的需要。

3.1.4人才短缺制约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以“人”为本的行业,竟争力的核心是人才[4]。如果没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做后盾,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目前,岳麓区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远不能适应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要推动服务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必然要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全区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在进一步吸纳劳动者就业的同时,如何吸纳到胜任就业岗位的劳动者将成为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3.2原因分析

长沙市岳麓区现代服务业设施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笔者从各个环节分析了造成岳麓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的原因,绘制了因果分析图(图2),发现主要原因为产业定位不明确、空间布局不合理以及基础设施不配套。

4岳麓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环境分析

4.1优势条件

与长沙市芙蓉、天心、雨花、开福四个城区相比,岳麓区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

4.1.1科技与教育优势

岳麓区范围内集中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著名大学和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院所,荟萃了大量的科研和教育人才。高级人才分布密度远远超过省内其他地区,是我国典型的智密区之一。全区拥有科技人员10万余人,每年取得上千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材料工程、地质冶金、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确立了研究开发优势。岳麓区拥有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园等一系列国家级科技园区,岳麓山大学城规划已进入分期实施阶段,如中南大学新校区已经完成了校园总体规划工作。岳麓区完全有条件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效率的孵化器和高效益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基地和各层次教育与艺术等培训基地。

4.1.2生态环境优势

岳麓区融山、水、洲、城于一体,拥有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就国内省会城市而言,岳麓区的环境生态状况无疑属于第一流的水平。从城市气候来看,本区大面积的丘陵、水体、森林和农田显著改善了城市的人居环境,大幅度削弱了建成区的热岛效应。这就为岳麓区居住、科技、文教、旅游、商务、行政等的发展提供了理想条件,也为房地产业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以此为基础,规划建设高品位的城市商务、商贸金融、科技、行政和居住项目。此论文由流星毕业论文免费提供网址

4.1.3地理区位与交通优势

岳麓区是长沙的西大门,是长沙市通往洞庭湖区、湘中地区和湘西地区的主要通道,长沙汽车西站位于岳麓区。随着岳麓区和望城县所在的大河西地区的加速发展和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岳麓区经济地理区位亦日益突出。潇湘大道南段、金星大道、银杉路和麓山南路的扩建等一批城市主次干道的兴建或改造,猴子石、三汊矶大桥的开通和西北绕城线的修建,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岳麓区与湘江以东其他四城区的交流与联系。在轨道交通方面,规划中的2号和3号线伸入到岳麓区区,其中2号线在溁湾镇、财经学院、汽车西站和高新路设有四个站,3号线在湖南大学、师大南院和后湖路设有三个站点。岳麓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加速推进,使区域内溁湾镇、望城坡等商业和交通枢纽的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加强,也为岳麓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条件。

4.1.4市治西迁的优势

继长沙市委市政府迁入岳麓区后,长沙市政协、长沙市人大也相继迁入岳麓区。市委市政府的搬迁为岳麓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推动了金星大道、府后路、银杉路、桐梓坡路、潇湘大道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同时,为岳麓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岳麓区委区政府的搬迁,也将使岳麓大道、金星大道进一步繁荣。

4.1.5旅游与文化资源优势

岳麓区拥有岳麓山、湘江、橘子洲等一系列高水平的旅游景观,是国内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本区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湖湘文化博大精深,发展以自然风光和湖湘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区内还有相当一部分旅游景点可供开发。岳麓区是我国近现代革命发祥地之一。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本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旅游景观。4.2劣势条件

4.2.1经济发展起步较迟

岳麓区地处湘江以西,与河东四区有湘江阻隔。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岳麓区一直不属于市中心区,经济发展和市场建设长期相对滞后。目前,与芙蓉区、天心区相比,岳麓区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商业区,溁湾镇、望城坡等核心区的改造难度也比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岳麓区的快速发展。

4.2.2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本区拥有岳麓山、湘江等一系列高水平的旅游景观。这既是优势,又是重要的限制性因素。为了保护本区的历史文化和山水景观,有关政府部门规定了严格的建筑高度控制线,许多风景秀美的地方不允许兴建高层建筑。在岳麓山风景区内,也不允许搞一些大的开发项目。

4.2.3条块分割,多重管理

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关系不顺。区内有大量的部属单位、省属单位和市属单位,它们分别从属于不同的部门。比如高开区、大学院校、一些部属企业就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区中区”的现象十分突出。不合理的条块分割长期影响着岳麓区的管理和发展,也制约着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2.4城区建设欠帐较多

岳麓区的主体以前为长沙市西区,后来望城县的一部分划入岳麓区。由于规划和发展上的原因,望城坡一带和区内一部分地方规划档次低,建设品位低,拆迁重建难度甚大。在岳麓区加速发展的过程中,老区需要大规模改造,新区则需要投入巨资来开发建设。目前,区内许多地方还存在着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公共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

4.2.5缺少工业支柱产业

岳麓区原为比较典型的农业地区,工业发展相对落后。望城坡一带的工业规模偏小,设备工艺落后,未能形成支柱产业。岳麓区缺少大规模的现代化骨干企业作为产业支撑,也缺乏工业名牌产品。岳麓区强大的科技人才优势,与本区工业发展存在着显著的脱节现象。

5岳麓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议

5.1发展对策

5.1.1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重点培育管理水平高、辐射范围广、竞争力强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鼓励支持其跨行业、跨区域发展。加快发展以社区为中心,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连锁便利店,积极推进专业店、专卖店和百货店开展连锁经营,适度发展仓储式大卖场和融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健身为一体的新型流通业态。完善区域配套服务功能,提高区域整体服务水平。

5.1.2积极扶持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依托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业,开发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配套发展专业培训、图书出版、音像制品等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1.3促进高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

依托大学城的科技资源优势,发展高科技创新产业。增强产业孵化功能,形成产、研、销于一体的产业发展链。

5.1.4稳步推进金融、房地产业发展

重点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培育竞争优势,为企业经营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金融服务。以城市建设、危房改造为重点,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积极扶持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鼓励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提高行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素质。

5.2空间布局

5.2.1商务服务业

着力建设“一区三圈六街两带”的商务服务业空间发展结构。“一区”即溁湾镇中心商务区,范围东至潇湘大道,南至新民路,西包括枫林宾馆,北至岳麓区政府旧址。以岳麓现代商业城及滨江金融商务带为重点,将其建设为长沙市商业次中心、河西新城中心商贸区。“三圈”即市治周边行政商务圈、大学城文化信息服务圈、望城坡现代商贸物流圈。分别打造为长沙市新型行政商务中心、岳麓新城楼宇经济核心发展区,文化、信息产业的综合服务区,岳麓区新兴商贸物流中心。“六街”:金星中路国际街区、杜鹃路都市风情商业街区、桐梓坡路时尚休闲街、麓山南路文化旅游商业街、龙王港路旅游产业配套街、雷锋大道生态休闲产业街。发展分别定位为:政务、商务、商住项目集聚带,标志性国际街区,市行政中心的精品生活配套服务区,引领新城休闲经济“时尚特区”,融湖湘文化、校园文化和商业文化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主题商街,具生态特色的旅游产业配套街,集饮食、体育、休闲为一体的配套产业街。“二带”即潇湘大道滨江产业带、环线生态产业带,分别定位为以滨江为主题的,商务、办公、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长廊,以生态为主题,集物流、旅游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带。

5.2.2旅游业

加紧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整体协调的“一山一洲二区三湖”的旅游圈。“一山”即岳麓山,发挥岳麓山在城市形态构架中的标志性作用,把景区建设成为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等综合功能于一体,兼具“城市绿肺”功能的综合性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让岳麓山真正成为城市的品牌。在溁湾镇商务中心区内,设置旅游产品专卖区,发展旅游产品业。“一洲”即橘子洲风景区,包括橘子洲、傅家洲、柳叶洲、无名岛四部分,创造一个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丰富多彩的全新的风景区,全国性标志性景区。“二区”指桃花岭生态旅游区、谷山森林公园旅游区,建设为集观光度假、商务会展、文化娱乐、旅游接待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三湖”即西湖文化公园、梅溪湖旅游区、后湖文化公园,以水为依托,建设成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商务服务、生态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5.2.3文化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发挥“文化强区”优势,建设“二心”和“二点”文化业发展结构。“二心”即麓谷文化中心和咸嘉湖文化中心,“二点”为金星文化中心和大学城文化中心。在麓谷文化中心规划建设长沙专业艺术学校、麓谷立体巨幕影院、图书音像交易城、动漫基地等项目,将建一个为集文化演出、文艺娱乐、文化展览为一体的城市文化中心。在咸嘉湖文化中心建设音乐博物馆、戏剧文化展示中心、咸嘉湖汽车电影广场等项目,将其打造为文化展览为主体的区域文化中心。“二点”将建设岳麓区文化馆、岳麓电影城、岳麓区图书馆、大学城影剧院、长沙美术馆等项目,定位于为岳麓区服务的文化培训、文艺演出中心。

5.2.4高科技创新产业

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大学城、科研院所为依托,形成产、研、销于一体的技术园区。优先发展电子电信、新材料、新医药、环保科技、高效益实用技术。在各大学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麓谷各高新技术区域布局科技产业。其中,在麓谷国家软件基地、西城科技园内,布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2.5房地产业

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利用生态优势,重点开发潇湘大道、银杉路两厢,市治周边和环岳麓山地区。岳麓区房地产重点发展方向:(1)滨水临山高档住宅:以中高档临山、水景精品住宅为主,布置在潇湘大道沿线、岳麓山及咸嘉湖周边地带。(2)高档商务商住区:主要布置在区域骨干路网沿线和市治周边,引进国内一流地产开发商,建设精品住宅、高档商务写字楼、高档宾馆酒店、大型会展中心。(3)学生公寓、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按规划布点重点建设好大学生公寓及农民安置区,形成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成熟社区。重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满足市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李琪盖,建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动态演进分析[J].产业发展,2007,1:37-41.

[2]徐国祥,常宁.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的设立[J].统计研究,2004,12:10-12.

[3]李江龙.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能级提升[J].理论探索,2007,2(164):90-92.

第12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压力增加,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越来越喜欢到乡村去旅游放松,通过走近乡村、回归自然来舒缓压力,这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湖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三湘四水人杰地灵,风景秀丽,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历史独特,自然风光优美,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整体发展质量不佳,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湖南乡村旅游市场的特点

(一)湖南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

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湖南乡村旅游已经颇具规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以娱乐休闲为主的休闲型,如城市周边的“度假村”、“农家乐”;以乡村山野水体等自然环境疗养健身为主的养生运动型,如宁乡灰汤温泉、长沙县开慧国际露营基地等;以摘垂钓或特色餐饮为主的采摘品尝型,如石门橘海采摘游、“小水果之乡”――长沙县白沙镇的采摘节等;以当地特色风光或村落名胜的旅游观光为主的观光型,如新宁~山、洪江古城等;以教育机构或家长安排的素质拓展、写生、考察、实习为主的学习认识型,如夏令营及一些拓展训练基地;还有以上几种类型兼而有之的综合型。

(二)湖南乡村旅游的分布及特点

湖南乡村旅游资源根据地域分布和资源特点主要分为四大片区:湘南区、湘北区、湘西区、湘东区。湘南区是指郴州、永州、邵阳以及娄底地区,这里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是交通优势不够明显导致在旅游客源市场发育上和产品规划开发上都较为落后;湘北区是指岳阳、常德和益阳地区,这些地区的农业资源和渔业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景区间距较远,线路拉得较长。湘西区是指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和怀化地区,这里的特点是集中了湖南最多的少数民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湘东区则是农家乐发展比较兴盛。

(三)湖南乡村旅游的市场状况

通过分析近年的旅游调查数据得知:中青年、高学历人群是乡村旅游的主力军,游客的故地重游率超出50%,休闲娱乐型的乡村旅游最受游客欢迎。很多人出于减压和呼吸新鲜空气的出游团聚成为新时尚,并且以自驾游为主。有统计数据表明,有超过三之一的游客认为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超过二成左右的游客认为旅游项目没有特色、管理不到位占、服务质量差。

二、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湖南乡村旅游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效益,但整体质量欠佳,严重地阻碍了湖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压力大

乡村旅游地点由于大多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偏远地区,现代观念的输入相对滞后,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一些地区在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前瞻性保护不力,加之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游客在旅游地随意吐痰、随手乱扔的形象普遍存在,“某某到此一游”的涂鸦行为时有发生。游客增多,乡村垃圾、汽车尾气及生活污水的伴生增加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尤其是个别景区甚至出现被过度开发和损毁的现象,急剧增加生态环境压力。

(二)经营管理不完善

经营管理问题没有理顺,也是降低乡村旅游质量的重要成因。

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不够配套。

乡村旅游地大多地处远郊,各级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有限,旅游基础设施满足不了游客的有效需求,加之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很多就是本地村民,旅游服务人员缺少专业培训,缺乏职业素质,服务结果难以做到让游客满意。

2、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乡村居民对市场信息不了解,品牌意识淡薄,经营效果不突出,没有战略眼光,缺乏创新,导致全省旅游项目大同小异,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3、体制。

乡村旅游产业涉及到的农、林、渔、国土、环保等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协调机制,乡村旅游需要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促进行业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

湖南乡村旅游资源的自身资源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建设投入的影响,各地发展思路和发展现状很不平衡。目前湖南乡村旅游产业在地域表现还是过于习惯于以中心城市辐射周边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惯性思维的决策和实施直接导致湘西、湘南的偏僻地区,乡村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受重视和支持程度以及游客心理认可度都较低,多种劣势因素聚集以致短时期内难以得到较好发展。这种地域性结构出现的不平衡发展,使得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出现了“城市味”越来越浓,“乡村味”反倒越来越淡的奇怪现象。

三、提高湖南乡村旅游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建设,保护生态

1、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交通路网、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景区的公共服务的的质量,注重卫生设施的建设完善。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打造与当地情境相协调的住宿、娱乐、购物场所,为旅游者提供多种需求选择,让游客住好、玩好,有再次游玩的欲望。

2、保护生态环境。

开发乡村旅游,要坚持低碳、环保、绿色,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同时要加强原居民对本土文化的保护意识,挖掘与创新相结合,树立起风土人情、农家景观保护的新模式,让游客看得见景色,忆得起传统,记得住乡愁。

(二)政府主导,群众参与

1、转变职能。

有旅游资源的当地政府要把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切实转管理为协调、服务,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务和和监督机制。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不能遇到问题踢皮球,看见有好处抢龙珠。

2、科学规划。

政府职能部门要立足当地实际做好整体规划,把乡村旅游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安排,要做到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突出主题,避免恶性竞争。

3、严格管理。

政府要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制定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审查力度,规范性行业管理。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引导接待设施的适度集中与规模化经营。

4、加强扶持。

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培育乡村旅游开发主体。政府可以通过小额贷款、减免税费、开展培训等,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全过程来,确保乡村旅游发展的利益最大程度惠及当居民。

(三)适度开发,打造特色

1、适度合理开发。

切忌杀鸡取卵,要对旅游地的区位环境、历史人文、资源特色、社会经济等进行认真科学的调查和评估,前瞻性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上展现当地的特色,控制人工化、城市化,构建一种符合自然的农业景观,保证乡村旅游的特点纯正。

2、开发系列产品。

打造地道的农家品牌,将乡村的自然资源、农耕体验与运动、文娱节目有机结合,提高趣味性,加强吸引力,延长游客游玩时间以产生持续经济效益。

3、打造特色精品。